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教案

2022-03-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质的量教案》,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物质的量教案

物质的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 4.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 5.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物质的量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容易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因此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教师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一些数据的分析,总结出摩尔质量和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自然引出摩尔质量的定义。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本节还涉及了相关的计算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这类计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计算进一步强化、巩固概念。

本节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本节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引入、形成。

教法建议

1.在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时,可以从学生学习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可以适当举例说明。

2.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不能拆分。它和物质的质量虽一字之差,但截然不同。教学中应该注意对比,加以区别。

3.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但是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讲很陌生也很抽象。再加上对高中化学的畏惧,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难点。因此教师应注意分散难点,多引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发学习兴趣。

4.应让学生准确把握物质的量、摩尔的定义,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明确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对象的。

(2)明确粒子的含义。它可以是分子、原子、粒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3)每一个物理量都有它的标准。科学上把0.012kg 12C所含的原子数定为1mol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1mol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因此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6.02×1023mol-1,在叙述和定义时要用“阿伏加德罗常数”,在计算时取数值“6.02×1023mol-1”。

5.关于摩尔质量。由于相对原子质量是以12C原子质量的 作为标准,把0.012kg 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就能够把摩尔质量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联系起来。如一个氧原子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 倍,又1mol

任何原子具有相同的原子数,所以1mol氧原子质量是1mol碳原子质量的 倍,即 。在数值上恰好等于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给物质的量的计算带来方便。

6.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巩固对概念的理解。理清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方案一

课题:第一节 物质的量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积极主动学习。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教学方法:设疑-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

复习提问:“ ”方程式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思考:方程式的含义有:宏观上表示56份质量的铁和32份质量的硫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88份质量的硫化亚铁。微观上表示每一个铁原子与一个硫原

子反应生成一个硫化亚铁分子。

导入:56g铁含有多少铁原子?20个铁原子质量是多少克?

讲述:看来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把宏观可称量的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

提到物理量同学们不会感到陌生。你们学习过的物理量有哪些呢?

回答:质量、长度、温度、电流等,它们的单位分别是千克、米、开、安(培)

投影: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

讲述:在定量地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时,很需要把微粒(微观)跟可称量的物质(宏观)联系起来。怎样建立这个联系呢?科学上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质的量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特别是在中学化学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核心和基础。这同初中化学计算以质量为基础不同,是认知水平提高的表现。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应注意这一变化。 板书:第一节 物质的量

提问:通过观察和分析表格,你对物质的量的初步认识是什么?

回答: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摩尔是它的单位。

讲述:“物质的量”是不可拆分的,也不能增减字。初次接触说起来不顺口,通过多次练习就行了。

板书:

一、物质的量

1.意义: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多少的物理量。它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符号:n

引入:日常生活中用打表示12个。“打”就是一定数目的物品的集合体。宏观是这样,微观也是这样,用固定数目的集合体作为计量单位。科学上,物质的量用12g12C所含的碳原子这个粒子的集合体作为计量单位,它就是“摩尔” 阅读:教材45页

讲述: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阿伏加德罗。这个常数的符号是NA,通常用它的近似值6.02×1023mol-1。

板书:

二、单位――摩尔

1.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mol

2.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符号:NA,近似值6.02×1023mol

-1。

1mol任何粒子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讲解:阿伏加德罗常数和6.02×1023是否可以划等号呢?

不能。已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33×10-23g,可以求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因此注意近似值是6.02×1023mol-1。

提问:1mol小麦约含有6.02×1023个麦粒。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学生思考:各执己见。

结论:不正确。因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使用范围是微观粒子。因此在使用中应指明粒子的名称。6.02×1023是非常巨大的一个数值,所以宏观物体不便用物质的量和摩尔。例如,地球上的人口总和是109数量级,如果要用物质的量来描述,将是10-14数量级那样多摩尔,使用起来反而不方便。

板书:3.使用范围:微观粒子

投影: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1mol氧

(2)0.25molCO2。

(3)摩尔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4)1mol是6.02×1023个微粒的粒子集合体。

(5)0.5molH2含有3.01×1023个氢原子。

(6)3molNH3中含有3molN原子,9molH原子。

答案:

(1)错误。没有指明微粒的种类。改成1molO,1molO2,都是正确的。因此使用

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用化学式表示。

(2)正确。

(3)错误。物质的量是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只是它的单位,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4)错误。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二者不能简单等同。

(5)错误。0.5molH2含有0.5×2=1molH原子,6.02×1023×1=6.02×1023个。

(6)正确。3molNH3中含有3×1=3 mol N原子,3×3=9molH原子。

投影:课堂练习

2.填空

(1)1molO中约含有___________个O;

(2)3molH2SO4中约含有__________个H2SO4,可电离出_________molH+

(3)4molO2含有____________molO原子,___________mol质子

(4)10molNa+中约含有___________个Na+

答案:(1)6.02×1023(2)3×6.02×1023,6mol(3) 8mol,8×8=64mol(因为1molO原子中含有8mol质子) (4)10×6.02×1023(5)2mol

讨论:通过上述练习同学们可以自己总结出物质的量、微粒个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板书:4.物质的量(n)微粒个数(N)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三者之间的关系。

小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物质的量与粒子个数之间的关系:

作业 :教材P48

一、二

板书设计

第三章 物质的量

第一节 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

1.意义: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多少的物理量。它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符号:n

二、单位――摩尔

1.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mol

2.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符号:NA,近似值6.02×1023mol

-1。

1mol任何粒子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3.使用范围:微观粒子

4.物质的量(n)微粒个数(N)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三者之间的关系。

探究活动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与原理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是NA,单位是每摩(mol-1),数值是

NA =(6.0221376±0.0000036)×1023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由实验测定。它的测定精确度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测定方法有电化学当量法、布朗运动法、油滴法、X射线衍射法、黑体辐射法、光散射法等。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不同,但测定结果几乎一样,可见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客观存在的重要常数。例如:用含Ag+的溶液电解析出1mol的银,需要通过96485.3C(库仑)的电量。已知每个电子的电荷是1.60217733×10-19C,

第二篇:物质的量教案

物质的量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2)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使学生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4)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5)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6)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2、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技能。 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技能。

3、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 (2)培养学生抽象、联想、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3)使学生学习法定计量单位及国家标准中“量和单位”的有关内容。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方法]

(1)对比—比喻—联想结合方法;(2)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方法。 [教学用具]

LCD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引入] (投影)

1、什么是物理量?质量、体积是不是物理量?

2、如何知道一瓶水质量和体积?一瓶水有多少水分子构成?

3、(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什么?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2)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难以称量,当称量物质的实验操作时,微粒与可称量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过渡] 以上问题启发思考,使学生寻找假设桥梁,引入正题。

[阐述] 本章知识的位置及其重要性。

[引入基本概念] 18克水可以用托盘天平称量,但1个水分子却无法称;1把大米可以称 量,1粒大米却无法称,但1粒大米质量可以计算,同理,1个水分子的质量也可以计 算,通过物质的量进行换算。引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开发学生思维。

科学上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板书]

一、物质的量

[类比]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讲述] 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用摩尔作为计量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符号为mol,简称摩。

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发光强度 单位名称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坎(德拉) 单位符号 m kg s A K mol cd

[投影]

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

[整理知识] 先投影表中前五个物理量,使学生回答单位名称和符号,再投影后两个物理量。 [讲解]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它能够把难以称量的微粒与易称量的微粒集体紧密联系起来。

[板书]

二、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1.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集体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符号:n),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桥梁。

2.物理量:问题:(1)物质的量能否称为物质量或物质质量?为什么? 正如时间、质量这些物理量一样,“物质的量”是物理量,是专有名词,不是词组,不能随意增添或简化任何字,不能拆开理解,物质的量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mol)。

1、粒子:问题:(2)使用摩尔时,为什么必须指明基本粒子或其组合?

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因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很庞大;比喻:6.02×1023粒大米平均分给10 亿人,则每人可得15.05百万吨大米。所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于微观世界才有意义。使用时,须指明微粒符号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

4.一定数目:问题:1mol是什么意思呢?1mol粒子的粒子数目是多少呢? 。 [启发] 正如丈量布匹一样,用尺作基准是必然的,那么计算微粒的基准是什么?

[板书]

1、基准——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A,单位——mol-1。约为6.02×1023 mol-1

集体:表示的不是单个微观粒子,而是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约为6.02×1023个。

5.数学表达式:

[投影] 问题: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已知某物质的微粒数,能否计算出其中含有微粒的物质的量?

n=N/NA

因为NA相同,所以n与N呈正比. AaBbCc

N(A)==a N(AaBbCc) n(A)==a n(AaBbCc)

[板书] 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个。 [举例]

1摩尔氧原子约为6.02×1023个 1摩尔水分子约为6.02×1023个 1摩尔氯离子约为6.02×1023个

0.1molH2中,含有

molH。

2molCH4中,含有

molC,

molH。

3.01×1023个H2O中,含有

molH,

molO。 0.1molNa作还原剂时,失去的电子数是个。

[思考]通过上述例题,请总结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板书]

三、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使用时注意事项

[投影]

1、摩尔使用仅限于微观世界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电子、中子、质子等),用于宏观世界则无意义。

2、使用时要用化学式指明微粒种类或其组合,不用该粒子 的中文名称。

[板书]

1molS、1molH

2、1molNa+、1mole-、1molCO2

3、摩尔倍数单位

1MmoL=1000 kmol

1kmol=1000 mol

1mol=1000 mmol [投影] 巩固性练习题:

[提问]

1、下列表述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①1mol氢 ②2mol离子氢 ③1molNaOH ④1mol盐 ⑤1mol汽车

[投影答案] ①× ②× ③√ ④× ⑤×

2、填充下表

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 ①概念 ②符号

③单位 ④单位符号

3、比较0.5molO2与6.02×1022个O2分子所含分子数的多少。 [投影答案]

方法一:0.5molO2中含O2分子数N N(O2) = n(O2)·NA = 0.5mol×6.02×1023mol-1 = 3.01×1023 > 6.02×1022 故0.5molO2所含氧分子数比6.02×1022个氧分子数多。

方法

二、n(O2)==N(O2)/NA==6.02×1022/6.02×1023mol-1 =0.1mol < 0.5mol

物质的量是表示含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故0.5molO2所含氧分子数比6.02×1022个氧分子数多。

小结: 1.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回答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三个概念。 2.本节重点学习公式 n==N/NA及其变形。

第三篇: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让学生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并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方法和技能。

能力培养目标 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科学思想目标 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科学品质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科学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导入新课]

初中化学课中我们已经学过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数,我们都知道,它不涉及溶液的体积。但是,化工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往往是量取溶液的体积,而很少称量溶液的质量。此外,在进行有关化学反应计算时,利用前几节课所学的物质的量计算很方便。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引入一种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只要我们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就可知道所取溶液中含有多少摩尔的物质。根据这个设想,人们就找到了“物质的量浓度”这种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这种方法可用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量浓度。

[讲述]

首先,我想和大家一起完成课本23页的活动探究小实验。课本中给出的是配制0.5L,0.2molNaCl溶液,在做实验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仪器。大家看,我手里拿的是容量瓶,先介绍它的构造:容量瓶是细颈、梨行的平底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

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瓶颈处标有刻度线,表示在所指温度下,瓶内液体的凹液面与容量瓶颈部的刻度线相切时,溶液体积恰好与瓶上标注的体积相等

容量瓶的规格 实验室里常用的容量瓶有100ml,200ml,500ml,1000ml

容量瓶突出的特点:1 常用于配制一定体积的浓度准确的溶液

2 是一种精确量器

3 不能用于溶解或稀释,也不能用于保存溶液,即配制好的溶液要立即转移到细口试剂瓶中。

为了避免溶质在溶解或稀释时因吸热、放热而影响容量瓶的容积,溶质应该首先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待溶液温度达到室温后,再将其转移至容量瓶中。

介绍完了仪器后,我们再回到实验中。

[设问]同学们想一想,配制溶液的第一步应该做什么?

[学生] 计算所需溶质的量

[板书] 1 计算

[讲述]好,我们来一起计算一下所需NaCl的质量,由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0.2molNaCl的质量为0.2mol*58.5g/mol=11.7g我们已经算出NaCl的质量为11.7g,那么我们用什么来称取NaCl的质量呢?

[学生]托盘天平

[板书] 2 称量

[讲述]对,因此第2步就应是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11.7g

[讲述]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会了它的使用,今天我请一位同学来称量一下,看看同学们对托盘天平的使用是否掌握。

请一位同学上讲台称量(在同学称量时老师边说托盘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大家再想想,如果溶质是液体,它用什么来量取?

[学生]量筒。

[讲述]对,如果所取的溶质为液体时我们应用量筒来量取。称量好之后,我们将它倒入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大家注意一下,因为我们今天所配制的溶液为500ml,所以所加水不能超过500ml

[板书] 3 溶解

[演示]溶解过程

[设问]溶质溶解后能否马上转入容量瓶中呢?

[讲述]是的,不能。因为我刚才给大家介绍了容量瓶的使用注意事项,容量瓶上标有温度,为了避免溶质在溶解或稀释时因吸热,放热而影响容量瓶的容积,应待恢复室温后转移至容量瓶。

[板书] 4 转移

[讲述]把小烧杯里的溶液往容量瓶中转移时应注意,由于容量瓶的瓶口较细,为了避免溶液洒出,应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小烧杯里的溶液沿玻璃棒转移至容量瓶中

[设问]大家再想一想,现在这个烧杯和玻璃棒是否需要处理?

[讲述]目的是为保证溶质尽可能的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我们应用蒸馏水洗涤玻璃棒和小烧杯2--3次。将洗涤后的溶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板书] 5 洗涤(目的是尽可能将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

[讲述]当往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距刻度线1--2CM处应停止,为避免加水的体积过多,应改用胶头滴管加至刻度线,这个操作叫做定容。

[板书] 6 定容(目的是确保向容量瓶中加水不超过瓶颈上的刻度线)

[演示]定容

[设问]定容时如果不小心水加多了,能否用胶头滴管取出多余的溶液呢?

[讲述]不能,因为此时溶液中溶剂便多,溶液浓度低于所要配制的溶液的浓度,所以,定容失败了,只好重来。在定容时还要注意凹液面下缘和刻度线相切,眼睛视线与刻度线呈水平,切忌俯视或仰视。

[演示]定容完后,应把容量瓶瓶塞塞上,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反转,使溶液混合均匀,这一过程叫摇匀

[板书] 7 摇匀

[演示]最后,我们将已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板书] 8 贴标签

[设问]定容时俯视或仰视刻度线,对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

[讲述] 俯视 刻度偏小 浓度偏大

仰视 刻度偏大 浓度偏小

[讲述]配制完溶液后,我们再回到课前我给大家所提出的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物质的量浓度,它是用单位体积溶液所含的溶质的物质的量表示,例如,上述实验所配制的溶液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为,也就是说,1L这样的溶液里含有0.4molNaCl,所以溶液的组成可表示为0.4mol/l。像这样,以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用表示,常用的单位为由定义可知,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板书]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讲述]大家注意一下,这里分母上是溶液体积,而不是溶剂体积。分子上是用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摩尔质量。为了巩固一下概念,我们来做道练习题。 [小黑板]用5molNaOH配成500ml溶液,其浓度为________mol/l,取5ml该溶液,其浓度_______mol/l

第四篇:物质的量浓度的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选自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的量浓度》。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它同样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2)能力与方法:

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教学难点: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二、学情、学法分析

1、说学情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初中接触的 “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

2、说学法、教法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乏味感。

三、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课前探究收集生活中各种溶液的标签,很快他们带来了诸如口服液、84消毒液、眼药水、矿泉水等,实验室诸如硫酸、NaOH溶液等标签。在课堂上我将请他们相互展示,并根据自己手中的标签归纳表示溶液组成的多种方法:v/v 、m/v 、n/v、m/m,从而教师引入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之一—物质的量浓度。

[师] 我们知道溶液有浓、稀之分,那么如何定量地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呢? [生] 用浓度,在初中学过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浓度。

[师]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如何定义的,你能写出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吗? [生]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表达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100%

溶液的质量第 1 页 共 3 页

[师] 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吗?请举例说明。 [生] 不同。例如100 g 20%的NaCl溶液中含有20 g NaCl,即含有0.342 mol NaCl,而同样质量分数的KNO3溶液中含有20 g KNO3,但溶质的物质的量却为0.198 mol。 师:在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有不便之处。例如:在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在使用溶液时,一般都量取溶液的体积,而较少去称量其质量。此外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比质量关系要简单多了。所以有必要学习另外一种表示浓度的方法。是用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表示的。本节就学习这种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板书] 物质的量浓度 推进新课

[师] 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的有关内容。 [生] 阅读P15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

[板书]

1、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符号cB表示,单位mol·L-1(或mol/L)。

2、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cB=

nBV

学生首先自主阅读课本感受概念,然后在三个具体实例的练习中运用概念。计算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1mol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 2.1克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 3.1molNaOH固体溶于1L水配制的溶液。 通过练习教师进行总结

[师] 对于这个新概念,我们要注意其中的几个要点: 1.溶质是用物质的量而不是用质量表示。 2.是溶液的体积,并非溶剂的体积。 3.单位:mol·L-1或mol/L。

4.从某溶液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都相同,但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因体积不同而不同。(溶液是均

一、稳定的) 探究

二、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

[师]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呢?

我请同学们自行设计表格将两个物理量进行对比。 [多媒体展示]

溶质的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用溶质的质量占溶液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定义

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浓度 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

量浓度

表达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w)物质的量浓度(cB)第 2 页 共 3 页

=

溶质的物质的量(mol)m溶质的质量(g)×100% =cB=B

溶液的质量(g)溶液的体积(L)V溶液的质量相同,溶质的

溶液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

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

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特点 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

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

都相同,但是溶质的物质

质的质量不同

的量不相同

某溶液的浓度为10%,指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 实例 在100 g溶液中,含有溶mol·L-1,指在1 L溶液中,

质10 g 含有溶质10 mol 板书:

3、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C=ρ·ω·1000/M

3、拓展升华

成功的喜悦会再一次触及他们,此时,课本知识一定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于是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拓展升华。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物质的量浓度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化学科学的发展对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4、当堂反馈

精心设计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当堂反馈,巩固知识、技能目标。 1. 下列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与150mL0.5 mol/L氯化铝溶液中的氯离子的浓度相等的是:

A.150mL1mol/L氯化镁溶液 B.450mL1.5 mol/L氯酸钾溶液 C.50mL1.5 mol/L氯化钾溶液 D.50mL0.5 mol/L氯化铁溶液 2. 一种NaOH溶液的浓度为a mol/L, 密度为ρg/cm3,则这种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A.1000a/40ρ B.40ρ/1000a C.1000ρ/40a D.40a/1000ρ

5、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表达式以及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同时真正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此外,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

6、作业 课后相应习题

7、板书

物质的量浓度

1、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

2、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

3、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第五篇:XX届高考化学专题教案: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浓度 质量分数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专题六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

【考点分析】

物质的量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的始终,是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的重要概念。它是掌握物质的质量、体积(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浓度、反应热、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前提,是高考的必考点之一。要掌握这一考点,除抓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外,还要及时总结小规律。

一、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相互关系

二、物质的量与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计算

.(m总为气体总质量,n总为气体总物质的量)(此公式也适合非气态物质)

2.已知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或摩尔分数求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其中mA、mB、……,为组分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a%、b%、……,为组分气体对应的体积分数或摩尔分数。

3.

其中ρ为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4.

其中D相对为混合气体对某已经气体的相对密度,m已知为已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三、物质的量浓度及有关计算原理

.关于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主要包括:

(1)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计算。可运用公式:n=m/m,c=n/V,所以

(2)已知气体溶质的体积(标准状况下)、溶剂的体积和溶液的密度,计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应先运用n=V/22.4L•mol—1,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再运用V(溶液)=m/ρ求出溶液的体积,其中m为气体和水的质量和,即溶液的质量,ρ为溶液的密度,V(溶液)的单位为L;最后用物质的量浓度公式计算。

(3)计算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还要根据溶质的电离方程式,算出离子的物质的量。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溶液的密度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将ω换算成c时,可从1L(1000mL)溶液出发,运用

直接计算。

3.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的换算:溶解度(S)与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的换算(ρ表示溶液的密度):(ρ单位是g/mL)

4.气体溶于水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设在标准状况下,1L水中溶解某气体V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则

5.溶液稀释或混合的计算:

可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的公式c1•V1=c2•V2

或溶质的质量不变的公式;V1•ρ1•ω1=V2•ρ2•ω2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进行换算时注意的问题

.“一个中心”:

必须以物质的量为中心。

2.“两个前提”:在应用Vm=22.4L•mol—1时,一定要有“标准状况”和“气体状态”为两个前提条件(混合气体也适用)。

3.“三个关系”:

①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与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电子等)间的关系;

②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间的关系;

③“强、弱、非”电解质与溶质粒子(分子或离子)数之间的关系。

4.“四个无关”:

物质的量、质量、粒子数的多少均与温度及压强的高低无关;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与所取该溶液的体积多少无关(但溶质粒子数的多少与溶液体积有关)。

五、高考计算题的热点溶液的浓度

主要内容有: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体积、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或气体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之间的换算;溶液稀释的计算;两种溶液混合后溶液浓度的计算等。有关溶液浓度计算解题方法思路的两个出发点:

(1)由“定义式”出发:物质的量浓度定义的数学表达式为c=n/V,由此可知,欲求c,先求n及V。

(2)由“守恒”的观点出发:

①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守恒”。

②溶液中“粒子之间电荷守恒”(溶液电中性)。

③质量守恒。

【07-08高考再现】

.下列有关物理量相应的单位表达错误的是

(

)

A.摩尔质量g/mol

B.气体摩尔体积L/mol

c.溶解度g/100g

D.密度g/cm3

【解析】溶解度的定义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在中学阶段,一般默认溶剂指的是水,且以质量为单位,因此溶解度正确的单位应该为g。

答案:c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

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

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L

D.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

【解析】由于分子的大小远远小于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因此气体的体积是由粒子的数目和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决定,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受温度和压强影响,温度高、压强小,平均距离增大,温度低、压强大,平均距离变小,因此选项A错,B正确,同时可知选项D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也错(不同温度压强下可能相等)。选项c中的指的是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因此也错。

答案:B

3.有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aL,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离子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离子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xmolH2So

4、ymolAgNo3。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Na+)/mol•L-1为

(

)

A.(y-2x)/a

B.(y-x)/a

c.(2y-2x)/a

D.(2y-4x)/a

【解析】每份试剂中钡离子的物质的量为xmol,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ymol,根据电荷守恒有2x+n(Na+)=y,得n(Na+)=y-2x,所以c(Na+)=(y-2x)/0.5a。

答案:D

4.在Al2(So4)3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mol的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So42-完全沉淀;如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molNH3,则原溶液中的Al3+的浓度(mol/L)为

(

)

A.2b-c2a

B.2b-ca

c.2b-c3a

D.2b-c6a

【解析】由于NH3的物质的量为cmol,由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得:(NH4)2So4的物质的量为c2mol,反应时用去的Bacl2的物质的量也为c2mol,剩余的Bacl2为(b-c2)mol,则Al2(So4)3中的So42-的物质的量也为(b-c2)mol,由电荷守恒得:n(Al3+)×3=(b-c2)×2,所以c(Al3+)=2b-c3amol/L。

答案:c

5.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至体系中均无固体物质,消耗碱量最多的是(

)

A.Al

B.Al(oH)3

c.Alcl3

D.Al2o3

【解析】m(Al):m(NaoH)=27:40;

m(Al(oH)3):m(NaoH)=75:40;

m(Alcl3):m(NaoH)=33.375:40;

m(Al2o3):m(NaoH)=51:40;

所以相同质量的物质,消耗碱量最多的是Al。故选A。

答案:A

6.在一定的条件下,完全分解下列某化合物2g,产生氧气1.6g,此化合物是

(

)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摩尔质量。选项A中m(16

o2)=2g18g•mol-1×16g•mol-1=1.78g;选项B中m(16o2)=2g20g•mol-1×16g•mol-1=1.6g;选项中m(18o2)=2g20g•mol-1×18g•mol-1=1.8g;选项中m(18o2)=2g/22g•mol-1×18g•mol-1=1.64g。

答案:B

7.往含I-和cl-的稀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沉淀的质量m(沉淀)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V(AgNo3)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原溶液中c(I-)/c(cl-)的比值为

(

)

A.(V2-V1)/V1

B.V1/V2

c.V1/(V2-V1)

D.V2/V1

【解析】本题考查了离子反应的顺序问题,当溶液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离子可以与银离子产生沉淀时,溶解度小的沉淀先生成。故反应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碘离子与银离子反应产生碘化银沉淀,第二阶段是氯离子与银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结合图像可知答案为c

答案:c。

8.ag铁粉与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ag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4与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1:7

B.7:1

c.7:8

D.8:7

[答案]

【解析】根据题意可以知道,铁粉完全反应且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因此设参加反应的cuSo4与H2S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则:

Fe+cuSo4

=

FeSo4+cu

△m

mol

56g

x

56xg•mol-1

Fe+H2So4

=

FeSo4+H2↑

△m

mol

8g

y

8yg•mol-1

因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因此第一个反应质量的减小等于第二个反应质量的增加,即56xg•mol-1=8yg•mol-1,所以。

答案:B

【模拟组合】

.下列示意图中,白球代表氢原子,黑球代表氦原子,方框代表容器,容器中间有一个可以上下滑动的隔板(其质量忽略不记)。其中能表示等质量的氢气与氦气的是

(

)

A.

B.

c.

D.

【解析】同温同压条件下,气体体积比为分子数之比,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答案:A

2.某气态有机物X含c、H、o三种元素,现已知下列条件:①X中含碳质量分数;②X中含氢质量分数;③X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④X对氢气的相对密度;⑤X的质量。现欲确定X的分子式,所需要条件最少是

(

)

A.①和②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答案B

【解析】由c、H质量分数可推出o的质量分数,由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可确定X的实验式.由相对密度可确定X的式量.由式量和实验式可确定X的分子式.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用惰性电极电解500mL饱和食盐水,若溶液的pH值变为14时,则电极上转移的电子数目为NA个

B.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可能为0.27NA个

c.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钠离子数为0.1NA个

D.120g由NaHSo4和kHSo3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硫原子2NA

【解析】电解饱和食盐水,溶液的pH值变为14时,转移电子0.5*1=0.5mol,5.6g铁粉为0.1mol,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介于0.2—0.3mol之间,所以可能为0.27NA个。因为体积未知,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钠离子数无法确定,NaHSo4和kHSo3式量相等,120g为1mol,含有硫原子1mol。选B。

答案:B

4.现有44gmg,Al、Zn,Fe多种活泼金属粉末的混合物与1L含有一定质量的20%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水盐140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子转移为1mol

B.生成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为22.4L

c.硫酸溶液的质量为540g

D.硫酸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解析】考查物质的量以及对化学反应中“守恒”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据题意:金属都转化成金属的硫酸盐,增加的为硫酸根离子的质量96g,则So42-∽H2,生成1molH2即22.4L。题目中的20%为干扰信息,不参与计算,只表示参加反应的是稀硫酸。

答案:B

5.4gcu2S和cuS的混合物在酸性溶液中与150mL0.40mol/Lkmn04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离子方程式如下:

2mn04_+cu2S+8H+=2cu2++S042一+2mn2++4H20

mn04一+cuS+H+一cu2++So42—+mn2++H20(未配平)

则混合物中cu2S的质量分数为

(

)

A.40%

B.50%

c.60%

D.70%

【解析】根据所给反应方程式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kmno4无论发生哪个反应都被还原生成+2的锰。一分子cu2S和cuS被氧化得电子数目分别为10和8。故设cu2S为xmol,cuSymol所以有160x+96y==4①,由得失电子守恒得10x+8y=150×10-3×0.40×5②,联系①、②得x==0.01mol,故选A。

答案:A

6.自然界中存在一种尖晶石,化学式可表示为mgAl2o4,它透明色美,可作为宝石。已知该尖晶石中混有Fe2o3。取一定量样品5.4g,恰好完全溶解在一定浓度100mL盐酸溶液中,盐酸浓度可能是(

)

A.2.8mol•L-1

B.3.8mol•L-1

c.4.3mol•L-1

D.4.9mol•L-1

【解析】因为恰好溶解,采用极值法计算,假如全部是尖晶石,盐酸浓度为5.4÷144×8÷0.1=3mol/L,假如全部是Fe2o3,盐酸浓度为5.4÷160×6÷0.1=2.025mol/L,介于二者之间,选A。

答案:A

7.硝酸与金属反应时,还原产物可能是No

2、No、N2o、N2或NH4+中的一种或几种。现有一定量的Al粉和Fe粉的混合物与100mL稀硝酸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任何气体放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4mol/L的NaoH溶液,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与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下图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与HNo3反应后,Fe元素的化合价为+3

B.D→E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

c.纵坐标A点数值为0.008

D.纵坐标B点数值为0.012

【解析】根据题意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出,所以HNo3的还原产物为NH4No3,因为c点与原点不重合,说明硝酸过量,所以与HNo3反应后,Fe元素的化合价为+3。c→D段为Al3+、Fe3+生成沉淀,E→F段为Al(oH)3溶解过程,D→E段沉淀无变化,为与oH—反应,根据题中DE坐标,n(NH4+)=1.5×10-3×4=0.006mol,转移电子0.048mol,Fe、Al均为+3价,所以Fe、Al共0.016mol,根据EF段反应,n(Al)=2×10-3×4=0.008mol,所以n(Fe)=0.008mol。A、B、c选项均正确。纵坐标B点坐标应为0.016,不正确的为D项。

答案:D

8.下列含有10电子分子组成的物质:①34gNH3

②0.80molHF③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L的cH4④4℃时18.0mL的水。含有的质子数由少到多的正确顺序是

(

)

A.②<④<①<③

B.③<②<④<①

c.③<①<④<②

D.①<④<②<③

【解析】34gNH3为2mol,③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L的cH4为0.5mol;④4℃时18.0mL的水为1mol,含有的质子数由少到多为③<②<④<①

答案:B

9.将氢气、氧气、二氧化碳4:1:1的体积比混合,点然爆炸后,再与红热足量的炭充分反应,当恢复到原温度时,混合气体压强是原气体压强的

(

)

A.3/4

B.4/3

c.2/3

D.1/3

【解析】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元素守恒知识,同温同压条件下,压强的比是物质的量的比。根据题意,混合气体点燃爆炸后经过足量的红热的炭,产物为co和H2,o2~2co,co2~2co,所以如果有6mol气体最终会生成8mol气体,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压强的4/3,选B。

答案:B

0(江西安福中学XX届4月理综•9)在4℃时向100ml水中溶解了22.4LHcl气体(标准状况下测得)后形成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

B.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

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

D.所得溶液的体积为22.5L

【解析】本题的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可求得:36.5g,100g,所以可求出质量分数。选项A:溶液的体积不能简单等于0.1L,便可推知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不应等于10mol/L。选项D:溶液的体积不能是溶质与溶剂的简单加和。即不等于22.5L。

答案:B

1.将100g浓度为18mol/L,密度为ρg/cm3的浓硫酸加入到一定量的水中,使之稀释成9mol/L的硫酸,则需水的体积为

(

)

A.小于100mL

B.等于100mL

c.大于100mL

D.等于

【解析】设需水的体积为x,根据,则有

因为,所以x<100mL,但不等于。

答案:A

2.在一定体积的容器中,加入1.5mol氙气(Xe)和7.5mol氟气(F2),于400℃和2633kpa压强下加热数小时,然后迅速冷至25℃,容器内除得一种无色晶体外,还余下4.5mol氟气,则所得无色晶体产物中,氙和氟的原子个数比是

(

)

A.1:2

B.1:3

c.1:4

D.1:6

【解析】根据氙气为单原子分子,氟气为双原子分子,设氙与氟反应的原子数分别为n

1、n2进行计算即可。根据题意,参加反应的氟气为7.5-4.5=3(mol),则单原子分子氙气与双原子分子氟气按物质的量之比:1.5:3=1:2化合,所以产物中氙与氟的原子个数比为1:4。故正确答案选c。

答案:c

3.(四川绵阳20XX届诊断测试•14)常温下,将1.92gcu加入到100mL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铜全部溶解并放出无色气体,再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Fe粉,充分反应,此时收集到的气体全是H2。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448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混合液中c(No3-)=0.08mol

B.原混合液中c(So42-)=o.2mol/L

c.原混合液中PH=1-lg1.2

D.溶解的Fe粉质量为2.8g

【解析】本题通过铜与硝酸的反应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计算。因为反应后溶液加入铁粉只放出氢气,所以铜与硝酸恰好反应且No3—消耗完全,根据离子方程式,3cu+8H++2No3—=3cu2++2No+4H2o,n(cu)=0.03mol,n(HNo3)=0.02mol,n(H2So4)=(0.08-0.02+0.04)/2=0.05mol,所以原溶液的n(H+)=0.02+0.1=0.12mol/L,c(H+)=1.2mol/L,pH=-lg1.2,加入铁粉置换出铜并放出氢气,n(Fe)=n(cu)+n(H2)=0.03mol+0.02mol=0.05mol,所以溶解的铁粉质量为2.8g。

答案:D

4.(江西南昌大学附中20XX届2月理综•12)c8H18经多步裂化,最后完全转化为c4H

8、c3H

6、c2H

4、c2H

6、cH4五种气体混合物。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

)

A.28

B.30

c.39

D.40

【解析】因c8H18的裂化方式不定,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不定,可用极值法解此题。c8H18按下列方式裂化所得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最大,c8H18=c4H8+c4H10,c4H10=c2H4+c2H6(或c4H10=cH4+c3H6),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4÷3=38。若按下式分解:c8H18=c2H4+c6H14

c6H14=c4H10+c2H4

c4H10=c2H4+c2H6(或c4H10=cH4+c3H6),所得混合气体中不含c4H8,此时平均式量最小为:114÷4=28.5,即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的范围是:28.5

答案:B

5.有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wL,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离子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离子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amolH2So

4、bmolAgNo3。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Na+)mol/L为

(

)

A.(b-2a)/w

B.(b-a)/w

c.(2b-2a)/w

D.(2b-4a)/w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计算。一份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Ag+和cl-反应Agcl,消耗Ag+

bmol,则原溶液中含有cl-2bmol。另一份溶液中滴加稀硫酸,Ba2+和So42-反应生成BaSo4,消耗So42-

amol,则原溶液中含有So42-

2amol。根据电荷守恒c(Na+)+2c(Ba2+)=c(cl-),所以原溶液中c(Na+)为(2b-4a)/w。正确选项为

D.

答案:D

6.有mgcl

2、Al2(So4)3的混合溶液,向其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得到的沉淀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溶液中c(cl—)与c(So)之比为

(

)

A.1︰1

B.2︰3

c.3︰2

D.2︰1

【解析】可以用横坐标的数值代替离子浓度。V~1.25V,Al(oH)3溶解,Al3+浓度相当于0.25V。沉淀这些Al3+用去0.75VNaoH,则沉淀mg2+用去NaoH0.25V,mg2+浓度相当于0.125V。所以cl—浓度相当于0.25V,So42—浓度相当于0.375V,二者浓度之比为2:3。

答案:B

7.(上海南汇中学20XX届上学期期末•14)0.03mol铜完全溶于硝酸,产生氮的氧化物(No、No

2、N2o4)混合气体共0.05mol,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

)

A.30

B.46

c.50

D.66

【解析】m(No)=30,故

,淘汰A。

设混合气体中No、No

2、N2o4的物质的量依次为a、b、c,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和

的计算式可得方程:

因a>0

的取值范围

答案:Bc

8.(福建师大附中XX届上学期期末•20)由几种离子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c1—、NH4+、mg2+、co32-、Ba2+、So42—。将该混合物溶于水后得澄清溶液,现取3份100mL该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结果

加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加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

收集到气体1.12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加足量Bac12溶液时,对所得沉淀进行洗涤、干燥、称量;再向沉淀中加足量稀盐酸,然后干燥、称量

第一次称量读数为6.27g,第二次称量读数为2.33g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1对c1—是否存在的判断是

(填“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或“不能确定”);根据实验1—3判断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2)试确定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及其物质的量浓度(可不填满):

阴离子符号

物质的量浓度(mol•L—1)

(3)试确定k+是否存在?

,判断的理由是

【解析】本题非常成功的地方是将传统的离子共存和无机化合物的推断巧妙嫁接,解本题的关键是要根据所给的表格初步推断出物质的存在可能性,最后用数据检验。该混合物溶于水后得澄清溶液,说明Ba2+和So42—不能同时存在,加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气体,说明存在NH4+,由1.12L氨气可知,NH4+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在第三步操作中,沉淀有两种,说明存在So42-和co32-,则该混合物中不存在Ba2+,同时也不存在mg2+。

(1)由于未知液分三组分别做实验,c1—和So42—都可以与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所以无法确定c1—的存在;第(3)组实验第二次称量的是BaSo4固体的质量,说明原溶液中有So42-,根据离子共存规律一定没有Ba2+;根据已知的离子可知,第一次称量的固体还有Baco3,说明原溶液中还有co32-,而mg2+与co32-不能共存,所以一定没有mg2+。

(2)根据第(3)实验称得固体的质量,可求得:n(BaSo4)=2.33÷233=0.01mol, n(Baco3)=(6.27g-2.33g)÷197g•mol-1=0.02mol。所以n(So42-)=0.01mol,c(So42-)=0.01÷0.1=0.1mol•L—1;n(co32-)=0.02mol,c(co32-)=0.02mol÷0.1L=0.2mol•L—1。

(3)利用第(2)组实验可求得n(NH4+)=0.05mol,c(NH4+)=0.5mol•L—1。

根据电荷守恒规律:2×c(co32-)+2×c(So42-)=0.6mol•L—1,而1×c(NH4+)=0.5mol•L—1,

所以必然还有阳离子,已知的还剩k+。故一定有k+。

答案:(1)不能确定(1分)

Ba2+、mg2+(2分)

(2)(4分,一一对应才给分)

阴离子符号

物质的量浓度(mol•L—1)

So42-

0.1

co32-

0.2

(3)存在(1分)

溶液中肯定存在离子是NH4+、co32-和So42-。经计算,NH4+的物质量为0.05mol,co32-、So4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2mol和0.01mol,根据电荷守恒,得k+一定存在。(2分)

第六篇: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2.1 物质的量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理解摩尔的意义,了解物质的微粒数、

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与

式量的联系与区别,并能较熟练地进行摩尔质量的计算。 2.了解引进摩尔这一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 进行计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实例引入,逐步抽象,揭示实质,清晰脉络关系,结合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初中知识衔接,使学生体会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喜悦 【重点】: 1.物质的量概念及单位;

【难点】 2.运用物质的量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 点燃 【引入】:问学生反应 C + O2 === CO2 所表达的意义? 一个碳原子 一个氧分子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微观粒子

(1)在实验室里,拿一个原子和一个分子反应,容易做到吗?一般用质量

反应是按比例: 12克 32克 44克 --------宏观质量

(2) 怎样知道一定质量的物质里含有多少微粒?

(3) 微观粒子和宏观质量之间有什么联系?科学家统一确定了一个新的

物理量-----物质的量,它将微粒与质量联系起来了。

【回顾】:物 理 量 单 位 符 号 定义 电流 安培(A) I 单位时间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

【学生阅读】:按照这几个方面,请看书本11~12页,画出你认为重要的部分,归纳出物质的量的相关知识并展示。

【板书】: 一.物质的量 1. 是一个物理量

2.定义:表示物质微粒集体的物理量。 3.单位:摩尔(mol)简称“摩”

【练习】(小卷讨论 1) 【提问】:物质的量是一定数目离子的集合体,多少数目的粒子才是一mol?

23 学生回答: 6.02×10 【板书】:

二、阿伏伽德罗常数(NA ) 1223

1、定义:12gC中所含的C原子数为1mol,约为6.02×10个。

-1

2、单位:mol

3、公式:n= N/NA 【练习】 【提问】:是不是1mol任何粒子都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利?

取1mol氢气,1mol氧气,质量是否一样?

回答:粒子数一样;气体质量不同

【提问】:已知1mol氢气的质量是2g,5mol氢气有多少克?30g氢气是几摩尔? 回答:10g;15mol 【设问】:如果知道1mol物质的质量,就能知道一定质量的物质有多少mol,那么用谁来规定一摩尔物质的质量呢?摩尔质量 【板书】

三、摩尔质量(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2、单位:g/mol

3、公式:n= m/M 【练习】 【课堂小结】:物质的量是连接宏观与围观的桥梁

上一篇:县级干部考察材料下一篇:下一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