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认知障碍护理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老年认知障碍护理

老年人骨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人骨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患者认知功能的治疗影响。方法:对31例骨科手术后出现POCD的老年患者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和认知功能训练等。结果: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住院18~26d出院。结论:对POCD的全面认识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POCD患者的认知损害,促进其认知功能的恢复。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高,危害大,应该引起骨科同仁的重视,术前要充分准备,术后要及时纠正各种生理紊乱,进行心理疏导,加强护理。

关键词:老年人;骨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护理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指术后患者出现定向、思维、记忆、注意力、自知力等认知能力的改变,严重者可出现精神错乱、人格改变、焦虑、躁狂、谵妄等明显的精神症状。但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其在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中发生率亦较高。2005年7月至2009年3月我科运用以认知功能训练为核心的综合护理措施,对31例术后老年POCD患者进行干预,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1例患者中,男22例、女9例,年龄63—84岁,平均73.4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9例,初中及高中10例,大专及以上2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25例,硬膜外麻醉6例。其中脊柱手术11例,髋部手术15例,膝关节手术5例。手术时间1.5~3.0h,平均2.2h。31例患者均在术后24h内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神经系统体检未发现阳性体征。血生化检查排除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肝肾功能异常和其他代谢性疾病。头颅CT扫描排除颅内出血、血栓形成等脑血管意外及器质性病变。31例患者发病时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平均得分16.9±1.9(正常值≥23.0),该量表是一种筛选试验,通过询问患者一系列问题,包括对时间的判断力、对地点的定向力、注意力、计算能力、短期回顾、语言及组织能力等11个问题,来定量评价其认知功能。韦氏记忆量表(WMS-MQ)平均为65.7%±2.3(正常值≥80.0%)。结合临床表现分为抑郁型9例(表现为嗜睡、唤之不醒,或神情淡漠、对外周环境变化反应迟钝、对答失常;术后48h以上症状持续存在),兴奋型6例(表现为麻醉苏醒后出现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大声喊叫、躁动等大脑皮层兴奋症状),混合型16例(表现为抑郁和兴奋症状交替出现)。

1.2 治疗方法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保持循环稳定、纠正酸碱平衡失常和电解质紊乱以及必要的营养支持等。针对躁狂状态患者,常用药物有氟哌啶醇、苯二氮卓类药物及氯丙嗪等。针对抑郁型患者进行亲人安慰及交流为主的心理治疗,并给予抗抑郁药物,所有患者均经专科医生会诊,症状完全消失后停药。

1.3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手术切口愈合良好。认知功能于发病后2--14d(平均6.1d)逐渐恢复,痊愈出院。住院时间18—26d,平均21,7d。出院时MMSE和WMS-MQ均恢复正常(分别为26.9±4.3,91.3%±6.4%)

2 护理

2.1一般护理

患者术后出现异常精神症状,排除脑血管意外、电解质紊乱等时应考虑发生POCD。护理工作者了解POCD的概念和发病特点对及早发现和诊断POCD非常重要。当术后患者出现异常精神症状时,通过语言交流初步了解认知功能下降的程度和类型,同时报告医生以做相应的检查排除中枢神经的器质性病变。调整病房环境,限制探视次数及时间,使患者处于相对安静的环境中,尽量避免外界对患者精神的刺激和干扰。此外,对抑郁型患者,加强口腔护理、翻身等基础护理,防治术后并发症。兴奋型患者,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和约束,防止跌倒、摔伤、出走等意外的发生。必要时,可给氟哌啶醇、苯二氮卓类药物及氯丙嗪等镇静剂。混合型患者,了解其精神症状发作的交替性,做到护理干预的预见性。以上一般护理措施旨在保证其它术后护理和专科护理的实施,使患者较平稳地渡过围手术期,促进原发病的治愈。

2.2认知行为干预

①家属情感干预:发病早期由于患者认知功能低下,对陌生人有一定的恐惧和排斥心理,不能对自身疾病状况有客观的认识,表现为定向不清,不知道住院原因及管床医生和护士姓名但患者记得起最亲密的家庭成员,如配偶、子女等。此时,应向其家属交代病情,争取家属的配合,注意防止意外伤害,采取适当的心理治疗,尽量避免在患者床边谈论病情。采取心理暗示治疗,使患者振作精神、充满信心、尽早康复。让他们协助医务人员向患者介绍最近的住院经历以及其他的近期事件,帮助其逐渐恢复近期记忆、定向力和认知功能,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后续的诊疗措施。②认知行为干预:在家属的协助下,医务人员与患者逐渐建立互知和互信的关系,为有针对性的认知行为干预建立良好的平台。帮助患者恢复对疾病的认知,识别和纠正错误认知,指导其精神放松,保证有良好规律的睡眠。待患者情况有所恢复、趋于稳定后,指导进行现实环境识记训练和怀旧训练,如提醒其所患的基础疾病及住院经过,所处的医院、病房环境等,帮助其回忆以往美好的事物、较成功的人生经历等,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③音乐、运动干预:在病情恢复期,每日定时播放患者喜爱、旋律舒缓的音乐,根据患者的病情可配合 一定的简单体操动作,经实践证明,这种轻松的有氧运动有利于转移患者注意力,舒缓医院环境的紧张氛围,克服焦虑紧张的情绪,可同时进行相应的识记和怀旧训练。适当的肢体活动可促进患者整体的康复,减少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

2.3安全防护

对所有确诊POCD的患者应佩戴标识有姓名、性别、科别、床号和住院号的身份手圈,以便医护人员准确识别。对于躁动不安、躁狂的患者,予约束带约束肢体,每隔30min观察约束处局部皮肤情况、血液循环,同时评估患者精神状态及药物治疗效果,确定是否减轻约束。对于恢复期患者,因其定向能力尚未完全恢复,加强日常活动的指导和防护,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必要时使用拐杖、轮椅等。在患者床边可触及范围避免放置锐器、玻璃等危险品,防止自残。

3 讨论

3.1 POCD指术前无精神障碍的患者,受多种因素影响,术后出现大脑功能紊乱,导致术后数天内发生的一种可逆的、波动性的急性精神紊乱综合征。包括意识、认知、记忆、定向、精神运动行为及睡眠等方面的紊乱。

3.2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而医学科学的发展,又使得老年人的年龄已不再是手术麻醉的禁忌,老年患者手术量逐渐增多,尤其是高龄危重病人手术后可发生的精神神经并发症,其中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应予以高度重视。它不仅会导致各种意外损伤、康复延迟,增加医疗费用,而且给患者家属带来严重的生活和工作负担。对高龄危重手术患者,尤其是合并有心脑血管、代谢性疾病存在时更易导致POCD。通过本组临床观察,对可能导致POCD的原因应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意外损伤,降低POCD的发生。由于发病突然、原因复杂,影响原发病的治疗,容易引起患者家属的恐慌,不可忽视,应争取家属的配合,让他们协助医务人员向患者介绍最近的住院经历以及其他的近期事件,帮助其逐渐恢复近期记忆、定向力和认知功能,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后续的诊疗措施。注意防止意外伤害,采取适当的心理治疗,尽量避免在患者床边谈论病情,采取心理暗示治疗,使患者振作精神、充满信心、尽早康复。

3.3 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较高,危害大,应该引起医护工作者的重视,充分的术前准备有助于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首先,要重视术前的心理安慰,耐心地解释病情,消除患者的疑虑,安抚患者的焦虑情绪,预防内固定失效,和假体的脱位,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应激的认识水平,同时要保证老年患者的睡眠。术后要及时纠正各种生理紊乱,进行心理疏导,加强护理。临床医护人员对本病的充分认识,是能做出早期诊断并做出相应处理的前提。本组患者均在早期做出POCD诊断,为后续针对性认知护理干预奠定基础。认知护理属于心理护理的范畴,其特点为:重视患者的思想、情感、信念和行为的本质及其变化。本组在家属情感干预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认知功能的受损范围采用相应的认知功能训练方法能激发患者主动性的思想活动,调动大脑的兴奋性,同时辅以调整病房环境、音乐运动疗法等心理行为干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进一步认知功能损害和持续性认知功能丧失的发生,这种积极的心理干预和支持能帮助患者较早地克服对自我、环境及疾病的错误认知,重建正确的心理防御机制,从整体上促进了患者的心理和机体痊愈。

总之,我们认为对POCD发病特征的充分认识和针对性的认知护理干预是POCD护理的一项关键内容。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地促进POCD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

作者:徐春桂

第2篇:浅析老年人认知障碍的特点以及危险因素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老年人认知障碍,主要通过一般情况调查表来了解老人的生活习惯,家庭情况,病史等基本信息,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来评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认知的情況,探索老年人认知障碍的特点、评定方法、以及引起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和认知障碍对老年人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关键词:老年人;认知障碍;危险因素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老年人数量日渐增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成为社会最应该关注的话题之一。老年人认知障碍就是其中最具典型的疾病之一。帮助老年人解决认知问题的同时也是为家庭减轻负担,因此为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家庭的幸福指数,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也做了以下研究。

1.老年人认知障碍的评定

1.1调查对象

采取对照实验的方法,2017年5月到12月,在长春市绿源区养心院养老机构进行抽样调查,选择标准:选取60岁以上的具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40名,包括视觉,记忆,注意力,执行能力障碍和抑郁焦虑者,随机分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名,男性15名(37.5%)女性25名(62.5%)。文化程度:小学以及小学以下17例,中学12例,高中9例,大学以及大学2例。

1.2评定内容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和记忆,失语失认失用,其他精神神经活动和痴呆。学习和记忆力低下是降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首要原因,再有就是失语失认失用方面的问题,失语是由于大脑损害导致的语言交流能力出现异常,在非自身病理生理问题的情况下,听不懂别人的语言,说不清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同时,不能理解和认识患病前会读并且会写的语句等。近年来,老年人痴呆病例在显著上升,给家庭及社会带来的负担和压力不容小觑.根据Tierney等研究MCI(认知障碍)向AD(老年痴呆)转化的平均年转化率为10%-15%,五年转化率高达50%以上,远远高于普通老年人,因此MCI被很多学者公认为“痴呆前期状态”,代表着AD的极早期状态。[1]如何防治已经成为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1.3评定量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1.4结果

认知障碍表现在诸多方面,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生活质量,但目前可治疗的方法较少,《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是评定认知障碍较合理的量表。通过调查显示,患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中21.5%无配偶,24.5%是重体力劳动者,17.3%是汉族老年人。同时根据XXX量表我们对于评分也做出统计,共30道题,<27分即为有认知障碍者,21-26分为轻度,10-20分为中度,0-9分为重度,达到轻度者46.3%,达到中度者34.8%,达到重度者18.9%,不同的生活方式对认知障碍者的程度有影响。

2.认知障碍相关的危险因素

2.1不可干预的影响因素

2.1.1年龄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年龄是其中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功能减退,大脑左半球主管的书写,阅读,及数学计算,分析能力等语词能力和右半球主管的空间合成或概类的非语词能力下降,认知功能也就减退,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慢慢出现了认知障碍。

2.1.2性别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女性的认知障碍发生率高于男性。分析原因:老年女性患者因自身的生理因素导致较男性不便,晚年生活之前的工作职业的因素导致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2.2早期可干预的影响因素

2.2.1婚姻状况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拥有幸福的婚姻的老年人晚年相对于无配偶的老年人心态好,积极向上的心态,而无配偶的老年人有孤独感,寂寞无助,不愿与人交流。所以婚姻状况也是发病的一种因素,有着良好心态对于老年人发病情况尤为重要。

2.2.2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当老年人在晚年时由于一些疾病导致日常生活活动不能自理,如:用餐问题、穿衣、行走、上大小便,洗澡等基本自理问题,心理觉得痛苦,也不愿与人交流,有种自卑的心理状态。也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因素之一。建议:对于有障碍的老年人,应该勤加锻炼,与身边人常沟通。

2.3其他病因导致的因素

2.3.1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脑卒中)

在一项横断面研究中发现,认知功能障碍在高血压患者中更为常见,主要表现在语言、视空间、记忆等方面,并且与高血压严重程度有关,脑卒中会影响认知功能,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损害更多表现为执行功能障碍,与患者病死率增加及生活质量下降有关。[3]

3.认知障碍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

认知障碍可以体现在感知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几个方面。首先是感知障碍,它会使老年人失去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无法对客观事物进行综合评价。当感知障碍发生时,可出现各种感知障碍,比如摸东西时像带着手套一样,无法对自身的疼痛有正确的认识,对冷热的感觉不敏感,也可能会出现错觉或幻觉,这些症状很大程度的影响到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出现拒绝进食,寡言少语,惊恐等一系列的表现,严重者可能会出现伤人和一些极端行为。其次是记忆障碍,记忆障碍的表现是比较明显的,大多数老年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有记忆障碍的问题。无法记住刚刚发生的事情,记忆力明显下降,命名不能,识人不清,甚至虚构出一些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在自己身上,不仅对老年人自身的生活工作产生影响,也对其家人是一种不小的打击。最后是思维障碍,当出现思维障碍时,老年人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比如反应力明显下降思维变慢,计算能力下降,对话时语言变少,上句不接下句,语言混乱逻辑不通,妄想一些与现实不符的事情,说大话,觉得有人要害自己等。思维障碍对生活的影响较大,老年人也需要更多的照顾。所以,认知障碍不仅仅很大程度的造成了老年人生活上以及心理上的困扰,也会对其家人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邱月虹,王晶,罗跃嘉,关青.轻度认知障碍研究现状.成都医学院学报,2017,10(9)

[2]成广平.老年性痴呆伴发抑郁症状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广东医学,2006,27(1)

[3]方向阳,陈清,陆玫,孙倩美.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与衰弱的关系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7,08(30)

作者:刘欣宇 张宝莹 刘玉祺 王静 朱玲

第3篇: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討老年高血压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受到合并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依据合并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情况分为合并组(n=30)、未合并组(n=30)两组,另回顾性选取同期本院老年非高血压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三组人员的血压、血糖、血脂、CVHI评分、认知功能,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合并组、未合并组、对照组人员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水平均逐渐降低(P<0.05),CVHI评分逐渐升高(P<0.05),但三组人员的总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患者的定向力、抽象思维评分均显著低于未合并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未合并组患者的语言、命名、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与集中、延迟记忆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未合并组、对照组人员的MoCA总分逐渐升高(P<0.05)。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包括糖尿病、教育年限≤12年、最小流速、CVHI异常、高血压合并CVHI异常(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受到合并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直接影响。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血压;血糖;血脂

[

[

[Key words] Old age; Hypertensio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bnormal cerebrovascular hemodynamics; Blood pressure; Blood glucose; Blood lipids

高血压属于一种慢性疾病,老年人是高发人群,对老年人的生命质量造成了严重危害[1]。老年高血压患者普遍具有异常的脑血流动力学,有显著脑血管损害存在的患者占总数的40%~50%,极易引发患者认知功能障碍[2]。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一种认知缺损状态,介于正常老化与痴呆之间,极易引发痴呆,是一种痴呆前状态,临床可有效识别,可稳定或好转,也可向痴呆进一步发展[3]。在筛查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认知方面,MoCA认知量表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筛查出来,特异度、敏感度均较高[4]。现阶段,我国很多相关医学研究报道了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受到年龄、血压搏动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但是却较少有相关医学研究报道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受到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5]。在我国人民脑卒中风险预警指标中,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erebrovascular hemodynamic indexes,CVHI)发挥着良好作用,在脑卒中高危个体的筛查中,脑血流动力学积分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达到了80%、68%左右[6]。本研究探讨了老年高血压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受到合并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依据合并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情况分为合并组(n=30)、未合并组(n=30)两组。合并组患者中男24例(80.0%),女6例(20.0%);年龄65~90岁,平均(78.5±4.8)岁;体质量指数20~26 kg/m2,平均(23.8±2.2)kg/m2;在糖尿病情况方面,有6例(20.0%),无24例(80.0%);在婚姻状况方面,已婚23例(76.7%),未婚7例(23.3%);在教育年限方面,≤12年12例(40.0%),>12年18例(60.0%)。未合并组患者中男22例(73.3%),女8例(26.7%);年龄66~91岁,平均(79.2±4.9)岁;体质量指数21~26 kg/m2,平均(24.4±2.5)kg/m2;在糖尿病情况方面,有7例(23.3%),无23例(76.7%);在婚姻状况方面,已婚21例(70.0%),未婚9例(30.0%);在教育年限方面,≤12年13例(43.3%),>12年17例(56.7%)。另回顾性选取同期本院老年非高血压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3例(76.7%),女7例(23.3%);年龄65~91岁,平均(78.8±4.9)岁;体质量指数20~27 kg/m2,平均(24.2±2.8)kg/m2;在婚姻状况方面,已婚24例(80.0%),未婚6例(20.0%);在教育年限方面,≤12年11例(36.7%),>12年19例(63.3%)。三组人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均在65岁及以上;②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7],即收缩压、舒张压分别在140 mmHg、90 mmHg及以上;③均具有良好的依从性。排除标准:①有严重感知觉障碍者;②有严重脑白质变性者;③有颅内肿瘤者。

1.3 方法

1.3.1 血压、血糖、血脂测定 对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对其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进行测定。

1.3.2 脑血管血流动力学(Cerebrovascular hemodynamics,CVHI)评分评定 采用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仪(CBA CV-300,麦登公司)对三组人员的左右侧颈动脉平均血流量、外周阻力、脉搏波速、临界压、最大和最小平均流速、特性阻抗、动态阻力、舒张压和临界压差值进行测量,对共10对20项左右两侧血液动力学指标进行分析,运用统一的积分方法评分,总分为0~100分,0~75分为正常,76~100分为异常[8]。

1.3.3 认知功能 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内容包括定向力、抽象思维、语言、命名、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与集中、延迟记忆,总分0~30分,0~25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26~30分认知功能正常[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三组人员的血压、血糖、血脂、CVHI评分、认知功能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人员血压、血糖、血脂、CVHI评分比较

合并组、未合并组、对照组人员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水平均逐渐降低(P<0.05),CVHI评分逐渐升高(P<0.05),但三组人员的总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人员认知功能比较

合并组患者的定向力、抽象思维评分均显著低于未合并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未合并组、对照组患者的定向力、抽象思维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未合并组患者的语言、命名、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与集中、延迟记忆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合并组、未合并组患者的语言、命名、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与集中、延迟记忆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未合并组、对照组人员的MoCA总分逐渐升高(P<0.05)。见表2。

2.3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包括糖尿病、教育年限≤12年、最小流速、CVHI异常、高血压合并CVHI异常(P<0.05)。见表3。

3讨论

性别、年龄、教育年限、血管性因素等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造成了直接影响,近年来,临床日益充分重视了血管性因素[10]。高血压、糖尿病等脑卒中心血管病的传统危险因素一方面促进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风险的增加,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阿尔茨海默病痴呆风险的增加,特别是高血压,在大脑衰老的影响因素中,其最负面,极易引发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而通常情况下,老年高血压人群有CVHI异常存在[11]。本研究结果表明,合并组、未合并组、对照组人员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水平均逐渐降低,CVHI评分逐渐升高。合并组患者的定向力、抽象思维评分均显著低于未合并组、对照组,但未合并组、对照组患者的定向力、抽象思维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未合并组患者的语言、命名、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与集中、延迟记忆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合并组、未合并组患者的语言、命名、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与集中、延迟记忆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未合并组、对照组人员的MoCA总分逐渐升高,说明在老年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中,高血压是一项独立危险因素。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大脑功能会在其伴发CVHI异常的情况下受到进一步不良影响,进而促进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发展的加重。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包括糖尿病、教育年限≤12年、最小流速、CVHI异常、高血压合并CVHI异常,其中糖尿病、教育年限≤12年、CVHI异常、高血压合并CVHI异常为独立危险因素,最小流速为保护因素。同时,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中,一方面糖尿病、高血压、教育年限低等传统危险因素占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高血压合并CVHI异常也占有相对重要的地位。从这里可以看出,脑血流传导速度异常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造成了影响。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通常情况下,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越来越慢的脑血流速度、较低的大血管弹性、较大的中小血管阻力、异常的脑血管功能等[12]。同时,大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还具有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心脑血管在夜间血压升高的作用下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压力因素损伤了血管内皮,从而促进了动脉硬化进程的加快,而脑血流动力学也会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下发生变化,造成患者慢性脑供血不足,进而损害脑白质,尤其是中重度脑白质疏松会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加重[13]。因此,临床应该充分重视老年高血压患者CVHI检测,从而一方面对脑卒中风险进行预测,另一方面也将更为敏感、实用的风险预测指标提供给临床筛查老年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工作,进而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临床,以便制订提升老年高血压人群生存质量的干预措施,从而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进行有效防治[14]。此外,早期干预老年高血压人群的血压与脑血管功能还能够促进老年人群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降低、生命质量的提升[15]。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受到合并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直接影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葛婷爱,周逸丹,王赛英,等.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8,26(6):582-585.

[2] 于冬梅,唐吉友.老年高血压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血压参数的相关性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8,33(3):439-441.

[3] 邢丽.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合并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3):101-102.

[4] 刘嘉璐,于德华,陆媛,等.上海城乡结合地区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筛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24):62-66.

[5] 余洋,郝春艳,王路,等.中老年男性人群卒中风险评估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2019,14(3):213-218.

[6] 韩耀风,袁满琼,方亚.常见慢性病对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前期的影响[J].中国卫生统计,2019,36(2):232-235,239.

[7] 朱小伶,王雅琴,贺雪,等.体检人群脑血管功能积分值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7, 11(5):408-414.

[8] 方泽锋,马红珍.脂联素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浙江临床医学,2020,22(8):1230-1232.

[9] 秦虹云,诸秉根,王玲,等.新发和不治疗高血压对社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认知功能影响的随访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3):1640-1646,1653.

[10] 纪南南,王玉环.哈萨克族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6):4113-4115.

[11] 赵永杰,邹婷,段世伟,等.新疆地区汉族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礙患者的外周血DNA绝对端粒长度[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9,45(9):522-528.

[12] 曹燕,王效敏,杨朵,等.铁路社区老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8,20(1):44-47.

[13] 徐雯,任江波,奚斌.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与预后的相关性[J].海南医学,2020,31(1):23-26.

[14] 吴林艳.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调查研究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9):5-7.

[15] 袁华琴.影响轻度认知功能损害老年人认知减退的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5):12-14,17.

(收稿日期:2021-01-24)

作者:谢玉芳 杨凤 黄小红 刘仕翔

第4篇:国内外专家呼吁关注老年人认知障碍及预防老年性痴呆

今年4月,由中国老年医学研究机构联盟及法国驻华大使馆卫生与社会事务处共同主办,中国健康促进基金协办,国家卫计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和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基础学组共同承办的“中法老年医学高峰论坛 2016暨第二届中国老年医学研究机构联盟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

本届论坛中,多位专家分享了自己针对老年性痴呆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动脉高血压与痴呆》、《预防老年人跌倒》等。研究表明,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时往往伴随着心血管疾病的增加,因为这类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会大大降低。所以,专家建议7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对认知功能障碍进行评估,避免由于服药依从性下降而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报告中,专家提出除了外部因素,老年人易出现的抑郁、痴呆、失眠等内部因素也会导致老年人走路不稳、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跌倒。在法国,跌倒是老年人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家人应该多多关注老年人,如果出现以上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国内外专家还在大会上呼吁关注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以及预防老年痴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体机能在不断退化,老年人常常会出现失眠、易醒、健忘等情况,很多人认为这是人年纪大了的正常表现,没有引起重视。但是这些症状很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的早期表现——轻度认知障碍,如果老年人出现经常性的失眠或健忘等状况,需要家人多加注意,有必要时与医生沟通进行药物干预治疗,预防演变成老年痴呆。

用于改善认知障碍的药物有很多种,目前具有充分循证医学证据的主要有3类:胆碱酯酶抑制剂、谷氨酸受体阻断剂、抗氧化剂。胆碱酯酶抑制剂,以多奈哌齐、利斯的明、加兰他敏、石杉碱甲为代表;谷氨酸受体阻断剂,以美金刚为代表;抗氧化剂,以司来吉兰、褪黑素、银杏提取物为代表。此外,用于多环节防治干预的药物主要有以海蛇为主要原材料的中成药,如复方海蛇胶囊。海蛇具有改善微循环、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增强记忆力的效果。复方海蛇胶囊已被多地纳入医保,常用于针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进行调理,预防病情加重;或作为益智、促智的药物,与抗焦虑、抗抑郁、抗精神失常药联合使用,针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进行治疗。

第5篇:认知障碍症护理养老院

国际阿尔茨海默症日特别报道:尊重疾病名称背后的每个人

A-A+2014年9月22日08:45新闻晨报评论

对于患有认知障碍症的老人,病后照

顾将会是其家属面对的极大挑战。CFP

上海80岁以上老人认知障碍症患病率达30%

优质护理可延缓病程,提高疾病认知尤为重要

9月21日“国际阿尔茨海默症日”特别报道

全文开始前,我们需要占用读者半分钟的时间做一个简单的科普。

国际阿尔茨海默症联合会的理事罗伯特·杨告诉晨报记者,从医学上严谨地来说,阿尔茨海默症实际上是老年痴呆症的一种,也是最为常见、患者人数最多的痴呆症类型。

在国际上,为了避免因“痴呆”这个词而对该病患者造成歧视和偏见,“阿尔茨海默症”逐渐被笼统地用来替换“痴呆症”的名称。罗伯特·杨担心,这种混淆会对患者及时就诊造成干扰。虽然大部分的“痴呆症”都是不可逆转的,但也有个别非阿尔茨海默症的痴呆症状可以通过药物达到改善。

虽然目前在中国的医学分类名仍为“老年痴呆症”,但考虑到为长者忌讳,同时顾及叙述的准确性,本文将采用香港地区的“认知障碍症”来表示“老年痴呆症”。

我们通常知道的失忆问题,只是认知障碍症的初期症状之一,不少病人还会出现抑郁、幻觉等。随着病程的发展,患者脑部功能会逐渐衰退,认知、思考、行为能力逐渐退化,直到机体完全丧失功能。在病程后期,一场肺部感染甚至就能夺走老人的生命。

北郊养老院内,老郑的密码

9月初的一个下午,上海北郊的一所养老院内。大院一侧的D号楼里,老郑(化名)正站在玻璃移门前望着外面。这一天晴空万里,D号楼前一片空地正好映出了淡蓝色的天光。老郑站了有5分钟,然后他的鼻尖凑近到玻璃门旁的密码盒上,慢慢输入了一组数字。

“哔哔哔„„”密码盒发出报错的提示音。

老郑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转头往走廊慢慢踱着步子走开了。过了四五分钟,他两只手背在后面,又慢悠悠回到玻璃门前,眼神依旧执着地望着外面的空地,然后再一次输入密码——“哔哔哔„„”

记者拍下了一张照片,画面里的老郑在黯淡的逆光位置,景深处是外面明亮的天蓝色。这一幅富有意象的图片,真实地发生在这间大厅的每一天。

这是上海一家接收认知障碍症老人的养老院,患病老人统一住在D号楼,考虑到安全因素,老人只有在规定时间内可以出楼,其他时间这扇玻璃移门是设有门禁密码的。

“破解”密码成了老郑每天的“功课”,他也是一位认知障碍症老人,只要老郑乐意,每天他都会悄然在走廊上散步,然后去门口按密码,周而复始。护理人员说,有一次老郑还怂恿别的老人去偷看工作人员按密码,想要拉人和他一起出去。

“郑伯伯,侬好!”记者和他打招呼。

“嗯,侬好。”老郑认真地盯着记者看,笑了笑,看起来好像他明白,但你又会觉得他的眼神其实穿过了你。

在养老院接收的30名认知障碍症老人中,老郑算是程度较轻的。据了解,认知障碍症病程约经历8-10年,也有少数案例只有4-5年的时间,通常发病时间越早,病程越短。

国际阿尔茨海默症联合会预测,到2030年,全球的患者人数将会比现在多近一倍。而对于老龄化形势严峻的发达城市,专家认为这一天会更早到来。

根据法国研究者在2005年的统计,在法国、荷兰、瑞典以及美国,认知障碍症已经是65岁以上人口疾病中花费最高昂的,超过癌症、中风等顽疾。在美国,它已经成为所有疾病中,花费排名第三的疾病。

2010年,辉瑞制药宣布,该公司投入巨资研制的阿尔茨海默症候选药物“Dimebon”第三期临床试验失败,这一款药物的研制曾经被寄予厚望。事实上,目前仍没有一种药物可以逆转或治愈包括阿尔茨海默症在内的大多数的认知障碍症。

我们的采访对象之一,英国斯特林大学教授安妮·勃洛克说,要认识认知障碍症本身,并不是通过这些来势汹汹的数据,“疾病对读者来说,只是一个名称,好像覆盖了几百万人,但实际上,这些数字背后,是每一个,每一个,值得被尊重的个人。”

由于认知障碍症的病程平均长达8-10年,所以病后照顾将会是家属面对的极大挑战。根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症联合会的数据,在中国,有90%的患病老人会由家庭照顾。

亲身经历:生活被完全打乱 家属也不知该怎么办

A-A+2014年9月22日08:45新闻晨报评论

我的整个生活被它完全打乱了

于是,上海作家,10年前,她的父亲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症,当时只有65岁。

“事情来得很突然,一次爸爸骑自行车忽然就跌倒了,摔掉了门牙,然后去医院做检查,核磁共振扫描发现了萎缩的情况。”于是回忆。当时她并不知道,无故跌倒是认知障碍症的初期症状之一。善忘、表达困难、迷路、忘记关煤气、关门以及判断力下降都是初期的症状。

于是和姐姐曾回顾过之前父亲的状况,她们发现,此前父亲已经有了一些“老糊涂”的征兆,比如会冤枉家里人拿了自己的东西,还有很多健忘的情形。罗伯特·杨告诉记者,这些症状出现时,没有相关知识的家属往往不会想到去就诊,所以该病的确诊往往都是在真正发病的一两年之后。

及时就诊意味着患者可以尽早得到医生的临床评估和诊断。尽管目前没有一种药物可以从根本上逆转或治愈阿尔茨海默症,但罗伯特·杨表示,针对该病引起的不同症状,药物仍然可以起到一定延缓病程的作用。

由于父亲和继母住在一起,于是起初并没有为父亲的情况想太多,直到不久后老人连续两次走失,第二次失踪了整整三天。

“这件事让我开始意识到,这个病非常可怕,不仅患者本身。作为女儿,我整个的个人生活被它完全打乱了。”于是告诉记者,第二次走失回来之后,她的继母便将父亲送到了她的住所,此后便没有再出现。

姐妹俩商议了轮流照顾的方案,并为父亲请了保姆。

“和爸爸住的那段时间,我会想去陪他聊聊天,但无论你跟他说什么,他就笑笑,‘侬好,好啊好啊’。我忽然觉得我还有好多事情不知道,但再也没机会去问了,尽管他就在我的面前。”于是说。

接下来一个阶段,于是发现父亲开始会和镜子里的影子聊天,有时候半夜也会起来聊,这把她和保姆都吓坏了。

“我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我感觉他好像是和另一个人在聊天,有时候还会吵起来,到后来他甚至冲镜子发火,把镜子都打破了。我们只好把家里的镜子全部用毛巾包起来。”于是回忆。

病程进入中期,也称为“混乱期”,患者不仅会出现幻觉、妄想,还会失去时间概念、方向感,计划和判断能力进一步衰退,个人清洁等自理能力衰退,语言能力进一步衰退,母语以外语言的能力会消失。因为各种能力的衰退,老人也容易焦躁、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这些描述都是来自香港公益机构提供给社区的免费材料,而于是当时并没有机会接触到详细、准确的辅导资料,这其实也是中国大多数认知障碍症患者家属的现状。

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对病患家属、照顾者进行专业培训和心理疏导是认知障碍症老人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英国斯特林大学的安妮·勃洛克教授告诉记者,“照顾者的状态改善,也会让老人的状态改善,避免照顾者因为护理的繁重压力而产生坏情绪,甚至放弃。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见父亲的病情日趋严重,于是和姐姐开始物色合适的养老院。但找养老院并不容易,姐妹俩找了将近2年多,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碰壁,几经周折才将父亲送进了上海当时唯一一家专门照顾认知障碍症老人的公立养老院。

“养老院收费是3000元一个月,他的退休工资刚好可以负担这笔费用。硬件也很好,外国进口的,就是挺难进的。”对于是来说,这段日子终于有了喘息。

作为家属,你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于是的爸爸好不容易找到了养老院,上海的另一户家庭刚刚面对着认知障碍症。2年前,薛舒70岁的父亲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症。

起初,薛舒只是觉得老头有“退休病”,没想到状况越来越糟糕,开始出现无端怀疑,不仅会怀疑家里有人偷钱,甚至怀疑老伴生活不检点。

“崩溃,持续崩溃。”薛舒描述自己的感受。除了照顾爸爸,还要经常疏导母亲的情绪,“妈妈要照顾爸爸,但爸爸已不是过去的那个人了,有时还无端怀疑妈妈。”

这其实是所有病人家属都会遇到的问题。对于初期的病人,虽然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没有完全衰退,但思维、精神和行为出现的异常状况,往往是对照顾者们最大的挑战。

“我是找了养老院,就在父母家附近,我们去参观那天,爸爸本来蛮开心,还拍手,结果走进去看到其他状态萎靡的老人,爸爸忽然回头看我们,露出一个像孩子那样祈求般的笑容,妈妈看到他的表情,唉,还是把他领回家了。”薛舒说:“常人讲,得痴呆症的人自己不知道,不痛苦,家属很痛苦。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因为他的疾病,他每时每刻都会感觉面临全新的环境和不认识的人。”薛舒说,“爸爸会表现出非常非常恐惧,会喊‘快点送我回去呀!这里不是我的家呀!’我也不知道他指的家是哪里,作为家属,你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又不认得你,好像我们都是坏人一样。”

现在薛舒父亲的照顾方式是老伴24小时不离身,每天有钟点工去帮忙做一些杂事。“妈妈请的是钟点工而不是24小时保姆,也是出于对经济的考虑,不愿加重孩子的负担。“有时为了让父亲能够安静一些,会给他吃一些镇静类的药物。”薛舒叹了口气,“人是安静了,但状态并不好。”

另一边,今年5月,于是的父亲在养老院里去世了。

“过年以后,反复几个月发烧,到4月底,吊盐水也无法退烧了。主要原因是他的痰咳不出来,连喝水都会呛着,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咳痰的动作,可他的大脑给不了这个动作了。我姐姐是医生,她说阿尔茨海默症老人最后的结局,大多如此。所有的大脑机能退化,一个个器官的控制力衰退,水和药都进不去,恶化得非常快。”于是说。在这个疾病的最后阶段,老人会陷入呆滞,表情冷漠,嗜睡,也无法步行,长期坐卧。

最后几个月,于是每隔一天都会去看他——“很难过,因为完全帮不上忙,我去看他,我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走合适,因为他也不会理睬你。他没有表情,但我觉得,他并不高兴,整个人的状态都很呆滞。”

有一天傍晚,于是离开之前对父亲说,“爸爸,我们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我如果能祈祷,我就跟妈妈、跟菩萨讲,希望能让你少受一点罪,爸爸,太受罪了。”父亲仍是无动于衷,于是没有说出的后半句是,“这样的病,对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好留恋的„„”

第二天傍晚,老人走了。

根据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的数据,上海65岁以上老人中认知障碍症的患病率已经达到6%,而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1.4%的速度上升。2013年,上海的65岁以上人口已占到常住人口的10%,据此估算,目前上海已经有将近20万认知障碍症老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障碍症的患病风险会大幅度提高,根据上述数据,上海80岁以上老人患病率已经达到30%。罗伯特·杨说,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患有认知障碍症人数最多的国家,患者预计有1000万人。但同时,这个疾病在政府以及公众中的认知度却远远不足。

认知障碍症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成为65岁以上人口花费最高昂的疾病。其负担主要来自漫长病程中的照顾与护理。另一方面,研究已证明,对认知障碍症老人,优质护理可起到延缓病程的作用。

护理模式探索:提高家属疾病认知尤为重要

A-A+2014年9月22日08:45新闻晨报评论

90%患者家庭照顾,提高家属疾病认知尤为重要

对认知障碍症老人而言,优质的护理可以起到延缓病程的作用。邻邦日本于2000年保险改革后,就开始尝试认知障碍症老人的社区照顾模式。但日本模式能移植到今天的上海吗?面对老龄化,我们准备好了没有?

记者在采访中和于是讨论过一个问题,病人进入呆滞阶段后,家属是否会怀疑他还有意识和感受?因为有时候他们确实不会表达任何东西了。于是没有确切答案。记者也将这个问题带给了另一位认知障碍症老人的家属——洪立,她是一家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起的阿尔茨海默疾病专项公益机构的负责人,这家机构一直在推广“认知障碍症老人优质护理”的理念。

洪立给记者看了一段视频:这是美国的一家养老院,90岁的老太太格雷迪瘫坐在一把轮椅上,她已进入病程的最后时期,身体枯槁,面容呆滞。护理员纳奥米尝试着给老人唱歌,她认真地抚摸着老人满是皱纹的脸颊、耳朵和双手,轻轻地哼唱起一首关于爱的歌曲,老人起初没有回应,但过了一会儿她的手开始拍打纳奥米的手——那是这首歌的节奏,又过了一会儿,老人张开了嘴,竟喊出了一个个的音符„„

“这是一个奇迹,但并不是所有老人都会这样。不过我们看到,他们并不是呆了痴了傻了,他们只是生了病,其实还保有很多人的情感能力,就像孩子,他们不能表达,但他的感受依然还在。”洪立认为,针对中国目前90%患者在家庭照顾的现实,提高家属对这项疾病的认知是尤为重要的。

英国的专业照顾起步很早,8月底在上海,记者采访了英国斯特林大学认知障碍症服务发展中心设计部主任安妮·勃洛克博士,斯特林大学是一所以研究认知障碍症而闻名的高校,安妮·勃洛克博士在20多年前便将园林设计引入了认知障碍症护理,她的婆婆也是一名认知障碍症患者。

安妮·勃洛克博士介绍说,在苏格兰,有一些专门照顾认知障碍症老人的机构,会为老人们准备一片花园,如果老人年轻时曾是农夫,则花园里会有他们年轻时下田干活时常见的植物。老人每天可以去浇浇水,松松土,这些“工作”对他们来说是十分熟悉的,同时他们还能晒到太阳,补充维生素D。这些“工作”不仅可以锻炼老人的身体,同时还能愉悦他们的心情。

“老人如果不忙,整天坐着、躺着,就会感觉枯燥、无聊,就会不高兴。但如果他们每天可以走一走,心情愉悦,那么他们的护工也会感觉不错,会觉得这份工作还可以继续做。”安妮·勃洛克博士说。

她解释说,这个案例告诉人们,优质的护理需要根据老人不同的早期生活环境来进行规划,所以第一件事就是需要了解他们过去的故事,知道他们从哪里来。勃洛克博士强调,对于在家照顾的老人来说,家属们也应该设法去了解老人背后的故事。

优质护理当然也会产生相应的护理成本。采访中不少外国的专家都有这样的认识,无论发达与否,今天所有的老龄化国家都在面临着棘手的养老问题。

为了应对严峻的养老保障问题,德国于1995年通过了《护理保险法》。2000年,日本也紧随其后实施了《护理保险法》,并且将护理保险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强制40岁以上的公民必须参加。日本的养老产业也由此进入快速发展期,专门的认知障碍症照顾机构纷纷成立,模式是小规模,嵌入社区,因为日本的专家认为,认知障碍老人应尽量和熟悉的环境在一起,并且鼓励家人多和老人相处。通常这样的一家养老院只有10个以内的床位,除了全托老人外,白天还运营日托班。

这种更符合东方家庭价值观的模式被称为“小组之家”。在8月的上海养老展览会上,记者遇到了其中一家认知障碍照顾机构的中国项目组负责团队,他们正计划最早于今年年底在上海开设第一家“小组之家”。这家公司的中方工作人员赵衍捷告诉记者,未来越来越多的日本养老机构会来到中国,他们公司此番除了为自己探路外,也受日本经济产业省的委托调研中国市场的情况。

护理员收入2500-3000元,都是50多岁

专业能力不足也是目前市场的现状。日本的老人护理员需要经过三年的培训才能拿执照,照顾认知障碍症老人是其中的一部分。而目前国内的护理员几个星期就可以上岗,无证上岗的情况也不少。

本文开头提到的老郑居住的位于上海北郊的养老院便是中日合资的。这所养老院的办公室主任陈平(化名)告诉记者,日方之前曾经在北京中心城区开设过一间“小组之家”,共有10个老人居住,四五个护理人员。“完全像一个家,我们是和老人住在一起的。”陈平在那里作为护理员工作过几个月。不过这所照顾机构的费用不菲,床位是12000元起。“即便这样的价格,据我所知还没开始盈利,因为房租就要5万元一个月。”陈平介绍说,同样由于成本原因,上海这边最后选择了在郊区做较大规模的模式。

在上海这家养老院的介绍手册上,醒目位置突出了它在照顾认知障碍症老人方面的专长,不过陈平告诉记者,目前这里还做不到日本的服务质量。去年开院后,日本曾经派了一个培训教师到上海,但当时受培训的这批护理员如今大多已跳槽了。陈平坦率地说:“最缺的就是护理员,我们护理员的收入是2500-3000元,有的最高可以开4000元。所以现在几乎没有年轻人来做这个,我们这里的护理员都是50多岁的。”

陈平记得,日本教师当时教了“自然疗法”,“就是尽量让老人们参与活动,不要总是坐着或是躺着,这样晚上他们不吃镇定类的药物也能睡好。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市场上专业的人员少,或者就要追加投入,如果按照目前北京的模式,1万元一个月,多少家庭出得起呢?”

目前认知障碍症老人占这家养老院接收老人的一半,院长王华丽(化名)此前在上海一家三甲医院做护士长,她对记者说:“吃力,真吃力。很多老人送进来时,都说好得不得了,自己都行的,进来一看,完全不是这样。照顾起来很困难,每天都会遇到新问题。”

对认知障碍症市场做过详细调研的洪立表示,她认为目前为数不多的、有一定社会资源、专门接收认知障碍症患者的公立养老院并不能实际解决目前的老人照顾压力,民营机构的广泛进入并且成功运转,才具有更好的示范意义。

陈平告诉记者,就他而言,他对未来市场的发展还是抱有期待的,今年他参加了长宁区和徐汇区关于社区居家养老的会议,他觉得政府对社区养老的看重,说不定会是“小组之家”模式发展的一个契机。

第6篇:数学学习障碍的认知特点与教学策略

篇一:数学学习障碍的认知特点与教学策略

〔摘要〕本文介绍了有关数学和数学学习的观点,侧重于探讨数学学习障碍在心理表征及工作记忆上的认知特点,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数学教学策略和训练矫正提出建议。

〔关键词〕数学学习障碍;心理表征;工作记忆;教学策略

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更对提高国民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学龄儿童的数学能力的发展状况也日趋受到全世界决策者的关注,并将其作为社会资本的潜在来源和维持科技社会健康发展的途径。美国数学教师全国委员会(nctm)出版的《学校数学的原理与标准》(2000)已经对数学课程进行了扩展,并提出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问题的解决,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和不熟悉的情景中去的过程。尽管美国已经竭力推动学龄儿童数学能力的提高,但最近国外的研究[1]表明,依然有5%~8%的学龄儿童不能达到nctm的标准,并且难以对这些儿童数学学习成绩较差的原因作出很好的解释。虽然原因复杂,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这些儿童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特定的障碍,即数学学习障碍。在过去的几年中,发达国家已经对数学学习障碍在工作记忆、数概念与计数知识、算术策略以及干预策略方面有较为系统的研究,但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数量尚少,因此对数学学习障碍的关注有助于促进我国在数学学习障碍领域研究的深入,也有助于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一、 数学学习障碍

二、数学学习的心理学内涵

数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谈到数学学习障碍,就不得不提及数学和数学学习的本质特点。理论上来说[3],数学是一系列概念性、程序性、陈述性知识的描述和关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理论。概念性知识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儿童运用数学进行推理的基础。与先前所学的概念的联系将帮助儿童获得对深层次的概念的理解。对儿童来说,最难理解的问题是那些难以与他们已有的心理表征建立联系的问题。程序性知识包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需要使用的一连串的自动化技能,例如,当某个数字与10相乘时,只需要在这个数字后面加上一个0就得到答案。陈述性知识是指那些人们能够不假思索地从记忆中提取的数学性的概念,例如,当呈现数字6,儿童会想起2+4或者3+3等。

数学学习的范畴不只局限于概念性、程序性、陈述性知识等领域,还包括理解和认知沟通的能力,如对数学的态度、准确计算的信心、数学学习的情绪等方面。数学是一个拥有它自己的一套符号和使用规则的语言,儿童要使用数学语言理解数学符号和工具的全部功能,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明确地使用这种数学语言。因此,尽管数学学习是基于儿童思维过程内的知识结构进行的,但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其他部分,如描述、提问、讨论、预测、与他人交流的活动对儿童的数学知识的增长也是十分必须的。数学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学会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而不仅仅是学会数学知识。

三、数学学习障碍的认知特点

自认知心理学诞生以后,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研究数学学习障碍已成为一种主导性的范式,研究者开始对影响儿童数学发展的基本认知机制进行研究,当前对数学学习障碍的认知加工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心理表征和工作记忆领域。 1.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是指客观事物在头脑中以某种方式显现。认知心理学认为,解决问题首先要理解问题,即以最佳的方式对问题加以表征。同一事物或问题的不同心理表征会产生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好的心理表征不仅能将数学问题组织成较少的组块,减少记忆的需要,还能让问题解决者组织起问题解决的策略并预期获得答案所遇到的阻碍。问题表征作为问题解决的中心环节,其质量影响到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是问题能否成功解决的关键[4]。数学心理表征包括符号建构、概念意义的确立、视觉空间图示和策略启发过程。数学学习障碍儿童的困难大多在于他们没有或者未能构建恰当的心理表征。相关研究也证实,数学障碍儿童在问题解决中表现出的困难与他们对问题的表征有关,数学学习障碍儿童问题解决的表征时间较短、类型单

一、缺乏有效性。

一些研究表明,在解决问题时,数学学习障碍儿童更多是注意问题的显著特征,而忽略问题条件中的隐含关系,他们的心理表征缺乏抽象的信息,难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已有图式中的知识组织,这样就影响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有效地搜索问题空间,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

2.工作记忆

数学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在这种认知活动中,中央执行系统涉及策略选择、任务转换等核心功能;语音回路主要参与计数和复杂计算的信息保持,同时也与问题解决有关;视空模板则负责多位数计算、图形图表的理解加工和空间信息的编码转化等。研究者认为,工作记忆存在缺陷可能是造成数学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数学学习困难儿童大多存在视觉空间模板、语音回路以及中央执行器功能等方面的缺陷,虽然这些结构的功能各有侧重,但它们对数学学习障碍儿童数学能力的运用产生了综合影响。数学学习障碍与工作记忆广度有关,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不如正常儿童,工作记忆容量小的儿童没有足够的认知资源来提取和更新信息,这样也就导致问题解决中的知识储备不足。数学学习障碍儿童可能存在从记忆中提取数学知识的困难,以及记忆提取的过程因不能有效抑制外界信息的干扰而受到影响。与数学优秀儿童相比,数学学习障碍儿童的语言加工速度、短时记忆、中央执行功能以及整体工作记忆能力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数学学习障碍儿童在问题解

中国决的准确性、语音加工、一般领域的工作记忆和言语工作记忆上也都低于同龄儿童。 篇二:第四章 数学学习障碍概述

第四章

数学学习障碍

第一节

数学学习障碍概述

一、数学学习与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是人的重要能力

这种早期的能力可以理解为种系发展的结果。(生存能力——基因编码)

大量研究显示,一岁前的蹒跚学步的婴儿就已经有了数的概念(Didamond & Hopson,1998). 人们目前还不大清楚大脑从何时开始处理逻辑运算和算术问题的,更不清楚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许多年来,教育者已经认识到,有些儿童非常经精于计算,而另外一些儿童尽管本身非常努力,但数字计算能力却仍然比较差 。

在过去的30年间,学龄儿童中具有数学学习困难的比率在逐步增加。

二、案例

段同学,女,五年级学生,学习态度好,对人友善,尊敬老师,家庭环境良好,父母关心学习,智力活动表现一般,上课回答问题偶有出色表现,数学学习成绩不良,作业速度慢。

典型学习题目:一辆东风21型拖拉机5小时耕地4.8公顷,求拖拉机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师:请你把这道题解出来。

(段同学呆了好大一会儿。)

师:别怕,你想怎样做就怎样做。

段:(列式)21÷5-4.8 师:为什么这样做?说说理由好吗? 段:(呆了一下,换了一个算式)21×5+4.8 师:别着急,想清楚再做。

段:(又换了一个算式)21÷4.8×5 师:出示题目:一辆拖拉机5小时耕地4.8公顷,拖拉机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师:这体会做吗?

段:会做,除起来。

师:怎么除?

段:(列算式)5÷4.8 ?? 案例分析

段的数学障碍:基本成因在于“数学化”障碍。在她解题过程中,缺少一个数学化的基本过程,不能把一些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进行思维加工与判断。

三、数学学习障碍 的表现、定义和类型

(一)数学学习障碍的表现与症状

一般症状:

不能很正确地进行加、减、乘、除方面的运算;

记不住数学公式、规则或概念;

在理解时间和方向等抽象概念上有困难;

在移项、略项或逆算过程中总是出现提取数字的错误;

难以记住如何在游戏过程中保持得分

(《有特殊需要的脑与学习》)

钱志亮老师在《特殊需要儿童咨询与教育》中列举如下:

(1)数位困难——不能正确理解数位概念,不能理解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表示不同的值。

(2)计算方法不良——有些儿童在进行基本的算术计算(加、减、乘、除)时有困难。常见模式有:计算方法混淆;计算错误;没有掌握数学规则,包括仅用大数减小数、把进位与运算次序颠倒、从左到右计算进位、不需要时也借位、不会二次借位、省略运算步骤及其他障碍 ;

3.林美和(民78) 根据数学学习障碍儿童个案研究的结果指出,数学学习障碍儿童具有注意力缺陷、冲动的认知方

式、记忆缺陷以及认知缺陷等现象。

4.Johnson 和 Myklebust (1967)提出算术障碍(Arithmetic Disturbances)和运算能力障碍(dyscalculia)学障儿童的具体特征。

5.学前征兆:数学相关活动经验的缺失

不会一个接一个地数数字(十以内)

不会把玩具按某种规则进行分类

对摆弄石块、迷宫、模型或组合积木的活动兴趣和经验缺失

数量的概念:儿童对数量的概念从牙牙学语时就体现出来“所有的”、“全部”、“好多”、“很大”等 空间的认识:玩积木等,形状、排列、顺序等

1.算术障碍

缺乏建立一对一配对(one-to-one correspondence)观念的能力。例如,不知道四个人吃饭时要在餐桌上摆多少碗筷等。

缺乏有意义地接顺序数数的能力:虽然能依顺序念出数目字,但没有数字概念,或不懂得数字间的关系。 缺乏联合听觉与视觉符号的能力。例如,儿童也许会口语数数,但却无法认读数目字。

缺乏学习基数和序数数数的能力。

缺乏以视觉推估物体数量的能力。

缺乏理解数量守恒原则(the principle of conservation of quantify)的能力。例如,难于理解两张五十元的钞票和十张十元的钞票是一样多的钱。

缺乏数学运算的能力。

缺乏认识与使用四则运算符号的能力。

缺乏了解数字排列组合的数值意义的能力。例如,无法理解由

1、

2、3三个数字所排列组合而成的1

23、2

31、312,其数量是不一样的。

难于记忆和应用数学运算的步骤与原则。

难于理解测量的原则与方法。

难于阅读地图和图表。

难于解答数学推理的问题。亦即缺乏解答数学应用题的能力。

2.运算能力障碍

算术运算能力障碍(Dyscalculia)是指能理解与使用说话(Spoken Language),能阅读和书写,但却无法了解数学的原则与过程,也学不会计算的儿童。算术计算能力障碍儿童在数学困难的特征如下:

(1)视觉—空间组织能力与非语文统整能力不足(Stuauss & Lehtinen,1947)。无法迅速分解形状、大小、数量、体积或长度的不同,无法推估距离,无法依据视觉—空间组织能力做判断(例如车速)。这类儿童在儿童早期显现非语文的问题,例如,不喜欢玩拼图、积木、模型或拼凑玩具。

(2)许多算术学习障碍儿童显示优异的听觉能力及早熟的说话能力。教师宜妥善设计多重感官的刺激学习以弥补其非语文视觉障碍。

(3)方向感障碍:无法分辨左右或欠缺方向感。无法掌握各种视觉非语文线索(例如,建筑物、地形、地物)来协助自我导向(例如,身在何处)。因此,他们利用语文线索,例如车牌号码、街道名称、商店招牌等。

(4)社会知觉与判断能力不足:距离和时间概念相当欠缺。其社会成熟度与非语文能力较低,由于自我协助、运动力(locomotion)和用具操作能力的不足,他们尚需依赖成人社会的协助。

(二)数学学习障碍的定义

就数学学习障碍的定义而言,意指个体智力正常,但于数学符号运用能力的学习上有困难,致使数学能力低下。(Russel ﹠Ginsberg,1984) ;

台湾林美和提及:数学学习障碍系指个体在数学语言发展过程中,于内在语言、接受能力、表达能力三个层面中,有任何一个层面的困扰,换言之,数学学障是指个体在运用数学符号语言的能力有困难。(资料来源:中国中小学学习困难网);

在算术加工过程中出现持久性问题的儿童通常被称为数学障碍。(《有特殊需要的脑与学习》)

朴永馨教授主编的《特殊教育辞典》:“失算症”

失算症 (dyscalculia) :学业性学习障碍的类型之一。由于大脑优势半球的顶枕区的神经中枢损伤而导致无法正确进行算术运算的症状。其原因可能是遗传因素,产前、产中、产后的脑损伤,早期的环境剥夺以及情绪因素等。主要表现类型有:(1)感知性失算,即缺乏辨别、认知、理解数学符号、术语及数字间关系的能力;(2)运

用性失算,即在书写数字、符号、进行基本数学运算,运用和表达符号和术语方面的能力缺失。又称“运算能力障碍”。

(三)类型(及其表现) 1.Kosc将数学学习障碍分两类:

其一是器质性学障,肇因于先天异常、遗传或出生后脑伤、肝功能异常所导致在学习数学概念、运算能力等的障碍; 其二为学习性数学障碍;由于后天不良的数学、情绪、疾病等问题所导致数学能力普遍低下或不足。(Reid,Hresko ﹠Swanson,1991) 2. Geary(2000):数学学习缺陷包括在掌握基本数学概念方面出现困难、计数困难、代数运算困难、提取困难及视空间缺陷等方面的困难。每种障碍的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 3. Blalock(1987),Rourke(1987),Kosc(1974)和Badian(1983)提出四种数学学障的类型:

视觉—空间能力不足的数学学障儿童:有适当的数的观念和数学基本知识。其数学上的错误是数目字书写不清楚,算术排列组合不正确,无法重组(regrouping),在除法计算时不会使用”零”当做借位用,数目序列颠倒(如38写成83),省略小数点或$等符号(由于注意力不足),计算方式错误(如该用×法时用+法),无法自发地核对与审查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答案,有些有视觉活动的困难,而难于在墙上挂图或挂时钟,其有适当的读写能力和良好的口语能力,但写字和拼字不佳,日常生活和书写方向有组织能力的问题。

逻辑数学能力不足的数学学障儿童:虽然他们的计算结果正确,但其计算能力是机械式的,他们不知要采用何种方法计算,要从哪里开始算起。他们对时间、金钱和测量的理解不足,由于他们难于理解算术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因此,计算对他们并无多大帮。他们的自估能力也不好。他们必须靠应用题中的提示字句来解题,没有提示字句就不会做应用题。应用题中若使用过多的数目字或信息,他们也就不会解题。本类型的数学学障儿童读字能力相当好,但理解能力则较差。

数学概念不足的数学学障儿童:他们因语文理解问题而形成数学学障。他们无法了解符号和数学术语(例如,百分比、小数、分数等)。他们不会做算术应用题,特别是应用题的文句中没有提示的字句时;他们的抽象能力有问题。

第四类数学学障儿童因其数学上的障碍(包括计算结果与过程的错误,九九表学习困难,阅读障碍(dyslexic)、视觉记忆问题,听知觉和记忆力缺陷)而有实际生活上的数学问题,诸如找零钱、开支票、计算小费等等。但理解力和数学概念不错。 (Blalock 1987;McLeod & Armstorng,1982)等。(资料来源:中国中小学学习困难网 )

(四)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

1.生理原因

数学任务完成中的大脑活动情况: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研究发现:顶叶和额叶是执行基本心理运算的主要脑区(比如计数、进行序列运算等)然而,在处理更复杂的运算时,其他脑区也会参与其中。(Rueckert,Lange,Partiot,Appollonio,Litvan,Grafman,1996)

顶叶损伤将会导致数学困难。对患有Gerstmann综合征患者的研究(顶叶受损引起)显示,这类患者出现严重计算问题,同时,左右定向问题也比较严重;但口头语言没有问题(Suresh& Sebastain,2000)。

视觉加工不良的个体常常表现出数学学习困难。 遗传因素也起着一定作用:同卵双生子的研究?? Johnson 和 Myklebust(1967)提出与数学学习障碍有关的四项学习因素,兹摘要如下:

听觉接收性语言障碍与数习学习障碍:听觉接收性语言障碍的儿童,在数学方面的问题通常是出现在单字意义上的无法理解,而非数学的思考能力。例如:三角形的底边,小孩子会误认一定在最下面 是底

;可是,如果底向上尖向下就不会算了。所以,听觉接收性语言障碍儿童在一般的计算能力方面有良好的表现,但在推理和数学学障测验上表现较差。

听觉记忆与数学学习障碍:学生听得懂数目字,但却无法正确说出他想要表达的数目字。也就是当口头问答时,无法将计算结果说出。另一种是听不懂题目,却是可以用阅题方式来解题。 阅读障碍与数学学习障碍:本型儿童在接收视觉讯息时,可能就是产生了对字的反转(inversion)、旋转(rotation),及扭曲变形(distortion)的现象。如把3看成8,把6看成9等等。

书写障碍与数学障碍:此类儿童无法学习单字或数学的书写。

2.环境原因

学习环境

数学恐惧:有些儿童由于本身具有失败经历或仅仅对数学缺乏自信心而导致了对数学的恐惧。

教学质量:有研究表明,专业水平高的教师比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教出的学生在学业成绩测验的得分高40%. 教学策略:学生学习存在多种风格,如偏向定量学习或定向学习。教师应采取多种指导策略,以某种策略单独教学的话,就会对习惯另一种策略的学生产生不利影响,许多学生因此而导致数学学习成绩很差。更有甚者,有些会出现数学障碍的症状。

语言环境及文化差异:如在第二语言环境中学习数学;在另一文化氛围中学习;

3.行为模式方面

冲动、粗心?? 4.推理问题

如果儿童推理困难,他们就不能看出事物的不协调,如10+9=109,不能从已知技能中概括出一个新的、略有不同的技能

5.数学准备技能不足

大小辨别困难、形状辨别困难、一一对应困难、排序困难?? 第二节 数学能力的评估

一、数学学习的准备工作

1.分类:大多数5-7岁的儿童能够按颜色、形状、大小、材质及作用等属性来判断物体是否相似。

2.排序:排序对于掌握数字的顺序非常重要,许多儿童到六七岁才理解排序的概念。

3.一一对应:学习数数的基础,是掌握计算技能的必要条件。包括理解统一物体在不同序列中仍是它本身,无论该序列的特征与另一序列是否相似。

4.守恒:学习数字推理的基础。守恒意味着无论物体的空间顺序如何改变,该物体的数量保持恒定。

二、评估需要考虑的因素

A.认知意识水平

与学生进行单独的交流,并观察每个学生是采用何种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的。

问问学生“你是如何思考的?”,“你使用了哪些常规或特殊的策略”

确定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技能,哪些方面还不足,忽略了那些方面。

判定数学答案的正误,让学生解释他们是如何获得这些答案的。

B.数学学习方法

加工数学任务时采取的方式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来自于所采用的风格是偏向于定性还是定量(Sharma,1989;Marolda&Davidson,1994) 定量学习者

喜欢处理实体。这些实体有确定值,比如长度、时间、体积和大小等

喜欢使用程序的方法解决问题,倾向于使用固定方法或步骤,通过机械式的方式完成数学任务。

喜欢把问题分解为不同的部分进行解决,然后将部分整合起来,解决整个问题。

善于演绎推理,即将一般原理运用到具体问题中。 当以高度结构化的组织呈现数学问题时,学习效果比较好。

常常坚持用一种标准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当使用其他方法时通常会感到不习惯或不能集中注意

定性学习者

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完成数学任务

以定性的而不是分解部分的方式描述数学问题的各个要素。

属于社会学习者,他们通过讨论、质疑、举例等方式进行推理。

通过寻求概念和流程之间的关系的方式学习的。

善于发现熟悉的情境和当前任务的联系和相似性。

主要关注数学问题中视空间方面的信息。

在顺序、运算法则、初等数学和精确计算方面有困难。

在完成任务时,倾向于采用捷径的方法,出现多余的步骤,以及基于直觉推理的固定程序等。

常常没有经过足够的练习达到自动化水平。

C.诊断学生的错误类型

常见的一些错误: D.数学语言

E.必备的技能

Mahesh Sharma(1989)

1、按照由步骤地指导进行学习的能力

2、识别模式的能力

3、通过合理的猜测估计质量、大小、范围和数量等的能力

4、在头脑中产生视觉图像,并进行操作的能力

5、有良好的空间位置和空间组织感,如对左右、东南西北、上下等方位的判断

6、演绎推理,将一般原则应用到具体事例的推理能力,由前提条件到逻辑结论的推断

7、归纳推理是自然理解的过程,并非有意注意和推理的结果,运用归纳推理很容易觉察不同情境下的类型以及程序和概念间的关系。 篇三: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及对策[1] 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增城市实验中学陈国辉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对基础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但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在教学中却深让人担忧。据调查显示:在初中阶段,数学问题生所占的比例县城为:22%,乡镇为29.7%[1]。而在2012年广州市中考数学中,30分以下的考生为9442人,不合格的人数为22562人占的比例为19.3% [2]。可见如此高比例的数学学习障碍生已经严重地影响到我们的教育。那么他们又是怎样形成?作为教育工作者又如何有效地减少这种情况呢?

[关健词] 数学学习障碍

培养 健康数学学习心态

终身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又指出“义务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可见《纲要》既要我们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又要我们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精神”。但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却出现了如此大比例的数学学习障碍生,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则对纲要的执行只能是一句空话。那么我们又如何才能够将这一部分的数学学习障碍生转变过来呢?又如何防止好数学学习障碍生的出现呢?我认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要做的是:将学生健康的数学学习心态培养起来,先从思想上着手,从主观上将他们对数学的恐惧心理转变过来,才能有效地防止数学学习障碍生的出现。要做到这一点,那么就要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他们在学习数学中心理障碍的成因。

一、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形成

1、从客观上来分析。从小学进入到初中以后,数学的抽象思维进一步加强,并且更涉及到了严密的逻辑推理。因而有的同学便不能很好地理解概念的本质,从而死记硬背;抓不住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对数学推理便一窍不通。从而在学习数学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是可想而之的。这时便会使每个学生都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并把这种挫折和失败的原因归之于外部的,不可变的,无法自我控制的因素。这种消极的情感体验和归因便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数学行为的坚持,以及对未来学习数学活动结局的期望,使学习数学的内在 动力减弱,当减弱的内在动力累积到一定时,数学的思维能力便远跟不上数学科学习目的的要求,导致产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便不可避免了。所以《纲要》便着重强调:“改革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从主观因素的角度来考虑。由于数学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培养中的特殊作用,使到世界各国的教育,无一不把数学摆在重要的核心位置,在我国也是如此。可惜的是我们在长期的数学教育中,却用了一把扭曲的尺——“应试教育”来衡量我们的数学教育水平。使数学在教育的逐级选拨中,其作用只是充当“筛子”。虽然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的课多,投入的精力大,负担重,但其指导方向是应试,是为了高分。严重忽视了数学素质方面的要求,使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被机械的解题训练所取代。使本来威力很大,应用很广,兴趣很浓的数学,变得干巴巴,成了死套公式枯燥训练,不受欢迎并且颇感恐惧的学科。人为地造出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困难和障碍。因此《纲要》也着重地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二、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1、过分依赖教师。学生对老师普遍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期望教师把数学问题进行归纳并分门加别类的一一讲述,突出重点和难点,最好是教师点明哪些是易考题型。还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的模仿硬套。解题过程中常忽视严密的推理过程,导至一种题型要反复操练几次。此类现象最终导致离开老师的辅导就茫然不知所措。这也是造成机械式训练的一个重要的诱因。经常听到不少同学考完试后便讲:“:这道题做过的了,但考试时还是不会做”。便是这种心态的集中表现。

2、过分焦虑。从小学升到初中,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推理能力的进一步加强。导致不少的同学适应不过来。特别是不少的女同学一遇上几何题时便茫然不知所措。并且一遇到挫折、落后时便焦虑紧张,并没有很好地去分析出现挫折和落后的根本原因,没有认识到现在的失败和落后是暂时。而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在没有很好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和不足时,就急于证明自己。但结果往往是可想而之的,久而久之,这种焦虑的心理便最终导致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上进的动力,形成学习上的障碍。

3、过分的自谅。这些同学通常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老用马虎、粗心替自己的错误解释。认为小小的一个错误没什么重要的,一次一次地原谅自己,把努力的期限一天天往后移,导致成绩老在原地踏步,造成障碍。

三、数学学习障碍的对策

要克服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数学学习心态,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具体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困难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水平低下,又与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有关。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首要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现在基础教育的数学课程改革,非常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展开教学,其中的一个功能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可以学好数学的信心;另外,强调从生产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最后又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一方面是让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实际,另一方面又让学生理解数学是很有用的科学,生活中处处都要用数学,进而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好玩”、“数学有用”,才可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些教师,只强调数学学科的基础地位,从应试必须要考数学这角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这样则很容易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和信心。例如,有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挫折,他们会产生这样的念头:我的数学是学不好了,升学考我是没有希望的了,因此也就没有再努力学好数学的必要了。为此我们要学生意识到,不管准不准备升学,都必须学好数学,因为学好数学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必要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的态度。

2、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失败归因分析,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可以这么说,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遭遇失败是常有的事情。如果这时,教师、家长能及时帮助他们排除学习障碍,减少挫折和失败的机率,使他们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同时对他们的情感体验予以调适并进行正确归因的指导,则可以使他们摆脱情绪困扰,改善学习心态,反之,如果他们的学习因难逐步加大,学业屡遭失败,则会产生畏学、厌学情绪、丧失学习内在动力,对学习抱着自暴自弃的态度,不作任何努力。所以说,“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失败归因分析,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是排除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重要策略。

3、因材施教,进行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和训练。作为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肯定是存在着差异。作为教师应正视这种情况,采用多样的,灵活教学手段。(1)在教学内容上,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以新的《纲要》的精神而编写的新课程,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作为教师一定要很好地把握好这一尺度,不能够一视同仁,否则后果适得其反。不少的教师在新课程实施后,数学学习障碍生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便很好地说明这一点。(2)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可以采用弹性的分组形式。在教学中为了实现不同的教学目的,有时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和合作性来分组。有时可以根据学生是否有相同的教学需要来分组。切忌固定的分组形式,若这样的分组,时间一长很容易严重地打击中下层生的积极性,造成更多的数学学习障碍生。

总的来看,学生健康的数学学习心理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与其它的学科也有密切的联系.我们不仅从数学方面,还应拓展到其它学科,而且还要借助先进的教学工具才能很好地将学生健康的数学学习心理培养起来,才能克服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张奠宙 李士琦 主编《数学差生问题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3年5月

[2]、2012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年报》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2012年12月

[3]、彭钢 张晓东 编著《课程理念的更新》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4]、美国Diane Heacox 著杨希洁 译《差异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

第7篇:论老年人因心理障碍而犯罪的预防

吴文斌

(西南政法大学 应用法学院;重庆 401120)

[摘要]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大幅度延长,社会的老龄化已经日趋明显,老年人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比例,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关注这一庞大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预防其因心理障碍而造成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尽管老年人年事已高,但其也是有行为能力的,而且这一人群因心理障碍而犯罪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并且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尊老爱幼这一美好传统,这给司法者,特别是法官判决,形成了很大的障碍。因此,如何预防老年人犯罪比惩治老年人犯罪更加的迫在眉睫。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障碍;犯罪;预防

随着我国社会的各方面发展,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其中,犯罪现象是最引人注目的。但在现实当中,往往很多人都会忽略老年人犯罪这一现象,在大家的印象当中,老年人是不会有攻击性的,而且,在心理障碍方面,老年人表现得远不如青少年和中年人那么突出。因此,普遍老年人犯罪是具有不确定性和隐蔽性的。但是,近些年来,老年人犯罪的比率确实是在呈上升趋势。

2012年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中,首次规定老年人犯罪酌情从宽。意见规定,全国法院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要酌情从宽处罚。此次出台的意见是首次明确。2011年2月25日,我国刑法修正案

(八)正式公布,对于老年人犯罪刑罚做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定。不难看出,老年人犯罪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在中国人口老龄化日趋加速的今天,应对和解决老年人犯罪问题,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本文将围绕老年人易产生的心理障碍来分析如何预防老年人犯罪。

心理障碍是一种不被某种特定文化所期待或非典型的行为反应,常常表现为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并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而出现。老年期心理障碍包括各种类型的神经症,如抑郁症、焦虑症等,其普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激怒、会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发脾气等。

笔者在整理并分析了大量的老年人犯罪案例后,总结出来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自杀性暴力犯罪、性犯罪、财产性犯罪,其中

以财产性犯罪较为普遍。

一、自杀性暴力犯罪。

自杀性暴力犯罪行为人的心理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脆弱,二是变态,三是残忍。老年人进行自杀性暴力犯罪的主要心理特点是脆弱,通过对犯案老年人的调查,发现这些老年人普遍有抑郁症及其征兆或焦虑症及其征兆,在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时发现,这些老年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社会或家庭的不公正待遇,使其心理扭曲,自杀倾向明显。并且,大部分犯案老年人的知识水平较低,有着“同归于尽”的落后观念,因此,老年人自杀性暴力犯罪主要集中在爆炸罪、投毒罪、纵火罪。例如,成都老人公交车纵火案。

这类老年人的心理障碍主要来源于家庭内部关系不和谐,存在着虐待老人等恶性不道德的现象,因此,预防这类老年人犯罪的中心在于家庭。作为子女,要做到认真倾听老年人的想法,要耐心的与其交流,要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和精神状况,要始终尊重老年人在家里的地位,要积极支持、配合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对于社会而言,首先,整个社会要不断的宣传尊老爱老,对孝敬老人的先进重点事例进行宣传表扬,实现社会影响;其次,要形成并完善基层走访机制,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定期了解辖区内老年人的生活状况、精神状况,对疑似情况的要及时排查,对已出现的要及时调解,对出现严重虐待老人的子女要认真教育劝阻,直至为老人寻求司法保护;第三,社区要多举办老年人及其家庭的主题活动,提供给老年人更多的健康的文娱活动;第四,社区要提供一定的职位给老年人担任,让其用己身经验为社区服务的同时,不至于完全赋闲在家;第五,社区医院要设立专门的心理干预治疗室;最后,加大法制教育宣传,认真贯彻并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

二、性犯罪。

普遍人们都认为,男性老年人年事已高,对性行为方面已经没有需求了,但往往是人们忽视他们的性需求,才给许多犯案老年人提供了社会条件。调查分析发现,部分老年人,特别是犯案老年人,在生活中仍然具有与青壮年同样的性欲望需求,当他们的性欲望不被社会认可时,其心理将逐渐出现异常变化,从而形成恋物癖、窥阴癖、摩擦癖、恋童癖等性心理障碍,严重者会失去自控力或丧失理智,从而极有可能走上性犯罪的道路。而且,由于老年人体力的原因,他们的侵害对象集中在少女和有精神障碍的妇女,其社会危害性较大,社会影响恶劣。

由于性在传统文化中属于伦理方面,作为子女是无法与其探讨性

问题的,因此,对此类犯罪的预防主要靠社会教育,特别是社会文化教育,而子女应起辅助作用,以期纠正其不正常的性欲望需求。首先,要鼓励老年人多参加健康的社会活动,参加正规的协会组织,广交朋友,培养积极向上的个人生活乐趣;其次,社区、协会应多组织老年人出去旅游散心,以风景区和名胜古迹为主,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多姿多彩;第三,社区多开展个人兴趣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讲座,使老年人更好的培养自身兴趣,如收藏字画、练习书法等陶冶情操类兴趣;第四,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加大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观教育宣传,分析犯罪对自己、家庭、社会的百害而无一利,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第五,子女对单身老年人再婚问题应予以理解和支持,尽可能的减少老年人精神上的空虚;第六,提倡老年人加强自身学习和修养。

三、财产性犯罪。

由于社会结构变革,以往的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的现象已经比较少见。子女成年后往往搬出去建立自己的小家庭,所以很多老人退休后经常一个人独居在家,很难有机会享受天伦之乐,因此更容易产生孤独感,这就是所谓的“空巢现象”。有的老人年轻时把自己的全部心思都花在子女身上,但由于子女不孝顺,不愿意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也不排除由于当前社会福利体系的不完善和城市中的“421”家庭模式(一对夫妇要承担四个老人的赡养义务和自己子女的抚养义务),导致部分家庭的负担较重,无法很好的履行赡养义务,因此很多老人尽管年老体衰,最后还要自己赚钱养活自己,因而更容易感到受挫,容易对将来失去信心。有些老年人经济状况并不差,但由于其法制观念淡薄,晚年生活无趣,会出现以盗窃、诈骗为乐趣、癖好,寻求刺激满足自己,使其生活有新鲜感的心理障碍。因此,老年人财产性犯罪主要有盗窃罪、诈骗罪、贩卖毒品罪、盗伐林木罪、组织卖淫罪。

预防大部分老年人财产性犯罪既简单又困难,简单之处在于金钱问题属于物质问题,只要能满足需求,问题即能解决,困难之处在于一些老年人的贪欲是日久年深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贪欲不断发展成为一种心理诟病,因此,如何控制其贪欲、缓解其贪念是十分棘手的。预防后一种老年人犯罪的情况相对容易,因为他们犯罪是由于生活中没有健康的符合自身需求的兴趣爱好而畸形发展了不良习惯造成的。

在家庭方面,首先,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力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使其生活无忧;其次,要时常关心老人,问候老人,

积极引导老年人发展健康的兴趣爱好;第三,鼓励老年人以消遣时光为目的地经营正规的小生意,关注老年人财产状况,预防其非法集资或诈骗。在社会方面,首先,要改革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社会救济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等社会福利措施,让老年人能满足必需的消费,能及时得到较好的花费不高的医疗服务,减轻其子女的负担,实现老有所养;其次,要坚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重点帮助无子女的贫困老年人,并组织义工或志愿者给予其人文关怀;第三,发展老年教育,提升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成立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等公益机构,教授利于大脑运动的健康棋类游戏,丰富老年人业余生活;第四,创造条件让老年人能参与合法的商业活动,完善立法保护老年人个人财产;第五,加大法制教育宣传,特别是经济法类知识的宣传。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具有大量优良传统的民族,而千百年来,尊老爱老这一优良传统从未被间断的传承下来,其强大的生命力一直告诫着我们不应忽略了老年人这个群体的发展状况,预防老年人因心理障碍而犯罪实际上是对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发展。对于任何一个民族而言,老年人都是其民族的瑰宝,预防老年人因心理障碍而犯罪就是在保护这一珍贵的精神财富。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让我们共同为老年人构建一个健康的心理发展环境,让他们在黄昏之年享受一片美丽的夕阳红,为后代留下迎接破晓的希望。

参考文献:

[1]王建平.张宁.变态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39-454

[2]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修订二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0-183

[3]梅传强.犯罪心理学[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42-57.126-149.258-268

[4]赵金伟.老年人犯罪成因及预防对策[N/OL].江南时报,2008-01-03

[5]佚名.中老年人犯罪预防不容忽视[N/OL].闽东日报,2006-9-4

[6]杨东录.自杀性暴力犯罪防范对策研究[N].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

[7]理查德·格里格(Richard J. Gerrig),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G. Zimbardo).外国出版史[M].王垒/王甦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416-475

[8]吴多辰.构筑预防老年人犯罪的社会防线[J/OL].法学杂志,2003年第1期

[9]李立众.刑法一本通(第八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成[K].法律出版社,2011.6

[2012-06-03]

[2012-06-03]

第8篇:分析老年骨科患者实施全身和硬膜外麻醉对术后短期认知

功能的影响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老年骨科患者实施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5月―2013年5月于该院进行手术的70例老年骨科患者的资料,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另一组为硬膜外麻醉组(观察组),每组各35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1 d,术后1 d,术后2 d,术后7 d的MMSE评分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 d,术后2 d,术后7 d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针对老年骨科患者,硬膜外麻醉相比全身麻醉能有效降低其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 R6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2(b)-0063-02

老年骨科患者在近几年逐渐增多,通过手术治疗往往会出现术后精神功能障碍,其中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最常见。老年患者术前无神经系统障碍,但手术后容易并发神经系统症状,这是一种一过性的或者是永久性的认知功能障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紊乱,认知及行为意识障碍,社会生活能力下降等[1]。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复杂,多数研究表明老年产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麻醉[2]。为研究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该研究选取2009年5月―2013年5月该院收治的7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采用全身麻醉即对照组,35例采用硬膜外麻醉即观察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进行手术的老年骨科患者7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和硬膜外麻醉组(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为(70±5)岁,受教育年限为3~16年;观察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在58~80岁,平均年龄为(69±4)岁,受教育年限为4~15年。两组患者资料均无神经系统疾病的退变,且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两组术前均禁水禁食,建立静脉通道。麻醉前0.5 h给予肌内注射0.5 mg阿托品,进入手术室后观察监测患者的生命各项体征。

对照组:静脉滴注0.05 mg/kg咪达唑仑+4 μg/kg芬太尼+2.0 mg/kg丙泊酚+0.1 mg/kg的维库溴铵,插气管,连接上麻醉呼吸机通气。观察组:患者侧卧,双腿自然弯曲,双手抱头,头尽可能靠近膝部,以此来充分暴露腰椎关节,然后在腰椎间选取适宜的位置,常规消毒,穿刺进入,使用0.5%布比卡因1.0 mL进行麻醉,术中根据麻醉程度大小进行浓度为0.25%的利多卡因定量追加,术后使用芬太尼进行麻醉止痛。

1.3 评价指标

通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术前1 d,术后1 d,术后2 d,术后7 d的MMSE评分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采用简易智能表进行MMSE评分[3],总共30分,患者评分下降4分认为有认知障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组间术前1 d,术后1 d,术后2 d,术后7 d的MMSE评分等比较采用t检验,记录方式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认知障碍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MMSE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1 d的MMSE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即硬膜外麻醉组在术后1 d、术后2 d、术后7 d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比较[(x±s)]

2.2 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在术前MMSE评分均在24分以上,无认知障碍,在术后1 d,对照组和观察组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分别为11例和7例,发生率分别为31%和20%;术后7 d,对照组和观察组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分别为8例和4例,发生率分别为23%和11%,见表2。通过χ2检验,观察组术后1 d及术后7 d的认知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医学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在外科手术中麻醉应用的安全性也相应地提高。但是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仍然是影响术后康复的一个主要因素。POCD在临床上的表现为精神紊乱,认知及行为意识障碍,社会生活能力下降等,因此针对老年人手术麻醉的应用需要高度重视[4]。

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之一,其自身免疫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也相应的降低,各部位的身体器官的功能也日渐减退,治疗老年骨科患者通常需要配合手术治疗。此外,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交通事故数也日渐增多,老年患者出现跌倒损伤后发生骨折率也相应增大,往往也需要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中都需要麻醉配合,但是麻醉会对患者的神经组织造成影响。麻醉药物作用于神经组织,信号在组织与神经元之间传递,通过加速神经细胞的死亡,改变脑血流量以及供氧能力,因此长期应用麻醉药物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老年患者在麻醉以后,由于其自身身体器官功能的减退,各机能的恢复速度更慢,影响着老年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听力以及视觉。对麻醉师的要求也相应提高,需要密切关注麻醉的方式,因为患者的神经组织细胞受到麻醉操作不慎的影响,患者会有一些如记忆力减退,精神状态上紧张恐惧的临床表现,生活自理能力也相应的下降[5]。该研究通过进行分析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是相当必要的。

对于老年患者,一旦发生POCD,相应的会加速其神经系统的衰老进程,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也相应增高,也影响了患者的认知能力、记忆力以及情绪[6]。随着麻醉药物的研究和发展,其毒副作用逐渐减小,但仍然影响了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现已有很多研究者开始关注和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胡红侠等[7]发现硬膜外麻醉、单纯全身麻醉及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阻滞均与老年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发生有关,其中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最大的是全身麻醉,影响最小的是硬膜外麻醉。

该研究也通过对比全身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结果发现硬膜外麻醉组在术后1 d、术后2 d、术后7 d 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即全身麻醉组,并且在术后1 d,对照组和观察组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分别为11例和7例,发生率分别为31%和20%;术后7 d,对照组和观察组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分别为8例和4例,发生率分别为23%和11%,观察组术后1 d及术后7 d的认知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之一,需要具体分析治疗,针对老年骨科患者选取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是及其必要的,硬膜外麻醉相比于全身麻醉能有效地降低其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田小生,周婷,崔德华,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2,12(1):1-5.

[2] 徐俊峰.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3):118-120.

[3] 于海超,王延国,高鲁渤,等.七氟烷或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2,18(1):102-105.

[4] 陈琛,徐光红,李元海,等.麻醉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1):133-136.

[5] 疏树华,方才,潘建辉,等.老年病人全麻术后颅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0(3):290-293.

[6] 蒋宗明,丛昊,仲俊峰,等.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3,33(9):1056-1058.

[7] 胡红侠,王熙,李筠.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能力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3,29(17):2189-2191.

[8] 郝军荣,张丹参.麻醉药所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C]//全国第四次麻醉药理学学术会议暨2013年贵州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药理学会,2013:95-100.

(收稿日期:2014-11-18)

第9篇: 【护理课堂】老年痴呆病人的护理

心理问题及护理 1.常见心理问题

(1)焦虑:痴呆患者易出现失落和不安全感,症状有坐立不安,不停地搓手,来回走动等。

(2)抑郁:表现为呆滞、退缩、食欲减退、心烦、睡眠障碍、疲倦等。 (3)激越:情感不稳定,常为小事发火,逃避、顽固、不合作,甚至出现攻击行为。

(4)欣快:常表现为满足感,易怀旧,自得其乐,话语增多,面部表情幼稚。 (5)淡漠:表现为退缩、孤独、回避与人交往,对环境缺乏兴趣。

2.心理护理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社会心理性疾病。心理护理必不可少。对于早、中期患者,多与患者谈心、交流,鼓励家人陪护探视。对于焦虑患者,给患者足够的照顾,保证居室安静,安排有趣的活动,指导患者听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对于抑郁患者,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不强迫患者做不情愿的事情。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多活动,如散步等。激越是指“不能用患者的特定需求或意识混乱来解释的某些不恰当的语言、声音和运动性行为”。为了较好地预防激越行为的发生,应该尽量避免一切应激原。

对老年痴呆患者不能用禁止、命令的语言,更不能在患者存在激越行为时将其制服或反锁在室内,这样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使病情加重。表现欣快的患者,护理人员首先要尊重患者,劝导患者增加活动,如下棋、读报等。行为淡漠的患者,要增加病室照明度,多与患者交流,向患者多说一些关爱的语言,与患者建立信赖的关系,鼓励患者所做的事情。

用药安全及护理干预

老年痴呆患者,多合并其他疾病,用药多样,如果疏忽,会引起漏服、少服、用药过量,甚至中毒等。老年痴呆患者常忘记吃药、吃错药,或忘了已经服过药又过量服用,所以,所有口服药必须由护士按顿送服,不能放置在患者身边。必须看患者服药,帮助患者将药全部服下,以免患者遗忘或错服。同时给老年人准备一个摆药盒显得尤为重要。对伴有抑郁症、幻觉和自杀倾向的痴呆老人以及拒绝服药的患者,除要监督患者把药服下外,还要让患者张开嘴,检查是否已经将药物咽下,防止患者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将药物吐掉或取出;镇静催眠药在患者上床以后再服用。

安全隐患及护理干预 1.跌伤

老年性痴呆多伴有椎体外系统病变,表现为扭转痉挛、震颤麻痹,以及各种各样的共济失调,患者站立、行走都会出现困难,却愿亲自行动去完成一些力不从心的工作,结果每每跌伤,加之老人骨质疏松,极易骨折。所以病房内、浴池、厕所地面要干燥、无积水,同时铺上防滑垫是必要的。规劝老人勿做难以承担的劳作,上、下床及变换体位时动作宜缓,床边设护栏,上、下楼梯、外出散步一定要有人陪伴和扶持。 2.走失

老年痴呆患者因记忆功能受损,尤其是中、重度痴呆患者,定向力出现障碍,应避免患者单独外出,同时指导家属学会注册使用黄手环,一旦患者迷路,容易被人发现送回。

3.自伤

近年,老年痴呆患者的自伤、自杀事件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不外两类:一是心理脆弱,丧失自理能力,不愿给家人增加负担,寻求一死了之;另一类是病态表现,由于脑组织退变萎缩,患者在抑郁、幻觉或妄想的支配下所发生的自我伤害。但不论哪一种,都需要护理人员及家人在耐心的心理护理的同时,进行全面照顾,严密观察,随时发现可疑动向,及时排除患者可能自伤、自杀的危险因素,比如保管好利器、药物等。

饮食护理

老年痴呆患者在给予原有疾病治疗饮食的同时,一日三餐应定量、定时,尽量保持患者平时的饮食习惯。老年痴呆患者多数因缺乏食欲而少食甚至拒食,直接影响营养的摄入。对这些患者,要选择营养丰富、清淡可口的食品,荤素搭配,食物温度适中,无刺,无骨,易于消化。以半流质或软食为宜,食团大小要合适。对吞咽困难者应给以缓慢进食,不可催促,每次吞咽后嘱患者反复做几次空咽运动,确保食物全部咽下,以防噎食及呛咳。

睡眠障碍及护理 痴呆患者往往有睡眠障碍,认知障碍严重时,常白天休息,夜间吵闹。对于这种情况,首先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入睡条件,周围环境要安静、舒适,入睡前用温水泡脚,不要进行刺激性谈话或观看刺激性电视节目等,不要给老人饮浓茶、咖啡、吸烟,以免影响睡眠质量,对严重失眠者可给予药物辅助入睡,夜间不要让患者单独居住,以免发生意外。每人应保证有6~8h的睡眠。对于昼夜颠倒的患者,如病情许可,白天要让其有适度的活动,尽量不让患者在白天睡觉,增加活动,保持兴奋,以使他们能在夜间休息,避免整天卧床。

日常生活护理

对于轻、中度的痴呆患者,除了给予适度的生活照顾外,应尽量指导其自理日常生活,安排并鼓励其参加一定的活动,如听音乐、阅读等,多陪患者聊天、帮助他回忆过去的生活经历等。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减少被感染的机会。护理人员要适时适地地给予患者必要的卫生指导,采取适当措施制止患者的不卫生行为,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建议患者添减衣服,经常为病房开窗换气。长期卧床的患者要为其定期翻身、拍背。对大小便失禁的痴呆患者,要及时协助处理大小便,保持皮肤、床铺的整洁、干燥,以减少发生感染和皮肤病及褥疮的危险。

康复训练

1.记忆和思维训练

应反复训练患者记住居住的环境、物品放置、周围的人和事。早期患者由于近记忆的下降,可以帮助患者准备一个备忘录,随时把有关的事情记下来,如电话号码、人名、地名、需办的事情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文化程度,教他们记一些数字,由简单到复杂反复进行训练;把一些事情编成顺口溜,让他们记忆背诵;利用玩扑克牌、玩智力拼图等进行锻炼,以帮助患者扩大思维和增强记忆。

2.自理能力训练

尽可能地维持一种固定的生活习惯,反复训练患者穿衣、行走、洗漱、进食、上厕所等,患者还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做,不要完全包办,以便尽可能长时间地维持还没有丧失的自理能力。

3.语言训练

失语者应训练其语言表达能力,要从简单到复杂,先单音节字如随照顾者说数字“

1、

2、3„„”,有进步后,说一些常用物品的名字“桌子、筷子、椅子„„”,然后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回答简单问题,根据患者表达能力,给予相应鼓励,多说多练非常必要。

4.肢体训练

徒手或借助器械进行各种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的训练,训练时注意配合患者的节奏,不宜操之过急,逐渐增加活动量,长期卧床患者2次/d进行肢体被动锻炼,20 min/次,防止肌肉萎缩。

情感支持

1.鼓励、安慰、体贴患者,多与患者交流 与患者交流时,要采取心平气和的方式,并依靠面部表情及肢体语言与患者建立有效的积极的交流,保持患者的情绪稳定,对患者的提问和回答患者的问题尽可能简单明了,以免使患者迷惑。

2.患者生气和发怒时不与之争执 如果患者没有听明白或做错事,千万不能指责,也不要去纠正,而应采取鼓励和欣赏的态度积极地去护理AD患者,如果患者吵闹,应冷静坚定地予以劝阻,不要经常变换对待患者的方式,使患者无所适从。

上一篇:投资有限公司管理制度下一篇:社区低保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