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网络传播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互联网背景下谈话节目的网络传播研究 ——以《谈事说理》栏目为例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新兴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媒体行业的冲击,电视谈话类节目受到影响也十分巨大,谈话类节目收视群体开始出现细分化。根据2019年2月28日,我国公布的数据结果:截止至2018年末,中国网民总量已有8.29亿人,约为世界网民总数的20%。互联网应用率则为59.6%,超过世界整体水平约5%。互联网的高度发展使得谈话类节目受众逐渐转移至网络和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而电视收视率急剧下滑,社会影响力明显减弱。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发展受到巨大冲击,受众对于如何接受内容的渠道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进而也影响了媒体对于内容生产的策略。因此,电视节目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峻挑战,内容生产平台在传播方式上就应该谋求转变,以顺应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生存和发展。本课题是在电视受众数量逐年萎缩,影响力减弱的整体背景下,以研究视频节目如何拓展阵地、转型发展,内容生产平台如何提升影响力为目的展开的。当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不能完全抹杀电视、广播等“老派”媒体的存在,但是新媒体新闻传播方式的出现对传统媒体而言已经构成了挑战。文章研究内容旨在帮助网络谈话节目更好发展,借助于新媒体广阔的平台,重塑出更符合新时代下公众需求的谈话视频传播方法,实现网络视频行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对于增加传播途径,扩大宣传战线,使内容传播与受众收听收看习惯的矛盾弱化等方面同样做出深刻研究。因笔者在《谈事说理》栏目实习工作,对相关数据、节目流程,以及整体网络传播思路比较清楚。故本文以《谈事说理》栏目为例,研究谈话类节目的网络传播现象。本课题研究从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媒体环境展开,分析《谈事说理》栏目如何在新的传播战线中寻找一席之地;此外,笔者认为《谈事说理》栏目在内容选择、节目制作、以及权威性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希望通过对网络谈话节目的传播和推广进行改善,对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情况和问题提出对策。在拓展发布平台、吸引受众的同时,找出自身不足和优势;最后,文章希望通过结合网络媒体平台和自媒体平台反馈的数据,为其他谈话节目的制作和传播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关键词:网络传播;传播策略;谈事说理;谈话节目

学科专业: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使用与满足”理论

2.1.2 大众传播理论

2.2 概念界定

2.2.1 传播媒介

2.2.2 分众

2.2.3 社会化媒体

第3章 互联网背景下谈话节目现状分析

3.1 谈话节目概述

3.1.1 谈话节目发展脉络

3.1.2 谈话节目特点

3.1.3 谈话节目发展趋势

3.2 谈话节目PEST模型分析

3.2.1 政治环境分析

3.2.2 技术环境分析

3.2.3 社会环境分析

3.3 互联网背景下《谈事说理》栏目节目分析

3.3.1 栏目简介

3.3.2 内容分析

3.3.3 传播方式分析

3.3.4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传播优势分析

第4章 互联网背景下谈话节目网络传播的现存问题

4.1 网络视频节目风格类似,创意不足

4.1.1 网络视频精品节目数量较少

4.1.2 网络传播的内容生产方式稍显死板

4.2 网络节目中主持人个性化不足,风格固化

4.2.1 网络节目主持人掌控力有待提升

4.2.2 主持人在网络传播中话语空间不足

4.3 网络传播过程中同观众互动不足

4.3.1 网络传播缺乏互动机制

4.3.2 网络节目缺乏深度,难以引起共鸣

第5章 互联网背景下谈话节目网络传播的对策建议

5.1 增强网络创新意识,避免同质化竞争

5.1.1 加强网络监管,控制节目质量

5.1.2 增强网络传播内容创新意识

5.2 构建个性化主持人培养方案

5.2.1 加强主持人素质培训

5.2.2 加强网络话语空间拓宽

5.3 增强网络观众互动感,实现信息双向流通

5.3.1 增加弹幕机制,加强互动

5.3.2 增强网络节目内容思想性

第6章 结论

6.1 论文总结

6.2 研究局限性

致谢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世界文学论文提纲下一篇:钢琴与民族音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