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活动基地资料

2022-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小学德育活动基地资料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模式研究

新课程实施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综合实践已经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德育基地。由于实践基地具有直接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贴近社会需要,体现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受到了学生、学生家长和广大教师的欢迎。

一、 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的实践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要求“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要加强学生校外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实践基地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自然。长期以来,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在学校得不到充分的活动和亲身体验,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瓶颈。由于学科教学的压力和实践场地条件的不足,学生没有办法在充分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的乐趣。椐一项调查显示,小学的综合实践课程没有综合实践基地的学校占70%以上,中学也有一半以上的学校没有专门的综合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都是利用假期时间分散进行。由于没有学校的有效指导,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学生的学校生活经历简单,除了家庭就是学校。没有生活情趣,没有野外经历,很少走出学校大门。

2.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是为人的终生发展的教育。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素质教育基地建设也就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解决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教育中遭遇的困境,使活动的实施趋于常态化,许多地区试行了“学校+基地”的推进模式,通过开发和建设实践活动基地,挖掘和整合校内外资源,让学生能摆脱学校围墙的束缚,投入到真实而宽广的世界中,拓宽活动的空间,扩大学生的视野。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在办好校内实践基地的同时,相继建设了一大批学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给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综合实践基地建设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化。实践基地建设使综合实践活动不再是一项课外活动,而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在新课程条件下的学科教学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生活性。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各种学生感兴趣并且主动进行实践的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科教师顺从学生学习规律,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个性发展。

4.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可以把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结合起来。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的基本出发点是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网络,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实践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亲身经历,体验和感悟,从生活和所处的周围社会中获得书本以外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良好品德的有效途径。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使知、情、意、行同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坚定的意志。

二、 综合实践的主要形式和作用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说明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对加强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建设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利用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亲身体验的真实场景。要寓教育于生活实践中,必要时还可以运用道具,布置特定场景等方法,促成与模拟角色相匹配的活动氛围,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真实感。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动脑、动手、动口,融多种感受于一体,集各种体验于一身,营造产生深刻情感与内心体验的沃土。

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很多,学习方式也具有多样化。在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活动形式。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主要有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区实践;劳动和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调查研究、调查访问等。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各种类型的校外综合实践基地,已经成为学生校外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综合实践基地,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学校教育在建设校内实践基地的同时,还必须着重建设一批校外实践基地,对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连云港苏马湾是个天然的原始生态风景区,是近几年才发现和开发的原始生态林。在风景区建设中,附近的几个中小学联合风景区共同开发,作为生物研究实践基地。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集素质教育和拓展训练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基地。在这里不仅有原始生态森林,还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还有紧密围绕素质教育而开发的一系列精品课程。学生在实践基地可以开展生物品种研究、开展绘画、摄影等主题课堂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的重要内容。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打破了教材、课堂与学校的局限性,使综合实践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向着更加自然、开放的方向发展,加深了学生与自然、社会及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实践性。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求教师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生活实际,使书本知识活起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主题性教育活动”、“研究性教育活动”。让学生融入家庭、融入社区,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

新课程实施后,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使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各种类型的实践基地1万多所,其中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的学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有300多所。基地建设有效地解决了课程实施中的一系列难点问题,保障了课程改革的实效与深入开展。

综合实践为学科知识的学习提供探究的空间和验证的条件。学科学习的本质是探究。只有在探究中,学习者才能得到体验和感悟。学科课程才能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完善。在学科学习中,如果只是把学科知识现成地、机械地接受下来,就不可能协调发展。探究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创造愉快、和谐的生活,而且有助于学科知识与生活的互相促进和有机统一。学科源自生活,并提升生活的意义。生活诞生学科,并为学科所改变。因此,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三、 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模式

1.学校自办实验基地。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许多学校都拥有自己的小农场和小工厂,条件好的名牌小学都有自己的学习实验基地。但由于后来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的实践基地都被地方政府收回。新课程实施后,综合实践作为一门课程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又建起了自己的实践基地。学校院校大胆组建校办企业,以学校为投资主体,实行独立核算。在校外自办企业中可以建立“自主管理型”的企业实践基地,学校可以自主安排学生的综合实践的内容和时间等。自办学校实践基地既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又可以节约成本,甚至还能为学校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2.自然资源型。主要是利用学生家庭和学校附近现有的资源作为学生的综合实践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作为新课程的一门学科,必须有一定的场所和条件,但实际上有许多学校都不具备实践场所,所以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都是集中安排课程的开设,这样可以集中利用校外实践场所。江苏、山东、海南、北京、上海等省市都把综合实践活动集中安排在假期,利用学生家庭驻地的实践资源去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利用学生家庭驻地的实践资源,一方面学生熟悉环境,便于联系,另方面也节省了学校的资金。但自然资源性的实践基地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有效指导,也有其自身的不足。

自然资源作为学校的综合实践教育基地,有许多有利因素,学校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一方面为学生综合实践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建设。连云港宿城是一个封闭的自然风景区,由于大山的阻隔一直没有得到开发,上世纪80年代宿成遂道打通后才开发成为自然生态风景区。政府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经过几年的建设,现成为教育实践设施完备的综合自然资源。通过学校与景区的协作,建设成社会实践基地后,也加快了景区建设的步伐。但自然资源型的实践教育基地很稀少,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

3.学校和有关单位协作型。随着经济的发展,学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在城市的市区学校普遍缺少实践场地,充分利用校外实践资源已经成为综合实践的主要形式。近年常用的办法就是通过学校与校外单位的联系,建立“协作型”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例如学校附近的农场,工厂等,通过合作协商,都可以作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教育基地。这一模式可以节省学校的资金,有效的利用校外资源。 “协作型”实践基地的构建投入资金相对较少,而且具有实践内容多样、真实感强的优点。但这种基地的构建,一方面需要学校长期不懈地与校外基地保持联系;另一方面也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倡导。

4.学校与校外单位合作型。通过学校和校外单位的合作,构建“合作型”实践教育基地,也是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形式。在许多自然资源不足,学校本身条件不好的学校是一个很好的建设模式。合作型的实践基地与“协作型”模式有所不同,“合作型”模式的合作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包括了实践安排、还包括各种培训和校外辅导等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教育系统的投资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同时,有远见的企业家也开始注意到与学校联系的社会价值和提升自身品牌的重要意义,希望与学校协作开办项目和扩大宣传。为了提升自身的品牌,企业都能主动地和学校合作,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和教育场所。在此过程中,企业自然也就成了学校的校外实践基地。

5.学校短期租用、借用型。短期租、借用型,主要是因为某个实践活动的需要,通过协商短期借用的实践教育基地,其中短期的新生军训和勤工助学型的实践活动就是一种形式。例如学校秋季开学的新生的军训,可以借用部队的训练场,组织学生到部队接受军训和实践锻炼。连云港市部分高中学校的秋季高一新生入学时,学校一般都到驻连部队和民兵训练场短期军训。这些场地和条件建设有很大的难度,而且闲着的时间也很长,一般学校都不去专门建设训练基地,主要采用短期借用或租用的形式。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学生家庭条件的改善,勤工俭学在中小学已经很少了,但有的中小学还开展适当的勤工俭学型社会实践活动。短期的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自己开发的校外实践基地。勤工助学工作时间主要安排在课余、节假日和寒暑假。参加勤工助学能使学生真正深入社会,这样的实践弥补了学校开展的各种实践教学的不足,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锻炼。

6.社区服务型。社区服务中心是协调有关社会服务组织;承担政府委托的社会事务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项目,开展便民利民、开展社区居民的自助互助服务;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是帮助社区成员解决生活困难,从而改善生活环境。通过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学生的校外综合实践基地,搭建“服务型”实践平台。学校可以利用学校师生群体的知识、技术优势与开发能力,成立社会实践中心或工作室,为社会、企业服务。在此过程中,学校不仅可以给社会、企业等提供智力上的支持,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服务给学生创造了实践机会,学生们通过服务提升了自身的能力。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学校的计算机中心、软件技术开发中心和网络管理中心,可以为相关企业进行计算机设备维修、网络搭建、系统平台开发等项目任务,不仅使学生得到了锻炼,还可以帮助社区增加经济效益、密切了学校社区的关系、锻炼了师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体现了学校的优势,为社会、为企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四、 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校外实践基地的形式有很多,但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校外综合实践使学生更好地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在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校外综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培养模式的创新,建立有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模式,建立一套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正常运作的保障机制,真正实现学校、社会、企事业等综合资源的整合利用,使其真正成为学生顺利走向社会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国教育报,2000-12-14.

[2] 于素云.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理念探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8).

[3] 丁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问题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04(8).

[4] 康丽颖.现代校外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评论,2001(1).

[5] 王丙利.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探讨.黑龙江教育,2006(1,2).

作者:赵琼

第2篇:老城小学校外德育基地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南,以“三个代表”为准绳,以《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为依据,全面贯彻实施《小学德育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的理念,努力做到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在实践活动中熏陶道德情操,增长才干,提高素质。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探索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良好的品德、习惯恰到好处地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

二、工作目标:

努力搭建起社会实践活动的平台,提升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位置,通过活动使学生成为家里的好孩子、学校里的好学生、社会上的好少年,长大成为合格的公民。

三、基地安排:

劳动基地——学校蔬菜园

德育基地——老城镇社会福利院

四、主要工作:

1.加强社会实践教育,积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2.精心组织实施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

3.注重各学科渗透。把教学搬进社会大课堂,充分利用社会、家庭和自然资源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大

环境中去关注社会生活、生产和大自然,通过各种实践方式,使课内与课外结合、学习与活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活动要求:

1.精心组织安排。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同于平时的校内教育教学活动,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成立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具体筹划、设计、组织该项工作,明确人员分工,使学生都明确活动目的和要求,力求活动取得教育实效。

2.加强安全教育。班主任及配班老师在活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及各方面的状况,如有意外情况发生请及时处理并与分管领导取得联系。

3.三至六年级学生外出要穿校服、佩戴好红领巾。活动时要相互帮助、遵守纪律、注意环保(每班各指派两名纪检小卫士、环保小卫士,专项负责),听从老师的安排,不得擅自离开集体。

4.活动结束后,各班认真填写活动记录,并及时上交德育处。

六、活动形式: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年级组织参观、学习、劳动、文娱表演等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低年级:每周一次组织学生到学校蔬菜园进行简单的体力劳动或认识、了解一些蔬菜的生长过程。

中年级:①每周一次组织学生到学校蔬菜园进行简单的体力劳动或认识、了解一些蔬菜的生长过程。②定期到德育基地保洁卫生。

高年级:①每周一次组织学生到学校蔬菜园进行适当的体力劳动或认识、了解、研究一些蔬菜。②春暖花开之时,组织学生到校外踏青、赏花。

七:基地活动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庞万亚

副组长:陈志新

组员:学校其他行政、各班班主任

安全保卫:杨 猛

老城小学2012年9月

第3篇:龙泉小学校外德育基地建设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的“团结向上创佳绩,强化管理上台阶”工作思路,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把握“创新和发展”这一主题,走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之路,让少年儿童走出书本和教室,开阔视野,丰富经验,增长才干,从社会实践中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通过德育基地活动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的良好品质。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具备了较强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活动内容:

1.组织学生参观大队,以官兵们的坚强意志和团队精神。激励同学们,从而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良好品质、。

2、派出所是一个纪律严明的单位,他们保一方平安的气概一直让同学们佩服。组织参观、慰问龙泉乡警务室,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爱学习、爱科学的热情。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请法制辅导员到校讲法制安全知识,增强师生的法制安全意识。

3.由大队部、各中队、小队组织队员去社区,第二辅导站参加义务劳动。打扫卫生,培养队员热爱劳动、热爱社区的思想感情。增强环保意识。组织队员到第一辅导站慰问孤寡老人活动,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教育。结合建国六十二周年和社区联手组织文艺汇演、书画大赛等系列活动。

4、敬老院是国家的福利单位,利用节假日由校外辅导员组织学生到春成敬老院参观、打扫卫生,慰抚老人,和老人一起搞联欢活动,让学生们懂得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大力开展“无毒社会”创建活动,和缉毒大队联手组织学生参观图片展,通过讲解、参观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并把此项活动作为一项特色活动延伸、创新。

6、学校设立校内德育基地,如“红领巾科技绿地”、校园板报、校园橱窗、校园广播、“老少希望林苗圃”二课活动、少年宫、各学科德育渗透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培养广大学生同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经验,增长才干,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第4篇:龙泉小学校外德育基地建设活动计划

大沙坡联小校外德育基地建设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的“团结向上创佳绩,强化管理上台阶”工作思路,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把握“创新和发展”这一主题,走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之路,让少年儿童走出书本和教室,开阔视野,丰富经验,增长才干,从社会实践中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通过德育基地活动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的良好品质。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具备了较强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活动内容:

1.组织学生参观消防大队,以官兵们的坚强意志和团队精神。激励同学们,从而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良好品质、。

2、派出所是一个纪律严明的单位,他们保一方平安的气概一直让同学们佩服。组织参观、慰问龙廷镇派出所警务室,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爱学习、爱科学的热情。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请法制辅导员到校讲法制安全知识,增强师生的法制安全意识。

3.由大队部、各中队、小队组织队员去社区,第二辅导站参加义务劳动。打扫卫生,培养队员热爱劳动、热爱社区的思想感情。增强环保意识。组织队员到第一辅导站慰问孤寡老人活动,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教育。

4、敬老院是国家的福利单位,利用节假日由校外辅导员组织学生到龙廷镇敬老院参观、打扫卫生,慰抚老人,和老人一起搞联欢活动,让学生们懂得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大力开展“无毒社会”创建活动,和缉毒大队联手组织学生参观图片展,通过讲解、参观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并把此项活动作为一项特色活动延伸、创新。

6、学校设立校内德育基地,如“红领巾科技绿地”、校园板报、校园橱窗、校园广播、“老少希望林苗圃”二课活动、少年宫、各学科德育渗透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培养广大学生同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经验,增长才干,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大沙坡联小

2016.2

第5篇:德育基地活动总结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陈国江

经济是国家的根本,道德是民族的灵魂。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小学生的道德启蒙教育不容忽视。本学期,我班德育基地活动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展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德育基地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贯彻素质教育,通过德育基地活动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具备了较强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一、加大了社会实践的力度

全班中队成立了假日红领巾服务队,他们活跃在社区的角角落落,结合德育实践基地全方位地开展假日小队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基地人员介绍,了解到了家乡的变化,培养了队员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实践活动中,基地的各个单位都积极为同学们的小队活动提供了各种有利的条件。进行“优秀小队活动”评比,奖励那些点子好、活动形式新颖、队员自主性强的小队活动和少先队员们,激励队员们开阔思路、努力创新,推动了德育基地活动的深化。

二、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活动

低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多次带领学生到教育实践基地——葡萄沟,进行卫生大扫除,增加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保护环境的种子。参观葡萄酒堡,感受家乡的变化,培养了良好的劳动、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

总之,本学年的德育基地活动体现了扎扎实实开展素质教育的特点。通过以上活动培养广大学生同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经验,增长才干,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第6篇:德育基地活动总结

2016-2017(二) 4月5日,是我国人民缅怀先人,烈士的清明节,为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为缅怀先烈,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我校把“传统节日.清明节”这一活动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结合起来,在清明节期间,开展了以“传承民俗文化,缅怀革命先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的清明节系列活动。现将活动内容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学期初我校德育处就已将清明节教育活动列入学生活动计划之中,做好了详细的计划和安排,在清明前已下发关于清明节活动的相关要求和通知。各班级参加了由校少先队召开的活动动员大会,领会清明系列教育活动精神,贯彻落实活动方案,并按会议要求在班主任的辅导下各自组织安排班级活动。

二、 广泛宣传,氛围浓厚。

学校借助黑板报、校园广播、校园网、校报大力宣传清明节文化内涵。各班级还利用专栏橱窗,专题板报墙报等营造活动氛围。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学生代表也做了清明节专题国旗下讲话。让同学充分了解了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习俗及文化内涵。

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一)读书,读报,征文。

要求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读一本革命书籍,读一篇报导写一篇感文活动,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奋发图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为建设家乡新赣榆立志。

(二)班级形式自由,主题班会热烈讨论。

全校清明教育系列活动如火如荼展开同时,按照校要求各班级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活动。有的班级要求给家长写一封信,有的班级要求给父母亲人准备一份自己亲手制作的礼品,或为爷爷奶奶、父母洗一次脚剪一次指甲等系列感恩活动。有的班级组织了一次特别的爱国主义感恩主题班会。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向国旗团旗宣誓: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各班级都上交了学生的清明节周记。

(三)增强安全意识,做好安全宣传员

以平安为本,坚持从我做起,自觉摈弃上文烧纸、燃香等祭祀习俗,以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清扫墓碑等方式祭奠,努力弘扬新风正气。并做好了家庭、社会的宣传员。

总之,本次清明节活动,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配合下,开展的顺利、圆满、成功,收到了预想效果。

定州市小油村小学

2017-4-7

第7篇:德育基地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认真实施《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我校将紧紧围绕大邑县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中开展“加强德育常规管理,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系列德育活动的通知要求,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着眼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范化,通过加强集体建设,开展行为规范示范班、“五好”学生评比活动以推进德育工作首要地位的落实。

二、工作目标

1、实现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完善德育工作考评机制,开展系列德育教育活动,掀起“学规范守则,讲文明礼仪”高潮。

2、大力评选表彰“五好学生”。通过学校德育组和班级管理,评选出一批真正符合条件的 “五好学生”。

3、通过加强德育常规管理,评选出一批班风好、学风正、行

为习惯好的校级“行为规范示范班”,并向市推荐进行全市评比。

4、通过加强德育常规管理,使我校的校风在期末能有一个比校大的提高,力争本学期被评为市级“行为规范合格校”。

三、具体工作措施

“加强德育常规管理,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系列德育活动是一

个长期的过程,为了将此项活动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学校开好了专项研究会,对此项工作作了较为精细的安排,方案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

我校的领导小组由侯振发校长任组长,孟凡侠主任为分管领

导,大队辅导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一布置“学规范、争五好”活动的开展。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学校将此项活动立入学校的工作计划,新学期对全体教师进行

活动精神的宣传,使每位教师了解市教育和我校对此项工作的要求。在本期教育教学中,强化班级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班级规章制度,努力将自己的班级打造成一个班风好,学风正的优秀班集体,从而为争创市级“行为规范示范校”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规范德育常规管理制度,确保活动顺利有效的开展。我校将紧紧抓住“德育工作年”这一重要契机,强化管理、规

范制度,加大检查,及时考评,努力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步上一个新

的台阶;同时使我校“学规范、争五好”活动起到真正的教育功效。

1、制定升降旗量化考核制度。

2、制定课间操、眼操量化考核制度。

3、制定课间文明礼仪量化考核制度。

4、制定集队、集会和路队量化考核制度。

通过上面的各项具体的量化制度,加大德育常规管理,促进学

校和谐发展。

(四)作好规划、一一落实。

我校将高度重视,改变观念,积极研究,努力实践,遵照“学规范、争五好、创示范”要求作如下布置:

1、一开学,学校将认真组织师生学习《守则》和《规范》,在学校掀起新一轮的学规范高潮,熟记“学规范、争五好、创示范”的内容。

2、及时印发“学规范、争五好、创示范”的宣传内容,让学生和家长充分了解活动内容和要求。

3、充分利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三月文明礼貌月”、“公民道德宣传周”、“安全教育周”等,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4、在三月份,要求全校班级对照“五好”要求,认真梳理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行为表现,排查问题。在梳理排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存在的问题怎么办”的大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定行动目标,定整改措施,定自评计划。

5、学校将专门开设“行为规范训练课”,利用每周二下午30分钟全校统一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规范,努力通过一个月的时间将我校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不足于以改变。

6、加强对学生知、情、意的教育,在教育活动中不但重视行为规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们还将重视学生的情感、意志和习惯的形成,要通过长期、反复的行为训练,培养学生遵守行为规范的自觉性。学校将通过朝会课、班队活动课对学生进行知、情、意的教育,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不走过场。

7、加强对争创工作的考核、评比工作。我校将紧紧按照县教

育局的精神,制定出切实可行、有效的评估标准,形成班级常规天天查,课间行为班班比,文明之星月月评。

8、学校将在学期末总结表彰“五好”学生,并在此基础出评选出“行为规范示范班”,推荐县级优秀学生、文明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

9、积极争创市级“行为规范合格校”

作。

,完成争创的一系列工

上一篇:劳动承诺书下一篇:我们的青春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