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疾病防控机构

2022-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学校疾病防控机构

学校疾病防控制度

王家滩小学学校疾病防控制度

为增强学校疾病预防与控制意识,提高师生防病能力,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我校疾病防控制度。

1、学校应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并指定班主任每天做好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2、学校应普及卫生知识,利用黑板报等各种形式做好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宣传,正确认识,做好防范。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加强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训。教会师生防病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

3、制定预防疾病措施:(1)保持工作、学习、生活环境通风换气,教学和生活用房应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2—3次;(2)尽量不要组织师生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去活动;(3)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在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不要共用茶具、餐具。(4)注意增减衣物和均衡营养,加强户外锻炼,保证足够休息,增强体质。(5)学生若发生有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马上告诉老师或家长,及时就医;教师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6)学校卫生室应按照规定定期消毒。

第2篇:中心学校疾病防控计划

绥阳县茅垭镇茅垭中心学校

疾病防控工作计划

春季是疾病暴发的高发时期,为确保学生身体健康,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各种疾病突发事件,依据上级有关法律法规及各项工作条例,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订如下疾病防控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明确卫生防病的任务和应采取的措施。

2、全面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疾病预防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技能,增强传染病和突发事件报告意识。

3、学校应遵循“预防为主,严堵源头为重”的原则,成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建立防控传染病应急预案,使学校对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切实有效地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及时对发现传染病或暴发流行的传染病采取必要的措施,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重点抓好传染病预防和报告工作

1、疫情报告: 一旦发现师生患有传染病或发现有传染病流行时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部门。早发现和及时报告疫情做到:(1)班主任认真做好晨检工作、准确登记上报、随时巡视; (2)学校专人负责疫情报告;(3)建立专门的传染病登记本。

2、疫情控制:

一旦发现疫情,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1)协助疾病防控部门对流行病的调查和采样工作。 (2)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3)根据控制疫情需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或疫苗应急接种。

(4)发生疫情重大流行时,执行政府依法做出的停课决定。

3、预防措施:

(1)把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列入学校重要工作,有专人负责。 (2)开展对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教育,开设健康教育课,使学生掌握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3)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改善卫生设施,切实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4)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预防接种程序,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学生进行疫苗接种。

(5)、认真做好接种证的收集、并准确填写上报。

茅垭镇茅垭中心学校

2015年3月2日

第3篇:中心学校疾病防控领导小组

绥阳县茅垭镇茅垭中心学校

疾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调整)

长:刘廷友(中心学校副校长)

责:负责我校疾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开展中的督促、检查。

副组长:杨典(中心学校教导主任)

责:协助组长负责对我校疾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检查。

员:李光林(中心学校财务)

责:负责学校疾病防控工开展中的后勤保障工作,做好初级卫生工作中的设备、消毒药品方面的物资准备和采购。

谌立群(中心学校少先队辅导员)

责:负责我校各年级卫生消毒工作的安排指导、督促检查、组织评比。

王昌乾:(中心学校防疫办主任)

责:具体负责我校学生晨检、消毒工作的监督。 聂兆敏:(一年级班主任) 李忠容:(二年级班主任) 高泽菊:(三年级班主任)

蒋宣华:(四年级(1)班主任) 雷

红:(四年级2班班主任)

张小洁:(五年级(1)班班主任)

陈嘉彦:(五年级(2)班班主任)

旭:(六年级(3)班班主任、工会主席)

戴富勇:(六年级(4)班班主任)

陈应启:(六年级(5)班班主任)

文义琴:(六年级(1)班班主任) 李忠友:(六年级2班主任)

责:

1、具体负责本班学生和教室、区域的消毒、卫生保健工作。

2、协助学校疾病防控主任搞好疾病防控工作。

茅垭镇茅垭中心学校

2015年3月2日

第4篇: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督导记录

学校、托幼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督导记录

学校名称: 负责人签字:

一、基本情况

该校位于 县(市、区) 乡(镇) 村,属于(寄宿、非寄宿)制学校,全校共有 年级(系 ), 班级,共有学生 人(其中寄宿学生 人,非寄宿学生 人),教职员工 1 人。(如小学包含幼儿园,分开统计(幼儿园1所,小学1所))

二、督查内容

(一)组织管理

1、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领导组 □

专职 □ 兼职 □ 培训情况 □

(二)预案、制度及相关资料

3、传染病及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 报告制度 □ 报告流程 □ 工作计划 □

4、学生晨检制度 □ 晨检记录 □

5、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 □ 记录 □

结核病报告、转诊记录 □ 结核病督导记录 □

6、复课证明查验制度 □ 相关资料 □

7、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

相关资料(每年体检情况 □ 体检报告 □ 存档管理 □ 是否将结核病筛查纳入新生入学体检项目 □)

8、学生免疫规划管理制度 □

9、招生简章或入学通知书中明确注明报道需携带预防接种证 □

10、通风、消毒制度 □ 通风、消毒记录 □

11、生活饮用水每学期开水之前进行检验 □

2、传染病专(兼)职疫情报告人 姓名 电话

相关资料(登记表 □ 补种登记 □ 汇总登记 □ 小结□ ) 相关资料(检验报告单□ 评价报告单□ )

(三)健康教育

12、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制度 □

13、学生每学期传染病(结核病、流感等)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开展情况□ 相关资料(宣传栏□ 宣传资料□ 健康教育课□ 影像资料□)

14、教职员工 □ 学生家长 □ 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开展情况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说明:所有检查内容以文字资料为准,有在□内划√,无划×。 督导单位: 督导人员: 督导时间:

第5篇: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督导记录

学校、托幼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督导记录

学校名称: 负责人签字:

一、基本情况

该校位于 乡(镇) 村,属于(寄宿、非寄宿)制学校,全校共有 年级(系 ), 班级,共有学生 人(其中寄宿学生 人,非寄宿学生 人),教职员工 人。(如小学包含幼儿园,分开统计(幼儿园1所,小学1所))

二、督查内容

(一)组织管理

1、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领导组 □

专职 □ 兼职 □ 培训情况 □

(二)预案、制度及相关资料

3、传染病及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 报告制度 □ 报告流程 □ 工作计划 □

4、学生晨检制度 □ 晨检记录 □

5、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 □ 记录 □

结核病报告、转诊记录 □ 结核病督导记录 □

6、复课证明查验制度 □ 相关资料 □

7、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

相关资料(每年体检情况 □ 体检报告 □ 存档管理 □ 是否将结核病筛查纳入新生入学体检项目 □)

8、学生预防接种管理

本学期新入学(入托)儿童 人,查验接种情况审核报告 人,查验工作是否符合《甘肃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实施方案(2016版)》要求 □

2、传染病专(兼)职疫情报告人 姓名 电话 接种证查验相关资料(登记表 □ 补种登记 □ 汇总登记 □ 小结□ )

9、招生简章或入学通知书中明确注明报道需携带预防接种证(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审核报告) □

10、通风、消毒制度 □ 通风、消毒记录 □

(三)健康教育

11、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制度 □

12、学生每学期传染病(结核病、流感等)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开展情况□ 相关资料(宣传栏□ 宣传资料□ 健康教育课□ 影像资料□)

13、教职员工 □ 学生家长 □ 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开展情况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督导单位: 督导人员: 督导时间:

第6篇:浙江省学校与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导要点

儿童与婴幼儿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学校与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单位。全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时,要积极配合当地教育部门指导学校与托幼机构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晨检与缺勤监测及通风与预防性消毒等工作。为做好我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学校与幼托机构的检查和技术指导,制订本指导要点。

一、健康教育

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根据学校与托幼机构的特点,指导开展手足口病防治健康教育,普及预防手足口病的科学知识,增强家长、学生(托幼)和校医防护意识,减少和降低该病发生。 (一)健康教育形式

1.采取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材料或开展技术培训等方式,对学校与托幼机构教师、校医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教育,重点是手足口病预防知识要点、健康教育技巧、方法等方面的指导,提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

2.建议学校与托幼机构采取召开家长会、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向孩子家长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家长的防范意识。

3.指导学校采取黑板报、面对面宣传、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开展学校内预防手足口病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托幼机构采取游戏等方式对托幼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也可采用教师示范的方式教会托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宣传教育要点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注意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2.宣传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 3.通过健康教育,使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并养成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等良好习惯。

5.学校和家长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6.家长应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

7.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8.学校和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二、晨检与缺勤监测

为及早发现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重点单位内发生的手足口病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积极配合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指导辖区学校与托幼机构开展手足口病晨检与缺勤监测工作。

(一)晨检要求

指导学校与托幼机构进一步完善学生晨检、因病缺勤追查、登记和相关报告制度;落实责任心强、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的校医、卫生保健老师具体负责本单位手足口病晨检、因病缺勤追查与登记、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等工作,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及时全面掌握学校学生健康状况。 (二)晨检时间

辖区学校与托幼机构晨检时间和方式可以统一确定,原则上可由学校与托幼机构的班主任老师在每天第一节课课前5—10分钟对学生进行晨检,或指定专门人员每天入学前在校门口组织晨检,晨检汇总和报告具体要求按照当地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执行。

(三)晨检内容

学校与托幼机构开展晨检工作的内容应包括:①发热;②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散在疱疹等手足口病症状;③因病缺勤情况。对精神萎靡、嗜睡等可疑患病的学生,需要请学校校医作进一步检查,确保做到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四)缺勤/缺课监测

学校与托幼机构的班主任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及时同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并及时报告给学校校医或保健老师。

三、预防性消毒措施

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指导辖区学校与托幼机构开展通风与预防性消毒工作,具体如下: (一)通风与空气消毒

幼儿活动室、教室和宿舍(寝室)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至少开窗通风二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无法充分通风换气的,可通过安装换气扇、电风扇等实施机械通风;在室内无人条件下,可采用紫外线灯悬吊或移动式直接照射消毒30分钟以上;有条件的可安装动态空气消毒器(臭氧除外),按产品使用说明书使用。

(二)环境与用品消毒

1.托幼机构的玩具应每天消毒:耐热的木制玩具,可在开水中煮沸15分钟;塑料和橡胶玩具,可在含有效氯25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15分钟;怕湿怕烫的毛类玩具,最好在阳光下曝晒4小时以上;高档电动、电子玩具,可用碘伏棉球擦拭孩子经常抚摸的部分。

2.幼儿毛巾专人专用,每天清洗、消毒一次,洗后晾干;幼儿被褥、床垫每周曝晒一次,每次不少于4小时,并且个人专用;被套、枕套、枕巾每周洗一次;餐巾每餐消毒。

3.寄宿制园所儿童脸盆应个人专用,用后清洗干净,保持清洁,每周浸泡消毒一次;浴盆(池)用后清洗、消毒一次,并保持干燥;洗手池每天清洗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可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擦拭15分钟。

4.便器用后随时冲洗干净,并保持干燥,保持内外清洁,无积粪、尿垢,无异味;便盆、尿壶用毕随时倒掉粪尿,并清洗干净;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不提倡使用座便式便器,如使用,每次用后要用含有效氯25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

5.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围栏、桌椅板凳台面、水龙头、便器扶手等物体表面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15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6.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严格执行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制度。消毒方法首选煮沸、蒸汽消毒,也可采用远红外食具消毒柜或化学消毒剂浸泡。煮沸消毒餐具要完全浸没于水中,水沸腾后开始计时,保持15 分钟。100℃流通蒸汽消毒需要20分钟。化学消毒采用25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洗。

7.值日生扫地应先洒水后扫地,保持内外环境卫生。

四、其他注意事项

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发热、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散在疱疹等手足口病症状病例时,要及时通知其家长带领其到医院排查诊治,排除诊断后方可回校。学校应跟踪观察,及时掌握有关情况,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或确诊诊断病人,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实施隔离治疗。

校医、保健老师要做好学校医务室门诊日志和传染病报告等传染病管理工作。校医、保健老师要了解各班学生、教职员工就诊情况,作好记录和统计。若发现同类病例明显增多,应立即报告当地疾控中心。

上一篇:结合六学六做心得体会下一篇:幽默搞笑的爱情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