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激励机制后勤管理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及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对高校后勤在管理范围和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分析当前后勤管理的背景,并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的相关经验,确定网络环境下的系统技术方案,探讨建设基于网络的高校后勤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以实现后勤管理精确化、流程化,提高后勤管理效率,从而在有限的资源下产生更大的经济价值。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职激励机制后勤管理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职激励机制后勤管理论文 篇1:

职业院校后勤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建议探究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后勤管理对于职业院校的重要性,结合现状指出了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每一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希望能提升后勤管理的效果,帮助院校控制管理成本,避免资源浪费。

关键词:职业院校;后勤管理;成本控制;管理效果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家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大批的职业院校兴起,纷纷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规范后勤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但就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的现状而言,后勤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对如何提升后勤管理的效果进行研究十分重要。

一、后勤管理对于职业院校的重要性

后勤管理能够为职业院校提供教学、办公、生产及师生生活上的服务,能为院校的长期发展保驾护航,在任何学校,后勤管理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后勤管理能够为教学及办公提供物质保障。学校的主要作用是“教书育人”,而后勤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学校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质量。后勤管理能通过为教职员工提供良好的教学设备、设施及工具等物质条件,帮助其提升教学水平及质量。其次,后勤管理能稳定教师队伍。后勤管理能够帮助教职员工解决教学中的“后顾之忧”,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提升教学水平上,能起到稳定教师队伍、保障学校安定团结的作用。最后,后勤管理能够使学校的人力、财力、物力得到科学合理的划分。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后勤部门能通过管理提高办公及教学用品的使用年限,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从而促进学校的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职业院校后勤管理的现状

(一)管理思想陈旧落后

当前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管理思想上的陈旧和落后。虽然当前已经有大部分院校进行了后勤上的改革,但是实际的改革效果还不是特别理想,主要原因在于管理思想的落后,由于传统管理制度下相关管理人员长期提供无偿服务,导致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对于校方所分配的资金也就不能有效地利用,造成资金的浪费,使得学校的经济效益降低,从而也无法为教职员工提供更及时优质的服务,与此同时,相关管理者也缺乏经济观念,致使工作效率低下,管理效果差。

(二)管理体制不完善

随着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职业院校已经初步形成了后勤管理的管理体系,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体系常常不能适应学校的实际状况,进而产生许多问题。某职业院校在食堂管理方面就出现了管理混乱的问题,该校食堂部分由学校管理,部分由校外承包,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过程混乱,制度执行困难,严重影响后勤管理的效果。所以,要充分发挥后勤管理的作用,就要建立健全相关体制,规范工作,进而提升工作效率。

(三)管理队伍素质待提高

就整个职业院校而言,后勤管理与其他教学管理存在较大差异,校方对其的要求也不相同,后勤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相较于教师来说素质较差,大部分工作人员都存在文化素质不高、职业素养差及思想落后的问题。正是由于这些问题,使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时缺乏积极性、工作散漫,与此同时,“坐、等、靠”等思想问题也十分严重。因此,要提升后勤管理的质量,还要从管理队伍素质方面进行考虑。

(四)缺乏精细化管理

大部分职业院校中还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在后勤中缺乏精细化的管理,这就导致了学校的成本浪费,严重影响了学校的经济效益的提升。某职业院校在实际的工作中并不能重视后勤管理对成本控制的作用,在办公及教学用品未到达使用年限时,就进行采购的现象,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三、提升职业院校后勤管理效果的建议

(一)转变观念、解放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及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职业院校迫切需要进行改革,提升自身教学效果及教育质量,为国家及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而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科学合理的进行后勤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而相关院校要想提升后勤管理的效果,就必须破除传统落后的管理思想,转变观念。某校在对该校进行后勤管理服务质量提升的过程中,重视后勤服务的作用,改变了传统的“无偿服务”的观念,将服务“商品化”,促使后勤工作从“无偿”转变为“有偿”,大大提升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认真对待服务工作。这样做,既能激发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热情,又能进一步提升后勤管理的效果。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方法,突出后勤服务的价值,改变落后的管理思想,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在保证学校所提供资源的质量、满足师资队伍的服务需求、提升社会及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加强后勤管理,能够控制学校运营成本的投入,避免资源的浪费。

(二)建立健全后勤管理体制

针对上述文中所提到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混乱的问题,校方应建立健全后勤管理体系。在完善相关制度及规范时,结合自身院校的特点,充分了解本校师资队伍的真正需求,从实际情况出发,以提升管理质量为目标,对现有后勤管理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除此之外,对于现有的管理体系,校方应加强监管,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能够有效落实,从而提升后勤管理的效果。某校为了建立健全后勤管理体系,建立了以校长带头、副校长主抓的形式进行后勤管理的规范工作,将重点放在明确岗位职责,使相关工作人员意识到后勤管理对于学校整体运营的重要性,使得在整个管理系统中,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受到了师资团队的一致认可。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及生活环境,就是后勤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也只有这样做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

(三)加强管理队伍的素质建设

要提升整个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相关院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加强思想教育。可以在工作人员中开展适当的思想教育活动,培育其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增强其责任感,督促其提升职业素养,使其能为其他教职员工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其次,加强文化素质的培训。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还应注重其专业能力的培训,并将后勤人员的培训放到管理体系当中,重视培训并制定长期的培养计划,逐步提升整个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最后,制定相关激励制度。相关管理者可以制定科学的量化考核目标,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如一个月对相关工作人员及各岗位的服务效果进行考核评价,对于相应的工作任务制定出相应的酬劳制度,然后根据考评结果对相关人员进行奖惩,既能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也能保证学校的资金落到实处。

(四)加强精细化管理

要提升后勤管理的效果和质量,就必须要进行精细化的后勤管理。首先,是要做“全”。要兼顾物资管理、基本建设、销售管理、生活后勤、技術及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其次,是要做“细”。在后勤管理中要充分注重细节的作用,善于抓细节,从小事做起,如校内的环境布置、保洁卫生、医疗保健、水电维修、校舍维护、桌椅门窗的维护、车辆安全、校园安全、食堂伙食、食品卫生,物品的采购和供应、宿舍管理以及树木维护等。在后勤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不能忽略任何一方面,要保证所有工作的协调进行,共同作用于学校的发展。最后,需要做到“精”。精细的后勤管理能够减少学校的成本浪费,提高办公及教学物品的使用年限,进而保障运营经费,促进其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提升。某校在进行精细化管理时,充分利用校内的设施、设备、场地和物资,将每一环节所需的经费进行精细化的计划,大大减少了学校的成本浪费,也对提高办学效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借鉴这种方法,进行精细化的后勤管理,促进后勤管理效果的提升,减少资源消耗。

四、结论

综上所述,要提升职业院校的后勤管理效果,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转变传统观念,解放思想重视后勤管理;建立健全后勤管理体制,发挥管理的作用;加强管理队伍的素质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加强精细化管理,协调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院校减少成本浪费,促进管理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凤宝.高校后勤运行成本核算与效益评价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8(S1).

[2]林选煌.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激励机制建设的若干建议[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5).

[3]刘成武.改革后勤管理工作,促进职业教育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6(28).

(作者单位: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作者:任旭

高职激励机制后勤管理论文 篇2:

基于网络的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

[摘 要]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及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对高校后勤在管理范围和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分析当前后勤管理的背景,并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的相关经验,确定网络环境下的系统技术方案,探讨建设基于网络的高校后勤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以实现后勤管理精确化、流程化,提高后勤管理效率,从而在有限的资源下产生更大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信息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4.182

近年来,國家大力推动信息系统的发展,在信息管理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我国高职院校也随着科学脚步,做出相应改革。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加,高校后勤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对数据的管理和学生的管理,工作量极大,加重了后勤管理人员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开发一个自动化的高校后勤管理系统刻不容缓,这也是高校建立信息化管理,推进数字化和科学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1 我国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

1.1 管理观念相对落后,未实现信息化管理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以及国际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内容发生了很大改变,原来的工作模式已不能适应高校的发展,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大相径庭,需根据时代要求提出新目标,研究新机制,紧跟时代脚步,不断推陈出新。然而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发展的重点都集中在教学科研方面,多数将后勤管理定性为辅助工作,不够重视,部分高职院校并未对后勤管理实行信息化,使得后勤管理工作效率低下,不适应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1.2 缺乏规范和完善的工作制度,工作效率不高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后勤管理工作,都必须有相应的工作制度和行为规范,这样才能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才能在工作中少出纰漏,更好的为学校服务。没有规章制度的混乱型的管理模式必然会降低工作效率,造成资源浪费。有的管理人员对自身要求不高,认为后勤管理工作只是单纯的做好领导下达的工作,前瞻性和预见性不高,更不用谈创新性。

1.3 学校领导对后勤管理人员重视不够,待遇不高

对后勤管理人员来说,较少有相关培训和相应的业务学习,这降低了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打消了其工作热情,使其对自身前途比较迷茫。部分高校只重视科研和教学人员的福利待遇,对行政人员的待遇关心不够,导致后勤人员待遇水平普遍偏低,包括职称职务的各个方面都与教学一线人员存在较大差距,这严重影响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后勤人员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造成了后勤人员流动性大,不能构成一支稳定的管理队伍,制约了各方面工作的开展。

2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途径

2.1 学校应重视后勤管理人员,给其提供晋升机会

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虽不是教学第一线,但关系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大到人事、财务,小到宿舍,其每一项工作都与学校发展息息相关,不容忽视。学校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从整体上把握全局,努力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水平。很多高校往往忽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学校应积极支持鼓励后勤管理人员学习与工作相关的技能以及信息化和国际化的知识。

2.2 完善规章制度,鼓励创新

规章制度是工作的根本,有些部门的规章制度制定了很多年,早已不能适应当今工作的发展需求,导致工作不规范,效率低下。因此,对于没有规章和规章过于陈旧的部门,学校应督促其完善和制定相应的制度,尽快使工作步入正轨。把规章制度制度化,纳入年底考核。对制度不完善或有制度却没有遵照执行的部门和个人,要点名批评,责令整改,并记录整改效果。学校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凡是对工作有建设性意见的优秀方法,都可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鼓励大家勤动脑,多动脑,提高工作质量。

2.3 实现网络环境的信息化管理

学校推动后勤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以及自动化的进程,实现校园信息化管理,是当前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学校只有搭建起经验、信息交流的平台,建设基于网络的高职院校后勤信息化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用户信息管理、宿舍信息管理、日常信息管理和系统管理等基本功能,且根据学校学生、教工的使用状况,设置不同权限,做到后勤管理精确化、流程化管理,提高学生满意度以及后勤管理人员的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让学校的管理在有限资源下达到更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3 结 语

当前,网络全面普及,高职院校根据自身规模不断扩大、教师队伍、专业学科、班级以及学生数量增多的实际情况,适应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建立后勤管理系统,实现后勤管理信息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提供极大的方便,对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也起着重要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国强.浅析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现状及改革对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4).

[2] 严俊.企业后勤管理中的信息化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6).

[3]王燕雅.深化高校后勤管理改革,提升后勤保障能力[J].现代交际,2013(9).

作者:罗元俊

高职激励机制后勤管理论文 篇3:

浅析高职院校后勤部门编制外合同聘用人员管理模式

摘 要:后勤管理是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完成教学和管理任务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后勤管理是高职院校正常运转的坚实基础。随着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教学、住宿、饮食等设施的不断增加,学生数量的急剧增长,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如何应对日益增长的要求,为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贡献力量是摆在后勤管理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对高职院校后勤管理进行研究,期望能够给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后勤管理;合同聘用人员;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的后勤部门负责整个校园的美化绿化、卫生防疫、资产、通信、基础建设等管理工作,承擔着供能、维修、医疗、饮食等繁重服务任务。它有两个属性:教育属性和企业属性。这两个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后勤企业不能像其他的服务企业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追求社会效益。此外,后勤企业还要处理好与学校的关系,在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的同时,稳步将学校后勤工作推向社会,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后勤运行模式。

随着中国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展和用人需要的不断增加,高校劳动关系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的趋势,这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使得高校编外人员管理面临着新的问题。当前学校后勤员工队伍中,由于存在聘用制员工偏多,整体素质偏低、职工队伍不稳定的现状,给后勤的管理服务和企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就显得尤为必要。聘用制员工占后勤大多数,毫无疑问是后勤员工队伍的主体,如何正视聘用制员工队伍的现状,发挥聘用制员工的积极性,已经成为摆在学校后勤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目前高校使用编制外合同聘用人员状况

目前国家针对高校实行的是编制管理,但编制管理难以满足高校不断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后勤部门的用人需求。高校通过使用编外合同聘用人员来保证自己的运转态势。高校使用编制外合同聘用人员一般没有专业背景,素质较低,服务水平和质量很难达到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是有些正式工作人员占着位置不干活,把工作推给编外合同聘用人员来做。这样,很容易导致紧缺的地方没有人干,使得学校整体发展受到影响,身份歧视、待遇不公的现象存在。

(一)整体素质偏低,复合型人才缺乏

从对部分学校的调查情况来看,后勤聘用的社会用工占职工总人数的70%~80%,与学校教学、行政人员相比,后勤人员学历水平、专业技术职称普遍偏低,绝大部分没有专业技术职称,既掌握管理知识又掌握经济理论,既懂管理又善经营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明显短缺。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员不理解、不适应新的企业化管理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化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思想消极,培训体系不规范

由于现行的人事制度,薪酬分配体系、社会地位、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其个人的期望值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聘用制员工思想状况复杂,普遍存在精神风貌、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集体荣誉感较差,得过且过,临时做事的思想严重。

此外后勤员工的招聘、使用过程中,没有整体的培训规划和目标要求,普遍存在狭隘的实用主义思想,对诸如岗前、岗中培训和技能考核重视的力度不够,培训工作不能做到经常化,培训与上岗、培训与考核达标不能做到有机结合。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走走过场,达不到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的真正目的。

(三)激励机制不健全

虽然后勤社会化改革已推行了十余年,但“按需设岗、合同管理、以岗定薪、绩效挂钩、考核付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没有得到真正实施,劳动保障体系在企业内部没有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建立得到科学、严格的建节,对大多数的聘用制员工还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和歧视,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较为普遍。现有的激励机制也只是简单地与经济利益挂勾,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严重挫伤了聘用制员工的积极性,激励作用大打折扣,激励效应无法形成。

二、编制外合同聘用人员管理模式的探析

规章制度是后勤管理和服务开展的制度保障,它为后勤管理人员提供行事的准则,对后勤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为后勤管理计划的制订、实施的进行、评价的开展、奖惩等提供依据。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对后勤管理的正常开展作用重大,是后勤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制度性保障。后勤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后勤考核制度、激励制度、监督制度、奖惩制度、人事制度等等。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是以人为本,加强人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后勤的管理制度化。让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管理更加科学,服务更加规范。随着后勤工作的不断深入,要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查找管理漏洞,适时完善后勤相应的制度。在制度细化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切切实实做好此项工作。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一)细化岗位职责

将后勤工作内容层层落实到每个具体人,明确每位员工的工作职责和服务对象,把后勤工作任务实实在在地细化到人,做到后勤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细化岗位责任,有助于加强对员工工作的监督考核,促进后勤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后勤服务的整体质量。

(二)细化服务标准

制定为教学、为科研、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相应标准,服务质量的优劣是衡量后勤管理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决定其能否长久地立足于高职院校后勤服务市场的重要因素。在细化服务标准的过程中,要着重在制定优质服务标准上下功夫,始终把服务对象的需求放在首位,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标准,让细化服务标准成为优质服务的制度保障。同时,细化服务要与后勤队伍的整体建设相结合,教育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自觉提升服务标准,让师生实实在在地享受着后勤提供的优质服务,促进高职院校的后勤健康有序地发展壮大。

(三)细化员工培训机制

培训学习是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和形象的关键因素,是将后勤人力资源变为人力资本最重要的环节。目前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广大师生员工对后勤服务的需求决定了需要加强员工队伍素质培训,不断提升后勤队伍的综合素质。为此,需要制订完整的员工技能培训工作計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特别是对新员工,在他们上岗之前,对其进行全面的岗位细化标准的技能培训,经测试合格者,颁发上岗证,方能上岗工作;对老员工,也定期组织岗位技能深化培训,不断制定出新的工作标准和要求,进一步提高老员工的服务技能;对后勤管理干部要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和科学管理方面的培训以及相关业务能力的培训。

(四)创新用人机制大胆引进大学毕业生

引进人才是前提,留住人才是关键。大胆引进人才。以提高后勤队伍整体素质。不论出身,不拘一格,大量吸收大学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乃至优秀农民工,充实后勤队伍,是改变现有后勤队伍结构的根本措施。打破束缚人才积极性、创造性发挥的体制性障碍,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用人机制。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公寓管理、饮食管理、接待服务管理方面大胆引进大学生和职业经理。人员素质、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大幅提高。如同济大学、西北民大等很多高职院校采取招聘大学生做公寓管理员,便是用工的一大进步。

另外,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人员素质状况。人是后勤管理中最为能动的因素,是后勤管理和服务的实施者、控制者,决定着后勤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因此后勤管理中人员的素质非常重要。

在高职院校后勤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不懈努力,后勤已经形成了多种运行管理模式,而与之相配套的,只有一支高效、文明、和谐的后勤队伍能为其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工作提供各种保障服务。

参考文献:

[1] 吉恒军.新时期人才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J].领导科学,2003,(5).

[2] 王守军.高校后勤改革理论探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陈哲义.论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J].高校后勤研究,2007,(4):30-31.

[4] 刘岩.论学校后勤管理的基本要素[J].经营管理者,2009,(4):14.

[责任编辑 陈凤雪]

作者:黄新鹏

上一篇:企业采购控制分析论文下一篇:煤矿三季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