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服务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国际贸易服务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加深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大规模的国际转移成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征。北京积极抓住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新机遇,充分利用中国服务贸易领域日益开放的宏观环境和北京服务业良好的基础以及各类服务人才集聚的优势,大力提升北京服务业国际化水平,成为中国大陆服务贸易领先的城市。

第一篇:国际贸易服务论文

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在我国服务贸易领域国际化趋势逐渐明显。本文通过提炼有关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内容针对其中的利益差异开展相应的讨论,并且基于相关的内容讨论现阶段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一、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发展

在国际进行的服务贸易交易中,联系各国的纽带及利益取向.截至目前为止,由美国、欧盟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摩擦事件中处于起诉频率较高的国家,而中国则是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因贸易摩擦而作为被起诉方频率最高的国家。因此,针对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发展,其实就是针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摩擦问题以及利益取向问题的解决方案。

首先,以美国为例的国家,其服务贸易自由化谈判中的主张是以退为进。美国作为世界上公认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最大国家,也是现阶段最积极提倡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国家。在多边贸易过程中,美国的关注重心重点聚集在金融、电信、教育、医疗以及高新技术产业这几方面的服务。对于国际市场准入的相关判断,美國以削弱农产品补贴和相关关税为代价,换取了在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服务市场上面更大规模的开放。从实质上分析,美国是遵循了以退为进的原则,借助谈判为契机,换取了更多的国际市场开放。虽然美国声称利用以退为进的准则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谈判,但是在专业服务领域,其对于服务提供者的素质以及培训有着较为严格的把控,并且在服务质量以及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障角度,也设置了较高的技术壁垒,导致现阶段在美国开展的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谈判一度陷入窘境。

其次,以欧盟国家为代表,其在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谈判过程中,遵循的是稳中求进的原则。在欧盟各个国家的经济核心就是在国际市场上的服务贸易,同时也是欧盟各国最为活跃的经济领域之一。基于此,开展多边服务贸易促进自由化谈判,是现阶段欧盟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而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欧盟国家对于电信、银行、保险等服务贸易领域较为注重。但是针对教育、医疗以及视听等保障性服务贸易则被排除在自由化谈判过程之外。基于这一现状可以总结出来,稳中求进的自由化谈判准则,为欧盟内部的贸易以及国际服务贸易起到了良好的奠基作用。

最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转变中坚持着张弛有度的原则。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佼佼者,在服务行业也明显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并且由于中国发展速度较快,在其经济领域涉及的服务行业较多,包括服务、金融、保险、电信、会计、教育、旅游、建筑等等。而在这种种领域中,中国在开展多边贸易自由化转变的过程中,最为关注的问题就是海运、自然人流动和规则谈判这几个内容。现阶段,中国所坚持的张弛有度的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谈判原则,为中国谋取了更多的利益空间,是促进国家快速发展经济稳中上升的前提与基础。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

通过上文针对发达中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谈判中针对各自的利益取向所坚定的谈判准则,可以发现,由美国、欧盟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市场中利于趋向更明显,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转变过程中所遵循的谈判准则更加趋向于保障、人流服务贸易评估等基础性领域。这些差距与矛盾是导致国际服务贸易中出现摩擦的导火索。因此,中国为了更好的促进本国的服务贸易发展,在战略上进行了以下的几点政策性选择。

首先,应该强化服务贸易自由化谈判的利益诉求。现阶段,中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地位都有着明显的上升,但是在针对服务贸易领域开展的谈判过程中,无论是其应对态度还是谈判力量,都依然未显现出主动性与积极性,并未针对国家的实际利益诉求进行有效的谈判。基于这一现状,中国应该在后期开展的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应该将谈判侧重点转移到自由化承诺与利率共取的角度上,并且根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性,基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国情,对金融信息以及高敏感度的服务领域采取理性承诺、逐渐开放的判断措施。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国在服务贸易发展中的有利地位,可以通过强化自由化谈判中的利益诉求的方式,为后期可能产生的贸易摩擦扫清障碍。

其次,应该加强相关服务业领域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在我国仍然存在着某些服务行业进入门槛后垄断程度较高的现象,导致市场经济环境缺乏公平竞争的平台。这一现象必然会阻碍我国服务业市场资源优化,对于在后期的服务贸易发展以及在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谈判中都会因为这些现象产生制度性的障碍。

再次,应该制定有关知识产权的战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阶段在我国经济领域涌现了一大批具有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型人才,并且在其参与的服务贸易的过程中提出了多种先进的发展理念。而这一种由意识形态衍生出来的知识产权问题,在以往的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谈判中,并未得到有效的注重。因此,中国应该提高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于服务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财政支持,通过建立健全和完善与之相关的自由创新体系、法律法规制度,为本国服务技术与潜力的开发提供必要的平台。

最后,是应该重视利益集团发挥的作用。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产生摩擦的基本原,就在于自由化转变的谈判过程中,各国的利益存在着差异,并且会因为各自利益集团的政治分歧而导致谈判格局的破裂。因此,在对外方面,中国政府应该在处理多边服务贸易以及双边服务贸易过程中考虑利益集团的政治性因素,在对内角度,中国的服务业仍然缺乏有效的中介组织的建立,可以通过构建服务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等各种形式,调动我国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峰,戴磊,林珊.从国际服务贸易摩擦透视自由化谈判的利益差异——兼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J].亚太经济,2014(06):44-48.

[2]肖红蓉.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03.

作者简介:柏璐(1986.6-)女,汉族,安徽省繁昌县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作者:柏璐

第二篇:国际服务贸易影响因素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问题探究

近年来,国际商业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比逐年提高,此变化的出现是由于大部分发达国家竞相争夺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并逐渐施压于发展中国家要求其实现自由化的服务贸易。当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由此可得出服务贸易行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与国家的整体竞争力紧密相连。本篇文章将首先分析影响国际服务贸易的宏观变量,逐步讨论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基本特征,详细总结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最后提出有效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得到重视,成为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者。即便发展中国家也在不断提高、改善服务贸易的能力,却仍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在当前严峻的竞争形势下,发展中国家若要在服务贸易行业取得较大的进步,则需要从自身下手,将自己的潜在能力转变为核心竞争力。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也正遭受着国外优秀服务贸易行业带来的巨大冲击。因此,深入研究国际服务贸易和我国当前的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合理地改善我国服务贸易行业,对提升国际竞争力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国际服务贸易的宏观变量

国际服务贸易是一种特殊的跨境贸易,依靠服务行业的进口、出口活动进行贸易交流。按照文献的标准观念,国际服务贸易活动也包含商业价值,即国外企业家直接投资另一国家的服务性企业而形成的贸易活动。所谓跨境贸易即服务贸易的提供者是出口方,而服务贸易的需求者是进口方。而服务贸易的发展由服务的供给、需求关系决定,因此影响国际服务贸易的宏观变量分为供给变量和需求变量。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供给变量影响

任何国家为国际市场所提供的服务贸易质量将直接影响该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生产物品的一方与消费物品的一方的互动关系是区别人类服务和货物的最鲜明特征,即消费者对于服务的主观评价结果绝大部分取决于消费者享受服务的过程。依据此观念可总结出,绝大多数服务业发展能力较强的国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实用的服务生产经验,可保障客户得到高品质的服务体验,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国家钻石”理论指出,国家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还受国内服务需求的影响。高标准的服务需求,可有效地推动本国服务业的发展,为国际提供更好、更强的服务能力。然而,过多的服务需求可能导致国内市场较大、服务对象为国人,失去出口的动力。因此,经济发展规模较大的国家通常以内需为主、出口为辅,国家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也与自身的货物贸易能力有关。多数的服务贸易是依存于国际间的货物贸易而产生,例如国际间的货物运输服务、国际的进口和出口间的信息贷款服务、日常维修服务以及保险服务;由波特理论可知,国际间的商业活动是影响国家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依靠出口发展经济的国家和地区,通常积累了大量的国际商务交往经验,对国际服务贸易活动的顺利开展有重要意义。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需求变量影响

国家对国外服务的需求程度直接影响国内的服务需求量。服务需求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获取,即为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分别来源于生产者本身和消费者本身。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生产者的服务贸易需求量,国内的经济发展范围越广泛,对生产者的服务需求越高;而国人的收入水平将直接影响消费需求,越高的收入能力对应越高的服务贸易的消费需求。

国家和地区对国外的服务贸易需求还与国内的服务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当国内的服务贸易满足国内的需求时,国人将降低对国外服务贸易的需求量。同时,国家对国外的服务贸易需求还受国外货物需求量的影响,大量的进口货物将影响对应的进口服务贸易。

二、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服务贸易总量扩大但增长速度放缓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经济要素的快速流动,我国进口、出口方面的服务贸易得到飞速发展,并且在国际市场中,中国的服务贸易活动实现了持续增长和全面化发展。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活动的规模不断壮大,除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外,每年的服务贸易量都成正相关的增长趋势。但由于我国的服务贸易与同期增长率相比浮动量较大,表明服务贸易增长速度不稳定,并且通过数据表明,增长速度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二)中国服务贸易在传统产业的优势不断下降

我国的出口服务贸易主要依靠传统的国际运输、国内经典旅游、传统房屋建筑以及特色的商务服务等产业部门。然而传统的紧密型劳动和资源产业,其科技含量较低,比较依赖廉价的劳动力和现存的自然资源。因此,随着出口贸易的发展,传统产业虽然一直呈正向增长,但其增长速度较为缓慢,甚至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据调查数据表明,虽然当代的服务贸易出口数较少,但其增长趋势远高于传统产业,在服务贸易中传统产业的优势逐渐降低。然而,我国传统产业的服务贸易基数较大,导致传统产业仍在服务贸易中占据主要角色。

(三)中国服务贸易市场相对集中

我国的出口服务贸易量较大已经排在世界第二位,但是出口贸易市场相对而言较为集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服务贸易的出口模式和出口范围并没有发生过多的变化。据调查显示,此前我国出口服务贸易六成以上集中在十个国家出口比例,现在比例已经不断降低,但是与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范围相比,仍然是一個较大的比例。

(四)中国服务贸易行业处在逆差阶段

入世前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口量一直大于入口量,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虽然中国服务贸易的进口量和出口量都大幅增长,但二者的增长幅度相差甚大。并且有数据表明,近年来这种逆差状态仍呈不断扩大趋势。

三、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

随着贸易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服务贸易行业得到长足进步,但由于各方面的限制,现阶段的服务贸易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在不断地影响着服务贸易的发展。

(一)当前服务贸易结构不科学

我国的服务贸易结构的主体部分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例如火车、轮船、飞机支持的运输业和旅游业。然而,金融行业、保险行业、计算机科技行业和实时通讯行业等现代先进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影响较小。我国的服务行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传统型貨物流通的发展限制,国民对于服务贸易行业的需求逐渐向资本、先进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靠拢。然而,发达国家也一直凭借在资本和技术上的优势,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据领先地位。因此,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和资源密集型服务贸易并不适合我国在国际上的长远发展,将直接导致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差的现象。

(二)技术贸易严重阻碍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服务贸易因其特殊性,一直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竞争和谈判的核心内容。而一些发达国家也凭借其优势,不断提高服务贸易中的各项指数,造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日益严重。发展中国家希望能提高服务贸易的要求从而改善其劣势地位,将国际服务贸易只限定于跨境贸易交流。但发达国家更希望占据更多的市场,不断扩大服务贸易的范围。由于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掌握更多的资本、知识和先进技术,因此许多国际标准就成为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技术性壁垒,较大程度的降低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量。

(三)我国服务贸易的法规不完善

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政策的支持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的服务贸易行业起步较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政府对于国际服务贸易的支持力度并不大。与发达国家相比,对服务贸易政策上的缺失将直接限制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四、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建议

我国服务贸易行业对国家GDP的贡献较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与发达国家对服务贸易的支持和政策扶持相关,我国的服务贸易行业的发展困难较大,急需政府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加大党和国家对于服务贸易行业政策的落实力度。首先,逐步完善政府对服务业产业链条的政策支持,引导一条龙服务的发展模式;其次,政策鼓励各行各业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国际市场的占有率;最后,政府内部人员需提高工作效率,增大对于服务贸易行业的投入力度,保护国内服务行业的发展,积极应对服务贸易行业的技术性壁垒问题。

我国服务业内部产业需要相互扶持,加快产业和行业间的整合速度。中国的服务贸易行业的经营性不强、关联性不高,但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间都需要展开必要的交流合作。行业内部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采用标准化的模式对服务业进行改造;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间也需要加强必要的联系,彼此间相辅相成;国内的服务贸易行业需要一同面对国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冲击,逐步开拓国际市场。服务贸易行业也需要发挥企业市场的主体作用。企业的战略目标、管理水平,均直接影响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主体地位,企业内部需要建立健全员工的管理保障和人才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其参与国际竞争的积极性。国家也需要实施市场经济多元化的战略措施,主动将新兴产业地区和经济发展迅猛、潜力巨大的地区作为主要的开拓目标。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国际服务贸易和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发现,我国在服务贸易方面的竞争力较弱,传统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仍是主要的竞争力。面对当前状况,政府需要积极宏观调控、支持服务业内部间的交流合作,逐步调整服务贸易企业的战略模式。

(作者单位: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作者:杨文婧?魏丛

第三篇:服务业国际转移下的北京服务贸易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加深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大规模的国际转移成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征。北京积极抓住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新机遇,充分利用中国服务贸易领域日益开放的宏观环境和北京服务业良好的基础以及各类服务人才集聚的优势,大力提升北京服务业国际化水平,成为中国大陆服务贸易领先的城市。本文分析了北京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主要推动因素,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服务贸易 服务业跨国投资 商业存在 北京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加深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大规模的国际转移趋势日益明显。突出表现在:一是服务业跨国投资迅猛增长,二是服务外包异军突起。以商业存在和服务外包为主要转移方式的服务业国际转移直接推动了服务贸易的加速发展和新兴服务贸易的涌现。

发达国家服务业转移,为北京扩大服务贸易和优化贸易结构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性机遇。作为中国首都和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北京凭借其丰富的人才、科技、信息等资源优势,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北京已经率先在全国构建起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北京丰富的战略资源、雄厚的产业基础等为其扩大服务贸易提供了难得的比较优势。在经济全球化下,北京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断吸收国内外优势资源,现代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竞争力逐步增强。随着中国服务贸易领域开放进程加快,北京服务贸易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并取得显著进展。目前,北京已经成为中国境内最大的服务业中心、服务贸易的重要基地和服务业国际化发展的领先城市。

一、北京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北京服务贸易增长快于服务业GDP的增长,服务贸易依存度逐年提高

北京服务贸易持续较快发展,服务贸易规模快速扩大。北京贸易服务进出口总额从2003年的162.2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503亿美元。5年里,服务贸易规模增长了3倍。同期,服务贸易出口规模也扩大了3倍,2007年服务贸易出口额为252.8亿美元。

(数据来源:《北京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8》,《北京统计年鉴2008》。)

服务贸易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服务业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2003年以来,北京服务贸易增长快于北京服务业GDP的增长,贸易依存度逐年提高。2007年,北京服务贸易同比增长27.9%,大大高于同期服务业GDP 13.8%的增长速度。服务贸易出口占北京服务业比重稳步上升,见表1。2007年,北京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从2003年的19.8%提高到28.5%。上述比较说明,北京服务业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

与北京货物贸易逆差不同,北京服务贸易5年来一直保持着顺差,见图1。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相对于制造业,北京服务业更具比较优势。

2、北京是中国服务贸易的重要基地,服务贸易相对优势成为北京辐射能力的重要体现

北京服务贸易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北京是中国服务贸易的最主要地区,北京的服务贸易对全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北京进出口贸易,尤其是服务贸易和转口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北京成为我国重要的非港口式贸易中心”。从规模上看,北京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7年,北京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位列全国第二(上海第一),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额的五分之一。其中,出口占全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的20.8%。同期北京服务业增加值只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7%,说明北京服务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比较突出。

2007年,北京市货物贸易总额1929.46亿美元,占全国货物贸易总额的8.9%,服务贸易总额503.06亿美元,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额的20%;全国货物贸易进出口与服务贸易进出口的比例为8.7∶1,而北京则达到4∶1;全国货物贸易出口与服务贸易出口的比例为10∶1,而北京则达到2∶1;全国服务贸易是逆差,而北京服务贸易是顺差。以上对比说明,北京在服务贸易领域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贸易结构也相对优化。

从结构角度看,北京服务贸易优势更加突出。在中国服务贸易的若干新兴领域,北京的服务贸易额所占比例更高。北京在中国服务贸易中的保险业、通讯邮电业、建筑劳务领域、计算机和信息业、咨询以及电影和影像业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全国服务贸易的贡献更加显著。2007年,北京通讯邮电进出口占全国的81.5%,电影音像占82%,建筑安装及劳务承包占56%,计算机信息服务占38%,咨询服务占25.8%,广告宣传占30.8%,专利特许占20%,其他事业服务占21%。其中,北京高附加值服务(通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咨询、广告和宣传、电影和音像)出口总额达79.5亿美元,占全国高附加值服务出口的38.2%,排名第一。

3、服务贸易优势领域从传统行业转向新兴、高附加值行业

北京服务业结构优化在服务贸易中得到初步体现。在服务贸易统计中,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主要包括通信服务、建筑服务、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咨询、会计、法律、广告及文体娱乐服务等)是最重要的三大类别。北京服务贸易出口行业中,前5大行业依次为旅游、运输、咨询、建筑和其他商业服务,见图2。虽然旅游、运输、建筑安装等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仍然占较大比例,但值得注意的变化是,近年来,以通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咨询、广告和宣传、电影音像为代表的北京高附加值服务出口增长较快,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迅速上升。2007年,北京高附加值服务出口达79.5亿美元,而2003年为22.37亿美元;出口比重也从2003年的27.1%上升到2007年的31.4%。目前,北京在咨询、建筑安装与劳务承包、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领域已经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是北京贸易顺差最大的3个行业。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电影音像贸易规模和贸易顺差扩大趋势显著,正在成为北京服务贸易新的优势领域,有望成为带动北京服务业国际化的新增长点。

二、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是推动北京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北京城市功能的定位、比较发达的服务业和人力资源优势使得北京在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尤其是吸收国际高端资源中优势地位凸显。服务贸易领域成为北京吸引外资的最主要领域,外资流向呈现明显的首都特色。境内商业存在、服务外包和外资集中流向更具竞争力的高附加值、高辐射、高效益服务部门,极大地优化了服务贸易结构,增强了北京高端服务的供给能力,成为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

1、商业存在是扩大北京服务贸易的重要力量

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是《服务贸易总协定》定义的服务贸易四种模式之一,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建立商业机构(附属企业或分支机构),为所在国和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具体包括境内商业存在和境外商业存在两部分。北京的境内商业存在是指境外服务提供者(个人、企业或经济实体)通过在北京设立合资、合作或独资的服务性企业、分支机构(以下简称境外附属机构)对中国境内提供服务。外商投资企业和机构对于提升北京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扩大服务贸易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巨大市场潜力的吸引,北京服务贸易领域吸引外资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服务业境外附属机构数量增加迅速,境内商业存在服务贸易规模增速迅猛。2007年,服务业境外附属机构有6785家,占外资企业总数的57.2%,与2006年相比,经营企业数量增长了22.45%;对中国境内的服务营业收入为277.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3倍。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北京境内商业存在最主要的三大行业。上述3个行业的境外附属机构对中国境内的服务营业收入为222.3亿美元,占境内商业存在的80%。

目前,北京外资服务企业是跨境服务贸易的主体。在运输、旅游、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广告宣传等领域跨境贸易领先国内企业,占有主要市场份额。外资服务企业不仅是这些领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同时也是主要需求者。这一特点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更加突出。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是北京服务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也是北京服务业重点优势产业。2007年,该行业进出口占全国的36%,贸易顺差近9亿美元,其中,外资机构出口占比达91%,外资机构进口占比达76%。境外附属机构对中国提供的服务主要是电信服务和软件开发。

2、服务外包推动服务业进入全球分工体系,并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升级

近年来,服务外包正由发达国家加快向发展中国家梯次转移,已经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北京软件、信息产业优势明显,拥有全国最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科技研发资源,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初具规模,在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上具有比较优势,服务外包发展很快,已经成为中国服务外包中心之一。2006年,北京被商务部、信息产业部和科技部授予“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称号。

服务外包成为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北京服务外包产业涉及面广,涵盖了信息服务外包、研发服务外包、生物医药外包、商务服务外包、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和游戏动漫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领军的服务外包企业有以博彦科技、用友软件、文思创新、方正国际、海辉高科等为代表的信息服务外包企业,以华道数据、爱诺信泰等代表的金融保险外包企业和以康龙化成、保诺科技等为代表的医药研发外包企业。

北京是我国主要的软件外包基地之一。中关村成为中国对外承接软件外包服务的排头兵,全国40%以上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业务来自这里。软件园聚集了大量知名的软件外包企业,如在国内软件外包服务排名前十位的文思创新、软通动力、博彦科技、东软股份等。客户包括IBM、宝洁、杜邦、思科、荷兰银行、联合利华、罗克韦尔等跨国公司。目前,北京大约有400家企业从事离岸信息技术外包,业务量每年超过15亿美元。以IT服务为例,在北京,有40%的软件企业参与外包项目,软件行业60%~70%的营业额来自外包。2007年,北京软件出口额有4.6亿美元,是2001年的6.6倍,占全国软件出口总值的41.8%。

3、外资集中流向北京高附加值服务业,极大地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北京城市功能的定位、比较发达的服务业和人力资源优势使得北京在服务贸易领域吸引外资的能力较强。北京服务业国际化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服务业始终是跨国公司投资北京最集中的主要领域,这在国内是比较独特的现象。北京服务业利用外资最早可以追溯到1982年,我国第一家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建国饭店在北京诞生。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服务业加大开放步伐,开始全方位、承诺性的开放。迄今为止,10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已向外资开放。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巨大市场潜力的吸引,北京服务贸易领域吸引外资的能力将进一步加强,FDI投资北京转向服务贸易领域的趋势愈加明显。近年来,北京服务业利用外资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2003年,北京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14.05亿美元,2007年增加到40.8美元,增长了2.8倍;2003年,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比重62.4%,2007年,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比重达到80.6%,提高了18.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北京境内商业存在的数量和规模显著增长。2007年,北京服务业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957个,占同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90%。2007年底,北京服务业境外附属机构累计达6785家,占外资企业总数的57.2%。

外资向北京服务业的优势行业集中趋势明显,主要投向北京房地产业、商务、信息、咨询、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专有技术和技术咨询等高附加值服务产业。从具体的行业来看,外商直接投资集中投向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这5个行业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占据了绝大多数份额。2007年,上述5行业实际FDI占北京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达到72.4%,占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比例更高,达到89.9%,说明FDI投资北京的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其中,房地产业为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最多的行业,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第三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这3个行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均超过15%。

外资流向凸显北京吸收国际高端资源的优势地位。跨国公司在京设立研发机构、物流中心、投资性公司和地区总部继续增加。截至2007年年底,世界500强企业累计有203家来京投资,累计设立投资性公司154家,商务部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0家,累计批准设立研发功能为主的外商投资企业277家。北京作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地区总部,其功能地位日渐突出。

三、扩大服务贸易的政策措施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北京服务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必须充分利用全球市场,寻求外部资源、资本、技术来源。北京服务贸易已在快速增长,而其进一步增长的空间还相当大。建议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并将其作为促进北京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北京贸易结构和增强核心服务供给能力的工具。

1、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升级

服务外包是企业通过将部分非核心服务业务或项目委托给其他专业企业以提高自身竞争优势的一种经营方式。服务外包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信息技术外包(ITO),另一种是业务流程外包(BPO),根据外包目的地又可分为在岸服务外包和离岸服务外包。

服务外包的实质就在于“只做自己最擅长的,其他的都交给别人去做”。因此,北京发展服务外包,不仅要发展离岸服务外包,同时不要忽视了在岸服务外包。

北京是中国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目高居全国第一,发达的城市经济、基础设施以及未来发展取向都为发展服务外包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北京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在知识储备和人才培养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北京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发展服务外包。

第一,继续吸引跨国公司在北京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在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重组中,跨国公司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他们通过建立可控制的离岸中心或子公司服务于第三方,而不直接地向当地的服务提供者分包业务。因此,应该充分借助跨国公司的力量,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吸引其在北京设立服务外包中心,带动发展出口导向型的服务加工贸易。

第二,利用现有的制造业基础发展外包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外包。大量的跨国企业和机构已经或将要进驻中国拓展业务,他们的服务需求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向这些机构和企业提供相关的商务服务,如战略咨询与管理、研究开发、产品设计、物流、公共关系、金融服务等,发展“为生产服务”的服务外包,从而使北京能够更充分地分享“中国制造”的好处,这也是北京高起点承接服务外包的一个切实可行的切入点。

第三,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支持规模实力较强的本土服务企业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一是在境外设立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及服务机构,更加贴近发包市场,为客户量身定做符合其商业习惯并能适应中国市场特殊要求的解决方案;二是进行服务业跨国并购,可以对国外公司,也可以对客户的内部服务部门;三是鼓励以获取国际销售渠道、客户资源、树立品牌形象、培养专业技能为目标,与领先的跨国公司开展合资合作。

2、扩大文化贸易,重点发展内容产业和版权贸易产业

文化商品与服务的跨国交易除了具有一般商品与服务贸易的基本功能与作用外,其还是一国扩大民族影响、提升国际地位的主要手段。进入21 世纪,文化贸易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强劲势头,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成为某些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中国的文化贸易与其强劲的货物贸易相比,则处于弱势地位。与商品贸易巨大顺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对外文化贸易近年来连续出现严重逆差。

文化贸易应该是北京扩大服务贸易的最有潜力的优势领域。北京文化底蕴深厚,创意资源丰富,扩大文化贸易具有许多国内其他城市和国外城市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抓住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的有利机遇,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文化商品和服务走向国际市场。

目前,北京文化贸易巨大的增长潜力远未得到应有的开发。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该突出重点,扬长避短。其中,内容产业和版权贸易产业应该作为发展重点。内容产业是20世纪90年代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发展背景下产生的新概念,也称信息内容产业、数字内容产业。1996年欧盟《信息社会2000计划》进一步明确其内涵,包括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行业。具体指媒体印刷品(书报、杂志)、电子出版物(数据库、电子音像、光盘、游戏软件)和音像传播(影视、录像、广播)。内容产业是具有高增长性、能够创造高附加值的新型产业,而且对民族文化的宣传发扬、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提升,以及向其他产业领域进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北京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资源、信息技术资源、企业资源、市场资源,发展数字内容产业优势明显。北京互联网出版、网络游戏等行业在全国范围内领先发展并形成了较好的基础。版权贸易属于高附加值核心服务贸易,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北京作为全国文化、出版中心,聚集了众多的知名出版发行机构,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北京出版发行和版权业发展迅速,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但是,与美国等版权贸易十分发达的国家相比,北京版权贸易还比较薄弱,未来应重点扶持版权贸易产业发展。

3、引进国际知名服务机构进驻,提升北京的核心服务供给能力

北京服务业虽然占地区GDP比重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但是无论是服务业的绝对规模还是服务业内部结构,与国际大都市比较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北京是中国的国际交往中心,是国内货物贸易的第四大省市,同时又是国内大型企业总部和众多跨国公司总部高度聚集的城市以及国内最多境外驻华机构驻扎的城市。因此,北京生产性服务需求市场巨大。但是,面对北京巨大的高端服务需求市场,目前国内服务供应严重不足,一些高附加值服务行业产生对境外服务的较大需求,由此产生较大的贸易逆差。2007年统计显示,运输、教育医疗保健、保险、专利与特许是北京服务贸易逆差最大的行业。与2003年相比,其中,运输、保险、专利与特许逆差扩大,教育医疗保健则由顺差转为逆差。这说明,北京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还较弱,不适应北京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快北京服务业结构升级,提升北京高端服务供给能力。

加快北京服务业升级,可以通过大力引进并吸收国际知名服务机构进驻,带动整个生产性服务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等层面的提升;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产业创新,向服务业的各领域渗透,优化服务业的技术结构;还可以推动更加细化的专业化分工,不断延长产业链,从而达到服务业的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商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外汇管理部、北京服务贸易协会:北京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8[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2] 北京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北京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bjstats.gov.cn.

[3] 陆昊:非港口式贸易中心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8).

[4] 2007—2008年世界服务贸易发展概况与展望[EB/OL].http://www.mofcom.gov.cn.

(责任编辑:胡婉君)

作者:温晓红

第四篇:试析世界服务贸易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由于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服务业出口迅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与此同时,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还呈现出地区差距的不平衡性以及贸易结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0年以后,中国的服务贸易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从世界范围来看却仍然相对落后,如国际化程度很低,服务贸易结构尚不合理,服务贸易逆差继续维持等。要改变这一状态,我国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分析

(一)服务贸易规模的增长速度强劲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由于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服务业出口迅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1960—1970年服务出口总额翻了一番,1970—1980年服务出口总额增长了5倍以上,1980至2004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规模已经从3600亿美元扩大到21000亿美元,其间增长了5.8倍。服务贸易总额占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在70、80年代约占1/5,进入90年代后则增至1/4。

据WTO统计,1990-2000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速快于货物贸易出口,前者为7%,后者为6%。2001—2004年服务贸易出口额的年平均增长率已达9%,明显快于货物贸易出口。

(二)服务贸易发展的地区差距不平衡

根据WTO《2004年国际贸易统计》中1990-2003年世界主要地区服务贸易出口的数据,西欧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贸易地区,其次是亚洲和北美,再次是中东欧和拉美,最后是非洲和中东。西欧大部分都是经济发达国家,其服务产业的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虽然过去10多年间该地区的出口份额略有下降,但仍是世界服务贸易最大的出口地区。2003年,该地区出口贸易额为916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51%。而同一年度,亚洲和北美的出口贸易额分别为3520亿美元和3300亿美元,分别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19.6%和18.4%;中东欧和拉美的出口贸易额分别为690亿美元和610亿美元,分别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8%和3.4%;而非洲和中东的出口贸易额分别为390亿美元和300亿美元,仅分别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2.2%和1.7%。可见,一个地区的服务贸易额与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三)服务贸易结构的技术含量正在提升

在世界服务贸易的构成中,1970年国际运输服务贸易占38.5%,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占28.2%,其他电信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信息服务、专利或许可等服务贸易仅占30.8%。到1996年,国际运输服务贸易的比重下降到27.3%,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比重略有上升,而电信等其他服务贸易的比重则上升至40.8%。至2004年,通信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特许权使用和许可、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的贸易已占到整个服务贸易的将近一半。这些服务部门的快速发展反映出当今世界技术、知识密集化趋势明显,世界服务贸易更依赖于高新技术,服务产业与高新技术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四)服务业的跨国外包不断升温

宽带技术的发展完善、使用成本的降低及数字化技术的广泛运用,为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寻求专业服务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平台。2000年以来,服务业的跨国外包形成了一股新的热潮并大有不断升温之势,这一浪潮大多集中于信息通信技术行业。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信息通信技术部门积极从低成本区寻找专业合作伙伴。例如,2003年ICT业和BP业的服务外包估计数额就在400亿美元至450亿美元之间,占当年商业服务出口的1/10。导致跨国服务外包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即是国际贸易中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和产品标准化程度的提高。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0年以后,中国的服务贸易取得了很大的发展。1982年,中国服务贸易额只有46.11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额的比重不足0.6%,到2004年,该比重则提高到2.8%。1982—2004年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率为16.6%,跟这一阶段的中国外贸正好具有同样的增长幅度。但是,中国现阶段仍然只是一个服务贸易大国而非服务贸易强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贸易的国际化程度很低

衡量一国服务贸易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服务出口依程度。通常而言,一个国家的服务出口依程度越高,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就越强,市场化程度就越高。从1997—2004年中国的服务贸易依程度情况来看,与近年来高达70%的货物贸易出口依程度相比,服务贸易出口依程度还处于相当低的水平,而且增长速度极为缓慢,7年间仅增长了1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国际化程度还很低,服务出口产品种类少、竞争力弱,远不能适应国际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变化。

(二)服务贸易慢于货物贸易的发展

“以服务贸易为主、商品贸易为辅”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一种新趋势。然而在我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发展严重不对称,服务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偏低。以2004年为例,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只有9.5%,明显低于19.1%的世界平均水平。由此可见,在世界贸易体系中,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落后于我国货物贸易的发展水平。再从出口发展历史来看,1997年以前我国货物贸易出口增长速度总体上低于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但1998年后,货物贸易出口增长速度逐渐超过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货物贸易出口增长明显快于服务贸易出口。当然,这与我国服务业开放进程相对较慢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今后我们应该像重视货物贸易那样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尽快转变我国贸易增长的方式。

(三)服务贸易逆差继续维持

自1995年来,中国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2004年逆差达96.99亿美元,较2003年逆差扩大13%。从服务贸易逆差的来源构成看,主要集中在运输、保险、专有权利特许费和咨询等项目,且这些主要逆差项目短期内仍将继续维持逆差状况。

诚然,服务贸易的逆差可以用货物贸易的顺差去抵消,以求得国际贸易总体上的平衡。但一旦货物贸易出现逆差,两个逆差并存则将严重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我国应利用货物贸易飞速发展的大好契机,立足于服务贸易的发展,以服务贸易的发展来带动货物贸易向高附加值、高竞争力转变,最终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

(四)服务贸易结构尚不合理

中国服务贸易的优势部门主要集中在海运、旅游等比较传统的领域,其出口占中国服务出口的一半以上,而金融、保险、计算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却还很低,这显然不符合当今国际服务贸易结构正向技术、知识密集化方向发展的大趋势。以2004年为例,服务贸易中的11个 项目虽然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旅游、其它商业服务、运输项目依旧是服务贸易收入的主要来源,收入额分别为 257 亿美元、160 亿美元和 121 亿美元,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收入的 41%、26% 和 19%,合计占服务贸易总收入的 86%。其中,旅游和运输收入的占比分别上升 4 个和2个百分点,其它商业服务收入的占比则下降 6 个百分点。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广告宣传、技术咨询、计算机信息服务等项目增速较快,分别增长 121%、75%、67%和 49%,这表明中国服务行业结构有所改善。但由于外资进入后的替代效应,2004 年中国金融和通信服务收入有所下降,分别减少 38%和 31%。上述情况表明,随着中国服务业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境内服务企业,尤其是金融、保险、咨询、邮电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企业将面临来自境内外的双重挑战。

三、主要结论和对策

从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我国服务贸易增长加速,但从世界范围来看仍相对落后。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的最新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已提升为40.3%,这个数字依然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60%-80%,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45.55%)。因此,如要更多地参与WTO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并且分享DDA(多哈发展议程)的成果,我国就必须在服务贸易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履行WTO承诺,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十一五”期间,我国WTO谈判中有关服务业开放的承诺将全部到位,扩大开放的领域不但包括外资已经进入较多的贸易、保险、零售、房地产等行业,而且还包括旅游、通信、专业商务服务等许多以往开放程度较低的行业。要充分认识市场开放对服务业带来的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外资进入我国服务领域,必然带来新理念、先进管理经验和新业务,具有溢出效应,国内企业应借鉴和学习,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服务贸易发展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参加WTO安排的各类服务贸易会议和双边或多边谈判,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的利益。同时,要给国内服务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在体制上和政策上的平等地位,使国内企业有动力、有能力在开放性竞争中提高和发展。

(三)积极进行服务产品结构的调整。要充分利用国内现有的力量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

例如:可以从创办高技术开发试验区入手,使之成为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的摇篮。还可以利用劳动力的成本优势,在试验区采取一定优惠政策鼓励高技术服务业的外国直接投资,为我国高技术服务进入国际市场打开通道,改变我国长期以来服务贸易过多依赖于旅游业、运输业的现状。

(四)加快推进和深化垄断性服务行业的改革

对金融、电信、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广播电视等垄断行业,除个别涉及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领域外,都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完善改革措施。改革的重点是将放宽市场准入和引入竞争机制相并重,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在原有的国有企业“分拆”之后的企业之间开展竞争,要准许新的市场主体尤其是非国有市场主体进入以上行业,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提高效率,改进服务。

(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

建立门类齐备的服务贸易培训机构,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服务贸易人力资源的开发。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并谨防在利用外资过程中国内服务企业优秀人才的流失。

(六)加强服务贸易立法,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

我国服务贸易立法近年来虽大有改善,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有些重要的服务部门没有部门立法,有些法律条文措辞模糊、操作性不强,有些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矛盾冲突等等。因此,政府应结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GATT、GATS的规定尽快完善服务贸易的法律规章,建立不同层次、内容齐备且相互协调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为我国服务贸易的迅速、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作者:高霖宇 谭红旭

第五篇:中印服务贸易对比及中国发展服务贸易路径选择

摘要:在世界经济艰难曲折的复苏中,服务贸易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培育新产业的亮点,服务贸易竞争力也越来越成为评价一国整体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印度作为一个后发展中国家,其在服务贸易发展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本文研究了2000年-2010年中印服务贸易的总量、结构,计算比较分析了中印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显性优势等情况,及服务贸易进出口对中国和印度GDP的贡献率,分析影响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旨在为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路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印度;服务贸易;比较优势

一、中印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一)中印两国服务贸易总量情况分析

从服务贸易总额来看,2001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为719.3亿美元,2010年服务贸易总额增长到3 620亿美元,增长率为403.2%;而2001年印度服务贸易总额为365.9亿美元,2010年服务贸易总额2 270亿美元,增长率为520.3%。可见在服务贸易总量上,中国要远远领先于印度,但印度的服务贸易增长率却高于中国服务贸易增长率。

就出口额而言,2000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301亿美元,2010年出口额为1 700亿美元,年均增速42.3%;2000年印度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60亿美元,2010年出口额为1 100亿美元,年均增速53.4%。就进口额而言,2000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为359亿美元,2010年进口额为1 920亿美元,年均增速39.5%;2000年印度服务贸易进口额189亿美元,2010年进口额为1 170亿美元,年均增速47.1%。由此可见,印度服务贸易出口、进口年均增长率都快于,同时,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率均快于自身服务贸易进口年均增长率。

就服务贸易占比情况而言,印度服务贸易占本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也高于中国。以2009年为例,中国服务贸易额为2 860亿美元,占对外贸易总额的11.5%;印度服务贸易额为1610亿美元,占对外贸易总额的28.7%[1]。

(二)中印服务贸易地位变化情况

中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排名在世界中的地位不断攀升,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从1982年的第28位跃至2007年的第7位,2009年上升到第5位,2010年在世界排名第4;而进口排名也从1982年的第40位上升到2007年第5位,2009年上升到第4位,2010年在世界排名第3。同样,印度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排名也在不断进步,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额在世界排名第12,2010年上升为第10;2009年服务贸易进口额在世界排名第12,2010年上升为7。由此可见,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将在国际市场上占居更加重要的地位。 (三)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顺差、逆差情况

中国服务贸易从2000-2010年一直处于贸易逆差情况,2000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额为58亿美元,2010年服务逆差额增长到220亿美元,2009年高达-290亿美元,服务贸易情况持续恶化。印度服务贸易从2000-2004年一直处于贸易逆差情况,2004年印度服务贸易逆差额仅为6亿美元,2005-2009年印度服务贸易都呈现出顺差情况,2005年印度服务贸易顺差额仅为39亿美元,2009年已达到了120亿美元,但2010年又出现了贸易逆差的局面,为-70亿美元。从上述数据可见,印度出现服务贸易顺差年份多于中国,因此,印度的服务贸易状态优于中国。

(四)中印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中国服务贸易在传统的运输业、旅游业以及其它商业服务上占优势。2009年,运输出口、进口所占比重分别为18.36%和29.5%;旅游出口、进口所占比重分别为30.9%和27.6%。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运输服务进出口额为70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0.9%;旅游服务进出口额为834亿美元,同比增长8.3%,贸易差额由去年的顺差46.9亿美元转为逆差40亿美元。2006年以来,运输和旅游这两个传统服务贸易行业在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逐年下降,2009年这一比重下降至53.6%,低于2006年7.4个百分点。2009年,我国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服务出口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9.9%,逆差107亿美元,为我国仅次于运输服务的第二大服务贸易逆差行业;我国保险服务进出口额为12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8.7%,逆差97亿美元,下降14.6%;金融服务进出口额为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逆差3亿美元,同比增长20%。2009年,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6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进口32亿美元,同比增长1.1%;顺差3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1亿美元。2009年我国咨询进出口总额为3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顺差5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9亿美元(见表1)[2]。

印度服务贸易的出口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行业,以软件业尤为突出,占世界出口额的比重为18.1%,顺差额为2 415.9亿美元,说明印度软件行业在世界软件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服务外包的迅速发展,其他商务服务业异军突起,成为印度第二大出口部门。2008年,其他商业服务取得贸易顺差471亿美元。印度服务贸易差额在运输业、保险业为逆差。从服务贸易的进口比重看,运输、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务服务、保险业是印度的四大进口部门,2008年,进口额分别为414亿美元、350.9亿美元、326亿美元和320.3亿美元(见表2)[3]。

二、中印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比较分析

(一)中印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根据2000-2010年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进口、出口和进出口数据,利用SPSS软件计算结果为表6、表7和表8。从以上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和印度的出口额、进口额和进出口总额与GDP之间具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进出口规模的扩大对两国经济增长均具有促进作用;从回归系数看,中国比印度大,如中国进出口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增长0.41个百分点,而印度进出口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增长0.29个百分点。

四、影响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一)人力资源要素条件分析

我国服务贸易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缺少高级要素,如缺乏外语熟练、熟悉国际法律法规的高素质人才。由于印度高等教育作为政府的投资重点,在教育和研发方面投入的经费占GDP的比重一直高于中国,因此,印度拥有大量人力资源存量和后备力量。以软件行业为例,印度有约600多万人员从事软件开发设计,有近8 000所高校和许多相关企业为印度软件业提供了大量理论和实践能力兼备的实用人才。而中国基础教育中IT培训远没有印度普及,职业培训也较缺乏[4]。这也是印度的服务外包发展远远好于中国的主要原因。

(二)需求因素分析

一个国家需求的特性将会直接影响该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对服务贸易的国家竞争优势来说,需求条件则是影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我国的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大于印度,因为我国人口和收入水平高于印度。2008年中国人均GDP为2 460美元,印度仅为965美元,我国人均GDP已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受传统“轻消费、重储蓄”及“轻服务、重物质”观念的影响,居民消费率较低;居民对商品的消费需求相对强劲,但对服务消费的比重偏低[5]。在国外市场需求方面,印度明显好于中国。目前,印度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国,被公认为“世界软件的动力室”。内部需求不足和对外需求不强是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三)政府作用的分析

政府对一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推动作用十分重要。印度政府制定了软件发展的长期战略,在全国建立17个软件技术园区,对进入这些高科技园区的内外公司实行优惠政策,如免除进出口软件的双重赋税,放宽中小企业引进计算机技术的限制,允许外商控股75%-100%等[6]。印度政府在产业政策上采取的是“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思路,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服务业的发展上也就是先发展了第三产业,再发展第一、第二产业。中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采取的是沿着从农业到制造业再到服务业的发展道路,这也是印度在服务贸易增速大于中国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四)相关产业的分析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相关产业的支持与协调,这不仅包括服务业内部如零售、金融、保险、餐饮、批发、运输、教育、卫生等各行业间的相互支持,而且包括制造业、货物贸易的协调与扶持。但是我国服务业内部没有一个可以带动整个服务业发展的强势行业,而且我国工业的发展与服务业相脱节,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相互作用也不明显;印度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对其服务贸易的推动力大于中国,目前计算机及信息服务已成为印度在世界服务业中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由此带动了一大批服务业的发展,进而增强了其国际竞争力。

(五)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因素分析

目前,中国大量服务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建立起来,产权界定不明,而且由于政府垄断因素的存在,中国部分服务业,比如在银行、电信、保险等领域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垄断现象,导致企业没有创新的动力,服务质量较差。印度则在全球的激烈竞争中,让大量的私营企业充分竞争,而且印度的服务业企业早就开始推行跨国经营的战略,印度金融业和软件业与国际接轨的程度一直被视为其超过中国的优势。由此可见,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因素直接影响一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

五、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路径选择

(一)增加教育投入,解决人才瓶颈

服务贸易属于人才密集型的领域,服务贸易提供者素质是决定服务贸易质量和服务贸易效益的关键,中国在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同时,应注重人才尤其是知识型服务贸易所需的外向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升人力资本的素质。中国政府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和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努力增加国内服务需求和外部需求

国内市场是企业发展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推动力,如果服务消费比重过低或服务消费的层次过低,那么该国的服务贸易就无法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削弱了服务出口能力。就中国而言,政府应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居民消费结构,推进城市化进程,从而扩大中国国内服务需求的发展空间;同时,应重视现代服务贸易的发展,面对新的服务贸易转移的机会,加强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作为重点培育产业。

(三)政府应给与服务贸易更多的政策支持

政府对一国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抓紧完善鼓励服务贸易的政策措施”、“努力扩大服务出口”[7]。目前,我国的产业政策应进一步向服务业倾斜,在服务业内部向主要创汇部门倾斜的同时,更要加大对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扶持力度。应建立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相关产业救济和保护机制;加快服务贸易立法,建立完善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等。

(四)加强服务贸易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

服务业是服务贸易的基础,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相互推进。因此,必须加强产业链的连锁作用,抓好服务贸易相关及辅助行业的发展。例如,对我国工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应尽量加强与其相关的辅助性服务的输出,协助其服务业开拓海外广阔的市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紧密联系,因此,我国可以通过促进货物贸易升级,带动服务贸易的发展。

(五)加强企业战略管理和内部组织管理

我国各服务企业应尽快纠正落后的管理意识,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大力实施服务品牌战略,实现企业规模经营效益,规划切合实际的跨国经营战略。另外,印度的服务业占据外国投资较大的比例,而我国长期吸引外商投资的领域在生产制造领域,因此,我国的服务企业应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充分利用外资带来的正面效应,以促进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 2009年世界主要国家(地区)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占比情况[Z].商务部服务贸易司,2010.

[2] 2009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 868亿美元[EB/OL].[2010-04].商务部网站.

[3] 王秀娟.中印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D].山东理工大学,2010.

[4] 张家瑾.变竞争为互补、合作——中印两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竞争优势比较分析[J].经济视角,2010(10):10-12.

[5] 杜红平,司亚静.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2010(5):40-50.

[6] 缪娟,杨增雄.中印服务贸易比较分析[J].企业导报,2010(3):14-15.

[7]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03.

(责任编辑:严元)

作者:张波

上一篇:高校学生论文下一篇:改革开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