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体育教育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农村体育教育论文(精选5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山崎延吉认为,教育应当符合农村实际,满足农民的最本质要求。

第一篇:农村体育教育论文

加大农村中小学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城乡教育差距广为社会关注。有人说,城市的学校像欧洲,农村的学校像非洲;城市中小学的一间教室相当于农村的一所学校。很显然,这是城乡经济差距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我国当前的城乡经济差距是一个严酷的现实。教育原本应该是缩小这种差距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现实却是,城乡教育的差距在进一步加大,这首先表现为城乡孩子在享受教育资源分配和受教育条件方面的不平等,这将直接导致未来城市和乡村居民在知识结构、经济地位和收入方面差距的扩大。这样,义务教育阶段的差距使城乡孩子在人生起跑时就不公平。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

农村经济远远落后于城市经济,这是城乡教育差距的主要原因所在,这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近几年来,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仅占GDP比例的2%。这2%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小学教育中。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经过区、县一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的经费是微乎其微,有的地区甚至是零。

2.教学设备奇缺

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自然会导致教学设备的缺乏。在城市中小学教师都已经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的情况下,许多农村中小学还在为老师们办公用的笔墨纸张而发愁。当北京一些重点中学拥有学生专用的科学实验大楼,装备了设备先进的各类实验室、现代化的电教中心、汽车模拟驾驶室以及远程教室、行星英语教室、多媒体视听教室、计算机实验室等多种专用教室时,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依然靠自制的直尺、三角板,用一张嘴、一支粉笔向学生传授知识。

3.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流失严重

江汉大学教授高双桂等人以22省区的47个县为调查样本,调查了解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流失严重、补充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一般来说,从农村流向中心城区重点中小学的教师都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而很少有城市地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向农村流动。这种单向流动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水平下降,进一步拉大了城乡教育差距。

4.教师收入低,职业认同感差

教师工资调查数据表明,农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被调查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月工资收入在800元至1500元之间的占了多数,月工资收入在1500以上所占的比例很少,在35岁以下的教师中月收入800元以下的占到了30%以上,甚至还有月工资仅有200元的中学教师。低工资影响着教师的情绪,年龄越小对工资待遇不满意的程度越大。

二、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对策

1.大力扶持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实力

只有不断提高农村自身的经济实力,夯实农村经济基础,才有可能提高农村教育的水平。教育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农村自身经济的发展是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前提。在我国当前城乡差距过大的现实情况下,只有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通过政策的倾斜来扶持农村的发展,才是解决农村教育落后的先决条件。

2.大力推进教育法规建设,积极推动《教育经费投入法》的立法工作

针对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投入明显滞后的实际情况,国家应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从“扶农到扶教”,要统筹安排彻底解决农村学校负债运行的问题。大力加强教育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人大、政协必须督促检查地方各级政府全面履行对义务教育投入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的法定责任。

3.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都会有追逐利益的倾向,教师也不例外。一方面,我们要求教师品德高尚,不为金钱、名利所动;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求教师能发挥其效用,实现教师的价值。这对农村教师来说多少有些矛盾,因为农村教师在工资低、教学设备缺乏的情况下,在家庭中对家人无法实现其价值,在学校里对学生也不能发挥其潜能。所以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不能搞农村教师工资的歧视政策。另外,要加强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实施农村教师提高学历计划,鼓励农村教师在职提高学历。对于取得高学历或相关证书的教师,要相应提高其工资和福利待遇。

4.建立完善农村教师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教师福利水平

对于农村教师来说,基本的保险如养老、医疗等虽然和城市教师一样都有,但是因为地处农村,有些福利难以享受或是享受不到。比如一年一次的体检,因为有的农村地处偏僻,使得当地教师如果想享受这个福利,就要花大量时间、路费和精力去城里做体检,这样就可能会觉得不划算而放弃。对于农村教师来说,只有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给予教师切实的福利,解除农村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后顾之忧,才能起到鼓励教师终身从事农村教育事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肖起清.西部农村初级中学基本问题调查分析.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11).

[2] 李建平.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唐立平

第二篇:关注农村学前教育,亟待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摘要:教育是推动我国文化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学前教育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成为各个教育部门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此,相关的政府与教育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地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对策,以促使农村幼儿的健康发展,使其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前言:

农村相比于城市经济水平差,这使得农村不仅没有充足的发展资金,更使得农村没有优秀的教育人才,使得农村的学前教育效果十分低下,非常不利于农村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学习发展。为有效地解决诸类教育问题,相关的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对策的研发与制定,建设高质量的学前教育队伍,使其能够给予农村学前教育充足的资金和人才支持,切实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效果,加快农村幼儿学习发展的步伐。

一、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建议

(一)更新幼儿的教育理念,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导

为有效地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相关的政府部门应及时更新幼儿的教育理念,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使教育部门都能够认识到做好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使农村中家长也都能够认识到让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学前教育阶段知识的有效过渡,使幼儿能够更好地接受小学教育,促使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学习发展。由此,从根源上消除农村教育部门与家长都不关注学前教育,所产生的使幼儿无法从小得到有效地知识与素质教育的不良现象。而是使我国整个城市与农村的教育都能够得到同步开展,使农村中的幼儿同样能够得到有效的学前教育,真正将其培养为时代与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而且相关的政府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宣传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使各个农村中的居民都能重视学前教育,使基层中的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也能够结合农村幼儿的情况,制定切实符合农村幼儿学习的学前教育课程,促使农村幼儿德育体美劳的全面發展。

(二)明确教育主导,强化新课改要求

教育部门作为推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应积极地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资金扶持力度,使农村中的教育部门能够结合教育与时代发展情况,以及农村幼儿的发展情况,购进符合幼儿的教学设备,研发符合幼儿学习的学前教育教材,以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教学工作效果的有效保证,为其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相关的教育部门还需明确新课改的要求,强化新课改的渗透,建立与健全新农村发展战略,完善与健全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系,进行对各个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的全面管理,使各个农村教育管理者,都能够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高效地开展对幼儿的学前教育工作,有效促使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并且,为农村学前教育提供资金支持,使得农村学校产生开展学前教育的信心,不断的改善开展学前教育班所产生的不良现象,使农村中的幼儿都能够在农村中得到有效的学前教育,使其能够与城市中的幼儿享有同样保障,使我国的素质教育工作和教育改革工作都能够同步落实到对农村幼儿的学前教育工作之中,促使农村幼儿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双重提升,有效地促使我国的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

(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幼儿教师队伍素质

素质教育是新时代下教育工作的重要核心。因为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农村幼儿也同样能够及时接受到外界的信息,如若不从幼儿阶段开展学前教育,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教育工作之中,较为容易使幼儿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产生各种错误的思想,这就失去了开展农村教育的意义。而幼师作为开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教学指导者,教育部门更应加强对农村幼师的选拔、培训和考核,全面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素质和能力,以保障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效果,保障农村幼儿都能得到良好的素质和学前教育,始终朝着正确的学习方向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幼师还需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之中,尊重农村幼儿的所思所想,摒除对农村幼儿的偏见,用心地开展对农村幼儿的教育,使农村幼儿不会因出生在落后于城市发展的农村,产生各种对自己家庭的不理解的想法,以及各种错误心理发展理念的不良现象。而是使幼儿能够在学习学前教育知识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有效地开阔幼儿的视野,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心理健康理念,促使农村幼儿朝着更高层次的学习方向健康发展,随之有效推动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使我国的教育工作能够真正取得实效,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

结束语:

总而言之,关注农村学前教育,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对于农村幼儿的学习发展和一生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部门应正确地认识到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幼儿阶段,开展对幼儿的学前教育和指导,并通过不断加强理论支持、资金支持和人才支持,全面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效果,从而使农村中的幼儿都能朝着更高层次的方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波.基于和谐社会构建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方向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112,115.

[2]董小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思考[J].科学咨询,2011,(31).43.

[3]尉红梅,杨静.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9).78.

作者:王芳

第三篇:山崎延吉农村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农村教育的借鉴意义

[摘 要] 山崎延吉认为,教育应当符合农村实际,满足农民的最本质要求。在经济性、实际性、庶民性的原則下,他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联系起来,作为农村教育的三大要素进行综合运用,既注重培养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也注重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特别是“农民道”,山崎延吉农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对我国的启示是:农村教育需同时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作用,既固地制宜,又注重其精神性。

[关键词] 山崎延吉;农村教育思想;农民遭;借鉴

“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对策有很多,其中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一方面,农村教育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进而促进生产力发展,带动各项事业不断进步;另一方面,农村教育有利于农村、农业的振兴,对抑制城乡二元差距扩大具有重要作用。国务院在2003年的《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也将农村教育摆在“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高度来审视,足见国家对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视和决心。

历史上,一些教育学者也对农村教育的贡献给予很高的评价。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1927年的上海青年会上就曾讲到:“关于我们中国的根本问题便是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很早就认识到农村教育的巨大现实和战略价值。被尊称为日本“农村教育之父”的山崎延吉先生,就是开创农村教育事业的杰出代表。他一生扎根日本农村,为农村教育的普及、发展和创新殚精竭虑,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很高学术影响力的教育思想。本文通过对山崎延吉先生农村教育思想的剖析,旨在为当今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一、山崎延吉生平及所处时代背景

(一)生平经历简述

山崎延吉是日本著名的农政家、教育家。他1873年出生于日本石川县金泽市,1897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科大学农艺化学系。毕业之后,他并没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是投身农村,先后担任爱知县立农林学校校长等职。从1908年到1934年的二十几年间,他不辞辛劳,行程千里,开展了6000余次关于农村教育的主题演讲。为了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他于1929年开办了“神风义塾”。山崎延吉不仅身体力行,积极奔走,还勤勉著书立说,将自己的一系列学术思想写入了《农村自治的研究》、《农村教育论》、《农村计划》、《农民道》等专著。总之,山崎延吉将毕生精力用于日本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为农村社会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时代背景分析

在明治维新后期,特别是日俄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与此同时,农村社会经济状况不断恶化,农民生活陷入困境,山崎延吉就曾这样描述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农民的生活状态:资本交易经济侵入农村,消费水平不断上升,税务更加繁重,农民生活极为困苦,再加上“政治热”、“投机热”、“都市热”,农村外流人口数不断上升(据统计,日本的总户数中,农户所占比率由1904年的64.38%,减少为1919年的53.06%。,同时,土地兼并不断发生,个入主义也不断滋长,地主与佃农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面对这样的局势,山崎延吉提出:通过地方发展和自治,寻找解决目前危机的出路。在其处女作《农村自治的研究》中,他将所追求的自治定义为:“和谐的村俗”和“邻里团结”,在当局和专家的监督和指导下,既圆满地完成对国家的职责。同时也能够使个人过上幸福而安宁的生活。在国家法律范围内,不求助于人,能够自立于世,富贵而不奢淫,权势而不大意,名高而不自夸,具有为国为公鞠躬尽瘁的品格。为了达到自己所设想的自治,他提倡建设商贸、生产等公共设施,利用农会、教育会等民间组织开展日常活动;改善农事,缓和地主与佃农间的关系,促进有志之士的团结合作,山崎延吉越来越认识到,农村与农民的惨景,是城市偏重、工业偏重的国家政策造成的。只有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实现农村自治,才能使农村真正摆脱困境,走向振兴。

二、山崎延吉的主要农村教育思想

(一)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山崎延吉注意到,很多教育家都抱着极为功利的目的办学,存在物质偏重的弊病。对此,他提倡适中的精神主义,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安心于农业,励精图治,循序渐进,与时俱进,能够熟练运用知识,高效率完成任务的富有责任心、合作能力和公众意识的农民。这一观点在1903年为农林学校制定的校训中得到了全面体现:

1 正礼仪、知廉耻、涵养古代武士之风;

2 立志贡献于国家者应勤劳养身;

3 趋利者易为其他诱惑所累,故应戒之;

4 谨记团结一致乃成功之基;

5 唯诚意为最要。

山崎延吉认为,农村教育内容应该包括政治、法律、经济、卫生、农学和农业技术等各个方面,同时他还非常注重自治精神的培养,将公益心、自立心、公共心、上进心、义务心和爱业心的培养也一并纳入教育内容。

(二)教育的原則

为了实现上述教育目标,山崎延吉认为,在基于经济和社会的实际情况下,教育必须成为一般民众的近身可触之物,并在其早期著作《农村教育论》中提出了农村教育的三个原则:经济性、实际性和庶民性。以此为切人点,提出教育应该“少数多效”,具体说就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经费支出,尽可能实现教育效能的最大化。针对当时盛行的高等小学及实业补习校,他认为农村更需要的是贴近农村实际的补习校,建议政府加大投资加以开办。此外,他还提出整顿女子学校等建议。这些都表明,山崎延吉力求教育能够符合农村实际,满足农民最本质的要求,同时又具有经济实惠的特点。

(三)教育的结构

山崎延吉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看作农村教育的三大要素,强调必须将三者联系起来综合运用。

(1)家庭教育:山崎延吉认为,国民精神之类不是依靠法律等来约束的,而是通过人与人、心与心之间传送养成的。而如武士道之类的精神最重要的培养场所是家庭。家庭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其本身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要较好地施行家庭教育,就必须使家庭形成“正派的家风”;

(2)学校教育:山崎延吉认为。学校教育是农村的基础,学校需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与形式。学校不应与社会和家庭隔绝,三者要相互联系,使学校成为“社会的学校”。在任农林学校校长期间,山崎延吉就非常强调学校必须为当地服务,不仅要求学生定期进行社会实践和实习,而且冲破阻力将学校向村民开放,为当地人们的生活与学习提供了很大便利;

(3)社会教育:山崎延吉非常重视社会教育,认

为这是改变农村贫困面貌的重要一环。1905年2月,山崎就任爱知县农事试验场长和该县农事讲习所长,以此为契机开始直接对农民进行指导与培训,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当地曾流行这样一种说法: “没进过(山崎延吉的)农事讲习所学习的农民不算一名合格的农民。”他不仅在学校辛勤奉献,还不辞辛劳,经常性地进行巡回演讲(参见表1)。以此来启发更多的农民。

(四)农民道教育的实践

山崎延吉认为农村教育需要从精神上予以突破。他认为:农民道是大和魂在职业上的表现,与儒教的仁、佛教的慈悲、基督教的博爱相当,是与以忠孝为基础的武士道同样重要的精神。为使农民道精神发扬光大,山崎延吉提出,农村教育是培养农民道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为了实现培养农民道的教育理念,山崎延吉做出了诸多努力,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t929年“神风义塾”的开设,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这所义塾没有厕所、澡堂,甚至连最起码的课桌椅都欠缺,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山崎延吉仍然坚持以爱国忠君之理念、修道学识之手段积极培养能够守于农村、建设农村、振兴农村的良好农民典范。他在“神风义塾”中规定,每天必须修炼古神道、武士道等项目,以此来磨练学生的身心。培养其农民道精神(参照表2,“神风义垫”日程表);学校课程不仅包括历史、地理、农学、数学。还包括公民修身(农民道和农政)、国语(祝词讲义)、武道(剑道)、体操(皇国运动、普通体操)、农场实习和毕业旅行等。

此外,他还在各地建立了不少“农民道讲习会”。该会学时为3~4日,上午由山崎延吉讲授农民道,下午则进行实际操作作业。一些从该会毕业的农民,之后还组织开办了“农道会”。从这些教育实践可以明显地看出,山崎延吉极为重视向学生灌输农民道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思考与启示

(一)农村教育需因地制宜

农村教育首先必须守住一个“农”字,应该生根于农、服务于农。中国地域辽阔,文化多元,一百个农村就有一百个不同的例子,这就要求农村教育需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农村特点及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农业教育,提高教育的公众参与热情和满意度,例如在江南丘陵地带应增加有关稻田养鱼方面知识的讲授,在西北农牧交错区则应侧重畜牧知识的普及。相对富裕的东部地区可以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教育办学,开办农业补习所等民间教育机构,但是相对贫困的西部地区则需要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

总之,除去国家统一要求的公共课教育,农村教育还要培育本土特色。不仅增加更多的农业知识和乡土文化内容,还应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教育事业,充分挖掘和发挥当地特色,最大限度使农民受益。

(二)权村教育需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农村教育有着相当宽泛的涵义,不应只局限于学校教育。但现实的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会较为薄弱。特别是现在不少农村青壮年常年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由祖辈代为抚养,农村空心化趋势日益加剧。即便仍居村中的中年人很多时候也忙于农事,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加之其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等因素,使得家庭教育成为农村教育中较为薄弱的环节。

另一方面,由于经费不足、缺乏监管等原因,农村社会教育一直处于近乎空白的阶段。偶尔几场农业讲座或文化下乡活动也多是流于形式,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由于学校教育多针对青少年群体,因此大力发展社会教育,将对提升成年农民的文化素养和技能水平等起到关键性作用,同时也会对家庭教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基本普及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需要对农村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发展给予足够重视。只有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互相衔接的立体教育模式,才能保证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三)农村教育需注重精神性

山崎延吉的“农民道”虽然含有“忠君爱国”的思想,但其关于农村教育应注重精神性的思想是值得借鉴的。教育本身除了传授人们有用的知识与技能外,更多的是应该培养人们的道德素养和为人处世能力。因此,农村教育在普及实用农业知识技术的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农民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氛围,重点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法律意识,得体的待人接物以及崇尚科学的精神追求等。这些“软实力”不仅能够丰富每一位农民的内心世界,也有利于农村社会经济事业的均衡发展。

四、小结

在农村经济凋敝的背景下,山崎延吉提出通过兴办教育来振兴农村。其农村教育思想有着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比如:教育应该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农村教育要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等,当前,我国农村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认真分析与总结山崎延吉的农村教育思想。对新农村建设和国家实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应看到,山崎延吉的农村教育思想多少仍受所处环境限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的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倾向,所以我们在借鉴与吸收时需要注意甄别。

作者:张晓霏

第四篇:浅谈农村体育教育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已经成为了各级教育单位的普遍共识。一直以来,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农村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文中以农村体育教育入手,深入分析了影响农村体育教学水平的具体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同行教育人员借鉴参考。

【关键词】农村;体育教育;限制条件;教学措施

在广大农村,体育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对于无数渴望运动,爱好体育的儿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状况确实令人担忧。

一、当前农村小学体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育教师不受重视

体育观念的落后,学校体育管理无系统,体育教师是杂课教师,甚至还有这样一种看法:体育教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有些学校认为体育课不是正课,可有可无,一个学期下来,一节体育课也没有上,除非上级要求检查课程的开展情况,才不得不上一两节体育课。这不狠狠地剥夺了农村孩子对体育的渴望!同时也大大地打消了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上课的积极性。

2.学生家长不重视

有些家长根本不重视子女的身体锻炼,一味要求子女学习,不让子女参加体育锻炼,认为体育影响学习,耽误学习时间。有些家长为了让子女能考取重点学校,甚至剥夺他们的课余时间,休息日也让子女去补习班补课。他们的这观念给学校的管理与决策带来了许多不利。

3.农村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

有些农村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竟然搞了教学奖惩,教师更加忽视了体育教学,甚至有些学校取消了体育课,有体育课的也往往被其它学科挤占。学校忽视了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忽视了体育的社会价值,而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又导致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场地器材匮乏。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使场地器材严重匮乏。如我们学校最多的时候有三个班一起上体育课,本来就较小的校园,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学生的身影,哪里还能腾出场地开展活动。还比如高年级的学生想打篮球、乒乓球什么的,不说场地不够,就连篮球架,乒乓球桌都没有,所以农村小学生只能在户外踢踢毽子,捉迷藏,跳跳绳等。难怪有些体育老师上体育课时不得已采取了“放羊式”教学。

(2)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一些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齐,操场坑坑洼洼长期失修,仅有的器材长期锁在室中闲置不用,造成器材老化和破损。这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开展。

(3)体育师资缺乏并质量堪忧。师资为教育之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我校乡村体育师资严重“贫血”,多数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即使有些学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也被学校需要而改教为语文、数学等主课, 体育教师只是兼教。

(4)教师的上进心、责任心不强。目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严重不足,且日趋老年化。部分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业务上不加强进修,导致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死板,教学思维缺乏深度。另外,农村体育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是极少的,对课改的精神领悟不透,从而导致对教材不够了解,把握不准教材的重难点,造成教学无创意,这也使学生对体育兴趣不高。

二、如何加强农村小学体育教育

那么,我们应如何面对这些难题,找到突破口,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呢?我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入手:

1.学校方面

学校领导提高各学科组长、班主任、代课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把增强学生体质纳入到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提高全校师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学校要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同时也要加强对体育器材的管理,多渠道、多方位地改善体育设施和体育教学条件,给体育教师和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认真扎实开展体育教研的活动。

2.在体育教师方面

首先体育教师要学做一个成功的体育教师,学会上好每一节课。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不是很多,但是学习的渠道还是很多的,比如通过网络,学习相关的优秀教学案例以及名师资料视频,结合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去上课,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总之,作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我们应该结合实际,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为农村学生上好每一堂体育课。

其次,农村小学不可能一下子投入大量资金在短期内实现高标准的场地与器材设施,所以我们就应该立足当前,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资源,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作用。在农村的小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对一些平时没什么用的东西多留心,使其变废为宝,直接改造成一些适合学生使用的简易器材。比如:废旧的自行车轮胎,用于课堂教学。可用于各种站住的定点,免于用石灰做标记;可用于各类投掷练习;可用于各种角力、套圈、钻圈等游戏;可用于各种级跳练习等。还可以充分发动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沙包、毽子、跳绳等,这样既节约了学校开支,也让学生养成爱护器材的好习惯。

第三、因为农村学校条件不好,所以体育教师可利用农村现有的自然资源,取长补短。如可以到田野去练习跑步,可以到山上去爬山增强体质;把绿草地当成天然的小足球场;用废报纸做成纸团用于投掷等。因此,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因摆脱传统体育的框框,充分利用农村所特有的资源,发挥农村优势,让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更有乐趣,让更多的孩子们体验体育运动的激情。

三、结语

总之,现行的农村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已存在很多不足,需要诸多方面的配合,共同努力,改变现行的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让学生的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耿海燕.新时期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探讨——基于河北省的调查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12).

[2]陈磊,吴学锋.基于人文理念下的农村体育教育管理机制探讨[J].农家顾问,2015(04).

[3]王欢.新时期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探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7).

[4]叶涛.分析影响少数民族聚居地农村体育教育发展的因素[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z1).

作者:罗琼

第五篇: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

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是我省农村改革和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客观要求。乡镇成人学校作为农村成人教育的主要阵地,是组成农村成人教育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的重要环节和最直接服务于农民的学习基地,在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习型社会、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我省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成人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为我省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一)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基本保留,乡镇成人学校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为搞好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省教育厅开展了创建省级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成人教育阵地建设。一些省辖市开展了标准化学校评选活动,促进了农村成人教育体系的完善。我省农村成人教育网络不断健全,农村成人教育阵地不断巩固,教育品牌不断形成。如郑州市教育局坚持“机构不变、牌子不丢、人员不散、工作不懈”的原则,利用农村“合点并校”的契机,按“四独立”要求积极发展乡镇成人学校,构建成教网络。

(二)结合农村实际,积极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近年来,我省各乡镇成人学校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学方向,把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根据农村实际,围绕支柱产业,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村培养了大批人才,将人力资源转化成人力资本,为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创办示范基地,推广实用技术,提升辐射功能

乡镇成人学校在开展培训的同时,自办示范基地,既促进了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为自身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真正实现了“建好一个基地,引入一个项目,培育一批人才,带动一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目标。

(四)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双师型”教师

近年来,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加注重专职和兼职两支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队伍中选一些经验丰富、有一定技术、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成人教育工作,另外聘请县、乡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和乡村致富能手组成较为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为加快专任教师由“文化型”向“专业型”转化,各地积极组织成人教育教师开展理论研究活动,开展观摩教学、优质课竞赛、优秀论文评选等,丰富教师的知识,开阔教师的视野,推动成人教育教师水平不断提高。

(五)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各地乡镇成人学校在向农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还通过建立文化健身广场、开展娱乐活动和各种比赛等形式,常年坚持对农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诚信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成人教育培训网络覆盖面小,农村成人教育弱化

我省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镇成人学校挂靠在农村中心校,不具备独立的法人地位,没有专门编制和专项办学经费,学校自主办学、独立办学的功能被弱化,工作难以开展。乡镇成人学校这种尴尬的身份,决定了它难以在农村成人教育工作中发挥作用。一些地方存在着乡镇成人学校校园、校舍被中小学挤占,实训实习基地被乡镇政府收回,设备、设施被挪用,教师被调走等现象,使农村成人教育走向边缘化。

(二)经费严重短缺,没有稳定的政策性投入保障

乡镇成人学校办学经费没有稳定的来源,有些乡镇成人学校因长期无经费投入,校舍破旧无钱维修,教学设备、实验仪器、图书资料严重缺乏,不能适应培训需要。有些成人学校虽有少量经费投入,但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培训的需求。经费欠缺,无钱聘请合适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进行技术培训,严重制约了农村成人教育的开展。

(三)农、科、教统筹力度不够

农村成人教育的着力点是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有机结合,目前大多数乡镇成人学校基本与农业和科技等部门脱钩,有的乡镇虽然有成人教育机构和工作人员,但协调能力不够,致使乡镇成人学校自身的功能和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农、科、教三部门在运行机制上存在“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的现象。

(四)师资力量薄弱,成人教育队伍建设急需加强

从整体来看,我省农村成人教育教师队伍无论在数量、质量、结构、思想观念和综合素质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严重影响了乡镇成人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随着农村经济工作重点的转移,县区、乡镇两级成教专干队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干而不专”的现象,而且乡镇成人学校配备的专兼职教师,不少地方已严重压缩。有的乡镇成人学校校长由中小学校管理干部兼任,成人学校教师由中小学教师兼任,这些人员往往一身承担着多项工作,“专干”实际上成了“兼干”。成校教师专业不对口的情况也相当严重,技术咨询服务不配套,成人学校服务群众的功能发挥不够。

(五)农村成人教育教材不适应实际需求

农村成人教育教材匮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目前,我国尚未有统一的成人教育教材,这是由农村成人教育服务的对象不同、各地农业生产习惯不同、需要的技术教材也不尽相同,难以统筹兼顾所造成的。真正具有实用性、时效性的技术教材,仍然是以市、县成人教研室和农村成人学校教师因地制宜、根据时令特点编写的教材为主,但由于在教材编写经费上投入不足,教材品种匮乏、内容陈旧、更新缓慢,不适应农民的实际需求。

三、对搞好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建议

(一)强化政府支持力度

乡镇成人学校要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乡镇成人学校办学面广、量大,牵涉许多职能部门,为更好地发展农村成人教育,要明确政府的职责。一要建立政府领导管理机制。从构建和谐社会、振兴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发展乡镇成人学校进行规划、落实。县、乡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建立由政府牵头,教育、农业、财政、科技、文化、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农村成人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定期研究解决乡镇成人学校办学与管理的重大问题。二要建立政府投入保障机制。县、乡政府要按照常住人口每年人均1元的标准设立成人教育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提倡社会支持和捐赠,尽快形成政府、行业、企业、个人等多渠道筹措农村成人教育及乡镇成人学校办学经费的机制。

(二)理顺管理体制

乡镇成人学校的编制,应按照教育部《关于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的通知》中提出的标准解决,确立其独立法人地位,使乡镇成人学校真正成为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实体。建议人大立法部门出台有关农村成人教育的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农村成人教育管理体制,将乡镇成人学校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成为国家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为乡镇成人学校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三)积极探索成人教育教学培训新模式

一是把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建成人才培训基地。乡镇成人学校要主动与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建立起协作机制,集中各部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形成农村科技人才培训基地,把乡镇成人学校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开发、技术培训与推广、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扶贫开发服务的阵地。二是把乡镇成人学校建成科技信息传递中心。乡镇成人学校要通过现代化媒体和远程教育,传播农村从业人员喜闻乐见、简明易懂的科技知识和市场信息。乡镇成人学校与各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联系,建立广泛的信息网络,做好科技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工作,指导村成人学校利用电化教育、科技小报、宣传单等形式,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农村从业人员,使乡镇成人学校成为农村从业人员致富的“导航站”和“参谋站”。三是把乡镇成人学校建成综合服务的经济实体。乡镇成人学校要以自办的实习基地为主阵地,采取办学和办实体并举的办法,把乡镇成人学校办成教学实体、经济实体和服务实体,充分发挥学校综合服务功能,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乡镇成人学校要按乡镇常住人口万分之一的比例配备专职教师。乡镇成人学校教师的首要条件是爱岗敬业,只有爱岗敬业、讲求奉献才能激发出创新的欲望,增加干事创业的内驱力。乡镇成人学校教师除任职资格和素质要求与普通教师一样之外,还必须懂业务、会管理、善经营,不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更要有一定的管理工作经验。另外,这些教师还要具有合作精神和广泛的兴趣,能够以群体的力量和求实精神,适应农村成人教育对象的不同需要。

(五)认真抓好教材建设

农村成人教育教材匮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目前,我省统一的农村成人教育教材比较少,具有实用性、时效性的技术教材是县、区成人教研室和农村成人学校教师因地制宜编写的地方教材。因此,要组织农村成人学校专职和兼职教师编写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乡土教材,通过开展优秀教材评选活动,逐步分类规范乡土教材,建立有地方特色的成人教育教材体系。

(六)制定评估指标体系

要将乡镇成人学校的办学方向、经费筹措、办学形式、办学内容、办学设施、教育培训手段、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纳入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体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应达到的指标,使评估指标体系具有全面性、全局性和可操作性。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开展乡镇成人学校的评估和督导,促进乡镇成人学校的办学与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对乡镇成人学校的工作进度、工作力度、经费使用、办学条件的改善等进行监督并及时反馈信息,加快乡镇成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责编 周继平)

作者:张文正

上一篇:农业科技服务论文下一篇:民族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