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芭蕾舞剧分析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芭蕾舞剧《天鹅湖》作于1876年,是柴科夫斯基所作的第一部舞剧,剧作取材于民间传说。彼季帕最为杰出的作品是与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合作完成的《睡美人》、《胡桃夹子》、《天鹅湖》这三部作品成为了古典芭蕾舞剧的代表作。本文对彼季帕与柴可夫斯基在情节与音乐,舞剧与音乐、舞蹈与音乐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大型芭蕾舞剧分析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大型芭蕾舞剧分析论文 篇1:

《红色娘子军》

摘要: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舞蹈艺术得到了空前蓬勃的发展,而芭蕾舞剧名作的引进,则是从1954年我国建立了北京舞蹈学校,聘请了苏联芭蕾舞蹈专家执教舞剧编导才开始的。随着时代发展的要求,创作中国自己的芭蕾舞剧目的任务就刻不容缓了。之后,周恩来总理又指示“要搞革命题材的剧目”,因此选择了《红色娘子军》作为他们创作的第一部中国芭蕾舞剧。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根据梁信的同名电影剧本改编,由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团创作演出,于1964年首演。编导:李承祥、王希贤、蒋祖慧。舞剧《红色娘子军》成功地运用了芭蕾舞剧的形式,塑造了琼花和洪常青这两个革命英雄人物形象,其特点就是较好的运用了舞蹈语言,在舞剧的矛盾冲突中展现出其思想感情的发展和性格的成长,充分揭示出人物的个性,用芭蕾舞的形式来表现当时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创作演出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舞剧编导已经熟悉和掌握了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并在芭蕾舞剧的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艺术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就。在这样的前提下,本论文要探讨的是红色经典为何40年来不衰、军事动作与芭蕾舞的巧妙结合以及它是对西方古典芭蕾的挑战和反叛。

关键词:中国芭蕾舞剧;革命题材《红色娘子军》舞蹈语言

一、绪论

《红色娘子军》也可以说是我们中国第一部成功的大型芭蕾舞剧,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它也是很多中国人对芭蕾舞最早的认识。而且在同济大学百年校庆的时候我有幸参加了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排练和演出,更请到了舞剧的原创编导之一蒋祖慧老师为我们亲临指导。

芭蕾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比西方几乎晚了三个多世纪,不过起步虽晚,却是飞跃前进。芭蕾在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不再是一个属于西方的文化艺术符号,而中国芭蕾舞剧的历史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芭蕾在中国的一次革命,它参照当时中国人的审美观点,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相结合,它不仅开辟了西方芭蕾在中国本土的发展,同时也成就了中西文化在芭蕾艺术领域的完美融合的奇迹。虽然芭蕾舞艺术传入我国已有百年历史,但是,芭蕾舞艺术的民族化问题,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才被提上日程。由林默涵当场拍板,决定将《红色娘子军》改编为芭蕾舞剧。这次会议对我国芭蕾舞艺术民族化的进程,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的芭蕾舞艺术在积累了数十年的正反历史经验,一批芭蕾舞艺术家的创作水平也逐步提高的情况下,又受到作为外因的“三化会”的推动,我国芭蕾舞剧民族化的经典之作《红色娘子军》终于破土而出。从舞剧《红色娘子军》问世到现在,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都对舞剧《红色娘子军》做过探讨和研究。有人研究后认为《红色娘子军》的特点就是较好地运用了舞蹈语言,也有人以当年的历史背景来进行探讨,认为《红色娘子军》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还有从创作的角度出发,认为《红色娘子军》是伴随着1963年音乐舞蹈座谈会上发出的“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号召应运而生的。此论文题目是中国红色经典与西方舞蹈艺术的结合,依据以上学者和专家对舞剧《红色娘子军》做过的分析研究,本文要探讨和研究的内容是:

1.《红色娘子军》问世40年来,荣辱兴衰、大起大落,但是一直深受中国观众的爱戴,并成为了伴随几代人共同成长的历史记忆,还创造2000多场久演不衰的艺术神话,那是什么让它40年来经久不衰。

2.不论是电影,京剧还是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始终是一个历史“军事”题材,剧中出现了演员手拿长枪,在足尖上完成刺杀等一些“军事”动作,还有“五寸刀舞”、“大刀舞”等等。是不是革命军事题材和芭蕾舞的结合才创造出了民族化的芭蕾舞剧。

二、紅色经典与西方古典艺术的结合

第一部中国民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问世于1964年,是集体创作的产物。于9月26日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国家领导人在观看演出结束后给予了肯定和鼓励,毛主席在观看后表示《红色娘子军》方向是正确的,艺术是成功的。继电影《红色娘子军》红遍全国后,改编成芭蕾舞剧的《红》一样大获成功,自此长演不衰,并多次演出招待外国领导人。芭蕾舞剧《红》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电影原作,梁信的剧本和谢晋的导演艺术,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塑造的鲜明的人物形象,为芭蕾舞剧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创作依据,但是芭蕾舞与电影终究是二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完全不同的艺术节奏和规律,所以要充分发挥芭蕾舞艺术的表现特点,展示芭蕾舞艺术的独特魅力。因为舞剧《红色娘子军》讲述的就是那个年代的生活写照,传达了我们中国人民抵制暴力,反抗压迫的民族精神,所以会和观众产生共鸣。

作品的编排上采用了很多中国戏曲的元素,如编导运用了一些中国传统戏剧的表现方法,如戏剧结构分场不分幕,情节事件的发展紧紧相扣,一环接一环,适应了中国观众的传统欣赏习惯。还有在第三场和第五场的战斗对打时采用了不少传统戏曲中翻滚扑跌的舞蹈技巧,所以在结合了西方古典芭蕾与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的基础上,又融容入了很多中国元素,因此对于观众来说,是很容易接受的。

而舞剧中演员的服装也是舞剧的一大特点,所有的服装都是根据那个时期人们的着装演变而来的。一想到战士的服装,我们想到的肯定是那灰色的、有红五星的帽子和灰色的军装,而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出现的是短裤和军装相结合的女装,这部表现女性革命精神的舞剧,将军装的禁锢与短裤的裸露组合在一起,可谓中国特色十足。还有平民和地主的服装,对比很鲜明,平民的衣服显的单调、朴素和破旧,而地主的衣服则是亮丽很多,看上去衣服的质感也很好,充分说明了当时那个年代的社会情况。

舞剧的音乐,“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每当娘子军连歌的主旋律响起的时候,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种莫名的激动,因为熟悉的旋律配上激励人心的歌词,再加上女战士练操的身姿,这仿佛就是生活的写照,所以观众看到这些会感觉亲切,这也可能是和观众心里沟通最好的方式。

三、总结

舞剧《红色娘子军》作为我国的一部民族化芭蕾舞剧的经典之作,问世40余年来一直受到观众的爱戴。这部红色经典将西方芭蕾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了一部民族芭蕾舞的世纪精品。它通过芭蕾舞的手段和形式向我们展现了发生在30年代的一个真实的革命历史故事,巧妙地与芭蕾舞的形式相结合来表现中国人民的生活斗争。在芭蕾舞台上破天荒地塑造了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和手拿大刀的革命形象,中国风格十足。本篇论文以我对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认识和了解,加上以往专家学者对舞剧做过的研究为依据,分析了红色娘子军经久不衰之原因、军事题材与芭蕾的巧妙结合、红剧对古典芭蕾的挑战三个论点,可能很多地方我还分析的不够细致,但是作为一名本科毕业生,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论文写到最好,也是对我大学四年的一个总结。

参考文献:

[1]王克芬 隆荫培 《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09月出版

[2]作者:于平 《风姿流韵—舞蹈文化与舞蹈审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3]作者:史留阳 《芭蕾》 广州市舞蹈家协会主办 广州芭蕾舞团编辑出版2007.02月出版

作者:朱柯

大型芭蕾舞剧分析论文 篇2:

古典芭蕾舞剧中舞蹈与音乐赏析

摘 要:芭蕾舞剧《天鹅湖》作于1876年,是柴科夫斯基所作的第一部舞剧,剧作取材于民间传说。彼季帕最为杰出的作品是与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合作完成的《睡美人》、《胡桃夹子》、《天鹅湖》这三部作品成为了古典芭蕾舞剧的代表作。本文对彼季帕与柴可夫斯基在情节与音乐,舞剧与音乐、舞蹈与音乐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彼季帕;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舞蹈

作者简介:李倩娜(1988-),女,广西崇左人,本科,研究方向:芭蕾舞。

彼季帕(1819—1910),法国芭蕾演员、编导,被誉为“古典芭蕾之父”。彼季帕不仅编写了许多著名的芭蕾舞剧,而且让俄罗斯成为芭蕾第二故乡,对俄国的芭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俄罗斯芭蕾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了无比的辉煌。柴科夫斯基,1840年生于俄国佛根斯克。他幼时就显露出音乐方面的非凡才华,自1865年辞去法院工作开始致力音乐创作至1893年于彼得堡病故为止。在交响曲、交响诗、协奏曲、歌曲,室内乐、歌剧及芭蕾等各个领域,为世界音乐宝库留下了一大批珍贵的财富。他毕生写过三部舞剧音乐,以《天鹅湖》为最佳。柴可夫斯基对舞剧音乐进行了许多的创新,他改变了过去舞剧音乐的公式化的弊病,赋予了舞剧音乐以交响性的发展,使之更富于戏剧性,大大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19世纪,许多法国的舞蹈家对俄国的芭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彼季帕成功地为俄国排演了几十部舞剧作品,其中他与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合作的《睡美人》(1890)、《胡桃夹子》(1892)和《天鹅湖》(1895)成为经久不衰的芭蕾剧目。在这些经典的舞蹈作品中,我们发现了交响芭蕾的萌芽,即音乐与舞蹈相辅相成,共同编织着鲜明的主题旋律和主题的动作,音乐与群舞交相辉映,形式“交响化式”的芭蕾。下面我们以《睡美人》《胡桃夹子》和《天鹅湖》为例,对舞蹈家彼季帕与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对芭蕾舞剧中舞蹈与音乐的科学整合进行分析。

一、舞剧《睡美人》中的共同构思

《睡美人》是俄国著名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和著名舞剧、编导彼季帕继《天鹅湖》之后,合作的第二部芭蕾舞剧。彼季帕非常珍惜与柴科夫斯基的再度合作,他积极发挥自己在音乐方面与戏剧方面的高度预见力,向作曲家柴科夫斯基认真说明自己构思的每一场舞蹈与音乐之间的细节与特征,并为柴科夫斯基制定了科学的合作计划,为舞剧《睡美人》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柴科夫斯基也提出了“舞剧也是交响乐”的创新主张,因为他在此剧中创新的运用了“交响乐”,所以使舞剧中的古典舞和民间舞的音乐表现的丰富多彩,使人耳目一新。真挚而扣人心弦的音乐旋律,如泣如诉的歌唱性乐句等音乐表现手法的创新运用,使此剧音乐娓娓动听,富有诗情画意。

在此剧中,彼季帕擅长的舞蹈设计与柴科夫斯基创新的音乐设计融为一体,达到了有机的结合,散发出了古典芭蕾完美的色彩。正如音乐的主题和复调一样,几位主要人物的舞蹈都有着不同的主题动作,并在不同的舞段中发展变化,在发展变化中与群舞形成了复调对比的关系。彼季帕在《睡美人》中设计了多姿多彩的舞蹈结构与动作,如:个人芭蕾技巧的充分发挥,双人舞技艺的细节刻画,浪漫的爱情故事在多姿多彩的舞蹈动作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旋律营造了气势恢宏的舞蹈世界。由于此剧中有舞蹈与音乐的科学整合,因此,第一幕中的大型群舞“花之华尔兹”,常被作为单独的节目在晚会中表演。“蓝鸟双人舞”的独舞部分充分展示男演员脚下的打击动作的复杂技术技巧,双人舞部分表现了比翼双飞的美丽爱情,是古典芭蕾中难得的精品,也是国际芭蕾比赛中规定的剧目。

二、舞剧《胡桃夹子》中的音乐氛围

《胡桃夹子》为两幕古典芭蕾舞剧。在明快而又精致的序曲中,弦乐器拨奏和三角铁的叮当声为即将展开的芭蕾舞剧的剧情创造出轻松亲切的舞台气氛。

《胡桃夹子》是柴科夫斯基继芭蕾舞剧《天鹅湖》和芭蕾舞剧《睡美人》之后完成的最后一部芭蕾舞剧音乐,此剧的音乐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神奇色彩。柴科夫斯基结合剧情实际,运用非常细腻独特的音乐手法,描绘出了一个奇幻缤纷的,充满想象力的童话世界,丰富而具有内涵的音乐生动地刻画了儿童的天真纯洁和老鼠的丑陋邪恶,使“善”与“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充分体现了柴氏作品深刻的哲学主题。

尽管舞剧《胡桃夹子》的版本众多,但基本结构都是按照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总谱编排的。彼季帕在第一幕和第二幕中遵循柴科夫斯基“芭蕾交响化”的原则,设计出了“小雪花舞”,成为舞蹈精品流传了下来。

第二幕克拉拉与王子的双人舞通过精美的音乐展示出了芭蕾演员的高超技巧,音乐突出了剧中人物的情感,被公认为世界芭蕾的精品,因此,成为当今国际芭蕾舞大赛中指定的必选节目。

《胡桃夹子》中的音乐使舞蹈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具有观赏性。在美国和加拿大的许多城市中,《胡桃夹子》中的音乐已经成为每年圣诞节中常采用的一项仪式。

三、舞劇《天鹅湖》中的完美结合

《天鹅湖》是古典芭蕾的扛鼎之作,促进了古典芭蕾的成熟,创造了浪漫芭蕾的高峰,同时开启了20世纪芭蕾的新时代。具体来说,《天鹅湖》来自德国的一个童话故事,在故事中,音乐与当时任务的心情,周围的环境配合得十分恰当。黑天鹅的出现,我们觉得往往都伴随着邪恶的感觉;公主以为王子另觅新欢时,悲伤的音乐环绕在我的耳边;最后,王子与公主在一起了,甜蜜的音乐骤然响起;当王子与黑天鹅搏斗时,那紧张而激烈的音乐,让人不禁为王子捏了一把汗,究竟鹿死谁手?谁胜谁负?……

在结构上,《天鹅湖》包括四幕,二十九个分曲,其结构庞大,却充满音乐之美。在审美观念上继续崇尚浪漫芭蕾“轻盈飘逸”的原则;在动作指向上依旧遵守垂直向上,向往天国极乐世界的标准。在这部舞剧中,“天鹅”主题总体旋律和情绪的变化是:旋律较平稳→旋律自下而上進行,然后情绪较平稳→情绪激动(暗示公主遭遇不幸)来进行。舞剧《天鹅湖》在经典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为古典芭蕾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芭蕾舞剧共有四幕。红色的帷幕慢慢地拉开了,台上出现了宫廷的背景,亮堂堂的宫廷里有一位搞笑的宫廷小丑,有一位高贵的王后,还有一位威武的王子。有许多王子的朋友在一起翩翩起舞。它里面出现了洁白无瑕的天鹅公主,还有四小天鹅表演的四人舞,更有天鹅公主和王子表演的双人舞,舞蹈动作都是高难度动作。这一幕的配乐非常优美,再加上演员的舞姿也非常优雅,让观众大饱眼福。

优美的动作,动感的旋律。当当当,呼呼呼……随着音乐的响声,我们正“进入了天鹅湖……”

芭蕾舞剧《天鹅湖》把舞蹈和戏剧联系在一起,一边演戏,一边跳舞,音乐和舞蹈配合得很好,令人看得如痴如醉。

当舞蹈快的时候,音乐的节拍也跟着快了。当不同人物出场,就会有不同风格的音乐。例如:黑天鹅出场时,音乐是紧张的;白天鹅是温柔的音乐,令人知道谁是邪恶的,谁是善良的。舞蹈演员不只是会跳舞,脸上的表情也十分丰富,表达了他自己的思想。这就是一个优美的童话,里面充满了幸福,充满了忧伤,充满了邪恶,充满了战斗,充满了……

在舞蹈中,主人公的双脚就像蝴蝶的翅膀,不停地在空中“飞舞”,配乐有些让人激动,有些令人温柔,令人悲伤。

随着王子与黑天鹅激动人心的戰斗,正义战胜了邪恶,随着美满结局拉下了帷幕。正因为舞剧《天鹅湖》中有舞蹈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才使《天鹅湖》成为古典芭蕾中的一道最耀眼的风景,代表着西方古典芭蕾的巅峰之作。

四、结语

这三个不朽的传世之作是源自意大利和法国的古典芭蕾,最终因为有芭蕾大师彼季帕和音乐家柴科夫斯基对舞蹈与音乐的不断创新与整合,而在俄罗斯这一片丰沃的艺术土壤上托起了芭蕾的另一片天空,铸就了俄罗斯芭蕾的辉煌。芭蕾大师彼季帕和音乐家柴科夫斯基在舞剧中的合作,带给了舞蹈界和音乐界一个重要的启发:创新是艺术不竭的源泉和动力,艺术只有创新,才能发展,才能从完美走向辉煌!我们知道一部好的作品背景音乐的重要性,《天鹅湖》就是因为这一点,从此改变了音乐是舞蹈的陪衬和简单伴奏的地位,当然,音乐之美还远远不止如此。在这部剧里,我们感受和体验到了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懂得聆听,方有享受,这其中有太多不可诉说的东西,古人云“礼乐教人”,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参考文献:

[1]韩中启.我对《天鹅湖》舞剧的一点看法[J].金田,2013(12).

[2]张杨子.赏析芭蕾舞剧中舞蹈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以彼季帕与柴可夫斯基的合作为例[J].魅力中国,2014(8):99.

[3]吴修林.柴科夫斯基歌劇《黑桃皇后》戏剧冲突的初步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08.

作者:李倩娜

大型芭蕾舞剧分析论文 篇3: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简析

[摘 要]《胡桃夹子》一步古典的芭蕾舞剧,舞剧《胡桃夹子》因描写了西方人最重要的圣诞节前夜发生的故事,成为名副其实的“圣诞芭蕾”。

[关键词]古典主义艺术风格《胡桃夹子》讲述了在圣诞节,女孩克拉拉得到一只胡桃夹子。夜晚,她梦见这只胡桃夹子变成了一位王子,领着她的一群玩具同老鼠兵作战。后来又把她带到果酱山,受到糖果仙子的欢迎,享受了一次玩具、舞蹈盛宴的快乐,并最终和王子并肩同骑可爱的驯鹿,飞向神往的天堂。

第一幕19世纪初,德国纽伦堡市内的舒塔尔巴姆家要开圣诞晚会。女儿克拉拉、儿子弗里茨和他们全家人都在门口迎接客人。圣诞晚会开始了。克拉拉的教父德罗赛尔梅亚带来一个漂亮硕大的手摇八音匣,从中取出可爱的少女、滑稽的小丑、强悍的阿拉伯人,三个木偶为孩子们表演。最后,德罗赛尔梅亚拿出了其貌不扬的胡桃夹子,克拉拉求德罗赛尔梅亚把这个木偶送给她。她怀抱着胡桃夹子,静静地进入了梦乡。熟睡的克拉拉被惊醒了,正看到七头鼠王带着一大群老鼠,要带走胡桃夹子。胡桃夹子突然变大了,指挥着木偶和老鼠军展开大战。克拉拉被这场面吓得昏了过去。当她醒来的时候,胡桃夹子解决了老鼠,魔法变成一个英俊的王子,王子邀请克拉拉到自己统治的糖果王国去作客。两个人乘上了木马,踏上了旅途。王子和克拉拉来到了雪国,这里是一片晶莹的世界。冰雪女王和国王带领着雪的精灵们变成随风飘落的雪花,跳着舞蹈欢迎他们。克拉拉从女王和国王那里得到了一块美丽的披肩和王子一起又上路了。

第二幕的开头大幕拉开,一道纱幕上画着树枝和各种装饰彩条与玩具。在纱幕后面可以看到克拉拉与胡桃夹子乘坐的木马悬在空中。先由西班牙、印度、中国、俄罗斯和法国的5对娃娃在舞台前区跳着各自的舞蹈过场,好像他们在追赶两位主人翁乘坐的木马。这些娃娃的动作虽然也带有机械、木偶的性质,但同时却更富有人性。他们既是圣诞树上复活的木偶娃娃,又是克拉拉与胡桃夹子的忠实朋友。接着是表现娃娃们欢庆胜利的《木偶组曲》。它由西班牙、印度、中国、俄罗斯和法国的5段舞蹈组成。它们个个都短小精悍,无论是音乐还是舞蹈都十分精彩而富有民族特征。热情奔放的西班牙舞,庄重缓慢的印度舞,粗犷豪迈的俄罗斯舞,精巧别致的中国舞和抒情娇柔的法国舞,都从各个侧面补充刻画了克拉拉和胡桃夹子的精神世界与深厚情谊。最后5对娃娃一起跳一段结尾舞蹈,共同迎接新生活的到来。

下面是一段大型的群舞。整个大型舞蹈由3个舞蹈“声部”组成:6对男女领舞,穿白色长纱裙的少女各舞以及双手拿着高大烛台的男群舞。格里戈罗维奇以他擅长的交响编舞手法创作了绚丽的舞蹈场面。每个舞蹈“声部”有时跳一段自己的片断,有时又与其他“声部”合成一个复杂的整体,像万花筒那样变幻无穷,美不胜收,既概括地塑造了克拉拉与胡桃夹子那丰富、纯洁、高尚的精神世界的形象,又渲染了他们进行订婚仪式的氛围。接着是克拉拉与胡桃夹子的一段大型双人舞。全部群舞作为克拉拉与胡桃夹子双人舞的伴奏。音乐每次走向高潮时都为男女主人翁设计了一组空中托举的动作,用三维空间的变化来突出他们,以免他们被群舞淹没。克拉拉与胡桃夹子的双人舞充满了喜悦、幸福与青春的活力,象征着人类战胜黑暗走向光明的美好愿望。正当大家欢庆两位主人翁喜结良缘之时,前面落下了一道纱幕,灯光渐暗。克拉拉穿着睡裙出现在纱幕前。随着灯光的熄灭,她眼看着王子与欢乐的人群逐渐消失,她感到恋恋不舍,婉惜忧郁。她又回到了空荡荡的客厅,冲到躺在地上的胡桃夹子娃娃身边,把他紧紧地抱在怀里。此时的克拉拉再也不是原来的小女孩了。所发生一切固然只是她的想像而已,但又像是她的亲身经历。女主人翁一夜之间领悟到生活的真谛。《胡桃夹子》让观众和他一起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一起去探索生活中真、善、美的意义,去思考当今的人生哲理。尽管胡桃夹子的外貌确实很丑陋,但是小女克拉拉却能透过外表看到他心灵的美。是的,在鼠王眼看就要打垮胡桃夹子时,玛丽本来可以逃回她的卧室,但她却挺身而出,赶跑了鼠王,保护了胡桃夹子。尽管人生的道路并不平坦,但有崇高的理想,有了披荆斩棘的精神,终究会达到自己的目标。

第一部分:古典主义的时代背景与艺术风格和宝贵遗产

“古典芭蕾”是以俄罗斯学派的崛起为背景的,而所谓的“古典芭蕾”,并非人们通常所说的那种“浪漫芭蕾”之前的“早期芭蕾”,而至的是“浪漫芭蕾”之后,“现代芭蕾”之前的那种特定风格。

芭蕾在俄罗斯收到至上而下的尊重,早在路易十四时代,就有俄罗斯人前往法国观看过哪里的宫廷芭蕾。俄国宫廷自18世纪开始,便已拥有了自己的舞蹈学校,并聘任过法国芭蕾大师担任校长。继彼得大帝之后的历代沙皇对法兰西白色的高雅文化,均毫无例外的毕恭毕敬,“西欧化”或“法国化”成为俄国多年的改良国策。

在这种大气候下,芭蕾作为一种先进的文明之象征,被移植到俄罗斯这片黑色的土地之上。在尊崇与重金的感召之下,法国,甚至历史更加悠久的意大利芭蕾名士络绎不绝的来到俄罗斯,芭蕾移民的空前高潮顺利成章的瞄准了19世纪后半叶的圣彼得堡和莫斯科,虽然法兰西“浪漫芭蕾”大势已去,却开创了“古典芭蕾”这个整部芭蕾史上的鼎盛时期。俄罗斯学派的芭蕾可谓集意大利和法兰西两大流派之大成的硕果,同时自然天成地带上了俄罗斯族特有的气势恢宏,动作凝重,精力过人,戏剧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一直延延续至今。

“古典芭蕾”相对于此前的“早期”“浪漫”两个时期相比“古典”给后人留下的遗产较多,我们所熟悉的就有《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这三大五局最具生命力,直径在世界各地,尤其是芭蕾发源与兴盛国之外仍备受欢迎《堂.吉诃德》,《舞姬》和《雷蒙达》长演不衰,而《帕基塔》的《三人舞》与《大群舞》也常作为折子戏活跃在各个芭蕾舞团的芭蕾晚会中,成为了经受考验的经典剧目,并且形成了“双人舞”与’性格舞’的模式,以及“舞剧乃舞蹈的最高形式”等观念。

这种观念指导20世纪初,芭蕾实现后进入“现代芭蕾”和“当代芭蕾”两大时期之后,尤其是自舞蹈开始走出“非舞蹈”的误区逐步回归动作本体,以美籍俄国芭蕾舞大师乔治·巴兰钦为首的“纯芭蕾”开始占领主导地位以来,才结束了一统天下的局面。

第二部分:古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的主题分析

作为同属于古典主义的一部分,《胡桃夹子》让观众和他一起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一起去探索生活中真、善、美的意义,去思考当今的人生哲理。尽管胡桃夹子的外貌确实很丑陋,但是小女孩克拉拉却能透过外表看到他心灵的美。是的,在鼠王眼看就要打垮胡桃夹子时,克拉拉本来可以逃回她的卧室,但她却挺身而出,赶跑了鼠王,保护了胡桃夹子。尽管人生的道路并不平坦,但有崇高的理想,有了披荆斩棘的精神,终究会达到自己的目标。它赞颂真正忠实的友谊和勇敢的忘我精神,整部舞剧的音乐洋溢着光明和欢乐的气氛。这正是舞剧《胡桃夹子》给人的启迪。

第三部分:古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的历史意义与影响

今年是《胡桃夹子》演出120周年纪念,这出经典的芭蕾舞剧当年就在马林斯基剧院首演,由基洛夫舞团演出。《胡桃夹子》历久不衰,是圣诞节前夕最受欢迎的节目。

1934年1月,维克·韦尔斯芭蕾舞团(现英国皇家芭蕾舞团)首演了尼古拉·谢尔盖耶夫根据他从马林斯基剧院带来的舞谱编排的《胡桃夹子》,这是在西方国家首次上演这部舞剧。1954年2月,出身于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的乔治·巴兰钦在美国推出这部舞剧的改编版,在美国国内引起巨大轰动。此后,每逢年底,巴兰钦率领的纽约城市芭蕾舞团都要上演整整四个星期的《胡桃夹子》,此传统一直持续至今,而巴兰钦版《胡桃夹子》今天仍保留在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的演出剧目中。

彼得·赖特的改编版《胡桃夹子》是在1984年由英国皇家芭蕾舞团首先公演的。其戏剧结构和故事背景与这部舞剧的通常版本有些不同。由于赖特版戏剧结构和细节设计独具特色,舞蹈场景生动有趣,所以一经推出便受到热烈欢迎。在进入21世纪以前,赖特版《胡桃夹子》已经由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和伯明翰皇家芭蕾舞团分别于1985年和1994年制作了该舞剧录像。目前我们手中的这个英国皇家芭蕾舞团2000年版《胡桃夹子》DVD,已经是该团第二个、也是赖特版《胡桃夹子》第三个录像版本了。赖特版《胡桃夹子》的故事情节设计巧妙,细节处理富有情趣。尤其令人欣赏的是,在很多“通常版本”中,男女主角在第三幕性格舞仅仅是作为旁观者,而在赖特版中,克拉拉和胡桃夹子在很多性格舞场景都亲自参加进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舞蹈的观赏性。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在西方文化中存在巨大影响力,在西方有着圣诞节看《胡桃夹子》的传统。

《胡桃夹子》之所以可以吸引千千万万的观众,一方面是由于它有华丽壮观的场面、诙谐有趣的表演,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柴科夫斯基的音乐赋予舞剧以强烈的感染力。

它精巧地使用弦乐,是作品的背景光彩闪耀,而且战线出一般乐曲少见的逼真写实,尤其在《雪花圆舞曲》中的童声,和第一幕其他乐曲中的儿童乐器。为传统乐器所谱写的音乐,也是创意十足,尤其是第二幕的插曲,以西班牙舞代表巧克力,以阿拉伯舞代表咖啡,中国舞代表茶,但全曲最美妙之处仍在《糖果仙子之舞》钢琴独奏,依照剧本的描写,迷人地暗示出水滴“从喷泉中溅出”。在旋律较为平淡的地方,柴可夫斯基的处理方式仍然杰出。

第二幕《双人舞》的动机不过是一个简单的下降音阶,然而和声与分句方式以及温暖的弦乐音色,赋予它强大的情感。柴可夫斯基的管弦乐在序曲中超越了题材:不用大提琴和低音乐器,而以小提琴和中提琴来画分六个声部,他加进三角铁和短笛来模拟古典乐派乐团的声音。这首序曲闪闪发亮、充满童趣,规模虽不大,但却充满清亮的音色,正适合圣诞夜前夕。

舞剧《胡桃夹子》给观众带来焕然一新的感觉。并符合了西方圣诞节浓重的童话气息。

参考文献:

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04-01。

作者简介:

任楠(1987—)男,研究方向:舞蹈艺术。现任广州芭蕾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资深独舞演员。

作者:任楠

上一篇:终止劳动合同书下一篇:纯硝酸化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