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来精神演讲稿

2023-0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写演讲稿时,需要做到论据、论点明确,不能随意编写演讲稿。一份好的演讲稿,需要做到情感充分表达,真实符合常理。那么,你知道怎样写出优质的演讲稿吗?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恩来精神演讲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恩来精神演讲稿

论恩来精神对高校班级管理的引导作用

摘 要: 恩来精神内涵丰富而深刻,为新时期的班级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用恩来精神引领班级建设,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形成优良的班风学风。

关键词: 恩来精神 高校班级管理 引导作用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活动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教学质量。“90后”已经成为新时期大学生的主体,他们具有思维活跃、追求个性,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荣誉感不强等特点,面对这样的群体,如何构建和谐的班集体、实现高效的班级管理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恩来精神对新时期高校的班级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恩来精神内涵综述

恩来精神是周恩来总理在其奋斗的事业和社会生活及个人言行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品格和作风的精髓总和。石仲泉同志把恩来精神概括为:无我精神、求是精神、创新精神、民主精神、廉洁精神、严细精神、守纪精神、牺牲精神[1]。王家云同志把恩来精神概括为积极进取精神、刻苦好学精神、甘当公仆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求真务实精神、唯物辩证精神、勇于创新精神、严于自律精神、宽厚平等精神[2]。江泽民同志在《在周恩来百年诞辰纪念大会的讲话》中提出:恩来精神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结合;是对上负责同对下负责的结合;是高度的原则性同高度的灵活性的结合[3]。胡锦涛同志在《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恩来精神集中表现为他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高度珍视和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精神、求真务实的精神、谦虚谨慎的精神和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精神[4]。尽管对恩来精神的内涵研究在表述上存在差异,但学术界在其价值和功能上一致认为恩来精神是周恩来总理留给后人最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后人永远继承和弘扬。

二、恩来精神对班级管理的指导意义

1.周恩来积极进取、刻苦钻研的精神有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

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点。近年来某些学生考上大学后出现无聊、厌学现象,而周总理从少年时代起就立志救国,东渡日本,游学欧洲,崇尚真理,追求理想,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积极进取、刻苦钻研。这种精神,正是教育引導学生的一面旗帜,通过学习恩来精神深刻领会其内涵,也让学生明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责任,树立发扬追求真理、刻苦钻研的精神,形成优良的学风。

2.周恩来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有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

周恩来极力提倡“思想要自由,做事要实在,学问要真切”。而当今,考场上作弊的有大学生,分配工作互相推诿的有大学生……大学生更应该多向周总理学习讲真话,鼓真劲,做实事。通过学习周恩来求真务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谨慎、诚信、创新的作风,才能形成优良的班风,这是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

3.周恩来宽厚平等、团结协作的精神有助于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周恩来襟怀博大,广交朋友,善于协作。无论是在内政,还是在外交上,他总是着力分析矛盾着的力量之间的共同利益,进而争取矛盾各方权衡利弊,求同存异。他还坚持宽以待人,平等待人,以理服人。而今的大学生总认为自己是太阳,是独一无二的,不屑与他人合作。在学习恩来精神的过程中,应学会平等待人,团结协作,营造出和谐的班级人际氛围。

4.周恩来甘为公仆、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助于加强班级干部队伍建设。

周恩来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视自己为人民的公仆,以为人民服务为工作的出发点和毕生的追求。而今的大学生,在工作中,很多班级干部存在拖拉、敷衍,甚至自私自利等现象,通过学习周恩来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能够自觉地参与班级建设工作,努力保质保量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从而促进班级管理的良性循环。

三、恩来精神促进班级管理的实现途径

1.将恩来精神与学校德育建设相结合。

德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可以利用网站、校报、校刊、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宣传和弘扬恩来精神,使学生了解恩来精神。以笔者所在的淮阴工学院为例,学校坚持用周恩来精神育人,将恩来精神融入日常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定为校训,作为全校师生共同的追求。同时,学校通过开设恩来精神专栏网页、开展恩来班创建、新生入学教育、主题班会等途径,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

2.将恩来精神与网络课堂相结合。

当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在学生中进一步宣传周恩来精神,以生动的形式、新颖的内容,充分发挥网络课堂的新型教学手段,变灌输式教育为渗透式教育,使学生切身感受周恩来的人格魅力。可以开设恩来精神专题讲座,观看恩来精神题材影片、开展读书节等主题活动,吸引学生深入学习恩来精神,让他们从周恩来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汲取力量、完善自我。

3.将恩来精神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社会实践活动能促进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积累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恩来知恩来,知行统一,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参观瞻仰周恩来纪念场馆,到周恩来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参观,可以以弘扬恩来精神为主题,走出校园进行恩来精神宣传,既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可体现求真务实、勇于奉献的恩来精神。通过这些活动,磨炼意志,团结协作,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参考文献:

[1]石仲泉.周恩来的卓越奉献[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2]王家云.试论周恩来精神之内涵[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8(01):1-6.

[3]江泽民.在周恩来百年诞辰纪念大会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8-02-24.

[4]胡锦涛.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03-30.

作者:王明霞

第2篇:关于推进周恩来精神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周恩来精神博大精深,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学生成长的动力源泉,也是淮安独特的教育资源宝库。周恩来精神是抓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素材。推进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育人,组织学生了解周恩来的先进事迹,学习做人做事践行的原则,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关键词: 周恩来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成长成才

周恩来精神是我们党在探寻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宝贵的精神财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周恩来精神为主线,贯彻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爱国奉献的恩来精神、敬业乐群的协作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相融合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学习周恩来的信仰观、大局观、公仆观、改革观、敬业观、廉洁观、学习观和婚恋观,了解周恩来精神的深刻内涵。坚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增强他们的文明意识、团队意识、集体意识。

一、推进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育人的重要意义

1.大局观。

周恩来总是把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即使在遇到挫折时,仍然坚守着以大局为重、以工作为重的人生态度,当代青年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为之而奋斗。

2.信仰观。

周恩来青年时期四处求学,经过反复学习和思索,做出一生最重要的选择,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通过继续深入推进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课程,将周恩来精神当作每个同学行动的楷模、学习的榜样,坚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心和决心。

3.学习观。

周恩来从小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坚持原则,讲究学习方法,即使工作再忙也会抽空读书,一生都在追求学习新的东西,激励当代每个青年学生都要系统掌握一些学习理论。

4.革命观。

周恩来在自我革命、自我改造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自觉自愿、不断学习理论知识、自我批评及改造社会,当代大学生走上社会后进行自我革命、自我改造。

5.公仆观。

周恩来一生全心全意服务人民,无私奉献,将自己看做人民的公仆,吃住用行严于律己,平等待人、情系群众,青年人要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习惯,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6.敬业观。

敬业精神是周恩来精神的主旋律,可以这么讲,敬业精神融入周恩来工作的一切领域与整个过程,周恩来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勤业、慎业与精业等精神风采,对我们践行敬业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示范价值。青年人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前要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实践技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爱岗敬业。

7.廉洁观。

周恩来严于律己,不断向党的领导干部灌输勤俭节约的思想,对身边工作人员严爱有加,提出“四要六不准”的要求。当代青年人应该抛弃功利、养尊处优、投机思想,强化廉洁意识,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

8.爱情观。

周恩来夫妇在革命战争年代邂逅相遇相识,在共同信念中绽放爱情之花,“八互”精神使他们的爱情之花盛开不败。当代青年要知道爱情真正的模样是两个人一起对抗生活的酸甜苦辣,最佳的伴侣应该是人生战场的盟友。

二、推进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周恩来的故乡,淮安是一座历史悠久、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本地各高校坚持以周恩来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推进过程中,更多的是以周恩來精神为引导,对周恩来精神归纳得比较笼统。

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问题。理论学习更多的是周恩来的相关事迹,缺少对周恩来精神丰富内涵和实质的细化,对周恩来精神的发展历程缺乏深层次的挖掘。实践能力层面,以往更多的是组织学生参观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等地,了解周恩来的个人事迹。缺乏的是联系实际,与新时代大学生现实情况相结合,以周恩来精神为引领培养大学生信仰、大局、学习等能力素质及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志愿服务精神。思政元素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不能简单地重理论轻实践,高校推进周恩来精神育人的落脚点是学习周恩来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周恩来精神为价值追求,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树立大局意识、团队意识、勤学上进、实事求是、信仰坚定、无私奉献的品格,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性的基本要求。

红色文化价值和知识协调统一问题。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伟大胜利的精神内涵,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周恩来精神是红色文化的一部分,是需要青年一代不断继承与发扬的精神脊梁。以红色文化为基础,讲好红色故事,学习好周恩来精神,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实际行动将周恩来精神发扬光大,是课程思政的重点所在。价值观要贯穿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激发学生充分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师生关系主导地位和主体角色定位问题。在进行正常教育教学活动时,一些教师缺乏教学地位及教育素养的权威性。特别是教育惩戒权的行使,一些教师把握得不够恰到好处。其次,通过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及业务能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权威性,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正确引导学生,不能欺骗或者变相误导学生,导致师生关系不融洽,引起纷争。教学理念不能与时俱进会增加师生关系的不确定性,学生不断汲取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的同时,教师不能故步自封,按照固有的教学思路开展教学活动,要加强教学理念的改革,掌握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锻炼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加强思想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三、推进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育人过程中对教育培养体系提出的相关要求

1.加强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1)课程思政体系化。理论教学以周恩来精神为主线,开设8个课时,紧扣“为什么做”和“怎么做”展开,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加快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专业教师与思政类教师合作,进一步优化课程思政指标点,深入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收集整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佐证材料,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打下基础。同时,积极对接省内外知名专家,开展研讨交流,不断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逐步形成具有特色鲜明并能推广应用的课程思政体系。创设“课程思政罗盘”,罗盘类似指南针,涵盖多项课程思政指标,包括周恩来精神、形势与政策等6个一级指标,中国精神、周恩来精神之信仰观、时事热点等27个二级指标,指针上还包括绪论、基础知识等5个课程思政触点。搭建思政类教学与专业类教学之间的桥梁,专业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快速找准教学要点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在传统课程中建立创新点,实现课程的优化升级。积极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构建由一个实践“金课”基地、二门综合素养课和多门专业课组成的课程思政体系。加快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步伐,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以电子信息类为主涵盖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在内的专业课,建设周恩来精神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建成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课程思政案例库。

(2)志愿服务常态化。实践教学24个学时,重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加速推进校地共建。利用淮安特有的红色教育资源扩充社会实践内容,进一步加强和拓展社会实践“金课”基地建设,讲好红色文化故事,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利用节假日定期组织学生到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开展志愿讲解、维护景区秩序、做好引导等志愿服务及暑期组织学生到金湖、涟水等地开展支教、服务乡村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比赛活动系列化。成果展示环节可以多种方式相结合,以“海棠依旧”为主题师生共谈爱情、“我与周恩来故居的故事”、学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之婚恋观有感征文活动、学风文化周主题活动、“周恩来故居最佳讲解员”评比、“战役情、担使命、扬正气、颂廉洁”诗朗诵大赛等系列活动。

(4)思政课程体系化。以周恩来精神为主线,继续开发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风华淮安等衍生类思政课程。挖掘淮安当地的文化资源,发扬红色文化,打造以周恩来精神为核心的教育教学体系。

2.创新思维,完善教育引导,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

(1)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团队,融合校内校外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加速推进教学团队建设。继续邀请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来校围绕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开展梦想、素养等公开课,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爱国热情、高度的责任意识及勤奋的学习态度。

组织教师教研活动。有效结合周恩来精神和课程教学内容,邀请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专家来校开展教育讲座,充实教学内容。围绕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内涵,组织集体备课会、专题研讨会等教学活动,完善教育服务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增强教学效果。在多元化教学模式指导下,通过开展周恩来故居讲解词大赛、知识竞赛、现场课、情景剧、观后感、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情景式、探究式、个性化学习,增强学生在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认同感。

采用多种形式创新教学活动,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不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结合实践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讨论,缩小师生的距离感。组织学生现场参观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等地,身临其境,了解周恩来的事迹,学习周恩来精神。师生加强交流互动,畅谈个人见解,最后提交周恩来精神学习感悟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思考、实践、领悟能力。

强化社会实践。与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建立长期志愿者合作共建制度,以践行周恩来精神为宗旨,结合周恩来生活环境、学习经历、远大志向等,举办周恩来故居讲解词大赛。定期组织学生到周恩来故居开展志愿服务讲解,在周恩来故居各个展厅,为来往的参观者详细讲述周恩来的童年生活、生平事迹及当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充分利用周恩来故居“金课”实践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征文故事、讲解词评比,文艺快闪表演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产出教学成果。适时推出周恩来精神系列教材,确定基本内容,搭建编写架构,查询相关资料,分工合作,推动教材编写。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平台,建成国家或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录制课程视频,剪辑课程内容,每段视频固定在十分钟时长左右,方便播放,借助学习强国、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扩大受众面。组织申报课题、国家一流课程等,开发课程衍生产品,创建课程公众号,获批教学成果奖、教研教改等项目,校地共享合作成果。

3.課程成绩评定方式。

开设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课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和综合素养,对课程的评定重在全面衡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素养、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力等。鉴于此,考核将采取课堂纪律考核、实践能力考核、成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综合考查学生的思政、德育、实践成果等。课程总评成绩由课堂考核20%(出勤情况、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实践能力考核40%(小论文、情景剧、演讲、志愿服务)、成果考核40%(大论文、社会实践)组成。

4.课程评价及改革发展。

(1)效果评价。课程评价是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及拓展教学内容的主要手段,课程评价主要包含课程方案、过程、效果评价,应该与课程建设同步开展。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作为社会实践类课程,理应更加注重效果评价。首先,授课教师对于课程的思考,充分发挥教师对本课程的价值型评估,查漏补缺,优化助力保证教学质量。其次,对学生学习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课程进行总结性回顾,梳理考核成果并邀请学生参与教学评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可行性分析,最终以档案形式作学期总结,逐步完善教学评价过程。邀请校内外专家审议教学课程,对课程整体脉络、思维导图、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剖析,形成一套理念先进、目标清晰、内容充实、实施情况良好的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课程教学体系。

(2)交流展示。设置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思政实践类教学课程,对于提升学生思政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与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可以发挥优势,联合各高校各红色文化基地开展思政类教学研讨,应邀的党政负责人、思政类专家以此课程为典型一起交流发言,共同完善协同机制。还可以邀请、光明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前来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力。

(3)获批项目。理论研究参与申报思政类课题,比如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项目、思政哲学等。实践成果可以参与申报大学生社会实践类或者高校“最佳党日活动”项目等。

四、结语

周恩来精神汇聚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开设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课程,以周恩来精神与实践育人相融合为切入点,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创新了课程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学实效,学生对周恩来精神有了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理解,对新时代的青年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周恩来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邵广侠.周恩来精神对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的示范作用[J].淮阴师范学院,2017(7).

[2]吕峰,王平.周恩来信仰选择的过程及对当代青年信仰教育的启示[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期刊,2013(10).

[3]张博.传承总理精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记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周郡小学特色教育之路[J].教育期刊,2017(3).

[4]吕峰,王平.周恩来信仰选择的过程及对当代青年信仰教育的启示[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期刊,2013(15).

课题项目:202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课题名称:高校社会实践“金课”培育及实践探索(2020SJB 0919)。

作者:缪航 王海云

第3篇:周恩来精神对高校德育教育的观照与启示

摘 要: 基于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而言,德育教育部分严重缺失。为了提升高校学生毕业的就业率,大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都将焦点集中于专业课程的讲授及实践,因此多数时候忽视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教育,造就学生高分低能,不懂得感恩、没有生活目标、无人生价值、唯有从学习、考试中获得自我满足,对其他的一切“事不关己”。在这种情况下,加强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周恩来精神 道德缺失 高校德育 教育启示

周恩来精神拥有一种巨大的力量,是这股力量推动了我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同时他的精神对高校的德育教育起着引领和推动作用。周恩来精神坚持把远大的理想和脚踏实地结合起来,在注重严格自律的同时提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优良作风和精神品质。就是这种勇于创新、严于律己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要将这巨大的精神力量贯穿其中,弘扬周恩来精神的全新理念,让大学生学习周恩来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重视科学研究,重视道德自我修养,体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真谛。

1.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

1.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道德构建之间有重要关系,经济全球化下强调更多的是物质方面的需求,致使人们片面地追求物质化和利益化。因此,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著的。例如,理想缺失,急功近利,过于追求自我利益,经济全球化将西方理念带到中国。这些西方国家也追求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这和市场经济往往是“配套”的,追求市场经济要求实现利润最大化,从消极面说,极端地强调个人主义是不利于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德育教育开展的。因为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愈来愈强调物质化,而这些俗气的东西无论怎么评价,都会降低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现在大学生逐渐被某些不良风气侵蚀,将德育教育这件事抛在脑后,又怎能期望他们身体力行地筑起一道德育的防线呢?

1.2不良的社会环境不利于大学生的道德建设。

对于大学生违反道德的行为,我们总是一味地责怪学生,却从来不深究造成这样不良后果的原因。他们今天的行为,社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他们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受害者。现在社会上不诚信、奢侈浪费、投机取巧的现象随处可见,人们普遍缺乏社会理想信念,更不懂得何为责任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和学习,原本只是耳濡目染,却渐渐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随波逐流,已经辨不清道德灯塔指引的方向。

1.3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的降低给德育教育增加了难度。

文明守法是当今校园的主流,只是部分学生还存在不良的作风,这些坏风气严重影响校风、学风,当代大学生的形象也遭到影响。由于高考政策的放宽,许多学校都扩招了,这让更多人有机会进入大学校园,接受高等教育。但是入校学生只凭分数录取,而道德水平却是高低不一,甚至存在部分大学生道德缺失,没有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还有学生由于个人主义的影响,自律性差,集体主义观念非常薄弱,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缺乏集体主义感,他们学习的动力就是为了个人的前途,为了父母的面子,却很少将自己的前途与国家的未来联系起来,把个人利益上升到国家利益。而在学习过程中学校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渐渐地,各种道德缺陷问题就暴露出来,所以出现一些具有“道德缺陷”的学生。

2.在周恩来精神观照下怎样加强德育教育

2.1把树立学生的远大理想与坚持脚踏实结合。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在学校教育中应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意识的建设,开展各种以德育教育为基础的课程,从而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德育教育方面的学习。并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为社会奉献的远大理想,明白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但是要教会他们,学习不是一味地好高骛远,而要坚持从自己的具体实际出发,明白自己的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并脚踏实地地朝着既定目标不断前进。这就要求在树立远大目标的同时脚踏实地。

2.2学校要在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前提下,开展德育教育。

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高等学校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基地,而高校德育现状实在令人着急,社会形势不断变化,大学德育教育的缺陷日趋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德育教更应该创新高校德育工作方法,寻求新途径,切实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将德育工作面向整个社会而非个人,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德育原则,就是要把遵循道德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科学的方法相结合。在复杂的社会中,德育工作面临各种各样问题和对象,因此必须懂得将相关学科如心理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学科相结合的方法,而跨学科的教学更需要老师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对知识的全面掌握,这样才能为学生答疑解惑。在坚持现有的教育原则的基础上,要具体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性格、不同接受能力,灵活地进行德育教学。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已经暴露出我国教育制度的缺陷。灌输式教育不仅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可能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厌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我们必须创新教育模式,德育教育模式的创新是改变原有的忽视学生自身需要的传统形式,以适应人的发展,尽量避免教条式灌输和单一的德育模式,而是采用现代化的大学教育模式。高校德育要突出人文精神,从具体生活出发,灵活地运用各类可行的方法。在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的前提下,加强德育的渗透功能,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

2.3加强社会道德文明建设。

整个社会是道德建设的重点,外部纷繁复杂的大环境是道德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社会有责任为个人,尤其是学生的道德建设提供文明的道德环境,引导学生关注有益的道德事件。首先,可以通过各种新闻媒体的力量,传播道德模范的力量与榜样的力量等。社会有关人士要组织学生学习道德摸模范,积极参加各类道德活动。其次,要围绕一些与时下政治有关重大的问题,影响时局稳定的问题,发表鲜明的评论,积极地进行引导,对错误的道德观进行严厉批评;再次,学校和社会要利用一些积极的传媒手对文明道德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进行有力的宣传,使大学生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对道德建设的责任感。最后,可以在学校和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如道德模范颁奖晚会,网络道德文化知识竞赛等,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加强社会道德文化建设。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是国家新生的宝贵人力资源,也是整个社会最有活力的有生力量。他们肩负着巨大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即建设祖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无私奉献,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能很好地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相反,如果让少数大学生的道德误区继续发展、忽视德育工作,则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利,阻碍国家的道德文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伟人提出的正确的思想观、道德观为指导,做好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认真努力地探寻新途径、研究新方法、加强道德建设、改进教育方法、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促使大学生更快更早地融入社会,身体力行地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周恩来.周恩来早期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2]王家云.试论周恩来精神之内涵.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

[3]王家云.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周恩来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参照,2008.

[4]吴贵春,李宝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科学版.周恩来的德育精神,1999.

作者:胡迪

第4篇:学恩来精神演讲稿

学恩来精神,做有志少年

一百年前,一位十二岁的少年——周恩来,他发出了震人心田的强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百年后,作为新一代的少年,我们有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就更应在这声音的引领下,去奋斗,去拼搏。

对于周总理,人们有太多的话要说,有人诗曰:天地中华一英才,抚今追昔有恩来。俯首甘为孺子牛, 仰止高山最气派。身先救国难, 夜寐亦难安。 不知身前后世, 何人相比堪。冰心曾说: “他是付出爱最多,也是得到爱最多的人。他是古今中外第一位完人。”用江泽民同志的话说:“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用人民的话说:“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总理爱人民,总理与人民同甘苦,人民与总理心连心。”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像周总理一样能够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现在的青年人有太多的浮躁,有太多的眼高手低,最后失败了也只会怨天尤人,再多的无奈也只是自找的,又能怪谁呢?

作为学生我们也应该像周总理一样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只有勤奋才能有动力,才能过的充实,才能不浪费大学时光,才能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作为学生我们还应该像周总理一样无私无我的奉献,这并不是什么所谓的虚伪,而是一种社会意识,责任意识。只有学会奉献才能得到别人的赞同,才能服务于大家,利人利己,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为 学生我们更应该像周总理一样团结同志,广交朋友。广泛的人脉是将来成功的基础。失去了朋友就失去了自己人生的财富,再怎样孤军奋斗也只会是力不从心。又怎可能成功呢?

当然,周总理的精神不是一两句话能说的清的,也不是一两天能理解的,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学会的。我们必须花一生的时间去体会,理解,学习。不过那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豪言会带着我们义无反顾的前进,再前进。

看,那火红的朝阳正腾腾升起〃〃〃〃〃〃

第5篇:弘扬恩来精神演讲稿

弘扬周总理精神

争做善担当教师

——周恩来红军小学教育集团“学恩来精神”演讲稿

第五党小组

王馨珩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是来自西校区的*号选手王馨珩,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时《弘扬周总理精神 争做善担当教师》。

来到周恩来红军小学工作已经四年了,还记得2012年8月,当我接到电话通知我来红小开会时,我是那么的兴奋与紧张。因为,红小是一个美丽而又充满红色元素的学校,我为自己能来到这样高大上的学校工作感到自豪,也为如何“像周总理那样工作、学习和生活”深感压力。

众所周知,周恩来总理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他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从青少年时代起,他就表现出炽热的爱国主义热情。他那响彻中华大地的铿锵誓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儿可以播放几秒钟的总理说这句话的电影或电视视频),一直激励着我们每个红小学子奋发向上,努力拼搏,不断超越,努力为学校争得一个又一个荣誉。

我常常思考,作为一名红小老师,我们应该怎样传承和发扬总理的精神、更好地培育祖国的花朵呢?

首先,我们要有浓浓的爱心。教师的爱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爱;教师的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私的爱;教师的爱一种神圣的爱。因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之前,我教的一(14)班有个叫郑信义的孩子,一开学我就发现这孩子与众不同:整天精神不振,上课经常趴在桌上,三天两天请病假。通过了解,我得知他从小体质就弱,父母离异后,他跟着爸爸生活。爸爸和奶奶都打零工,对他照顾也不周到。因此,我格外的留意他。每当他请病假落下课程,我都会单独教他。一个冬天的早晨,他穿得很单薄就来学校了,早读课上突然喊肚子疼,疼的眼泪直流。我立刻把他带到办公室,给他披上衣服,灌了一个热水袋捂在肚子上,又倒了一杯热茶给他喝。然后迅速地和家长联系上把他送到了医院。孩子家长千恩万谢,我的爱心也深深地感动了孩子,后来他的进步出乎我们的意料。

其次,我们要有满满的责任心。我们都知道“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所以我们要肩负责任,不辜负社会期待的目光,不辜负家长那信任的目光,不辜负孩子那崇拜的目光。挑起重任,学会担当。

各位领导,周总理的精神是一本永远学不完的教科书,是永远的花季,永久的丰碑。身为周恩来红军小学的一名教师,学习、传承和发扬周总理的精神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以周总理为榜样,像周总理那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培育祖国接班人的康庄大道上倾注我们的爱心和责任心,精心浇灌祖国的美丽花朵,为教育献计,为孩子倾心,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thank you!

第6篇:弘扬恩来精神--演讲稿

弘扬恩来精神——大学生的责任-------“恩来精神”演讲比赛稿

来到某某学校学习已经一年了,还记得去年的八月,当我从邮递员手中接过录取通知书时,我是那么的兴奋。因为,因为我可以上大学了,更因为通知书是从周恩来总理的故乡寄来的!去年的今天九月,我来到了学校,踏进了大学的大门,一个美丽的而又充满周恩来气息的高等学府。

众所周知,周恩来总理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从青少年时代起,他就表现出炽热的爱国主义热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也一直激励着在我们求学的每一个学子!中学生把每年高高的本科录取率告慰总理;大学生们奋发向上,努力拼搏,不断超越,为学校争得一个个荣誉。

周总理以崇高的共产主义为毕生的信仰,全心全意地献身于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对党的建设和发展,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壮大,新中国的成立,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我常常思考着,做为一名在此求学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发扬和传承总理的精神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学习!

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习周恩来的精神!没错,周总理从小离开家乡,可以说没有为家乡的父老乡亲盖一栋楼,修一条路,他没有为家乡留下任何物质财富。但是,他却留下了最宝贵,最无价的恩来精神,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楷模,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周恩来的名字曾在历史的回音壁上激起了何等强烈的共鸣,他像一切属于时代、属于人民的东西一样,永远珍藏在人民的心底,人民对他的崇仰穿越了历史的时空,掀开了共和国文明史册上值得永怀与眷念的一页,时代在呼唤着总理的名字,人民在怀念他,学习他。总理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瑰宝,是一本永远学不完的教科书,是永远的花季,永久的丰碑。身为大学生,身为一名在周恩来总理故乡求学的大学生,学习,发扬,传承周总理的精神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7篇:周恩来自我革命精神专题党课讲稿

新中国建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克服内忧外患,应对风险挑战,在难中进、向高处行,以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书写了把困难当阶梯勇于向上攀登的奋斗史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周恩来同志是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杰出楷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要以人民总理周恩来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砥砺前行,把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推向深入。

一、周恩来自我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

坚定信仰:自我革命的灵魂内核。周恩来在青年时代就立下豪迈誓言:“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它宣传奔走。”新中国建立后,他不忘初心,对党员、干部反复强调:“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或者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特别是在“精神生活方面,我们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他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党员、干部在思想深处,即灵魂深处由于诸多因素造成的信仰缺失或错位,从而表现出种种官僚主义的作风,作了极为深刻的剖析和阐述。1963年5月,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负责干部会议上,周恩来概括和列举了官僚主义的20种表现:“高高在上,孤陋寡闻”“狂妄自大,骄傲自满”“唯我独尊,使人望而生畏”“不学无术,耻于下问”“麻木不仁,失去警惕”“上捧下拉,面面俱圆”“学政治不成,钻业务不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懂装懂,指手画脚”“机构庞杂,人浮于事”“指示多,不看;报告多,不批;表报多,不用;会议多,不传;来往多,不谈”“图享受,怕艰苦”“‘官’越做越大,脾气越来越坏,生活要求越来越高”“假公济私,移私作公”“伸手向党要名誉,要地位,不给还不满意”“多头领导,互不团结”“目无组织,任用私人,结党营私,互相包庇”“革命意志衰退,政治生活蜕化”“助长恶风邪气,纵容坏人坏事”“直至敌我不分,互相勾结,作奸犯科,害党害国”等等。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是刀刃向内、无私无畏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内容,其根本在于树立坚定信仰,这也是周恩来自我革命精神的灵魂内核。

革命意志:自我革命的精神动力。在艰难困苦、坎坷曲折的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无私奉献、誓死前进的革命精神和意志。1949年5月,周恩来在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讲话中说:“我们在革命斗争中不知流过多少血,遭受多少挫折,有多少人倒下去了。在最困难的时候,不要丧气,正如毛主席所说的从地下爬起来,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继续前进。”这种顽强的革命意志,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周恩来自我革命精神的强大源动力。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继承和发扬了形成于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传统和作风,但也有少数党员、干部腐化变质,周恩来敏锐地指出了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革命意志衰退,政治生活蜕化;摆老资格,摆官架子;大吃大喝,好逸恶劳,游山玩水,走马观花;既不用脑,也不动手;不注意国家利益,不关心群众生活”等。革命意志衰退,必然导致自我革命精神丧失,从而产生各种贪腐现象,损害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因此,周恩来特别强调党员、干部要锤炼革命意志,要求共产党员必须“有革命的热情,要有朝气,有干劲”。

思想改造:自我革命的根本途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旧面貌的中国正在迅速的消灭,新的人民的中国已经确定地生长起来”。在取得的建设成就面前,包括周恩来在内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没有忘记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历史使命。早在新中国建立前夕,周恩来就指出,我们不能因胜利骄傲起来,觉得不可一世,而忘掉了过去的经验教训。他特别强调,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所告诫的,“夺取全国胜利才走完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有许多艰苦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做”。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强调“力戒骄傲”,周恩来指出这是一种“防微杜渐的警告”。尽管如此,面对新中国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一些党员、干部“忘记了共产党员所必须具有的谦逊态度和自我批评精神”。因此,周恩来在中共七届四中全会上指出,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特别推荐了郭沫若著的《甲申三百年祭》。那个历史教训离现在三百多年了,对我们今天来说也值得重新温习一下。”他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加强思想改造,就是“要经常反省,与同志们交换意见,经常‘洗澡’。”他为自己立下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他把思想改造看成像空气一样,非有不可。他常说:“每个党员从加入共产党起,就应该有这么一个认识:准备改造思想,一直改造到老。”“一个共产党员如果以为自己改造完成了,不需要再改造了,他就不是好的共产党员。”“改造没个完,一直到死,那时也不能说改造够了。”不断反躬自省,加强思想改造,是周恩来实现自我革命的根本途径。

艰苦奋斗:自我革命的作风要求。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的法宝,也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和品格。周恩来高度重视艰苦奋斗传统和作风的传承与发展。早在新中国建立前夕,他就告诫党员、干部:“我们要继续保持和发扬长期在农村中建立起来的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新中国建立后,他对于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的“图享受,怕艰苦”的“特殊化官僚主义”问题,极为愤怒,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如果图享受,怕艰苦甚至走后门,特殊化,那只会引起群众公愤的。”因此,他要求党员、干部“过好‘五关’”,除了过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之外,还要过好生活关。在物质生活面前,“我们领导干部应该知足常乐,要觉得自己的物质待遇够了,甚至于过了,觉得少一点好,人民分给我们的多了就应该居之不安。要使艰苦朴素成为我们的美德。”著名作家梁衡在《大无大有周恩来》一文记载:周恩来“是一个最低标准甚至不够标准的平民。他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平民宰相,是世界上最平民化的总理。一次他出国访问,内衣破了送到我驻外使馆去缝洗。大使夫人抱着这一团衣服时,泪水盈眶,她怒指着工作人员道:‘原来你们就这样照顾总理啊!这是一个大国总理的衣服吗?’总理的衬衣多处打过补丁,领子和袖口已换过几次,一件毛巾睡衣本来白底蓝格,但早已磨得像一件纱衣。”周恩来的谆谆告诫和身体力行,使我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任重而道远,艰苦奋斗是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只有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才不会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才不会逐渐陷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状态之中。

节俭治腐:自我革命的重要保障。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周恩来大力推行节约运动,防治贪污腐败,取得了扎实的成效。中央人民政府建立后,国务院在中南海办公,会议厅是决定国家大事的地方,是一栋老式旧平房,光线阴暗、面积狭小,开会时非常拥挤。在不同的年份,曾经有部门数次提出修建国务院办公大楼,都被周恩来阻止。周恩来对薄一波讲,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只要他当一天总理,就不盖政府大楼。他对国务院另一位重要领导习仲勋说:“只要我当总理,你们就要把大兴土木的念头取消,国务院不能带这个头。”周恩来发现各地以献礼名义向上级单位送礼、地方组织群众迎送下去视察工作或参观的领导人、会议过多等现象,指定负责国务院日常工作的习仲勋、齐燕铭等起草于《关于不准请客送礼和停止新建招待所的通知》,于1960年11月3日由中共中央发出。《通知》点名批评说:有部门和地区“在最近市场上一部分商品供应比较紧张和交通运输繁忙的情况下,还远途运送礼品给中央机关(如青海省委给中央机关送来5万斤鲜鱼,中央已按价付款),这些做法违背了这样历次的指示,是错误的”。通知要求,一切单位都不准向任何单位和个人赠送礼物,也不许借用任何名义变相送礼;中央和地方各级负责人员下去视察工作或参观时,当地负责人不要迎送,严禁组织群众迎送;精简会议;现有招待所必须精简人员,精简设备。1961年12月11日至22日,国务院专门召开第三次全国接待工作会议,拟定了《关于对内招待工作的暂行规定》,审查修订了《财政部关于修订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出差旅费开支的规定》等8个规章制度。这对当时招待工作中讲排场、贪图享受的恶劣作风以有力地遏制。国务院《关于对内招待工作的规定》有26项,其中有“不得在开会时随便请客,不得用公家的物品送礼。必须举办的宴会,一般应该按四菜一汤的标准从俭办理。招待所内一律不招待烟、茶、糖、果。”“所有招待部门对来往人员的吃饭、住房、用车,一律要按规定收费。”建国后周恩来大力提倡和躬身践行的节约运动,有力地促进了反腐倡廉建设,促进了党员、干部中形成勤俭节约、克己奉公的廉洁风气。因此,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节约运动的以俭克腐功效性,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自我革命的重要保障方式。

二、周恩来自我革命精神的时代启示

把自我革命推向深入,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守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推进自我革命的根本在于坚定理想信念,实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深入推进自我革命的出发点和立脚点。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执政建设时期,周恩来始终强调,“我们信仰共产主义”,他要求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这值得我们自豪,但决不能因此而自满。无庸讳言,在已经取得的辉煌成就面前,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了理想信念缺失、宗旨意识淡薄、艰苦奋斗弱化、享乐主义滋长、官僚主义蔓延等严重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说到底就是信仰迷茫、精神迷茫”。因此,从根本上推进自我革命,最为重要的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像周恩来所强调的那样,深入开展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使每个共产党员时刻牢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在当前尤其要结合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实际,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我们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把自我革命推向深入,必须锤炼党性修养、担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历史告诉我们,“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周恩来“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自我革命精神,也启迪着我们,在新时代推进自我革命的关键点仍然在于共产党员必须锤炼党性、加强修养,就是要“解决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并且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这是一辈子的事。”进入新时代,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各种违背初心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无处不在,党内存在的政治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已经解决的问题还可能反弹,新问题不断出现,“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复杂严峻,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党的自我革命任重而道远,依然要求共产党人“要经常反省”“准备改造思想,一直改造到老”。我们决不能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要始终牢记习总书记“严重的问题不是存在问题,而是不愿不敢直面问题、不想不去解决问题”的指示,对党绝对忠诚,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进行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波澜壮阔实践中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们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面对大是大非要敢于亮剑,面对矛盾要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要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要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要敢于坚决斗争,稳住心神、管住行为、守住清白,做一个思想纯粹、道德高尚、心灵坦白的共产党员。

把自我革命推向深入,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找差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周恩来一直强调“我们应该有临事而惧的精神”,他清晰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在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因此“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今天,我们要对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精准查找自身差距,有的放矢进行整改。我们只有不断检视自己,不掩饰缺点,不文过饰非,坚决同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现象作斗争,才能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不容易”,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忧患意识,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来检视发现自身不足,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注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的人文精神传承,不仅要认识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更要清醒地认识到世界不安宁因素的挑战;不仅要认识到我们取得的巨大建设成就,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发展面临的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困难风险;不仅要牢固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不会一帆风顺,更不会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从天而降。

把自我革命推向深入,必须坚持艰苦奋斗、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事业发展壮大、创造辉煌的重要保证,更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深入推进自我革命必须坚守的精神内核。周恩来一直强调,“要发扬延安精神,不要‘下了山忘了山、进了城忘了乡’,要继续艰苦奋斗。”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正是把艰苦奋斗精神作为“传家宝”,融入到共产党人的血脉中,谱写了一曲曲战天斗地的精神赞歌,凝聚起党心民心,使党领导的革命队伍成为了一支无坚不摧的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赓续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广大党员、干部心中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建国初期,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节约运动,有力地促进了反腐倡廉建设,促进了党员、干部中的廉洁风气。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又带动了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朝气蓬勃、互相帮助、团结一致、同甘共苦的风气。1989年9月4日,邓小平同志指出:“五十年代,广大党员和人民讲理想、讲纪律、讲为人民服务,爱党、爱国家、爱社会主义,这样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面貌不是很好吗?三年困难时期,党和人民不是团结奋斗,渡过了难关吗?多好的老百姓啊!我们要恢复和发扬这个传统。”今天,我们必须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把初心使命变成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重温邓小平的这段讲话,回顾五十年代节约运动的以俭克腐的成效,让我们深受启迪。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更要涵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犯其至难,方能图其至远。“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许多时候胜利要通过斗争获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吃苦意识、斗争精神、奋斗意志,贯穿于建国70周年风云激荡的岁月,“涉深水者得蛟龙”,在70年的坐标中接续奋斗,我们可以克服今天的困难、遇见更好的明天。

第8篇:党课讲稿:深入研究和弘扬周恩来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研究周恩来、缅怀周恩来、铭记周恩来、学习周恩来,对于我们传承好党的红色基因,发扬好党的优良传统,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继续深化对周恩来同志生平和历史功绩的研究。过去30多年里,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但也要看到,无论是对周恩来同志青少年时期的研究、民主革命时期的研究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研究,都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推出更多更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要继续深化对周恩来同志思想贡献的研究。研究周恩来同志的思想,对于我们深刻理解毛泽东思想,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飞跃,深刻理解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更加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启迪性。实事求是地说,对周恩来同志思想贡献的研究,与对他的历史功绩和精神风范的研究相比,显得更加薄弱一些,更需要我们加倍努力。

要继续深化对周恩来同志精神风范的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的“六个杰出楷模”,是对周恩来同志精神风范的最精辟的提炼升华,也是我们深入研究的方向。过去我们对周恩来同志精神风范研究得比较多,成果也非常突出,今后要深化这方面的研究,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六个方面,推出更高水平、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要继续深化对周恩来同志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一个注重、四个善于”,是对周恩来同志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高度评价。我们都知道,周恩来同志善于把革命胆略与求实精神结合起来,善于化解错综复杂的矛盾,善于应对险象环生的局面,这是因为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方法论,这方面的研究还有一些空白点,尤其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全面深入的阐释和分析。

继续深化对周恩来同志的研究,应当努力做到“三个结合”。要把对周恩来同志的研究与对中国近现代史、党的历史、新中国历史的研究结合起来。周恩来同志的人生历程是与中国的近现代史、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紧紧联在一起的,我们要站在这样一个历史高度来研究领袖人物,来认识周恩来同志的人生选择、奋斗历程和历史功绩。也只有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周恩来同志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巨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旗帜”的历史依凭和现实意义。

要把对周恩来同志的研究与党的中心工作和历史使命结合起来。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做好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正确总结和科学认识昨天,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今天、开创明天。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可以为我们增添无穷的正能量和前进动力,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要把对周恩来同志的研究与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结合起来。对党的历史和党的领袖的研究是学术性很强的工作,也是政治性很强的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内、外环境都很复杂,鼓噪历史虚无主义,攻击、污蔑、歪曲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是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兴风作浪的重要内容。这个斗争是长期的,我们肩负的责任很重大。我们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通过严谨客观科学的研究成果,回击各种歪曲、否定党的领袖人物的谬论,维护好党的领袖人物的形象。

第9篇:恩来精神征文

周恩来精神的风范

“周恩来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理想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周恩来精神” 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九大方面:

第一,奋斗进取精神。

周恩来的一生正是不断追求真理、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不息、不断进取的一生。正如他自己评价自己说,只有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二,善于学习。周恩来一生,践行着他“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诺言,成为世人学习的典范。他学习更注重学以致用,侧重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三,实事求是。他主张实践,尊重客观规律,循序渐进。他强调诚信。周恩来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传统的诚信观予以弘扬。周恩来始终强调“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戒骄戒躁。”

第四,和合精神。和合是中华文化中的精髓。和合,即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合作共处,核心是和谐、协作。

首先,周恩来的和合精神最杰出的体现之一就是万隆会议中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主张。他主张求同存异,不同国家之间可以和平共处。 其次,就是周恩来的统战思想,其实质上也是和合精神的重要体现。周恩来在党的统战历史上,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正是由于他掌握了和合的哲学思维,求同存异为我们党的统一战线的形成、发展和壮大作出了自己重要的贡献。周恩来的统战思想,也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民主精神。他强调完善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坚持群众路线。

第六,创新精神。周恩来勇于思索,敢于创新。他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统一战线、文化教育和党的建设等领域都有理论建树,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七,严于律己。“周恩来同志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他对别人要求比较宽,对自己要求则很严,一言一行都考虑到对党的影响,对国家的影响,力求不使党和国家受到丝毫损害和玷污。”

他一生严于律己,勇于自我改造,自我批评,自我约束,自觉的过好“五关”。正是因为他严于律己,才有他自费请客送礼,拒收馈赠礼物、不给家乡特殊照顾、低调处理故居、主动平祖坟、带头实行火葬并将骨灰撒向大海等一系列看似平凡而伟大的壮举。

在亲属关方面,他对自己的妻子、弟弟、侄辈等要求均很严格。在生活关方面,他生活俭朴。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均很节俭。

第八,人民公仆。他的公仆精神包括:人民利益至上,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勤政为民、廉政为民、公仆风范上。

第九,无私奉献。周恩来一生淡泊名利,顾全大局,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他立党为公,淡泊名利,一生从不言功,更不居功自傲,总把功绩归功于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归功于人民。他顾全大局,在文革中,为了党和国家的利益,委曲求全,忍辱负重,保护了一大批党的优秀领导干部。他一生勇于奉献,死后连病体也捐献给了人类的医疗事业。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誓言: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只有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学习周恩来精神要从小抓起,从青少年抓起。要把周恩来精神当做一笔宝贵的财富,不断地去吸收,不断地去升华,化作每个个体的内在信念,化作一个个具体的、细小的行动。

城环1001

陈雪

18762554263

上一篇:教师专业标准学习体会下一篇:招标代理部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