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工作思路

2022-03-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一篇:科普教育工作思路

××年教育工作思路

石门县××年教育工作要点

×

×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和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坚持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坚持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为手段,以提高队伍素质为关键,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统筹城镇教育和山区教育发展,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智育和德、体、美、劳全面发展,统筹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协调发展,打造教育强县,树立石门教育品牌,推进我县教育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

二、主要指标

×××⒈小学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率达,小学毕业生升初中比例达以上,初中在校学生年巩固率达以上,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入学率达,高考上线率和录取率稳定在全省、全市前列。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民办教育在校学生人数占全县在校学生总数的以上。

×××⒉石门一中异地扩建工程第一期工程竣工,配套建设基本完成。启动新一轮危改工程。启动实验学校扩建工程。启动教育局机关建设。

×××⒊小学教师大专学历率达,初中教师本科学历率达,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以上,培训骨干教师人以上。

×××⒋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高中学校、城区大型学校、部分乡镇中心学校校本部建成局域网,农村完小以上学校接入互联网,部分村小、教学点接通天网。

⒌教育大局稳定,确保不出现大的安全责任事故。

三、主要措施

(一)全面实施教育提质工程,打造石门教育品牌

×全面提升我县基础教育质量,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创建一批名优特色学校,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进一步发挥教育对于整个经济社会的核心推动作用,打造教育强县,在全市乃至全省树立石门教育品牌。

×⒈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整合教育资源。启动新一轮布局调整,切实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发挥教育规模效益,注重坚持“三个结合”:即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与皂市水库移民相结合,城区学校布局调整与学位扩充相结合,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与危改、寄宿制学校建设相结合。对于暂时不能撤并的村小,变革原“四二分段”模式为“二四分段”模式,即保留一二年级,从三年级起集中到乡镇中心完小和片完小,片完小以上学校实行寄宿制。农村初中逐步向乡镇中心学校校本部集中。结合实施危改工程,大力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及设施的配套;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中小学校的防病能力;督促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研究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使学校既要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留得住学生,又要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使家长满意。城区着重进行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启动实验学校扩建工程,扩充小学学位,严格控制老城区小学班额。启动教育局机关建设。

×××⒉实施优质教育扩充工程,促进学校改造升级。加强示范学校、名优学校、特色学校创建力度。结合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将乡镇政府所在地初中、中心完小建成窗口学校,创建成市级示范性学校。各乡(镇)要拟定创建示范性学校规划,年内乡镇政府所在地初中、中心完小要全部通过督导评估,形成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区域推进态势,以优质教育带动本地教育整体水平上升。推行“走教制”,乡镇中心学校以片完小为单位统筹配置英语、计算机、体艺等学科教师,这部分教师作为走课教师,除负责完小的教学外,还要承担片完小附近教学点的教学。发挥名校优势,扩大名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打响石门教育品牌,力争石门教育在常德处于领先地位。城区学校启动“名校工程”,努力将石门一中、一中分校、楚江一完小创建成全省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层次的名校。启动石门一中争创国家示范性高中、石门五中创省级示范性高中、大型民办学校创市级示范性学校工作。

×××⒊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县教育信息中心建设,逐步搭建集信息资源库、信息平台、办公平台、学籍管理平台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部分乡镇中心学校校本部建成校园网、完小以上学校接入互联网,实现与县教育信息中心的连接;教育系统推行电子政务管理,实现教育信息网上发布。强化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强化网络管理、学科教学课件设计的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创建力度。加强图书、常规教学仪器的使用管理,充分发挥其服务素质教育的效能。

××⒋实施全面育人工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继续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突出地位,进一步加大扶贫助学工作力度,继续

第二篇:教育工作思路

1.指导思想

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出发,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xx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当前,伴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迫切要求,高新区正处于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区工委、管委会提出了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更高目标。结合当前形势,明确我区加快全面建设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国际先进为参照,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名教师,努力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在更高平台上实现高新区教育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的更大跨越,为全区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以教育事业建设新成就迎接建国61周年。

2.主要任务

为更高水平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2011年重点完成以下六项主要任务:一是按照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继续完善优质教育资源布局;二是探索实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健全学校评估考核体系;三是继续加大创建力度,完成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创建任务,争创苏州市幼儿教育先进区,完成现代化老年大学创建任务,实验中学通过四星级高中省级复评;四是全面推进民工子弟学校标准化建设,外来人员适龄子女72%以上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五是高考、中考成绩稳中有升,全区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六是切实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幼儿园、小学教师本科学历达50%以上,高中教师研究生比例达12%以上。

3.主要工作举措

(1)优化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按照苏州市规划要求,根据区域人口规模、房产开发等现实情况,继续强调教育资源统一规划布局。确保如期完成狮山街道金色家园小学和幼儿园、新狮幼儿园、白马涧第一幼儿园、通安第二幼儿园、东渚第二幼儿园等实事工程建设任务,重点推进新区一中校园改造、科技城中学、新浒学校及枫桥幼儿园等校(园)工程建设,加快镇湖中学、枫桥中心小学易地新建,进一步完善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与配置。加强义务教育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后续管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达到省一类装备标准学校比例10%,省二类装备复评100%通过。继续加大各级各类特色、示范学校创建力度,2011年要争创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和市级幼儿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现代化老年大学,实验中学要顺利通过四星级高中省级复评,全方位促进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2)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提升区域教育综合水平。根据“义务教育法”等相关要求,学习借鉴周边地区,结合区域实际,实行义务教育段公办学校“达标管理”评估,先初中后小学,分步实施,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区级统一管理。积极创新区域教育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目标管理考核制度、教育督导评估制度、义务制教育阶段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等,逐步引入社会评价机构参与对区域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评价和督导,以促进全区教育质量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3)切实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进一步彰显办学特色。一是始终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先。要切实加大学校、政府、社会、家庭等社会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强德育课题研究,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二是深化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继续深入贯彻“三项规定”,实施学科渗透教育,在区级、学校层面上积极推进各类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美育工作,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要依托区内丰富的人文、山水和科技资源,以创建各级各类示范、特色学校为抓手,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充分发挥科研引领作用,积极开展“科技校园”、“生态校园”、“书香校园”、“人文校园”等文化建设,努力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校园品牌,展现鲜明的教育文化特色,强化文化育人功能。三是加强学校管理,优化育人环境。营造文明规范的校园氛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归宿。要按照“科学、全面、人文”的原则,以“学生成长、教师成才、学校发展”为导向,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努力使学校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的依法治校的管理轨道,逐步形成科学与人文相包相融、协调统一的制度文化。要在每一所学校的规划、论证、建设过程中,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要从办学理念、学校历史、办学特色、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力求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形象,让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体现出学校文化的特有底蕴。

(4)更加注重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才强教机制。一是要重点实施“名校长建设工程”。以促进校长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为重点,统筹规划,积极推进校长队伍建设。组织好中小学校长任职培训、提高培训和高级研修培训,开展校长交流活动,引导校长自我管理、自主发展,促使校长成长与学校发展同步。二是要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在全区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师资队伍素质提高的首要任务来抓。强化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树立师德标兵,营造以德从教、以德治学的良好校园氛围。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原则,继续抓好各类师资培训。建立健全师德师风教育培训、考核评价、激励与监督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行为,努力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三是要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注重发挥教科研人员的人才优势、研究优势、信息优势, 加大科研兴校和校本教研推广力度,指导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组织开展优秀论文、优质课评选、教师基本功比赛、公开课、观摩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加强各级重点课题的研究,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四是要创新评价工作机制。积极探索、逐步完善学校、教师考核办法,发挥教师评价的激励机制,使教师考核办法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深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深化学校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合理的师资流动机制。

(5)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打造平安和谐教育。紧紧围绕“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认真抓好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等环节,紧密结合全年各项工作目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形成符合科学发展的新观念、谋求科学发展的新思路、勇于改革创新的新风貌。全面推行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推行政务校务公开,完善行政许可制度,规范教育审批行为,切实维护学校、师生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机关行政行为、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教育行为,直面社会和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着力化解矛盾。重点抓好平安学校建设,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开展“安全知识进校园”宣传活动,加大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整治工作力度,完善落实《高新区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严格实行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着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意识、工作效能和工作透明度,努力探索机关工作科学化管理的有效途径。认真做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答复工作,加强与系统内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的沟通交流,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第三篇:个人教育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追紧紧围绕永嘉县教育局XX年工作思路,以“办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教育”为工作目标,从规范管理、教学调研、安全督查、教师学习培训工作入手,引导各级各类幼儿园规范化办园,切实推进岩头学区学前教育规范、有序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加强等级幼儿园的动态管理。继续开展创建工作,创建省三级幼儿园1所,筹创省二级幼儿园1所。

2. 对本学区所管辖的幼儿园开展全面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按照“规范一

批、整改一批、取缔一批”原则,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分类解决问题。从幼儿园布局、办园条件、安全隐患、园务管理等方面将幼儿园分为直接换证、限期整改和责令停办等三类对象合理规划调整本辖区幼儿园的布局,因地制宜撤并规模小、办学条件差的“麻雀幼儿园”。

3.加强对民办幼儿园保教工作的管理、指导和服务,关注幼儿成长、教师发展、质量提高,关注幼儿终生有益发展的因素和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作。

4. 切实做好幼儿园房屋安全、消防安全、设施安全、传染病防控等各项安全工作。

三、具体工作措施

依法行政,规范全区学前教育管理

1.筹谋学前教育发展规划。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意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建制镇公办中心幼儿园、乡镇中心幼

儿园建设,努力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络。发挥公办幼儿园和优质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不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从科学合理的园布局、有的放矢的教师队伍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幼儿教育、服务性地管理和指导等方面进行研讨和论证,促进岩头学区学前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2.规范学前教育办园行为。要认真贯彻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的调研、管理与指导,积极推进幼儿园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各类幼儿园要以儿童发展为本,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注重幼儿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努力改善学前教育“小学化”、“保姆式”倾向,逐步提高保教质量。要

积极向广大家长宣传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提高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正确认识。要防止和抵制“应试教育”的消极因素向学前教育渗透,防止将小学的教育内容向幼儿园前移。要抵制各种违背学前教育规律的商业活动和伪科学行为进入幼儿园。学区将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建立学前教育督导制度,定期对各幼儿园的目标规划、计划实施、经费投入、教职工待遇保障、保教质量等进行专项督导,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另外,从幼儿园布局、办园条件、安全隐患、园务管理等方面将学区分为直接换证、限期整改和责令停办等三类对象,按照“规范一批、整改一批、取缔一批”原则,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分类解决问题。

3.加强等级幼儿园的管理。根据《浙江省幼儿园申办审批办法》和《浙江省幼儿园等级评定标准》,做好幼儿园等级评定工作。等级评定要按照分级负责、分等评估、动态管理的原则,把等级评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幼儿成长、教

师发展、质量提高上,关注幼儿终生有益发展的因素和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作。同时积极配合与协助县局做好民办幼儿园的创建指导评估、治理整顿和换证工作,根据抓两头促中间总体思路,坚持合格一批换证一批的原则逐步换证,采取多管齐下,“堵、疏”结合,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的方法进行治理,严把审批关、变更关。继续撤并一批不符合标准的“家庭式”幼儿班,引导幼儿园上等级、创品牌、成名园,不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近“入好园”的需求。争取政府对升等级奖励制度的支持,激发、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上规模上档次的幼儿园,提升岩头学区办园水平。

第四篇:学校教育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XX年,我市教育事业以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启动实施《瑞安市“十二五”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规划》,创新教育发展机制,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启动“双十大工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十二五”教育发展起好步开好局,朝着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迈进。

二、主要目标

(一)学前教育: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7%;新增公办幼儿园2所,创省

二、三级幼儿园7所,省三级以上幼儿园在园儿童总数达到68%。

(二)义务教育:坚持就近入学原则,继续推行阳光招生政策,减少择校行为,初中、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残儿入学率达99%。

(三)高中教育:改革高中定向生分配办法,完善特长生招生办法;在所有普高推行“平行志愿”填报方法;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比例达到96 %以上。

(四)成人继续教育:新建社区学校3-4所,使全市社区教育覆盖面达到95%以上;创建温州市社区教育示范校1所、一级社区学校2所、二级社区学校4所,力创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完成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700人次。

(五)教师队伍建设:启动实施“三个一”教师培养计划,完成“十二五”任务目标数的20%;争取全市幼儿园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40%,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85%,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72%,普通高中教师研究生(含在读)及以上学历达7%,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40%。加快培养专家型名校长、优秀班主任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三支队伍。

(六)优质教育资源:创建温州市现代化学校4所、温州市示范学校3所、温州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2所、省特色学校2所。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争取达到50%,普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85%,职业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达到65%。争创省示范专业1个,温州市示范专业2个,温州市实训基地1个。

(七)学校基本建设:全面推进“校安工程”拆建项目建设工作,争取瑞安电大迁建等5个市重点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启动教育城域网建设,新建校园网12个,创建35所温州市教育信息化达标学校,70%中小学建有学校网站,85%以上教室建有多媒体小平台,生机比达到6.5:1。确保全市校方责任险投保率达100%;小学和初中i、ⅱ类仪器达标率达95%,农村中小学生均图书增长1.5册以上。

(八)良好育人环境:继续深化平安校园建设,保障学校的和谐和稳定。创瑞安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20所,创瑞安市绿色学校12所,温州市绿色学校3所;创五星级禁毒教育学校2所,四星级4所。

三、主要工作

(一)大力发展各类教育,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

1.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认真贯彻落实《瑞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瑞安市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确立学前教育的基础地位和公益性质,利用住宅配套设施举办公办幼儿园,农村有计划利用中小学富余校舍举办幼儿园。努力完成学前教育三项指标任务,新建2所乡镇公办幼儿园,创省二级幼儿园2所,省三级幼儿园5所。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公办、民办幼儿园合作办园和对口帮扶机制,开展民办幼儿园考核工作,做好无证幼儿园整治;规范公办幼儿园招生工作,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注重幼儿个性发展和快乐成长,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保姆式”倾向,提高保育质量和办园水平。

2.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围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指导温州市现代化学校、温州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温州市示范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合格学校创建工作,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坚持“名校引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均衡发展”的基本思路,加快缩小城乡、校际教育发展差距,积极探索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先确定城区和城乡结合部2-3所义务教育学校进行试点,今后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开;贯彻落实好《瑞安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管理办法》,召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工作经验交流会;努力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东山特殊教育学校升格为瑞安市特殊教育学校。

3.协调发展高中教育。开工建设市职教基地,启动市职业中专职教实训大楼建设,协助市开元综合高中从部门办学到民办的改制工作,为构建“中、东、南三足鼎立,西部辐射”的瑞安职业教育校网布局奠定基础;启动职业中专集团化办学试点,申报创建全国中职改革示范校,市十中、龙翔高级中学争创温州市现代化学校,争取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再提升;围绕我市支柱、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战略性产业,以企业需求和市场就业为导向,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争创省、市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启动与国内知名院校的中职师资培训合作计划,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深入推进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提高新课程的实施水平;加强对新高考的研究,充分发挥高考的素质教育导向作用,进一步推进个性化教育,创新学生自主选课、走班上课制,以适应在全科会考基础上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的高考新模式。

(二)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

4.规划校网布局调整。根据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和城乡校网布点规划,加大校网调整力度。按照“高中向城区和重点集镇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中心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的要求,努力争取加大财政投入;做好玉海中学高中部和汀田高中停招前期工作;做大做强做美片区中心镇学校,加快瑞祥实验学校、塘下中心区实验小学建设,争取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市第三实验小学立项;加快山区中心镇寄宿制初中建设,撤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8所;推进职教中心(轻工学校)、瑞安电大等市重点项目建设,做好市五中迁建前期研究工作;建立专门基建管理队伍,加快学校工程项目建设进度。

5.发挥经费使用效益。积极争取全市财政经费比例高于现有水平,确保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达到或超过省定标准;拓宽捐资助教渠道,建立企事业、社会团体、个人捐资办学激励机制;规范预算、决算,加强收费管理,特别是预算外资金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成立教育资助中心,落实资助政策,规范资助管理;加强对大宗物品的采购和管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发挥使用效益;规范食堂财务管理,突出对饭菜质量、价格和经营行为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核算中心管理,提高核算中心、“分中心”人员和学校财务管理员业务水平。

6.改造农村薄弱学校。大力扶持农村薄弱学校,在业务指导、设施配备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规范学校功能室管理,开展示范实验室、标准图书馆创建活动,启动实施农村学校教育装备达标工程;落实温州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百所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全面开展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达标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在教与学领域中应用研究,切实提高农村学校实验室、图书室及体、艺、劳与技教育教学设施使用率;全面启动农村升格学校推进行动计划,有计划地安排城区学校高级教师、优秀校长到农村支教,实行柔性流动。

(三)增强教育发展内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探索中小学德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深入开展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生命健康教育、安全法制教育、禁毒防毒教育等;充分挖掘校本德育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构建学校主流文化,开展校园文化先进评比;广泛组织开展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形成课外活动的系列化、序列化;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普及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强化学生心理状况和有效德育研究,倡导健康上网,促进德育的生活化;大力加强团队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学生欢迎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8.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公、民办职业高中、幼儿园按成本收费并公示制度;继续实施公办普通高中“三限”(限人数、限钱数、限分数)政策,改革高中招生政策,完善普高定向生制度;严格执行《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不得设置或者变相设置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不得利用假期、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或者变相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补课;学校要合理科学安排学生的课业,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少于一小时;继续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四项教学规范达标活动;强化教学常规检查和专项督查,强力推进省教育厅“六个严格”,规范办学行为。

9.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按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积极开发学校课程;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减负”工作会议精神,实施义务教育“减负”四项制度(即责任追究制度、征求意见制度、学校教学活动安排公示制度和家校联动制度);创造性地开展“减负”专项改革实验,有效推进义务教育“轻负担高质量”;倡导有效教学,开展分层教学研究和实践,强化科研引领,突出研究新高考改革趋势;举办教育教学论坛,统筹安排各类论文评选;评选学教学质量奖,完善质量监控评估方案;以绩效工资为杠杆,努力实施优绩优酬,全面促进中小学校教学质量提升。

10.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完善应急预案,加大预案演练力度;落实校园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安全检查,排除各种隐患;重点抓好寄宿制学校、民办学校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安全工作;规范学校护卫队伍建设和管理,加大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力度;严格师生外出审批制度,加强春秋游安全管理,规范学生接送车;完善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体制机制,切实做好教育系统稳定工作;以人为本,大力创建“平安校园”和“绿色校园”,力争使全市中小学生环境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四)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11.优化教师队伍管理。放眼全国,多方面、多层次吸收优秀人才进入我市教师队伍,招聘重点大学优秀硕士研究生若干名;严格教师准入制度,规范公正招录师范类毕业生,规范教师资格证考试,建立健全教师转岗、退出机制;科学均衡调配教师,完善职称评审,规范编制管理,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公开招聘,竞争上岗,逐步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健全收入分配制度,推进对教师的分类管理,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办法,发挥教师评价作用;完善在职教师合理流动调配,继续实行综合量化评估考核机制,引导市区优秀干部、教师到农村山区学校任职、任教。

第五篇:学校教育工作思路

学校教育工作思路(精选多篇)

一、指导思想

xx年,我市教育事业以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启动实施《**市“十二五”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规划》,创新教育发展机制,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启动“双十大工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十二五”教育发展起好步开好局,朝着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迈进。

二、主要目标

学前教育: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7%;新增公办幼儿园2所,创省

二、三级幼儿园7所,省三级以上幼儿园在

园儿童总数达到68%。

义务教育:坚持就近入学原则,继续推行阳光招生政策,减少择校行为,初中、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残儿入学率达99%。

高中教育:改革高中定向生分配办法,完善特长生招生办法;在所有普高推行“平行志愿”填报方法;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比例达到96 %以上。

成人继续教育:新建社区学校3-4所,使全市社区教育覆盖面达到95%以上;创建温州市社区教育示范校1所、一级社区学校2所、二级社区学校4所,力创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完成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700人次。

教师队伍建设:启动实施“三个一”教师培养计划,完成“十二五”任务目标数的20%;争取全市幼儿园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40%,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85%,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72%,普通高中教师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达7%,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

40%。加快培养专家型名校长、优秀班主任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三支队伍。

优质教育资源:创建温州市现代化学校4所、温州市示范学校3所、温州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2所、省特色学校2所。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争取达到50%,普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85%,职业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达到65%。争创省示范专业1个,温州市示范专业2个,温州市实训基地1个。

学校基本建设:全面推进“校安工程”拆建项目建设工作,争取**电大迁建等5个市重点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启动教育城域网建设,新建校园网12个,创建35所温州市教育信息化达标学校,70%中小学建有学校网站,85%以上教室建有多媒体小平台,生机比达到6.5:1。确保全市校方责任险投保率达100%;小学和初中i、ⅱ类仪器达标率达95%,农村中小学生均图书增长1.5册以上。

良好育人环境:继续深化平安校园建设,保障学校的和谐和稳定。创**市

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20所,创**市绿色学校12所,温州市绿色学校3所;创五星级禁毒教育学校2所,四星级4所。

三、主要工作

大力发展各类教育,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

1.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市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确立学前教育的基础地位和公益性质,利用住宅配套设施举办公办幼儿园,农村有计划利用中小学富余校舍举办幼儿园。努力完成学前教育三项指标任务,新建2所乡镇公办幼儿园,创省二级幼儿园2所,省三级幼儿园5所。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公办、民办幼儿园合作办园和对口帮扶机制,开展民办幼儿园年度考核工作,做好无证幼儿园整治;规范公办幼儿园招生工作,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注重幼儿个性发展和快乐成长,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保姆式”倾向,提高保育质量和办园水平。

2.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围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指导温州市现代化学校、温州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温州市示范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合格学校创建工作,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坚持“名校引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均衡发展”的基本思路,加快缩小城乡、校际教育发展差距,积极探索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先确定城区和城乡结合部2-3所义务教育学校进行试点,今后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开;贯彻落实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管理办法》,召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工作经验交流会;努力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东山特殊教育学校升格为**市特殊教育学校。

3.协调发展高中教育。开工建设市职教基地,启动市职业中专职教实训大楼建设,协助市开元综合高中从部门办学到民办的改制工作,为构建“中、东、南三足鼎立,西部辐射”的**职业教育校网布局奠定基础;启动职业中专集团化

办学试点,申报创建全国中职改革示范校,市十中、龙翔高级中学争创温州市现代化学校,争取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再提升;围绕我市支柱、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战略性产业,以企业需求和市场就业为导向,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争创省、市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启动与国内知名院校的中职师资培训合作计划,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深入推进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提高新课程的实施水平;加强对新高考的研究,充分发挥高考的素质教育导向作用,进一步推进个性化教育,创新学生自主选课、走班上课制,以适应在全科会考基础上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的高考新模式。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

4.规划校网布局调整。根据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和城乡校网布点规划,加大校网调整力度。按照“高中向城区和重点集镇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中心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新增教育资源

向城镇集中”的要求,努力争取加大财政投入;做好玉海中学高中部和汀田高中停招前期工作;做大做强做美片区中心镇学校,加快瑞祥实验学校、塘下中心区实验小学建设,争取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市第三实验小学立项;加快山区中心镇寄宿制初中建设,撤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8所;推进职教中心、**电大等市重点项目建设,做好市五中迁建前期研究工作;建立专门基建管理队伍,加快学校工程项目建设进度。

5.发挥经费使用效益。积极争取全市财政经费比例高于现有水平,确保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达到或超过省定标准;拓宽捐资助教渠道,建立企事业、社会团体、个人捐资办学激励机制;规范预算、决算,加强收费管理,特别是预算外资金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成立教育资助中心,落实资助政策,规范资助管理;加强对大宗物品的采购和管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发挥使用效益;规范食堂财务管理,突出对

饭菜质量、价格和经营行为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核算中心管理,提高核算中心、“分中心”人员和学校财务管理员业务水平。

6.改造农村薄弱学校。大力扶持农村薄弱学校,在业务指导、设施配备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规范学校功能室管理,开展示范实验室、标准图书馆创建活动,启动实施农村学校教育装备达标工程;落实温州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百所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全面开展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达标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在教与学领域中应用研究,切实提高农村学校实验室、图书室及体、艺、劳与技教育教学设施使用率;全面启动农村升格学校推进行动计划,有计划地安排城区学校高级教师、优秀校长到农村支教,实行柔性流动。

增强教育发展内涵,全面提高教育

教学质量。

7.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探索中小学德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深入开展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生命健康教育、安全法制教育、禁毒防毒教育等;充分挖掘校本德育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构建学校主流文化,开展校园文化先进评比;广泛组织开展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形成课外活动的系列化、序列化;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普及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强化学生心理状况和有效德育研究,倡导健康上网,促进德育的生活化;大力加强团队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学生欢迎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8.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公、民办职业高中、幼儿园按成本收费并公示制度;继续实施公办普通高中“三限”政策,改革高中招生政策,完善普高定向生制度;严格执行《浙江省义务教

育条例》,不得设置或者变相设置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不得利用假期、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或者变相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补课;学校要合理科学安排学生的课业,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少于一小时;继续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四项教学规范达标活动;强化教学常规检查和专项督查,强力推进省教育厅“六个严格”,规范办学行为。

9.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按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积极开发学校课程;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减负”工作会议精神,实施义务教育“减负”四项制度;创造性地开展“减负”专项改革实验,有效推进义务教育“轻负担高质量”;倡导有效教学,开展分层教学研究和实践,强化科研引领,突出研究新高考改革趋势;举办教育教学论坛,统筹安排各类论文评选;评选学年度教学质量奖,完善质量监控评估方案;以绩效工资为杠杆,努力实施优

绩优酬,全面促进中小学校教学质量提升。

10.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完善应急预案,加大预案演练力度;落实校园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安全检查,排除各种隐患;重点抓好寄宿制学校、民办学校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安全工作;规范学校护卫队伍建设和管理,加大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力度;严格师生外出审批制度,加强春秋游安全管理,规范学生接送车;完善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体制机制,切实做好教育系统稳定工作;以人为本,大力创建“平安校园”和“绿色校园”,力争使全市中小学生环境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11.优化教师队伍管理。放眼全国,多方面、多层次吸收优秀人才进入我市教师队伍,招聘重点大学优秀硕士研究生若干名;严格教师准入制度,规范公

正招录师范类毕业生,规范教师资格证考试,建立健全教师转岗、退出机制;科学均衡调配教师,完善职称评审,规范编制管理,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公开招聘,竞争上岗,逐步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健全收入分配制度,推进对教师的分类管理,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办法,发挥教师评价作用;完善在职教师合理流动调配,继续实行综合量化评估考核机制,引导市区优秀干部、教师到农村山区学校任职、任教。

2014——2014学年度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积极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提高办学质量这个中心,以规范办学和内涵发展为目标,加强班子工作作风、教师师德师风及学生思想品德建设,狠抓学校制度管理、课程改革、高考复课、校园安全。深入开展对校本研修、学生

自主管理、班会课程化、早读定位化、高效课堂等工作的研究与实施。切实调动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和班主任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为广大师生营造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展示才华、创先争优的氛围和平台,力争将学校办成让组织放心、师生和群众满意的特色名校。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使学校管理更加规范精细。

2.班子队伍、教师队伍建设有成效。学校班子成员廉洁奉公、作风民主、工作扎实,依法治校意识进一步增强,初步建设一支师德优良、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

3.德育工作更加完善,内容更加切合实际,工作措施更加有力务实,班级管理工作更加扎实细致。

4.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校产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5.校本研修在全县领先,课堂教学改革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6.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优良率、合格率较2014年有提升,2014年高考二本上线人数突破100人,三本上线突破400人,高职上线力

争100%。

7.学生社团组织更加规范,活动经常,效果好。

三、具体措施

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1.依据党中央“八项规定”“整顿四风”精神,积极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教育体育局党委的相关文件和规定,进一步加强学校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2.对照标准,认真反思,自查自纠。严格执行国家收费项目及标准,加强对招生、财务支出、物品采买等工作的督管,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确保班子成员依法治校、廉洁自律。

3.开展群众路线活动,通过包班、下组、民主生活会、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征求广大师生对学校管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订完善学

校的管理制度,增添措施,促使学校稳步发展。

4. 加强学校班子成员作风建设,充分发挥班子成员带头作用,要求教师做的,班子成员首先要做好;要求教师不能做的,班子成员坚决不能做。坚持教代会制度和校务公开,拓宽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监管渠道,确保学校各项重大决策公开、透明。

5.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德育工作

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一要形成全员德育观念;二要完善德育内容体系,切合实际,针对性强;三要加强德育骨干队伍建设;四要创新德育活动载体;五

要德育考核与评价。

安全方面

一要明确安全责任,明确各个岗位,每个教职工、学生及家长的安全职责,逐层签订安全责任书;二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特别要加强对

门禁制度、校园巡查制度、学生旷缺课查询制度、学生请销假制度、学生课余时间安全管理制度;三要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切实开展好安全教育月、教育周、教育日活动;四要加强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实施安全工作“台账制”,学校主管安全的领导要定期对各部门的“台账”进行检查;五要及时检查维护安全设施。

教学方面

一要牢固树立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办学理念;二要在教学常规各环节的落实上下功夫;三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四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强化课题研究和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五要加强对高三复课迎考的安排、指导与实施,激发师生复课迎考的积极主动性,科学地组织复课迎考工作;六要加强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的校本要修意识,给教师多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七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训,是学生爱学、

会学、乐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总务方面

一要严格国家收费政策,严格执行财务收支相关规定,在财务收支、物品采买、学校基建维修等方面严格按政策办,按程序办;二

要明确总务后勤每个成员的工作内容,明确责任,加强对工人的考核与管理;三是树立服务意识,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四要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管,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加强季节性疾病知识的宣传与防控;加强生物病毒知识的宣传与防控;加强学校环境卫生整治,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五要加强对学校水、电、暖设施的排查维护,加强对学校房屋设施安全检查与维护;六要加强校产管理。

2014年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思路

继续强化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以艺术教育课程落实

情况及音乐、美术专用教室使用情况为重点,开展贯彻《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专题调研工作。落实“班集合唱”实效性,发挥“合唱开放日”的示范性,深入农村区县推动学生合唱活动开展,重点检查落实学校成立“校级”合唱团、队的情况。以“天津市学生器乐节” 、 “天津市学生舞蹈节”、“天津市学生合唱节”、“天津市学生戏剧节”为平台,强化“学校文艺展演”在学校艺术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审美素养提高和学校文化建设。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工作,继续推动天津市学校民族文化传承计划,在继续推出中华民族经典传统艺术展示会的同时,有计划地创建一批“天津中华传统文化学校”。把普及高雅艺术活动与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日常艺术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提高“交响音乐日”的水平,深化我市学校传播高雅艺术工作。

张崾先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思路

张崾先镇学校:贺志远

根据学期初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教育局工作要点及中小教部、艺体部期初教研相关要求,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期初我市教育局工作会议精神及教育局的工作要点。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以创建农村特色学校为目标,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加强课堂教学及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强化质量意识,规范管理,立足现实,明确目标,全力以赴,扎实工作,努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二、本学期重点工作

1.以“问题引导教学法”为载体,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2.继续研究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深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3.开发对课本剧的研究工作。

4.加强“三说”工作,重点加强说专题的研究。

5.加大学生校内,课内阅读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读写活动方案,搞好读书节,大量读写竞赛等工作。

6.开展特长活动,实现学校的品牌化建设。

7.抓好九年级,六年级毕业班的考试工作。

8.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想尽方法,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三、主要措施

完善常规,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1.全面推进“问题引导教学法”在我校各学科的灵活应用。

.教学领导要通过校本教研,教师业务学习等活动带领教师认真研读、解析“问题引导教学法”,使全体任课教师掌握其要领,在备课中有所体现,在上课中灵活运用。

.加大各教研组教研功能。任课教师要积极参与组内及全校的三公开活动。各教研组长

要带领组员打造精品课。

.加大对教材的立体式把握力度。本学期四月份我们要组织部分教师准备参加五月份全市“说专题”比赛。

.领导推门听课工作要坚持不懈,并及时与上课教师进行反馈。本学期要加强对中小学小科的听课次数。

.进一步加大校际联合的力度,推进我校的对外开放。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沙龙”、“班队会观摩”等交流活动。

2.继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实施工作。

一至八年级各班要改变学生课堂座次,以小组为单元实施三面围坐的方式。

各任课教师要科学划分小组成员和小组分工,实现全员参与、互相协作的学习氛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结合科研课题的开展,加强理论层面的学习,并集思广益、解决我校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启动语文课本剧表演的研究工

作。

本学期我校准备在小学

四、

五、六年级和初中

七、八年级语文课堂上开展对课本剧表演的研究工作。

主抓领导要进行专题讲座,使语文教师明确课本剧的定义及如何让学生进行表演。

语文教师要深入教材并积极收集资料、信息,确定本学期各年级段哪些课文适合运用课本剧表演。

积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各小组要有评比,增加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课本剧表演特长组要按期开展活动。要出作品、精品。

4、继续开展学生特长活动,加强我校特色建设。

制定我校特长活动实施方案,按方案开展活动。

确保每周三一小时的特长活动。实现学生全员参与。

创造条件为特长学生提供展示机

会。为特长班指导教师在考核上要予以倾斜。

5.抓常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规范常规的检查和落实,继续实行教学常规月检查。对于教师备课和作业批改工作由张立国负责。教务处将对全体任课教师的教案进行统一检查。本学期检查四次,并将检查情况进行分等赋分,进行公示、总结。每学期第一月:李小双。第二月:张立国。第三月:杨杰。第四月:王景洪。学年度末将八次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即为教师备课环节考核得分。

2)抓好开学初各项计划的制定工作,学期中抓好计划的落实和监督工作,学期末抓好各项工作的总结和评比。

组织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和抽考工作,随时随地对每位教师进行听课和教学质量及工作落实情况的抽查,加强对个别青年教师、不安心教学教师的管理。采取分阶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转变其思想,提高其业务能力。并利用教学

工作月例会及时反馈、通报检查结果。

在知识技能练习、课外作业布置、发散思维训练、质量检测、培优补差等方面进一步进行有益尝试。

切实抓好小学六年级及初三毕业班的各项工作,保证完成既定指标。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师资是立校之基,强校之本。本学期在全市大力提高教师素质的行动带领下,大力培育骨干教师,充实青年教师队伍,做好新教师队伍建设。

1.认真组织开展教师技能评比活动,包括优秀教案、优秀课件、优秀论文、优秀说课等评比活动,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2.充分发挥各教研组、集备组研发职能,通过学习、听课、评课、理论研讨等各种形式,每周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做到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3.教师业务学习要学有实效,切实从教师自身需要出发,为教师综合素质

提升和专业化成长服务。

4.各级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专家培训,做好记录。

5.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落实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相关科研论文。提升业务水平。

以服务教学为宗旨,规范教辅工作

1.加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

树立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服务准确到位,提高服务质量。教辅各部门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以教学服务为宗旨,想老师所想,急老师所急。

2.做好“两务”的管理工作,认真编排不同阶段上课的课程安排表,必要时及时调整。严格落实教师请假调课制度。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及总体思路

根据市教育局信息化工作安排和部署,“十一五”期间我校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训,现将相关工作总

结如下:

一、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概况以及主要成效

1. 硬件建设:学校注重硬件建设,“十一五”期间,总计购进各种品牌型号电脑110台,建有一个计算机教学机房、22个多媒体教室,更新了办公室打印设备,各部门办公室都已配备计算机及打印机,全校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初步完成了校园网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2. 软件建设:先后开展了电子备课、课件制作、文件检索等信息化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全校中青年教师均实现电子备课,课堂教学中的课件使用率达50%以上。同时,通过学校网站和数字平台,开展各式各样的网络培训活动,实现教学资料网上资源共享。

二、基本经验:

1. 教育信息化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工作。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添置设备,

~ 26 ~

重视教师培训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水平。

2.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是教育科研的重要内容。学校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目前青年教师基本都能使用计算机与网络进行多媒体教学,开课率基本超过总课时的30%。

3. 创新开展基本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学校充分网站论坛的作用,将教师专业化成长工作在论坛中以发贴的形式呈现,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专

业化成长的考核工作,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同时通过网络征文等活动,促进广大教师学习先进教育理论,交流教学经验。

4. 中青年教师通过运用校内外教育资源,逐步实现电子备课,实行资料查询,网上调阅。

5. 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以后工作中学校相关通知均通过潍坊数字化教育平台进行发布。

~ 27 ~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硬件还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解决。配备电子阅览室条件还不成熟,图书室没有实施信息化管理。

2.学校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课程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

四、今后主要工作思路

针对现状,在“十二五”期间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思路如下:

1、加速动漫实验教室和动漫工作室的建设,为实施课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安上”翅膀”,优化信息化学习环境。

2、为确保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结合新教学楼的建设工程,将进一步优化学校网络环境,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开好”信息技术课程”,启动信息技术教育工程,大力普及中学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教育,制定合适的计算机教育规划和课程计划,明确各年段培养目标和任务,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

~ 28 ~

课及其它形式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使所有学生会上机、会上网。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运用信息,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

在开设必修课的基础上,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参加电脑制作等活动,鼓励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充分利用计算机教育资源,统筹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作用。

4、强化教师技术培训,提高师资信息化素质。

我们将有计划地组织所有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相关知识的培训,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教育活动,指导教师掌握和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全体教师信息技术的整体水平。在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教师进行培训的基础上,组织教师进行电脑课件制作和评比活动,不断积累经验,扩充

~ 29 ~

资源库;制定出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激励政策和管理办法,逐步做好实现网上继续教育的技术准备工作。

~ 30 ~

第六篇:县教育局工作思路

县教育局工作要点

全县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安全稳定为前提,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成果和实施“双高普九”为主线,以强化教育管理、教育科研、教育评价、教育创新为着力点,进一步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统筹发展各类教育,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和办好人民群众日益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

一、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提高领导教育科学发展的能力

1、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逐步建立完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树立教育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凝聚教育科学发展的共识,明确教育科学发展的思路,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

2、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深入开展以富民和谐为主题的“商山深处党旗红”党建活动,加强教育系统“双向培养”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二、注重内涵发展,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兴校立教的第一要务

3、强化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丰富德育内容,努力将德育有机地融入各学科教育教学中,同时,进一步整合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卫生健康、生理健康教育、毒品和艾滋病预防教育等专题教育资源,努力构建综合性、实践性、体验性、活动性德育课程体系,实施“国家传统美德课题研究示范校项目”,围绕创建文明卫生县城,深化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继续开展德育教育示范校创建、师德先进个人评选表彰等系列活动,有序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

4、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突出抓好高三复课工作,开展视导、教师复课研讨等活动,确保高考上线人数稳中有升。下大气力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质量,修订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监控、考核办法,力保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居全市前列位次。

5、持续深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巩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在丰富学校物质文化,构建优雅校园的基础上,以“校风、教风、学风”为载体,构建符合学校特点的制度文化、管理文化、育人文化、安全文化,以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影响和激励广大师生,以良好的校园文化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适时召开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现场会。

6、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贯彻落实全省规范办学行为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省市文件精神,依照国家中小学教学大纲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认真贯彻落实新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改革的全过程。进一步改革教育教学评估办法,努力克服重分数、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实施“光明工程”,治理有偿家教,开展学生学业情况监测和素质教育研评活动,促进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7、加强教育科研,深化课程改革。把教育科研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突破口,以课程改革研究为主要内容,以课题研究为龙头,以校本教研为重点,深化教育科研,出经验,出成果。高标准完成教研室标准化建设,探索建立网上教研制度,鼓励教师开展网上教育科研。深入新课程改革,开展课改调研,为新一轮课改有效实施,全面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完善与实施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建设。

8、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巩固提高“普实”成果,加强中小学实验操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图书室、实验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等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提高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应用率和实效,推进中小学部室标准化建设,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积极推进远程教育“五进三不漏”示范校的创建工作,按省厅要求做好基础教育专网的接入运用工作。做好勤工俭学工作,以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示范点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劳动实践基地建设。

9、加强薄弱学科建设,积极创建骨干示范性学校。抓好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弱势学科建设,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加大学校体育设施的改善和装备力度,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积极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和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加强学生艺术教育,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艺术课程开课率,继续抓好艺术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加强国防教育,搞好高中生军训工作。做好普通话水平测试和推广普通话工作;进一步抓好省、市标准化中小学和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树立一批学校管理先进典型,促进各级各类学校提高

教育管理水平。中学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并申报验收,二中创建省级标准化中学。

10、加强学前教育。巩固县幼儿园省级示范成果,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全县十个镇和条件较好的乡所在地,建成乡镇中心幼儿园,提高幼儿入园率。深化幼教改革,克服小学化倾向,提高保教水平;规范幼儿园审批程序,实行幼儿园年审制度。

11、

做好招生考试工作。深化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继续推行将部分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招生办法,合理配置生源,完成高中招生任务,规范艺术特长生招录程序,促进高中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宣传高考改革方案,按照省考试管理中心规定的新的高考录取办法,做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适应高考报名制度改革,强化考务管理,优化考试环境,严肃考风考纪,维护考试公平公正。

三、巩固均衡发展成果,加快“双高普九”创建步伐

12、制定好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教育资源的配置,做好“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13、加快“双高普九”创建步伐。按照《县新一轮校点布局调整方案》,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对校点布局进行规划和调整,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基本实现教育发展条件的均衡和谐。

14、扎实抓好保学控辍工作。坚持以“小学无辍学,初中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继续开展“无辍学学校、班级”创建活动,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保持在85%以上。继续抓好扫盲工作,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2%以下。加强中小学学籍管理,启用电子学籍系统。高度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15、抓好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和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工作。按照“重点扩建城区学校,规范建设初级中学、中心小学,过渡性保留规模较大的完小,全部撤并教学点,每个乡镇建成一所中心幼儿园”的思路,以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实施为重点,整合生活设施改造项目、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项目、教育赠款项目,以及城区学校建设项目,完成校安工程建设任务,改善办学条件,力争解决城区“超大班额”等问题。加强项目督查指导,确保教育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加快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步伐,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加大中省专项资金争取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工程顺利实施。

16、切实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费、杂费和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等政策,确保每一名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失学并顺利完成学业。严格财务管理,规范推行财务预算制度,加大财务审计力度,用好管好各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保障水平。

17、积极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健全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继续认真落实好高中阶段特别是职业中学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进一步做好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保障困难学生入学。

18、搞好营养餐“蛋奶工程”实施工作。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购置必备的设施设备,进一步夯实岗位责任,强化食用监管,规范操作程序,确保规范实施;建立健全营养餐“蛋奶工程”配送食品货源监管、指导评估以及奖惩长效机制,将营养餐“蛋奶工程”纳入学校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确保营养餐“蛋奶工程”安全规范运行。

四、大力发展职成教育,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19、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发展。继续完善职业中学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学生公寓楼建设,完善各专业实习实训设施;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性。拓宽教育教学形式,扩大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分段教学、顶岗实习、学分制等形式的教学模式,加大专业教师建设力度;以着力塑造职中精神和个性特色为重点,深化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努力完成市上下达的中等职业学历招生和“人人技能工程”短期培训任务。

20、切实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以加强农技校建设为重点,提高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培训教育的社会效益,完成上级下达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积极开展创建教育强乡镇工作,力争年内创建1个省级教育强乡镇,2个市级教育强乡镇。

21、努力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经常性开展对民办学校的检查与指导工作,依法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更加灵活的的机制发展农村幼儿教育。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22、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队伍建设首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大师德师风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深入开展向全国优秀教师、省级师德标兵、教学能手和市级“一名三优”获奖校长教师学习活动,继续开展“一名三优”创建工作,教师节前命名表彰一批“一名三优”和师德标兵,适时举行“一名三优”论坛,大力倡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精神。

23、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教师聘用制度,全面推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其他教育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积极探索完善校长、教师评价考核机制,细化教师队伍管理,提高广大校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严把教师入口关,通过在陕西师范大学等名校招聘教师、振兴计划、特岗招聘等多种途径引进优秀教师,解决紧缺学科教师缺乏问题;推行教师服务期制度,继续开展城乡之间、校际间的对口支援工作,促进城乡教师队伍均衡配置;继续抓好特岗教师招聘、管理和培训工作。

24、加强教师培训,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继续抓好“新课程大教堂”和“阳光师训”活动,巩固并建设好vso项目、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开展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开始新一轮学科教师课改培训,建立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长效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综合素质。

25、强化校长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行政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大校长工作质量考核力度,进一步规范校级领导和学校中层干部的考察、选拔、任用、培训与管理。继续做好中小学校长岗位和提高培训,提高校长的整体素质。抓好校长任课和听课制度的落实,提高学校管理水平。重视女干部培养使用。坚持抓好“以县为主、分级管理”义务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工作,进一步夯实中心校对辖区中小学的管理责任。

六、强化教育督导,努力推动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26、着力加强教育督导。切实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的巩固提高和“双高普九”县的创建工作。开展中小学教育水平“316”工程督导评估;实施对乡镇主要领导教育工作的评估考核;积极开展素质教育优秀学校创建活动和学校体育卫生督导评估工作;加大对教育的热点、焦点问题的督导评估。配合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中小学校长履职情况进行督查,努力推动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七、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确保教育大局稳定

27、切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并逐步达标,确保营养餐“蛋奶工程”和中小学生日常餐饮卫生安全;切实抓好学校流行性病防止和学生体质监测;继续开展学校安全专项治理活动,积极消除各类不安全隐患,联合综治、公安、卫生等部门开展学校安全大检查;继续抓好中小学教师安全与应急管理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体制机制,切实抓好学校安全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继续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和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

28、认真做好教育系统信访稳定工作。加大不稳定因素排查力度,积极化解各类矛盾;完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建立维稳信息快速反应机制,实行信访工作领导包抓责任制和稳定工作一票否决制,确保教育系统大局稳定。

八、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29、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积极推进教育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进校园。做好建设工程领域专项治理工作,巩固治理教育乱收费成果。加强行风建设,以治理教师乱办班、乱补课为重点,严格执行高中招生“三限”政策,进一步规范教育文化用品市场管理,切实解决好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影响教育形象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教育系统的社会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30、积极发挥教育工会的职能作用。抓好教育工会组织建设,加强和完善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教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不断加强教育系统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工作。开展民主管理示范校评选表彰活动,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31、切实抓好教育依法行政工作。巩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成果,扎实开展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活动,促使教育在法制化轨道上健康前进。

32、进一步加强机关建设,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转变机关职能,切实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严肃工作纪律,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机关形象。大力加强调查研究,坚持求真务实,确保政策措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强化综合协调、督查督办,提高工作效能。

33、重视加强教育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师生精神风貌和校园建设成就,积极营造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继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落实、精神文明建设创佳评差、档案管理、包村扶贫、文明卫生县城创建、配合中心等各项工作,力争有新举措,新成效。

34、强化目标责任考核。落实目标责任制,实行局领导包片和股室包乡镇制度,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乡镇、到学校、到股室,切实加强工作过程的调研、指导,加大对教育的重点工作的督查督办力度,确保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上一篇: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下一篇:开展劳动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