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审计费用披露影响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异常审计费用按审计合谋倾向和客户议价能力分类后,合谋倾向和议价能力的强度不同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也会不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公司审计费用披露影响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公司审计费用披露影响论文 篇1: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审计质量影响分析

摘 要: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初衷是升级审计报告,提高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重拾资本市场对审计质量的信心。因此,通过对关键审计事项的确认与披露原则进行深度梳理,从供需双维度分析新审计报告准则中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分析发现,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对审计质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具体从供给维度分析,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强化了审计沟通,增加了审计透明度,也增加了审计诉讼风险,提高了职业怀疑度,从而提高了审计质量;从需求维度分析,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使报告使用者提高了信息含量需求,利用审计声誉的影响倒逼审计质量提高。

关键词:关键审计事项;供需维度;审计质量

引言

注册会计师在资本市场的作用就如同一杆秤,须本着公允的原则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发表独立的审计意见。由于固有风险的存在,注册会计师只能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提供合理保证,而外界却期望得到一种绝对保证,这必然会导致这杆秤的失衡。与此同时,国内外资本市场上频频出现的财务造假等欺诈和舞弊丑闻,使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一直为各界所诟病,使投资者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失去了信心。

为了重拾外界对审计质量的信心,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于2015年1月15日发布了ISA 701号准则——在独立审计师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2016年12月,我国财政部印发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以下简称1504号审计准则)等12项审计准则,要求A+H 股上市公司在 2017年1月1日执行,其他上市公司于2018年1月1日执行。新准则最大的改变就是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而关键审计的事项是由注册会计师依据其职业判断从与被审计单位沟通过的事项中选取有重要影响的事项,并要求披露选取此事项的原因以及审计过程中是如何应对的。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能够使外界更多地了解到审计范围、审计过程以及审计应对,使投资者获取到了更多的有用信息,缩小了外界对审计期望的差距。我国学者多采用了实证法、实验法对关键审计事项是否提高了信息含量以及是否影响投资者决策进行研究,本文则转换研究角度,从供给和需求双维度来分析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一、关键审计事项的确认与披露

(一)关键审计事项的确定

在确定关键审计事项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以下3个方面:(1)审计过程中识别到的重大错报风险和特别风险;(2)管理层对于财务报表编制的重大判断和重大审计判断;(3)本期对审计产生重大影响的交易或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重大错报风险和特别风险具有行业一致性的特点。比如,对于金融业来说,发放贷款和垫款的信用损失是所有金融业企业的高风险领域,而重大审计判断和重大交易的确定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对于审计人员来说,所谓的关键审计事项其实就是在其审计工作中遇到比较费力纠结的一些事项,而且这些事项可能涉及重要的会计估计和判断,可能存在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而审计人员经过一系列的审计应对措施,发现疑虑被消除的一些事项。

(二)关键审计事项的数量

在新审计准则中并未对关键审计事项的数量作出具体的规定,1504号审计准则中有关描述为:关键审计事项是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总体审计意见的基础上,选出对本期财务报表审计最为重要的事项。所谓“最”并不代表关键审计事项只有一项,但披露数量过多,便会无法突出“重要”二字,结合目前各上市公司审计报告来看,68.75%注册会计师选择披露2—3个关键审计事项,极少数披露个数为5个,所以关键审计事项数量的确定要由注册会计师结合被审计单位本年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并没有量化规定,就目前的统计结果来看,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的关键审计事项数量为2.3个左右,整体数量较少。2016—2018年上市公司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如表1所示。

(三)关键审计事项的角色定位

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旨在增加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使财务报表使用者更多地知悉被审计单位的重要事项以及注册会计师对此事项是如何应对的,增强对财务报表的信任程度。如此一来,关键审计事项所承担的角色定位就尤为重要,角色定位不准确就会削弱关键审计事项的作用。因此,新审计报告准则中的关键审计事项并不代表所有的重要事项都应作为关键审计事项来披露,对于导致注册会计师发表非无保留意见的事项、影响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的事项等虽为重要事项但应单独披露。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关键审计事项是注册会计师以第三方的角色对被审计单位事项的披露,不能代替管理层的披露责任。

(四)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角度

關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初衷是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信息含量,增强投资者对审计质量的信心,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因此,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角度应该以投资者为中心,提供对投资者决策真正有用的信息,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标准化信息。例如,同样是应收账款减值事项,有的被审计单位是会计估计和会计判断问题,有的是资产重组问题,有的是关联方交易问题,有的是坏账计提和转回合理性问题等等,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提供具体项目相关的个性化信息,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避免使用套话,做到精准细致,不可笼统概括。

(五)关键审计事项段的描述

在关键审计事项段中分设子标题逐项描述各个事项,其中包括确认的关键审计事项、确认此事项为关键审计事项的原因和审计应对措施。审计准则中规定注册会计师不对关键审计事项单独发表意见,原因有二,一是关键审计事项段是在财务报表整体审计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披露的,因此它并不影响财务报表的整体审计意见;二是注册会计师若是单独发表意见,会增加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与风险。

对于“在关键审计事项段是否应披露审计应对的结果”这一问题目前存在较大争议,反对者的理由基本同上述两个原因,而同意者则认为应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去考虑,如果不披露审计应对的结果则不能确定关键审计事项是否得到解决,投资者依然会有很大的疑虑。从英国的审计报告情况来看,披露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的比例是逐年上升的,考虑到国际趋同原则,我国的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内容也应不断完善,以最大程度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分析

(一)从供给维度分析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的最终产品,审计报告的此次改革相当于是对产品的升级,从1.0升级为2.0。由于关键审计事项的选取和确定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审计沟通,披露审计应对程序增加了审计透明度,最终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质量会影响整个事务所的审计声誉。所以,注册会计师作为审计报告的供给方,可以从审计沟通、审计透明度和审计声誉三个方面来分析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1.强化审计沟通

审计沟通贯穿整个审计工作的各个阶段,是审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审计程序,每个阶段的沟通目的与沟通内容各不相同,沟通的方式、频率以及技巧都会直接影响整个审计质量。关键审计事项的选取便是从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治理层沟通过的事项中选取的,所选取的事项无论是从审计风险还是财务层面来说都是重大的,如此一来,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促进了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的深度沟通,提高沟通质量,进而提高了审计质量。

2.增加审计透明度

审计是一个专业化水平比较高的工作。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往往都是从证监会处罚公告中了解到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有哪些不当程序等负面消息,而原审计报告的标准化模式仅仅一个审计意见便包含了审计人员所有的工作,也为审计增添了神秘色彩。关键审计事项要求披露出针对某一事项的审计应对程序,包括审查合同、检查凭证、函证等,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透明度,从中可以看出注册会计师针对关键审计事项做出的审计应对程序是否合理。所以审计透明度增加,促使审计质量提升。

3.增加审计诉讼风险

原审计报告的标准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规避法律风险和诉讼责任,但其所包含的信息量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审计事项”段的增加,披露出个性化信息,在满足信息使用者所需求的信息含量的同时却无疑增加了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风险和诉讼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为了应对审计诉讼风险,避免高額赔偿,便会在审计过程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费用,提高职业怀疑力度,提高审计服务质量。

(二)从需求维度分析

审计报告的需求者众多,包括企业股东、管理者、潜在投资者以及相关监管机构。信息不对称导致众多企业利益相关者需要参考审计报告的意见来做出决策。新审计报告准则要求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相关信息,包括确定关键审计事项的原因和审计应对程序,这就要求关键审计事项能够披露出更多有用信息,提高了信息含量要求,进而增加了审计诉讼风险。所以报告使用者作为审计报告的需求方从信息含量要求和审计诉讼风险两方面倒逼审计质量的提高。

1.信息含量需求增加

报告使用者从前只关注审计报告中的“审计意见”段,仅仅一个审计意见便包含了注册会计师所有的工作成果,报告使用者对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充满疑虑,为此大多数投资者并不将审计报告作为投资参考。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使审计报告披露信息含量大幅提升,报告使用者在参考审计意见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关键审计事项可获得重要信息。因此,报告使用者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信息含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需要变被动为主动,更加积极思考,提高报告使用者的信息满意度,进而提高审计质量。

2.审计声誉影响审计质量

在执行新审计报告准则前影响审计声誉的情形有两种,一是针对审计事项实施了不恰当的审计程序,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导致审计失误;二是即使实施了恰当的审计程序仍出具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导致审计失败。新审计报告准则要求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同时必须披露针对此事项实施的具体审计程序,如此,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质量也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得审计声誉。审计声誉受损必然会导致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本人承担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被迫减少注册会计的投机行为,提高审计程序的规范性,进而提高审计质量。

三、结论

从供给维度来说,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强化了审计沟通,增加了审计透明度和审计诉讼风险,使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会更加注重与被审单位治理层的深度沟通,加深对审计程序是否充分的考虑,为避免法律责任和诉讼风险提高职业谨慎度,从而提高审计质量。从需求维度来说,关键审计事项使报告使用者对信息含量的需求提高,利用审计声誉的影响倒逼审计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 唐建华,万寿琼.关于关键审计事项的几个问题[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8,(2):67-71.

[2] 杨明增,张钦成,王子涵.审计报告新准则实施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2016年A+H股上市公司审计的准自然实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8,(5):74-81.

[3] 罗心澍.审计准则改革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财政监督,2019,(3):102-108.

[4] 梁刚,曾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会计之友,2019,(6):38-43.

作者:张玉秋

公司审计费用披露影响论文 篇2:

审计合谋、客户议价与审计质量

【摘 要】 异常审计费用按审计合谋倾向和客户议价能力分类后,合谋倾向和议价能力的强度不同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也会不同。2008—2017年1 292家上市公司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合谋强倾向、客户议价强能力与审计质量显著负相关,而审计合谋弱倾向、客户议价弱能力与审计质量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并且强倾向、强能力组的盈余反应系数也明显低于对应弱倾向、弱能力组的盈余反应系数。结论进一步拓展了异常审计费用的研究,即审计费用的适度波动不会显著影响审计质量,过度异常才会影响审计质量和市场感知。这既可以弥补已有文献中异常审计费用高低“都不好”的研究缺陷,也有助于利益相关者正确决策。

【关键词】 异常审计费用; 合谋倾向; 议价能力; 审计质量

一、引言

自Simunic(1980)审计费用文献后,西方学者对审计费用的实证研究已经形成了不少经典之作。2001年12月中国证监会提出了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披露要求,也开启了我国审计费用的实证研究之门。究竟什么因素影响审计质量,进而影响资本市场对审计质量的感知呢?当然,研究目的不同,对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选择也会不同。在众多影响因素中,Blay et al.[1]认为对客户直接支付审计费用的管理才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因为有效管理可以抑制审计费用的过度异常。审计费用的过度异常可能与双方合谋倾向(Collision Orientation,CO,以下称审计合谋倾向)或议价能力①(Bargaining Power,BP,以下称“客户议价能力”)的强度密切相关,审计合谋②会损害审计独立性,议价过度可能导致审计师工作投入不足,进而引起审计质量的下降。可见,异常审计费用可以作为利益相关者判断审计质量的有价值信号。为此,以2008—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股价信息为研究对象,以异常审计费用为代理变量,进一步研究审计合谋倾向和客户议价能力强弱对审计质量和市场感知的不同影响。

财务信息从客户端的初始掌控到审计后的公开披露,经过了客户(信息来源)——审计师(信息担保)——利益相关者(信息使用)的传递链条。依据波特社会网络结构理论,可以这样理解财务信息传递的现实情形:客户与审计师之间、审计师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分别存在信息链接强关系,而客户与利益相关者之间不存在信息链接强关系(或关系很弱),这就意味着客户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网络结构洞,他们之间的信息传递被结构洞分离,导致了信息不对称,从而使占据结构洞的审计师具有了控制真实财务信息的优势。如果审计合谋、过度议价的行为存在,客户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得不到缓解。本文对异常审计费用的研究或许有助于缓解客户、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助于利益相关者从审计合谋倾向和过度议价角度来观测审计质量或盈余质量,强化客户与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链接,弱化审计师对财务信息传递的限制。

本文研究的贡献在于:(1)理论方面。按数量大小细分异常审计费用,并与审计合谋倾向、客户议价能力的强度相结合观测审计质量,弥补异常审计费用先前研究的不足。虽然Asthana et al.[2]认为正向或负向异常审计费用③都会引起审计质量的显著下降,但是我们心存疑问:异常审计费用非正即负,以此来观测审计质量不是“两难”选择吗?收费的独立审计行业还有鉴证存在的意义吗?正、负向异常审计费用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机制相同吗?细分异常审计费用能否得到符合实际的研究结果呢?为此,对正向或负向异常审计费用各自细分为两部分,分别代表审计合谋倾向的强弱和客户议价能力的强弱,并证明合谋强倾向、议价强能力与客户审计质量显著负相关,合谋弱倾向、议价弱能力与审计质量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从而弥补已有文献中异常审计费用正负对审计质量都“不好”的研究缺憾,同时也能从侧面证明市场上还存在部分遵纪守法的客户或恪守独立性的审计师。(2)实践方面。以异常审计费用代理审计合谋倾向和客户议价能力,并区分了强、弱倾向,强、弱能力,检验了审计质量。这样或许为监管者、投资者或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用异常审计费用评判审计质量提供一种新途径,即合谋强倾向与议价强能力可能会损害审计质量;合谋弱倾向与议价弱能力可能并不損害审计质量。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认为审计费用过度异常(审计合谋强倾向、客户议价强能力)与审计质量显著负相关,合谋倾向、议价能力的强与弱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可能存在显著差别,这从侧面证明审计费用极可能存在一个不影响审计质量的正常波动范围。

二、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

本文认为审计费用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审计费用(总审计费用)既包括审计业务费用,又包括非审计业务费用;狭义审计费用仅指审计业务费。从表面看,两类审计费用都可以认为是客户因接受审计服务而支付的对价,是对审计师工作投入的补偿。从本质看,两类审计费用都是在风险评估、谈判让步基础上,客户与审计师预期利益博弈均衡的结果。与Blay et al.[1]经济契约基础的广义审计费用研究不同,本文从狭义审计费用角度对异常审计费用进行研究。

(一)文献回顾

1.客户议价能力、审计合谋倾向与异常审计费用产生

对客户异常审计费用起因的研究回顾,有助于我们从审计合谋倾向、客户议价能力角度正确确定异常审计费用。Higgs et al.[3]认为客户实际支付的审计费用可以分为正常审计费用和异常审计费用两部分。正常审计费用反映的是审计师的工作成本和潜在风险损失,由客户资产规模、业务风险和复杂程度决定,也与事务所品牌相关。Choi et al.[4]认为异常审计费用反映的是客户与审计师之间特殊的经济契约关系,由客户特殊需求决定。在契约框架下,客户高额付费存在诱导审计师出具有利报告的嫌疑,经济谈判的强势方(即客户议价能力)期望有更多的费用折扣(即负向异常审计费用)[5]。客户议价能力、审计合谋倾向是客户与审计师特殊经济契约达成的关键因素,正、负向异常审计费用可作为审计合谋倾向、客户议价能力适合的代理变量。

2.客户议价能力、审计合谋倾向与审计质量

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关系的早期研究多集中于非审计业务费、审计业务费两个方面,已有文献多以财务重述、审计诉讼、融资制约、盈余操纵等“不利后果”研究审计质量与审计费用的关系。与低付费客户相比,审计师纵容了高付费客户的盈余管理,这也暗示了正向异常审计费用可能损害审计质量。

审计独立性是现有文献对正向异常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关系研究的出发点[6]。有学者认为正向异常审计费用可以使客户与审计师的关系更加密切,导致审计合谋倾向增强,进而影响审计独立性,降低审计质量。具体表现为:正向异常审计费用与客户向上盈余管理、未来业绩的下降、资本成本的提高、财务重述的发生概率、盈余反应系数的下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议价谈判是现有文献对负向异常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关系研究的出发点。负向异常审计费用应与客户议价能力高度负相关,客户议价能力的增强可能引起审计质量的下降。然而,Mitra et al.[7]对异常审计费用进行了研究,发现审计质量虽然与正向异常审计费用显著负相关,但是与负向异常审计费用相关关系不显著。当然,研究时间或地域的变化,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总之,国内外为数不多的异常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关系的文献,还只是异常审计费用正负方向对审计质量影响的理论研究或实证研究,并且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尚存在争议,争议的根源可能为没有按异常审计费用强度细分研究。或许限于异常审计费用的确定方法或研究目的,迄今尚未发现从审计合谋倾向或客户议价能力双重角度研究异常审计费用强度与审计质量关系的实证文献,这使我们有了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二)理论分析

实证研究模型中变量自身性质的改变或外界冲击可以引起各变量之间关系的结构性变化,实证研究中忽视这一变化会降低模型的精确度并可能导致错误的估计或结论。已有审计质量研究忽视异常审计费用强度的变化,仍用强度变化前后的数据进行混合回归分析,存在一定的研究缺陷。李子奈等[8]认为模型结构性变化或变量自身性质改变可能会影响模型中回归系数的稳定性,而邹氏突变点检验是判断回归系数稳定性的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为此,可以按照以下路径(见图1),分离异常审计费用,以正、负向异常审计费用为审计合谋倾向、客户议价能力的代理变量,并验证正、负向异常审计费用各自的中位数为审计质量模型邹氏突变点,进而分析审计合谋倾向、客户议价能力强弱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如果审计合谋强倾向和客户议价强能力与低审计质量存在显著负相关,那么两种情况下审计师出具低质量审计报告应存在不同的动机。合谋倾向转化为审计合谋的动机源于审计师对超额经济利益(过度正向异常审计费用)的刻意追求,减少工作投入成本是审计师对客户议价能力强势(过度负向异常审计费用)的无奈抗拒。

1.审计合谋倾向与审计质量

在客户与审计师之间的经济契约中,正向异常审计费用(审计合谋倾向)向来是审计师保持独立性的重要障碍。因为正向异常审计费用的持续获得会增加审计师对客户的财务依赖,导致审计师与客户之间经济契约的产生[1],紧密的经济契约会降低审计质量。Choi et al.[4]认为正向异常审计费用是审计合谋倾向下审计师的期望收益,与出具低质量审计报告相关的潜在经济诉讼或声誉损失是审计合谋倾向下的期望成本。如果以所有客户正向异常审计费用的中位数作为审计合谋倾向下的期望成本,那么合谋倾向下审计师的期望净收益(超额经济利益)可以用期望收益与期望成本之差来表示(见图2),期望净收益越大,審计合谋的经济动机越大。当期望净收益大于零时,即客户异常审计费用落入强倾向区,审计师存在追求超额经济利益的动机,合谋倾向更容易转变为审计合谋;当期望净收益小于等于零时,即客户异常审计费用落入弱倾向区,不存在超额经济利益,合谋倾向不易转变为审计合谋。可见经济利益的驱动容易引发审计师的道德危机,容忍客户特殊需求(过度盈余管理或财务舞弊),形成真实审计合谋。

以分离出的正向异常审计费用作为审计合谋倾向的代理变量,正向异常审计费用越高,审计合谋倾向越高,审计合谋达成的概率也越高。已有文献表明正向异常审计费用(审计合谋倾向)可能会损害审计质量[9]。在此基础上,把年度正向异常审计费用的客户认定为具有审计合谋倾向,以该组客户异常审计费用的中位数作为审计合谋倾向强度的划分标准,客户异常审计费用在中位数以上(大于)为审计合谋强倾向,中位数以下(小于等于,下同)为审计合谋弱倾向。以可操控性应计绝对值为审计质量的代理变量(反向指标),对审计合谋倾向强弱与审计质量的关系进一步检验。基于文献和理论分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出假设1、假设2。

H1:对于合谋倾向总样本,审计合谋倾向与可操控性应计绝对值显著正相关,即与审计质量显著负相关。

H2:对于合谋倾向总样本,审计合谋倾向中位数之前(弱倾向)与之后(强倾向)审计质量模型的回归系数存在显著差异,即审计合谋倾向中位数是影响审计质量的邹氏突变点。

H2a:对于合谋强倾向子样本,审计合谋强倾向与可操控性应计绝对值显著正相关,即审计合谋强倾向与审计质量显著负相关。

H2b:对于合谋弱倾向子样本,审计合谋弱倾向回归系数的T值显著小于审计合谋强倾向回归系数的T值。

2.客户议价能力与审计质量

虽然议价能力受到契约双方谈判经验、关系稳定度、市场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当前审计市场竞争激烈,审计服务供给相对过剩,结果是客户的议价能力远远高于审计师的议价能力;尤其因审计质量不易直接观测或辨别,有学者认为经济理性且议价强势的客户更愿意选择成本较低的审计师[2],结果导致负向异常审计费用的出现。尽管借助谈判技能,经验丰富的审计师可能采取强硬的谈判立场,缓解客户的强势,然而效果却微乎其微。因此,受审计成本的制约,当客户议价过度存在时,经济理性的审计师有意减少工作投入成了唯一的选择,后果是审计质量降低。

对于审计师来说,负向异常审计费用绝对值是客户议价能力下的期望损失(见图3),如果把所有客户负向异常审计费用绝对值的中位数作为客户议价能力强势下审计师对单个客户的期望可忍受目标损失,那么对于审计师来说,当客户异常审计费用绝对值落入强能力区(过度议价区),期望损失大于期望可忍受目标损失,审计师可能存在减少工作投入(成本节约)的强烈动机,以使期望损失不高于期望可忍受目标损失;当客户异常审计费用绝对值落入弱能力区(适度议价区),期望损失小于等于期望可忍受目标损失,审计师可能不存在减少工作投入的强烈动机。

以分离出的负向异常审计费用绝对值作为客户议价能力的代理变量,绝对值越大,客户议价能力越强,审计师减少审计工作投入的概率越高。已有文献表明负向异常审计费用(客户议价能力)可能会损害审计质量[2],在此基础上,把具有负向异常审计费用的客户划入客户议价能力组,以该组客户异常审计费用绝对值的中位数作为客户議价能力强度的划分标准,客户异常审计费用绝对值在中位数以上为客户议价强能力,中位数以下为客户议价弱能力。以可操控性应计绝对值为审计质量的代理变量(反向指标),对客户议价能力强弱与审计质量的关系进一步检验。基于文献和理论分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出假设3、假设4。

H3:对于议价能力总样本,客户议价能力与可操控性应计绝对值显著正相关,即与审计质量显著负相关。

H4:对于议价能力总样本,客户议价能力中位数之前(弱能力)与之后(强能力)审计质量模型的回归系数存在显著差异,即客户议价能力中位数是影响审计质量的邹氏突变点。

H4a:对于议价强能力子样本,客户议价强能力与可操控性应计绝对值显著正相关,即客户议价强能力与审计质量显著负相关。

H4b:对于议价弱能力子样本,客户议价弱能力回归系数的T值显著小于客户议价强能力回归系数的T值。

三、样本选择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1.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了2008—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样本选取的条件如下:(1)时期选择。这一时期是我国经济比较稳定的时期。(2)公司选择。一是样本仅限非金融上市公司;二是样本公司中不包括2008年及以后年度的上市公司,目的是避免2008—2017年期间新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不稳定;三是在2017年正常上市交易的公司,相当于剔除了当年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最终得到1 292家样本公司12 628个年度观测值,其中审计费用有效观测值12 024个(审计合谋倾向组5 528个,客户议价能力组6 496个),数据分析采用Stata 11软件。

2.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包括上市公司基本信息、股价信息、审计费用信息、审计意见信息、财务信息、违规信息、地区经济发展信息、事务所基本信息、事务所审计收入信息、事务所人员信息。其中,上市公司基本信息、股价信息、审计费用信息、审计意见信息、财务信息、违规信息、地区经济发展信息来自于CSMAR数据库,并对部分数据利用RESSET数据库进行了交叉比对。事务所基本信息、事务所审计收入信息、事务所人员信息来自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

(二)研究设计

1.异常审计费用分离的计量

在实证研究中,异常审计费用通常用审计费用的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得出,利用以下模型按年度估计的残差作为异常审计费用,并把存在正向异常审计费用的客户划入审计合谋倾向样本组,存在负向异常审计费用的公司归入客户议价能力样本组。

2.审计合谋倾向、客户议价能力与审计质量关系的模型设计

盈余质量常作为代理变量衡量审计质量,其中常用指标可操控性应计绝对值越大,审计质量越低[10]。因此,也以修正琼斯模型按年度计算的可操控性应计绝对值作为审计质量的代理变量,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模型2检验审计合谋倾向(CO)、客户议价能力(BP)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根据李子奈所述计量经济学邹氏检验原理,对模型2的邹氏突变点进行判断,即对模型2回归方程系数的稳定性进行判断。把审计合谋倾向、客户议价能力全样本以各自中位数为界分别划分为强、弱两个子样本,利用模型2分别对全样本、强弱子样本进行回归,并获得三次回归的残差平方和,通过以下F检验判断中位数是否为邹氏突变点:

其中,RSS为全样本回归的残差平方和,RSS1和RSS2为两个子样本回归的残差平方和,N为样本数,K为所估计参数的个数。若F值大于显著性水平下的F临界值,则中位数是邹氏突变点,突变点前后回归方程的系数显著不同;反之,中位数不是邹氏突变点,突变点前后回归方程的系数不存在显著不同。

各变量定义见表1。

四、实证结果

(一)审计合谋倾向、客户议价能力强度与审计质量的回归分析

1.邹氏突变点检验

利用模型2,分别求出审计合谋倾向、客户议价能力全样本、强弱子样本的残差平方和,利用F检验来判断中位数是否为邹氏突变点、突变点前后回归方程系数是否存在显著不同。由表2检验结果可知,审计合谋倾向、客户议价能力中位数为回归方程的邹氏突变点,突变点(中位数)前后回归方程的系数显著不同(验证了H2和H4),即审计合谋倾向、客户议价能力的强度对审计质量具有显著不同的影响。

2.回归分析

在合谋倾向强度分组的基础上,以可操控性应计绝对值为审计质量代理变量,回归分析了合谋倾向总样本,强、弱倾向子样本中审计合谋倾向与审计质量的关系,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10表明自变量之间多重共线性程度较低。全样本实证结果表明(见表3)审计合谋倾向(正向异常审计费用)与可操控性应计绝对值显著正相关,即审计合谋倾向与审计质量显著负相关(验证H1),结论与已有文献一致。然而,审计合谋强倾向和弱倾向组的细分检验展示了有趣的研究结果:强倾向组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合谋强倾向与可操控性应计绝对值显著正相关,即审计合谋强倾向与审计质量显著负相关(验证H2a);结合邹氏突变点检验(H2)与强、弱倾向组回归结果可知,审计合谋弱倾向的回归系数T值1.08显著小于强倾向回归系数T值1.68(验证H2b),同时也可以看出审计合谋弱倾向与审计质量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可见,仅以正向异常审计费用的符号来观测审计质量(全样本)是不全面的,应该进一步以审计合谋倾向的强度来观测审计质量。因为与审计合谋弱倾向相比,强倾向下存在可供审计师追逐的超额经济利益,审计合谋的动机更强,更易达成审计合谋,导致审计质量降低。

以存在年度负向异常审计费用的样本公司为客户议价能力组(N=6 496),对客户议价能力采用与审计合谋倾向相同的分组办法,把客户议价能力全样本划分为议价强能力(n=3 248)、议价弱能力(n=3 248)子样本(见表4)。全样本实证结果表明,客户议价能力与可操控性应计绝对值显著正相关,即与审计质量显著负相关(验证H3),结论与已有文献一致。然而,对议价强能力组和议价弱能力组分别检验后,发现强能力组客户议价强能力与可操控性应计绝对值显著正相关,即客户议价强能力与审计质量显著负相关(验证H4a);结合邹氏突变点检验(H4)和强、弱能力组回归结果可知,客户议价弱能力的回归系数T值-1.14显著小于强倾向回归系数T值1.91(验证H4b),同时也可以看出客户议价弱能力与审计质量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可见,仅以负向异常审计费用的符号来观测审计质量(全样本)同样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与客户议价弱能力组相比,客户议价强能力可能会使审计师产生减少审计工作投入的动机,导致审计质量下降。

(二)稳健性测试

通过改变解释变量计量方式和样本范围进行稳健性检验。(1)对审计合谋倾向、客户议价能力取自然对数(Ln CO、Ln BP)替换原绝对数(CO、BP);(2)从全样本中剔除2008年和2009年的数据,代入模型2,对四组子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仍然支持本文的所有假设。

五、进一步研究

(一)审计合谋倾向、客户议价能力强度与ERC关系的理论分析

Nkemjika et al.[11]认为审计费用与盈余质量紧密相关,其中盈余反应系数(Earnings Response Coefficient,ERC)经常用于投资者对(客户)盈余质量反应的研究。识别市场对审计费用信息的反应,也是审计质量实证研究探索的重要方向。如果表征审计合谋倾向、客户议价能力强度的异常审计费用信息能够被投资者有效解读,那么与之对应的投资回报就会存在显著不同,盈余反应系数也会存在明显差别。

为进一步检验审计合谋倾向、客户议价能力的强度对投资者市场感知(盈余反应系数)的不同影响,以前述相同的分组办法,通过哑变量(DUM)区分审计合谋倾向、客户议价能力的强度,通过模型4检验全样本下合谋倾向、议价能力强度不同是否引起盈余反应系数显著的不同;通过模型5分别计算不同子样本组盈余反应系数的大小,并加以比较。

(二)审计合谋倾向、客户议价能力强度与ERC关系的实证检验

一般来说审计合谋可能导致审计费用增加。Hackenbrack et al.[12]认为审计谈判中增加审计收费的行为与客户股票价格之间存在负效应的可能性会增加,客户的盈余反应系数越低,表明投资者可以通过异常审计费用判断盈余质量(或审计质量),推测客户未来经营状况。审计合谋倾向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合谋倾向全样本、强与弱倾向子样本的盈余反应系数(X的系数)分别为2.901、2.389和3.647。由结果可知,审计合谋强倾向组盈余反应系数低于弱倾向组,并且全样本组哑变量DUM系数显著为负(p<0.05),即审计合谋强倾向组的盈余反應系数显著低于弱倾向组的盈余反应系数(进一步解释了H2、H2a、H2b)。可见,目前投资者可以利用公开披露的审计费用(异常)信息感知审计质量,用于投资决策。

客户议价能力取决于谈判双方契约地位与谈判策略,客户议价能力越强审计费用越低,可能影响审计工作投入,使审计报告与盈余质量不符,误导投资者决策,导致盈余反应系数降低。客户议价能力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议价能力全样本、强与弱能力子样本的盈余反应系数(X的系数)分别为4.352、4.123和4.685。由检验结果可知,全样本组哑变量DUM系数显著为负(p<0.1),表明客户议价强能力组的盈余反应系数显著低于弱能力组(进一步解释了H4、H4a、H4b)。

六、结论与展望

Knechel et al.[13]认为仅以异常审计费用符号方向研究审计质量的文献,其结论导致了审计质量“不能赢”的局面,陷入了审计费用高低“都不好”的困境。这可能与没有按异常审计费用强度进一步细分研究有关。为克服已有研究的不足,以文献分析为基础,按照现行收费标准优化了审计费用模型,合理分离了异常审计费用,从审计合谋倾向和客户议价能力双重角度,在强度细分层面上研究了异常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市场感知的关系,得出了以下两点结论:

1.审计合谋倾向、客户议价能力的强度不同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别。审计合谋强倾向、客户议价强能力与审计质量显著负相关,而审计合谋弱倾向、客户议价弱能力回归系数的T值显著小于强倾向、强能力回归系数的T值,并且实证结果同时表明审计合谋弱倾向、客户议价弱能力与审计质量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所以,审计费用一定范围内的合理波动对审计质量没有显著影响,只有审计费用过度异常才与审计质量显著负相关。

2.投资者对审计合谋倾向、客户议价能力的不同强度存在市场感知的显著差别。尽管全样本检验结果为审计合谋倾向、客户议价能力与市场感知显著负相关(或无显著相关),然而子样本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合谋强倾向组、客户议价强能力组的盈余反应系数显著低于弱倾向、弱能力组。投资者可以通过获取公开披露的审计费用信息,从审计合谋倾向、客户议价能力的强度出发,识别审计质量或盈余质量,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尽管监管部门高度关注客户议价能力的极端表现(事务所低价揽客现象),然而缺乏低价揽客影响审计质量的实证证据;虽然审计合谋损害了审计质量,但是无法直接观测,存在后知后觉。可见,目前审计质量领域还存在不少令人困扰的问题,期望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相关部门解决这些问题,规范审计费用信息的披露,加强审计质量的监管,提高投资者的市场回报。

【参考文献】

[1] BLAY A D,GEIGER M A.Auditor fees and auditor independence:evidence from going concern reporting decision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3,30 (2):579-606.

[2] ASTHANA S C,BOONE J P.Abnormal audit fee and audit quality[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12,31(3):1-22.

[3] HIGGS J L,SKANTZ T R.Audit and nonaudit fees and the market’s reaction to earnings announcements[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06,25(1):1-26.

[4] CHOI J,KIM J B,ZANG Y.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udit quality and abnormal audit fees[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10,29(2):115-140.

[5] 姜月运,马彩凤,杨永真.审计师与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关系分析——基于异常审计费用的证据[J].会计之友,2017(12):114-118.

[6] 唐恒書,李茜,唐慧玲.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多阶段三方博弈分析[J].会计之友,2017(18):102-106.

[7] MITRA S,DEIS D R,HOSSAIN M.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udit fees and reported earnings quality in pre-and post-Sarbanes-Oxley regimes[J].Review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2009,8(3):232-253.

[8] 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9] DABOR A O,BENJAMINE U.Abnormal audit fee and audit quality:a moderating effect of firm characteristics[J].2018,1(4):327.

[10] NAWALIN R,SYUKURILLAH I A.The influence of abnormal audit fee and auditor switching toward opinion shopping[J].2017,1(1):103.

[11] NKEMJIKA O M,SUNDAY A A,NWAMAKA O C.Audit quality,abnormal audit fee and auditor attributes[J].2017,8(3):973.

[12] HACKENBRACK K,JENKINS N T,PEVZNER M.Relevant but delayed information in negotiated audit fees[D].Working Paper Vanderbilt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Kentucky,and George Mason University,2013.

[13] KNECHEL W,KRISHNAN G V,PEVZNER M B,et al.Audit quality:insights from the academic literature[J]. 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13,32:385-421.

作者:姜月运 姜元祯 杨帅

公司审计费用披露影响论文 篇3:

审计师与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关系分析

【摘 要】 以2008—2015年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从应计和真实双重角度研究了异常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并发现异常审计费用的方向对盈余管理程度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审计师抑制了风险较大的应计盈余管理,纵容了风险较小的真实盈余管理,对客户的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持有不对称的态度。高于正常水平收费的审计师显著抑制应计盈余管理为客户降低风险,明显纵容真实盈余管理为客户谋取短期利益。

【关键词】 审计师; 盈余管理; 异常审计费用

一、引言

迫于盈余目標、融资门槛、政治成本和收益平滑等方面的压力,客户既可以采取以会计政策选择为主的应计盈余管理,又可以采取偏离正常经营活动的真实盈余管理[1]。独立审计是资本市场上重要的监督力量,审计师对客户的两种盈余管理各有什么态度呢?本文从异常审计费用出发,利用沪深上市公司2008—2015年的数据,检验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是否存在期望的反向变动关系,验证审计师对两种盈余管理是否存在不对称的态度。

审计费用是审计师与客户经济契约的量化表现,既可以反映现实的经济利益,又可以体现潜在的诉讼风险和声誉损失。然而,现有文献发现实际支付的审计费用难以准确反映审计师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只有异常审计费用能更好地捕捉二者之间的经济契约。实际上,与应计盈余管理的严格监管相比,真实盈余管理往往不在监管范围,很少引起监管部门和审计师的详查。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差别可能会影响审计师与客户的契约关系,也会影响审计师对客户两种盈余管理的态度,异常审计费用可以体现契约关系的强弱。因此,我们期望发现审计师为规避风险而抑制客户的应计盈余管理,为谋取利益纵容客户的真实盈余管理。

二、文献回顾

异常审计费用为实际审计费用减去期望审计费用的差值,有正向异常审计费用(大于0)和负向异常审计费用(小于等于0)之分。目前,存在一些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关系文献,尚未发现异常审计费用与真实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文献。

(一)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

从正向异常审计费用看,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关系存在相反的结论。一方面,正向异常审计费用可能导致审计独立性的损害,具体表现为审计师纵容了高付费客户的机会主义应计盈余管理[2]。即存在正向异常审计费用时,审计师默许了客户的应计盈余管理。另一方面,正向异常审计费用可以提升审计服务水平。因为审计费用是审计师提供审计服务的价格,高的价格当然要对应高水平的服务质量。应计盈余管理的使用既对应着较高的审计风险,也对应着客户较高的被发现或处罚风险,高收费的审计师理应为客户规避风险较高的应计盈余管理。即高付费客户意味着盈余质量较高[3],对应着较低的应计盈余管理。

从负向异常审计费用(实际审计费用低于正常审计费用)看,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矛盾。一方面,理性审计师对低付费客户应计盈余管理的纵容动机较弱,客户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也越低[4]。另一方面,事务所对低付费客户有减少审计投入的动机,制约了审计师对应计盈余管理的发现能力,后果是客户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较高[5]。当然也有学者[6]认为,特殊情况下低的审计费用对应着高的审计质量。

(二)异常审计费用与真实盈余管理

对于异常审计费用与客户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迄今仅发现两篇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文献[7],更不要说异常审计费用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献了。

总之,已有文献研究了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的关系,但是并无稳健结论,这可能与样本时间选择或异常审计费用计量局限有关。虽然Chi et al.[7]研究了审计费用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并未涉及异常审计费用与真实盈余管理。与已有文献不同,我们改变传统文献异常审计费用的绝对数计量方式,检验异常审计费用相对数与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辨识审计师的态度。

三、理论假设

目前监管从严,审计师风险意识提高。应计盈余管理监管较严且审计风险较高,受到了更多的抑制。真实盈余管理因监管宽松且审计风险较小,更容易受到客户的追捧。在审计风险的约束下,审计师也会投入更大精力(审计收费会高)约束客户的应计盈余管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客户粉饰报表动机仍存,也会寻求风险更小的真实盈余管理,但是他们并非专家,会求助于审计师的帮助,才能完成隐蔽性更高的真实盈余管理,反映为审计收费高于正常。因此,收费较高的审计师可能存在纵容和帮助客户寻求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动机的强弱可能与异常审计费用的方向或大小有关。

(一)异常审计费用对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非对称影响

异常审计费用是对审计师潜在诉讼或声誉损失的补偿[8],也是审计师与客户关系的最好体现,可以更好地反映审计师抑制或纵容客户盈余管理的动机。具体分析如下:第一,收费较高的审计师具有抑制客户应计盈余管理的动机。不需支出现金的应计盈余管理具有操纵应计项目的便捷性,却容易受到会计准则的约束和外部监管的关注。当客户的过度应计盈余管理转变为财务舞弊的证据,并且贿赂企图的审计费用导致审计师丧失独立性和违背相关准则时,那么审计师或客户都可能是被诉讼对象。这表明法律和监管越严,审计师默许客户应计盈余管理的潜在成本越高,客户进行过度应计盈余管理的潜在风险也越大;与有限的异常审计费用相比,潜在诉讼成本和名誉损失(审计师是职业声誉损失,客户是企业形象损失)是无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可能支付较高审计费用,寻求高水平审计师,以规避应计盈余管理风险;收到高额审计费用的审计师也存在抑制客户应计盈余管理避免潜在损失的动机。因此,异常审计费用使审计师对客户应计盈余管理采取抑制态度,期望发现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负相关,并提出假设1。

H1: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

第二,收费较高的审计师存在纵容客户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目前,监管环境和会计准则的变化,压缩了应计盈余管理的空间,应计项目异常也会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客户越来越多地转向了监管更少的真实盈余管理。比如,Cohen et al.[9]发现萨班斯法案(SOX)影响了客户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萨班斯法案实施后客户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下降,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上升。Sellami et al.(2013)发现国际会计准则的实施也引起了客户应计盈余管理下降和真实盈余管理上升。这表明目前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存在替代效应。然而,这些结论只是从影响审计师与客户关系的外部因素探讨了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替代关系,目前尚未发现有学者从审计师与客户关系的内部因素(比如,异常审计费用)出发,研究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替代关系。

事实上,异常审计费用的存在会影响审计师与客户的关系,为绕过监管,收取较高的审计费用增加了审计师为客户谋取利益的动机。对外部监管和审计风险的担忧,审计师可以有效抑制应计盈余管理,然而,客户盈余管理动机仍存,会求助于操作难度更高的真实盈余管理。在客户追求真实盈余管理的过程中,收取高额费用的审计师有为客户出谋划策、谋取短期利益的动机,导致客户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上升。审计实践中可能表现为,审计师对客户应计盈余管理抑制和对客户真实盈余管理纵容。因此,期望发现异常审计费用对应计和真实盈余质量的影响方向不同。

为此,推测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存在非对称关系,与假设1应计盈余管理不同,异常审计费用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出假设2。

H2:异常审计费用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

(二)异常审计费用正负方向对盈余管理的调节作用

已有文献多以审计费用模型线性回归的残差计量异常审计费用,然后对非正即负的异常审计费用取绝对值,混合检验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然而不区分费用方向的混合检验可能会误判异常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因为异常审计费用方向可能对盈余管理程度具有调节作用。比如,Choi et al.[4]发现正向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而负向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的关系是模糊的或不显著的。与Choi et al.[4]从审计独立性角度判断异常审计费用方向对应计盈余管理的调节关系的不同,本文从审计工作投入出发,检验异常审计费用方向对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调节关系。

审计费用是审计师提供审计服务的价格[10]。审计费用的数量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审计服务的期望水平,费用的方向或大小可以体现审计师工作的投入程度,负向异常审计费用可能对应着更少的审计工作投入,正向异常审计费用暗示审计师做了更多的工作,这会影响客户的盈余管理程度。当正向异常审计费用存在时,客户理应得到更高的审计服务质量,审计师有增加投入的强烈动机,抑制应计盈余管理帮助客户规避监管和诉讼风险,协助客户真实盈余管理寻求短期经济利益;当负向异常审计费用存在时,审计师有减少审计工作投入的动机,抑制应计盈余管理或协助真实盈余管理的能力會大大折扣。可见,异常审计费用大小(方向)能调节审计工作投入程度的高低,影响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为此,预测异常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异常审计费用方向对盈余管理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出假设3。

H3:异常审计费用方向对盈余管理程度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H3a:当异常审计费用为正时,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的负向关系更显著;为负时则关系较弱。

H3b:当异常审计费用为正时,异常审计费用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向关系更显著;为负时则关系较弱。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与数据

以2008—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择这一时期观测是因为期间会计准则变化不大。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审计费用数据取自于CSMAR数据库,事务所数据来自中注协网站,并对CSMAR数据库中上市公司的事务所与中注协年度百强事务所信息资料进行了手工比对。剔除了金融类、特别处理、观测期间新上市(避免初始审计费用打折影响)和审计费用缺失的公司,最终获得7 792个观测值。实证分析利用Stata 11软件,对主要变量进行Winsor 1%处理,以避免极端值的影响。

(二)异常审计费用计量

在已有文献[2]的基础上,建立以下审计费用模型(见模型1),利用模型按年度回归的残差作为异常审计费用(Abafee)。从现有文献看,审计费用存在三种计量指标:审计费用原始值、审计费用自然对数、审计费用率(审计费用/总资产)。因为前两项审计费用指标受客户规模大小的强力制约,客户资产规模越大异常审计费用估计值越大,容易得出“客户规模越大或越小,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的奇怪结论,所以,本文不采用前两种指标计算异常审计费用,而是以审计费用率估计异常审计费用(率)。

Chi et al.[13]认为审计师对重要性客户(Impt)盈余管理的容忍程度有显著差异,客户盈余管理也受审计师声誉(Repu)、执业经验(pind)的影响;Choi et al.[4]认为客户规模(Size)、盈亏状况(Loss)和非常损益(Nonr)与客户盈余管理密切相关;顾鸣润等[14]认为股权性质(Rsos)、制衡度(Shrz)是影响客户盈余管理程度的重要因素;Asthana et al.[2]认为市值账面比(Mtb)和贝塔值(Beta)能够捕捉市场对客户盈余管理压力。

五、结果分析

(一)异常审计费用对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不对称影响检验结果

如表2所示,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DA显著负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RM显著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891和25.382,t值分别为-3.93和4.55,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验证了H1和H2)。也表明较高收费的审计师能够有效抑制客户的应计盈余管理,控制审计风险和客户风险,当然,异常审计利益的存在也使审计师具有纵容客户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对应了较高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毕竟真实盈余监管风险更小,并且不影响审计质量。即当异常审计费用较高时,应计盈余管理显著下降和真实盈余管理显著上升,审计师对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态度是不对称的。

(二)异常审计费用方向对盈余管理程度的调节作用检验结果

为检验异常审计费用方向是否对盈余管理程度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把全样本按照异常审计费用是否大于0划分为正向和负向两组子样本,并利用模型7对两组子样本分别回归。回归结果见表3,对于正向异常审计费用(Abafee>0)子样本,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都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系数分别为-2.623和28.231,t值分别为-5.46和3.08,显著性水平皆为1%。然而,对于负向异常审计费用(Abafee≤0)子样本,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关系不显著(验证H3a),甚至转为微弱正相关,异常审计费用与真实盈余管理关系由正向组的显著正相关转为显著负相关(t=-1.90),只是显著性水平较低(验证了H3b)。这表明正向异常转为负向异常带来的审计费用减少,迫使审计师减少了审计投入,导致应计盈余管理被发现的可能性降低,协助客户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也减弱,具体表现为审计师对应计盈余管理抑制和真实盈余管理纵容的态度转变,即异常审计费用方向对盈余管理程度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验证了H3)。

(三)稳健性检验

1.异常审计费用对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不对称影响的稳健性检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当真实盈余管理大于0时,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当应计盈余管理小于0时,异常审计费用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进一步表明异常审计费用对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存在不对称影响。

2.异常审计费用方向对盈余管理程度调节作用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当异常审计费用为正时,审计师抑制了更多的应计盈余管理,正向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的负向关系更加显著;当异常审计费用为正时,审计师纵容了更多的真实盈余管理,正向异常审计费用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向关系更加显著。这说明异常审计费用方向对盈余管理程度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六、结论

在研究中,实证检验发现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新准则实施后,随着监管约束的趋严,审计师抑制了风险较大的应计盈余管理,纵容了风险较小的真实盈余管理,对客户的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持有不对称的态度。研究还发现,异常审计费用的方向对盈余管理程度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即与负向异常审计费用相比,正向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的负向关系和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向关系更加明显,这表明收取较高费用(高于正常水平)的审计师,工作投入加大和服务水平提高,能够抑制应计盈余管理为客户降低风险,纵容(协助)真實盈余管理为客户谋取短期利益;反之,审计师抑制或纵容盈余管理的动机会减弱。

本文研究丰富了异常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关系的文献,对财务报告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益的帮助。尽管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看似盈余质量提高,然而客户会求助于更多的真实盈余管理,导致损害长期经营利益,对投资者来说不利于对正向异常审计费用客户进行长期投资;对监管者来说应建立适当的规则,强化审计费用披露,以约束客户机会主义真实盈余管理,使其能可持续经营或发展。限于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反向变动,对客户盈余质量的影响是双向的,本文没有进一步从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双重角度研究异常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的关系,这或许是以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ZHAO Y, CHEN K H, ZHANG Y,et al. Takeover protection and managerial myopia: Evidence from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12,31(1):109-135.

[2] ASTHANA S, BOONE J P. Abnormal audit fee and audit quality[J].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12,31(3):1-22.

[3] RUSMIN R.Auditor quality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Singaporean evidence[J]. 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2010,

25(7):618-638.

[4] CHOI J H,KIM J B, QIU A, et al. Geographic proximity between auditor and client: How does It impact audit quality?[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12,31(2):43-72.

[5] BLANKLEY A I,HURTT D N,MA-

CGREGOR J E.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abnormal audit fees on future restatements[J]. Current Issues in Auditing,2013,7(1):15-21.

[6] 胡本源,徐丞.整合审计、审计费用与审

计质量[J].会计之友,2015(2):119-126.

[7] CHI W, LISIC L L, PEVZNER M. Is enhanced audit quality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J]. Accounting Horizons,2011,25(2):315-335.

[8] 刘国常,赵兴楣,杨小锋.审计的契约安排与独立性的互动机制[J].会计研究,2007(9):90-94,96.

[9] COHEN D A,DEY A,LYS T Z. Real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e pre and post Sarbanes Oxley periods[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83(3):757-787.

[10] 邢立全,陈汉文.产品市场竞争、竞争地位与审计收费——基于代理成本与经营风险的双重考量[J].审计研究,2013,(3):50-58.

[11] KNECHEL W R,KRISHNAN G V,PEVZNER M,et al. Audit Quality: Insights from the Academic Literature[J].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13,32(S1):385-421.

[12] ROYCHOWDHURY S.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6,42(3):335-370.

[13] CHI W, DOUTHETT JR E B, LISIC L L. Client importance and audit partner independenc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12,31(3):320-336.

[14] 顾鸣润,杨继伟,余怒涛.产权性质、公司治理与真实盈余管理[J].中国会计评论,2012(3):255-274.

作者:姜月运 马彩凤 杨永真

上一篇:责任保险第三人请求权论文下一篇:交管站运政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