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运动特点

2022-1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小班幼儿运动特点

基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家园持之以恒的通力合作。小班阶段是核心,因为它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的五大领域把健康排在了首位,足见其重要性。在小班,第一学期的健康生活重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以及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努力,带领着孩子们朝着这一目标前行。以下是具体案例及我们的做法与收获。

案例1:今天你喝水了么?

每一次孩子们进入厕所小便时,我总是发现他们的小便又黄又臭。当他们坐在小椅子上时,我问孩子们:“你们今天喝过水了吗?都喝了几杯水呀?”孩子们支支吾吾,有的说我喝过了,有的说没喝过,有的说喝了很多,有的说只喝了一点点。

为了让我们班级的幼儿养成喝水的好习惯,我们在教室里做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水杯”的排列图,每一个杯子上都有小朋友的照片,并且在上方蓝色盒子中有很多吸管。我们告诉小朋友,每次喝完水后就要拿一根吸管插在属于你的水杯中,一根吸管代表喝了一杯水,两根吸管代表喝了两杯水,等放学时我们再一起看看,哪个小朋友会照顾自己。同时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看图讲述了“为什么要多喝水?”、“多喝水有什么好处?”,幼儿明白了“多喝水皮肤会很漂亮;多喝水不容易生病”等道理。

收获:

每次我们班级小朋友喝完水都迫不及待地去给水杯插吸管,没有一个孩子会忘记做这件事情。几天下来,我发现小朋友的小便清澈了许多,由此幼儿也养成了自觉喝水的好习惯。这既是习惯的培养,又是保育工作的开展。给水杯插吸管,这样的形式孩子们很喜欢。在插吸管的过程中,锻炼的不仅是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更是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

案例2:我是午餐好宝宝

我们班级在午餐方面存在着不少的现象及问题。有的孩子不会拿调羹;有的孩子挑食;有的孩子喜欢含饭……刚开始,我们会用语言进行提示,但我们发现用语言提示的效果不是很好。于是我们便动手开始喂饭了,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孩子也得不到发展。我们就在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孩子们愿意吃完属于自己的那份饭菜呢?

我们在教室里做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动物光盘”的拍拍灯墙面,每一个光盘都围绕着一些拍拍灯,每一个拍拍灯对应了一个小朋友的照片。

我们告诉小朋友,每次自己吃完全部的饭、菜和汤,都可以来到“动物光盘”的拍拍灯墙面前,亮起属于自己的那盏灯。

收获:

一面小小的光盘互动墙,竟然让孩子们爱上吃午饭。这面墙就像有魔力一般,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午饭后,自己吃完饭的孩子总是第一时间来这里拍亮自己的灯!当属于自己的那一盏灯亮起,小朋友心里的那份自豪和满足也被点亮。

富有游戏性的光盘墙激励着孩子们参与自己吃午饭并且光盘的行动,而当孩子们成功光盘时,这面“动物光盘”拍拍灯墙面就如同是一个肯定幼儿的无声老师,让幼儿体会到自己的力量,享受成就感!

案例3:我会擦鼻涕

冬天到了,经常可以看见孩子们的鼻子下面挂着两行透明的鼻涕。这时,我们通常会提醒孩子去擦鼻涕,孩子们就拿纸巾轻轻地抹一下鼻子,不知道要将鼻涕全部擤出来,我们则一直帮助孩子们擤鼻涕。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

在一节集体教学活动中,孩子们都坐在了座位上,只听见“阿嚏”一声,淘宝打了一个喷嚏,两道透明的鼻涕流了下来,“淘宝,快去擦鼻涕。”淘宝走出座位拿纸巾抹了一下鼻子又坐了回来。没过一会儿,坐在淘宝旁边的小唐,从座位上走了出来,换了一个座位坐了下来。我看着小唐,问道:“小唐,你怎么了?怎么换了一个位置?”小唐看了看淘宝,又看看我回答道:“他鼻涕没擦干净,还拿衣袖擦鼻涕,所以换了一个座位。”

我看了看淘宝的鼻子及衣袖,确实如同小唐所说的那样。鼻涕没有擦干净,衣袖上也残留着一点鼻涕。于是,我和全班小朋友一起再次分享了擦鼻涕的正确方式。另外,我们在教室里的垃圾桶前也做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擦鼻涕”的提示图:当小朋友流鼻涕了就来抽一张纸巾,对折好之后放在鼻子上,用手捏住鼻子的两边用力擤鼻涕,然后将用好的纸巾扔进垃圾桶里。在班级里,我们还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了许多有关鼻涕的绘本故事,例如:《鼻涕村出事了!》、《公主怎么挖鼻屎》、《不要挖鼻孔》、《脏兮兮,臭烘烘》等等,通過各种有趣的绘本故事内容,帮助孩子们学会照顾自己,提高独立能力。同时,我们也和班级里的家长们进行了沟通交流,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对于许多家长来说,“擦鼻涕”是一件再也普通不过的事情了。孩子鼻涕流出来了就拿纸巾帮他随手一擦,多么省心,如果提醒孩子擦鼻涕,孩子会用手或袖口一擦,这样家长还需要洗衣服,家长们觉得这是一件麻烦的事情,所以导致了大部分的孩子不会自主地用正确的方式擦鼻涕。于是,针对“擦鼻涕”这个问题,我们和家长们进行了再次沟通,让家长们重新重视这个生活中已经习惯的小动作、小问题。

收获:

在小班初期,这种图形并茂、互动性强的操作方式幼儿很喜欢!通过这样的环境提示来帮助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有用且有成效。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每时每刻的不断坚持,学校家庭的共同合作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途径。经过了家园共育的配合,我们班级大部分的孩子已经会自己主动地运用正确的方式擦鼻涕了,效果显著。这既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又是保育工作的开展。

从以上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我们班级在一件件有关健康的小事中不断努力,帮助幼儿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需要我们有长久的耐性、坚实的态度、和蔼的言语,还要有一颗爱孩子、包容孩子的心。小班幼儿就像一张白纸,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更需要我们教师科学的引导。同时,我们更不能够忽视家庭的作用,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是形成幼儿好习惯的老师,家园同步化教育,能使幼儿更快、更有效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者:朱悦婷

第2篇:基于小班幼儿特点的阅读教学思路构建

摘要:阅读是一项良好的趣味活动,也是一项应该从小就培养起来的习惯,在小班教学时也应该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针对幼儿的阅读特点,开展相对应的阅读教学。幼儿阶段孩子们的大脑发育尚未成熟,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有其教学的特殊性,又有其教学的共性,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仅要参考进行普通阅读教学的教学经验还应该对于实际中的教学策略进行具体的实践分析,最终促进幼儿阅读教学得到更有效开展。

关键词:小班;幼儿;特点;阅读教学

一、小班幼儿的阅读特点

由于幼儿在智力水平以及专注程度上有所欠缺,还处于发育阶段,因此,小班幼儿的阅读习惯也存在一定的特点。首先,对于小班幼儿的阅读喜好上,一般来说,幼儿在刚进行阅读时,对于阅读的喜好是偏向于那些卡通人物以及动漫的。在相关题材上,对于生活类的图书也是格外的偏爱,因为幼儿在刚开始发育的阶段,生活经验都比较少,生活类的题材是其在平常生活当中也能够接触到的,例如水果、卡通玩具等。其次,在阅读方式上,小班幼儿的阅读大多是以自己为主的,也就是说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幼儿一般是以自己的思维方式为主导的,在进行共同阅读的能力上还存在着欠缺。由教师带领阅读也是幼儿在进行阅读时比较依赖的一个阅读方式及幼儿在进行阅读过程中往往会比较依赖教师的解读,而不愿意自己去思考。幼儿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很容易被周围有动静的或者幼儿认为有趣的东西分散了注意力,不能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阅读上。

二、小班幼儿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一)精心做好导入工作

在进行小班幼儿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精心做好导入工作,在进行阅读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向学生讲明白进行阅读的目的,并且营造相关阅读的氛围。例如在幼儿园中,进行动物相关的内容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放关于动物的动画片,让幼儿率先地进入阅读情境当中去,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也更容易让学生保持注意力集中。除了放动画片以外,相关的音乐或者舞蹈等都是营造氛围的良好的方法。在进行幼儿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做好导入工作还可以依赖游戏的方式,因为孩子天生对于游戏没有抵抗力,利用游戏来进行阅读的导入可以让学生更快地对此产生兴趣,并且与教师进行互动,投入到阅读当中去。在对于阅读环节进行回忆的时候,学生心里留下的都是快乐的内容,而不会对阅读产生抵触心理。

(二)培养幼儿连续阅读的习惯

在进行小班幼儿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培养幼儿连续阅读的习惯,因为在当前的幼儿阅读过程当中,幼儿很难集中长时间的注意力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只能专注一会儿的注意力,一会儿就会想去动别的东西。因此,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培养幼儿连续阅读的习惯。教师培养幼儿连续阅读的习惯有很多,比如“比一比”的方式。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展小朋友“比一比”的方式,用一种轻松的竞争方式让幼儿更长时间地投入到阅读当中去。教师可以有一系列的用于奖励的物品,例如小红花,小零食等。在幼儿阅读过程中,长时间投入注意力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鼓励,让其起着带头作用,带领其他的幼儿同学也进行连续的阅读。

(三)树立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

在进行幼儿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在对于不同幼儿绘本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绘本的不同给出不同的阅读方式。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们进行树叶相关内容的阅读时,可以带领小朋友们到幼儿园的院子里去收集落叶,让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另外在生活当中还可以让家长一起参与到幼儿的阅读培养中,家长可以与小朋友们一起编一本小人书,利用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物品进行知识的普及,例如对于不同虫子类型的收集等。另外利用歌曲等方式将阅读的内容编成孩子们喜欢的歌谣也是不错的阅读方式。

(四)鼓励沟通交流,提升表达能力

与传统的幼儿阅读教学方法相比,绘本教学的形式能够为幼儿创建一个有趣生动的情境,进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其阅读的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以上特点开展阅读教学,尤其是对于那些故事性较强的阅读内容,教师在引导幼儿对故事进行初步理解之后就可以让幼儿就自己感兴趣的情节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并适当地发挥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看法。这样自由的发言讨论环境能够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信,使其能够在群体中畅所欲言,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发挥出绘本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

(五)设计绘本情境,鼓励学生演绎

绘本中一般都是生动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的方式开展教学,同时丰富幼儿实践学习的形式,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其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的氛围,还能够增进学生的交流互动,幼儿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就能够掌握语文知识。情境演绎则是当学生学习完相应知识后,鼓励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重塑情境,通过让学生亲自感受角色特点、理解故事内容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锻炼學生的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在进行幼儿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阅读的基本特点开展多样的教学策略,对幼儿进行教学启蒙。在幼儿阶段,对于学生开展的阅读启蒙可能会影响学生一生的阅读方式以及阅读习惯。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将阅读教学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促进幼儿阅读素养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俞青.基于生活化视角下小班幼儿绘本阅读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05.

[2] 丁婷.小班幼儿的阅读特点及阅读教学创新途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6):83-85.

[3] 李婷.小班幼儿的阅读特点及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8(22):123.

[4] 党爱娣.小班幼儿的阅读特点及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10):160-161.

作者:韦俊竹

第3篇: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特点及教育策略研究

摘要: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有其自身的特点,应结合其特点对幼儿进行指导。教师要充分做好活动前的准备,要丰富幼儿生活经验,适时介入、科学指导,也要对材料进行整理并进行总结评价。

关键词:角色游戏;小班幼儿;角色意识;教育策略

一、角色游戏的定义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如,在“超市”的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收银员来收幼儿买到的东西.而顾客则是拿着购物筐去拿东西。在玩“菜市场买卖”的游戏时,幼儿会吆喝“便宜又新鲜的蔬菜啊,快来买啊”等等。又如,幼儿扮演“警察“的角色时对小偷的语气非常凶。这些都证明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所反映的是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幼儿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

二、小班角色游戏的特点

(一)幼儿在角色游戏过程中缺乏角色意识

由于小班幼儿思维方式和生理、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对于教师明确角色扮演的分工不清楚,往往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意识混淆。尽管教师在游戏前明确分配给“爸爸”、“妈妈”、“孩子”的角色,但孩子根本不会理会,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模仿着成人的各种动作,有时扮演角色总会经常转移。例如,在小班开展的“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各自玩得不亦乐乎,有一名幼儿扮演“妈妈”的角色抱起娃娃哄着娃娃睡觉,嘴里还不停着说着:“宝宝乖,宝宝快点睡觉了!”片刻过后把娃娃放到小床上,自己又扮演起“孩子”背起书包准备去学校上课,嘴里还说着:“妈妈,我去学校了啊!”从这一案例分析看出,幼儿在游戏扮演中,他没有考虑到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既扮演“妈妈”的角色,又扮演“孩子”的角色,很明显这一时期的幼儿角色意识不强,容易凭借自己的兴趣去变换角色,但从游戏整体看他们玩得十分开心。

(二)幼儿游戏内容重复、简单而零散

对于小班幼儿这一时期角色游戏主要是模仿成人的个别行为和动作,依赖于形象逼真的模拟玩具。由于小班年龄特点具有随意性,幼儿生活经验又少,所以,幼儿扮演的角色往往都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小班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往往表现出内容简单,多次都在重复同样的动作,并且情节单一、零散。例如,在一次幼儿自由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几名幼儿玩起了“过家家”的游戏,一名幼儿扮演“妈妈”,一名幼儿扮演“爸爸“,剩下的幼儿扮演“孩子”。扮演“爸爸“的幼儿学着爸爸的语气说:“我去上班了,你记得在家做饭。”扮演“妈妈”的幼儿连回应也没有回应,于是自己就开始在那假装做饭了,而剩下扮演“孩子”的幼儿就在一边自己玩起来了。通过这一案例可看出,“过家家”这个游戏,幼儿们仅仅是用几个零散的片段表现出来的,没有连贯性,游戏情节间也并没有多大的联系,幼儿只是自己扮演自己的角色,表现出来的内容也过于单一。这是由于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发展还不够完善。

(三)幼儿游戏间缺乏交流与合作意识

由于小班幼儿处于平行游戏阶段,幼儿间往往是相互模仿,这时期的幼儿又是以自我为中心,思维方式又具有具体形象思维特点,幼儿在游戏中更多的只为满足自己摆弄玩具的过程,幼儿往往是坐在一起,独自游戏。所以,在角色游戏进时语言交往较少,也缺乏与同伴间的交流。幼儿间只是初步的玩伴关系。例如,在主题活动“菜市场”中,教师让幼儿进行买卖游戏,于是,幼儿就开始了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卖菜”的幼儿一直在那吆喝,对于“买菜”的幼儿根本不理会,而“买菜”的幼儿也没有说要买什么,直接拿了菜就走。从这案例可以看出,此游戏间的幼儿只知道自己是卖菜的还是买菜的,幼儿只是处在自己玩游戏的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要与同伴进行交流。

三、小班角色游戏的教育策略

根据小班角色游戏的特点,结合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目标。我对小班进行角色游戏指导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要充分做好活动前的准备

1.创设温馨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的角色意识

小班幼儿的教育重点是发展幼儿情感、动作、语言,有扮演角色的愿望和意识,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都会有入园焦虑的问题,游戏又是幼儿的天性。所以,教师在游戏的环境创设上更要注意环境的人文性,要符合幼儿心理需要,在环境的创设上应该注重温馨,“家”的感觉,给幼儿提供宽松,舒适的环境,这样幼儿会在游戏中逐渐摆脱入园焦虑问题。并且幼儿教师在环境创设时应遵循安全性、主体性、启发性原则。

在材料准备上,由于幼儿处于平行游戏的高峰期,教师要根据幼儿生活经验为幼儿提供种类少、数量多而且形状相似的成型玩具,这样才能满足幼儿的心理发展需求,便于教师更好地指导教学。

2.教师要合理制定游戏目标

小班幼儿正处于个别运动阶段,不断重复着成人的个别动作和简单的言语,根据这一点,要求教师根据主题目标,对幼儿的角色安排制定明确的使用材料和地点扮演的规则。这就保证了游戏材料的合理利用和游戏地点的合理分配,也会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对教师在后期更好地进行游戏指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要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应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由于小班生活经验少,在进行角色游戏时内容单一,所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的前提条件。

1.通过日常谈话

教师应该在幼儿的生活中多通过交谈,了解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话题,然后教师要与幼儿一起分享;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多接触生活,多观察社会,获取丰富的生活经验,使游戏内容变得更充实。

2.通过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带领本班的幼儿去参观中班、大班的大哥哥,大姐姐是如何进行角色游戏的,吸取丰富的经验。

在教学活动中,多渗透情景性的游戏,让幼儿在情景游戏中,通过对人物形象再现,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3.通过家园共育

幼儿除了在幼儿园接触最多的就是家庭,幼儿的角色扮演也是模仿成人的动作,教师不仅要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幼儿丰富生活经验,也要让家长积极配合指导幼儿。

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教师特别提醒家长在出去游玩时,要多带领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周围的环境。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家长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这样幼儿获得感知就越丰富。

(三)教师要适时介入,科学地指导游戏

教育作用的实现需要教师正确的指导,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是比较薄弱的,目的性较差,操作时稳定性较低,需要教师适时介入指导。由于角色游戏体现了幼儿自主性,指导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游戏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指导。

1.教师在游戏内部进行指导

由于小班幼儿具有随意性特点,在游戏时没有明确的主题,往往重复某个动作,如模仿“妈妈”喂奶、做饭等,这就需要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游戏,通过游戏的语言和行为进行幼儿游戏指导,可采取平行游戏和共同游戏两种形式。

平行游戏就是教师通过模仿幼儿的游戏来对幼儿游戏施加影响。例如,在买卖游戏过程中,买菜的幼儿不知道怎样去交流,这时,教师可以以买菜幼儿身份参与进去,说:“老板,你家的黄瓜怎么卖?多少钱一斤?给我拿两根,多少钱?”教师对幼儿的范例,便于幼儿掌握方法,避免指导成为干扰。

共同游戏就是教师直接参与到幼儿游戏中,与幼儿共同游戏。如到娃娃家做客等,教师在和儿童共同游戏过程中要进一步了解幼儿想法,调动幼儿主动性、创造性,帮助他们发现、解决问题,丰富内容情节。例如,在“菜市场”游戏中,教师扮演顾客去买“菜市场”没有卖的东西,如小鱼、小鸟等。引发幼儿用已有的材料代替这些,这样可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教师在游戏外部进行指导

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是指教师站在儿童的游戏之外,以教师身份干预幼儿游戏,便于教师同时影响更多幼儿。游戏中幼儿是主体,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愿望,不要以成人的思想去强化幼儿,要尊重幼儿主体性。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指导,可采取两种方式,包括言语、非言语混合的方法。

言语的方法是教师作用于儿童的重要影响手段,在作为游戏者身份的游戏指导中,教师的言语往往是游戏中角色的语言表达,是角色的语气、语调。教师要通过言语暗示儿童去做什么和如何做,重在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引导。如“你们想玩过家家的游戏吗?”“娃娃家的娃娃是不是饿了?”这样可以帮助幼儿确立游戏的主题,明确自己的角色,扩展游戏的内容,开拓幼儿的想象能力。教师通过言语对幼儿的行为做出及时回应,表扬和肯定或是指出不足或提出建议。如“你今天扮演买菜的角色表现真得好!”

非语言的方法是教师在游戏过程中通过用自己的表情、眼神、手势、动作、身体运动的方向等非言语的手段,来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如在一次角色扮演游戏中,一名幼儿不愿去扮演,教师看着她对她微笑并且做出了大拇指的手势,这时幼儿开心地一笑好像有了很大的勇气参与进了游戏中。

(四)整理材料,总结评价

1.整理材料

教师在游戏前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幼儿年龄较小,要从小班逐渐培养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在游戏结束后一定要要求幼儿收拾整理材料,放回原位。以便下次教师更好地开展角色游戏。

2.总结评价

由于小班幼儿进行游戏的水平较低,所以游戏结束后,教师要进行评价游戏,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评价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教师要针对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和需要表扬的地方拿出来和幼儿一起分享。表扬游戏中表现好的行为,同时也要指出游戏中不恰当的地方。教师评价要针对问题,不能泛泛地进行评价。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水平。如“我刚才看到在买卖游戏中,有顾客要面条,可是他们那里没有面条,于是扮演‘卖菜’的小明把几条长长的纸代替面条卖给了顾客。他这样做非常好,他能想到用长长的纸来代替面条,如果是你,你能想到吗?”

作者:齐建平

第4篇: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3~4岁幼儿年龄特点

3~4岁幼儿的身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功能有所加强,骨骼更坚硬了些,但骨化过程还未完成,容易变形,神经细胞脆弱,易疲劳,大脑皮层在形态上继续分化。在功能上逐渐成熟,到了3岁大致定性,但兴奋过程占优势,抑制过程较弱。

3~4岁幼儿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由。喜欢用笔画画,进入涂鸦期。幼儿能根据物体特点和功能,比较灵活、准确熟练地操作,摆弄和建构简单造型。在创造性活动中表现出自豪感。他们对鲜明的色彩、线条、音乐、节奏、律动有浓厚的兴趣。能用动作表达其感受。伴有情感地愉悦性体验。这阶段幼儿是音乐感受力和听觉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3~4岁幼儿能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惊喜动作。喜欢接触外界环境。练习大肌肉运动技能。能自然地走、跑、跳、学骑三轮车、玩球。

3~4岁幼儿能掌握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学会自己穿脱衣服、系扣子、洗手……并有初步的自我保护和规则意识。幼儿随生活范围不断扩大,引起心理发展的各种变化,使其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迅速发展。

3~4岁幼儿感知觉逐渐完善,对生动形象、色彩鲜艳、新奇的事物和现象容易认识。但他们观察的随意性水平较低,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转移观察的目标。思维依靠行动,带有直觉行动性,先做后想,不会想好再做。不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初步掌握分类,喜欢自然界。喜欢操作活动。爱模仿别人,有一些独立性。需成人的指导和帮助。幼儿认识活动对行动的直接依赖性说明其认识活动非常具体。他们能理解具体的事物,不会做复杂的分析,不会进行逻辑推理。各种心理活动仍以无意为主。

3~4岁幼儿已掌握一定口语,逐渐学会正确发音,对同意的理解肤浅具体。语言的形成发展使幼儿能用较恰当词句向别人表达自己思想和需求,喜欢听故事,学习儿歌,能安静听别人讲述并听懂语意。

3~4岁幼儿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绪所支配。自制力差,易冲动,自我中心化强。但对成人及熟悉的人仍有依恋情感。但他们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和行为规范。喜欢用语言的动作与人交往。会出现一些交往障碍或行为问题。逐渐习惯于自发地和同伴共同游戏,能对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开始有初步的自我评价。

针对3~岁幼儿年龄特点,成人应注意保护幼儿身体。走,坐姿势端正的时间不宜过长。成人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正面教育,为幼儿树立好榜样。为孩子提供更多和同伴相处交往的机会,进行探究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使其主动性,目的性和友好交往行为在实践活动中得以提高。

第5篇:小班幼儿阅读特点

小班幼儿年龄小,阅读时以无意注意为主,方位感较弱,所以他们喜欢看色彩鲜艳、画面形象大的图书,还常常会把书拿颠倒;同时他们生活经验少,理解能力较弱,不能理解画面与画面之间的关系,因而常常只能说出画面的主题,并对内容熟悉的图书“情有独钟”。

亲子阅读指导策略

小班幼儿年龄虽小,发展速度却十分惊人。建议家长们为这一阶段的孩子提供色彩鲜艳、图案形象较大的图书。亲子共读时可将幼儿揽在怀中,营造愉快的亲子阅读氛围,并指导幼儿初步看懂单幅儿童图画书主要内容,了解一些有关图画书的信息,如:图画书有封面、封底、作者等;鼓励孩子将图画书的主要内容说出来,并可指导孩子认读最简单的文字。

大班幼儿阅读特点

大班幼儿经过两年的阅读培养,对阅读已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他们求知欲强,自选的图书已超越了那些情节简单的童话故事类书籍,喜欢一些篇幅较长、情节曲折的图书;阅读时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识字的欲望不断增强、能将故事的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理解内容,但对故事情节的几个重要转折点难以解读,对故事主题的概括需要成人的引导。

亲子阅读指导策略

大班阶段,家长应为孩子选择内容更为丰富、情节更为生动的图书,亲子阅读时指导幼儿能对故事情节转折处的画面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对故事情节发展进行合理想象;帮助幼儿提升对故事主题概括的能力;鼓励幼儿进一步了解图画书的构成,知道图画书画面与文字的对应关系,鼓励幼儿用绘画、表演等各种方式表达阅读信息,拓展多种阅读样式,推进幼儿阅读个性的发展。

中班幼儿阅读特点 经过小班一年的学习,中班孩子呈现出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趋势,但注意的稳定性不够,阅读时还不能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形成对故事的理解,常常一下翻到后面,一下又倒回前面,语言表达有所提高但不够连贯;同时幼儿阅读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并富于想象,但还不能很好地观察与故事发展有密切关系的人物的动作、表情、对故事的理解依赖成人的帮助。

亲子阅读指导策略

中班这一阶段,家长应更加用心地了解孩子阅读的现状和爱好,精心挑选合适的阅读材料。亲子阅读时家长可以和幼儿对面或并排而坐,让幼儿能清晰地看清楚您的表情和动作;阅读时指导孩子掌握正确翻阅图书的方法,鼓励他们对画面作有序观察并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理

解故事内容;知道图书中有页码和文字,能安静地倾听成人的讲话,并鼓励孩子大胆地讲述图书内容。

第6篇:幼儿绘画特点、目标(小班)

幼儿绘画特点、目标与内容

小班上学期

一、特点

1、无意注意占主导优势。观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观察笼统,一形多义是这个时期绘画的主要特征。圆圈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涂鸦符号。幼儿用圆表示一切想要表现的事物,且大多数的圆圈涂鸦为不封闭的圆形。

2、个体生理、心理发展速率的不尽相同,使幼儿之间的差距很大。部分幼儿尚无创造图形符号的意识,部分幼儿作品已出现不规则的圆形,有的已能将圆形和线条组合表现物体的一些特征。

3、偏爱鲜艳的颜色,能区分3~4种或更多差异明显的颜色。对差异不明显的颜色常易混淆,如蓝色与绿色。喜爱用各种颜色在纸上随意涂鸦,但在表现图形符号时,很少调换颜色,致使作品色彩单调。

4、缺乏辨别方位的能力,思维缺乏稳定性。在纸的任何地方都能随意涂鸦,且涂鸦的符号缺乏联系,各自独立,不断重复同一种图像,作品显得杂乱,没有固定的方位。

5、喜欢摆弄新奇、易操作的工作和材料,并从中体会乐趣。以手臂动作带动手腕操作,不能控制动作的方向和力度。关注摆弄的过程,对结果不在乎。

二、目标

造型:

1、制地表现各种线条。

2、运用封闭圆形添加线条创造简单符号。

3、变化圆形和线条的位置,创造等多的符号。 色彩:

1、感知常见的颜色,说出它们的名称。

2、尝试调换各种颜色进行涂鸦。

3、主动调换颜色,感受色彩的变化。 构图:

1、在画面任意地方粘贴添画。

2、分辨画面上下方位。

幼儿绘画特点、目标与内容

小班下学期

一、特点

1、无意注意仍占有一定的优势,而有意注意开始萌芽。观察力和辨别能力较之前有明显进步。小班下学期初幼儿的观察无顺序,多遗漏,只能观察到事物的粗略轮廓,已积累一些简单图形的变现经验,并有意识地通过线条、图形的简单组合表现事物大致特征。

2、逐步能控制手的动作,使手眼一致。从无控制涂鸦转向有控制的涂鸦,从以“动作”为主要特征的绘画活动开始向以“想象”为特征的绘画活动演变,会用绘画表现自己的愿望。动作逐步精细化,幼儿之间的差异逐步缩小。

3、能说出更多常见颜色的名称,有意识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涂画,但对颜色的深浅尚不敏感。在创作过程中能主动调换颜色,对鲜艳、明亮的颜色有偏爱。

4、空间知觉逐步发展,初步能辨别上下等方位。思维的稳定性有所增强。通过重复创造图像使画面变得丰满。

5、乐意尝试运用各种绘画材料,已不满足于单一的水彩笔盒炫彩棒,对新奇的表现手法充满兴趣,从手臂控制逐渐过渡到手腕控制,操作材料的能力逐步增强。

二、目标

造型:

1、尝试在图形上添加线条创造符号。

2、运用各种图形和线条表现熟悉物体,开始有较明确的命名。

3、图形组合创造简单图像的意识开始萌芽。 色彩:

1、感知更多的常见颜色的名称。

2、有意识地调换颜色使作品色彩鲜艳。

3、尝试用炫彩棒涂色,初步体验涂色的乐趣。 构图:

1、以散点构图的方式安排画面。

2、关注整体画面,用重复添加方法使画面丰满。

第7篇: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定稿)

小班幼儿发展特点:由无意识倾听到学习有意识倾听表述的特点是,以自身活动或经历为内容,其中夹杂着一些想象的成分,表述的方式比较简单,

我班幼儿特点:部分幼儿来自农村,外地,父母做生意,孩子由老家的老人带大,受年龄和文化程度影响,我发现他们的语言能力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幼儿听不懂普通话,不会说普通话,有的幼儿因为有口音或者刚刚来北京对周围生活的环境比较陌生,所以导致有的幼儿不敢在他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样是因为上面的原因,有部分幼儿没有较好的生活习惯,倾听习惯。

儿歌的仿编是中班语言领域的目标,但是我这个活动的让幼儿仿编的的内容只是简单的水果名字部分,第一,水果是幼儿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幼儿非常熟悉。第二,儿歌的整体结构没有变化,幼儿只是在复述的过程中将水果的名称做以简单的改变。第三,就像我前面说的,小班的语言是以自身活动或经历为内容的。儿歌中不仅仅只是水果名词的改变,目标中还包含健康领域的内容:吃东西前要洗手。这也是小班这一阶段生活常规培养的主要内容之一。儿歌的方式是幼儿喜欢的,易于接受的。从而利用这一形式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8篇: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的幼儿一般在3岁左右,3岁以后幼儿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开始上幼儿园,从只和亲人接触的小范围,扩大到接触到更多的成年人和许多的同龄人在一起,3岁以后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大是有一定基础的。

第一,生理发展,这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3岁以后的幼儿身体比以前结实了,他们不像以前那样容易生病,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增强,另一方面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精力比以前充沛了,神精系统的发展可以使幼儿连续活动5-6小时,日间只需一次睡眠。

第二,三岁幼儿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由于骨骼肌肉系统的发展,大脑调节能力的增强,加上学前期所学会的技能和取得的经验,3岁幼儿能够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我们在户外活动中发现孩子们的动作协调了,喜欢追跑,喜欢和老师一起参加简单的体育活动。

第三,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已经基本上能够向别人简单的表达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过多的去猜测他的意愿。

第四,认知依靠行动,3岁左右的幼儿认知往往依靠行动进行,他们的思维是先做后想,他不会想好了再做,比如,让小班幼儿玩雪花片拼图形,他们拿到雪花片后立马行动,如果让他想一想再拼,他做不到,往往是无意中拼出某个形状,他们才有所发现的说出:“老师,你看,我的火车”。

小班幼儿认知对行动的直接依赖性,说明他们的认识活动非常具体,小班的幼儿只能理解具体的事情,不会做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直接的推理,比如:对小班的幼儿说反话,往往引起不良后果,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哭着要找妈妈“不”带你去找妈妈,如果直接告诉他:“你不哭,我就带你去找妈妈。”孩子听了就放心了,这时老师接着引导孩子就不哭了。

第五,情绪作用大,幼儿的心理和行动更多是无意性的,在3岁左右,这种特点更为突出,比如这个时期的幼儿常常为一件微不足到的小事而哭起来,对他们一般的讲道理,往往收效不大,用有趣的事情吸引他,倒是可以很快地使他忘记原来的不安,小班的幼儿容易激动,常常是越哭越兴奋,甚至是全身抖动,当他们哭的很厉害的时候,给他讲道理更是听不进去,这时只能用行动让他安静下来,用毛巾给他擦擦脸,用爱抚的声调和他说话,让他感到亲切,情绪上渐渐不哭了,等他全安静下来以后,才能对他进行说理教育。

小班幼儿仍然十分依恋父母和老师,尤其需要等到亲近成人的微笑、拥抱、拍拍、摸摸等肌肤相亲的爱抚动作。

小班幼儿各种认识过程的无意都占压优势,他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所支配,而不是受理智而支配,比如,在注意方面,小班幼儿容易被一些色彩鲜明和形象生动的物体所吸引,而不会去注意一些他所不感兴趣的事情,在记忆力方面也是如此,小班幼儿常常是无意中记住一些事物,而被迫去记忆时反而记不住。

第六、爱模仿,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时期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游戏的喜欢与别人担任同样的角色,如玩开火车的游戏,大家都要当司机,一列火车上有好几个司机,甚至没有乘客,他们并不在乎,反而玩的很高兴,在这个年龄段,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常常是通过模仿学习并巩固下来的,同时,成人所没有觉察到的一些行为小节,也可能被孩子模仿而形成觉察到的一些行为小节,也可能被孩子模仿而形成他的不良习惯。

以上几个方面的发展使3岁幼儿以具备了离开离人去参加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可能性,3岁的幼儿逐渐学会最初步的自理能力,在正确的培养下,能够自己进餐,自己控制大小便,以及在成人的帮助下自己穿衣,逐渐习惯于自发地和小朋友共同游戏,幼儿生理,心理发展上的各种变化,使他们认知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人力都有了迅速的发展,只有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解决问题。

以下是小班幼儿应要达到的目标。 语言目标: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有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的讲话,学习常见的交往语言和礼貌用语。

3、能清楚的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5、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述。 运动目标:

1、学会一个跟着一个走。

2、愿意参与走、跑、跳、钻、爬、滚等基本的大肌肉运动技能,在游戏中不与他人碰撞。

3、运用手势和身体动作对节奏、音乐、故事作出反应。(如模仿操和简单的徒手操)

技能目标:

1、学会用自己的手绢、手巾擦手、擦鼻涕,愿意培成人做剪指甲、洗手、洗脸等日常清洁。

2、学习整理自己使用后的玩具、材料、生活用品,知道将用过的东西放在指定的地方。

3、学做自己能做的事,能自己吃饭、睡觉、做操等,遇到困难时会寻求帮助。

4、听懂老师的指令,并能按指令做事。 情感目标:

1、适应集体生活,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

2、幼儿通过自己做事获得信心,感受到集体的快乐。

3、幼儿与幼儿之间能友好相处,懂礼貌、懂谦让、共分享。

4、信任、接近老师,愿意和小朋友共同游戏。 思维目标:

1、对周围的许多事物有自发的敏感性和好奇心,有探索的愿望。

2、具有初步的时间,空间概念。

3、能区别两个物体的上下,里外,前后和远近。

4、能认识并说出3至4种颜色,认识圆形、方形。

5、知道一和许多,能点数1~5件物品。 认知目标:

小班的幼儿行动自如,认知范围扩大,逐步形成一些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实物概念,但此时,小班幼儿的概念很具体,只是特指某项事物。例如:在操作摆弄物品时,幼儿逐渐认识了一些事物的属性,如大小、多少、简单的形状等。

第9篇:小班幼儿科学探究的特点和支持策略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与经验的重要途径,在实现幼儿园培养目标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主动地参与各种科学探索活动,以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与经验,发展智力,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的教育过程。

刚进幼儿园的小班幼儿对科学活动有很强的兴趣,但由于他们缺乏学习经验,在活动中常常表现小班幼儿独有的特点,下面结合小班上期科学活动——《蛋》谈谈我的一些观点。

一、方法单一,不懂运用多种感官。

教师打开蛋,请幼儿观察蛋的内部,大部分幼儿只看了看,回答:“有蛋黄;粘粘的;有黄黄的蛋;圆圆的蛋;有水。” 师:“拿出小手,轻轻地摸一摸,看看有什么感觉?” 幼儿的回答:滑滑的;软软的;粘粘的。【教师支持策略: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小班幼儿没有学习经验,教师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观察方法和习惯,在观察活动中,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

一、 无目的地动手、玩的成分多。

教师把蛋黄与蛋清分开,让幼儿重点观察蛋清。幼儿在操作时很兴奋,有的幼儿用手去戳蛋黄;幼儿用手去搅拌。老师让他们停止小结时,很多幼儿的注意力还在碗里,这时老师只好把材料收了。接着老师提问:“蛋的哪个部分叫蛋清?蛋清是什么样的?”幼儿的回答:“滑滑的;流来流去;倒来倒去。”【教师的支持策略:给幼儿一定动手操作的时间,教师的提问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发幼儿思考。】小班幼儿在活动中常常以行动、动作为主,不会用语言和他人交流,提高幼儿注意力就要给幼儿一定的动手操作时间。同时由于小班的科学活动趣味性都比较强,幼儿的注意力也很容易受外界影响,这时教师的提问就非常重要,要简单且有针对性,能让幼儿的注意力跟随问题的节奏前进。

三、对自己的猜想不会记录、回忆

观察前,教师请幼儿尝试猜想蛋清和蛋黄在加热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有的说:“蛋会变黄了”;有的说:“蛋熟了”;有的说:“蛋会成变白色”等,但在观察中,我们提问几个幼儿自己的猜想时,发现很多幼儿都忘记自己刚才的猜想了。【教师的支持策略:找图形贴照片等】。在活动前,教师可以估计幼儿的猜想,准备几种图片及展示板,让幼儿在猜想时贴照片、号数等方式记录自己的猜想,以便幼儿对照猜想和观察结果,及时更正,加深对事物变化的印象。

四、回忆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

活动中教师请幼儿分别说出观察到的蛋清和蛋黄的变化,幼儿的回答:“蛋煮完颜色变成白白的了,颜色的变化又是幼儿首先关注的;蛋黄变得冰冰的。变硬了。裂开了,像橡皮泥。” 从幼儿的回答中,我们发现虽然教师一直在引导幼儿对蛋清和蛋黄煮过前后变化进行比较,可是幼儿只能说出当前看到的。说明小班幼儿对物体前后变化的比较感到困难,可能是由于幼儿观察物体后期变化时已经忘记了前期是什么样的了,导致难以对比。【教师支持策略:要将物体的前后状态同时呈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看着进行回忆比较。】后来的几次活动中,教师将活动中事物的变化、幼儿特殊的发现都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讨论时播放给幼儿看,受到很好的效果。

五、观察的持久性较差,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蛋清倒进热水后有什么变化,张靖却反复地说:“很烫,很烫。”“水好烫。”关注点偏离了教师的要求。【教师的支持策略:注意教学具的投放、幼儿座位的摆放等。】活动进行到现在,时间大约用了15分钟了,这时幼儿都开始骚动了,而教师只准备了一个锅操作给幼儿观察,幼儿观察时相互推挤,影响了他们的注意力;同时教师让幼儿分组轮流观察,也降低了幼儿观察的效果。因此,在活动前,教师要充分考虑各种材料的摆放位置、幼儿座位等对观察过程的影响,尽量减少外来因素的干扰。

小班幼儿刚进园不久,受水平的限制,科学探究的知识点不宜太多,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更为具体,层层递进,积极启发幼儿的思考,建立知识经验。同时他们的观察探究还受很多条件的限制,如:和同伴较陌生,活动中不会交流意见;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清楚的表达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和见解;活动中很多时候会受情感、个性的影响等等,因此,教师在实施科学教育中要给足幼儿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促动幼儿表达与交流,这是科学教育的重要一环;要有意识地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加以引导和激励,培养幼儿稳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活泼开朗、敢于挑战的个性品质,充分发挥情感、意志、个性在科学探索活动中的动力作用。在活动中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合理选择活动内容,选择合适的支持策略,对不同水平,不同个性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充分挖掘幼儿的观察潜力,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班级特色,使每个幼儿都能在科学活动中获得快乐的成长。

幼儿科学教育仅靠集体教学活动是不够的,我们要积极为幼儿的科学活动配套充足的物质条件,创设丰富宽松的探索环境,随时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需要。科学教育内容丰富多彩,神奇有趣。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的魅力,巧妙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做科学"的乐趣,培养一定的探究科学的情感与认知能力。我们相信,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深入,广大教师的积极探索,幼儿园科学教育一定能取得更快的发展。

上一篇:中山大学运营管理下一篇:家长开放日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