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轮复习教案

2023-0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的书写过程是对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的整理过程,包括教学课时、教学时间、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实施过程,导入、讲授、讨论、作业、板书,还有教学后的反思和小结,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总结提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考一轮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中考一轮复习教案

2010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在中考的全程复习中处于基础性阶段,也是先导性阶段,主要任务是全面复习,夯实基础,其重点是梳理基础知识,巩固概念与规律。一轮复习的基本要求是控制难度,抓纲务本,夯实双基,全面复习,单元过关。中考试卷的难度7:2:1的分布,可以间接说明一轮复习中基础知识复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的功能主要是复习旧知,巩固和深化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与基本思想,为后续复习扫清了基础性知识的障碍,为中考物理的二轮复习以及考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但是初三物理一轮复习不是单纯的第二遍复习,它要依据物理《考试说明》,注重知识的重组和内在联系,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并对主干知识进行强化巩固,澄清易混易错点,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真正达到夯实基础的目标。因此,初三物理一轮复习阶段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关注中考信息,指导学生充分结合以往学生“一模”时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暴露的缺陷,打破章节的限制,完善并梳理物理知识结构,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系统巩固知识,形成一个由知识点到知识面、最后到知识网络的综合体,使复习具有系统性。要搞好初三物理一轮复习,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需要重点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并在学法指导方面能够落实六个关键策略,就会取得理想的一轮复习效果。

要慎重处理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切实把握一轮复习中暴露的问题,明确学生能力与思维的薄弱点

这是一轮复习的前提性基础。从普遍范围看,学生在现阶段四种能力依然存在着薄弱环节,即:一是学生物理基础知识能力薄弱,主要对物理基本原理、规律理解不够。不少学生在读图能力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依据物理图像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欠缺;对图像中关键点与关键曲线的物理意义判断不清等。二是知识应用能力薄弱,学生不能适应在给定的情境来解决实际问题,不能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正确判断核心概念,缺少一定的生活经验,一些学生不会从提供的数据中准确判断等。三是物理语言表述能力薄弱,学生答题缺乏技巧,没有针对性,缺乏关键词,或者语言不简洁,还有部分学生常出现看错、想错、算错、写错等现象。四是物理实验技能欠缺。一些学生平时实验时怕动手或不动手,看实验,导致实验操作技能欠缺,同时没有注意实验探究的过程及实验操作的要点,对一些探究性实验题缺乏基本的实验经验,经常答题无从下手,或丢分漏分。

继续突出“六个强化”

这是提高一轮复习效益的关键性保证。即:①进一步强化学科内知识综合,坚持以“导学案”为载体系统复习核心知识;②进一步强化五个主题复习(光、电、力、热、能量的主题),以主题统领基本概念与规律的深化;③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限时训练,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④进一步强化基本知识与概念的内在联系;⑤进一步强化注讲评课针对性,切实解决学生专题训练中暴露的问题;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自我归纳与整理分析能力,培养学生题后反思的习惯。学生要对一轮复习中常错试题进行错因分析与归类,研究一轮复习中的易错题,寻找自己思维或知识缺陷与疏漏,并采取对应的矫正性训练。

着眼效益,抓好复习时间管理

这是搞好一轮复习基础性要素。一轮复习阶段,距离中考时间紧迫,在进行物理学科缺漏的弥补时,要坚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强化做题的时间意识。考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对题目才算有效,否则即使做对,也存在隐性失分。要克服卷面上大量出现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不仅要做到“做了、做对,更要做好”,同时要避免考试时出现“试卷做不完,时间不够用”现象。二是要多进行自主复习。考生要合理利用复习时间,进行自主复习,根据各自的情况筛选出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主干知识体系,并及时查漏补缺,促进各科平衡,提高总体成绩。三是合理安排时间,不在难题上打“持久战”。在稳定优势学科成绩的基础上,考生不必盲目地在优势学科上无限制地花费时间,可以根据学科的强弱状况,把准学科分值的增长点,合理规划和分配复习时间,确保各学科均衡发展,避免考生被难题牵着鼻子而失去自主权。

立足实际,对自己提出切合实际水平的目标与要求

这是搞好一轮复习的条件性需要。不同层次的考生对自我的定位与目标要切合实际,要避免“一刀切”,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对优等生,定目标要留有空间。比如,在做物理模拟训练题时,不用全做,可选择性地做,并适当关注一些解题能力要求较高的题。

对中等水平的“临界生”,定位要科学合理,目标的要求应略高于自己的实际水平,考生通过努力有实现的可能。如果定位合理可以激发“临界生”复习备考的主动性,变被动复习为主动复习。

对基础薄弱生,要尽可能弥补在复习中暴露的薄弱问题,对复习中涉及到的容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要及时查漏补缺,避免走马观花和不深不透。在保证优势学科基础上,通过针对性训练和缺陷弥补,可以使考生的劣势学科有一个比较大幅度的提升。

着力落实六个关键策略

在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阶段,对初三学生具体的学法建议主要是:坚持以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思想为核心,以贴近学生学情的分层训练为主线,以循环反馈和二次矫正为保证,教师在复习策略的指导时,应着力做到“六个重视”,即:

重视复习环节中的有效预习落实

落实复习课前的预习环节,主要以“问题导学”的形式,使复习能做到心中有数。在每章节复习开始前,学生自己主动预习,整理和归纳力学的基础知识,目的是巩固基本概念。

重视基本概念与基础内容的反馈性训练

学生要认识到基础知识的复习不等于知识的单纯记忆。一部分学生物理总分不高,原因主要是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特别是对一些物理基本原理、概念的理解把握不准,不注重知识的生成和联系,就知识讲知识,联系少、拓展少。一轮复习中,学生要注意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着重于分析基本概念内涵、外延,以及相近概念的差异,掌握物理基本概念间的联系,同时适当选择不同能力水平层次的训练题,进行物理概念的过关性分层训练,巩固学生运用基本物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考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还要求学生注意把握考点本身的知识体系,能够根据知识体系来组织答案。另外,要加强基础知识过关训练,在训练中注意通过比较,从物理知识的意义及内在联系上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结构,这样学生对基本知识内容才能理解准确,印象深刻。

重视错误性知识的归类与自主整理

复习课中质疑能力主要通过重要概念或规律成立条件、范围的认识来提高。在每章结束时,学生要经常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比较成功,哪些还存在问题。因此,学生要重视“错题”的归类,做好测试中错题错误类型的归类整理,对自己错误较为集中的试题,分析后找出错误根源,做好错题练习的二次订正,从而使物理学习更加系统、规范,易于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每次考试的丢分和失误性较多的试题要及时订正,对于屡做屡错的试题应当有目的地通过复印、剪贴的方式汇总,专门誊写在专用的错题本上,归纳总结失误的原因。通过反复的、阶段循环式的针对性训练来提高复习效果,能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重视物理信息的获取、分析与运用能力的循环训练

学生从掌握基础知识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需要经历一个训练过程,教师应借助基础知识过关性训练时,着重对学生物理信息的获取、分析与运用能力等相关内容进行有计划地循环与反复训练,而不是无目的的重复训练。要让学生能正确理解考查题型所蕴含的物理信息涵义,能将试题与所学过的物理知识信息进行有效的链接,能基本掌握试题审题的思路与程序,自主寻找出问题解决的切入点,知道怎样有序解决问题。

重视复习试题的精选精练,增强习题训练的计划性

中考一轮复习时,教师要注意与复习配套的习题的精选,突出典型性、通用性,能举一反三,不轻易重复训练做,宁愿课堂多听课,少在课外做废题。教师也要督促学生建立错题档案,错题收集,注意定期进行错题重做。一轮复习中,要重视每次错题的反思,同时要重视错题练习的二次矫正,便于教学中的查漏补缺,真正做到相同题目不错两次。学生在解题中常犯的“五错”有:看错、想错、算错、写错、抄错。针对解题中经常出错的问题,要突出习题训练的计划性。选择课外习题或练习卷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针对自己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训练。可以选择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通过训练发现问题,及时弥补不足。老师要结合复习进程,指导学生自主确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训练计划。比如,单元练习什么时候练什么,怎么练,用多长时间练,通过训练达到什么目标,未达标的怎么办等问题都要周密规划,要处理好“求快与求准、会做与得分”的关系,要避免粗心大意,思维定式和熟题答案的影响,不要为了难题钻“牛角尖”,导致基础题该得的分没有得到。不要盲目进行大题量训练,可以开展一些限时训练,通过限时解题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力争使其通过扎实的基本功拿到应拿的分数,做到“该得的分一分不能少,能得的分一分不能丢”。

重视学生答题的规范化训练

一轮复习的重点不是以“题海”来解决一轮复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物理模拟训练,要精挑细选,适度适量。一轮复习阶段,学生对物理考试因为不懂、不会造成丢分的内容并不太多,更多的丢分主要在非知识性方面问题造成的题目会解却不能得分的问题。比如,答题不规范,答题时运用的物理语言无科学性,缺乏有序性。不少学生对试题中信息的判断或定位不准,导致回答问题不完整,或回答要点有缺漏;有些学生在答题时,组织答案缺乏条理性,以为写得越多越好,其实不然。因此,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时,加强对考生解题技巧和答题能力的培养,讲清解题思路及答题要求。要避免解题中“五种错误”。即“看错、想错、算错、写错、抄错”。读题和审题是解题的基础,读题不能匆匆而过,应该字字落实,注意不能多字、漏字。要注意试题中的细节,找出关键词,明确已知条件和需求的问题。答题时书面语言要规范、通顺,不写错别字。要避免受思维定式和“熟题”答案的影响,减少粗心大意造成的低级错误。要注重启发诱导,重视发挥考生主观能动性,锻炼考生读题、审题能力,最好每堂课都安排一道主观题训练,课堂要让考生动脑、动口、动笔,引导考生总结解题方法,进行典型试题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准确审题是前提;凸显中心词是关键;观点结合材料是基本;规范答题是保障。另外,在一轮复习的过关性基础训练时,要注意介绍一些答题的技巧,答案力求知识要点条目清晰,解题规范有序、书写整洁干净,减少错别字。此阶段答题要做到“四化”——要点化、规范化、简洁化、层次化,答案既要全面,又要条理清晰,答出关键词。教师应提醒学生一定要把主干知识表达清楚,而且要写在答案之首。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

作者:丁玉祥

第2篇:初三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七年级

1、适应新生活

2、完善自我

3、孝敬父母

4、新型的师生关系

5、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6、自强自立

7、法律的含义、特征

8、未成年人享有的特殊保护

9、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0、犯罪的含义,一般违法与犯罪的联系

11、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12、我国刑罚的种类

13、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

14、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八年级

15.自尊自信,克服自卑、自负、虚荣 16.明辨是非,做有良知的人,与人为善 17.做有责任感的人 18.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20.理解与宽容,欣赏与赞美 21.正确看待生活的竞争与合作

22.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3.公民的含义

24.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6.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7.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28.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30.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1.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32.道德规范和正义 33.做有正义感的人

34.负责任对社会及个人发展的意义 35.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

九年级

3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时间

29.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的义务

25.依法行使权利与自觉履行义务

19.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

3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 3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9.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40.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1.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42.科学发展观 43.科教兴国战略 45.可持续发展战略

44.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形势 46.“四个尊重”的方针 47.我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48.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49.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50.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必要性 5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性质 52.“三个代表”的含义

53.民主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54.人民当家作主的形式 55.依法治国

56.公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57.评价文化是否先进的标准 58.先进文化的方向

5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 60.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6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64.当今时代的主题

66.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 68.国际竞争归根据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72.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核心 74.时代精神的核心

6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

63.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67.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69.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7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5.经济全球化

70.我国从建国以来形成的新型的民族关系

7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77.青少年如何落实爱国的行动 79.艰苦奋斗

75.国家命运与个人前途的关系

76.做坚定的爱国者必须弘扬民族精神 78.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80.适应新时代我们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

第一课时复习要点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应能知道集体的重要性,并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完善自我。

预习作业

1、集体的作用

2、集体荣誉感的实质

3、怎样维护集体荣誉

4、怎样完善自我

教学过程

1、集体荣誉(七上P19-20)

①集体的作用:班集体是我们成长的园地。班集体可以满足我们的心理需要,如交往需要、自尊需要;班集体可以使我们获得知识,增长能力,拓展视野,培养性格,陶冶情操,等等。良好的班集体对我们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形成集体主义精神、义务感、责任感、主动精神,形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培育奋发向上的情操。

②集体荣誉感的实质:是个人与集体、小集体与大集体之间的关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 ③怎样维护集体荣誉:集体的荣誉需要大家自觉去维护;在集体里,除了自觉遵守集体纪律,服从集体利益外,我们还提倡张扬个性。

2、完善自我(七上P27-28)

①认识自我: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七上 P25)。

②悦纳自我:多想想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悦纳自我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③完善自我:方法有---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适当展示优点,发挥长处;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勇于接受挑战,在挑战中体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

一、课堂检测

1、“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这说明(

) A一万人的力量比不上一千人的力量B很多人聚集在一起必然同心C集体的凝聚力决定着集体的力量D一万人没有一千人有用

2、“放进一滴黑颜料,可以染黑一杯清水。”这句话如果说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

A

在集体中不允许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B集体荣誉是集体的事,与每个个体无关C个人对集体不可能产生大的影响D个人对集体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

3、“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种看待人的眼光是(

)

A 全面的

B发展的C陈旧的D传统的

4、两只一模一样的小花狗,站在不同的哈哈镜前,于是一个“高大”起来,从此自命不凡,神气活现;另一个呢?畏首畏尾,自惭形秽。这两只小花狗犯了一个相同的错误,就是(

)

A 没有正确评价自己

B没有正确评价别人C没有与他人作比较D不该站在哈哈镜前

5、下列观点中,对集体的错误理解是(

)

A 集体具有凝聚力

B社会生活离不开集体C集体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D没有集体也可以生存

6、对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比喻恰当的一组是(

)①一滴水与大海②流沙与塔③钢筋水泥与高楼大厦④一棵树与森林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7、“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结合班集体建设,你认为下列选项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每个同学在班级中都是独特的个体B每个同学在班级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C班级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同学们就有了不懈的动力D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建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8、要完善自我,就要①不断仿效别人②我行我素③努力保持和发挥优势,向更高目标前进④经常自我检查,改进不足() A②③④B③④C①②D①③④

二、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复习要点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孝敬父母,化解与父母间的冲突;能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二、预习作业

1、我们为何要孝敬父母?

2、我们应当怎样孝敬父母?

3、评价并化解爱的冲突。

4、新型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三、教学内容

3、孝敬父母(七上P48—50) ①原因:

父母赋予我们生命,给我们衣食和爱抚,使我们健康成长。在这个世界上,为我们付出最多的就是父母。

孝敬父母是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本分,也是法律的要求。 ②怎样孝敬父母?

用心领受父母的教诲与期待; 诚心体谅父母的忧虑与烦恼; 真心关注父母的健康和心情; 以同样的行动去孝敬其他长辈。 ③与父母间“爱的冲突”

评价:这种冲突的发生是正常的、自然的,是渴望独立、渴望尽快成熟的表现。但这种冲突也会影响亲子关系,破坏亲子沟通,不能以“正常”为由任其发展。

化解方法:需要彼此理解。理解的途径是沟通。

感悟:亲子关系是我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亲子之间的爱永远不变。

4、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七上P58)

四、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亲子矛盾的观点,正确的是(

) A导致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父母 B导致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子女 C亲子之间的矛盾无法调解

D经常沟通有助于化解矛盾

2、消除与父母之间冲突的最佳做法是(

) A投父母所好,讨其欢心

B坚持自己的原则,让父母妥协

C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圣贤书 D与父母谈心,加强相互理解和沟通

3、“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这句话说明(

)

A严父出孝子 B对严厉的父母,子女未必要服从

C教育子女要注意方法 D打得狠是爱得深的表现

4、我们照料父母是(

)

①孝敬父母的表现

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子女应尽的义务

④回报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体现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5、美国赫尔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远胜于子女对父母的爱。”这说明() ①父母对子女的付出是无私的

②父母用于子女身上的钱,要比子女回报的多 ③子女一辈子都偿还不了父母的爱

④父母对子女的付出与他们获得的回报无法等同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

6、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 ) ①我们快乐地学习

②我们身心的发展

③激发我们求知的愿望 ④取得老师的信任,当上班干部 A③④B①④C②③D①②③

7、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 )的基础上 A学生胆大B教师威严C规章制度D平等尊重

8、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这样的( ) ①人格平等②互相尊重,亦师亦友 ③互相学习,教学相长④师道尊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五、课后作业 略

第三课时复习要点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懂得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能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

二、预习作业

1、为何要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2、为何要自立自强?

3、怎样自立自强?

三、教学内容

5、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七下P4---6)

①原因:生命是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精彩动人。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各种生命相互依存、相依为命,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善待大自然,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和谐相处。

②怎样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珍爱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善待其他生命。

6、自立自强(七下P44---46)

①原因: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对个人:一个人自立才能走向自强,自强才能不畏困难,才能志存高远,为理想目标执著追求。对国家民族:自强不息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是我们国家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

②怎样学会自立?克服依赖心理;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③怎样培养自强精神?要志存高远;勇对困难;在磨砺意志中自强进取。

四、课堂检测

1、国际鸟类联盟发表的«2004年世界鸟类状况»指出,由于无节制的农业扩张和不可持续的森林开采方式,全球约有1211种鸟类面临灭绝,其中344种面临高度灭绝危机,688种目前已经罕见。这表明()

A环境问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B鸟类的减少直接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C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利用必然导致生态的破坏 D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矛盾是无法解决的

2、珍爱生命,善待生命,我们应当(

)

①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和谐相处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身心负责③善待其他生命,保护野生动物④尽可能利用自然资源,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3、小明和同学完成了书本中“本地植物、动物物种及其生存状况”的调查,并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具体建议。在这一活动中,小明和同学()

①增强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②直接挽救了大量动植物的生命

③为改善当地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尽到了自己的一份责任④行使了公民的建议权,承担了社会责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先,不算是好汉!”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人生需要自立②只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能自立

③自立就一定要拒绝别人的支持和帮助④只有告别依赖,才能走向自立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5、下列对生命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B生命的意义在于时间的长短C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D在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其他生命

6、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通过他对(

)的合理需要的满足和贡献来体现的。 ①自我②他人③集体④社会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要探索人生的意义,就必须:(

)

①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②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③全力追求个人利益的实现④充分利用有限的今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缺少自强自立的品质,就像搁浅的航船,难以驶向成功的港湾。”这句话的意思是()

A航船需要港湾停泊B依赖是人生的第一大敌

C远大理想的实现离不开自立自强D远大理想与自立自强无关

五、课后作业

第四课时复习要点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应能理解法律的含义、特征,知道未成年人享有的特殊保护,并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预习作业

1、法律的含义、特征

2、为何要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

3、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4、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

7、法律的含义、特征(七下P53-----54)

①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②特征:第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第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第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8、未成年人享有的特殊保护(七下P54----55)

①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第一,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个人权益易受侵害。第二,家庭、学校、社会都存在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现象。第三,未成年人犯罪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②具体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③具体保护:(七下P61----62) 家庭保护-----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学校保护-----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方面,举足轻重。(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社会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司法保护-----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9、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七下P68----70):防火,防水,防气,防盗。

四、课堂检测

1、“如果没有一个迫使人们遵守法权规范的机构,法权也就等于零。”列宁的这句话体现了法律是()的行为规则。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与道德密不可分

2、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我国农村将全面推进税费改革B厦门特大走私案犯被执行死刑C环保部门倡导不要随意丢弃废旧电池D教育部宣布放宽高校报考条件

3、列宁指出:“法律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体现。”这表明()A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法律是统治阶级中少数人的意志的体现C法律只对被统治阶级有约束力D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4、卢梭说:“法律必须具有普遍性,并在其命令范围内对全体人适用。”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B违法者必然受到刑罚处罚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D法律是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工具

5、有人认为:“自己一不违法,二不犯罪,法律就与自己无关。”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A否认了我国正在建设法制社会B否认了法律对每个公民的保护和约束作用C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对立起来了D肯定了青少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6、下列行为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是()①班主任体罚违反班规的未成年学生②某企业招收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打工③某中学规定不许学生进入游戏厅、酒吧等场所④父母强迫七年级的女儿中止学业,外出打工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7、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门在网络游戏中推行防沉迷系统,这是对未成年人实施()的表现A司法保护B社会保护C家庭保护D学校保护

8、在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法律是()A«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B«刑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C«宪法»和«刑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9、辨析: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即使犯了法,也应受到它的保护,所以未成年人可以不受法律的约束。

10、辨析: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国家和法律的特殊保护,有了这些保护,未成年人就一定能够健康成长。

五、课后作业

第3篇:宿迁政治中考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2013宿迁政治中考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第九板块 崇尚法律(考点

27、39)

第十三教时

一 复习内容

考点27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考点39 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树立法治观念。 二 教学过程 考点解析

考点27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宪法的地位: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八下P

53、

54、56 答: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表现在:第一,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宪法也被称作“母法”,普通法律又被称着“子法”。)第二,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第三,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③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

★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八下P57 答:①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法治国 ②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树立宪法意识,要求我们青少年怎么做?八下P57 答: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宪法观念,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 考点练习

1.【2008宿迁】该法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是( D )

A.《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2012宿迁】2012年1月1日,我国新的《居民身份证法》正式实施,制定这部法律的依据是(

)

A.宪法

B.刑事诉讼法

C.中国共产党章程

D.合同法 3.【2012南京】“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这表明我国宪法 A、与普通法律是子法和母法的关系B、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C、所规定的内容时国家生活中的具体问题D、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4.【2012梅州】 “六五”普法规划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集中开展以学习宣传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这是因为(

)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②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③宪法是我国所有普通法律之和 ④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关于宪法的理解中不准确的是(

)

A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B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D是所有普通法律的总和

5.在我国,任何一部普通法律,均应以宪法为准。这是因为(

)

①宪法规定的内容比普通法律更全面、更具体

②宪法具体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④普通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比宪法更加严格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十七大报告指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说明宪法(

)

A.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是最高行为准则

C.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D.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

7.【2010广东卷】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首都各界隆重纪念现行宪法颁布实施2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和宪法权威,切实保障宪法的贯彻实施。这是因为(

A )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B. 宪法规定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具体法律问题 C.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D.强公民的宪法意识是保障宪法实施的思想基础

8.【2010广东卷】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从内容上看,它规定的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③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④犯罪和刑罚的种类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2010广东卷】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D

) A.有法可依

B.执法必严

C.违法必究

D.依宪治国 10.【2012广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2005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到2011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多年来全国法制宣传始终都把宪法作为重点,大力宣传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

请运用宪法和依法治国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把宪法作为法制宣传的重点。

答案:(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考点39 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树立法治观念。 考点解析

★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九年级P76 答:依法治国。

★2.依法治国的本质是什么?九年级P77 答: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九年级P77 答: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九年级P77 答: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 ,实现依法治国还必须加强对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 ★5.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八下P57 答:依宪治国。

★6.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九年级P7

6、7

8、79 答:(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3)只有实行依法治国,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7.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经济领域出现了不少混乱现象,为此,我国依法开展打击经济违法犯罪活动,这说明了什么?如何理解? 九年级P78 答:(1)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本质是法制经济。 (2)市场经济只有用健全的法律法规规范、引导和制约人们的经济行为,保障人们合法的经济权益,才能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才能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8.法治和德治的关系。九年级P80 ①法治和德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量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②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③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9.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九年级P80 答: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实施以德治国方略。

10.树立法治观念的含义:九年级P81 公民树立法治观念,也就是要树立严格遵守法律,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观念。

★11.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树立法治观念重要性) 九年级P80、81 答:(1)文明的社会离不开法,合格的公民不能不懂法。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司最起码的责任要求。

(2)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守法用法,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12.依法治国对青少年提出什么要求(青少年如何树立法治观念)?九年级P80、8

1、82 答:第一,公民必须守法。第二,勇于依法维权。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息事宁人,也不能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要敢于挺身而出,寻求法律的保护,依法阻止和制裁非法行为。第三,守法必须懂法。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学会应用法律、就必须学法、懂法。

★12. 青少年为什么要学法懂法(青少年学法懂法的重要意义、为什么要把青少年作为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九年级P83 答:①青少年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②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律已,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和履行公民的义务,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③广大青少年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当遇到非法侵害时,有人会采取下列情形,请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忍气吞声,息事宁人 (2)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 (3)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答:分析:(1)这种方法不正确。这种方法不仅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会纵容违法犯罪分子的气焰,损害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2)这个办法不正确。因为这不仅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能有效的制止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而且也会使自己触犯法律,受到法律的制裁。

(3)这个方法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做是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有效地打击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也是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表现。 考点练习

1.【2011宿迁】醉酒驾驶行为已经以危险驾驶罪写入了刑法,这表明我国坚持(

)的基本方略。

A.依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人才强国

D.科教兴国 2.【2009湖州】 下列事件能直接体现我国正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是(

) ①全国集中开展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正式施行

③我国举办了“2009年中国国际减排和信能源科技博览会” ④某地方政府为逃避法律责任瞒报矿难事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12湖州】2012年3月,全国人大再次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刑事诉讼内容更加丰富、指向更加明确,推进了我国的法律建设。这说明(

) ①全国人大具有立法权

②我国加强了依法治国 ③全国人大具有监督权

④我国坚持了依法行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2年山东滨州】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草案)》。《决定(草案)》对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做出了八处修改,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上述材料表明B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②有法可依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③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权

④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2009.呼伦贝尔】2008年是我国社会保障立法全面推进的重要一年。由民政部负责的有关社会民生的立法项目有44项之多,其中包括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慈善事业促进法在内的法律6部,行政规章16个,部门规章22个。上述材料表明,我国在依法治国过程中,正在切实做到(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6.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前提是(

)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B.以德治国,发扬民主 C.崇尚科学,反对迷信D.以宪治国

有法可依

7.在我国,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相结合,实行依法治国。这是(

) ①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③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

④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A.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8.九年级(3)班几个同学就有关“依法治国”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在下列观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建设法治国家,就要将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 ②实行依法治国,就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③生活在法治国家,人人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④依法治国是大人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无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我国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十分重视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实施以德治国。这是因为(

) ①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代替 ②道德的约束力比法律更权威,具有更高的效力

③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守法、护法

④法律和道德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10.有人说:“法律使人不敢犯罪,道德使人不愿犯罪。”这说明(

D ) ①道德比法律更加有效

②法律比道德更加有效 ③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④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在第八个法制宣传日来临之前,团中央、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举行了第五届全国青少年网上普法知识大赛,该大赛(

)

①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

②有利于推进我国普法规划的落实

③能彻底杜绝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④能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09宿迁】材料一:漫画《守护》

材料二:2009年3月26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全案,驳回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等人的上诉,维持一审判处田文华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2468.7411万元的判决。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食品安全法》的出台,表明我国正在实施什么基本方略?(2分)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的法律具有哪些显著特征?(2分) (2)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1分);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1分)。

(3)有人认为:有了《食品安全法》的“守护”,就能杜绝食品安全问题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4分)

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1分)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不仅需要法律的守护,还需要政府加大执法检查力度(1分);生产经营者要诚信守法(1分);消费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正确维权(1分)。 (本小题共4分。如果在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仅从消费者角度回答并说出维权途径也可 得分,但不得超过3分) 三 课后作业 背诵带★的问题 四 教后反思

第4篇:2012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复习目标

[识记]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理解]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复习时数:一课时

一、民族团结

1、民族区域自治

(1)形成: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县。

(2)过程:195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公布实施。1984年,国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3)含义:少数民族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自治区,管理本民族地方性事务,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4)意义:对祖国统

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2、各民族共同繁荣

(1)成就:各民族先后跨入社会主义社会(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建立完整了工业体系(经济改革和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2)战略: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促进了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的发展。

二、祖国统一:

1、一国两制

(1)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2)提出者:邓小平

(3)作用: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前景)

用心

爱心

专心

2、港澳回归。 (1)经过

①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②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③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香港回归祖国。 ④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政权交接仪式,澳门回归祖国。

(2)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看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①与时俱进的对台政策。 a.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b.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以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c.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②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

a.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b.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 c.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d.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九二共识)。

e.1993年,“汪辜会谈”,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f.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2)日益密切的交往

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5篇:201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声现象(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单元复习目的

(一)知识和技能:

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 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3、 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

4、 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二、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其中尤以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为热门考察对象。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复习内容

本章讲述的是一些声学的初步知识。讲述的内容有声音的发生的传播、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它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

四、知识梳理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复习引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各种物体的共振现象及其应用是中国人在声学上大量发现之一。课本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也都是古代中国人利用声学原理创造出来的奇迹。

二、 基础练习

做下面一组填空题。

⒈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⒉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⒊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⒋乐音特征是: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⒌噪声减弱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_,在传播过程中减弱_,在耳朵处减弱_。

三、复习过程:基础知识讲解(教师边讲基础边穿插基础题目练习):

1、 声音的产生:

A、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 B、 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 C、 也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的巨大的涛声。

D、 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子弹、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秋风怒号。

2、 声音的传播

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比较这几种物质传声速度、优劣) B.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 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

3.人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在振动发声.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C.听觉器官完好. 教师简要讲述人耳的结构,着重讲清楚鼓膜(形成起振)、听小骨(放大震动)、听神经(传到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这些部分的功能。

骨传导: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例题分析

例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例题2: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如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______可以传播声音。 例题3: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 例题4: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四、堂上练习

1、南音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风情气息而被誉为中华民族艺术瑰宝,在闽南民间广泛流传。它的主奏乐器琵琶(南琶),弹奏时那缠绵深沉的琴声是靠琴弦 产生的;琴声是通过 传到人的耳朵的。

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等一系列现象后,可运用 的方法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3.小玉爱听收音机,他发现收音机里的报时声“嘟、嘟、嘟„„”共有六响,从第一声到最后一声,前后间隔10秒钟,最后一响声调比较高。有一天,他听过手中收音机响过最后一响后,远处楼里又传来最后一响的报时声,这是为什么?

4. 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其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 l )实验器材: ( 2 )实验步骤:

( 3 )实验分析与结论:

四、教学反思:

第6篇:中考一轮复习复习什么建议

摘要:学过的知识点要实时进行巩固复习,才能对学过的知识点不会生疏,查字典物理网一直在努力为更多人带来帮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考一轮复习复习什么,希望大家人真阅读做好复习!

1.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从某种程度上说,复习计划是考试现在与来来想要达到目标间的连接。备课组在制定计划时,需要应对的变化:复习方法、复习安排、复习指导方式要进行针对性的调整,精心做好物理复习进度与课时安排,切实明确备课组内备课分工,并重点要解决复习教学中难点问题的工作策略。同时备课组需要考虑以下问题:哪些事情是必须做的,哪些事情是能够做到的,这些事情,何时做,怎么安排。不同层次学生的复习指导要考虑细致,比如“优生”和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临界生”的定位要科学合理,端正学习态度,不能钻牛角尖。一轮复习中“尖子生”对自己的不能过于盲目,过于乐观,迷失自我。中等生对自我定位不能过于消极,丧失信心,过于盲从。而基础薄弱的学生更不能自暴自弃,悲观失望,放任自己,上课不听,作业不交,课上睡觉。制定计划时,还需要考虑和应对一些变化。因为2010年的全省实施规范办学的意见后,各中学不再进行节假日的补课,与去年比,复习时间上要至少少了半个月时间,因此学生的复习方法、复习安排也要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向主动复习,超前复习,科学复习要质量、要效果。另外,制定复习计划时,还要精心、系统地安排好各类测试与专题训练计划 ,具体包括:新课结束检测 (什么时候结束,何时开始复习);章节单元测试 (计划要细到周课时安排);一模校内模拟(什么时间进行);二模校内模拟;实验专题复习;考前综合训练;考前学生指导(哪些人,哪天开始,如何与学校的考前安排衔接)

2.认清2009年省中考物理试卷的命题主要趋向

通过分析2009年江苏省中考物理试卷,明确命题的思路和试题特点,有助于中考一轮复习计划的研制。通过对中考物理试卷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2009年省物理中考命题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和趋势:

趋向1:注重基础,紧扣课标教材。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放在首位。“双基”的考查不是停留在机械记忆上,而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设计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些情境通过图形形式出现,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比如2009年省中考物理试卷第30题以“防冻液”为背景,要求学生在新情境下能根据题中信息,联系平时所学的物理知识,从多角度进行答题。

趋向2:联系生活,强调知识应用。试题注意从实际中选取素材,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引导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强调知识的应用。 比如:2009年省中考物理试卷第26题以电烤箱为背景,要求学生理解铭牌的含义并识别电烤箱的“高温挡电路”和“低温挡电路”。这些试题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趋向3:重视实验,突出过程方法。试卷强调对各项实验技能的考查,力求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常规实验器材;通过恰当的操作、细致的观察、科学的测量得到准确的数据,并通过现象对比、图表描述等方式推理、分析出物理规律。同时,试卷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行了灵活、贴切的全面考查。比如:2009年省中考物理试卷第14题考查学生是否会正确使用天平;第27题要求学生探究扬声器中环形磁体的磁极分布情况;

趋向4: 关注能力,体现开放创新。比如:2009年省中考物理试卷第30题以“防冻液”为背景,考查学生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本题共有5个小问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正确分析实验数据的特点、会根据实验数据正确画出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图线,并从中正确查找找出相关数据。

3.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树立科学的复习指导思想

一轮复习过程中,学校要加强校本教研的针对性,着眼实效性。教师应切实树立“备课是投资,在备课上多花一分钟,可以节约所有学生一分钟”的意识。校本教研中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对学生学习复习课前的学情诊断,把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教学中合理的“度”,特别要强化复习课的课堂达标意识,教师要有意识的加强中考复习教学环节的诊断,着眼实效,着力改进。二是要着重加强对练习布置、批改与学习辅导的研究与指导,提高作业的功效。三是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复习材料的精选与指导,增加课堂练习的思维含量,防止过度应试化和简单化的倾向。四是要引导与帮助年轻教师更多的能精选练习,及时批改作业,注重作业的反馈和改善教学行为的功能。五是特别要重视探索对学有困难或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辅导的有效方式。 从提高复习实效的角度看,首先,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转变复习观念,明确新形势下复习课的指导思想,切实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问题,即:教师要向有效复习,有效训练,有效辅导要质量;学生要向主动复习,超前复习,科学复习要质量。其次,复习计划中应注意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上课与总复习的关系(新课中能否加深教学复习,减少复习的轮次);二是系统复习与综合复习的关系(复习时间紧,能否有计划安排一定时间的综合试卷训练);三是教师正常复习与学生主动超前复习的关系(通过学习超前复习,减少概念复习的时间,凡是学生能自己复习弄懂的,教师不再重复复习,清醒地认识要:学生复习课,关键不是在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通过训练是否掌握了多少。如果学生通过训练正确率高,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无需花费时间重复讲。);四是群体复习与个别复习的关系(班级的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学困生的辅导)。

第7篇:2010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攻略

http://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石家庄23中更新时间:2010/3/11 13:42:00历史

掌握史实把书读薄

一、认识中考开卷特点,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开卷考试基础知识的复习备考。

中考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比,更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探究性等特点,试题逐渐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方向转化,强调在掌握基本史实和基本线索等主干知识的基础上考查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开卷对同学们基础知识的考查不是减弱了而是增强了。

由于受开卷考试这个表面现象所迷惑,同学们普遍认为到考试时带着课本资料进考场就可以把试考好,但是中考题目考查更多的是综合能力,答案可能是涵盖一本书中好几个单元甚至好几本书的知识,临场翻书的作用很小甚至有时候是一点用都没有的。其结果就是临场时翻书就占了很多时间,不能在考试规定时间完成答卷。

万丈高楼平地起,历史学科能力不是凭空、不是靠开卷抄书获得的,而是在坚实的基础知识之上通过一定训练获得的。所以同学们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备考复习。

二、掌握好的复习方法,科学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对历史主干知识进行系统的记忆。

在授课内容结束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已经开始第一轮系统复习。第一轮系统复习的目的就是夯实基础知识,首要的就是对基础知识记忆,建议同学们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对历史主干知识进行系统的记忆,做到能够准确快速的再现具体的知识点。这样可以顺利完成知识内在联系的构建,提高应对综合题、开放题的能力;而且在开卷考试中可以大大节省翻书的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作答。

2、用脑动手,把书由厚读薄,提炼知识提纲,构建知识体系结构。

作为复习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某一具体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更要把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连接成一个整体,在知识体系中为每一个知识点找到自己的位置。

现在的课本是主题单元式的编排,在复习中同学们首先要对单元的主干知识进行系统总结,列出本单元的提纲。从哪里入手?同学们要认真研读单元导言,单元导言对本单元的主干知识进行了总结归纳,单元知识线索显示清晰。然后对单元中的每一课书进行归纳,列出每一课的知识提纲。一般从背景、概况(这其中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内容、措施、特点、性质等具体方面知识点)、影响(或意义、作用、评价)三方面去归纳。在归纳中同学们要对每一方面所涉及的具体知识点进行归纳,抓住关键的字词句,以此作为具体知识点的提示语,这样在记忆时同学们既可以从宏观上把握整体知识,同时不容易丢知识点。

3、用脑动手,把书由薄变厚,落实具体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在前面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同学们要再现回忆把每一个具体知识点落实到知识体系中,这样知识点不再是零散的而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整体知识。

通过把书由厚变薄、由薄变厚的过程,同学们既可以查找知识漏洞,同时又增强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紧张的新学期一开始,同学们就要迎来收获的季节。在新学期里建议同学们紧跟老师的复习步伐,踏踏实实落实老师的要求意图,开动脑筋做好专题热点复习。

文章来源http://zhongkao.tl100.com/201003/75103.shtml

上一篇:学术考察日志下一篇:公路局党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