汽车信贷风险控制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汽车已经走进了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人家,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信贷业务也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但我国的信贷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却陷入了困境,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市场监管的不规范以及市场的无序竞争,使汽车信贷的风险不断加大。如何有效控制汽车信贷的风险成为汽车信贷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汽车信贷风险控制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汽车信贷风险控制论文 篇1:

汽车信贷主要障碍及着力点的分析

汽车信贷的高需求与狭窄扭曲的汽车信贷渠道并存是目前国内汽车信贷市场的典型特征。依据国内汽车信贷市场的现实状况,认清汽车信贷渠道中的主要障碍和清除这些障碍的着力点在哪里,这对高效率地拓展汽车信贷渠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状分析

目前,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吃、穿、住、行”,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同以往相比较,已产生巨大的变化。由“吃、穿、住”投资消费意识,拓展到“行”的消费层面构成未来发展趋势。“以车代步,方便生活”由可望不可及,变成人们生活中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车”的消费观念,在社会大众中已经产生深刻的影响。汽车消费需求与日俱增,并拉动国内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消费链条中的利润空间,吸引着汽车生产商、经销商、银行、保险公司、担保机构等驱利者的高度重视,捷足踏入国内汽车信贷渠道,竭力寻求各自的理想定位,促使国内汽车信贷需求的高速提升。到2003年11月末,汽车消费贷款余额达到了1800多亿元,其增长幅度超过住房信贷。据国家开发银行分析与金融产品局统计预测,到2010年汽车销售总额将高达4万亿元。如果有一半的人用信贷方式购车,年均信贷消费额也将高达5000亿元。

然而,进入2004年,由于汽车信贷风险凸现,保险公司作为汽车信贷链条中风险主要承担者难以承受过高的赔付率,据统计,国内汽车信贷市场发展较快的广东省,2003年车贷险的平均赔付率达到135.5%,个别公司的赔付率竟达到了400%。因此,国内各家保险公司依据各地区的特点、车型、汽车行使记录等调整车贷款险条款,车贷险费率平均升幅达到20%。有的保险公司甚至一度停办了车贷险业务。由于银行汽车信贷业务风险转嫁受到了制约,为确保汽车信贷资金安全,银行便提高首付金额和缩短贷款期限,加强的汽车信贷手续程序化与规范化管理,提高汽车贷款门槛,从而形成国内汽车信贷渠道中的制约屏障。

二、 障碍分析

1.信贷渠道扭曲错位.

汽车信贷在国外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大的汽车生产商都有自己的融资公司为其产品销售提供信贷支持,它们与母公司是利益共同体,因此,在追逐利润的同时,能够支持母公司的整体发展策略,实现汽车销售和汽车信贷的双赢。所以,在国外,通过汽车生产商提供信贷资金,构成汽车信贷的主渠道。然而,在国内主要是通过银行提供信贷资金构成汽车信贷的主渠道。由于银行缺乏有关汽车售前、售中、售后的从业经验和汽车生产商从事汽车信贷的整体优势,因此,国内许多银行在盲目拓展汽车信贷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处于顾此失彼的窘境。

2.信用制度及其配套制度不完善.

国外汽车信贷是建立在比较完善的信用制度及其配套制度的基础上,一切金融活动均被资信公司记录在案,并将其网络化,免去了贷款人鉴别申请人相关信息的繁杂劳动,不但节约了贷款成本,也使贷款手续简便化。但是,由于信用制度及其配套的抵押制度还不完善,导致贷款人对汽车信贷申请人资信的快速评估和风险化解的能力不足,汽车信贷风险隐患难以消除,因此,风险控制成了拓宽通畅的汽车信贷渠道的主要“瓶颈”。

3.汽车信贷运行机制效能不足.

虽然,目前国内汽车生产商、汽车经营商、银行、保险公司以及担保机构,在汽车信贷利益驱动下,主动介入汽车信贷市场,努力寻求各自在汽车信贷渠道中的角色定位。但是,由于缺乏内部与外部有效约束和各方相互沟通与磨合的平台,无法实现各尽其能,使得汽车信贷合力不足。如银行重视汽车信贷业务规模,而轻视信贷风险的防范,保险公司重视汽车信贷市场保费收入,而轻视了车贷险的业务质量。为了各自在信贷市场分割到更多的利益,而忽视了两者在信贷渠道中各自合理的角色定位,各怀心态,以我为中心,不能准确对待彼此间的共同利益,结果是一损俱损。

4.法律法规限制过严.

在我国目前实施的金融法律法规中,对汽车信贷准入方面有严格规定。汽车信贷是一项金融业务,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必须经过金融监管部门的认可。2003年10月3日由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颁布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简称“办法”)中第四条规定:“未经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立汽车金融公司或者变相从事汽车金融业务”。“办法”中第五条中规定:设立汽车金融公司的企业法人“非金融机构,其最近一年的总资产不低于4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自由兑换货币”,“非银行金融机构,其注册资本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自由兑换货币。”拓宽汽车信贷渠道,有必要广泛动用社会资金,目前除银行信贷资金可直接注入汽车信贷渠道之外,其他资金的注入显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制约或限制。

三、 着力点分析

打通汽车信贷渠道,拓宽汽车销售信贷支撑空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着力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信贷服务主体的市场定位是打通汽车信贷渠道的基本前提.

在汽车信贷市场中谁主沉浮并不是由谁来单方面决定的,而是由汽车信贷市场运行客观规律的作用结果来确认的。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或其他汽车信贷主体,必须依据汽车信贷业务的固有属性,并结合各自从事汽车信贷业务的客观条件和自身优势,明确相应的市场定位,以确定各自的信贷市场经营策略,并确保其汽车信贷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所以,现实中银行、汽车金融公司或其他汽车信贷服务主体过分追求汽车信贷业务市场份额,主观上确认谁是营造汽车信贷主渠道不可替代的信贷主体是有背市场运行规律的。

2.加大信用制度建设力度是拓展汽车信贷渠道的有力保障.

健全的信用制度是信用风险控制的保证。虽然国内信贷业务利润空间较大,但其所承受的高风险也是不争的事实。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中最主要的风险之一,风险管理是金融的核心工作,能否有效防范化解汽车信贷风险是拓展通畅的汽车信贷渠道的关键所在。信用制度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其重要性在金融领域中正引起广泛的关注。汽车信贷服务商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和现代网络技术,从点、块作起,加大与信用制度建设相关部门的协作力度,深入磨合与探索,共同夯实信用制度建设的基础,加速推进制度建设进程。

3.强化内部与外部的有效制约与控制力度,是构建汽车信贷运行机制的必然要求.

各家银行、汽车金融公司、保险公司、汽车经销担保机构等社会中介机构作为汽车信贷服务主体,彼此之间构成汽车信贷横向的竞争关系或纵向的协作关系。在竞争中未必是你死我活,在协作中未必实现共赢,而且在竞争中存在共赢,在协作中存在竞争。因为就汽车信贷市场总体而言,需要各方共同营造通畅的信贷渠道以确保汽车信贷市场健康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只有这样才会有助于汽车信贷业务的“蛋糕”做的更大、更有味道。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以汽车信贷服务商群体的共赢战略为题,而个体究竟能从中分割多少“蛋糕”,取决于各自的竞争实力。那么能否实现汽车信贷服务群体的共赢战略目标和依据市场游戏规则参与竞争,将取决于政府对其调节与调控的外部约束力度和各服务主体内部控制力度,这样才会有利于高效能的汽车信贷运行机制的生成。

4.加大法律法规的支持力度将有利于汽车信贷渠道规范化拓展.

有关汽车信贷法律法规条款的形成应以遵循汽车信贷市场发展规律为前提。汽车信贷渠道的宽窄曲直主要是由市场发展的内生性所决定的。当然,并非是渠道越宽泛越好,业务规模越大越好。从法律法规外部作用的出发点角度讲,就是保证渠道与规模的适度性,即适应于汽车信贷业务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但从客观的角度讲,这个适度性若切实体现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应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然而现实中有关汽车信贷法律法规中的有些条款,已明显表现出对汽车信贷渠道拓展的限制力度强于支持力度,从而易导致汽车信贷行为合理而不合法、合法而不合理的现象存在。因此,针对目前施行的过于限制汽车信贷行为的法律法规条文应本着客观务实的原则进行必要的调整,加大法律法规对打通汽车信贷渠道的支持力度,充分体现出汽车信贷渠道拓展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之间的相互兼容,确保在清除汽车信贷渠道障碍的过程中规范有序的进行。

作者:姜林静 张代军

汽车信贷风险控制论文 篇2:

当前汽车信贷市场风险分析

摘要:汽车已经走进了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人家,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信贷业务也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但我国的信贷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却陷入了困境,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市场监管的不规范以及市场的无序竞争,使汽车信贷的风险不断加大。如何有效控制汽车信贷的风险成为汽车信贷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文以汽车信贷业务为例,结合业务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汽车信贷市场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汽车信贷 现状 风险 对策

0 引言

美国通用汽车对中国市场所作的预测显示,2000年至2006年,中国的轿车需求保持20%至25%的年增长,其中私家车保持33%的发展速度,目前中国有购车能力的家庭约为700万户,2005年这个数字提高到4200万户;到2010年,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占全球份额的6%,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到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将达到目前美国的规模。

当前,贷款购车的比例在美国是80%~85%,德国70%,印度60%~70%。据统计,在北京市场,贷款购车比例还没达到20%的水平。2007年全国金融机构个人消费信贷余额32783亿元,其中购车贷款仅为1107亿元,不及住房贷款的3%。

1 上虞市汽车信贷市场的现状

上虞是一个区域化特征较强的市场;在上虞,有钱的人买车,没钱的人贷款也要买车,所以汽车贷款的平均比例占了25%。别克汽车在2007年10月到12月的一个季度当中,平均月销售新车数量为120台,其中贷款数量为31台,贷款购车比例达到了30%。与此同时,全国的贷款购车比例仅为7%,即如果同样销售120台车,办理汽车贷款的只有8.4台。上虞的汽车信贷发展已经远远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在看到汽车信贷发展的同时,我也看到了市场中存在的漏洞,本文将对本人在办理汽车贷款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建议。

2 汽车信贷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分析

办理汽车消费贷款的流程是首先进行客户风险的审核,通过审核后到银行办理汽车消费贷款合同的签署,银行审核通过后放款,客户拿到还款资料之后,按银行下发的还款清单上的日期金额开始偿还贷款。在此过程当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业务流程漏洞风险。

2.1信用风险

2.1.1客户个人信用缺失的风险由于尚未建立健全的个人信用评价系统和个人收入、财产申报制度,银行难以真正判断和掌握借款人个人信誉状况以及还款能力。在借款人不履行还款责任时,单一依靠担保措施,无法对借款人个人信用及财产形成有效的制约,这是上虞地区存在的比较大的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个人信用缺失造成的损失是惊人的。据统计,截至今年年初,中国个人汽车消费贷款额已达到1800亿元人民币,而汽车贷款的呆坏账已近1000亿元人民币。汽车信贷公司因为客户逾期而遭受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

2.1.2担保人风险问题在上虞地区的汽车信贷业务中,一般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人,并要由担保人签定共同还款人承诺书,承诺在借款人无故或没有能力偿还贷款的情况下代替其偿还剩余贷款。购买别克的客户很多,一般来说,担保人的风险问题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担保人承担的风险,另一方面是担保人的个人信用风险。在今日员工培训的时候,曾经听过一个案例,就是说一个客户3期没有还款,客户也逃之天天,其担保人并无还款能力,最后公司只好通过跟踪调查,将车拖回,然而逾期的损失却已经无法弥补。

2.1.3汽车经销商信用缺失的风险汽车经销商信用缺失的风险,通常表现为汽车经销商改变贷款用途或恶意诈骗的行为。在上虞市兴欣别克工作的时候,曾听有部分客户提及某某汽车销售公司提供“零”首付贷款,还有公司提供“零”利息贷款,这对于对汽车消费信贷流程及法律法规不熟悉的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诱惑,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所谓的“零”首付并不是真正的零首付,而是这一部分车款先由汽车经销商代垫,最终还是会从客户所交纳的款项中弥补回来。羊毛出在羊身上,“零”利率也类似。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常会有这样的一些公司为了赚取更多客户的眼球,而推出一些欺骗或者蒙骗消费者的噱头。

2.2信贷市场的利率风险信贷市场的利率风险主要是体现在贷款利率上。首先,我们都知道在汽车信贷中一般是采用浮动利率作为贷款利率,这会造成消费者的质疑以及他们的“心里不塌实”,他们宁可选择稳妥的一次性付款而放弃带有不确定性的商业贷款。其次,国家的宏观调控对客户的经济利益有着很大的影响。全球汽车销售量中的70%是通过融资贷款销售来完成的,目前中国汽车消费贷款只占银行信贷总额的1%。中国汽车行业疯狂增长5年,汽车价格每年以10%左右的幅度递减,以买一辆车为例,70%的钱来自贷款,选择3年或5年还清,如果2年过去了,贷款还没有还清,车价就跌了3成,再加上这两年,银行贷款利率不断提高,许多消费者都会认为贷款不划算进而放弃贷款。

2.3业务流程的漏洞风险业务流程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业务流程的漏洞上。第一是汽车信贷经纪公司由于承担过度的风险而造成的运营困难,即常有汽车信贷公司为提高自己的业绩,同意客户在签定汽车消费借款合同之前先提车。而公司如果拒绝客户先提车后签合同的要求后,许多客户都会放弃贷款。尽管很多经理和业务员都知道这样做的风险,但如不这样做公司将很难维持下去。

再者,由于汽车信贷放款的速度比较慢(一般出现在公司出面购车的时候),有时还会造成客户在还款首期逾期,这不仅使客户的经济受到损失,还会造成客户不良的信用记录。我曾有一位客户,购买了一辆别克价值29.9万的别克商务车,由公司出面做公牌,贷款额为20.93万,但客户拿到还款资料时已经是期限的最后一天了,最终造成了客户的违约。

3 风险问题解决对策

从长期看,贷款购车仍然是汽车消费的发展方向。针对种种上述风险。结合我国的国情,本人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减少和控制汽车信贷风险:

3.1建立个人信用体系。通过加强我国的用户的信用库建设,建立个人信用体系,是控制信用风险的关键。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不仅可以很好地控制用户的贷款资格,也能起到监控的作用。

3.2强化汽车消费信贷法律法规建设是解决这些风险问题的根本。在上虞的信贷市场上,首先我们要控制客户的个人信用风险,在签定合同之前,审核客户是否有能力偿还贷款,其担保人是否有能力偿还贷款。在审核通过之后,要做好客户的跟踪访问,经常短信或是电话提醒客户按时还款,以免出现逾期的现象,这同时也是对客户的负责。

3.3规范业务流程可以较好地控制汽车信贷的过程风险。车贷的业务流程由:查信用—家访—签合同三部分组成。通过控制每个环节的风险可以使总体风险得到有效地控制。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市场监管的不规范以及市场竞争的无序性,使汽车信贷的风险不断加大。只有有效控制汽车信贷风险才能使汽车信贷市场得到健康的发展。而所有风险解决的关键就是解决信用风险,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国家为控制放贷过量而实施的货币从紧政策就会有所放宽。尽管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但相信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汽车信贷市场会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董登新.解读2007年中国经济数据价值中国网.2008

[2]温家宝.信贷投放仍然偏多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政府工作报告2008

[3]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汽车贷款管理办法2004

[4]王超.汽车消费信贷市场风险控制与博弈分析人民网2006.

[5]汪建荣.汽车信贷实施难:购车者中只有5%愿意贷款.人民网2007

作者:徐建强

汽车信贷风险控制论文 篇3:

创造条件开放我国的汽车金融服务市场

2009年底,中国汽车产量已经超过1300万辆,这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催生中国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形成。在市场开放、外资机构兵临城下而国内还没有专业汽车金融机构的现实下,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培育专业的汽车金融机构,促进中国汽车金融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市场需要有专业的汽车金融服务机构

汽车信贷只是汽车金融服务的一部分,现在大家只是关注汽车消费信贷,却没有注意到汽车金融事业对发展汽车制造、流通、消费等的重要意义。日本大集团都各有1家银行,他们对本集团内的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对企业的人事介人、经营方针的干预有很大的发言权,这是其他银行无法相比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更关注专业金融业务与行业金融业务,与业务覆盖范围广泛的银行相比,它更专业,与行业的关系更密切。在中国现有的金融体制下,企业的金融业务完全依赖银行,而银行的目标同企业的战略很难合拍。因此,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长期制约于资金限制,但又很难通过自己拥有的金融机构来筹集资金。这是今后发展汽车大集团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资料显示,目前在全球汽车销量中,70%是通过融资贷款销售的。而中国目前大约只有20%-30%,发展空间很大。作为一种专业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汽车金融公司在汽车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银行无法比拟。光就资金规模而言,跨国巨头的资金势力国内任何1家商业银行都不能与其相比。但目前,在市场逐渐开放的过程中,国内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汽车金融公司。除各大汽车生产商的财务公司之外,目前做得最成功的是国内最大的汽车经销商亚飞,但亚飞这个中国汽车金融领域的先行者,现在扮演的还只是一个信用管理者的角色。

从2002年底开始,中国汽车信贷市场开始进入竞争阶段,其最明显的表现为:汽车信贷市场已经由汽车经销商之间的竞争、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上升为银行之间的竞争。一些在汽车信贷市场起步较晚的银行,迫于竞争压力,不得已采取“直客模式”开拓市场。但在银行“直客模式”与“间客模式”并存的情况下,银行不断降低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延长贷款年限,放宽贷款条件,导致全行业平均利润水平下降,风险控制环节趋于弱化。潜在风险不断积聚。目前在中国,汽车信贷占整个汽车消费总量的比例继续提高,由2001年的15%提高到2008年上半年的40%左右:保险公司在整个汽车信贷市场中作用日趋淡化,专业汽车信贷服务企业开始出现,中国汽车信贷开始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银行、保险公司、汽车生产商、汽车经销商、汽车信贷服务企业和消费者都是中国汽车信贷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只是在汽车信贷业务发展过程中各方的地位和作用将发生调整。当然,消费者将会更加理性,汽车厂商的作用将会增强,汽车经销商将更专注于汽车销售服务,保险公司将突出其在风险业务上的优势,银行可能会从前台逐步走向后台并更加侧重于资金的提供和管理、网点支付结算服务水平的提升,而专业的汽车信贷服务商将会直接面对客户,承担起风险管理主体的角色,并与银行形成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

二、防范风险是汽车金融服务的根本

我国车贷险业务自1998年推出后,以年均20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2001年,全国汽车消费信贷余额为436亿元,2002年达到945亿元,2009年6月末金融机构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为5000多亿元,占金融机构全部消费贷款余额的10.2%,成为仅次于个人住房贷款之后的最重要的消费信贷品种。

然而,自2003年起,在贷款规模上升的同时,贷款风险也开始暴露。进入2009年,由于汽车贷款坏账的不断提升,5000多亿元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中,超过1000亿元的个人汽车贷款无法回收。为了规范信贷市场,避免风险,国家通过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手段对汽车信贷市场进行了治理、整顿和规范。先是央行整顿车贷,再是保监会正式叫停与车贷业务密切相关的车贷险,银监会又对一直有“车老大”之称的农行汽车信贷进行了专项检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公布并实施了新制度《汽车贷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该办法对1998年版《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做了多处大的调整和修改。这一法规的推出,对于涉及汽车信贷业务领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新《办法》通过扩大贷款规模来分散风险的承担,扩大了贷款人的范围,将贷款人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扩大为包括各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以及获准经营汽车贷款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为各种金融机构开展汽车贷款业务提供了一个完整统一的规范,不论是银行还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中资机构还是外资机构,都将在这一办法的指导下开展平等竞争。由于汽车信贷与商业银行的其他金融衍生产品有极大的不同,独立性太强,不适合商业银行来运作,这些年来的实践证明,汽车信贷服务对商业银业务已构成了鸡肋。

所以,应专门设立“风险管理”这一环节,以强化贷款人的风险管理。首先。明确贷款的“门槛”。在以往的车贷中,首付款往往由借贷双方自行商定。弹性很大。新管理办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汽车贷款,规定了不同的贷款期限,贷款最高限额和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它规定汽车贷款期限不得超过5年。其中,二手车贷款期限不得超过3年,经销商汽车贷款期限不得超过1年:规定贷款人发放自用车、商用车和二手车贷款的金融分别不得超过借款人所购汽车价格的80%、70%和50%。其次。新办法要求贷款人建立借款人资信评级系统,和汽车贷款预警监测体系,完善审贷分离制度,对汽车贷款实行分类监控以及建立汽车贷款信息交流制度,这些措施强化了对汽车贷款的风险管理。

三、创造条件开放汽车金融服务市场

实际上,我国汽车金融服务市场潜力巨大,我国的汽车消费量、通过车贷买车的比例和愿意进行信贷消费的潜在顾客群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和挖掘。从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过程看,汽车消费量一定会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即使不能再火爆一次,今后几年保持10%以上的速度也是可能的。从通过车贷买车的比例来看,目前我国的车贷还仅为买车人数的15%-20%,而全球70%的私人用车是通过贷款实现的,美国高达80%,印度达60%。从消费者的意愿来看。根据近期的调查显示,住房、汽车和教育依然是最适合信贷消费的前三种对象,其比例分别71.5%、11.0%、10.6%,汽车已成为超过教育的第二种最适合信贷消费的对象。

2009年我国车贷速度的幅度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受车贷履约险的退出、银行风险防范意识加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会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只要宏观经济调

控取得明显进展,个人信用制度得到加强和完善,保险公司还会重开车贷保险,银行也会继续做这个业务。但对于目前我国不健全的汽车金融服务而言。巨大的市场潜力还没有得到挖掘。正因为这一点,国内一些大的汽车公司已经开始筹建金融公司,如一汽大众服务公司、东风汽车财务公司、北汽福田也正在着手筹建汽车信贷的公司。

2005年3月27日,由上汽集团等7家公司投资50亿元组建的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开业。安邦财险方面当日透露,借助大股东上汽的资源优势,安邦产险把车险业务作为主攻目标。事实上,安邦财险早在2005年就已经获准开业。但是此间安邦财险一直十分低调,并没有大张旗鼓宣传造势,而是选择闷声营业,忙圈地,忙圈人。目前,安邦由于得到上汽遍布全国的网络支持,安邦财险将在直辖市一级机构设立不少于40家的网点,安邦的股东将给安邦带来巨额的保险收入,显然,今后的安邦不愁“无米下锅”。

当然,我国汽车金融服务面临更多的是体制问题,短期内是很难解决的,特别是汽车信贷市场短期内要迅速升温可能性不大。一方面,各家保险公司在车贷险上都吃过亏,何时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出新车贷险还得慎重考虑:另一方面,基于信用环境一时难以改善,暂时未建立完善的个人信贷体系风险,难以规避等客观情况,国内汽车金融服务也难以在短期内就形成规范运行,让银行、保险公司、车商、消费者实现共赢的局面。

从长远趋势看,银行在汽车金融服务领域的竞争力将日渐削弱。而更多地将在融资、支付结算、信用卡业务等方面与‘汽车金融公司形成互补性的业务合作。银行一方面要自身发展汽车信贷专业化渠道及模式:另一方面可以与汽车金融公司展开资金、网点、服务产品、技术、信用及风险管理上的广泛合作。其实,真正的挑战可能出现在3-5年的过渡期后。银行应加大与其他汽车市场主体包括生产厂家和经销商的合作,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与汽车贷款中介担保机构及保险公司的合作,实现个人汽车信贷业务的集约化、规模化与专业化;加强各商业银行间的合作,互通信息。制订共同遵守的行业规范:与汽车金融公司展开竞争的同时寻求与其合作。借鉴学习其先进的服务经验;采取主动式业务营销,实行差别化客户管理:加强金融服务及产品的整合等。在中国,汽车金融公司的诞生,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机构的创新和完善国内汽车金融服务,使消费者享受到更简捷、更专业的金融服务。

(作者单位:吉林省统计科学研究所)

作者:刘 鑫

上一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论文下一篇:实习报告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