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成本会计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和决策的内部会计信息。成本会计的核心是成本核算,要理解成本与费用的内涵和明确核算的归集与分配,理清成本核算的两条线索,在实践中,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获取分配标准信息和选择分配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本核算成本会计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成本核算成本会计论文 篇1: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在“成本会计学”教学中的设计

摘 要:“成本会计学”是一门根据不同成本核算对象采用不同方法对各项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并以此为基础再对企业经营中成本的预测、决策、考核和控制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学科。该课程在教授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更扎实的掌握书本知识,如何让课堂教学与实际岗位无缝链接,本文提出了一些意见,希望能抛砖引玉。

关键词:成本核算程序;教学;改革

一、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在教学中的现状

“成本会计学”是以企业成本核算为主的会计专业课程,该课程紧密与工业企业生产特点相联系。同学们以往学习的“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都是围绕日常经济业务活动展开的,教学主要任务是根据原始凭证来完成分录的编制。而成本会计学是通过计算编制各种成本表格,进而进行成本控制、评价等。在教学中,我发现校园里的学生主要靠年轻人的记忆能力来学习,他们对工业生产的没有完整的概念,理解能力上突显不足。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在“成本会计学”教学中是重点与难点所在,我在头两年教学中,发现单个例题讲解后,同学们对解题的核算掌握很好,但如果涉及大作业,或者复杂成体系的模拟实训案例,即便是成绩不错的同学也开始抓耳挠腮了。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生善于模仿书上例题,可是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实际生产中,成本会计人员必须根据已有的数据自我筛选来确定已知条件,进而解决问题,而书本上是明确的罗列出已知条件,直接套用例题即可。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内容进行设计。

二、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在教学中的设计

1.体系性整体介绍。“成本会计学”涉及的分配方法多达几十种,同学们如果只是微观的每个例题去学习,最终会用乱方法去解决问题。整体性把握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脉络很有必要,我会设计这样一张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分析图,这张图贯穿教学的始终。在讲解每个知识点时,先找到该知识点在这张图上的位置,然后教学。连续这样下去,这张图就深入了学生的记忆力,在整体上去把握零散的知识点。在教学中,结合该图讲解要注重一下几个方面:当前计算的费用属于哪个会计期间,这部分支出属于企业总成本的那个部分;伴随着这些成本发生的期间费用属于哪个会计期间,如何处理;我们当前计算的是该企业整个成本核算的哪个部分;接下来需要在什么范围内继续分配等。

2.案例设计多样性。每本教材都有自己的例题,但是通常例题是安排在某个知识点后,为了具体应用这个知识点解决问题的。如果教师只注重微观教学,是不利于学生参与实战。我的建议是以教材教学为主,将实训大作业贯穿其间。在课堂教学上,先说理论,然后讲授例题,接着同学们做习题,然后将实训大作业上涉及今天讲授部分的内容进行强化。让学生们自己去找实战和习题的区别。另外,在教材讲授时,注重对各种表格的编制讲解,轻描述性的知识点,每个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引导学生们自己得出,不必拘泥于和书上一模一样。体现设计性的地方,还可以是细节,比如给定的已知条件隐藏在表格中,或是给予一些解题用不到的条件来迷惑学生,锻炼他们筛选条件的能力。

3.注重及时总结与练习。“成本会计学”课程分配方法之多,是其他会计专业课所没有的。比如: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通常就要介绍五种;又如: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间分配的方法通常需要介绍七种。如此多的方法,在新授知识时,可以出一道练习题让同学们用多种方法来解题。但这还远远不够,课堂设计上还需要注重总结和练习。比如:工业企业要素费用汇集和分配学完后,按体系串联,前后对比,再针对性的布置一些混合知识点的强化练习。

4.结合生动的多媒体教学。在介绍连续式多步骤生产和装配式多步骤生产时,如果简单罗列出流程图,同学们只有个大概的框架。我发现网上有很多工业企业流程设计的FLASH,生动有趣,时间上多半是一分钟左右。我把这个插入到课件中,学生很有兴趣,特别是重工业企业的生产流程动画,很容易理解,也能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和激发学习热情。

5.用学生已掌握的利润表来进行成本分析。基本上各学校“

成本会计学”课程的开设是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之后,那时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利润表上的成本概念比较突出,学生已经知道利润表的结构和内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进一步分析,强化课程间的衔接。比如,我们所说的成本费用包括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类,带入利润表,分别应填写在表的哪个项目里,进而得出影响哪种利润,这为日后学习成本分析和考核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念,袁广达,李玮玮.“图示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1(25).

[2]徐海清,王姿兰.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程序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设计与改革[J].亚太教育,2016.1.

作者简介:周蕾(1982- ),女,汉族,江苏南京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讲师,研究生,主要从事成本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作者:周蕾

成本核算成本会计论文 篇2:

成本核算视角下的成本会计探讨

【摘要】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和决策的内部会计信息。成本会计的核心是成本核算,要理解成本与费用的内涵和明确核算的归集与分配,理清成本核算的两条线索,在实践中,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获取分配标准信息和选择分配方法。

【关键词】成本核算 费用 成本

理解成本核算两个基本概念

成本会计的核心是成本核算,将企业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成本核算,目的是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成本的内涵。成本会计中把成本理解为一个价值范畴,以成本的经济实质进行解说,即成本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会计学中解释的成本为:在发生的费用中最终要记入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的那部分费用,同时将成本分为狭义和广义的范畴。广义的成本泛指企业为取得资产所付出的代价,包括采购成本、生产成本、主营业务成本等。狭义成本仅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产生的各种成本。从对成本的界定可知,在成本核算中,成本是指企业所有资金的消耗中只有在生产经营中的耗费才是成本;这种耗费是与一定的成本核算对象相联系的;这种耗费应该具体对象化,是狭义成本的范畴。

费用的内涵。成本会计对费用的理解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的货币表现。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于生产中的各种耗费称为生产费用,按费用的经济性质不同所作的分类称为生产费用要素。会计学对费用的理解是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给出的定义: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即指最终可以确定企业的经营成果(利润)的那部分费用。重点强调的是费用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以及所有者权益变动之间的关系。费用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企业会计准则所定义的费用为狭义的,即企业这些费用的发生与日常经营活动有着直接联系,并且在会计期末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从广义理解是指企业在材料采购、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支出,以及在产品生产、劳务提供过程中发生的,但不能计入当期损益的那部分费用。从对费用的分析可知成本核算中归集的期间费用为狭义的费用,它与一定的会计期间相联系,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基于以上的理解,成本会计中成本核算的前提是界定了费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耗费。因此,可以将企业成本核算的内容具体分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生产成本(生产费用)和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期间费用(期间耗费),即生产成本(制造成本)和非生产成本(非制造成本或期间费用)。生产成本是指生产部门所发生的耗费和辅助部门对生产部门服务的费用,它们构成产品的具体成本称为产品成本;所谓产品成本是企业在生产某种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总和。产品成本核算是指通过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将其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之后计算出各种完工产品的过程,它是成本核算的核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营销部门以及为其服务的辅助生产部门等耗费是非生产成本,归集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明确成本核算两个基本点

核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过程就是成本核算的归集和分配过程。归集和分配这两个基本点,彼此不可能独立存在,在归集中存在分配,在分配中体现归集。

区别生产耗费是属于生产成本还是非生产成本。如果企业的耗费发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非生产部门则应该归集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反映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或“财务费用”等会计科目中,期末结转到利润中去。如果是生产部门生产产品的直接耗费,首先按照成本项目﹙指生产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类核算的项目﹚进行归集,工业企业一般设置原材料、燃料及动力、工资及福利费、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然后在计入产品成本时按照其与产品的关系进行归集和分配,将它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专属于某种产品所耗费并能确认其负担数额的为直接费用,直接计入这种产品成本;若是几种产品共同所耗费不能确认某种产品负担数额的为间接费用,应先进行归集,然后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计入到这几种产品成本中。此外,企业还有一些辅助生产部门发生的耗费,应按照其服务对象的性质将耗费进行归集和分配到具体为之服务的部门。

区分产品成本是在产品成本还是产成品成本。首先要了解当期生产的各种产品的生产组织和工艺特点,因为核算这些产品应依据企业管理和产品生产特点来选择具体的分配方法。其次要根据当期产品的生产情况在月末对其耗费进行归集,因为分析、考核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结果都是在月末进行的。综上要求,将归集的成本按一定方法分配到月末未完工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中,然后结转到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中,最后反映到会计科目“基本生产成本”和“产成品”或“库存商品”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成本核算的过程实质上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耗费不断归集和分配的过程。

厘清成本核算两条基本线索

理解了成本与费用的内涵和明确了核算的归集与分配后,成本核算的两条线索就能很清晰的厘清,如图1-1所示。

掌握成本核算两个基本公式

在成本核算中,涉及了很多分配方法和计算公式。它们看似复杂,其实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只要掌握好两个基本公式就能在核算成本时得心应手。

分配率的计算公式:

分配率=待分配的实际消耗总额÷待分配对象的分配标准总额

某分配对象承担的费用=某分配对象的分配标准×分配率

这个公式一直贯穿成本分配的整个过程。根据归集和分配的两条线索确定其费用的受益者,分配对象就解决了。接着依据成本核算“算管结合,算为管用”的要求选择分配标准,经过核算后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都反映到“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和其明细账中。因此在这个公式中对分配标准的选择是关键。

分配费用的计算公式:

月初在产品费用+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费用+月末在产品费用

这个公式是在对产品成本经过归集计入本月具体产品生产费用后,运用各种分配方法将它分配和归集到月末在产品成本和完工产品成本中。为此,应该根据各种产品的不同具体条件、生产特点、适应范围和计算程序来选择合理、简便的分配方法。在实践中,分配标准信息的获取和分配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企业的实际需要。只要是适合企业的分配和归集方法就是较优的成本核算方法。(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延伸阅读

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新制造环境具体包括:

弹性制造系统:是指使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来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式机器工具进行生产,它有益于产品制造程序的弹性化。电脑辅助设计、电脑辅助工程及电脑辅助制造系统:它不但提高了电脑的功能,并且为厂商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制造资源规划:是指制造业所采用的电脑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流行的材料需求规划是它的前身。电脑整合制造系统:是指以电脑为核心,结合上述等所有新科技的系统,以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实现工厂无人化管理。

面对企业新制造环境的冲击,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使用,将造成:

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因为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经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40%降到了现在不足5%。但制造费用剧增并多样化,其分摊标准如果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于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

成本控制可能产生及功能行为。传统成本会计,将预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即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另外,为获得有利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等等。(来源:中国教育文摘)

作者:张汨红

成本核算成本会计论文 篇3:

T型账户法在成本核算学习中的运用

摘 要: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学习的基础,是正确计算企业产品成本费用的前提,是一个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核算是否正确,对企业成本预测、分析和考核等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同时也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因此,在成本会计学习中掌握成本核算是很重要的,但由于成本核算程序步骤多、计算量大,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不能精确的对成本进行核算,如果通过T型账户法来学习成本核算的相关内容,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在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T型账户法;学习;成本核算;费用归集与分配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做好成本会计核算工作逐渐成为企业在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方式,与此同时也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决策中的重要一环。这也是对于财务管理和会计学专业学生的一种启发,使得学生在成本会计学习过程中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成本会计的学习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对于成本核算程序各步骤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不透彻,仅仅是把各核算步骤看成是一个单独的部分,这就使得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掌握,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成本会计中最难理解、复杂程度较高,也是较为重要的部分就是成本核算程序,只要把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核算程序的逻辑与内在联系理解清楚,那么对于成本会计整体框架有一定认识之后,相关知识的学习就会轻松很多。在成本核算学习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是T型账户法,通过T型账户来帮助理解成本费用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关系一种,将看似单独核算的成本费用项目用T型账户把他们联系成一个整体。最终是要通过“T型账户法”将繁杂的成本核算程序简便化,让学生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学习成本核算有关内容。

二、成本核算概述

(一)定义及核算要求

成本核算简单来说,就是把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的生产经济运营过程当中所发生的所有的费用,按照一定的性质以及费用发生的地点、用途,对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分类、汇总,即归集和分配,并且计算出在这个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和分别计算出企业每一种产品的实际成本以及单位成本的一种企业管理活动。

(二)成本核算程序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成本核算,而成本核算程序可以反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以及这些费用归集和分配的详细情况,最终确定各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企业从一项生产费用发生开始时,到最后计算出完工产品、在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止的整个成本计算的步骤,这个过程就称为成本核算程序。成本核算程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企业对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根据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和要求对费用支出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以T型账户的方式分别设置了生产成本计算单和制造费用计算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在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时,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类型和管理上的要求进行确定;其次,对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进行归集。对于能够确定具体是谁耗用的费用,则直接计入该成本项目中,比如将生产费用直接计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成本项目中去;而对于不能直接将某一项费用直接计入成本项目中的,应按费用发生的地点、用途以及合理的分配方法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将本期发生的所有生产费用进行分配,将期末归集的所有生产费用要依据各项费用发生的内在联系进行分配,具体分配顺序如下:

1)将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间接费用采用适当的方法分配转入辅助生产车间的生产成本账户中,“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账户期末无余额。

2)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归集的生产费用在各生产车间和部门进行分配,所分配的费用转入相关账户的借方。对辅助生产车间归集的费用进行分配主要有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代数分配法以及顺序分配法,其中代数分配法的计算结果时最为准确的,但计算的过程较为复杂。

3)在分配完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后,则对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间接费用进行分配,可将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间接费用直接分配给各种产品或者分配给基本生产成本。分析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该如何分配时,如果制造费用是为了生产产品而发生的且是在生产车间发生的,可以对其进行简化处理,直接将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采用合理的分配标准在产品间进行分配。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将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直接分配给各种产品,但其所发生的费用仍然需要在生产成本账户中填列。制造费用分配的方法有实际分配率法、预算分配率法和累计分配率法。

4)将各种产品归集的生产成本在各自的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中进行分配,采用的分配方法有约当产量法、定额比例法、定额成本计算法、按所耗直接材料费用计算法等等。

三、成本核算学习中的问题

成本会计的核心在于通过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核算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个关键的作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以及产品的实际成本,从而为企业发展制定战略决策。学生在成本核算的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使得其对成本核算掌握程度较低,具体出现的问题如下:

首先,单纯的认为成本核算程序的各部分是独立的模块,而忽视了整个成本核算程序的知识体系既是相互联系又具有各自的特色。费用的归集和分配都是根据规定进行的,每一个成本核算步骤之间都是密切相关的,如果第一步骤计算有误那将会影响最后产品成本计算的準确性。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从整个企业的角度去理解成本核算程序,没有把握各成本核算步骤之间的关系,进而造成成本核算的混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学习起来很困难。

其次,成本会计这门课程本身就具有计算量大的特点,再加上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多、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也给很多,使得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特别的乱、掌握不了成本会计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对于数学思维较差的同学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了。在进行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每一笔都会涉及计算,同时将分配的费用填入各种各样的表格之中,学生很容易由于不够细心以及不理解成本核算程序的内在联系,造成产品成本核算错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使用T型账户法将会得到很好的效果,既使得成本计算结果准确,又使得计算过程简便易懂。

第三,成本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密切相连,如产品构成、生产流程、采购与仓储等,都需要了解,主要是从原材料到成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涉及成本管理难度更大了,知其然才好去分析、分解、考核等。成本会计课程的实践性要求在成本核算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动手计算成本费用,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会有一定的要求。

第四,成本会计教材中的专业名词太多,读起来不顺口,教材内容和繁琐且里面涉及的计算公式全是用文字描述,过于冗长和抽象,关于成本费用的表格多并且复杂,不利于学生进行计算和理解。同时对于首次接触成本会计的学生来说,由于所学的专业知识有限以及对成本核算缺乏实操练习,会导致学生看不懂表格中数据的含义和不明白各个表格之间的内在联系。教材中通常是以表格的形式来举例成本的核算核算的程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课上是听懂了,但在下课复习时却看不懂表格中数据的来源及数据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在成本核算过程中不明白在归集和分配费用后各成本账户之间数据的来源以及各账户之间的结转关系,从而对成本的账务处理也模糊不清。

四、T型账户法在成本核算程序的实际运用

(一)T型账户法的实际运用

T型账户法是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下,根据登记账户的原理简化成本核算程序的方法。T型账户在成本核算中的学习方法主要是结合各成本账户之间存在的结转关系,将教材中的复杂的表格简化为相应的成本T型账户,可以将一个成本账户理解为一张成本计算单,成本账户的借方登记费用的归集及从其它账户贷方转入该账户生产费用的情况,贷方则登记该账户对外分配的过程。首先对成本费用进行归集时,每一个成本计算单将被用一个T型账户所代表,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在成本核算费用归集这一步骤中每一个成本计算单的费用归集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实际成本核算程序的知识体系既是独立又有联系。下面我将用例子说明T型账户法在成本核算程序的实际运用:假设企业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设有供水和供电两个辅助生产车间。用成本T账户流程图来表示整个成本归集和分配的过程。(如图2所示)

(二)T型账户法下成本核算的优势

T型账户是利用会计账户的思维将企业发生的各期成本费用数据通过登记到会计科目借贷双方进行加减计算的方法。最大的优势是更加的直观简洁,从会计账务处理的角度出发,T型账户有利于各个会计科目借贷双方的迅速汇总,能够更加全面直观的反映出企业在某一阶段经济往来的特点。对于学生来说,T型账户是学习会计学专业课程的一种学习工具,简单来说是通过T型账户能够使学生清晰明了的理解会计科目借贷双方数额的含义。在成本核算中T型账户用简单明了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深奥繁琐的成本核算程序,成本T账户流程图主要是通过借方登记成本费用的增加、贷方登记成本费用的减少及转出的方式展示成本核算程序。该方法是借用会计的思维解决成本核算中的难点问题,有利于学生从根本上成本核算程序的整个思路。T型账户列示出来成本费用,以期能够将难点部分简单化,并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

五、结束语

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学习中的重点及难点,教材中借助表格法来介绍成本核算程序,手的成本核算繁琐且计算量大,而T型账户法却很好的避免成本核算中表格多且复杂的劣势,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简而言之,T型账户法相比于成本会计教材中常用的表格法而言,优势在于T型账户法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成本核算程序,便于学生举一反三、由表及里,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以整体的眼光看待问题。通过T型账户来全面把握成本核算程序的整理架构,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成本会计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高学习效率,应该让更多的学生知道T型账户在成本核算中运用,使得成本T账户学习法惠及更多的人。

参考文献:

[1]萬寿义,任月君.成本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0.

[2]窦薇.对成本会计教学中的若干思考及成本会计T账户流程图教学方法[J].财会研究,2016(01):42-44.

[3]孙艳茹.图解法及T型账户法在债券投资核算中的运用[J].商业会计,2020(06):127-129.

[4]陶红.T型账户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运用—以“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教学设计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9(06):77-80.

作者:杨倩

上一篇:文明作文(精选2篇)下一篇:加薪申请书怎么写(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