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网络数字电视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综合介绍了山东定陶有线电视网络目前实施的系统组成,特别是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络-HFC宽带接入网的拓扑结构,频率规划及双向传输的实现方式。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混合网络数字电视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混合网络数字电视论文 篇1:

试析HFC宽带综合信息网升级改造设计方案

【摘 要】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已经跨入了信息时代,智能化、理性化的建筑大厦、智能化楼房的建设方兴未艾。通过对各种智能化建筑系统,原有的钢筋水泥建筑就被披上了聪慧的神经。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社区的服务设施以及生活上方方面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立一个安全文明智能化的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信息系统、小区物业管理系统是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

【关键词】HFC 宽带综合信息网升级改造设计方案

一、HFC宽带综合信息网升级改造系统设计依据及原则

我们根据用户的要求和现场的具体情况,按照“系统先进、功能齐全、投资经济、使用方便、便于扩展”的原则,综合考虑了用户的实际情况,对系统提出以下设计要求:

第一,先进性--采用先进可靠的实用技术。第二,扩展性--采用标准化系统设备,留有一定的扩展空间,并为今后系统扩充提供条件。第三,可靠性--该系统所设计的结构合理,产品经久耐用,整个系统安全可靠、便于操作和可维护性。第四,实用性--各系统应具有高性能价格比。第五,可行性--要求系统投资或造价能控制在业主所能承受的范围内。

二、HFC宽带综合信息网的发展现状

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纤接入技术在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中发挥这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光纤通信在使用过程中,其广泛的优点可以应用在不同需求的领域中,成为了各种信息传递的最常用技术。在光纤同轴混合网络结构中,光纤自愈环网成为城市广电网络的关键部分,光纤无源分配网络也逐步走进城市广电网络中,甚至大多数城市采用集中分配方式将光节点覆盖于各大小区中,便捷居民的生活。传统的广电网络由于结构自身的相对不完善,只有传统的网络线路,所以,就造成了接受的业务尤其单一。光纤到户在线路中,从头到尾都是采用光纤进行,这就会降低使用过程中故障的发生率以及减少外界环境的影响。光纤到户的模式被认为是以后接入网技术的发展方向。

三、HFC宽带综合信息网有线电视系統

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对有线电视系统的使用和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对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相关要求,以及城市电视台的规定,所有有线电视系统工程必须按照750MHz HFC宽带综合信息网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

有线电视系统(HFC)网络建设工程中所使用的器材的规格、指标、质量等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总体规划严格按照750MHz HFC宽带综合信息网工程规范和《有线电视网升级改造技术方案》的要求实施。工程中严把质量关。严禁使用不符《方案》要求的器材,所有器材都经过电视台按上述要求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四、广电宽带综合业务网的资源优势

目前的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不仅频率资源是尤其丰富,而且还具有频分多址为基础的信道划分特性,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对各种不相关联的电信号进行快速的传输,它是现代科技信息高速公路的鲜明代表。因此,在以后的信息化建设中,HFC网一定会显示出非常重要的地位。

五、建设HFC宽带综合信息网

要建设HFC双向传输网,就必须重视广电宽带传输网络的建设,他是建设HFC双向传输网的基础。

(一)将CATV网络双向改造,加强回传通道

宽带综合网络的建立必须要着看重技术的长远发展,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具有开放性、高效性、多功能、的宽带综合网络,和上一级的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无缝连接。一步一步,在现在的网络的改造中必须要联系实际情况,将网络发展的长远规划同当下的实际目标进行有机结合,并且要制订科学可行步骤,并付诸实施,这样就可以达到明显的效果。

(二)各个用户的分组接入和建立子网

例如小型集团用户及家庭用户,可利用Cable Modem来实现用户的分组接入,对于那些大中型集团用户及单位用户来讲,可通过带路由器的Cable Modem有效的建立子网,有效的达到VPN等方式网络服务。

六、分析HFC宽带综合信息网综合业务的实现

(一)通过网站的建立,实现WWW信息的发布

广电前端也能够建立一个综合的业务网站,进而实现WWW信息的发布,以及电子邮件的收发和各种文件传输等。从现阶段的情况看,光纤通信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电力系统在其运行中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同时也在人们的生产以及生活领域有着积极的推动。

(二)IP电话

IP电话是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全数字语音电话业务。它采用G.723数字压缩编码标准,压缩比特率低,且具有针对计算机网络传输的特性和保密性好等优点。带IP电话接口的Cable Modem,在宽带路由器的管理下可以互相拨打IP电话。

(三)可以实现Internet的接入

每个用户计算机可以在广电网络前端,利用多种各样的方式和国际互联网联通。接入的速度各不相同,其中有2Mb/s 256k、128k、64k、等可以进行选择。

七、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HFC网络的强大带宽,并结合我国对现在高速信息网络发展的具体情况,将会为以后的社会带来非常大的财富及经济利益。随着现代宽带综合信息网的飞速发展,实现宽带综合信息网双向化改造是网络时代的必然选择。综上分析,在宽带综合信息网的过程中,HFC宽带综合信息网方案,由于,自身的优势而存在,这就越来越符合市场对广电网络双向改造的各方面要求。在实现广电网络的双向化改造以后,为了更好的提高有线电视网络的技术水平以及业务承载能力,就是的线数字电视能够进入千家万户的多媒体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1]陈世明,聂森,李慧敏,方华京.移动智能体网络的优化功率控制及同步[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7)

[2]冯涛,李洪涛,袁占亭,马建峰.伯努利节点网络模型的拓扑鲁棒性分析方法[J].电子学报,2011(07)

[3]王东,蔡小莉,李晓鸿,李发.基于准瓶颈节点的干扰优化拓扑控制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24)

[4]王兰忠,侯萌,徐元,基于Zigbee簇树路由的链路寻址方式改进[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1(06)

[5]李俊斌,胡永忠.基于CC2530的ZigBee通信网络的应用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1(16)

作者:伊国强

混合网络数字电视论文 篇2:

有线电视网络HFC双向传输初探

【摘要】本文综合介绍了山东定陶有线电视网络目前实施的系统组成,特别是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络-HFC宽带接入网的拓扑结构,频率规划及双向传输的实现方式。

【关键词】有线电视网络;HFC;双向传输;数字电视机顶盒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是一个软硬件结合的复杂系统,其中应用了大量的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网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视音频技术,视频压缩技术,CA技术,卫星接收技术,HFC传输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存储技术,播控技术,机房技术等等,是多学科多领域技术的交叉融合。数字电视提供的最重要的服务就是视频点播(VOD)。VOD是一种全新的电视收视方式,它不像传统电视那样,用户只能被动地收看电视台播放的节目,它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更多的选择权,更强的交互能力,传用户之所需,看用户之所点,有效地提高了节目的参与性,互动性,针对性。因此,可以预见,未来电视的发展方向就是朝着点播模式的方向发展。数字电视还提供了其它服务,包括数据传送、图文广播、上网服务等。用户能够使用电视现实股票交易、信息查询、网上冲浪等,使电视被赋予了新的用途,扩展了电视的功能,把电视从封闭的窗户变成了交流的窗口。

有线电视电缆传输网络,作为有线电视城域网的一部分。有线电视电缆传输网络已不再象以往那样,属于封闭的、独立的单向传输系统。今天的HFC网络不是单向传输电视信号,而是成双向传输宽带网络,它向用户传输模拟电视信号、数字电视信号以及双向宽带数据业务。其技术标准要符合达到相关的国家标准和省市总体技术要求。

数字电视技术与原有的模拟电视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1)信号杂波比和连续处理的次数无关。电视信号经过数字化后是用若干位二进制的两个电平来表示,因而在连续处理过程中或在传输过程中引入杂波后,其杂波幅度只要不超过某一额定电平,通过数字信号再生,都可能把它清除掉,即使某一杂波电平超过额定值,造成误码,也可以利用纠错编、解码技术把它们纠正过来。所以,在数字信号传输过程中,不会降低信杂比。而模拟信号在处理和传输中,每次都可能引入新的杂波,为了保证最终输出有足够的信杂比,就必须对各种处理设备提出较高信杂比的要求。模拟信号要求S/N>40dB,而数字信号只要求S/N>20dB。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噪声逐步积累,而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新的噪声,也即信杂比基本不变。

(2)可避免系统的非线性失真的影响。而在模拟系统中,非线性失真会造成图像的明显损伤。

(3)数字设备输出信号稳定可靠。因数字信号只有“0”、“1”两个电平,“1”电平的幅度大小只要满足处理电路中可能识别出是“1”电平就可,大一点、小一点无关紧要。

(4)易于实现信号的存储,而且存储时间与信号的特性无关。近年来,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的发展,可以存储多帧的电视信号,从而完成用模拟技术不可能达到的处理功能。例如,帧存储器可用来实现帧同步和制式转换等处理,获得各种新的电视图像特技效果。

(5)由于采用数字技术,与计算机配合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动控制和调整。

(6)数字技术可实现时分多路,充分利用信道容量,利用数字电视信号中行、场消隐时间,可实现文字多工广播(Teletext)。

(7)压缩后的数字电视信号经数字调制后,可进行开路广播,在设计的服务区内(地面广播),观众将以极大的概率实现“无差错接收”(发“0”收“0”,发“1”收“1”),收看到的电视图像及声音质量非常接近演播室质量。

(8)可以合理地利用各种类型的频谱资源。以地面广播而言,数字电视可以启用模拟电视?quot;禁用频道(taboo channel),而且在今后能够采用“单频率网络”(single frequency network)技术,例如l套电视节目仅占用同1个数字电视频道而覆盖全国。此外,现有的6MHz模拟电视频道,可用于传输l套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节目或者4-6套质量较高的数字常规电视节目,或者16-24套与家用VHS录像机质量相当的数字电视节目。

(9)在同步转移模式(STM)的通信网络中,可实现多种业务的“动态组合”(dynamic combination)。例如,在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节目中,经常会出现图像细节较少的时刻。这时由于压缩后的图像数据量较少,便可插入其它业务(如电视节目指南、传真、电子游戏软件等),而不必插入大量没有意义的“填充比特”。

(10)很容易实现加密/解密和加扰/解扰技术,便于专业应用(包括军用)以及广播应用(特别是开展各类收费业务)。

(11)具有可扩展性、可分级性和互操作性,便于在各类通信信道特别是异步转移模式(ATM)的网络中传输,也便于与计算机网络联通。

(12)可以与计算机“融合”而构成一类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成为未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的重要组成部分。

1.双向传输的实现方式

数字电视的复用系统是HDTV的关键部分之一。从发送端信息的流向来看,它将视频、音频、辅助数据等编码器送来的数据比特流,经处理复合成单路串行的比特流,送给信道编码及调制。接受端与此过程正好相反。

模拟电视系统不存在复用器。在数字电视中,复用器把音频、视频、辅助数据的码流通过一个打包器打包(这是通俗的说法,其实是数据分组),然后再复合成单路。目前网络通信的数据都是按一定格式打包传输的。HDTV数据的打包将使其具备了可扩展性、分级性、交互性的基础。在HFC接入网中,从光节点至前端(或骨干网的分前端)的光纤传输链路中,上下行信号采用双纤单向传输(空分复用):从光节点到用户的电缆网中,上下行信号采用频分复用,数据传输采用时分复用方式。

2.频率规划

HFC网传输信号采用频分复用技术,将5-1000MHz的频段分割为上行和下行通道。5-65MHz为上行通道,87-1000MHz为下行通道。上行通道为非广播业务,主要传输包括状态监控信号、视频点播信号以及数据通信业务等。下行通道将87-550MHz为普通广播电视业务,该频段全部用于模拟电视广播时,除调频广播业务外,可安排约54个频道的模拟电视节目。550-750MHz为下行数字通信信道,用于传输数字广播电视、VOD数字视频以及数字电话下行信号和数据,上行数据一般利用5-65MHz频段,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采用QPSK(或16QAM)调制。

3.HFC分配网络的组成

(1)传输系统

包括光纤传输节点中的下行、上行RF放大模快、双向延长放大器、线路分支器、分配器、供电器、同轴电缆等。光纤传输节点中的下行光接收机将下行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经RF宽带放大器放大至较高电平,再由延长线上的延长放大器、同轴电缆和线路分支、分配器,将信号下行信号分路传送给各分配系统。来自分配系统回传的上行信号,通过频分复用,从分配放大器的输入端口沿着下行传输的途径进行上行回转,经同轴电缆、线路分支器、分配器、延长放大器,进入光节点的上行光发射机。有分前端接收。

(2)分配系统

包括双向分配放大器(即楼头放大器),分支器分配器,双向用户终端和同轴电缆等。延长线路将下行信号传送到各分配放大器的输入端。分配放大器将信号放大至所需电平后,经过同轴电缆、分配器、分支器,传送给每个用户终端。来自用户回传的上行信号,从用户应用设备(机顶盒)的发出,通过用户电缆回送人用户终端,经过分支器、分配器和同轴电缆,送到分配放大器的输出端,经分配放大器放大到合适的电平,从分配放大器的输入端送入传输系统。

4.终端: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应用

数字电视机顶盒是交互应用中比较重要的设备,数字电视机顶盒不仅是用户终端,也是网络终端,它能使模拟电视机从被动接收模拟电视转向交互式数字电视(如视频点播等),并能接入因特网,使用户享受电视、数据、语言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随着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视机顶盒功能将逐步完善,让大多数用户在普通模拟电视机上实现既能娱乐,又能上网等多种服务。它的使用推广了数字电视。它也扩展电视机的功能。

我县有线电视网络自从1995年建立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随着有线电视技术的发展,有线电视从同轴电缆单一的传输方式到光缆、电缆的HFC传输技术的应用,从模拟电视信号到模拟、数字电视信号的混合传输,从单向电缆传输有线电视网络到双向交互信息网络的转变。同时,先进的数据传输设备、数字传输系统以及计算机技术和机顶盒在有线电视系统中的成功运用,建立了它在双向交互信息化结构框架的基础网络地位。

作者:奚鲁坤

混合网络数字电视论文 篇3: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传输网络技术探讨

摘 要:光纤同轴电缆混合(HFC)网络传输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一种较好的宽带接入方式,是信息高速公路最后1km宽带接入网的良好解决方案。详细讨论了HFC网络的体系结构、电缆调制解调器(CM)构造以及前端设备CMTS,分析和研究了HFC网络传输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HFC;体系结构;宽带接入;CM;CMTS

1 引言

HFC是一种混合光纤同轴电缆传输网络技术[1]。由于光纤具有传输容量大、传输质量高等诸多优势,使其在CATV网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无论是省、市级的骨干网,还是县以下的覆盖网,都采用了不同种类的光传输技术。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是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宽带化和多媒体化的一種经济可行的方案。

2 HFC网络技术

利用HFC网络传输IP数据,由于采用了层次式拓扑结构,一般分为核心骨干层和边缘接入层。IP属于网络层的第三层协议,它不面向连接,解决不了信道的统计复用、可靠性和信道质量等问题。因此,IP只有与ATM、SDH和WDM等传输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在HFC网络中更加有效地传输IP数据信息。在HFC网络传输技术中,主要采用安装在HFC系统前端的电缆调制解调器终端系统(CMTS)完成上、下行信道的控制和管理工作,CMTS能把下行的数据与HFC网络中的电视信号混合后发送出去,并能与分组数据网相互连接。

2.2 HFC网络体系结构

HFC接入技术就是以现有的CATV网络为基础,采用模拟频分复用技术,综合应用模拟和数字传输技术、射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所产生的一种宽带接入网技术。与光纤到路边(FTTC)不同的是,其同轴电缆不是星型结构,而是采用树型结构,通过分支器连接到终端用户。光分配节点(ODU)到前端(HE)为星型拓扑结构,采用AN - SCM光波技术通过光缆传输信号,所有连接到光节点的用户共享一条光纤线路。HFC技术可以统一提供CATV、话音、数据及其它一些交互业务。

HFC网络双向传输结构:

(l)前端:完成信号收集、交换及信号调制与混合,并将混合信号传输到光纤。目前采用的主要设备有:①电缆调制解调器(CM):将模拟音频及视频信号调制成射频信号;②电缆调制解调器终端系统(CMTS):完成数字信息的双向传输;③信号混合器:将不同频率的射频信号混合,组成宽带射频信号。

(2)光纤节点:完成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功能,并将电信号放大传输到同轴电缆网络。

(3)同轴电缆放大器:完成同轴电缆信号放大并传输至用户家中的功能。

(4)用户终端设备:接收并解调网络传输信号,显示相应信息。

CM的接入目前主要有下列几种方式:

(1)单机单用户,即用户个人家中使用一台CM。

(2)单机多用户(单线入户),即多用户共用一台CM,使用TD混合器将模拟电视信号和数据信号混合,用一根电缆送入用户家中,在家中使用分离器将信号分成模拟电视信号和数据信号。

(3)单机多用户(双线入户),即多用户共用一台CM,模拟电视信号和数据信号分别用一根电缆送入用户家中。

在双向HFC传输系统中,CM可以开展以下几种典型的应用系统:

(1)商用Internet接入系统,可以提供高速连接、网页浏览、E - mail服务和电子商务等;

(2)商用城域网络系统,利用CMTS和CM构建的城域网系统可以在公司的不同地点之间建立高速可靠的数据通道;

(3)专用有线数据通信系统,如为工商、税务和银行等部门单独建立的城域网;

(4)其它应用系统,如网上炒股、IP电话、远程教育等。

2.3 HFC网络的频带分配标准

目前,传统有线电视网大多是300 MHz、450MHz或550 MHz系统。HFC采用860 MHz的同轴网络,它既要支持广播信息的传输,又须支持双向信息的传输。根据GY/T 106 - 1999的最新规定,HFC的频带划分如下:

5~65 MHz用于上行传送模拟、数据及控制信号;

87~108 MHz用于FM广播;

108~ 550 MHz用于下行传送模拟、数据及控制信号;

550 -~860 MHz用于下行传送数字信号(如VOD、HDTV等)。

2.4 前端CMTS技术

CMTS是指CM的前端设备,它采用10Base -T、100Base -T等接口通过交换型HUB与外界设备相连,通过路由与Internet连接,或者直接连到本地服务器上,享受本地业务。国际上CMTS系统有两种标准的设备,一种是基于DOCSIS 1.x标准的设备,以TERAYON公司的BE 2000、2800为代表;另一种是基于S - CDMA技术的设备,以TERAYON公司的TERAHNK 100系统为代表。这两种系统分别适合不同的网络情况,选用什么标准的设备取决于用户HFC网络的具体情况。

2.5 CM体系结构

大部分HFC网络采用传统的高速局域网技术,其中从同轴电缆到用户电脑这一段使用CM。CM是一种将数据终端设备(计算机)连接到有线电视网(CATV)以使用户能进行数据通信和访问Internet等信息资源的设备。它是近几年随着网络应用的扩大而发展起来的,主要用于有线电视网进行数据传输。用户通过CM连接有线电视宽带网(即HFC网络),有线电视数据网再与Internet高速相连,用户即可在家中高速接入Internet。

2.6 HFC上行噪声问题

HFC网络上行噪声主要来源于设备结构噪声和外界侵入电磁噪声。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电子热噪声

HFC网络有大量有源设备,这些设备中的电子不规则运动形成热噪声。

(2)外界电磁侵入噪声

(3)其它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2.7 HFC中的宽带IP网络建设

有线电视台建设的宽带IP网络应是一个以TCP/IP协议为基础、具有大容量高速传输能力、能稳定可靠地保证服务质量的运营级宽带IP网络。目前,许多省市或大型城市都在计划建设运营级宽带IP城域网,这些网络将进一步相互演化,成为未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主体。

3 HFC应用前景

HFC網络技术的宽带优势在信息和通信领域有着大量的实际应用。

3.1 VOD业务

VOD是一种交互式业务,是一个包含硬件和软件的网络化系统。视频点播软件包用于实时和按需求从视频服务器向客户设备传送多路、并发的视频数据流,可以向终端用户提供不同程度的交互性。电视机用户终端经由机顶盒(STB)接入小区有线电视网,而计算机用户经由CM接入小区有线电视网,然后再连接到小区多媒体网络中心,用户的点播要求通过网络中心的CMTS传送给视频点播服务系统。视频点播服务系统经由双绞线接入网络,连接速率可达100Mbps,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视频通信网络。

VOD系统由视频服务器、视频点播系统软件包、传输网络和用户终端四部分组成。

3.2 IP会议电视系统

IP会议电视系统采用MPEG l/2的图像编码,采用视频流的传输方案,能够根据需要提供广播级的图像质量。但是目前还没有商用,主要原因是没有很成熟的MCU来提供专业的会议控制功能。但相信将来对图像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会用到这种会议电视系统。

3.3 远程教学和远程医疗

远程教学目前种类繁多,从事该领域技术产品开发的厂商也居多。技术上可以采用VOD技术,也可以采用会议电视技术,只要能满足图像和文字传送就可以。远程医疗则要求有更好的图像质量和交互性。

3.4 交互式网络电视

与传统电视相比,交互式网络电视不仅可以看到当前电视台正在播放的节目,而且还可以点播错过收看的新闻或电视剧等节目,完全是一种交互式的收看方式。这种技术现在已经比较成熟,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与电视台的合作问题。不过,相信不久的将来,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交互式地收看电视节目。

3.5 基于WEB的视频实时互动

如果能够实现WEB的视频实时互动技术,必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并引发新一轮的互连网技术革新。这种应用实际上是把H323会议电视技术与WEB技术结合起来,用户只需简单地使用IE,就可以进行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的互动。这当然需要服务提供商的支持。这是目前互联网最吸引人的应用之一,国外的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已经开始提供这方面的服务。

3.6虚拟专网(VPN)业务

CATV的宽带IP网络是当地城市或地区的通用IP平台,它需要连接政府部门、银行、保险、企业和学校等单位。而且,在CATV宽带IP网络建网初期,集团网络用户是最大的网络用户。为了保证集团用户上网信息传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网络设备应能够支持各种VPN业务,以保证各用户的安全性和专用性。

其它增值业务包括如远程办公、数字电视、提供小区内综合信息资源的共享通道、周界报警信息的传递、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图像的传输、访客对讲系统联网信息的传输、防盗报警信息的传输、公共设备信息的传输以及车辆管理信息的传递等。

4 结论

HFC网络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一种较好的宽带—接入方式,是信息高速公路最后1km宽带接入网的最佳解决方案。HFC综合网可以提供电视广播(模拟及数字电视)、影视点播、数据通信、电信服务(电话、传真等)、电子商贸、远程教学与医疗以及增值服务(电子邮件、电子图书馆)等极为丰富的服务内容。

参考文献

[1] van den Broek M.X., Adan I. B.J. F. , Sai Shankar et al. A novel mechanism for contention resolution in HFC networks.INFOCOM 2003. Twenty - Second Annual Joint Conference of the IEEE Computer and Communieations Societies. 2 (3 ~ 4),2003:979-989

作者:王立群

上一篇:学生学年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