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综合医院设置标准

2022-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二级综合医院设置标准

二级综合医院体检中心的管理体会

摘 要 定期健康体检已经成为单位和个人健康保健、预防疾病的行为需求。作为二级医院的体检中心,在健康体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状况下,要注重自身的内涵建设,打造医院自身品牌,做大、做强健康体检工作。

关键词 内涵建设 自身品牌 健康体检管理

二级医院成立体检中心,可接待众多各种类型的健康体检者,并随着体检规模不断增加和拓宽,为适应社会体格检查需求,建立良好广泛的社会效益外,也为医院增创了一定的经济收益。同时,在广开市民健康检查大门之时,为医院内的诊疗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也增强了医院在医疗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当然,在健康体检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竞争日趋激烈的状况下,一定要注重医院自身的建设,发挥医院的品牌、人才、技术和服务上的优势,树立健康体检的人性化理念,提高服务质量。

目 的

体检中心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就检者初识医院综合能力的第一步;服务意识和检查质量,对医院诊疗的影响至关重要;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和促进了医院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体检中心有着完整的工作制度和规定;工作人员均挂牌上岗;接待细致、有问必答、解释耐心、精通业务、服务到位、工作有序、各司其责、分工合理,是为广大就检者服务检查必不可少的基础。

医院的设备和人力资源共享。体检中心的设立,可在原有医院诊疗设备的基础上,按需少量投入即可。在低成本投入的基础上,通过接待体检团队,可快速提高医院知晓度。通过体检,可促进患有疾病患者在我院接受进一步诊疗,使潜在消费者感受医院诊疗环境,达到认可医院目的。中心以外的医院大型检查设备,同样可综合利用,增加使用率。医院各学科的专家和医护人员是强有力的技术后备,可根据体检团队的需求合理调配。

做 法

严把质量关:医院选择医德高、技术精的中、高级医生参加体检工作,严把质量关;配备先进的体检设备,创建出一个优雅、舒适、温馨的体检环境。同时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完善检查服务流程,做到责权明确,程序清晰,过程控制,考核到位,体检中心经常与主管院长、相关科室的负责人相互协商、沟通,以优化体检服务质量,保证体检工作更好的开展,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了体检工作质量。

注重过程管理:①温馨的环境:体检中心采用一站式服务设计,将健康体检人群与患病人群的场所分开,远离医疗诊区,避免交叉感染。检查室内为居家式人性化装饰,减轻了一般人群对医院的恐惧感。配套设施齐全,色彩温馨怡人,让受检人员有宾至如归的舒适感。②舒畅的流程:建立一流的现代化、人性化的服务流程,按照流程再造的理念进行组织设计,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达到人性化的改造要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流程为导向。同时借助医院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引进体检专用软件,体检产生资料全部进行电脑录入,计算机管理,节约了人力资源,降低了体检成本。③科学的指导:包括体检前指导与体检过程的指导。在体检前,专门派出专家到体检单位集体讲授注意事项,向參加体检人员下发体检须知,以及一些特殊检查要注意的问题。同时介绍检查项目和体检流程,使受检者做到对体检过程心中有数,轻松完成全部体检项目。在体检过程中注意是安排足够的导检人员,同时在醒目处放置详细的体检流程图,及时回答疑问,引导受检者有序受检。④优质的服务:体检中心对受检者实施温馨服务,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像接待贵宾一样接待每一位受检者,像对待亲人一样关爱受检者,与受检者建立良好的互助责任关系,使整个受检过程体现温馨、和谐、人性、关爱。

完备的后续服务:体检过程的完成只是体检的部分工作,而最能体现健康体检产品价值的是要针对检出的问题,分析总结,指导受检人做好今后的疾病防治和促使健康行为的养成。①上门健康体检咨询:体检中心对团队体检顾客,聘请专家根据体检结果做出汇总分析,针对体检检出的普遍问题,与受检单位约定时间上门进行健康体检咨询,解疑答惑,为单位关爱员工健康提出指导性建议。②提供个性化的健康保健处方:主要是针对体检结果附送不同的个性化保健处方。③健康保健知识的集中培训:借助医院健康俱乐部功能,为受检单位免费组织健康知识讲座。④预约式专家专科门诊服务:为体检检出疾病的受检者预约专家专科门诊时间。⑤上级医院的转诊、会诊机制:对检出患有重大和疑难疾病的受检者帮助联系上级医院就诊及提供转诊、联系住院床位等服务。

讨 论

个性化的健康体检产品是顾客的实际需求:我院通过科学筛选,设计出各类体检套餐,有基础体检套餐、白领体检套餐、机关事业单位体检套餐、招工体检套餐、企业员工体检套餐、老干部体检套餐等,还指导受检单位和个体受检者,根据年龄、身体状况、量体裁衣,各取所需,做到既科学又经济,既为医院赢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充分照顾了体检顾客利益。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符合实际的个性化健康产品才能持续不断地满足顾客需求。

先进的客户管理理念是致胜法宝:为了利于体检工作的开展,医院提供了优惠政策,对特殊情况者派专人到单位讲解在体检结果中出现异常的指标及不明白的问题,或针对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做专题讲座,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对连续合作的客户检查费用优惠。同时体检与门诊完全分开,通过实施一系列体检流程再造,增加有价值的内容,达到优化结构、改善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

顾客保健意识的提升是我们的最终追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需求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尤其是人们对生命观、健康观有了新的认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重视。因此,人类健康需求赋予医院的职能和任务已大大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治病救人”,体检者保健意识的提升已成为我们的最终追求。

参考文献

1 邵昆,何纯东.积极开展客户管理努力提高健康体检客户满意度.现代医院管理,2006,13(3):24-26.

2 戚冬丽.医疗健康体检中心开展有形展示营销的途径.医院营销·卫生经济研究,2006,8:42.

3 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9.

作者:李玉兰 吕江霞

第2篇: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发热门诊设置标准

发热门诊设置标准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

为进一步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工作,把好发热病人第一关口。根据卫生部的有关要求,综合医疗机构均要设立发热病人专用门诊,具体设置标准如下:

一、房屋。至少设有诊室、处置治疗室、留验观察室,每室 必须独立,发热门诊与其他诊室应隔离,并设有夜间明显标志和病人通道标示。

二、人员。应有经过培训的1-2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3 名以上取得执业资格的护士。

三、设备。

(一)基本设备。适量诊床、诊察桌、诊察凳、观察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污物桶、一次性压舌板、处置台、一次 性注射器、一次性输液器、纱布罐、方盘、药品柜、紫外线灯、灭菌消毒器材、手消毒设施,墙上贴有洗手流程示意图等。有条件的应配置心电图机。

(二)通信设施。工作间应有电话与外面联系。

四、隔离消毒措施。

(一)工作人员着装。医护人员着2层隔离衣(外层为一次

性),戴隔离帽、医用外科口罩及N95口罩、防护眼镜、胶皮手套或一次性手套,穿工作鞋,套一次性鞋套。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隔离病房时,应当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并正确穿脱防护用品,详见附件。

(二)污物桶内置一次性双层医疗废物袋,按医疗废物处理要求分类运送集中处理。

(三)工作环境内消毒包括:地面、空气、物体表面等参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推荐消毒剂:0.2%-0.5%过氧乙酸,84消毒液,优氯净等。

(四)听诊器、血压计等消毒器械应进行规范消毒。

(五)保持室内通风。

(六)留验观察室床与床之间用屏风相对进行隔离。

(七)留验观察病人应谢绝亲属探视或采取保护措施后探视,

以防传染。

五、接诊要求。

(一)医院门口和门诊大厅要设立醒目的发热门诊告示,其内

容主要包括接诊范围、门诊方位、行走线路及注意事项等。

(二)导医人员负责为发热病人戴医用外科口罩并代为其挂号后引入发热门诊就诊。

(三)不能明确诊断者,留验观察,积极治疗。

(四)若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重大传染病和疑似病人者,应迅速按规定报告疫情,及时定点规范隔离治疗。

六、规章制度。

(一)发热门诊实行24小时值班制。

(二)落实首诊负责制,不准拒收。

(三)发热门诊实行领导负责制。

(四)作好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工作。

(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并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

L、穿戴防护用品顺序

步骤1:戴口罩,一只手托着口罩,扣于面部适当的部位,另 一只手将口罩带戴在合适的部位,压紧鼻夹,紧贴于鼻梁处。在此过程中,双手不接触面部任何部位。

步骤2:戴帽子,戴帽子时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步骤3:穿防护服。

步骤4:戴上防护眼镜,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步骤5:穿上鞋套或胶鞋。

步骤6:戴上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

2、脱掉防护用品顺序

步骤1:摘下防护镜,放入消毒液中。

步骤2:脱掉防护服,将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步骤3:摘掉手套,一次性手套应将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橡胶手套放入消毒液中。

步骤4:将手指反掏进帽子,将帽子轻轻摘下,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步骤5:脱下鞋套或胶鞋,将鞋套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将胶鞋放入消毒液中。

步骤6:摘口罩,一手按住口罩,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摘下,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第3篇:2017二级中医医院设置标准

一、床位

住院床位在80张至299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预防保健科,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骨伤科、中医皮肤科、中医针灸科、推拿科。其中,中医内科、外科各设二级科室3个以上;设中医或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2个以上;设有综合加强监护病房,手术室要有复苏室。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含西药房、中药房、煎药室等)、检验科、医学影像科、血库(可与检验科合设)、营养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功能科室(含心、肺电生理)。

(三)其他科室:医务科、信息科(含病案室、统计室)、质量控制科(含院内感染控制)。

三、人员

(一)医院主要负责人应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在二级医院从事临床工作5年以上,身体健康并能亲自主持医疗工作。

(二)每床平均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所有医生应具有《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三)其他科室:医务科、信息科(含病案室、统计室)、质量控制科(含院内感染控制)。

三、人员

(一)医院主要负责人应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在二级医院从事临床工作5年以上,身体健康并能亲自主持医疗工作。

(二)每床平均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所有医生应具有《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

(三)每床平均至少配备0.4名护士,其中至少有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5名。所有护士应具有《护士执业证书》并经执业注册。

(四)一级临床科室和重点专科的主任必须是相应专业的主任医师;二级科室的主任至少50%是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药剂科、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等医技科室正高职称的卫技人员占25%以上。

(五)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和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的比例均不低于60%。高级职称人员占全院人员比例不低于8%。

(六)临床营养师不少于1人。

(七)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

四、选址

(一)二级综合性医院所在社区的服务人口为30万—50万人。

(二)新增医院与诊所之间的最短距离不小于500米、与门诊部或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之间的最短距离不小于1000米、与医院之间的最短距离不小于2000米。

(三)选址与周围托幼机构、中小学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肉菜市场之间应物理分隔,符合卫生及预防疾病的要求。

医院选址应为规划的医疗用地或可以转变为医疗用途的房屋(其使用性质原则上以商业、办公、厂房类为主,既有住宅、宿舍、居住小区会所、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公共配套设施以及与餐饮、生产性厂房紧临的房屋,不应用于医疗用房。既有房屋的使用性质以房地产权证明文件为准)。

(四)选址相邻权利人(业主/住户和社区内现有医疗机构)无明显反对意见(以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公示和专门委员会收集的意见为准)。选址前,设置申请人应征询相邻权利人的意见。

五、建筑、设施与环境

医院应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建筑设计、设施应满足诊疗和管理工作要求,体现以病人为本的原则,符合卫生学和美学的要求,创造和谐的就医和人文环境。

(一)医院用房应为独立楼房。

(二)每床平均占地面积不少于130平方米,床均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110平方米,病房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绿化面积占总占地面积至少达35%,每100床位至少配有30个停车位。

(三)各诊室相对独立,使用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四)医院的基础设施,包括消防、环境保护、放射卫生、压力容器(如消毒炉、高压氧等)、电梯等要经相应的消防、环保、疾病控制、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检测验收合格。

(五)建筑布局必须严格按照医疗功能作系统、科学规划,人、物流向合理,同一层的平面无障碍设置,医疗区铺设防滑、防噪音的地面,病房及走廊墙面使用方便清洗和消毒的材料,墙角防尘设计。

(六)急诊科有独立的出入口和回车道,开放式的抢救环境,急救设备齐备。

(七)ICU的位置要合理布局,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及净化的人工环境控制。

(八)手术室的位置应处于环境安静,空气清新,光线充足的地方,远离有细菌感染的部门,手术间的使用面积至少25平方米,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

(九)中心吸引,中心吸氧。

(十)消毒供应室符合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的要求。

(十一)药房、药库、煎药室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疗机构“放心药房”建设规范》建设。中、西药房分开设置,门诊、住院药房面积各不少于150平方米,药库的面积各不少于200平方米。开展TPM、临床药学等其它业务的,应按相应要求另行设置。

(十二)住院检验室面积不少于250平方米,门诊检验室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

(十三)医院应有齐备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网络楼宇布线率达100%,医院人均计算机拥有率不少于50%,达到信息共享。

(十四)医院应有方便残疾人的无障碍通道和设施。

六、设备

(一)基本设备:

临床诊疗设备:中央给氧装置、呼吸机、电动吸引器、自动洗胃机、心电图机、心脏除颤器、心电监护仪、多功能抢救床、万能手术床、无影灯、麻醉机、麻醉监护仪、高频电刀、肺功能仪24小时血压测量仪、纤维食道镜、胃镜、纤维直肠镜、妇科检查床、冲洗机、移动式X光机、800MAX光机、彩色B超、骨科牵引床、紫外线灯、冷冻切片机、石蜡切片机。中药熏蒸治疗仪、电针仪等中医诊疗设备。

临床检验设备:血气分析仪、自动凝血分析仪、骨髓分类电脑处理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血细菌培养箱、显微镜、CO2培养箱、厌氧培养箱、低温冰箱、低温高速离心机、渗透压计、超净工作台、急诊生化分析仪、酶标洗板机、全自动电泳分析仪、1/10000分析天平、酶标分析仪、尿分析仪、化学发光或电子发光分析仪、细胞自动筛选器。 供应室设备:按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要求进行配置。 煎药室设备:煎药机、包装机、储药器、储药柜、冰箱、清洗设备等。

(二)病室配备供氧、吸痰、呼叫系统和多功能病床。病区配有病床消毒器。

(三)病床平均单元设备:床1张,床垫1.2条,被子1.2条,褥子1.2条,被套2条,床单2条,枕芯2个,枕套4个,床头柜1个,暖水瓶1个,面盆2个,痰盂(痰杯)1个,病员服3套。

(四)药剂科配备和提供与药学部门承担任务相适应的仪器和设备。

(五)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及中医诊疗设备。

七、开展产科、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计划生育手术、医疗美容、性病、传染病、精神病、颅脑外科、心脏外科、医疗介入手术等医疗项目,应依照有关规定申请批准。

八、医院应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有医疗、护理等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九、注册资金到位,平均每床位不少于50万元。

第4篇:关于设置一所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的申请报告

**市卫生局:

为了弘扬胡锦涛主席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号召,为了弘扬“三个代表”的伟大精神,为了促进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根据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医疗机构投资建设的最新政策,我们拟投资设置一所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特申请如下:

1、 医院名称:***医院

2、 医院地址:***

3、 所有制形式:私立

4、 医疗机构类别:综合性医院

5、 诊疗科目:

5.1临床一级科室: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性病科、麻醉科、理疗科、康复科、老年病科、肿瘤癌症科、家庭病床科、介入性放射科。

拟设3个重点专科(肝脏癌症、骨伤、妇科)。

5.2医疗技术科:药剂科、检验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物理诊断科、营养科、供应科。

6、 经营性质:营利性

7、 服务对象:社会

8、 床位:500张

9、 注册资金:三千万元

10、 法定代表人:***

医院将分为二期建设,一期200张床位,二期位。

以上申请,如无不当,请予审批!

申请人:厦门***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2012年7月17日

2 300张床

第5篇: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级医院医院评审标准细则

二级甲等医院等级评审一票否决条款

内容 检查结果 检查方法

1、出卖、转让或出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外包、出租科室,违规 有□ 无□ 查阅医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部门和相 开展合作项目; 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或群众举报情况经查实;

2、未按时完成《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校验; 有□ 无□

3、使用 2 名以上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有□ 无□否

4、未经技术准入擅自开展相关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 有□ 无□决

5、医院编制床位数和实际开放床位数达到卫生部规定二级医院床位数标 达到□ 未达到□ 查阅文件资料; 准;条

6、医院内部发生重大安全事件造成恶劣影响; 有□ 无□ 查阅卫生行政部门、医院及其他相关部门关于

7、发生重大医疗安全事故不按规定上报,故意瞒报; 有□ 无□ 医院重大事件的记录;款

8、严重违反国家财务规定,发生违纪、违法事件,造成恶劣影响; 有□ 无□ 查阅医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物价主管部门提供 的资料或群众举报情况经查实;

9、帮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少于 2 家; 完成□ 未完成□ 查阅医院帮扶记录,了解受援医院情况;卫生

10、无故不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灾害事故紧急救治任务; 有□ 无□ 行政部门提供的资料;

11、未按规定上报医院数据、资料。 有□ 无□

12、医院评审资料及评审过程中发现弄虚作假行为。 有□ 无□ 查对资料。备注:被一票否决的医疗机构,整改 3 个月后可重新提交评审申请。

创建“二级甲等医院”达标分解任务表

二、

医疗质量管理(260 分)项 目 扣 得 扣分 评 审 标 准 分值 检 查 方 法 判 定 结 果内 容 分 分 原因一 听汇报、查计划、实施方案 查核

1.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医疗有关资料: 疗

① 了解院、科二级质量管理体系及 管 质控网络组织情况,医务科、质控 理 科、护理部的组织及人员配备情况,(40 工作制度,互相配合情况。

②业务分) 院长对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是否 熟悉、重视。是否有定期或不定期 ⑴建立院、科二级质量管理体系,院长作为 要点①到④项中,有1项达不到扣 召开相关会议研究医疗质量、医疗 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定期专题研究医 0.5 分。

2 安全等问题。有无定期到临床检查、 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科主任全面负责科 督促、处理医疗质量相关重大问题 室的质量管理工作。 (查会议记录) ③发生重大医疗事 故或医疗纠纷时,院长有无参与指 导处理。(查记录)

④抽查了解科 主任抓本科医疗质量管理的方法及 科室质控小组成员与质量控制的情 况。 医务科、质控科、医院感染科、门

⑵医疗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全面质量 诊办公室、护理部有否定期开展活 对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院感科、 管理,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和评价质量 2 动,对医疗、护理、医技、输血、 门诊办公室职责不明或工作不到位, 管理工作,严格监管,定期分析,及时反馈、 药品、病案部门进行质量教育,监 发现问题无整改措施每一项扣 1 分。 落实整改。建立多部门质量管理协调机制。 督、检查、提出持续改进意见 1 ⑶建立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包括医疗质量管 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 查各质量管理组织工作职责、制度 标准中的七个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缺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输 4 并执行情况(查活动记录、会议记 一个或有名无实扣 1 分,工作职责不 血管理委员会和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 录)。 到位扣 1 分。 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项 目 扣 得 扣分 评 审 标 准 分值 检 查 方 法 判 定 结 果内 容 分 分 原因一 医

2.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查阅有关资料,了解: 疗 管 ①医院全面质量管理实施方案,组 ①无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扣 2 分② 理 织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纪录资料、文 无监督措施扣 1 分。 ⑴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40 3 件;②监督管理机制是否完善,措 并组织实施。分) 施执行情况和整改意见等(举例说 明)。 ①检查医院必备的医疗管理制度: 病房管理制度、门诊管理制度、急 诊管理制度、护理工作制度、病历 ①必备的医疗管理制度缺一项或不 书写制度,查房制度、医嘱制度、 ⑵健全医院医疗规章制度诊疗常规、技术操 落实扣 1 分。②无诊疗常规及技术操 5 查对制度、会诊制度、值班、交接 作规程和医疗护理质量标准,并组织实施。 作规程扣 2 分无医疗护理质量标准 班制度、病例讨论制度、消毒隔离 扣 1 分。 制度等等。②有本院的诊疗常规、 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和医疗护理质量 标准。 按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要求检查: 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住院病 无开展单病种质量监控管理扣 3 分, ⑶开展单病种质量监控管理。 3 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缺血性脑梗死、 质量管理不达到要求发现 1 项扣 1 髋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 分。 植术的质量控制管理。 ⑷积极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制定本医疗机构 临床路径开发和实施的规划和制度;成立医 查相关制度和文件;查实施临床路 未开展扣 4 分;无规划、制度扣 1 分; 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对常见病、多发病 5 径科室工作文本和管理档案;查相 管理组织未健全扣 1 分;科室实施不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相关科室有良好的流程 关工作记录。 规范扣 2 分。 管理文本和训练。 2 查阅有关资料,检查有无专门部门 ⑸传染病的管理: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的 或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登记及网络 法规、规章和技术操作规范,建立健全的规 4 直报制度及执行情况。感染性疾病 一项不落实扣 1 分。 章制度并组织实施,法定传染病报告率 科建设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医务人 100。 员掌握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度。 ⑹高度重视医疗安全,增强全院人员的安全 查阅有关医疗安全的规章制度、资 医疗安全制度不健全或资料不全扣 1 意识,加强缺陷管理及时发现差错事故苗头。 2 料和登记本。 (具体见医疗安全管理扣分标准) 分。 有防范和处理的流程和措施。项 目 扣 得 扣分内 容 评 审 标 准 分值 检 查 方 法 判 定 结 果 分 分 原因 3.医疗技术管理 ⑴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与功能和任务相适 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要求 有未经批准、未经临床实践开展 应,符合诊疗科目范围,符合伦理原则,技 1 检查医院医疗技术服务与功能、任务是 新技术、新项目 1 项扣 0.2 分。 术应用保障安全、有效。 否相适应,诊疗科目是否符合规定。 无医疗技术和人员准入管理制 ⑵医疗技术管理符合规定,建立健全医疗技 了解开展医疗技术和人员资质准入管理 度或有制度不执行扣 1 分。 术和人员资质准入、分级管理、监督评价和 2 制度是否健全;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 发现有一项重大的新技术、新项 一 档案管理制度。 准入、应用、评价是否符合制度规定。 目开展未按规定执行扣 1 分。 医 查有无医疗技术风险处置预案:①查核 疗 ⑶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 ①缺 1 项资料扣 1 分。 资料,了解开展新医疗技术的安全、质 管 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 2 量、疗效、费用等情况。②遇到有技术 ②有一例遇到技术风险处理不 理 发现医疗技术风险,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 风险问题时采取措施是否得当,降低风 当,造成损害不得分。 (40 险。 险程度。 分) ①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活动记录, ①医学伦理委员会不活动的扣 3 ⑷科研项目的医疗技术符合法律、法规和医 学伦理原则,在科研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 了解科研项目是否符合伦理原则。②开 分。②无开展新技术审批扣 1 分。 2 展新技术审批情况。③开展新技术、新 ③无知情同意书扣 1 分。 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签署知情同意书,保护 患者安全。 项目患者知情同意书的有关文字记录。 ①查看资料是否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①无制度的扣 3 分。②1 例重大 ⑸实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 ②参看资料是否有重大手术报告、审批 手术无报告、审批记录扣 1 分。 审批制度。 3 制度;③抽查按照手术权限开展各种手 ③未按手术权限开展手术,1 例 术情况。 扣1分

(二) ① 查阅医务人员“三基”培训计划,组 “三 织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情况,有各科室 基” 1.医院要坚持对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技 组织医务人员学习计划,讲课内容考核 无“三基”培训计划扣 2 分,无 “三 能、基本知识(三基)训练,培养严格要求、 情况。(现场随机抽 30 名医务人员进行 严密组织、严谨态度(三严)作风。“三基” 15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伦理委员会、 药事管理委员会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病案管理委员会 输血管理委员会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第6篇: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康复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 康复医学科的设置应当符合«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和«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能开展康复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活动。

(一). 按照卫生部«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和«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要求设置康复医学科。有康复诊疗指南/规范。康复医师对每个康复患者有明确诊断与功能评估并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开展了临床早期康复介入服务。 C1.按照卫生部«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和«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要求设置康复医学科。

2.制定以疾病、损伤的急性期临床康复为重点的康复指南/规范。

3.康复医师对每个康复患者有明确诊断与功能评估并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4.开展临床早期康复介入服务。

5.康复治疗计划由康复医师、治疗师、护士、病人及家属、授权委托人共同落实。 B.符合C,并

1.科室对康复计划落实情况有自查、评价,有改进措施。 2.职能部门进行检查、反馈,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 A.符合B,并

满足临床患者康复的需要。

(二).住院患者康复治疗:

C1.有住院患者康复治疗的相关规定。

2.住院患者的康复治疗由康复医师会诊,根据患者的病情与与主管医生共同商定治疗计划/方案。

3.康复治疗计划由康复专业人员实施。 B.符合C,并

1.选派康复医师和治疗师深入临床科室,与科室建立协作的工作模式,为需康复治疗的患者,提供早期、专业的康复医疗服务。

2.职能部门进行检查、反馈,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 A.符合B,并

1.满足住院患者的康复需要。

2.康复治疗记录真实、准确、完整,病历记录合格率100%。

二.康复治疗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实行康复评定,并给予规范的治疗、指导。

(一). 康复治疗训练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

C.1.有医院康复医学专业人员和康复医疗专业设备,由康复医学科归口统一管理的规定。 2.有由具备康复资质的治疗师、护士及其他技术人员实施康复治疗和训练的规定并执行。 B.符合C,并

1.对转入专业康复机构、社区、及家庭的患者提供转诊后康复膝、训练指导,保障康复训练的连续性。

2.科室对落实情况有自查、评价、分析、反馈、整改。 3.职能部门进行检查、反馈,对存在的问题有整改。 A.符合B,并

康复治疗训练人员的资质符合要求,康复训练质量有持续改进。

(二).制定康复相关的医疗文书书写要求、质量控制标准、康复意外紧急处置预案。 C.1.有康复相关的医疗文书书写要求和质控标准。 2.有康复意外紧急处置预案与流程。 3.对相关人员有上述内容培训与考核。 4.相关人员均熟知上述内容,并能遵循。 B.符合C,并

1.科室对落实情况自查、评价、分析、反馈、整改。 2.职能部门进行检查、反馈,对存在的问题有整改。 A.符合B,并

康复相关医疗文书书写符合要求,康复治疗有持续改进。

(三).对康复训练过程有记载。

C.1.有康复治疗训练过程的记录规范、诊断标准与流程。

2.有综合应用作业疗法、物理治疗法、语言治疗法等规定与流程。 3.落实上述诊疗标准与规范,康复治疗情况在病历中记载。 4.有康复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评价的制度与流程,并组织实施。 5.相关人员知晓上述规范和流程并落实到位。 B.符合C,并

1.科室对落实情况自查、评价、分析、反馈、整改。 2.职能部门进行检查、反馈,对存在的问题有整改。 A.符合B,并

1.对康复治疗训练过程记录真实、准确、完整,病历记录完整率100%。 2.康复治疗训练质量持续改进有成效。

三.鼓励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向患者及其家属、授权委托人充分说明康复治疗方案,鼓励其主动参与康复治疗。

(一).患者及家属、授权委托人知情同意,主动参与康复治疗。

C.1.康复医师、治疗师向患者及其家属、授权委托人说明康复治疗计划/方案,包括各种程序的内容与训练目的、方向性、期间、预后预测、禁忌等。 2.有预期目标对患者及家属、授权委托人进行确认的规定。 3.有对患者病情及所能承受能力确认规定与流程。

4. 患者及家属、授权委托人了解康复治疗计划/方案、患者的预期目标,并参与康复治疗。 5.相关工作人员知晓康复治疗计划并落实措施。 B.符合C,并

1.科室对落实情况自查、评价、分析、反馈、整改。 2.职能部门进行检查、反馈,对存在的问题有整改。 A.符合B,并

康复治疗记录真实、准确、完整,病历记录合格率100%。

四.定期对康复训练效果进行评估。

(一).有定期的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标准与程序。 C.1.有定期的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的标准与程序 每个患者都进行定期系统的效果评定。 通过病历讨论进行康复训练效果的评价。

其他科住院患者应由康复医师与临床医师共同进行评价,记录讨论内容。 有无效终止康复训练的程序。 2. 相关工作人员知晓效果评定的标准与程序并落实。 B.符合C,并

1.科室对落实情况自查、评价、分析、反馈、整改。 2.职能部门进行检查、反馈,对存在的问题有整改。 A,符合,并

康复治疗与训练评价体现持续改进成效。

(二).对康复治疗训练效果、舒适程度、愿望与意见、并发症、预防二级残疾等有评价。 C.1.有患者的康复治疗训练效果、舒适程度、愿望与意见等项目评价。 2.有加强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的制度和措施。 3.有康复医学科诊疗活动评价指标。

4.有效落实预防并发症、预防二级残疾的具体措施。 B. 符合C,并

科室按照评价指标定期对康复治疗训练效果、舒适程度、愿望与意见、并发症、预防二级残疾进行评价、分析、有整改。 A. 符合B,并

康复治疗有效率≥90%,年技术差错率≤1%,病历和诊疗记录书写合格率≥90%、住院患者康复功能评定率>98%、设备完好率>90%、平均住院日≤30天。

第7篇:1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核心条款

★1.1.2.1 评审标准: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评价要点:

【C】

1.有承担本辖区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诊疗的设施设备、技术梯队与处置能力。 2.急诊部门独立设置,承担本区域急危重症的诊疗。 3.预防、保健、康复独立设置。

4.根据病源,与三级综合医院距离较远或危重病人转诊困难的二级医院的重症医学床位数可占医院总床位的2%。

5.医学影像学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B】符合“C”,并

1. 重症医学床位数占医院总床位的>3%。

2. 且符合重症评估标准的患者≥30%。

3. .医学影像学(含CT,超声)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A】符合“B”,并

1. 重症医学床位数占医院总床位的≥5% 2. 且符合重症评估标准的患者≥40%。 ★1.4.3.2 评审标准:编制各类应急预案。 评价要点: 【C】

1. 根据灾害易损伤性分析的结果制订各种专项预案,明确应对不同突发公共事件的标准操作程序。 2. 制订医院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预案和部门预案,明确在应急状态下各个部门的责任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以及应急反应行动的程序。

3. 有节假日及夜间应急相关工作预案,配备充分的应急处理资源,包括人员、应急物资、应急通讯工具等。

【B】符合“C”,并

编制医院应急预案手册,方便员工随时查阅,各部门各类人员知晓本部门和本岗位相关职责与流程。 【A】符合“B”,并

定期并及时修订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持续完善。

★1.6.4.1 评审标准:政府指令的受援的二级医院,应将“达标工作”任务作为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

评价要点: 【C】

1. 受援的二级医院,应将“达标工作”任务作为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工作计划,有实施具体的方案。 2. 有专人负责,对口支援工作,保证达标工作进行。 3. 相关人员熟悉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 【B】符合“C”,并

用当年案例证实在以下二方面能有提升:

(1) 承担县域内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危急和部分疑难重症的诊治任务,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大疾病能力有一定提升。 2 (2) 开展24小时连续性急诊科院内急救服务,组织建立本县域内医疗急救服务网络,承担日常院前急救救治任务的能力有一定提升。 【A】符合“B”,并

1. 有数据及相关案例证实受援方案取得预定目标。

2. 数据指标显示在严重外伤(颅腔、胸腔、腹腔内大出血,与其它威胁生命需要紧急手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仅STEMI)、急性脑卒中等急危重症病人诊治效率及处理结果取得显著进步,其能力在本区域具有明显优势。

★2.3.4.2 评审标准:对急性创伤、农药中毒、急诊分娩、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高危妊娠孕产妇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有明文规定,能落实到位。

评价要点: 【C】

1. 医院对急性创伤、农药中毒、急诊分娩、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高危妊娠孕产妇与高危新生儿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有明文规定,并且在技术、设施方面提供支持。

2. 急诊服务体系中相关部门(包括急诊科、各专业科室、各医技检查科室、药剂科以及挂号与收费等)责任明确,各司其职,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连贯、及时、有效的救治。 3. 急诊服务流程体系相关责任部门人员知晓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 用关键质量指标与服务时限来管理与协调各个相关科室的服务。 2. 有培训与教育,措施落实到位。

3. 职能部门知晓与履行监管责任,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危重症患者来源与救治能力在本区域具有优势明显。 ★2.6.1.1 评审标准:患者及其亲属、授权委托人对病情、诊断、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等具有知情选择的权利。医院有相关制度保证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 评价要点:

【C】

1.有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的相关制度并得到落实。

2.医务人员尊重患者的知情选择权利,对患者进行病情、诊断、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告知的同时,能提供不同的诊疗方案、

3.医务人员熟知并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 【B】符合“C”,并

1.患者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对医务人员的告知情况能充分理解并在病历中体现。 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持续改进有成效。 ★2.7.1.1 评审标准:贯彻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实行“首诉负责制”,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统一接受、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处理并答复投诉人。 评价要点: 【C】

1. 设立院领导接待室并执行院长接待日制度、意见箱、投诉电话等。 2. 设立专门科室、专职人员接待医疗纠纷投诉,并有登记记录。 3 3. 定期对员工进行医疗纠纷案件分析、医疗安全教育培训及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和考试,有奖罚措施。 4. 有投诉管理相关制度及明确的处理流程。 5. 有明确的投诉处理时限并得到严格执行。

【B】符合“C”,并 1. 实行“首诉负责制”,科室、职能部门处置投诉的职责明确,有完善的投诉协调处置机制。 2. 有配置完善的录音录像设施的投诉接待室。

3.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1. 每季召开一次专题医疗纠纷投诉事件的讨论会,各科科主任均应参加通报会。 2. 职能部门对提出持续改进措施有成效评价的记录。

★3.1.1.2 评审标准: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评价要点:

【C】

1. 有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采集供临床检验及病理标本、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及操作前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陈述患者姓名。 2. 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性别、病历号、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3. 相关人员熟悉上述制度和流程并履行相应职责。

【B】符合“C”,并

有规章制度和或程序规范各科室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下都必须持续地履行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A】符合“B”,并

1. 各科室对本科执行查对制度有监管。

2.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3.3.3.1 评审标准: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评价要点: 【C】

1.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2.实施“三步安全核查”,并正确记录:

(1)第一步: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2)第二步: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3)第三步: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3.手术院感风险评估表应在手术结束后填写。 4.手术安全核查项目填写完整。

【B】符合“C”,并

1.制定规章制度和工作步骤来统一程序,支持在手术室之外的内科和牙科等部门的操作,确保正确部位,4 正确操作和正确病人。

2.手术核查手术风险评估执行率≥95%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3.4.2.1 评审标准: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 评价要点:

【C】

1.对员工提供手卫生培训。

2.有手卫生相关要求(手清洁、手消毒、外科洗手操作规程等)的宣教、图示。 3.手术室等重点部门外科洗手操作正确率100%。 【B】符合“C”,并

1. 职能部门对规范洗手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2. 洗手正确率≥90%。

【A】符合“B”,并

不断提高洗手正确率,洗手正确率≥95%。 ★3.6.2.1 评审标准: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 评价要点: 【C】

1.医技部门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内容,能够有效识别和确认“危急值”。

2.接获危急值报告的医护人员应完整、准确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及时向经治或值班医师报告,并做好记录。 3.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及时追踪、处置并记录。 【B】符合“C”,并

信息系统能自动识别、提示危急值,相关科室能够通过网络及时向临床科室发出危急值报告,并有语音或醒目的文字提示。 【A】符合“B”,并

有网络监控功能,保障危急值报告、处置及时、有效。 ★3.9.1.1 评审标准: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与工作流程。 评价要点:

【C】

1.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多种途径便于医务人员报告。 2.有对员工进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教育和培训。 3.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10件。 【B】符合“C”,并

1.有指定部门统一收集、核查、分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采取防范措施。 2.有指定部门向相关机构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3.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15件。

4.医护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知晓率≥95%。 【A】符合“B”,并

1.建立院内网络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直报系统及数据库。 2.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20件。

3.改进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敏感性,有效降低漏报率。 5 ★3.9.2.1 评审标准:有激励措施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网上自愿报告活动。 【C】

1.建立有医务人员主动报告的激励机制。对不良事件呈报实行非惩罚制度。 2.严格执行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的规定。 【B】符合“C”,并

激励措施有效使用医院内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直报系统。

【A】符合“B”,并

医院内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直报系统与卫生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建立网络对接。 ★4.3.5.1 评审标准:对实施手术、麻醉、介入、腔镜诊疗等有创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的授权制度。 评价要点:

【C】

1.有实施手术、麻醉、介入、腔镜诊疗等有创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的实行授权的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

2.有需要授权许可的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的目录。 【B】符合“C”,并

1.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根据监管情况,定期更新授权项目。 2.相关人员能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管理要求。 3.抽查中无一例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

【A】符合“B”,并

有医疗技术项目操作人员的技能及资质数据库,定期更新。 ★4.6.2.2 评审标准:根据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制订手术治疗计划或方案。 评价要点:

【C】

1.为每位手术患者制订手术治疗计划或方案。

2.手术治疗计划记录于病历中,包括术前诊断、拟施行的手术名称、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等。 3.根据手术治疗计划或方案进行手术前的各项准备。 【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 【A】符合“B”,并 手术方案完善,术前准备充分,有质量持续改进成效。 ★4.6.8.3 评审标准:有“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监测、原因分析、反馈、整改和控制体系。 【C】

1.有“非计划再次手术”相关管理制度与流程。

2.将控制“非计划再次手术”作为对手术科室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

3.把“非计划再次手术”指标作为对手术医师资格评价、再授权的重要依据。 4.对临床手术科室医师与护士培训。

【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非计划再次手术”有监测、原因分析、反馈、整改。 【A】符合“B”,并 有效控制非计划再次手术,持续改进有成效。 ★4.8.2.1 6 评审标准:有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规范、操作规程。重症监护入住、出科符合指征,实行“危重程度评分”。 评价要点:

【C】

1.有重症医学科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 2.有重症医学科收住患者的范围、转入和转出标准及转出流程。 3.对入住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实行疾病严重程度评估。 4.有储备药品、一次性医用耗材管理和使用的规范与流程。 5.有对上述制度、职责、规范及标准、流程的培训。 6.工作人员知晓相关岗位职责和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重症监护患者入住、出科符合指标≥80%。 2.符合“危重程度评分”的重症标准达20%。 3.科室内有定期质量评价。

【A】符合“B”,并

1.重症监护患者入住、出科符合指标≥90%。 2.符合“危重程度评分”的重症标准达30%。 3.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4.8.4.1 评审标准:有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定,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所致血行性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泌尿系感染有预防与监控方案、质量控制指标,并能切实执行。

评价要点: 【C】

1.医务人员及相关人员遵循手卫生规范,有相应的设备。

2.有消毒剂管理的相关规定,明确有效浓度范围、物品浸泡时间等。

3.有医疗废物管理相关规定及措施。

4.有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等相关制度及措施。 5.落实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相关规定。

【B】符合“C”,并

科室有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医院感染管理定期分析、评价及整改措施。 【A】符合“B”,并

1.有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责任,有分析、评价、反馈及整改措施。 2.通过运用监控指标与分析的结果,体现院感控制的改进成效。 ★4.14.5.1 评审标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 评价要点: 【C】

1.院长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

(1)将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

(2)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以及各相关部门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制。

(3)根据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设定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指标。 2.临床科室负责人是本科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

(1)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本科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医师能力评价。 (2)设定本科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执行指标,落实到人。 7 【B】符合“C”,并

1.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2.与临床科室负责人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

【A】符合“B”,并

1.按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向本辖区监测网报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的信息。 2.上报信息准确可追踪溯源。 ★4.14.5.7 评审标准:严格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 评价要点: 【C】

1.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度与程序。

2.药物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制度与程序。 3.医师、药师、职能部门员工均知晓履职的要求。 【B】符合“C”,并

1.医院对医师和药师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考核工作有记录。 2.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落实到每名医师。 3.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落实到每名药师。 【A】符合“B”,并 随机抽查处方与医嘱结果签发医师与授权管理名单保持一致≥95%。 ★4.16.4.1 评审标准:病理诊断按照相应的规范,有复查制度、科内会诊制度。 评价要点: 【C】

1.有规范病理诊断制度与流程。

2.病理医师进行诊断前,核对申请单和切片核查是否相符。

3.阅读申请单上所有填写的内容,对于不清楚的内容及时联系送检医师。 4.阅片时必须全面,不要遗漏病变。 5.有上级医师会诊制度,并有相应记录。

6.因特殊原因迟发报告,应向临床医师说明迟发的原因。 7.疑难病例,应由上级医师复核,并签署全名。 8.病理医师负责对出具的病理诊断报告解释说明。

9.有科内疑难病例会诊制度,并有相应的记录和签字。 10.常规诊断报告准确率≥95% 【B】符合“C”,并

1.有完整资料证实上述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常规诊断报告准确率≥97%。

3.主管职能部门对相关制度落实有监管,重点是肿瘤手术标本的冰冻与石蜡诊断质量。 【A】符合“B”,并

1.常规诊断报告准确率≥99%。

2.根据监管结果分析,持续改进病理诊断质量。

★4.18.5.1 评审标准: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与信息反馈的制度。 评价要点:

【C】

1. 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与信息反馈的制度。 8 (1)有计算机管理设施用于血液管理。

(2)有血液出入库的核对领发的登记制度,工作记录等资料保存完整(电子文档有安全备份)。 2.使用血液存放环境符合规定,有监测记录。

(1)不同血型的全血、成分血分型分层存放或在不同冰箱存放,标识明显。 (2)储存冰箱有不间断的温度监测与记录。 (3)血液保存温度和保存期符合要求。 (4)贮血冰箱定期消毒,记录保存完整。

(5)贮血冰箱定期进行细菌监测,记录保存完整。 3.输血器械符合国家标准,“三证”齐全。 4.血袋按规定保存、销毁,有记录。

5.一次性输血耗材进行无害化处理,有记录。 【B】符合“C”,并

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 ★4.18.5.2 评审标准:对血库领出血液进行检查核对。 评价要点: 【C】

1.按照规定的流程检查从血库领出血液,做到准确无误。

(1)按规定检查从血库领取的血液必须核对已和受血者作过交叉配血试验的血袋,并确认受血者是否正确。

(2)血液发出前,必须书面确认用于输血的血液,以及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无误。

(3)血液发出前,还要检查全血和成分血是否发生溶血、是否有细菌污染迹象,以及其他肉眼可见的任何异常现象。

2.由输血科发血者和临床科室领血者共同按规定流程执行核对。 【B】符合“C”,并

输血科与临床科室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 ★4.18.5.5 评审标准: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记录及时、规范。 评价要点 【C】

1.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记录及时、规范。

(1)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经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 (2)有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

(3)发生疑似输血反应时医务人员有章可循,并应立即向输血科和患者的主管医师报告。(4)一旦出现可能为速发型输血反应症状时(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负荷),立即停止输血,并调查其原因。要有调查时临床及时处理患者的规范。

(5)输血科应根据既定流程调查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确定是否发上了溶血性输血反应。立即查证: 1)患者和血袋标签确认输给患者的血是与患者进行过交叉配血的血。 2)查看床旁和实验室所有记录,是否可能将患者或血源弄错。

3)肉眼观察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血清或血浆是否溶血。如果可能,该标本应和受血者输血前的标本进行比较。 9 4)用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标本做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6)实验室应制定加做其他相关试验的要求,以及做相关试验的标准。 (7)输血科主任负责解释上述试验结果并永久记录到受血者的临床病历中。

(8)当输血反应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血液成分管理不当等系统问题时,输血科主任应积极参与解决。 (9)输血后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应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 (10)职能部门会同输血科对输血不良反应评价结果反馈率为100%。 2.输血科(血库)应根据既定流程调查发生不良反应,有记录。

3.由输血科(血库)主任对相关人员进行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的再培训与教育。 4.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有职能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后考核的记录。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

★4.19.3.2 评审标准:有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监测。对下呼吸道、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皮肤软组织等主要部位感染有具体预防控制措施并实施。

评价要点: 【C】

1.有针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并落实。

2.有对感染较高风险的科室与感染控制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3.手术部位感染(%)按手术风险分类,年手术量,切口感染率数据来源追踪。

4.重症医学科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CRBSI)千日感染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千日感染率;尿路感染(UTI)千日感染率(工作量,感染率,数据来源追踪)。

5.有对下呼吸道、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皮肤软组织等主要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的相关制度与措施,并落实。 【B】符合“C”,并

1.科室落实自查情况及存在问题总结、分析、报告机制,有改进措施。

2.职能部门对科室监测情况进行定期核查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 【A】符合“B”,并

1.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主要部位的特殊感染控制有效。

2.医院信息系统定期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监测及分析,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对医院决策提供支持作用,并体现管理的成效。 ★4.23.5.1 评审标准:采用卫生部发布的疾病分类ICD-10与手术操作分类ICD-9-CM-3,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类编码。

评价要点:

【C】

1.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类,编码符合卫生部规定。 2.疾病分类编码人员有资质与技能要求。

3.有疾病分类与手术操作分类编码培训计划。 【B】符合“C”,并

1.落实培训计划,提供技术支持,提升培训与教育质量。

2.病案科(室)定期与不定期对疾病分类编码员的准确性进行评价、指导,提供编码质量。 【A】符合“B”,并 10 1.编码员编码准确性不断提高。

2.临床医师熟悉疾病分类与手术操作分类。 3.有信息系统支持疾病分类与手术操作分类。 ★5.3.3.1 评审标准:优质护理服务落实到位。 评价要点: 【C】

1.医院成立由“一把手”院长任组长的优质护理服务领导小组,医院各部门分工明确,有具体的工作职责或措施

2.医院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有明确的工作目标、进度安排、重点任务、相关政策、保障措施。 3.医院有各级关于护理管理人员和护理骨干(重点是新护士和专科岗位护士)培训的工作方案或计划。 4.有推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保障制度和措施及考评激励机制。

5.对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和内涵,相关管理人员知晓率≥80%,护士知晓率100%。 【B】符合“C”,并

1.改革护理分工方式,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 2.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职责。

3.责任护士每天评估患者,掌握所负责患者的诊疗护理信息,开展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和心理护理。 4.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

5.考评激励机制体现优劳优酬、多劳多得,并与薪酬分配、晋升、评优等相结合。 6.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50%。

【A】符合“B”,并

1.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中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现有持续改进过程。 2.患者与医护人员满意度明显提高。

★6.1.3.1 评审标准:由具备法定资质的经本院注册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评价要点: 【C】

1.有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审核与执业准入相关规定。

2.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均取得执业资格,注册地点在本院或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相关规定(如多点执业或对口支援等),按照本人执业范围开展诊疗活动。 3.具有执业资格的研究生、进修人员经过医院授权在上级医师(含护理、医技)指导下执业。 4.无卫生技术人员违规执业、超范围执业及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B】符合“C”,并

1.职能部门对全院卫生技术执业监管有记录。 2.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资格管理资料完整。 3.研究生、进修生执业管理资料完整。 【A】符合“B”,并

用信息化系统对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资料进行动态管理。 ★6.2.1.2 评审标准:公立医院应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三重一大)须经集体讨论,集体决策并按管理权限和规定报批与公示,由职工监督。

评价要点: 【C】

1.集体讨论决定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接受职工监督。 2.重大事项实施前能获得职代会通过,并在决议中有记载。 11 3.“三重一大”事项按管理权限和规定报批,按信息公开规定予以公示。 【B】符合“C”,并 1.多种渠道和方式公开“三重一大”信息,职工知晓率≥80%。 2.相关重大事项应事前充分论证。 【A】符合“B”,并

“三重一大”相关事项应充分征求并尊重职工代表会的意见。 ★6.4.2.1 评审标准:卫生专业技术(医、护、技)人员资质的认定与聘用。 评价要点: 【C】

1.职能部门为每位卫生专业技术(医、护、技)人员建立个人技术考评档案,并存有个人的资质文件(经审核的执业注册证、文凭、学位、教育和培训等资料复印件)。 2.卫生专业技术(医、护、技)人员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并具备必须的技术能力。 3.卫生专业技术(医、护、技)人员熟悉本人的岗位职责和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按照聘用周期对卫生专业技术资质(包括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等)进行审核评估。 2.有高危操作项目(含手术与介入等)授权制度与程序。 3.科室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履职考核记录与评价。 【A】符合“B”,并

1.职能部门监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履职情况。

2.在授权后至少每二年一次的能力与服务品质评价与再授权,作为继续聘用的依据。 ★6.8.2.1 评审标准:水、电、气等后勤保障满足医院运行需要。严格控制与降低能源消耗。有具体可行的措施与控制指标。

评价要点:

【C】

1.有水、电、气等后勤保障的操作规范,合理配备人员,职责明确,按规定持证上岗。

2.水、电、气供应的关键部位和机房有规范的警示标识,张贴和悬挂相关操作规范和设备设施的原理图,作业人员24小时值班制。

3.有日常运行检查、定期定级维护保养,且台账清晰。

4.有明确的故障报修、排查、处理流程,有夜间、节假日出现故障时的联系维修方式和方法。 5.有水、电、气等后勤保障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B】符合“C”,并

有节能降耗、控制成本的计划、措施与目标并落实到相关科室与班组。 【A】符合“B”,并

1.有根据演练效果评价和定期检查情况的改进措施并落实。 2.后勤保障安全、有序、到位,无安全事故。 3.节能降耗工作有成效。 ★6.8.4.3 评审标准:医疗废物处置和污水处理符合规定。 评价要点: 【C】

1.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设备运转正常,有运行日志。

2.污水处理系统设施设备运转正常,有运行日志与监测的原始记录。 3.医疗废物处理符合环保要求,污水处理系统通过环保部门评价。 12 【B】符合“C”,并

职能部门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监管。 【A】符合“B”,并

1.有根据监管情况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并得到落实。 2.无环保安全事故。 ★6.8.7.1 评审标准:消防安全管理。 评价要点: 【C】

1.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制度和应急预案。

2.有消防安全管理部门,有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3.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新员工培训考核内容,定期(至少每年一次)进行全院职工的消防安全教育。 4.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消防安全检查,同时根据消防安全要求,开展检查、季节性检查、专项检查等,有完整的检查记录。

5.消防通道通畅,防火器材(灭火器、消防栓)完好,防火区域隔离符合规范要求。 6.加强消防安全重点部门,重要部位防范与监管,有监管记录。 【B】符合“C”,并

1.定期(至少每年一次)进行特殊部门的消防演练。

2.全院职工熟悉消防安全常识,掌握基本消防安全技能,知晓报警、初起火灾的扑救方法,会使用灭火器材,能自救、互救和逃生,按照预案疏散病人。

3.科室消防安全职责管理落实到人,每班人员有火灾时的应急分工。 【A】符合“B”,并

医院所有部门和建筑均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6.9.6.2 评审标准:用于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装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 评价要点: 【C】

1.有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保障紧急救援工作需要。 2.各科室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时刻保持待用状态。 【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完好情况和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管。 【A】符合“B”,并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

上一篇:世界粮食日策划活动下一篇:如何突出作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