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纪录片力量有感

2023-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观纪录片力量有感

观纪录片《力量》有感

边院中学武厚英

在我校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走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之际。我观看了《力量》这部影片。这部纪录片运用真实的历史文献资料和亲历者叙述的方式,讲述了沂蒙山区人民为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讲述了历史革命中人民与党的血肉之情。看后,我感慨万分。

影片带着我穿越七十年的时空隧道,来到沂蒙山区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明的人物、感人的故事,沉重震颤着我的心扉。

明德英,一位靠替人看坟谋生的聋哑妇女,在抗战年代为救伤员毅然解开衣襟,将乳汁滴进伤员的嘴里,救活了战士、支持了抗日。这一情景在当年那种旧道德观的氛围下是不可想象的,但这位红嫂没有犹豫,她知道八路军是抗日的、是救国的、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其他的都顾不得了,质朴的沂蒙人。沂蒙红嫂不止一位,在那个年代,每一扇柴门背后都可能存在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个村庄都有一个红嫂、每一家都有一个烈士。共和国忘不了你们、忘不了红嫂。

王换于,沂南县东辛庄村战时部队托儿所的“所长”,入托的孩子大的七八岁,小的才三天,都是革命军人的后代,王换于和乡亲们悉心照料,节俭一尺布、省下一口粮,保证孩子健康成长。后来40余位孩子陆续回到了父母的身边,而王换于自己的4个孙子却因为营养不良而先后夭折。同在一个屋檐下成长,同在一口锅里吃饭,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状况?“他们的父母打鬼子去了,不一定还能回来,咱得把人家的根留住了”,看到此处我无语,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朴实的妈妈,伟大的母亲!

《力量》是一面镜子,透过鲜活的画面,重温那段光辉的历史,涤荡思想,净化心灵。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我们一定要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增强对党的信任,努力工作,把我

们的水文事业做大、做强。

作为一名教师,我的大部分生活都是与学生在一起的,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有欢笑,也有眼泪,但无论什么时候我都没有退缩,我认为自己个性当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轻言放弃,一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尽力去做好。我用一件一件的小事,一点一滴的行动去履行一名教师的职责,去诠释一名共产党员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忠诚,是一面镜子,映照着每个党员的行为,映照着人心向背;忠诚,是人的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行动。

作为一名党员,我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并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与应用相结合,在平时的工作中用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我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我要立足本职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学习,积极进取,自觉地接受组织和群众的帮助与监督,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时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做出一名优秀党员应有的贡献。

第2篇:观纪录片有感

观纪录片《南京大屠杀》有感

一说到南京大屠杀,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心生愤慨,而这也是很正常的,因为面对那样一个事实,一个发生在我们自己的同胞身上,自己的民族历史上,自己的祖国热土上的铁铮铮的事实,我们不可能麻木漠视。当然,我也不可能例外,而最近看的纪录片《南京大屠杀实证》,更是加深了我的这种愤慨,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那样一页让人悲愤,让人心痛的历史。而再联想到最近名古屋市长否定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可耻言论,联系起当年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的可耻行径,更是让我不由的心生痛恨,锥心刺骨的痛恨。

现在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段悲痛的历史吧。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六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在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写到:“日本兵就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侮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或者二三人为一个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掠,放火”,终至大街小巷尸体横陈,“江河流水为之赤”。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起,19万人,零散屠杀858起,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我想,面对这样一段惨痛的历史,我们不能不感叹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现如今,无论日本有些人士怎样矢口否认,也无论我们中国人对这段历史有多么的咬牙切齿,我们都必须认识到这是我们中国历史最沉重的伤痛,也是我们整个人类历史最沉重的伤痛。无论多么的不想面对,但在铁证面前我们不能不用客观的眼观去正视它,去接受它,只有尊重历史才能更好地认识历史,只有坦然的接受历史才能更好地创造未来而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特别的,对于我们当代的中国青年,我们该如何去认识和接受这段历史更是至关重要的。我想,对于大家来说,南京大屠杀中日军烧杀淫掠的诸多细节大家也不可能不清楚的。我们过多的强调细节往往让我们难以看到这段历史的真正面目而只是纠结在那些碎片化的片段里。在我看来,我们至少可以从中得出三个教训。

首先,这是对我们中国的教训。我们把中国近代史看成是中国的苦难史,这一点当然毫无疑问。旧中国作为这段惨痛历史的受害者,出于感情,我们自然会认为这是我们中国历史的苦难。然而,我们自认苦难并不应该是关键,关键是我们要认识到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段苦难。正如我们穷人可以认为自己弱势,但更重要的是认识到自己为什么会弱势,然后才能让自己有所改变。人如此,国亦然。

这段历史教训我们,国家强大才有国人的尊严。历史教科书曾经给我们总结过:落后就要挨打。是的,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要想让中华民族真正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必须要有实在强大的国力支撑,否则,“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也只是一种对历史的怀念,而说中国怎么受人欺负也只是自怨自艾罢了。现如今,面对美国在亚太的咄咄气势以及诸多邻邦的蠢蠢欲动,我们更应该警醒自己,一定要让自己的国家更强大我们才能真正的保护我们自己的利益,得到我们

应有的利益。想起当下有些网民说的,“面对中国这样的现实,如果日本人还来中国我就给太君们带路去”。这是多么的愚蠢和幼稚,可笑又可怕的言论啊。有些人只局限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而无视整个国家的存在。没有了这个国家的完整,我们的一切梦想都无处寄托。而且,在现今,爱国主义竟然还受到嘲弄。北京日报批判的好:“要骂中国,怎么骂都没关系;要骂美国,骂西方,那一点都不行,这种逢中必反的谬种显然是对国家民族的背逆。有些人迷恋‘普世价值’,要当‘世界公民’,却忘了首先自己是个中国人,他们崇洋媚外,干一些数典忘祖的勾当。”或许批判的有些过,但并没有完全的背离事实和道理。对于这个国家,无论怎样,你都应该认识到,只有他的强大才有我们中国人在世界的尊严。试想,要是当年的中国上下团结,国富民强,日寇的铁蹄又岂敢在我神州大地肆意践踏,日寇的屠刀又岂敢操着屠刀对我炎黄子孙肆意砍杀。

这段历史也教训我们,我们要时刻警惕战争。战争总是可怕的,它颠覆人性,颠覆人道,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最大障碍。联系最近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利比亚战争,虽说是局部战争,但都是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可怕。它警示着我们,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霸权主义正在蠢蠢欲动。看当年,南京大屠杀只是当年法西斯战争中的一部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这是一组多么可怕的数据啊。在所有的战争中,侵略方都试图通过美化自己来为自己的侵略行径正名。比如美国,从朝鲜战争到南斯拉夫战争,到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及利比亚战争,无不是打着正义的旗号而干着非人性的勾当。丘吉尔曾经说过,“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是的,在国与国的较量中,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只要有利益的冲突,就会有战争的可能。而有了战争,我们谁还能肯定当年南京大屠杀的情景不会再现,即使不会再现,我们又该到哪里去获得应有的人道救助。古人警惕,忘战必危。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喜欢战争,但我们要时刻警惕战争。只有时刻准备着,时刻警醒着,我们才能够防止再次遭受战争的蹂躏。

这段历史还教训我们,和平与发展应该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最求。南京大屠杀的历史铁证如山,战争带给南京的伤痛实难弥合,带给中国的伤痛实难弥合。战争下生命贱于蝼蚁,死亡变成常态,战争践踏人性的本善,背弃文明世界的几乎所有道义,摧毁我们苦心经营的文明成果,一切的存在与灭亡都只在强权者的一声命令里。在所有经历过战争的国家里,只要他还相信历史,谁会看不到战争带来的恐怖呢。因此,在这样的共识下,和平与发展理所当然的应该成为我们全世界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只有我们大家都去认识到战争的罪恶,我们才能更好地相信和平与发展的可贵。想起我们胡总书记提出的一个“包容性”理念,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具有智慧的理念。他表示,这个世界容得下中美共同发展。是的,在如今中国崛起的时候,我们两个大国都应该相信,也只能是相信这个世界有足够的空间来让中美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狭隘的零和博弈变成“1+1>2”的共赢。而且,我们还应该相信,这个世界还容得下所有热爱和平的国家的共同发展,如果世界上能达成这样一个极富卓识远见的共识,那我们当今全球背景下的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南京大屠杀是一段历史,是一段无论是我们中国人还是日本人还是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的人民都应该正视的历史。只有正视这段历史,我们才能从这段惨痛的历史中汲取教训,才能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才能更好的创造未来。虽然日本国内对这段历史尚存争论,但那些不尊重历史的声音终究不可能成为时代的主流吧。

第3篇:观《家园》纪录片有感

《Home》所有画面都是航拍的,让我以从未有过的角度注视地球:从两极到喜马拉雅,从亚马逊热带雨林到格陵兰茫茫冰原,从城市森林到戈壁沙漠;犹如魔法球的黄石公园大棱镜温泉、恍如外星的大峡谷、绿松石花纹般的大堡礁……一系列波澜壮阔自然景观让人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完美设计。航拍下,万里长城、上海摩天大楼、我居住的深圳、曾经到过的印度乌代浦尔的"湖中宫殿",这些熟悉的景象,在全新的视角下带来了震撼的感受。震撼的,更多来自于看到人类对地球制造的巨大伤痕:海地只有2%面积覆盖着树木的光秃秃山头、马达加斯加山坡上被雨水侵蚀得满目疮痍的深坑、只剩下20%冰川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这一切,触目惊心!是否此前看到的美景有一天也会沦落至此?

电影展示了许多美景,如广阔的森林,无垠的平原,崎岖的山地,白茫茫的冰川,和汹涌的瀑布(瀑布是在伊瓜苏瀑布拍的,非常壮观)。说句实话,我以前从没想象过地球原来是这么的美。可能是在城市憋得久了,只知道城市中的钢筋水泥。原来大自然是这么的美丽。可是,由于人类不断的破坏,大自然的美丽正在褪去。电影很直白地表现着自然被污浊的迹象。如乞力马扎罗山冰川缩减,南极冰原逐渐瓦解,大海上全是破碎的浮冰。而工厂那些巨大的烟囱则不断吐出污浊的烟气,释放在空中,是这么的触目惊心!影片的独白不断重复一句话:"Fast and fast."的确,人类发展也是越来越快,城市的扩张也是越来越快,于是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快,矿产的挖掘也是越来越快,而生物的死亡甚至灭绝,也是越来越快……自然已失去了她美丽的面貌。河流在断流,死海的海岸线又向后延伸;冰川在溶解,喜马拉雅山的冰川也已支撑不住;树木在倒下,亚马逊丛林的百年古木正被推土机推倒……时至今日,多少资源以被我们浪费,地球又还有哪些地方还没遭到人类的"毒手"。ELC的那位老师给我们展现了两张2003年和2009年独墅湖和金鸡湖的卫星地图(估计是Google Earth上的,这软件怎么这么流行!),湖的面积已经缩减,因为人类人为地添加了陆地。另外,原先的农田如今也已消失,变成了现在的独墅湖高教区。而还没使用的绿地,现在也已堆有了垃圾,失去了原先美丽和谐的面貌,而起重机和水泥搅拌机还在紧张运作!这个污染何时是个头……

电影不仅仅展示了自然被污染,同时还展示了一些贫民区的情景,一样让人震撼与深思!拥挤的房屋,贫瘠的土地。"10亿 人在饱受饥饿"看来不假。由于世界不停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一味的求经济的发展,结果城市化是上去了,却是另类城市化。交通拥挤,贫民区依然破烂不堪。到处有人因为饮水肮脏和食物缺乏而死,而世界上也有人在浪费水,在浪费食物!"每天有5千人死于受污染的食水,10亿人没有干净的饮用水","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地球资源","全球军费开支多于援助发展中国家经费的12倍",看到这些信息,我这才明白世界原来并不像我想象得这般美好。在城市中,我们感受的,是经济的进步为我们带来的快乐,却让我们忘记了原来世界上还有人过着"地狱般"的日子!由于经济的需要,发展中国家盲目使用身边的资源,于是,"全球40%耕地质量下降","每年有1300万公顷的林地给毁灭","75%的渔产品已耗尽或面临耗尽"。我还依稀记得,有多少物种,如渡渡鸟、中国犀牛、印度豹。这些动物或多或少都因人类的活动而逐渐灭绝。近百年来在人类干预下的物种灭绝比自然速度快了1000倍。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一小时就有3个物种被贴上死亡标签。很多物种还没来得及被科学家描述和命名就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这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人类疯狂破坏大自然的缩影,是人类无尽野心的真实写照!虽然有人惋惜,虽然有人警告,可破坏的车轮依然没有刹车!全球已有900万公顷农田寸草不生、12亿公顷绿化遭受破坏,热带雨林每年以14.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消失。发展中国家每年死于水和空气污染所引发疾病的人数在500万至600万之间。全世界约有11亿人口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每年约有1500万人口因空气污染引起各种疾病而难以生存。由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排出的二氧化碳所引起的地球温室效应愈演愈列,已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水资源枯竭、水荒严重。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的用水量增加了4倍,水污染日益剧增,发展中国家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不能享用洁净水。到2025年,世界上将有30亿人口面临严重缺水。森林、土地面积锐减,人类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已使许多地区的沃土贫瘠化、碱化、沙化和退化。全球已有900万公顷农田寸草不生、12亿公顷绿化遭受破坏,热带雨林每年以14.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消失。如此大的代价,换来的,只是城市人那美好的享受,而他们还在抱怨:"依然还有开发的空间!"

地球原先是多么美丽……

地球是养育我们的母亲……

而地球现在千疮百孔了,而且人类没有停下的脚步……

地球……

到底还能支撑多久……

所有的问题,都是这样刻不容缓,这样无法逃避!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中国的火力发电排放的二氧化碳可占总量的50%,够惊人的吧!地球正在衰老,霍金已经给出警告,我们到底该怎么做?令人欣慰的是,事情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因为不少人已经树立了环保意识,了解了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影片中说:"到2050年,可能导致多达2亿的气候难民",我认为情况不会这么糟糕。低碳生活的理念已经传遍世界,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就是人类环境保护一大重要举措。现代环保商品的开发与普及,也是广大环保科学家和环保爱好者的杰作。感谢他们的努力,为地球的未来增添了光芒(在这里顺便感谢西交利物浦全体环保社成员哈~)!虽然前途并不光明,道路依然曲折,但人类已经有了努力的动力,已经意识到了危机,是时候行动了!联合国的各类组织,各大国家的人道援助,正是人类相信的层面提高的动向。道路曲折这是肯定的,对于温室效应如何解决这事尤其如此。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成为闹剧为解决温室效应蒙上一层阴影。。发达国家只占世界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消耗掉的能源却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三,其人均消耗量是发展中国家的9~12倍。与此同时,他们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也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可谓最先享用了地球,也最先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平衡。但地球已危在旦夕的事实已经不能改变,唯独能改变的,只能是我们人类自己的行为。

当天空不再碧蓝,河流不再清澈时,我们有没有想过,污染何时可以停止;当大雁逐渐变得少见,小鸟失去它的踪影,我们有没有想过,捕杀何时会有个头。这些严峻的问题被人类一拖再拖,直到现在。气候变化已是定局,海平面上升也已不是猜想,而全球温度的不停升高也是钉在探测器上的数字!但是,我个人认为,地球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脆弱。它有能力熬过艰难的时段,但需要我们人类的配合,否则只能是坐以待毙。非常幸运的是,人类已经充分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可再生能源已在普及之中,各类垃圾回收再利用技术也已逐渐成熟。应该说,地球依然有希望,不至于传统观念那么的悲哀。为什么?从《家园》这部纪录片拍下的众多美景中可以看出,地球依然存有活力,地球依然在努力维持着生态平衡,虽然收效甚微。地球并非不可救药,部分环保学家已经给出了乐观的观点。虽然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深重灾难,虽然人类的污染为地球带来沉重的负担,但是我们要相信—地球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

第4篇:观《沈星纪录片》有感

2012年5月13日,在这个令人刻骨铭心的母亲节。当面对落水少年的呼救,沈星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的河水中,一次次将落水少年推向岸边。落水少年最终呼救。而沈星,却永远的长眠了。

沈星,这颗耀眼的金星,坠落了。但是,他在生命的的最后一刻,照亮了大地,照亮了人间!他用生命,谱写了一首生命之歌;他用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死亡的桥梁,自己却默默地沉入河底;他用生命,实践了自己在党旗下的庄严宣誓。

沈星叔叔虽已离开人世,可他的形象,越发高大;可他的精神永垂不朽!面对生死的考验,他毅然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却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是人民的好榜样,是舍己为人的好党员!沈星叔叔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不会游泳的他面对冰冷的河水,没有丝毫犹豫,奋不顾身,全力救人,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英雄壮举,感天动地,可歌可泣。

让我们向沈星叔叔致敬!

陕西西安阎良区西飞一小五年级:韩雨欣

第5篇:观纪录片《二十二》有感

位朋

看完《二十二》这部纪录片,我很佩服他们的勇气。佩服这二十二位受害老奶奶的勇气和付出的努力。我不愿意称她们为慰安妇,因为慰安妇是日本侵略者的说法,我感觉这么称呼她们良心上过不去。

人的一生或长或短,几十年光阴或美好或痛苦,总有回忆,有的回忆是甜蜜快乐,但总有一些是伤口。回忆苦难,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因为你要把已经结痂或者痊愈的伤口再次划开,露出里面鲜血淋漓的血肉,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也需要很大的毅力。纪录片《二十二》是真实的记录下来受害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没有浮夸的演技,没有震撼的特效,没有明星,甚至没有什么背景音乐。全程只有那些老奶奶还有家人或者志愿者的讲述和泪水。只有艰难岁月的无奈和辛酸。

纪录片《二十二》里边好多老奶奶说着说着就泣不成声,我理解她们的痛苦和行为,但是你我永远也没有办法知道或了解她们有多么的痛苦。因为你我没有经历,没有经历过那种绝望和痛苦。纪录片里毛银梅老奶奶说着说着就说不下去了,她捂着双眼说:不说了不说了,再说我会痛。她们其实有很多痛苦,说出来会好受一些,但是她们知道她们就算是说出来,旁边的人也不会懂,只会让他们更加难受。所以她们选择不说。就这么默默的埋藏在心里。山西的李爱莲老奶奶说:我从十七岁之后就没有再和别人讲过,讲什么讲,讲了他们也不懂,我走(死)了就带走了。太多太多了,她们的故事我没有办法一一诉说。我只能记得她们的眼泪和痛苦。他们大都不愿意提起那些经历,我们也要理解,这么痛苦的往事不愿提起也有自己的苦衷,不必强求。

这部纪录片的拍摄其实是在和死神抢时间,电影开拍时全中国曾经20多万的受害者仅仅只剩下22人,等到电影上映时只有仅仅8位老人在世了。2012年全国仅剩32位所谓的“慰安妇”了。2014年《二十二》开拍时仅仅只有22位在世。所以电影名字取名“二十二”。导演郭柯说:“我们想呈现的不是历史,而是他们的心理状态。”影片最后的部分,我被一位叫韦绍兰的老奶奶的乐观精神状态而感动,因为她依然认为这个世界很美好。有一位老奶奶看到已经老了的并写过书认罪的日本兵的照片的时候,笑了,说:这日本人也老了,胡子都没了。可能那时候日本军人都有胡子吧。其实我感觉,对于过去那段历史,一直心存芥蒂的一直是我们后辈。慰安妇三个字包含了多少耻辱,包括了多少国破民亡的无奈。我们不敢面对那段屈辱的历史,但是历史就是那样的存在着,所以我们只能铭记,并让那些历史不再重演。

写到这里,我不知道怎么写了,因为我没有办法再去组织那些我曾经善于应用的词语和句子。所以我在这里讲一个事例:海南省曾经剩余的八位受害者老奶奶,他们曾经到日本状告日本政府,要求他们谢罪和恢复自己的名声等,直到8月12日,就是电影上映的前两天,曾经状告日本政府的八位原告的最后一位黄有良阿婆含恨去世。她直到去世都没有受到日本政府的道歉和赔偿。但是,她们曾经受到的伤害不会被抹去,日本侵华的历史不会被抹去。

现在的数字是仅仅只剩余八位阿婆,终有一天,这个数字会变为零。但是她们虽然离去,历史的真相不会被抹去。这部电影的秘密资助人张歆艺说:“历史就是客观存在,是永存的,无法抹去。”

在电影院,我没有听到预计的哭声,只是所有的人静静的坐在那里安静的看完了所有的影片,包括后边以前从来不看的名单。走出电影院,我说,这是我长这么大看的电影中看的最安静最不敢说话和评价的电影。

最后,希望大家能走进电影院,看看《二十二》,记住她们的面孔,铭记那一段历史。她们正在离去,历史总会永存。

第6篇:观“纪录片《小平,你好》 ”有感

我自主观看了纪录片《小平,你好》后,心中跌宕起伏,汹涌澎湃,不进勾起了对邓小平同志的无限缅怀之中!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小平同志表现出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原则性。没能够亲眼看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小平的遗憾,但由他开创的“一国两制”方针,不但促成港澳的顺利回归、平稳过渡,而且为两个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提供了根本保证,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看完影片,我再一次深深的被小平同志的伟大人格和魅力所感动着。我思索着:为什么小平同志每每都能在危急的时刻挽救党、挽救国家呢?为什么小平同志总能在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做出正确的抉择呢?我想,这除了小平同志是一位真正的马列主义者,能坚持用实事求是的辩证观点看待问题之外,与他心里时时刻刻装着人民,千方百计为人民的利益着想是分不开的。记得影片里有一个特写:小平同志在听说安徽凤阳县的农民实施“大包干”解决了吃饭问题,但却遭到某些人的阻挠时,他沉默的摸出一支香烟,用颤抖的手点着了火柴,但却迟迟没有把香烟燃上。”他沉痛的说:“我们搞共产主义是为了人民富裕,现在某些人却说是走资本主义的路线,这不是怪得很吗?”霍地,他把手一挥,坚决的说:“大包干这条路我们一定要走!”小平同志对当时中国的落后是十分焦心的,他恨不得让全国人民都能立即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小平同志这种即人们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的精神,正是共产党人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

这是邓小平先生真实的记录。邓小平先生对中国是有巨大贡献的,可以与他相媲美的,只有曾经的毛主席、周总理。展现了一个杰出政治家的才能;且不论他的激流勇退,将建设交给敢于改革的年轻领导人;单单论及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感情以及他对中国人民的感情,我们都不得不为邓小平先生深深地鞠上一躬。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小平同志在文化大革命后以他巨大的勇气和非凡的智慧,及时提出了改革开放和搞市场经济的思路,带领全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最终使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我接触了这段历史之后再在电影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我对邓小平先生深深的爱国情怀有了更深的尊敬。影片中许许多多的镜头是完全将真实的事情照搬到影幕上的,虽然没有大幅制作渲染,也没有慷慨激昂,看这样的电影,会忘了它的历史厚重的压迫感。在那些耳熟能详的种种理论被一个一个地排列在大屏幕中缓缓叙述,竟然有种亲切,也在这样的观影过程中,方才体会到它们对时局、对现世的影响和作用。但是短短的一部影片无法将小平同志一生的丰功伟绩全部的展现出来。邓小平先生的一切作为,无论是对于中国的改革和对外开放,对于科技与教育,对于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无不是为了中国人民考虑,他无愧于百姓对他的爱戴,无愧于自己“中国人民的儿子”的定义,更无愧于“小平您好”这四个包含中国一代人对他无边尊敬的字。

当然,邓小平同志身上所表现的精神,正是共产党人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像他这样的共产党人还是很多的。这些党的优秀儿女以无比勇敢和智慧、崇高的觉悟、无私的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明的组织纪律性,把我们的国家从“一穷二白”建设成为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腾空巨龙。即使在探索过程中犯下了一些错误,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回答外国记者质问毛泽东主席的错误时,他依然坦荡、毫无忌讳的明言“我也犯了不少错误,对于毛主席的错也有我的错,但没有毛主席就真的没有新中国,”。一个中央领导人能够直面自己和党的错误是极其可敬畏的。

“小平您好” ,这句话感情真挚,就像是对亲朋,像是对自己最热爱、最熟悉的家人的问候,真真实实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内心深处对邓小平同志的由衷祝愿和朴素、深厚的爱戴之情。“小平您好”,亲切地表达对邓小平同志的敬意,最能表达对党中央的领导、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衷心拥护;表现了人民群众对

邓小平所开创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的认同,对我们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无比热爱和崇敬。

管看完影片之后,我多么希望时间轨迹可以逆转,逆转到1984年大学生国庆游行之时,多么希望我就是其中的一位,手持红旗,高举绿底黑字标有“小平你好”的大型横幅,以此来向小平同志致敬。但现实无法改变,我没有时光机器无法完成穿越,但我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可以做到:以小平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的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做事风格以及敢于创新、不畏艰难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我们的祖国、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编著于2012年11月10日星期六界限heart

上一篇:一双翅膀900字作文下一篇:网络管理学习内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