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与品牌塑造

2022-1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医院文化与品牌塑造

企业文化与品牌塑造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转向了品牌竞争,一个企业没有品牌,就等于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因此,研究品牌以及品牌衍生的文化内涵,分析前人研究成果以及现有成功案例,从全新的角度剖析文化内涵、探讨打造机制,全力塑造M50品牌文化形象,有效增强品牌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和产业调整。

一、企业品牌文化研究背景

品牌,即用来识别一个(或一群)卖主货物或劳务的名称、名词、符号、象征、设计或其组合,其核心作用在于标志本方产品,从而与其他产品产生归属区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品牌已逐步发展为一个复合型概念,品牌的定义也由最初的生产厂家扩展为包括品名和标志等在内的多元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可口可乐、麦当劳、海尔、苹果等便是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其品牌名称朗朗上口,品牌标志简明清晰,为市场消费者营造了亲切、舒适的品牌观赏感。

而品牌文化,是在品牌的积淀中、产业的发展中、公司的进步中逐步形成的精神层面内容,它以品牌为原型,融入更多文化因素,目的在于更好地突显品牌特征、彰显品牌区分度、传播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竞争力。品牌文化的塑造并非一日之寒,其至少包括三类内容:

1、基本的品牌形象设计,包括品牌口号、品牌歌曲、品牌吉祥物等;

2、充分的品牌推广策略,包括电视广告、平面广告、网络营销、市场份额等;

3、丰富的品牌外延涵义,包括品牌保障、品牌感召力、品牌公益化、企业发展规划等。

总体而言,品牌是品牌文化的基础,是品牌文化核心和关键因素:品牌文化是品牌的提升,是品牌得以市场化、通俗化的有效途径,更是进一步凝练企业发展规划、传播企业发展理念的有力载体。因此,品牌文化是在品牌创立、成长与发展的历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品牌”与“文化”的有机融合,研究品牌文化要以品牌作为内核,推广品牌要打造品牌文化,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我国品牌以及品牌的发展曾在国际上处于滞后状态,直到大约1990年,我国由传统的国有体制经济逐步转型为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日记激烈,企业争夺战硝烟不灭,消费者才有能力向产品提出更多要求。与经济一同蓬勃发展的不仅是人民的购物乐趣,还有更为深层次的心理需求以及审美需求。这些新需求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更指明了突破口,为此,我国各大企业在国际著名品牌的带动下,开始努力挖掘和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将文化成本投入在产品生产、包装设计、广告宣传、客户服务等环节上,通过赋予产品文化和人性化的丰富价值,将人类的价值观、情趣、取向融入产品内涵,使产品成为文化的载体,以此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价值认同与社会识别等人文需求,从而从情感上触动消费者,提升消费欲望。至此,品牌已经提升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人们也真正认识到竞争土地、竞争机器的传统时期已经远去,现今信息时代,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便是品牌。

二、企业品牌文化研究意义

研究品牌以及品牌衍生的文化内涵,分析前人研究成果以及现有成功案例,提出塑造品牌形象的具体措施,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借鉴意义和实践意义。

1、梳理现有研究成果,明确品牌文化核心要素,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

2、分析成功案例模型,扬长避短,对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3、隶属于上海纺织位于苏州苏州河畔保留最完整的近代工业老厂房改建的M50艺术产业园,M50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和调整,当前也面临着品牌文化的塑造问题。当前,M50在种营销策略和营销活动下,已经具备了文化的特征和基本的架构,还需要进一步梳理现有基础,形成统一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M50文化内涵和市场形象,从而推动我国艺术事业蓬勃发展。

综合而言,通过研究国内外典型案例、总结一些经验,落笔于M50的品牌文化塑造工程,为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一定依据。

三、企业品牌文化发展评述有关品牌文化的研究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18世纪80年代左右,欧洲管理学家对企业文化定义介于组织行为和企业战略的“中间地带”,但很快这一想法便被当时盛行的战略热熄灭,大量学者坚信企业文化管理和战略管理不应该分开,企业的战略将最终直接决定组织行为与企业文化的定位。到19世纪末期,有关品牌的研究已经逐步完善,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进步。管理学者在品牌文化结合组织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品牌文化在组织行为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品牌文化在组织行为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最终去向。在这一阶段,密西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金·S卡梅伦和弗里曼联合发表的《关系与效益》,明确了品牌文化对组织行为的深远影响,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我国企业市场化发展迅速、现代化变革逐步推进,我国大量企业逐步认识到品牌文化的重要性,并将打造品牌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植入公司管理纲要。不过,早期我国缺乏理论积淀,单纯效仿国际品牌的打造方式,过于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文化的本质,导致大量品牌虽然朗朗上口、家喻户晓,但却无法真正走入民心、促进消费。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开始认识到这一误区,开始对品牌文化的内涵和品牌文化的实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此时,我国品牌文化与社会发展、品牌文化与企业管理形成了良好的互动。

近些年,人们消费理念逐步完善和科学,一般商品均能够满足消费者常规的功能性需求,此时,消费者提出了对产品文化的渴望,这一渴望不但要求企业创新产品内容,更要求企业家在现有产品中提炼内涵、突显特征、彰显地位。如今,针对我国品牌文化的研究逐渐成熟,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支持的方法得到重视,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果。

798艺术区成功的因素不仅包括区域特点、政策扶植、时代背景,还包括文化展示与流通功能、民众参与与艺术家共享、文化经历的产业互动、丰富的生活领域产业入驻等等,这些因素共同打造了798特有的文化内涵,推进了798的发展进程。随着比利时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西班牙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美国佩斯画廊、林冠画廊等国际大型艺术机构纷纷入驻,798艺术区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如今它不仅是一个文化现象或艺术现象,也不仅仅是“文化冲突和共存”的平台,它已经发展为一个集文化、艺术、经济于一体的复合产业,也正因为其特有的文化根基,导致其具有极强的植入能力和品牌效应,从而对于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变化都有快速反应。目前,798的发展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市场压力,M50艺术产业园更应该积极吸取以798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成熟园区发展精髓,结合M50品牌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提出科学客观、针对性强、实践性强的品牌文化打造策略,推动M50品牌快速发展,为我国文化产业再注活力。

四、研究主体

(一)M50品牌发展现状分析

M50原址为20世纪30-80年代老工业纺织厂遗留工业厂房,如今是一个位于上海莫干山路50号的实体艺术产业园区,占地42余亩,拥有入驻客户140家左右,其中包括部分知名画廊、艺术家工作室、设计机构、及很小一部分商业配套等。为推广品牌,M50积极拓展资源,目前已经具有以下优势:

1、成立M50表演工作坊,出品话剧《浮生记》、《我会半夜之前来》、《国家安全》等,其中《浮生记》累计共巡演30余场次,取得广泛市场效果:

2、开办吾灵小小画家坊,面向对象为3-6岁学习艺术绘画课程的儿童:

3、自06年起,每年出品一首园区主题曲,风格每年不同,有效提升了M50品牌知晓度:

4、自07年起,每年举办CREATIVE M50年度创意新锐评选,由知名艺术家、设计师、评论家、策展人等组成的评委,面向全国艺术类在校大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

5、设立M50联合开幕日,在上海双年展、艺博会、上海当代等艺术活动期间,每年上下半年各一次;

6、搭建吾灵网(M50网上创意园www.m50.cn)提供丰富的线上资源和线下活动信息;

7、建立M50创意空间,为无法入驻园区的客户提供优质展览:

8、建立M50创意产品实体店,提供吾灵网创意产品的实体体验:

9、开办《ART IN SHANGHAI》双月刊艺术资讯类刊物,免费在上海40余个艺术空间、星级酒店、精品酒店免费领取;如今,M50已经不再局限于园区空间的艺术铺陈,正满载着对整个创意产业链的向往,围绕“艺术、创意、生活”的品牌核心价值,努力绘制多样的艺术创意面貌,打造创意机构、创意品牌、创意产业。目前,M50除园区运营外,还对外承接各类设计、场地租赁、礼品定制、创意活动等业务,全面提升品牌文化形象,让“创意”成为一种风尚,走入百姓生活。

(二)M50品牌发展制约因素评述

M50品牌文化的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针对于时尚园区的企业文化内涵、如何挖掘时尚园区的企业文化、如何正确树立企业文化、如何进行品牌塑造等问题仍有一定欠缺,具体表现为对产业背景和场地原型利用不够充分、知名艺术专家加盟力度不够、艺术产品有待丰富、艺术生活化力度不强、活动系统性不足、新媒体手段利用不充分等问题,这些问题急需解决。

(三)M50品牌发展规划建议

1、借力原型及历史,提升M50品牌文

化内涵

原型其实就是文化的载体,用文化原型来创建与传播品牌,其实就是在传播品牌的特定文化。品牌的创建与文化的塑造,其根源都在于对文化的理解,对文化理解得越深,越透彻,就越容易把握其中的真谛和要素,也就更能够将品牌与文化有机结合。打造M50品牌文化,要依据其市场定位和产品概念,关注其文化背景元素和核心价值理念,通过整合、延伸,使得原型历史与现代品牌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最终将品牌的个性精神与文化价值理念完美体现。

M50立足于纺织厂原址,纺织产业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M50提倡创意生活,这与原本的工厂文化虽有差别,但大方向一致。因此,M50应该借力工厂原型及历史,彰显人类发展历程,渗透时代文明印记,从而展示出人类永恒主题一一生活与艺术并存,怀旧与创新并存。M50品牌目前过于重视对现有文化的宣传,而对纺织厂原型的故事演绎度不够,建议M50将纺织产业与艺术创造相结合,以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资料和改善生活水平的精神资料进行融合,以时尚的形象彰显原型历史,以动人的故事突显品牌发展过程,以永恒的画面带领消费者认可M50品牌文化。在这种结合历史原型、文学原型、艺术原型以及文化原型本身的途径下,创建文化品牌与塑造品牌文化就更加顺畅,也就会更加迎合人心。

2、多元艺术形态,扩大M50品牌业内影响力

M50作为时尚文化品牌,其艺术水平是影响品牌业内影响力的关键因素。M50要打造成为规模庞大、水平高潮的画廊聚集区,这不仅要求大量著名画廊和设计师的入驻,更应该以宽阔的心胸,提供多元艺术交融的平台,以其领域内“创新结合”为特征,扩大品牌影响力。

M50现有140家入驻产业分别为画廊、工作室、设计机构等几个类别,其产业面不够广泛、产业间关联度不够密切,品牌业内影响力不够。合作、资源互补、双赢将是我们品牌发展的最终目标,我们需要搭建更广高多的服务平台,让创意在M50交汇,提升M50品牌的影响力。

3、丰富艺术产品,增强M50品牌市场吸引力

M50品牌文化主打创造,创造是推陈出新,也是生活改造。目前,M50已经具有了一定创意产品,但产品形态比较单一,产业链不够严密。为增强品牌市场吸引力,M50应该进一步发展艺术产品生产,让艺术产品更能走进日常生活。比如,M50中很大一批受众群体是年轻人,年轻人的需求较为广泛、需求度较为强烈、时代特征比较明显。M50可以深入挖掘年轻人需求,提供能够彰显M50品牌文化的艺术产品,不仅包括书包、油笔、书签、配饰等,还可以包括价格适中的床单、厨具、餐具等家具用品,让艺术产品不仅活跃在艺术业内人士身边,还要走入人类生活起居。同时,M50艺术产品销售渠道应该更加广泛,不但在线上提供产品信息、线下提供产品体验,还可以与著名文具生产厂家、创意产品生产厂家联系,将艺术产品真正推入市场,增强品牌市场吸引力。

4、服务全体社会,打造M50品牌公益化形象

M50品牌文化是服务于人类生活的品牌文化,并非高屋建瓴、甚至高不可攀。为此,M50不但要做好服务社会的工作,完善推广艺术、提供艺术平台的职能,还要努力营造社会化、百姓化形象,在这一方面,M50可以凭借其经济实力和艺术平台,为有需要帮助的人士提供必要的帮助,打造公益化品牌形象。

比如,M50可以在某艺术院校开展资助活动,为优秀艺术类学生提供奖助学金,支持他们的艺术事业发展:同时,M50可以在大型活动中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鼓励大学生参与实习或参与组织工作,以此让M50品牌更加深入人心,更具有市场感召力。

5、开展系列活动,增强M50品牌战斗力和延续性

M50品牌文化推广活动已有了明显的成效,比如话剧演出、主题歌曲等等,但是推广活动大多是分散的,没有主线。因此,建议M50将现有的推广活动精炼、整合,形成以季度为阶段的品牌活动主线,比如第一季度开展DIY创造艺术系列活动,第二季度开展品牌歌曲戏剧活动,第三季度开展公益平台活动,第四季度开展大型画廊交流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增强品牌推广活动的整体性,还为品牌广告和市场形象提供了更好的素材,让新老消费者感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有效增强品牌战斗力和延续性。

6、采取新媒体手段,全方位传播M50品牌文化及形象

M50品牌文化推广不但要通过实地店的方式,还要借力互联网新媒体手段。现在M50旗下吾灵网站活跃性一般,网站信息更新频率不高,网站活动邀约力度不强。因此,要加强互联网应用,完善网站建设,加强页面更新速度,增强活动倡导和邀请力度;同时,要对以往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更好的推广品牌形象。除互联网之外,M50还可以作为赞助商加盟一些时下流行活动,比如滑板比赛、服装设计大赛、绘画创作大赛等,以冠名的方式加强品牌宣传,并以大型活动为平台,宣传M50品牌理念,全方面传播品牌文化。

五、总结

M50艺术产业园在种种营销策略和营销活动下,已经具备了文化的特征和基本的架构,具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和沉淀,因此,为形成明确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M50文化内涵和市场形象,推动我国艺术事业蓬勃发展,有关企业文化和品牌塑造的研究还丞待进一步拓展。

作者:孙杰

第2篇:学校文化与学校品牌塑造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以学校全体成员为主体,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共同创造、生成的,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及其结果。学校文化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质形态为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群体成员的活动方式、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学校文化具有传承性、教育性、规范性,它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的制度、环境、人际关系和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等。同时,学校文化又是一个学校在较长时期的积淀中才能形成的结果-它通过各种载体与活动一边影响着学校内的所有人员,一边丰富着学校文化的内容,并逐渐形成鲜明的特色,发展为一种办学优势而最终创建出学校品牌。小学是育人的摇篮,成才的基地,营造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习环境是学校工作不可忽视的任务。

一、学校文化建设

1. 以物质文化打基础

学校的物质文化主要指学校的办学环境和各种硬件设施建设中所表现出的文化理念和审美追求。它是学校文化的第一层面,是载体文化,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成员的观念和行为。在校园环境的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努力追求出外观简洁大方、内部素雅精致的风格,在注重实用的同时,力求做到净化、亮化、绿化、优化和美化,把人文主义的内涵融入物质文化之中,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优美的校园环境首先是物质的艺术性组合。而物质的艺术组合形式体现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可以被赋予一种特定的人文糟神,成为学校人文教育的硬环境。

(1)科技校园

科技校园的建设是实现科学教育的必要保证,是学校科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阵地。加大小学科技校园的建设是科技人才培养的关键条件之一。它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搭建平台,开阔学生眼界和思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与创造能力:将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到学校规划与日程中来,为学生综合利用各科知识创造了机会,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鼓二小新校舍将实现硬件的现代化,具备3D播放功能的学术报告厅,以及多媒体等功能室一应俱全,而且学校将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65英寸液晶手写自板电视进入每一间教室。

(2)绿色校园

绿色校园是指学校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在全面的日常工作中将可持续发展思想纳入管理中t通过制订环境管理制度,开展有效的环境教育活动,创设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促进师生、家长和专家参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行动,全面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共同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在鼓二小的新教学楼。8米挑高的半沉降式地下室,完全自然采光,200米的悬空跑道巧妙利用了空间。旧教学楼改造后的天台将成为一座屋顶花园。从新楼的学术交流中心推门而出,就可以走入一片充满生机的绿色。绿色理念这样巧妙地融入校园环境。而地质勘探发现学校的地下水资源相当丰富,未来校园的全部用水将采用地下水循环使用。这将大大降低运营成本。

绿色校园不仅仅是“绿化学校”,更主张环境教育从课堂渗透扩展到全校整体性的教育和管理。“绿色学校”是我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的具体体现,是2l世纪学校环境教育的新理念。

2. 以精神文化铸品牌

毛泽东主席有句话说得好:“人是要有精神的!”这话很精干,很实在,也很提气。一个学校也是如此,有了精神,学校的发展就能充满蓬勃的生机。只有充分挖掘学校潜在的学校文化底蕴,形成“四风”;校风——和谐、文明、求实、奋进:教风——敬业、爱生、博学、善教;学风——乐学、勤思、善问、践行;作风——团结、勤奋、奉献、创新。以此形成师生共同愿景,这好比一幅心灵地图,指引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团队精神,打造高绩效的团队文化,以此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创新精神。

在学校文化教育的管理实践中,鼓二小尝试将艺术教育活动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努力探索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素质教育之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加强以艺术教育活动为基点的学校文化建设,把艺术教育活动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形成“以艺育德、以艺益智、以艺促教、以艺健体”的办学特色,从而以鲜明的办学特色带动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1)以艺育德。学校有句响亮的口号:请记住,这里是文明的摇篮。以新的办学理念为指导,学校管理者应努力建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尝试以艺术教育为切入点,用艺术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从小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人品、崇善的人性,正所谓“上善若水”,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以艺益智。进行艺术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多元智能,国内外已有许多的相关实验研究证实了其智能功能:多元智能的各种智能在艺术的学习与训练中均可得到提升。如数学逻辑智能可在计算机作曲、计算机作画等艺术活动中得到提升:语言智能可在戏剧、歌曲表演等艺术活动中得到提升;身体动觉智能可在乐器演奏、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活动中得到提升;音乐智能可在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学习中得到提升:空间智能可在众多的艺术活动中得到提升;人际交往智能可在戏剧、舞蹈、音乐(合唱、合奏)中得到提升:自然观察智能可以在各项艺术活动中得到提升;内省智能可以在艺术学习评价与自我评价中得以提升。国外的很多调查资料也表明,大多数杰出的科学家、文豪、设计师都与艺术有着极深的渊源,要么祖辈是音乐美术大师,要么自己对音乐美术等有着特殊的偏好。

(3)以艺促教。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学校对教师备课、授课、作业批改进行规范,要求无论哪个学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编排都应追求美,真正做到用美的内容启迪心灵智慧,用美的教法激发求知欲望,用美的语言陶冶情操,用美的字体感受艺术的熏陶。还根据学校有利条件,开设艺术欣赏课,组织学生观看和欣赏经典音乐、戏剧、美术等作品,配合课堂艺术教育,增强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4)以艺健体。学校开设田径、跆拳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一系列体育艺术特色班,充分利用各种专用场馆让学生学有所长,调节心性,在修身养性中增强体质,达到艺术健体的功能。

3. 以制度文化添内力

学校制度包括学校组织结构、学校管理制度以及二者背后所蕴含的形成学校制度的制度,当学校制度和学校文化融合之后,就形成了一种制度文化。这种制度文化能把学校的价值理念外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其他学校难以模仿的学校核心价值观。

具体可以从“六办”入手:

(1)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人才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党的教育方针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学校管理中。

(2)明确的办学目标:精心打造“四园”,努力构建健康和谐

校园。

学习的校园:学习的校园指的是学校不仅是教师、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优秀文化的阵地;

活动的乐园:为了一切学生的基本素质与个性特长全面和谐发展,学校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精心打造一个活动的乐园,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设空间,提供成长的舞台;

生活的花园:生活的花园指的是校园环境精规划、精设计,进行细化管理,建设美化、绿化、净化、香化、诗化校园。让校园四季翠绿葱笼,生机盎然,学生漫步其中,芳菲不尽于目,鸟语不绝于耳。加之配套齐全的设备,让校园处处显露出现代化学校的生机与活力,使学生一进校门,就受到美的熏陶、环境的教育:

温馨的家园:现代学校应该与学生保持心理上的“零距离”,成为他们的家:学校的每一间教室、每一堵墙、每一个角落甚至每一处细节的设计都要处处浸润平等、宽容、理解和激励,让学生感到亲切、温馨、随和、自然: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要以微笑、激情、博爱去接受和欣赏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学校管理者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努力让校园成为温馨的家园,让家长满意、学生舒心、社会放心,从而使严慈相济的教育变得更加有吸引力,确保每个孩子健康幸福地成长。

(3)鲜明的办学特色:艺术教育与学校文化相结合。

(4)科学的办学理念: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艺术活校。

(5)实事求是的办学思想:求真、求实、求精、求新。

(6)扎实的办学效果: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学校文化管理

1. 情感管理

作为一名管理者,应努力与每一位教职员工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师管理文化,达到一种“无为而治”的至高境界。让他们明白校长是发自内心在关心他们,既关心他们在教室里的表现,其他工作表现,也关心他们还需要学校改进什么。这样使他们每天处在最好的状态。与校长之间建立信任以及学术上的尊重,同时也可以帮助校长友好地提高对他们的期望,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应该说,办公室的门上贴着“校长”二字,并不代表你就是个领导或有效的校长。人们对你的信任才能使你的行动具有领导力。

2. 制度管理

美国著名教育家伊里奇曾提出“隐性课程”的概念。所谓隐性课程是指学校中体现着某种价值的制度和机构在“无意识”状态下不断向教师和学生传递着的价值观念。它对于我们理解管理与教育的关系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

学校管理团队的行政活动作为学校最为重要的隐性课程,从宏观上看,其整体职能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思想,从微观上看,各部门各司其责是办学思想的具体实践。学校管理机制的设立及其职能的制定从根本上关系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3. 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它是与情感管理、制度管理同范畴的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同时它又是对前两者的超越。什么是“文化管理”?笔者以为,文化管理就是“人化管理”。就是以人为出发点,并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最终管理目的的尊重人性的管理。这种管理是靠管理者与对象之间所形成的文化力的互动来实现的。它所追求的目标与境界是:(1)以学校文化为基础,强调教师的能动作用,是以人为本的更高层次的“人本主义”。(2)组织结构呈现扁平化,具有灵活性、柔性、跳跃性和速变性的特点。(3)强调团队精神和情感管理。(4)以学校文化构建为主要手段。

文化管理集各种管理理论于一体。理性与非理性相融合、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管理成为各种管理的首要战略选择,也是我国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综上所述,文化是品牌的灵魂,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品牌的结合是灵与肉的结合。学校文化丰富了学校品牌的内涵,学校品牌展现了学校文化的魅力,一个缺乏文化底蕴和核心价值的学校品牌是没有生命活力的,是难以感动心灵的。学校文化与学校品牌是“一条活动着情感、社会习俗和群体行为的河流。永远不断地在学校内部流动着”。滋养着师生的成长,提升着学校的形象。这样的学校必将群芳独秀、成就卓越、魅力无限!

(责任编辑:林文瑞)

作者:林 湛

第3篇:医院文化建设与医院品牌塑造实践与思考

摘 要:文章通过对医院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表明医院的文化建设为医院品牌的塑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同时医院品牌的塑造又是医院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表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医院文化是品牌形象的灵魂和根本所在。

关键词:医院 文化建设 医院品牌

一、医院文化建设是塑造医院品牌的根基和灵魂

1.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医院文化是指医院及医务工作者在长期从事医疗、科研、教学、管理中,逐步形成的基本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规章制度、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医院的文化建设是医院科学化管理的具体体现,并在医院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塑造良好的医院文化品牌已成为现代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品牌来自品位,品位出自品质。因此,医院品牌的塑造过程,是锤炼人文品质的过程,也是提升文化品位的过程。

医院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指“以人为本”,以调动职工积极性为基点,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运用文化的力量和方式对医院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形式。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如何引领医院职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增强医院凝聚力,激励医院工作人员增强信心,奋发向上,加速自我完善和提高,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医院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是构建医院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利器。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化建设逐渐地成为医院软实力的证明,决定了一所医院能否塑造一流医疗品牌的关键要素,对医院的发展前景起着重要作用。

2.医院品牌的塑造植根于医院文化的基因中。纵观古今中外,医院文化培育优秀的医院品牌,医院文化是医院品牌的根基和灵魂。

譬如家喻户晓的同仁堂,何以历经3个世纪的风雨仍然保持勃勃生机?从最初的作坊店发展到今天的集团公司,300多年的历史无不渗透着同仁堂的深厚文化底蕴。翻开同仁堂的历史,人们感受最深的是同仁堂浓厚的文化气息。无论是企业精神、企业使命,还是堂训、自律意识、服务铭,都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正因为同仁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把自身的品牌文化深深根植于民族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同仁堂文化,才最终成就了同仁堂今天的伟业。

还有代表美国医学最高水平的梅奥诊所,堪称世界医学和护理领域的圣地、医学的麦加,患者认为她是“最后能求助的法庭——医学诊断的最高法院”。“梅奥对于高水准服务质量的追求,对于细节近乎苛刻的要求,对于招聘员工价值观的重视程度,都表明梅奥是一所具有丰厚组织文化和价值观底蕴的医疗组织,患者至上的核心价值观成为梅奥经久不衰的源泉。”

无论是同仁堂还是梅奥诊所,他们品牌的成功塑造,都源自长期积累和沉淀起来的传统文化和医院精神。文化是品牌最强有力的支撑,而品牌则是医院文化大树上最美丽的花朵。

二、品牌形象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表现

1.医院品牌的内涵。医院品牌是医院在长期的医疗服务、科研、教学等经营性或公益性活动中向公众提供的服务承诺和形成的服务特征,更是社会、顾客对医院价值取向的总和。它往往是以医疗质量、服务特色和组织文化为载体,来体现医院文化的一种无形资产。医院品牌作为一个医院的无形资产,它给医院带来的价值远远要高于创建品牌所付出的成本。

医院品牌作为一种文化力的再现,它反映的是医院全体职工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水准,将医院理念、医院远景等要素高度提炼并符号化,通过全方位的媒体渠道,有计划、准确、快捷地传播给社会公众,使之形成持久而深刻的感性认知和理性认同。因此,建立医院品牌,在公众中进行品牌推广,对于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品牌形象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表现。塑造医院品牌要重点表现在医院的医疗服务、组织文化、服务特色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要集中体现医院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内涵。一个品牌推向市场直到被广大公众所认识和接受,需要一个进程和途径。一方面,广泛宣传是实施品牌策略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特色,宣传名医、名科等公众需求的热点,唤起患者对医院的感知、兴趣、偏好、需求以及信任和依赖感,从而树立医院的外在和感性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一所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要体现医院的品牌特色,要与医院的核心价值观和医院精神相契合,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医院文化是品牌形象的灵魂和根本所在。

三、如何塑造医院的品牌形象

1.塑造良好的医院品牌,要靠一定的硬实力。没有雄厚的实力做后盾,塑造良好品牌就是一句空话。衡量一所医院的实力强不强,主要看它是否拥有一流的人才队伍、一流的医疗设备以及一流的诊疗技术。一是建设一流的医技队伍。我们医院从实施“研究生人才战略”至今,全院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有高级职称人员346名,博士研究生23名,在读博士生60余名,硕士研究生32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名。临床医学专业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学科,有博士、硕士生导师40余名,为提升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引进一流的医疗设备。我院拥有1.5T核磁共振、双源CT、直线加速器等众多现代化诊疗设施,为提升医院服务功能给予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三是提供一流的医疗技术。我院在介入治疗、微创外科、辅助生殖、重症医学、移植技术等方面均获重大突破,多项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2.塑造良好的医院品牌,营造社会舆论氛围。从2003年起,我们创刊了《和平人》院报,记录了和平人十多年来的改革创新发展,多次被评为全国医院优秀报刊,成为对外宣传和交流的窗口。同时利用电视、报纸开辟专栏,长期举办专家医疗咨询、预防保健讲座,积极参加义诊等社会公益活动。院内通过院报、橱窗、专栏、文艺演出活动等,有计划、有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实施宣传,逐步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这些举措扩大和提升了我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塑造良好的医院品牌,让患者成为医院良好口碑的代言人。患者对医院各方面的体验最深,感受最直接,每一名患者背后都牵动着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他们既可以是塑造医院品牌的代言人,又可能是诋毁医院品牌的传播器。患者的评价最真实、最可信、最可贵,从这个意义上说,病人更相信病人。因此,塑造医院良好品牌,一定要高度重视病人的切身利益和身心感受,坚持“以人为本”、“患者第一”的服务理念,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改进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方便、快捷的服务。我院采取了以下便民措施:一是推行预约诊疗服务,通过现场预约、电话预约、网上预约、医护工作站预约等多种方式,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服务,缩短了候诊时间。二是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在门诊楼、住院部的显著位置公示就医流程及科室分布示意图;实行挂号、划价、收费一体化管理;启动了门诊医生工作站和电子叫号系统、全自动血压监测仪、自动查询系统;开设节假日全天候门诊、午休门诊、方便门诊。三是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展“志愿服务进医院”活动,为门急诊患者提供导医、咨询、陪同检查、取送检查报告单等服务。

4.塑造良好的医院品牌,全院职工是医院品牌的代表者。人是医院建设的灵魂,他们既是医院文化的体现者,又是医院品牌的塑造者。医院的品牌决不是只靠院长、书记、科室主任就能塑造完成的,要靠全体医护人员和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在医院工作的每个人都是特定场合下医院品牌的代言人。当患者在对一所医院不熟悉,不了解的情况下,他看到的医院员工特别是医护人员,就代表着医院的品牌。同时,医院的品牌也与每一名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与每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因此,全体工作人员要树立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强化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思想,像爱惜自己的荣誉一样爱护医院的品牌。

5.塑造良好的医院品牌,就医环境是基础。为了改善就医环境,简化医疗流程,我院从建筑、布局、环境等多方面加强建设,努力为患者提供一个优美、舒适、具有文化氛围的就医环境。一是环境优美。我院的主体建筑新门急诊外科大楼可容纳3000人次以上的门诊病人及500名住院患者。努力建设生机盎然、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医院,使园林与医院建筑融为一体。院内修造了花园,有亭、廊、草坪及喷泉,绿化美化了医院环境。二是方便快捷。医院环境设计、设施建设、流程再造都要围绕方便患者节省患者就医时间展开。三是体现细节。从患者住院期间病房温度、光线、通风等到外科大楼各病区个性化风格,为患者营造出人文气息浓郁的诊疗住院环境。四是规范秩序。为了应对车流增大的发展趋势,医院新建了停车场,方便了患者就医。

总之,医院要想在激烈的医疗市场中谋求发展,必须要把医院文化建设好,把品牌塑造好,积极地促进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坚持时刻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患者的宗旨,以优质的服务、高超的医术、良好的职业道德、优美的环境吸引病人,从而为医院营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利奥纳多L·贝瑞,肯特D·塞尔曼著.张国萍译.向世界最好的医院学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梁志强.公立医院的医院文化与医院商誉:案例分析.中国医院管理,2015(2)

[3] 王军.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提升医院竞争力[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11)

[4] 周静.以人为本的医院管理文化[J].现代医院,2003(5)

[5] 祁国华.医院文化的培育与创新[J].现代医院管理,2004(4)

[6] 唐龙清,田鸥,李炳国,曹国庆.着力打造医院的“金品牌”——浅谈如何塑造良好的医院形象.现代医院,2003(4)

[7] 宋吉华.试论医院品牌塑造.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1)

[8] 李宝成,孙晓军.打造特色品牌与塑造医院形象.中国医院,2005(8)

(作者单位: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山西长治 046000)

(责编:贾伟)

作者:谢红 刘娟

第4篇:企业文化传播与品牌塑造

现在的企业竞争已由过去的产品竞争转向品牌竞争。品牌竞争是企业综合素质的较量,一个企业若没有名牌产品,就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一个企业如果不是名牌企业,它的市场就非常狭窄;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批名牌企业;就没有国家竞争力。企业的品牌塑造不仅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实力,品牌塑造的最终目的是造就名牌。 关于名牌,大家都不陌生,任何一个稍有见识的人都可以列出许多名牌来。那么,从理论上究竟如何给名牌一个界定呢?有人说名牌就是知名的牌子,是产品质量好,服务质量好,知名度高的产品和商号;有人说名牌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良性循环形成的“第三态资产”,其实质是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万力,2000),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而从企业文化的角度看,名牌是与企业文化密不可分的,文化是名牌的根(薛可,1999),只有企业文化才能为企业树立一个立体的形象、整体的形象、持久的形象(梁绍川,2002)。笔者同意这种说法并进一步认为,名牌从根本上讲是优质企业文化含量高并完成了企业文化有效传播的品牌或企业。它包括两个要件:一是优质文化含量高。含量高怎么来衡量?简单地讲就是企业文化质量高,属于优质文化。优质文化含量低的企业无论一时多么风光也算不得名牌,这一点只需看看“三株”等企业就不难明白(三株的产品似乎可以包治百病)。二是有效传播了优质文化。光有优质文化不行,还必须把它传播出去,让大众知晓,深藏在巷子里的酒再香也算不得名牌。同时,仅仅传播出去被大众知晓还不够,还要被大众接受、认可,赢得大众的信赖和赞誉,具备了这两个要件才能称为名牌。以塑造名牌为目的的企业文化传播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广告传播

大家知道,美国是名牌最多的国家,上个世纪末世界十大品牌中,美国就占了六个。之所以如此,是与美国企业的巨额广告投入分不开的,美国企业的广告投入占世界广告投入的57%,占到美国GDP的2%以上。国外一项研究表明,创一个世界名牌需要一亿美元的广告投入。大名鼎鼎的可口可乐公司自1886年诞生之日起就不间断地做广告,至今使用过的广告语就有94条,仅1993年广告费就是6亿美元。广告界流传着这样一句妙语:“想树名牌而又不做广告,就好像在黑暗中向情人传送秋波。”形象而精辟地道出了广告和名牌塑造的关系。通用汽车公

司总裁史密斯先生说得好,靠停止做广告省钱的人,就像靠拨停表针节省时间的人一样愚蠢。

名牌靠广告创,也要靠广告养,长时间不做广告,名牌就会褪色,时间久了还会从大众的视线中淡出。但是,广告要会做,否则也达不到预期效果。亨得·福特曾幽默地说,福特公司的广告费有一半打了水漂,但搞不清楚的是到底哪一半。像福特这样的公司肯定有很多广告人才,即使这样仍有一半广告费“打了水漂”,更不用说一般的企业了。媒体选择策略和媒体效果研究十分重要,要创造名牌还必须有组织结构支持和人才支持,规模大的企业要设立专门的企划部门,规模小的企业可以让高水平的广告公司代理,运用正确的广告策略,聘请广告方面的高手,以创意制胜。中国很多企业认为做广告就是跑媒体,好多人都可以做。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做广告不仅需要很多专门知识,更需要特有的天赋,并非人人都能成为优秀的广告人。

以塑造名牌为目的和以推销产品为目的的广告不同,后者多传播商品信息,前者则主要传播企业文化信息。塑造名牌的广告不是一般的广告,而是传播企业文化的广告。塑造名牌的广告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侧重于整体传播和商标宣传,而不是推销某个产品,更不是推销企业领导人。这就是广告中常说的形象广告。像“开‘一汽’车,感受时代生活”这样的广告语传递的主要是企业文化,以文化促销。第二,传播内容要真实、有品位、富有美感。产品广告为达到短期目的常常会夸大其词,但品牌塑造广告则必须以长期效应为着眼点。高品位的广告使人联想到高质量的产品、高品位的企业。低级广告不仅不能提升产品的形象,反而会损坏企业的形象。笔者还记得几年前一家国家级报纸为一个方便面厂做的扶贫广告,黑糊糊的印刷使人怀疑这样的食品是否能吃,这样的广告效果会适得其反,不如不做。第三,覆盖面要广。名牌不应是一县一省的狭小的区域概念,它起码应该是一国的概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最好把塑造国际名牌作为目标。很多企业可能暂时还难以做到,但只要立意高远,分步实施,最终会在国际品牌上占有一席之地。第四,广告的内容要根据地区文化习俗背景的不同而加以改变,不能全世界一个面孔,每个国家的喜好不禁忌是不同的,例如法国有名的二邑“白兰地”在欧美做广告用的广告词是“干邑艺术,似火浓情”,这适合欧美人奔放的性格和审美情趣;而在香港用的广告词是“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符合多灾多难的中国人期盼吉祥的心理和在喜庆日子饮酒的习惯。第五,广告的

内容还要随时代的变迁适时调整,多年不改的广告词会将文化内涵抽取得一干二净。第六,要保持广告的连续性,不能间断。现在竞争很激烈,一个行业不可能只有一家企业,即使是行业老大,也不能掉以轻心,可口可乐虽然是老大,即仍然每年斥巨资做广告,原因显而易见。

二、 公关传播

名牌不仅是知名度高的品牌,更是美誉度高的品牌。广告对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树立美誉度方面作用很有限,因为名牌最终是做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塑造名牌最关键的还是要在“做”上下工夫。现在消费者在虚假广告的“培训”下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理性,他们的不仅会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企业及其员工的每一种行为都不得体现、包含着公司的文化内涵。公关传播一是靠口碑,二是靠传媒。消费者和公众的口碑传播效果很好,但传播面有限,所以还要结合大众传媒。公关的大众传播是利用有意义的公共关系活动造势,制造新闻由头,如赞助文化、体育、教育、慈善事业,利用社会热点等,引起媒体的关注,吸引他们宣传报道,达到企业扬名的目的。在举办这些活动时,无形中传播了企业文化。可口可乐公司的名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并不比同类其他企业大。二战爆发后,它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时机,把可口可乐运到前线,为战士们解渴,一下子名声大噪,从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企业行为与个人行为不同,要改变“为善不为人知是大善”的圣人做法,做了善事得到相应的回报是理所应该的。至于中国一些企业家的低调处理也并非不想扬名,而是由于中国的法制环境不理想,有“人怕出名猪怕壮”之嫌,或者是财富来路不正怕出名,这种情况另当别论。

一些著名的公司非常清楚公关和名牌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视公关活动,如IBM公司就经常举办各种公共关系活动,像学术讨论会、促销座谈会、慈善音乐会、消费者活动、赠发宣传品等;海尔公司常常在年末岁首召开辞旧迎新招待会,答谢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支持。每逢重大事件,海尔便举办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请各界人士参加企业举办的各种企业文化活动,慰问部队,赞助足球队,与一些单位联合开展活动,努力传播企业文化,扩大企业文化的辐射力。久而久之,品牌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三、 名人传播

现在名人已经成了一种特殊的媒体,很多东西一粘上名人的边就可以一夜出名。这就是名人效应。可以作为企业文化传播载体的名人有很多种,如影视明星、体育明星、政治明星和企业自己的英雄人物等。但是选择名人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所选名人的名声一定要大于品牌的名声,否则,不是他为品牌做宣传,而是品牌给他做广告。有一个十分有名的国际饮料品牌,却找了一个没有多大知名度的名人做广告,效果如何只有企业自己知道。第二,所找名人的品行要好,要不然,不知哪一天搞出个丑闻来,企业照样会跟着“沾光”。第三,要尽量选择与企业的产品性质有一定关联度的名人,如一家知名的饮料公司生产的矿泉水,选用一个歌星做代言人,有一位专家说,这个歌星能代替二十七层净化吗?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

政治明星的传播效果有时会十分显著,由于政治的原因媒体会在显要的位置和时段进行报道,使被参观的企业大沾其光。

四、

第5篇:文化建设与城市品牌塑造专题研究

课题负责人:丘树宏

编者按: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了文化强省建设工作,审议通过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全会和《规划纲要》提出要实现“三强一好”的文化发展目标,即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强、广东文化形象好。由此可见,文化建设对于城市形象地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现将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丘树宏负责的课题组研究成果《文化建设与城市品牌塑造专题研究》一文刊载,以供参阅。

《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使中山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金融危机对传统外向低端制造业造成严重冲击,中山发展转型迫在眉睫。这种转型发展不仅存在于经济领域,更重要的是城市精神、城市文化的升级,只有具备了引领转型发展要求的人文精神,发展才能走得更远。城市精神需要文化培育,城市品牌正是城市精神内育外化的体现。因此,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把文化作为现代化“四位一体”战略布局中重要的一极和城市发展“六大战略目标”之一,创新思路,抓紧抓好,通过文化建设打造与中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称的鲜明的城市品牌,增强城市软实力,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是今后我市在更高水平上发展的重要任务和路径选择。 课题组在09年先后到东莞、惠州、江门、佛山、丽江等市就文化建设与城市品牌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观摩了张艺谋等导演的《印象·丽江》及《丽水金沙》等大型文化节目,从而完成了该课题。

一、趋势:文化是引领未来的重要竞争力

通过对国际文化发展的态势研究表明,文化不仅在价值传播和意识形态领域受到重视,而且更加深入地渗透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作用。美国出于全球争霸的考量,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推出的文化战略直接导致了当代国际艺术的勃兴,并率先在世界上提出“软实力”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1992年推出了“我们创造的多样性”的报告,深入论述了文化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敦促世界各国将文化作为一个战略要素纳入国家发展政策之中,以新的姿态和新的战略来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而为人类新世纪发展奠定了世界性的新文化价值观念基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92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国家文化艺术发展战略”,主要是以繁荣发展的文化艺术来培育、涵养社会的创造性,以这种创造性来开创英国的未来,以发展创意产业为路径来全面振兴经济。韩国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打造“文化韩国”,促使韩国从亚洲金融危机中突出重围,造成了世界性的“韩流”现象,极大提升了韩国的国家形象;日本在“失去的10年”里催生了文化产业,重建其超级力量,从“制造的日本”向“文化的日本”转向,近年来,日本的流行文化全面向世界进军,音乐、动漫、绘画、娱乐、时装、广告、设计等“软产业”规模已达1300亿美元,超过了日本汽车业,“酷文化”成为日本新的经济增长点。因而,完全可以说,基于文化的创意产业正在真正成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文化在引领和改变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成为了一盏指向未来竞争的“灯塔”。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十七大报告,先后提出了发展文化生产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把文化作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内众多城市如大连、青岛、苏州、杭州、昆明、丽江、桂林、开封等纷纷以文化建设来激活城市创新活力,塑造城市品牌,增强城市吸引力,优化城市综合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2008年考察中山,特别指出“如何把创业文化变成一种不断创新的文化,这是下一步我们能够再上新台阶的一个重要要求、重要条件,也是重要标志”。“三个适宜”新型城市呼唤城市特色文化和城市品牌。文化名城建设对内是提升城市的精神和人文环境,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激发创新活力;文化名城建设的外溢效应则体现在城市的品牌上,它能有效地增强城市的美誉度和吸引力,是一种具有强大感召力的“软”实力。文化名城建设的效应指向要内外并重,把文化建设体现到品牌建设上,把文化建设作为城市品牌建设的突出内容和城市品牌的重要传播途径,从而达到营销城市的目的。

二、启示:文化弱势制约城市下一轮发展

中山近三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实得益于“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新时期中山人精神,是中山得以迅猛发展、并走出自身特色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相比国内外先进城市而言,中山的城市文化及城市品牌弱势也非常明显。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低调务实的文化性格导致缺乏鲜明的城市品牌定位,城市整体营销力度不够。每个城市都需要独有的文化名片,中山近年来取得了全国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首批文明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诸多荣誉,而可惜的是,中山的城市品牌知名度虽然达到了一定程度,但其对自己城市的品牌定位还一直缺乏更为独特的提炼和集中化管理,使之众多的名号相互消溶,掩盖了中山的城市亮点,没有很好形成城市品牌的累积效应。

为何中山在国内外的声誉和其实际应获得的还是有一定距离?提起广东四小虎来,很多人都只知顺德、东莞而不知有中山,提起宜居城市来,很多人能例数出珠海、大连等,却偏偏遗忘了中山,甚至提起孙中山来,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都会联想起南京而不是中山。中山人常常以务实低调而自豪,但这种文化性格发展到极致,在当今这个注重品牌营销的时代,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避免。当前中山城市品牌和城市形象营销的不足直接影响到中山的知名度、美誉度,甚至是发展后劲和竞争力。

2007年底至2008年初,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顾海兵教授负责的《中山市城市形象定位与城市推介》课题组,以人口数量超过400万为选择标准,对中山开展了“中山城市形象全国调查”。涵盖了不同性别、各个年龄段、各行各业共计1855人的调查以及在中山24个镇区开展的中山城市形象的调查显示出如下:

1、对中山有一定了解的人数太少。在外部公众的调查中,1855个有效样本中,每个相关问题的回答率均不足10%,说明中山有较高的美誉度,但知名度还不高。

2、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五大城市的调查结果表明,25%的人认为中山在南京,57.8%的人完全没有听说过中山,90%的人没有去过中山。

调查所显示的结果无疑是令人担忧的。在知识经济、信息社会时代,城市也需要营销,没有自己的个性品牌就会被湮灭。它告诉我们,中山的城市形象与知名度急需提升,中山的城市定位与品牌塑造急需启动。

(二)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开发力度不够,城市文化特色还未形成。

在众多的城市名片中只有那些蕴涵深厚文化底蕴、文化元素鲜明而独特的文化名片才更具影响力、号召力和渗透力和产业化的潜力。

中山近代名人众多,特别是作为孙中山的故乡,名人旅游资源是很丰富的,这是优势,但目前只是将许多品牌资源零散地拼凑出来,而没有一个整体性的主题,文化产业、旅游景点和城市建设特色均不突出。以文化产业为例,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首先是文化支柱产业优势不明显,“拳头产品”较少,知名品牌不多,企业规模不大,行业结构水平不高,特别是与周边城市相区别的优势文化产业群尚未形成。二是文化产业总体上属于输入型的格局。据有关统计,我市市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数额大于人均文化产品生产的数额,这种供求上的差异,表明中山文化产业在总体上还属于一个输入型的市场格局,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尚存在较大的差距。三是文化产业结构整体水平不高,从行业的角度看,虽然中山文化涵盖了几乎所有基本行业,但一些技术含量和专业要求较高,属于高端上游环节的行业仍为空白,文化产业的科技应用水平较低,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动漫、影视制作等核心层文化产业所占比重不高。四是人才匮乏及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尤其缺乏学历层次和文化素养较高的高层次人才、善于将现代科技应用于文化领域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和既懂文化又懂经营的产业经营型人才。

(三)中山的人文弱势制约了文化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壮大发展。中山是一座休闲的城市,岭南水乡的温山软水造就了中山人的悠闲心态和温和性格。中山人的性格不愠不火,生活节奏也比较悠闲,人们在工作之余常不忘享受生活。这种生活状态极易导致小富即安情绪的产生。

在中山,很多企业都不愿意上市,诸侯观念深厚,宁做鸡头,不为牛后。威力、爱多等曾名满国内的品牌相继走下坡路,企业走得不远的背后,正是因为缺少着敢于拼搏的文化精神支撑。著名的“十大舰队”在产权问题基本解决后,企业也没有成长起来,深层次的问题在于相应文化精神的缺失,如“生意文化”没能有效地向“企业文化”、“创业文化”转化,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群体发育不良。

(四)过分的务实导致保守趋势,包容性日趋递减。广东人的务实文化是最著名的,在中山更为明显。这在一定的时期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而且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做得“过”了,特别是到了今天的市场社会、开放社会、信息社会,就可能变成保守。过分的务实,可能出现重经济、轻文化,重物质、轻精神,重眼前、轻长远,重战术、轻战略,重实际、轻理论,重自己、轻他人等种种现象,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小康自满、安于现状。什么“包租婆”、“二世祖”,都是这种弱势文化的产物。岭南文化本来就是一种兼收并蓄的文化,它兼容了中原文化或者叫做大陆文化,又兼容了海洋文化或者叫做蓝色文化。在中山,目前称为“本土人”的群体,其实在几百年前也绝大多数是移民。然而,一直以来,这一群体相当一部分人对于新的外来群体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戒心,以至逐步形成所谓的本土文化,日趋保守,使得不同特质的各种文化游移在外,不能融合成更具活力的城市新文化。

必须承认,相对于中原地区,中山乃至广东的传统文化积淀确实是比较单薄的,目前内地的开放力度加大,长三角迎头赶超,西方发达国家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浪潮中,珠三角包括中山的竞争优势就显得捉襟见肘,弱势凸现。其中的原因,除了文化积淀单薄外,更重要的是一些人轻视甚至抗拒自身的继续教育,对现代文化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恐惧,以至面对激烈竞争穷于应付。

建设“文化名城”,最根本的是通过“文化名城”的建设,以崭新的目光重新审视和评估中山文化,扬其优势,弃其弱势,塑造和培育全新的中山人文精神,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模式的转变,形成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由“制造中山”向“文化中山”转型,使中山的经济社会得到更大、更快、更全面、更协调、更健康的发展。

三、路径:以文化为内核塑造城市品牌

1、城市品牌塑造的要素主要包括:历史渊源、文化底蕴、人文风情、自然生态、产业特色、发展前景、城市定位等,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它反映着一个城市独特的个性与气质,是城市品牌最具表现力的内容和形式,品牌要素要成其为城市品牌必然要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城市品牌价值不仅在于其能为城市创造良好的形象和声望,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成为其潜在的消费者,还在于其持续不断地创造新价值、新财富的巨大潜能。随着城市品牌在推动城市发展和提高城市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今天,城市品牌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城市管理者的重视,城市品牌日益成为城市最宝贵、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并成为与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并驾齐驱的现象。

2、城市文化是城市品牌的灵魂,文化力是城市品牌建设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的区域竞争,将以文化论输赢。”城市文化是城市的一种特殊张力,也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城市的文化特色不仅是城市文化的风景和魅力所在,而且是城市的活力和生命力的体现。优秀的品牌是具有良好文化底蕴的,创建品牌就是一个将文化精致化并充分展示的过程;在品牌的塑造过程中,文化起着凝聚和催化的作用,使品牌更有内涵;品牌的文化内涵是提升品牌附加值、产品竞争力的源动力。

3、文化个性凸显城市品牌个性

文化个性确保城市文化品牌的不可替代性。目前,在城市文化个性定位上最大的弊端就是特色危机,“千城一面、个性缺失”,简单模仿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城市的同质化。特色不仅是城市文化品牌的生命力,也是一个城市最有价值的名片。特色一旦形成,就会造成一种牢固的“特色占有”,成为最稳定的知识产权。所以,一个城市的文化品牌要享誉全国,走向世界,先决条件是如何对那些能够体现城市特色的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集聚、整合和利用,使其以独特的魅力在城市竞争的舞台上独领风骚,这是城市决策者制定城市文化战略的立足点。

城市品牌的塑造对外是树形象,提高知名度,对内则是重塑城市的人文精神,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在这一过程中,城市特色文化的建设是基础和灵魂,以文化的传播来实现城市品牌的传播则更加具有恒久性,更具魅力、感染力和吸引力。

四、定位:紧扣中山文化特色,找准城市品牌定位

城市定位是依据城市地理、历史文化、产业基础等确定的发展追求和价值取向,也是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品牌塑造的基础与方向。

现代城市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多元复合体,任何单一的表述都难以对城市整体加以概括,探索中山城市定位要从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经济发展、城市风貌等多侧面入手,并力求达到整体的观照,探求中山城市品牌的“惟一”和“第一”。就中山的历史人文渊源、丰厚度来说,中山无法与北京、上海、西安、潮州、佛山、肇庆等相比。在这个意义上,要想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塑造具有鲜明个性特质的城市品牌形象,我们就必须挖掘和盘活我们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文化差异化观照中,另辟蹊径,突出自身文化特色。

(一)特色分析

1、较深厚的人文积淀。

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香山县涌现出了一大批在中国近代和现代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和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人物。世纪伟人孙中山之外,还有众多的买办和民族资本家,如徐润、唐廷枢、莫仕扬、徐渭南,中国四大百货的创始人郭乐、郭标、郭泉、郭葵、郭琳爽、马应彪、蔡昌,撰写《盛世危言》的郑观应,中国最早的留学生容闳、郑玛诺,发明四角号码的王云五,中华民国第一个内阁总理唐绍仪,清华大学第一位校长唐国安,著名政治领袖苏兆征、杨匏安、林伟民、杨殷,文化名人苏曼殊、郑君里、古元、阮玲玉、吕文成、萧友梅„„据统计,收进《辞海》中的香山人物竟达29人之多!800年香山文化的传承积淀了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中山人精神。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批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形成了影响中国历史进程、影响中华民族发展的现代经济思想、“三民主义”与改革动力等一起构成了孙中山文化的核心体系。

2、中西文化、经济交流的桥头堡。

一百多年前,香山是中国从大陆经济、大陆文化走向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的缩影。澳门特别行政区及珠海经济特区历史上属于香山区域。由于地缘的特殊,香山得以开风气之先;由于人缘的缘故,香山又得以领风气之先。香山以一种崭新的蓝色文明,打开了中国的窗口,引领了中国的开放。三十个春秋之后,中山再次成为了中国从封闭经济、封闭文化走向开放经济、开放文化的窗口。

3、区域特色经济发达,社会和谐。

孙中山怀抱理想、在浩浩荡荡世界潮流中“敢为天下先”、锲而不舍的精神成就了中山独有的产业文化。中山人追随着孙中山先生走向世界、融入国际的足迹,早在民国时期就创立了国内四大百货公司,开创了中国近现代商业史;改革开放初期,成立了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旅馆,国内第一家机动游戏乐园,引领了改革开放一时风尚。今天的中山,已经成为创业氛围浓厚,“人尽其才、地尽其用”的一方热土。全市24个镇区根据自身特点,以“一镇一品”的特色产业集群建立了国内产业集聚程度最高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市共有国家以上产业基地26个,省级以上专业镇14个,小榄、古镇等地区户创业率在40%以上,灯饰、游戏游艺、古典红木、淋浴房等产品在全国60%以上市场份额,远销世界25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家、省级名标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344个,被省定为唯一的产业集群升级创新试点。是全国产业集聚最集中、最具产业活力的地区。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在全国200个大中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中山市名列第17位;同时,该书对中国内地50个城市宜居品牌的排名中,中山名列第17位。《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2——定位:让中国城市并赢》中企业本体竞争力排名前10位的城市中,中山名列第九。这与同等规模的城市相比较,中山的排名是比较靠前的,甚至超过一些大城市。

近三十年来,中山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国家环保城市、国家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平安杯”、国家科技进步城市、国家首批文明城市、广东省教育强市、广东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市„„这一切,所凸显的便是“和谐”。

4、文化产业勃兴。

游戏游艺机产业国内首屈一指,咀香园和伊泰莲娜首饰工艺公司为代表的工业旅游发展态势良好。民众镇的岭南水乡保留这水乡人日常起居、婚嫁好事的传统习俗;南区古老而现代的詹园凝聚着将中华传统的“孝”文化;坦洲镇的咸水歌,小榄镇的菊花,黄圃、南朗镇那神秘而热烈的飘色,既蕴含着八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又透射出浓烈的现代气息。还有西区长洲那独具特色的醉龙,具有清末民初特色的步行街、展示香山近代商业史的商业博物馆、集中体现中山人精神的“慈善万人行”等等。

(二)原则及中山城市定位。

1、相关研究表明城市定位应当遵循五大原则:能够从本土化的文化土壤中挖掘城市特有的文化和资源;能够从城市的区域文化——地方性的成长中创造城市定位的内涵;能够从历史的传统中寻找城市独有的文化性格;能够从现代技术层面创造“智识型”城市的社会结构与代性发展机制;能够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进程中,创造千年永续的城市空间价值与符号。城市定位重点强调的是在“地方性”概念的前提下,既要考虑城市综合实力,也必须发展并创造“城市特色竞争力”。

2、国内城市的定位值得借鉴。 广州市:千年羊城,南国明珠

深圳:国际化大都市、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国际高科技城市、国际枢纽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会展中心、国际文化信息交流中心和国际旅游城市。

大连定位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城市”; 苏州定位为“东方威尼斯”;

丽江市定位为“和谐丽江、人文丽江、绿色丽江”; 东莞定位为“世界制造业名城”; 惠州定位为“现代石化数码名城”;

湛江定位为华南地区重要港口城市、粤西地区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

江门定位为“中国第一侨乡”; 清远定位为“珠三角后花园”; 梅州定位为“世界客都”。

观察与中山同级的城市,大连、苏州、东莞、江门、梅州、清远、惠州的定位具有特色突出,简洁明了,方便记忆,一目了然的特色。

3、中山城市形象定位。

城市品牌形象定位,就是确定在某一时期内期望在城市的内部公众与外部目标公众心目中形成一个具有某些鲜明个性特征与优势的城市品牌印象。城市品牌形象的定位要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来表述,使其对目标受众的心理产生冲击力。

我们务必在本土原则追索趋异点,在国际视野下寻找唯一性,而这并不妨碍城市的其他优势。那么,中山的优势在哪里呢?中山市最吸引人的是什么呢?

顾海兵课题组调查表明:34.8%的外部公众认为是城市环境或者人居环境,17.6%的被访者选择孙中山。而当地人中,61.1%的认为最值得中山人骄傲的是中山的人居环境,14.3%的选择了中山人文环境,13.6%的选择了中山的名人即孙中山。而且,认可度最高的三个景点均与孙中山先生有关,近70%。因此,对于外部公众而言,名人品牌——孙中山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名片,也是中山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色所在。

本课题组在江门、佛山、东莞、惠州等地的调查也得到相类似的印证,因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孙中山的名人品牌与人居环境品牌是中山市最为突出的特质所在——前者具有世界的唯一性,后者(联合国人居奖获奖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此外,中山区域特色经济也给人们较深的印象。所以,根据上述原则与分析,并借鉴有关城市的定位,我们偿试将中山形象整体定位为:

(1)“伟人孙中山的故乡,中国近代史的摇篮,咸淡水文化的典范”。该定位充分考虑了中山市的历史渊源这一显著因素,同时兼及中山在近代以来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凸显了中西文化、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交流交融的特性。

(2)“伟人故里中山,国际人居名城”。“伟人故里中山”不仅体现了本土特性,而且兼备国际视野,突出了中山城市的全球唯一性;“国际人居名城”首先突出城市的国际地位,其次关照城市的经济特色,“人居”与“名城”结合,个性在此突出。

(3)“伟人故里,幸福中山”或者“伟人故里,和谐中山”。同上,中山最突出的特色,在于她名扬天下的伟人故里和宜居、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经济与生态),所以,这一定位传达了中山美好的城市形象,独特的个性特征,强化了城市形象定位。

(4)“灯都中山,照亮世界”。从产业角度与区域经济品牌的角度出发,中山是特色经济最突出的城市之一,从总量、市场占有率、产品特色、文化品味等综合考量,灯饰无疑是最有代表性、最具审美表现力的产业符号,作为世界四大灯都之一和永远光明的产业,其市场影响和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著名报告文学家何建民先生在“这里的世界最明亮”中写到“她把全世界所有的光明使者吸引到自己身边,又将更加绚丽明亮的世界赐给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5)“博爱中山、爱心无疆”。寻着孙中山先生的博爱精神,以及在改革开放后中山市持续20余年、影响遍及全国甚至超越国界的慈善万人行活动来定位,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6)“宜居城市,生态中山”。该定位侧重于中山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中山市在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清山”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

五、特色:作为品牌承载的文化建设 作为塑造、传播城市品牌的文化,必须能够鲜明地代表和体现该城市的文化特质。中山市的文化建设由自发到自觉,特色逐渐显现,特质逐渐形成。要更好地城市品牌建设和传播的重任,课题组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和建设。

1、凸显海洋文化的背景。中山临伶仃洋、港澳,是中国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它是中山文化形成的背景,从而使中山文化具有明显的海洋文化的特质。只有这一背景和特质才能很好地解释伟人孙中山的诞生和其思想的本质,也才能解释中山近代以来历史文化名人辈出和华侨众多的深层原因,还是中山在改革开放中走在时代前沿的文化基因。中山的文化建设只有继续深入发掘这样的文化特质,我们的文化就可以更好做到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从而促进中山人精神的与时俱进,成为中山市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2、深入提炼中山文化(岭南文化)的要素特点。一种文化的形成具有复杂的历史原因,内涵丰富,也可以说泥沙俱存,要把中山(岭南)文化发掘和发展成一种充满时代感的文化,就必须充分提炼其要素特点,梳理清楚究竟什么样的元素最能代表这种文化的特质,或者说这种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是什么,比如说孙中山文化、商业文化、华侨文化、民俗文化它们的代表性符号是什么?只有这样,在关乎品牌的文化建设上才能把握精准,在产业化(特别是文化旅游)方向上才有基础。在提炼中山文化(岭南文化)要素特点的基础上,可以在中山城或温泉旅游渡假城推出“激越·香山”大型文化演艺节目,从民俗、音乐、人物、历史(特别是创业史)等方面充分展示中山文化(岭南文化)的风采。

3、做大做特孙中山文化。孙中山文化是中山最宝贵和最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中山市面上因此而得名,孙中山文化也可说是中山市最直接的城市品牌。孙中山文化建设已有较好基础,但与城市的品牌形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孙中山文化中西合璧,内容丰富具有传奇色彩,在中西文化、海陆文化的碰撞中仍然具有历史的振憾感,用现代理念和技术完全可以做大,而且可以做出特色。具体做法上可以借鉴《印象·丽江》的做法,以中西文化、海陆文化的碰撞为背景,以孙中山丰富的革命传奇、爱情传奇以及穿越时空的思想奇葩为内容,设计制作一出文化节目,常年演出,向市民和游客弘扬孙中山精神和文化,打造中山的文化品牌。

4、做活中山特色产业文化。中山共有国家级产业基地26个,省级以上专业镇14个,灯饰、游戏游艺、古典红木、淋浴房等产品在全国60%以上市场份额。这些产业聚集度高,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产业很多本身就具有浓厚的文化味,特别是灯饰、游戏游艺、古典红木等都具备向文化产业转化的良好基础,以文化的视角深挖专业镇发展的潜质,将专业镇打造为文化专业镇,实现城镇现代化和产业的双升级,对中山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品牌建设将具有重大影响。

六、塑造:专业化打造中山市城市品牌

城市品牌塑造需要持久的积累,中山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它应结合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出相应的城市品牌战略,明确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将把这座城市塑造成具有什么鲜明个性特征的城市,在某一特定区域范围内乃至全国及全世界范围内分别处于什么地位。

1、进行城市品牌规划。

城市品牌规划是对城市识别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它需要深入研究城市历史、文化和事件,从中提炼出富有城市个性的概念,设计表达概念内涵的视觉符号,并建构城市的建筑识别系统、雕塑识别系统、街区识别系统、指示识别系统、特色产业识别系统、文化识别系统等。最重要的就是把CI、经营、文化的新理念贯穿在城市品牌塑造的全过程中,从整体上全力打造城市新品牌,以CI理念规划城市,以艺术手段建设城市,以经营理念管理城市,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

2、根据城市定位开展城市形象设计和建设。

城市形象设计和建设包括城市形象理念系统、行为规范系统、视觉传达系统等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努力创造与定位相符合的城市形象。在寻找自身的比较优势的同时,充分考虑目标市场(如投资者、旅游者等)、社会公众对定位的认同。结合历史文化、精神气质,中山的城市形象设计可以循着前述城市定位进行建设。

3、借助特色资源塑造城市形象。

要借助各种特色资源塑造鲜明的城市个性形象,扩大城市影响力,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特色资源有历史文脉、特色节日、知名品牌和名人明星。可发动“发现中山、认识中山”的活动,要发现的内容可以是:中山的世界之最、中山的中国之最、中山最具优势、最有魅力、最吸引眼球的人和事。从而依托这些特色资源进行城市形象的塑造。

4、以文化旅游产业塑造城市品牌。

“桂林山水甲天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杭州、桂林等城市因其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而名扬天下。在塑造、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时,开发利用好当地文化资源,促进文化资源向旅游产业转化,根据前述城市定位对文化资源进行定位、包装和传播。重点抓好历史文化传承,大力保护、挖掘、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做好孙中山等名人故居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做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建设和再开发,丰富故居、孙中山纪念堂、纪念公园等的文化内涵,充分保持并彰显我市独有的中西融汇的南国名城文化韵味。在故居建设全市性旅游信息中心,全面推介中山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抓好建筑文化培育,提升城市品位。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要对城市的建设风格进行引导,注重以优秀的建筑作品来提高城市形象。抓好城市生态景观的建设,对城市的绿化、美化品位进行提升,增强城市的休闲娱乐的功能,把中山变为一个生活艺术之城。

七、传播:分步有侧重地进行城市品牌的传播

城市品牌的价值在于城市文化和价值的传播中实现,城市品牌功能的核心内涵就在于把城市价值推广出去,让人认知、让人相信、让人感动、让人消费并产生尊严。城市品牌传播不仅是对已有城市优势资源、文化景致优化传播,更重要的是从顾客需求出发,根据传播目标对应的目标受众去发掘城市资源,传播城市产品,不断积累品牌资产。城市品牌传播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创立城市品牌,以吸引更多的要素和资源向城市集中,最终促进城市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要做好中山城市品牌的传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政府传播能力。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是城市价值的设计者与推广者,共同构成城市传播的主体。在这些不同的主体当中,政府主体处于主导地位。政府要充分运用各种传播手段,通过传播城市形象、宣传城市文化、提炼城市品牌等方式把城市推向世界。在确立城市品牌定位后,要通过一系列公共关系策略的实施,使中山的城市品牌形象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中山市政府的门户网站要体现三大特点:主题要鲜明、特色要凸显、内容要丰富。积极利用“伟人故里”、“宜居城市”、“文明城市”、“幸福城市”等各项荣誉,向公众传达中山的城市品牌形象。政府传播城市品牌要有新观念,要“敢为天下先”,要敢投入,城市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必然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事实证明成功的城市品牌投入换来了丰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回报。

2、实施CIS战略。

中山在城市品牌形象传播中要有意识地借鉴和引入CIS战略,使之与公共关系结合。城市品牌是城市形象的符号化与象征化,它凝练城市精神,浓缩城市文化,张扬城市个性,是城市可识别、可传播的总体特征。可借助相关专家学者和全市人民的共同智慧来挖掘和提炼品牌精神,提炼一句精妙传神朗朗上口的传播口号(如前述城市定位);还可建立中山城市品牌代言人,品牌代言人要具有可感知性,容易记忆和宣传。建议品牌LOGO考虑到中山城市的文化底蕴、城市特色,可将“孙中山故居”这一汉字进行抽象美化造型;也可用前述城市定位作为宣传口号,对城市品牌进行宣传推广。

3、实施差异化传播策略

实施差异化传播要有唯一性,不能与其它城市雷同,寻找城市文化的创新功能,同时还要有所侧重,在不同阶段可以宣传城市的不同侧面。在具体操作层面,分阶段从不同的侧面突出“伟人故里中山,国际人居名城”、“伟人故里,和谐中山”或者“伟人故里,幸福中山”、“灯都中山,照亮世界”、“博爱中山、爱心无疆”等中山特色品牌。

4、实施整合传播策略。

城市形象的整合传播,实际上就是整合利用各种传播工具,向特定的目标受众,以一种有效的、连贯的方式传达一个清晰的、明确的城市品牌信息。要充分研讨城市品牌形象的优势特征和个性特征,拟订城市品牌的主题、主打广告、宣传口号,突出表现品牌的诉求点、支持点及相应的信息内容。无论何时何地,在何种媒体上进行城市品牌形象的传播,都要注意保持信息的一致性,主要诉求点和信息点要和信息策略相符合。广告的创意要新颖独特,表现手法要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侧重表现、传达本城市给人的情感感受与给人的印象。要将政府公关、广告宣传活动、教育引导等多种方式综合利用,以求实现最大的传播效率。

建议以“我是中山宣传员、我是中山一名片”为主题,以《中山日报》、中山网为载体,广泛发动单位、市民积极参与到传播活动中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多种形式,传播中山形象和品牌。

5、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

在现代信息社会,公众接受信息的渠道千差万别,对不同的信息来源其信任度和认知反应也不尽相同。单一传播手段不足以覆盖绝大多数目标受众,因此,要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根据城市的品牌形象发展战略需要和城市财力,拟订好广告媒体组合的宣传方案,整合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品牌传播,重点运用好电视、网络、报纸和户外广告。

(1)电视,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形声兼备,生动形象,受众广泛,因此选择电视做城市形象广告较为合适,效果较好,应作为主打媒体。建议以“散文诗话”的形式,制作一个“中西融汇、和美中山”的电视片,有选择性地在境内外电视台投放,但不一定采取连续性媒体策略,可采用间歇性策略。对目标受众比较集中的大城市,也可在当地城市有线电视台或卫视台投放。投放的内容30秒或1分钟的城市形象广告片为主,辅以几分钟的形象专题片。

(2)互联网,作为发展最为迅猛的新兴媒体,其传播对象面广,信息量大,表现手段丰富多彩,内容种类繁多,具有较强的互动性、趣味性与亲和力,传播时不受时空限制,受众可随时进入,发布的信息还可以及时更正、完善,而且它的受众群体大都是城市形象宣传的主力对象。因此,应在互联网上做好本城市的宣传网站与专题网页,系统宣传本城市建设发展的各方面信息与突出优势特征,并及时更新、完善。另外,还可以在一些大的门户网站的旅游与分类栏目里建立本城市的专题宣传网页,同时建立大量的搜索引擎,以增加浏览量,扩大影响面。建议政府出资搭建平台设立一个“写手网(携手网)”,让策划人、写手、艺术工作者围绕中山的方方面面每天撰文上传。

(3)报纸,作为一种影响力非常大的新闻媒体,也是城市形象宣传的主要阵地。不过,在报纸上的宣传应以关于城市形象的新闻、软性报道及反映游客、外地投资者、专家政要名流的感受、印象、评价、游记等方面信息为主,根据需要可刊登少量的关于城市形象宣传的系列广告及本市举办的大型经贸、文化等方面的活动广告。关于报纸的选择,应以报纸本身的影响力及涵盖目标受众的多少作为主要标准。如做城市旅游形象的广告宣传,应以城市的晨报或晚报及旅游类报纸为主,其中既包括本地报纸,也包括本省与外省一些影响力较大的报纸。建议中山日报增办一份娱乐性的,以反映中山人文生活为主题的副刊。

(4)户外广告,既是城市视觉形象的组成部分,也是开展城市形象宣传的重要媒体。在首要印象区做户外广告,即城市对外交通的汽车站、高速公路进出口、旅游风景名胜区等,这些地方是游客形成城市第一印象的地方,会影响其进入城市的感受以及离开城市后的记忆印象。建议在光环效应区做户外广告,即能使游客的印象产生放大作用的区域,包括城市中心商务区、历史古城区、游憩商务区等。城市户外广告的设置,要依据城市布局和夜景整体效果等做好统一的宏观与微观规划,注意通过城市“点”布局、“线”布局、“面”布局,形成富有特色的广告群景观和良好的夜景效果,其中在显著位置最好还要有关于城市不同形象主题的宣传。

6、要善于组织有影响力的传播活动。

城市的大型经济与文化活动是一个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水平、城市文化特色及城市文化整体性的体现。城市品牌的崛起,经济活动或国际性公关活动等盛事的开展功不可没。“高交会”让广州重焕夺目光彩,“世博会”让昆明名满天下,“奥运会”让中国走向世界。这类活动本身可吸引很多外部公众参加,让公众在活动中更好的了解、感受本城市的发展变化,提高对本城市的知名度与认知度。另外,活动还会吸引很多新闻媒体的关注,增加本城市在媒体的曝光量,从而大大提高本城市的知名度和认知度。要积极利用有利时机、创造条件,积极参与能提升城市形象的一些荣誉性评选活动,诸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最佳商业城市,建议主动策划和组织“华侨文学大奖”、“休闲城市”、“和美城市”的评选。利用孙中山的国际声誉举办如“纪念孙中山诞辰145周年国际研讨会”、“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等。

八、政策:城市品牌塑造推广需要有效的政策和保障措施

1、 培育文化自觉。

一个城市要打造文化品牌,就要注意通过学习宣传、教育培训,提高政府、企业干部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觉,自觉重视文化因素城市建设、企业经营、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积极因素主动用文化这样的软力量加强对外交流,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各行各业要按照制定的城市品牌规范去从事各种宣传推广工作,调动市民的积极性,共同规范品牌使用,形成齐心协力推广中山的良好氛围。

2、成立城市品牌推广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进行城市品牌塑造推广工作需要进行各个部门工作的协调,关系复杂,需要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策划、运作,建议最好由“一把手”直接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要建立起市领导、各镇区和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统一领导和多元协调并举的组织机制,以保障中山城市品牌战略的可行性、操作性,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执行的协同性和有效性。

3、资金保障措施。

城市品牌形象的营销推广,需要相当的资金投入,这些资金投入虽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能通过提升城市知名度、城市形象而间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中山应针对城市品牌营销,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城市品牌形象的设计、营销与推广,以及重大项目和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从资金上保障中山城市品牌战略的有效实施。

4、人才保障措施。

塑造和提升城市品牌是一项科学性、理论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其有效操作与实施,在许多环节需要一系列的专门人才与之相配套。中山在城市营销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在政府相关机构中,如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社科联等引进一些营销专业人才或大学生,提高城市品牌各有关部门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此外,应该与市内外专业知名营销机构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邀请高水平专业性机构制定前期营销方案,邀请市内外专业的广告与公关公司进行中后期的宣传推广等,以保证中山城市品牌其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

5、推出有效的测评标准。

城市品牌的推广和传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项科学的工作,所以也应该有一套完善的、科学的效果测评标准,要定期通过规定的标准来对推广工作进行效果测评,一来可以知道推广的效果,二来可以为下一步工作提供指导思路。

(课题组负责人:丘树宏。成员:黄红全、元维社、罗千人、卢

丽燕、吴荣超、姜术俊、黄刚。统稿:元维社)

2009年12月30日安庾心:城市景观应承载人文之美

城市景观对一个城市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给人们的第一印象。若第一印象不好,那么,就需要外人花很多精力时间去深入了解这个城市,试问又有多少旅客会这样呢?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广州的城市景观不好,可能就是第一印象的关系,如果我们能改变这个环境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爱上广州。面对广州新的城市景观,如广州歌剧院、新电视塔“小蛮腰”等新城市景观的落成,我们应将它们的实际功用不断激活,并与旧城市景观进行整体重组,通过产业间的优化组合带动整个广东文化经济的飞跃。

广东的文化是“生猛鲜活”

新快报(以下简称“新”):要谈建设文化强省的问题首先就涉及到我们对“文化”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而要从细处去落实的话,广东当前最需要加强哪些方面?又如何才能走出跟以往“文化大省”所不一样的路子?

安庾心(以下简称“安”):若要谈对文化的认识和文化建设的细节落实等方面,我们必需从广东本身的文化特色讲起。如果说北京的文化是“大气醇和”,上海的文化是“精致开阔”,那么广东的文化便是“生猛鲜活”。事实上,以老广州为代表的一种广东文化早已风靡全国,如人们争相学说粤语、“叹”早茶、吃粤菜,其真正魅力无疑在于其中蕴含的时代精神。一直以来,国人以此为时尚,很多因素在于这个地区在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并与国际接轨,成了国人羡慕的“首富之区”。俗话说:“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

因此,广东当前最需要加强的,并非只是各种公共文化服务体制及文化产业,而是市民大众的公民文化素质及中小企业的转型。论前者,广东文化喜好将事实上的文化偏好变成商业,如将“逛花市”与“叹早茶”等本土文化特色变成商业行为并世俗化,从而淡化了很多本应值得深层挖掘的地方;论后者,在金融风暴中,损失最大的莫过于珠三角那些“三来一补”的中小企业。这种靠早期迅速积累财富的经营模式,造成众多企业主重商轻文,导致这次损失惨重,逼迫他们向知识型经济转型,如建立品牌。这两方面的文化建设各有轻重,前者以普及大众的整体文化涵养为主,后者以企业盈利模式而带动人们的思想文化高度与深度,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城区文化更受关注的是“重塑”

新:在“经济文化建设”这样的影响下,要花大钱去做文化的粉饰似乎不可避免,而这笔钱该怎么个花才更有成效呢?

安:花大钱去做所谓的文化粉饰,值得反思。譬如近年来在广州闹得沸沸扬扬的旧城改造,全社会都在关注恩宁路的拆迁,因为这一最具西关风情的骑楼街区可能就此消失。我们不难发现,相对于各种新文化地标的建立,显然老城区文化的重塑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在“经济文化建设”的影响下,若需花大钱去提高广东的整体文化素养,不可单纯用“文化粉饰”来一概而论。让我们来看看西班牙海港城市毕尔巴鄂的文化发展复兴策略案例:在1991年,西班牙政府实施曾一度称雄海洋后而走向衰落的该地区复兴计划,旗舰项目便是1997年建成的古根汉姆博物馆,与周边文化机构共同组成了毕尔巴鄂城的文化中心。自此,该市成为欧洲新的艺术文化中心,所在的巴斯克省工业产品净值GDP因此增长了五倍多。

这是文化产业主导旧城区复兴的一个典型案例。事实上,作为千年商都的广州,在大拆大建的“三旧”改造工程与新兴地标中,如何对历史文化进行统筹梳理?如何确切以文化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如何实现梦想照进现实?这些都将是考验主政者的智慧。

新:说到花钱,在当下文化建设中像城市景观这样的项目一定是少不了,一直从事景观建筑的您对于目前中国城市景观有何见解,是忧还是喜?而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广东是否处在领先水平,又有没有特色可言?

安:与国内其它省市相比,广州应该属于走在前列。一方面保持了特有的地方特色,很多的景观都保持老广州特色,比如西关大宅,岭南园林皆具有现化风格,成为一种新的岭南风格的景观。另一方面,现在的广州接纳文化的能力很强,把很多的外来文化融入到广州文化当中。广州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也允许同一个人有不同的活法。比如说,广州允许“摆款”(铺张),也宽容“孤寒”(吝啬)。在广州,这个在大排档吃牛腩粉的人可能刚做完一笔大生意;那个在街头买削价商品的也可能刚花了几百万买了一套房子。由于这种兼容特性,在现在的广东城市景观中,最大的特色就是显现出它的多元化多样性的文化特质。

城市景观更应承载“人文之美”

新:对于城市景观的建设,有不少的声音认为那只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更多是供旅游观光的一种文化包装,从根本来说意义并不大,你认为是这样吗?城市景观对于一个城市或地区而言,其文化意义和影响到底有多大?

安:每个都市都应该有自己因地制宜的特殊的城市标志,但不见得就是建筑或景观,重要的是能让人觉得其代表了这个城市的精神特色。像巴黎的铁塔,伦敦的桥,台北的101,都是有代表性的东西,让当地居民觉得是骄傲的象征而不止是旅游的包装。一个好的设计或景观建筑,不见得只是观光的产品,它更应承载人文之美。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具有标志性的城市景观不仅仅是代表了一个地方的形象,更能起到迅速让外人了解认识这个地方的文化传统和功能特性。

毕竟,城市景观对一个城市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给人们的第一印象。若第一印象不好,那么,就需要外人花很多精力时间去深入了解这个城市,试问又有多少旅客会这样呢?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广州的城市景观不好,可能就是第一印象的关系,如果我们能改变这个环境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爱上广州。正如上面所说的西班牙政府重新复兴毕尔巴鄂市案例,这种文化产业型的城市景观主导旧城区复兴起到对文化与经济双双推进的作用,也间接为千年商都的广州提供指导。面对广州新的城市景观,如广州歌剧院、新电视塔“小蛮腰”等新城市景观的落成,我们应将它们的实际功用不断激活,并与旧城市景观进行整体重组,通过产业间的优化组合带动整个广东文化经济的飞跃。

诚然,比起耗费巨资所新建的城市景观,我们对广东的古城特色风貌、文物古迹、历史传统文化进行统筹梳理显得更费精力与时间。而偏偏,这才是我们的文化历史的精髓所在。那么,我们应如何去继承和保护原有的历史文化景观?

看看广州的历史文化景观,包括了岭南园林、骑楼街、东山大屋,西关大宅等等。这些对现在的人来讲,除了要保留这些文化景观及历史外,还必须要保留一些重点,比如尺度关系。所谓的尺度,是指建筑物之间具有亲和力的邻里空间,而西关大宅就是很有原创性和因地制宜的空间典型。至于园林的保留,不是单单去保留那些点,像梁园、清晖园等,并不是说单单是保存好这些园就够了,还要知道如何将这些园与周边的人文生态,以及园与园之间的人文关联有系统性地结合起来。

广东人喜好将文化“市态化”

新:您来广州已有数年时间,对于长期以来广东被指是“文化沙漠”的说法有同感吗?当前广东的文化生态是否成熟,又存在哪些优点和问题?

安:在我看来,广州乃至广东地区所特有的一个岭南文化,或是老广们所津津乐道的“叹”文化,是需要外来人花心思与时间体会的一个“生猛鲜活”的文化特质。首先,广州长期因贸易的缘故向来与国际化接轨,这种“立足本土,兼收并容,合理改造,为我所用”的文化氛围,常常让外来人感到光怪陆离,摸不着头脑,但恰恰这也是岭南文化精髓之所在。其实,这都是可以从讲粤语、吃粤菜中体会出来。如粤语中就喜欢将外来语言本土化,发明诸如“打的”、“迷你”等译名,加上本土便有的各种特色,甚至连骂人的粗口话如“仆街”,它的历史渊源其实从“Sportguy”而来,代表那些不务正业的花花公子,进而演变成老广们表达不屑的粗口。其次,广州人不爱争论喜欢实干,并遵从自己的个性去干。在广州人看来,许多北京人争得面红耳赤的问题,都是没什么所谓的“假大空”,倒不如闭口不争论,实实在在去干活更“着数”。

所以,被冠以“文化沙漠”一词,也正是因为广东人喜好将文化“市态化”、偏务实重商业的风气而来,这也难免有些尖酸刻薄了。显然这样的说法不仅忽略了改革者孙中山、康有为等人在此地的历史改革意义,并且不理解广府千年的历史渊源及老广们特有的文化特色,硬是将文化评估标准化,并且单一以思想与文化深度来评价它。

不过话又说回来,具有广东特色的文化要想走向大气磅礴、灿烂辉煌,也并不容易。我觉得,广东人虽以本土独特文化为傲,而在深度的思想耕作中,却经常停留在快速的消费文化中便戛然而止,使这种“生猛鲜活”特色往往无法深入持久。在这种消费文化的大环境引导下,老广们若想进一步发扬广东特色,除了政府应考虑发展自己的城市文化建设,如真正落实建立文化强省的“七大工程”,并应大力引导企业主的知识转型与着力于大众的细水长流式的精神文化深度建设。

人物介绍:

安庾心,出生于1975年,南非籍华人,现居广州。南加州大学建筑系学士,哈佛大学景观硕士,现为某国际公司景观设计总监,作品包括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宾夕法尼亚大道景观设计、布鲁克林大桥公园景观设计等。

在谈到“文化强省”问题时,安庾心认为文化建设应该是一件厚积薄发的事情。而对于像广州当前城市景观建设的急功近利,他则强调每个都市都应该有自己因地制宜的特殊的城市标志,但不见得就是建筑或景观,更应让人觉得要能代表这一城市的精神特色,这才能避免落入一种“文化包装”的误区。

(转自新快报8月9日,B13版)

第6篇:中医医院重点专科建设与品牌塑造的实践

摘要:进入 21世纪, 在政府主导和市场选择等因素的共同作 用下 , 医院实施品牌战略成为必然。学科建设作为医院品牌建设 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化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对提升医院 整体水平、 体现医院特色、 增进医院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具 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很多医院都从医院的发展战略着眼, 科学预测, 制定医院的学科发展建设规划。 在学科建设上作出较 大投入, 取得了可观的回报。 本文仅以地处潍坊市中心的潍坊市 中医院为例就如何加快学科建设、 塑造医院品牌, 谈一些看法与 体会。

关键词:学科建设、医疗市场竞争、医院竞争力、医院品牌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与改革的永恒主题,是医院发挥医疗、 教学、 科研的基础平台。 学科建设水平的高低是医院整体实力的 重要标志,也是一所医院品牌的直接影响因素。 医院要发展, 学 科建设是关键。 实施重点学科建设, 采取得力措施促进学科建设 可持续发展,并以此为载体增强医院技术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 力,从而塑造医院品牌,推动医院全面发展。因此,狠抓学科建 设必然是医院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医院打造品牌的关键所 在。明确发展特色、制定发展规划、 推进新项目开展是实现学科 建设超常规发展的必然要求。

1. 学科建设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开展医疗、科研、 教学的基础 [1]。它对医院发展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 [2]的作 用。 学科建设发展的快慢直接影响到医院品牌的提升及事业发展 的进度。首先,学科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有利于发现 人才、 培养人才, 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使其尽快成长; 其次,学科建设也是孕育科研成果的基地, 通过政策、 资金等的 扶持,使科研水平得以渐进式或跨越式发展; 再次, 学科建设是 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 “科技兴院” 的重要举措 [3],可以有效促进医院整体技术水平提升。 可以说, 学科建设的水平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医院医疗工作的水平。

2.XX 市中医院学科建设的现状。

XX 市中医院始建于 1955年 6月,是山东省建院最早的地市级 中医院之一。近年来, 在国家、 省及潍坊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会 的支持指导下, 医院坚持把重点专科建设作为立院之本、 强院之 基,努力走特色化、品牌化、一体化的继承创新之路,形成了龙 头专科引领、骨干专科支撑、 新兴专科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目 前,医院拥有脑病科、骨伤科 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外科、肿 瘤科 2个国家“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脑病科、心内科、 乳腺外科 3个山东省首批中医药重点学科,脾胃病科、儿科、心 血管病科、 针灸科、 妇科 5个山东省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及肛肠科、 肝病科等 17个市级重点专科,重点专科建设覆盖率达到 90%以

上 。 2013年,山东省重点专科建设现场会在 XX 市中医院召开, 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认可, 有效提升了我院在全省的知名度和影 响力。 据香港艾力彼医院研究调查显示, 潍坊市中医院综合竞争 力已列居全国地市级中医院前列。

3. 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措施。

3.1完善“三个机制” , 推动重点专科建设扎实开展

3.1.1完善领导机制。 为加强对重点专科工作的组织领导, 医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 专门设立重点专科管理办 公室, 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重点专科建设工作, 及时解决工作 中存在的问题,参与学科建设的监督、检查、评估,加强对学科 建设的督导,切实形成了专科建设工作抓紧、抓实的良好格局。 3.1.1完善责任机制。 医院修定完善《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办 法》 、 《重点专科奖惩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制定《重点专科 建设发展规划》 ,与各科室签订年度建设目标责任书,将任务指 标分解落实到科室、到个人,切实做到了分工具体,责任明确。 3.1.3。完善考核机制。 医院对重点专科建设工作一月一考 核, 一月一通报, 考核结果与科室绩效工资发放和年终评先选优 相挂钩, 对迎接上级重点专科建设评估存在问题较多的科室坚决 进行责任追究,保证了重点专科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2落实“三个到位”,助推重点专科建设提质增效

3.2.1资金支持到位。 医院建立重点专科建设基金,逐年加 大专科经费投入, 地方财政与医院对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经费进

行了匹配。除落实好配套经费外,在建设周期内,每年给予国家 级重点专科及建设单位 10万元、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5万元 用于科研启动、学术交流等活动。建设经费由财务部、 重点专科 办公室分别设立专帐,专人负责、专款专用, 3.2.2设备配臵到位。 医院按照《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臵标 准》 , 为每个科室配备了相应的中医诊疗设备, 同时, 购臵了 3.0T 核磁共振、飞利浦 256层螺旋 CT 、全数字通用型血管平板减影 系统、直线加速器、陀螺刀、 ECT 及高清腹腔镜等一大批先进的 微创设备,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平台。

3.2.3优化配臵到位。 医院先后购臵医院南邻的合兴酒店、 北邻的工商银行营业楼, 并腾出行政职能科室的办公用房, 全部 用于临床发展,合理设臵专科单元, 优化科室布局, 努力满足专 科发展需求。目前,各级重点专科共下设二级临床科室 38个, 占临床科室总数的 90%以上; 开放床位 1151张, 占全院的 93.5%; 年门诊量 40余万人次、出院病人 2.8万余人,分别占全院 67%、 90%以上,成为推动医院快速发展的主力军。

3.3突出“五项重点” ,提升专科建设核心竞争力

3.3.1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各专科不断优化重点病种 的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 并对本专科各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及临床 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并持续改进。 推行了从急救到康复的 一体化诊疗模式, 突出中医药诊疗方法的综合运用, 积极开展针 灸、推拿、康复、正骨等富有成效的非药物中医疗法。脑病科开

展的“五个结合”特色疗法,建立的“中医特色卒中单元” ,以 针灸、推拿、熏洗、耳穴压豆、康复锻炼相结合的“外治法”综 合治疗,中药超声导入疗法, 中药贴敷与熏洗治疗偏瘫,利用研 制的柔筋熏剂熏蒸治疗中风病等独特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每年吸 引住院病人 6000余人次,门诊量 8万余人次,成为全省规模最 大的脑病特色治疗专科。 骨伤科将传统的中医正骨与中药内服外 敷相结合,体现骨伤科“个体化” 、 “人

性化” 、 “微创化”治疗风 格;提出的手法 -撬拨—器械—再手法 -固定 “正骨九法” 创新理 论,广泛应用于四肢、 脊柱、 骨盆骨折等全身骨折的正骨固定治 疗;应用药物熏蒸、中药离子透入、中药贴敷等特色疗法,并结 合外固定支架以及 20余种夹板治疗四肢骨折病人,保证了骨折 愈合和功能锻炼的同步进行, 取得显著疗效, 每年门诊量达 8万 余人次,收治住院病人 3000余人次。外科开展的乳腺癌预防、 治疗、 康复的一体化治疗模式,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晚期前列腺癌, 三才理疗治疗乳癖病, 中药外敷配合灌肠治疗外科急腹症及三阶 梯疗法治疗石淋病等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每年开展手术万 余例。肿瘤中心开展的集化疗、放疗、热疗、基因免疫、介入及 中药治疗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抗癌一体化治疗新模式, 吸引了众 多患者前来治疗。 在开展中医综合治疗的同时, 各专科非常注重 自制剂的研发与应用, 均形成了本专业有突出临床疗效的系列自 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 50余种自制剂 , 以其副作用小、价 格低、覆盖专业广、临床疗效显著的优点广受患者好评。

3.3.2不断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采取 “走出去学, 请进来教” 等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加快人才培养。制定了 《在职医师培养规 划》、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等管理制度,每周科室 开展的业务集中学习、 全院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知识讲座步入常 态化。注重高素质人才培养, 近两年来,先后派出 100余名临床 骨干到国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护士长到省级以上大医院轮 训, 其中 2名临床骨干到德国交流学习。 注重中医药学术传承工 作, 积极参加国家级和省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项目, 通过 “读 经典、 跟名师、 做临床” 等方式, 培养了一批中医临床技术骨干。 广泛开展老中医带徒活动, 让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思想得到传承 发扬,已有 3名全国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和 24名省市中医学术 经验继承人顺利出徒。 加强交流合作, 各级重点专科每年至少举 办一次高层次学术会议及省级以上继续教育项目; 与北京 301医 院、上海交大附属医院、山大附院等建立长期协作关系,邀请专 家来院常态化坐诊、手术、讲座,既搭建起了专家会诊的平台, 又带动了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 度,去年自主招聘硕士以上人才 50名,专业急需人才 7名,今 年又在全国范围内招募 100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并积极落实 相关待遇,确保了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3.3.3积极开展医疗技术攻关。 医院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开展 科研创新,设立科研基金,修订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奖 励管理办法、学术论文奖励办法等,并投资 5000余万元建立了

设备先进、 技术一流的中心实验室, 激发了大家开展高层次课题 研究的积极性,科研课题的数量及质量都有很大提高。 目前, 承 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课题 各 1项,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课题 7项及市科技发展计划 30余项,每年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 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200余篇。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先后开展新业务、新技术 400余项, 如开展的中风病一体化治疗、 各种小关节镜、 股骨头坏死微创技 术、 脊柱微创系列化治疗、 “保乳手术 +前哨淋巴结活检” 、 “保 乳手术 +腔镜辅助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乳腺癌术后假体植入 整形美容”、恶性肿瘤中西医系统治疗及泌尿、胸心、肝胆、胃 肠等腔镜微创外科高难度手术,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012年, 脑病科的“中风病系统化治疗”、骨伤科的“骨盆骨折治疗”成 功入选中国地市级医院“百项绝活”。

3.3.4强化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工作。 率先在全省成立中医 药预防保健服务中心,业务用房由 100平方米扩大到 2000平方 米, 下设 7个专病门诊。 以重灸为主的疗法多次成功促醒持续性 植物状态患者,运用“三伏贴”及“三九贴”预防治疗反复发作 性上呼吸道疾病,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吸引来自韩国、俄罗斯 等多个国家的中医疗法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和诊疗。

3.3.5大力发展医疗服务联合体。 积极发挥中医龙头作用, 努力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 2011年医院整体托管了潍城区 3 家卫生院,今年又成立了分院,与临朐、寿光等多家县中医院建

立对口支援关系,从人才、技术、管理、设备等方面给予支援。 在新华分院成立了国医堂,汇集了 50余名造诣深、声誉高的中 医名老专家, 在提供优质诊疗服务的同时,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 康复指导,体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的“治未病”理 念。响应国家中管局、省中管局“健康服务行动”号召,从 6月 2日开始, 历时半年, 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中医中药 “进乡村、 进社区、进家庭”大型巡诊公益

活动, 有效推动了医院专科的建 设与发展,而且使优质的医疗技术辐射周边,惠及更多百姓。 4. 潍坊市中医院学科建设规划

4.1建立多个诊疗中心。 以创建全国示范中医院为目标,强 化知名专科建设,努力打造脑病诊疗中心、 骨伤诊疗中心、 外科 诊疗中心、肿瘤诊疗中心、 妇产诊疗中心等多个诊疗中心, 将服 务于同一类疾病的各种技术资源有效整合起来, 让患者享受到由 多学科专家联手打造的诊断、 治疗、 康复、随访和健康教育综合 一体化的高质量诊疗服务。

4.2打造专家会诊平台。 针对疑难复杂病例, 与北京、 上海、 广州等高层次医院建立学术网络平台, 通过专家坐诊、 远程会诊 等方式, 使疑难病例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全国一流的诊疗服 务。

4.3拓宽医院发展空间。

4.3.1在医院北区新建 8万平方米的门诊综合楼, 计划 2014年 10月份投入使用,新增床位 630张,努力为群众提供舒适、

优美的就医环境。大楼投入使用后, 我们将进一步细化专业、 扩 大专科建设规模,助推重点专科群大发展。

4.3.2与中国中医研究院协作, 成立中国中医研究院 (潍坊 中医药研究中心, 在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 重大疾病防治和中药 开发及康复治疗等方面开展合作, 进一步提升医院的科研创新能 力和社会竞争力。

4.3.3与国内研发能力强、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资金雄厚的 制药厂合作,争取利用 2~3年时间,改扩建或择地新建厂房, 成为国内知名的中药制剂厂。 四是依托脑病科优势, 建设一所拥 有 600张床位, 能够同时容纳 1000人的非营利性养老托老中心, 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虽然我院的专科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离上级要求 还有一定的差距, 下一步, 我们将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下, 按照专科建设的目标与要求加快推进,

做大做强国家级重点专科 群, 扶强省市级重点专科, 以重点专科的快速发展带动整个区域 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省级重点科室 6个, 省级重点实验室 4个。 学科建设是一个 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学科建设工作的评估分为两大部分, 大致 可分为投入部分和产出部分。 对学科的培育需要有步骤有计划的 推进。 院领导对学科建设工作的高瞻远瞩和长期规划是推动学科 发展的发令枪。 各医院都存在着学科发展不平衡的状态, 只有集 中力量建设好几个优势明显的科系, 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通过 公平、 公开的遴选和动态的纳入及淘汰机制, 可以有效地激励学 科带头人,从而获得学科发展的支持, 实现可持续发展。人才建 设是提高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根本依托。 良好的人才梯度是学科建 设目标、 更是学科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才建设既是学科建设的投 入部分,也可考虑为学科建设的产出成果。 学科带头人、学术骨 干、 后备力量的合理梯度是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因此必须加 大人才培养, 并为人才提供发挥能力的环境, 打造人才建设的理 想条件。

基础研究为提高学术影响力和未来实现临床转化有着不可 或缺的重要意义, 而在医院学科建设工作中, 更强调临床型科研 的重要性。 学科建设与科研建设切不可划等号。 医生应该善于观 察、勤于总结、充分利用大量临床资料,多开展临床相关科研, 发现临床关心的重要问题,并使科研成果迅速服务于临床,实现 成果转化。切不可削足适履,盲目铺开过多基础研究项目。综上 所述, 学科建设工作正是通过对有限资源的合理调配以实现基础 较好的医院重点学科及学科群率先取得良性发展。 学科建设宗旨 是突出特色,提高临床服务能力,加强临床相关科研的创新能力 和转化能力,以点带面,实现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11

第7篇:如何塑造和提升企业品牌文化

王楠

(开发区分公司)

摘要:

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或设计,或者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劳务区别开来 ;品牌不同于产品的商标,商标是“贴”在产品上的东西,是一种外的、附着在产品上的用于识别的标记,品牌则是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的保证书,商标是一个法律概念,品牌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同时品牌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品牌 竞争 企业 文化

1、品牌的重要意义

品牌既是决定产品竞争力的直接因素,又是—个综合因素品在当今的时代,产品的竞争越来越表为品牌的竞争,品牌已经成为某种产品区别于同类产品的重要标志。例如在汽车行业,宝马就意味着尊贵午轻、活力;卡迪拉克味着豪华舒适、贵族气派,丰田就意味着节油轻便, 品牌 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首要因素,它把某种产品的竞争特色集中在品牌上,使人们—看到这个牌子就想到它的质量、价格甚至售后服务的特点。由此看来,抓牌对于商品并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文化表现。

一个产品包含、代表着企业的品脾、企业的文化、企业的思想,由此消费者可以鉴赏产品、 可以体味品牌.可以评判公司的价值观、这就从生理、心理、感情和思想等多方面给消费者一种综合体验。知名品牌的效应神奇而非凡。世界品牌象征着财富,是国家之宝。标志着这个国家的经济买力。在当今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确立自己的地位,很重要的一条,靠的是许多名牌c

2、品牌命名

当今社会,企业间在产品质量、价格、促销和服务等因素上日益趋向同化,企业竞争更集中于形象之争,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正在成为广大企业的共同追求。为企业及产品命名就是为了设计鲜明独特的企业标识,塑造令人喜爱的企业形象。命名的优劣高下会直接影响公众对企业、对产品的认知、欣赏和接受程度。

一个好的企业或品牌名称,不仅应能恰当地体现企业与产品的特点、准确地表达企业理念,而且还应最大限度地涵纳企业文化内容.强烈地吸引、感染和冲击广大受众的心灵,从而直接提升企业与产品的文比竞争力,任何从牌所代表的企业、产品、服务都拥其特定的消费群体,而非全部的消费者。 品牌名称代

表着这—特定消费群体的利益和要求。因此,品牌的命名要以对消费对象的准确定位为基础。消费对象定位定的不准确,甚至错误定位消费对象,会导致错误的品牌命名,将会为企业以后的经营买下隐患。品脾对消费对象的关系建立在对消费对象正确分忻的基础上,要求对消费对象的特征、购头行为、消费方式等有准确的了解。从而才能在品牌命名中建立真正符合消费对象需要的品牌名称。

如何对品牌进行命名:

1.1设定基调

基凋设定原则即根据企业的特点、产品的特性和目标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等来确定企业品牌在名称选择上的大致方向和所愿选择的名称类别。或庄重严肃、或轻松活泼;或古朴典雅、或诙谐通俗;或雄健有力、或含情脉脉不同的名称会有不同基调调,会给人截然不同的视觉印心理感受。

1.2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原则即企业及品牌名称应符合社会价值标准,与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相一致,弘扬民族精神,追求—钟祟高的美,追求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格调。价值取向原则在企业及品牌命名中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并系到企业的精神境界和社会形象。

1.3文化因素

文化原则指企业在为白身或本企业的产品命名时,努刀使其涵容更多的文化因子,尽量追求丰富的寓意与联想、有点识地增加企业及品脾名称的文化含量,可使名称本身具有更高的丈化审美价值。以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为依托,从中吸取营养,是增加企业及品牌名称文化内蕴的最常见的方法。这些名称或源于历史典籍、或来自民间传说、或取自古典诗词曲赋,无不透露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1.4“避忌求吉”

“避忌求吉”原则即企业在给自身及其产品命名时,有意迎合人们的某些偏好,避免文化禁忌.从而产生—种“避忌求吉”的效果。不同的人群对事物有着不同的偏好。

1.5最求个性化

个性化原则即企业与品牌名称应独出心裁、别具一格,具有鲜明突出的个性特征,尽量避免同其他企业及品牌名称的相似与雷同、忌讳抄袭与模仿。

在社会日益信息化、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每天通过视听渠道接触到的商品信息相当多,但真正能够留意到的东西却很少。所以,要想使自己的企业与品脾名称顺利进入受众的注意范围并在受众脑中留卜深刻印象。就必须使其充满个性,让人过目不忘,像鹤立鸡群一样。

三、品牌的战赂开发

商品的开发、生产通常只被认为是生产企业的专利,其实,商业企业同样也可以参与到商品的开发之中。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商业企业通过品牌战略,创造自有品牌而在商战中取得骄人战绩,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开发和销售的品牌商品在零售业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1.联各开发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商业企业向生产企业提出新产品性能、规模等要求,同生产企业共同开发设计,出生产企业负责制造,商业企业按订购数量收购。在联合开发品牌商品的过程中,商业企业以现场销售统计资料为依据进行市场预测,并以自己拥有大量连锁店铺和物流网络,从而有能力达到符合最低经济规模的订货批量为背景,去同生产企业合作。零售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这种合作能够将各自所具有的信息、专门知识、技术相互组合起来,及时满足消费者对现有的商品生产所不能满足的需求;这种对商业企业和生产企业都有利的联合开发方式,为企业普遍采用而成为实施品脾商品战略的主要方式。

2.自主开发模式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由于经营多样化的考虑,自行投资设计或通过收购、兼并进入生产领域。集科研、开发设计和生产制造为一体,力图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名牌。一般而言,由于受到资金规模和技术水平等条件的限制,采用自主开发方式的企业开发的品牌商品品种有限,只占其所经营商品总量的极小部分,而且、大多数采用自主开发方式的商业企业同时仍与其他生产企业保持合作,联合开发品脾商品。

3.国际化方式

国际化方式实际上也是一种联合开发方式,它是企业同国外生产厂家联合开发品牌商品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个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是企业凭借自身优势,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实行规模经营、寻求发展空间的一种选择。运用国际化方式,企业能够根据消费者需要制定商品开发和供应计划,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更好的原材料和更优的经营技术资源,以较低的成本,在最优生产点进行品脾商品生产。国际化方式一般是大型企业或大型跨国商业零售企业集团实施品牌商品战略的方式。

4.引入国际名稗

引入国际名牌即企业引进国外的名牌。由于各国的社会文化背景、消费习惯等方面客观存在的差异性,采用国际化方式开拓国际市场或引进国外名牌之前,必须首先做大量细致的调查,明确自己的消费群体并在其中争取多数,以公关策划等促销手段使商品具有本地化文化内涵,提高商品在目标市场上的可接受性。

五、品牌的设计和保护

1.设计

创意和设计水平是品牌走向成功的第一关,好的品牌设计师塑造名牌产品的前奏曲,一个独具匠心、新颖别致的品牌设计,就是产品一个动人的永久性广告.往往能先声夺人,立刻引起消费的注意,为产品打开销路做好铺垫。

品牌设计要综合运用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和商品

学等方面的知识。

(1)商标整体图像要优美、新颖、独持,具有创意易记亿c

(2)商标图文的直接涵义或象征涵义要健康、向上、不犯民族文化习俗的禁息。

(3)商标文字要独特,内涵丰富、简短发音要响亮、易读、易记、如姓哈哈、可口可乐。

(4)商标的某方面要与实物产品发生某种微妙的或和谐的联系。如奔驰轿车,有意味的品牌,有利于巩固和提高企业的信誉,有利于消费者对产品的品牌产生偏爱。

(5)与国际市场接轨,对国际婪忌、民族心理、风俗习俗都有所避休、合“礼”合法,为将来进入国际市场做好准备。

2.运用

企业在塑造名牌单个产品的过程中,要慎用品牌延伸策略。在集中力打响一种产品以后,再逐渐将品牌延伸全相关的产品更具优势。因为名牌一旦确立,消费者对它就有—种信任感,无论企业生产什么产品都容易接受。通过名牌延伸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名牌的消费示范效应.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规模效益:但在名牌产品延伸上,一定要分清主次,突出一点,带动其余,适度扩张。究竟运用什么策略,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这里介绍二种品牌使用策略:

(1)统一品牌策略:即企业所有产品使用统一的品牌。日本企业在实施名牌战略过程中,采用统一品牌,如日立、索尼、东芝。采用统—‘品脾策略的好处在于可以节省品脾设计和广告费用,有利于壮大企业声誉。

(2)个别品牌策略:即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分别使用不同的品牌。采用个别品牌策略的好处在丁有利于产品的各自发展.即使个别产品声誉不佳,也不予于影响其他产品和企业整体声誉;而且个别品牌策略可以使企业为每个新产品寻求最适当的品牌来吸引顾客。

(3)多品牌策略:就是一个企业同时经营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竞争的品牌。如美国宝洁公司首创多品牌策略,对其生产的洗涤剂品牌分别取名“汰渍”和“快乐”两种品脾;洗发水有“潘婷”、“飘柔”和“海飞丝”。这种多品牌策略的好处在于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开展竞争,提高效益c

3.保护

(1)及时注册: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使用权,未经注册的商标,可以使用但不受法律保护。企业应在产品投放市场前就申请商标注册.否则难免为他人作“嫁衣”,现实生活中这类枪注商标的例子不少。另外,

产品销售到国外的企业,还要注意及时到产品进口国注册商标,为产品进入国外目标市场做好准备。因为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具有地域性,同一商标在不同国家所受保护相互独立。正因为如此,许多外商利用中国企业缺乏商标防护意识的弱点,在国外大肆抢注中国名牌产品商标,导致中国产品进军国外受阻,或易名,或

向外商交商标使用费,教训深刻。

[2)防御性注册:即注册与使用相似的一系列商标,保护正在使用的商标,以备后用;名牌是—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是企业耗费大量人、财、物,在长时间里塑造起来的、在市场上名牌具有强烈的消费示范效应,正是这种巨大的消费扩散效应,一些企业利用名牌产品企业因自身保护方面的漏洞.有目的地生产同类型产品,故意取与名牌产品相似的名称,采用类似的包装,打“擦边球”,企图乱中取势,借名牌产品之声誉.扬自己的名。因此,如何防止别人的商标借你的知名度相你投入的广告宣传费而出名,搭你的便车,分享你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必须关注的问题。

防御性商标注册的另—‘种方法就是同—·商标注册于完全3;冈种类的产品或不同行业,防止他人在不同种类的产品或不同行业使用你的商标。因为同一 商标使用的商品类别有一定限制,产品跨行业跨种类时,就必须分别注册。

(3)及时续展;<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有效期为I o年、到期前6个月内宛申请续展注册。在此期间未提出申请的*可以给予6个月的宽限期,超过宽限期未申请续展注册的,即丧失商标专月权。

(4)防伪:企业贞利用高科技水平,采用不易仿制的防伪标志,并主动向社会和消费者介绍辨认真假商标标识的知识。

(5)打假:生产名牌产:品的企业,对于制假、贩假古,决不能心慈手软,不能消极退让.而应坚定地投入到打假:[:作中左,经常进行市场调查,发现假冒侵权行为,要及时取证,并向有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刘法机关控告,依法保护自己的名牌声誉.维

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研究

第8篇:医院塑造品牌和服务社会活动

安庆渡江口腔医院塑造品牌和服务社会

活动计划

医院品牌形象是医院文化的外在表现,它将医院理念、医院远景等要素高度提炼并符号化,通过统一的视觉识别规范,将凝聚了品牌个性的医院形象通过全方位的传播渠道,有计划、准确、快捷的传播给社会公众,使之形成持久而深刻的视觉效应,从而提升医院品牌形象。随着社会的进步,卫生事业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已经逐步由单纯考虑生物因素向注重心理、社会因素过渡,这就要求我们在重视医院硬件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医院软件建设。而医院文化建设作为软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促进医院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院提出了用医院文化塑造品牌的口号!积极采取措施,部门、科室齐抓共建,全院人员积极参与,提高医院整体竞争力,加快了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渡江口腔自99年创建,发展至今已有14个年头,专科技术水平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但医院建设尚缺乏活力,我院根据这种情况和上级的要求,提出了以渡江口腔医院为总部及七家直属机构构建组成并同步发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医院发展五年规划。根据规划,医院总部将逐步走向集团化发展方向,力争将渡江口腔创建为安庆乃至安徽省内唯一一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在省内开设两所规模化、现代化的二级专科口腔医院,并逐步打造以种植牙、牙体牙髓、牙周病、儿童口腔、正畸为特色科室的知名度,信誉度高的特色品牌,使医院医疗设备总值和收入翻一番。全员人员心中有目标、行动力有方向、工作有动力,决心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力拼搏。

一.医院品牌塑造

1.进行医院文化建设

医院文化是医院长期实践中凝聚积累起来的文化氛围,价值观,广大员工所认同的医院精神,经营理念和行为模式。是以人为本,以

调动职工积极性为目标,运用文化的力量和和方式对医院进行管理的一种形式。

坚持以人为本,对内以医务人员为中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全心全意为医务人员做好服务,增强民主管理意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征集制度,多方征集医务人员对医院建设意见;对外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务,不断改善就医环境,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2.营造温馨、便捷、人性化的医院环境,改善就医条件

为病人提供“温馨、便捷、优质、人性化”服务是医院品牌塑造的基石!我院环境优美,候诊大厅宽敞舒适,走廊整洁明亮,各项医疗设施齐全,便民措施到位。院领导重视医院视觉形象的设计,医务人员统一着装,院内安装统一颜色的就诊标识,在整个医疗护理活动中建立充满人情味的“微笑服务”,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科学布局和便捷就医的合理流程,这些都将成为我院特有的服务品牌。

3.进行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以此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拥有一支出色的医护队伍对于提升医院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医生和护士的培训工作。医院通过各种渠道为员工创造优越的学习条件,鼓励和支持职工参加学术会议、短期培训或学习。每年选派青年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及参加提高学历教育,每月组织培训讲课,规范病史书写,强化“三基三严”、“急救培训”训练和考核,以此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我院采取自学与全院学习相结合,提高学历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学习培训的成效。

4.完善组织机构及规章制度

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实行6S管理制度,建立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完善各项医疗制度、工作制度、考核制度,严格各项操作规程,出台医院质量考评标准,定期进行考评,每月业务院长在全院大会上宣布考评结果,进行讲评,以此增强医务人员自律意识,强化医院质量控制,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我院建立

了院务公开制度,以职代会为载体,医院重大事项集体讨论,群策群力,有效推动医院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5.打造医院品牌,树立良好形象

医院品牌形象要深入人心,需加大宣传力度,以此符合广大群众的价值观和要求。我院通过新闻媒体、电视、报纸、品牌网站的建立等正面宣传思想信息,还通过户外媒体,如:公交广告、社区公告等形式,使用阵地宣传,不断刺激潜在客户群。良好的社会形象塑造,为医院争取更加广阔的医疗服务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医院服务社会

要树立有口碑的品牌,优质的服务是前提,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

1.建立医院自己的品牌网站: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服务于群众,方便群众咨询,为群众解答疑惑,宣传预防保健知识。

2.进行社区互动:我院定期举办健康讲座、社区义诊,以此建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打造社会公信力。

3.进行公益爱心:我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进行公益赞助、帮扶活动及免费检查活动,以此来提高医院的美誉度。

4.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完善医院志愿者服务体系,成立志愿服务组织,设置专职人员负责医院志愿者服务工作。例:每年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组织“以志愿服务在医院”为主题的义诊活动,提供血压测量、健康咨询。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院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强医院建设,努力奋斗,在医疗的行业中创出自己的品牌!

第9篇:产品形象与品牌形象的塑造.

晶牌鼹略

产品肜象与品牌形象的塑造 =_。Ⅲ

_武艳芳西南科技大学制造学院

[摘要】本文在分析用户品牌认-去。的基础上,确立了产品形象于品牌形象塑造的核心地位,并对产品形象的塑造要点以及基本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品牌形象产品形象系统塑造

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在商品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对某一品牌固定的看法.它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倾向。国内大部分企业注重了通过企业形象的塑造和宣传来建立品牌形象,而对于使消费者直接透过产品本身来了解企业所要展现的文化或是品牌所具有的形象,仍是相当缺乏。

一、产品形象塑造的系统化

产品形象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仅仅依靠一个包装、一个功能就可以形成,而是要进行系统策划.从企业理念的理解、到产品设计策略的规划、再到产品形象的定位.到最后的产品设计表达,环环相扣,无论离开那一环.产品的形象都会偏离既定目标.其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产品形象的定位

在定位时,产品形象应该与品牌形象保持统一。也就是说对产品形象的定位不能孤立的进行.必须与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以及经营战略保持一致。

2004年飞利浦为了强化企业对消费者的重视,提出了为顾客提供创新的、使用方便的产品、服务的经营宗旨。并根据企业的经营文化和经营理念引入了新的品牌定位“精于心・简于形”。同时制定了相应的以人为本、简单易用的设计策略.在产

品形象上以简约.实用为目标。其品牌形象、设计策略以及产品形象的定位非常统~,从适合性、方便性和科技性着手.不断地紧扣、强化企业以用户为根本的经营文化。在加上其产品出色的形象传达.使用户受到连续刺激,从全方位感受着该企业的经营理念.很容易建立品牌形象。

反观国内企业在建立品牌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化的规划,无法使用户对企业形成规模体验,从而留下印象。比如海尔,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企业形象是”海尔真诚到永远“。而产品形象包括:为您着想、永创新高、创造品位、专为您设计、一站到位等等。首先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的不~致,再看产品形象.这么多的形象语分散了用户的注意力.降低了对产品产生共鸣的效率。另外从这些产品形象中,可以提取出2个关键词:为您、创造。而这两个关键词也被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所覆盖.如果在这三者之间,能够集中力量。都采用锐意创新、为用户着想的概念进行宣传.很容易让用户对品牌产生强化记忆,再加上海尔整体家电、洗衣机等一些比较成功的创新性、关怀性产品的使用体验.相信对海尔品牌形象的建立会起到促进作用。

2产品形象的表达

光有了正确的产品形象定位和设计策略还不够必须要有相应的设计表达.在国内企业推出新品的过程中.很少注意到产品设计与企业品牌之间的联系,比如空调.造型大同小异.撕了商标.估计没有人能分清是哪个厂家的,或者企业强调的VI与所推出的产品视觉形象大相径庭.比如定位为时尚气质型女性手机,但外观看上去却是鲜亮可爱的少女感觉.从而可能造成消费者的误解。产品形象.品牌理念或者企业文化都必须通过产品的整体视觉要素的整合,通过对产品的形态语言,色彩、材料肌理以及细节特征等的塑造,将产品外在形象与其内在理念融成一体,才能有效地传递信息,使消费者产生相应的使

用体验.塑造一致的产品形象与品牌形象。 3.系列产品的统一

现代企业大多采用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品牌众多,如何在这些不同的产品问.塑造出统~的产品形象.让消费者一眼就能认出是哪个品牌的产品,这根本上在于保持系列产品之间连续的、一贯的设计:企业设计开发产品时应通过相似甚至相同的视觉设计特征的持续使用,在变与不变的策略指导下.使产品在视觉形象上拥有共同的”家族”识别因素.使不同产品之间产生统一与协调的效果,而且品牌旗下各产品视觉形象的相似或延续.其持续性地刺激.更加有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

二、产品形象塑造策略分析

在产品形象的塑造中,除了系统性的规划外.多角度的塑造策略更容易产生耳目一新的产品形象.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一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形象定位

如果说我们熟悉的很多产品的形象定位l:l:dm科技以人为本等范围比较广,是从“面”上进行定位.那么针对性地定位就是从“点”

处着眼.它是指在进行产品形象定位的时候.突出产品特点,把对顾客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特征进行强化显示。例如宝马定位于驾驶乐趣,奔驰定位于坐的舒适、沃尔沃定位于安全。他们虽然都是高档轿车。

却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成功。在产品同质化曰益严重的今天,进行针对性的产品形象定位与开发,更容易突出产品,提高用户的选择机会,加深用户的品牌印象。

2.民族文化的融合

在国际化的今天.品牌的成功之源仍是品牌的民族文化特质。一个成功的、历史悠久的国际品牌,总是体现着这个国家最根本的民族性和文化内涵。例如一提到西门子,我们就会想到德国民族的严谨和稳健.一看到可口可乐.我们仿佛感觉到了美国自由、开放。和这些成功品牌对产品形象和民族文化孜孜不倦的融合相反,我们中国的产品.在国际舞台中,除了是廉价的代名词外没有更多的意义,要提炼中国精神,把可以利用的中国元素和现代设计相结合才是体现中国造的根本,l:L女n,2008年奥

运会的系列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只有体现中国文化才能塑造真正的中国品牌,也才能立足中国走向世界。

品牌形象的塑造不是仅仅依靠产品形象就可以完成,还需要用系统性的思想对影响品牌形象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效管理.整合产品的概念、形体、色彩、包装以及其他有助于企业识别的如媒体广告、宣传资料、商贸展示、交通工具等,使这些要素保持一致连贯.形成强有力的冲击力,从而有助于用户对品牌的理解,持续地塑造出一个一致的并且可识别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张凌浩:产品形象的视觉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巴拉巴萨尔特要:倾听市场的声音[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7誊 [5]过宏雷:企业与品牌形象设计[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26《商场现代化》2007年7月(中旬刊总第509期

万方数据

上一篇:小学老师讲故事下一篇:高层建筑阶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