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批评与自我评价

2022-1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自我批评与自我评价

试论对教育活动的自我反思与评价

摘 要:教师对教育活动的自我反思与评价是教育评价中的一个基本部分,是幼儿园教研活动中最常见的方式,也是促进教师自我成长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反思与评价的过程中,管理者应该帮助教师了解评价的内容、方法与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让反思与评价的作用落到实处,从而产生真正的价值与切实效果。

关键词:教育活动;自我反思;评价;思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应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幼儿发展,提高教育价值的必要手段。《纲要》还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自我表现成长的重要途径。

由此看出:幼儿园教育评价不但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同时也具有促进教师自我成长,促进课程本身发展的功能。

因此,在教育评价过程中,如何评定一节教育活动的理念、方法及行为,如何找到出现的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等,这些疑问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探索。

一、作为教育活动的观察者,应从哪些方面对教育活动作出评价

(一)评价之前的细致、敏锐的观察

无论是教育活动的执教者与评价者,要准确地评价一节教育活动,都应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做到细致、敏锐的观察。

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要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全方位观察教育对象(幼儿)的表现和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作为教育活动的评价者,也必须细致地观察,授课教师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和素质基本功(语态、语言、教态等),敏锐地察觉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回应状态。对于教龄在1~3年的教师,要重点观察教师的语言,是否严谨、精炼,提问是否有层次,具有启发性。对于教龄在3年以上的教师,要重点观察教师是否能关注到幼儿的需要。对于教龄更长一些的教师,要重点观察教师对于整个活动的驾驭能力,以及对于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回应和调控能力。

(二)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对教育活动评价

1.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评价时依据活动目标,逐一对应分析达成情况。可用表述性语言表达,也可以用概括性词汇:完全达到、基本达到、未达到。

2.内容和形式(方法)适合程度分析

教育活动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将目标转化为幼儿发展的中间环节,也是活动设计和活动组织的主要依据。因此,适宜的活动内容的选择是一个完美的教育活动设计的核心。

内容是实现目标的载体,方法是否得当,是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其评价可以用表述性语言,也可用概括性词汇:完全适合、部分适合、不适合。

3.活动因素情况分析

在教育活动中,活动因素包括幼儿参与程度、材料的利用情况和师幼关系等。这些活动因素,直接影响活动效果和目标达成的程度。在活动中,幼儿参与程度,可以概括为积极主动、一般参与和未参与三种情况;材料的利用情况可以概括为充分利用、一般利用和未利用;活动中的师幼关系,可以概括为积极互动、一般配合、消极波动。在一节教育活动中,某一因素可以影响到其他两方面的因素。因此,要充分考虑诸因素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4.活动效果分析

主要指教育对象(幼儿)而言,可以是对教师采用的方法和策略,幼儿回应的情况。也可以是幼儿在活动中的状态情况,或者活动目标达成的效果。不同的教育活动有不同的效果反映。不可以用概括性的词汇,只能用描述的语言表达。活动效果分析,除了对活动给予肯定性评价外,还应对活动存在问题给予一定的反思。

二、作为一个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者,如何反思和评价活动目标

(一)了解活动目标的三维性特点

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是幼儿园活动的指南针,是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及结果的预期,是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既是活动设计的起点,也是活动设计的终点;既是选择活动内容、活动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活动评价的标准。显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往往过于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而忽视了教育目标的设定,以至于目标制定过大或与幼儿的实际能力及教材的内容不相符合,没有发挥教育目标的指导作用。

反思和评价活动目标,首先,要了解活动目标的三维性,一个教育活动的目标具体是通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体现出来的。

其中, “知识与能力”涉及到知识概念的学习,包括所获得的知识的数量和种类,也就是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如,在语言活动中要幼儿掌握多少词汇和句式,以及懂得在什么样的语境下运用这些词汇和句法。

“过程与方法”强调的是了解和体验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掌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真正学会学习。如,语言活动中根据不同听者和不听的情境,恰当地运用有关词汇、语法和语调,能用连贯的语句说清楚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也能听懂别人所表达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涉及到情感态度的学习,关注“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例如,要使幼儿形成耐心而有礼貌的听人说话的态度,产生乐意在别人面前讲述经历的事和图片的兴趣,懂得并遵守语言交往中的一般规则。

不同领域的活动,三维目标的侧重点也不同。如,科学领域的活动侧重于能力目标的培养,社会领域的活动侧重于情感目标的感受。数学领域的活动侧重体现认知目标,但无论哪个领域的教育活动,其目标的内容都要体现目标的三维性,这也是新《纲要》中关于目标的综合性的具体体现。

(二)关于活动目标的准确定位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所做的一系列思考和准备,也是一个对自己(或他人)说课的过程,涉及到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重难点和活动过程等活动设计的常规模式内容。其流程为:活动目标——教材——教法——活动准备——活动环节(或活动流程)。

其中,涉及到的活动目标正是需教师重点把握的,即活动必须先有目标,而目标的实现又是通过一定的教学内容而完成的。而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不能等同于教材,这是教师需要界定清楚的:教材与教学内容相比,教学内容范畴大,教材包含于教学内容之中。例如,对幼儿进行团结友爱,互助等品德教育的内容有故事《孔融让梨》,歌曲《我们都是好朋友》,《拉勾勾》等,而每一个故事或一首歌曲是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教材之一。因此教材是包含于教材内容之中的。

在具体的教育活动的目标确定和表述时,一定要依据目标的三维性特点的框架,更要依据幼儿教育总目标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因为幼儿教育的总目标保证了教育活动目标定位的准确性,而目标三维性特点的框架则确保活动目标的全面性、综合性、整合性。教育活动的三维性体现了综合性与全面性特点,因此,表述中针对不同领域的活动,侧重点也会有不同。偏重于“知识与能力”的可能还包含“情感态度”和“过程方法”,而偏重“情感态度”的又包含“认知和技能”。教师在分析目标的三维性特点时要注意目标的整合,目标表述越全面、准确,活动过程的设计以及教学策略的选择就越方便。

例如,以活动目标三维性特点分析:《大班语言谈话活动:多彩的服装》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在教师的层层提问下,仔细观察,思考交流自己对服装的认识。

2.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同伴的谈话,并在别人谈话后进行补充。

3.提高幼儿观察思考能力,以及用语言表达观点的能力。

从活动目标三维性特点分析:这是一个偏认知的语言活动目标表述,其重点是让幼儿认识多种服装。从目标的三维性特点分析,目标(1)为偏认知的目标,目标(2)是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3)是能力发展方面的。在活动目标的表达上每一个目标又体现了综合性。

目标(1)是让幼儿认识多种服装,但在认识的过程中,又渗透了幼儿能力的培养,即观察思考能力。如何培养呢?是通过教师的层层提问来实现的。目标(2)主要是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这也是《纲要》总目标中对幼儿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但在倾听的过程中,需要养成幼儿从小认真倾听的习惯,使幼儿在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后主动表达和补充自己的见解,养成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幼儿认真倾听、大胆发言的积极态度的养成,让幼儿在倾听后补充,是给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留有的空间,此目标为情感态度和能力的综合目标,目标(3)是一个能力目标,但其中对于幼儿积极表达的态度很重视,如,关键词“勇于表达”实为一个态度和能力的综合体现。

此活动的3个目标,既体现了目标的“能力,情感态度和认知”三方面的内容,又在每一个目标中渗透了综合的特点。因此,本节活动的目标定位准确,全面体现了整合性和三维性的特点。

三、作为一个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如何进行活动后的自我反思

(一)自我反思及目的

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自然地成长,但要更快、更好地促进其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育反思。有的学者甚至明确提出这样的观点:“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中,教师先自我反思,其他教师再评价分析,对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有积极作用的。

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教师发自内心的、积极的、主动的、自觉的对自身能动地审视、思考、发现问题,找到原因和症结,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的过程,主要解决教育行为与自我观念之间的关系。从幼儿教学的进程来分,可以把自我反思分成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 教学中的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二)如何进行教育活动后的自我反思

教师的自我反思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1.活动中我收获了什么?也就是这节活动哪些地方比预设效果要好,是因为什么原因。

2.活动中还有哪些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是什么?是目标定位方面,还是活动内容选择方面,是教学方法策略方面,还是其他活动因素方面的?

3.应如何解决和改变这些问题?针对活动中产生的问题的原因,一一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三)不同层次的教师,反思的侧重点不同

1.教龄1~3年的教师

主要侧重于教学常规操作的反思,目标定位的准确性,活动内容的适宜性等等。

2.教龄3年以上的教师

侧重于对活动过程的反思,如,今天的活动产生了哪些问题?该如何回应幼儿?教育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及实际水平?对此内容幼儿是否具有一定的前期经验?活动的设计是否体现了整合性等等。在对其进行反思评价时主要看目标的适配性、内容的选择性、成功的提示性、教训的警示性、个性的显示性等。

3.骨干教师

骨干教师是比较能够驾驭课堂教学活动的优秀教师群体,已具有一定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和教学灵敏性。因此,反思侧重点应是:如何关注孩子、追随孩子,怎样正确判断幼儿生成的问题,如何正确回应幼儿(回应的策略)。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就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诊断问题。而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对他人活动的评价,是解决问题的个案诊断性研究。及时发现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策略,能有效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加速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强化角色意识、提升专业能力、跟进教育行为。

我们能明显感到:伴随着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实践,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具有与之相匹配的教育能力,如观察、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调整、预设主题的能力;回应幼儿生成活动的能力;统整和提升幼儿经验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支持幼儿表征的能力;评价活动主题和幼儿发展水平的能力等等。而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思考和研究,在研究和反思的状态下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自身素质及教育能力的有效手段。

作者:孟凡菊

第2篇:某高校开展健康行为与自我保健教学效果评价

【关键词】 健康行为;卫生服务;教学;评价研究;学生

开展自我保健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预防疾病措施,是社会进步和医学发展的必然趋 势[1]。健康行为干预和普及自我保健知识是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 ,高校的健康教育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自我保健的综 合 能力,并提出有效、可行的办法,是非常必要的。为评价学校健康教育效果,2006年3-5 月辽东学院在部分大学生中尝试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2-6],开展健康行为与 自我保健的实验教学,以探讨实验教学后大学生自我保健状况。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辽东学院2004和2005级选修“健康行为与自我保健”课程 的大学生共76名为实验教学对象,随机抽查未选修学生100名为对照组。在开课时对所有调 查对象统一发放调查问卷,实验教学组和对照组的健康知识、自我保健行为、健康行为 形成情况和健康信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比例为0.94∶1,平均年龄(21.58±0.95) 岁。

1.2方法

1.2.1问卷设计 参考有关调查设计问卷[7],内容包括一般 情况、卫生保健知识、自我保健行为、健康行为形成情况和健康信念等方面。

1.2.2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8-9],采用问题讨论形式[1 0 ],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实验教学结束后,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及现场观 察。

1.2.3资料处理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秩和检验和χ2 检验。

2结果

2.1卫生保健知识 实验前、后学生卫生保健知识满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409,P=0.006);实验后学生卫生保健知识测评平均分(85.3)高于实验前 (64.2),经配对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2.2健康信念 由表1可见,实验后学生健康信念形成率有所提高,其中“ 粗米杂粮营养优于精米白面”的认知率实验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健康行为 从表2可见,实验组健康行为形成率高于对照组,除“饭前 洗手、饭后刷牙”外,其余各行为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调查结果提示,“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能使学生全面参与到教 学过程中,不但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自我保健能 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激发自我保护意识,有利于提高自我 保健知识水平和能力。应选择适宜内容,以学生参与性学习为主,让学生自觉地 将所学内容应用于自我保健和促进健康,也增加了同伴教育[11-12]机会,使受教 育者主动、自觉预防疾病和增进健康[13]。

针对调查结果,笔者建议:参与式教学要选择实践性强且易于操作的内容,在教师的指导和 协助下,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效果会较好。学生应具备基础知识,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了 解,才能 做好参与性教学。教师要做到备课充分,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组织有序,使每名学生都能 积极参与讨论,启发学生的思维;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要正确引导,避免讨论偏离方 向。

总之,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树立预防为主观念,增强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对今 后开展健康促进、预防疾病及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

4参考文献

[1]李德.预防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6-177.

[2]韩云涛.参与性方法在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运用.中国学校卫生,2005,26( 5):438-439.

[3]陈国元,邬堂春,杨磊,等.“参与式”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教学模式浅析.西北医学 教育,2002,10(3):132-133.

[4]胡爱华.中国矿业大学女生不同性健康教育方式效果比较.中国学校卫生,2006,27 (5):437-438.

[5]单颖.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皖西学院学报,2006(4):160-16 2.

[6]刘翠兰.参与式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效果分析.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 (2):101-102.

[7]肖敬民.健康教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1-102.

[8]胡志,杨金侠,杨善发,等. 卫生管理专业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改革研 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2):34-36.

[9]陈耀凯,王宇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在传染病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西北医学 教育,2006,27(5):133-135.

[10] 王晶桐.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 006(10):75-77.

[11] 张毅,刘纯艳.天津市2所高校学生HIV/AIDS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中国学 校卫生,2006,27(9):792-793.

[12] 姚明.大学生性教育的新方式:同伴教育.西北医学教育,2006,27(5) :79-80.

[13] 张河川.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体质中的作用.中国学校卫生,2006,27(8) :696-697.

(收稿日期:2006-10-09;修回日期:2007-01-2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由 娟

第3篇:核心自我评价、心理集体主义与求助预期的关系

摘要:文章旨在通过“请陌生人填写纸笔问卷”(n=68)和“向陌生人借手机打电话”(n=102)两次现场实验,探讨了核心自我评价、心理集体主义与个体求助预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被试普遍会高估获助的难度;个体的核心自我评价与估计的获助难度负相关;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集体主义的交互作用会显著影响个体估计的获助难度,当心理集体主义较低时,核心自我评价与估计的获助难度之间关系更强。

关键词:核心自我评价;心理集体主义;求助预期

1 问题提出

1.1 引言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协助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互助互爱的思想广泛地蕴含在中西方的文化哲学中,如基督教的博爱说、孔子的仁爱说、孟子的仁义说、墨家的兼爱说等。古云“有求斯应”,反之,无求则无应。因此,一个社会要形成互助的良性循环,不仅需要乐善的施助者(Helper),更需要积极的求助者(Help—seeker)。然而,求助行为却向来被忽视甚至避讳。比如,中国文化推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依靠他人成事则成了“无能”之举;民间有谚语“人到无求品自高”,又在有意无意之中将求助列为“品下”之举。施助者高,求助者低,是普遍存在却又往往被忽视的矛盾。

这种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也体现在社科研究领域中。长期以来,互助行为作为重要的社会现象,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然而,与现实中“重施轻求”一样,大部分研究都把焦点放在施助者而非求助者身上。此外,与求助相关的研究大多关注求助者个人特征对获助可能性的影响、求助对象选择偏好,而很少探究个体求助前的心理过程(如求助预期)。

个体遇到困难时是否会去寻求他人的帮助取决于其对于获助难度的估计。但个体对获助难度的估计准确吗?西方研究表明,人们往往会高估获助的难度。在“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社会文化下,中国人会在多大程度上高估获得他人帮助的难度?此外,人们对获助难度的估计也有所差异。一些人向来推崇“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如《东坡传》中苏东坡曾问佛印:“观音是佛,数念珠何用,向谁祷告?”佛印答:“观音也向自己祷告,求人难,求人不如求己。”然而也有一些人深信“张口求人,万事不难”,如周文王弃车陪姜太公钓鱼,遂灭商建周;刘备三顾茅庐拜得诸葛亮为军师,促成三国鼎立。那么,什么样的人更容易高估获助的难度呢?研究选取核心自我评价(Core Self-evaluation)这一反映个体自我概念的宽泛人格特质、心理集体主义(PsyehologicalCollectivism)这一反映个体对人际感知与评价的心理特征,通过现场实验的方法,探讨个体的求助预期及其影响因素。

1.2 求助者的求助预期

他人的拒绝会让人感到难堪,因此,对他人态度的预期会决定个体是否实施求助行为。有关自我中心主义的研究表明,人们通常会相信自己比一般人更仁慈,从而低估他人的善良,认为获得帮助是件难事。而事实上,在人际交往中,拒绝别人(特别是在面对面接触中)同样会带来尴尬,因此大多数人会尽量避免拒绝他人的求助,而这一点恰恰为求助者所忽视。

H1:人们会普遍高估获助的难度。

1. 3核心自我评价、心理集体主义与求助预期

以往研究探讨了影响个体求助预期的一些因素,如工作特点、潜在施助者特征、求助者特征、求助者与施助者的关系、双方相似度等。有趣的是,研究者在解释上述因素对求助预期的影响机制时,大多会涉及求助者的自尊。但对于到底是高自尊还是低自尊的人更容易高估求助难度,学者们始终没能达成一致。还有一些研究表明,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二者存在关系。因此,研究选取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集体主义这两个较新的变量,从自我评价和人际感知的角度更好地探讨个体特征对求助预期的影响。

一方面,核心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身能力和价值最基本的评价,是一种宽泛的人格,包含了自尊、控制点、神经质和一般自我效能四个子特质。研究表明,核心自我评价对于个体态度和行为(如,满意度、绩效、创新行为)具有独特的解释力。通常来说,核心自我评价高的个体具备积极的自我认知、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比较成熟、自信和稳重。以往的西方研究表明,向他人求助会带来自我威胁感(Lee,2002;毛畅果,孙健敏,2011)。因此,高核心自我评价的人更可能抵御求助引起的自我威胁感,更相信自己可以控制人际过程并获取帮助。此外,求助属于主动行为的范畴,一些研究表明,核心自我评价高的人更可能表现出更为主动的行为倾向。

H2:个体的核心自我评价与估计的获助难度负相关。

另一方面,考虑到文化价值观对个体的影响,进一步引入心理集体主义这一反映个体对自己与他人关系感知的构念来解释求助预期。心理集体主义是个体认为人类生存的基本单位是集体而非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表现,包含了个体对集体生活的偏爱、对群体成员的依赖、对群体规范的关注等内容。心理集体主义高的个体重视集体内成员的密切关系,具有更强的依赖性,他们不仅喜欢帮助团队成员,也会愿意接受团队成员的帮助。此外,心理集体主义高的个体更喜欢用和谐来定义人际关系,希望并认为受到他人的帮助是相对容易的事情。

H3:个体的心理集体主义与估计的获助难度负相关。

特别地,心理集体主义起源于社会文化层面,更容易通过与其它因素的交互作用来改变个体的态度以及行为方式。由于高心理集体主义的个体更加依赖集体,更可能认为团队内互助是正常的,因此无论核心自我评价的高低,高心理集体主义者所估计的获助难度都较低;只有当个体的心理集体主义水平较低时,核心自我评价对于估计获助难度的作用才会凸现出来。

H4: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集体主义的交互作用会影响个体估计的获助难度。当心理集体主义较低时,核心自我评价与估计获助难度之间的关系更强。

需要说明的是:(1)研究关注的求助预期是指个体估计的获助难度,通过被试在完成某特定求助任务前“估计所需的求助人数”衡量。(2)为了排除求助者与施助者之间关系的干扰,研究者特将互助双方的关系限定为“陌生人”这一最单纯的人际关系。(3)为了避免问题过于宽泛,研究基于访谈和问卷调查(n=200)的结果,选取了“向3个陌生人借用手机拨打电话”(较难)和“请5个陌生人帮忙填写问卷”(较易)这两项难度评价差异最大的日常求助事项作为实验任务(t(199)=10.4,p<0.001)。

2 实验1 请陌生人帮忙填写纸笔问卷

2.1 被试

实验1的被试均为在校学生。选取北京市一所国家重点高校,通过校园信息栏招募被试,被试均为自愿参与。实验场所为该高校校园及周边。参与并完成实验任务的被试总数为93人,每人获得一部电子纪念品作为酬谢。为了避免极值对研究结果带来的偏误,对于被试估计的所需求助人数,将均值加减3个标准差之内的数据视为有效数据。剔除极值后,现场实验的有效被试为91人。

实验结束40天后,通过电子邮件或登门回访,向现场实验的有效被试发放回访问卷,总计回收问卷83份,回收率为91.2%。将漏答空白过多、反应倾向明显、无法与现场实验信息准确配对的问卷剔除,剩余有效问卷68份,有效回收率为74.7%。检验无作答偏差(non-response bias)的结果表明,有效被试与流失被试在性别、学历和年龄上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实验1有效被试为68人。其中,女性50人;本科生17人,研究生51人;年龄在17~28岁之间。

2.2 实验材料

实验当天材料:一份实验指导说明书,介绍实验及求助时必须遵循的原则;一张预期作答纸,用于被试填写完成任务估计所需求助的人数;一张求助记录表,供被试在完成任务过程记录下每一个求助对象的统计学特征和行为反应等;五份需要填写的问卷,篇幅为A4纸1页;一支笔。

回访材料:一份包含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心理集体主义量表的问卷。问卷采用里克特5点计分法(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其中,核心自我评价的测量选取Judge等(2003)的核心自我评价量表(α=0.67),共12个题目,如“我有信心取得此生应当取得的成就”,该量表的信效度在中国情境下已得到验证(孙健敏,杨涛,2010);心理集体主义的测量选取Jackson等(2006)的心理集体主义量表(F=0.81),共15个题目,如“我很在意群体成员是否幸福”。

2.3 实验程序

实验初,向每位被试发放实验指导说明书,由实验者向被试说明任务:“在本研究中,你要亲自向陌生人寻求帮助,请他们帮忙填写一份需要3~5分钟完成的纸笔问卷。”理解任务后,被试需要在预期作答纸上填写自己估计所需求助的人数。

为了控制无关因素的影响,被试在出发前会被告知以下注意事项:第一,考虑到求助对象的影响,五份调查问卷必须由不同的人填写;第二,为了控制双方关系的影响,求助者只能接近陌生人;第三,考虑到求助语言的影响,被试必须严格按照“请问您能帮忙填写一份问卷吗”进行求助,不能提供进一步的信息或者恳求和强迫他人;第四,在记录表上记下每一个被求助者的性别、是否愿意提供帮助、具体语言回应等信息;最后,考虑到求助情境的可能影响,只允许最多

5 位被试同时进行实验,如果被试看到附近有另外的实验参与者,应尽量避开。

被试返回后,实验者会对被试进行详细的询问(包括回顾每次求助的情境、确认是否遵守实验指导等),并且核对记录表信息与返回的问卷,确保被试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同样的实验设计参见Flynn和Lake(2008)研究中的实验一。实验结束40天之后,通过电子邮件或回访的方式发放回访问卷,并请被试在一周之内作答。

2.4 实验结果

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考虑到人口统计学特征对于求助预期的影响,将年龄、性别、学历作为控制变量。

2.4.1 求助者的求助预期

实验前被试估计求助人数的平均值为9.65(SD=3.87;Max=30),而实际求助人数的平均值为6.74(SD=1.84),估计人数与实际人数差异显著(t(67)=6.43,p<0.001)。假设1得到验证(如图1)。

2.4.2 核心自我评价、心理集体主义与求助预期

由表1的层级回归分析可知,控制了年龄、性别、学历后,核心自我评价对估计所需的求助人数有额外的解释效力(β=-0.34,p<0.01;△R2=0.11),假设2得到验证。心理集体主义与因变量之间关系不显著,假设3未得到支持。进一步将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集体主义进行中心化,把二者交互项代入方程(β=0.29,p<0.05;△R2=0.05),假设4得到验证。根据Aiken和West(1991)的建议,将变量的均值加减一个标准差来代表变量的高与低水平,绘制交互效应图(如图2)。

3 实验2 向陌生人借用手机拨打电话

3.1 被试

借用手机是一种更为生活化的求助行为,实验2通过网站发帖、熟人口口相传等方式,不加限制地招募被试,被试均为自愿参与研究。实验场所同实验1。参与并完成现场实验任务的被试为138人,每人获得一部电子纪念品作为酬谢。将被试估计的所需求助人数进行极值处理,现场实验的有效被试为132人。

回访问卷在实验结束30天之后通过电子邮件向现场实验的有效被试发放。总计回收问卷117份,回收率为88.6%。其中有效问卷102份,有效回收率为77.3%。有效被试与流失被试的统计学特征无明显差异。因此,实验2的有效被试为102人。其中,女性50人;专科7人,本科生66人,研究生27人,其它2人;年龄在19~40岁之间。

3.2 实验材料

实验当天材料:一份实验指导说明书;一张预期作答纸;一张求助记录表;一张写有研究者电话号码的卡片;邮件回访材料:同实验1。实验2中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集体主义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8和0.71。

3.3 实验程序

实验2的程序与实验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为:第一,实验任务为“在本研究中,你要亲自向3名陌生人借用手机,并拨打电话”;第二,被试的求助语言为“请问我能借您的手机打个电话吗”;第三,被试每借到一次电话,都必须用该手机拨打实验前研究者提供的电话号码,并报告自己的编号和具体位置,以便实验者确认获助情况。同实验1,被试返回后,实验者会对被试进行详细的询问,并且随机回拨来电号码,向施助者确认求助任务的完成情况。在实验结束30天后,通过电子邮件发放回访问卷,并请被试在一周之内作答。

3.4 实验结果

3.4.1 求助者的求助预期

实验前被试估计求助人数的平均值为8.37(SD=6.62;Max=50),而实际求助人数的平均值为6.77(SD=3.01)。结果表明,被试确实高估了完成任务所需的求助人数(t(101)=2.37,p<0.05)。假设1再次得到验证(如图3)。

3.4.2 核心自我评价、心理集体主义与求助预期

由表2所示,与实验1 结果相同,控制了年龄、性别、学历后,核心自我评价对因变量有额外的解释效力(β=-0.26,p<0.01;△R2=0.07),交互项与求助预期的关系显著(β=0.21,p<0.05;△R2=0.04)。图4描绘了这种交互作用。

4 讨论

4.1 估计的获助难度与实际的获助难度

两次实验的任务难度和性质均存在差异,却一致表明:人们往往高估了自己获得他人帮助的难度。与西方同类实验研究相比,中国被试对获助难度的高估程度更大。这一结果也恰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一方面,中华民族崇尚自力更生,如《文子·上德》中就有“怨人不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之己”。大多数中国人害怕求助,因为张口求人会显得自己很没能力、很失颜面;另一方面,中国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受人点滴,当涌泉相报”、“施恩勿念,受恩莫忘”、“欠钱易还,人情债难还”,这些古训无不将求助和极沉重的报恩联系起来。由于以往的经历或认知经验会影响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因此在中国人的眼中获得他人的帮助无疑是高价而困难的。

事实上,事后分析结果表明,实际需要的求助人数与被试的性别(r实验1=-0.02,n.s.;r实验2=-0.08,n.s.)、年龄(r实验1=-0.03,n.s.;r实验2=0.02,n.s.)、受教育程度(r实验1=-0.13,n.s.;r实验2=-0.06,n.s.)、核心自我评价(r实验1=-0.13,n.s.;r实验2=-0.18,n.s.)和心理集体主义(r实验1=-0.14,n.s.;r实验2=-0.05,n.s.)均无显著关系。因此,虽然求助可能会遭到拒绝,但在真正有困难的时候,最好不要妄加夸大求助的损失,因为要获得别人帮助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那么难。

4.2 核心自我评价、心理集体主义与预期获助难度

个体的核心自我评价对估计所需的求助人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即核心自我评价高的个体由于具备积极的自我认知和更强的控制感,会认为只要在求助时表现出足够的真诚、谦虚和善意,就能获得别人的帮助。此外,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集体主义的交互项会影响求助预期。具体地,心理集体主义高的个体更倾向于认为他人是可依赖的,因此不管核心自我评价高低与否,他们都会倾向于认为请别人帮忙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而心理集体主义低的个体则认为生活的最小单位是个人,不依赖群体,也并不期望从他人那里得到无私的帮助。因此,他们估计的获助难度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然而与假设不同的是,心理集体主义与预期获助难度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可能的原因在于,为了排除互助双方既定关系对求助预期的影响,研究者特意将实验中的求助对象限定为陌生人。但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高水平的心理集体主义并不代表对所有人都表现出集体主义倾向。全球领导力和组织行为效力项目(GLOBE)将组内集体主义作为民族文化单独的一个维度,认为组内集体主义高的人并不关注社会公共群体,而是关注自己作为小群体(如家庭、朋友圈、所在组织)成员的身份。来自62个国家的825个组织的数据表明,中国在个人一集体主义维度上的评分居于中等水平,但在组内集体主义上的评分却远远高出其它国家。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中国人的“集体主义”实质上是群体内的集体主义。比如,中国人往往会将血缘亲近或交往密切的人视为“自己人”,将关系疏远的人视为“圈外人”(杨宜音,2001),对于越是亲密的关系越会表现出人情味,越是生疏的关系越会表现出理性(Hwang,1987)。由于现场实验中的求助对象是陌生人这一“圈外”群体,因此不论求助者心理集体主义程度高低,都更可能只按照情境的利害关系作出理性的预期。在华人文化情境中,互助双方的关系对于求助预期的影响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4.3 局限和贡献

研究的局限在于:被试大多是在校大学生,代表性有限;为了使研究问题更为清晰,研究将求助行为界定在日常生活中的陌生人之间,这样的简化使结论有所局限,今后的研究应更多地考虑求助情境和互助双方关系等因素;虽然研究结果在两项不同难度的任务中得到重复验证,但难以判断对于难度更大/小的任务而言,这一结论是否依然成立。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关注求助任务难度的影响;最后,实施两次实验的过程中,虽然设置了事前指导、事后确认等环节,仍难以完全保证所有被试都严格遵循了实验要求。

研究通过现场实验,探讨个体特征与求助预期之间的关系,避免了以往研究中使用问卷调查法和情景故事实验法造成的回忆偏差或社会赞许性问题,并通过在不同时间点收集数据,尽可能减小共同方法偏差。此外,研究结论体现出了一定的文化差异性,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关注文化异质性对于求助预期的影响。

作者:孙健敏 毛畅果

第4篇: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自我认知的过程。就大学生择业而言,自我评价是大学生择业意识从 “我想干什么”的幻想型转变到 “我能干什么”的现实型上来的过程,也就是实现择业者知行统一的过程。

一、自我评价的内容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职业适应范围,不同的职业对人有不同的要求,两方面的最佳结合就是择业者的个人特征与职业对人的要求相匹配。就大学生择业而言,通常是通过 “职业三倾向”评价表现出来的,即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

1.职业体力倾向:职业体力倾向是通过对择业者的身体素质的评价、分析,判断出其所适应的职业倾向。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力气;(2)身体动作的敏捷性和平衡性;(3)下肢或腰背的协调性;(4)手臂的灵活性与协调性;;(5)言语器官及视、听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状况;(6)整体协调控制。

2.职业能力倾向:能力是直接影响人们顺利地完成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具体来说,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主观条件,是主观条件的一种心理特征。能力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职业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职业能力既与一般能力有关,更与特殊能力密不可分,人的职业能力倾向,主要就是指人的特殊能力,它是表示从业人员为胜任这一职业要求而必备的能力。

3.职业个性倾向:职业个性倾向是指劳动者个人对职业的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和理想等。在择业之前,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与职业能力,还要考虑自己的职业性格特点,考虑职业对人的要求,从而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选择最易于适应的职业,或者改变自己的性格特点来适应职业的要求,实现人职的匹配。

二、自我评价的原则

自我评价是建立在自我观察与自我分析基础上的自我身心素质的全面评估。正确的自我评价,应把握如下原则:

1.适度性:不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己。

2.全面性: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既要对自我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评价,又要对其他各个方面的整体素质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到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3.客观性:应努力克服个人主观因素的干扰,努力使自我评价趋于客观和真实。

4.发展性:应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自己。

三、自我评价的方法

1.自我现实分析:(1)要正确地认识自我,有效地把握自我;(2)要正确地对自己知识、能力、个性、特长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自己最适合的职业;(3)要考虑社会的需要。

2 运用测评手段:使个人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对自己较为客观的描述和评价。

3.总结过去的经验:回顾过去的经历,对自己的想法、期望、品德、行为进行理性思考,然后认真地描述和判断自己的特点。

4.他人的评价或者与他人比较:(1)依据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自己;(2)通过与自己条件相似的人比较来评价自己

5.通过专家咨询认识自我:(1)到就业指导中心、专业咨询机构进行咨询,是一种有效而快捷的方式;(2)会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

第5篇: 自我评价与自我认识

自我评价是自我认知的过程。就大学生择业而言,自我评价是大学生择业意识从 “我想干什么”的幻想型转变到 “我能干什么”的现实型上来的过程,也就是实现择业者知行统一的过程。

一、自我评价的内容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职业适应范围,不同的职业对人有不同的要求,两方面的最佳结合就是择业者的个人特征与职业对人的要求相匹配。就大学生择业而言,通常是通过 “职业三倾向”评价表现出来的,即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

1.职业体力倾向:职业体力倾向是通过对择业者的身体素质的评价、分析,判断出其所适应的职业倾向。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力气;(2)身体动作的敏捷性和平衡性;(3)下肢或腰背的协调性;(4)手臂的灵活性与协调性;;(5)言语器官及视、听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状况;(6)整体协调控制。

2.职业能力倾向:能力是直接影响人们顺利地完成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具体来说,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主观条件,是主观条件的一种心理特征。能力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职业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职业能力既与一般能力有关,更与特殊能力密不可分,人的职业能力倾向,主要就是指人的特殊能力,它是表示从业人员为胜任这一职业要求而必备的能力。

3.职业个性倾向:职业个性倾向是指劳动者个人对职业的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和理自我评价大全网 http:///ziwopingjia/想等。在择业之前,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与职业能力,还要考虑自己的职业性格特点,考虑职业对人的要求,从而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选择最易于适应的职业,或者改变自己的性格特点来适应职业的要求,实现人职的匹配。

二、自我评价的原则

自我评价是建立在自我观察与自我分析基础上的自我身心素质的全面评估。正确的自我评价,应把握如下原则:

1.适度性:不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己。

2.全面性: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既要对自我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评价,又要对其他各个方面的整体素质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到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3.客观性:应努力克服个人主观因素的干扰,努力使自我评价趋于客观和真实。

4.发展性:应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自己。

三、自我评价的方法

1.自我现实分析:(1)要正确地认识自我,有效地把握自我;(2)要正确地对自己知识、能力、个性、特长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自己最适合的职业;(3)要考虑社会的需要。

2 运用测评手段:使个人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对自己较为客观的描述和评价。

3.总结过去的经验:回顾过去的经历,对自己的想法、期望、品德、行为进行理性思考,然后认真地描述和判断自己的特点。

4.他人的评价或者与他人比较:(1)依据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自己;(2)通过与自己条件相似的人比较来评价自己

5.通过专家咨询认识自我:(1)到就业指导中心、专业咨询机构进行咨询,是一种有效而快捷的方式;(2)会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

第6篇: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看不到自我的不足,觉得处处不如别人,就会产生自卑,丧失信心,做事畏缩不前„„相反,如果一个人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导致工作的失误。因此,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

自我评价是自我认知的过程。就我们大学生择业而言,自我评价是大学生择业意识从“我想干什么”的幻想型转变到“我能干什么”的现实型上来的过程,也就是实现择业知、行、意统一的问题。自我评价是以自我作为客观对象,但同时又受到其本身择业观念的影响,因此自我评价仍需要处理好主客观的统一问题。自我认知是自我评价的结果,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自我的需要、兴趣、态度、价值观、能力、气质、性格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认清自己的职业适应性。

我们从自己所熟知的人的经历中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有的人在大家看来可以或本应该事业上获得成功,但却事与愿违,恐怕连他自己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可事实他失败了。 1

如果分析原因的话,除了其他各种因素以外,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将才干用错了地方。相反,那些成就大业者,他们往往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并非比别人更聪明、更能干;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就是他们不仅发现了自己的长处,并且还懂得善于利用和发挥自己的长处。

在美国,有一个关于成功的寓言故事,一直被职业经理人广泛流传。它取自名为《飞向成功》的畅销书,作者之一便是唐纳德·克里顿博士。这个寓言故事讲的是:为了像人类一样聪明,森林里的动物们开办了一所学校。学生中有小鸡、小鸭、小鸟、小山羊、小松鼠等,学校为它们开设了唱歌、跳舞、跑步、爬树和游泳5门课程。第一天上跑步课,小兔兴奋地在体育场地跑了一个来回,并自豪地说:“我能作好我天生就喜欢的事” !而看看其它小动物,有噘着嘴的,有沉着脸的。放学后,小兔回到家对妈妈说,这个学校真棒!我太喜欢了。第二天一大早,小兔蹦蹦跳跳来到学校,上课时老师宣布,今天上游泳课。只见小鸭兴奋地一下跳进水里,而天生恐水、不会游泳的小兔傻了眼,其它小动物更没了招。接下来,第三天是唱歌课,第四天是爬树课„„ 学校里的每一天课程,小动物们总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

这个寓言故事诠释了一个通俗的哲理,那就是“不能让猪去唱歌、兔子学游泳”。要成功、小兔子就应跑步,小鸭

子就该游泳,小松鼠就该爬树。

诺贝尔奖获得者无疑都是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士,总结其成功之道,除了超凡的智力与努力之外,他们在职业生涯设计中把握住了关键的一条,就是根据自己的长处决定终身职业。

成功者的成功事实向我们证明: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中,如果你能根据自身长处选择职业并“顺势而为”地将自己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就会事半功倍、如鱼得水;如果你像让兔子学游泳那样选择了与自身爱好、兴趣、特长“背道而驰”的职业,那么,即使后天再勤奋弥补,也是事倍功半,难以补拙。因为,才干是一个人所具备的贯穿始终,且能产生效益的感觉和行为模式。它是先天和早期形成的,一旦定型很难改变。而优势,通俗的说法是一个人天生做一件事能比其他一万个人做得好。每个大学生都应该知道自身的优势是什么,并将自己的生活、工作和事业发展都建立在这个优势上,这样方能成功。

陈景润在数学研究上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但他却当不好一名中学数学教师。陈景润的成功,在于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研究专长。而我们将来就业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与了解和发挥自己的长处成正比。

自我认知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将来的工作定位以及自身的满意程度,所以要想成功地完成自己的择业目标,就必须

要有正确的自我认知。

第7篇:自我评价与班级评价

对自己的评价,不能一两句话,要求不少于三行。 可从思想、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本人在校热爱祖国、积极上进、勤奋好学、责任心强、待人热情、办事稳重认真。性格随和开朗大方,尊师重道、敬老爱幼,为人诚实谦虚,兴趣广泛,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我自信但不自负,不以自我为中心,时时为他人找想,勤恳朴实、脚踏实地,有较强的团队精神,能用100%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喜欢和同学讨论并解决问题,经常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大学四年我还学到了很多珍贵的知识,掌握了自己的专业技能,除此以外还自学了其它技术,如软件和外语等;也因此培养了较强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判断及逻辑分析能力,思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之余,走出校门,本人珍惜每次锻炼的机会,与不同的人相处,让自己近距离地接触社会,感受人生。希望以后能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的人,为建设更好的祖国而奋斗。

班组鉴定,班级对你的评价,由班长填写(其他班委协助填写),班长签字。不能一两句话,要求不少于三行。

也可从思想、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对其进行鉴定评价。

该同学积极上进,一直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好学,成绩优秀,专业能力强,并坚持独立思考。平时生活中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敬老爱幼。同时兴趣爱好广泛,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活动,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与动手能力,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

第8篇:自我鉴定与自我评价区别

自我评价 是指被评价者自己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

自我鉴定 实质上就是评价对象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过程。

评价对象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不仅有助于评价对象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改进,而且有利于消除评价人员与评价对象之间可能出现的对立情绪,使评价结论更容易为评价对象所接受。所以在倡导评价主体之间双向互动、相互理解的当代教育评价中,自我评价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特别是在以发现学生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形成性评价中,自我评价显得更为重要。但是,由于自我评价一般没有一个客观的统一标准,其主观性比较强,容易出现对成绩或问题估计过高或过低的现象。这是自我评价的突出缺点。因此,开展自我评价时要特别注意对自我评价者的引导,并把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学习和自我我认识!

第9篇:团员自我评价与批评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写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功能首先表现为自我功能,它对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有着特殊的意义。写自我评价的注意事项有很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团员自我评价与批评,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团员自我评价与批评1

本人在校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朋友。我学习勤奋,积极向上,喜欢和同学讨论并解决问题,经常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

在家尊老爱幼,经常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是家长的好孩子,邻居的好榜样。

这几年,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思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以后能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的人,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做出自己的努力。

当然我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字写的不是很好,有时候做事情会只有三分钟热情,我相信只要克服这些问题,我就能做的更好。团员自我评价与批评2

1、带头坚定理想信念:

我认为,我具有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我对于自己的人生已有了初步的规划,同时,我也有着短期的目标,并且每天都在一步步的脚踏实地的去实现它、充实它、完善它。那些理想、目标和信念就一直扎根在我的脑海里,每天都比昨天更加清晰。我的短期目标是好好学习,取得好的成绩,开阔自己的眼界,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能不浪费自己大学这四年的青春。我的长期目标是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能在某方面找到自己的位置,照顾好自己的家庭和亲人,努力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

2、带头练就过硬本领:

关于练就过硬的本领这方面,虽然在集体荣誉方面斩获佳绩,如:卫生优秀班集体、校优秀班集体、素质拓展第二名等,我觉得自己做的还是不够好,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和预期。我觉得我的能力还不够,但我不会放弃,我会不断不断的去学习,去提高,去充实,直到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和预期。

3、带头勇于创新创造:

关于创新创造,我在过去的这一学期里面,我们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增强自身实力,为明年创新杯做好准备 ,希望在明年创新比赛中可以斩获佳绩,我也有信心,同时也相信班级的每一位同学可以坚持下去,共创佳绩!

4、带头矢志艰苦奋斗:

这个学期,我有坚持每天自习和体育锻炼,在生活上,我保持自己的勤俭节约的习惯,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与风格,我感觉在这方面我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5、带头锤炼高尚品格

刚刚过去的这个学期关于带头作用我没有起好,不过我一定会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里,恪守党的纪律,发扬党的作风,以一个合格的党员的要求严于管理自己,请大家监督并考验我!关于高尚品格,我认为我可以达到合格的要求,我愿意帮助同学,热心为班级付出,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里,我会更加努力!

6、存在的问题、表现及整改措施:

(1)由于注重自我的.思想改造、自我学习,而忽略的帮助他人的思想改造和进步。我以为作为一个共青团员,帮助他人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为了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共青团员,应当树立乐与助人,帮助他人进行学习的精神。

(2)平时没有以比共青团员更高的身份标准要求自己,对自己在生活学习上要求得不够严格,所以,在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上我会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3)性格方面时有急躁,在学习上贪多求快,狠不得及早学会,更早地发挥自我作用。然而欲速则不达,学习自身具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由于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做,应当遵循自然客观规律。

(4)最后,在上课方面,没有调动出全部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全部的聪明才智,没有发掘出全部的潜力。

7、今后的努力方向:

我决定:今后我要在政治思想上、工作上、学习上严格自律,作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一员,作为为一名光荣的中国青年,接受团组织的培养教育,以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更好地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团员自我评价与批评3

本人一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各方面表现优秀,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坚持实事求事的原则。

本人思想端正,能吃苦耐劳,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目标,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乐于助人,关心国家大事。

在校期间,本人一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通过系统地学习掌握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由于有良好的学习作风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曾获得“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等荣誉,得到了老师及同学们的肯定,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在课余时间,本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参加了校文学社和书法协会,丰富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本人坚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挑战,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我毕生的力量。团员自我评价与批评4

在高中这三年来,作为一个团员,我自觉地遵守学校和宿舍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与周边的人和睦相处。我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努力为班为校做好事。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我平时认真学习,发扬了勤学好问的精神,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经常向同学伸出了援助之手,因为,我知道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自己,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但我还是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我也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得到老师的批评和指正。

上一篇:技术总监工作职责下一篇:目标行动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