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内容

2022-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内容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教学探究

【摘 要】中华经典诗文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内涵,是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小学生学习经典诗文既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本文结合自己教学管理与语文教学实践,期待对推广小学经典诗文诵读训练有一定启迪性和示范性。

【关键词】小学 经典诗文 诵读教学

一、经典诗文诵读的意义

(一)提高人文涵养,传承经典文化

中国经典诗文是古代智慧的结晶。通过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文中鲜明的形象,丰富学生的情感,拓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涵养。而且,小学生是乐于念诵、乐于反复的,如果长期坚持诵读,以至于终身不忘,将成为他们一生的宝贵财富。

(二)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表达能力

在古代历史文献中,都曾经记载了这种教育方法对于开发儿童智慧的益处。同时,诵读经典能够极大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积累,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三)促进道德教育,浸润人生

开展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诗句就是要培养学生传统道德的观念,具有良好的人格操守。人格的养成,奠基在童年。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他们心灵保持纯净,培养其良好的品德。而开展经典诵读恰恰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二、经典诗文诵读的措施方法

(一)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环境,周围的一切事物都会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动。“昔孟母,择邻处。”孟母的故事就说明了环境的重要。在教室、楼道、操场合适位置张贴优美的诗文、经典诵读宣传语并定时更换,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够与孔子、孟子、李白等古代先贤对话,让校园一砖一瓦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充满着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

(二)利用每周经典诵读课,对学生进行学法、读法、理解等方面的有效指导,以促进学生形成自读自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在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由当天值日班长带领全班学生背诵经典诗文;做完课间操后以年级为单位集体备诵或轮背、赛背等;放学站队诵经典出校门……

(三)每天回家复习10分钟,和家长一起读,在家庭中也营造诵读氛围。

(四)学生人人专设经典诗文积累本,以班级为单位给积累本起一个有文化内涵的名字,内容不能单纯积累,可诗配画、装饰……

(五)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以便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诵读兴趣。

通过以上措施,师生用智慧和汗水共同创建一个充满诗韵的现代校园环境,使大家置身在诗意盎然的温润氛围中,随时受到经典的熏陶。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三、经典诗文诵读的指导方法

(一)挖掘教材,引导方法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教材中选编的诗文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首先读懂教材中的经典。以教材中的经典为载体,教会学生学习经典的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读懂经典,运用经典。其次结合教材补充经典。教学中还适时、适量地为学生拓展经典内容让学生诵读、积累,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激发孩子们学习经典兴趣。

(二)引导巧背,“量”的积累

1. 表演体验法

经典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增进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例如,学生背诵《书湖阴先生壁》,当背到“手自栽”“排闼”等这些词语时,除了指导他们背诵的语气外,还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恰当的语气和体态语能促进小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兴趣

2. 图画展现法

对于一些描写景物的古诗,可引导学生再现诗中的画面来拉近与古诗的距离,如指导背诵《小池》时,逐句画出“泉眼、泉水、树阴、太阳、小荷、蜻蜓”,可以是老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动手,这样学生在背诵时,头脑中就有了画面作为依托,不但背得快,而且背起来也是言之有物。

3. 故事引导法

有的诗本身就是一则故事,譬如:《七步诗》《寻隐者不遇》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在诵读前,先把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明白了诗的大意,背诵起来诗中的句子就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字眼构成的了。

4. 多种形式融合法。是融多种形式为一体的背诵方式。

为了调动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我们常常采用此法,如:两人赛、小组赛、男女组赛、班级赛,又如:师生背、快背、慢背、轮换背、接龙背,亦有据意背、据画背、问答背等。多种形式综合背,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四、经典诗文诵读取得的成效

古诗文“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们带来了一片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与文化底蕴,提升了学生语文水平,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引起了家长的强烈关注,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积极响应与参与,他们和孩子一起诵读,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孩子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6).

[2]王松泉.阅读教材论[M].辽宁:大学出版社,2010(33).

[3]王丽娟.小学生中华经典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探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2):86.

作者:苏亚红

第2篇:中华经典诗文诵读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仪程

一、活动思想: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理想的教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中华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从阅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操、崇高志向、自强人格、诚信品质,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中华经典诵读内容

《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大学》、《论语》、《老子》、《百家姓》、《诗经》、《中庸》、《孟子》、《古文观止》、古诗文、经典神华故事和寓言故事等。

完整性原则:忠实原著全文,不断章摘句。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并合理对待。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积极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诵读经典。

知性合一原则:文以载道,读经典与良好品行的养成结合,读圣贤书,养君子德。

全体性原则: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经典教育。

五、中华经典诵读教育活动的实施

1、活动责任人:五年级各班语文教师

2、活动时间及方式:

(1)营造班级经典文化(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氛围:本期第一期板报各班以“中华传统经典诵读”为专题布置。

(2)各班充分利用每周星期

二、星期四下午写字课15分钟,积极组织开展诵读活动,做到日有所诵。

(3)充分发挥品德,班会课的课堂渗透作用,做到知行合一。

(4)各班语文教师先在本班学生中进行初赛,由学生评委、老师评委共同选出优秀者,再在年级中复赛评出优胜者。

(5)年级复赛时间:12月

五年级语文组徐丽萍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为营造书香校园,进一步丰富学校的人文底蕴,创设师生浓郁的读书氛围,也为了让同学们能持之以恒地养成诵读中华经典的良好习惯,12月16日下午,我校五年级学生举行了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来自各班的同学声情并茂地诵读了《三字经》、《笠翁对韵》、《千字文》、《论语》、《诗经》以及《水调歌头》《满江红》等几十篇中华经典名篇。那一字字,一声声的标准音节,抑扬顿挫,时而深沉,时而柔美,时而激越,他们用自己富有节奏感的艺术性语言表达着自己

对参赛作品的理解。

从比赛过程来看,参赛的同学们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同学们精神饱满,通过诵读很好地诠释了国学经典的内涵。每一首作品的结束都有一个高潮,显得虎虎有生气。有的同学把经典诗文用歌曲的形式演唱出来,并且还制作了经典诵读手抄报,令人耳目一新。总之,每个班的同学各有风采,各有特色。通过此次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也切实把弘扬民族精神融入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1》《2》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查看更多与本文《小学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相关的文章。

诵中华经典

品中华古韵

——花园小学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经典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让学生们广读博览,诵读经典,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真、善、美的情境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小接受名家名篇的熏陶,与高尚对话,与智慧碰撞,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丰富文化生活、语言素养,从而推进素质教育。

二、活动目的

1、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学生语言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2、通过活动,构建有特色的书香校园文化,引导师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三、比赛安排

参赛对象:各参赛节目以班为单位,每个班选派1个代表队参赛,

参赛队员为30人以上。

参赛内容:中华诗词经典诵读推荐篇目,诵读方式,以朗诵为主,形式多样,可选择配乐等。

比赛时间: 2011年12月30日 (另具体安排抽签顺序)。

比赛地点:学校大礼堂

比赛形式:抽签决定出场顺序,每个参赛队诵读时间为3-5分钟。实行现场打分,现场统计。

设奖办法:本次比赛设一等奖6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2名;并向获奖代表队颁发证书和奖品。对此项活动组织好的年级发优秀组织奖。

四、评比细则

本次比赛对每个参赛队实行单独评分,评比采用10分制,8分起评,全部评委所评得分需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计算平均得分,评分保留两位小数。具体细则如下:

评比项目

评 比 标 准

分值

诗词内容

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具备较高的文学欣赏性。

1分

语言表达

普通话标准,语言流畅,正确把握诗词节奏,有诗韵。

3分

感情处理

在诵读中较好地融入情感,富有表现力,诗情并茂。

2分

表演形式

表演形式大胆创新,展现班级特点,形式与内容配合恰到好处。

2分

仪态风度

服装整洁,精神面貌良好,进退场整齐有序,朗诵大方镇定,台风

好。

2分

五、其它要求

1、各参赛班级要高度重视,组织学生扎实开展读书活动,保证学生读书时间,积极参加本次比赛活动。

2、各参赛班级要认真选材,努力创新形式,悉心指导,丰富内容(各组诵读时间为3-5分钟),确保比赛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各参赛班级将诵读篇目和诵读内容(电子稿)于12月15上报大队部。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柯城区花园小学大队部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七日

第3篇:中华经典诗文诵读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小学卷)目录

1关雎2硕鼠 3橘颂4江南 5长歌行6敕勒歌

7木兰诗8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9咏鹅10咏柳 11回乡偶书

13登鹳雀楼

15宿建德江

17芙蓉楼送辛渐

19出塞

2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3静夜思

2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7望天门山

29江畔独步寻花

31游子吟

33赋得古原草送别

35悯农

(二)

37江南春

39寒食

41蜂

43元日

45春夜

47惠崇春江晚景

49夏日绝句

51四时田园杂兴

(一)

5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5题西林壁

57乡村四月

59石灰吟

61村居

63《繁星》(节选一) 冰心

64《繁星》(节选二) 冰心

65《繁星》(节选三) 冰心

66《春水》(节选一) 冰心

67《春水》(节选二) 冰心

1忆江南

3水调歌头12凉州词(唐 王焕之)14春晓16凉州词(唐 王翰)18从军行20送元二使安西22少年行(其二)24望庐山瀑布26早发白帝城28春夜喜雨30枫桥夜泊32江雪34悯农

(一)36清明38商山早行40南园(其五)42江上渔者44泊船瓜洲46饮湖上初晴后雨48题西林壁50示儿52小池54春日56游园不值58过零丁洋60竹石62己亥杂诗 词曲2渔歌子4如梦令

5西江月6天净沙.秋思 1曹刿论战《左传》

2《论语》(节选)

3愚公移山《列子》

4《孟子》(节选)

5《孝经》(节选)

6《礼记》(节选)

7孟母戒子

8《三字经》(节选)

9《爱莲说》

10熟读精思

11弟子规(节选)

12春

散文 朱自清

第4篇:中华经典诗文诵读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型活动精彩诗词文章

http://book.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 12:07新浪读书

·余光中(余光中吧)《乡愁》·郭沫若《骆驼》

·艾青《我爱这土地》·戴望舒《寻梦者》

·宗白华《春与光》 ·何其芳《秋天·鲁迅《雪》

·朱自清《匆匆》·钱鹤滩《明日歌》

·于谦《春日客怀》·闻天祥《过零丁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甫《望岳》·李白《将进酒(blog)》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陶渊明《饮酒》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诗经《关雎》(节选)

第5篇: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范文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课题的心得体会

合浦县沙岗镇中心小学潘能莹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是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点实验课题“学校教育与儿童发展”的一个子课题,由华东师范大学“学校教育与儿童发展”课题组负责总指导,由上海《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负责主持。我们学校成为经典诗文诵读的宗旨是让孩子们阅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这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拓宽语文学习天地、打下孩子终身发展基础的最佳途径。因为经典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因素,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品德与审美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经典诗文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其中积淀了中华先民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审美意识,流淌者历代贤达志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悲天悯人的精神。让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这些经典,毫无疑问,会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成,都有着任何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让孩子们在儿童时期大量诵读千古美文也是锤炼儿童的记忆力、开发其智力的最佳方式之一。学生通过对经典美文反复的强化诵读,可以养成良好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可以为写作积累用之不竭的语言素材,厚积而薄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儿时的积累就转化成伴随一个人终身的语文素养。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我们全校轰轰烈烈地兴起了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由于各年级段学生的知识积累不同,为了这项活动扎实开展,各年级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子课题,低段为《如何引领学生读古诗》,中段为《如何在古诗教学中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高段为《古诗文诵读对高年级习作的促进》。现将我们学校各年级在活动中开展的的计划和做法归纳如下:学校首先制订考级计划,学生每学期背15首诗为三级,背25首诗为二级,背30首以上的为一级。根据这一计划,大部分老师们利用学校规定的每周

二、周四早读课,每周集中背两首诗,另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读。有的班级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开展了许多活动,如低年级根据学生活动的具体做法有:

一 、低年级学生特点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对孩子进行了礼仪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极为重要。孩子必须先得学会做人,其次才是求知,所以把《弟子规》作为孩子入学读的第一本经典。老师们利用每天的早晨、中午、晚上的放学时间、每节课上课铃响之前,点点滴滴的时间都是诵读的好时机。而且《弟子规》都是三个字、三个字的音韵很和谐,节奏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低年级孩子喜欢热闹,喜欢集体朗诵,采用小组评比,男女评比,个人挑战等。比如小组评比,哪一组背的好,那么整组都能奖励一个小奖花,积五朵可以换一朵贴在墙上的光荣榜里,这样孩子们诵读兴趣很浓;很多孩子每天一回家就兴奋地把自己的奖花拿给家长看。而且一开学我们就告诉家长我们学校是中华诗文经典诵读实验学校,并告诉家长们经典诵读的意义,要求家长尽量作孩子诵读的伙伴,创造经典诵读地氛围,激发孩子去诵读经典,传承经典。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学期的训练,但活动开展的非常有成效,目前《弟子规》孩子们基本上快背完了,而且他们的诵读积极性非常高,家长们对经典诵读这项活动也非常欣赏、认可,认为这些经典对孩子人格的熏陶、感染以及教孩子学做人都是非常有用。除了《弟子规》,还按照新课标推荐的小学生必背古诗70篇的篇目,根据情境指导学生诵读,教师节、重阳节时,教孩子们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游子吟》等诗,要他们把诗送给老师、老人。学完了《看菊花》,

就让孩子读元稹的《菊花》。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孩子们诵读的热情非常高。

二、低年级的具体做法

自荐古诗就是让学生每周

一、周三自己到老师或班长面前推荐自己喜欢的诗,推荐者可用一两句话向同学们说说为什么喜欢这首诗,这样做主要是加深学生对诗的印象,选中诗后,由这位学生把诗、作者、朝代抄在黑板一角,可自配插图或自己喜欢装饰,由于孩子们小,这样做能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再利用两天每节课课前准备的两分钟时间齐诵读,学生一般一天中的几节课课前两分钟准备时间就能背熟一首诗,再经过第二天的巩固诵读,基本能烂记脑中。这种做法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也不增加学生诵读负担,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更能锻炼自荐诗学生的能力,学生都乐于推荐诗,当小老师带领同学一起诵读。

三、赠诗

学生每逢各种节日、父母、亲友、同学生日,都喜欢买礼品、贺卡赠送,甚至请吃饭,这种做法不仅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同时让学生养成不良的攀比习惯,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班学生才二年级,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节约习惯,又让学生从小学会关爱他人。我让学生遇到以上事情不许花钱,可赠诗,就是自制诗卡,把自己喜欢的诗根据不同的需要抄在卡上,并配上插图,写上祝词。在送卡时最好能感情朗诵所赠的诗给收卡人听,以表示自己的真心。孩子们虽然只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可是设计的贺卡却很不错,我也收藏了一些诗卡,这种活动学生喜欢,家长满意,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 由曲引情,吟、唱诗

诗与曲,自古以来就是互相依存的姊妹艺术。优美的歌曲,能创造特定的情境,能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从而为学生领会古诗的情感创造条件。因此,我在教学诵读古诗时,常用歌曲,音响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如教学《游子吟》时,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打着节拍把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轻重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读出来,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一定能帮助学生以吟古诗的语言美去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其深远的意境。学生会吟后,我又用水调歌头的曲子,教学生唱《游子吟》这首诗,学生兴趣盎然,学生学会唱后,我让学生闭上小眼睛一边小声哼唱,一边想象母亲在油灯下缝补衣裳的情景,体会做子女的难以报答母恩的思想感情。

五、自赏诵读诗

自赏诵读诗就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盘录音磁带,不定期把自己诵读的诗用录音机录下来,先自己欣赏,直到满意自己的诵读吟唱为止,然后把录音带带到班级播放,和老师、同学一起听自己的录音,再让同学评一评自己的诵读情况,便于以后诵读水平的提高,由于这项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诵读能力提高较快,现在我班学生诵读时,还真有一种小诗人吟诵的味道。

六、结合语文教学诵读

语文教学和古诗文诵读不能脱节,两者应做到有益的补充,来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如教学苏教版第四册识字一时,教完词串,我问学生看到这些词,你能由一个词想到一首诗并背出来吗?学生马上纷纷举起小手,由“清明”一词背出了唐朝诗人杜牧写的诗《清明》,由“中秋”一词背出了大诗人李白的诗《静夜思》,由“团圆”一词背

出了诗人王维写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每次学生即兴背诗,我都不失时机的鼓励学生夸他们了不起,这样背诗,坚持到六年级,肯定比老师还棒,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都想赶超老师,背诗的劲头更足了。

七、读诗作画

诵读中,我还让学生出古诗手抄报,主要内容是读诗作画,让学生根据诗意,用水彩画的形式一次性或逐步再现诗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除了以上活动,我班还开展了让学生比背诗组、评比小诗人、猜诗等活动。虽然学生才二年级,但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的背

五、六十首诗了。不过,中华古诗文诵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在诵读中,作为教者应为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为孩子们积淀丰厚文化底蕴,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为素质教育开辟一片新天地,为优秀文化的传承做贡献。

实践证明,大量的颂读古诗词,让孩子在们在人生记忆力最佳的时期,让文化经典占据他们的心,使他们少一些浮躁,多一份恬静,。也使他们气质不凡,谈吐文质彬彬、举止温文尔雅,出口成章。另外结合着说与写,深化了对的诗的意境的理解,不经意间,点点滴滴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不过,在诵读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平时活动较多,时间较为紧张。

2、搜集的有关材料较少,供求不足。

3、能否让“经典”在短期内从学生的习作看出效果?

4、怎样让诵读与书法结合起来。

第6篇: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主持词

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张:中华诗文浩浩汤汤

王:我们在这汉字织就的锦绣中穿行

张:我们在这声韵汇成的河川地徜徉

王:这里有浪漫洒脱的李白

张:这里有忧国忧民的杜甫

王:这里有江南的钟灵毓秀

张:这里有塞北的广袤苍凉

王:这里有牧童村娃的天真烂漫

张:这里有悯农诗人的谆谆教诲

王: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

张:巍巍大中华浩浩民族风

合:五家户中心学校感悟经典

相约圣贤”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谁不眷恋生我养我的故乡?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汇成了一首深情的歌。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离别后,乡愁成了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下面请听四年二班杨雪带来的《乡愁》。

张: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它背负着人世间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间的祥和和幸福。请听五年级顾佳同学的《凤凰涅槃..序曲》

王:黄河汹涌的波涛声时时在我们的耳边回响,在我们的心中回荡。它的气势,它的勇猛激励着我们,站在黄河边,闭目深吸,会感受到来自心灵深处的澎湃。下面请欣赏六年二班带来多的《黄河颂》。 张:长城是一条巨龙,横卧在华大地上。你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你曾是汉族人民抵御外族入侵的屏障。现在你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向世人诉说了我们民族的振兴和腾飞。我们因你而感到自豪,长城是我们祖国的名片,是我们放飞梦想的舞台。请听三年一班褚佳欣带来的《长城之歌》

王:我想变小鸟,看白云的柔软;我想变柳絮,扑向土地妈妈的怀抱;我想变蒲公英,飞到天涯海角。我想做的事好多好多…..想听一听吗?下面请二年级的金时凤同学为我们朗诵儿歌《我想》

张: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就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就让我们听遍流水,扶遍春风,伴着康桥,去追寻梦中的她…请听五年级孙彤的《再别康桥》

王: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下面请听四年二班田雨欣的朗诵《爱心》。

张: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请听五年级的《美哉潇湘伟少年》 王:有这样一种动物,它在童话故事里是威风和可怕的,它吞掉过小红帽,欺负过大山羊,但其实他远没有那么可怕,它是谁呢?接下来请欣赏二年级王会鑫同学为我们带来的儿歌《大灰狼》

张:中华,我们慈祥的母亲,我们可爱的家,下面请听六年一班王思

宇的《中华,中华》

王:我是中华的少年,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我是中华的少年,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有请六年一班张鹤楠、王思宇同学为我们朗诵《中华少年》。

张:长城似一条巨龙,横卧在中华大地上,你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你曾是汉族人民低于外族入侵的屏障;现在,你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向世人诉说了我们民族的振兴何腾飞。我因你而感到自豪,长城。请听四年二班庄健的诗朗诵《长城颂》。

王; 飞扬的雪花,清香的衣襟,因为心底共同的爱,才完成了一次亲密的接吻,这是天缘巧合,更是心灵的默契。请听三年二班车旭同学带来的《雪花的快乐》

张:我们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富强,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今天就由四年一班肖丹、张欣悦带来一首朗诵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王:我们是一群乡下的孩子,我们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我们幸福,我们是乡下孩子,我们骄傲,我们是乡下孩子。下面请欣赏二年级同学张鑫鑫为我们带来的儿歌朗诵《乡下孩子》。

张: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成,不能动人。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真诚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力量。请听由三年二班汤焱同学带来的《母亲之歌》

王:我是中国人,我骄傲;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中国在世界的大舞台上是一个非常负责的大国,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民生

活水平越来越好,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学生正享受着这幸福的生活,下面请欣赏六年二班徐超的《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张:妈妈,您别再为我流泪了,我会把自己照顾好的;妈妈,请您放心吧,如今的我已经长大成人了…..请听四年一班马伊敏带来的《请求》

王:世界上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请听由三年一班路丽娜同学带来的《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王: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中华经典。张: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中华经典。王:中华经典的千年音韵,仿佛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中华经典的万世情怀,似乎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张: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

王:丝丝管弦,演不尽古风的流光溢彩

张:悠悠书声,诵不完古韵的悠扬铿锵

王:愿中华诗文艺术之花永远芬芳

张:愿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永久传承

合:五家户中心学校“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到此结束。王: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

张:谢谢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

第7篇: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青少年诵读优秀的古典诗文,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更有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本着这个初衷,我们选编了《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本》。

全书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三‟„百‟„千‟”,收录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三部古代蒙学经典;第二部分“四书五经”,节选了“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中部分有代表性的篇章;第三部分“古文观止”,收录了20篇经典古文,其中10篇以劝学励志为主题,10篇以爱国治国为主题;第四部分“经典故事”,收录了5则神话故事和10则寓言故事,均出自古代典籍;第五部分“经典诗词”,精选了古诗词93首,按年级排列,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为了方便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所有古诗文原文之后均附大意。

本书选篇精当,既考虑了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又兼顾到青少年读者的古诗文阅读水平,希望它能对孩子的成长有所帮助。限于编者的水平,疏漏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方家指正。

第一部分:“三”“百”“千”

一、三字经

二、百家姓

三、千字文

第二部分:四书五经

一、四书 1.大学(1章) 2.中庸(4章) 3.论语(10篇) (1)学而篇(6章) (2)为政篇(7章) (3)里仁篇(10章) (4)雍也篇(4章) (5)述而篇(9章) (6)泰佰篇(4章) (7)子罕篇(9章) (8)颜渊篇(8章) (9)子路篇(11章) (10)宪问篇(11章) 4.孟子(6篇) (1)公孙丑上(2章) (2)滕文公下(1章) (3)离娄上(4章) (4)告子上(4章) (5)尽心上(7章) (6)尽心下(4章)

二、五经 1.诗经(7篇) (1)关雎(周南) (2)小星(召南) (3)子衿(郑风) (4)鸡鸣(齐风) (5)东方未明(齐风) (6)伐檀(魏风) (7)硕鼠(魏风) 2.尚书·盘庚上 3.礼记(3篇) (1)苛政猛于虎也 (2)不食嗟来之食 (3)学记 4.周易(2篇) (1)泰卦 (2)颐卦

5.春秋左传(2篇) (1)曹刿论战 (2)烛之武退秦师

第三部分:古文观止

一、劝学励志篇

1.劝学(节选)(《荀子》) 2.师说(唐·韩愈)

3.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4.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 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6.陋室铭(唐·刘禹锡) 7.爱莲说(宋·周敦颐) 8.为学(清·彭端淑) 9.卖油翁(宋·欧阳修)

1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二、爱国治国篇 1.国殇(战国·楚·屈原) 2.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 3.阿房宫赋(唐·杜牧) 4.木兰诗(《乐府诗集》) 5.岳阳楼记(宋·范仲淹) 6.满江红(宋·岳飞) 7.正气歌(宋·文天祥) 8.少年中国说(清·梁启超) 9.前出师表(三国·蜀·诸葛亮)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第四部分:经典故事

一、神话故事 1.精卫填海 2.夸父逐日 3.鲧禹治水 4.女娲补天 5.嫦娥奔月

二、寓言故事 1.画蛇添足 2.狐假虎威 3.拔苗助长 4.鹬蚌相争 5.自相矛盾 6.愚公移山 7.螳螂捕蝉 8.买椟还珠 9.曾子杀猪 10.朝三暮四

第五部分:经典诗词

一年级

1.江南(汉乐府) 2.咏鹅(唐·骆宾王) 3.静夜思(唐·李白) 4.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5.春晓(唐·孟浩然)6.村居(清·高鼎) 7.古朗月行(唐·李白) 8.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二年级

1.敕勒歌(北朝民歌) 2.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3.池上(唐·白居易) 4.悯农二首(唐·李绅) 5.咏柳(唐·贺知章) 6.绝句(唐·杜甫) 7.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8.小池(宋·杨万里) 9.所见(清·袁枚) 10.赠刘景文(宋·苏轼) 11.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12.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13.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14.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三年级

1.鹿柴(唐·王维) 2.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3.绝句(唐·杜甫) 4.游子吟(唐·孟郊) 5.江雪(唐·柳宗元) 6.蜂(唐·罗隐) 7.墨梅(元·王冕) 8.塞下曲(唐·卢纶) 9.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 10.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11.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1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13.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14.春日(宋·朱熹) 15.乞巧(宋·林杰) 16.嫦娥(唐·李商隐)

四年级

1.别董大(唐·高适) 2.枫桥夜泊(唐·张继) 3.望洞庭(唐·刘禹锡) 4.乐游原(唐·李商隐) 5.凉州词(唐·王翰)

6.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8.渔歌子(唐·张志和) 9.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10.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11.题西林壁(宋·苏轼) 12.游山西村(宋·陆游) 13.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14.独坐敬山亭(唐·李白) 15.忆江南(唐·白居易) 16.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五年级

1.望天门山(唐·李白) 2.山行(唐·杜牧) 3.出塞(唐·王昌龄) 4.示儿(宋·陆游)

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6.题临安邸(宋·林升) 7.秋思(唐·张籍) 8.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9.牧童(唐·吕岩) 10.舟过安仁(宋·杨万里) 11.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12.浪淘沙(唐·刘禹锡) 13.凉州词(唐·王之涣)

1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15.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16.江南春(唐·杜牧)

17.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18.乡村四月(宋·翁卷) 六年级

1.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2.石灰吟(明·于谦) 3.竹石(清·郑燮) 4.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5.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6.赠汪伦(唐·李白) 7.春夜喜雨(唐·杜甫)

8.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9.天净沙·秋(元·白朴) 10.马诗(唐·李贺) 11.明日歌(清·钱鹤滩) 12.元日(宋·王安石)

13.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14.清明(唐·杜牧) 15.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16.鸟鸣涧(唐·王维) 17.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18.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19.浣溪沙(宋·苏轼)

20.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上一篇:客户用电申请报告下一篇:泰迪的故事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