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编精心整理了《小学数学教育论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數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小学数学课程的设置乃至全部数学活动,都要遵循其课程目标。【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一、小学数学教育的理念及其变革伴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小学数学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教育审美教育初探

摘要:审美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掌握创造美的能力,将审美教育充分融入小学数学教育中具有重要教育意义。本文阐述了审美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育价值,提出了审美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旨在促进小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美教育;创造美

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美学意义,但是需要利用审美教育进行深入挖掘和探索。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观念,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美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审美教育做出以下探讨。

一、审美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育价值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多为讲解基础知识,但是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状态难以满足数学学习需求,导致部分小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所以很难奠定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这就需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主要是带领小学生发现数学学习中的独特美感,深入感受学习数学的韵味和乐趣,并且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在审美教育的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能夠传授给小学生相对来说比较实用的知识内容,并且能够在实践锻炼的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促使数学知识内容变得灵活和多元,同时还能够开阔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眼界。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审美教育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和教学弊端,让小学生从根本上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且能够使小学生从真正认识到数学的美感和价值,从而认为学习数学是一件有趣且美好的事情,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和综合教育质量。

二、审美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一)创建审美教育的课堂教学情境

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相对来说普遍较低,所以对于审美相关内容并不能充分理解和直接感受,这就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创建与审美教育相关的教学情景,以此来让小学生理解并感受学习数学的美感和乐趣。小学数学与日常生活存在比较紧密的关联,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从小学生常见的事物或场景入手,帮助小学生挖掘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并且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美。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一课时,老师可以生活中常见的教室作为导入内容,从教室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发现教室有什么不同、桌椅有什么差异,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再引导小学生动手操作拼搭立体图形并进行观察,观察生活中建筑物和拼搭立体图形的线条感和立体感,从而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美。

(二)提高对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

老师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主要设计者和引导者,就要提高对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审美教育在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达到预期的数学教学目标。老师自身需要具备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教学能力,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将审美教育与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充分融合,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感受到数学带来的独特之美。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和平移》这一课时,老师重视对数学内容中审美教育知识点的挖掘,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教学素养,将轴对称图形知识点与数学的对称美进行充分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在掌握轴对称图形判断方式的过程中感受到对称美,从而实现审美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并且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数学学习趣味。

(三)优化小学生数学审美能力评价

要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融入审美教育,充分发挥审美教育在小学生学习数学中的推动性,就要优化小学生审美能力评价,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对审美教育的热情。教学评价是数学课堂中的重要内容,在以往教学活动中只是针对小学生数学成绩、学习能力、学习状态等与数学学习直接关联因素的考察和评价,并不重视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评价,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普遍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重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价值和审美体验。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这一课时,老师在引导小学生学习物品运动时呈现的独特美感时,需要对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表达及时评价,改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重视小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避免过度重视小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而忽视小学生的情感和审美。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审美教育在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升中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审美教育的教育价值,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对数学的主动学习性,并且可以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魅力和美感。通过创建审美教育的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对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优化小学生数学审美能力评价,有利于促进小学数学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钟义锦.小学数学的审美教育和学生的审美培养[J].魅力中国,2020(47):184.

[2]叶秀彪.小学数学的审美教育和学生的审美培养[J].林区教学,2020(8):85-87

.[3]黄娜.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浅谈小学数学如何渗透审美教育[J].中外交流,2019,26(12):210.

作者:闫荣欣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育和民族地区数学教育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数学属于应用学科,其充斥于我们生活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关注学习成绩的高低,而却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不是新课改倡导的。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时过于注重将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以成绩的高低判别学生的好坏,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方面入手,从实际情况出发,来制定一套系统、完善的培养策略,从而为小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方式;转变探究

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小学数学教育也面临着教学方法的改动,学习模式的改变。影响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是小学阶段,在此阶段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手法,改变教学方案的设计,从而科学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处于刚开始接触数学的阶段,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燃起对数学学习的欲望。

一、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数学的初印象,应该是数字和公式这些比较抽象的方面,所以,促使学生主动了解数学的魅力,使他们产生兴趣,从而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数学,是教师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小学生这个群体又比较在意他人对他们的评价,针对这一特性,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可以使他们产生自信心和自豪感,可以投入到跟同学的这种互动学习中,并且一起得到回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创造出更多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题技巧,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愿。在学习简单的加减法时,我首先就会问一问大家平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加减法的情况,这样学生就会引起思考,思路就会跟着教师走。我主张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小红在用彩纸折千纸鹤时,用了6张红纸,8张黄纸,问小红一共用了多少张彩纸。做这一道应用题的时候,我会让学生自己动手试试,让学生自己在折叠千纸鹤中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游戏找出题目的答案,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自己动手就会觉得更有兴趣,对知识记忆得更加牢固。

二、 新课改背景下灵活地创设教学环境,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会给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关的情境,并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将生活实际问题转变成数学直观建模,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转化成直观思维,而且能够促使小学生在数学问题建模阶段,对数学题目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从而达到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目的。教师要创设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我一般都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学习正方形的知识时,我并没有急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让大家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正方形的,学生们开心地展开了讨论,每个人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互相都认真倾听。我还带来了一个模型,让学生面对一个真正的正方体亲手进行测量,学生在测量中可能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但是大家一起共同解决,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家普遍对这种学习模式比较喜欢,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这对于学生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教师讲解到“因数与倍数”这个部分时,学生在小组中探究“3的倍数特征”时,每个组员可以先表达自己的思考角度,并共同设计探究步骤。有的学生提出“3的倍数一定是奇数”,有的學生在纸上写出3×2、3×3、3×4等一系列算式,将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合作讨论,学生逐渐发现“将算式的所有位数相加,也能被3整除”,小组的学生共同设计了几个算式,发现將747这个数字中的7+4+7等于18,18这个数字就是3的6倍,学生之间再多进行几组验算,逐渐发现了这个特征。学生在小组间展开合作讨论学习的过程是其思维进行相互碰撞的过程,有利于其思维空间的拓展,从而得到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

三、 新课改背景下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中

小学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并且最终又要回归到生活之中,从而使小学数学知识不仅具备了大量的生活元素,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因此,如在小学低段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就会让学生想一想平时自己肯定见过钟表,具体钟表的时间怎么看大家知道吗?平时我们都会利用钟表看时间,今天就具体学习一下钟表中有哪些构造。我让学生一人带了一个小钟表带到教室,在学习时让学生观察钟表是怎样转动的,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同时观察钟表的组成部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学生能将知识的学习和生活的实际相结合,我向学生展示了一些钟表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该钟表代表的时间是多少。这对于学生很好地理解钟表有重要帮助。树立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眼光,让每个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在生活中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 总结语

总的来讲,数学问题是和生活紧密结合的,教师要在教学中逐渐渗透生活实际问题,不能让学生只学会课本的知识,要学会运用在生活中。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要秉承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燃起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将数学学习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拓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施建国.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1).

[2]熊海兵.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科普童话,2018(38).

[3]艾小明.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8(8).

作者:陈从友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育与专业数学课程设计探究

【摘要】數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小学数学课程的设置乃至全部数学活动,都要遵循其课程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

一、小学数学教育的理念及其变革

伴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小学数学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用“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代替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变化首先体现的是数学教育理念的进步。多年来,数学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从小学到大学的数学教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各学科知识相互沟通、紧密联系,数学知识更是渗透到科学技术乃至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相应地,数学教育承担的也不再仅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其他形式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在数学教育中加以培养、延伸。同样,原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只是通过数学教育来实现。因此,在数学教育中仅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是不合适的。

以“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代替原来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里更加强调了知识的传播向能力培养的过渡。过去,常常是讲完某一学科知识以后,寻找几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照书本对比联系即可。而这里强调的是“探索”的过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思索将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表达出来,指导他们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提高的不仅是数学能力,而且加深了对整个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二、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安排及其发展

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不仅要依据课程标准,满足学生需要,同时还应尽可能地反映数学学科的发展。小学数学是为学生打基础的学科,其课程内容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奠基作用的小学数学教育也必须与此相适应。小学数学课程中引进统计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内容不仅顺理成章,而且十分必要。

有研究指出,对于数学学科知识的安排,各国各地区各有特色,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全都包括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探索、认识与交流,希望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2001年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将原来的知识进行了整合,增加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总体上含有四个领域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可以看到,课程内容结构的变化反映在两方面:⑴数学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地变革;⑵人们对数学课程的理解和数学课程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地变化。总之,在我们设计课程时,既要考虑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又要考虑学生对这一学科的理解、情感和接受能力以及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

三、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设计

由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是“综合培养、学有专长”,所以数学课程的设置,也不能单纯地适应将来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而应将数学课程分成两类:⑴通识课程,面向所有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可根据各地区情况有所不同);⑵面向理科方向的学生。我们仅对第二类数学课程设计进行探讨。

1、必修基础课程。我们知道,作为数学学科的基础课有三条主线──代数、分析、几何。在高等代数中,多项式的理论起源于求方程的根。历史上,求解一元二次、三次、四次方程都先后获得成功。数学家在研究一元五次方程的根的过程中,引入了许多新的概念和结果,从而形成了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抽象代数。几十年来,它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在数学的诸多分支,以及在通信理论、计算机理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必修应用类课程。必修应用类课程适宜安排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最优化理论及应用、模糊数学应用、数学建模。

概率与统计的知识是近年来基础教育逐渐增加的内容,新课程标准做了具体的描述。虽然统计学的研究基础是数据,但是研究要借助概率论的结果,因此必须先安排讲授概率论基础知识。讲授数理统计时,要精心设计教学,努力使学生能够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预测和最后决策的过程;使学生不仅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还可以解决简单的问题。要告诉学生,无论获得数据还是分析数据,总是要渗透随机与概率的思想。

最优化理论包括了线性规化以及最优化基本理论及主要算法介绍,它是现代管理、决策、经济、金融乃至评估等工作领域的基本工具,也是数学应用的最广泛的学科之一。讲授过程最好结合实际应用模型。它所承载的历史使命与重担,越来越被更多的教育界人士所认识。我们这里探讨的小学教育专业中的数学课程设计,也只是处于刚起步不久的思考,实践时间也不长。相信随着专业的建设和更多学者的加入,将会使这种设计更加合理,人才培养方案也将更加完善。

作者:李春 吴淑环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育

摘 要:现今社会,数学教学是一件十分重要且影响深远的事情,尤其是在小学的数学教育问题上。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社会上总有这样一种普遍观念:如果一个老师的数学很好,那么他或她肯定很适合教数学。此时则需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他或她知道什么是数学教学吗?由这个问题本文对存在于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教学之间的联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与思考。

关键词:数学;数学知识;数学教学;小学教育

与社会的普遍认知不同,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数学知识和内容,还应当包括教育背景知识,教育目的,教导学生对价值的认知,此外还应当具有适应于由学生引出的能力和背景的变化形式的能力。

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当具备如下能力。

(1)数学知识。

(2)对数学知识的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认知的能力。

(4)教学和决策的能力。

一、 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顾名思义,是指数学教师应当具有对数学概念及知识的深刻理解。我认为,如果老师对于所教授的数学知识和概念有很好的理解,那么这对于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具备专业的数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知识又可以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

(1)数学内容。

(2)教学知识。

应当明确的是,数学内容和教学知识是构成数学教学很重要的两部分。为了在学生心中构建数学概念,教学知识以及数学内容的知识是必要的。在教师讲述自己的主题,他们的教学知识(他们知道教什么)以及如何学习知识的方式是教学推理过程的一部分,这可以视为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整合梳理。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如果学生们的老师知道更多的数学,即老师讲述的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而能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更多课外的知识,那么学生将学习更多的数学,也能更好地培养他们对于数学的兴趣与热情。同时,在对相关知识进行实践教学过程,更要结合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以此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也能够进一步迎合教学改革发展,不断保证数学教学质量。

二、 对数学知识的表达能力

要想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必然要提高对于数学知识的表达能力,通过有效的构建高效课堂,能够将知识进行有效转化,以此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表达能力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实际,以学生为主体。

数学被看作是一个高度抽象与深奥的学科,而小学数学教学的对象又是一群稚嫩的小学生,如果教师不知道如果将这些抽象的深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能够让学习者已经知道或者涉及的一种形式,那么他们将很难理解。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具备很好地对数学知识的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以最简单有趣的形式去理解数学知识。从而进一步实现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学习信心,以实现教学效率。

以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作为例子: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翻译过来就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各有多少只鸡和兔?

也许在我们看来这个很简单,用方程法很快就可以解答出来。可是,当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尚未掌握基础知识,连何谓方程都不了解的小学生时,方程法明显不适用。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思考,如何才能将这个问题简单形象的讲解给学生,这便是对教师数学知识的表达能力的考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理解“鸡兔同笼”问题,同时也要提高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于数学知识的表达效率。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般采用最经典的假设法:首先,我们假设把兔子的两只前脚捆起来,两只后腿也捆起来,那么兔子就和鸡一样只有两只脚,鸡和兔的总脚数就是35×2=70(只)脚,比题中所给的94只少24只脚。这时,我们再依次松开每只兔子脚上的绳子,这样总脚数就会2只、2只地逐渐增加,总共增加了24只脚,那么兔子的数量就是24÷2=12(只),鸡的数量是35-12=23(只)。概括起来,解鸡兔同笼题的基本关系式,如下。

兔数=(实际脚数-每只鸡脚数×鸡兔总数)÷(每只兔子脚数-每只鸡脚数)

鸡数=(每只兔脚数×鸡兔总数-实际脚数)÷(每只兔子脚数-每只鸡脚数)

此外,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几何直观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是重要的、有趣的和容易进入的,当我们陷入问题观念方法的困扰时,几何可以拯救我们!”。因此,另一种比较直观的方法是几何图像法,十分适合较低年级的学生使用计算:首先,在草稿纸上画出35个圆圈代表鸡和兔子的头,然后在所有的圆圈上尝试画上2条或4条短线,圆圈上画2条短线的代表有两只脚的鸡,画4条短线的代表有四只脚的兔子,经过不断尝试,使得总线数为94,此时鸡的总数就是画了2条短线的圆圈的数量,兔子的总数就是画了4条短线的圆圈的数量。这个方法既符合逻辑又易于理解,对于较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也不失为是体会到一种学习的乐趣。

三、 引导学生认知的能力

引导学生认知的能力应该被视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尤其对于心智尚未发育完全的小学生而言,引导他们的认知能力应该是重中之重。那么何谓学生的认知能力?这需要教师深入教学实际,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积极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加强学生认知,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也能够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引导学生认知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实际,充分借助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构建更加高效的教学课堂,以不断的培养学生认知能力。

我们应该明确的是,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等。因此,在平时的课程中需注意引导,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例如,在引导他们的观察能力时,教师可以两支笔(一支铅笔、一支圆珠笔),指导学生比较两者在形状、大小、长短、颜色、材料、功能等方面的差异性和共同性,或者讓学生观察两只杯子、两片树叶和两只昆虫的异同,并把它们的异同点写在纸上等;在引导他们的记忆能力时,可以采用口诀记忆法或者奇异想象法来让他们更好的记忆数学知识;在引导他们的创造能力时,可以画一个圆,让他们随意的天马行空地去想象、去描绘、去憧憬;在引导他们的想象能力时,可以以某句话为开头,让他们一人一句接下去形成一个故事;在引导他们的思维能力时,可以引导他们在做某道题时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这样能够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利于构建更加高效的教学课堂,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进一步实现教学效率。

小学生心智尚处于稚嫩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提高对于学生实际情况的掌握能力,要重视结合数学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为教学助力。同时,教师既要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又不可忽略了对学生数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引导。通过有效地进行教学实践与探索,以实现三位一体,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四、 教学和决策的能力

学习是基于在教室里发生的事情,因此,一个学生要变得优秀,不仅要看他做了什么,学习环境也是极其重要的。而教师的教学和决策能力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必不可少的,教师在课堂上的观念、知识、判断和想法将直接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计划和行动。

在教师上课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决策能力,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等级:

1级(不足):

(1)难以理解学生的困难以及产生困难的原因

(2)既不能通过提问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也没有解决学生困难的能力

(3)根据标准答案无法形成适当的评估标准,甚至无法评估学生的答案是否符合

2级(普通):

(1)了解学生的困难以及产生困难的原因

(2)未能提出适当且有意义的问题来理解他们的思维过程

(3)能够根据标准答案评估学生的答案,但难以形成适当的评估标准

3级(优秀):

(1)了解学生的困难以及产生困难的原因

(2)能够提出适当且有意义的问题,以便理解他们的思维过程

(3)有能力创造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根据标准答案能够形成适当的评估标准,能够正确的评估学生的答案

教师的教学和决策能力不仅仅直接影响到教师自身的專业发展水平,更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决策能力不仅是对教师自身的要求,更是对所教导的学生的负责。

五、 结论

数学教学可以视为类似于纯数学一样的科学,即使数学教学与数学之间有交互重叠的部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于数学知识有深刻理解的人便能很好地进行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应当只是数学教学的一部分。完整的数学教学内涵应包括但不限于数学知识、对数学知识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认知的能力以及教学和决策的能力。因此,若是在进行小学数学教育活动时,认识并注重这四方面的培养和提升,便能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娴.小学数学教师素养问题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246.

[2]尹红梅.小学数学教师素养浅谈[J].成功:教育,2009(5):176.

[3]吴美姣.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7(24):6.

[4]陈先强,郝玉静.快乐在合作中产生 智慧在交流中生成:浅谈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的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5(11):9.

[5]张朝珍.教师教学决策能力的构成与提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30-31.

作者简介:

郭素玲,福建省福鼎市,福建省福鼎市秦屿第二小学。

作者:郭素玲

第五篇:浅析小学数学教育与数学思维的培养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支柱,可以说它是基础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包含两个部分,即基础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后者相对更为重要。因为数学思维的培养不但能够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思维方式的基础,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科学客观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对事物的认知判断能力。其实数学思维就是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利用转化与划归、归纳与演绎、函数等思想去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具有较强数学思维的人往往具有较强的联想力和数字敏感度。一般来说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主要是通过重视数学应用题学习、数学学习生活化、重视数学思想的提炼等三个途径来完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数学思维;数学思想;认知能力;事物判断

师生往往都更多关注具体的数学知识和相关的解题方法学习,而忽略了数学思维的培养,可以说是严重偏离了小学数学学习的核心目标。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小学数学教师过于功利和视野狭小,只把目光放到了眼前的成绩上,并且还没有认识到数学思维在学生长期成长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教师的这种的思想倾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长期发展,应该进行有效的纠正。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思维进行深入的研究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有不少的学者关注着这一话题,进行了一些研究,也有不少的学术研究成果诞生。但是仔细去研读这些成果,不难发现它们根本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根本,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表面。这就为新的研究留下了充足的空间。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思维培养的现状

第一,数学思维培养完全被忽视。在很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完全被视为不切实际的事情,虽然相关文件中有明确的要求[1],但是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往往视若无睹,根本不进行任何的数学思维培养。

第二,学术思维培养方向和方法不科学。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确实认识到学术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过多地进行了理论的讲解,这就从根本上偏离了现实。没有充分利用小学数学应有题这一有利的资源。

第三,数学思维培养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相分离。其实两者之间有着很强的相互促进联系,但是很多教师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以至于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没有被很好地运用。

二、数学思维的核心概念

从相关理论体系和理论逻辑来看,数学思维就是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利用一些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理论进行对现实事物和生活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上述概念和思想包括了数学中常见的转化与划归、归纳与演绎、函数等思想。诚然这些思想在小学数学中很难存在的,但是这些思想的雏形和萌芽却是在小学数学中存在的。因此利用这些数学思想去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具有一定客观现实依据的。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思维的培养途径

(一)重视数学应用题学习

小学数学学习中应用题是重要的学习内容,所谓小学数学应用题就是用小学的基础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中,小学生不但能够深入理解小学数学知识内在的基本逻辑,而且还能够理解小学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因此,要想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就应该充分重视小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学习,这种重视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应该将相当大比例的教学时间投入到数学应用题的学习中,这样就能够聪根本保障小学数学应用的学习。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种类是非常繁多的,小学生要对这些种类就行一一的学习和练习,并且通过不断的练习来上升到对方法的归纳和思想的提升。这些学习任务自然需要相当长的学习时间来完成,因此教师必须保证有充足的教学时间投入。[3]时间充足了,小学生对于应用题的学习就能够深入,就能够完成相关的学习目标。

第二,重视引导小学生对应用题进行归类。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学习应用题解题时不应该一味地关注每一道题的方法,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是要应该引导学生对所学数学应用题进行有效的分类,通过分类能够对应用题设置类型有整体上的把握,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降低小学生对应用题学习的难度。可以说对事物类的把握是小学生对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培养的第一步,我们至少应该让学生形成这样的数学思维基础。

第三,科学地进行难度层级的设置。在小学数学应有题的学习上,教师应该对试题难度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不能够一味地求难,也不能一味地求易。如果难度太低,往往小学生就失去了进行知识探索的必要,这样自然也就行不成了思维的培养。[4]如果难度太高,这样小学生往往容易完不成学习任务,这样也会大大影响了学术思维培养的时效性和连续性。因此,教师应该在难度上进行逐层增加地设置,从而让小学生能够在渐进的过程中增加自己对数学应用题难度的适应。

(二)数学学习生活化

从现实情况来看,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还尚处于培养阶段。并不能够进行更多的理论知识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更多呈现出生活化的特点,也就是要多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和生活化的语言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学习生活化不但能够从根本上降低小学生对一些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5]而且还能够让小学生认识到小学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他们能够意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且还能够应用于生活。在长期生活化的小学数学学习中,小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地理解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这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重视数学思想的提炼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认识小学生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他们的理性思维较弱,甚至是完全不存在,因此根本不需要培养小学生对数学思想的学习。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第一小学生还是拥有一些理性思维的,第二小学生学习数学思想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学术思想的学习,这种学习的具體途径表现在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提炼数学思想,这一点要比对应用题的种类进行划分更为重要、程度更深。提炼数学思想就是小学生要把数学知识自身的体系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提升到概括性的总结和归纳之中。这样小学生就能够对数学学习有一个整体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班凯.小学教育中的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03):187.

[2]夏文炜.浅析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思维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6(21):271.

作者简介:

向炬(1991-09-18),男,土家族,学历:本科,工作单位:重庆市石柱县东木坪小学校,职称:初级,主要研究方向或者从事工作:小学数学教育。

作者:向炬

上一篇:物流管理课程论文下一篇:消费效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