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毕业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互联网毕业论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以及主要的工作工具,正在深刻地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方式,与传统社会各种形态结合形成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新业态。互联网+背景之下,为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要求,并且带来了全新的工具。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融入信息化技术,是推动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网络化智能化的需求。

第一篇:互联网毕业论文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探析

摘 要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也需要不断地与互联网相结合。深入研究互联网与就业市场建设的关系,发挥互联网在就业市场建设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推动就业市场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从而切实为毕业生求职择业提供更加便利、更高质量的就业服务。

关键词 互联网 高校毕业生 就业市场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着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战略部署,要求“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就业需求与日俱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在保证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地位更显突出,作用不可替代。

1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当前情况

1.1 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定位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是应届毕业生求职、联系用人单位,并与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媒介和平台,作为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联结纽带,以为其提供洽谈服务为目的,政府起主导性作用、市场机制起调配作用、整合供需资源,并且集公益性、专业性、服务性、典型性为主要特征,提供就业指导、政策普及、咨询服务和供需洽谈为核心的专业化的市场,在人才配置中起着基础性、导向性、综合性和调节性的作用。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政府和高校是服务的主导者,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是服务的受益者。在以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做好充分服务的前提下,政府和高校通过加大人财物的投入,不断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与信息化建设,在高校与用人单位间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和信息流动,从而实现良性循环、互动发展,促进人才的合理流通,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根本目的。

1.2 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当前问题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建设正处在一个逐渐规范和成熟的阶段,受多元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建设尚处在瓶颈期,一是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经费不足,二是信息化平台运营机制不够健全,三是市场流通信息不够通畅,这些问题都是目前亟待解决和研究的,成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核心问题。

1.2.1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建设有待完善

就业市场也是市场的一种形式,高校是生产专业人才的社会性组织,而产品则是大学毕业生,大学生需要一个合理、高效、灵活有序的就业市场,去实现充分、高质量就业。然而,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正处在培育发展中,还很不完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社会人力资源市场以及省级就业指导中心举办的招聘会等之间缺乏有机融合和相互贯通的机制,缺乏有效的市场调配和人力资源的配置,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缺少直接的沟通与联系,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环境不健全,市场供求缺乏穩定性。

1.2.2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亟需规范化管理

政府及高校主管部门对开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入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细分的职能部门不够清晰,在经费投入、场所提供、召开招聘活动的流程和管理等方面不到位。迫于当前的就业压力,部分高校允许用人单位在学生课程还没有结束、没有到实习期就允许用人单位来校招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教学环节和教学秩序。部分高校对用人单位的资质审核机制缺乏,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与社会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融合互通不够。

1.2.3 就业市场建设的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

就业信息也就是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是毕业生在学校了解招聘企业情况、岗位职责、专业要求、薪资待遇的具体信息,对应届毕业生来说,就业信息是对求职岗位提前进行预判与准备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就业信息获取的渠道也显得尤为重要,部分高校就业信息发布和传播的途径较为单一,往往只限于校内的QQ群、网站发布等形式,一般较为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学校——学院——辅导员—学生的线性传播完成的。这种简单又间接的信息传播方式导致了招聘信息传达的时间长、失准性高、学生准备时间不足等问题,企业的信息有可能在到达学生处的时候就已经过了招聘期,这样就没有完成一次完整的信息传递过程。

2 互联网环境给就业市场建设带来的挑战

2.1 互联网的特点

互联网开启了智能就业的新时代。互联网正在以颠覆性的思维重塑整个社会经济结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互联网是个快速变化、快速创新的行业,互联网对中国的就业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推动就业方式、就业思维的不断变革。互联网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广大网民可以获得很多的信息资源;网民可以任意发表看法,通过点赞、反驳、批判及回复等,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分享,拉近了网友们之间的距离。

2.2 互联网让高校、企业和大学生之间实现了无缝对接

互联网机制纳入到就业市场,能够使高校、企业、学生通过相互联系来满足彼此的需求,从而保证就业市场的良性运作。利用互联网,建立三者之间长期稳定的沟通渠道,以实现就业市场中的合作与供应。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行为群体的信息共享机制。适应90后的大学生的需要,发挥网络沟通全天候、大容量、即时性的特点,帮助大学生获得充分的求职信息、提高求职能力,促进求职成功,达成就业意向。

2.3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就业市场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信息化建设是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共享资源为目的,改善原有的成本高、信息搜寻繁琐、对接环节复杂等现状。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逐渐合并同地、同类的毕业生就业市场,通过使用省级及国家级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形成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统一的毕业生就业大市场。

2.4 建设毕业生无形就业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无形的就业市场在高校逐渐变得流行起来,成为毕业生求职的主渠道。各地政府、省级就业指导中心及高校均通过加快网络就业信息平台,经常举办网络招聘会,发布就业信息、开展网上“双选会”,开展远程视频面试招聘活动等。无形就业市场以其信息量大、信息传递速度快、交易成本低等优势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无形就业市场可弥补有形就业市场的欠缺和不足,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 互联网环境下就业市场建设新举措

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为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择业探寻新的运行模式,力求在就业市场建设中有所创新和突破。当然,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各级部门和高校相关部门明确各自职责、加大投入,进一步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重视和加强就业网络建设,及时高效地提供网络就业服务。以重点打造、示范带头、分类整合为原则,与国家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适度互通,合作共赢。

3.1 提高就业市场建设重视程度

积极推进各层次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针对自身办学特色,举办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双选会活动,充分发挥政府的示范带头作用。对于就业市场比较固定的学校,应该着重开发和培育,重点扶持,突出专业特色,创建符合学校自身毕业生就业特点的、针对性强、行业特色鲜明的公益类就业市场。加强行业与行业之间、社会与学校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間的沟通与协作,针对目前尚存的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的现状,加强多方联系,建立政校企合作体,地区间同等院校合作体,行业院校协作体等就业市场,优化市场资源的多维整合。

3.2 规范就业市场建设机制

强化高校就业市场规范化管理,加强参会单位资质审核,规范就业活动组织流程。用人单位来校前,通过在线申请的方式,要求单位提交营业资质材料,安排专人对后台资质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来校开展相关活动。同时,建立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库,系统整理不同单位不同时间的用人需求和岗位要求,便于长期的巩固和联系。规范校园招聘活动管理,包括毕业生的就业协议领取以及签约过程等环节,做好就业推荐和协议签约管理,强化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制度,提高校园招聘活动的实效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在提供就业服务时,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坚持诚实信用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合理安排,选择教学活动与人才培养工作的适当时间开展双选活动,以便能够兼顾学生的学业。

3.3 建立和完善就业资源数据库

数据库的建立有利于信息资源整合,对于高校来说,学校可以形成一个企业库,便于常年的沟通联系,对于毕业生来说则能够有招聘求职的延续性。这个数据库要求学生和企业均进行实名注册登记,学校端可以将数据存到阿里云等云端数据平台,安全可靠,这些资料包括毕业生个人求职信息、用人单位组织机构档案以及招聘资料。通过平台后台的参数设置,企业可以查询所需专业的毕业生的情况,包括学习成绩、实践经历、求职意向等;毕业生也可以通过关键字搜索查找单位的基本情况、岗位要求和历年招聘用人情况,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

3.4 有效提高人岗匹配率和招聘效率

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为校园招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更新工作方法和理念,不断提升校园招聘会的质量。网络招聘会可以节省校方、用人单位、学生的成本,就业洽谈高效快捷;可形成多时空的高校就业市场招聘形式,在符合招聘方、求职大学生与高校三方的要求与招聘规律的原则下,按照不同的招聘时间与地点,开展招聘活动,提高人岗匹配率。

3.5 搭建多样的就业信息平台系统

除了搭建校内的就业信息平台,还应利用传统的校内公告系统,强化就业信息网站的网络宣传,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通过政校企合作的关系,与各种行业网站,教育主管部门、人社部门、卫生管理部门、大型网络招聘媒体如智联招聘、51job等社会上的招聘类门户网站联结、合作,将高校自身纳入为全社会服务的就业信息服务系统,不断优化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

作者:刘凤臣 庄璐

第二篇:互联网+高职毕业设计管理探索与实践

摘要:互联网时代,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高等教育改革,为社会培养创新工匠人才,已成为高职教育的必然趋势。毕业设计质量是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如何通过互联网技术,加强毕业设计管理水平,提升毕业设计质量是高职教育值得重视的问题。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基于问题导向,使用在线教学平台,建立两级“毕业设计”课程,形成有效沟通体系;使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便捷化过程管理;基于平台大数据,构建多层督查工作流程,完善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增强了师生参与毕业设计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责任心提高,提升了毕业设计管理效率,从而推动毕业设计质量有效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在线教学平台;高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管理;质量提升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 OSID):

自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概念以来,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社会各领域的创新升级,也刺激了世界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要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1]。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高职院校建设了一大批优质的线上课程资源,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也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多种可能,实现了教学方式上的创新,但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方面的应用,仍大有可为。如何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深入融人信息技术,整合资源,发挥互联网优势,是高职教育管理改革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

1 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职教育过程中的最后阶段,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整个过程环节多、历时长、参与人员广。从毕业设计选题拟定、任务下达、设计指导、评阅答辩、材料验收到成绩录入,需跨一个学年。参与主体包括毕业年级学生、指导老师、教辅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过程中多主体之间的沟通、信息的传达以及过程中的管理问题都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基于问题导向,总结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整合互联网资源,依托在线教学平台记录师生毕业设计指导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创新管理方式。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对毕业设计指导活动和学生行为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反馈,为推动个性化指导和全过程监管提供支持。

2 高职毕业设计管理现状及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高校教学管理也逐渐融人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毕业设计工作中,通过QQ、微信搭建师生间多种沟通渠道,使用学生个人空间记录实习日志,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毕业设计管理更加便捷。但是,在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师生有效沟通不足

毕业设计是一个双向沟通,反复修改的过程。根据毕业设计工作安排,毕业生在选题开题后就分散进入企业实习。由于多种原因,师生间沟通多为单向信息传递,有效沟通不足。第一,毕业设计线下沟通不畅。进入实习阶段后,线下指导需要师生提前预约时间,打印相关材料,到学校或约定地点进行单独或小组指导。学生向实习公司请假时间与指导老师上班可能有所冲突,且多个学生的请假时间不一,纸质材料的多次打印等情况都会加大线下沟通时间、精力及财务成本,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放弃线下沟通。第二,线上沟通大多停留在指导老师单方面发布要求和任务安排,学生回复“收到”二字的层面。由于没有统一的上传及沟通平台,师生通过QQ、微信群保持联系,使用邮箱或单独发送QQ文件等形式给指导老师批改;然而,在指导老师发布毕业设计要求和相关任务信息后,迟迟未有学生响应或根据要求提交任务的情况普遍存在,更不用说和老师反复沟通自身想法和修改意见。老师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创意和想法,监督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进度,造成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流于形式,很难有针对性的指导。第三,由于学生不在校内,没有固定的地点,其更换手机、更换联系方式后,甚至造成指導教师与学生“失联”的情况比比皆是,更无所谓有效沟通。

2.2 管理信息传递不对称

为了方便管理,学校各级层面都建立了教务信息QQ管理群,用来传递教务管理信息。由于指导老师、学生的加入的群过多,无法及时看到相应通知;导致相关通知和工作安排在经过二、三次传递后,出现了信息不对称。在校级教学工作群中,由于所有教务干事都在群内,经常出现多条教务消息刷屏,毕业设计工作安排无法及时、准确的传达至一线,指导工作跟不上计划。从而出现毕业设计已完成中期检查,甚至到毕业设计二稿完成时间,还有指导老师咨询本届毕业设计格式要求等情况。另外,教务处成立了毕业设计抽查专用群,用来传递毕业设计管理信息,但因每年指导老师有所变动,未及时更新人员信息,导致专用群形同虚设。

2.3 质量监督体系不完善

毕业设计质量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质量监督应贯穿毕业设计整个过程,尤其是在中期质量控制阶段及后期质量提升阶段。通过总结历年工作发现,毕业设计质量监督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过程管理流于形式。在毕业设计各环节中,二级学院提交的过程性材料,多为应付式交差,根据往年材料修改人员名称及时间,未进行实质性的监督。在教务处进行中期检查提出整改意见一段时间后,发现各学院仍未有效整改。第二,后期提质阶段疏于把控。各学院在组织毕业生答辩过程中,答辩工作小组针对学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对于没有通过答辩的学生,安排补答辩。答辩过后,因为学生急于离校去往工作岗位,部分指导老师也认为“过了就行”“交差了”等想法,在答辩后应有的提质阶段,放松警惕,不再认真修改提质。学校层面,并未明确每个专业的毕业设计标准,即使有些专业制定了,到执行时又会打折扣。

3 互联网+毕业设计管理实践

3.1 建设“毕业设计”系列课程,形成有效沟通体系

现代心理学认为,多向交流较之单向交流和双向交流有着更加显著的效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长沙职业技术学院使用超星學习通在线教学平台,建设学生“毕业设计”、老师“毕业设计指导”、教务处“毕业设计管理”系列课程,形成有效沟通体系。教师或管理员在平台建课后,可通过生成课程二维码或直接在系统中搜索姓名等方式添加成员。在课程中,管理员可以单独与某位成员互发消息,也可以发起班级、小组讨论、发布任务等,还可以通过在线直播来进行指导交流。另外,在发布任务后,可实时解成员参与动态,若发现学生或者指导老师没有查阅通知或未完成布置的任务,可一键通知对方。多种交流方式不仅加强了师生、各级管理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也解决了QQ群信息被忽略,管理信息传递不对称等问题,促使指导老师和学生参与整个过程。

3.2 平台多用,实现便捷化过程管理

明晰的过程管理,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记录,更是总结经验、推动质量提升的关键要素。在师生使用方面,长沙职院对标省厅文件要求,充分考察各兄弟院校的先进做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理清毕业设计工作中过程管理关键点,使用超星平台,统一规划学生毕业设计课程栏目,成果展示清晰明了。师生可通过手机,使用学习通APP上传相关材料,资料上传方便快捷。在管理方面,管理员通过超星后台大数据,实时监控学生材料上传情况,按时公布数据,推动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另外,在后台可直接导出毕业生成果展示链接,简化毕业设计成果展示梳理工作,提升管理效率。

3.3 构建多层督查工作流程,完善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

毕业设计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为完善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长沙职院基于在线教学平台数据,构建毕业设计多层督察体系,保障毕业设计质量稳步提升。多层督查即毕业设计教研室督查、二级学院院内自查、学校聘请专家抽查及教务处普查。在毕业设计进行的中后期,即完成初步定稿后,由教研室导出本专业全部学生链接,组织对所有学生进行第一轮质量督查,合格者进入答辩环节;在毕业生完成毕业设计答辩一星期后,由教务处组织各学院通过指导老师自查、教研室交叉督查等方式进行二级学院自查;院内自查整改后,教务处聘请专家分专业按比例抽查各学院学生毕业设计,并将结果反馈至各学院进行二次整改;最后,教务处针对所有毕业生毕业设计相关材料进行普查,再反馈至学院进行最后整改,确保毕业设计无差错。

4 结语

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教务处通过总结往年的经验,分析毕业设计管理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超星在线教学平台,系统建设了“毕业设计指导、管理”系列课程,规范了毕业设计管理过程性文件标准,基于平台大数据,构建了教研室、二级学院、教务处等多层监察工作流程,完善了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在线教学平台便捷的资料上传式和多种沟通模式,大大减轻了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畏难情绪,增强了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统一规范建设的系列课程,明确了过程管理标准,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提高了过程监管的效率。平台大数据的实时更新,让管理层和指导老师实现了全过程监察,促使各层面管理人员和指导老师的责任心提升。从而推动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7(5):43-74.

[2]杨飞,陈玉平,于金程.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提升路径探索——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材料专业为例[J].机械职业教育,2017(9):46-48,51.

[3]蒋桃.全面质量管理在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管理中的应用[Jl-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9):25-27.

[4]钟桂英,吴巧荣,王文博.高职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0):81-83.

[5]杨孝辉,郭君.提升高职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Jl.山东化工,2018,47(17):150-151.

[6]栾奕娜,吴发远,刘丽,等.互联网在完善高职毕业设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5(11):114-115.

【通联编辑:闻翔军】

基金项目:此文系2019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互联网+高职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提升路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JK19CZY013)

作者简介:李敏(1992-),女,湖南宁乡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作者:李敏

第三篇:“互联网+”时代高校毕业生档案的现代化管理策略

摘 要: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以及主要的工作工具,正在深刻地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方式,与传统社会各种形态结合形成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新业态。互联网+背景之下,为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要求,并且带来了全新的工具。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融入信息化技术,是推动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网络化智能化的需求。借助互联网技术能够大大提升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在对互联网+概念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并论述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毕业生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工作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管理策略

高校毕业生的档案当中往往包含了学生的学习信息、入学登记、毕业登记体检表、奖惩记录、党员或者团员材料、就业通知书以及各类社会实践材料等翔实的档案信息,准确地展示了学生在高校期间的学习成绩、身心素质、心理素质、实践能力和综合表现。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档案既是一种记录,同时也是一种展现自我的机会,伴随其一生,不可或缺。当前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定问题,与互联网+时代背景互相融合,档案管理一直沿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信息化技術应用程度相对较低,这对提高毕业生档案管理的效率、信息的传输效率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针对性结合,利用互联网+平台,全面翔实地记录毕业生的各项学习经历,准确地反映其综合能力。支持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方案的有效改进,同时为企业人才选拔提供更多翔实地信息。

一、目前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几点问题

1.档案管理技术和制度建设比较落后

当前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尽管在高校的教学管理领域得到了很好的普及,但是对照互联网+的相关要求,不管是在技术方面还是在制度建设方面,都存在着一定滞后性。在很多高校的毕业生档案管理体系当中,管理工作仍然以传统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为主,信息采集技术比较原始,信息和数据的收集以及录入过程还主要依靠手动操作方式。很多毕业学生的档案信息主要记录在Excel等非结构化的数据表格当中,造成了很多档案当中的核心信息内容时效性相对较差,更新速度较为缓慢,很多内容存在着错误或者信息不对称,信息更新不到位的现象。例如,在对毕业生的学习成绩、考试数据、学习等相关信息进行收录过程中,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主要采用一级一级间的工作对接,这会大大增加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低下,很多及时性的信息得不到有效记录,往往被耽误,成为无效信息。另外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之下,各项信息沟通交流不顺畅不对称,很多信息得不到有效传播,单纯地采用电话、文件、邮件、告示等几种方式进行收集,对于一些学术信息考核反馈结果无法全面掌握,也不能进行有效沟通。另外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并没有形成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不管是在信息采集、数据录入,还是数据审核等方面,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约束作用相对较小,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监督机制,经常会因为信息录入不到位,造成毕业生的信息失真。

2.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与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密切相关,其管理水平的高低、信息化能力的好坏决定着毕业生档案管理的水平。当前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了所配置的档案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相对较高,但是信息化素养一般,有些工作人员根本不是档案管理专业出身,对信息化技术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认知不到位。另外新招录的档案管理人员数量相对较少。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高校只注重教学管理,对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高,专业人才建设不到位,整个工作队伍的信息素养不高,造成了档案管理工作队伍专业素质低下,无法更好地应对互联网+背景下对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3.档案管理质量低下

由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到位,以及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相对较差,专业素质不到位,管理制度建设不到位,造成了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隐患,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档案资料鉴定的不确定性。例如不少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技术相对较为落后,造成信息更新速度较为缓慢,比较滞后,不能够鉴定某一个时间点的具体信息,在信息鉴定过程中,往往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甚至在很多高校毕业生的档案当中,用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对较差,档案信息资料收集不规范,各项有价值的信息无法得到有效归档处理,造成很多错误信息没有及时补救更新,一些档案管理人员还会对某些档案信息的真实性选择性忽略,弄虚作假。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毕业生档案现代化管理对策

1.明确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优化方向

高校毕业生毕业之后,档案会随着个人转到用人单位,档案当中的很多内容,如对学生毕业之后的考核职称评定、人才选拔晋升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完善的档案可以更好地获取毕业生在学习期间的具体成绩奖罚情况,同时也能够记录毕业生在工作之后的相关信息。从这个方面来看,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档案有着长期保存的共性需求。基于互联网+思维模式人才中心应该加强与高校的有效联系,指导高校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档案资料以数字化的形式更好地保存下来,借助互联网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联高效共享,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数据库,改变过去以纸质档案管理为主的方式。同时还应该积极鼓励相关工作单位,积极应用数字化的档案管理系统,保障档案信息的储存传播更加高效,能够实现网络化,为用人单位提供各种便捷的信息查询服务,避免信息查询过程中的时间耽误这种保证精确快速的档案服务。

2.强化高校毕业生档案记录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在新时代背景之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几个方面入手,保障培养出来的高校毕业生专业素质过硬,具有良好的德行和品质,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要加强智力和能力培养之外,也需要更加关注思想道德教育。所以在高等教育开展过程中,当地的人才中心应该加强与高等院校的有效联合,指导高等院校按照立德树人的实际要求,毕业生档案管理记录内容也需要进行有效优化,除了原先的高考记录信息、大学课程成绩、社会实践、企业实习毕业生登记表以及党团组织相关信息之外,还需要增加新的内容,比如毕业生的技能竞赛获奖信息、顶岗实习企业评价、创新创业记录、政治素质和道德评价。通过将这些内容以电子化形式向用人单位呈现,能够更好地展现该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所以就要求高校的主管部门加强对本校档案管理部门的有效改革,应该体现出实践导向的相关特点,要将学生在实现过程中的德行、参与技能竞赛的情况、发明专利科技制作以及具体的获奖情况都纳入重点收集范畴当中,进行专门的记载和保存实时更新记录。

3.指导高等院校尽快实现档案系统的智能化和数据化

未来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基于互联网+思维模式,必须以信息化发展为背景,要求高校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引入数据挖掘技术,大数据技术、智能识别技术,构建专门化的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保证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精密性。同人才中心还需要指导院校将高校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当中,并划拨出专项资金,加快开发和建设高校毕业生的档案信息系统。在信息系统构建过程中,应该从深层次的数据分析和大数据库的建设等几个方面入手,对档案信息进行针对性的分类和有效的数据挖掘。一方面应该加快构建以大数据为主要需求内容的数据资源框架,选择图片、音频等数据载体,构建以人为本的用户管理体系,针对不同毕业生的差异建立具有差异化的权限列表。另一方面在数据挖掘过程中,要保证相关数据的安全性、隐私性、真实性,根据隐私的等级给予不同级别的安全保护,并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来设置相应的使用权限、使用密码等相关验证信息,为毕业生和就业单位提供更加准确快捷的检索途径。最后一方面应该加快构建共享性的档案管理系统。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应该保留专业的数据接口,为后续整个系统的高效共享奠定坚实基础,降低运行成本。

4.加快构建专业化的档案管理工作队伍

随着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规范化和细致化,很多高校毕业生的档案往往需要从各个院系再转移到学校的档案管理室,整个信息的接收保存和查询过程中都可能会让现有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发生质变化,所以除了保证整个档案管理系统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之外,还要求院校能够集合人才中心的时机需求加快构建专业化的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队伍。对于综合性高校,应该要求其在二级院校当中构建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同时还应该配备专业化的档案管理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并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奖惩机制和专项预算机制,规范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要对授权范围作出明确,落实各项责任,将个人责任落实到档案管理人员身上,加强对整个档案管理队伍的针对性培训。另外档案管理人员还需要做好本职工作,确保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始终处于正常运行和安全运行的状态,及时做好毕业生信息的更新工作,实现对毕业生各项信息的动态化管理。

同时在数据挖掘和数据处理过程中,还应该进一步寻找不同档案数据之间所存在的逻辑关系,要从更多结构性数据,非结构数据和半结构数据当中挖掘出更有价值的信息,从多样化角度评价高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更高地满足人才中心和用人单位对档案信息的需求。

5.建立档案管理宣传激励机制

针对当前很多高校毕业生,对档案管理意识淡薄,认知不足,毕业生对档案管理的具体内容作用了解不够、认识不足的情况,人才中心应该参与到高校档案管理部门的各项工作中,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宣传和教育,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在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职业规划或者就业培训过程中,应该重点加强毕业档案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高校学生在入学时就需要开展档案普及教育,同时在对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应该对档案的内容进行深度解读,并借助校报、校园广播、公共选修课程、学校宣传板等多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了解档案的具体内容、工作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档案的具体工作内容、政策法规,以及对一个人成才发展的重要性。最为重要的是应该加强对相关教育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和有效激励。高校的辅导员作为学生档案收集审核的第1把手,要加强对辅导人员的档案知识的有效普及,并进行系统化培训,要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班主任辅导员年度工作任务考核目标当中,设立相应的表彰项目,通过有效激励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确保档案数据的真实。

6.优化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操作流程

在很多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队伍当中通常是由专职的党员管理人员和在校的勤工俭学学生构成,专职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数量相对较少。在实际的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每一名工作人员都有自身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方式,学生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相应的工作能力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工作效率低下,造成了档案管理当中缺乏专业性和统一性,这不仅会让高校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变得十分混乱,影响到工作效率,也经常会造成各种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资源丢失损坏,引起材料和时间方面的浪费。所以在互联网+背景之下,就需要加快构建完善且合理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档案管理流程,实施统一化的档案管理标准。高校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往往包括了材料收集整理,登记移交,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细则。考虑到很多高校毕业生在整个学习期间会参与到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往往会进行顶岗实习,因此人才中心建议院校将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应该纳入档案管理流程当中,对档案管理工作所涉及的这些环节都应该进行有效的规范,包括高校毕业生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时间、归档方式、归档范围、工作内容、工作质量和工作数量,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全面展示该名学生的实际情况。档案管理所涉及的各项工作内容,应该结合人才中心对档案内容实际需求和高校的具体人才培养方案,将档案的工作范围进行适当的拓展,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档案、技能竞赛档案、诚信档案、个人发展材料通通纳入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范畴当中,实现统一收集统一管理,录入到学生的档案管理系统,切实提高档案管理的连贯性和真实性,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反映该名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实际学习情况。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为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选拔提供良好的信息依据。在当前互联网技术深入发展应用大背景下,將互联网信息技术引入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系统,是提升档案管理质量、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鉴于当前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所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发挥当地人才中心的职能作用,辅助和引导高校毕业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方向,进一步优化档案管理的具体内容、工作手段、工作方法、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保障各个部门能够协同配合,多措并举,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詹罗成,戚 杨.高校毕业生档案机要投递探讨[J].云南档案,2013

[2]胡玉兰.高校毕业生档案托管的探讨[J].档案时空,2009

[3]谭书院,谭 湘.高校毕业生档案转交及档案托管[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

[4]陈 旭,李 林.强化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

[5]莫晓苏.关于高校毕业生档案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3

[6]甘 璐,张 曙,申 飞.“互联网+”时代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面对的挑战及对策探讨[J].城建档案,2018

(作者单位:陕西省黄陵县人才中心)

作者:贺小芹

第四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毕业实习管理服务平台开发研究

摘 要:当前国内外关于大学生毕业实习管理服务平台开发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基于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彩虹条”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实现党建互联、移动学习、心灵驿站、实习指南、就业信息、总结管理、消息管理、系统管理八个核心功能,构建适用于大学生毕业实习管理的服务平台。平台为学生和学校提供了充分的互动性,搭建师生、校企和生生之间的3A信息桥梁,提高了毕业生的实习质量和学校的管理服务水平。该平台力求人性化地解决大学生毕业实习管理中的具体困难,在成熟运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大学生毕业实习透明化管理可复制推广模式。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毕业实习管理;服务平台开发

一、研究背景

国内外高校普遍重视大学生毕业实习环节,但关于毕业实习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毕业实习管理制度和策略方式方面。国内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毕业实习质量、实习制度、实习经费等宏观管理层面,也已形成了相关的有效、稳定的长效机制,对毕业实习管理的质量提升做出了相关的努力。国外的研究主要是依托具体的学科,并已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国外发达国家的大学生毕业实习一般称为职业见习制度,源于英美国家医师培养等领域实施的实地研修[1],其对大学生毕业实习的管理有“一揽子计划”,从学生联系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实习,到对学生实习质量的评估,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规范。但总体来看,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还存在如下不足:一是在研究视角上,相关成果鲜见毕业实习管理平台开发,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专门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很少见,在国内外尚未发现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毕业实习服务平台应用研究;二是研究内容上,毕业实习的宏观管理成果多,但对于学生个体发展的安全保障、心理疏导、专业教育等微观管理层面的研究较少;三是研究方法上,目前相关研究成果仍多偏重于理论分析与现象探讨,而基于服务平台开发的应用研究尚不多见。

正是基于这种状况,本研究提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毕业实习管理服务平台开发”这一选题,利用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研究基于Android手机消息收发存储技术、远程心理辅导推送技术以及移动学习技术,研发适用于大学生毕业实习管理的服务平台,力求该服务平台能够人性化地帮助解决大学生毕业实习管理中的具体困难,特别是毕业实习中学生的安全问题、心理问题和专业素质提升问题;并在成熟运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大学生毕业实习透明化管理可复制推广模式。

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

2009年,我国3G牌照的发放和苹果公司Iphone 3GS手机的推出彻底颠覆了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传统定义和对互联网的使用习惯,使传统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的结合逐渐成为网络发展的主流,移动互联网络的时代迅速到来。移动互联网既具有互联网的许多优秀特点,又增加了移动性。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构建在移动互联网之上的许多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学习和思维方式、价值判断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手机、pad等移动互联终端成为“90后”的主要沟通工具。

Android是谷歌公司于2007年推出的基于Linux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该平台具有开放性、易用性、稳定性和先进性等特点,目前在大学生中使用非常普遍。

本研究针对当前在大学生毕业实习过程中存在的师生信息沟通不畅、教育和管理工作不到位尤其是学生专业素养难以提升以及安全问题和心理问题得不到必要保障和妥善解决等问题,充分利用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特点,解决大学生毕业实习中的实际问题,并将其命名为“彩虹条”,顾名思义,搭建连接实习学生、实习企业和实习指导老师的一条空中“彩虹”。

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毕业实习管理服务平台的分析与设计

(一)系统概述

整个大学生毕业实习管理服务平台的设计采用分布式结构,分手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个部分[2]。

一是手机客户端“彩虹条”开发。“彩虹条”为安装在手机的平台客户端软件,基于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采用Java语言开发,通过移动互联网调用服务器端Web服务(Web Service)。

二是服务器端开发。采用J2EE相关技术,Java语言编程,Eclipse开发环境,Mircrosoft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采用面向对象编程方法,提供Web Service接口访问。

该系统开发采用了流媒体技术,通过语音和视频服务来实现对接,搭建师生、校企和生生之间的3A(Anytime, Anywhere, Anything)信息桥梁,满足大学生实习期间信息沟通、学习和服务的需求,进而创建一个和谐的虚拟化大学实习生社区。同时,服务平台整合中国移动MAS系统和短信猫功能构建短信收发平台,在手机终端没有网絡的情况下,通过短信收发完成服务平台功能的提醒。“彩虹条”寓意为搭建毕业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单位的一道亮丽的服务彩虹。平台模块设定为党建互联、移动学习、心灵驿站、就业信息、实习指南、总结管理、消息管理、系统管理等八个,完成地理定位、信息服务、沟通联络、专业提升和心理辅导等具体功能。通过移动学习模块实现学生与指导教师的信息沟通,尤其是专业知识在实习中的运用及专业水平的提升;通过总结管理模块对学生进行地理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对学生的安全保障;通过心灵驿站模块加强学生与辅导员、指导教师和教务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以便及时跟进学生的思想波动和心理状态,做出主动而有效的疏导和必要的管理;通过总结管理和其他模块完成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任务。

(二)用例分析

经过对需求调研认真整理,采用企业常用的面向对象需求分析(OOA),形成了大学生毕业实习管理服务平台的Use Case图,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生毕业实习管理服务平台的Use Case图

用例描述:

日志管理:包含总结上传(地理定位)、总结批阅和总结统计三个子功能。总结上传功能使学生可以使用手机软件客户端上传写好的总结,在上传总结的同时也将学生地理位置发送服务器,以便管理人员核对学生所在位置,也可以使用短信功能发送服务器。总结批阅功能是学生实习管理教师通过手机软件客户端或PC机浏览器批阅学生总结并打分,形成日常总结成绩。在总结统计功能中通过手机软件客户端或PC机浏览器显示每次总结按时上交情况,及时发现未上交学生或未批阅学生。

消息管理:包含通知下发、学生确认和学生反馈三个环节。教师通过手机软件客户端或PC机浏览器下发重要通知,通知分为一般和反馈两种。一般消息发送后可以传递到手机软件客户端,未找到手机软件客户端的采用短信下发,不需要回复;学生收到需反馈的通知,可以填写反馈信息并发回服务器。系统可以直观显示学生反馈情况统计,对没反馈学生可以继续督促,以便重要信息及时传递到每个学生手中并及时反馈。

移动学习:根据学生实习期间需求或外置课程需要向学生主动推送专业学习知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也可以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教师可以远程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写作。

党建互联:根据党员学习情况,定期向党员学生发送党员学习材料等,保证学生党员在外实习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心灵驿站:主要是实习管理教师在实习初期主动在线约谈每个学生,使学生顺利度过心理断奶期。功能1设置有查看在线好友、查看聊天记录、用户与用户之间聊天与互动等。

实习指南:分为三个部分,即实习规章制度、常见问题和本系统用户手册。

系统管理:包含教师、学生等实习信息初始化工作。

(三)系统设计和关键技术

1.平台功能结构

大学生毕业实习管理服务平台的设计采用分布式结构,分学生使用的“彩虹条”客户端和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端两个部分。根据大学生毕业实习工作需求,将系统划分成以下几个模块(图2)。

图2 大学生毕业实习管理服务平台功能结构图

其中写日志模块和党建互联模块非常重要。上传实习周记时,须点击写日志模块,可以定位当前位置,并将当前位置和日志一起上报实习指导教师。通过这一功能,实习指导教师可以核对上报地点和实习地点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说明该学生可能存在实习安全隐患,实习指导教师要专门进一步了解该生情况。第一次使用的时候会提醒学生是否上传当前位置。如果选“是”则自动上传地理位置信息,如果选“否”,将不提交地理位置。这也是对学生个人隐私保护的设置。通过这样的保护,很好地解决了学生个人隐私和实习生在外地安全隐患的问题。用户也可以在设置模块中设置是否自动上传。党建互联可以与自己的老师和其他党员同学进行沟通、召开网上会议等交流活动。可以组织党员远程活动和会议,可以和老师同学诉说实习经历。输入聊天内容之后,可以将留言信息发送到服务器,并且同时也会显示在聊天记录里,在当前在线区域上也可以查看当前在线用户,在聊天记录区域里可以查看聊天记录(翻查多页)。

2.关键技术分析与设计

Ksoap协议:Android平台的架构和Web服务调用,帮助应用程序在Android平台上使用ksoap2-android类库访问Web服务。在数据传输过程时,将数据按协议封装并发送,到达服务器端才能正确解析和使用数据。

位置定位:系统可以通过手机的网络或者WIFI定位,使用百度地图定位,精确到100-300米以内,流量消耗很少,速度较快。在室外可以使用GPS定位,在市内主要使用WIFI与基站定位。平台中使用这样的定位精度完全满足定位需要,考虑到学生隐私保护,我们在获取定位时将细节过滤,只上传服务器大概区域。

本地数据库(Android):主要用于用户保存数据,以便下次使用或者修改。数据库是每个应用程序的生命线,除非特别简单的应用程序,一般需要一个数据库系统存储结构化数据。Android一般使用SQLite数据库,它是一个开源的、支持简单事务管理的SQL数据库,在许多领域得以广泛使用。iPhone系统中也是一般使用SQLite数据库来存储数据的。数据库一般位于Android设备/data/data//databases文件夹。

四、平台运行与展望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毕业实习管理服务平台开发完成后,选取了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与国际政治英语双学位班30人和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嵌入式系统工程专业班80人作为试点班级,进行了平台的试运行,实现了比较深入的实证研究。本研究在平台实证研究的试运行前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服务平台的安装与调试、服务平台的使用培训和基本信息的整理与导入,这也为以后的大量应用提供可贵的经验。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服务平台总体状况良好,“彩虹条”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链接畅通,语音和视频上传、下载流畅,短信提醒功能正常无误。试用学生皆反映“彩虹条”客户端无论在pad上、还是在手机上都能正常运行,文字信息能够实现即时上传与下载,语音和视频的上传、下载用时較短,短信提醒及时有效,各功能均运转正常,并且客户端软件运用简洁方便,不占用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不耽误具体的实习工作。同时,服务器端也运行良好,能够及时有效地以多媒体方式发布各种学校服务和管理信息,达到对实习学生进行周到和规范服务和管理的目的。

在使用过程中,服务平台的党建互联、移动学习、心灵驿站、实习指南、就业信息、总结管理、消息管理、系统管理八个核心功能都能完美实现。实际的操作中,“彩虹条”客户端的主界面中包括七个大的操作模块和四个小的操作模块,七大模块分别是日志管理、上传文件、写日志、聊天室、写信、移动学习、网络模块;四小模块分别是通知、设置、信箱和查找功能。服务器端则开发为用户中心、帐号管理、党建互联、留言板和最新动态五个操作模块。实习学生可以通过对“彩虹条”十一个模块区的操作,实现与服务器端的交流互动,享受八个基本的服务功能。学校和企业则可以通过服务器端的具体操作,完成对八个功能的具体构建,实现对实习学生的指导、服务和管理。

當然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手机功能限制、数据管理不够清晰、服务器端管理工作量大、网络服务功能不够强大等,这些问题都在试点运行过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进和完善。

大学生毕业实习管理服务平台最大的特色在于其为学生和学校提供了充分的互动性,使学生、学校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加快速、更加直接,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实习质量、学校的管理服务水平。与以前的放羊式实习管理相比,该平台使毕业实习管理更为科学、便捷和充分。学生不必海投简历,也不必到处“寻医问药”,轻轻点击客户端即可在服务平台中获取最及时、最优化、最丰富的资源。同时,该平台快捷、全面、丰富的特色也有利于调动毕业生的实习兴趣,使广大毕业生积极参与到实习中来,为顺利走入职场做好充分准备。

对于大学生毕业实习,学校层面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固然重要,但作为一项整体工作,我们力求通过服务平台这一突破口,对大学生毕业实习工作进行理论探讨和工作机制化探索。我们需要从人性化、科学化和长效化的管理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的实习管理责任机制、系统全面的实习管理保障机制、扎实有效的实习管理实践机制、人本关怀的实习管理服务机制、科学高效的实习管理创新机制,进行全方位的机制化研究。

参考文献:

[1]马晓慧.青年职业见习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41-45.

[2]孙昇.基于Android平台的邮政营销支撑平台设计与开发[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3:28-29.

(责任编辑:黄建华)

Development Researches on the Management Services Platform of College Students' Graduation Practice Based on Mobile Internet

GAO Di, GAO Yu-jiao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P.R. China; Linyi University, Shandong 276000, P.R. China)

Key words: mobile Internet; graduation practice management; service platform development

作者:高弟 高玉娇

第五篇:“互联网+”时代提升高职院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与探索

[摘 要] 分析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基本原因,指出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毕业设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依据“互联网+”平台,改变选题模式,创新选题内容,丰富学生学习模式,加强学生过程考核及导师质量监控,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措施,从而保证毕业设计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关 键 词] “互联网+”;毕业设计;措施

[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学生在校期间的一次全面性、总结性的综合教学实践。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是其他教学环节所无法替代的。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高职院的毕业设计质量出现了滑坡现象,并逐渐成为人才培养计划中的薄弱环节。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备受各高职院校的关注。

一、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原因

(一)毕业设计选题不合理

选题内容缺乏创新。个别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选题的申报敷衍了事,随便从网上查找选题,一些选题多年重复使用,还有一些是虚拟性选题仅仅用于书写论文,缺乏设计制作类题目。选题内容过于宽泛或狭窄,很少与企业的顶岗实习结合。由于这些不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的选题网络重复性较高,导致学生参考、抄袭网络及重复往届毕业设计的现象非常严重。

对学生选报毕业设计课题缺乏引导性。在高职院,毕业设计一般是学生根据导师上报的课题进行选题。而学生对选题不了解,不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进行选题,从而导致選题集中、盲目。

(二)毕业设计管理不到位

毕业设计对学生学习引导及管理不到位。毕业设计通常作为毕业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关,它是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关键一环,然而高职院各专业对毕业设计的管理不到位,缺乏对学生学习上的引导,缺乏过程考核。在毕业设计期间,由于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引导和实时监控,好多学生感到无所事事,便提前找就业单位实习。学生与指导教师的沟通少之又少,比较认真的老师会通过电话或者QQ的方式与学生联系,但沟通形式比较单一,沟通内容过于简单,无法实现过程的监控与考核。

毕业设计对老师的监督不到位。虽然各个高职院对毕业论文出台了许多管理办法,包括中期检查、期末验收等。但这些检查仍流于形式。指导教师仅仅重视论文的格式规范,对论文的创新性、前沿性几乎没有要求。指导教师评语和意见过于简单或形式化。

对毕业设计的考评过于宽松,把关不严格,导致学生在心理上认为:不管论文质量如何,论文出自何处,是否是自己认真学习研究的成果等,只要提交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便全部通过。而学校对学生的论文也没有查重等方面的监管,导致高职毕业设计质量下滑。

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采取的举措

“互联网+教育”重新对教育资源进行了整合和配置,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应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结合“互联网+新技术”,积极改进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不足。

(一)改变选题模式,通过“互联网+”建立多元化的选题平台

要想实现学生选题模式的创新性,必须改变传统的选题模式。首先,促进学生形成互联网思维方式,打破以往学生选题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选题模式。其次,为了使学生平时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毕业设计更有效果,应提前一至两个学期的时间将毕业设计选题推送到选题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多元化的毕业设计选题平台,使选题具有研究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及实用性。

1.深化校企合作项目。校企合作是目前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的办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把行业元素、企业元素融入毕业设计,同时还可以把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产品及企业攻关技术转化为毕业设计选题。另外,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建立“双导师”制度,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学生毕业设计的“企业导师”,这样学生不仅能及时了解社会所急需的人才类型,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知识结构,还能尽早了解未来工作中生产技术管理的要求,为将来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依托教师科研课题。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一部分是对口单招的生源,动手能力比较强,在大二就已经成为专业课老师的“小助手”,课余时间经常进入实验室,帮助老师做一些本专业的实验或者焊接一些电路等。通过耳濡目染也会对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有着较全面深刻的理解。因而,毕业选题如果依托教师的科研课题,将会达到师生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效果。

3.精编竞赛题目。各个专业每年都会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竞赛。而竞赛中的赛题都是经过竞赛组委会专家依据培养大纲要求和企业生产实际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一定实用性和创新性的题目。指导教师除了把此类选题推送到选题平台外,还应该把参加竞赛获奖学生的作品推送上去,让学生依据这些作品进行完善和创新,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4.引导学生创新创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对于事物在深度和广度的了解上有很大的提高。他们有很强的自主创新意识。因而可以将学生的这种创新创业项目融入毕业设计中。通过定期举办创新创业交流活动,通过高校之间、校企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受到鼓励和启发,不断完善自我,挖掘自我潜力。

(二)丰富学习模式,通过“互联网+”建立毕业设计考核管理平台

1.采用丰富的学习模式。学生作为毕业设计工作的主体,要在已有的科研能力、专业技术基础上对毕业设计课题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探索、创新,这就需要导师指导学生采用丰富多样的学习模式。首先,采用网络学习模式,毕业设计期间导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推荐或引导学生参加优质的专业课程学习、参与在线虚拟实验等,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引导学生将最新的电子信息技术及时整合、应用到毕业设计创新工作中;其次,采用问题引导学习模式,通过“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讨论研究—总结反思”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宽创新思维。最后,采用经验交流学习模式。毕业设计期间导师和学生可以以团队形式定期举行交流会。学校也可以举行创新成果展示会,并将交流中有价值的部分吸收到毕业设计创新中来。

2.建立毕业设计考核管理平台,加强对学生的过程考核。一方面,后台管理系统可以记录学生登录学习平台的次数与时间,反馈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学生每周必须登录考核管理平台提交本周的学习内容、心得及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指导老师每周要定时对学生提交的内容进行指导考核,这样不仅方便教师指导学生查阅文献,指导学生进行设计方案的选择、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还可以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检查,向学生下达下一周的学习任务,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指导老师在线下与学生的交流也應纳入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考核成绩。这样,通过线下与线上的双层考核,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表现便可得到全面体现,从而实现过程考核。

3.完善导师质量监控系统。在整个毕业设计环节,导师起决定性作用,学校应对导师的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创建学生对导师的评价系统,该系统应该有专门的督导部门监管,并形成反馈意见。另外,该系统还应体现对导师的工作过程考核,如导师是否按时下达任务书,是否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方案给出指导性意见,对学生疑问是否及时准确地解答等。通过该系统不仅监管了导师的工作,增强导师的责任心,而且该系统还可以真实反映出毕业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毕业设计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4.完善评价体系,注重成果展示。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不仅仅由一篇论文来决定,而应是多方面的加权平均来获得。如开题报告(10%)+过程考核(20%)+答辩(20%)+毕业设计作品(实验数据、软件程序、制作的实物等)(20%)+毕业论文(30%)。设计作品的展示与汇报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不用拘泥于老师坐在教室听学生答辩。指导老师可以走进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展区欣赏评价学生的作品,聆听学生对自己毕业设计的汇报。也可邀请企业单位到场参与答辩指导。借此机会,既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又对外宣传了学校教学实力,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在优秀的作品中,精选一部分设置专柜进行展示和演示,发挥优秀学生和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结语

总之,毕业设计质量体现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毕业设计工作反应了学校人才培养水平。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我们必须改变选题模式,创新选题内容,丰富学生学习模式,加强学生过程考核及导师质量监控,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保证学生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悦,刘银辉,张凤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改革实践与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31(9):74-76.

[2]李志鹏,齐利敏.“互联网+”时代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6(2):123-125.

[3]张翠芳.毕业设计环节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以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J].教学研究,2015,38(1):78-82.

[4]吴益锋,张淑敏,田夏.上海交通大学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193-195.

作者:夏淑丽 权茂军

上一篇:工业与民用建筑论文下一篇:工程建设档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