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服务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农业科技服务论文(精选5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以创新链和科技服务链共生关系为前提,构建了农业科技创新服务链的结构,并对农业科技服务链的功能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农业科技服务;创新链;链式结构农业科技服务是连接农业科技与产业的桥梁和纽带,是增强农业创新能力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第一篇:农业科技服务论文

县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初探

摘要: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但目前很多制约因素却成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发展壮大的瓶颈,为此,本文结合礼泉实际,分析当前制约我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各种因素,探索如何完善苹果产业专家大院、农业科技服务站,星火科技12396等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关键词: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先进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政策的加强,传统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对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扩散、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本地特点。探索新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区域科技进步成为摆在县区科技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问题。

一、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现状

我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在以前农技站、植保站、畜牧站、园艺站等专业站所的基础上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逐步建立了专家大院、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农业科技服务站、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专家大院聘请西农大、陕西果树研究所等专家建立专家示范园,专家既可以在专家大院开展课题研究和技术培训,又可以在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和示范。专家大院采取“政府引导、专家指导、企业主导”的原则采取专家技术入股、科技服务有偿化等运行机制,形成“专家+龙头企业+农民”、“专家+中介服务组织+农民”等多种运作方式,建成专家中心示范园1000亩,推广新技术26项,建成各类示范基地16个,带动全县优质苹果生产基地30万亩。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选择苹果作务、精品杂果、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等方面10个专家,开通12396信息服务热线,积极为群众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仅20lO年就先后接到12396(965110)服务热线咨询的求助电话480余次,解答农民朋友技术难题56余个,提供各类信息790条,提供现场服务375人次,服务受益农民1200人次。我县农业科技服务站从2006年开始筹建,截至目前已发展到14家,农业科技服务站根据自身业务特长,成立农业科技技术服务组,通过政府搭台,整合各方资源,实行技物结合,发挥专家优势,组织能入参与的模式,服务范围涉及苹果、葡萄、石榴、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等方面,既开展技术咨询指导又提供农资供应,大力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农业科技培训、果园病虫害统防统治、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等项工作,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总量偏少,功能不全。科技服务体系是一个:科有一定智力和科技条件或服务手段的特殊群体,是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近几年,虽然我县各类科技服务机构有了快速发展,但从总体上看,还滞后于群众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我县科技服务业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二是区域布局、服务领域等各方面发展不平衡、服务不配套、功能不完善。特别是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科技服务机构无论数量、功能、水平等都有很大的差距,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三是管理体制和模式多种多样,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服务范围受限,服务手段落后,在管理指导、发展扶持、规范建设等各个方面,很难统一协调,在市场竞争中,难以整合资源,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四是素质偏低,基础较差。我县部分科技服务机构存在基础条件较差,投入不足,服务手段落后,素质结构不合理,又缺乏经常性的业务培训,使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难以持续提高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三、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我县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也是促进科技引进和开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农村,加快农村科技进步,重中之重就是健全基层基础网络。一是在乡镇组建科技服务站,以各乡镇专业站所为基础,成立综合服务实体,做到“人员、设施、资金、服务、项目”五落实。同时健全一级科技组织,推行村委会科技副职,设立村科技服务小组,有效解决村级无人抓科技的问题,形成县、乡、村三级科技组织管理体系。通过试验示范项目的实施,培育一大批科技示范村、示范户,树立一批科技致富典型。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群众科技意识,留下一支永不走的科技队伍。要把科技培训当作先导工程常抓不懈,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专门机构,部门联动,多方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民灌输科技知识,提高群众科技意识。推广主体多元化除了充分发挥政府为主导的农技推广体系作用外,还应该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专家大院、农业科技服务站、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农业技术中介服务机构等多种农技推广服务的主体作用。通过采用组织、教育、咨询、沟通等手段,引导农民行为的自愿变革,由单纯的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拓展到农民的组织、教育、咨询、服务等领域,通过农民行为的改变来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农业推广目标应由单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产量拓展到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提高农民的个人能力和素质上来。

(一) 抓好新型服务体系建设

1.专家大院

专家大院应建立“专家+龙头企业+农民”、“专家+农技推广机构+农民”和“专家+农业科技服务站+农民”的三种体制模式。在专家大院内部实行企业化管理,对外实行有偿社会化服务的运行机制。将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核心专家组成员与县级乡土专家和乡村技术骨干,组成省、县、乡三级科技服务团队,通过整合,组建技术团队,增强科技服务能力。

2.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

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继续以电话服务为重要技术手段,以专家技术人员为技术保障。服务范围不断拓展,从果业逐步扩大到畜牧养殖、高效设施农业等领域,从专家咨询指导扩大到技物结合、信息发布等服务,从产中服务扩大到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服务,为农民朋友提供方便、快捷的实用技术咨询服务。

3.农业科技月服务站

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加盟、能人参与、专家支持”的工作思路,鼓励农村推广机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公平竞争,有偿提供技术服务,努力促进技术、资金、资源的优化组合,改善农业科技服务站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科技服务站的服务能力。鼓励农业科技服务站在确保农民利益的前提下,通过以

市场为基础的机制创新,形成农民可以承受、愿意接受的服务价格,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由具有相当服务实力、服务信誉良好且与农民关系紧密、对农民增收致富带动作用明显的企业等作为运行依托单位,根据生产需要,在开展技术服务的同时,提供农资服务,把技术和农资带到田间地头,既方便群众,又实现企业创收,取得农民和企业之间的双赢效果。

(二) 在月艮务体系建设中应坚持“四个突出”

1.突出科技培训

农民是农业科技服务对象的主体,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加快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科普宣传与科技示范相结合。在充分利用图书、报刊、广播、电视台等大众传播媒介大力宣传科普知识的同时,通过典型示范作用,提高科普宣传的质量,引导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形成重视科技进步,依靠科技致富的良好风气。二:是“科技活动周”、“科技宣传月”活动与农技服务相结合。在进一步搞好科技下乡活动的同时,专家教授农技人员要定期深入农村,进村入户面对面地开展科技服务,指导群众生产。除每年开展好“科技活动周”、“科技宣传月”活动外,还要集中抓好农业科技项目推广工作,使群众及时掌握农业科技的最新成果。加强对农民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强化新型农民培训,要适应农民需要,宜以可操作性和实际、实用、实效为目的,开展灵活多样、易懂易学的实践培训、现场教学、短期培训。培训内容要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要求,突出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生态养殖和环保技术等。加强对农技人员的培训,增加推广人员的在职进修机会。实施基层组织负责人培训计划,建立一批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培养培训基地,对农业科技服务站和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进行培训。三是技术培训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农广校、乡镇电教中心等培训基地的作用,在举办各种技术讲座、培训班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

2.突出科技推广

农业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产生巨大的效益,因此,必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一是突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建设有机苹果示范基地、精品杂果示范基地、无公害设施蔬菜、瓜果示范基地、畜禽良种繁育养殖基地等示范基地,促进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二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积极开展争创科技示范乡镇、科技示范村、示范户活动,选树一批科技进步典型和科技致富标兵,激发广大农民群众推广、应用科技成果的积极性。三是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鼓励发展各种民营科技企业,兴办各类民间农业科技月匪务、研究组织,进一步建立健全浓业科技推广网络。

3.突出科技投入

必须广开筹资渠道,建立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充分发挥科技投入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支撑作用。一是完善科技投入机制。通过向上级业务部门争取、地方财政倾斜、金融部门支持等多种方式,初步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导向,金融贷款为后盾,农民投资为主体,社会筹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机制。二是提高科技投入的效益。围绕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进行集中投资,把科技资金的投放置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全盘考虑,采取不列入计划不投资,资金随着项目走的办法。集中资金扶持重点,培植骨干。

4.突出规范服务

加快改进公益性为主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开展“一对一”结对服务。加大对农业科技服务站的关心和支持力度。积极推行“科技服务站+基地+农户”和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服务站帮助农户脱贫致富的引领作用。三是抓好科技队伍建设。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力度,培育一大批科技拔尖人才。四是突出服务重点。切实把服务的重点放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上来,提高服务质量。

(责任编辑:韩毅)

作者:李娟

第二篇: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启动 将为农民提供全程顾问式信息服务

1月26日, 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在北京启动。该平台将整合全国农业科教系统相关资源,为广大农民和各类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精准、及时、全程顾问式的科技信息服务,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唐珂表示,通过打造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实行“平臺上移、服务下延”,实现信息化手段和农业科技的融合,将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是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进行系统设计和架构,为农业科技服务打造的整体综合服务平台。未来几年,云平台将为专家、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免费发放5000万张“智农卡”,开通智农通服务,打通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效支撑农村金融服务和电子商务发展。

第三篇:农业科技服务链结构及其功能研究

摘要:以创新链和科技服务链共生关系为前提,构建了农业科技创新服务链的结构,并对农业科技服务链的功能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技服务;创新链;链式结构

农业科技服务是连接农业科技与产业的桥梁和纽带,是增强农业创新能力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中心环节。自党的“十八大”重要会议召开以来,中央已连续三年下达了一号文件,突出加快创新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因此,农业科技服务已成为实施农业创新驱动战略中的关键环节。

一、文献述评

直接研究农业科技服务链的文献并不多见,但关于创新链和农业科技服务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一定的视角。创新链是通过将创新主体连接起来,以实现创新系统优化目标的功能链节结构模式。创新链理论是基于技术创新的“连环-回路模型”提出并不断发展的,经历了由最初的“线性创新链”(起始于研究,结束于应用)向“反馈创新链”(突出市场的反馈)到“非线性创新链”(强调创新与公司战略、目标结合)再到系统集成创新(注重链节整合)和网络型创新(组建创新战略联盟)的演进过程。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跨国公司日益涌现,企业、研发机构和金融机构等组织之间的关系逐渐由单一市场交易关系,向战略联盟模式转变,技术创新突破了组织和国别界限,注重把基础知识研究与产品创新环节结合起来而成为一种链节网络模式。技术创新过程是一个多机构系统集成网络连结的过程,相应地,创新链也应是多机构创新链的系统集成。早期的研究主要功能视角进行研究,认为创新链上各个主体合作能有效降低创新成本,化解创新风险,提高整体创新功效。随后,创新链与产业链、科技服务相融合的研究逐渐增多。创新链是一种相互关联和配套的链环结构,科技服务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一是实现开发链的专业化细分,二是促进研发链与产业链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所以,科技服务应该强调链式整合。

由于农业技术具有明显的公共物品属性,早期很多国外学者认为农业科技服务应由政府提供,然而,政府供给在弥补供给不足的同时也产生了低效率和单中心化,因而促使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向着商业化、私营化和经营多样化发展。国内学者主要从农业科技服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供给模式和对策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观点可以总结为:服务机构功能单一、经费不足、管理体制不畅是农业科技服务供给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政府为主的多样化供给模式基本形成;理顺体制,完善投资机制是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供给的根本途径。

以上研究特别是创新链与科技服务融合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视角。但创新链与农业科技服务融合的研究还不多见。事实上,科技服务和创新链存在诸多关联。相对而言,农业经营主体更为分散,农业技术扩散的外部性更大,因此,从创新链视角研究农业科技服务,探讨其作用机理更具意义。

二、农业科技服务链结构

(一)农业科技创新链结构

科技服务链是以创新链为基础的,由相关服务组合而成的链式结构。创新活动决定了科技服务的方向和内容。从农业科技创新的过程看,农业科技创新是有农业基础研究、农业技术研究和农业技术扩散三个环节组成的创新链。

农业科技创新链不是单一的线性过程,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逐次递进、相互作用、循环往复以实现更高层次的价值。农业基础研究的主要范围是对农业领域的一些共性的基础知识和关键性技术,为农业综合性和应用性研究奠定科学基础。农业技术研究的主要领域是开发专项农业技术和实用技术,并将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相关的信息反馈到农业基础研究环节,为农业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农业技术扩散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农业技术研究成果价值实现的必要环节,主要包括农业科技开发、农业科技示范、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科技开发主要针对农业技术成果,进一步开发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农业科技示范是农业技术扩散的关键环节。通过示范,一方面可以检验农业技术的稳定性和适用性;另一方面可以产生很强的示范效应和扩散效应,从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农业科技推广是农业技术扩散的主要渠道和手段,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价值和产业化经营的必要途径。

(二)农业科技服务链结构

实现创新增值是科技服务链的核心目标,农业科技服务链必然围绕着农业创新增值的目标进行活动,包括基本活动、辅助活动和支持活动三个部分组成。基本活动主要包括农业研发服务、农业科技成果加工服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服务。辅助活动包括人力资源服务、信息服务、环境服务。支持活动主要包括政策支持和金融支持。

基本活动是农业科技服务链的核心环节。农业研发服务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基础条件,为专门从事农业研究的人员和机构提供研发规划服务,提供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加强信息交流等等。科技成果加工服务为創新成果的进一步熟化、改进和完善提供专门的服务,如产品设计开发、工程技术指导、产品经营等。成果转化服务是促进成果走向市场实现创新价值的一环,需要为产品和技术的示范基地建设、试验、鉴定、评估和孵化等提供专门化的服务。成果产业化服务是农业技术扩散的最后一个环节,需要为创新成果尽快进入市场提供专门化的营销服务,包括技术贸易、技术监督、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

三、农业科技服务链功能

以基本活动划分,农业科技服务链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上游主要是研发服务,中游主要是成果进进一步加工和转化服务,下游则是技术成果的扩散应用和产业化服务。

(一)上游功能:降低交易成本产生“配置效应”

创新成果是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原动力,在新技术研发阶段,重新主体往往面临着资源不足,信息缺失等问题,仅靠科研单位自己解决,需要付出更多的交易成本。科技服务专业化可以借助市场力量寻求创新资源,如提供创新风险资金支持、科技咨询和研发设施租赁,可以通过信息交流平台,建立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科技资源合理配置和流动。

(二)中游:信息传播产生“匹配效应”

对农业技术的熟化再开发是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的关键环节,许多新技术成果往往因忽视熟化和后期加工被搁浅。通过农业科技服务促进了科技信息传播,有助于创新主体甄别合作伙伴,建立科技孵化器,对农业科技成果进行再加工和再设计,使之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三)下游:创新资源集聚产生“扩散效应”

小规模分数经营是农业生产的典型特点,为了规避风险,多数生产者不愿率先采用新技术成果,而是保持观望状态,这就决定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难度更大。所以,农业科技成果中,科技宣传、咨询和示范尤为关键。农业科技促使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集聚,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为科技成果转化供场所。通过市场营销策划、科技推广和宣传,缩短新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同时提供技术指导,降低采用者的学习成本和风险成本。

四、促进农业科技服务发展对策建议

(一)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农业科技服务中介组织

发展专业型的农业科技服务中介组织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织措施。一是服务服务技能专业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只有高度专业化、商业化,才能满足市场需求。二是服务功能全程化。社会化的专业服务组织必须同时完善各项配套服务措施,包括市场需求的预测和种养项目的选定,农用物资的供给与保障,产品的收购、贮藏、加工与运销等工作。帮助生产者解决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程服务问题。三是服务机制市场化。农业科技服务中介组织机构应当完全采取公司化的运作方式,根据市场供求、价格等的变化确定公司的服务领域,選定服务内容。

(二)加强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其向产业化发展

首先,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体系和人员建设,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加强知识更新,建立一支高素质、能战斗的技术推广队伍;强化服务手段,建立农技推广办公条件保障体系。其次,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多元化发展,增强社会化职能。发展各类社会化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培育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主体,不断满足农民的多样化技术需求。要鼓励和支持科研教育单位、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技术团体等,开展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培训、技物结合、技术咨询等服务。

(三)构建农业科技服务业政策支持体系

农业科技服务具有强烈的正外部性,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增加对农产品安全生产、保鲜、加工、储运等方面的投入。制订鼓励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奖励办法和投资政策等;对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企业实行免税政策减免、项目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其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Marceau J. Reviewing the World: Organizations,Technologies and Culture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M].Berlin:Druyter, 1992.

[2]Czarnitzki P,Spielkamp A. Business Services in Germany Bridges for Innovation [J].The Service Industrial Journal,2003(02).

[3]张清正.“新”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科技服务业发展研究——基于中国222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科学学研究,2015(10).

[4]廖颖宁.科技服务业结构优化模式与广东的实践[J].科技管理研究,2015(11).

*基金项目:江苏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B-a2013/01/07)。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

作者:王爱民

第四篇:海南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

【摘要】 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深入和解决“三农”问题力度的加大,海南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面临的机遇与担负的责任日益突显。本文分析了海南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当抓住机遇、及时完善海南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技 推广服务 体系构建 海南

农业是关系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而要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其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和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科技是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产品增产、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繁荣稳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强劲动力。但同全国其它地区一样,海南现有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难以适应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的发展建设要求,因此,构建新型的海南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工作迫在眉睫。

一、海南现有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技推广部门权责不匹配,环节过多

从图1可以看出,同全国的其它省市、自治区一样,海南的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在组织上受到双重领导,省、市、县以及乡镇等各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既受本地区政府部门的行政管辖,又受上一级推广部门在主要业务上的指导。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本地行政部门掌握着人事权和拨款权,为此,海南各级农业科技推广组织的首要任务是完成当地政府的农业技术推广的任务分派,这一沿袭数十年,从建国之初就建立起来的运行体制,使得几乎所有重大的农业科技项目从研究或是引进开始,到成果鉴定,一直到转移推广均由政府的指令决定,使很多的农业科技推广项目脱离了农民的实际需求,尽管近年来海南取得了4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以及对海南农业的贡献率始终徘徊在45%左右。调查发现,海南省乡镇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都有被临时或长期抽调从事非农业推广工作的经历,挤占了大量正常的农业推广工作时间,推广任务经常无法顺利完成。

2、体系建设投入不足,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力量薄弱

基层农业科技事业单位的管理权下放后,由于县、乡两级财政能力比较有限,导致全省基层农技推广系统只能维持基本的运转,其它如推广设施设备的购买、推广人才队伍的培训、科技宣传推广等工作资金严重缺乏,难以担负起海南热带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很多乡镇领导由于认识不足,认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无足轻重,说起来重视,做起来轻视,忙起来无视,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人事权、财务管理权和资产管理权在事实上被剥夺了,这就使得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职能难以履行。而在2001年建立起来的农业科技110系统,其经费大都来自于向农民出售的农业生产资料,尤其是企业参与的服务站点,销售农资甚于提供科技服务,造成了农民的反感,不利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使用。

调查发现,国家、海南省拨付给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的资金经常被其他项目截留或挪用;部分乡镇农技推广站的经费捉襟见肘,只够开出在编人员的基本工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支持的餐饮、交通等费用只能自己垫支,长此以往使农技推广人员丧失了推广的动力与热情。资金的缺乏,还使得乡镇一级连最基本的实验检测设备都没有,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基本依靠农推人员的腿和嘴,推广工作方式方法的落后,远远不能满足服务“三农”,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新要求。工资待遇低、没有发展前途、社会地位不被认可,导致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才流失严重。

3、资金投入不足,推广设备缺乏老化

一直以来,农业科技推广都是在政府领导下向广大农民提供的无偿的、公益性的公共产品,其推广活动的深度和广度都由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指令来决定,并受相应财政资金拨给的制约。近年来,虽然海南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但相对于目前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所担负的职责,仍显得十分不足,这直接导致了全省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特别是基层乡镇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设施条件非常差,甚至很多县市一级的农技推广中心都没有连接互联网,更甚者连电脑也没有配备,其获取信息能力和推广手段大大落后于海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时代。推广部门的交通工具落后且数量极少,很多应该开展的田间作业和下乡推广活动都不得不放弃开展,大量居住偏远的农民因此无法获得及时亟需的科学技术指导,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范围只能被限制在城市的周边区域,削弱了农技推广的应有效用。

4、技术人员受教育程度低,专业素质亟需提高

据调查,目前海南全省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超过了六成,大专以上学历的占到三成,具有高中初级技术职称的比例分别为0.8%、18.4%和33.8%;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员持有的是非涉农专业的文凭,这种现象还有逐年扩大的趋势。

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技能更新缓慢,很多人都是用老办法、老知识来传播推广新技术,其效果可想而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县市尤其是乡镇一级的农业科技推广员接受过相对完整系统培训的比例很小,跟不上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严重影响了农业新技术、新方法的扩散与推广。虽然海南省搭建起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平台,利用现代的远程视频技术对全省的技术推广人员进行培训,但受条件限制,只能进行一些笼统的、基本的技术培训,缺少针对性和双向沟通,加上部分农技人员接受新知识的水平能力有限,许多具体的技术细节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都无法解决,部分年龄较大的推广人员不会使用信息服务平台,使这种培训方式的效用受到较大的限制,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将各种培训方式结合起来,尽快提高全省,尤其是乡镇基层推广人员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水平。

二、构建和完善海南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议

1、强化政府职能,改善农业科技推广的宏观环境

海南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明确划分各机构职责,优化农技推广机构设置,提高推广队伍人员素质。政府主管机关要担负起本地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规划、计划和组织协调不同推广主体以共同完成推广任务的职责。将日常的生产技术推广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信息提供等推广服务逐步分离,交给专业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来执行。此外,还要按照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分离的思路,将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分划为公益性机构与经营性机构两种;由政府财政拨款全额负担起公益性机构的经费,将其所有的经营性创收业务全部分离出去;把经营性机构推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激发出它们的活力。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推广是一项所有农业生产者都能受益的公共事业,政府应该负担起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转的大部分经费。近些年,海南农业科技推广组织中专业技术推广人员大量流失,高质量的人才引进极其困难,农业科技推广组织效率也大为降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约45%,这均与海南农业科技推广经费的短缺有关。因此,要保障农业科技推广活动能够高效快捷的开展,尤其是公益性质的农技推广机构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在财政拨款上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投入强度。在坚持以政府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力量、财政资金为主要推广经费来源渠道的前提下,大力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借鉴国内外有用经验,充分发挥市场和农业组织的作用,引进多方资金扩大非财政投入的比重,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加快农业科技项目的成果转化和推广扩散,加大对农业科技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交易市场及其运行机制。

3、改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待遇,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

为了保证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能够有效履行职能,要全面实行农技推广人员聘任制度。对通过考核录用的符合上岗条件的人员要切实提高待遇水平,在工资方面要有所倾斜,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尽快实现农推人员工资收入水平与同级别的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水平相当的目标,解除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后顾之忧。实行农技推广人员按条件的聘任制度,不但可以保证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拥有足以胜任推广工作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还能够保障推广人员能够享受到政府提供的良好待遇。在美国、日本、以色列、荷兰等发达国家早已实行此类制度,政府部门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录用都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从而保证了农技推广队伍的精炼高效。此外,还须重视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继续教育培养,鼓励推广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要求。

4、推进农业科技推广的社会化,鼓励和支持各类推广主体的发展

一是逐步扩大社会推广组织服务的范围,将那些可以由市场调节完成的职责任务向非公农业科技推广组织放开,在这些领域中,充分发挥社会化组织灵活多变、周到细致的特点,以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引导多元化的社会力量进入农业科技推广的领域发展。

二是发挥现有的海南农业科技110股份有限公司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鼓励海南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流通组织和农资销售企业延伸服务领域,开展相关领域的专项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利用自身资源和网络将农资销售、农产品收购、加工运输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对农业科技110公司这样的在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组织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加强对其的业务指导,发挥它们下联农户、上通专家的优势,充分发挥其市场经营性推广主体的活力。

三是打破农科教、产学研部门之间的界限,建立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机构的协调沟通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横向协作,充分发挥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在新技术研发、引进试验和示范带动的积极作用。

(基金项目:海南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海南省科技体系创新研究”(ZDXM20130103);海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农业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玉萍、宋启道、梁伟红等:海南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J].热带农业科学,2011(1).

(责任编辑:柯秋萍)

作者:曾峰 陆红专 胡国柳

第五篇: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培养与管理

摘 要 我国农业的发展主要靠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贯彻和实施主要是依靠人这个载体,想要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须做好农业科技人才的各项工作,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由此,将根据我国国情以及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人员的自身素质,深入分析做好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培养和管理工作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培养;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也在不断进步,进一步推进了我国农业科技人才的创新和发展,我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人员提供的技术保障。目前,我国根据国情正在积极培养和引进农业方面的人才和技术,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全面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以及整体的国家经济实力。下面将从我国农业本身、农业科技人才、农业实践以及各项农业科技人才培训制度和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1 从农业和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来培养

为了提高农业的产量和质量,最根本的就是提高农业良种的开发技术、服务质量以及拓宽销售渠道,那么这些因素最终都是要靠农业科技服务人员贯彻落实的[1]。因此在培养和管理农业科技服务人员时要注意立足于农业、农民的切身利益,只有加强农业的发展,才能提高农民的经济生活水平,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是农业发展的首要目标,一切农业技术的开发和利用都要从农业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开发农业基础研究人才、机械化人才以及农业方面的创新人才,全面打造一个拥有技术含量高、工作效率好的专业人才队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农业农民政策,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2 建立培训长效机制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也需要不断的提高和改进,以便适应科技的进步和农业农民的需要,我国农业技术有关管理部门应建立起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培训长效机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农业科技服务人员也在不断地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为农业农民提高高质量的服务,促进农业的高产量、高质量,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2]。只有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在农业培训长效机制的引导下认真学习农业技术服务,国家不断更新农业技术的培训,另外,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农业培训机制的财政投入,大力支持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培训,那么,农民的经济收入将会得到快速提高,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综合的经济实力。

3 在农业实践中培养和管理服务人员

培养和管理农业科技服务人员不仅局限于培训学习,要使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真正掌握农业科技的操作要点,就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培训课上学习的技术理论,最终是为了用于指导实践的,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自如才是重要的。那么就要求在培养和管理农业科技服务人员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践,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知道理论的指导是否正确,是否能够促进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3]。有计划地在培训过程中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参加各种农业试验以及农业科技实践活动,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通过实践证明,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的农业科技服务人员,为我国农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4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和促进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工作质量及积极性,适当地采取激励的手段是必要的。虽然,我国经济和科技不断地发展和前进,但是,不能避免一些农业科技服务人员有懒惰和安于现状的心态,需要根据岗位的要求、技术水平的高低以及科学文化水平的强弱,对其进行合理的分配以及分等级的制定薪酬制度等,时刻激励着科技人员的不断学习和进步[4]。另外,对其能力及认真探析的科技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颁发奖章、职务晋升以及提供更优越的学习和晋升的机会,不断地激励着人们向前努力奋斗的意识。同时,各级财政对公益性推广机构履行职能所需要的经费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给予财力上的保障,统筹规划,把重大的农业技术推广技术人员的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所需要的经费和设备的保障措施做足,进而为农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质量,促进农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5 充实培养的内容

目前,我国已经逐步进入信息化的发展时代,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培训提供了更为广阔和丰富的内容。网络信息系统是一个丰富的大仓库,为培训农业科技人员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等,不断充实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培训内容,使培训机构不再局限于本地区、本国家,甚至走出国内,吸取国外的广泛优秀资源,与国内的科学技术相结合,根据具体的农业地区情况以及不同农业品种制定出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技术和制度,进而更好地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农业技术服务水平,农业科技服务人员不断地吸收先进的技术方法,改进传统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农业专业的科学文化素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6 不断更新和选拔农业科技创新人才

加强和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国家的各级有关部门及农业管理部门不懈的努力,不断的更新和选拔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从高校、企业及实践中发现人才,并进行培养,着力打造出一支具有时代特征以及鲜活力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在保证农业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型的人才体系。

7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为推进农业科技的质量和创新,不断贯彻落实各项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培养和管理措施,强调农业服务人员的科技水平的重要性,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逐步推进农业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训开发制度,稳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更好满足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需要。只有建立起一支具有创新型的高效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才能充分保障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从而促进我国整体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 张宪法,翟勇,等.对新时期我国农业科技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9,(12):12-15.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Z].

[3] 苑鹏,刘玉萍,等.龙头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及发挥政府作用的研究[J].农业经济,2008,(1):3-7.

[4] 原野,陈士俊.我国农业科技园建设管理及发展新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17):4435-4436.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贺方圆

上一篇:贸易竞争力论文下一篇:农村体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