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2022-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一体化发展 推动创新发展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建设纲要》)明确了我国交通发展的总体思路,确立了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交通强国的发展目标。与此同时,《建设纲要》也对建设交通强国的任务作出了清晰的阐述。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建设纲要》强调指出,必须“推动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这三个转变简言之即: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一体化发展、推动创新发展。

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对照高质量发展水准,我国交通领域尚有很多不足之处。基础设施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绿色交通占比不高,能耗排放问题突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薄弱,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安全水平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精準发力,调结构补短板,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构建便捷顺畅的城市(群)交通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破解城市交通拥堵;形成广覆盖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促进交通建设与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构筑多层级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促进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城市交通深度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提高交通服务水平,实现出行服务快速化、便捷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眼“全出行链”“全供应链”,提供一站式“门到门”一流服务;客运建成大城市1小时通勤圈、城市群2小时交通圈、全国主要城市间3小时交通圈;货运发展多式联运,降低物流成本,建设高效快捷运输体系,形成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3天送达的物流圈;加速共享交通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改善农村客运服务,创新农村物流发展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大力发展绿色交通,促进土地、海域等资源的集约应用;优化交通结构,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大城市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公共汽车为主体的综合交通系统;营造宜人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提升交通安全水平,构建完善的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应急救援能力,解决道路交通伤亡率过高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深化国际合作,构建联通周边、服务世界的重要通道,建设综合交通国际门户枢纽,布局海运、民航、铁路全球服务支点;打造国际知名交通企业和品牌,提升竞争能力。

关于推动一体化发展。尽管我国基本形成了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但规划、建设、管理等环节尚待进一步理顺;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于行业发展。推动“一体化发展”就是要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统筹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邮政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促进综合发展。推动运输结构优化,支持大宗、长距离货物运输从公路向铁路、水路转移。发展公共交通,用价格机制调节私人汽车的使用。健全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体系,制定《交通运输法》,填补交通运输基础性法律的缺项;适应形势发展和新技术、经济新业态的涌现,修订、制定法律法规。

关于推动创新发展。尽管我国交通科技取得了许多标志性创新成果,但自主创新能力仍显不足;一些重要装备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智能化总体水平有待提高。推动创新发展就是要构建世界先进的交通技术体系,着力提升创新能力,突破核心技术,解决汽车、船舶、飞机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攻克载运工具节能技术,降低能耗排放;发挥我国电动汽车在产能、技术研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优势,实现“换道超车”;保持高速铁路领先地位,研发时速400公里级高速列车系统,攻克低真空管道高速磁悬浮铁路技术;巩固交通土建和港机技术的领跑优势。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就是要提升智能交通水平,发挥我国智能交通发展在市场、技术和制度的相对优势,建设综合运输智能管理平台和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优化交通规划、调度指挥、运维管理,助力破解交通拥堵难题;推进车路协同技术研发,集中力量组织攻关,实现自动驾驶。

当前,《建设纲要》已经发布,目标任务已经明确。作为交通人要为把我国建设成交通强国而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本文摘自傅志寰院士署名文章《为建设交通强国而奋斗》,略有删改)

作者:傅志寰

第2篇:观念更新推动理念创新,文化发展推动气田管理升级

摘 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观念创新更新推动理念创新,以文化发展推动管理升级,是涩北气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结合涩北气田企业文化建设实际,如何以观念更新推动理念创新,如何以文化发展推动管理升级。

关键词:观念更新;推动;理念创新;文化发展;管理升级

一、以观念更新推动理念创新

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历史渊源,青海油田文化中不同程度带着政治文化色彩,计划经济痕迹,反映到员工思想观念上就是崇尚平衡平均,害怕竞争,交流保守,缺乏创新、进取意识等。这些观念思想虽然不是涩北气田文化的主流,但如果不彻底破除,必然影响气田可持续发展的大局,气田活力就难以充分体现。因此,更新观念将成为涩北气田企业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理清关系,深入实践,寻找观念更新的切入点。

要实现观念更新推动理念创新,只有同实践紧密结合,找准观念更新的切入点,认真分析亟待解决和加强的观念更新问题,着力创新并推广形成文化理念,才能真正达到推动理念创新的效果,文化建设向管理实践推进才能真正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领导推动,全面辐射,大力实施理念体系宣贯计划。

一个企业观念的转变不可能自下而上的转变,只能是自上而下的,观念的转变首先是从领导人的观念转变开始,领导人的观念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观念的转变要涉及到整个企业的整个系统,要涉及到许多人的利益,因此不能简单的看待观念转变的过程和结果,需要领导人亲自推动,身体力行,现身说法来实施。

二、以文化管理推动管理升级

企业文化作为管理的基本精神,决定着管理的基调,引领着管理的方向,管理升级必须文化先行。“以文化发展推动管理升级”就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紧密融合,以文化的创新树立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精神,以此推进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管理体系的创新,从而推动管理的全面升级。

——关注价值趋向,点燃员工激情。针对不同层次员工的现实需求,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用共同的奋斗目标统一思想,让不同岗位的员工都能插上实现价值追求、寻找发展空间这个理想的翅膀。采燃激情、奉献赤诚,真心愿意为自己的工作付出,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才会在工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让工作实践成为员工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工作实践成就每位员工的人生价值。

——健全管理体系,完善制度文化。实施企业文化基层管理体系创新,运用科学的考评标准和方法,将企业文化变成可测量的具体目标,将具体目标变成可理解、可操作、可实现的具体行为,对基层单位和员工进行全面文化评估,促进气田基层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每年底进行一次评价工作,总结经验,找出问题,优化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全面实施文化导向工程,前期以核心应用执行理念为主要内容,进行导入,开展文化落地。

——推进一个结合,实现融合共进。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政工工作相结合,企业文化建设是使思想政治工作与气田生产经营工作具体融合在一起的有效途径,企业文化建设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扩展,形式更生动,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改进,是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扩展到思想觉悟、道德规范、文化修养和人际关系等领域,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适应气田发展的需要。

——营造文化氛围,凸显团结和谐。浓厚的文化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是企业文化必要的物质层面的表现,可以陶冶员工情操,培育共同价值观,增强团结和谐稳定。一是坚持寓教于文、寓教于乐,正确引导员工文化活动的开展。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思想占领员工的活动阵地,产生强烈的教育感染力。二是要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文化活动要建立在广泛的群众性的基础上,挖掘文化资源,提高群众性文化活动质量,保持好气田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

三、以优秀文化提供发展后劲

——把握战略发展方向,坚持企业文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在气田发展过程中,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始终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战略如果没有文化的指引和支撑,就会迷失方向和缺乏持续推进的动力。对此气田决策者在战略转型和把握未来发展方向时,除了要考虑宏观经济形势、市场环境、可支配资源和要素成本变化等因素以外,还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充分发挥先进企业文化的引领、支撑作用。

——加强企业文化管理,不断提高管理绩效。气田发展靠管理,管理成功靠文化。一个企业无论有多么完善先进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和管理手段,最终都要通过人来实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管理执行的有效性。企业文化的核心作用就在于它能够通过精神的无形力量激发人的主动性、提高人的自觉性、增强人的责任感,从而使有形的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管理工具产生出最好的效益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积极培育创新文化,增强企业创新动力。气田要在思想意识上高度重视创新,切实把创新战略作为气田长远发展的核心战略,在不断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和加大创新投入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崇尚创新的企业文化。创新文化激励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发创新动力。企业创新文化建设要立足于构建自由、开放的发展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作为企业,不仅要技术层面深入开展创新活动,而且要在体制机制、组织、战略、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创新,尤其要注重思维创新、理念创新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以观念更新推动理念创新,以文化发展推动气田管理升级的实践进程中,文化力将越来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气田只有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内外在的需求,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脚踏实地的作风,建设好适应气田发展的文化,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真正打造高原精品气田。

作者:蒋永军

第3篇: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摘要] 该文从和谐的思想出发,简要分析了和谐社会发展的历史演化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现实意义,进而探讨了科技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提出了依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 和谐 社会发展 科技创新 能力

“和谐”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从字面上可以看出,谷物称禾,禾在口边,丰衣足食,天地人和;“谐”字左边是“言”,右边是“皆”,含人人有发言权之意,公平民主。自从中国先哲提出了“和为贵”的著名理念,遂为炎黄子孙世代传诵,并在不同历史条件下被赋予特定内涵。从中国政府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到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以及“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从积极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到主张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对话等等,无一不体现着和谐的理念。

在和平与发展的主流形势下,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社会相互依赖、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胡锦涛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构想,并分别在雅加达的亚非峰会和莫斯科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上多次强调,我们不仅要建设一个和谐的中国,和谐的亚洲,而且中国人民将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共同建立一个持久和平、普遍繁荣的和谐世界,共同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是中国在对内倡导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对外发出了共建和谐世界的呼唤。诚然,人类要建设起一个真正和谐的世界仍须不断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行行有责。科技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科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重点在做好“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和谐社会是一个整体系统,是一个由各个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有机和谐整体。它要求组成社会系统的各个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都要保持和谐状态。只有各个部门及部门内部处于和谐状态,那么整个社会系统的和谐才能得以保证。在社会和谐系统中,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科学技术及其和谐发展状态对和谐社会整体的建设至关重要。

第二,科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与经济日益呈现出一体化的特征。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尤其是在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科学技术已渗透和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成为社会各部门联系的交集或共同作用的部分。它不仅促进人们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变了科技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提高了科学决策水平,激发了勇于开拓、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而且通过技术创新,发展高技术和实现产业化,形成了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升级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丰富了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程度,推动着和谐社会的发展。正是由于科技与社会生产各行业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科技发挥着促进各部门间相互合作、和谐发展的联结与桥梁作用,发挥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作用和主导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引导作用。

第三,科技是做好“五个统筹”的关键。城乡协调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变,促进农村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生态化发展,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最终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统筹兼顾,合理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走共同富裕之路,建立公平社会,协调地区经济发展机制,科学地把握机遇,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用高技术建立新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区域的繁荣,增加财富和就业,也必须依靠科技的创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加快经济的增长,带动其它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结构变化,引发生产力的极大进步和社会的深刻变革,归根到底要依赖科技的重大发现与突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注重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且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发展模式从资源依赖和投资驱动为主向资源集约和创新驱动转化,在发展物质文化的同时,发展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也必然要依靠科技来完成;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在注重本土发展的同时,积极争取外部资源,拓展自身发展的空间,跟踪国际新发展,加强内外合作与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其合作与竞争的焦点在于科技。因此,科技贯穿在“五个统筹”的始终,离开科技的发展与创新,统筹是难以实现的,和谐社会是难以建立的。

第四,科技促进和引领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在于科技的创新能力。虽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它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深刻,更加明显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变革的速度,改变着社会和谐的程度,引领着社会的进步,但是,其作用和影响的程度最终取决于其自身的创新能力,取决于社会环境对科技发展的和谐程度。因此,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科技核心力量集中在科技的创新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只有不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保证和谐社会建设的活力和动力。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依赖于科技的全面进步。大量实践证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必须要建立科技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建立良好的科技发展运行机制和人才队伍,全面推动全社会的科技进步。根据科技发展的特点,要有效地促进科技进步,引领和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必须依托现实的科技发展基础,强化科技优势领域,优化创新环境,放活创新机制,从而不断提高创新的能力。当前,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来建设和谐社会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各级政府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从战略的高度,切实转变思路,从思想认识的深度层次上,对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化发展带给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和现实与潜在的引领支撑作用有一个新认识。

——要迅速改变政府各部门间分散管理、条快分割式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的管理模式,实行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协调合作管理模式。

——从突出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要求出发健全科技政策法规体系。协调处理各部门间的政策矛盾,建立思路一致、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政策法规建设,加快科技政策法制化进程。

——从科技主管部门管理方面加强科技计划管理创新,建立科学公正的科技评估机制,不断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审批和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制度,简化申报程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高效、规范。

——加强政府主导作用,整合社会科技活动资源,完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平台,在全社会营造自由的、充分开发个人兴趣的科技创新氛围,广泛地提高全社会科学文化水平和全民的科技素质,逐步形成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创新文化背景和基础。

——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拓宽风险资本渠道,疏通融资“入口”和“出口”,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的中介服务体系,从多渠道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投入的支持力度。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和个人积极从事原始性创新活动,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要以全局的观念和整体意识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疏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发展的中间渠道,重在鼓励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尤其是民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以推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采取不同的运行机制,强化自身能力建设,参与竞争,提高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史竹琴, 薛耀文. 山西科技创新能力研究[J]. 理论探索,2007, (1)

[2] 李志学, 徐博英. 陕西科技创新能力分析与管理机制优化对策[J]. 商业时代, 2007, (7)

[3] 青连斌. 和谐社会 中国新主题一年来理论学术界关于“和谐社会”研究综述有[N]. 北京日报,2005-03-07

作者:梁红卫

第4篇:创新机制 推动发展

创新机制

推动发展

—虎城乡“三农”工作机制创新发言材料

张建

各位领导:

为进一步推动“三农”工作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虎城乡就“三农”工作实现了一点机制创新,成立了“促发展帮扶基金”,形成了新农村建设“3+1”的发展模式,现在我就虎城乡“三农”工作机制创新做一简要发言,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促发展帮扶基金

1、成立原因。在“三农”工作实践中,会遇到很多具体困难:道路、水利等公益设施建设无资金投入;群众发展产业缺乏资金支持;因病因灾造成生产生活困难无资金帮扶渡过难关;贫困户无资金助其脱贫,劳动力无资金实施就业务工技能培训;产业发展大户无激励机制*****有鉴于此,虎城乡党委、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部分社会成功人士有热心出钱解决这些困难,鼓励各村成立“促发展帮扶专项基金”

2、筹资渠道。乡党委号召全乡机关干部职工为所驻村捐钱,各村号召全村群众、外出乡友,特别是在外从政、经商或务工的成功人士献爱心捐献资金(多少不论),成立“***村促发展帮扶基金”。

3、基金用途。帮扶基金主要用于:帮助贫困户解决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生活困难;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子女上学,看病就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群众获取致富信息、寻找致富门路;帮助业主引进发展项目、拓展产品市场;帮助各村实施劳动力务工就业技能培训;帮助各村实施道路、水利等公益设施建设,对成功脱贫实行大额奖励等。

4、管理审批。各村成立“促发展帮扶基金”领导小组,制定出严格的管理办法,具有本村户籍的村民申请使用该资金由专门的评审小组审查后予以发放。具体为:设单独专项账号管理;接收捐赠时,开出专用收据给捐赠人;收支情况定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挪用。使用程序为:本村村民提出书面申请;评审小组初审并加具意见,公示7天;管理领导小组审核;村两委监督复核,发放给申请人。产业发展申请人在产业成功后及时偿还。

5、帮扶效果。促发展帮扶基金成立使用一年以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虎城乡虎城村为例:该村受到社会各界捐赠3万余元,为全村20余户贫困户解决了生活燃眉之急,引进了2位业主成片种植蔬菜、西瓜达500余亩,为村民实施技能培训600余人次,为30户群众解决生产暂时困难1万元。通过基金帮扶,增强了外出乡友对家乡的促发展支持关怀力度,弘扬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让“人人可公益”的现代公益理念深入人心。

二、新农村建设“3+1”发展模式

在新农村建设中,虎城乡大力探索,成功创建出银行、企业、农户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形成了良好机制。

在“3+1”发展模式中,”“3”是指银行(信用社)提供金融支持,帮助解决建设资金暂时困难;企业大力捐赠,帮助建设基础设施;农户主动出资改造农房风貌、支持环境整治、大力发展产业,形成增收致富项目。“1”是指村支两委一班人,根据建设需要,积极组织协调银行、企业、农户,统筹实施各个项目,推动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以我乡紫龙村为例,已完成120户原农房风貌改造,高标准打造了集中居住点,完成1000余亩龙安柚示范园建设,新建公路4公里,便民路3公里,修建蓄水池20口,在区工商联的积极推动下,共有10多家企业投身紫龙村新农村建设,目前到位资金达100多万元。整个紫龙村“3+1”模式的成功,为市区提供现场会10余次,前来参观考察的外市、外县不胜枚举。

2011年5月17日

第5篇:改革推动供销创新发展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 推动供销事业创新发展

紫阳县供销联社

2016年以来,紫阳县供销联社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关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工作部署,从紫阳县供销系统的实际基础出发,以供销社综合改革为动力,坚持服务“三农”方针不动摇,开放办社合作发展,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大局,强力实施“1241”壮基强社战略(始终坚持突出服务“三农”宗旨,紧扣老体系改革和新体系构建两条主线,抓好供销电商、产业扶贫、基层社恢复、联合社合作社创建等服务平台打造4大重点、突出抓好自身建设提升能力固基工程),全面推进供销服务体系的恢复,开拓了供销社恢复发展的新局面。

供销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主要经营业务较快增长。截止到2018年9月,纳入统计范畴的供销经济实体包括直属公司、基层社、全资公司、控股公司、联合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6类,数量达到148家,较上年同期数增长740%。全县供销系统经营业务包括日消品下行、生产资料下行、土特产上行、电子商务、租赁等。上半年商品购进总额实现37300万元,同比增长55%;商品销售总额实现31700万元,同比增长49%;实现利润563万元,同比增长56%。

供销电子商务成为供销综合改革有力抓手和最大亮点。2017年起,紫阳县供销联社在县政府的支持下,与商务部门同力推进供销电商惠农工程示范县、商务部农村电商示范县、农产品出县示范县等3个示范县项目融合发展,陕西供销电商集团、紫阳县供销社、紫阳县思兰电子商务公司3方出资1080万元设立了紫阳县供销思兰电商有限公司,承建县域供销电商经营服务体系,已建成1个9000平方米的供销电商物流仓储运营中心、6个镇级电商超市、116个村级供销电商点(包括37个供销电商扶贫点)、1个县域供销电商微商平台。供销电商网货中心正加快建设。紫阳县供销思兰电商有限公司上半年实现销售额2980万元,运营质量在陕西供销电商集团所有子公司中排名前茅。着手推进供销电商运营集群化发展。发挥紫阳县供销思兰电商有限公司的旗舰作用,与思兰商贸、三生公司、锌硒粮公司等电商企业密切合作,抱团发展,打造供销电商舰队。上下贯通的供销商务控制力不断增强。着力供销电商扶贫,开发了紫阳时令特产微商汇、青春洋芋、茶言蜜语、过年猪腊肉等供销电商系列产品。注重供销电商品牌建设,注册了“秦巴壹品”商标,正积极拓展提升农产品加工包装业务。

供销产业精准扶贫工作起到了产业扶贫的先行示范作用。紫阳县供销联社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与省供销企业集团紧密配合,督促指导紫阳县富硒食品有限公司、紫阳县开源富硒科技有限公司、紫阳县紫诚旅游有限公司、紫阳县秦巴山富硒茶业有限公司4家试点企业在7个试点镇带动贫困户1334户发展主导产业。试点工作对我县魔芋、富硒玉米、茶叶、养殖等主导产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相关的产业链环节为贫困户带来多重增收。4家试点企业在省供销企业集团的指导下管理逐步规范,市场拓展能力增强。其中:紫阳县秦巴山富硒茶业有限公司积极投入研发,研发出红茶、伏茶等新品,积极拓展销售,与中石油、建总行等建立合作销售关系。争取上级供销部门支持开源公司实施富硒玉米产业融合项目,拟投资780万元建储粮库一座,改造生产线两条,给予财政补助360万元。

积极助力紫阳富硒特色产品宣传推介。近3年来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西安丝博会、安康硒博会、广元推介会等10余场推介活动。邀请供销系统的《农林卫视》对紫阳特产进行了5场次宣传活动。支持秦巴山茶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在西安市、渭南市、咸阳市等地建设10余家直营店,动员支持紫阳县向阳茶厂在西安市建设了1家富硒茶直营店。

供销经营服务体系得到快速恢复。紫阳县供销服务体系2年前尚处于全面瘫痪状况,紫阳县供销联社以电商服务体系为支撑积极恢复基层社,今年完成汉王镇、红椿镇、斑桃镇、双桥镇、麻柳镇5家挂牌任务。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综合服务。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培育紫阳县双台茶叶专业合作社为省级示范社;培育毛坝镇电商综合服务社为市级供销电商扶贫点。培育毛坝镇供销社、红椿镇供销社为市级示范社。积极筹建紫阳县现代供销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工作,指导紫阳县魔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紫阳县联民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紫阳县开源富硒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紫阳县硒康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合作经济联合体,组建为农服务综合平台,以此为基础促进农合联以及“三社”协同改革基础。紫阳县供销社还积极支持有关企业拓展土地托管发展产业的路子。先后与紫阳县科宏茶叶公司、紫阳县山水富硒农业科技公司、紫阳县臻硒富硒农业科技公司等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已累计发展土地托管3000余亩。紫阳县紫诚旅游有限公司领办的秦巴硒农合作社以订单种植方式发展土地托管1200余亩。上述累计新增土地托管面积5200亩。对上述优质项目积极争取项目给予支持。通过上述措施,两年来在全县恢复县、镇、村3级供销经济主体、服务网点148个,供销服务覆盖城乡,新的体系基本建立起来,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重新贡献供销力量。

第6篇:制度创新推动业务发展

问题

如何改进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和机制,使政府在GDP指标之外更多的关注社会发展可持续性,

如何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既立足于本地资源供给,又更好的利用国际资源,

面对大量农民进入非农产业就业和城镇生活,如何合理分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对方辩友,这一系列问题,难道可以通过业务发展来解决吗?

请问对方辩友,金融制度创新都包括哪些方面?

请问对方辩友,业务发展是指什么?

答案

金融制度创新通常包括什么

包括 :金融组织变革或引进;拓展新市场或增加原金融商品的销售或市场结构的变化;管理的组织形式创新;金融文化领域的创新。

例子

正是制度的创新,使得英国在产业革命时期的科技、经济实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十七世纪横扫欧洲的经济危机中,英国和荷兰受到的影响最小,究其原因,诺思发现,在两个成功的国家里,制度创新的成果――产权制度的建立,使人们更有效地使用资源,并把资源投入发明与经济发展中。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蒸蒸日上之时,超级社会主义大国苏联却在一夜之间在世界上消失。这座大厦在兴盛了六十多年后崩塌,实在是由于苏联僵化、落后的体制不得变革、无以为继。制度创新使得苏联科技、经济大发展,制度的僵化又使得苏联一败涂地。对比思考,个中奥妙不难参透。

人们能否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关键在于自身潜能的发挥。人们在活动中往往会因为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而无法实现效益最大化。究其原因,制度是一个要害。制度能否给予人们的行为足够的激励以及激励程度的大小,是制约人的潜能发挥的关键因素。因此制度创新才能推动业务发展。

制度创新以其激励功能,鼓励和促进行为者的经济发展活动。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刺激着科技成果不断的涌现和被应用,因此可以说,制度创新是经济发展新的动力源。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自身的发展。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生产关系、理论、上层建筑这些方面,在一定条件之下 ,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这也是必须承认的。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更就起了主要的决定作用。

人类发展中的合作与竞争形式以及组织人类活动的规则的执行体制是经济史的核心。

西方两次经济革命的开展使其成就今天的业绩,与其说是科技的进步促进了西方经济社会的展,不如说是制度的创新使得科技创新的成果能有如此的本领将其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因为,两次经济革命“都蕴含了根本性的制度重构”。

制度创新有关国家兴衰

我国改革开放自农村改革始,农村改革始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采用。

说到银行的创度创新对业务的推动,不得不提农村合作银行,无论从产权形式还是治理结构来看,农村合作银行都是农村微观金融制度的一种创新。

面对入世后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我们既要克服恐慌、悲欢心理,又要充分估计外资银行的巨大冲击力,克服盲目乐观的思想,

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我国的银行业来说,关键是必须抓紧时间,强化创新,深化改革,增强竞争实力,力争在与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中,与狼共舞,立于不败之地。

银行业的业务发展一定要是基于制度创新的。只有在政府和银行自身花大力气进行制度创新,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银行又为业务发展理顺了整个创新思路,以及为创新打好组织架构的基础,才能开始谈业务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创新,

合理的制度,可以使经济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配置,使生产要素实现新组合,使资源利用方式取得进步。没有制度创新根本谈不上发展。制度创新是对传统观念、理论、体制、技术进行革命性扬弃的过程。

制度创新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财物流动性很强,社会关系多种多样,没有制度保证,人们的物质利益、各种权利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承认和保护,社会也不可能达到有序的状态。

业务发展一定是基于制度创新的,只有政府和银行自身花大力气进行创新,从而创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而区域性中小银行又为业务发展理顺了整个思路,以及为业务发展打好了组织架构的基础,才能开始谈业务发展。

制度创新是一个带有根本、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它决定了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西方经济学家马克思对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制度至关重要。

主席,评委,对方辨友大家好;

我方的辩题是制度创新推动业务发展,下面由我为大家阐述我方的观点:制度创新是指:改变原有的制度安排。用不同的行为规则确立新的关系,激励和组合”。确立新的关系,激励和组合”既包含着量的变化,又包含质的飞跃,最终目标是促进发展。制度创新既可能是把闲置的社会资源重新组合起来,进行有效益的社会经济活动;也可能是重组没有被有效利用或利用效率较低的社会资源,使经济活动较之前更加有效;还可能是对社会资源及其利用方式、管理手段的根本变革。制度虽然是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但是其创新却可以充分激发其潜能,调动字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是现代企业的标尺。并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恰恰是制度层面的问题。制度的不断创新是推动业务发展的标尺,发展是硬道理。从以往经验看在企业面临挑战时,终还是要在发展实践中,通过创新的思维和措施来解决。积极推动制度创新,尽快完善建立适合创业企业的规则体系和制度机制,有利于实现更为科学合理的估值与定价,制度创新是推动业务发展的必要手段。

因此,我方观点为:制度创新推动业务发展,谢谢大家

制度创新是从根本上保障了,稳定的制度环境,这样才能从内在发挥推动业务发展的作用。

制度创新可以提供更加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并可以调动经济行为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业务的发展可能会给社会生活带来新气象,但只有支撑业务发展的社会制度得以确立和巩固,这些新的业务才能对现实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实现从内在到外在的转换。

优化制度创新,可以客户规模和性质,以及不同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使各部门分别成为相对独立的利润中心,这样各部门能有效收集市场的需求信息,很快发展相关业务生产出相应的产品。

强化内控,细化岗位操作流程

落实岗位责任制,执行基本的服务规范。

西方经济增长的起源,可以远远追溯前几个世纪所有权结构的确立过程,该结构为更好地分配社会财富和社会活动创造了条件。为业务发展和人力资本的投资提供了刺激。

也就是说,业务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力的开发,继而到经济的推进,都是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结果,制度起着关键性的作

用。

新制度学派代表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说:有效率的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有效率的经济组织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以便形成一种刺激,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社会收益。

重视制度创新的新加坡,一跃成为亚洲的四小龙之一,仍固守传统的缅甸等国,因为制度因素使市场的发展和经济增长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成为这些国家经济长期落后,社会发展缓慢的重要根源。

第7篇:创新工作理念推动和谐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转型升级、和谐发展的关键时期,信访工作任务将会更加艰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既要解决改革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更要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信访工作理念,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顺应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提升认识,强化领导,夯实信访工作基础

(一)提升认识,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信访工作承载着“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职能,对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基础起着重要作用。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党也从革命党成为执政党。与过去相比,党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变,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信访工作是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夯实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平台和途径。我们必须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积极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群众观念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政治前提。群众来信来访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是党和政府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途径,是实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重要平台。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群众信访,改变“群众信访影响社会稳定”的错误认识。社会有纠纷、有矛盾是一种正常状态,经济发展和社会矛盾总是相伴而生的,关键是要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和群众不满情绪。要通过化解矛盾和疏导情绪的过程,增进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要从群众信访提出的意见建议中,反思我们的群众立场、政策制定、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我们不断改进完善;把群众的所思所盼转化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的现实举措,使人民群众平等地参与社会建设、最大限度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到实处。

群众感情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思想基础。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首先要有正确的权力观。树立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的权利意识,在抓经济发展和制定完善方针政策的同时,认真解决好群众的现实诉求,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其次要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摆正位置、端正作风,经常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倾心尽力地帮助群众寻找解决困难的措施和办法。第三是要具备深厚的群众感情。站在坚持好发展好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好党的执政宗旨、凝聚好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的高度去认识、谋划和推进信访工作,把其作为处理好发展与稳定关系的切入点,将化解矛盾的过程作为推动社会发展、提升执政能力、打牢执政根基的过程和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生动实践。绝不能简单地以没有政策为由对群众的诉求一推了之,以超出职责范畴为由把信访群众拒之门外,更不能将改革发展与保障群众权益对立起来。

(二)加强领导,牢牢把握信访工作主动权

群众工作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信访工作是最直接、最广泛的群众工作,是群众工作的一个现实着力点。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信访工作放在经济发展大局中去统筹部署,把群众工作的理念贯穿于信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促进社会和谐的每一个细节,准确把握信访规律、深入剖析信访成因、科学制定工作举措,切实发挥好党委、政府化解矛盾的主体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密切联系群众、增进群众信任、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法制观念、搞好示范引导等方面狠下功夫,切实抓好领导包案、领导接访、干部下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初信初访办理、复查复核、督查督办、非正常上访处置等日常工作,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

第8篇:创新途径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文章标题:创新途径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企业具有地域偏远、点多线长面广、人员分散、职工整体素质较低、职工生活相对艰苦等特点,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保持**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途径、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更贴近**实际

一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注重

灵活多样。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改革符合发展的客观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易于为广大干部职工所接受。通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把企业精神融到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和全方位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之中。

二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细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随着**公司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想在市场上求存图强,就必须从细节入手,加强精细管理。精细管理就是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贯彻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强调将管理工作做细、做精,以全面提高管理水平。重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通过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精细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的有效贯彻落实,在企业内部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细管理工作的良好互动,极大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三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职工实际困难有机结合起来。在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职工的思想问题往往和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实践来看,思想政治工作若不从关心解决职工冷暖和实际需要出发,不认真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必然被群众所唾弃。

创新工作载体,努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

首先要精心设计、组织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主旋律活动。按照“围绕生产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激发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干好本职工作的热情,有力促进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努力把思想层面的精神实质贯通于活动中,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次是潜移默化、以典型宣传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深入。适应形势不断发展的需要,变“说教式”、“号召式”、“命令式”为“讨论式”、“鼓励式”和“引导式”,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和渗透作用,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总结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人、身边事来影响广大干部职工,使职工学有典型,比有榜样,赶有先进,超有信心。

同时注重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硬件建设。通过硬件的投入与建设,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影响力和感染力,使职工在积极参与中受到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不断提高思想境界的目的。

创新激励机制,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

思想政治工作涉及企业发展的全局,可通过创新激励机制,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召开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总结表彰会、政工例会、书记汇报会、宣传报道例会等;建立精神文明专项资金,对精神文明取得成效的单位进行表彰,对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优秀宣传工作者、优秀报道员进行物质奖励,使其政治上有荣誉,岗位上有地位,物质上有利益,从而在全矿上下形成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舆论氛围,营造良好的激励导向作用;建立健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做到年有大纲、季有安排、月有考核落实,推行党委工作目标责任制,行政干部“一岗两责制”、思想政治工作例会制、思想政治工作考评制、党员责任区等制度,有效地解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虚化、软化、弱化问题。

创新政工队伍建设,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保证

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政工干部队伍。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把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建立一支思想品质较高、业务素质较强的政工干部队伍。同时还注重加强对企业政工干部的教育培养工作,帮助政工干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把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企业的生产与发展中去。(张海生)

《创新途径推动企业和谐发展》来源于,欢迎阅读创新途径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第9篇:创新考核评价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固阳县坚持聚精会神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认真履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责任,拓宽思路,创新途径,把从严治党要求重点落实到从严管理干部上,在考核内容上体现差异化,在考核结果运用上动真格的,探索形成了“三设三评三挂钩”的考核评价机制。

科学“三设”实现考核体系的兼顾性

考核体系是综合考核工作的基础。固阳县设置考评体系既立足共性,又关注个性,凸显考评对象各自特色,在考核对象划分、考核内容侧重、考核指标选取上,体现对不同类型部门的差异化设置,改变了以往“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考核方式。

考核对象分类设置,搭建考核“展示台”。对考核对象的科学分类,是客观准确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基本保障,也是开展差异化考核的基础性工作。根据考核对象的工作性质,将全县80个科级领导班子划分为6个镇、55个县直部门、19个科级事业单位三大类,并按照职能职责相近的原则,进一步将55个县直部门分为党群机关、综合管理、公共服务、执法监督四个类别。同时,结合领导班子的分类情况和机构属性以及班子成员的岗位职责,将科级干部分为镇正职、镇副职、部门正职、部门副职、事业单位科级干部5个类别。

考核内容分解设置,构建考核“坐标系”。考核内容是执行考核工作的标尺和准绳。为在统一的考核框架内提升考核工作的针对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将工作实绩考核分为“扶贫开发、服务经济、争取资金、社会民生、党的建设、维护稳定”6大项考核内容,并成立了对应的指标考核办公室,具体负责考核指标设定、日常监控和定期考核等工作。根据各镇、各部门单位承担的具体工作任务,确定每一类别考核对象的重点考核内容。各镇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和“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情况;党群机关类注重提升党的建设水平;综合管理类突出服务经济和争取资金工作;公共服务类侧重于落实社会民生任务;执法监督类则进一步强化维护稳定的职能发挥。通过对考核内容的个性化设置和赋分权重的调整,引导考核对象转变工作重心,推动全县重点工作全面实施。

考核指标量化设置,形成考核“信号旗”。各指标考核办公室按照少而精的原则,在共性考核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各自承担的考核任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几项工作,设置差异化、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在确保考核指标全覆盖的同时,简化考核程序,提高考核效率,切实解决重复考核、繁琐考核等问题。同时,对各类别部门单位相同的考核指标,也相应制定有差别的分值指标体系。此外,以镇领导班子考核为试点,结合资源禀赋、工作任务量和完成难易程度的差异,确定了按照指标完成量与指标完成率2:8的比例进行分配的考核评分计算方法,在明确考核对象目标任务的基础上,保证了考核工作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同时,固阳县将特色创新性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给予特色工作和创新性工作单独加分。

延伸“三评”实现考核方式的全面性

考核既要看显绩也看潜绩,既要看发展又要看基础,既要由领导评更要有群众评,做到全面历史辩证地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固阳县通过平时考核、观摩考核和优化考核权重等多维考核模式,做到日常和年终印证,实绩和民意并行,提高了考核工作的全面性和公信力,避免年底定期考核“一锤定音”。

实行平时考核动态评。将平时考核贯穿于考核工作的始终,是科学准确评价领导班子的有效途径。通过整合考核资源,建立健全了平时考核工作制度和流程,将平时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考评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发挥了平时考核的阶段性监督检查作用。平时考核的内容主要包含县人大满意度表决、县政协民主评议、“两办”重点工作督查、社会工作联席会评价和日常业务考核等方面,并针对不同类别考核对象,采取相应的考核方式进行平时考核。通过开展平时考核,实现了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动态考核,使考核结果得到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印证。

开展观摩考核阶段评。观摩考核是对考核对象工作实绩的实地检验,可以为考核主体提供最直接的评价依据。固阳县每年确定10个左右承担全县重点工作任务的镇和部门单位进行观摩考核。由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县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各镇党政正职和有关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观摩考核团,对观摩对象涉及的重点经济建设和惠民工程项目,采取现场参观、沿途介绍、集中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观摩考核结束后,考核团成员对考核对象进行实名制评分,将结果按照规定的比例计入综合考评总成绩。

优化考核权重客观评。确定科学合理的考核主体和评价权重,是实行差异化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更加熟悉工作、更加了解干部的领导参与到评价工作中,结合考核对象岗位特点,对领导班子正职,增加了分管副县级领导的评价分值,着重强化其评价作用。对领导班子副职,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则不参与评价,重点突出分管副县级领导和本单位正职干部的评价作用,使考核结果更加客观准确。同时,本着“为谁服务、让谁评价”的原则,进一步强化群众和基层干部的评价作用,并赋予50%以上的评价分值,通过倾听来自基层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得到对领导干部真实的反馈。

推行“三挂钩”实现考核结果运用的导向性

固阳县在考核结果运用上,坚持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原则,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公开、公平、公正地奖惩干部,在广大干部中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和明确的用人导向。

领导班子与领导干部考核结果相挂钩。领导班子的工作实绩也是领导干部努力程度的直接反映。在评优结果确定上,评为“优秀”的镇和部门单位,镇党政正职和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可以直接评定为“优秀”等次,科级及以下工作人员考核评优比例增加到20%;评为“良好”的镇和部门单位,镇党政正职只确定1人评优,其他镇正职以及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进入相应类别排序前30%,才能评定为“优秀”等次;评为“一般”或“较差”的镇和部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不能评定为“优秀”等次,一般干部考核评优比例降低到10%。通过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结果进行有效挂钩,进一步在全县范围内营造团结拼搏、求真务实、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考核结果与班子优化建设相挂钩。进一步拓宽考核等次评定视野,发挥考核工作对干部的选拔作用。每考核结果确定后,适时召开考核表彰大会,通报考核结果,对评为“优秀”的领导班子和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对排名靠后的领导班子和干部加大问责力度,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整改;对连续两年排名靠后的领导班子和干部,进行组织调整、转非或降免职。真正使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能够得到相应的荣誉和认可。目前,县委对综合考评排名靠前的11名科级干部提拔重用,对连续两年综合考评排名后3%的6名科级干部进行岗位调整。

考核结果与干部优缺点反馈相挂钩。在考核结果反馈方面,注重反映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各项工作能力以及民主测评等方面情况。通过分别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绘制综合考评曲线图和民主测评曲线图,将考核对象各项考核指标成绩,与同类别的平均成绩进行对比,以图表形式向考核对象进行反馈,使考核结果更加立体、直观和透明,便于广大干部准确把握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和提高。

推行差异化考核评价的初步成效

通过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对各乡镇、各部门实行差异化考核,树立起正确的政绩导向和用人导向,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考评工作的“杠杆”效应逐步显现出来。

围绕中心,有效发挥了考核工作指挥棒作用。为加强对各镇、各部门单位职责任务落实情况的监督和检验,在设定考核指标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反复修正,将扶贫攻坚、产业发展、“十个全覆盖”等全县重点工作逐步融入到考核核心内容,通过准确设置考核指标,将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县发展大局上来,找准工作着力点和切入点,催生了各镇、各部门相互较劲、竞争赶超的态势。

整合资源,有效发挥了考核工作监控器作用。固阳县进一步整合考核资源,增强了考核工作的完整性,通过县人大满意度表决、县政协民主评议、“两办”重点工作督查、社会工作联席会评价和日常业务考核等日常考核动态评估监控,对平时考核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实践,实现了对领导班子和干部的平时监控和动态考核,更加全面客观地掌握考核对象的现实表现和全县各项工作任务的推进情况,拓宽了多角度、多层面评价班子、印证政绩的途径,使政绩考核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全面准确。

明确导向,有效发挥了考核工作风向标作用。通过转移考核重心,转变以往按部就班、亦步亦趋的工作模式,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对于在考核中发现的实绩突出、群众公认且又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干部,特别是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处理复杂事件中,体现出坚持原则、敢于担当、勇挑重担的干部给予充分认可,真正做到奖罚分明、优胜劣汰,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选拔任用新局面。

(作者系固阳县委书记)

上一篇:汉语常见词语搭配下一篇:语文科组教研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