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课新文化运动

2022-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21课新文化运动

21世纪中国大学体育运动新实践

中国大学体育运动长期处于边缘状态,一直期盼取得学校和主流社会的更大认同。进入21世纪,国际化视野中的大学体育运动越来越注重探讨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人们对大学体育运动的认识和大学体育运动的实践在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表明,中国大学体育运动仅仅是“体育教育”的传统狭义体育观逐步让位于大学体育运动是影响到大学生思维、行为、生活方式的“素质教育”的广义体育观。

大学体育运动之所以重要在于体育运动通过把各阶层的人联系到一起而起到社会整合作用,它宣传的是一些基本文化价值:合作精神、拼搏精神、控制能力、社会准则等。体育竞技可以被视为人类社会的道德赛场,它是人生的一个缩影。正是由于体育运动的这种特殊作用,顾拜旦说:“体育对人的道德发展至关重要,奥林匹克之美可给人的创新、勇敢、果断、尊严、自信和责任感等素质以启发。”大学体育运动将大学和体育运动进行了有机结合。不论是直接参与运动训练和体育比赛,还是观看训练和比赛,或仅仅是和同学谈论体育尖子和运动明星,每个大学生都参与到了体育运动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心智能力、沟通技巧等均得到提高,将受益终身。许多研究表明,大学体育运动丰富了校园生活,提高了学生健康素质,形成了大学品格。

社会变化对中国大学体育运动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体育工作作为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重要方面。教育部颁布的教学计划规定了从小学到大学二年级,体育课为必修课,每周两学时。但长期以来,大学体育运动仅是大学人才培养的辅助课程,并未进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主流,课程柔性程度高,刚性程度小;技术性高,趣味性低,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不少学生参与体育课仅仅是为了拿到文凭,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难以建立终身体育观念。其结果是,从1985年开始进行的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显示,最近30年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学生肥胖率迅速增加,眼睛近视的比例:初中生接近六成,高中生为七成六,大学生高达八成三。以北京市为例,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增长,但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北京市2010年度居民健康状况及卫生事业发展报告》显示,青少年视力不良和肥胖等主要健康问题有加重趋势,男性平均腰围超标,女性也接近上限。两成中小学生肥胖,近半小学生视力不良,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超过1小时的仅为24.3%。2011年3月13日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向社会发布的《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2010年调研报告》揭示,各年龄段青少年在人际交往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其中高中阶段尤为突出。75%的受访高中生觉得和父母的交流有问题,55.5%的高中生与父母以外的其他人交往时有问题,80%以上的大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孤单感。

北京奥运后的中国社会

2008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百年奥运梦想成功实现,这是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又一次历史性跨越,也是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的又一个新的起跑线。” 2009年8月8日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指出:“奥运会后,北京又一次站到了新的发展起点。” 2010年7月7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指出:“北京奥运会标志着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国体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3位中国政府官员的讲话,明确提出北京奥运之后,中国进入前进的又一个新阶段,北京站到了新的发展起点,中国体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这种新在教育上体现在,201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名学生,促进每名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每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发展每一名学生的优势潜能。

这种新在体育上体现在,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表彰总结大会上提出:“要关心运动员的长远利益和全面发展,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运动员社会保障工作。” 2010年9月,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局长答主流媒体记者问时指出:“决不能只顾眼前那些轰轰烈烈、短期能出成绩的事,我们要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对基础负责, 对全国人民负责,来抓好那些需要若干年时间才能抓出明显成效的大事。”

由此可见,伴随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以人为本,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目标。

中国大学体育运动的新变化

1.体育课程的多样化

目标的多元化导致教学思想、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多样化。第一,大学体育课程的必修内容逐渐减少,选修内容逐步增加。例如,北京大学30多门、清华大学近60门、南京理工大学20多门运动项目课程供学生选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放体育课程项目,在学生身体素质达到一定要求后可免必修,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第二,延长学习年限。体育课由两年延长到3年~4年。如清华大学体育课以必修的形式贯穿学生本科全过程,并延伸到研究生阶段;北京大学体育课实行完全开放的模式,在学会游泳和太极拳的目标下,学生较大自由度地在4年的时间里任意选择其中的两年来修体育课。第三,开设体育理论课程。这些课程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于一体。如北京大学的“奥林匹克文化”“棋类项目和中国传统文化”“体育健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人体工程”;中原工学院的“体育名人与体育文化”“形体与礼仪”“运动保健”等。第四,与休闲社会相适应,高校体育课程娱乐化、生活化成为一种趋势,登山、保龄球和高尔夫等过去不敢企及的课程项目在不少高校已经出现。如中国地质大学拓展训练和野外生存技能训练;武汉理工大学航海健身与生存课;北京大学素质拓展课、攀岩课和户外生存课等。第五,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成为一种流行的组织形式。如深圳大学以一、二年级学生为主要对象,开设竞技类(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保健类(保健体育、心理健康、智益功等)、娱乐类(桥牌、台球、保龄球等)共23个运动项目的俱乐部,学生凭兴趣爱好选择项目;大连理工大学开设了7个俱乐部,19个体育项目。第六,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都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有明确的学分规定,北京林业大学采用了“打卡制”,清华大学则采用贯穿全年的“马约翰杯”课外体育活动竞赛制度。

2.体育相关专业的设立

众所周知,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就越高,体育的地位就越重要,作用就越显著,对体育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就越高。进入21世纪,中国众多高校把体育作为研究对象和人才培养的专业进行建设,已有122所大学具备授予体育相关学科硕士学位的资格,20多所大学具备授予体育相关学科博士学位的资格。仅以2001年~2008年北京地区为例,设立体育相关本科专业的就有:中央民族大学体育教育、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经济和体育新闻、北京联合大学体育场馆信息管理、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与健康;设立体育相关硕士研究生专业的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奥运报道方向和传媒专业奥运摄影方向、北京师范大学奥运新闻、北京工业大学奥运计算机应用技术、清华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北京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设立体育相关博士研究生专业的有: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清华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以及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这些体育相关专业的设立,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具有体育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3.体育科学研究平台的构建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三大功能之一,但对体育从多学科进行探索和研究在我国高校并未被广泛接受。进入21世纪,体育科学研究和奥林匹克研究在中国高校有了长足的进步。借助体育科研,中国高校在理念、内涵、战略上拓展视野,拓宽国际交流渠道,增强同外界的联系,既为中国体育,尤其是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提供了科技支持,又提高了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在国际教育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以北京地区高校为例:

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人文奥运研究中心,2004年该中心被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北京市教委联合授予“北京人文奥运研究基地”称号。自2003年开始,该中心连续6年在“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期间举办国际论坛。

2001年,北京联合大学奥林匹克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下设奥林匹克文化、北京人文奥运、体育新闻3个研究室。中心成立后,两次召开“北京奥运科学论坛”,分别从人文奥运与文化教育、人文奥运与社会公德的建设、北京奥运与法学、经济学、环境科学及大学体育教育等角度,对北京实施奥运行动规划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2002年5月,中国政法大学成立体育法研究中心,每年举行《体育法》高层论坛。2009年,《体育法》国际研讨会在昌平校区举行。

2002年,北京大学妇女体育研究中心成立;2003年,北京大学人文体育研究基地成立;2008年,北京大学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成立。人文体育研究基地成立后连续举办具有影响力的国际论坛,如2004年的“中国首届女性与体育文化国际论坛”,2006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类文明的和谐发展”《北京论坛》分论坛,2007年的“中国体育产业高层论坛”,2008年的“奥林匹克精神与世界和谐”《北京论坛》分论坛,2011年“体育与民生”人文体育高层论坛。

2006年10月,由北京师范大学与北京市教委联合组建的北京市奥林匹克教育研究中心在北京师范大学成立。

这些研究中心和研究基地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开始介入体育,使体育在高校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发生变化。

4.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优秀运动员培养走的是业余体校、省市运动队和国家队集中管理的专业化道路,由于学训矛盾突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受到极大影响。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社会用工制度的变化,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难问题日显突出,运动员专业化培养的体系受到质疑。以普通高校为龙头,逐步完善大、中、小学相衔接的优秀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减少学训矛盾,让运动员从业期间能受到大学教育,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1987年,中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开始实施试点,参与试点的高校从起初的51所,发展到2010年的235所,涉及运动项目近百个。如2005年,北京拥有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仅有11所,涉及22个运动项目,到2008年,就已有包括理工、教育、林业、邮电、化工、石油、民族等在内的23所高校设立高水平运动队,涉及的运动项目快速提升到84个。今天,在许多综合性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已在学校扮演着重要角色,直接对大学体育运动产生着重大影响。如中国农业大学橄榄球队、华东理工大学乒乓球队、北京体育大学跆拳道队和艺术体操队、清华大学跳水队和田径队、北京理工大学男足等分别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大学体育在新的起点上开始担负起了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任务。同时,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推动了高校间赛事的广泛开展。以2010年为例,全国规模的大学生体育竞赛54项,涉及26个运动大项,在70多所高校举行,时间分布从1月到12月,极大地推动了大学体育的开展。

5.志愿者精神的培育

公民意识和志愿者精神的觉醒,是奥运会给北京乃至全中国带来的一大收获。大学体育通过组织高校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使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志愿服务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从而使个人修养、知识、技能、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北京中医药大学对参加奥运会、残奥会的2,005名志愿者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91.9%的志愿者认为奥运会经历对自己影响巨大,70.8%的人表示奥运会志愿服务是一生的宝贵财富。调查还发现,奥运会志愿服务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使志愿者受益。67.9%的人表示享受了个人荣誉感和成就感,67.5%的人认为提高了交际能力,64.4%的人认为丰富了志愿经验,63.4%的人表示结识了新朋友,61.3%的人认为发掘了个人潜力,60.6%的人认为提高了语言水平。奥运会志愿服务也对志愿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了影响。调查中,72.0%的人认为增加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65.4%的人认为自己更乐于助人,63.6%的人更积极面对生活,52.4%的人表示更愿意参加志愿服务。北京大学副校长岳素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所大学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校园风景或硬件设施,而是学生的青春面貌与行为举止。我认为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一方面,学生综合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增加阅历,丰富经验。另一方面,志愿者作为一个窗口,向来宾展现了学生的风采,学校的教育水平。”

6.服务社区影响扩大

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三大功能之一。大学体育向周边居民辐射,主要体现在场馆设施逐渐向居民开放,以场地设施开放为契机和主要形式,完成大学体育对社区体育的科技服务、人才服务、场馆服务、宣传服务等作用,为推进全民健身作贡献。

7.学生终生体育观的形成

大学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站,作为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衔接点,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进入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促使了北京高校转变观念,不断探索构建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使课内教学向课外体育活动延伸,并通过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体育社团等方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增加、可供学生选择的运动项目的增多、学生课余体育俱乐部的建立,越来越多地促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了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

从以上对近年来大学体育运动实践发展的简单概括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学体育运动实践在整体上已经突破传统学校体育所划定的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国民体育的基础的基本角色定位;工作对象已经从学生扩大到教职工、社区群众;工作范围从校内服务延展至校外服务,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工作领域从体育教育拓展至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发挥的作用从体育教育扩展至素质教育、文化教育、道德教育;研究的问题由单一的体育教育问题,扩大到大学体育运动与社会、大学体育运动与传播媒介、大学体育运动与环境、大学体育运动与志愿者、大学体育运动与妇女儿童、大学体育运动与市场开发等多个方面,大学体育运动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功能和在实践中逐步进行的各种改革和发展,要求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体育实践者和体育研究者携手共同研究和解决21世纪大学体育运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系首都体育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于 洋]

作者:钟秉枢

第2篇:第21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预习过本课,所以请一名学生来回答,并

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

1、背景:

(1)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政治方面:①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②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③北洋军阀专制独裁。

(3)思想文化: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

2、概况:要求学生看书完成下面表格: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主要阵地《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等 旗 帜民主 科学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层层设问:当时被称为“官僚养习所”的北大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谁起了重要作用?为改革北大他提出了怎样的办学方针?在旧思想、旧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北大,提出这一方针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实质是允许各种科学思想自由发展,让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阵地。

教师进一步指出新文化运动塑造了新的北大,此后北大的历次爱国活动无不与新文化运动精神的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一)、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材料: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设问:“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及其为什么吗?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对材料一步进行分析。 教师点拨:“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赛先生”是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陈独秀先生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

(二)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打倒孔家店”

(1)树起“打倒孔家店”大旗的原因

①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逐渐变成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和礼治秩序的一尊精神偶像。 ②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康有为反对共和,以及其他帝制余孽的倒行逆施,都打着尊孔的旗号来蛊惑人心。

③新文化运动要反对专制,就必然要批判作为其精神支柱的孔子之道。 (2)陈独秀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批判 (3)意义

①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批判,其意义不限于对一个历史人物或一派学术思想的褒贬。李大钊指出:“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事实上,这正是“打倒孔家店”的政治动因与文化内涵。

②“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厘清与扬弃。

③这场扫荡权威、破除偶像的文化革命,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探究】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这个口号还适用不适用于今天? ——袁世凯为巩固其统治,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文化运动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意义。但是,这个,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2.鲁迅与《狂人日记》

(1)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批判的特点

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攻击最为猛烈,他主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利用文学作品深刻地揭露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的黑暗,对“吃人的礼教”的抨击即出自他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2)《狂人日记》对“吃人”的礼教的揭露

《狂人日记》是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同时又是一篇声讨旧势力的战斗檄文。

【思考】何谓“吃人的礼教”? ——礼教是指儒家提倡的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道德。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揭露了其“吃人”本质。“吃人的礼教”的说法由此而来。 (3)对贞节观念的批判

①鲁迅发表了《我之节烈观》一文,把传统的贞节观与夫权思想和忠君思想联系起来,揭露“忠、孝、节”的伦理道德的危害性。

②陈独秀也撰文批判传统的贞节观念,指出这种观念与资产阶级的人格独立根本对立。 【探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祝福》等分别反映了哪一深刻的思想主题? ——《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孔乙己》反映了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对人才的摧残毒害;《药》反映了对辛亥革命由于脱离群众而失败的思考,暗示唤起民众的觉醒是取得革命胜利的良药的深刻主题;《阿q正传》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提出了启发民众觉悟,发动民众革命的重大课题;《祝福》反映了旧中国妇女的悲惨地位,揭露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三)、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设问: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革命,还是一场文学革命。那么为什么还要进行文学革命呢?

请一位同学朗读以下两段材料:材料一 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忆秦娥》

材料二 “这柯(棵)大树很可恶,

他碍着我的路!”

来!

快把他砍倒了,

把树根亦掘去。

哈哈!好了! ——胡适《乐观》

教师一步步设问:你能说出新文化运动中进行文学革命的原因吗? 学生一步步回答。

教师点拨:文学革命的原因是新文化、新思想需要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之中,而文言文比较难懂。

教师:文学革命需要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呢?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文学革命是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

1、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2、以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代替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 设问:文学革命起到了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载体。

2、推动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

3、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和发动做了思想文化方面的准备。

(四)文化平民化

1.教育界的文化平民化

民国初年,面向群众的社会教育或通俗教育已有初步发展。这些活动主要是在城市中对群众开展通俗教育,提高其知识水平,改良其道德习惯,进而改进社会风气。随后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社会教育蓬勃兴起,形成了平民教育思潮。 2.文学界的文化平民化

(1)在文学界,随着文学革命的深入发展,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不断得到推广。白话小说、散文大量涌现,其中白话散文不仅在内容上反映当时流行的社会改造、妇女解放、劳工神圣、风土人情等思想内容,体现出崭新的时代特色,而且在形式上出现了政论、杂文、随笔、游记、寓言、短评等体裁,风格多样。

(2)在“诗体解放”的口号下,胡适、刘半农、周作人等积极尝试创作白话诗,这种新体诗摆脱了旧体诗的束缚,既注重内容的革新,反映现实生活,也注意形式创新,“自由成章而没有一定的格律,切自然的音节而不必拘音韵,贵质朴而不讲雕琢,以白话入行而不尚典雅”。从胡适的《孔丘》、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可以一窥白话诗之风格。 要求学生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思想 革命

提倡______与_____ 反对____与___

提倡______________ 反对_________ 文学 革命

提倡_____________ 反对_________ 根据表格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是如何重铸国魂的。

教师点拨:用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去冲击人们头脑中的封建旧思想、旧文化。

教师: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呢?(引出下一标题)

三、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设问: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学生分析、讨论。

教师点拨:新文化运动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既是一次思想革命,又是一次文化革命,对封建的思想文化给予彻底的冲击,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反封建斗争的继续。 材料:

材料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材料二:《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设问:你能从以上材料中看出新文化运动的哪些积极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点拨:

1、打击了封建主义,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形成了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2、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设问: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局限性?请同学们通过下面材料进行分析。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据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同步检测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当时各历史条件推动的产物,这些历史条件包括

①辛亥革命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③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④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 2.《新青年》创刊后深受青年知识分子的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之所以有如此反响,是因为 a.《新青年》宣传爱国主义思想 b. 《新青年》以民主、科学思想为其主旨 3.北京大学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地,其直接原因是 a.五四运动促进了青年学生思想的解放

b.北大校长蔡元培以“兼容并包”为办学宗旨,提倡“学术思想自由” d.北大学生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强烈 a. 民主与自由 b.平等与自由

5.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当时文学革命的内容包括

①提倡白话文 ②文学要为工农服务

③使用简化字 ④建立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

6.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根本原因是 a. 儒家思想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b.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祟儒家思想 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7.李大钊指出:“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这说明

a.新文化运动反孔教的根本目的是追求民主政治 b.新文化运动矛头所向是封建的儒家思想

d.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们找到了一条正确的民主政治的道路 8.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是

a.鲁迅的《药》 b.陈独秀的《宪法与孔教》

9.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文化平民化逐渐成为中国教育界、文学界曲艺界等思想文化的新潮流。

第3篇:岳麓版21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由于这一时期的资料比较丰富,所以在教学时适当地进行引入,引导学生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内容等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代表人物以及发展概况。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过程是立足于课本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感知材料,分析问题,获取有效信息,充分利用信息解决问题;方法是使努力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教学方法有自主阅读法、材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发扬的精神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学习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和影响。 【学习难点】:

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多媒体打出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的讲话与袁世凯祭孔的例子,提出问题:“不同时期的领导人,对待儒家文化的态度各有不同,不管是习近平还是袁世凯都引发了人们的深刻思考,那么一百年前的激进知识分子又是如何对待中国文化的呢?”引出本课学习

讲授新课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通过材料:“1915年的新闻报道”讲述,小组提问)

1.财经报道: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奖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

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根本原因)。

2.政治新闻:(1)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2)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袁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 政治上:帝国主义侵华加紧侵华,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3.社会花絮:广东富豪纳妾创记录,社会鼓励妻妾成群。 思想上: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

突出中国的社会背景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陈独秀

活动一:阅读书本第一子目“陈独秀与《新青年》”完成以下的填空,填写在导学稿上。 一本激情洋溢的刊物(阵地):《新青年》

一群激情飞扬的人物(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刘半农等人 一座激情四射的大学(中心):北京大学 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运动):新文化运动

讲述新文化概念:

“新文化”的含义 :资产阶级文化(民主、科学、平等、自由、共和、宪政、人权等理念。) 所谓新者无它,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它,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

——汪叔潜 《新旧问题》《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期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活动二:QQ论坛,有话直说!观看图片,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填写在导学稿上 前期(1915--1917)

1、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2、 提倡科学,发对迷信

3、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4、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1917年后)

5、宣传马克思主义

四、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资产阶级发起的民主主义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探究一(小组讨论)

新文化运动打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有人认为“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我们现在是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儒家思想已经过时了!” 你怎么看待这个观点。 提示:

1.如何看待这个口号?

2.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是优秀遗产(精华)? 3.哪些传统文化是糟粕?

4.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堂上练习:小试牛刀练兵场

1.(2013惠州测试)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条件是( A ) 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B.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C.袁世凯尊孔复古倒行逆施 D.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

2.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 ( D )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运动 B.青年学生追求民主、科学的运动 C.学习西方的文化运动

D.思想领域里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3.新文化运动作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为下列哪些事件奠定了思想基础( B )

①睁眼看世界 ②洋务运动 ③维新变法 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⑤五四运动 A.①④ B.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4.“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陈独秀这一观点 ( B )

①体现了彻底反封建的决心 ②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③为文学革命指明了方向④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倾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鲁迅把白话文与反对封建礼教相结合的第一部小说是( A ) A.《狂人日记》 B.《我之节烈观》 C.《孔丘》 D.《宪法与孔教》

6.17世纪上半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 B ) A.是自相矛盾的

B.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C.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

(作业)

五、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结合以下材料和书本最后一个子目的内容) 通过材料分析得出

(一)积极影响

现象一:北大学生邓中夏发起了平民教育讲演团。

1、推动了文化平民化

现象二: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

现象三:“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 ——1919年的《新诗年选》摘录:《自觉的女子》

2、沉重打击专制主义和守旧势力,动摇传统礼教的正统地位。

现象四:《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的“良师益友”。毛泽东说看的谈的讨论的都是《新青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3、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

现象五:中国存亡,就在这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1919年五四运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节选)

现象六: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第一次较为系统地

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4、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二)局限性

1、在实践中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2、在思想上存在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

教学反思:

清新区第一中学黄铝清

2014年11月

第4篇: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岳麓版必修3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论述 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其发展深化的表现

教学内容 导入

当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对民主共和的美好憧憬的时候,然而却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深入到文化心理层面,最终形成有一次民族反思。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条件

(1)政治: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2)经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3)文化: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所以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新制度难以建立在陈旧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封建制度在中国存在了2 000多年,封建思想毒害了许多人的心灵,辛亥革命之前,不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还是革命派,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革命后,北洋军阀继续用封建思想来束缚人们的头脑,于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发生了。所以新文化运动主要“新”在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表现

(1)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从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为《新青年》。

陈独秀,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清末秀才,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早年曾接受康梁的维新思想,后留学日本,曾参加反对清王朝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辛亥革命后,面对日趋黑暗的社会现实,他认为中国人没有觉悟是“造成今日危殆势”的根本原因,指出“吾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主张首先在思想上进行启蒙,把人民从专制及其意识形态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2)主要阵地和代表人物:《新青年》

1917年,陈独秀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从上海迁到北京,攻击旧文化的中心堡垒。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刘半农等人相继参与《新青年》的编辑或撰稿工作。他们大多接受了西方的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形成以《新青年》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1923年6月,《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的理论性机关刊物,一直到1926年7月停刊。 【思考】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地区从上海到北京说明了什么?(经济发展、政治中心、容易传播、影响力大)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的阶级属性是什么?(前期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后期的李大钊等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陈独秀认为中国革命多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几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是否正确?(不完全正确。主因是中西之间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综合对比)

(3)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锐意改革,以 “兼容并包”为办学宗旨,提倡“学术思想自由”,聘请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阿、刘半农等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使北京大学从“官僚养成所”一变而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最为活跃的学术重镇和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他认为戊戌变法失败是因为没有培养革新人才,于是决心兴办教育,并创立爱国女学和爱国学社,作为培养革命人才和进行活动的机关。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期间宣布废除忠君尊孔、读经,改革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推行义务教育等。五四动时,他站在维护新文化运动的立场上,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思考】政治、经济等诸种解放与思想解放是什么关系? ——经济决定政治和思想文化;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思想解放是政治、经济等解放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会推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革,反过来,政治、经济等的解放又为思想进一步解放创造条件。

3.《新青年》的作用

《新青年》大力宣扬民主与科学,猛烈地抨击以孔孟为代表的文化专制主义和旧纲常伦理,鼓吹“文学革命”,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唤起广大青年的觉悟起了巨大的作用。

在《新青年》的带动下,宣传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新潮》《少年中国》《国民》等刊物都受到渴求新知识、新思想的民众的欢迎。毛泽东等进步青年还成立了新民学会,研讨新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一)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陈独秀借用这两个词的英文发音(Democracy和Science),形象地称它们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1.民主的内容

新文化人士宣传的民主思想,涵盖的范围较广,不仅指人民享有主权、政府由人民投票选举产生、权力制衡等政治民主。也包括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

2.科学 (1)主要内容

当时提倡的科学,主要指与迷信、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同时还包括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宣传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内容。

(2)影响

①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用来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树立起积极、进取的科学的精神。 ②科学思想的广泛传播,有力地打击了民国初年社会上仍大量存在的迷信现象。

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③随着科学影响的扩大,科学知识也逐渐得到普及,人们对科学的重要性已不再怀疑,崇尚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思考】陈独秀认为提倡民主与科学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评价? ——目的是医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在封建思想居于统治地位的中国,提出鲜明的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具有反封建思想的进步意义,也有利于科学事业的发展。但是,他们倡导的民主与科学是西方民权、平等的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思想范畴。而且,陈独秀等把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当作医治中国一切黑暗的良药,是偏激的。

(二)提倡新道德,反对旧礼教 1.“打倒孔家店”

(1)树起“打倒孔家店”大旗的原因

①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逐渐变成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和礼治秩序的一尊精神偶像。

②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康有为反对共和,以及其他帝制余孽的倒行逆施,都打着尊孔的旗号来蛊惑人心。

③新文化运动要反对专制,就必然要批判作为其精神支柱的孔子之道。 【思考】通过易白沙的话,你认为尊孔的弊端有哪些?

——易形成政治、思想的专制统治;易被别人利用,成为维护其利益的工具;重视做官不重民生易导致社会不安定。

(2)陈独秀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批判

陈独秀连续发表《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等文章,指出:“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宪法者,全国人民权利之保证书也,决不可染以优待一族、一教、一党、一派人之作用”,“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定人未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这实际上是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意义

①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批判,其意义不限于对一个历史人物或一派学术思想的褒贬。李大钊指出:“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事实上,这正是“打倒孔家店”的政治动因与文化内涵。

②“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厘清与扬弃。

③这场扫荡权威、破除偶像的文化革命,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探究】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这个口号还适用不适用于今天? ——袁世凯为巩固其统治,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文化运动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意义。但是,这个,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这个口号绝对不适用于今天。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抛弃了优秀的文化传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鲁迅与《狂人日记》

鲁迅(188l—1936),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文字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鲁迅曾因为母亲的安排娶朱安为妻,但朱安其貌不扬,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思想很陈旧,鲁迅的家乡绍兴有一种风气,看不起离婚的女人,鲁迅心善,不想让朱安沦落到如此地步,只好借出去工作为由,离开了朱安,后另娶了许广平,生下了海婴。朱安一生都没有和鲁迅圆过房,生不了孩子。鲁迅死后,是朱安为他守灵,但朱安死后却没人为她守灵,朱安终其一生始终是不幸的。 (1)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批判的特点

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攻击最为猛烈,他主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利用文学作品深刻地揭露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的黑暗,对“吃人的礼教”的抨击即出自他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2)《狂人日记》对“吃人”的礼教的揭露

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①《狂人日记》是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同时又是一篇声讨旧势力的战斗檄文。

②鲁迅在文中借“狂人”之口,道出了惊世骇俗之言:“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思考】何谓“吃人的礼教”? ——礼教是指儒家提倡的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道德。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揭露了其“吃人”本质。“吃人的礼教”的说法由此而来。 (3)对贞节观念的批判

①鲁迅发表了《我之节烈观》一文,把传统的贞节观与夫权思想和忠君思想联系起来,揭露“忠、孝、节”的伦理道德的危害性。

②陈独秀也撰文批判传统的贞节观念,指出这种观念与资产阶级的人格独立根本对立。 【探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祝福》等分别反映了哪一深刻的思想主题? ——《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孔乙己》反映了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对人才的摧残毒害;《药》反映了对辛亥革命由于脱离群众而失败的思考,暗示唤起民众的觉醒是取得革命胜利的良药的深刻主题;《阿Q正传》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提出了启发民众觉悟,发动民众革命的重大课题;《祝福》反映了旧中国妇女的悲惨地位,揭露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三)文学革命

1.新文化运动开展文学革命的原因

(1)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清算旧文化的思想革命,革命的锋芒必然同时指向作为旧文化“载道工具”的旧文学及其文体——文言文。

(2)新文化、新思想,需要借助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中去,而传统的文言文比较难懂,于是新派人士开始做语言文字的改造工作,力倡白话文,开展文学革命。

2.胡适与《文学改良刍议》

胡适(189l一1962),安徽绩溪人。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强调 “建设新文学论”的惟一宗旨,只有十个字: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他强调、以白话文代替文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言文作为正式的文学语言,为以新文学代替旧文学打开了缺口,对开展文学革命和创建新文学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他还率先进行白话文学的创作,发表了几首新诗,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新诗。五四运动后,他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学工具已经丧失了活力;中国文学要适应当时的社会,就必须革新语体。为此,他系统地提出了文学改革的主张,即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的倡议得到了广泛的响应。钱玄同、刘半农(创造了“她”字)、李大钊等也积极提倡写白话文。

刘半农(1891一1934),江苏江阴人。1911年辛亥革命时,曾在革命军中任文书。他积极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1917年主张用白话写诗,注重群众口语,向民歌借鉴,是早期新诗的提倡者和实践者。

【思考】通过胡适的“文学革命”八事,你认为胡适文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是内容和文体等方面的改革,内容是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陈独秀与《文学革命论》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不仅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还认为必须彻底改革旧文学的思想内容,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从而使文学革命的旗帜更加鲜明。

4.文学革命的结果

(1)经过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们的积极努力和《新青年》等报刊的大力推广以及热忱扶植,白话文很快深入人心,实现了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语言文字改革。从1918年开始,《新青年》完全改用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到1920年,全国小学

一、二年级原用的文言文教材一律被废除。

(2)白话文在应用创作方面取得了实绩。最早出现的一批白话文的新文学作品,有鲁迅、叶圣陶等人的小说,胡适、郭沫若、刘半农等人的诗歌,陈独秀、李大钊、周作人等人的散文等。

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5.文学革命的意义

(1)白话文在社会上的普遍使用,使延续了2 000多年的专制主义文化受到冲击,推动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对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和发展创新起了重大影响。

(2)以采用白话文为重点的文学革命,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文化载体,加强了反对旧文化的斗争,进一步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和发动做了文化思想方面的准备。

(四)文化平民化 1.教育界的文化平民化

民国初年,面向群众的社会教育或通俗教育已有初步发展。这些活动主要是在城市中对群众开展通俗教育,提高其知识水平,改良其道德习惯,进而改进社会风气。随后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社会教育蓬勃兴起,形成了平民教育思潮。

2.文学界的文化平民化

(1)在文学界,随着文学革命的深入发展,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不断得到推广。白话小说、散文大量涌现,其中白话散文不仅在内容上反映当时流行的社会改造、妇女解放、劳工神圣、风土人情等思想内容,体现出崭新的时代特色,而且在形式上出现了政论、杂文、随笔、游记、寓言、短评等体裁,风格多样。

(2)在“诗体解放”的口号下,胡适、刘半农、周作人等积极尝试创作白话诗,这种新体诗摆脱了旧体诗的束缚,既注重内容的革新,反映现实生活,也注意形式创新,“自由成章而没有一定的格律,切自然的音节而不必拘音韵,贵质朴而不讲雕琢,以白话入行而不尚典雅”。从胡适的《孔丘》、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可以一窥白话诗之风格。 第一首白话诗是胡适1916年8月23日写的《蝴蝶》(参见教材),这首诗,讲平仄,讲对偶,行文自由,意象清新,诗意浅露,格调不算高雅,但在当时封建禁锢几千年余威未尽的情况下,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大胆创新。所以后来胡适干脆把他的白话新诗集命名为《尝试集》。

【思考】阅读刘半农《相隔一层纸》,分析刘半农的白话诗有何特点? ——写作的题材多是穷困的工农、人力车夫、小商小贩以及失业的知识分子,总是将人民群众的悲苦际遇同富人们的奢侈生活进行鲜明对比,文字朴实细腻,清丽通俗,倾向性鲜明,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表达出一种纯洁的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积极性:

(1)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延续。

(2)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作用,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3)它促使人们更加迫切地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2.局限性

(1)在实践中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2)在思想上存在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

课后探究

反动势力和守旧派文人为何如此仇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触及了旧文化中最根本和最核心的内容即纲常礼教,从而使旧文化没有任何栖身之地,这是根本原因;除此之外,还有新文化运动损害了反动势力和守旧派文人的既得利益等因素。

历史学习资料

第5篇:初一历史第21课

课题:科学技术(上)

主备人:王慧娟审核人:牛卫平、王伟华时间: 月日 教师寄语:知识是取之不尽的矿山,你越往深处挖掘,你就越会得到更加丰富的宝藏。

学习目标:

1.说一说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与发展过程及其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2.说一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重点: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及其对世界的重大影响。

难点:简明扼要地讲清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经过。学习过程:

一、温故检测: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代表作及特点

二、自学指导:

学生快速读课文(分层次读,读后填导学案)

(一) 印刷术

1.雕版印刷术

(1)初年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2)现存有确切日期的早期雕版印刷术品是。

2.活字印刷术

(1)发明时间:

(2)发明者:

(3)优点:

(4)传播:

(二)指南针

1.发明

(1)战国时期:

(2)北宋时期:

2.发展

3.应用

(1)北宋末年

(2)南宋以后

4.传播

5.影响:

(三)火药

1.发明

2.应用

3.传播

三.自学检测:

1.我国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向仪器“司南”是在()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东汉时期D.唐代时期

2指南针传到欧洲约在()

A.11世纪B.12世纪C.13世纪D.14世纪

3.在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远洋航船上,必须携带中国四大发明中(

A.纸张B.活字版C.火药D.指南针

四.当堂训练:

1.我国古代印刷技术的重大突破是()

A.发明雕版印刷术B.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C.元代王祯发明木活字D.元代王祯发明轮转排字盘

2.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A.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是在宋元时期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在唐朝时期

C.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是在元朝

D.丝织技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我国四大发明,促进了世界文化发展的是()

(1)指南针(2)造纸术(3)印刷术(4)火药

A.(1)(2)B.(2)(3)C.(3)(4)D.(1)(4)

4.在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项最有利于将世界各地联系起来()

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

5.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宋代,下列情景不可能遇到的是()

A.安装有指南针的海船出海远航

B.工匠使用泥活字印刷书籍

C.说书人在娱乐场所“瓦肆”讲《红楼梦》

D.人们传诵苏轼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

五、拓展提升: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的世界意义。

书写等级:质量等级:批改日期:

第6篇:21课画家和牧童

21、画家和牧童

主备:李家林

修改人: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难点:

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欣赏名作,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大画家画的画,看你们能不能猜出这些作品是哪位大画家画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课本后面的“我知道”里就有介绍)

2、课件出示戴嵩的《归牧图》,那这幅图又是哪位大画家画的?(戴嵩)你了解戴嵩吗?师简介戴嵩:戴嵩是我国唐朝一位著名的画家,他特别喜欢画牛,他画的牛栩栩如生跟真的一样。就是这样著明的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1课寻找答案吧!板书、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拼音认读词语。(小老师带读,齐读。)去拼音抢读词语。

2、认读生字。带拼音认读(指名读、齐读)、去拼音认读(男女生赛读)。

3、小组内交流记字方法。

4、引导学生区分“带”、“戴”,并交给方法:遇到不能区分的同音字,请教字典老师。

5、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感悟

1、教师:课题中的画家指的是谁?(戴嵩)课文是怎么说的?找出来读一读。

2、出示: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

(1)、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画家的朝代和名字。)

(2)、“著名”是什么意思?(很有名,几乎达到人尽皆知的程度,其影响力非常大,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比如说著名的歌星、著名的作家等。)(板书:著名)

(3)齐读这句话。强调“著名”一词。

3、教师:课文从哪些地方说明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他的画技高超呢?

4、学生自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说明戴嵩是个著名画家、画技高超的句子。

5、全班交流。

(1)、出示: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①、教师出示《斗牛图》,学生欣赏这幅绝妙之作,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两种画法。

②、从这句话中,你觉得戴嵩画得怎样?(画得很好看、画得很用心、画得很熟练、画得又快又好)

③、教师:他画得很用心,很熟练。他画得又快又好,真不愧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④、用上“一会儿„„一会儿„„”来说一句话。

(2)、教师:戴嵩的画很快画成了,围观的人看了怎样?(纷纷夸赞)夸赞的意思是什么?(夸奖称赞)人们是怎么夸奖称赞的?

(3)、出示: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①自由读,在句子当中找出三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夸赞、称赞、赞扬)

②教师:同学们,我们祖国的语言多么丰富呀!同一个意思作者却用了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三个词语,把它们积累下来。

③有感情地朗读商人和教书先生的话。

④围观的人只有商人和教书先生在夸赞吗?出示插图,了解插图中的人物,想象一下,其他人会怎样夸赞这幅画,说一说。

⑤这么多人称赞、赞扬戴嵩的画,我们可以用哪一个词来形容?(纷纷夸赞)

⑥教师出示《斗牛图》,学生欣赏这幅绝妙之作。

⑦学生夸夸这幅绝妙之作。(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⑧教师:看,你也夸我也夸,大家七嘴八舌地都在夸赞,这就叫“纷纷夸赞”,这足以证明戴嵩是一位多么著名的画家呀。

(4)出示: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①你从哪个词中感受到他的高超本领?(没有不、争着、大价钱)

②有感情地朗读。(个别读,评价,分组赛读)

③你能不能也用上“一„„就„„”说一个句子呢?

(5)有感情地齐读第1—4自然段。

四、评价人物,体会品质

1、教师:当围观的人纷纷夸赞戴嵩的画时,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画错啦,画错啦!”

2.出示:“画错啦,画错啦!”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1)、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2)、“这声音”指的是什么?(“画错啦,画错啦!”)为什么说“像炸雷一样”?(这句话采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牧童的话令所有的人感到震惊。(3)、理解“呆”,表演“呆”。假如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想什么?

3、到底是大画家画错了,还是小牧童说错了呢?我们读一读第

5、6自然段就知道了。

4、自由读第

5、6自然段。

5、课件出示两牛相斗的视频,学生观察得出结果。

6、是啊,要想发现别人的不足,必须建立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同学们,面对著名的画家,在人们的纷纷夸赞声中,小牧童指出了他的错误,你觉得这个小牧童怎么样? (板书:勇敢、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

·

7、当牧童当众指出戴嵩的画的错误时,戴嵩怎样?(谦虚)(板书:谦虚)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的谦虚?(学生自由回答。)

五、拓展升华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文中的人物说点什么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所学的词语

二、指导书写。

1、教师出示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认读。

2、观察田字格,说发现:写的时候,哪些地方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3、教师应学生要求示范指导“兄、呆、钱、购”四个字。“兄、呆”上面的“口”要上宽下窄;“兄”的最后一笔要圆润舒展,“呆”下面部分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钱”字左短右长,重点知道金字旁和斜钩的写法;“购”字的“贝”和“勾”都要写得瘦长一些。

4、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写。

5、同桌互评。

三、说话练习

我想对戴嵩(或牧童)说„„

四、布置作业

1、收集齐白石、徐悲鸿、李苦禅等画家的资料。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21、画

大人

小孩 著名画家

牧童 画画

放牛

谦虚、和蔼

勇敢、实事求是

敢于挑战权威

教学反思:

第7篇:第21课珍珠鸟教案

第21课 珍珠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里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居然””不由自主”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4个自然段。

3、通过观察与朗读感悟,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4、感受人与动物之间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重点:

以朗读的方式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难点:

领会“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全文,理清课文脉络。

2、能初步感知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通全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引出课题

1、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现在让我们来听一段鸟儿清脆悠扬的鸣叫声。(播放鸟鸣叫的声音)好听吗?林间欢快飞翔的鸟儿是大自然的宠儿,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古人就有很多描写鸟儿的诗句,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白居易的诗《鸟》(课件出示: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2、你从“劝君莫打枝头鸟”这句中读懂了什么?

是啊,鸟儿就像自家顽皮的孩子,它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伤害它,鸟的存在给大自然,给我们人类的生活平添了不少的情趣。今天也有一只可爱的鸟飞进我们的课堂,它就是珍珠鸟。板书课题(课件出示珍珠鸟的图片)

3、说说看你看到的珍珠鸟是什么样子的?指名回答

4、现在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看看作家冯骥才笔下的珍珠鸟。

二、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遇到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这里有一组词语考考大家。 出示第一组词语: 竹笼 一卷干草 垂蔓

师;这里加点的三个字都是多音字,前两个字同学们都读得很准备,第三个字同学们不常接触,出示课件。 学生自由练读。 指名读。

(预设)师:这个同学把蔓读成了màn,请大家仔细看图,再读读这个字三种读音的意思,想想在这里究竟该读哪种音,为什么。

(预设)师:这个同学读的很好,其中有个字,我们要重点学习一下,那就是“垂蔓”, 请大家仔细看图,再读读这个字三种读音的意思,为什么它读wàn。 生:吊兰细长而不能直立垂下来的茎。

师:同学们看,是一盆吊兰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吊兰的垂蔓就是吊兰的这种细长的而不能直立的垂下来的茎。 齐读“垂蔓”。

师:看来遇到多音字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它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齐读词语。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巢?好好读读课文

1、2小节。 生:指名读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巢呢?(舒适、温暖、安全)

师:舒适、温暖、安全的巢是“我”送给鸟儿的一份礼物,让我们把作者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份沉甸甸的心意告诉鸟儿。齐读第

1、2小节。

2师:不久,绿蔓丛中传来了清脆的鸣叫,有了小鸟,拨开绿蔓,我们看到了什么?自由读课文第3小节。 生:自由读第3小节 出示生字:拨

师:让我们一起学习“拨”这个生字,用手拨开。因此“拨”是提手旁,右边特别要注意是个“发”,生字描红。 出示词语:雏儿 小脑袋 小家伙

师:正音:“雏”读翘舌音。鸟的小时候就叫雏儿。“袋、伙”要读轻音。 师:这几个词语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雏儿呢?(可爱) 师:瞧,它多像它的母亲啊! 生:齐读

3师:小家伙长得小巧可人,它的胆子也挺小的。与作者相处的日子里,它有哪些变化?

出示课件: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师:这句话中有一些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你发现了吗? 生:“起先,随后,渐渐地,后来”

师:这些词语将珍珠鸟的变化说的很清楚,让我们来把这个长句好好读一读。 师:有了小家伙的存在,小屋也变得生机活跃了。谁来读读第6小节。 生:指名读

师:多么和谐宁静的一幕啊!“案”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到的生字,它在字典当中的意思有①案件②书桌③书本记录。那“伏案”的“案”是什么意思呢? 生:书桌 组词

4.师:看来考不倒大家啊,那我们看着图片一起给它配配音,来读一读。 出示图片

生:齐读第6小节。

师:此时,看着这张图,你最想用文中的哪句话来表达你的想法呢? 生: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师:“信赖”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略

师:大家理解不够准确,老师在这给大家一个方法,我们可以用逐字解词法。“信”是指信任,“赖”是依赖,“信赖”就是信任而相互依赖。“赖”也是本课的生字,我们可以用学过的字帮助记忆新学的生字,左边是“束”,右边是“负”。

师:不错,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种信赖。 生:齐读第7小节。

师:同学们,课文围绕珍珠鸟写了它的巢,外形,活动和作者发出的呼唤。那你能试着用几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精心为它们做了一个巢。这对珍珠鸟生了一只可爱的雏儿。这小家伙在跟“我”相处后越来越胆大,跟“我”越来越亲密了。由此,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同学们,概括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把文章几方面的内容连起来说成一段话。

四:讲读1——2小节,感悟喜爱

师:我们刚刚初读了课文,已感受到珍珠鸟的可爱和作者对珍珠鸟的喜欢,现在请同学们默读1-2小节,看看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作者对珍珠鸟的喜欢? 生:交流 A:真好! B:巢

师:作者不仅在笼子里放上了干草,还特意把鸟笼放在窗前,考虑如此周到,这都是作者对珍珠鸟的喜欢。

生:有感情的朗读1-2小节。读出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 四:总结

同学们,其实鸟儿是一种胆小,怕人的小动物,然而文中的这只雏儿是那么亲近人类,这是因为谁的缘故?是因为“我”。那么,在鸟儿与“我”的相处过程中,“我”又是怎么做的呢?下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 20、 珍珠鸟 巢 外形 呼唤 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只有与动物和谐共处,才能享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感悟生命的真谛。 教学重点: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

教学难点:理解“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教师:昨天,我们初步认识了作家冯骥才笔下的珍珠鸟,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冯老先生那如诗如画的文章中去,进一步了解那珍珠鸟。

2、 齐读课题。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1、 教师:三个月过去了,那绿蔓愈发繁茂了,突然有一天……

听录音(鸟叫声)

我猜想,是他们有了雏儿,想看看那小家伙吗?

2、 学生自由第三小节,到课文中去看看那小家伙吧!

3、 教师:你看到那小家伙了吗?它长什么样儿?

4、 学生交流读出课文中描写小珍珠鸟的句子。

5、 教师:想看看这个小家伙的图片吗? 出示图片:小珍珠鸟 谁来跟它打个招呼? 学生:嗨,小家伙,你好! 学生:嗨,你好!可爱的小珍珠鸟! 你觉得这个小家伙怎么样?(可爱,美丽)

这么美丽、可爱的小家伙,你们喜欢吗?谁来这句话读好了?指导读好句子。

6、 指导朗读第三小节。 作者跟我们一样,也是满心欢喜,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三小节。

三、品读

4、

5、6自然段。

1、 教师:小家伙一天天长大,它开始出来活动了,自己读读

4、5小节,说说你从课文中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珍珠鸟?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学生自己读课文,思考,圈圈画画,写写批注。

2、把你读书思考体会的结果与同桌交流。

3、引导学生交流:活泼可爱、淘气、胆子越来越大,与我越来越亲近 ★句子: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说说体会(活泼可爱),指导朗读句子。评议。

★句子:落到桌子上……蹦到杯子上……俯下头喝水……偏过脸来瞧瞧我的反应。(试探,一点点亲近,那样子像个顽皮的小孩。)

说说体会,小家伙一点点接近我的一系列举动,哪些举动最逗人?指导朗读 ★句子:用小红嘴啄我的笔尖……啄我手指(完全放心了,友好)

说说体会,指导朗读。

★小鸟与我的感情越来越好,你还能从哪里体会到? 句子:再三呼唤……(对我依恋,跟我感情越来越好)

教师:课文还向我们展示了小家伙回笼子时的有趣镜头,谁能读好这段话?指导朗读句子。

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钻进去……(有趣)

4、师:直至有一天,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

a)出示图片(人鸟和谐共处),你在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b)珍珠鸟是一种很怕人的鸟,可这小家伙为什么在我面前这么大胆,和我这么亲近呢?

学生:是我对它的爱,我不去伤害它。板书:爱

教师:我有哪些爱的举动?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学生:不去伤害它;抚一抚(对它和亲昵爱护);手中的笔停了,生怕惊跑它(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教师:你们真会读书,很会体会。是的,如果小家伙在屋里乱飞的时候,我轻轻吆喝一声,它还会接近我吗?如果在它俯下身子喝我杯子里的茶时,我不耐烦地移动杯子,它还会来接近我吗?如果在它啄我笔尖、啄我手指时,我挥挥手驱赶它,他还会接近我吗?正是我的宽容、我的爱使小鸟对我产生亲近和信赖。板书:信赖

教师:用你看到和感受到的,试着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写在课文的插图旁边。

学生:信赖 美好的境界 亲密无间……

四、品读第7自然段。

1、 师生接读。

教师: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 学生: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2、 再读最后一句话,换一种说法。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板书:创造美好境界

3、 教师:只要我们人人心中充满爱,这种美好的境界就不会只出现在作者的书房里,就会出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4、 欣赏画面(配上音乐)

让我们一起欣赏一组图,用心去感受那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珍珠鸟---------我 创造美好境界

上一篇:白事对联大全下一篇:机遇需要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