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分析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网络与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发展与渗透改变了贸易的方式与内容,推动全球数字贸易的兴起与发展。数字贸易分为数字货物贸易和数字服务贸易两大部分。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货物贸易,我国位居世界前列,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然而,以信息技术服务和数字内容服务为代表的数字服务贸易,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竞争力较弱。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宁波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分析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宁波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分析论文 篇1:

基于市场需求理论的宁波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摘 要:对外贸易在宁波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要素禀赋理论和需求重叠理论仍然对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未来的外贸发展之路,宁波要牢牢抓住本地要素禀赋的优势,积极推进产品结构、贸易主体、贸易方式、贸易市场等方面的多元化,适应国际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提升贸易产业链,走转型升级之路。

关键词:宁波;国际贸易;要素禀赋;重叠需求

开放型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要素禀赋理论指出,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而重叠需求理论认为,从市场消费者行为方面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在贸易对象选择上,更注重贸易国际消费市场的变化。几十年来的宁波外贸发展之路,表面上看是瞬息万变的国际贸易市场,以及无数大大小小,起起落落,不断生死飘浮,不断发展壮大的外贸企业,而实际上背后是要素和需求二只看不见的手在推动。

一、宁波对外贸易发展历程及特点

(一)宁波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对外贸易在宁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宁波开放型经济的基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决定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并出台一系列配套的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宁波作为沿海港口城市,被列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1979年6月1日宁波港获准正式对外开放,拉开了宁波对外开放的序幕。1988年国家扩大地方引进外资审批权限、下放外贸企业审批权,是中国开放型经济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的重要标志。

从1988年宁波拥有第一家外贸企业以来,外贸企业数量缓慢增加,至1999年宁波市有实绩的外贸企业家数首次突破千家,2002年外贸进出口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达到122.7亿美元。2004年以后,宁波外贸企业数量每年平均以1 000家左右的速度递增,进出口额也以每年上一个百亿美元台阶的速度发展,宁波外贸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07—2013年数据(见表1),宁波市进出口额从565.1亿美元增长到1 003.2亿美元,成为全国第八个外贸总额突破千亿美元的城市。从规模上看,进出口规模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三,仅次于深圳和广州。具有进出口权的企业数量2008年突破1万家,到2013年达到22 500家,外贸企业完成了从货源收购型向自主经营型转变,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队伍快速扩大,全市外贸企业从国有企业占绝对地位向国有、集体、私营、外资共同发展转变。

(二)宁波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

从“十一五”宁波外贸发展情况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通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宁波外贸出口从长期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增长的转折期。宁波外贸在努力扩大规模的同时,应积极推进主体、市场、产品、方式“四个多元化”,实施科技兴贸、品牌强贸战略,着力优化外贸结构。二是外贸企业不断壮大。2013年,全市外贸企业达22 500家,其中内资企业21 681家,外资企业819家。民营进出口企业实力逐步增强,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保持良好态势,外贸流通公司转型发展,形成了外贸生产企业、外贸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竞相发展外贸的良好态势,外贸队伍“千军万马”的格局进一步巩固。三是新兴市场持续拓展。与宁波有直接贸易往来的国家(地区)由“十五”期末的208个增加到221个,宁波企业在巩固欧盟、美国、日本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东盟、中东、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目前,宁波市与新兴市场贸易额占全市进出口比重达31%,比“十五”期末提高5个百分点,占到总市场的三分之一。四是出口产品竞争力逐步增强。全市形成了以机电产品为重点、纺织服装产品和轻工工艺产品为两翼的出口产品格局。外贸企业研发、创牌意识进一步提高,宁波企业境外注册商标超过5 000件,拥有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20个,高居全国各城市之首,另外还有浙江出口名牌75个、宁波市出口名牌170个和县级出口名牌200个。五是贸易方式结构进一步协调。全市外贸从以出口为主逐步向进出口并举转变,一般贸易领先全国,服务贸易加快推进。六是进口贸易不断扩大。积极实施进口启蒙行动,出台扶持进口贸易发展政策,加强进口贸易平台建设。铜材、钢材、塑料、化工原料等重要大宗原材料和铁矿砂等资源性产品是宁波市进口的重点产品。

(三)宁波外贸面临的主要问题

面对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宁波外贸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美国经济需要五至六年时间才能完全复苏,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曲折、增长模式面临深度调整、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世界经济、贸易、投资增速明显放缓,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能源资源短缺等问题更加突出,使外向度很高的宁波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更加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二是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发达国家推行“再工业化”,中国与发达国家、新兴国家、多数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冲突日益频繁,人民币面临长期升值压力,而宁波出口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处于产业链较低端,利润空间较薄,“十二五”时期宁波外贸转型升级面临较大压力。三是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摩擦步入高发期,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美欧等国主导“绿色新政”,制造低碳壁垒,宁波出口产品数量大、类别多,遭受贸易摩擦将呈常态化,国际贸易摩擦应对任务艰巨。四是中国经济处于从高速增长向平稳增长过渡的关键时期,宏观政策导向正在发生调整和改变,将给“十二五”时期宁波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带来较多不确定性。五是国家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增加投资,东部地区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将进一步向成本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长三角及省内城市在资源开发、港口建设、腹地延伸、市场拓展、人才等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宁波市在政策等资源争夺中处于相对不利局面,对人才等资源集聚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六是宁波市可供工业用地紧缺,劳动力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资源环境承载力十分有限,对经济发展形成制约。七是周边及同类城市发展较快,对宁波市形成较大竞争压力。宁波市与杭州在利用外资规模上的差距呈扩大趋势,江苏等地城市招商引资势头仍然强劲,中西部同类城市近年来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迅猛。

二、基于市场经济理论的宁波国际贸易分析

从近五年宁波对外贸易情况来看,2013年贸易暂时扭转了下行趋势。而2009年、2012年进出额增幅同比都遭遇了负增长。究其原因,除国际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以外,主要还与外部市场的选择性有关,而这些选择和变化,用当前的市场经济理论也可以同样得以证实。

(一)要素禀赋理论与宁波对外贸易的产品选择

要素禀赋理论指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以换取那些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这个理论在国际经济理论中占据了绝对的影响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主导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格局,宁波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三十年,在产品选择上,宁波出口产品的变化与宁波的要素禀赋变化相关性大。改革初期,宁波的出口产口基本上是以食口和农产品粗加工为主,如蔺草、竹笋、罐头食口,到九十年代成为服装、低端工业口。进口的是欧美将要淘汰的机械设备,汽车关键零部件。到21世纪初,出口产品的档次提高很快。如同样的服装企业,过去以贴牌为主,现在除了服装的质量、款式等层次提高外,也出现了自主品牌服装的出口。过去各类模具几乎全是进口,现在出口模具的比重大幅提高。机械产品出口额度也不断增大,宁波已经成了汽动元件、紧固件、液压机械、注塑机、模具、工业刀具的出口基地。这与宁波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要素变化离不开的。

但是宁波的大多数外贸企业主要还是从事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品出口,以机电产品、纺织服装为主,2009年两者进出口额占比高达76.8%,2013年仍高达67%,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占比仅6.6%。七成宁波外贸企业以贴牌加工为主,产品主要集中在轻工、电子、纺织等一些技术简单、投资不大、易于模仿、便于进入的行业,绝大部分居于产业链末端,突出体现在“三多三少”,即粗加工多、深加工少,低附加值多、高附加值少,一般产品多、名优产品少。2013年附加值相对较高的机电产品的出口达到360亿美元,同比增长4%,出口量占出口商品总量比重为55%;纺织服装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相对疲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3亿美元,减少12%;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额为45.6亿美元,增长12%。

(二)重叠需求理论与宁波对外贸易的区域选择

重叠需求理论,也叫需求相似理论,即从市场消费者行为方面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如果两个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越是接近,彼此需求结构的重叠部分就越大,因而两国的贸易关系就越密切,国际贸易往往会在收入水平相当的国家间展开。因此,宁波在金融危机以后,不断调整进出口状况,打开一系列发展水平相当的新兴市场,便是这一理论的推广和应用。

宁波主要贸易对象是美国、日本及欧盟市场,被称为宁波传统贸易市场,2009年与这些地区的贸易占比高达84.9%,这种过于集中的市场分布使宁波外贸企业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弱,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这些传统市场受到波及较大,致使消费需求出现较大萎缩,对宁波外贸企业的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随后,宁波积极调整、优化对外贸易市场。当前,宁波已经与22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除了保持对欧盟、美国和日本等传统市场的稳定增长,新兴市场开拓同样成效显著。海关统计显示,2013年宁波市出口欧盟为166.6亿美元,同比增长6.3%;出口日本为 36.7亿美元,增长1.5%;出口美国127.5亿美元,增长6%。而在对新兴市场出口表现强劲,对东盟国家出口40.6亿美元,增长10.7%;对俄罗斯出口达到21.5亿美元,增长16.5%;对巴西出口额为17亿美元,增长6.2%。在进口方面,从中东、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进口分别比上年增长59.7%、29.3%、39.7%和37.3%;目前,东盟已上升为宁波市的第三大贸易伙伴,降低了对欧美日发达市场的依赖。涉足新兴市场的宁波外贸企业已达到9 619家,而2002年只有1 818家。

三、宁波对外贸易发展的转型升级的对策

多年来,宁波外贸总量一直在浙江省内居首位,在五个计划单列市中列次席,一般贸易总量甚至超过深圳,外贸大市的地位已经基本确立。但宁波对外贸易产品的档次还不够高,产品“轻、小、散、杂”的特点突出,多处于简单仿制和重复生产的水平,价格竞争、数量扩张成为企业的主要发展手段,蕴涵着遭遇贸易壁垒狙击的较大风险;外贸市场的分布还不够广,市场集中度仍然偏高,新兴市场开拓进展还需持续,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低迷的国际市场使宁波对外贸易面临的难题更加凸显。要提升宁波外贸的层次,实现宁波外贸的转型升级,必需牢牢抓住宁波禀赋要素,炼好内功,并提升要素的层次,深层次研究国际消费口市场的结构变化。

(一)优化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加大高新技术产品贸易

要充分发挥宁波外贸禀赋要素优势,加大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看到宁波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服装产品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结合国际贸易学理论中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充分发挥对外贸易商品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保持机电产品的进出口额比重,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力度,并通过发展高新技术行业,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减少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不断增强外贸企业外销获利的能力。这些转变还需要依赖贸易主体的发展壮大。当前,宁波外贸企业规模总体呈现大型企业较少、中小型企业为主的金字塔形结构,1.02%的企业创造了46.06%的进出口额,而98.98%的企业仅创造了53.94%的进出口额。因此,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重点培育20~30家全球布局、跨国经营的渠道型、供应链管理型、总部型外贸企业。推动“宁波制造”向“宁波智造”转变。做大做强外贸企业,才能真正提高贸易产品的资本附加值,树立品牌意识,转变整体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式。

(二)优化国际贸易市场结构,拓展国际新兴市场

从对宁波市对外贸易结构的现状分析看,宁波市进出口额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9年以后出现了大幅度下滑,近几年增幅较低,这说明当前宁波市的对外贸易遇到了发展瓶颈。同时,外贸区域结构过于集中,应当实施国际新兴市场开拓行动计划,积极开发传统市场中新的细分市场和中高端市场,使欧美日三大传统市场和香港地区的出口份额降至50%以下。从新加坡等城市的贸易发展历程看,对外贸易方式与区域的多样化是抵御外贸风险的有效方式之一。逐步提高新兴市场的出口比重。

(三)推动单一贸易方式向多元贸易方式转变

加快贸易方式优化调整步伐,促进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等协调发展。一是在做强一般贸易的同时,做大进口贸易。树立进出并重的科学理念,鼓励进口要素性、原料性产品,鼓励进口与区域产业相关联的零部件、先进设备和专利、技术许可等软技术,培育大宗货物交易市场,推进化工、金属、塑料、红酒、水果、船舶、医疗器械等进口专业市场建设,提高进口便利化水平,不断完善进口促进体系,构建宁波进口商品分销体系。二是做深加工贸易。调整加工贸易的发展模式,推动加工贸易产业链向上游研发设计、中游集约发展、下游营销服务延伸,提高宁波市产业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严格控制低层次加工贸易发展规模。引导加工贸易企业逐步向出口加工区等实行封闭管理的特殊区域转移。三是发展保税贸易。充分发挥宁波保税区、宁波保税物流园区、宁波空港保税物流中心的政策优势,鼓励宁波市企业开展保税项下贸易,建设集保税展示、交易和贸易服务为一体的保税贸易平台,积极争取在保税贸易出口退税政策上取得新突破。四是发展转口贸易。依托宁波保税区、梅山保税港区,加大区域内的贸易、金融、航运开放力度,形成转口贸易—国际中转、水水中转—离岸金融—离岸服务—离岸生产制造的城市和区域产业链,做大转口贸易。

(四)开发内销市场,降低市场风险

国际市场的不景气,使市场的概念有了新的变化,部分实力型的外贸企业可抓住这次商机,加强市场调研,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调整以往只外销的营销策略,注重打造品牌,开发国内市场,以实现国内外两个市场两条腿走路,降低市场风险。目前,贝发、广博、狮丹努等出口企业已先行一步,借助自己的品牌优势,通过开专卖店、特许加盟店等渠道,加快向国内市场“回游”,逐步提高内销比例。

参考文献:

[1] 宁波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服务现代国际化港口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Z].2012.

[2] 宁波外经贸委.宁波外贸的转型升级之路[Z].2012.

[3] 顾立群.宁波引进来和走出去联想动研究[Z].

[4] 张智慧,王瑞.从外贸依存度看浙江省外贸发展[J].消费导刊,2007,(14).

The Research of Ningbo Foreign Trad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arket Demand

ZHU Han-yu

(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58,China)

Key words:Ningbo;international trade;factor endowment;overlapping demand

[责任编辑 王玉妹]

作者:竺涵宇

宁波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分析论文 篇2:

推动中国数字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网络与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发展与渗透改变了贸易的方式与内容,推动全球数字贸易的兴起与发展。数字贸易分为数字货物贸易和数字服务贸易两大部分。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货物贸易,我国位居世界前列,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然而,以信息技术服务和数字内容服务为代表的数字服务贸易,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竞争力较弱。因此,加强对数字服务贸易相关理论和政策的探索,剖析我国数字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质量发展政策建议,不仅对推动我国从数字贸易大国迈向数字贸易强国具有巨大促进作用,而且对于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构建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数字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从世界范围内看,伴随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服务贸易数字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数字服务贸易成为服务贸易增长的主要来源。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数据测算,从2011年到2018年,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平均增速超过6%,数字服务出口规模从20783.9亿美元增长到29314亿美元,并且在服务贸易出口中占比也不断提升,从47.12%增长到50.15%;然而应该看到的是,全球数字服务贸易主要以发达经济体为主导,尤其是美国和欧盟,仅以2018年为例,美国和欧盟的数字服务出口占世界数字服务出口超过65%,美国为4667.2亿美元,占比15.9%,欧盟为14490.6美元,占比为49.43%;虽然近几年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也推动了数字服务贸易的增长,但与美欧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相比,依然存在不小差距,2018年我国数字服务出口1314.5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仅为4.48%,远远低于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水平。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数字货物贸易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力强,2007年中国电商交易额占全球总额不到1%,但到2017 年占比已超过40%。

虽然目前我国数字服务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占比还偏低,竞争力也有待增强,但凭借着大国大市场的优势以及近年来我国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措施,我国数字服务贸易增长迅速,并且与服务贸易常年逆差形成对比的是,数字服务领域已实现净出口,并且近5年来基本连续保持年均100 亿至150 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具体而言,以数字服务贸易主要细分领域的发展状况来看, 软件出口规模持续增长,云计算成为数字服务贸易新的增长点。根据商务部服贸司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18年,软件出口额从342.3亿美元增长到412.27亿美元,年均增长7.34%,并且出口结构不断优化,竞争力也不断增强;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19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显示,从全球范围内看,我国云服务提供商的综合实力已经仅次于美国,拥有阿里云、腾讯云等在全球有竞争力的云计算平台,并且云服务、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3460亿元,同比增长17.6%;此外,以网络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也增长迅速,根据《2019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2019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营销收入115.9亿美元,同比增长21%,并且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成为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最主要的海外市场。

全球数字贸易发展已经成为改变国际贸易格局和重构全球价值链的关键力量,能否抓住全球数字贸易发展的机遇,对于发展经济体打破既有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提升国家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从我国数字贸易发展现状来看,数字服务贸易是我国数字贸易发展的短板,虽然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占比还偏低,但数字服务贸易发展较快,并实现了贸易顺差,在不少细分领域有较强竞争力。因此,未来提升我国数字贸易竞争力,必须以数字服务贸易为抓手。

二、我国数字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未来推动我国数字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应理性认识当前我国数字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基础设施核心技术竞争力不强

从全球范围内看,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数字服务贸易领域是否掌握话语权,并且在价值链、产业链中居于主导地位,依赖于不同国家或地区是否拥有与数字基础设施有关的核心技术。事实上,自从人类进入到网络与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以美欧日等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控制着绝大多数数字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在数字服务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虽然近年来我国也在加快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重大的成绩,最近又提出加快发展新基建;但不得不正视的客观事实是,我国在一些关键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基础软件、高端专用芯片、智能终端处理器等方面依然严重依赖于进口,数字基础设施核心技术竞争力不强。没有数字基础设施核心技术的突破,就无法解决数字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核心难题,即使未来我国凭借着大国大市场的优势,数字服务贸易总量不断增长,但是在数字服务贸易领域依然没有话语权,在数字服务贸易全球价值链中获取的价值分配也依然有限。

(二)数字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尚不健全

数字服务贸易,既有服务贸易的一般特性,但也有不同于传统服务贸易的特征,主要体现为虚拟化和平台化,这对传统的监管模式与治理体系带来了很大挑战。作为一种以数字产品和服务为交易对象的新型贸易方式,其快速发展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一方面依赖于数字基础设施核心技术的突破,但另一方面也与数字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的完善密切相关。事实上,数字服务贸易相关监管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不健全,是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在目前WTO框架下并没有相关针对数字服务贸易的规章与监管体系,只是分散在诸如《服务贸易总协定》《信息技术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等协定中,然而一些数字服务贸易竞争力强的经济体,比如美欧,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个人隐私保护以及推动与数字服务贸易领域相关的标准体系建设等措施,已经建立了针对数字服务贸易发展较为健全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相对而言,我国在数字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方面还较为滯后,比如与个人隐私安全密切相关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迟迟未出台,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等相关的标准体系建设还不足,跨境数据流动分级分类制度还未建立,也没有建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的标准化平台。

(三)数字服务贸易统计体系有待建立

建立科学规范的统计体系,是推动产业发展、开展行业分析、进行理论研究和制定产业发展政策的基本依据。为了推动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发展,联合国贸发会议提出了一套数字服务贸易的统计方案,并把数字服务贸易划分为通信服务、计算机服务(包括计算机软件)、销售和营销服务(不包括贸易和租赁服务)、信息服务、保险和金融服务、管理行政和后台服务、许可服务、工程及相关科技研发服务、教育和培训服务等9个门类。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框架,并结合自身数字服务贸易发展情况,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数字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实施更新数字服务贸易细分领域的数据。然而,我国尚未建立数字服务贸易的统计体系,数字服务贸易相关数据分散在不同产业的统计中,获取数字服务贸易的精准数据较难,而且也不具有权威性,这对于政府对数字服务贸易的监管以及学者开展相关理论与政策研究,都带来了很大的难题。数字服务贸易统计体系滞后于产业发展的实践,也是制约我国数字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问题。

(四)数字化人才相对缺乏

数字服务贸易的兴起与发展,得益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因此推动数字服务贸易发展,不仅仅需要贸易领域的人才,更需要数字化方面的人才。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加快在贸易领域的渗透,推动服务贸易以及相关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埃森哲2018年发布的《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报告,数字化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障碍。仅以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为例,根据中国教育部门测算,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的缺口超过500万,国内的供求比例为1:10,供给严重不足。此外从地方实践来看,为解决数字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数字化人才的困境,宁波启动了数字贸易人才学院,拓展建立“数字经济+贸易+人才”的培养模式;上海在《上海市数字贸易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1年)》提出了建立数字贸易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这突出表明数字化人才的缺乏也已经成为我国数字服务贸易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

三、促进数字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推动数字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以促进我国从数字贸易大国迈向数字贸易强国,应从四个方面发力,补齐制约我国数字服务贸易发展的短板。

(一)积极推动数字基础设施核心技术攻关

只有攻克数字基础设施核心技术的难关,未来我国数字服务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才能居于主导地位,掌握话语权。积极推动数字基础设施核心技术攻关,应组建一流的研究团队,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核心技术的研发经费投入,瞄准前沿性、基础性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打破对发达经济体的核心技术依赖;应突破大数据采集、存储、管理等关键技术,加强信息组织和数据仓库研究,形成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应准确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跨界融合、智能化发展加速等新趋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高端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和能级,务实数字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柱;应加快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产品体系,提升高端软件供给能力。

(二)完善数字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是推动我国数字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应立足全球视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数字服务贸易发达经济体在构建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顶层设计上做好数字服务贸易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的全局规划,有序推动我国数字服务贸易法律法规的完善;应大力支持数字服务贸易立法与标准体系建设的课题研究,在资金投入与课题立项上给与重点支持;应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对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数据使用与安全作出明确规定,规范各方使用和保护个人数据安全的权利与职责;应加快建立跨境数据流动分级数据管理制度,成立专门的数据保护监管机构,有效平衡国家安全与跨境数据流动两者之间的矛盾,明确哪些数据可跨境自由流动,哪些数据禁止跨境流动,哪些数据符合相关条件可跨境流动;应积极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并重点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

(三)推动建设数字服务贸易统计核算体系

数据是做决策的基础,推动建设数字服务贸易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有助于对数字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进行科学搜集、整理和分析,从而为数字服务贸易行业分析与研究奠定基础。应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对数字服务贸易的统计框架和分类,并结合我国数字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把数字服务贸易的统计从其他相关产业中分离出来,明确数字服务贸易的统计口径;应构建数字服务贸易统计指标体系,比如可以通过选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作为试点,探索可能的测算方法,为数字服务贸易测算奠定重要的基础,也可以鼓励数字服务贸易发展好的地方省市进行积极探索,构建全面系统反映本地数字服务贸易运行和发展情况统计指标体系;应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数字服务贸易统计方法,准确识别真正通过线上进行传输交付的数字服务贸易,提升数字服务贸易统计数据的精准度;应建立数字服务贸易统计调查和监测分析制度,強化数字服务贸易数据搜集、处理、发布和共享工作,建立数据沟通和分享机制。

(四)加快培养数字化人才

推动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我国数字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支撑。应根据我国数字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准确评估我国数字服务贸易领域缺乏的数字化专业人才,并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为抓手,采取引进数字服务贸易领域高层次人才和培养一批数字服务贸易领域学科带头人相结合的方针;应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变革,可选择一批知名高校与科研院所作为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增设数字服务贸易相关专业,以我国数字服务贸易发展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为核心,探索跨界人才联合培养制度,培养适应未来我国数字服务贸易发展需要的数字化人才;应积极推动网络、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借助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适应数字服务贸易发展的培训体系,加快建设数字服务贸易人才网络培训平台,加大对数字服务贸易相关领域从业者的培训,提升数字化技能水平与数字思维。

(潘妍,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徐金海,国家开放大学经济管理教学部讲师)

作者:潘妍 徐金海

宁波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分析论文 篇3:

安徽省服务贸易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加大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使我国服务业迅速发展,竞争力逐渐加强,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逐年攀升。而作为中国的一个部分,安徽省的服务贸易发展却由于服务业基础薄弱、内部结构不平衡、相关促进机制缺失等方面的原因,使安徽省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较弱。本文以浙江省的服务贸易发展的成功经验为例,结合安徽省的自身特点来分析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为安徽省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建议,以促进安徽省经济的飞速发展。

关键词:服务贸易;安徽省;浙江省成功经验;建议

一、安徽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一)安徽省服务贸易总体状况

截至2011年9月,安徽省服务贸易中的服务外包企业已经有252家,从业人数3.9万人,接包合同签约金额累计8.4亿美元,接包合同执行金额4.7亿美元,全省已建成以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合肥市)为龙头、3个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园)为支撑和2个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马鞍山花山经济开发区)为增长点的法杖格局,初步形成涉及软件研发和测试、人力资源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金融后台服务、呼叫中心、动漫及游戏设计、数据处理及仓储和数据模型等业务,涵盖BPO(业务流程外包)和ITO(信息技术外包)、兼顾KPO(知识流程外包)服务外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带[1]。

(二)安徽省服务贸易发展的领域分布

在2012年的第一季度安徽省服务贸易实现进出口额8.2亿美元,同比增长23.6%,其中出口5.3亿美元,增长约 1.3倍。分领域看,国际旅游服务3.5亿美元,同比增长32%,占服务贸易总额的42.7%;在中铁四局对外工程大额回款的拉动下,国际建筑服务达到1.9亿美元,占服务贸易总额的23.2%;以转口贸易为主的其他商业服务1.4亿美元,同比增长86.7%,占服务贸易总额的17%。

二、安徽省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贸易基础比较落后

服务业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良好的服务基础可以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由于安徽省位于中部地区,经济落后,对外开放较晚且开放程度较低,这使得安徽省的服务贸易长期处于发展停滞的状态。政府对发展服务业的意识淡薄,没有相应的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出台这更加影响安徽省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都使得安徽省服务贸易发展缓慢,使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发展比例进一步拉大,使得两者比例不协调。

(二)服务贸易各个领域发展不平衡

安徽省的服务贸易结构单一,服务贸易输出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的行业,比如旅游、运输、建筑、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等部门。在当今服务业发达的国家中,服务贸易主要向高科技行业集聚,二安徽省刚刚起步,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使得安徽省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难以保持。

(三)服务贸易发展地域不平衡

安徽省服务贸易发达地区较少,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一样,安徽省服务贸易发展中,黄山的旅游业发展是享誉世界的,合肥和芜湖的汽车业发展也是出口量不断递增的,但是这些发展仅仅只集中在这几个城市,像滁州、安庆、铜陵等地区服务贸易发展却很落后,与发达地区相比几乎是没用服务贸易行业。

三、浙江省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功经验

(一)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前的状况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结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所在行业的不均衡。浙江省服务贸易的行业结构虽然在发展初期得到一些改变,但是仍以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这三大行业为主。就出口而言,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出口份额较大的是商业服务、运输服务、旅游及建筑安装和工程承包等,其服务贸易出口额约占浙江省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80%以上。

(二)浙江省为发展服务贸易策略及自身优势

1、产业结构的转变优化。长期以来,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这三大行业一直是浙江省服务贸易的最主要构成部分,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的进一步专业化和细化,原有的传统服务贸易也逐渐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生产要素优势。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海域广阔,海岸曲折,港湾众多;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旅游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的美称;这些天然的自由优势为浙江省发展旅游服务业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

3、政府大力支持发展服务贸易。浙江省为扶持服务贸易的发展不仅制定了政策法规,如《浙江省高新技术促进条例》,而且为了使浙江省服务贸易的多元化发展,促进金融、信息网络、保险、咨询等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浙江省在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宁波大红鹰学院等7所被教育部、商务部列为浙江省首批计算机专业培养服务外包人才建立了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2],这都会为浙江省的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新鲜的血液及充足的动力。

(三)浙江省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成果

浙江省的今年服务贸易一直呈现出稳中求进态势,并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传统服务贸易行业出口平稳增长。2011年浙江省剔除三大传统服务贸易出口行业的新兴服务贸易出口额占全省服务贸易出口总额比重达30%,比上年提高了5.7个百分点。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在全省国际贸易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显现[3]。

四、安徽省服务贸易发展建议

(一)借文化快速发展的契机,加快文化贸易的发展

安徽省有著名的“徽文化”,徽商的名声享誉世界,在安庆有世人知晓的黄梅戏,六安的大别山区是著名的红色旅游点,所以文化贸易应是安徽省服务贸易发展中力推的一大产业,这既可以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又可以对安徽省服务贸易的地域发展不平衡做出调整,所以安徽省应该为文化贸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人才的培养

人力资本要素是决定一国(地区)经济贸易发展的核心要素。安徽省作为常年的劳动人口输出大省,劳动力充足,劳动力工种丰富,这为安徽省发展服务贸易提供了天然的人力优势,而且安徽省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省会合肥更是聚集了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等60多所高校,知识技能资本雄厚,人才济济,所以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我们可以效仿浙江省一样建立服务外包人才试点,在全省建立以高等院校为基础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育体系。

(三)大力发展旅游服务贸易

旅游业是当今发展最快、关联度大、资源消耗少的综合性产业,旅游服务贸易在旅游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安徽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省共有各种风景名胜区(点)262 处,现存景点富集于皖南。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九华山为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齐云山为道教四大名山之一。屯溪老街、明清古民居也闻名中外。皖西大别山、皖东琅琊山、皖中的巢湖、皖北的历史文化胜迹等旅游资源皆各有千秋,开发前景良好。

参考文献:

[1]王力,刘春生,黄育华.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10-2011)[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教育部专家调研浙江省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工作.[EB/OL].(2011.10.11)[2013.03.15]http://tradeinservices.mofcom.gov.cn/inde x.shtml method=view&id=93550

[3]东方财富网.浙江省服务贸易走向世界.[EB/OL].(2012.05.28)[2013.03.15]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65,20120528208195450.html

作者:吴露

上一篇:解放思想讨论个人发言稿下一篇:新课程高考改革深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