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保健医生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幼儿园保健医生论文(精选5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在幼儿园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必须把幼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教育摆在首位,科学渗透卫生保健的相关知识以加强幼儿认知,同时重视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以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本文深入分析了卫生保健的相关内容并就如何落实到幼儿园教学中提出建议。

第一篇:幼儿园保健医生论文

浅析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

【关键词】 幼儿园;卫生保健;问题;必要性;对策

一、当前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主要问题

首先,部分幼儿园的卫生保健管理制度还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当前,全国不少地方的幼儿园已经制定了健全的卫生保健制度,但少数幼儿园还是没有相应的卫生保健制度,执行效果也就无从谈起。其次,幼儿园内的保健设施及从事保健的人员配备不齐全。同时,很多幼儿园的保教人员对于儿童入园的体检及日常体检工作都没有引起重视,而且在这些保教人员中大多数都未按照要求持有健康证。再者,幼儿园的膳食质量没有达到儿童生长发育的营养搭配要求,大部分幼儿在膳食计算时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所以膳食质量也较低。最后,幼儿园存在多种潜在的安全隐患,一些幼儿园忽略了幼儿的晨间锻炼以及幼儿在园区的健康观察及检查工作。

二、幼儿园实施卫生保健措施的必要性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对幼儿作息时间的引导和培养。除了保障幼儿的正常作息外,还应让幼儿每天都有户外活动的时间。在幼儿的饮食方面,应注重荤素搭配,引导幼儿不可偏食,并在饮食中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幼儿园应在园长的带头领导下,引导所有幼儿教师重视幼儿的卫生保健并从实际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三、幼儿园卫生保健的干预对策

1. 制定卫生保健的管理细则并强化其管理力度。幼儿园应结合幼儿园中幼儿个体的基本情况,制定符合幼儿卫生保健需要的管理细则,并在制度实施之后,要求幼儿园所有人员必须按照要求执行。而且,相关部门应制定有关卫生保健合格的制度要求,对幼儿园中的保健设施、保健人员的健康素质、保健工作等进行分门别类地指导和规范,对这个过程中有良好工作表现或出现问题的情况,必须按照相应的奖励或处罚制度严格执行。

2. 健全和完善幼儿保健基础设施,做好幼儿的膳食搭配工作。有些地方的幼儿园在建立之初,由于资金上的问题而无法健全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针对这样的问题,则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必须对其予以督促,促使其不断构建完善健全的幼儿卫生保健基础设施,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质量,还必须重视后勤工作,在采购幼儿使用的物资过程中,应注意查看产品是否有卫生和质量保障。另外,幼儿正处于身体快速成长的最关键阶段,所以幼儿保健教师必须重视并做好这个阶段幼儿的膳食搭配工作,确保膳食搭配的合理性。那么,在食物的选择方面,应尽量选择新鲜、绿色且有卫生保障的蔬菜水果,并尽可能结合幼儿成长所需的营养需求来搭配各种食物。在食物加工时更要注重每一个操作流程的卫生,尤其是作为操作人员必须注重个人卫生,按照食物操作规程进行食物的加工。

3. 加强幼儿保健工作人员的管理培训工作。各幼儿园应将各类有关幼儿园的保健资料下发给每一个幼儿教师,使其对幼儿卫生保健工作有一个全面而细致的了解和掌握,并同时制定卫生保健工作的考核标准,按照要求进行量化考核。同时,还要注重对幼儿教师的培训与管理,尤其是作为幼儿保健教师,应做好岗前学习培训,了解有关幼儿保健人员的专业知识,再经过相关机构的考核后方可持证上岗。

4. 重视幼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必须非常重视幼儿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在卫生工作中必须以预防为主,对幼儿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对每一个幼儿入园时必须做好“查验接种”,对当下存在的各种疫情动态要及时了解并掌握情况,而且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季节的变化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并注重幼儿的日常晨检,切实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和早隔离,有效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四、幼儿园卫生保健干预措施的效果

当前,全国各个地方的幼儿园重视并积极落实卫生保健工作的不断实践,证明了幼儿园的整体保健工作有着非常明显的改善。据相关幼儿园的儿童身体体检报告资料显示,当前幼儿的身体素质相较于过去,已有了明显提升。而且在幼儿园保健干预措施实施前,儿童贫血患病率非常高,但在卫生保健干预措施实施后,则开始明显下降并低到5%以下。这些都表明进行幼儿园卫生保健干预的良好效果,并进一步要求幼儿园必须把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始終放在幼儿的成长与学习中的首要位置。

编辑:王金梅

作者:马晓琴

第二篇:英国初级卫生保健制度对上海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启示

摘 要 上海市卫生局组织部分全科医师赴英培训,学员们实地感受和了解了英国的初级卫生保健制度和家庭医生服务,总结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并结合本地社区卫生服务的实际情况,为上海市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的建立和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 英国初级卫生保健制度 社区 家庭医生制服务

A revelation of British primary health care system

to the family doctor system service conducted in Shanghai

TANG Chun-hong

(Jiangchuan Community Health Care Service Centre of Ming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0240)

ABSTRACT Shanghai Health Bureau organized some general practitioners to go to British for training, who learnt a lot about the British primary health care and family doctor’s service. Som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nd methods were summarize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local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the suggestion and opinion on establishing and developing Shanghai family doctor system service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British primary health care system; community; family doctor system service

2011年5月8日至6月11日上海市卫生局组织全市部分全科医生赴英国考察家庭医生服务,我有幸成为赴英培训的18名学员之一。英国皇家全科医师学院(Royal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简称RCGP)制订了详尽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诊所实践、理论授课和实地考察。通过4周的学习,亲身感受英国家庭医生的便捷和规范,但也存在着家庭医生短缺的困难。本文就英国的初级卫生保健制度,结合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对上海市发展家庭医生制服务提出建议和对策。

1 上海市全科医师赴英培训概况

1.1 伦敦诊所见习

我所在的诊所位于伦敦的 Hammersmith and Fulham 区,这个区一共有4家大型综合医院、6家社区中心、30家诊所、40家药房、30家牙科和15家眼科诊所。我所在的诊所Ashville Surgery坐落在Parsons Green Lane,租用的是一座二层楼的白色洋房,整体风格和周围的居民别墅住宅融合协调。诊所内设置了候诊区、儿童游玩区、健康宣教橱窗及9间独立诊室。诊所内共有18人,3名合伙全科医生,另雇佣了2名全职全科医生、1名兼职全科医生、4名护士、3名前台工作人员、1名健康管理助手、1名经理人和3名办公室文员。

诊所内每位全科医生和护士都有自己独立的诊室,每个诊室面积10~15 m2 。配备电脑工作站、打印机、诊查床等设施,环境布置非常温馨。根据安排,每天我都会跟随一名医生或护士上班,无论医生还是护士,对待患者都像自己的亲人、朋友一样,医患之间的交流亲切、融洽、丝毫没有拘束感。诊所内每位患者的就诊时间有严格的规定,因为医生、护士要带教我,所以每位患者的就诊时间从原来规定的10 min增加为15 min。

1.2 跟随地区护士家访

我所在的Ashville Surgery附近就有一所社区卫生中心,该地区配备了2名地区护士,地区护士由该区的初级卫生保健信托机构(PCT)雇佣,为诊所及社区卫生中心管辖的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包括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高血压患者血压监测、上门抽血、化验尿常规、换药、排药(地区护士将一周服用的药物按顺序排放在药盒内,将药盒送至患者家中,指导患者每天按时用药)。

1.3 集中全科理论培训

在医学院学习和临床实践期间,英国的GP医生都会接受系统的沟通技巧、咨询技巧的培训,这次RCGP也为我们安排了这样的课程学习,由专业的教授和全科医师给我们进行了临床沟通(Clinic Communication)、咨询技巧(Consultation Skills)、反馈(Feedback)等课程的培训。通过角色扮演和互动,了解了医患之间可以通过利用语言交流(开放性问题、非开放性问题、提示语、总结)、非语言交流(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距离,接触等)等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而作为管理者,应该学会善于倾听下属的反馈,多给予下属以鼓励,并及时有效地提出改进措施。

1.4 访问伦敦帝国大学医学院

伦敦帝国大学医学院(Imperial College School of Medicine London)座落在Charing Cross Hospital内,我们倾听了Mr Ricky Banarsee(Director of West London Primary Care Research Network)的授课,了解了英国的国民医疗保健制度(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的运作、资金来源,介绍了临床治理(Clinical Governance),并和大学教学部的两位负责人Dr Paul Booton、Dr Sarvesh Saini 探讨了全科医生培训制度、沟通技巧的课程培训、GP的收入等各方面相关内容的看法。

2 英国初级卫生保健制度

2.1 英国国民医疗保健制度

1948年英国开始实行NHS,也即全民医疗保险制,NHS免费提供服务,费用的82.0%来自于政府资金投入,12.2%来自于国家税收,其余来自于社会团体捐献等。目前每年预算约1 000亿英镑,共聘用200万员工,在英国文化及政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2.2 全科医生是健康守门人。

目前全英国有6 000万居民,13万名医生,其中全科医生有35 000名,平均每位全科医生服务人口约1 800~2 000人。英国公民或持6个月以上签证的外国公民都可获得英国国家提供的免费医疗服务,但必须选择一个诊所注册签约才能享受免费的NHS服务,一般情况患者需要通过GP的转诊单,才能从诊所转到医院就诊。但是如果遇到特殊紧急的情况,如意外事故、急诊、心脏病、急性脑溢血等情况,患者可以直接去医院就诊。之后,患者仍会回到自己的全科医生那里,继续接受治疗。

全科医生与签约居民之间建立了一种长期、连续、信任的关系,正是这样一种彼此信任的关系,使得医患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人们更多的愿意去全科医生那里寻求健康的帮助,全科医生真正实现了健康守门人的角色。数据显示,全科医生每年至少接待75.0%的签约居民,在过去的5年中接待了100.0%的患者,根据成本效率分析,绝大部分患者在初级保健中得到了服务,只消耗了NHS约30.0%的预算费用。

2.3 全科诊所方便居民就诊

英国目前有8 000余个诊所,每一个诊所就是一个服务团队,根据所管辖的区域规模,聘用相应数量的全科医生、护士、接待员、健康服务助手等工作人员。每个诊所有1名管理者,全面负责诊所的运作,包括日常运行、经费使用、全科医生和护士培训等工作。

诊所设置相对比较简单,类似于国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的服务站,无放射科、B超、心电图、化验室等科室设置,所以全科医生具备了全面的诊疗技术、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患者对全科医生有着高度的信任感。

2.4 开展终末质量管理

2004年起,由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以循证医学为基础,负责家庭医生的终末质量管理(QOF)。2009年5月对考核指标进行了调整和完善。QOF主要关注慢性病的管理,包括17种慢性疾病及3种健康问题的管理,为全科医生制订了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2011年5月版的QOF包含了4个方面的可量化指标,每一指标规定一定的点数,目前共计1 000点。①临床方面(Clinical domain) 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17类疾病和吸烟、肥胖、姑息治疗3种健康问题(smoking、obesity、palliative care),共有661个点数。②组织指标(Organisational domain) 包括记录与信息(Records and information)、患者信息(Information for patients)、教育与培训(Education and training)、业务管理(Practice management)、药物管理(Medicines management)、质量效率管理(Quality and productivity),共262个点数。③患者体验(Patient experience domain) 患者就诊咨询时间,有33个点数。④附加服务(Additional services domain) 包括宫颈疾病筛查、儿童健康监测、孕妇服务及避孕,共有44个点数。

2.5 实行医药分开

Hamersmith And Fulham 区目前共有40家药房,全科医生开处方时患者可以选择就近的药房,也可以不选择。英国实行医药分开,患者在NHS就诊只需负担处方的药事服务费,从2011年4月1日起每张处方的药事服务费由原来的7.2镑提高到了7.4镑,但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孕妇、儿童、慢性病患者、在校学生等特殊人群无需付费,英国的药房除提供药品发放,还可以提供健康指导、戒烟咨询、避孕等多种服务。

3 英国模式对本社区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启示和借鉴

3.1 引入“医生助理”,服务模式转型

目前上海社区服务人口数量大,社区全科医生的配置数量明显不足。以本社区为例,中心服务面积27.2 km2,服务人口18.6万,现有全科医师35人,按照1:2 500的比例匹配,全科医生的配备应达到75名,存在很大的数量缺口。国内全科医生目前的工作范围由原先单纯的基本医疗转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全科医生还要提供较多的上门服务,如:家庭病床、老干部随访、残疾人服务等。而英国的全科医生主要以门诊基本医疗为主,健康教育、疾病预防都贯穿于日常的工作中,全科医生很少有上门服务,由诊所内的护士承担了部分工作,诊所内的高级护士可以像医生一样看病,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血压、血糖监测,并对常用药续方。

借鉴英国的服务模式,回国后我们本社区在家庭医生制服务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3.1.1 引入“医生助理”。

中心原先共有8个全科团队,每个全科团队内配备3名全科医生、2名防保医生和2名全科护士,共同负责5-6个居委居民的卫生保健服务。现在调整为每个居委有1名家庭医生,并且根据服务区域的大小和服务人口的多少,为每1位家庭医生配备1~2名医生助理(高年资的护士担任),形成了1+1或1+2的工作服务模式,中心总共为40个责任居委配备了45名医生助理。同时明确家庭医生和医生助理的工作职责,GP医生是社区居民健康的第一责任人。GP医生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全面掌握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提供基本医疗、健康咨询等服务,并对签约居民根据健康状况进行分类、分级管理;而医生助理则从事协助家庭医生进行签约;接受患者预约、为家庭医生安排日程;与居民互动;与上级服务部门沟通、协调;从事简单的卫生服务;数据表单处理等。

3.1.2 用好医生助理

中心多次搭建平台,以座谈会、推进会的形式,使家庭医生和医生助理相互了解,并共同参加医院组织的慢性病专题培训会,全面了解所管辖区域内的重点人群分布情况,明确自己的工作角色及承担的职责。

发挥医生助理在家庭医生签约、慢性病管理上的作用,为每位医生助理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全面掌握责任区内慢性病患者的基本信息及规范管理的情况,并对其进行签约,同时做好对患者的催访和预约,再交由家庭医生提供规范管理,而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则由医生助理预约时间后提供上门服务。慢性病管理模式由原先的医生或护士单独随访转变成为家庭医生和医生助理全程共同管理,不仅给患者提供了用药、健康指导、还拓展了基础护理指导、上门服务等内容、全程管理也提高了患者的认可度和依从性。

3.1.3 医生和助理实行捆绑式绩效考核

医生助理是家庭医生的帮手,更是合作伙伴,如何有效地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需要我们的医生和医生助理更紧密地合作。为了更有效地调动工作的积极性,我们改变了原有的绩效考核方式,试点对家庭医生和医生助理进行工作量、工作质量的“捆绑式考核”,通过近半年来的尝试,医务人员共同管理的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医生助理”这一新角色的尝试,受到了家庭医生的欢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目前社区家庭医生数量瓶颈的难题,值得进一步推广。

3.2 提升家庭医生工作能力,增加患者信任感

英国的全科医生具有全面的业务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真正起到了“健康守门人”的作用。他们的知识面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心理治疗等多方面,日常诊疗严格参照全科指南,医患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

从目前情况来看,本社区患者对全科医生还缺乏足够的信任。如何从自身角度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打造一支业务素质强的家庭医生队伍,上海市卫生局制订了家庭医生临床能力培训项目,并委托中山医院全面负责教学和组织工作。前期已经在浦东、徐汇、松江、长宁等区县开展了相关的培训,培训前先对学员进行基础理论与技能操作的摸底考核,然后安排上海市多家三级教学医院的专科主任、教授及本科室的业务骨干,集中对学员进行巡回授课,时间为3个月(每周固定半天)。授课以临床实际病例为导引,通过案例教学,将临床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训练,如眼底镜、额镜的操作、规范测压、心电图读谱等,通过培训切实提高了家庭医生的临床能力,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3.3 做好“健康”和“费用”的双重守门人

英国也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每位全科医生的诊室办公桌上都放有2本处方集(British National Formulary BNF),分成人、儿童两册,全科医生就诊时按照全科指南进行规范治疗、检查,对于一些特殊的儿童用药,全科医生会翻阅处方集的用药信息,并对患者进行用量、用法、不良反应等药物相关信息的告知。慢性病患者如病情稳定,可以在药房药剂师处连续续方3次(每次1个月的用量)。

上海从2011年2月1日起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从2011年6月1日起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受基本药物制度实施、零差率等政策影响,社区门诊就诊人数明显增加,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政策的宣传,社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趋于平稳,对于一些病情稳定的患者,家庭医生给予开具1个月的用量,有效减少了患者的就诊次数。通过签约建立契约服务关系,使家庭医生和居民的关系更加紧密。家庭医生在做好患者健康守门人的同时,也承担起了患者医疗费用守门人的工作。

3.4 依托医疗联合体,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英国的NHS通过3个层级的医疗体系向民众提供医疗服务。第一层是以社区为主的基础医疗网,第二和第三层是NHS的医院服务,由各科的专科医生接诊GP转介的患者,或者处理一些重大意外事故和急诊患者。在英国诊所,全科医生接诊的患者中,约有10.0%需要转诊到上级医院,全科医生在电脑上开具转诊单后,将转诊单传真至上级医院的专科医生,患者也可以自己选择想要转诊的医院,一般转诊等候的时间为4周左右。对于一些不愿等候较长时间的患者,可以转至私营医疗服务,但患者需负担药品的费用。

闵行区今年建立了区域医疗联合体,社区居民可以就近在社区完成区内二、三级医院检查的预约与付费,通过社区向上级医院转诊的患者还可以享受相应的费用减免,同时区域医疗联合体还建立了远程诊断和会诊中心,由二、三级医院的专家对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做的心电图和影像检查进行质量把关,提升了了社区医疗的质量和安全,更为后续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开展提供了支持体系和保障措施。

(收稿日期:2012-05-31)

作者:汤春红

第三篇:卫生保健在幼儿园的重要性

【摘 要】 在幼儿园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必须把幼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教育摆在首位,科学渗透卫生保健的相关知识以加强幼儿认知,同时重视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以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本文深入分析了卫生保健的相关内容并就如何落实到幼儿园教学中提出建议。

【关键词】 卫生保健;幼儿园;重要性;健康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整个幼儿园教学阶段必须把幼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重视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需要加强体格锻炼和掌握科学的疾病防治措施,推动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幼儿是家庭的核心也是父母的希望所在,更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重视幼儿基础教育具有现实的意义。幼儿园要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目标融入卫生保健的相关内容,在各个层面和角度进行引导,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幼儿园的孩子大多处于3-6岁年龄段,正是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身体发育不成熟,难免会存在抵抗力差、免疫力不足和卫生意识淡薄的问题,在幼儿园教学体系中融入卫生保健相关内容,有利于推动幼儿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更新幼儿卫生保健教育理念,提高幼儿防护水平

幼儿处于身心发育的起步阶段,针对心理卫生和防护卫生等内容进行保健教育可以推动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学习科学的卫生保健知识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帮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卫生保健意识的不断提升,面对幼儿抵抗力弱、卫生意识不强的情况,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卫生保健观念,在幼儿园设置保育员和卫生负责人,以负责幼儿园区的内容防护和消毒工作。教师必须深入幼儿群体,了解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态,提升幼儿的卫生保健意识和自我防护水平。

幼儿园的卫生保健人员要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卫生安全意识以推动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定期对幼儿保育员进行卫生培训,以加强他们的思想意识和业务水平,针对不同季节的衛生防护进行有效引导,特别是对幼儿园园区卫生进行消毒,避免受到空气污染、细菌和病毒对幼儿的危害。幼儿卫生保健水平提升的首要条件就是增强幼儿的自我防护意识,强化幼儿园卫生保健人员的教育和引导水平,以构建一个符合幼儿生活的健康成长环境。

二、重视幼儿日常保健,均衡膳食,科学进行卫生教育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和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卫生条件的判断不到位,重视幼儿园日常的卫生保健活动必须防微杜渐和逐步推进,使卫生教育变得科学有效,符合幼儿园实际教学的需求。在幼儿园的日常卫生教育活动中,需要从均衡膳食做起,确保幼儿可以吃饱、吃好、吃出健康,避免幼儿养成挑食的不良习惯,导致体质水平差异化发展。另一个重要的卫生保健就是进行充足的睡眠和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教师还要设计趣味性的体育活动,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科学规划,统一安排,以增强幼儿的抵抗力,促进幼儿健康教育质量的提升。重视幼儿的卫生保健教育必须遵循科学的引导方案,逐步推进和顺利实施,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水平。

卫生保健教育工作必须防患于未然,基于幼儿的身体状态和实际需求进行引导,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做好卫生检查工作,使园内一直保持一个卫生、健康的状态。例如,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必须对幼儿的口腔卫生、手部卫生和饮食卫生进行检查和高度重视,同时还要对幼儿的个人物品进行日常消毒和清理,面对幼儿发烧、轻微感冒和受到病毒感染的情况,教师要采取科学的方案进行管理和防治,有效提升幼儿园的卫生教育和管理水平,提升幼儿教育质量。

三、开展家园共育式的卫生保健教育,增强家幼联系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基于卫生保健教育的需要,教师要创建家园共育的卫生保健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家庭和幼儿园两方面的卫生保健教育优势,以不断提升卫生教育质量。幼儿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必须将卫生保健工作做到位,特别是幼儿的父母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要逐步向幼儿渗透卫生理念,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卫生安全意识。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幼儿父母和教师的联系变得便捷和及时,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家庭卫生教育方面,教师都要强化和幼儿父母的沟通与交流,确保两大教育合力进行卫生保健内容的有效指导,渗透卫生保健的常识性内容,推动幼儿卫生保障工作高效开展。

幼儿父母在日常的家庭生活过程中,要激发幼儿的卫生意识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幼儿要进行有效引导和严格要求,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例如,在家庭中,父母要求幼儿完成力所能及的个人自理,包括按时睡眠、睡前洗漱和自己穿衣服、叠被子的事务,自理意识的有效培养需要在家庭生活和幼儿园教育两方面同时进行。幼儿园每个月都要对保健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借助网站、书籍和报纸等形式进行引导教育,切实提升幼儿保健人员的卫生水平。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重视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幼儿教育的管理者,要学习学科的卫生理论知识,坚持做到保健知识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共同推进,全面提升幼儿园的卫生保健教育水平。

作者:吕春玲

第四篇:幼儿园卫生保健干预措施及效果分析

摘 要:卫生保健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本文简单阐述了幼儿园卫生保健的重要性,主要讨论了幼儿园卫生保健干预措施,并分析了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希望能为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理论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卫生保健;干预措施;效果

一、幼儿园卫生保健的必要性

幼儿园卫生保健包括健康检查、一日生活护理、卫生消毒、疾病预防、膳食搭配等内容,目的在于通过合理引导保障幼儿的正常作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并掌握正确的卫生健康知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健康检查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日常晨检和全日健康观察,二是非常时期特殊检查,这有利于疾病的及时控制。一日生活护理主要是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活动、就餐、饮水、喝水、如厕、盥洗、睡眠等环节对幼儿进行护理,这有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卫生消毒是对幼儿的日常生活用品及教具进行清洗消毒,防止幼儿受病菌感染。疾病预防是在传染病流行时期配合防疫部门对幼儿进行及时检疫与疫苗接种,从而降低幼儿发病率。膳食搭配是通过合理搭配膳食保证其营养满足幼儿生长发育及体力活动的需要,以避免幼儿出现爱生病、生长缓慢的情况。因此,幼儿园卫生保健非常有必要。

二、幼儿园卫生保健干预措施

(一)加强规范管理

幼儿园卫生管理是否具有规范性,直接影响卫生保健工作的实际效能。因此,幼儿园必须要加强卫生规范管理。其一,建立由园长领导、由保健医生及卫生管理人员担任成员的卫生管理督查小组,由该小组负责园内卫生保健工作的日常检查与不定期抽查。其二,加大违规行为惩戒力度,对于未持有健康证的人员严令其尽快办理健康证,若有造假者,予以辞退;对于不遵守园内卫生管理规定的人员,如不按时对幼儿生活用品进行清洗、消毒,患病后未及时报告,根据行为严重情况予以严肃惩戒。其三,制定卫生保健管理表,由保健人员每天分早晚两次如实填写当天的工作情况,由管理督查小组根据该表的填写情况对其工作进行核对,若因其工作而出现幼儿卫生问题,严格追求其责任。

(二)完善基础设施

卫生保健设施建设程度的高低,和幼儿的卫生健康情况密切相关。因此,幼儿园必须要完善基础卫生保健设施。完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如下问题:(1)园内是否有药品柜,柜内是否有美林退烧药、好娃娃感冒颗粒、板蓝根、小儿止咳糖浆、保婴丹等常用药品,以及万金油、清风油、创可贴、纱布块、消毒液等外用药品;(2)园内是否有体温计、手电筒、压舌板、听诊剂等常规医疗用品;(3)园内是否有流动水或代用流动水设施,以及保健资料柜等一般设备;(4)园内是否有身高体重一体机等体检设备;(5)园内是否有紫外线灯、消毒碗柜等消毒设备。若没有或者不全,则依据实际需要增补。

(三)落实疾病预防

与成人相比,幼儿普遍体质较弱,更容易感染传染性疾病。因此,幼儿园必须要落实疾病预防工作。一方面,坚持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晨检中,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了解幼儿的身体健康情况,同时做好晨检记录。一旦发现有患病或者疑似患病幼儿,对于前者及时通知家长带去医院确诊,对于后者则将其带入隔离室进行观察。全日健康观察中,填写相应观察记录表,做好幼儿精神、食欲、咳嗽、如厕、睡眠等各方面的好坏情况记录,以及处理、服药情况记录,并由相关负责人签字。另一方面,坚持“预防为主”思想,在传染病流行时期配合防疫部门对幼儿进行及时检疫与疫苗接种,做好传染病专项检查及相关数据记录,对检查数据异常的幼儿,即刻联系家长带领幼儿去医院。同时,把握园内疫情动态,及时调整预防策略。

(四)强化膳食搭配

幼儿膳食搭配是否具有科学性,决定了幼儿获取营养成分的多少,影响着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因此,幼儿园必须要强化膳食搭配。对此,可借鉴贝多彩幼稚园的膳食搭配经验。该幼儿园坚持“带量食谱,先算后吃”,根据平衡膳食、均衡营养的要求,对膳食进行合理的粗细搭配、干稀搭配、菜种多样搭配,实现了营养的互补。在采购上,该幼儿园遵循“新鲜保质”的原则,基于合理预算,采购当季的绿色食品。在烹调上,该幼儿园以烧、焖、烩、蒸、煮为主要制作方法,坚持菜品先洗后切、随切随下锅,减少营养的丢失。笔者认为,这样的膳食搭配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五)建立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是幼儿卫生保健信息的集合体,能够为卫生保健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也有利于后续工作的计划与开展。因此,幼儿园必须要建立幼儿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幼儿健康档案的具体内容。其次,收集幼儿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病历及接受健康检查的信息。再次,利用信息技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汇总。最后,将汇总好的信息制作成文档,分纸质与电子版两种方式保存,并根据实际的幼儿卫生保健情况对档案信息进行完善。

三、幼儿园卫生保健干预效果分析

某地为加强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对该地幼儿园实施了系列干预措施。有学者就卫生保健情况对该地79所幼儿园进行了统计调查,结果发现,通过制定管理细则、规范管理、强化膳食搭配等干预措施,该地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得到明显改善,如有九成以上的幼儿园制定了健全的保健制度,落实了幼儿体检及玩具消毒等工作,并对保健资料进行了登记与汇总,而干预前做这些工作的幼儿园不足5个。另外,干预后发育缓慢幼儿的数量明显减少,从737人减少到了146人,幼儿的贫血患病率也下降明显,但儿童肥胖率则有所增加。因此,实施幼儿园卫生保健措施需要审时度势,规范而行,尤其是要对幼儿肥胖进行有效控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实施卫生保健干预措施十分具有必要性。从实际效果来看,无论是对卫生保健工作的优化,還是幼儿身体素质的改善,干预措施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笔者认为,幼儿园必须要落实对卫生保健工作的干预,通过加强规范管理、完善基础设施、落实疾病预防、强化膳食搭配、建立健康档案等实际干预措施,切实解决卫生保健问题,为幼儿身心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哈斯图娅.幼儿园卫生保健干预措施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8):295.

[2]格日乐.做实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奠基[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242.

[3]马晓琴.浅析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J].甘肃教育,2019(02):40.

作者简介:郭卫斌(1975-),男,江西南昌进贤人,本科,医生中级,江西工程高级技工学校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幼儿卫生保健。

作者:郭卫斌

第五篇: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工作初探

摘 要: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工作作为促进幼儿园卫生质量的提升,确保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路径,也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重点。然而当前我国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卫生保健管理工作的推进,由此本文在结合问卷调查以及工作实践等方法下,通过对当前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研究,论述未来能够采取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幼儿园 卫生管理保健工作 分析研究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作为一项涉及到幼儿园方方面面的综合性工作,在幼儿园的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应该把幼儿的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放在核心位置,尤其要落实好卫生保健工作,而针对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要想充分发挥卫生保健工作在幼儿园教学管理中的价值,就必须加强对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工作的权责分明,以提高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质量。

一、当前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家长和幼儿园在卫生保健工作上缺乏沟通

通过对当前我国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工作的调查中发现,很多幼儿园在卫生保健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和家长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在卫生保健环节中,新生入园体检以及接种疫苗等环节都需要家长和幼儿园的高度配合,然而,有些家长在办理入园手续时缺乏相应的重视,在入园体检表的填写上不够及时,并且对于幼儿的过往病史、过敏史以及家族遗传病等情况存在隐瞒的情况,导致卫生保健工作人员对幼儿的实际身体情况缺乏细致地了解,有些需要得到特殊关照的幼儿也由于缺乏相应的信息,导致工作不到位。

1.2卫生保健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在对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工作人员的调查中,也发现很多工作人员在管理观念上有待改进,在卫生保健管理工作制度的制定上,缺乏对实际情况的调研,更多是由领导层根据自己对卫生保健工作的理解来制定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导致管理制度与实际工作的开展之间有脱节的情况,没有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二、未来加强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工作的策略

2.1改善制度建设,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制度作为从事一项工作的效率保障,只有首先建立好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才能保障相应的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工作中也同样如此。在幼儿园方面,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要建立完善的人本主义管理制度,把在卫生保健工作中的相应权利与责任落实到位,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工作和全园工作人员都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职责分配的过程中,要加强工作人员彼此之间的联系,构建出一张网状结构,以确保卫生保健工作能够顺利推进。并且在相应制度的建设中,也要加入对工作人员反馈意见的结合,一项制度的建立,如果仅仅是由领导层的一厢情愿,那么难免会使得该项制度在落实的过程中面临种种阻碍,因此,在制度建设工作中要加强和工作人员的沟通,以此加强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工作的推进效率。

2.2加强卫生保健工作的规范化,提高对心理健康的重视

幼儿阶段作为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针对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在其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中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在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上,要做好精细化的管理,对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加强规范化的建设,以实现幼儿在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健康。过去在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中,很多工作人员都错误地认为,卫生保健工作就是对幼儿的身体健康进行管理,其工作重点更多放在了对学生生理上的照顾,而在发展心理学中曾强调,个体在幼儿阶段时,心理活动就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到外部的生理动作,因此幼儿阶段的心理健康也同样重要,卫生保健工作也不能忽视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建设,在提高幼儿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幼儿情绪波动的觉知,深化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

2.3加大卫生保健宣传力度,构建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交流平台

幼儿的主要活动场所除了幼儿园内还有另一个重要场所就是家庭,因此,针对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不能仅仅着眼于幼儿园内,还要做好在家庭方面的工作建设,而要实现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开展幼儿保健工作的工作理念,就要首先提高家长们对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视,幼儿园方面要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家长们的疾病防御意识,结合互联网技术构建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通过定期在互联网平台上宣讲卫生保健知识,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相应的卫生保健内容,提高家长对卫生保健工作的掌握,并且通过合作交流平台也能增进教师对幼儿实际情况的了解,以便于进一步深化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工作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关键环节,幼儿园的办学宗旨就是让每一个幼儿都能茁壮成长,因此做好卫生保健工作不仅是对幼儿成长的负责,也是对幼儿园办学理念的贯彻,未来加强卫生保健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和标准化是十分必要的,身为幼儿教育工作人員,我们要加强对卫生保健管理工作的重视,提高幼儿园的综合办学素质。

参考文献:

[1] 叶秀丽.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精细化管理初探[J].好家长,2019,(23):75-75.

[2] 张利娟.幼儿园卫生保健精细化管理模式初探[J].科学中国人,2017,(3x):114-114.

常州市新北区孟河实验幼儿园 江苏常州 213138

作者:刘春

上一篇:优秀医学论文下一篇:证券股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