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的三个中译本

2022-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简爱的三个中译本

从《芒果街上的小屋》中译本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 中式菜名的不恰当翻译和建议

2 浅析《三个女人的一生》的语言艺术

3 浅析《终结感》中人物的异化

4 社会语言学框架下的美国俚语分析

5 文化差异对跨国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6 解析拜伦诗歌中的东方主义

7 马丁伊登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8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研究

9 爱玛--完美的缺陷

10 多元文化背景下《女勇士》中女性形象分析

11 美剧字幕翻译的本土化策略

12 由感性到理性的女性意识觉醒—《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的形象分析

13 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导入

14 《墙上的斑点》与《死者》中的意识流与意识的流动

15 论爱伦坡《怪异故事集》中的哥特美学

16 中英餐桌礼仪的比较

17 中国农村高中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18 英汉恭维言语行为的跨文化特性

19 浅析《爱玛》中爱玛的性格

20 论《呼啸山庄》中的象征手法

21 从《七宗罪》看美国文化中的宗教情结

22 广告翻译的目的性原则—以汽车广告为例

23 论《波特诺的主诉》中主人公的叛逆

24 英汉人体词隐喻意义对比研究—以相貌词例

25 浅析艾米丽迪金森诗歌的主题思想

26 浅析《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式元素

27 《阿甘正传》中反智主义的现实意义

28 奥斯卡王尔德的审美救赎

29 体态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0 跨文化交际下中美贸易谈判过程中身势语对比分析

31 浅析年美国总统大选辩论中合作原则的违反

32 美国内战后社会变迁中的南方淑女—解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与《飘》中女主人公的不同命运

33 英文商标名的语言特点及其汉译

34 清教意识对《红字》中主要人物的影响分析

35 高中英语家庭作业现状分析

36 从译者的主体性看翻译中的重命名现象

37 《绿野仙踪》和《爱丽丝漫游仙境》的比较

38 浅析英语否定的语义表征及语用情景

39 从《推手》看中美家庭价值观差异

40 中美健康公益广告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41 文化因素对商标翻译的影响

42 某中学英语新课堂评价模式研究

43 英语标语的呼唤功能在修辞手法上的体现——以“占领华尔街”标语为例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多媒体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应用 电影《我的名字叫可汗》的美国移民文化分析 从男性占有欲的角度解读真爱—再读哈代的《苔丝》与小仲马的《茶花女》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浮现》中生态女权思想分析 解读卡森•麦卡勒斯《婚礼的成员》中弗兰淇的孤独意识 薇拉•凯瑟《我的安东尼亚》中的叙事艺术分析 比较中西方魔幻影视中英雄观之异同——以《哈利波特》与《西游记》为例 论《宠儿》中的象征意义 《简爱》中女主人公性格的语用分析 浅析霍桑《胎记》中的象征手法 中西方诗歌中的月亮意象 《到灯塔去》的叙事时间艺术 从高语境和低语境交际理论看中美家庭观的差异 源于希腊神话的英语习语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写作课上的应用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口语化语言与讽刺 中西方文化视角下英语抽象名词翻译策略研究 商标翻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浅析《三个女人的一生》的死亡主题 古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词汇的影响初探 从空间解读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浅析英汉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 薇拉凯瑟《啊,拓荒者!》中亚历山德拉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从《东风》看二战后的东欧 论中国菜英译策略 《廊桥遗梦》主人公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浅析电影《复仇者联盟》中美式英语对话的翻译技巧 浅析薇拉·凯瑟《啊,拓荒者!》中女性人物形象 论《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元素 元认知策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文化冲突 中西方文化差异影响下的商务谈判中的礼貌策略的使用 中国农村高中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美时间观差异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 中国题材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回译 劳伦斯作品中的宗教观念及主题—以《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为例 高中英语课堂教师反馈话语研究 浅析哈代的宿命论在《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体现 体态语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由美剧《生活大爆炸》探析“极客”文化 浅析《教父》中对照的运用 浅析《愤怒的葡萄》的语言特色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 英汉颜色词的对比研究

88 从传播学探外宣翻译中的新词英译问题

89 论《呼啸山庄》中的爱与恨

90 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的中式菜名翻译研究

91 由《劝导》和《曼斯菲尔德庄园》看简•奥斯汀的爱情观 92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基督教对人物性格和行为的影响 93 从《芒果街上的小屋》中译本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94 论《追风筝的人》中的象征意义

95 从会话含义理论析《卖花女》中的人物性格刻画

96 欠值翻译及其原因的探究

97 浅析《八月之光》中福克纳的种族观

98 汤亭亭《中国佬》戏仿的研究

99 《一九八四》中的极权主义分析

100 情感因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2篇:合同的部分条款 中译英

妙文翻译公司翻译样稿

“元”系指人民币且RMB标识之定义相同,为本合同中使用的货币单位。

“生效日”系指_____________。

“雇主”系指其名字或名称与物业清单中的大厦相对应的人士、公司或企业并包括其各自授权代表、法定承继人与受让人。

“费用”之定义见第8.1条。

“不可抗力”系指本协议当事方无法控制且无法预计或即使能够预计也无法避免的并使当事方无法履行其在本协议下的实质性义务或行使其在本协议下的实质性权利的事件,包括: 战争、入侵、叛乱、革命、暴动或内战;

在主权范围内的政府行动;

地震、火灾、闪电、暴风雨、洪水或其他自然灾害;

罢工、停工、联合抵制(杯葛)或影响物业运营的劳工争议;以及

恐怖活动、怠工或纵火。

“报价概要”系指承办商在合同或任何合同补充文件中制定的、用于计算承包商服务价值的费率。

“法律”系指所有当前及未来法律、立法、补充立法、制订法、法令、议事程序、规则、规定、通知以及相关政府、准政府、法定管理或监管机构的要求。

“物业”系指附件1中规定的物业。

“主管”(或缩写SO)系指雇主及其承继人指定的高级职员并包括主管不时书面授权的、有权代表其履行合同的人士。

“主管代表”系指主管雇主不时指定的并书面通知承包商的、监督工程(包括就变更工程向承包商发出指示)的主管助理。

“有效期”系指自__________________并于以下较早日期届满的期限:

(a) _______________之日午夜;以及

(b) 本协议终止之日午夜。

“工程”系指根据合同执行的全部或部分工程(除非另行规定),包括承包商在合同下使用或提供的设备、装置、器械与其他物件以及承包商按照合同完成的工程。

根据上下文需要,上述术语之单数形式亦包括其复数形式,反之亦然。

1.2 其他规定

1.2.1 除非上下文另行规定,术语之单数形式亦包括其复数形式,反之亦然;表示任一性别的术语亦包括所有其他性别;表示人士的术语亦包括公司与其他,反之亦然。

1.2.2 除非上下文另行规定,本协议所提及之条款或附件系指本协议之条款或附件。

1.2.3 条款标题仅为参考方便而设,并不影响本协议结构。

"Dollars" shall mean RMB and the sign "RMB" shall have the corresponding meaning and shall be the unit of currency used in the Contract.

"Effective Date" shall mean

"Employer" shall mean the person or persons, firm or company, whose name or names correspond with the Building(s) in the Schedule of Properties and include their respective authorized representative, legal successors and assignees.PART 1AGREEMENT

every kind to be used or provided and works to be done by the Contractor under the Contract.

Words importing the singular only also include the plural and vice versa where the context requires.

1.2Miscellaneous

Except where the context otherwise requires, words denoting the singular shall include the plural and vice versa; words denoting any gender shall include all genders; words denoting persons shall include firms and corporations and vice versa.

Unless otherwise stated, a reference to a Clause or the Schedule, is a reference to a clause or the schedule to, this Agreement.

Clause headings are for ease of reference only and do not af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Agreement.

.cn

版权所有,妙文上海翻译公司(),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cn

第3篇:《乡愁》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

曹菊玲

(川外2013级翻译硕士教学1班 文学翻译批评与鉴赏 学期课程论文)

摘要: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是一首广为人知的诗歌,曾被众多学者翻译成英文,本文将对赵俊华译本和杨钟琰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主要从原作的分析、译文的准确性、译文风格以及对原文意象的把握入手进行赏析,指出两译本的不足和精彩之处。

关键词:《乡愁》;原诗的分析;准确性;风格;意象的把握

1. 原诗的分析

作者余光中出生于大陆,抗战爆发后在多地颠沛流离,最后22岁时移居台湾。20多年都未回到大陆,作者思乡情切,于上世纪70年代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但是当时大陆与台湾关系正处于紧张时期,思而不得的痛苦与惆怅包含于整首诗中。

全诗为四节诗,节与节之间完全对称,四句一节,共十六句,节奏感、韵律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这首诗语言简洁,朴实无华,但是却表达了深刻的内涵。从整体上看,作者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以时空的隔离和变化来推进情感的表达,最后一句对大陆的思念,一下子由个人哀愁扩大到国家分裂之愁,因而带有历史的厚重感。 【原诗】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译诗】 (1) 赵俊华译

Homesick As a boy, I was homesick for a tiny stamp, —I was here, Mom lived alone over there.

When grow up, I was homesick for a small ship ticket. —I was here,

1 My bride remained over there. Later on, I was homesick for a little tomb. —I was here, Mother rested over there.

And to-day, I am homesick for a shallow strait, —I am here, The Mainland lies over there.

(2)杨钟琰译

Nostalgia When I was a child, Nostalgia seemed a small stamp: "Here am I and there my mother."

Then I was a grown-up, Nostalgia became a traveling ticket: "Here am I And there my bride."

During the later years Nostalgia turned to be a graveyard: "Here am I And yonder my mother."

And now at present Nostalgia looms large to be a channel: "Here am I and yonder my Continent!" 2 准确性

一直以来,翻译界对严复“信、达、雅”翻译的标准是比较推崇的。“信”是指忠实原文,即准确地翻译出原文的意思,严复把它放在首位,可见“信”在翻译中是极其重要的。 2.1 英文词语具体意思的准确性

标题“乡愁”,赵译为“homesick”,杨译为“nostalgia”。根据Longman English Dictionary, homesick--- feeling unhappy because you are a long way from your home, 而nostalgia--- a feeling that a time in the past was good, or the activity of remembering a good time in the past and wishing that things had not changed. 对比我们会发现,nostalgia比homesick范围更广,意思

2 更贴近原文,原文中作者不仅仅是在抒发一种思念家乡的惆怅之前,还有对过去美好的追忆。因此用nostalgia更为准确。 2.2 英文惯用表达的掌握

对于“大陆”一词的翻译这两个译本的差别还是很大的。赵译为“Motherland”,杨译为“Continent”,我认为赵译是对的。在翻译“中国大陆”已习惯性地翻译成“Motherland”,这已成为一种固定翻法,也就是说读者在看到“Motherland”一词时,脑海里浮现的便是“中国大陆”,而“Continent”这一词更多地指“欧洲大陆”,这就会让读者产生误解,完全扭曲了原诗的意思。除此之外,我们应该明白大陆和台湾是属于一个中国的,用“Motherland”更能形象地体现作者渴望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思乡之情。还有“海峡”一词,赵译为“strait”,杨译为“channel”, 我同意赵译的。因为海峡在此特指“台湾海峡”,惯常的翻法便是“strait”,很少用“channel”。 3风格

许渊冲认为,译诗要和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这是音美;还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如长短,对仗等,)这是形美。我认为译者可以有自己的风格,在译作中体现自己的痕迹,但是诗歌翻译还是应该遵循原文,尽可能与原诗保持相同的风格。

总体风格指的是诗作从思想内容到格律形式以至修辞炼句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总的气势、韵致和境界,是人对主题欣赏的审美把握。本诗一方面节奏感强,富有韵律,一方面格式整齐但又不单一,富于微变。 3.1 韵律

原诗使用“小小的” “窄窄的” “矮矮的” “浅浅的”这些叠词,表现作者强烈的思想之情,但是英文中没有叠词的使用。两位译者采取压头韵的办法,譬如翻成 “small strait” “small ticket”,用英文的特点取代汉语的特点,从而达到音律美。

在处理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两个译本的区别还是很大的。杨译为 When I was a child/ Then I was a grown-up / During the later years/ And now at present 意思表达准确,但是不够简练,而且句法有些出入。原诗每行四节,每节三个音节,语言简明流畅,音韵自然和谐,节奏紧凑明了。赵译本为 As a boy/ When grow up/ Later on /And to-day 每行四节,每行三个音节,抑扬顿挫,创造性地取得的与原诗同样的效果。 3.2 格式

“是”字在原诗中反复出现达四次,作者通过一个简单的“是”字,将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从而将自己不同时期的乡愁具体化。赵翻译成“ be homesick for”句式,其句式与原文保持一致。杨分别译为 seem, become, turn to be 和 loom large to be 结构,虽然与原文格式不同,但是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不断升华,但是却失去了原诗那种令人反复咀嚼的感受。

“我在这头”在原诗中也是反复出现了四次,这个短语的反复使用突出了虽然时间空间的不断变化,但是我的思乡之情却一直没变。赵译为I was here/ I was here/ I was here/ I am here, 最后一句通过was 和 am 时态的转化,达到原诗深远的寓意。而杨四句都翻成 Here am I 倒装句,表达出来的感情更强烈。而“那头”, 赵四句都译成over there表现了原诗朴实无华的语言特色,格式也与原诗一致。而杨译为there…./ there…. /yonder…./ yonder….也翻译得比较简练,而且追求变化,避免重复。 4 意象

余光中在翻译领域也颇有建树,曾翻译过众多的诗歌,他在谈论翻译时,就提到:“我做译者一向守一个原则:要译原意,不要译原文。只顾表面的原文,不顾后面的愿意,就会

3 流于直译、硬译、死译,最理想的翻译当然是既达愿意,又存原文。如果遇到难以两全的时候,只好迳达愿意,不顾原文表面的说法了。”可见,余光中认为在翻译诗歌时,应该非常注重意象的把握,而当别人翻译自己的作品时,余光中也一定希望译者能遵循这个原则。

北大的辜正坤教授指出,“意象指的是诗歌字句或整首诗的意蕴、义理作用于大脑产生的美感。”虽然中西文化差异巨大,但是译文应给读者再现相似的意象。整首诗通过时间空间的转化以及把不同时期乡愁的具体化来体现作者浓浓的乡愁。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赵译为 I was homesick for a tiny stamp/ a small ship ticket/ a little tomb/ a shallow strait 这种做法并未体现出作者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对故乡怀念之情不断加深的感觉,而且译者完全偷换了概念,回译出来的是“我怀念家乡的小小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这儿的主语不应该是我,而应该是乡愁,我在这首诗中应作模糊处理,作者这首诗想表达的不仅仅是自己对于故土的思念,它已扩大成千千万万个像我一样对家乡思念的人。杨译的就很符合原文,Nostalgia seemed a small stamp/ became a traveling ticket/ turned to be a graveyard/ looms large to be a channel,译者采用直译的方法表达出了原诗的意思。 5. 总结

赵译和杨译虽然在细节的处理上采用不同的方法,但是两个译作达到的效果都差不多。只是有时语言是不可以各方面兼顾的,所以难免会有不足之处。赵译忠实地体现原文的形式,但是读起来意味不足,杨译更能体现原诗的意境,但是有些选词却令人误解,比如把“大陆”翻成 “Continent”。总之,两个译本都是难得的译作。

参考文献:

[1] 辜正坤,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余光中,余光中谈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3] 喻云根,英美名著翻译比较[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4] 许渊冲,文学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排查整治安全隐患报告下一篇:组织部长开班仪式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