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机安全工作研究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业经济始终处于不断进步和发展之中,虽然我国的农业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在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进程中,彻底暴露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存在的问题。当前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要想持续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效应,就必须高度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与农机推广的有机结合。因此,农机推广和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缺一不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当前农机安全工作研究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当前农机安全工作研究论文 篇1:

基于农机驾驶技能认证课程内容的研究

摘 要:高职院校开展农机专业学生驾驶技能认证课程内容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积极探索开展农机驾驶技能培训和认证的新方法、新思路,与时俱进,鼎新革故,推动农机驾驶技能认证课程内容的研究有效开展,不仅符合国家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形势的新要求,而且能满足社会对农机专业相关人才的需求,有效地提高农机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农机事业的发展。根据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农机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农机驾驶技能认证课程内容的研究,就可以有效地克服目前高职院校的农机专业课程内容存在的缺点,使学生具有较宽的理论基础的同时,精通农机驾驶的某些技能,毕业后能迅速的适应农机行业相应的工作岗位;同时,技能认证和教学相结合,提升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农机驾驶 课程内容 技能认证 就业

在社会经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中国,对农机购机补贴政策越来越重视,农机保有量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新机具进入平常农机户、农机合作社,同时农机具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农机从业人员、农机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不断地提高,以便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形势。开展农机驾驶人员,包括在校农机驾驶学生的职业技能认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积极探寻农机驾驶职业技能培训和认证的新思路、新方法,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1]推动农机驾驶职业技能认证工作的有效开展,符合国家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形势的要求,对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满足整个社会对农机专业人才的需求,还能很好的促进农机安全管理水平、农机事业等发展。[2-3]通过调查发现,某些高职院校的农机班学生参加的农机驾驶技能培训,主要是通过向相关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申请職业技能认证,从而获取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在学院农机专业课程建设中把驾驶技能认证当着学生能力目标,培养他们快速成长,与农机行业要求挂钩,这也为农机行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骨干,获得农机驾驶资格证书是农机班学生自身职业能力水平的认证书和市场就业的通行证,同时也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4]因此,农机驾驶技能认证的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落实,不仅是贯彻农机相关法律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农机工作、促进学生成长和获得社会认可的主要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

1 高职院校农机驾驶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其所教育培养的大量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越来越多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尤为明显,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地位尤为重要。但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较短,传统思维对教育的影响很重,过于注重利益,迎合市场的需要,使得很多毕业生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人文素质水平较低,人文价值认识不够,社会适应能力较差。这些问题的出现,使设计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的存在相当大的阻碍。[5]

研究的农机驾驶专业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农机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构成农机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关键因素,是农业机械的认识与使用的前提,但尚未给予应有的重视。设计高职教育的农机驾驶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如何选择和组合课程,形成高职教育的农机驾驶课程体系?如何确定高职教育的农机驾驶课程目标和内容?研究中存在薄弱环节,关注的也相对较少。这也就影响了农机教育的改革、教学质量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目前对农机驾驶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当前高职院校农机驾驶技能认证的课程内容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1 农机驾驶课程标准单一

课程标准是学校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都是通过它来制定的,学校管理和评价课程也当作基础来制定。当前高职院校农机专业农机驾驶课程一直沿用教学大纲的形式,教学大纲较多以学科体系为中心来表述本学科要求的知识与技能,教学要求的表述方式比较笼统和单一,只限于“初步了解、运用”等抽象描述,对于学生课程掌握程度、兴趣等都缺乏指导。

1.2 学校相关设备较单一、有限

大多高职院校的农机专业的设备更新较慢,且相关农机具较为单一,主要因为其成本较高,平时作业应用较少,是季节性机械作业。稍有农机驾驶、保养、维修经验的专业人员都知道,不同的农机制造厂商对不同品牌农机保养维修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同类型的农机,其工作原理虽然相似,但其具体结构可能相差较大。因为资金及教学时间的有限,学校无法满足让学生对不同型号的农机整体结构都有所掌握,最终导致学生毕业后只能对在教学中所熟悉的机型很快上手,而对没有接触过的机型,可能还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认知、学习才能胜任相应的驾驶、保养、维修等工作,这使得高职教育农机驾驶课程内容在短时间内培养高技能,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专项人才的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困难。

1.3 农机驾驶课程内容设计与驾驶考证的结合不明显

农机驾驶课程内容在教学设计上没有做到整体的统一。在大部分情况下,驾驶理论学习与驾驶操作是分段进行,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内容的指导思想是通过统一考试达到统一标准即可取证,而考试的指导思想恰恰给我们学习带来不必要的后果,很多驾驶员都是为了取证而考试,最后的效果不理想。考证背后所支撑的理念还是“考试”,重甄别轻选拔,重结果轻过程,课程内容设计主体和方法单一,严重制约了整个职业教育地推进。

高职院校农机班学生参加的农机驾驶技能培训,可以向有关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人力资源申请职业技能认证,从而获取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学校要根据农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农机驾驶课程的培养路线,农机驾驶课程与学生的素质目标的培养相适应,这就为上海培养高素质农机劳动者和农机使用、维修技能骨干提供了保障。获得农机驾驶资格证书是农机班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前提,也是农机市场就业的“敲门砖”,用人单位也会认可。因此,开展农机驾驶技能认证,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既是农机驾驶课程内容改革研究的一项重要举措,贯彻“双证贯通制”的必要条件,也是加强农机工作、促进学生成长和获得社会认可的重要手段。

2 基于农机驾驶技能认证与其相关专业课程体系联系的思考

农机驾驶是农机方向班的主干课程。由拖拉机与配套机具使用技术、拖拉机安全操作技术、联合收割机等3部份组成。拖拉机与配套机具使用技术课程是掌握拖拉机及配套机具的使用维护、相关零部件拆装、技术保养、调整、简单故障排除等技能的必要的理论知识;拖拉机安全操作技术课程是安全驾驶与操作农机具的理论基础;联合收割机课程则介绍新型联合收割机的构造、原理以及驾驶操作和维护、保养的技能。这3部分课程内容是学生掌握农机驾驶操作实际能力的基础理论课程。

学生考证需要熟练掌握与其相关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机机电基础是农机方向班的主干课程。由机械图、机械基础和农业机械3部份组成。其中农业机械是农机化方向班的重要课程,为学生学习农机驾驶打下坚实基础。

(2)农机化概论是农机方向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包括农机化政策法规及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农机化统计数据的采集、整理、显示以及分析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有关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能将其运用于解决农机化服务、农机安全运用与监督管理、农机机械化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管理、农机修理服务等方面的法律问题,这给学生学习农机驾驶技能认证的理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农机修理是农机方向的主干课程。由接修诊断与检验交付、零件鉴定与修复、农机具修理等3部份组成。该3部分课程是学员掌握农机修理规范、农机故障的简易判断、零件缺陷的鉴定以及了解农机零件的一般修理方法、钳工的基本操作和进行简单修复的理论基础。在农机驾驶过程中遇到相关机械故障问题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能即使的解决,深化了农机驾驶技能认证的水准。

从农机驾驶技能认证开设的培训课程可以看出,其课程内容对于专项方面知识、能力、技能要求得更高。所以统一农机驾驶相关课程标准,加强课程评价机制,把相关专业课程系统化、标准化,为农机驾驶技能认证提供基础指导势在必行。[6]

3 基于农机驾驶技能认证课程体系的探索

(1)基于农机驾驶技能认证课程体系的构建根据现代企业、单位对农机人才的需求,根据课程内容不同方向的学习,设置基于农机驾驶技能认证的核心课程,统一农机课程标准,整合课程的教材编写,针对农机班的学生的实际状况编写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法,加强课程评价机制,为农机驾驶技能认证提供基础指导。

可以看出基于农机驾驶技能认证的专业核心课程为3~4门,大大简化了农机专业的课程体系,有效地避免了专业课程设置广而不精的难题。使学生专项驾驶能力得到加强,更适应农机企业、单位对专项农机驾驶人才的要求。

(2)基于农机驾驶技能认证课程体系的优点。

通过调整农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将农机驾驶技能认证的培训课程融入到整个农机专业课程体系之中,具有以下优点。

①鉴定考试与课程考试相结合。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农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整个课程体系已比较陈旧,目标性、针对性较弱,学生学完所学课程后,正常情况下没能在田间进行操作培训,这给他们计划通过农机驾驶认证的实践考试提出了相当大的难度,从而造成了教育与实践脱节,浪费了教育资源,且学生所学知识也难以适应真实情况下农机田间驾驶规范的要求。

将农机驾驶技能认证融入到农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可以提高农机专业的教学质量,拓宽学生的就业地域,避免重复的培训,造成的时间和资金的浪费,与实践相连接。将课程考试融入鉴定考试之中,如,鉴定考试合格,课程考试即为过关,同时学生还能达到农机驾驶技能专业人员的要求,这样可有效避免重复培训造成的资源浪费。

②专项技能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将农机驾驶技能认证融入到农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农机化概论》《农机机电基础》课程可安排农机驾驶理论培训课程内容;农机维修类课程可安排农机驾驶实践培训课程内容。农机驾驶课程基本涵盖了农机的专业核心课程,可以做到将农机驾驶专项技能与农机专业核心课程结合起来。

③就业岗位与专项技能相结合。农机驾驶培训课程内容需要很强的针对性,不同机型适应不同田间作业要求,不同季节需要不同的机械与之相配套,学生在学完该课后,才能熟悉农机驾驶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如,学完《农机驾驶》课程,考试合格即可拿到农机驾驶证,有胜任农场田间驾驶的工作岗位的专项技能。学生学完全部专业课程之后,能胜任几个工作岗位,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同时通过鉴定获得相应的技能证书,也提升了学生就业时的竞争力。

农机驾驶技能认证的鉴定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通过试题的形式来考核,并在田间实践操作、复杂地形驾驶等情况来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考生运用在校所学理论分析遇到情况的本质原因,重点考察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快速、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的做到了驾驶实践与鉴定考试相结合。

4 结语

目前高职院校的农机专业驾驶课程体系存在如下的问题:一是农机专业驾驶课程设置太过空洞,田间作业安排较少,没有结合实际状况,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无法顺利使用;二是农机课程体系只针对学校现有设备进行教学,设备单一,需的岗位来设置,学生学习掌握的机型较少,对学生就业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三是在强调技能的同时,却在课程体系中忽视技能鉴定培训的内容,使学生在进行技能鉴定时需要重复的培训,浪费了金钱和时间。

将农机驾驶技能认证的技能鉴定项目揉合到农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可以使农机专业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全面的涵盖在内,可满足农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将农机驾驶、农机维修等专业课程课时大幅增加,使学生在此专项的知识与技能得到很大提高,符合企业、单位的技术要求,通过专业选修课程更拓展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在农机驾驶、维修方面的就业前景更为宽广;学生在学到农机驾驶知识,掌握农机驾驶技能的同时,也能获得了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技能证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社会的对农机学生的认可度,而且能提到农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陈育彤.农机驾驶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研究与实践[J].农机管理,2014(3):38-40.

[2] 高忠学.中等职业学校农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2):76-77.

[3] 刘建平.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交通职业教育,2004(4):26-28.

[4] 張树琪.论“轮六步教学法”[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75-78.

[5]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6] 蒋亦元.面向21世纪的美国农业工程教育[J].农业工程学报,1997,13(2):12-17.

作者:许太白 周晨露 侯鹏程

当前农机安全工作研究论文 篇2:

浅议土地规模化经营过程中农机推广工作

摘要: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业经济始终处于不断进步和发展之中,虽然我国的农业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在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进程中,彻底暴露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存在的问题。当前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要想持续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效应,就必须高度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与农机推广的有机结合。因此,农机推广和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缺一不可。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与农机推广的适配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分析,随后针对农户农村的农机推广与土地规模化经营之间的适配度提出来几点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规模化;经营;农机推广;策略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农业技术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促动下,用于各类农业生产的农业机械设备已经逐渐发展成了一定的体系。三农问题一直牵动着党和国家以及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因此,在大力支持下,农村的生产经营方式在长时间的农机推广中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的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已经集合了家庭农场以及农业生产的共同发展,所以在当前的农业发展形势下,积极做好农业机械设备推广是顺应当下农业发展的要求,对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当前关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大部分农业生产区域已经在较快的发展速度下与农业生产建立适度的规模经营发展,并且农业农机推广与土地规模化经营在短时间内取得的成果颇为丰富,但是从长远的土地规模化经营与农机推广发展角度看,二者的结合发展还存在相关的不足和问题,具体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农村急需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同时更需要完善科学的土地流转机制;第二,在广大农村地区没有建立具备专业性、科学性、先进性的农机服务组织机构,尤其是农民最关心也最需要的粮食烘干和储存服务比较滞后;第三,部分地域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缺少保障,尤其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比较明显,例如,当前很多农田的桥梁称重能力不足,导致很多大型农机设备无法深入田间实施农机作业,农田灌溉沟渠年久失修、农机耕用道坑洼不平,运输能力差等等,以上相关问题也严重影响智能化农机设备的推广和使用;第四,农业机械设备库房建设用地难以保证,当前农机设备增长速度较快,因当前农机库房建设的速度远远无法满足当下日益增长的农机增长需求,要想高度适应土地规模化发展和增长需求,在土地流转、土地规模化适度经营以及农业资源配置、农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规模的进程中,更好地保障农业粮食生产安全,就必须科学规划农业服务组织机构建设,为农业机械设备和技术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关于加强农机在土地规模化中的推广措施和策略分析

传统的农业生产和劳作方式已经在土地规模化经营的不断改进和变化中失去了实际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因此,在农业生产和经营的进程中,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要求逐渐失去了为农业发展做贡献的机会。我国的农机推广工作开始于土地规模化经营初期,当前我国的农机推广与土地规模化经营都双双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但是从农业的长远发展来看,还需要有效解决当下经营和发展的不足等问题,最终才能在农机推广与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的未来之旅中获得更加突出的成就。

(一)加大培訓力度,不断提高农机人才准入标准

与其他方面的农业工作相比,农业机械推广工作并不是看上去那样简单,例如,很多人认为农机推广工作难度较低,但是随着农机推广工作的持续深入,一定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当前,我国从事农机推广工作的人员普遍存在工作能力有限且数量不足的问题,相关的农业管理部门只有不断提升农机推广工作人才的准入门槛和标准,才能有效促进农机管理工作的力度提升,以保障真正具有丰富农机推广经验以及专业知识能力的人才,加入专业的工作部门和团队,以保证农机推广工作的组织完善和力量充足。另外,农业管理部门还需要针对已经上岗的农机推广人员定期组织专业的技术和岗位培训,按季度或者按月份完成相关的业务培训。农机推广者需要更好地掌握农业机械生产知识,同时也需要农机推广者始终保持对推广工作的较高热情,最终才能在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当下,最终保障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农机推广的基层管理和投入,为土地规模化经营提供保障

各地区农业管理部门必须对农机推广给予较高的重视和投入,加强农业管理部门与农民群众的联系和沟通,才能更好地明确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农机设备和技术需要,只有依据农民和农业生产需要制定出的农机推广政策,才能更好地为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提供更好地保障,在农机推广的助力下土地规模化经营得以持续的发展和完善,最终保障农业生产经营的效益持续提升。

(三)建立完善的农机推广工作机制,为土地规模化经营管理提供途径

当前的农机推广出现了很多具体化问题。因此,农机推广具有表面看似简单,实则越来越难的问题。只有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机推广工作机制,才能面对日益增长的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需求,尽显农机推广和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在经过各方面的商讨后,农机推广管理机制才能被彻底的制定及完善,将完善的农机推广管理机制纳入土地规模化经营和管理日程,最终才能保障农机推广工作与土地规模化经营管理工作同向而行。

(四)加大农机技术推广力度,为土地规模化经营提供先进平台

只有不断加大农机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力度,才能持续保障农业机械的应用规模和示范辐射作用。例如,当前农业生产和经营的规模正在持续扩大,按照现行的农业生产情况,依据国家农业机械设备生产和农业生产配套标准以及要求,只有科学配备农机设备,才能更好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例如,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中,每平方千米要配备几台农业机械,必须预先根据农业的土地经营面积和农机技术的具体状况,在管理平台的搭建下,最终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且先进的管理和计算。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程度越来越高,在农机技术持续推广的今天,只有将二者顺利结合,才能保障农业发展获得更大的效益和成就。面对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进程中农机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要不断调整政策和措施,只有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最终才能更好地保障农机推广工作与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获得双赢。

参考文献

[1]李季.土地规模化经营过程中农机推广工作研究[J].贵州农机化,2021 (02):7-8.

[2]李季.土地规模化经营过程中农机推广工作研究[J].贵州农机化,2021 (01):11-12.

[3]朱晨笛.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4]郭滟.丘陵山区土地规模化经营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8.

作者简介:丁营(1987.01.22)男,汉族,山东省日照市人,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管理。

作者:丁营

当前农机安全工作研究论文 篇3:

浅谈基层单位的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思路

摘要: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通过提升农业生产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证粮食质量与安全尤为重要。在本文中针对当前基层单位农机化管理服务中的问题进行总结,深入思考,提出了农机化管理工作思路和具体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基层单位;农机化;管理服务

现阶段,我国农业正在朝着现代化发展,而实现农业生产关键环节的机械化程度是农业现代化的直接体现,因此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推广和扶持力度,要求各单位切实做好基层农机化管理服务,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目前,我国农机化已经进入到普及应用的稳步发展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受到地区经济和农业发展水平的制約,各地区农机化程度不同,在农机化管理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为了加强农机化管理服务,使农机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基层单位要做好工作,围绕着服从和服务于现代化农业发展大局,将农机化管理服务落到实处,服务好三农,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一、基层单位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2018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大力度保障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现阶段,正是社会各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抓住现代农业发展机遇,切实从现代农业生产和发展需求出发,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发展,这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在此背景下,基层单位在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方面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地位,应该顺应发展形势,将农化机管理服务工作做到位、做的好,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农机化服务。另外,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得到改善,只有基层单位切实做好农机化管理服务,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才能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缩减城乡之间的差距[1]。

二、基层单位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偏低

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农机装备结构单一、结构性矛盾突出,比如耕作机械比较多,但配套农具很少;小型的农机比较多,但缺乏大中型农机;传统的农业机械,如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等比较多,但是农产品深加工机械、喷灌滴灌设备等比较少;综合性机械很少,基本为单一功能的机械[2]。总体来看,虽然大部分地区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农业机械化,但是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仍然偏低,有待解决。

(二)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偏低

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偏低也是主要的问题,主要根源在于很多地区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服务能力很弱,缺乏大中型农机具,且农机具生产作业质量水平难以保障;农机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农机户老龄化已成为常态;农机队伍不稳定、岗位设置不合理,同时基层单位对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的途径认识片面等,这些都影响着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开展。

(三)政府投入力度不够

政府在推进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政府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1)缺乏宏观调控意识,导致农机化管理和服务工作难以推进,或者只是根据地方发展情况,对农业发展较好的乡镇进行调控;2)扶持力度不够,而且政府也未根据地方农业发展实际完善相关政策与保障机制,方向性引导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基层乡镇农机化管理服务部门都是自己摸索方式,严重影响农机化管理服务开展;3)农机化管理工作中没有充分考虑农机用户的具体需求,很容易出现农户使用农机次数越来越少的情况,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基层单位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新思路

(一)加大农机补贴力度

为提高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水平,应该加大农机补贴力度,因为在农机补贴实施以来,补贴政策一直倾向于小型农机具的补贴,对大中型农机具补贴比较少,对于大多数的农户来说,难以负担起大中型农机具高额的费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大中型农机具的推广应用。政府及各级管理部门应该完善补贴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将大中型农机具的补贴提高到70%以上,对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优化农机装备结构起到重要作用。

(二)提高技术人员配备

在农村地区普遍缺乏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技术人员,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所以在进行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中,基层单位应该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普及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节能技术等等。同时,要根据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选择的推广农机技术,培养一批专业化、年轻化的农机人员队伍,优化农机队伍人员结构,做好技术培训工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将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做得更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3]。

(三)政府要加大投入

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中政府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1)加强政府的调控职能,统筹规划所属乡镇,制定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发展路线。同时,要保障新设备、新技术等真正落实到各个乡镇,并加强宣传和监督,要求各部门学习技术,引进新设备,使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农业生产中普及推广。2)加大对基层单位的指导,完善相关政策和保障机制,为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开展提供多方面保障。3)政府要深入了解各乡镇农户的实际需求,了解农机管理服务工作的现实问题,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保证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高效、高质量的开展。

结语

在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中,基层单位农机化管理服务水平总体偏低,存在很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为保障农机化管理服务质量,应该从实际出发,加大农机补贴力度,提高技术人员配备以及政府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从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为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开展提供指导。通过加强农机化管理服务水平,对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以及解决三农问题起到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童丽.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J]. 南方农机,2017,48(13):22+25.

[2]崔成玉. 基层单位的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研究[J]. 农家参谋,2017(13):58.

[3]吴伟. 新形势下对抓好基层农机化管理工作的探讨[J]. 广西农业机械化,2018(05):7-8+40.

作者:郁俊梅 刘冬

上一篇:企业年终管理工作总结下一篇:实习会计工作总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