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选择职业

2023-0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大学生如何选择职业

从职业选择心理特征观察女大学生职业发展

【摘要】女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状况既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又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当前我国高校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产生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更有女大学生自身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文章探讨了导致女大学生出现职业选择困扰的各种因素,提出了提升女大学生职业选择和生涯发展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职业选择 女大学生 生涯发展

对于一个开放和文明的社会来说,女性的社会角色发展状况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尤其是,作为代表先进知识传承和使用的大学女生的社会角色发展更具有标志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每年招收的女大学生比例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截止到2011年,高校在校女大学生数量已经占所有在校大学生的51.14%(总数2308.5078万),超过了在校男大学生数量。最近几年来,因为全球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和国内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调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呈现逐年恶化趋势,相比较之下,女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与男生相比更加不容乐观。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我国高校女大学生专业选择现状来探讨女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本文以编制调查问卷为切入点,通过定量研究获得基本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文献研究等定性研究,寻找女大学生生涯发展的现象学特征。定量研究所采集的数据使用SPSS17进行处理,数据主要来源于石家庄铁道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省内外14所院校。定性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140多篇近5年来国内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就如何优化女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目前在校女大学生职业选择基本心理特征

女大学生职业选择结果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要素,即:求职者的主观意愿和能力结构特征,用人单位的岗位特征和所期望的人才素质构成要件。女大学生职业结果的成败好坏取决于以上两个要素的匹配程度。总的来看,当前在校女大学生职业选择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特征:

与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更加突出“高稳定性”,择业心态更趋务实。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61%的女生更倾向于去学校或国营企事业单位(高于男生7个百分点),有25%的女生想考研继续深造。8%的女生倾向于去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对薪酬福利的期望调查发现,85%的女生在职业选择中最关心的是薪酬福利。48%的女生期望月薪是2600元上下,23%的女生期望月薪为3000元以上,仅有3%不到的女生可以接受2000元以下的月薪。各档薪酬期望均低于男大学生的选择期望。与田秀菊所做调查结果比较研究还发现,因为最近几年来硕士生就业形势的恶化,女大学生在对待考研问题上变得更加理性,先前的考研热开始明显降温(有32%的女生选择毕业后考研)。①同时在调查中研究者还发现,在被调查的女大学生中,有68.3%的选择在省会或其他地级以上大城市就业,有23.5%的选择在县级以上中小城市就业,只有不到3%的选择到基层乡(镇)就业,反映出多数女大学生愿意在大城市、安稳、低风险的单位就业。

与男大学生相比较,女大学生在日常大学生活中,反应出更加强烈的职业选择危机感。费杉杉、李梅等调查发现,56.1%的女大学生表示目前最大的压力来自就业,女生有60.3%感觉就业前景一般,19.8%表示乐观,14.7%表示感觉悲观。表明女生的职业选择心态比较消极,女大学生存在比较明显的职业选择危机感。②女大学生职业选择危机感与男生相比较,具有存在性更加普遍,反应更加强烈的特点,集中表现为女大学生在自身职业发展素质、与岗位对应的操作技能和可以掌控的职业选择与发展资源上所存在的三大危机。

首先,女大学生职业选择危机感呈现出随年级升高而增强的趋势。本调查结果表明,从大一到大四,女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危机感不断加重且呈差异显著,尤其是对可以掌控的职业选择与发展资源所产生的危机意识随着年级升高而显著增强,等距逐级显著性差异p<0.005。

其次,女大学生的自身职业发展素质危机感最强烈,平均分超过5.3分。对自身职业发展素质危机感个体得分超过6分以上者进行SCL-90配对测试研究发现,因高度危机感所致的心理健康水平呈现高度相关性,即一对一的分析发现,凡是危机感强的被测试者其SCL-90测试诸因子分值明显超高,尤其是焦虑因子、强迫因子和抑郁因子明显高于其他因子,都在2.5分以上。

再次,不同学科的女大学生职业选择危机感也存在显著差异。从调查数据来看,文科学生最低,理科学生趋中,工科学生最高。同时还发现,理工科院校的文科学生分值高于文科院校的文科学生,而文科院校的理工科学生分值明显高于理工科院校的理工科学生。因院校学科性质使学生所产生的学科认同感可能是产生这种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女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危机感强于男大学生。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调查了350名在校男大学生。将所得数据进行对照,发现女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危机感整体水平明显高于男大学生。这说明女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候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困扰。

面对职业选择时,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表现出更低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的概念,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和自我判断。自我效能高会影响人的行为选择、思维模式、身心反应过程和个体开展活动的坚持性与动机水平。传统的“男尊女卑”性别歧视,生理特点限制,感性认知水平高,实践操作能力弱于男性等可能都是导致女大学生表现出低自我效能感的原因。李利宏、马文艳研究发现,从大学生投简历方式的倾向调查显示,女生选择多发几份占36.8%,选择有把握岗位的占34.3%,只选有兴趣岗位的占25.1%,男生中选择有兴趣岗位的则达到48.0%,比女生高出22.9个百分点,表明男生在择业方面比女生更多自信。在职业选择时,女生比男生更乐于参考父母的意见,更多一些依赖。③

诱发在校女大学生职业选择中基本心理特征的主要因素

导致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主要为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客观方面因素是市场经济中用人单位在人才资本投入中遵循利益最大化基本原则带来的影响;还有高等学校职业指导教育的滞后和职业生涯指导因素的不足等。主观方面因素为女大学生身上反映出的自卑心理、安于现状、强依赖性和发展追求短期功利性等等。具体来说:

女大学生普遍缺乏清晰的生涯规划意识和科学的生涯发展设计。王砚蒙,和晶认为,从内容上而言,一个系统的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当包括觉知与承诺、认识自己、认识工作世界、决策、行动和再评估、成长六个步骤。④杨平调查发现,大二、大三女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普遍不强,只有30.2%的学生清楚自己未来想做什么,怎样规划。53%的学生认为未做规划的原因回答是“不知道如何做”。女大学生中,对职业生涯规划概念 “很熟悉、较熟悉”的为29.6%。对职业生涯设计的含义了解“非常清楚和比较清楚”的只有15.7%。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非常清楚、比较清楚”的仅为12.2%。⑤费杉杉、李梅调查发现,只有32.4%的女生表示了解自己适合什么工作,52.6%的女大学生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有近半数的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清楚自己未来三年到五年发展计划的女大学生仅占19.5%。费杉杉、李梅的调查还发现,“在被问及是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时,61.1%的女大学生听说过但不知道具体内容,21.8%较熟悉但不会应用,11.8%感到陌生,只有4.2%选择了熟悉并会应用。”⑥

研究者在调查中发现,被测试者能够比较确切描述职业生涯设计概念的仅有8%,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做过生涯设计并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有清晰思路的不到15%,在校期间获得过学校职业发展指导的不到40%。

在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女大学生面临更加复杂的独特心理结构。首先,女大学生具有比男生更加复杂的成就动机。有研究表明,在大学阶段,女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明显低于男生,与男生相比较,更加复杂的成就动机结构是重要诱因。除了和男生一样,成就动机结构中包含有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两因素外,女生的成就动机结构中还多了一个因素即成就恐惧。实证研究显示:如果女性的经济地位或在行政职务上高于男性,女性往往会伴随更大的焦虑,既害怕不成功,又害怕成功,构成了女性职业发展的独特心理结构。

其次,女性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特征助长了对女性的社会刻板印象,以及女性自身标签意识的形成。王砚蒙、和晶认为,造成女大学生就业处于弱势的主因是市场经济与性别刻板印象的结盟。刻板印象包括四个不同的方面:外表形象、人格特性、角色行为、职业。在性别刻板印象中,男性被认为应具有以下特点:权力动机、抽象思维、创造力、成就动机、冲动性、思维清晰度、领导才能、对工作的责任感、对挫折的忍受力等。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的角色期待结合女性在体能上的弱势与月经周期因素,以及女性的生育功能助长放大了女性的养育者身份,女性被认为应具备顺从、温柔、善解人意、直觉、虚荣心、感觉、群体归属感、重感情等特征,导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形成“女性在面对复杂任务环境时女性比男性更难以适应”的偏见。人们往往将女性与家庭角色和处于从属地位的职业角色联系起来,期待她们扮演家庭养育者或者在其传统角色延伸的职业领域中工作,以上刻板印象也促成了女性自身标签意识的形成。

最后,女性在职业发展中,相较于男性,更缺乏可以学习的榜样。据金庆花等对北京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1~4册及全国九年义务教育教材5~6册的研究,在教科书中男性主人公出场人数占绝对优势,出场形象也较女性为光辉丰满,女性角色大多数是家庭伦理角色,比如说母亲和祖母,而男性角色则大多数是职业角色,比如说士兵、政府领导、工人等。同时还发现在小学课本里,出现的科学家都是男性。传统性别角色意识强烈,对男女实行双重标准的信息,并且还存在性别歧视的语言。根据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形成理论,模仿和角色扮演是青少年人格成熟的最主要学习模式,女性榜样模型的缺失自然不利于成熟的女性职业人格的形成。

性别歧视是导致女大学生职业选择困扰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劳动力市场给女性的就业机会远远少于男性。一份中央企业用工条件表中所列的333个岗位中,有315 项只提供给男性,18 项职位只提供给女性。管理类和专业技术类的职位性别供给严重失衡,即使是商业、服务业类职位,男女比例也达到了3.5∶1,民营企业用工条件表中所提供的307个岗位,只提供给男性的有230 项,女性的只有77 项。⑦

导致职业选择中出现性别隔离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对于界定现代社会职业性别分工及其男女两性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声望的诉求起着隐性但强大的作用。尽管法律赋予女性平等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权利,但在传统意识的主导下,实际上并无法实现男女两性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真正平等。

二是学校教育培养模式和家庭、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望也是导致职业选择和发展中的女性性别歧视的主要原因。王丹丹、金媛媛、李靖等认为,教育培养方式的误导,老师对男女生的差别对待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⑧

三是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法律体系的不完善,以及法治建设进程缓慢,法律监督迷失缺位使得用人单位在男女职员从业待遇上搞性别歧视,却不会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

四是女性的妊娠期、生理周期等变相加大了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这也是导致性别歧视的主要原因。

五是高等学校针对女大学生的生涯发展指导课程设置缺失也是导致女大学生生涯设计意识淡漠,职业选择充满困扰的主要原因。马文艳调查发现,未做过规划或设计的女生占45.9%,男生此项为36.5%,女生比男生没做过计划的更多。调查数据反映出女生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考虑得很少,或是考虑得较晚,在大学期间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做指导。费杉杉、李梅等调查发现,只有12.1%的被调查者学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谈到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获得渠道时,从课堂上获得的仅为25%。

女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存在的心理误区也是不可忽视的主观因素。杨平认为,女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定位模糊、标签意识和依赖心理的心理误区。王婷丽、刘彦希等认为,择业观扭曲、择业期望过高、择业力较低、择业心理模糊是导致女大学生职业选择困扰的主要主观因素。尤其是女大学生中比较普遍的存在的娇气心理、依赖心理、犹豫不决心理和虚荣心理等心理误区使得职业选择中的自我设障效应明显。⑨

此外,部分女大学生中存在的重专业轻基础、重理论轻实践、重功利目标轻素质养成、重共性发展轻特长发展、重实用主义工具价值轻人文素质养成,自我定位不准,自荐材料无特色,过分的依赖他人,职业心理准备不足等等因素导致实践能力低,缺乏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不高,以至于发展不全面,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选择不理想。

重塑女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模型的可能路径探讨

提供全程化、个性化的女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一方面,实施全程化的女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提高职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等学校应该将职业生涯发展课程纳入教学必修课程,编写专门的教材,并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特点设定专门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到大学四年级学生毕业全程开设。钱罗婷、孙艳香的问卷调查发现,75.6%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开展专门的职业生涯管理课程。⑩荆桂英认为,高等学校应不断丰富职业生涯管理课程的内容,促进职业发展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女大学生可以享有自主课程选择权;建立女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培训档案,帮助女大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管理以及自我发展。王砚蒙、和晶提出,可以通过专业性职业生涯规划和渗透性职业生涯规划:首先通过第一课堂的形式树立职业理想;其次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锻炼和培养女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再次通过专业实习实践等活动培养女大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人职匹配度。

另一方面,高等学校要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指导。对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既要针对不同个体的不同职业能力倾向发展特征,更要针对女大学生的社会性别特征。尤其是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意向的分类指导,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加强女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特征培养。所谓双性化是指同一个体身上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岳柳、汤帮耀认为,双性化人格培育有利于打破传统意识中的对性格定型的刻板性,同时双性化人格是最佳的心理健康模式。其次双性化人格是最具有可塑性的人格特征。对女大学生的双性化人格培养有利于增强女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性,有利于增加和强化女大学生的事业成就动机感,对于提升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等学校应该通过:加强女生心理辅导,突出就业心理调适;鼓励女生与异性竞争;增加男女生共事机会,鼓励相互学习;培养女大学生正确的家庭、婚恋观来促进女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的形成。

建立和完善女大学生就业法律、法规制度,规范企业用人机制,为女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到目前为止,国家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来保障女性的自身权益,但是实际落实中依然不够理想。立法机构应更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有关民权和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地增加有关维护女性职业发展的法律条文。执法部门和劳动部门要加大对用人单位用人情况的监督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国营企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监督力度。可以尝试在国营企事业单位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时采取政府调控的措施,规定国营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必须招聘女生的比例不得小于一定界限,对于没有完成性别比例招收的用人单位,可以通过缩减其第二年进人指标等措施来约束用人单位的进入随意行为。对于在用人时不搞性别歧视的各用人单位,政府可以在其单位发展方面优先考虑提供相关支持。

高等学校要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进一步加强和相关企业的合作。所谓“走出去”就是高等学校要尽可能的拓展就业市场,加强用人市场建设;所谓“请进来”就是高等学校要请用人单位上门,共同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通过用人单位“订单式”的培养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如目前国内高校实行的“3.5+0.5”、“3+1”、“2+2”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都是值得尝试和推广的。

高等学校应不断加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力度,加强女大学生专业发展能力培养。第一,高等学校要不断加大专业体系改革力度,增强专业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帮助学生能够随着社会发展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以适应灵活多变的市场需求。

第二,广泛推广弹性学制和严格执行学分制,使本科生分批流向社会,做到既随时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又能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第三,高等学校应针对女大学生开设有关如道德修养、社交礼仪、仪表修饰、形体训练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提升其综合素养。开设拓展训练课,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适应艰苦工作条件的能力。

第四,高等学校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女性职业角色教育。高等学校可通过开设女性学、生理学、生殖伦理学、性社会学等相关课程澄清女性意识,培养女大学生的自尊感、价值感和自信心,促进女大学生的职业人格发展成熟。

加强女大学生求职择业技能指导,提升女大学生求职择业技能。高等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女大学生求职技巧的指导:一是教会女大学生如何运用自身的交际能力,尝试申请那些主要保留给男性的工作,巧妙应对招聘时的性别歧视;教会女大学生在搜索职业信息和职业选择时如何克服性别刻板印象的限制;帮助女大学生学会恰当处理双重角色的策略,如时间管理的方法;帮助女大学生学会如何辨识和应对工作环境中同事及上司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帮助女大学生学会澄清自己的生活风格,并能够朝向自我独立价值的发展;引导女大学生通过学业不断晋升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不断向高新技术产业延伸或者向管理领域扩展;引导女大学生从事弹性工作,避开生育期;帮助女大学生树立信心,克服自卑和自负心理,锻炼吃苦耐劳精神等。

(作者分别为石家庄铁道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石家庄铁道大学助理研究员)

【注释】

①田秀菊:“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就业指导对策”,《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第65页。

②费杉杉,李梅:“徐州女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调查”,《教育与职业》,第2008年第3期,第56页。

③李利宏,马文艳:“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辅导构想”,《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4期,第40~42页。

④王砚蒙,和晶:“边疆女大学生就业弱势的社会性别探析”,《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第109~114页。

⑤杨平:“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讨”,《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第3期,第97~98页。

⑥史静寰:“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妇女教育》,2000年第12期,第430~434页。

⑦陈萍:“高校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析”,《现代阅读》,2013年第4期,第27页。

⑧王丹丹,金媛媛,李靖:“关于女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就业与创业》,2013年第3期,第114~115页。

⑨王婷丽,刘彦希:“浅析独立院校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学理论》,2012年第35期,第65~66页。

⑩钱罗婷,孙艳香:“USEM模型在女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科技信息》,2012年第21期,第131页。

荆桂英:“女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对策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第14期,第149~150页。

岳柳,汤帮耀:“‘ 双性化人格理论’视野下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1期,第227页。

责编/韩露(实习)

作者:魏文风 闫京华

第2篇:管理类大学生职业选择体系研究

【摘要】 本文在分析管理类大学生当前素质基础上,针对管理类大学生培养目标设计了职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职业选择方法流程,以期为管理类大学生提供管理素质测评和职业选择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测评 职业选择

管理类大学生是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具备了丰富的管理理论,但由于缺乏管理实践经验,常常会在就业初期承受比其他专业毕业生更多的压力与挫折。因此,如何帮助管理类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成为各高校管理学院及待解决的问题。

1 管理类大学生素质现状

1.1 初步掌握了当代先进的管理理论

大多数学生管理类大学生经过四年课程学习,能够系统掌握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现代管理理论,与其他专业群体相比,他们更了解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运作方式,这些知识储备使他们更容易成长为一名管理者。

1.2 基本具备了管理人才的人格特征

凌文辁(1)运用霍兰德中国职业兴趣量表,以16所大学31个科系共1943名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发现各个科系形成了不同的职业兴趣特征。工商管理等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职业兴趣,偏向于“企业型”和“社会型”。而这两个职业兴趣是管理人才所必备的人格特征之一。另外冯清明(2)的研究表明,应届毕业学生基本上形成了与专业要求相适应的人格特点。

1.3 人格特征仍处于不稳定阶段

众所周知,社会环境和教育是个性(也称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4 职业定位不明确

在就业压力下,大多数管理类大学生只好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被动地应对职业选择。事实上他们大多也不了解自身的个性特征和职业倾向,对社会特提供的就业岗位也缺乏全面的认识,难以明确选择有利于发挥自身才能的职业。

2 职业选择评价指标

针对管理类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职业选择的适宜性,本文设定其职业选择影响因素为职业倾向因素和管理者素质因素。其中职业倾向因素又分为职业兴趣、气质两个因素,它决定了被测者的所适合的职业;管理者素质因素又分为成就动机、管理潜力、工作方式和人际交际能力四个因素,它们决定了受测者在管理活动上成功的可能性。

2.1 职业倾向因素

职业倾向是个体对某种职业所表现出的某种偏爱和适应性。根据“特质与因素”匹配理论,不同的职业岗位需要不同特性的人,人的个性类型对人的职业选择具有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能够预测人的工作绩效的是各种人格特征,它决定了受测者最适合的职业,其中,职业兴趣和气质对职业选择的影响作用较大。

2.1.1 职业兴趣

职业兴趣属于人格范畴,是兴趣在职业选择活动方面的一种表现形式。

2.1.2 气质

气质指不以活动的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具体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灵活性方面的内部特征及指向性等方面的外部特征,是不论在什么场合都经常表现出来的典型的、较稳定的动力特征,是不以活动的目的、内容而转移的。

2.2 管理素质因素

管理素质因素是依据管理类大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的。根据职业发展理论,人是朝着职业成熟的方向发展。管理者不是天生的,管理素质的形成更多受后天社会的影响,因此,管理类大学生可以检验自己的管理素质水平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措施,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管理素质又可分为成就动机、管理潜力、工作方式和人际交际能力四个因素。

2.2.1 动机

管理者成就动机的高低决定了他对于事业的追求的执著程度,成就动机即追求卓越、争取成功的内驱力。

2.2.2 管理潜力

优秀的管理者均具备出色的管理能力,能力更多是在后天实践中形成的。

2.2.3 工作方式

工作方式是人在工作中与同事的合作方式。人们的工作方式主要分为关系导向型和工作导向型。

2.2.4 人际交往能力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管理活动的艺术性体现在人际交往能力上。人际交际能力,就是与人打交道的意识和技巧。不同的职业类别对人际交往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有些职业需要很高的人际交往能力。管理活动是一个对人际交往能力需求较高的活动,管理者经常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与人沟通上,所以欲从事管理活动或有志于在这方面发展的学生应该了解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水平。

3 管理类大学生职业选择流程

职业选择并非一蹴而就,职业选择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这并非否认第一步选择的重要性。虽然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做出决策之后,对于职业生涯路上的不断调整和适应更重要。管理类大学生职业选择主要有六个步骤:

3.1 选择职业测评工具

目前常用的职业测评工具有霍兰德职业兴趣问卷、气质问卷、成就动机问卷、工作方式问卷、管理潜力问卷和人际交际能力问卷等。

3.2 实施测评

管理类大学生根据设计的职业测评问卷实施测评,根据职业测评问卷的要求,如实回答,以保证所测结果的可靠性。

3.3 获得职业测评报告

职业兴趣和气质决定了职业选择者的基本职业倾向,将职业兴趣结果对应职业和气质测验结果对应职业进行汇总,并求交集。如果有交集,则该交集为受测者的最佳职业;如果没有找到职业兴趣和气质对应职业的交集,则可以根据职业兴趣出具一份职业建议,还可以根据气质测验结果出具另一份职业建议,由受测者决定依照职业兴趣测验结果还是依照气质测验结果进行职业选择。

职业测评报告详细列出了受测者在各个测验子项目上的详细测评结果信息,管理类大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基本性格特征和管理素质水平。职业测评报告不仅指出了个体的特征,还从职业兴趣和气质两个角度推荐了相应的职业,提供了在管理素质发展方面的建议。

3.4 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管理类大学生应该根据职业测评报告和社会的实际需求,设计一条充分利用专业背景的职业生涯道路,而不是被动地应付职业选择。此时,应该设计出多套方案,包括参加拓展训练、进修等多种道路,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素养。

3.5 实施职业生涯规划

受测者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寻求自己的第一份职业,并且不断探索,不断反省自己的个体特点以及所从事的职业,勇于改进自己,发展自己。

3.6 修改职业生涯规划

管理类大学生在工作后,会不断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应该根据自身素质和外部就业环境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这就需要重新进行测评,此时测评就不再是本文所涉及的职业测评问卷,而是各测评机构所运用的对他们当时素质特点具有针对性的职业测评问卷。

参考文献

[1] 凌文辁,白利刚,方俐洛.我国大学科系职业兴趣类型图初探[J].心理学报1998,(1).

[2] 冯清梅,章明明.建筑类大学生霍兰德职业能力人格类型的测试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 2002,(3).

[3] 苏永华.成人与中学生被试Holland职业定向测验(SDS)结果的比较[J].人类工效学,2000,(3).

网络游戏是数码时代动态数码艺术中有代表性的艺术存在,因为它满足了人们的理想和自由自在,人们对它情有独钟,一往情深。游戏的叙事性、交互性、竞争性,信息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方式,解除所认为传统艺术的经典文化脐带。人们形成了新的文化关系,艺术的创作在虚拟的数码网络之中,会形成一种崭新的生存体验,互动的影响使当代的数码艺术形式最后变成不可预测,大众在虚拟状态中对实体艺术进行一种集体反叛,而这种关系其实就是从书籍时代转到电子时代,在电脑网络空间里,非永恒的艺术形式以新的集合形式出现,自由的激情、灵感、创造都在形成一种新的艺术语言和形式,也适合着我们时代前进的脚步。因而重新界定艺术概念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反叛思维。

4 数码媒体艺术体现人的本质和文化传承

如果我们认定美和文艺都和人的本质相联系的话那么应当看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正是人的本质的体现。不断发明新的工具、推出新的媒体、按照一定的理想改造客观世界,这体现了人的本质;审时度势、不断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也体现了人的本质。没有理由认为人类目前所处的状态就是最完美的,正如没有理由认为现阶段的工具是最发达的工具、现阶段的媒体是最理想的媒体那样。我们有时可以看到:某些学者一方面享受着高科技所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却对高科技大加挞伐,并以“自然”状态相标榜。事实上,如果要他们像当年的陶渊明那样“归园田居”,很多人是不愿意的,因为古代的田园里没有电话、电脑以及其它现代化设备,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影视艺术。

那么在数码媒体艺术无可争辩的强势下,我们如何在其中体现好人的本质,链接好传统文化呢?

如果说网络的人性化体现为游戏,网络的本质属性是自由,而数码媒体艺术的审美特征便是快乐——快乐的创作产生创作的快乐,快乐的漫游形成参与的快乐,一句话,在一个自由的世界里快乐地嬉戏,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在快乐中走向艺术、走进审美,体现人的本质,这便是网络版的后审美主义文化图景。网络是技术的时尚,网络艺术则是数字化技术打造的文化时尚。与传统艺术相比,数码媒体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时尚行为,而要想使作品成为流行的时尚,作者常常要以灵敏的感觉追逐时尚品味,引领时尚潮流,涵容时尚的新奇,在创造和品味时尚中实现快乐审美。

在数码媒体艺术不参与文化时,我们欣赏艺术是站在观者的角度,如今我们是参与者。网络主体间性的存在,对艺术作品的最终形式和结果任何人已无法把握,个人通过电脑及网络可以独占艺术品的某些部分,但它却是虚拟的。当我们徜徉在数码艺术的海洋时,不可否认网络上到处是垃圾的现实,如追求厮杀与战争,对艺术的纯洁性与规范性是极大的伤害。但人们对它不以为然,是因为它负载信息的作用在淡化。数码艺术的视像感受强于展示而弱于说理,它用造型与色彩表达感受,直接投影于人的视觉系统,可以省略释义,不需要思想转换就能传达出意图。与视像文化的感性特征不同,印刷文化具有理性特征,文字仅仅是物象符号,进入人的视觉以后,必须进行释义,不经过大脑加工,内容就不能显现出来,所以,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中,便顺势开发了人的思维能力。基于视像与感性、文字与理性的联动关系,网络视像的进化就是感性的进化,网络文字的退化就是理性的退化,网民在绚丽多彩的造型中乐不思蜀,抽象思维能力成长的机会便减少了,逻辑的萎缩不可避免。

同时我们也应该想到,数码媒体艺术再视像化,网络游戏如何追求厮杀与战争的文化,它们毕竟也是人创造的艺术品,这说明数码媒体艺术作品也渗透着人的本质和文化追求,技术渗透着人文的东西。正因为如此,在新的道德规范和文化取向对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提出新的挑战时,数码艺术家应对这方面给以很大的关注。文化功能要在游戏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文化观念在游戏中要得到了完整充分的体现。我们在利用数字技术开发数码艺术时一方面应加强文字和视觉的结合,使得人们在游戏时,感受到视觉的自由,也感受到思维能力的开发;另一方面更多开发体现人文关怀的网络游戏,在和谐友好的快乐中提高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黄鸣奋.电脑艺术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2]黄鸣奋.虚拟身体:现象学与数码艺术的会聚[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

[3] [美]约翰·卡里根著.计算机图形奥秘及解答[M].北京:电了工业出版社,2005.

[4]吴文虎.步入因特网的殿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滕守尧、聂振斌著.知识经济时代的美学与设计[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

作者:赵 纳 邓洪浩

第3篇: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选择及其教育对策

摘要: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择业中,高校大学生有怎样的职业价值观呢?这些选择背后有着怎样的影响因素呢?如何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选择呢?研究采用问卷收集资料,问卷是心理学家舒伯的WVI职业价值观澄清测量表。研究发现:大学生的职业价值选择呈现多样化和独立性,工作成为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媒介;大学生的职业价值选择受社会的形塑,专业能力是影响大学生职业价值选择的因素之一;同时大学生对职业具有很强的价值判断,职业并非平等。据此,笔者尝试从学校、家庭、个人等角度提出教育对策,引导个体树立健康合理的职业价值规划和职业平等观。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对策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深入,个体的价值观念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在“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普及的过程中,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成为整个社会的热点,其职业价值选择也成为学界聚焦的重点[1]。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作为国家进步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念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繁荣,了解其职业价值选择成为一个重要任务。

二.研究意义

研究从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的职业价值选择出发,分析其职业价值选择特征、原因、不足等,以期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职业价值观念和职业行为选择,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三.文献回顾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学者Super[3]、Schwartz[4]、Elizur[5]、Ros[6]开始研究职业价值观,认为其是个体根据自我内在需求、目标和特质的一种选择,是其基于工作结果、工作回馈等做的价值判断。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开始进行研究,职业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在职业方面的体现[7],反映个体需求和职业之间的关系[8],即职业是满足个体需求的手段[9]。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10][11],就业行为趋向现实性和自我价值、职业规划意识和执行力不足,自主择业意识增强[12]的特点,基于此,学者大多数认为,应从家庭、学校和社会进行教育,家庭加强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教育;学校加强职业能力素养的培训以及务实、创新就业观念的培养;充分发挥社会的宏观调控作用,规范就业市场[13][14]。

四.研究发现

(一)样本基本情况

本文以舒伯的WVI职业价值观澄清测量表为蓝本,采用问卷星来设计问卷,通过校园人际网络,在规定时间内,共收获505份问卷。包括男生223人,占总体数量的44.16%,女生282人,占总体数量的55.84%。

样本涉及的专业大类为11类,包括哲学类,经济学类、管理学类、文学类、历史学类、教育学类、法学类、工学类、理学类、医学类、农学类等,其中管理类所占比例最高,为13.27%,历史学类人数为33人,占总数的6.53%。

在你将会选择的工作职业上,比例最高的是“专业人士(如会计师、律师、建筑师、医护人员、记者等)”,占到总数的11.49%,比例最少的是生产人员,为总数的3.76%。行政/后勤人员、教师、技术/研发人员、管理人员均占据较高比例,市场/公关人员和其他类在总数中占有相对低的比例。

(二)职业价值选择因素

WVI职业价值观澄清表由52个题目组成,每选择A代表5分,B代表4分,C代表3分,D代表2分,E代表1分。分为利他主义、美感、智力刺激、成就感、独立性、社会地位、管理、经济报酬、社会交际、安全感、舒适、人际关系、变异性或追求新意等十三个维度。

1.大学生职业价值选择呈现多样化

通过分析,总分排在前三的题目涉及“成就感”、“舒适”和“人际关系”。总分第一位的是成就感:“你可以看见你的努力工作的成果”,在工作中能看到回报,取得成就,获得肯定在大学生中是最重要的价值选择因素。选择“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比例大致达到一半,少于10%的人觉得“很不重要”。工作,越来越成为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关于成就感的选择上面:第13题、第17题、第44题、第47题分别有79人、77人、72人、74人选择了“非常重要”,平均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选择了“比较重要”。平均低于10%的人選择了“很不重要”。平均分而言,也是第44题具有最高的平均分,为3.23分。成就感在工作选择的价值观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个体的工作能够不断的取得成就,工作具有技术含量,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媒介。

第35题,“你的工作场所很好比如有适度的灯光、安静清洁的工作环境甚至恒温恒湿等优越的条件”的总分排在第二。“舒适”是当代大学生在进行工作选择时会考量的重要因素,工作不在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多的是一种享受和自我能力的追求,个体想要在工作中具有愉快、安舒的工作环境。

第33题“同事和领导人品较好相处比较随便”的总分排在第三位。工作越来越成为个体的一种享受,如果能够有良好的工作氛围、愉快的同事关系,对于个体而言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选择比较看重“人际关系”,从整体数据也能够得出。在第8题、第33题中,有79人选择了“非常重要”,第43题有75人选择了“非常重要”,第27题中,有73人选择了“非常重要”;而这四道题目选择“比较重要”的比例分别为24.95%、24.31%、28.91%、24.75%,同时,对于“很不重要”的选择比例都很低。可见,在选择工作时,人际关系成为个体最关注的因素,相处愉快、自然,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事情,是一种极大的满足。

个体在面对职业价值选择的时候,成就感、舒适度和人际关系是其会首先考虑的价值观念,不同于以往经济单一论或者技术能力单一论,现阶段,大学生的职业价值选择具有多样性。

2.职业价值选择表现自我性

第28题:“在别人眼中你的工作是很重要的”,总分为1499分,排到后三名之内。在关于社会地位的选项中,除了“你的作风使你被别人尊重”题目,其他的题目均具有比较低的分数,可见,个体的自我尊严和独立性在职业价值选择中很好的表现出来。在社会交往中,个体均渴望具有较高的自我实现价值,但95后的大学生具有深厚的内在价值,相对自我,别人的艳羡只是一部分,内心的丰盈和满足才是最重要的。个体内在的价值是个体行为选择的依据和原则,这些原则是个体的引路之光,建造并稳定个体的内在世界,当个体的内心世界井然有序时,可以很好的进行自我选择,表现在职业价值选择上就没有那么在意外在的目光和社会地位。

3.职业价值选择突出安全感

“安全感”是个体面对职业选择的时候,会考虑的第三位的因素,个体希望工作是稳定的,如果自己愿意就能够长期工作,而不会因为工作内容和业绩产生频繁的调动或者是领导的训斥。“在工作中,你不会因为身体或能力等因素被人瞧不起”,这一题目中,有78人选择了“非常重要”,有135人选择了“比较重要”,有50人选择了“极不重要”。“工资晋级”、“工作调动”、“领导满意度”三个问题而言,大部分人的选择集中在“比较重要”和“一般”,安全性而言,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环境是稳定的,自己具有选择权而不是因着领导的不满意就面临被辞退的风险。

在职业价值选择的其他方面,个体对于利他主义、美感、独立性、管理、社会交际等的要求并不高。对于智力刺激方面,23题总分排在第四位,为1603分,工作的目的和价值,更多的是智力追求,动脑思考,这也和学生们的职业选择最喜欢从事“专业人员”的工作职业中得以反映,更多的人希望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能够体现自我智力水平。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的职业价值选择呈现多样性和独立性,同时受到社会价值观念和专业能力的影响。在经济繁荣时期,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对于经济报酬的因素考量越来越低,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进步。从上述问卷中,我们看到对于大学生最重要的职业价值观念为成就感、舒适度、人际关系和安全感,对于独立性和美感的要求最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选择呈现多样化和独立性,更多的是追求自我价值在工作中的实现;大学生普遍想要从事“专业人员”的职业是IT/软硬件服务/电子商务/因特网运营类行业、管理类行业、银行/保险/证券/投资银行/风险基金和贸易行业以及教育行业,对于生活服务行业、制造行业、快速消费品的选择非常低。可见,大学生对于职业的选择受到社会整体价值观的影响,在职业的选择上,多数愿意从事这些外表光鲜、地位高的工作,而非服务业制造业这些社会地位低的行业;大部分的大学生都会选择和自己的专业相关的行业,尤其是那种技术含量很高的行业,未来选择从事和自己专业不相关的大学生占据很少的比例。可见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是制约大学生职业价值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职业价值选择的教育对策

(一)高校强化职业价值观教育

当代大学生由于缺乏规划能力,在面对职业选择的时候往往不会全面的考虑相关因素,对于其找工作十分不利。因而加强其职业规划能力十分重要。对于个体而言,个人的职业规划应该是长期的,稳定的,对于价值目标的追求才会长远。

有些大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的观念,对于职业的选择和认同也有差别,并不认为职业就是平等的,依据自己的喜爱选择与自己不合适的工作,这个也是在职业价值观课程中需要教育学生的。

职业价值观教育应当引导学生积极的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情况和发展利弊,并依据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工作,实事求是的进行工作选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职业价值观选择中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紧紧和学生心理、学生就业相联系。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进行心理教育,就业指导。对于那些工作中有变化的内容、注重美感培养的工作也是需要有人去做的,引导大学生树立全面就业价值观和职业平等观,鼓励优秀的广大学生深入到基层工作,发挥自我价值。

(二)塑造平等、和谐、奋进的家庭氛围

家庭作为个体社会化的最初场域,对于个体的能力培养、素质特性、职业理想、职业选择、品性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家庭在大学生的职业价值选择过程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平等和睦的家庭氛围利于学生树立友善积极的品性,奋进的家庭环境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性格。家庭期望、家庭成员受教育水平、家庭经济情况等等对于学生的抗压能力、承受能力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这些对于学生的职业价值选择具有一定的影响。

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同学尤其会选择薪酬高的工作,这些工作可能并不是那么适合自己或者说缺乏长远规划,因而家庭的期望对于学生选择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家庭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职业价值观念。

(三)弘扬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念

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为青年人才成才铺路搭桥,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全社会弘扬职业平等观念,培养新一代学生吃苦精神、创业精神,鼓励当代大学生从事基层工作,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和经济倾斜,为各行各业输送优秀的、高素质的大学生。

(四)塑造强化个人职业价值规划

很多的大学生做事具有很强的计划性,会计划自己的学业、未来从事的行业,提高自己的效率,组织计划自己的工作,并且对于职业具有自己的考量和判断,喜欢高薪职业,有时并没有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能力。因而我们应当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健康合理的个人职业价值规划,并且树立职业平等观,再微小的工作也能成就大的荣誉。

参考文献:

[1]鄢然.当前湖北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2:05.

[2]张国,刘世昕.十九大报告谈青年: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N].中青在线,2017.

[3]SuperDE.The work values inventory[M].Boston:Houghton Miffin.1970.

[4]SchwartzSH.A theory of cultural values and some implications for work[M].//RothengatterT. FreseM. AppliedPsychology:an international review. 1999.

[5]ElizurD.Facets of work values:a structural analysis of work outcomes[J].J ApplPsychol,1984.

[6]RosM.SchwartzSH.SurkissS.Basic Individual Values.Work Values and the Meaning of Work[M]. RothengatterT. FreseM.Applied Psychology. 1997.

[7]宁维卫.中国青年职业价值观研究.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1991(4).

[8]余华,黄希庭.大学生与内地企业员工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心理科学,2000,23(6).

[9]凌文辁,方俐洛,白利刚.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心理学报,1999(3).

[10]赵海莹,骆雁南.大學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7(14).

[11]勇华.试论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对策[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97-100.

[12]吴高莉.高职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6,34.

[13][14]赵海莹,骆雁南.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7(14).

作者:李晓彤

第4篇:大学毕业生如何做做职业规划及职业选择

大学毕业生在做职业规划及职业选择的时候,建议思考以下 12 个问题:

(1)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我希望成就怎样的人生?什么对我是最重要的,家庭、事业、健康、朋友还是金钱?

(2)性格问题:我的性格适合从事这个职业吗,会不会影响这个职业的发展?

(3)爱好问题:我喜欢这个职业吗?

(4)发展前景问题:环境允许或支持我做什么?我从事这个职业,有发展吗?是否能学到我要学的领域?职级和薪资都通过努力得到提高吗?

(5)能力、门槛问题:我现有的知识、经验、技能、证书能让我获得我想要的工作吗?

(6)市场需求问题:市场上对这个职位有需求吗?需求量大吗?

(7)时间问题:追求我的职业选择方向需要多长时间?我是否有时间追求我的职业选择方向?

(8)薪资满意度:我是否满意这份工作的薪资?

(9)家庭支持度问题:我的家人、家庭情况支持我做这份工作吗?包括我们生儿育女、照顾子女、赡养父母是否对我们的工作产生影响?

(10)信心问题:我有信心做好这份工作吗?

(11)吃苦问题:这份工作是否很苦,我能不能吃这种苦?

(12)风险预估问题:我是否预估到从事这个职业有什么风险?我是否有能力承担这种风险?

在求职之前,可以就以上12 个问题细细思考。对这12 个问题的思考过程,也是对你自己重新审视的过程。一般来说,衡量职业选择方向是否适合自己,最主要就看前面五点,但是后面几点往往会影响我们的选择,以下针对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性格问题、发展前景问题以及能力、门槛问题这4 项问题具体描述如何做职业规划及职业选择。

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我希望成就怎样的人生?什么对我是最重要的,家庭、事业、健康、朋友还是金钱?

有明确人生目标,有信仰、有追求的人总是能从自身获得更多动力,自制而有恒,抵制多种诱惑,为自己设定阶段性目标,实现目标从而获得成就感,成就感使自己获得更多动力。

例如,工作和事业的概念是不一样的,我们为了生存而被动的工作;我们为了寻求自我价值实现而忘我的追求事业成功。

性格问题

我的性格适合从事这个职业吗,会不会影响这个职业的发展?

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也不在于工作经验的丰富与否。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准确识别并全力发挥其性格优势与天赋。

性格是一把能开启你成功之门的钥匙。一位记者采访投资银行一代宗师摩根,问:你成功的条件是什么?”摩根毫不掩饰地说:性格。记者又问:“资本和资金哪一个更重要?”老摩根一语中的地答道:“资本比资金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性格。”

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也不在于 lT 作经验的丰富与否。在外部条件已定的前提下,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准确识别并全力发挥其性格优势与天赋。只有识别和接受自身的性格和天赋,寻找到适合发挥自身性格和天赋的职业,持续地使用它们,并坚持下去,才有可能获得成功。选错了职业的可怕,在于你本来有可能成功,

却因选错了职业而不得不与成功失之交臂。据有关调查统计,在选错职业的人当中,有98%左右的人在事业上都是失败者。由于工作的不适宜,导致了他们人生的失败。

如果性格与职业不相适应,性格就会阻碍工作的顺利进行,使从业者感到被动、缺乏兴趣、倦怠、力不从心、精神紧张。一个对工作感到不满的人,不管他如何努力,都不会有优越的表现。因此,职业或岗位的选择是否与自身的性格相吻合,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败。

如何测定一个人的真实性格呢?

你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永远没有人知道你干的事,那你将干什么呢?是的,每一个人的性格都很复杂,但只有最根本的才是属于自己的;只有不为名利自然流露出来的东西才是源于本性;只有尘埃落定,才能找寻到真正的自我。尘埃落定之际,往往就是我们误认为穷途末路之时;穷途末路之际,往往就是真实性格显露之时。此时此刻,就是你认清自己性格的良机,而命运的转变也总是在这个时候发生。

一个人的一生可以去扮演很多角色。但是,只有真正的一种角色能让你成功。这就是做你自己。你看过鱼游得太累?鸟飞得太倦?花开得太累?没有!的确没有人看过它们太累,因为它们在扮演自己。认识自己、扮演自己、实践自己,即是天堂;不认识自己,想扮演别人即是地狱。不清楚自己的性格,会让你痛苦地走一辈子冤枉路;认清自己的性格,是成功的第一步!人生的目的没有别的,只是尽情地做自己。

因此,每一个人在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之时,都要首先自问——如果永远没有人知道你干的事,那你将干什么呢?

一个人的性格如果与职业不匹配,要改变起来,就困难很多。正因为这样,在招聘新人时,许多大公司都将性格测试放在首位。当性格与职业相匹配时,才对其能力进行测试检查。如果一个人的性格与所从事的职业很符合,就有利于他在职业上获得成功,反之,则会使从业者不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导致事业的失败。从事适合自己性格高度的承诺和责任心,更能胜任工作,并获得更大的快乐和成就。如果性格与工作不合,再好的能力也无法发挥。

发展前景问题

环境允许或支持我做什么?我从事这个职业,有发展吗?是否能学到我要学的领域?

职级和薪资都通过努力得到提高吗?

《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了解自我,还要了解社会,看看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和怎样的素质,长远考虑职业发展的规律,选择最适合自己方向。

分析清楚外部的机会与威胁,与自身愿望、自身优势相结合,制定自己合适的发展道路,选择适合自己的起点。首先要分析周边的环境,包括学校、本市、本省、本国,甚至国际上的环境;分析内外环境给自己职业生涯的机遇和阻

碍,只要认为自己有可能借助的环境,都应在考虑范畴之内;分析在这些环境中自己可能获得什么支持和允许。还要分析目前自己所处的行业、企业和职位有哪些威胁,又有哪些机会。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机会和威胁都是相互依存,并可互相转化的。

在我国现阶段,对大学生来说, 工作的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公务员(含事业单位)

2:垄断行业国企

3:竞争行业国企

4:外企

5:民营企业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工作的类别大致可以分为以下类别:

以专业背景为导向的:

也就是大家在学校所学的专业。对于尚无一技之长的大学生,专业是企业筛选人才的第一道门槛。很多大学生都会说,我觉得大学四年下来,我对于自己的专业“一窍不通”,怎么从事专业?没有关系,企业需要的是你的专业背景,并没有期望招你来马上就从事专业工作。进入企业后,都是要经过培训才能上岗的,而且上岗后还有专门的师傅继续把关。企业的众多部门,如销售、市场、采购、生产、研发、策划、仓储物流、财务、售后等每个环节,只有研发对技术的要求最高,其他职位也都希望员工或多或少的了解公司经营的业务,所以需要的是专业背景,而不是直接技能。

以素质为导向的:

这类职位太多了,特征如下:

• 人要聪明,灵活

• 要求具有快速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善于沟通等各种能力 • 专业限制不大

总之是要求大学生的 EQ 要高,懂得如何做好一件事,还要踏实肯干。如很多销售工作,业绩是靠辛勤工作换来的,对于员工的专业和技能要求都不高。像各种管理培训生职位,著名咨询公司的职位,也属于以素质为导向的,但是要求更高。

以技能为导向的:

外语能力(英语及其他外语)、网站开发建设、企业 IT 维护、软硬件开发 / 编程、文字写作、美工设计、CAD 制图、会计等等。

如果具有以上技能,就可以很快获得一份直接应用这些技能的工作。并且企业对于拥有这些技能的大学生青睐有加,特别是中小企业。据媒体报道,在深圳,年薪20 万难聘高级技工。拥有一技之长,就可以获得一份相应的工作。职业的选择,总的来说,无非就是销售、市场、客服、物流、行政、人事、财务、技术、管理几个大类。在综合考虑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以及性格、爱好等问题之后,对于职业的发展前景也应该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这里,我们不就某一项职能职位的职业发展前景展开描述,大家可以结合本书第二章——行业企业介绍,以及本章推荐阅读精华文章及资料,并借助互联网获取关于某个职业的发展前景详细介绍。

能力、门槛问题

对于能力,我们能够列举出很多,智力、沟通能力、恒心、自制力、判断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记忆力、思考能力、应变能力、体力、亲和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快速学习能力、领导能力、组织能力、自信、自我激发能力、决策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还可以列出更多更细的能力。

那么,在工作岗位中哪些能力被看重呢?简单的讲,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第5篇:大学应届毕业生要如何选择合适的职业?

大学应届毕业生要如何选择合适的职业? 职业规划指导:大学毕业生在近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已经逐渐丧失了“天之骄子”的光环。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机会减少,就业环境竞争加剧,这些不可避免的客观因素对我们求职找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与影响。因此,我们更加需要在职业的选择和工作的选择上慎重,以免让自己错失良机。那么,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该如何寻找合适自己的工作呢?

针对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方面,职街网专家提炼了四点内容,以供大家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参考:

一是“择人所需”,即自己要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考虑,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员工,不能异想天开,只想一步到位。如果有适合自己特长的工作单位,小点也不怕,能得到锻炼才是目的。

二是“择业所长”,如果你选择的单位或行业有发展前景,即便不是国家机关、跨国公司或热门行业,也要降低心理期待值,投入到这些工作中。

三是“择家所利”,指的是选择职业和单位时不要总以自我为中心,要多站在家庭和亲人的角度考虑,如是否便于照顾父母;不能总是无休止地挑三拣四,要考虑家人的感受。毕竟家人是我们的坚强后盾,不要因为在职业选择上与家人产生摩擦,最终让自己对工作产生情绪,结果是工作没做好,生活也受到影响

四是“择己所长”,即兴趣对人的工作热情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心理学研究早就发现,做自己喜欢的事,成功率更高。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来选择职业,这样,我们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做自己擅长且感兴趣的工作,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我们的创造性。因此,不必太在意外在的东西,这才能充分发挥你的优势。

根据上面四个方面选择的工作,我想是比较适合大学生的。毕竟大家刚刚毕业,更多的是关注自己是自我增值和成长,拥有这四种求职心态,也能让我们在求职过程中避免“眼高手低”的毛病,让我们更快找到合适的工作。

(顺便附上一个专业的职业规划测试,希望能帮到大家: )

第6篇:大学生职业规划-大学生就业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如何选择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学生就业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如何选择.txt28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不要吝惜自己的爱,敞开自己的胸怀,多多给予,你会发现,你也已经沐浴在了爱河里。曾几何时,众多怀揣梦想与勇气的人们选择北漂或下南方寻找属于自己的理想生活。这值得敬佩,生命的华彩因此点燃。处在那个年代,大城市头顶光环,繁华之下印刻着的是地位、机会与品位。而如今,二线城市在安逸与幸福感方面后来居上,并且已有如杭州等一批城市一跃成为幸福感的代名词。

工作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个精神层面的问题再一次困绕职场人士,进一步万人空巷,退一步是否会海阔天空呢?

前程无忧3月跳槽调查显示,52.3%的求职者选择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沿海发达地区),选择二线城市(如杭州、武汉等)的比例为24%,其余的为无所谓,两者都可。

在金融危机下,选择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是否有哪些诀窍与门槛?职场专家陈凯女士作了如下分析:

去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工作,我觉得这个讨论很必要的。因为我自己从事的是职业咨询,往日里来我这咨询的这个问题的大部分均不是出生在一线城市的本地人,可以看出,这个问题在异地打工者上存在普遍性。

其实对于很多不是成长在一线城市的人来说矛盾是必然的。一些人尽皆知的优劣势,比如一线城市机会多,舞台够大空间够大,通俗点就是能赚到大钱。而二线城市相对压力小一些也清闲一些,精神压力与身体疲劳度都不会特别激烈。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较高,衣食住行的花费相对二线城市要高一些。

对此如何选择,我个人认为还是要尊重自己的感觉。选择城市并不是目的,目的是要通过这一途径要达成你想要的生活状态。正如同我们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其实不仅仅是为了让你功成名就或加官进爵,做任何一个选择都是为了你主观感受的幸福感。所以选择前要充分聆听自己内心的诉求与意愿,遵从内心的真实感受。

我举几个例子,我曾有一名客户是上海财大的第一届的毕业生,毕业后他进入平安保险工作。她形容说,在平安保险里工作的有很多海归,包括捧着证书的狂人到美国一流名校的都有。所以他感觉身处其中相当微不足道、不受重视。后来,由于她的先生工作需要去了杭州发展,她也不得不跟随丈夫去了杭州。她同样在杭州的一家著名保险公司找到工作。工作不久,她便有种受宠若惊之感。(因为在二线城市没有如此多的海归,相比他的学历已经算不错的了)。事业发展的很迅速,在团队中的威信也相当高。如此可以看出,杭州虽然是二线城市中的翘楚之地,但是它的人才竞争仍然没有办法和上海相比,退一小步反而获得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发散一下思维就可以看出教育背景是相对的,在一线城市处于中下游,如中专大专的学校并且专业也不够热门,那么或许去觉得去二线城市工作会收获另一片天地。但相反,如果是高端行业与职位,去二线城市可能就完全没有生机。比如说职业咨询,职业咨询在国内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在二线城市可能还没有任何起色与市场需求也没有被很大的唤醒。又如一些比较高端的行业与职位,如投行的做管理咨询,去二线城市有很大几率会无用武之地。

第7篇: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职业或岗位的选择,是否与自身的特点吻合,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败。那么,如何才能使自身特点与职业或岗位吻合呢?通常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性格与职业的匹配

近年来,国外用人单位在选人时出现一种新观念。他们认为,性格比能力重要。其原因 是,如果一个人能力不足,可通过培训提高,一年不行,二年,二年不行三年,总可以开发出来。但一个人的性格与职业不匹配,要改变起来,就困难多了。

2、兴趣与职业的匹配

在选择职业或岗位时,不仅需要了解自己的性格,还须了解自己的兴趣,有的人对研究自然知识感兴趣。如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有的人兴趣倾向于情感世界,活跃于人际关系领域;有的人则倾向于理智世界,在数学、公式领域内自由翱

翔;有的人对智力操作感兴趣,对读书、写作、演算、设计乐而不疲;有的人则对技能感兴趣,对修理、车、钳、刨、洗、摄影、琴、棋、书、画津津乐道。不同的职业也需要不同的兴趣特征,一个擅长技能操作的人,靠他灵活的双手,在技能操作领域得心应手,如果硬把他的兴趣转移到书本理论上来,他就会感到无用武之地。正是这种兴趣上的差异,构成人们选择职业的重要依据。

3、特长与职业的匹配

在职业选择时,要特别注意特长与职业的匹配。因为不少人往往将兴趣误认为是特长。比如有的人喜欢唱歌,就认为自己的特长是唱歌,其实并非如此。喜欢唱歌,仅是自己的兴趣,而不是特长,你的嗓音、音质才是你的特长。这一点要搞清楚。

否则,你将进入误区,事业难以成功。也就是说,你不辞辛苦地白天唱、晚上唱、拼命地唱,也难以成为歌星。

所以,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还要注意发现你的特长,并将你的特长与职业相匹配。但要注意,一个人的特长,往往具有隐蔽性,不易被发现,这就要求自己在自我分析时,或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多加留心。

4、 职业的兴趣类别

职业的兴趣类别表明的是在相应的职业中包含哪些活动或任务。从整个社会来看存在着很多种职业,不同的职业包含着不同的活动或任务。哪些职业或者哪些活动会引起你的兴趣呢?你能把哪些任务完成得更好呢?

为了确定哪些种类的职业能引起你的兴趣,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测试:第一,对各种职业中的每一种,想象自己去做这种工作,然后确定它是否会引起你的兴趣。例如,想象自己做办公室中的事务性工作,通过考虑自己是否喜欢每天做一些例行事务来确定办公室中的事务性工作是否会引起自己的兴趣;第二,考察自己生活的其它领域,以设法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例如,在学校期间自己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自己在业余时间做什么?有秆么特别的爱好或天份?获得过什么样的奖励或证书?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确定引起你的兴趣的职业的依据;第三,如果以往做过其它工作,把它们汇总起来,分析在每一种工作中你特别喜欢及特别不喜欢的事情,把特别喜欢的事情列到一起,也把特别不喜欢的事情列到一起。在各种职业中,哪一种更多地包含你特别喜欢的事情,可能就是能引起你兴趣的职业。相应地,哪种职业更多地包含你特别不喜欢的事情,可能就是不能引起你兴趣的职业;第四,可以在各种职业中先找出自己不喜欢或不能引起自己兴趣的职业,剩下的可能就是能引起自己兴趣的职业,这样做往往更容易一些。

通过运用以上方法来对自我进行测试,能够找出哪些职业会引起自己的兴趣。确定出对哪些职业感兴趣是正确选择职业的一个基础。

第8篇: 如何选择合适的职业规划

职场人最重要的是规划,一个没有规划的职场是看不到未来的,那么身在职场的我们,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今天我们聊简单的聊聊这个问题。

其实,大部分人在工作两三年之后都会思考一个问题,要么是因为当下工作的不顺心,要么就是因为赚得太少,入不敷出,因为便会苦恼自己的职业规划问题,要么后悔当初选择的事业方向不对,要么认为现在从事的工作极其枯燥乏味,那么,为了改变我们的现状,很多人选择了跳槽,或者是转行,其实这并不是最明智的选择。

对于上班族来说最重要的,也是最需要做的就是重新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让自己尽快找到事业线上的方向,调整好目标之后再重新出发。那么,这个时候就会有人问,我们该如何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呢? 小编给大家提供几点参考意见:

1、确定志向

志向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志向,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了。俗话说的好:“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的大小。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学过这个概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所以,在制定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首先要确立志向,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也是重心。更是你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点。

2、自我评估

对于每个人来说,自我评估的目的,souqiancheng是为了更清楚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作出最佳的抉择。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等等。在职场中拼搏的你,有没有对自己进行过评估呢?

3、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

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主要是评估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离开了这个环境,便无法生存与成长,这是定律。所以,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与不利的条件等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使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实际意义。 环境因素评估主要包括:

a/组织环境。b/政治环境。c/社会环境。d/经济环境。

4、职业的选择

职业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功与失败。据统计,在选错职业的人当中,有80%的人在事业上是失败者。正如人们所说的“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由此可见,职业选择对人生事业发展是何等重要。

如何才能选择正确的职业呢?至少应考虑以下几点: A、性格与职业的匹配。 B、兴趣与职业的匹配。 C、特长与职业的匹配。 D、内外环境与职业相适应。

5、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

在职业确定之后,向哪一路线发展,此时要作出选择。即,是向行政管理路线发展,还是向专业技术路线发展;是先走技术路线,再转向行政管理路线,还是其他…… 由于发展路线的不同,对职业发展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必须要作出抉择,以便使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各种行动措施沿着你的职业生涯路线或预定的方向前进。 通常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须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①、我想往哪一路线发展? ②、我能往哪一路线发展? ③、我可以往哪一路线发展?

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以此确定自己的最佳职业生涯路线。

6、设定职业生涯目标

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正确适当的目标。没有目标如同驶入大海的孤舟,四野茫茫,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走向何方。只有树立了目标,才能明确奋斗方向,犹如海洋中的灯塔,引导你避开险礁暗石,走向成功。目标的设定,是在继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后,对人生目标做出的抉择。其抉择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通常目标分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短期目标一般为一至二年,短期目标又分日目标、周目标、月目标、年目标。中期目标一般为三至五年。长期目标一般为五至十年。

7、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

在确定了职业生涯目标后,行动便成了关键的环节。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目标就难以实现,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这里所指的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训练、教育、轮岗等方面的措施。例如,为达成目标,在工作方面,你计划采取什么措施,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你计划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提高你的业务能力?在潜能开发方面,采取什么措施开发你的潜能等等,都要有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措施。并且这些计划要特别具体,以便于定时检查。

8、评估与回馈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是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诸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在此状况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其修订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等。

我们经常会听到职场前辈们说“做事情需要计划,有了计划才能按部就班、脚踏实地的干起来”,我想这句话足够让所有年轻人思考,我们应当学习前辈们的这种做事方式和精神,让自己逐渐成熟、强大起来。 要想在职场中有所建树,必须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规划,否则就是大海上的一叶扁舟,永远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共勉。

第9篇:白领丽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装

职场丽人的干练风姿是季节所不能改变的,西装永远是穿搭首选,但一贯的修身利落多少叫人厌烦,来点不一样的吧!灰色小西装。非常适合OL穿搭的一款小西装,搭配白色衬衫,完美的职场精英气质!要端庄要干练,要显瘦要纤长,就选择万能的黑色吧。黑色的裤装几乎能够和所有颜色的上衣搭配,黑色的收敛效果又能够让双腿看上去纤细修长。褶皱高腰哈伦裤,有效提升腰线,延伸腿部比例。

平时亲和温柔,工作起来就利落干练,这样的女孩无论怎么看都是迷人的,双面夏娃的美更有诱惑力。一件修身挺括的羊毛呢大衣,用腰带系出蝴蝶结,收拢腰身,同时蕾丝覆盖的翻领部分透出浪漫,形成的“V”同样别有心机。

最初穿上衬衫,是为了女权揭竿而起。今天的衬衫在女性衣橱中已经成为了时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星星图案与富于想象力的抽象图纹交错,时髦大气又能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新颖视觉

上一篇:上海必去旅游景点下一篇:创新创业与青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