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管理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初中学生管理论文(精选5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管理工作需要管理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以及自我发展情况等。但是由于教师资源匮乏、管理制度粗放、生活资源不足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初中学校寄宿制度的高质量发展和执行。在本文中,笔者将重点探讨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管理策略。

第一篇:初中学生管理论文

初中学生自主管理探究

关键词〕 初中学生;自主管理;制度;管理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的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现在的初中生自主、平等意识强,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对人生和社会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理性的见解和主张,同时,绝大部分学生有着展示自己才华的愿望,有着为集体和他人服务的心理需求。综上所述,学校在对初中生的管理中完全可以实行自主管理的方法。

一、创建科学合理的学生自主管理机制

(一)制订具体细则,指导学生管理

学生自主管理必须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依据,即要制定具体、客观、可操作性强的学生日常管理评比细则,让学生知道自主管理要管什么、怎么管。细则的内容应包括学习、安全、纪律、卫生、两操、仪表、集会等各个方面,对各项内容进行评比时可采用等级评分(优、良、差三等)与量化评分相结合的方式。

(二)及时反馈信息,引导班级自律

信息反馈要有针对性、及时性和连续性。信息反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原始数据反馈。它是学生会检查员当天进行各项常规检查时所记录下来的等级与评分,是可以具体到时间、人物、事件的客观凭证。第二部分是将一周内的数据统计整理后的量化数据反馈。它是将检查所得的原始数据按类别、违纪轻重等进行数据量化分析后,最终以积分的形式予以公布的信息反馈。第三部分是将一月的数据进行整理、排序,评出优胜班级,并发放流动红旗。信息反馈有利于班干部、班主任了解班级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进行改进。

(三)充分发扬民主,鼓励学生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提倡并要求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第一,从活动的组织策划到集体综合管理,全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或才能,参加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实践活动。第二,参与某个项目管理的学生同时也处于其他同学的监督之下。第三,坚持公布每日各项常规评比结果,保证检查结果的公平、公正。

二、确立具体有效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创建了学生自主管理机制,还必须确立具体有效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才能保证学生自主管理取得实效。在实践中,我校确立了以下的管理模式:

(一)实行民主选举,建立管理机构

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是学生自主管理的组织保证。管理机构的成员应由学生推荐或竞选产生,充分体现全体学生的意愿。学生会下设纪律、卫生、学习、文体四个职能部门,每天组织检查员依据学生日常管理评比细则开展自主管理,同时组成专项检查小组、年级检查小组、楼层检查小组等管理机构,实行纵向、横向交错管理,形成一个层层管、层层抓的有效管理体制。

(二)推行“四三”模式,开展自主管理

1. “四”指政教处、学生会、班委会、班内小组四级管理平台。政教处管理并指导学生会工作。初中生还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与活动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要政教处的老师对其进行指导;学生会的纪律、卫生、学习、文体四个职能部门对学校各班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礼仪及校园环境等进行管理、检查、评价;班委会经全体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后,班主任要大胆放权,使班委会、团支部成员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内小组是班级管理的基层单位,也是管理内容最具体的单位,小组长要负责作业收发、卫生打扫、任务布置、量化评价等各项具体工作。

2. “三”是三考评,指政教处依据学生会的检查结果及值周教师的检查结果对班级工作进行量化考评,做到一周一评比,一月一总结,一月一发流动红旗;班长每周对班内各小组进行量化考评,考评结果在班内公布,并指导落后组及时改进;小组长根据本组成员的具体表现,对本组成员进行量化考核,每周评分一次,对落后学生予以帮助。

实践证明,学生自主管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了学生被尊重和自我完善的需求,大大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学校的良好、和谐发展。

作者:于福文

第二篇:加强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提升初中学生朗读水平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使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所有学段都不能忽视的“教学目标”,并且强调“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时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新课标把朗读教学提到很重要的地位。的确,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朗读是用响亮清晰的声音语言转换书面文字语言以声释义的活动,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训练方式。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还语文课的本来面目、让课堂重新响起朗朗读书声、提高朗读教学地位的呼声越来越高。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和教研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假如不朗读,学生就不能熟悉文章;不朗读,学生就不能感悟文章;不朗读,学生就难以理解文章。一个没有朗朗读书声的语文课是不可想象的。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十分重要。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在当今初中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教学一直是一对突出矛盾,在这一矛盾中,朗读教学一直处于劣势。因为各类考试不考朗读,朗读已被不同程度地挤出课堂。多数初中语文老师都有感受:原本在小学大声诵读、大胆表演的孩子进入初中,竟然越来越不愿开口读书,朗读水平每况愈下。课堂上齐读还能有声,但或表情木然,或字字停顿、或拖腔唱读,甚至少数学生朗读时磕磕碰碰、干干巴巴、读不成旬、索然无味。早读时更难以出声。长此以往导至学生平时阅读能力下降,考试时面对阅读试题,不少学生束手无策,成绩平平。

造成这种状况,首先是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下初中阶段朗读教学被忽视,该阅读的阅读不够,该朗读的没有朗读。受急功近利的驱使,上边考什么就教什么,怎样能得高分就怎样教、怎样学。甚至为了应付考试、获取“高分”,有人主张语文教学要多做题,做题、做题、……还是做题,无需阅读,更不必要朗读。

其次,朗读教学得不到正确指导。由于方法指导的缺失,大部分小学生未掌握朗读技巧。进入初中,他们接触的文体情感丰富了许多,随着智力和年龄的增长,学生能够理解其中的情感、领会其中的知识但不能用优美的朗读去传达这种感受。

再之,不当的朗读让学生得不到审美的愉悦。很多时候,呆板的、不恰当的、缺乏正确目的的、形式上的朗读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摆设、一个过渡,老师过分强化了课文分析、对朗读表面化的指导,使学生只是被动朗读,没有心灵和情感的激荡,感受不到阅读的愉悦。久而久之,产生了对朗读的厌倦。

应试教育的恶果、地位的缺失、方法的不当,学生缺乏应得的感受,导致学生对阅读的乏味,降低老师对阅读教学的积极性。

二、初中朗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实:青年时期。注重朗读训练,终生受益。“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诗,不会吟诗也会诌”这些早已成了妇儒皆知赞美阅读的佳话。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斯把给学生读书并指导学生朗读作为诱导学生情感、丰富学生语言的极好方法。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曾说过:“语文教学,如不进行朗读示范、指导和练习,就不算完整的语文教学”。在当今风起云诵的各级各类教学改革中,无论是成功教学法、快乐教学法、生本教育课堂;无论是河南开封求实中学的“无为而治”快乐学习、山东杜郎口课堂教学改革、江苏洋思中学教学新法……等等,无一例外地都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前提,加强学生阅读能力为基础,充分依托学生较高阅读水平开展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成功典型。

我们新课改语文课本所选篇目绝大多数文质兼美,极适合学生朗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水平、陶冶学生情操大为有益。加强课堂朗读教学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课堂上让学生反复朗读可以使学生从中领悟语言之美,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心灵和语言的升华;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驾驭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达思想、发表意见的能力,锻炼学生当众发言讲话的勇气,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朗读,可以激发学生联想、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朗读,可以陶冶学生美好情操,培养高尚品德,领悟做人的道理。丰富学生的感情,增强辨别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为他们的人生创造健康而美丽的精神世界;通过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仅集中在课堂上,还可以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其他学科。朗读不仅能积累语文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层次表达能力。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不僅是一项教学活动,更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其他形式无法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将“朗读”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一项任务,要求我们从对学生要加强朗读训练,要培养朗读习惯,直至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诵读的评价”。可见,朗读、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用非常、至关重要。

三、切实加强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

1.精心设计朗读情境,营造朗读的良好氛围。

让学生在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有感染力的场景,在课文语言与学生个性化语言和非语言活动的互动中,获取直觉的、综合的体验,在这样的境界里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情境能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挂图、音乐、语言描述、设情景、拟角色等方法,创设有趣的朗读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其主动地学习。

2.尽量运用真情范读,近距离指导学生朗读。

范读的魅力是无穷的。当学生听音像教材时,会觉得方法虽好,但距离远,而对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学生则会努力模仿,因此,老师恰当地范读,有侧重地指导学生预习朗读和课文分析后的理解性朗读显得尤为重要。

3.借助多媒体,促进学生朗读。

如今的初中学生对图像、音乐格外亲近。老师要充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以快速唤起学生的情感,为其个性化的朗读增加色彩。朗读教学中要多运用多媒体、图片、音乐等渲染课文情境,让学生有亲眼所见之感。为学生创设自由、愉快、恬静的朗读环境,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其中的语言美、情感美,受启发、受感染、受教育,提高审美的情趣与能力。

4.注重对学生朗读的具体、准确评价。

在学生读完后,简单地一概而论地评价不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且容易挫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学生读后教师要及时、具体、恰如其分的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个地方须改进。这些具体、准确和引导性评价会使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提出更高的标准,扬长避短,在不断训练中有更大进步。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教师要加强朗读修养。

朗读教学对老师要求更高,老师更要注意自身学习和不断提高。只有老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才能精心地、恰到好处地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才能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促进学生的语感发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总之,只要我们老师正确认识和注意朗读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不唯上、不唯考、不跟风、不放松,坚持不懈精心指导学生朗读,科学进行朗读教学,就能全面落实新课标,就能为语文学科的教、学和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刘 莉

第三篇: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管理策略

摘要: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管理工作需要管理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以及自我发展情况等。但是由于教师资源匮乏、管理制度粗放、生活资源不足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初中学校寄宿制度的高质量发展和执行。在本文中,笔者将重点探讨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管理策略。

关键词:农村教育;寄宿制学校;初中学生管理

在农村地区,寄宿式的学生管理制度普遍存在。寄宿制度在农村教学环境中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方面,寄宿制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管理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寄宿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农村学生的生活。但是由于教师资源匮乏、管理制度粗放、生活资源不足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初中学校寄宿制度的高质量发展和执行。

1.制定完善的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管理规划和内容

在正式执行学生管理制度之前,农村学校需要规划管理所需要的资源、组织结构、管理形式等内容,形成全面的、系统的规划。其中,农村寄宿制初中需要格外关注学生管理内容的规划。

第一,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管理工作需要管理学生的学习情况。寄宿制学校相对于走读式的学校,是全封闭式的。因此学生在学校内完成生活、学习等事项。对此,寄宿制学校应该首先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首先,寄宿制学校可以规划好学生的学习时间。在早上设置早读的学习内容,在放学后设置自习课程。由于放学后的时间跨度较长,因此农村学校需要安排教师进行授课以及监督,在弹性规划学生学习时间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学习的成果和效率。其次,寄宿制学校也应该根据学习规律、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具有适应性的学习内容。例如,在早晨以及晚上的记忆高峰期,学校以及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背诵以及记忆文科性质的内容。针对学生的薄弱科目,学校和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仔细课程进行强化。

第二,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管理工作需要管理学生的生活情况。寄宿制学校应该充分保障以及完善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支持以及生活保障。首先,寄宿制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饮食健康以及营养问题,为正在发育的初中学生合理规划以及安排饮食,促进初中学生的身体发育。对此,农村寄宿制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土地资源、种植资源等,自建莱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蔬莱瓜果。其次,寄宿制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住宿问题。在农村教学环境中,普遍存在教学资源小于教学需求的状况。在住宿上也存在供不应求的局面。对此,农村的寄宿学校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可以合理规划现有的住宿空间,尽量保障学生的住宿隐私,减少宿舍内的各种人为冲突的发生。第三,在服装安排上,农村初中寄宿学校更应该全面推行校服。穿着校服能够降低学生的服装攀比心理,将学生的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第三,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管理工作需要管理学生的精神发育状况。初中阶段不仅使学生学习的黄金阶段,也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青春阶段和矛盾阶段。对此农村寄宿制学校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精神发育状况。农村寄宿制学校由于教学资源的局限性一般都会忽略、不重视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实际上为学生后续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具体来讲,农村寄宿制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情况、心理发展情况、情绪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判断,从而帮助学生做好自我认知以及自我定位,并逐渐改善以及引导学生的精神状况和行为举止。对此,农村寄宿制学校可以设置心理咨询师,并定期开展心理教育课程和讲座,帮助学生管理好自我的精神意识。

2.制定高效的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管理的组织结构

在上述管理内容的执行上,农村学校容易发生管理边界不分明、权责安排不明确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行過程中的成果以及效率。对此,农村学校需要根据管理内容制定相应的管理组织结构。对此,学校需要规划好决策层、执行层(生活管理小组、学校管理小组、心理健康管理小组等)以及监督层。学生管理工作的决策层实际上就是对提出相应的管理规划以及管理内容;执行层是根据决策规划好的工作内容进行职责的确定以及分工的确定;监督层则是对现有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独立的监督,并及时提出和改进管理问题。

除了农村校方的管理组织架构,学校也应该在学生中推行自我管理的组织架构,将管理的力量层层划分下去,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有效提升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结构从学校、年级、班级、小组等层面展开。在学校范围内,学生可以成立自己的学生委员会,对学生的生活需求以及学习情况进行统一的自我管理;在年级范围中,学生可以建立年级管理的委员会,对本年级进行更为细致的管理工作;在班级范围内,班委会的存在以及各个班级小组的存在能够实现对班级、学生个人的精细化管理,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自我管理的过程中。

对于农村寄宿制学校而言,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治管理的融合能够做到优势互补,从而帮助农村寄宿学校实现更好的学生管理局面和发展。

3.拓宽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管理的资源获取渠道

相对于城市学校而言,农村寄宿制学校尤其发展的特殊性。资源不足、能力不足是其学生管理工作遇到的两大问题。

第一,在学生管理中,农村寄宿制学校需要本着“开源节流”的发展思想,拓宽资源获取的渠道,并有效规划和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例如,在生活资源的利用上,学校可以与周边的农户签订蔬菜、肉类的供应协议,通过大量的需求来压低进货的价格,从而在满足学生多样化饮食需求的基础上节省饮食开支。除此之外,农村寄宿制学校应该广泛的向社会以及政府寻求帮助,在外界帮助下建立相应的基金会以及贫困学生扶持会,更好的服务本校的学生。

第二,寄宿制学校需要大力发展教师的教育能力。在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上,教师充分发掘教师的潜力,帮助教师实现多重身份以及角色的转变,提升教师的生活管理能力以及学习管理能力。对此,学校可以组织内部的教师交流会、研讨会、学习会,让教师在相互借鉴以及自我学习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4.结语

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在学生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劣势和不足,对此学校自身需要做好学生管理的规划,安排好学校管理以及学生管理的组织架构,并积极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唐兴平.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管理策略[J].吉林教育,2017(37):75-75.

[2]米甲勇.对于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的管理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九年级下旬),2017:6.

[3]沈忠辉.农村寄宿制初中校园安全管理策略[J].学子(理论版),2015(1).

作者:刘攀军

第四篇:初中学生管理中教育惩戒的探究

摘要:教育惩戒在教育领域中一直以来颇受争议。教育惩戒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关注重点,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当前的初中教育管理活动开展中,教育惩戒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学校教育管理的发展,甚至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将就初中阶段所普遍出现的违反教育原则的惩戒行为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探寻正确实施教育惩戒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学生管理;教育惩戒;问题;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指出,教师在实施教育管理活动的时候,要及时制止对学生有害的行为或者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抵制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指出,教师在组织教育管理活动的时候,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打学生,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不得歧视学生,不得作出有害学生尊严、变相体罚学生的种种行为,学会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指出,教职工要学会尊重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不得作出伤害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诸此种种要求表明,教师在组织教育管理活动的时候,要以科学的方式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惩戒,以此实现有效管理。但是,在当前的初中教育管理活动开展中,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的时候,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不仅影响了教育管理的有效实施,还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将以所存在的教育惩戒问题为切入点,进行详细分析,并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提高教师的教育管理质量。

一、初中阶段普遍出现的违反教育原则的惩戒行为

1.体罚学生现象时有发生,损害学生的合法权益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都明令禁止教师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但细细分析这些条令我们可以发现,体罚学生、变相体罚学生的定义是较为模糊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教师在实施教育管理的时候,钻空子,翻着花样地体罚学生,在隐蔽化的操作下,损害学生的合法权益。在这样不当行为的实施下,校园侵犯案件层出不穷。尤其是初中阶段,教师面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所采取的体罚手段更是百变,成为了当前基础教育的一大诟病。比如,河北邢台的一名初三生,因为上课犯错被班主任抓到,被迫在教师办公室做蹲起动作,最终导致急性肾衰竭。山东枣庄市的一名初一生,因為未按时上交作业,被老师罚跪听课。诸此种种教育惩罚,不仅违背了教育原则,还损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2.教师惩罚学生标准不一,教育惩戒流于形式

尽管我国明令禁止教师在组织教育管理活动的时候,要科学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惩戒,但是并没有对教育惩戒标准作出明确的说明,这就导致部分教师将教育惩戒的标准放得很低,或者直接按照自己的心情、喜好等对采取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惩戒。在这样缺乏明确的教育惩戒标准的情况下,一些教师往往在惩戒学生的时候往往出现行为失控情况,或者面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惩戒标准,如此不仅影响损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还使得教育惩戒流于形式,学生或者闻教育惩戒战战兢兢,或者闻教育惩戒直接无视。

3.教师以教育惩戒代替教育,敷衍了事

在学校教育管理活动开展中实施教育惩戒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在正确认识自身不良行为的基础上,自主改正行为,实现有效发展。实际上,在初中教育管理活动开展中,一些教师忽视了教育惩戒的教育性,直接将教育惩戒与惩罚等同而视。当发现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的时候,直接采取惩罚手段,错误地认为,只要学生接受惩罚,在惩罚的过程中,其自然而然地会意识到自身的错误所在,进而进行纠正,进行正确行为。其实不然,对于初中生而言,其正处于青春期,教师这种以罚代教的方式,自然会加重其逆反心理,与教师之间产生诸多的矛盾,进而做出更多的违反校规、班规的事情。其实,当教师遇到学生出现行为失范问题的时候,最先应当想到是如何发挥教育惩戒的教育性,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惩戒,并在接受惩戒的过程中,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同时积极地改正自身的不良行为,践行合范行为。

二、初中学生管理中教育惩戒的实施对策

通过对以上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出现的原因有,教师对教育惩戒的边界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实施的教育惩戒方式不当。对此,我们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积极探寻有效实施教育惩戒的对策。

1.理清教育惩戒的道德边界,优化教育惩戒手段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社会上完全否定教师具备教育惩戒权的人是不多的,一些家长对教师的教育惩戒持有支持态度,但其对教师的教育惩戒持有不同的观念。出现这种相矛盾情况的主要是因为道德因素在“作祟”。简单地说,社会认为教师具有道德惩戒权利,但其权利是以道德为限制的,符合道德的教育惩戒是可以接受的。在当前的初中教育管理活动开展中,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但产生诸多的纠纷,其主要是因为家长和教师,尤其是家长认为教师的教育惩戒超出了道德范围,道德范围的不明确,使得部分教师在惩戒学生的时候或者肆无忌惮,或者畏畏缩缩,久而久之,这种情况演变为了笼罩在教师、学生和家长头顶上的阴影,他们都在担心,过度的教育惩戒会伤害到学生,过松的教育惩戒会影响学生。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要想有效地进行教育惩戒,我们需要遵循适度原则。那么,这个“度”在哪里呢?从道德层面而言,笔者在教育管理实践活动开展中,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标准。简单地说,在实施教育惩戒的时候,自己不愿意面对的事情,绝对不会强加在学生身上。面对自己想做的事情,又该怎么样做呢?笔者从康德的身上寻找到了答案。即实现自己的教育惩戒与学生行为的一致。因为教育惩戒的目的是对学生实施教育,教育是驱使学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手段。所以,笔者在实施教育惩戒的时候,往往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的发展来践行教育惩戒。以笔者班级的小A为例,在一次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我发现他注意力不集中,且干扰其他学生的学习。面对这种情况,我并没有点名批评小A,也没有罚站。而是,先用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用眼神来示意他,在眼神的交流中,使小A先意识到老师在关注自己,不再干扰其他学生。在课下,我则与小A谈心,了解其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原因,以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对其进行劝解。在劝解之后,我还应用惩戒手段,让小A担任下周的纪律委员,对班级纪律进行监督、管理,以此使其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学会自觉遵守班级规则。如此手段的应用,实现了教师的教育惩戒与学生行为的一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2.把握教育惩戒的伦理边界,优化教育惩戒手段

全面教育的实施要求教师不能排他,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承认教育惩戒的强制性,并采取多样的手段有效实施教育惩戒。在教育管理活动开展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两种不同的教育对象,一种是品行良好的学生,一种则是品行不良的学生。社会伦理要求我们在实施教育管理活动的时候,尊重学生,尤其是平行不良学生的存在,并从教育手段的有效性层面,采取不同的手段对其进行合法教育。一般情况下,笔者会采取以下手段践行教育惩戒的伦理边界,有效实施教育惩罚。

(1)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指出,权利必须要受到限制,因为一切拥有权利的人,其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往往会做出滥用权利的行为。在学生管理活动开展中,同样如此。当前初中教师之所以出现不当的教育惩戒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监督。对此,笔者在实施教育惩戒的时候,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和所制定的班规,将学生、其他任课教师的监督纳入到教育惩戒之中,执行监督制约机制,在多方监督下,有效实施教育惩戒。

(2)建立学生申诉机制

学生作为教育管理活动的参与主体,其拥有参与教育管理的权利,还拥有监督教育管理的权利。在传统的初中教育管理活动开展中,一些教师之所以过度实施教育惩戒,是因为其将学生作為了教育惩戒的受者,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参与,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惩戒自然会损害学生的合法权益,而教师在学生闭嘴不言的情况下,觉得自己所实施的手段是对的,是有效的,进而大肆使用,其后果我们是可以预想到的。纵观《教育法》,其中明确指出,在教育管理活动开展中,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危害,其在不服的情况下,可以提出申诉或诉讼。基于此,笔者在实施教育管理活动的时候,为了践行教育惩戒的伦理边界,实现教育惩戒作用,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建立学生申诉制度,给予学生自身合法权益的机会。比如,小B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被任课老师罚抄课本十遍。面对这种惩罚手段,小B觉得老师的惩罚过于严重,损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于是,向先向课代表说明自己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生病,并由家长作证)。接着,由课代表向老师说明原因,并与老师一起与小B的家长取得联系,调查情况。在证实小B的情况属实之后,免除对小B的惩罚,引导其及时补上作业。在这的学生自主申诉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惩戒受到了限制,而且学生在自主接受的过程中,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会意识到自身的错误所在,及时改正。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发展波动较为频繁的时期,其在教育管理活动参与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诸多的挫折,尤其教师不当的教育惩戒,会加重其挫折,由此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实施教育管理活动的时候,要立足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情况,在把握其心理边界的过程中,优化教育惩戒手段,帮助学生在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学会自我引导,自主解决问题。

总之,在教育管理活动开展中,面对体罚学生现象时有发生、教师教育惩戒标准不一、以罚代教等问题,教师要从教育惩戒的道德边界、伦理边界和心理边界入手,转变传统的教育惩戒观念,优化教育惩戒手段,在真正发挥教育惩戒积极作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提高教育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曹耘齐,郑智伟.教育惩戒:内涵、意义与策略[J].改革与开放,2018(03):85-87.

[2]焦依平,朱成科.试论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合理回归——对青岛市新规给予教师惩戒权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7(36):29-31.

[3]于慧福.初中教育惩戒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

[4]黄璐.初中艺术性教育惩戒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作者:蒋宇芳?梁成

第五篇:探究初中物理教学初中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培养初中生自主管理能力是教师教学的重点。教师要根据新课程设置要求,想方设法的为学生的自我管理创造条件,让他们学会自主管理。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增加对初中物理学习的兴趣。本文通过对培养初中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措施进行探讨,希望对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初中物理;初中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

引言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课程理念,增强了学生的学科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其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教师应培养学生收集和组织信息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倡导独立、合作、探索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有效地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一、创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空间是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前提,因此教师要通过加强教学过程的指导,根据物理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加强课外阅读,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精心利用电流、导体等物理实验资源,安排课堂实验,让学生亲自探索各种物体,判断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此外还可以创造问题情境,将物理与生活现实相结合,营造良好的物理学习氛围。运用互帮互助等制度鼓励学生共同学习,从而有助于学生整体自我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喜欢上物理课程。如果学生不喜欢物理课程,就会对物理产生排斥心理,不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反之,如果学生喜欢老师,那么这个老师的教学环境就会好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增加。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初中物理教师首先要反思自己,想想学生为什么不喜欢自己的课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同时,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在学习中不分心。同时,教师要想方设法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初中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三、培养初中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有效催化剂。因此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引导,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初中物理课以读课本为主,就很难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课堂变得丰富、快乐,才能唤醒学生的自主管理的热情。教师要科学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发挥学生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兴趣表达,利用实验研究,播放视频、音频、实物挂图、PPT等方式,通过各种感官刺激,消除初中物理学习枯燥的问题,有效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的热情。

四、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促使学生积极投入物理的学习

初中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自我满足的欲望,因此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这些现象。比如讲解声音在各种物体中的传播速度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生活中的现象:为什么在雷雨天气中,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轰隆隆的雷声?通過这种现象,有效唤醒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会积极投入学习,并寻求相关现象的解释。因此,简单的生活中现象可以促使学生对物理相关知识的获得效率,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营造自主管理的氛围

教师必须在物理课堂学习中发挥引导作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与学生平等相处,赋予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为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不断提高做出贡献。例如,在练习课上,老师要为学生布置合适的练习,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在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为学生努力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最佳解决方案。最好的讲解方式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嘴,培养责任感和自信心,有效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

六、充分利用实验资源,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资源,充分利用所有的实验条件,让实验渗透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这既是实现物理教学目标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需要。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中,经常发现一些落后者学习和理解能力较差,但实践和实验能力很强。显然,加强体验式学习是缩小个体差异、实现落后追赶先进的重要途径。初中物理教师需要想办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更多的动手实验,现有教科书将实验分为学生实验和教师示范实验。在目前条件下,很多示范实验可以换成学生实验,这样可以增加学生自主实验的时间。尚未被学生实验取代的演示实验也可以由主动增加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

结论

综上所述,面对新时期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教师要提高对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视,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措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初中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葛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初中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知识文库,2019,000(02):P.115-115.

[2]刘沁心.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初中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5(10):32-32.

[3]潘李春.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初中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8(10).

作者:黄志伦

上一篇:产业结构论文下一篇:初中化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