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公开课

2022-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回乡偶书公开课

回乡偶记

心雨缤纷

今日难得有空,于是提了一大包沉甸甸的糖果,怀揣一份沉甸甸的心情,去探望好久不见的家中三老:老爸,老妈以及年迈多病的婆婆。当然,还有亲如亲人的近邻。是啊,工作和尽孝常难谈和,时空让思亲倍增。

我的老家在一个贫穷而又平静的小山村。富裕在此止步,梦想在此折翼。岁月除了把沧桑留在了老人的皱纹里和垭口的歪脖黄角树上,把贫穷的记忆和贫穷的继续留给人们外,好像什么都没留下。这,是我难以释怀的部分乡愁!此时正值玉米成熟的盛夏。一路上芳草萋萋,藤萝牵衣。碧稻遇风泛浪,翠竹迎风起波。重重叠叠山,弯弯曲曲路,叽叽喳喳鸟,高高低低树。偶有小楼一两座炫耀于山旮旯。那如画如诗的绝美景致除了入画入诗外,有什么用呢?回到家时,父母正在骄阳猛晒的玉米地里劳作。我不忍心,也放弃阴凉的呵护,到地里去温习年年都做的“功课”,不一会,汗流浃背,挥汗如雨,憋闷燥热的感觉伴着聒噪的蝉鸣,几乎让人窒息。肆虐的咸汗流入嘴角,流入心里,唤醒回忆,唤醒希冀„„对了,是汗,腌制了我苦涩的童梦,腌制了这片贫瘠土地上的人们的人生„„

透过浓密的玉米叶,我看到父母脸上的皱纹较前又增多了,身影更佝偻了,可手脚还是那样利索,丝毫不觉得累的样子。或许,我错了,父母用一生的辛劳在创造物质财富——粮食,在传承精神财富——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他们不是没有梦,他们的梦就是我。他们不是不想富裕,只是科技的春雨难以滋润这片被上帝遗忘的土地。看!天空的五线谱(电线)和山顶的擎天柱(电杆)就是他们梦想的佐证,山间小楼就是他们追梦的记事本。虽然漂亮的楼表难以掩饰屋内的困窘和拮据,但终有一些安慰。或者说,吃过黄连的他们尝什么都是甜的了。

这次回家,在“绿波”里游泳,用阳光和汗水洗澡,肢体虽困乏,心灵上却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洗礼。父母把价值几倍于我的水果的土产相送:土豆,南瓜,苦瓜,胡豆,腌菜„„鼓鼓囊囊的一大包,那分明是辛劳的回报,是一包沉甸甸的亲情!是的,家乡的贫穷冰分了我的世界,但家乡的美景和亲人的深情却缤纷了我的心情!

第2篇: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仅供参考)

一、课文分析:

《回乡偶书》里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太子和百官为他践行,可以说是衣锦还乡。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表现了一个普通回乡人的真实情感。

二、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本文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实情感。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实情感。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背古诗,猜诗人导入。

师:孩子们,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有无穷无尽的韵味,骆宾王7岁就能作诗《鹅》“鹅、鹅、鹅......”,相信你们个个都是小诗人,能背很多诗给大家听吧! 生:进行古诗背诵。

((1)预设一:学生没有背到《回乡偶书》

师:孩子们真棒能背那么多古诗了,那你们猜猜这些诗人是谁?

生:说出诗人。

师:哇,既然你们知道那么多诗人,那你们认识他吗?(出示诗人图片)我们还学过他的一首古诗呢?

(2)预设二:背到《回乡偶书》,直接导入。

师:那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学生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孩子们,他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我们学过他的一首古诗是?) 生:自由说,《咏柳》,生背诵古诗。

师:有没有人了解贺知章呢?(出示课件,介绍贺知章有关知识。请生读)

(贺知章,他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唐朝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一生官运亨通,直到八十六岁时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为他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这阔别了五十多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吧!《回乡偶书》(相机板书课题,学生观看板书并书空),来齐读课题,孩子们大胆猜测一下题目的意思吧。(生读课题)

二、学习古诗:

(一)初读古诗,检查预习。

师:请孩子们打开课本115页,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生:自由读诗。

师:(出示本课我会认的生字)孩子们你们认识这几个词语宝宝吗?(带拼音的词语) 生:生开火车读。小组PK读。

师:(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现在没有拼音了,你们还会读吗?一起来试一下吧。 生:男生女生PK。全班读。

师:(出示课件)现在有没有孩子愿意为我们展示一下他的朗读成果呢? 生1:读诗。 师:你觉得他读得好不好?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好?你来试一下吧。(渗透评价) 生2:评价后读诗。

师:读得真不错,那现在如果能够读出节奏就更好了,谁来试一下?(出示画节奏的古诗) 生:尝试读。

师:古诗像歌曲一样充满了节奏,读的时候在画节奏的地方声音可以稍微读长一点,一起来听听老师读吧。(师范读)你觉得老师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你们来试着读一下吧。(教师边读边做动作,可夸张一点)

生:评价,齐读,在书上画出节奏。(老师可为学生做动作指示) 师:真是一群会学习的孩子,读得真好听。

(二)理解诗意。

1、学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师:我听孩子们读“笑问客从何处来”读得最好了,你们读到“笑”时有的孩子都面带笑容,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配合来读诗,这是好的读诗方法,那这里有一个“客”字。(板书:客)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生:它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宝盖头,下面是一个各字。(生说出自己的识字方法) 师:我们可运用加一加的方法来学习这样的生字,同样的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本文的“音”“何”这两个字,谁来加一加呢? 生:立加日变成音,单人旁加可变成何。 师:那客字可以怎么组词呢? 生:组词。

师:(抓住客人一词进行)真棒,不是一家的人或者不是当地的人,我们尊称他为客人,那么你们知道诗中所说的“客”指的是谁呢?(贺知章)那他到底算不算客人呢?(板书:?) 生1:我认为他不是客人。

师:你是从哪一句诗看出来的呢?

生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师相机出示诗句) 师:真会读诗,你能猜猜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吗?

生:说自己的理解。(如果说不出来可让他自己请好朋友帮忙。)

师:贺知章离开家乡时,正值年轻,也就是诗句上说的“少小离家”,他就和父亲到长安去学习了。在他八十六岁的时候,他终于回到了家乡,也就是诗句上说的“老大回”。所以说贺知章不是远道而来的客人,而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回到了家乡,他不是来了,而是回了(板书:!)孩子们,如果是你独自离家一个星期、一个月或者一年,你会是怎样的感受呢? 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揭示主题:想念家乡,思念家乡) 师:贺知章爷爷和你们一样,离家如此之久,对家乡有着无比的想念,有着无比的思念。(指主题。)

师:少小离家,老大才能回,贺知章爷爷有没有变化呢? 生:学生说出他的变化和没变。

师:这就是诗中所说的“乡音无改”,家乡的口音没变,可他的什么变了呢? 生:鬓毛衰。(理解鬓毛衰:两鬓的头发变得花白稀少)(出示图片辅助理解)

师:是啊,几十年过去了,贺知章爷爷由一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变成了一个背也驼了,两鬓也花白了的老头,那他为什么还要回家乡呢?(根据回答,指主题)

生:回顾主题。

师:“魂牵梦绕的家乡,日思夜想的亲人我回来了”。此时的贺爷爷会是怎样的心情呢?相信你能读出他此时的心情。 生:说出自己的情感(预设:开心,忧愁),并带着感情进行朗读。(请两三人谈感受,师相机评价)

师:是的,诗人贺知章是如此的思念家乡,阔别几十年后他又回来了,他的心是多么的激动啊,让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再读。然而几十年的未归,多少个日日夜夜啊,离乡在外,每当想起故乡,淡淡的忧愁总是萦绕在心间,让我们带着这淡淡的忧愁再读吧。 生:读诗。

师:古代的人离开家乡后,因为没有自行车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更没有手机,他们想家了只能借物抒情:(配乐)

1、看,李白想家了,仰望夜空那轮圆圆的月亮,他提笔写到: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看诗人王维,九月初九重阳节,他也想家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冬天,寒意袭来,诗人孟郊想起了家乡年迈的母亲,自己又不能回家尽孝,他写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冬去春来,漂泊在外的王安石回想到家乡江南的美景: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学习“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思乡的情像一块巨石压在贺知章心头几十年,今天他回来了,来到了村头,一群儿童簇拥过来.出示: 生:“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孩子们,这句诗中谁不认识谁?谁在问谁? 生:说出自己的理解。(请学生相互补充)

师:(指导看图)孩子们看见贺知章都不认识他,于是笑着问他:“你是从哪里来的呢?” 孩子们是怎样问贺知章爷爷的? (生:笑着问的。

师:为什么孩子们要笑着问呢?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自主发言。) 师:是啊,这真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儿童啊,那你们是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儿童,你们还会问贺知章爷爷什么问题呢? 生:问问题。

师:是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问了贺知章爷爷那么多的问题,可是离开家乡几十年的贺知章爷爷他能回答上来吗? 生:不能,说出原因。

师:是啊,孩子们问的问题贺知章爷爷都不能回答出来了,想想此时贺知章爷爷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学生说。(伤心,无奈)

师:那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把这一句诗读给大家听吧。 生:读诗。

师:(出示全诗)一首古诗,短短几十个字将贺知章爷爷对家乡的思念,对家乡的热爱书写的淋漓尽致,贺知章爷爷离开家乡多年,又重新回到家乡,心中怎能不喜悦和激动呢?请女生带着喜悦和激动读诗。然而想想自己离乡几十年没有回来却也有着深深的感慨和失落,请男生带着感慨和失落再来读诗吧。 生:男生女生读。

(师:孩子们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仿佛感觉到大诗人贺知章就在我的眼前,因为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热爱。让我们全班带着像诗人一样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一起来背诵一下这首诗吧。 生:背诗。) 师:孩子们,其实一首古诗就是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听(播放古诗歌曲) 生:听歌曲,模仿唱。

师:我们跟着一起唱吧,可以加上动作哟。 生:随着音乐边跳边唱诗。

师:后来贺知章爷爷进了村子之后还看到了许多景物,在很多亲朋好友家里了解了近70年来一些人和一些事的变化,于是提笔写下回乡偶书第二首。(课件出示)谁来读一下。 生:生读。

师:古往今来,思念家乡是一个永远不变的话题。现在的我们由于生活工作等原因也会离开家乡,在异地生活对家乡的思念也是越来越浓,这是一首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离乡的游子在月夜写下的一首思乡的诗,你们听。(师读) 生:听。

(师: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今天我们学习贺知章爷爷的古诗《回乡偶书》看到了一个离乡多年的游子终于归乡了,让我们带着归乡的这份激动再背一下这首古诗,再次体会大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吧。 生:背诗。) 拓展:

第3篇:《回乡偶书》教案

公开课教案:

[中班]古诗《回乡偶书》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年少时离家、年老时回家的感受。

2、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并理解古诗的内容。

3、让幼儿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熟练有感情地背诵。

二、活动准备:flash、纸、画笔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感受诗的意境。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古诗,想听吗?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二)、基本部分

1、向幼儿介绍诗人贺知章。 师:你们知道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吗?(贺知章)那么你还知道他写过哪些诗?

2、逐字逐句讲解古诗,重点讲解“老大”“乡音”、“鬓毛衰”的含义,帮 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人少年时回家和老年诗回家乡的情感。

诗的大意:从前有个人很小就离开家乡,去外地读书、做官,到他变成个老爷爷时才回家乡,这时他头发已经全白了,可说的还是家乡话。在村口碰见一群小孩子,问他从哪来,他哈哈大笑:“这里就是我家呀!”“那我们怎么没有见过你呀?”他说:“我离开这里已经好几十年了,那时,你们的爹妈都还是小孩儿呢!”小朋友们笑了,热情地拉着这位老爷爷的手进村了。晚上,老爷爷怎么也睡不着,想到白天孩子们居然把自己当成外乡人,觉得挺有趣。

3、flash播放,幼儿跟着有感情地朗诵诗句。

4、幼儿自由地为古诗配画。

(三)、结束部分

请个别幼儿拿着自己画的画儿,边展示给大家看边朗诵古诗《回家偶书》。

第4篇:《回乡偶书》教学反思

教学《回乡偶书》这首古诗时,要使学生把诗句读通读顺,感悟诗歌情境,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对二年级小学生来说感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是不容易的,教学中我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朗读、表演、体会、交流、讲故事,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要使学生通过学古诗文,受到文化熏陶感染,又从情感上得到美的体验,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去感悟。我通过指导学生多层次的朗读,使古诗节奏,音律明显表现出来,给学生以美的感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我在古诗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5篇:回乡偶书文档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岳秀文

教学目标:

1. 认识2个生字,会写两个生字。 2. 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

3. 了解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浓浓乡情。 4. 体会是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5. 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化的热爱之情,产生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准备:课件和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课题导入:

我们从现代作家宗璞的西湖的绿、朱自清的梅雨潭走来,感悟了绿的文化,今天再次走近一位令人景仰的古代诗人贺知章。 说一说:你对贺知章了解多少。

评价:你是一个学习上的有心人。老师也查阅了资料,我们共享。 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字季真,自号“四名狂客”。 书法也很好,擅长草书和隶书, 他写的诗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咏柳》等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不朽名篇。

二、初读课文: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贺知章的作品《回乡偶书》请看要求:

出示学习提纲:

1 .请你大声正确朗读古诗。

2 . 小组相互试着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检查读书情况 1.正音Shuāi bìn 衰

2.朗读课文,注意七言诗的读法 3.理解诗意

偶:偶然

回乡偶书:作者辞官回家后,感慨很深,于是出于偶然写这首诗,写了自己还乡时的感触。 少小离家老大回,

少小:年轻的时候 。 老大:年老的时候。 (自己)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老了才回到家乡。 乡音无改鬓毛衰。

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有什么改变。鬓毛衰:耳边的头发 花白稀少了。

(自己)说话的口音没有什么改变,可是两鬓头发已经斑白稀疏了。 儿童相见不相识,

儿童:小孩。 相识:认识。小孩见了我都不认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何处;哪里。

笑着问我,是从哪儿来的。

三、练一练:

从自己的角度说明离乡时间很长的诗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把整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四、体会诗情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刚刚回到久别的家乡时的情景,作者抓住回乡时的一个细节。表达了对家人既亲切又陌生的感情,流露出无限的感慨。 五:拓展练习

( 1 )如果你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你会问什么?如果你是贺知章来到村口,面对这些孩子你会说些什么? ( 2 )从诗中摘录两组反义词 (

)—(

)

(

)—(

) 拼读连接

少小(

), 乡音(

)。 儿童(

), 笑问(

) 背一背。

六:说一说,你的学习收获。

第6篇:回乡偶书教案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谭玉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字,会写三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学古诗,在读、想、演中理解诗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热爱家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PPT

一、背诗导入

1、同学们,你们会背哪些诗了呢?

《春晓》、《村居》

2、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我们来学习由贺知章写的另一首诗歌,题目叫《回乡偶书》(课件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学法指导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作者贺知章。出示贺知章生平简介。

学习一首古诗,我们要过四关,这四关分别是:我会认、我会解、我会读、我会想。同学们,你们能和老师一起顺利过关吗?

三、第一关:我会认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翻到115页,自由地大声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然后去找一找树叶。

师:老师发现你们读得可认真了,接下来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的字音读得准。

师:好了是吗?那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能把字音读准了。(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谁愿意来试试?(2个)下面我请一位小老师来带领大家读,谁行?(1个) 我们一起来准确地读一读。

四、第二关:我会解

1、解题:你会扩词吗?我们来扩词!

回:回家

回来

回到

乡:家乡

故乡

乡土 偶:偶然

偶尔

偶遇

书:读书

书写

书信

连起来就是:作者辞官回家后,感慨很深,于是出于偶然写了这首诗,写了自己还乡时的感触。

2、第一句:少小:年轻的时候

老大:年老的时候

离:离开

回:回来 整句句意:(自己)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老了才回到家乡!

第二句: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有什么改变

鬓毛:耳边的头发花白稀少了。

整句诗意:(自己)说话的口音没有什么改变,可是两鬓头发已经斑白稀疏了! 第三句:儿童:小孩

识:认识 村里的小孩已经不认识我了。 第四句:客:客人

何:哪里 笑着问我,是从哪儿来的。

整首诗的意思是:我从少年时就离开了家乡,一直到年老了才返回家乡,虽然我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但是两鬓却已经是稀疏、斑白。以至于我回到故乡时,儿童们看见我都不认识我,还笑着问我:“客人,你是从哪儿来的啊?”

体会诗情: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刚刚回到久别的家乡时的情景,作者抓住回乡时的一个细节。表达了对家人既亲切又陌生的感情,流露出无限的感慨。

边体会作者的感情,带着感情一起齐读这首诗。

师:请再读读这句诗,对这个“客”字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客”是谁?贺知章。“客”从哪里来?板书“何来”“客”来做什么?)

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提了不少好问题。老师也来问你们一个问题:诗句里的“客”也就是贺知章是指从外地来这里做客的客人的吗?(板书“客?”)请你们仔细地读读诗歌,也可以观察一下插图,找找答案吧。(生自读诗歌,观察插图。)

师:心中有答案了吗?谁来说说看?(生交流:贺知章不是做客的客人。)你从诗歌的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生:他从小离开了家乡,到老了才回来。)(少小、老大变红)(生:乡音无改……)

师:贺知章爷爷三十六岁离开家乡到外地做官,到八十五岁才回到家乡,整整五十年哪!他时时刻刻都在想念家乡的亲人,盼望着可以早日回家乡看看, 每当他看见天上的明月圆了,他会默默的吟诵起李白的静夜思——(生齐诵) 每当遇见故乡的故人时,他想问问家里的近况,可最终,他只是像王维一样,问了问窗前的寒梅——(生齐诵王维的《杂诗》) 现在终于盼到这一天了,

当他走在回乡的路上时,他说——少小离家老大回

当他从镜湖看见自己斑白的两鬓时,他说——乡音无改鬓毛衰 当他看见村里的孩童时,他说——儿童相见不相识 当孩子们把他当做客人时,他说——笑问客从何处来? 板书:

回乡偶书

客?

何来?

想家乡!

上一篇:保护环境的英语演讲稿下一篇:机务兵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