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完美整合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优势融入了课程改革之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拓宽知识面,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如何正确评价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地位、作用和效果,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信息技术完美整合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信息技术完美整合论文 篇1:

浅析新课程下初中化学与信息技术完美整合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主流趋势下,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教育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多的教师选择将课堂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更加集中,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主要介绍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与信息技术的完美整合,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指导帮助。

关键词 初中化学;新课程;信息技术

1化学与信息技术教学整合的重要性

1.1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基础,在传统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往往只通过教师对课本实验内容的示范性演示和抽象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通过背诵记忆的方式学习化学相关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高,课堂上也难以集中注意力,课堂效率低。而信息技术与化学进行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将课本中各种晦涩难懂、抽象的化学理论、化学公式和各种化学反应实验变得更加直观和浅显易懂,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真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习,从而改善课堂教学质量。化学与信息技术教学整合有助于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贯彻理解化学公式的真正含义,明白实验中每一个步骤的重要性。例如:在讲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或者图文结合的形式,将氧化还原反应得电子为还原反应、失电子为氧化反应的过程展示出来,通过使用信息技术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得电子与失电子带来的效应,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推进学生的知识学习。

1.2让学生学习化学更加轻松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进行整合,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将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化学教学刻板枯燥的教学进行完美结合,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潮流,发展出新课程下初中化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新兴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最终实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创建一个轻松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不再拘泥于枯燥无聊的化学课堂中,更好地培养化学学科思维。

1.3培养化学学科基本素养

1.3.1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素养

初中化学与信息技术结合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素养。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学习用品都离不开化学,无论是女生必不可缺的化妆品、农民农业种植使用的化肥农药、家庭生活中使用的各项洗涤用品还是厨房调味品和食品,无一不涉及化学。因此,为了让学生将化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现实生活生产中,当下对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模式的推进更应该得到重视,从初中阶段就对学生化学学习进行把关,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化学教育的完美整合。

1.3.2教育教学的要求

初中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化学知识学习的重要阶段,因此需要在初中阶段加强对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视。另一方面,初中化学成绩是中考成绩的重要构成之一,因此化学课堂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化学成绩。学好化学这门学科、掌握各项化学实验知识点能够提升化学学科素养,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了解各种用品的化学成分。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学好化学这门学科,更是信息发展时代下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2化学与信息技术教学整合中遇到的难题

2.1学生切身体验程度低

在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结合的过程中,虽然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更新,运用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软件,但这看似完善的教学中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实际操作。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运用了当下所有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相比传统的形式虽然更加生动活泼,但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仍然得不到改进。教学时学生依旧只能通过观看的形式学习化学实验,对于实验操作的步骤有大概的了解,但记忆并不深刻。所以,在提升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师课堂教学形式的同时,如何增强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实际体验依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例如:初中化学这门科目一般通过教师对课本中化学实验的讲解和让学生背诵化学公式、元素表和实验过程来进行教学,学生并不清楚实验发生的结果和原因,只会死记硬背。

2.2学生实践能力差

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喜欢以教学为主,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学生在学习知识后无法立即进行操作实践,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不能及时发现化学实验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更不能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如此一来,化学课堂教学仍然流于表面形式,教学质量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善。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化学与信息技术的教学实际上还是互相分离的,并没有做到完全融合。所以,要想真正实现初中化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整合就需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自主作用,将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相结合。

3推动初中化学与信息技术教学完美整合的策略

3.1改进课堂教学手段

一般来说,化学实验中存在大量的实验和各项数据的记忆。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育结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形式,将传统化学课堂教学中无法体现的化学分子结构,化学反应过程等通过多媒体课件上的动画或者3D建模技术展现出来。传统化学课堂教学局限于教师讲解化学反应,学生死记硬背记忆化学公式和反应过程,无法直观地感受化学反应的全过程,教师虽然会在课堂上做示范性实验,但由于化学反应的过程较为迅速,因此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十分集中,但通常还没来得及思考化学反应可能出现的结果,整个实验过程就结束了。而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结合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实验,不仅能够将实验过程的每一步都清楚地展示出来,进行实验速度的控制,同时也避免了因实验中出现问题而发生的实验事故。通过改变化学实验的速度、放大化学实验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将整个实验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对实驗的每个步骤都有清晰的认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实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3.2建立信息技术资源库

学校可以建立健全完整的信息技术资源库,通过利用庞大的信息资源,来培养初中学生在化学上的思维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学校方面可以大力发展信息技术课题方向的课堂教学。在当下,随着信息化时代成为发展的大势所趋,学生也渐渐不满足于课本知识,教师的教学也不仅仅在于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导,化学课堂教学应该更多地通过信息技术与化学课本中知识结合的形式增加课堂中师生互动的频率,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对教师教授的内容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良好思维能力。最后,教师也可以选择在课堂日常训练时锻炼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粗盐提纯”的实验时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者FLASH动画等各种软件对粗盐提纯实验中溶解、过滤以及提纯的整个过程进行演示。

3.3加强化学与信息技术结合教学的培训

为了提高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学习效率,首先应该提升学校全体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因此,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化学教师举办课堂教学交流分享大会或让本校化学教师去其他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和培训。为了让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方式的更新并保持长久的教学热情,学校还可以针对化学教学中各类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统一的操作培训。以3D建模的使用为例,在此之前没有或者很少接触3D建模软件的教师来说,使用该软件进行教课时往往会出现问题。这就要求学校聘请专业的工作人员对全校化学教师使用各类化学信息技术进行统一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尽可能对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详细地讲解。

例如:在进行3D建模软件的注册安装时,对可能出现的因下载失败导致无法安装和验证信息接收不到、账户密码出错、无法激活导致登陆失败等一系列问题,教师在培训中都应该提前考虑到并记住相应的解决措施,避免教师因为软件安装失败就放弃使用更好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化学教学。因此,不仅教师自身应该掌握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对策,学校也可以将具体的操作方法印刷成册分发到每个化学教师手中,确保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全面推进。最后,由于一个学校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始终是有限的,所以学校应该不定期地安排本校化学教师去其他学校进行培训学习,学习其他学校教师教学中的优秀教学方式方法,改进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升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3.4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不同的信息技术手段

每个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偏好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时应该从考虑班级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角度出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多观察并记录学生的学习状态,分析每位学生在化学学习上存在的差异,让教学带给学生更深的感受和更加真切的体验,例如:对于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差的学生,在讲解分子、原子结构时,教师就可以使用3D建模或者几何画板这类空间构图软件,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立体的图形建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整体结构;对于思考反应慢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中实验视频变速的功能,对实验的全过程进行分解,让原本一刹那的反应变慢变清晰,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根据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的感受更加真切,而不是面对着难以接受的教学手足无措。这样不仅能够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让学生化学学习掌握得更加稳固,还能够提升学生在化学学科上的素养,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

3.5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思维创新能力

学生由于长期处于传统化学的学习中,初步接触信息技术与化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时,通常会因为缺少思维能力、不习惯主动学习等问题,使得初中化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教学在推广中受到阻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虚拟VR或者3D建模等各类信息科技手段进行教学时,可以分解实验的每个步骤,用0.5倍速展示实验的全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在实验前提出的各项问题,以此来锻炼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同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书本上存在着大量的理论介绍,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石蕊试纸测物品的酸碱度等一系列实验。传统化学课堂讲授时,教师仅仅是复述课本内容并让学生记忆背诵: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这种方式的教学下,学生很难真正体会到实验的全过程,即使考试做题时能够完全解答出来,心中仍然存在疑问:为什么不可以说氯气在氢气中燃烧、什么是苍白色的火焰、真的会产生热量吗等一系列的问题。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结合的情况下,上述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各个化学实验的原理,从而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下要想实现初中化学与信息技术的完美整合,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优势与化学教学密切结合,通过科学、灵活地运用各类信息技术手段,将刻板枯燥的化学实验、化学原理以及化学分子结构和反应过程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空间图形、有声动画和三维分子模型与结构,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对抽象的化学有直观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与主动性。化学教师要积极学习和改进教学方式与手段,转化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学科素养和专业能力,主动学习并掌握新兴的信息技术,利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升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吴晓芳.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1):291-292.

[2]陈小宇.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J].营销界,2019(21):193.

[3]潘德芳.信息技術环境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研究[J].考试周刊, 2016(47):8.

作者:齐鸿柏

信息技术完美整合论文 篇2: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完美整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优势融入了课程改革之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拓宽知识面,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如何正确评价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地位、作用和效果,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效性

从学校教学的方面考虑,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是一个以符合教学目标和学习需要的方式,高效益地应用信息技术,不断优化教学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过程,提高学生动手、动脑以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学会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解决自身发展中的问题。

整合的目标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培养信息素养,养成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任何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观念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因为学生是整个教学的对象,而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其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拓展和创新的基本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基本要求。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和学科特点。

信息技术整合既要追求课程的高效,同时也要兼顾校本实际,遵守“效益”原则,尽量采用低投入高效益的解决方案。与传统教学技术相比,信息技术的应用成本较高。因此,必须综合考虑“整合”所需要的各项成本,尽可能采用综合成本相对较低、综合“产出”相对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方案。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化进程差异较大,因此,各地教师应结合当地发展水平和地方特色,采用适合当地水平、体现地方特色、展示本校办学理念和特长的高效益的信息技术应用方案。如果利用低成本的技术解决方案就能达到相同的甚至更好的教学效果,就不要脱离实际一味追求技术奢华和技术时髦。在评价“整合”课的优劣时,应主要考察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及其全面发展是否有效、应用是否适度,而不要过多关注技术应用的多寡。比如:一节示范课或普通的课中使用先进设备的量。多媒体课件使用的多少以及设计课件的美观度、技术难度的高低等都是一些不合理、不实际的评价标准,容易让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产生误导。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落实原则

第一,开展有针对性、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教学实践,养成日常教学的习惯。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的辅助教学,不是每节课都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达到教学任务和目标,而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课程的“融合”——在日常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像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在这里,信息技术不再只是演示媒体或工具,而应该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无处不在。另外,信息技术不一定适合所有课程所有课题,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并且还应该根据本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实际,利用使用比较方便、能够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案进行高效益的教学,而不是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不应该跟着技术走,应该是技术按照教学实际和课程的需要走,养成一种正常的教学习惯,把使用信息技术转变成培养信息素养。

例如:我校电教中心与各个年级教师配合协调,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和论坛,组织学生成立论坛管理委员会,由学生自己管理BBS,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练习访问、管理、提问、答复问题等操作,让教师和学生通过崭新的网络平台,实现实时的交流和辅导学习。通过实践,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锻炼。同时,这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作为学习的第二课堂,发挥了网络的实际作用和意义,锻炼了教师和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了我校教育教学的一大特色。

第二,信息技术应该与其他教学方式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综合运用,在实际的教学设计和学习活动中实现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有机组合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化资源,帮助和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协作交流等,积极探索和创造适合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方式,如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远程协作学习等,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变革之间的相互促进和有机结合。避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机械电灌”,将多媒体课件当作另一种形式的黑板或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

课程培养目标是多层次的,多层次的课程目标要求教师综合选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应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建构、理解探究,尤其是实验、制作、调查、访谈等多种需要动手或亲身参与和体验的活动方式结合起来,实现综合化、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应避免信息技术应用与其他活动方式的对立,不能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而剥夺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或切断学生与社会、自然的联系,例如试图用计算机演示或模拟实验取代学生所有的动手实验,用上网查询资料或教师进行课程设计时自己准备好的材料来取代学生的社会调查和实地考察,等等。信息技术只是教学手段中的一种,而不是全部,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点,将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信息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第三,根据学校实际选择信息技术,应着意发挥信息技术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手段和技术相结合,实现高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

在设计信息技术应用方案时,应尽量整合当地的实际资源和学校各种信息资源,体现效益原则。从实际来看,我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的绝对量和相对量都不充足,因此,在努力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条件的同时,应尽量发挥学校内现有设备的潜力,为教学和学习服务。录音机、光学投影仪、电视机、录像机、影碟机等较为传统的教育设备和技术,甚至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的技术和工具产生的教学效果仍然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仍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发展价值。教师在不断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应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与其他较传统的教学工具、教学资源之间的互补性,综合运用,发挥整体效益。在信息基础设施比较齐备的学校也要充分考虑效益原则:不用信息技术即可达到相同的教学效果时,就不一定要采用信息技术;采用成本较低的技术解决方案即可达到相同甚至更好的教学效果时,不能一味追求奢华的技术方案;互联网提供了大量的开放性课程资源时,教师应提高自己发掘和利用免费课程资源的能力,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尽量避免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发一次性的、低水平的重复课件,减少资源的浪费和重复的技术投资。

现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需求。只有充分掌握信息技术,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在效益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和学校实际,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解决学习和教学等方面的问题,才能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完美整合。

(作者:江苏省连云港师专附中)

作者:江建全

信息技术完美整合论文 篇3: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完美整合探索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整合是目前数学教育教学发展的一种潮流,也是我国现如今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进行整合的意义进行阐述,后结合实际分析整合的方法。教师应该在充分掌握这些技术方法之后,应用到现实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教育教学观念的革新,社会发展也对于学校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量科学研究证实,将信息技术方法应用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国际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这种尝试。我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于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意义

1.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小学生有着喜好新奇事物的天性,喜欢有趣味性的事物,小学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小学阶段学生的这种特质,设计一些新奇有趣的教学环节或者教学道具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数学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如果一直都是枯燥乏味的内容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注意力,如果没有充分的理解能力和注意力就很难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设计一些生动的动画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适时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于调和教材编排,使得教学重难点更加凸显。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大难点在于教材中重难点的突破,重难点只要能够全部掌握,那么数学学习一定会轻松突破。在讲解教材重难点的时候,传统教学方法一般是教师讲解再通过一系列练习题加深认识,可学生通常还是会存在难以理解、不明就里因而生搬硬套,一旦变换思路就不再理解的现象。因此,在实际重难点教学过程中,遇到抽象或者难以描述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方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或者将复杂的问题分解开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们的记忆。

3.利于教学信息反馈与统计,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的反馈一般来自教师批改的练习和考试,这样的反馈一般都存在时间差难以及时调整,再者这种反馈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精力进行统计,很不方便。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将练习贯穿在教学环节中,并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帮助教师从反馈中找到课堂教学中的疏忽与问题,并进行及时调整,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方法

1.在教学环节中设计各种教学场景。小学生的学习存在著兴趣为导向的特点,他们会对新奇的、有趣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数学教学的内容往往存在抽象的改变,与各种复杂的分解问题,使得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课堂没有兴趣甚至产生了抵触,这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数学教学内容的抽象、复杂导致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喜好玩乐的这一特点,将多种多样的游戏或者动画与教训内容相结合,将教学内容设计得更加具体、更加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在进行较为复杂的数学计算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计算机上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小学生在课中课外都可以玩耍,小学生在玩这些计算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克服了原本不能突破的心理障碍,把原本看似很困难的计算轻而易举地学到手。

2.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一直以来各种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是小学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不仅在数学课堂,很多科目教学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来是因为小学生的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对一些抽象的问题很难具体到生活情境中去理解。二来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习惯暂时没办法支持他们进行特别难的抽象问题具体化过程,最后是因为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没用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描述,使得学生遇到这种问题时就很难理解。因此,在遇到这种生硬的、抽象的问题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方法将抽象的概念与逻辑思路具体化、直观化。比如,在进行几何知识讲解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各种生动的动画,将几何图形具体到物体中,把几何图形的分解过程直观展现在小学生眼前,让小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有关知识。

3.建立及时信息反馈系统,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调整。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学计划都是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根据学生情况与教学目标的要求自己进行制定的,然后根据一系列练习、考试的反馈进行调整。然而这种反馈及时l生难以保证,再加上这种反馈的系统性、数据性难以保证,教师在进行教学调整时存在一定困难。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相关教育教学软件来帮助教师进行调整,可以在计算机中设计练习题,并在课堂教学中安排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软件进行练习,教师就可以直接获得测评结果,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展教学中的问题,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作者:勉瑞琴

上一篇:学校德育课题研究论文下一篇:治超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