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生管理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做好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根据高校学分制、选课制的特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探索出学生工作管理的一些新方法。关键词学分制学生工作创新辅导员队伍建设新世纪的到来,迎接新的教育体系。新的教育体系为达到校园和谐稳定而不断探索创新模式,学分选课制作为新时代下诞生的宠儿,备受各大高校的欢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学生管理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新学生管理论文 篇1: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开展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实践创新研究

【摘 要】本文对江西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情绪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剖析当前大学生情绪方面的问题,提出有效管理情绪的方法与途径,就如何加强大学生情绪管理,并在实践的创新研究中给予建议,以期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研究与探讨,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学风、校风,使大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成为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材。

【关键词】大学生 情绪 管理 实践 研究

当代大学生是积极向上,拥有实现自身美好梦想追求的青年群体,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更是中华民族的希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当代在校大学生的要求也随之提升,要求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也越来越高,带来他们的心理压力亦逐渐增大。大学生在情绪方面出现的问题,正逐渐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重视。

在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青年初期,由于受家庭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许多不健康的心理障碍,如娇气、任性、自负逞强,心理抑郁等心理問题。这些问题如果未得到及时的解决,很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根据数据调查研究统计:现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大约在10%-30%之间,心理障碍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管理中出现学生违纪率最高因素之一。如休学、退学、自闭症、自杀等现象时有出现,本文就如何加强对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实践教育进行了一系列减压疏导,并取得了较好的指导效果。

一、大学生情绪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1.大学生对“情绪”认识具有片面性。

目前我校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期(18-24岁)阶段,对于在校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正面临着人生决策,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的能力、个人自我意识的形成、提高专业知识学习的获取方式、恋爱与交友、正确选择职业方向等。

在校大学生的生理发展已具备了成年人的生理功能与体格,但心理年龄还未达到成熟阶段。在处理恋爱关系方面受挫、学习专业知识与实践知识之间的矛盾压力、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交往紧张、家庭贫困、能力与就业压力、身体障碍等事件的多重压力之下,使得部分大学生无法承受。因此出现大学生的行为举止走向极端,从而出现在中医院校中的记过处理人数逐渐增加,大学生轻率地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些悲剧事件的发生,重要原因往往是大学生产生的愤怒、不满、悲伤、无助、抑郁、绝望等负面情绪的郁积而爆发。

情绪是行为主要驱动力,影响着每一位大学生的言语与行动方向,加强大学生情绪管理将对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产生重要作用,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形成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现代中医药院校而言,加强大学生情绪化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的问题。通过日常学生管理过程中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总结与实践,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情绪管理的重要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个体的情绪化管理能力。

2.开展情绪管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情绪管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是学生个体行为驱动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影响着每位学生自我认知方向的活动、行动的方向、个体人格的形成与人际交往关系的处理。对于正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心理变化过程的急剧上升,个体情绪起伏波动的变化之大,丰富的个体情感的复杂体验,容易产生情绪上的困扰与无助,这样的状态必然会对大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影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等情况发生。长期持续这样的不良情绪还会危害大学生的个体身心健康。

二、实践过程中对大学生情绪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

据2012-2013年问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了我校2012级临床医学院中医学骨伤专业与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2012级经管学院药学营销专业与健康保险学专业的320名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学习压力感是当前大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如表1所示)。

上结果表明,尽管调查采用的量和问卷各不相同,得到的数据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一些大学生仍存在着较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是客观事实。近几年来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大。

2.偏执、敌对。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

3.人际关系紧张。总感觉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

4.抑郁。表现出对学业,前途和未来没有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

5.焦虑,心理烦躁不安。

6.适应能力差,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

7.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

8.心理不平衡,当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后,总感到不平。

9.毕业就业压力大。

三、大学生心理情绪问题缺乏科学引导

大学生心理问题极易引发轻生、犯罪、自毁前程等严重事件。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产生烦恼和痛苦之后,大多采用抽烟、喝酒、睡觉、上网聊天和网络游戏等消极方式来解决。据南昌市高校调查统计,在部分高校大学生中进行关于排解心理问题的方法的随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之后普遍缺乏科学引导(如表2所示)。

大学生是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未来,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不仅影响个人和家庭,还会殃及社会。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正确掌握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做好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首先,对大学生而言,有助于大学生认清自己的情绪特点,从而更好地控制和管理情绪。其次,对学校而言,有效把握大学生的情绪特点,有助于在大学生出现情绪问题后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最后,对社会而言,做好大学生的情绪管理,也能有效地减少大学生因情绪问题而引发的社会问题。

(二)建议

1.科学的情绪管理是在高等院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新的体现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等教育实践中,已被学生管理工作者认可并在实践工作中,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的奖、惩、助、贷等方面的体现,受到社会与家庭的充分关注。学生管理者从关心大学生的智商、情商入手,以了解大学生外在的行为表现与结果,掌握大学生内在的心理感受与情绪波动,帮助大学生学会自我情绪调整管理的途径和方法,使大学生不断提高情绪管理的能力,正是高等院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充分体现。

2.情绪管理对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与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加强协调大学生自身情绪管理与社会的关系,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及个体对生活的感悟。大学生情绪的健康发展是保证人际关系良好与社会和谐的基础。学校应注重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互助合作、健康温馨的校风、班风、舍风,使学生在良好心理氛围的影响和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形成健康情绪。 同时,可通过传媒、板报、文艺活动等形式,有意识地强化自身管理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建立健康情绪网,应进行科学的“情绪管理”教育与引导。通过“情绪管理”教育,引导学生在所处的环境中,可以觉察到自身的心理状况和情绪状况,并用适当的词汇表达出来,及时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同时,也可帮助学生理解他人的心理情绪,学会察言观色,并能从言谈举止中读懂他人的情绪状态,尊重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使大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会自我控制、驾驭情绪,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3.掌握情绪管理技巧,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技巧一:客观、全面、科学地认识自己。心理学家认为,情绪的产生是由环境适应能力(刺激因素)、自我满足的能力(生理因素)、主观认知的能力(认知因素)三个条件所制约的,其中,主观认知能力是决定学生情绪的关键因素。学生的情绪困惑并不是誘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对诱发事件的非理性的解释与评价引起的,如果改变了非理性观念、调整了对诱发事件的认知的能力,消极情绪就会改变,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状态,对培养健康的大学生情绪起到推动作用。

技巧二:合理性情绪表达法。合理性情绪表达是学问,更是艺术,要学会掌控如何表达得恰到好处。合理表达情绪从以下几点来做到:首先,察觉他人对自己的情绪感受。只有先察觉自己的各种情绪表达,才能准确传达自己的感受。同时,要进一步能做到觉察他人的情绪变化,从而在细微之处觉察调整自己的情绪。其次,要适时适度地表达个人情绪。只有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并适时、适度地表达出来,才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综上所述,对社会而言,做好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使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后,以更加健康的心态面对社会的各种挑战,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奉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来爱国.浅谈小学生健康教育与不良行为干预[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2012,(8):60-60.

[2]许若兰.论大学生情绪管理和情绪教育[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4):116-118.

作者:陈静 乔信江 姚军营

创新学生管理论文 篇2:

创新学生管理模式 提高学生工作质量

摘要做好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根据高校学分制、选课制的特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探索出学生工作管理的一些新方法。

关键词学分制 学生工作 创新 辅导员队伍建设

新世纪的到来,迎接新的教育体系。新的教育体系为达到校园和谐稳定而不断探索创新模式,学分选课制作为新时代下诞生的宠儿,备受各大高校的欢迎。它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固定老师针对固定团体实施固定课程教学的模式,在新体制下,学生完全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进行教学计划课程中的学习,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同时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全方位提高自己的能力。但是选课制的实施也分散了教学群体,淡化了班级的概念,为学院集中管理和组织活动增添了难度。而且,新的模式在给我们带来利的同时,也必然带来了一些副面影响。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如何把握学分制对学生在心理,学习上的影响,成为了新世纪高校学生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大核心问题。

在全新的教育体制下,再以旧模式下的学生管理方式开展工作已经行不通了,笔者一直在试图探索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适应选课制下学生管理方法的新途径,现总结如下:

1 工作细致入微,体察学生心态,实施“扁平化”管理

由于实行了选课制,学生可以以自己的意愿设计自己的教学计划。有些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三年就能毕业,那他就比别人多一年的时间积累工作经验或是做进一步深造,再越发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这无疑是大占优势的。

但是对于自制能力不是很强的同学,自主学习往往成了自由学习。而因为淡化了班级的概念,在大多数的时间和空间上,学生都以个体的形式参与教学,他与指导员、导师、甚至同学的接触相比以往机会减少了不少。如果说住校的同学还有晚上与同寝室同学交流的机会的话,那么走读的同学在上完课后就直接回家了,他们的想法、思想动态就很少有与老师同学交流的机会。因此,我感觉到,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一名老师、指导员应该更加主动一些,利用课余、晚上的机会多跑跑社区,多和同学谈谈心,能够成为同学的知心朋友。当同学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更应该给与直接的帮助。

因为老师和同学有了直接的沟通,减少了管理的中间环节,因此我把它称之为“扁平化”管理,即直接管理。“扁平化”管理在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细致,效果也更明显。譬如合理使用电脑的问题。学生大部分寝室都有电脑,选课制有很强的自主性,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电脑用于学习,而不是沉溺网络游戏,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光靠粗线条的教育是不够的,作为辅导员,应该多到学生寝室了解情况,看到学生玩游戏要及时和同学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沟通性的谈话,多和他们接触、谈心,效果往往比讲大道理要好很多。

2 发挥学生能动作用,提倡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

大学不仅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的场所,更是培养和锻炼各方面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场所。其实,选课制本身就为学生提供了独立管理和选择自己学习、发展道路的机会,同学得到了更多培养自己独立意识,独立能动作用的机会。就像一句广告语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有了可以自己掌控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完全有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基础。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意识习惯,为自己选择合适的学习、生活方式。在这里,指导员应起到辅助指导的作用。

在另外一个层面上,指导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还体现在积极鼓励学生成立学生兴趣小组,活动团体,以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学生完全可以以他们的兴趣爱好成立科研项目小组,参与诸如柯达奖、acm竞赛等活动。在社会活动上,也已经有了像intel奔腾心之夜,社区篮球比赛等学生自发组织举办的活动。

3 党团活动进社区,培养高效实干的学生干部队伍

前面已经提到,因为学生比较分散,学院很难以班级的形式开展各项管理活动,因此我们想到了社区这一学生聚集的场所。我们提倡培养高效实干的学生干部队伍,其实又是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建议上的扩展和延伸。在我们学院,已经有了比较知名的“星心驿站”党员值班室,把优秀的学生党员、团员集中在社区中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不仅为同学做了大量的实事,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学院的负担,也为学生干部发挥自己的能力提供了舞台。

学分制以后,教室已不是学生常居的地方,社区就如同学生的另一个班级。很多学生更愿意呆在寝室学习,发展学生党员,一方面是让他们能够更加自我约束,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周围的同学一起进步。社区是一个精彩的大家庭,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这个大家庭里展示自我,表现自我。

4 大力开展德育管理工作

此外,学分制改变了过去学年制以班级为单位实施教育的方式,必然要求德育的管理体制也作相应的变化。

全面实施学分制后,学生的活动明显呈现出分散性,活动的单位及对象也常处于变化和重组之中。 (下转第178页)(上接第176页)在学生对学习的动机和态度中,他们更重视学分而有可能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实际提高。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重要影响的人际交往关系比过去扩大了,不同班级和专业的学生接触的机会更多了。在淡化了班级集体团结性的同时,德育工作却依然像过去那样完全以班级为组织形式缺乏现实的基础,所以,通过导师制实施德育工作是必然的选择之一。在学分制的条件下,大学生社团成为学生集体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也是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载体。经过近几年来高校的合并和重组,综合性大学比重已大大增加,这使许多高校内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资源更为丰富,为大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充分依托、利用、发挥这些资源,加强大学生的社团建设,是学分制条件下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实施学分制后,以往的“学生德育综合测评”是德育学分制的雏形之一,在学生德育管理中起过重要作用。现在将学生的平时表现通过学分的形式反映出来,有利于在新形势下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有利于德育工作将说服教育与行为养成结合起来。

学分制给德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条件下,教师面对的学生常常来自各个专业,思想特点不一样,这就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教学联系和管理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再者,因为教育理念的变革。学分制时,教学过程中,谁为主体,更有所争论。由于学生可以选课、选教师,安排学习时间,主体地位明显体现出来。如果德育教师依然在课堂上采取“我讲你听”的方式,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学分制体现的教育理念不相吻合,就难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真正体现。因此,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者根据这些情况特点可以担负起学生德育教育的重任,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新时代下,要改革旧教育体制,大力发展学分选课制的建设,需要以辅导员队伍建设为根本,不断提高我们的能力,才能适应时代所需,带领新一代大学生在学分选课道路上走出创新,走出成果。

作者:罗 静

创新学生管理论文 篇3: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全面创新管理

创新是高校学生管理的灵魂,也是高校发展的关键。高校只有大力进行管理的创新,摒弃陈旧、落后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创建一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的管理机制,才能真正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从而实现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大批优秀创新人才的现实目标。尽管全面创新管理是针对企业的创新提出的,但对高校也同样适用。

一、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应用全面创新管理的重要性

今日高校的功能已由单一走向多元,从简单趋向复杂,高校与社会的关系日益紧密。2l世纪,人类社会正进入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高等教育将在社会中发挥空前重要的作用。高校作为法人实体,必须有全面创新思维,否则将落后于历史前进的步伐。全面创新管理特别是其根据环境的变化突破了原有的时空域和局限于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创新的框架,突出强调了新形势下全时创新、全球化创新和全员创新的重要性,使创新的主体、要素与时空范围大大扩展。

二、全面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1.全要素创新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1)高校创新发展战略的制定为全面创新指明了方向

高校在战略措施的制定上,要找准切入点,突出特色,坚持特色办校,将有限资源用于战略性、关键性的发展领域,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用。高校的优势来源于管理者将内部所具有的专业特色优势、人才优势、学术科研成果、管理经验、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整体创新能力等多种因素整合。只有建立在现有优势基础上的战略,才会引导高校获取或保持持久的战略优势。推进特色办校战略,不仅要特色在某一学科或专业上,而且尽可能进一步特色在某一领域上。

(2)创新文化的建设是实现高校全面创新的源泉

各种创新活动都离不开高校创新氛围的基础,如果高校中人们的思想僵化,思路不清,机械、呆板、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缺乏创新欲望、动机,对创新举动不予理睬甚至百般阻挠,就不可能形成强烈的创新氛围。据研究,国内外的一些著名高等学校,其保持长盛不衰的活力之源,就是独特校风的延续和更新机制的存在。

(3)技术创新是实现高校全面创新的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以及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程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起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及课程内容的更新,影响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的过程。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观念、政治倾向等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4)创新制度设计是高校实现全面创新的保障

任何一个制度和政策设计的终极目标都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积极性。高校必须承认个人在知识发展中的独特性,建立“以人为本”的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的管理制度,既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5)学习型组织是高校实施全面创新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的迈进,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也相应增加,高校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组织系统,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已很难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因此,改变组织结构,建立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组织。

2.全时空创新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应用

全时空创每时每刻都在创新,使创新成为涉及学校各个部门和师生员工的必备能力,而不是偶然发生的事件。这就要求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创新能力的训练和综合实践课程,提高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激发灵感。

教要师更新教育观,转变教育思想,改变常规教学方法的树立。把知识的最新成果以及学术界正在争论的问题随时融进教学中去,身体力行站在创新的最前沿。况且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网络化的背景下,高校应该考虑如何有效利用创新空间,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整合创新资源为己所用,实现创新的全球化,即处处创新。

3.全员创新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全员创新要求师生员工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不仅要系统学习掌握基础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钻研某一专业方面的前沿领域,做到博与专、基础与持长的和谐统一,加强当前的阶段性学习,更要强调终生学习,不断增加新知识、新技能,保持良好的知识结构。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用传统的组织手段来指挥一群富有知识、渴望创造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探索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新规律、新问题,研究现代化高校学生管理的新的方法论,寻求新形势下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努力增强高校学生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不断提高管理成效,用信息化管理方式取代传统管理方式。更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高校学生管理经验。

4.全面协同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正常的教学秩序需要稳定的教师队伍和部门间的协同管理创新。目前,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创新呈现出纵向的多层次和横向的多部门性,并且相互依存。无论从高校教育和教学管理的主体还是从客体来看,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利益和要求的多元化局面。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协同创新行为是高校多个部门创新的组合过程,必须让所有参与协同的部门了解当前高校组织创新的实际情况,这不仅有利干单个部门的创新,而且在创新的过程中,能进一步增进相互的理解和信任,利用部门问相互协同创新,增强高校的凝聚力,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率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解决矛盾,缓解纠纷,消除内耗,达到整体创新的目的。

三、结论

高校全面创新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不仅需要对全面创新管理中的要素、还应采取如下策略:在宏观上政府要明确在高校科技工作上的职能定位,加强对高校科技工作的战略规划,对高校实行分类指导,引领科研方向。中观上加强校内、校外,国内、国际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建立和完善科教经互动的合作创新体制,构建开放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微观上各高校要实施高校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工程,建设科技资源共享的创新基础平台,实施科技创新人才选培工程,培育科技创新文化,提高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宋慧君.论湖北省地方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与原则[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8).

[2]彭未名,王颖.科教兴鄂:教育、科技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4,(3).

[3]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5~2006)[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郑刚.全面协同创新:迈向创新型企事业之路[M].科学出版社,2006.

[5]许庆瑁.全面创新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马纳提

上一篇:师生危机分析论文下一篇: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