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抱怨的世界

2023-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不能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

世界纷繁复杂,人生经历也变化多端,人的感情往往会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当面对不公平待遇,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感到不满时,人作为感情丰富,能够用语言充分表达自我的动物,往往会发出各种有声有色的抱怨。但是,抱怨来源于哪里呢?不是社会的不公,不是我们所经历的苦难与挫折,实质上是来源于我们自身消极的顽固不化的习惯。世界不是完美无缺的,生活中必有崎岖不平的道路,就连我们自己也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这些显而易见的事实,我们内心总是不情愿去接受,总愿意挑剔的找出各种理由以满足内心抱怨的渴求。

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的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许多时候,我们并非意识不到这一点,只是不愿意面对,并且不愿用心去做出改变。当看过这本书后,我开始留意自己的言语措辞,以沉默代替抱怨。这实在不是一个能轻易胜任的挑战,尽管抱怨和评断如口臭般的污染着自己的生活环境,但习惯性的东西总是会带来安全感,即使是替代式的。

书中,出生贫穷的威尔鲍温凭借超乎寻常的毅力,考上了美国重点大学。毕业后,他屡次找不到梦寐以求的工作,为此而感到悲哀。不由得抱怨起命运,但在朋友的启迪下,他站起来了,最后成为美国最伟大的心灵导师之一。他走上了成功的奖台,只说了一句话:所有人都拥有无尽的潜能,但只有不抱怨一切,才能取得成功!他的这句话使我恍然大悟,就像有的人学滑板,摔了几跤就不学了,埋怨滑板太难学,轮子又少,还总是摔跤,有这样的心理自然是学不到技巧的。而有的人,虽然摔倒了,但是爬起来,继续!只有拥有这样的精神,再难的事,在他们眼里都是小菜一碟。大家还记得海伦凯勒吗?她虽然残疾了,但她丝毫没有埋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而是发奋的使自己从一棵弱不禁风的小苗成长为一棵高大挺拔的苍天大树。还有尼克胡哲,他天生没有四肢,但是他的父母从没放弃对他的教育,他不抱怨,不气馁,通过自己顽强的毅力,最后成为一名出色的演讲家。

一个个励志故事如流星般在我的脑海中划过,威名和成功不是靠钱财买来的,而是从苦难中靠自己磨练出来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渴望寻找人生的幸福和快乐,但是又会遭遇很多挫折和困难,每当这个时候,一些人便不能正确对待,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引发诸多牢骚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运、怨同事、怨领导……其实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虽然抱怨没有明显的恶果,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用一颗感恩、宽容的心去开启另一种人生呢?如果这样做,我们是不是会更快乐?

在工作中,也许你会正因为领导交付的任务过于繁重或由于工作毫无头绪、进展不顺利而心生抱怨,抱怨工作环境不好,抱怨同事之间不够和谐,抱怨工资不高等等……其实说到底,是我们内心深处在排斥、挣扎和躲避,是一种向困难示弱的表现。所以,抱怨不如改变,改变你的言语,改变你的思维,就能改变你的人生。

在书中,将“不抱怨”看作一把钥匙,我们要在忙碌的工作中和生活中,借助这把钥匙,开启我们对生活的不抱怨,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让我们都拥有一个“纯净无瑕”的世界--不抱怨的世界!

最后引用比尔盖茨的一句话“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它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

如果你总喜欢抱怨或正在抱怨,请戴上一只和我一样的紫色手环,开启21天不抱怨活动吧!

第2篇:不抱怨的世界

读《不抱怨的世界》有感

读了威尔先生的《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首先我会肯定的说:我现在做不到21天不抱怨。当然这并不是在否定自己做不到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我是觉得想要改变自己,首先要扪心自问我的问题存在在哪里,怎样将存在的问题连根拔起,进而改变自己的思想。

反省一下自己生活中抱怨的声音就如同一日三餐。每天早晨醒来的太早时,我就会想着:怎么这么早就醒了呢?能多睡一会该多好呀;中午天气太热,吃饭没有了心情:这么热的天也不打开空调,要等到什么时候让空调派上用场呢?空调放着净占地方,当摆设了;下班后,兴冲冲的奔向食堂,就想立马吃上可口的晚饭:餐桌上只有一大碗盛得满满的咸菜,这顿晚饭要怎么吃得下去呀,算了不吃了,饿死算了。

自从读了威尔先生的《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我深有感触,现在可以将时间拉回到一日三餐,重新审视一下问题。每天早晨醒来的太早时,我可以这样想:今天醒的挺早的,我可以到学校的操场跑两圈,这样可以强身健体,增强抵抗力;要是中午天气太热,吃不下饭时:只有这样的高温才有说服力,正真的夏天终于来了;晚饭时间来到食堂看到餐桌上只有一碗咸菜时:今天可以控制一下食欲,夏天到了,是时候减肥了。

这也只是一天24小时的一个小小的片段,当我们将工作中、生活中、交际中的不如意、不开心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那就

是抱怨,就像倾倒垃圾一样。即使找一个偏僻的地方将垃圾倒掉,久而久之垃圾会成堆、会腐臭,堆积如山的垃圾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所以就会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给别人制造了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当我们可以避免将不满的情绪发泄出来,将这些情绪化为动力,又何尝不是一种更好的方法呢。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处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才能掌握当前面临的情境。“处理”和“抱怨”是两码事,“处理”是分享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的感受,而不是对这件事进行诉说。当我们在分享的同时,接受分享的伙伴会从中接收的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充满正能量、富有经验的处理方法。

虽然现在我不能保证自己能成功地做到二十一天不抱怨,但是这一天迟早会来临,就这样默默的坚持下去,挑战二十一天不抱怨。

第3篇:不抱怨的世界

年前,老公就在公司组织员工读《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当时我很是不理解,不知道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又能解决什么问题,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过年时,老公看到我父亲因为身体的原因,总在发脾气,情绪又很低落,索性就又买了一本送给父亲,想让这本书来改变父亲的想法。于是,我和父亲就一起看了起来。认真阅读后,我感到受益匪浅。

其实这世界不公平的事情太多,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又难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败。所有这些事情,都让人感慨,令人难免抱怨不已。每当这时,有些人便不能正确对待,产生不满,引发很多牢骚和抱怨。抱怨是容易的,正如心理专家所言,“抱怨带来轻松和快感,犹如乘舟顺流而下,那是因为我们是在顺应自己负面思考的天性。停止抱怨,而改用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事物美好光明的一面,却需要意志力。”虽然本书中教导我们不要抱怨,但我认为不抱怨真的很难,人离不开抱怨,但切忌抱怨后不要一直轮回在抱怨之中,这样既解决不了问题,又影响个人情绪,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对身体也有很大的伤害。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读后感《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有时候,我们的抱怨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们的不满。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我们可以这样看: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

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因无法一一讲述,特将书中一些很感触的话,和大家一起分享:

1.当你抱怨时,其实是在排斥自己指名想要的东西;你的抱怨会推开、驱逐你说你想要的东西。所以,要给自己积极的暗示。

2.和别人在一起聊天,不要和他一起抱怨。

3.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也依然不改热情。

4.你的态度,也就是你内在思维的外显表现,决定了人们和你之间的关系。

5.不要让消极的人们,剥夺了你对理想生活的追寻。任何时候,事情都有两面,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不管是多么痛苦的事情,想想好的那方面,也许能缓解你的情绪。就像诗人玛雅.安洁罗说的一样“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

第4篇: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与其抱怨

书的前言写着一句话这样的名言: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诗人马雅·安洁罗。事实上我们总是在抱怨,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不是我们抱怨的对象。我们总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膨胀的优越感。我们难以且不情愿意识到,所厌恶的种种问题,譬如身边的人无休止的抱怨,同样存在于自己身上。我们容易对周遭的一切轻而易举的产生不满,为此我们不开心。

看到这里,我开始好奇,为什么人们总爱抱怨?于是作者给了我答案:“我们之所以会抱怨,是因为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我们抱怨,常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作者简述了自己小时候的亲身经历,让我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作者告诉我们,“觉得别人常在抱怨,是因为你也一样”。我们说闲话或抱怨的主因之一,就是要让自己在相较之下,显得更为优秀。“至少我不像某某那么糟。”当你指出别人的缺点时,就是在暗示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所以自己比他优秀。其实抱怨就是自夸,没有人会喜欢爱吹牛的人。你会注意到另一个人有这些缺点,其实是因为你自己也有。如果你想指出别人的负面特质,就先挖掘看看,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倾向,然后要心怀感恩,庆幸自己有机会,能察觉这个缺点、并进行疗愈。

看着书时,头脑中总是浮现某些人某些事,想着自己其实就是在抱怨,不知不觉地在抱怨。很多不好的事都是因为说出了抱怨,很多时间也都浪费在无谓的抱怨中。抱怨只会让自己更烦躁,更没安全感,没自信,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要命的是我之前一直都没发觉。 对于换了新环境的我们而言,经常会在生活上,工作中遇到不顺心,所以我们会经常发发小牢骚,吐吐苦水,总觉得这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恰恰就是在这时我们忘记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吸引力法则”,事实上,我们在说负面和不快乐的事的时候,就会接收到很多负面和不快乐的事,有时甚至影响到身边的人。抱怨从表面上看,是会带来暂时性的“好处”,但它最终将我们的人生拖入绝望和混乱,抱怨困难并不能让它得以解决,也不会减轻我们内心的痛苦。我们必须选择自己想成为的那一种人,并一心一意地践行。人生是不公平的,我们要习惯着去接受它,且永远都不去抱怨。我记得有个qq好友的签名是:“其实这个世道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我们的心态。”我非常赞同。我们有必要相信世界上唯一能做到的建设性永久改变,就是自我的改变,我们有权利得到我们想要得到的,但不是靠抱怨。

在遇到挫折时我们要从容的面对,不抱怨,不放弃„„永不抱怨的人生态度才是第一位的。只要继续努力,就一定会成功。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

第5篇:《不抱怨的世界》有感

《不抱怨的世界》是一本能够给人以力量的励志书籍。与其他励志书籍强调“明确的目标”、“远大的理想”不同,它强调的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失败的原因千千万万,成功的例子却总那么相似,无疑都是坚强的意志和一往无前的信念,或许,心态是坚持这些意志和信念的基础。不抱怨,才能成就美丽的人生。

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不快乐,是因为我们要求太多却无法实现;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很失望,是因为我们总按着自己的设想臆造客观世界,却发现事实并非所想的那样。想要快乐其实很容易,珍惜眼前便可;想要知足其实很容易,平常心接受现实便可。

有时我们总是很愚笨,总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使自己变得不开心。与其抱怨别人不好,不如把抱怨的时间用来检视自己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不断地改变自己、完善自己,这是个一举两得、利人利己的美事。

这便是心态!“不抱怨”就是一种心态,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正面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与工作,与人相处,自己开心的同时周围的人也会被感染而变得快乐,工作自然也会事半功倍,生活自然也就幸福美满了。

书中不乏至理名言,但我却深深的记住了一句话:人脑像一座工厂,制造的是想法。嘴巴就像顾客,买下并大声说出大脑生产的想法。如果顾客不再购买,工厂就会更换产品。大多数人脑都流淌着一条盛满了负面想法的河流,抱怨的时候这些负面想法就喷涌而出。如果停止了抱怨,你会发现意念硬盘被格式化了,你变得更加快乐。其实紫手环只是一个精神力量的载体,它本身承载着控制自我情绪的魔力,从而警示带着紫手环的人拒绝抱怨、拒绝负面情绪,最终是否能不抱怨还是要靠我们自己。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带着紫手环,不一定就能拒绝抱怨,其实我们自己才是真正的“紫手环”,自要我们愿意、自要我们想不抱怨,我们才可能真正的做到不抱怨。

改变抱怨行为的整个流程可以是这个样子的:最初,你是一个惯于抱怨的人,每天喋喋不休地抱怨并且自己毫无察觉;终于有一天,你发现那些受够了你抱怨的朋友都远离了你,你身边聚集的全是和你一样爱抱怨的人;你发现抱怨不仅没有改变你的现状还变本加厉,你想改变,因此,你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抱怨,开始用沉默来给自己思考的机会,便于说出有能量的话而非无意义的抱怨;经过

一段时间,你抱怨减少了,心态平和了,行为积极了,你得到很多来自于环境的正向反馈(表扬、成功等),这些鼓励、强化你不断地选择不抱怨。久而久之,你遇到不顺心已经习惯于不抱怨,正如人们走路不由自主地迈出步子一样,完全不需要意识控制,如此你整个思维模式已经被重新塑造。

第6篇:不抱怨的世界 1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失败者总是找借口,成功者永远找方法。”这里所说的借口,无疑是抱怨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在失败面前,人们总能找出种种借口,编织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掩饰自己的懦弱、错误和无能。在日常工作中,总是充斥着这样那样的借口和抱怨,要一个人“不抱怨”很难,人的一生,必然是要工作,要发展自己的,每个人都希望可以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和理想,然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难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每当这时,有些人便不

能正确对待,产生不满,引发牢骚和抱怨,往往是怨天尤人怨同事、怨领导„„

有人认为抱怨是一种宣泄;一种情绪的调节方式。俗称“发牢骚”,认为偶尔发发牢骚有助于自己内心平衡的调节、比如说,有人可能会抱怨自己的身体健康,却不是因为真的生病,而是‘病人这个角色’能让他们得到他们想要的附带好处,比如他人的同情和认可,或是可以避开反感的事.还有些人因为升职加薪的事也是牢骚不断。这累人一边埋头工作,一边抱怨工作,“我的工作真是无聊透顶!”“每天面对重复的工作,我简直要疯了!”抱怨干不完的工作,抱怨领导的管理。总是认为自己是有能力有才华的人,小事不愿意做。大事又做不好。这类人谈何职场升职加薪,没有一个对工作的积极态度。每天应付做事,从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他们更不懂得,即使薪水微薄,也可以充分利用工作的机会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没有得到提高,也就没有被赏识的资本。更可悲的是,他们没有意识到竞争是残酷的,他们只知抱怨而不努力工作,已经被排在了被解雇者名单的前面。

其实许多抱怨从他人身上诱发特定的人际互动反应,抱怨是一种病理心态,是自卑、消极、平庸可怜的表现。

然而我们可以放下抱怨,当然这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为,或者放弃对不平等不公正的言论权。带有负面情绪的抱怨,恰恰才是对现实的消极。哲人说:“如果不能改变,那就要学会适应。”当你开始有意识地避免抱怨的时候,你会在突然之间,发现自己可以接受现实,并开始用一种积极的态度,感恩的心态,尝试让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去思考如何继续向着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努力奋进!

知足者常乐做为一句俗语,我们耳熟能详,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的,而快乐的根本便是惜福,珍惜拥有的一切,手心里全是满满的,便腾不出手来奢求更

多的东西了,也就不会为得不到而抱怨,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

人生不可能总走上坡路,情绪也会有高峰和低谷,但是,抱怨一切并不会改变生活的不如意。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让自己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

生活有快乐的,也有痛苦的,我们不可能只会拥有快乐,痛苦往往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种添加剂。 当我们过着快乐的生活时,我们应该感谢生活,当我们过着痛苦的生活时,我们也应该感谢生活,因为生活原本就是美好的,我们应该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不必抱怨„„

要知道生活给予我们挫折的同时,也赐予我们坚强。

上一篇:公民法律知识考试试卷下一篇:让学困生学而不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