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语文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拥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丰富了语文课堂的呈现方式,使原本单调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而又形象,真正让课堂充满活力,使语言环境得到了优化,使课堂容量大大地增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师授课的得力助手。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多媒体教学语文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多媒体教学语文论文 篇1:

浅谈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摘 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运用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句意、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媒体产生的信息传递,通过光、声达到交流效果,在交流中,学生兴趣都被调动起来,呈现出全身心投入到了学习的最佳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积极参与,主动积极获取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有效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提高;教学质量

一、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句意

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词语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距较远,教学中教师尽管在语言上对这些进行解释,但学生还是不易理解,感受不深。那么,对这些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我们就制作有关的幻灯片,借助多媒体帮助理解词语词意。在古诗的教学中,我们借助多媒体组合,以直观的形象、跌宕的表情,使学生投情以入境,观形而察理。如教《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一句,“移”、“舟”“泊”三词,教师一讲,学生就容易理解,可“烟渚”一词,无论教师用怎么生动的语言描绘,学生总是不易理解,言不达意,我们制作了“移舟”的抽拉片和“烟渚”图画片,在课堂上一打出来,学生看到如轻烟般的雾,如轻烟般的小洲、空渺的江面、如血的夕阳、随风飘洒的芦花(然后教师演示移舟)在凄寒的江水中,有一叶小舟停泊在江中雾气笼罩着小洲边,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朗读一、二句,学生又快又准地说出了诗句的意思。教学实践证实了多媒体的优化组合给孩子们直观的、形象的感受,几乎是不必教师多用语言说明解释,就能悟出诗文中的词意、句意。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通过形、声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学创设生动的、形象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展开联想,深刻的理解课文,如《手术台就是阵地》,在教这一课时,考虑到故事离现实生活较远,学生不易理解,于是从电影《白求恩》中剪辑了几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精彩片段,在讲读过程中分段播放,如在讲二、三、四自然段时,利用多媒体播放“黑烟滚滚,弹片纷飞”在这种情况下,白求恩仍然十分镇定地在手术台旁给伤员做手术,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当时环境的恶劣,能进一步理解白求恩大夫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把手术台当做阵地,忘我地坚持为八路军战士动手术的事迹。这一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了前沿阵地,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这位外国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的事迹,这是靠一张嘴和一支粉笔难以收到的教学效果。

在古诗教学中,亦是如此,要唤起学生的想象,让他们进入诗的意境中去,也只有靠多媒体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如教《游园不值》这首诗时,在学生基本上逐字逐句理解了诗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诗人叶绍翁描写了一个怎样画面?画中有些什么景物?诗人当时有什么情感?待学生想不完全时,教师打出幻灯片,学生边欣赏着满园春色的画面,边听播放的诗句录音,学生好像自己就是诗人一样,游园而未遇到主人,但值得高兴的是看见一枝开得正旺的红杏伸出墙,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学古诗,学生兴趣浓厚,学得活,记得牢,体会深。

三、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媒体产生的信息传递,通过光、声达到交流效果,在交流中,学生兴趣都被调动起来,呈现出全身心投入到了学习的最佳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积极参与,主动积极获取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靠多媒体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在作文教学中,也要靠多媒体激发学生写作文的欲望,充实作文的内容,理清作文的思路,提高作文水平。

(一)运用多媒体,再现生活,提供写作文的材料

不管是指导学生写人、写事、景、物、活动,都可以通过电教媒体把要写的内容变成画面,再现于学生的眼前,学生通过观察,一改昔日无话可说的局面,获取作文材料。

(二)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由于学生不善于观察自然会对身边的十五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么学生只有通过观察才能获取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而又丰富的表象,记忆才能保存,思维才能深入,想象才能展开。所以,我们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从培养观察能力入手,由于是电化教学手段引进课堂,正好为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如教材中《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一课,需要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形状、颜色,让吃过杨梅的学生说说它的滋味,接着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先总后分的写法,然后用幻灯片打出家乡的葡萄、苹果、梨子等水果图,在教师的指导下,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边观察边练说,最后让学生用先总后分的方法写下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又实现了知识迁移,训练了写文,效果很好。

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将孩子的好奇、偶发的兴趣转化为强烈、持久、稳固的求知欲,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延续深入,而且利用多媒体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动脑、动情、动手并全身心参与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去,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我们就是靠这条有效的途径一步一步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

作者:爨晓平

多媒体教学语文论文 篇2:

浅谈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及教师角色的改变

摘 要: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拥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丰富了语文课堂的呈现方式,使原本单调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而又形象,真正让课堂充满活力,使语言环境得到了优化,使课堂容量大大地增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师授课的得力助手。同时,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角色的转变,由过去的课堂的主角转变为今天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关键词: 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教师角色转变

一直以来,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靠教师利用一块黑板、一支笔、一张嘴来教授知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了课堂容量少,教师书写费时较长,课程进度缓慢,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兴趣不大,缺乏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就影响了人才的培养,并且影响了学生个性发展。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是老师们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而多媒体技术集趣味性、直观性、多维性和艺术性的优点于一身,它可以使语文课堂变得有声有色,使原本静态的单词和句子有了具体的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模拟真实对话情景中,让学生清楚明白地感受真实的语言环境,极大地拓宽了教学空间,大大地增加了教学信息,并且能以多种形式刺激学生多感官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其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从而加速新世纪人才的培养。

1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相关概念

多媒体辅助教学包含了许多媒体形式,多媒体辅助教学经历了由单一的课本、挂图为主到以录音、录像、幻灯、投影为主要媒体的演变过程。如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出现使语文教学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他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成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普及和推广运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现如今我国在多媒體辅助教学方面的研究运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些研究和实践都说明了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成为了外语教学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了解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顺应时代发展之潮流。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能集成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及动画,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融合性。它能创设情景比录像、投影更为生动、形象和逼真;还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对于呈现教学重、难点更加容易,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效果比其他媒体更加具有优越性;多种多媒体的运用还能为教学提供各种形式的语言训练方式,让课堂信息容量大大地增加,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从而达成了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2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作用

多媒体在辅助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集声音,图像,动画和文字于一体,多元化的呈现方式使知识不再只活跃于课本,还可以跳跃在荧幕中,完成了从静态到动态的完美转变。

2.1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语文教学模式。

学会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可以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教学空间,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率。课堂时间毕竟只有40分钟,怎样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学的根本。传统的课堂形式相对单一,教法也缺乏多样性,趣味性,造成学生两极分化,效率低的弊端。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材的呈现则是多种方式的,非常多元化。它能集声音,图像,动画和文字于一体,这样,原本抽象或枯燥的内容如今却可以用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呈现,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还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发挥学生的潜力,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教师能否准确合理地处理教材。如何使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关键。而多媒体俨然成为了教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主要手段之一。例如,在进行语音训练时,使用多媒体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发音的准确率,同时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屏幕上呈现出声音和口形的变化能让学生一目了然,通过反复听,读训练,使学生的语音得到充分的练习,而且兴趣浓厚。有的学生喜欢看动画片,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动画片段,并配上对话,这样,就可以创设出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懂得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进行交流。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加深了对语言点的理解,更让学生实际应用模拟真实情景,既突破了教学重点,又将难点化难为易。

2.2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师的教法得到优化。

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重难点的突出是教师教法优化的重要环节。另外,多媒体融和了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新颖性于一体,使原本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和直观化,大大缩短了客观实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降低了知识的难度,使其简单通俗易懂。语文课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与运用语言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运用多媒体创设语言环境,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体验西方国家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能够直观地学到了知识,语文课堂教学当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观看教师制作的配有图像、文字、视频、声音等PPT课件,感受、帮助、了解新知识的大意。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课文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例如在学习圣诞节这一课时,使学生对西方国家的重要节日得以了解,并比较中西方习俗的异同,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直观的演示,动静的结合,有利于思维的启迪,智力的开发,难点的突破。语文的特点之一是语言的抽象性,当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亲自实验,感知,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不能很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时,我们能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通过感知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电脑让学生的认知方式得到了优化,激发了其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利用多媒体辅助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培养主观能动意识,小组互助能力,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教师教学充满激情,教法得到优化。

2.3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在中国,学生学习语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和语言实践的机会,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注重学习句型和词汇,忽视句型的具体应用。因此,许多学生能够从教材练习和原型例子中学到固定的知识点,但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情境时就束手无策。而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还懂得使用这句话的具体语言环境。在情景还原教学中,学生置身于所处的真实的场合,能表达前后连贯的语言内容,同时能把符合环境要求的一些句子组织在语篇中。在学习句型时,教师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使学生自动联想到以前学过的知识内容。

3多媒体教学环境对语文教师学习与合作能力的新要求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借助网络技术的支持,拓宽了语文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渠道,有利于建立新型的教学合作关系。无论何时何地,不同学校的教师都可以利用网络来互相学习对方的教学特长,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的讨论和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人人通云教学里每个老师都分享自己的教学课件和教学材料,真正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不同学校的语文教师可以合作建立课题讨论平台,共同研究和讨论教学难点,一起想方设法攻克难题。因而,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广大语文教师间的合作学习有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渠道。每个教师在教学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同时也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学会如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为自己的教学能注入新鲜的血液,使自身的教学方法趋于完美。在知识飞速更新的社会中,教学自身所学知识也需要不断地更新,优胜劣汰,要想立于不败之地,教师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提升自身的语文专业水平和教学理论水平。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语文教师更应该主动去触摸新知识,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学习能力,把学习当作是教学活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而言之,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为了适应新型语文教学模式,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所有的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去提高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实施能力,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库,善于与其他名师合作交流。只有确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教师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真正做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4 语文教师应当怎样转换角色

在语文教学发生新变化、新特征的今天,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环境下,教师应尽快转换自己的角色来适应新时代的教学形势,并积极主动去摒弃落后的教学理念。

4.1语文教师成为大方向的引导者。

在新的教育理念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宰者,不再主导课堂的一切,而是邀请学生一起来探讨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进而动手去解决问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就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学生没有主动去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导致学生没有主观能动性,养成了依赖老师的坏习惯。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并意味着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行为而听之任之。实际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地位越能越充分地得以体现出来。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扮演一个组织者、启发者、引导者、评论者的角色。换而言之,教师不仅要有目的、有序地组织课堂教学,同时还要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问题,及时并正确地进行总结、归纳和评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优缺点,培养他们自主去学习的能力,开发学生主动去实践的创新精神。

4.2语文教师成为具体教学活动的参加者。

多媒体网络技术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便利的学习环境,教师讲解的绝大部分内容可以迁移到网络上,学生就算在课堂上不能马上掌握,课余时间可以补看教师的教学视频,从而获得知识,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环境下,教师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风格和能力等方面,使得教师的教法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及个性解放。这样的教法非常人性化,这样的教师必将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从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配角”,教师主要的职责就是收集大量的有关信息材料,进行整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把“主角”留给学生,组织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参与学生讨论,维持好纪律.通过和学生展开讨论,为学生提供新的语言表达,给学生的交际活动增加新的内容,并随时注意发现学生在使用外语进行表达时存在的问题,因材施教,总结问题的所在,让往后的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

4.3语文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

首先,在多媒体网络技术空前发展的今天,学生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资源,语文教师的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去收集适当的学习资源,也就是收集那些难易程度基本合适学生使用、语言表达规范、内容贴切的材料。一是将材料精挑细选,取其精华编入课件,二是,将课件中不能精心挑选的资料传到学乐网上供学生浏览和下载,并提醒学生共同维护好,同时,也邀请学生在网页上发表评论,这样,教师就能知道学生的学习程度和需要,更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准确有效的学习资料。学生可在网页上和老师聊天,把自己的困惑说出来,老师积极引导,但不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散发思维,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结论

语文是一门具有交际性、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望。随着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深入人心,人类已步入了信息化的社会,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环境下,语文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中多媒体网络技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对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和交际环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展,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培养。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重难点,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需要确立终身学习的伟大目标,打破传统观念,转变自身的角色以适应新的教学形式,为培养出全面性的优秀人才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鐘以俊,龙文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吴森

多媒体教学语文论文 篇3:

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摘 要:本文从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出发,针对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语文多媒体教学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语文学科;多媒体教学;问题;改进措施

目前,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越来越受重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是十分普遍的事情。但一些学校和教师盲目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装饰”效应,不注意“因材选媒”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出现了一些问题,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过分依靠多媒体,忽视传统教学手段

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语文老师过分依赖多媒体,一节课在讲台上摆弄着课件,忙着操作键盘和鼠标,把多媒体当作讲解演示的工具。那么,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否就要全盘抛弃呢?就拿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的板书来说吧!许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放松了对课堂板书的要求,很多情况下往往直接用电脑打出“板书”,上课时再用投影仪放映出来了事。轻易地将教师的板书过程被取消,由多媒体代替,固然省时省力,也颇为整体美观,但它失去了教师的示范,失去了师生的交流,更失去了学生在板书过程中学习、加深理解和记忆的过程。

二、滥用课件,不注意课堂容量

有些教师制作的课件内容大而全,所谓“大”,就是知识涉及面非常广,所谓“全”,就是凡是本课书所涉及的学习内容一概包括了进去。而且,在上课时,教师也不加选择地把课件内容全盘搬了出来,课堂容量非常大。容量大本是一件好事,但凡事不能过头,“贪多嚼不烂”。如果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只是为了讲课而讲课,那么,教师所上的课便会主次不明,学生在感受一阵热闹后,茫无头绪,不知该掌握些什么。

三、独断专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一只粉笔、一块黑板,教师占领着三尺讲台,成为了一言堂,多受人诟病。在现代教学中,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盛行以来,教师拿起了“先进武器”,一时间是手握鼠标,点来点去,成为了权威,就有点“独断专行”了,学生更难参与其中。而且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很难临时变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通过现代高科技的“手段”和“花样”的包装之后的“教师意志”的倾泻,是一种现代化手段的“灌输”和“填鸭”,从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上是我认为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对待新事物我们应该热情拥抱,更应该冷静思考;面对缺憾与困难我们应清醒认识,更应想出改进措施。我们如何在语文新课程教学中,针对发现的问题,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呢?

一、现代多媒体教学应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传统语文教学中的讲授、背诵、分析等教学方法,虽被抨击得很多,但它仍具有很多优势,多媒体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所以,教师在运用媒体时,不是考虑怎样更多地运用媒体,而是考虑怎样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配合,相得益彰。

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一课时,我先用课件展示了杜甫《绝句》、白居易《忆江南》、王安石《泊船瓜洲》、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等写春的著名诗词,这样既节省了板书抄写的时间,也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更多的期待,再用黑板展示《春》一课的脉络,板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不用过多的条分缕析,学生已有清晰地认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精心设计,让多媒体与课堂容量相符

多媒体课件具有容量大的特点,但课件是辅助课堂教学的,教的主导方是教师而不是课件,内容完全不必面面俱到,而须突出重点和难点。教师设计的专题训练中,教师应结合本次专题的重、难点,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些典型的題型,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如九年级文言文专题复习,可以以《走进陶渊明》为课题,把七——九年级所学习的陶渊明四部作品:《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作一专题复习。这四篇作品尽管体裁不同,有散文、有传记、有五言古诗,但相同的是陶渊明所表现出来的“不汲汲于贫贱,不戚戚于富贵”的品质以及他归隐田间,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桃花源记》中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就与《五柳先生传》中“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相契合;而在《归园田居》“但使愿无违”一句中,我们又仿佛看见了哪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愿以偿的远离尘世的“隐者”。这样一来,教师再也不需篇篇讲、道道过,四张幻灯片(1.作者生平、2.作者的思想品质、3.各篇目重难点词句、4.比较四个篇目的共同之处)就解决了问题,又何必面面俱到而处处不到呢?

三、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多媒体制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在设计课件时,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几个重要环节,如: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构建知识结构——知识迁移形成能力——拓展知识开阔视野的实施,并将其编制在课件的主界面上,使学生明确一堂课的主要任务并能主动选择学习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注意与学生的交流,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课件,真正做到课件为人所用,而不是人为课件所役。

总之,我们应该认识到,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既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又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完美和补充。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的特性,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从优化教学过程出发,真正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使之逐步从幼稚走向成熟,实现多媒体教学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整合。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08).

[2]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1(01).

(作者单位:南京市竹山中学,江苏 南京210000)

作者:梅玲

上一篇:财务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2篇)下一篇:动漫业危机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