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护理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糖尿病病人护理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10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遵循随机分配的分组原则,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该当,观察组患者接受由糖尿病护理小组提供的专门的护理干预服务。

第一篇:糖尿病病人护理论文

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

【摘 要】目的:糖尿病人临床护理过程中运用护理小组的方式进行护理,分析其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的形式,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然后进行全面护理,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对于疾病知晓度。结果:糖尿病患者在经过糖尿病护理小组的干预后,提升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同时患者对糖尿病的知晓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大大提升了治疗效果,同时也提升了护理满意度,让患者掌握更多疾病相关的知识,加快患者的恢复。总的来说,糖尿病护理小组干预的方式值得在糖尿病人护理中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小组;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作用

当人患有糖尿病后,高血糖会一直伴随患者,随着时间的流逝,患者的身体机能受到损害,需要长期治疗糖尿病的病程较长。目前,我国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低下,同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降低,在治疗过程中一部分患者出现不配合的现象。我国糖尿病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糖尿病护理小组的成立提升了糖尿病人护理的效果,让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全力配合医护人员治疗,[4]现将报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提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有男性22例、女28例,患者年龄在24---72岁,平均年龄为(42.08±2.04)岁;而观察组有男性31例、女19例,患者年龄在22---73岁,平均年龄为(41.21±2.88);针对所有的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全面的检查,保证各项检验标准符合要求,无论在性别、年龄、各项生命体征,均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3]

1.2 方法分析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此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实时注意输液的整体情况,患者一旦出现异常,需要及时上报处理。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饮食、用药等方面的常规指导。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然后实施各项护理措施,如下:

1.2.1 首先,需要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通过自愿的形式从科室选择有护理工作经验的护理成员组成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然后公平公正公开的调查科室内部成员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选出优秀的护理人员加入护理小组中。

1.2.2 当糖尿病护理小组成立后,科室需要组织小组学习疾病相关知识,主要包含:疾病的特征、原理、科学的饮食方案、疾病的注意事项和运动方案等,只有护理人员掌握全面的糖尿病知识才能给予患者正确的护理措施,保证护理推动治疗的顺利进行,提升护理效果。

1.2.3 其次,糖尿病护理小组需要根据糖尿病患者的文化程度加强健康知识宣教,亲切的给患者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和控制疾病的方式。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针对性的制定运动饮食方案,指导患者加强自我护理意识,提高预防疾病的效果。

1.2.4 最后,护理人员需要实时观察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当患者出现焦虑、抑郁、不安心理状态时,护理人员需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有效处理恶劣情绪,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患者的幸福指数。

1.3 观察相关指标变化 糖尿病患者在进行不同形式的护理后,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满意度以及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对比。其满意主要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然后根据满意情况计算总体满意度。治疗有效率分为控制、好转、无效,并计算出治疗有效率;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掌握板块分为掌握、一般掌握、未掌握。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的处理,[2]计量资料利用均数正负标注值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 P<0.05作为差距,具有整体的统计学标准(p<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在成立了糖尿病护理小组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4%,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进行糖尿病护理小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

2.3 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成立了糖尿病护理小组后,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

3 讨论

根据我国医学研究来说,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一旦患有糖尿病疾病此病将长期伴随患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在小组成立后,对小组成员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培训,不断丰富护理人员的糖尿病知识,提高操作技能,保证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给予糖尿病患者更为全面系统的护理环节,提升护理质量。同时,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条件,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讲,糖尿病知识,让患者理解并掌握糖尿病基础知识,提高自我预防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通过护理人员亲切关心患者的各项指标,让患者更加信任医护人员,全力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提高了护理的治疗的有效性。综上所述,糖尿病的临床护理中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提升的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保证了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性,改善患者的恶劣生活、饮食、运动习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成立糖尿病護理小组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马丹丹,段蔚琨,蔡萌.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贵州医药,2020,44(02):333-334.

[2] 高伟.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评价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8):117.

[3] 韦秀玲,谢寿燕.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7):104.

作者:王小兰 王海秀

第二篇: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所有患者的护理措施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并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60例患者中有30例疾病认知度为优,24例良,4例中,2例差,总优良率为90.0%。护理满意度评量结果显示,28例十分满意,30例比较满意,2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6.7%。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体会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分泌不足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度降低引起[1],并伴有脂肪、蛋白质及电解质代谢紊乱。现阶段,由于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2],老年群体的发病率尤其高,这与民众饮食结构的改变有直接关系。本文选取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糖尿病护理方法及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为16-80岁,平均年龄为(62.5±5.2)岁,包括I型糖尿病23例,II型糖尿病35例,合并周围神经炎患者1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14例。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糖尿病系统的健康教育指导。

1.2 护理方法 (1)评估:患者住院后,病房主管护士整理患者相关信息及学习要求,并基于患者糖尿病认知状况判断患者的学习动力及相关适应能力,并做出系统的评估,为患者制定系统的学习目标及内容。(2)健康教育:先确定健康教育的目标,后着重针对营养学知识、血糖监测、低血糖防治、对症治疗、运动康复等众多环节给予患者健康指导,其中营养学知识宣教主要讲解科学的饮食搭配,血糖监测宣教着重讲解监测的重要性,并阐明血糖监测与低血糖防、对症治疗间的关系,运动康复宣教环节主要是指导进行科学的康复活动,以保证机体的正常运转。健康教育开展的方式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如集体授课、专栏宣传及示范指导等众多方法,健康教育方式的选取要结合患者的兴趣,以充分激发患者的兴趣与参与主动性。(3)饮食护理:饮食护理是糖尿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应该注重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比例科学,多食用蔬菜、高纤维食物等,少摄入盐,尤其控制胆固醇脂肪的摄入,尽量保证营养均衡。护理人员可以结合患者营养状况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以保证患者血糖指标稳定,减少并发症。(4)运动护理:糖尿病老年患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运动过程中应该注重控制活动强度,其护理方案的制定可以增加散步、气功及太极拳等活动方式;针对中年患者可以结合快走、步行、广播操等方法,但是要控制活动时间不可过长。(5)胰岛素注射护理:胰岛素注射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具体护理执行过程中要结合血糖指标监测,以保证胰岛素注射安全、有效。胰岛素注射部位应优先选在腹部,可以呈对称方法交替注射,定期检查患者腹部斑痕及硬结出现情况。胰岛素注射还要进行时间控制,注射后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并少食多餐,以免发生低血糖。(6)血糖监测及指导:血糖是判断病情变化的主要指标,定时行血糖指标监测可为并发症的防控提供指导。通常情况下,胰岛素作用达到高峰时行血糖指标监测最佳,使用中效胰岛素患者每日保证两次血糖检查,检测后基于血糖指标给予药物调节,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7)并发症护理: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包括低血糖、口腔感染等,护理中还要给予相应的眼部及足部护理,以保证护理措施的全面性,切实有效的减少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效果评量表及护理满意度评量表调查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及护理满意度,其中疾病认知度总评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优,71-89分为良,60-69分为中,60分以下为差。

2 结果

2.1 认知度评量 60例患者中有30例疾病认知度为优,24例良,4例中,2例差,总优良率为90.0%。

2.2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60例患者并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评量结果显示,28例十分满意,30例比较满意,2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6.7%。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及环境综合作用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分为I型糖尿病及II型糖尿病,临床上多伴有代谢紊乱,其它如妊娠糖尿病等类型较为特殊,本文60例糖尿病案例中将此排除在外。现阶段,尽管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但是糖尿病仍是一种无法根治的综合型疾病,发病后重点在于控制血糖。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多伴有急性代谢并发症[3],对患者机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极大,因此,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不仅要控制血糖指标,还要进行并发症防控。本文6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结果十分显著,可见对糖尿病患者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切实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干预需要全面系统,不仅要监测患者的血糖指标,还要针对并发症评估结果进行并发症防控,重要的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以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度[4]。本文60例糖尿病患者经系统的护理干预后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患者护理满意度达96.7%,护理质量较高,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成艳.36例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2010,22(6):195-195.

[2]韩晶波,李晶,杨秀兰.肝病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09,7(4):295-295.

[3]李婧.老年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体会[J].家庭护士(专业版),2008,6(18):1649-1650.

[4]普美芬.68例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2):175-175.

作者:陈剑霞

第三篇: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10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遵循随机分配的分组原则,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该当,观察组患者接受由糖尿病护理小组提供的专门的护理干预服务。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与空腹血糖水平等方面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糖尿病护理小组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专门的护理干预服务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控制血糖水平,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血糖水平;糖尿病护理小组

[

[文献标识码]A

[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糖尿病疾病发病率正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作为一种临床医学中十分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机体内部的不同系统均有着一定的影响,严重危害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医疗机构需要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专门的护理干预服务。本次研究专门组织了一个糖尿病护理小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为患者提供临床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方法下,患者的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所选取的100例研究样本均经过严格的临床诊断并确认患有糖尿病疾病,相关的护理内容均在得到患者的认可下实施。将全部研究样本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遵循随机分配的分组原则,每组患者各50例。50例观察组患者中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31例,年龄最大67岁,年龄最小29岁,平均年龄39.2±8.3岁,包含2例合并脑梗塞患者、7例合并高血压患者、12例合并冠心病患者以及21例合并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中女性患者17例,男性患者33例,年龄最大69岁,年龄最小28岁,平均年龄42.3±7.6岁,包含1例合并脑梗塞患者、9例合并高血压患者、10例合并冠心病患者以及20例合并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在疾病形式、年龄以及性别三个方面的指标差异P

1.2临床方法

1.2.1糖尿病护理小组的组建

护理人员在参与到护理工作实践之前,首先由护士与护士长级成20人的护理小组,专门负责糖尿病疾病的护理工作。由护士长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含护理技能、护理知识以及疾病知识三个方面,完成培训工作后,由护士长对小组成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要求所有参与到护理工作的人员能够具备过硬的技能与知识基础。

1.2.2护理实施

在健康教育方面,护理人员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在接受能力方面的差异,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与技术向患者介绍治疗糖尿病疾病的有关方法。在健康教育工作实施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新人院的患者有一个全面且深入的了解,重点了解患者自身对于糖尿病疾病发病机理、治疗方法以注意事项方面的理解程度,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提高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以及患者对于教育内容的理解能力;在专科护理方面,一方面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监测护理、运动指导、以及饮食护理等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还需要为其提供科学的专科护理。通过一对一的方式指导患者合理注射胰岛素,重点要求患者能够掌握药物注射的正确方式以及注射剂量,向患者详细阐述各种并发症的防治措施;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需要以小组为单位,为患者建立一个专门的健康档案,记录患者出院后与在院治疗期间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依照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一套专门的自我护理方案,一方面使方面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增加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血糖水平进行长期、有效的控制。

1.3统计学方法

本实所得出的所有数据都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当p>0.05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x2检验来对功能和症状进行比较;±s用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在饮食控制、服药、血糖监测锻炼以及定期检查等方面的依从性指标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本实验所选取的50例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空腹血糖水平8.85±1.04,餐后2小时血糖17.31±3.41,护理后果空腹血糖水平6.88±1.21,餐后2小时血糖15.32±2.96;

本实验所选取的50例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空腹血糖水平8.90±1.11,餐后2小时血糖18.14±3.28,护理后果空腹血糖水平7.40±1.88,餐后2小时血糖16.81±3.28。

两组患者护理后餐后2小時血糖给与空腹血糖两方面的指标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糖尿病作为一个慢性疾病具有治疗周期长、饮食限制严重的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在医院进行治疗还是在院进行自我护理都需要依照科学、合理的护理流程对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专门的护理干预同时也要向患者详细阐述自我护理的有关方法。经实验研究发现,参与本次实验研究的100例研究样本中,观察组患者无论是在血糖控制方面还是在自我护理方面的评估结果都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由糖尿病护理小组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专门的护理干预服务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控制血糖水平,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许景景

第四篇:利用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利用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为2019年1月份至2020年1月份在我院慢性病管理中心接受饮食管理和运动控制80例糖尿病人,将这80例体检者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体检者提供常规的护理管理,研究组的体检者由使用规范化管理的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成员护理,观察两组体检者的护理质量以及体检者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对这80例体检者提供不同的护理管理后,研究组体检者的护理质量以及体检者的满意度更佳,显示P<0.05,可进行研究。结论:由此可见,对糖尿病体检者的专科护理小组提供规范化的管理整体护理效果更好,体检者满意度更佳,值得推广。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专科护理质量;

糖尿病作为慢性疾病的一种,主要是因为人体内由于胰岛素的缺失而引起了糖类代谢功能上的障碍,继而引发患者出现食量多、饮水量大、尿量多以及身体消瘦为主的典型糖尿病症状。糖尿病属于代谢类疾病,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饮食规律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量也在逐渐上升,该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对患者的生命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一旦管理不到位,极易导致出现并发症,引发死亡【1】。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管理可以更好地提高其生活质量,控制疾病的发展,本文主要讨论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对于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的效果,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了80例体检者参与本次的研究,他们是来自2019年1月份到2020年1月份在我院慢性病管理中心進行治疗的糖尿病体检者,这些体检者根据其姓氏排序分了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体检者的数量是40例,这些体检者的年龄在56-79岁之间,平均年龄66.56±3.27岁,这些体检者当中包括女性体检者33例,剩余的47例体检者则为男性,对我院2019年1月份至2020年1月份间我院慢性病管理中心收治的所有糖尿病体检者整体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对比,显示结果P>0.05,可以进行研究。纳入条件:体检者被确诊为糖尿病;无精神类疾病,体检者对本次研究表示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的糖尿病体检者提供常规的护理管理方式,而研究组的体检者由规范化管理的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进行护理管理,具体如下:组建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对小组内的成员提供行之有效的培训,了解糖尿病的成因,护理方法,日常饮食,对于糖尿体检者出现低血糖或者并发症的情况下如何护理,每周进行一次考核,并提供相应的实践操作指导,保证小组的每一位成员既能熟悉理论,也能娴熟操作,积极学习其他医院的先进护理技术,改进当前的不足之处。制定并实施护理计划,积极对糖尿病教育指南进行学习,对书中的内容分段学习,并对学习的内容实际操作,尤其对于糖尿病并发症较为严重的体检者,能够在体检者发病的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护理【2】。指导糖尿病体检者合理有效的运动,增强个体免疫力,慢跑,游泳,打太极等,根据每一位体检者的个体差异,制定适合的运动,控制每次运动的时间,保证运动有效性的同时避免劳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学习过程中,应对一些重点案例进行分析和模拟,或者对院内的体检者进行实际操作,提高整体的护理效果【3】。保证专项小组的整体操作能力。小组成员经过一时间的实际操作与培训之后,上岗实际操作,要求小组内的成员对每日的护理情况进行记录,每天下班前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寻找护理当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方法,将每一次的护理流程做到极致,保证糖尿病体检者得到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体检者提供不同的护理管理方法后,比较两组体检者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涉及到的体检者数量用n%表示,检查情况通过X?检验。文中所生成的数据均借用SPSS21.0数据包处理,P<0.05 显现检验结果有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体检者提供不同的护理管理后,研究组体检者的护理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体检者,P<0.05,组间可比性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对糖尿病护理专项小组提供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管理,可以更好地提高整体护理的效果,提高体检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体检者的恢复,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医院的信誉度,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静.利用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J].特别健康, 2021,3:173.

[2]李瑶, 郭珊珊, 周青,等. 利用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J]. 健康养生, 2020, 000(003):289.

[3]邢翠红, 田玉晶, 李冬梅,等. 利用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J]. 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 2019, 016(010):258.

作者:李娜

第五篇:研究应用糖尿病护理小组护理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摘要:目的:本文針对糖尿病护理小组进行详细研究,并讨论其对糖尿病病人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选取了8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糖尿病病人,经过其同意后分组进行护理研究。研究组选择糖尿病护理小组(40例)、参照组选择常规护理(40例)。对两组病人血糖控制情况、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进行组间对比,并利用统计学检验,同时判定护理措施的优势。结果 组间病人满意度情况对比参照组病人满意度75%比研究组病人满意度97.5%偏低,且研究组病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自我管理能力均优于参照组,组间研究数据存在较大差异,统计学P值显示<0.05。结论 通过对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后,发现此项措施可提升病人护理效果,同时控制血糖水平,此项措施具备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小组;护理效果

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引起的高血糖,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中也包括遗传、环境因素,主要临床表现为疲乏无力、多尿、多食等【1】。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与人们的不健康饮食,糖尿病发病率不断攀升,临床护理服务能够控制病人的病情,本次研究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选取了8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糖尿病病人,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对糖尿病病人的临床护理作用,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选取了8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糖尿病病人,经过其同意后分组进行护理研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研究组资料中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19例,年龄区间34-78岁(56.31±2.35)岁;参照组资料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区间32-78岁(55.26±2.04)岁;统计学对所有研究资料中数据分析后显示P>0.05,故具备分组条件。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病人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了解病人的相关病情,测量体重、血糖水平,饮食指导等。研究组病人实施糖尿病护理小组,①成立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应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操作水平。②提升护理水平:护理人员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对护理人员护理的过程发生问题进行分析,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加强专业知识,全面掌握护理知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个人,巡视各个环节要严格执行【2】。③实施护理措施:加强护患间交流:倾听病人的内心想法,寻找共同话题帮其解决。由于糖尿病病人内心非常敏感会出现缓解不良情绪,病人十分焦虑、心情沮丧,护理人员要和蔼的语气与病人沟通,增加亲切感。为病人讲解糖尿病知识及治疗方案,鼓励安慰,引导病人树立治疗的信念。饮食护理:制定饮食方案,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初步制定并护理搭配能力比例。合理控制食盐的摄入【3】。按时监测:对于病人的血糖水平、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并加以记录。运动指导:鼓励病人适当的运动,运动能够促进糖氧化从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使血糖可以很好的控制。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人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进行组间对比,并利用统计学检验。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n%)代表率,X2检验;计量(),t检验。文中所生成的数据均借用SPSS21.0数据包处理,P<0.05 显现检验结果有意义。

2 结果

由表1、表2显示:组间病人满意度情况对比:结果表明参照组病人满意度75%比研究组病人满意度97.5%偏低,且参照组病人空腹血糖8.64±1.35、餐后2h血糖9.57±1.54、血红蛋白8.02±1.35、自我管理能力19.87±3.78均比研究组差,组间研究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以研究组显优势,所以统计学P值显示<0.05。

3 讨论

糖尿病护理小组为新型护理模式能够掌握病人的自理能力、心理状态与身体情况,可以综合评估病人的相关状况,更科学制定治疗措施,减轻病人的压力,提升生活质量【3】。本文研究表明:组间病人满意度情况对比:参照组病人满意度低于研究组且参照组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均比研究组差,组间研究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以研究组显优势,P<0.05,组间存在对比性。

根据以上表述,糖尿病护理小组应用于糖尿病病人护理中,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治疗效果较明显、有助于控制糖脂代谢水平,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董芳.循证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2):165-167.

[2]牛婷婷,耿小雪.专科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团队护理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7):185-188.

[3]邓平艳.光子治疗仪照射联合集束化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1,34(13):183-184.

[4]陶秀勤.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10):154-157.

作者:岳晓云

上一篇:拼音教学论文下一篇:外卖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