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发展战略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纺织业发展战略

论可持续视角下我国纺织业发展战略

[摘 要]纺织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撑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劳动密集度还是对外界依赖性都远高于其他产业。因此,在我国,确保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有效稳定纺织产品的出口市场,确保我国外汇储备充足、平衡国际收支情况,稳定人民币汇率。然而,如何实现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策略,使其科学、稳定、高效、全面发展,一直是业内人士重点关注的课题。因此,本文通过诠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并分析其当前面临的挑战,有效筹划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以便推动纺织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其对当前经济的支撑价值。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纺织业;发展战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3.058

1 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

谈及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战略,其囊括了经济、科学、能源、教育领域等多个方面。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完美地诠释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发展思想。由此,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于纺织工业发展中,对纺织业竞争力的创新而言,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致剖析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策略落实的战略价值可知,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有效协调发展地区的经济、环境、社会组织等三方面的关系平衡,从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及社会劳动力的有效应用。与此同时,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还将转变纺织业的经济增长模式,令其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及产品创新,并在能源、原材料及技术水平上探索创新,从而实现能源的再利用,原材料的节约及技术上的变革,从而更有效的实现可持续发展思想。当然。绿色可持续发展思想同时也是我国纺织行业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其将成为继廉价后又一枚敲开国际市场大门的敲门砖,借由绿色、环保、科学、安全的理念,我国纺织业将向更贴近社会需求,更迎合市场需要的方向发展,从而确保其生产产品的舒适美观、大方得体、安全适用,确保从质量上赢得市场青睐。

2 纺织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2.1 产业增长方式不科学

谈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其不得不谈及的便是产业增长方式的不科学,自全球一体化趋势日渐明显,步入世贸组织多年的我国在产业增长方式上仍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虽然不乏理智投资者,然而更多的企业在企业规模扩大上却有着异常的执着。这种执着凸显了企业领导群体的盲目性与无计划性,将自身企业的能力过分夸大,从而忽视了盲目增产导致的严重后果。部分企业为了原料问题大打价格战,严重破坏了原材料市场的有序竞争,同时也不利于自身企业的良性发展。久而久之,不但造成了原材料市场的无序化、同时也制约了自身企业发展,甚至有拖垮企业之危。

2.2 企业、政府、社会合作不协调

就当前纺织工业所在地区情况而言,三方之间配合之势并未形成,反而因经营同类产品而产生了恶性竞争的现象,不管是材料、能源、还是客源、劳动力,都成了其必争之物。除此之外,为尽量减少投入,加大产出,其在节能环保上所作的努力也十分不足,又因其分布地区皆以沿海、沿江地区,因此环境危害程度更加恶劣。相对的,产业分布的不合理也导致了非沿江、沿海的西部地区,虽然拥有足够的天然原料与过剩劳动力,却无人问津,从而造成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严重影响了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实。

2.3 行业管理手段科学性不足

针对当前纺织业现存弊端进行分析后可知,目前我国纺织业行业管理手段的不科学,严重阻碍了纺织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进程。行业管理没有良好的引导措施,没有科学的技术指导,从而造成纺织业生产上清洁生产意识的大幅下降;相对的,绿色环保产品比率偏低、纺织污染识别体系构建缺失、有害物质检验没有明确定位,同样促使整个纺织业偏向脏、乱、差的方向,严重阻碍了纺织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化进程。

2.4 SA8000标准认知不到位

然而,当前我国纺织业用工人员在贯彻SA8000标准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认知不足。这种认知不足不但促成了当前纺织业用人管理手段的不科学,同时也不利于企业良性发展,并且造成了企业内部员工的不稳定。久而久之,将折损企业的生命力与市场活力,阻碍企业的良性发展,最终使可持续发展沦为空谈。

3 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

3.1 优化产业增长模式,迎合市场需求

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部署是建立在产业面临挑战之上,而若解决当前面临挑战,首先应从优化产业增长模式出发,确保产业增长方式迎合市场需求,在确保其对企业自身推动力的基础上,有方向,有方法的增加产业增长模式。就目前产业增长模式的优化方案,相较于盲目增产、扩大经营,企业率先应做的是树立品牌形象,推动品牌发展,以经济效益带动企业增产,而不是以量取胜。质的飞跃带动量的增加,不但能有效储备资金,同时也能迎合市场需求,打开市场销路,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3.2 加大协调力度,政府正确引导

良性的纺织业可持续发展局面是由纺织业发展带动,促进地区经济的稳步发展,确保当地环境的有效建设,实现劳动力的合理配置。而在整个带动过程中,政府的正确引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敦促企业与社会、环境之间完美的契合。对此,在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下,加快科技化建设,实现政府引导,企业内部自主化科技研发,对当前企业内部调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应注重集约化生产的重要性,并开拓西部市场,建设陆路交通,确保陆海货运的有效连接。有关部门应配合西部开发战略,落实西部纺织业建设,从而实现纺织业向西部偏移,借助良好的资源环境与劳动力环境实现西部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双管齐下的最终目标。

3.3 落实行业管理标准,实现科学引导

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落实,应建立在良好的行业监管手段之上,没有良好的行业监管手段,绿色可持续发展便是痴人说梦。因此,针对当前纺织业行业管理无有效管理标准的现状,纺织行业内部应进行有效的行业管理标准化落实,积极与国家机关合作,敦促其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从而保证有法可依、有律可循,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促进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意识提升,从而保证企业生产放心绿色产品、排放达标,有效保证市场需求,同时保证环境建设。

3.4 落实SA8000标准,规范企业用工模式

SA8000标准是目前世界范畴内道德规范的基本标准,其是保证企业用工过程中的科学标准,对企业用工及管理进行了严格的管控与规定。其与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是确保企业真正达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因此,我国纺织企业用工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认知SA8000的作用与价值,并且严格遵照与履行SA8000标准,并将其与ISO14000共同作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从而保证企业整体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4 结 论

综上所述,纺织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应依赖于企业、政府、社会三方面的高度合作,才能更有效,更全面的确保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实现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建设,从而增加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为我国经济创收贡献自己一份心力。

参考文献:

[1]邓晓锋.基于生态观的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证研究——以中国纺织业为例[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23-28.

[2]张倩男.基于低碳经济的广东省纺织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企业经济,2013(8):17-21.

[3]濮黎明绍兴纺织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市场,2015(22).

[4]陈秉峰.长乐纺织业谋求创新发展探究[J].中国市场,2015(4).

作者:衡虎文

第2篇:中印纺织业发展现状比较研究

【摘要】2005年国际纺织品贸易配额制正式被取消,后配额时代到来,中印两国纺织业的发展各有优劣势,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纺织业应如何提高自身的实力,增强竞争力,并与印度纺织业建立经贸合作,值得我们探讨。

【关键词】中印纺织业 现状 比较研究

一、引言

自2005年纺织品服装配额被全部取消以后,全球纺织业进入了后配额时代。中国和印度是世界纺织品市场的主要供应国,文章将对中印纺织品发展现状的主要优劣情况逐一进行对比、分析,最终提出有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以期中国纺织业能够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二、中印纺织业发展现状对比

(1)外部贸易环境。近几年来,印度的纺织品国际贸易有大幅发展。2005年到2006年度印度纺织品出口额约为171.13亿美元,而2001到2002年度约为108.01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2.91%。服装和棉纺是印度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品种。2005年度服装出口额约为343243亿卢布,约占纺织品出口总额的51%。而北美和欧盟国家从2005年6月份开始对中国的部分纺织品重新实行配额制度。而印度的纺织企业却侥幸躲过了这种贸易壁垒,继续向北美和欧盟市场大量出口纺织品,客观上为印度的纺织品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印度纺织业的发展壮大。印度纺织品服装主要的出口市场为北美,欧盟原配额市场。中国纺织品服装主要的出口市场为日本,香港及韩国等原非配额市场,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市场更为多元化,可以弥补其在北美和欧盟市场上的限制。

(2)生产成本。中国和印度是劳动力廉价的国家,据美国《华盛顿邮报》调查,中国纺织业平均工资为0.68美元/小时,印度为0.38美元/小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呈上涨趋势,而印度仍将朝着人口大国的方向发展,且人口年轻化优势明显,相应地印度的劳力价格将持续走低,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则没有印度明显。

(3)生产原料。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上纺织品生产原料的大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最大的蚕丝生产国、亚麻的主要生产国,在人造纤维生产方面,中国也有较大优势。印度是世界第三大产棉国,目前印度棉花产量比中国低70%。除此之外,中国和印度还有一些特有和稀有的天然纺织资源。

(4)生产市场体系和基础设施。中国纺织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国内的生产加工市场体系相对成熟和完善,纺织技术持续提升,设计能力逐渐增强,销售渠道日益通畅,工业环境不断改善、市场体系在逐步建立和健全。目前基本形成自成生物链的发展体系,良性的竞争机制。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明显好于印度。相对于中国,印度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在运输、能源以及技术方面的都明显滞后,电力供应成本高,这些都是印度纺织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5)印度政府对本国纺织业的扶持。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纺织品出口国,出口额约占全球纺织品贸易总额的4%。但随着近几年出口不断增加,印度纺织品出口额已经约占到全国出口总额的35%,纺织业已成为印度出口贸易的重要部分。尤其面对后配额时代的来临,印度政府和企业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采取了一系列包括出口退税在内的有效措施,以期形成更强大的竞争力。政府政策的倾斜为印度纺织业的发展带来的新的契机。

(6)印度优势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强。印度纺织业中的优强企都具有较强的国际化经营能力、 产品创新和开发能力、 融入高端国际产业链的能力等。由于印度高端的棉纺织企业融入国际高端产业链、贴近中高端消费,再加上先进设备和人力资源优势,在纱线、面料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链前端产品上的开发创新能力较强,服装行业中也有一些品牌和创新意识很强的知名企业,对中国同类企业的产品形成挑战。

三、对我国纺织业未来发展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中印两国纺织业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面临各自的困难,中国纺织业应该扬长避短,提高自身竞争力并考虑双方互利合作。

1.中国应立足庞大的国内市场。与印度相比中国有着更加庞大的潜在国内市场。首先,中国有自己的用棉基地,棉花总产量占世界棉花产量的25%。其次,中国是个消费大国,对制成品的需求很大。第三,中国很多厂家都有为国外名牌和企业代工的经验,在技术和质量上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努力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我国定位于参与国际化竞争的企业需要提高运用国际资本的能力,直接融入国际中、高端产业链的能力、国际化营销和管理能力。以及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国际化水平。

3.品牌和创新是我国纺织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中国要想从纺织大国发展为纺织强国,纺织工业必须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发展品牌来促进发展模式的转变。与印度相比,中国正逐渐失去劳动力和成本方面的优势,自主创新、创建品牌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保证我国纺织业竞争力的关键。

4.政府应加大对纺织业的扶持力度。具体而言,比如政府在财政政策,贸易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加强对纺织业的扶持。中国纺织业的客观状况是规模庞大但还不够强大。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还需进一步的加强。政府应在纺织产业结构优化,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面给以引导,帮助中国纺织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5.中印两国应加强纺织业的合作。通过笔者的分析发现,中印两国纺织业在今后的发展中,竞争将难以避免而且还会非常的激烈。发展过程中有竞争是很常见和正常的,但是中印两国纺织业除竞争以外有很大的合作空间。第一,优势互补,促进中印双方纺织业的共同发展;第二,促成中印纺织业实现产业链的对接;第三,中印两国的企业界也可以进行大量的相互合作和学习;第四,中印两国纺织业可以集中优势,打造国际知名大品牌,实现互利,共同发展;第五,中印两国纺织业实现成功合作以后,可以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以面对共同挑战。

参考文献

[1]於荣赓.印度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启示[J].纺织导报, 2007(9).

[2]苏玲.中国纺织品服装“走出去”策略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3]蔡晓洁.中国纺织企业如何走出困境[J].甘肃农业,2006(3).

作者简介:丁昌胜(1979-),男,汉族,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李珍凤(1981-),女,白族,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外语学院讲师。

作者:丁昌胜 李珍凤

第3篇:纺织业发展及新材料试述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

摘 要:已有研究认为,中国纺织业处于兼并重组的过程中,正在实现规模经营和产业集聚效应。从统计数据出发,发现纺织业产值的绝对额和占GDP的比重都在上升,这说明中国纺织业并不是夕阳产业,而是要在通过行业结构调整后整装待发。其中不乏研究了新材料。纺织结构复合材料是纺织技术和现代复合材料技术结合的产物,它与通常的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区别。本文将予以简单介绍。

关键词:纺织业;夕阳产业;比较优势;纺织;复合材料

一、中国纺织业的发展

纺织业是我国制造业中的重要行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以来,在世界市场上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近些年这种比较优势的强度正逐年下降。然而,纺织业的发展并不仅限于出口。由于国内市场的扩大,中国正发展为集纺织生产与消费一体的大国,国内人口和经济的发展为纺织业创造了机遇。从绝对量来说,纺织业的产量和资产总额在不断增长;从相对意义上说,除2008和2009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占GDP比重和纺织业的增长率下降外,自2000年来两者均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所以纺织业并不符合夕阳产业的定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夕阳产业。

在纺织工业被赋予高科技、新材料的概念后,纺织工业不仅一举摘下了夕阳工业的帽子,还一跃成为朝阳工业,且较之以往更加具有成长及想象空间。新的时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引发社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推动生产方式发生变革,绿色制造、柔性制造、网络制造、智能制造、全球制造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知识服务、智能服务的快速发展为服务创新和个性化制造提供了有力工具和环境,规模化协同创新和个性化制造有机结合将成为重要的生产方式。个性化制造更能体现出品牌、色彩、文化的艺术性,是科技与品质协同发展的重要标志。差异化发展是提高企业附加值的具体体现,是行业市场高端竞争力的核心力量,也是绝大多数企业应该选择的方向。

虽然纺织产业一直在发展,但在金融危机中我国纺织业也暴露了自身的一些不足:(1)在行业经济规模效益明显的情况下,我国的企业规模整体偏小;(2)产品开发能力薄弱,核心生产技术缺失,目前我国高端纺织机械多依赖进口,国内仿制产品与引进设备在技术上还存在一定差距;(3)在品牌与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达国家始终占据着纺织服装贸易的高附加值领域。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必须改变以成本导向和价格竞争为主的模式,向研发设计和售后服务两边延伸,以自主品牌开拓国际市场,靠服务、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来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根据我国纺织业发展现状,提高该行业竞争优势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以品牌战略为先导,构建市场竞争优势,这种优势是指系统性的领先竞争优势,如技术含量、产品质量、销售服务、销售网络、促销手段等多方面的组合形成的比较优势。(2)以集团化战略构建规模竞争优势,提高产业集群程度。推动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互相参股,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工贸一体化、以贸易为主体的产业集团。(3)以技术研发为依托,构建技术竞争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纺织品竞争更加体现在生产技术创新、面料品种创新等一些科技因素方面的竞争。积极推动技术进步,创立自主知识产权并应用于产品生产,进而获取高额差异利润,是纺织业进步的重要保证。(4)加快建设人才队伍,培养纺织业科技和管理后备人才。

二、新材料简述

(1)纺织复合材料技术分析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是纺织技术和现代复合材料技术结合的产物,它与通常的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区别。纤维复合材料是通過把纤维束按一定的角度和一定的顺序进行铺层或缠绕而制成的,基体材料和纤维材料于铺层或缠绕时同时组合,形成层状结构,因此也称层合(压)复合材料。纤维复合材料中的纤维是平行的、互不交叠的。而纺织结构复合材料是利用纺织技术首先用纤维束织造成所需结构的形状,形成预成型结构件(简称预成型),然后以预成型作为增强骨架进行浸胶固化而直接形成复合材料结构。正是这种工艺的变革,使纺织结构复合材料与普通复合材料相比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同时由于细观结构的复杂化又给设计和分析增添了更多的困难。迄今虽然经过许多研究者的努力,已经发展了各种分析模型,能解决一些应用问题,但还远没有成熟,还需要经过比较、积累和进一步发展,以形成完善而统一的分析、设计方法和相应的标准,才能使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纺织复合材料的发展

在20年代,波音公司就已经使用纺织结构来增强飞机的机翼。50年代,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也选择纺织结构作为碳/碳复合材料鼻锥的增强形式。70年代初,在缠绕工艺的影响下,二维织造工艺被引入复合材料领域。随着复合材料的发展,二维织造工艺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为制造复杂形状复合材料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80年代,通过纺织界与复合材料界的合作,织造技术由二维发展到三维,从而为制造高性能复合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径。三维织造结构复合材料由于其增强体为三维整体结构,大大提高了其厚度方向的强度和抗冲击损伤的性能,因而倍受重视并获得迅速发展。创造不补充加油而连续环球飞行一周记录的“航行者”飞机与美国比奇公司的“星舟”1号公务机,都采用了一些编织结构件。英国道蒂公司的复合材料螺旋浆,其浆叶为编织结构,获得1991年英国女王技术成果大奖。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大力开展三维编织结构复合材料研究工作。计划中包括开发编织技术和自动化加工、开发热塑性树脂等重要内容。

由此可见,现代纺织结构复合材料是在常规复合材料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领域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通过吸收纺织学科各类织造技术,形成了机织、针织、编织等类别的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值得指出的是,在过去40年里,还主要是以层板复合材料应用最广,特别是在航空航天、军事工业、交通等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复合材料的出现和发展对20世纪的结构工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形成全球性的先进纤维材料的市场。在这种应用背景下,层板复合材料因存在“层”而带来力学性能的弱点:如分层、开裂敏感和损伤扩展快,垂直结构厚度方向强度低,抗冲击性能差等都显露出来。由此古代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思想必然被人们接受用来消除复合材料的“层”。纺织构造的优越的力学性能,特别是不同的织造技术所形成的纤维束的微观构型,适应十分广泛的载荷环境作用下的工程结构的要求。

(3)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应用

(一)按当代历史观点,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出现是近世纪材料科学发展的重大进步之一。而按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定义,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用编成排的秫桔混合粘土做成的墙体,这是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在建筑领域的最早应用。

(二)用铜丝编织成的陶瓷基容器。可以考证,早在中国明朝(1368年~1644年)就可精制此类景泰蓝。由此可知,人类很早就熟知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优点:织造的纤维网络具有优越的整体增强作用。因而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出現和发展是一个悠久的历史过程。

(三)在航空航天领域,高温、烧蚀和高速冲刷的导弹头锥、火箭发动机的喉衬采用三维整体编织结构复合材料。发动机裙和导弹弹体(或火箭箭体)以及飞机机身则采用二维编织或机织结构复合材料。目前对空间飞行器,特别是对那些长时间在轨道运行的空间站、空间实验室和重复使用的太空运输系统,正在进行一类智能型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研究。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纺织品,它必须满足材料承受各种载荷的要求,所以对尺寸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应尽量减少纱线在预型件的屈曲及损伤,才能充分完善纺织结构预型件性能。目前,在民用领域的产品还没有拓展开来,只有在各领域展开,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才会成为可能。

作者:王建春

第4篇:浙江省纺织业转型发展之路的思考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浙江纺织企业的发展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如传统的家族化小规模经营模式所衍生出的管理问题,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压缩了纺织企业的生存空间,以及纺织业生产过程中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等。通过分析浙江省纺织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转型升级的必要性,提出浙江纺织企业转型升级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浙江;纺织业;转型升级

一、浙江省纺织业发展的基本概况

浙江省纺织业历史十分悠久,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就出土了纺车和纺机零件,在古代社会开始就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浙江省纺织业的历史一直延续至今,是浙江省的支柱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在浙江的经济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五”以来,轻工纺织行业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40%左右,2010年更是达到42.7%,是浙江省国民经济中税收、出口、就业的重要贡献者。

但是,浙江省纺织业的现有基本状况呈现出“低小散”“脏乱差”、产能严重过剩、产品以贴牌加工为主、附加值偏低等问题。纺织业的兴衰直接影响到浙江经济的发展,而且纺织行业是浙江省传统优势产业,所以理应受到社会重视,政府部门要积极地推动浙江省纺织企业的转型升级。

二、浙江省纺织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1.企业的经营规模小,竞争能力弱。纺织行业虽然是浙江省传统的产业,且纺织业的发展基础比较好,但是大多数的纺织企业为中小企业。纺织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导致了它们难以及时有效地面对即将来临的危机,往往呈现出被动挨打的局面。同时,企业经营的规模小,容易产生一系列的资金流、技术流等问题,难以与市场上大牌的服装企业进行竞争。并且作为企业,树立一个良好的品牌文化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良好的品牌文化能提升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认同感,而消费者往往对于小规模的企业缺乏一定的信任感,难以认可其产品质量等要素。因此,作为浙江纺织企业,要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2.浙江省的生产成本不断上涨。浙江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之一,人均工资水平的不断上涨,导致了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而纺织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意味着纺织企业需要支付工人更多的薪酬,严重降低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其次,原材料价格的暴涨、销售价格的低廉使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的金钱来购买原材料,影响了纺织企业的生存空间。除此之外,银行贷款利率的上升使纺织企业需要偿还的外债增加,增大了企业资金周转等方面的压力,进一步威胁纺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只有通过企业的转型升级才能赚取更多的利润,才能保证企业的发展。

3.生产所产生的环境污染严重。众所周知,纺织业是一种高污染的行业,它在印染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而浙江的许多纺织企业不以为然,任意地排放大量的污染物,污染了生态环境,造成了企业形象的损失,也引起了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高污染高耗能的模式不能使纺织企业长久地发展下去,所以作为一个有责任心、有道德感、想持续发展的企业,治理企业已经产生的污染,降低企业的排污也一个重要的任务。企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自然环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有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

4.生产效率低下以及产品的创新能力不足。从现在的浙江纺织业来看,它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还是以纺织工人的大量劳动来获取利润。生产设备的落后阻碍了工人们的劳动效率,增加了单位时间的劳动成本,在产品的质量上也有一定的缺陷,这不利于企业的做大做强,甚至会危害企业的发展。而且,这些纺织企业的产品缺乏创新能力,多以借鉴甚至仿造著名纺织品牌的产品,产品的附加值低,单位产品的利润微薄,在市场上难以与竞争对手相抗衡。因此,只有通过转型升级,浙江纺织企业才能获得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浙江省纺织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1.形成自己的产业集群。针对于浙江省纺织企业的规模“小而多”来看,形成纺织业的产业集群是有必要的。纺织产业的集聚,有利于政府部门来进行统一的指导和规划,为纺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战略发展方向。同时,有利于纺织企业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便于生产经营管理;在某些方面又促进了它们之间的相互竞争,优胜劣汰,使纺织产业的结构更加合理化。产业集群的出现也有利于打造地区纺织企业的知名度,拉动大量的市场需求。但产业的集聚,要注意恶意竞争、资源分配的不公等相关问题。

2.引进先进的设备,加大对科研的投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设备不仅能改善生产的工艺,促进劳动效率的提升,增加单位时间的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还能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有利于获得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感,营造良好的社会口碑。纺织企业也要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拥有自己的专利和技术,只有拥有核心技术,才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源源不断的动力,拥有市场的话语权。

3.积极地应对产生的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企业的责任。纺织企业不能在赚取利益的同时忽视环境持续恶化的问题,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纺织企业应当积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主动与相关的政府部门合作,治理生产过程当中产生的污染。同样,纺织企业也要制定并执行更低的排污标准,使新的排污标准在环境的可承受能力范圍之内,以减少对环境的伤害。积极应对环境污染是提升企业的信誉,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4.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管理。浙江省高校云集,纺织业的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大量的优质人才资源。纺织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来引进知识型人才和有相关经验的技师,并强化对员工的培训,促进企业内部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完善员工的结构。高素质的人才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的合理化,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加企业的凝聚力。良好的企业管理氛围,有利于企业获得社会的认同,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5.加强自主品牌的建设,提升产品的设计水平。品牌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扎根于消费者的认知当中。纺织企业需要为自己的企业制定相应的品牌战略,认清品牌的定位,设置企业的品牌标志,提高品牌的档次,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这有利于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无形资产。这同时也需要企业提升产品设计的水平,遵循差异化、高档化的品牌战略,避免借鉴和仿造其他品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看重高质量的产品。产品的优良设计有利于吸引消费者,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品牌形象的营造,提升企业的文化软实力。

四、浙江纺织业转型升级的优势

1.发达的电子商务。浙江省拥有发达的电子商务,纺织企业可以依托B2B、B2C等电子商务平台寻找价格低、质量好、服务优的原料商,也能通过在平台上发布企业的相关信息来吸引消费者。良好的电子商务条件为纺织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渠道,拓宽了纺织企业的发展方向,使纺织企业面向的市场更加广泛,有利于纺织企业抓住机遇,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2.地区优势及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浙江省位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洲地区,为纺织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有利于解决企业的金融资本问题。浙江省人口稠密,纺织产品作为生活用品,人们对于纺织产品的需求旺盛,浙江省纺织企业靠近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在政策方面,浙江省出台了《纺织行业增效减排鼓励政策手册》为企业减排方面提供了指导方针,其中的优惠政策也减低了企业治理污染的成本。

五、结语

浙江省纺织业当下经历的困境,只能通过转型升级才能解决。这需要纺织企业认清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合理的转型升级方向,依托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努力把诸多不利因素转化为企业的优势所在。希望本文能够为浙江纺织企业提供一些建议,使纺织企业积极地面临现有的挑战,通过恰当的方式方法,提高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朝着更有前景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费文涛,陈希,蔡小文,吴芳蜜,林琅.国内纺织业转型与升级的思考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5,(5):40-41.

[2]  徐娟娟,费章凤.关于中国纺织业转型与升级的思考[J].特区经济,2009,(4):220-222.

[3]  蒋小辉.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深化思考——基于兰溪纺织业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11,(16):36-38.

[4]  荣蓉,孙究.当前浙江省纺织业面临的挑战与對策研究[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7,(3):64-66.

[5]  杨叶辰.浙江省纺织产业转型提升的途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9,(31):42-43.

[责任编辑 陈丽敏]

作者:徐晖

第5篇:中国纺织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纺织业快速发展。现在中国纺织业不仅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业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的出口连续增长为中国国民经济增加、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解决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就业问题及纺织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纺织业对外贸易国际竞争

纺织业是我国传统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纺织业出口配额取消,但是也使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化,我国纺织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中国纺织业现状

纺织业是我国传统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是我国出口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对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2009年以来,纺织业积极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努力降低金融危机、生产要素成本上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

在我国纺织品主要以出口为主,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产生阻碍,使我国纺织品在国际上的销售受到了打击。外国居民购买中国纺织品减少,有些国外消费者不满价格的增长,使我国纺织品在外销售受到滞后。但是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的进口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因为我国虽然是纺织品原料大国,但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国内纺织品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因此我国纺织品企业可以通过进口其他国家比较廉价的原材料,进而节约企业的资金问题。

针对人民币升值我国政府也采取一些措施和政策对人民币升值进行抑制。人民币升值的结果表明,如果人民币每升值百分之一,对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企业的利润就会降低一个百分点。这不仅减弱我国纺织业的积极性,同时也对我纺织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如果当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了5%,我国大批纺织业企业有可能面临着破产,这将导致我国纺织业在国际上难以生存。

(二)中国纺织业的销售状况

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产生严重的打击。我国许多企业面临倒闭破产,尤其是对纺织业产生了致命的一击,整个纺织业非常潦倒,大部分纺织企业亏损情况比较严重。但是自2009年以来,我国纺织企业出现了好转,纺织业有所改善、生产效益也逐渐回升。江苏、浙江和山东三省纺织业的销售在这以后一直保持着连续增长的速度。在2009年,我国纺织制成品的利润已达到131.76亿元,比 2008年同比增长了22.54%,这足以表明,我国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上有良好的潜力和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三)中国纺织业出口的市场格局

纺织业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重要产业之一,在这一领域中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但在纺织服装领域两者有着非常广阔的合作机会。东盟国家在劳动成本上明显低于中国,从原材料上讲,中国与东盟国家是相辅相成的。中国是一个纺织纤维大国,棉花、蚕丝、麻纤维以及化学纤维的产量都是居于世界首位的。在蚕丝、麻纤维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机会。随着中国纤维工业的发展,中国纺织产品的出口前景是非常美好的。

中国纺织产品的出口国也越来越多,但也招来一些国家的嫉妒,就像中国纺织业遭到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区域化贸易壁垒的阻碍,虽然对我国贸易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但也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在对外贸易中,我国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系的同时,也在加强与周边国家开展经济的合作,以致大力发展区域的贸易。

二、中国纺织业对外贸易问题

(一)贸易顺差严重

纺织业产品是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的主要产品,其贸易顺差影响对我国的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和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纺织业对外贸易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这影响了我国纺织业在国际上的发展。

(二)环境污染近

几年来,国际上对纺织品、服装贸易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特别是那些产品的环境法规、技术标准对纺织品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为纺织业是高污染行业,在这些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和有害物质,引起人们强烈的关注,因此有些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对这些产品的环境的要求。因为目前,我国纺织业对环境的意识还不是特别的强烈,纺织业生产的产品还达不到一些国家和地区对纺织品环保的标准,这使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受到严重的打击。

(三)国际竞争激烈

国际上把纺织业分为三个不同的档次:第一是发达国家占领的高档纺织品市场,第二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所占据的中档次纺织品市场,第三是发展中国家所占据的抵挡次纺织品市场。依据竞争力来讲,许多发展中国家以他们最低的成本进而接近欧美市场与中国竞争低档次产品市场,这虽然没有影响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纺织品出口国和生产国的地位,但也夺走了我国在国际上的一些出口份额。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纺织品的生产都是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近几年又出现一些纺织品出口国家和地区,他们享受比我国更优惠的国际政策,他们距离近、关税比较低、交货時间短,并且劳动成本比我国还底,这无疑增加了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实力。

四、中国纺织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兼政策建议

(一)调整纺织品出口结构

纺织业在2008年遭受一场浩劫,金融危机使中国纺织业几乎处于瘫痪状态,但是随着国际市场的慢慢调整,中国纺织业的出口也在缓慢增长。中国纺织业出口的增长应把服装和加工副产品作为扩大出口的一个途径,这不仅会提高中国纺织品的出口量,也会提高纺织品的出口价格。通过科学技术的帮助,尽快提高纺织品的质量水平。从纺织品的出口结构来看,我国纺织品企业应根据国际纺织贸易和消费者的变化趋势来调整纺织品的面料转变。

(二)保持国内纺织业的稳定增长

纺织业不仅应该在沿海地区发展,也应该向中西部地区发展。沿海地区的发展速度迅猛,技术发达与国际比较接轨。纺织品要在国内保持持续增长,就要提高管理水平,特别是企业的战略应做好市场营销工作,在市场分析、预测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品牌的运营等各方面的充分准备,为纺织业在国内的成长打下基础。

(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纺织业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而是转变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人力和技术投资,提高技术密集度,使其原本简单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智力劳动密集型。以先进的技术为支撑,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加快科技的变化,加大纺织业的技术改造,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从而实现纺织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在我国纺织业多采用OEM(贴牌生产)形式,将产品向国外销售,而我们自己却没有自己的色谱模型和品牌。我国纺织业只是赚的国外经销商的加工费。我们应争取实现从OEM到代设计再到自主品牌的转换,我国纺织业应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创新,创造自己的品牌

参考文献

[1]尹翔硕.加入WTO后的中国对外贸易战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秦焕梅.欧美与中国纺织品贸易摩擦和争端探究 [J].商业现代化,2005.

[3]许瑞超.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N].武汉技工学院学报,2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安庆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镇斌(1979-),男,安徽望江人,中共党员, 讲师,硕士,省级教坛新秀,省级双师素质教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高等教育。朱重生(1965-),男,安徽安庆人,中共党员,副教授,经济师,硕士,安庆师范学院经济贸易系系主任,研究方向:会计学、经济管理。

(责任编辑:唐荣波)

作者:朱镇斌 朱重生

第6篇:江西纺织业实施品牌战略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实施品牌战略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是江西纺织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文章分析了江西纺织业品牌战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江西纺织业;品牌战略;对策

[

[文献标识码]A

[

随着我国加入WTO,纺织业要在国际竞争中保持强势地位,从根本上讲要依靠以产品的质量、品牌和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综合竞争力。我国纺织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纺织业的发展要突出自主创新对行业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地位,强调自主品牌对纺织工业提高附加值的贡献率。发展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加强企业的创新力,通过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将会为全行业争得较大的发展空竭虑。

实施品牌战略,就是对企业提出了一个最现实的市场导向,引导他们以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为目标,来改造和管理好企业本身,把市场、质量、技改、效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引导企业从外延扩张型转换到质量效益型,从粗放经营转到集约经营。品牌战略的实施必然导致产品结构、企业结构、产业结构的重组和优化,这将大大提高整个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一、江西纺织业品牌发展现状

江西多年来致力于打造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先后建设了九江共青城、赣州南康市、南昌青山湖区三大基地,产业集群效应凸现,区域品牌逐年增多。全省2006年新增近30个纺织服装品牌,品牌总数达到近60个,服装、棉纺、麻纺、化纤、纺机配件等行业均有分布,其中服装行业约占70%。“鸭鸭”的知名度带动同产于共青城的“回圆”、“深傲”、“雪斯来”等一批江西省著名商标的品牌成长起来。近年来涌现了“龙”牌涤纶长丝、“白鹿”牌粘胶短纤、“远东”牌纯涤纶线、“宝棠”牌苎麻纱、“江舫”牌棉纺细支高密织物、牛仔布、“井竹”、“斗牛”、“朗祺”等品牌。品牌意识的加强正在逐步带动江西纺织经济的发展。但从总体来看,江西纺织服装企业现状是产品主要以低价竞争市场,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少,品牌占的比例少而又少。在江西纺织服装出口中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到1%,绝大多数的纺织出口企业大都是采用来料加工方式,品牌的缺失制约了江西纺织业的发展。

二、江西纺织业品牌战略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品牌意识淡薄,缺乏长远战略规划

成功的品牌形象塑造绝不是品牌战略自身的事情,它要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重大战略决策,诸如产品质量、技术开发、经营规模、品牌设计、广告策划、市场营销、人才战略设计等各个方面。当前,相当企业没有将品牌融入到企业的整体规划当中,也不重视品牌的研究开发,只把产品宣传交给一般的员工去完成,或者直接把它交给广告公司。这样,企业管理者对其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缺乏应有的了解,甚至产生疏远感,加剧了产品与消费者之间沟通困难,导致消费者困惑和不满,丧失了品牌竞争力。

虽然现在品牌战略在企业界已渐渐盛行,但许多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者的品牌意识仍然很淡薄。企业往往贪图眼前利益,不愿自己创牌子,而宁愿出钱租用别人的品牌,许多国外企业就凭这种策略,使他们的品牌在中国市场上逐渐走人百姓家庭中。

(二)品牌发展建设急功近利

打造品牌非一日之功,维护品牌的核心价值更需要水滴石穿的定力。品牌效应的长期性决定了品牌投入短期产出的低效性,可是企业投资者多数注重的短期投资收益,两者之间具有难以协调的矛盾。作为品牌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在年度业绩、盈利指标的压力下,对“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品牌战略不重视,而对业绩能起立竿见影效果的品牌延伸、降价、促销等有损品牌长期形象和核心价值的推广活动却大张旗鼓、不遗余力。

(三)品牌竞争过度依靠打价格战

价格竞争固然是企业开展市场竞争、拓展市场、促进销售的一种策略选择,但其中存在着消极影响。大多数企业会身不由已地参与到一轮又一轮的价格大战中,似乎除了降价就没有更好的促销手段了。如果持续打下去,则会变成恶性竞争。企业由于利薄,没有足够的利润支撑企业运转,技术将难以创新,质量难以提高,产品难以更新换代,品牌价值在一轮又一轮的价格大战中急速下降,最终导致许多驰名品牌在无序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真正的品牌不是靠降价创立的,它的生命力也不是靠降价来维持的。相反,成功的品牌很少在价格上出现频繁波动。高质量才是创世界知名品牌的根本保证,质量是品牌的生命,是竞争力的源泉。

(四)缺乏科学而有效率的品牌管理

已有名牌产品的企业不重视巩固名牌市场的地位,缺乏保护产品质量和声誉的措施,导致名牌产品质量下降。由于产品质量是名牌的基础核心,一旦质量下降,就必然使品牌这个“无形资产”贬值,使企业缺乏营销卖点。有的企业营销组织机构残缺,推广产品品牌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不注重利用广告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况且许多产品缺乏新意,而现有的名牌产品只是在过去基础上的延伸,这加大了品牌管理的难度。

(五)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相适应

纺织产品结构与买方市场条件下的需求结构错位,形成产品“滞销”与“短缺”并存的市场格局。表现为“五多五少”:大路货多,名牌少;低档多,中高档少;粗加工多,精加工少;普通加工多,深度加工少;衣着用品多,装饰、产业用品少。纺织品三大应用领域的比重与需求结构不适应,在各应用领域内产品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装饰用纺织品在系列化、功能化等方面与市场要求有不小差距,产业用纺织品在数量、品种、档次及生产工艺等方面难以满足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

(六)产品质量低下,品牌个性不足,缺乏创新和发展能力

不少企业产品品位低下、质量不稳定、包装不新颖、售后服务不到位、宣传工作没力度,严重影响了品牌地位的提升。从另外一个层面讲,有的企业品牌设计个性不鲜明,科技、文化、艺术等含量不高、内涵不丰富、缺乏强烈的吸引力。不少企业品牌老化严重,资产与内在价值开始衰退甚至消失,不能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消费者偏好的转移而及时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创新,重新设计形象,这是江西纺织企业品牌普遍创新不足的主要原因。

三、江西纺织业实施品牌战略对策

(一)政府支持

在实施名牌战略、创建知名品牌中,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主要是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步骤,引导、扶持、推动企业创建自主知名品牌,为企业创建自主知名品牌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具体而言,政府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为品牌建设“培土育肥”:一是依法整顿市场秩序,

建立健全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依法保护企业和自主品牌创立者的合法权益;二是政府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支持企业创建自主知名品牌;三是搭建为自主知名品牌建设服务的各种平台。

(二)培育大型纺织企业集团

加速培育大型纺织企业集团,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是振兴江西纺织的重要途径。目前,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业通过结构调整,涌现出了一批大型纺织企业集团,如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组建了地区性的国有纺织控股集团或多元投资主体的大型纺织集团,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企业实力更加雄厚。面对未来,江西纺织业应从战略的高度重构纺织业的发展格局,组建集科T贸于一体、多元化经营的大型纺织企业集团。

(三)扩展产业基地,发展集群经济

江西省应该继续围绕三大产业基地建设来开展工作,积极发挥纺织产业集群效应,带动全省纺织行业的发展进步。坚持走“名牌产品”与“区域品牌”共同发展的道路;鼓励服装企业及产业集聚地共创品牌;在名牌产品的打造中立足于现有基础。一是继续保持中国名牌产品“鸭鸭”牌羽绒服装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二是要利用“鸭鸭”的知名度带动同产于共青城的“回圆”、“深傲”、“雪斯束”等一批江西省著名商标的品牌成长起来。本是对近年来涌现的“龙”牌涤纶长丝、“白鹿”牌粘胶短纤、“远东”牌纯涤纶线、“宝棠”牌苎麻纱、“江肪”牌棉纺细支高密织物、牛仔布、“井竹”、“斗牛”、“朗祺”等省产服装品牌,鼓励品牌所属企业继续加大投入,从质螬、管理、市场等各个方面维护并提升品牌的形象。四是定期开展省产服装“十大”品牌评比和展示展销丁作,全面宣传省产服装品牌。五是鼓励共青羽绒服装、南康西服西裤、青山湖区针织服装等三大服装产业集聚地集中打造我省“纺织服装区域品牌”。

(四)以市场为导向,加大调整产品结构力度

要使纺织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开拓新的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据有关资料统计,口前发达国家在衣着、装饰、产业用纺织品上的比例基本上各占1/3,呈现“三足鼎立”的格局,而我国平均水平为70:20:10。这从另一方面说明纺织产品结构调整有很大的空间,发展前景广阔。

(五)全面推进技术进步

江西纺织工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产业优势,必须走技术进步的道路,牢固树立科技兴纺意识,实现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新突破。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调整和改造,围绕替代进口扩大出口,以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为重点,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纺织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进程。

1.提高生产专业化水平和总体技术装备水平。以国家财政支持的技改项目为依托,以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为龙头、围绕“质最、品种、效益和替代进口”的目标。选择信誉高、管理强、效益好的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给予政策性倾斜,重点扶持。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对传统工艺、落后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推进纺织行业技术进步。

2.做好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档次产品的研发和成果转化。重点围绕化纤、服装、棉纺、针织等优势领域提炼品牌,在新型化纤的开发及应用上,重点研究开发功能化、差别化、高性能纤维及其配套纺织加T技术。在服装面料开发上,以染整技术为突破口,加大国产面料替代进口的攻关力度。抓好高档轻薄毛纺面料、高档衬衫面料、高档化纤仿真面料、高档牛仔面料、高档纯棉印花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在产业用纺织品开发上、加强高附加值非织造布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应该建立产品开发中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技术服务机构共同推进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推动江西纺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从原料到纺、织、染进行一条龙的配套改造。企业要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创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就必须在技术改造上下功夫。以面料为突破口,同绕高档全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染整关键成套设备进行一条龙整体配套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培植江西特色的名牌产品,尽快改变江西服装面料大多从省外购进的局面。

4.以科技为后盾,树立“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经营理念。产品质量是创造名牌的基石,名牌产品是以上乘的质量作为坚实的基础和后盾的。虽然产品的竞争力表现为品牌的竞争,但是,品牌竞争所依仗的则是产品的内在质量。一个品牌成长为名牌靠的是质量,一个品牌在市场上失效也大多是因为质量出了问题。可以说,质量是品牌生命之所在。

5.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与管理。要积极发展同国外著名大公司的合作,引进技术和资本,尤其要重视培养和引进高科技人才。抓好设计、开发队伍的教育培训,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支持、保护、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在企业技术进步中的作用。

6.坚定不移地做大销量,提高市场占有率。没有市场基础,没有稳定的销量,品牌建设无异于空中楼阁。因此,要想做大品牌,除了在战略上进行精确的品牌定位,在策略上进行专业化的宣传推广以外,还必须扎扎实实地把销量做上去。因为要想做成强势品牌,品牌所涵盖的产品和服务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接受和赞赏是基本前提,很难想象一个市场份额在行业排名靠后的品牌能称得上是强势品牌。

(六)开拓农村纺织品市场

随着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一系列政策的贯彻落实,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和增值,将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将是极有开发价值的消费市场,就纺织品消费看,当前农村纺织品市场远远落后于城市纺织品市场,农村将是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农民在衣着、装饰和产业用纺织品等方面的消费前景极为广阔。努力开发适销对路的花色品种和具有实用性、耐用性的纺织品以适应农村市场,发展大众化品牌,是振兴江西纺织业的关键要素之一。

[责任编辑:黄兴豪]

作者:谢晓鸣

第7篇:纺织业的发展趋势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明年尽管国际市场仍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但主要发达经济体已在政策刺激下逐步呈现出向好的态势,这将加快世界经济的复苏。此外,短期内中国经济还将处于调整阶段,基本面仍将持续稳定,城乡居民收入也保持平稳增长。这些都将有利于明年中国纺织业经济运行和发展。

鉴于目前中国内需增速呈现稳中有升的总体态势,国际市场发生剧烈动荡的风险也较低,明年中国纺织业将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以及全行业出口总额将会实现一成多的增长。

第8篇:纺织业发展情况调研对策

摘要:**县纺织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县纺织行业发展现状及资金状况的研究,找出制约纺织业综合水平提升的“瓶颈”,提出促进**县纺织业发展的指导性政策建议,从而提升县域纺织业发展水平。

近几年来,**县纺织业在当地政府、金融机构扶

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但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际市场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设限,给纺织业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同时金融机构在信贷支持上对纺织行业也采取了审慎营销的调控政策,纺织业将面临着新的考验,如何使**纺织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并找到应对良策,对**县经济发展致关重要。

一、**县纺织行业的现状及发展优势

纺织业属**县支柱产业,在全县经济发展、出口创汇和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底**县共有45家纺织企业,占全县工业企业数量的5.5%,其中资金需求基本满足、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有**棉纺、**纺织等7家企业;资金缺口大、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有元一经编等4家企业;资金缺口大、设备老化的企业有三源纺织等6家企业;资金缺口较大、规模小、产品以中低支纱为主的有28家企业。2006年全县纺织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1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7.6%,实现利润13561万元,实缴税金3200万元,占全县的所有企业纳税的21%,纺织企业出口总额2.2亿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28%,就业人数1.5万人,占全县工业人数的35%。

(一)纺织业在县域经济中稳定增长

纺织业在县域经济中有所扩大,各项行业经济指标,主要表现在资产总额、产品产量、营业收入等方面,其各项指标为:

企业 企业个数资产总额产量总产值利税

(万元) (吨/年) (万元)(万元)

04年 3543000 38000 60000 5100

05年 3858000 51500 91000 1037

406年 4589000 87000 151000 1676

12006年**县共有纺纱厂34家,经编厂11家,印染有元一经编和**针织两家染整车间,床上用品加工生产有宝宇家纺有限公司,纺织行业结构趋于完善,企业生产的高、中、低支纱占比为3:4:3,近几年**县高支纱发展速度较快,高支纱生产主要有**纺织、**纺织、西施纺织等企业。

(二)纺织企业分布呈现集群化趋势

有90%以上的纺织企业集中在槐阳镇、东张乡等乡镇,有大小纺织厂40家。纺织品批发销售主要集中在石家庄市南三条批发市场,其中**纺织品合线、手套、澡巾在市南三条批发市场占有率达到50%。

(三)部分优势企业产品实现了定单生产

从**棉纺、**纺织等企业调查看,生产的纱线基本上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主要用于合线、手套、澡巾生产,主要供应**县梨村、东正、北岩、大陈庄等地纺织企业使用,从元一经编、**针织等经编企业来看,以生产化纤布为主,面料尺寸多样,产成品有2/3销往我国广东、江苏、渐江等地,有1/3的产成品通过河北省纺织公司出口到韩国、日本及欧盟国家。纺织品供需双方常年进行业务往来,企业之间签有购销合同并在外地设有若干个销售点,基本上实现了定单生产,销售渠道畅通。

(四)纺织业龙头企业基本形成

**县**棉纺、元一经编、**纺织、西施纺织、**针织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具有一定的档次和规模, 5家企业资产总额2298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5241万元,占地318亩,员工2029人, 2006年销售收入24718万元,利税1658万元,已发展成为**县纺织行业的龙头企业。

二、纺织企业融资状况及特点

为搞清**县纺织企业融资状况以及融资对纺织企业发展的影响,我们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县**棉纺、元一经编、三源纺织等10家较大的纺织规模企业进行调查,在融资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企业以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为主要的融资渠道

2005年10家企业金融机构贷款较上年增加1847万元,增长24%,自筹资金较上年增加796万元,增长37%,集资及民间借贷较上年增加50万元,增长45%。贷款和自筹资金占其融资总额的98.7%;2006年10家企业金融机构贷款较上年增加1072万元,增长11%,自筹资金较上年增加552万元,增长19%,集资及民间借贷较上年减少42万元,降低26%,贷款和自筹资金占其

融资总额的99%,贷款及自筹资金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放缓,集资及民间借贷等其他方面融资很少。

10家企业 融资总额 金融机构贷款 自筹资金 其他

2004年 99027616217411

22005年 1259594632970162

2006年 14177

105353522120

(二)企业资金需求量大,面临融资方面困难

纺织行业竞争激烈,原料、能源、工资等成本费用不断提高,盈利水平逐年下降,企业不得不扩大再生产来提高盈利水平,如**县针织行业龙头企业元一经编有限公司2004-2005年投资1000万元筹建了衬布整理车间,引进先进的韩国定型机和台湾染机,2006年投产,生产的衬布质量和规模居国内同行业前列。由于企业大规模扩张,新上项目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资金缺口大,2007年企业需要资金600万元上一套新设备。三源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县纺织厂改制过来的旧企业,企业机器设备老化,产品档次低,盈利水平低,纺织品主要销往本县及周边县市,近几年企业从联社贷款100万元作为经常性周转资金,2007年企业计划利用现有厂房,筹集资金投资4000万元增上2万精梳纱锭和对现有1万纱锭进行更新改造,从目前县域情况看资金筹措很难到位。有20余家小规模私营纺织企业反映资金紧张,企业扩大再生产融资困难。

(三)企业设备投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提高

2004-2006年10家企业中有7家进行了设备投资, 2005年设备投资4153万元,较上年增加1860万元,增长81%, 2006年设备投资3777万元,较上年减少376万元,降低9%。7家企业设备投资到位的资金中,银行贷款占60%,高于自筹资金占比20个百分点,反映出企业设备投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提高。2006年企业投资来源中,银行贷款比2005年增幅提高了10个百分点,自筹资金比2005年降低了29个百分点。

(四)设备投资的总体水平较高,投资意愿与融资难矛盾突出

7家投资设备的纺织企业中,购买设备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占80%,一般水平的占20%,购买的国产设备占53%,进口设备占47%。设备投资主要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产量、降低产品成本、增添产品品种和设备更新上。7家企业反映设备投资比较顺利的有6家,其中有5家企业开始批量生产,2家企业处于在建阶段。7家企业均看好设备投资项目前景,设备项目竣工后生产能力会得到较大提升,有60%的企业预计提升30%以上。

当前10家企业设备利用率在85%以上,设备利用率较高,一方面说明以前设备投资较为理想,同时预示着设备更新的紧迫性。在10家企业中计划未来2年中进行设备投资的企业有8家,表现出强烈的投资意愿,其投资主要动因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占80%、看好行业前景占60%。这种强烈的投资意愿是在企业融资紧张情况下做出的,因为有80%的投资企业认为企业融资难以满足需求,仅有20%的企业认为基本满足。

与10家县域规模企业相比,绝大多数县域小型纺织企业设备投资受资金来源渠道的限制,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及新产品开发上主要依靠现有的设备条件,所投资的设备科技含量较低。

三、**县纺织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需求、政策、国际环境、原料等因素影响纺织业的发展

一是需求因素。今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幅接近10%,内需扩大拉动了纺织品市场需求,刺激了纺织企业规模不断的扩大 。二是政策因素。国家实行的银行加息政策对纺织行业造成了一定影响。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的2次下调使纺织行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三是国际贸易环境因素。今年反倾销、反补贴等国际贸易案件时有发生,一些西方国家将贸易问题政治化,影响了纺织品的出口;四是原料、能源等综合因素。受市场棉花、原油、煤、水、电、运输费价格和劳动力成本提高等综合因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加大,而产品价格无法与成本同步提高,致使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如今年棉花市场需求扩大,价格每吨上涨了约1500元,达到目前的每吨14000多元。

纺织业一方面产能急剧扩张,原材料呈现供不应求状况,另一方面纺织品市场竞争加剧,部分产品市场价格不但没有与成本同步提高反而下降,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难度。在原料涨价、成品降价的双重挤压下,今年上半年西施纺织有限公司总产值同比增长了67%,利润同比下降了24%。

(二)一些纺织企业设备比较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

如**县规模企业三元纺织企业机器设备与国内高水平的纺织企业设备相比差距较大,生产无法实现优产、高产、自动化,只能生产中低档次的产品,纺织品品种局限性较大。

(三)企业投资困难、融资渠道单一

处于竞争激烈的纺织企业设备投资需求特别强烈,调查有80%的企业设备投资不能满足资金需求,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不少企业存在设备老化与资金短缺并存现象,企业投资主要依靠自身筹集和银行贷款,两项占全部投资资金的90%以上,投资渠道单一,来自社会集资等外援性资金很少,未来县域设备投资环境不容乐观,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限制,金融机构对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也越来越慎重。金融机构虽然对纺织企业信贷投入在逐年增加,但投放重点是效益较好的规模企业,70%的企业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如槐中纺纱厂、东方纺纱厂及梨村一些小纺纱厂等企业由于贷款不及时经营资金不足错失了发展机会。

(四)大部分企业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无参加职工保险

目前除**棉纺、**纺织、元一纺织等几家规模企业自动化水平较高外,大多数企业自动化水平较低,整个工艺流程基本上靠工人操作,劳动强度大,工人整日和机器、成品、半成品在同一环境下运转,不少企业生产车间简陋,车间工人没有戴口罩、工作帽、耳塞等劳动保护用具。从调查情况看,除三元纺织等少数企业办理了工伤保险以外,大部分企业或因职工流动性大,或因保险意识差,没有为职工办理工伤或意外伤害保险。

(五)企业管理者素质较低

企业领导、财务出纳人员往往是同一家庭成员,家庭式经营管理占比大,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管理者从事纺织行业多年,学历及文化素质较低,决策随意性大,缺乏长远总体规划,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意识不强,管理结构薄弱,对企业员工教育培训重视不够,财务状况复杂,企业信誉不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六)纺织企业技术工人较为紧缺

调查企业反映,纺织企业工人流动性较大,熟练技术工人较紧缺,已成为县域纺织企业发展的隐忧。为招到技术工人,企业你争我夺、互相挖人,形成恶性竞争。

四、发展**县纺织业的对策措施

**县纺织业如何充分利用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继续保持纺织业的比较优势,将高新技术引入传统的纺织行业,提高纺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需企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协调配合,上下互动,实现双赢。

(一)政府部门措施

1、要严格宏观调控,改善投资结构,带动企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搞好项目管理和可行性论证,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优势产业发展和引进国际高新技术水平的投资,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环保、税务、工商管理等相关部门对中小纺织企业使用低耗能、低污染的先进设备要给予政策支持和奖励,如对使用先进水平设备的企业,税务部门减免税收,简化审批程序,工商、环保部门减收管理费和环保费,对使用高耗能设备的企业应在土地、信贷等方面采取严格措施给予遏止和处罚,以提高设备投资的总体质量。

2、在政策方面加以规范和引导,建立纺织行业预警系统,规避国际贸易风险,实现行业自律,避免出现盲目扩大产能,企业外销纺织品受到包括反倾销、特别保障措施和其他技术壁垒等手段的报复。

3、政府部门应牵头成立由政府、主管部门、金融、企业、纺织行业专家等人员参加的纺织行业协会,在质量监督、价格协调、工人报酬等方面发挥政府部门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更好地开展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纺织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制度,金融机构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在贷款额度、贷款手续、贷款利率、结算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4、政府相关部门为纺织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如用地、用电、用水、融资、用工、税收等方面,督促企业参加各种必要的职工保险和企业财产保险,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5、加快**县纺织工业园区建设,促进纺织业集群化发展。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和区位优势,以招商引资为桥梁,以项目实施为切入点,加快**方中、梨村纺织工业园区的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厂房、道路及公用设施,吸引更多的企业、更多的资金向园区集聚,对园区内企业进行整顿规范,使企业更加便于管理和联系,促进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张。

6、培育发展**县龙头企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扶大带小,扶持一批大企业,带动一大片小企业,同时鼓励企业引进资金和技术设备进行产品深加工,增加产品多样性,提高企业附加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积极开发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中高档纺织品,进一步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二)金融方面措施

1、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加强工作协调性,积极策应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发挥金融信息网络优势,多方捕捉纺织行业发展的信息,对政府部门所规划的工业园区建设多提出一些有指导性、建设性的建议。同时,积极做好政、银、企三方的综合协调工作,利用季度经济金融运行分析会、银企对接洽谈会等形式,及时将县域纺织业的发展动态、资金需求信息及国内国外纺织业发展状况等向企业与金融机构发布,使企业、金融机构做到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确保企业盈利最大化、资金安全化。

2、银行业监管部门要加强金融机构纺织业贷款风险的监管。开展纺织业贷款专项检查,掌握金融机构对纺织业贷款总额及还本付息情况,密切关注地方金融机构对纺织业贷款的集中度,及时掌握和分析纺织业贷款现实风险和潜在风险,指导和加强纺织业信贷风险管理。

3、金融机构要坚持调整信贷投向,加大县域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为纺织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一是研究纺织业市场供求状况,对名牌产品、供不应求产品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二是研究企业经营发展情况,对经营管理水平高,经营状况好,经济效益突出的纺织企业,在信贷资金以及信用评级、授信等金融服务方面给予支持和政策倾斜;三是研究纺织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特别关注企业的技术发展,支持企业抢抓机遇,在技术创新、品牌铸造、产业升级上多下功夫,增强纺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要通过信贷措施和金融服务促使纺织企业优化结构,开发高附加值、高差异性的产品,提高企业专有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的高质量、高品位等,对资金往来比较频繁,要求时效性特别强的企业,利用“即时通”“一站式”服务等金融业务优势,为其提供资金结算便利。

(三)企业方面措施

1、纺织企业必须在科技进步上下功夫,提高投资质量,提升产业层次,注重创新,注重产品开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树立知名品牌,注重环境保护等措施,全面提高纺织行业的竞争力,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国际化、市场多元化。

2、纺织企业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利润,走低价出口的老路,不择手段地占领市场份额的结果,只能是造成纺织行业的混乱,企业在贸易信誉上要加强自律,有秩序地进入。

3、企业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在积极争取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的同时,也要采取寻找伙伴,借鸡下蛋的方法,多方筹资,有效吸纳外来资金、民间资本参与投资,打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上一篇:高校财务信息化下一篇:个性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