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专科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园艺专科论文(精选5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近年来中国设施园艺产业在借鉴国外温室行业、总结国内设施园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设施园艺相关标准,但是至今仍有很大缺口。由于缺乏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设施园艺产业还存在着生产水平参差不齐和产品质量低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量及出口创汇。

第一篇:园艺专科论文

牡丹——东北园艺新亮点

1.东北地区牡丹产业的发展现状

据统计,目前东北地区牡丹栽植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属吉林省,最大的牡丹品种资源园是长春市牡丹园,占地6.5ha,栽植牡丹10000多株,中原牡丹品种有40多个,5000多株,其中紫二乔、肉芙蓉、珊瑚台、乌龙捧盛、藏枝红、似荷莲等品种表现相当好;紫斑牡丹品种120多个,7000多株,其中夜光杯、和平莲、蓝荷、紫冠玉珠等品种表现很好;国外品种20多个,1000多株,其中花王、太阳、岛臣系列、日幕、花竞等品种表现非常好。公主岭市“益宗东北牡丹、芍药繁育基地”是牡丹品种最多的繁育、研究机构,基地占地2.8万m2,已经具备对牡丹品种极有利的驯化、研究能力,能适应的中原牡丹品种有70多个,6000多株;紫斑牡丹品种140多个,8000多株;国外牡丹品种30多个,1500多株。而且,该基地有播种苗10多万株、分株苗1万多株、嫁接苗5万株,是栽植规模较大的牡丹繁殖机构。同时,研究人员对牡丹品种进行物侯跟踪、数据统计、观察研究、分析记录等,并选出有代表性的品种作为资源和繁育品种,为以后培育东北地区牡丹新品种打下了坚实的物种基础。从牡丹的长势及观赏效果上证明牡丹可以作为东北地区园林绿化的一个新品种,使园林绿化品种多样化,成为城市绿化新的亮点。

目前,长春市牡丹园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牡丹专类园,因此,应该抓住时机合理定位,使长春市牡丹园在东北地区及寒带地区的发展起到领军作用。近年来,长春市牡丹园在花开期间游客每年都在增多,各地园林部门也都开始重视,已经有不少的城市试图建造一个更有规模的牡丹园。在政府的支持下,牡丹可在东北地区扩大栽植规模,形成栽植牡丹的小气候。将来会有大量的牡丹在不同城市的绿地、工厂、学校、庭院及百姓家中竞相开放,成为东北牡丹文化的独特因素,使牡丹在东北地区熠熠生辉。

2.如何形成牡丹专类园

长春市牡丹园作为东北地区特有的专类牡丹园,栽有不同的牡丹品种,观赏价值各异。对于牡丹园作为专类园的改造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以牡丹为主体,表现牡丹的群体及个体景观效果;通过诗词、歌赋、传说、神话等增添牡丹园的文化内涵;应用多种造园要素,结合本园现状(建筑、水体、园路等),多方位体现牡丹园的文化氛围及艺术景观效果;体现“以人为本”的建筑原则,或群观、或孤植,同时提供一些必要的游憩服务设施;对牡丹园的四季景观进行统筹考虑。还可根据牡丹园的现状采用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种相结合的布置方式,以此来突出牡丹的美妙、独特之处。

规则式主要应用于地形平坦、便于做几何式布置的区域。一般采用以品种圃的形式出现,即将园圃划分为规则式的几何形植床,内部等距离栽植各种牡丹品种,整齐、统一,可以突出牡丹主体,便于品种间的比较和研究。这是以观赏或品种资源保存及引进新品种训化为目的的最佳布置方式。

自然式采用以牡丹为主要植物材料,结合园内其他树木、草地的配置及地形,与山石、雕塑、建筑、壁画(画廊)等造园要素,自然和谐地配置在一起,展示整体园林景观的外貌。可以通过地形与道路的设置,不同花期与不同观赏角度及牡丹品种的组合,并通过结合其他植物材料搭配组成群落。既给牡丹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起到了挡风遮阴作用,又会延长花期,为牡丹景观起到了衬托的作用,还可补充牡丹花期后的景色欠缺,达到有花有景。配置植物材料的选择要与牡丹园整体风格协调,不宜喧宾夺主,如具有东北特色的白桦、火炬等乔木,在春季开花的连翘、红黄刺梅、榆叶梅,秋季结果的山楂、文冠果等以及耐荫的玉簪、萱草等花卉,都能充分衬托牡丹的雍容华贵和天生丽质,并延长园区观赏期。还要充分开发牡丹园文化资源,结合牡丹园的现状增添园林小品及独特的造园要素,创造高低错落、步移景异、可游可赏的园林景观,既可增加观赏性的文化内涵,又可起到科普及审美教育的作用,使人们在欣赏牡丹花的同时得到赏花怀古、陶冶情操等多方位美的享受,在鱼池布下“花港观鱼”蒲草、苇塘,起到回归自然的观赏效果,使牡丹在各种要素的衬托下章显出雍容华贵的一面。

长春市牡丹园见证了牡丹在吉林省地区不断发展的过程,成为牡丹在东北地区推广应用的良性发展平台。长春市牡丹园将成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牡丹观赏、新品种的培育、研究、开发的专业类牡丹公园,为美化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更彰显吉林省园林的档次与品味。

3.展望牡丹产业发展宏图

要以科学的管理、超前的发展规划将牡丹产业做大、做广、做强,形成东北地区特色产业。牡丹产业在东北地区逐渐兴起的同时要汲取各地牡丹种植经验,认真钻研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继续进行牡丹品种筛选,引进更优异的牡丹品种,逐渐增加筛选的种类,使牡丹品种更丰富,为形成“第五大品种群”打下良好的基础。

养护管理是针对牡丹成活后的日常性管理,包括修剪、施肥、植保等。要培养一批技术人员,对牡丹品种进行分类、筛选,将现有的牡丹植株确定品种后挂上标签,为牡丹生长的各个时期做好观察记录。培养一批有专业文化水平的研究人员,将牡丹收集、养护、选种等方面的工作及珍贵资料进行研究。因此,目前应争取与大专院校进行合作,获取一些准确数据与实践经验,对牡丹进行科学性管理,完成牡丹在东北地区生长及园林彩化的应用问题,扩大牡丹产业链,带动区域绿化苗圃及花卉市场的经济收入;还可通过招商引资合作开发,做牡丹相关的文化产品,这样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又搞活了地方经济建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对追求文化内涵及文明层次有了明确的需求。在发展牡丹产业的同时,又要发展牡丹附属产业,即以牡丹为主体做一些相关的牡丹文化宣传活动。东北地区的牡丹文化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与河南、山东等地相比相差甚远,但是仍不失东北地区的独道之处,在发展牡丹文化的同时要借鉴、参考以往的成功经验,依托牡丹,进行游园赏花、文艺表演、摄影诗歌、美食文化、商品展销等活动拉动,地方经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城市知名度,成为地区性的新亮点、新名片。这不仅能取得社会效益,还会得到可观的经济效益,助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据考察,虽然牡丹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史,但是在牡丹发展产业轨道上仍受环境、条件、思想的影响,没有形成良性的产业链,制约了牡丹产业在国内的发展,导致出口质量下滑,丢失一些宝贵的牡丹资源。所以,要改变以往的状态,取其精华,去其粕糟,共同努力发展牡丹产业。

作者:王崇章

第二篇:园艺技术专业“园艺植物遗传育种”说课设计

项目来源:南昌师范学院“11531”工程;南昌师范学院博士基金项目(NSBSJJ2015036);南昌师范教学改革项目(JGKT-17-13)

作者简介:盛文涛(1984-),男,江西高安人,讲师,博士,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研究。

【摘 要】 文章结合专业教育特点,从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程序、教学实施、课程特色与创新五个方面简述《园艺植物遗传育种》课程说课的主要流程及内容,以便同行共同交流探讨,旨在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 说课

说课,是指授课老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专家和同行概括说明本人对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现已成为高校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活跃教研活动氛围,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教研活动之一。本文就“园艺植物遗传育种”这门课程,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程序、教学实施、课程特色与创新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该课程。

1. 课程设置

1.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以应用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方针。“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及其实验是一门行业基本能力必修课,学生要在具有一定遗传学科学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与园艺植物有关的遗传学基本原理、研究理论方法和研究进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职业综合素质,掌握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可从事园艺行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1.2 课程地位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是研究园艺植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是属于遗传学应用的分支学科。其既是园艺技术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科学,同时也是一门重要的遗传学理论在园艺作物学科上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属于理论性强,应用广泛的学科。

作为园艺技术专业的必修课、骨干课,属于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前修课程是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及生物统计等,后续课程是园艺作物栽培学、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学等学科,起着重要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1.3 课程目标

1.3.1 知识目标

掌握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整套理论知识,包括不同园艺植物的繁育方式,品种选育特点,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品种选育的四种常用育种方法(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倍性育种和诱变育种),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新品种的审定,推广与管理等。

1.3.2 能力目标

通过提问、案例教学、讨论等,让学生学会互相合作和自主学习;使其具备正确的思维方法,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1.3.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具备较强的为园艺行业建设服务的意识。

2. 课程内容

2.1 教学资源

2.1.1 教材选用

目前园艺植物育种学教材版本较多,考虑本专业的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在反复比较斟着的基础上,本课程选用理论教材为教育部“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课程教材”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第2版)。主编 :景士西,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实验教材:教育部“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课程教材”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指导(第2版)。主编 :申书兴,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1.2 参考书

参考书目分别是《园艺植物育种学》,沈火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蔬菜育种学各论》王小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果树育种学》,沈德绪主编,2008,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1.3 其他教学资源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资源是:教材、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及电子参考书、教学挂图、实验实训设备、经典名著、文献等。

2.2 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教学内容上,紧扣教学大纲,结合实际、认真组织教学内容;既重视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较好的处理本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分工与衔接。既防止遗漏和脱节,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对有些重复内容从另一角度给以分析,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利于课程之间的衔接。本课程教学时数为80学时;课程分理论教学(48学时)和实验教学(32学时)两部分。

2.2.1 理论教学基本内容

理论教学包括:(一)绪论;(二)园艺植物育种的特点(包括园艺植物繁育特点、品种的类型与选育、育种目标的制定);(三)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引种、种质资源的利用);(四)选择育种;(五)杂交育种(常规杂交育种、杂种优势的利用、营养系杂交育种、远缘杂交育种);(六)倍性育种;(七)诱变育种 ;(八)生物技术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九)新品种的审定、推广与管理(新品种的审定与登记,和新品种管理)。

对以上内容,在考虑知识体系基础上,紧扣大纲,合理取舍,保证重点,分解难点,优化课时分配,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突出课程专业特色。

2.2.2;实验教学基本內容

实验教学将开展以下实验:实验一: 园艺植物的播种、栽培与管理;实验二:园艺植物形态识别及种子发芽条件探究;实验三 :园艺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实验四:园艺植物诱变育种;实验五:园艺植物花粉粒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动态观察;实验六:园艺植物花粉发芽试验及花粉生活力测定;实验七:园艺植物小孢子培养技术;实验八:园艺植物基因组DNA提取与PCR扩增;实验九: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检测种子纯度技术;实验十: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与育种目标的制定 。

以上实验将从以下方面,包括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遗传三大规律在园艺植物育种上的应用、细胞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园艺植物育种上的应用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3;课程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2.3.1;课程的重难点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以种质资源数量与特点、性状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三大基本遗传规律、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为重点;其中以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方面为难点。

2.3.2;重点、难点解决方法

采取重点强化、难点突破的有效措施,通过合理有效地增多课时量,多举实例、多讲多练,做配套的学习指导,尽量化难为易。此外,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 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意识。

3. 教学程序

3.1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思路从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园艺品种的选育特点→种质资源(引种)→四种基本的育种方法→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园艺植物品种的审定、推广与管理。按照这个学习思路,学生既能识记和联系遗传学中抽象的概念,也能理解掌握育种学过程中的各种育种方法。能把遗传学知识直接应用到园艺育种学的技术和生产实践中去。通过这种融会贯通的学习思路,学生会觉得遗传学不再那么深奥难懂,而是与园艺学科实际的应用有紧密联系,并且是在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都非常有用的一门课程,大大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2 教学全程

理论课按照以下目标教学体系开展教学活动:前提导入、展示教学目标、实施目标、评估与反馈、布置作业。类似的实验课按照以下教学程序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课前学生书写预习报告、教师启发性讲授、示范操作、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教师及时反馈实验效果。

4. 教学实施

4.1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园艺技术专业专科三年级学生,授课时间安排在第五学期。经过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遗传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相关知识和理解能力,但学生中文科生较多,生物和化学基础较薄弱。因此,必须加强直观教学,化抽象为形象,在学生已知的生物学知识上,层层递进,促使学生多样化学习,以期更好地掌握植物学与遗传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技能,为学好园艺技术专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针对本课程不同章节内容特点及学生接受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讲课力求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阐明原理,讲清方法。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惯彻“少而精”的原则。既循序渐进,又重点突出。通过理论讲课和实验实训,带领学生实践一遍,促进学生理解基础理论,掌握基本技术,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转变教学理念、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的学习方式方法。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提、讨论问题,不追求形式,注重学生自身体验中感悟;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如:在讲授选择育种时,让学生自己比较不同类型植物(蔬菜、花卉和果树)方法的差异。

总之,注意教学内容与教法、学法的综合运用;注意教法与教学环节的有机统一;注意教学方法与课堂组织的统一;各种方法手段运用应充分考虑其效果。

4.3 教学手段

理论教学以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模型等辅助教学;实验与实践教学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完成操作性实验。

4.4 课程考核

本课程具体考核方法采用了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法,以期能客观反映学生实际学习效果。考核形式主要是期末测评,辅以作业测评和实验考核。期末测评占考核总成绩的 60%,作业考核主要反映学生知识目标掌握程度,占考核总成绩的 20%,实验考核主要反映学生实际操作、沟通协调、团队合作能力及实验报告书写情况等,占总成绩的20%。

5. 课程特色与创新

5.1 课程特色

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理论教学以遗传与变异为主线展开,由园艺植物育种实际问题导入其育种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建立“三联系”教学模式,即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联系,理论教学与应用实际相联系,实践教学与职业能力相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遗传病的检验诊断能力。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及其实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遗传学理论应用到园艺植物实践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通过理论与实验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在其教学改革中注重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实验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5.2 課程创新

该课程将思政主题的内容进行单独提炼,进行全过程育人思想体系的建立。作为经典的遗传学原理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其遗传学原理主题的确立,都经历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验技术发展,讲解清楚其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同时基于园艺学家故事 的“课程思政”的设置与实践,以其对应的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课堂主渠道的育人功能实现最大化,也是本课程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1] 唐鹏程,胡晓军, 王小荣《医学遗传与优生学》课程说课设计[J]. 课程教育研究,2019(5):238-239.

作者:盛文涛

第三篇:设施园艺技术标准研究

【摘 要】近年来中国设施园艺产业在借鉴国外温室行业、总结国内设施园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设施园艺相关标准,但是至今仍有很大缺口。由于缺乏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设施园艺产业还存在着生产水平参差不齐和产品质量低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量及出口创汇。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标准及标准化概况、中国设施园艺标准化研究的范围、项目,及目前中国花卉园艺标准制定情况,此外还为中国设施园艺标准化工作的推进的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设施园艺标准化的制定与应用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尽快提高中国园艺产品出口量,增加国际贸易量,为中国设施园艺产业开辟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设施园艺;标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设施园艺标准化对设施园艺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设施园艺发展的必经之路。首先,设施园艺标准化有利于提高园艺产品的质量。虽然中国设施园艺生产面积居世界首位,但是受园艺产品质量低的限制,中国园艺产品在国际市场中仍只占有较少的比重。只有标准化的生产和加工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其次,设施园艺标准化有利于促进设施生产的产业化。设施园艺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以主导产业为中心,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相结合的经营体系。园艺生产标准化不断完善着生产及管理环节,使设施园艺生产实现产业化的经营模式。此外,设施园艺标准化有利于实现园艺生产经营的企业化。目前,中国设施园艺产业正在探索公司与农户相结合的经营模式,设施园艺标准化使得个体农户应用了统一的技术和管理标准,这为设施园艺实行企业化提供了可能。

1 中国标准及标准化概况

1.1 中国标准概况

1.1.1 标准的定义及特点

中国国家标准“GB/T200D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代替GB3935.1—1996>对“标准”进行了定义:“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的形式有两类;一类是数字表达的,就是标准文件:另一类是事物标准,包括各类计量标准、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包括农产品的实物标准等)。

标准的三个主要特点:第一,标准是关于可重复事物特性的质与量的规定:第二,标准是来自于科学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并经有关各方协商后形成基本一致的意见,上升到权威组织机构颁发的正式文件;第三,标准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约束力。

1.1.2 标准的分类

为了不同的目的,可以从层次、性质、对象等不同角度对标准进行分类。

按层次可将标准分为六类: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1)国际标准指由主权国参加组成的世界性标准化组织。按一定的工作程序,通过有组织地合作和协商,制定发布的标准。国际标准在全球范围内适用。

2)区域标准指由区域性国家集团或标准化团体为其共同利益而制定发布的标准。如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泛美标准化委员会(COPANT)等制定的标准。区域标准只能在该区域的国家集团范围内适用。

3)国家标准指由合法的国家标准化组织制定和发布的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适用。中国的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但推荐性标准一旦纳入指令性文件,将具有相应的行政约束力。

4)行业标准指由行业标准化组织制定和发布的标准,在该行业范围内适用。行业标准是当无国家标准时,根据本行业的需要而制定的,一旦有了国家标准,对应的行业标准应自动废止。

5)地方标准指由地方标准化制定机构制定发布的标准,在该地方使用。当有相对应的国家标准时,地方标准应自行废止。地方标准只有省级以上地方政府的标准化部门有权制定和批准。

6)企业标准指由企业制定发布的标准。企业标准的制定一般应以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基础。若有强制性标准时,企业标准必须完全达到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按性质将标准分为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1)技术标准是针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可以进一步分为:基础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标准、设备标准、原材料标准、半成品标准、外购件标准、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其中产品标准是最多的一类标准。

2)管理标准是针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单项所制定的标准。是对管理目标、管理项目、管理程序、管理方法和管理组织所作的规定。管理标准可分为:管理基础标准、管理程序标准、管理业务标准和工作标准。

1.1.3 标准的性质

中国《标准化法》规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规定:从事科研、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市场或调控需要时,推荐性标准一旦纳入指令性文件,将具有相应的行政约束力。在进行国家或地方性监督抽查时,所采用的标准无论是强制性标准,还是推荐性标准,都是评判标准:在市场行为中买卖双方签定合同时,确定的标准、规格,无论性质如何,都是最终裁量的依据。

标准的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规定,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以确定现行标准继续有效或者予以修订、废止。

1.2 标准化概况

中国国家标准GB/T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诃汇,代替GB3935.1-1996》中对“标准化”进行定义:“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该定义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

标准化的对象成为需要标准化的主题。可指产品、过程或服务,包括如材料、元件、设备、系统、接口、协议、程序、功能、方法或活动。也可以限定在任何对象的特定方面,例如可对鞋子的尺码和耐用性分别标准化。标准化领域指一组相关的标准化对象,例如,工程、运输、农业以及量和单位,均可视为标准化领域。最新技术水平,指根据相关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判定的在一定时期内产品、过程或服务的技术能力的发展程度。公认的技术规则为大多数有代表性的、专家承认的、能反映最新技术水平的技术条款。标准化层次指标准化所涉及的地理、政治或经济区域的范围。标准化可以在全球、或某个区域、或某个国家层次上进行。在某个国家或国家的某个地区内,标准化也可以在一个行业

或部门(例如政府各部、地方层次上、行业协会或企业层次上,以至在车间和业务室)进行。

2 设施园艺标准化研究的范围和项目

设施园艺标准化,包括设施结构标准化、设施生产技术规程及产品标准化。

2.1 设施结构标准化

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正式出版成套的设施结构及建造的标准(除农业部和机械行业出版了部分行业标准外)。所以,全国各地都按无规则标准建造不同的温室设施,必定会造成结构不合理,造价较高,难以评定的局面。而美国、荷兰、日本等国家有明确的建造标准,便于工业化生产,因此,尽快出台成套设施结构标准尤为重要。

2.2 设施生产工艺标准化

也称生产技术规程。目前,中国设施生产工艺标准化、温室作物生产技术都是比较零散或经验性的,尤其是大型温室生产,成套操作技术规范较少,导致园艺产品产量低,生产效益差。而荷兰、以色列、日本等设施农业发达国家,温室内生产工艺是集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不仅其温室设备硬件较强,温室管理软件也较齐全。因此,温室黄瓜、番茄每公顷产量可达4.5万kg,而且依靠计算机等进行机械化操作,用人极少,生产效益较高。反观中国温室生产中,育苗、施肥、灌溉、植株调整、病虫害防治等各方面均缺乏有效而科学的标准体系,仍然停留在依靠经验进行生产的层面,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亟待解决。

2.3 产品标准化

国际上许多产品是有规范与标准的,质量可以得到保证。而中国园艺产品分级无标准、品质不高、包装加工较落后,特别是有污染的产品,不仅难以出口创汇,而且对人们身心健康也有危害。因此,追求绿色食品生产和标准化产品上市已成为当前重要的发展内容。

本文主要针对设施生产工艺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总结和探讨。

3 中国设施园艺标准制定情况

近几年,虽然中国在温室骨架设计和覆盖材料研发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其设计、制造、施工均不规范,粗制滥造现象屡见不鲜,主要原因是缺乏标准。因此,必须尽快制定温室产品设计、制造、施工、以及生产栽培、加工等相关标准。否则,将给中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1 温室结构标准

3.1.1 设施园艺中常见的设施类型

3.1.1.1 简易覆盖设施

简易覆盖设施主要包括各种温床、冷床、小拱棚、风障、荫棚、遮阳覆盖等,这些园艺设施结构简单,建造方便,造价低廉,多为临时性设施。主要用于园艺作物的育苗和矮秆作物的季节性生产。

3.1.1.2 普通保护设施

通常是指塑料大中拱棚和日光温室,这些保护设施面积一般每栋面积在200~1000m2之间,结构比较简单,环境调控能力蓑,栽培作物的产量和效益较不稳定。一般为永久性或半永久性设施,是中国现阶段的主要园艺栽培设施,在解决蔬菜周年生产供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1.1.3 现代温室

现代温室通常是指能够对环境条件做自动控制的大型单栋或连栋温室。这种园艺设施每栋面积一般在1000m2以上,大的可达几万平方米,一般用玻璃或聚酯碳酸酯板(也称PC板)塑料薄膜等进行覆盖。使用计算机监测和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调节环境因子,满足其生长要求,以此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作物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

3.1.1.4 植物工厂

植物工厂是园艺栽培设施中目前公认的最高层次,其管理完全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作物在大型设施内进行无土栽培和立体种植,温、湿、光、水、肥、气等均按植物生长的要求进行最优配置,不仅全部采用计算机监测控制,而且采用机器人、机械手进行全封闭的生产管理,实现从播种到收获的流水线作业,完全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但是,植物工厂的缺点是建造成本过高,能源消耗过大。目前,只有少数温室投入生产,其余正在研制之中或为宇航等超前研究提供技术储备。

3.1.2 中国温室结构标准化现状

中国的温室设施发展经历了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各个阶段。随着温室设施的发展,温室的标准化工作也一直在进行当中,中国第一部设施农业的国家标准-GB4176-1984《农用塑料棚装配式钢管骨架》于1984年实施(2000年编号修改为NY/T7-1984)。但随后,温室标准化进入了发展相对缓慢的阶段。直至1995年后,随着中以示范农场的建立,拉开了大型连栋温室在国内大规模发展的序幕。随后,上海市政府花费1亿元的巨额资金从以色列和荷兰共引进15hm2大型现代化温室。开始了中国大型现代化温室研究和示范的第二次创业。“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不失时机地启动了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项目,在全国6个省市进行研究示范,使温室行业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在以后的发展时间内,大型现代化连栋温室得到了重新定位和发展,成百家温室生产企业应运而生,国内大型连栋温室发展逾千公顷,并以每年新增150~200hm2的速度发展。大型温室快速发展的局面,同时也掩盖了温室生产和管理中各种技术细节上的漏洞。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大面积温室的建设和发展,各种温室技术细节问题逐渐暴露了出来,温室市场发展混乱,温室企业技术力量层次悬殊,有关温室运营效益差、温室管理水平低等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温室标准化逐步提上了议事日程。加入VVTO后,面对世界各国温室企业的挑战,中国温室市场更需规范,要实现中国温室产品走向世界的目标,温室设备及其生产管理都必须与世界接轨,实行规范化生产。由于现代化温室和钢结构日光温室骨架是一种工厂化生产产品,工厂化生产的要求,必须配套相应的生产和安装标准才能实现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温室的高速发展必然离不开强有力的标准化体系的支持。因此,全国设施园艺的兴旺发展也使温室标准化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首先,温室企业自发起草和编写自己的企业标准,如北京锦绣大地2000年起草并提出了10个企业温室标准,囊括了从温室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管理等各个方面。其中设计标准包括:《温室结构设计荷载标准》、《温室通风系统设计标准》、《温室结构热损失标准》、《防火安全标准》、《温室电气设计的考虑》;温室施工标准包括:《施工标准》、《覆盖工程》和《外购覆盖材料的标准》。上海都市绿色工程有限公司、深圳绿鹏温室设施公司等温室企业在1 999年~2000年都相继起草了自己的企业标准。农业部从1999年开始启动了农副产品标准专项,每年一批,每批约300项,其中温室相关标准在每批专项中都占有一席之地。第一批标准专项列入了《日光温室使用技术条件》:第二批列入了《温室建设标准》和《日光温室建设标准》;第三批列入了《温室地基基础设计、施工与验收规范》:第四批列入了《温室齿条开窗机》、《温室齿条拉幕机》和《目光温室效能评价

技术规范》,第五批列入了《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名词术语标准》、《温室通风系统设计规范》和《温室透光覆盖材料无滴性测定方法与检验规则》。上述标准中《日光温室使用技术条件》已于2002年正式颁布实施,编号为NY/T 610-2002:《日光温室建设标准》、《连栋温室建设标准》已于2005年正式颁布实施,编号为NYJ/Tr07-2005和NYJ/T06-2005:《温室通风设计规范》已于2007年正式颁布实施,编号为NY/T 1451-2007;《温室钢结构安装与验收规范》已于2009年正式颁布实施,编号为NY/T1832-2009,其他标准有的已经完成审稿,有的正在起草之中。相信,随着温室行业中大批相关标准面世,温室行业发展将会真正走向标准化时代。中国已实施的温室结构标准详见附表1。

3.2 生产技术标准制定情况和相关数据分析

3.2.1 中国园艺类生产技术规程列表

详见附表2

3.2.2 分析

目前,中国已制定的生产技术规程多为蔬菜、果树、花卉的生产规程,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规程系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于2001年~2002年发布共计33种,涵盖了蔬菜果树园艺中的主要品种。在生产技术规程的内容中,主要包括产地环境和生产管理措施等,适用于国内无公害食品的生产。果树生产技术标准中包括果树园艺作物的生产园地选择与规划、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采收等技术标准。在蔬菜生产技术标准中,主要包括产地环境、栽培季节、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技术标准。形成了结构完整、覆盖全面、步骤明确、内容详实的生产管理标准体系。将此前已发布的部分蔬菜果树的生产技术规程按照统一的结构进行修改和补充,统一于此次作为一批以无公害食品为标题的蔬菜果树生产技术标准而先后发布并实施。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有助于规范生产操作,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多年来,中国的农业生产规范化一直处于一种发展较为缓慢的阶段,这极大提高了中国农产品的质量和促进了出口贸易,进而推动农业行业的发展。所以,在农产品生产中,无论是对于生产技术的规范,还是产品制定量等级的划分,制定国内统一的行业标准,都是众望所归。

在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规程中,已注明该生产技术规程适用于设施栽培或者保护地栽培,但并未以此分类,即没有统一的设施园艺生产技术标准。近年来,关于温室等保护地设施建筑标准、安全标准、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都在不断完善。设施保护地栽培技术标准也亟待出台,以设施园艺生产为范围,根据不同的品种,选择适当的设施栽培技术,并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标准。4中国花卉园艺标准制定情况

目前已出台的花卉方面的标准大部分为产品质量分级标准。中国花卉资源十分丰富,栽培历史悠久,素有“花园之母”之称。近年来,中国花卉业发展尤为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一项新兴产业。由于中国花卉行业起步较晚,发展还不成熟,在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规范花卉生产和市场秩序,提高花卉产品质量,推动中国花卉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于2000年发布7GB/T18247《主要花卉产品等级》国家标准。共分为8个部分,分别是:鲜切花、盆花、盆栽观叶植物、花卉种子、花卉种苗、花卉种球、草坪。标准中,产品质量标准一般具有公共标准和具体产品标准。附表3和附表4所示为切花、盆花产品公共标准。GB/T18247《主要花卉产品等级》标准中,具体产品标准笔者选取重要的花卉产品分别列出,具体的产品名称如附表5。在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中,部分切花的质量评价标准则分别发布实施,见表5。表中所列植物月季、唐菖蒲、香石竹、菊花、满天星在国家标准GB/T18247中已做等级划分规定,但相比较GB/T18247《主要花卉产品等级》国家标准,其更详实。已制定的切花标准全部是针对切花产品质量分级、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藏技术要求,并没有生产技术规程方面的标准。如果生产没有规范化,产品质量的规范化将缺乏基础。

由附表5和附表6可以看出,花卉产品等级划分标准已非常详实明确地涉及到7个部分,基本涉及到各种常见花卉品种。内容完整充实,可见关于花卉产品等级标准已得到重视。但是,在GB/T18247《主要花卉产品等级中》,只有产品质量分级按照花卉种类每种分别列出检测方法、包装、标识等均统一划分标准。可见花卉产品等级标准仍然有补充和具体化的空间。从农业部对不同鲜切花质量等级标准的分别制定,可以看出,对各种设施园艺产品分门别类地进行产品质量标准、包装、标志、及运输的标准制定将是大势所趋。而设施花卉园艺产品生产技术规范标准目前仍然没有出台。由于没有生产技术标准作为基础,要想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并非易事。

5 中国设施园艺标准化的推进和实施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中国设施园艺标准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骨干、地方标准为基础、企业标准为补充的标准体系。标准的范围发展到园艺作物设施生产的全过程,标准的内容从园艺作物的生产设施到园艺作物生产、加工、包装、贮藏和运输等各个环节。但是,设施园艺标准化由于起步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以致发展相对迟缓,设施园艺标准化实施状况与现代园艺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如何快速扭转设施园艺在发展现代农业发展中不利的局面和严峻形势,尽快把设施园艺标准化实施融入分散农户的生产实践中,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规范,还需不懈的努力。

首先,提高全民的标准化意识。广泛、反复地宣传和普及设施园艺标准化知识,从理论到实践,从种植管理到收获收益,让管理者和生产者从思想上转变生产意识。同时,通过实地考察培训强化农民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意识,把设施园艺标准化与园艺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快速推进设施园艺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

其次,加强政府领导,健全检测体系。设施园艺化的实施,必须由政府大力推动,通过市场引导,龙头企业的带动,大力推介标准化园艺生产的成果,激发农民积极参与和创立自身特色和品牌,从而提高园艺产品市场竞争力。此外,精确的农业监测和管理体系是优质生产的关键环节,先进的产品监测手段有利于遏制质量低劣产品混入市场而影响设施园艺产业的整体效益。

此外,设施园艺标准的发展还需同国际接轨。现代的园艺产品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还要面向国际市场,并且努力出口创汇,所以标准化的发展要积极参考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及国际化的相关标准。这些国际标准和其他先进标准具有先进性和广泛性,但是还要结合国内的实际条件与技术,制定出安全、高效的操作标准。国际标准中产品生产的技术规程等会经常发生变化,中国的园艺标准化体系也需不断地完善更新。

只有实施设施园艺标准化,才能使设施园艺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设施园艺标准化是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创汇的首要任务。尽快加强标准化制定与应用工作,将为中国设施园艺产业开辟更广阔的市场前景。一

【参考文献】

[1]中国标准研究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GB/T 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S/01]2002[2006-12-07].wwwBzjsw.com

[2]周长吉中国温室的发展与标准化进程[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88-90.

[3]李日华,李周平,李天来,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发展对策探讨[J]北方园艺,2007(7):80-82.

[4]李式军,设施园艺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2

[5]周长吉中国温室工程技术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6]邹志荣,中国设施农业发展与农业标准化[A],中国农业工程音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2112-114.

[7]陈杰中国设施园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236-238.

[8]陈殿奎,刘伟从荷兰温室发展反思中国工厂化农业[J] 2004(6):42-43

作者:刘 颖 高寿利 程堂仁,等

第四篇: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分析

金蒙蒙,段鹏飞,韩世娜,等.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分析[J].南方农业,2021,15(24):-76.

摘 要 植物景观设计作为园林园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技术性、艺术性及实用性有较高要求。当前在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中需要因地制宜选择植物种类及景观生态性,落实设计实用性观念的原则,从多方面完善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方法。结合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的价值、原则,提出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以此促进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工作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

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但与此同时,人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为了有效应对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需要发挥环境保护的作用,提升环境保护的实用性价值。还要结合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的独特作用和意义,细致地规划和设计园林园艺植物景观。

1 价值

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和规划工作,不仅可以提升园林发展的水平和效果,还能构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古代的园林绿化设计中,设计人员将诗词歌赋的艺术性融入到园林设计中,进而构建出可以体现诗情画意、独具画面感的园林。从我国古代园林的发展来看,很多地区坚持一步一景、步步为景的设计理念,呈现出中国古典园林的淡雅风格,这也是我国园林在发展中十分宝贵的宝藏。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人们对于生态园林的设计和规划高度重视[1],加上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不断落实和推进,社会各界人士于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和生态园林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在我国园林绿化和园艺植物景观设计中,园林建设不再是单纯的一种基础建设,而是结合人类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理念,突出其生态社会的发展内涵和特征。为了有效达到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化目的及园林绿化目的,国家和社会对于植物景观设计规划的要求逐渐提高。在加强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中,可以给园林的发展创造更多美感,还能促使园林充满艺术的发展氛围。同时,美化过后的园林园艺植物景观非常利于人们的健康生活。比如,园林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净化空气,而且植物品种不同,其吸收能力及吸收的有害气体种类也不同。加强园林植物的多样化发展和景观设计工作,也是提升园林规划设计水平及改善环境的根本要求。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做好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推动城市发展和保障人们生活健康来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原则

2.1 因地制宜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作为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和绿化的基本内容,需要在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地选择植物种类,还要按照园林园艺景观现场设计的实际情况,提升规划设计发展效率。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需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科学地配置植物种类,从而才能保证植物可以适应当地的环境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对于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2]。在植物种植的过程中,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人员可以优先选择能够完善自然生态环境的植物类型,如白羊、金鱼草等植物,充分发挥这些植物较强的抗污性作用,帮助园林净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可以选择合欢等植物,通过这类植物的耐盐碱性,改良土壤的盐碱化程度。另外,在植物景观设计工作开展期间,相关人员还需要遵循自然规律,优化植物和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有效的搭配,从而促进植物的有效设计和应用,提升园林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充分将园林植物的更高生态性和景观性特征发挥出来。

2.2 生态性原则

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中,一些植物作为生命的个体,需要在长时间的发展中和周边自然环境进行互动,因此会给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一定影响。比如,具有清除毒物和调节温度作用的植物,能够调节园林的湿度和温度,还有一些植物能够净化空气。因此在规划与设计植物景观时,相关人员需要全面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让植物在生长期间将自身的最大化作用发挥出来。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需要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发展理念,按照地区的气候情况,综合规划与设计植物景观,让其更好地符合和满足景观生态性需求[3]。在坚持景观生态性的管理原则中,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还要按照可持续化的发展理念,让景观设计工作和生态可持续化发展理念相结合,从生态可持续化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升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的水平。

2.3 实用性原则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许多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影响。为了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国家和社会在发展期间需要重视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的稳定性。在城市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植物景观设计需要坚持实用性的原则,发挥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的作用,如植物景观的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了有效预防自然灾害,可以种植大量的地被植被,从而防止水土流失问题加剧,还可以运用防护林削减风速。在落实设计实用性觀念中,还要尽可能地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功效性发挥出来,运用一些植物景观改善和维护园林及环境的生态。

3 策略

3.1 满足人们的设计需要

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中,无论是园林园艺还是植物景观,都需要在设计和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为民服务的原则。同时,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设计需求,照顾到人们的心情。在规划植物景观设计方案时,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群众的需求,提升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的针对性。例如,可以采用公开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向民众征求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意见,结合所调查的报告结果,系统地制定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的规划和方案[4]。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优化传统园林园艺景观设计的方式,结合现代化的景观设计理念和方法,满足人们的设计需求,从而促进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工作的合理开展。此外,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工作在开展中,可以加强设计人员与地区民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将更多的群众想法融入到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工作中,激发群众在植物景观设计方面的潜力,达到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和城市生态环境发展有机融合的目的。

3.2 合理增加乔木的比例

在城市内的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中,需要合理增加乔木的比例,充分发挥乔木在保护生态环境、涵养水源等方面的作用。在园林园艺的设计中,如果只是利用城市建筑街道的缝隙空间,则很难提升植物景观设计的效果,所以需要专门空出大块绿地,以行政命令为保障,落实植物景观设计的工作,这样也有助于为园林建设提供足够的土地资源,切实解决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中的绿化用地缺乏问题,防止商业用地和绿化用地之间相互争夺。同时,可以将一些现有的植物与乔木通过有效搭配、合理种植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氛围,最大程度地突出乔木植物景观在设计中的特征。

3.3 选择合适的本地树木

在选择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的树木品种时,需要考虑树木的适应能力,有效地适应当地环境及发挥树木的实用性功能,提升植物景观设计的效果。假如在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与规划中,不考虑树木的品种和条件,盲目地引进不适宜本地生长的外来物种,则会造成植物之间互相侵占的问题发生,给当地的植物发展带来不可逆的影响,这样也会导致所种植的树木和建造的植物景观难以达到所理想的状态,不能满足改善生态环境的最终目的,给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工作带来消极影响。要想发挥植物景观设计的最大化作用和优势,植物景观设计工作要坚持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强不同之间树种之间的协调、融合发展,采用不同树木之间相互补充、优缺点互补的方式,提升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的针对性[5]。地区也需要结合园林自然环境和土壤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园林自然环境和土壤的实际发展特征,选择适合的土地树木,从而才能在植物景观设计和规划中将一些树木更好地种植在园林的土壤中,为植物景观设计和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4 结语

目前,园林园艺植物景观的设计工作需要堅持艺术性、实用性的核心原则,提升相关设计和规划工作的水平。同时,植物景观设计可以吸取国外经验,还要满足人们的设计需要、合理增加乔木比例及选择适合的本地树木,从多方面提升景观设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石凡勇.园林园艺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规划分析[J].现代园艺,2020(2):95-96.

[2] 李梦春,郑丽,艾万峰.康复花园功能型植物景观设计:以昆明某公司“菊乐园”为例[J].农学学报,2017,7(4):58-65.

[3] 刘维东.园林园艺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规划探讨[J].现代园艺,2017(22):86.

[4] 兰云霞.园林园艺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规划[J].山西农经,2018(6):65.

[5] 孟雪.城市园林园艺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规划分析[J].科技资讯,2018,16(20):58-59.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金蒙蒙 段鹏飞 韩世娜 宋洪强

第五篇:园林园艺施工养护技术探究

摘要:园林对于美化城市人居住环境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建设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主要探究了园林园艺施工和养护技术,希望能为园林园艺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园林园艺;施工;养护;技术

引言:园林即能够美化人们的城市环境,又对城市生态文化建设具有重大作用,是当今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一项园林工程大致包括了园林的设计、园林的施工、园林的养护三部分,它不仅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如何进一步做好园林绿化养护工作,是目前摆在我们园林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大家去研究和探讨。

一、园林园艺施工技术

1、园林园艺栽植施工

按照施工设计和计划,完成某一地区或场所的全部或局部的植物(包括乔灌木、花卉、草坪、水生植物和地被植物等)栽植和布置。栽植时需要根据树种苗木大小,在规定的根系规格范围之外挖掘。用锋利的掘苗工具,于规格范围之外,绕苗四周垂直挖掘到一定深度并将侧根全部切断,然后于一侧向内深挖和适摇苗木、试找深层粗根,并将底根切断,遇粗根时最好用手锯锯断。然后轻轻放倒苗木并打碎外围土块。总之,掘苗时一定要保护大根不劈裂,并尽量多保留须根。苗木挖完后应随即装车运走。如一时不能运走可在原坑埋土假植,用湿土将根埋严。如假植时间长,还要根据土壤干燥程度,设法适量灌水,以保护土壤的湿度。掘出的土不要乱扔,以便掘苗后用原土将掘苗坑(穴)填平。

2、移栽树木的修剪

为保持移栽苗木水分代谢的平衡、培养良好的树形及减少苗木伤害,栽植前应进行苗木根系修剪,将劈裂根、病虫根、过长根等剪除,并对树冠进行修剪。苗木修剪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具有明显主干的高大落叶乔木应保持原有树形,适当疏枝,对保留的主侧枝应在健壮芽上短截;

(2)无明显主干、枝条茂密的落叶乔木,对干径10cm以上的树木,可疏枝保留原树形;对于径5-10cm的苗木,可选留主干上的几个侧枝,保留原有树形进行短截;

(3)枝条茂密具圆头形树冠的常绿乔木可适量疏枝。枝叶集生树干顶部的苗木可不修剪。具轮生侧枝的常绿乔木用作行道树时,可剪除基部2-3层轮生侧枝;

(4)常绿针叶树苗木,不宜过多修剪,只剪除病虫枝、枯死枝、生长衰弱枝、过密的轮生枝和下垂枝;

(5)珍贵树种苗木的树冠宜做少量修剪。

二、园林园艺养护技术

1、灌溉

树木生长需要大量水分,由根部从土壤中吸收是树木水分的主要来源,在树木地上部分有较大的水分消耗,或土壤中水分无法满足树根吸收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树木的生长,要采取灌溉的措施。通常灌溉由植物吸收水分的大小或叶片内渗透压来决定。灌溉时,如果叶片的吸水能力大,就说明水分不足,应及时喷水。当人力、设备条件限制着抗旱灌木,应先对新栽的灌木、小苗、树木、阔叶树等灌水,后灌长期定植的大树、针叶树等。树木生长的旺季是夏季,这时对水量的需求较大,要适当进行灌溉。但在天气炎热、阳光直射的中午不能浇水。要适量灌溉,采取少灌、勤灌的原则,针对树木生长的需要,因时、因地、因树制宜地适量灌溉。河水、井水、湖水、池塘水、自来水、能够使用的废水等都是灌溉的常用水来源。常用的灌溉方式有滴灌、喷灌、畦灌、单堰灌溉等。灌溉要满足以下要求:水量充足;在树冠投影的垂直线下开设灌水堰,为了避免根部受伤,不能开的太深;水渗透后要及时中耕或封堰,为了避免水分蒸发要将土壤的毛细管切断。

2、排水

樹木由于土壤内有过多水分会生长不良,最终导致死亡。树种、长势、年龄、生长条件的不同,树木对水涝的抵抗能力就不同。常用的排涝方法有:明沟排水,适用于大雨后对积水进行排泄;地表径流,控制地表坡度在 0.1%~0.3%,不能有坑洼死角留下;暗沟排水,通过与排水沟、市政排水设施等连通的地下排水管线进行排水,但是花费较大。保证树木成活的主要条件是确保土壤湿润,因此不仅要在植物栽植后浇足水,还要视天气情况及时对树木进行水分补充,特别是在植物生长的重要、关键时期。由于低洼地区能够积水,因此要做好低洼地区的排水工作。对绿化要求较高且大面积种植植物的地区,可以预埋水管或安装自动喷灌设备,实时浇水。

3、肥水管理

乔木树型高大,根系发达,根深幅广,种植时需要开正方形 0.8-1.0 立方米的大穴,填上肥沃客土高于平地 30 厘米才种植。 在施肥方面,用肥种类以复合肥为主,N、P、K 的比例 1-3 年的幼年树是 5:3:2;三年以上的大树是 3:2:1.施肥的次数,植后三年内,每年的春、夏、秋初各施一次,每次用复合肥 1-2kg,小树少施,大树多施。 施肥的方法是:小树结合松土施液肥,大树在冠幅内地面均匀开穴干施,三年以上高大的乔木原则上可不施肥。灌木树型小,以浅穴或浅沟种植为主,丛生根系浅,视土壤和树势施用适量的复合肥,液施干施结合,观花观果灌木适当增加 P、K 肥,观叶灌木适当增加 N 肥施用。 绿化树木的水分管理,重在幼树,原则是保湿不渍,表土干而不白。 高大乔木,根深叶茂,不存在因缺水影响生长,灌木矮小,根系短浅,盆栽地栽都要防旱保湿不渍,才能正常生长。

4、树型管理

绿化林木,通过艺术设计,认真管理,使之有稀有密,有型有款,座落有置,是绿化成功的关键之一。乔木要求树干笔直挺拔,不要过早拔掉种植时的固定拴护杆,以免引起树杆弯曲。成年大树及时锯掉不规则的树枝,对冠幅大,叶多枝小的挡风枝不锯掉,遇大风雨会折枝断干严重时连根拔起造成损失。灌木要求整齐有形有序,树形是树木不断生长和通过人工不断修剪而成,可修剪成园球型、方型、扇型、磨菇型、抽象图案、线条、柱桩、椎桩等。

三、园林园艺施工与养护技术的结合

1、施工与养护体现设计意图

将园林设计者的设计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园林景观的过程就是原理施工的过程。为了达到设计者的设计要求和效果,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深刻体会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并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施工。设计和施工的紧密结合才能呈现一个优秀的园林作品。例如植物配置,从选苗到施工,园林设计师要到现场进行指导。园林养护管理要充分体现出设计理念。创造园林景观艺术的基础是园林设计,为了打造一个成功的园林作品,要将设计理念贯彻到园林养护管理中。

2、合理安排施工与养护资金

要编制详细的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资金使用计划,在施工、养护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充分渗入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要按照资金安排对施工、养护管理档次进行把握,合理选择使用工程材料,将工程造价控制好,避免施工中轻易更改设计。

3、园林养护贯穿施工全过程

为了达到理想的绿化效果,要保证种植树木的成活率。一定要在挖掘、运输、种植树木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植物受伤,保持植物水分,确保移栽树木的水分平衡。要对树冠进行必要的修剪,需要时用浸湿的草绳将树干缠绕,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

四、结束语

园林的施工直接影响整个园林质量的好坏,而园林养护管理技术则关乎园林使用的长久性。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把握园林工程的特点,把握好园林园艺施工和养护技术,提升园林园艺施工和养护工人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好园林的质量,保证好园林使用的长期性。

参考文献

[1]金仁国,汤义青.浅析园林绿化养护的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 .2010年30期.

[2]王达龙,秦光义.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系统[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6).

[3]潘福荣,王振超,胡继光.园林工程施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作者:张启军

上一篇:安装工程师职称论文下一篇:本科舞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