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学期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德育学期论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学期项目化学习具有长周期、全员化、大主题、跨学科的特征,其设计实施要遵循全员参与、人人受益,真实情境、兴趣驱动,长线规划、分段实施的原则。学期项目化学习分主题设计、任务分解、实践探索、成果展示和总结评价五个步骤实施。校本化的学期项目化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第一篇:德育学期论文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一、 (21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攻讦 奸细 旗杆 不刊之论

B. 愧怍 槐树 崔嵬 魅力四射

C. 脑髓 隧道 遂心 钻燧取火

D. 憔悴 淬火 荟萃 心力交瘁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 坐落 苍穹 自栩 勃然大怒

B. 烧灼 骐骥 诅咒 礼上往来

C. 蹂躏 齑粉 耸立 抗辞慷慨

D. 时髦 褶皱 苗裔 重蹈复辙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 富丽堂皇的建筑群,贵族老爷们养尊处优的生活场所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B. 盲目向西方学习,结果就像邯郸学步一样,别人的东西没有学好,自己的传统反而被遗忘了。

C. 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我们将成为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会产生妄自菲薄自己的结果。

D. 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唯古是尚,应该保护其斑驳陆离,切忌刮垢磨光。

4.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当徜徉在中国古典诗歌里时,体会到最细微的感情,捕捉到耐人寻味的思想,想像到优美的图景,感触到铿锵的节奏、婉转悠扬的韵律,领略到言外不尽的神韵。

B.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纵向的积累与创新,同时也离不开横向的沟通与借鉴。

C. 两岸山峰奇绝,连绵不断,巫山十二峰各有各的姿态,它们得到很高的评价和美的命名,给我们的江山增加了诗意,而诗意又是变化无穷的。

D.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5. 根据句意和句式特点,填写下列空缺。(5分)

我们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莽莽苍苍的黄土高原,有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有一泻千里的黄河,__________,有兴安岭的原始森林,有________________,有西北诸省广阔无垠的青青牧场,还有__________________,祖国的大地山河哟!哪一个地方不经过劳动者双手的经营,哪一个地方没有流过劳动者的汗,淌过战士们的血!

6. 请简述《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的性格特征,30字以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35分)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素善留侯张良 善:善良

B.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

C. 亡去不义 亡:逃跑

D. 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 不如因善遇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 长于臣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D. 良乃入,具告沛公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9.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D.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或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

B. 本段交代了鸿门宴的缘起,文章先指出刘、项两军的驻地及双方兵力,表明刘邦占有绝对的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他手上。

C. 司马迁笔下的项羽强烈的悲剧特质在于他本不具备超人的领袖气质和领导才能,却走上了时代的领军者之位。

D. 《鸿门宴》语言精炼生动,绘声绘色;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了人物的突出个性。

11.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春日五首(其一)

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1) 这一首写春日风光的小诗取景以细小见长,试举例具体分析。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鉴赏三、四两句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名句填写(6分)

①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宜深慎。

② 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____。

③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

④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__________________!

⑤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________________。

⑥ 子曰:“_______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 (共34分)

(一)

肖邦故园(节选)

[波兰]雅·伊瓦什凯维奇

要更好地理解肖邦音乐同波兰风光的联系,可以说任何地方也无法同这朴素的马佐夫舍的村庄——热那佐瓦沃拉相比了。乍一看,这种说法或许显得有些荒诞不经。这瘠薄的土地,这平原小道和麦草覆盖的屋顶,跟肖邦音乐所赐予我们的无限财富和充分享受又会有何共同之处呢?但是,只要我们进一步观察,就不难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诚然,它没有那种招摇的俏丽。但它蕴藏着许多细微的色调变化,只有久居这一带的人才会跟这里的景致结下不解之缘,才能看到这些形、声和色彩的微妙差别,并且给予应有的评价。

一年四季都得细心观察这些色彩。春天,丁香怒放,像天上飘下一朵朵淡紫色的云霞;夏天,树木欣欣向荣,青翠欲滴;秋天,遍野金黄,雾缭烟绕;冬天,大雪覆盖,粉妆玉琢,清新素雅,在这洁白的背景上,修剪了枝条的柳树像姐妹般排列成行,正待明年春风得意,翩翩起舞。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

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谁若真想探究肖邦音乐的精神,理解肖邦音乐跟波兰有着何等密切的联系,谁就应悉心体会欧根·德拉克洛瓦所谓的蔚蓝的色调,它是波兰景色和在这大平原上诞生的艺术家的音乐的共同色调。

肖邦是在这儿出生的。虽然他在热那佐瓦沃拉只不过是度过了出生后几个月的时光,后来他的双亲便迁居华沙了,但肖邦对这出生之地怀有无限的眷恋之情,经常跟他心爱的妹妹卢德维卡一起探望故里。青春年少的肖邦总爱坐在这小河边,坐在小桥旁的这棵大树下。他从华沙来此,总要走这条遍植垂柳的普通小道。当年的柳条亦如今日一样柔媚。甚至在去巴黎之前的几个星期,他还专程从首都来到这里,跟故园告别。在他心目中,这小小的庄子就是整个祖国乡村的象征。今天,我们目睹此情此景,思想深处也会闪现出整个马佐夫舍地区的风貌,肖邦也目睹过这一切,他热爱这茅舍、小桥、流水。他就是在那缱绻的秋日,怀着无限依恋、惜别的心情,告别了这一切,途经巴黎,浪迹天涯。不料这一别竟成永诀,成了为寻找虚幻的金羊毛而一去不返的远征。

1848年,当肖邦自爱丁堡给友人写信的时候,眼前兴许也浮现出了故园景色。他在信中写道:“我怀念我的家、我的母亲、我的姐妹。愿上帝保佑她们万事如意!我的艺术何在?我的一腔心血在什么地方白白耗尽了……我如今只能依稀记得国内唱的歌。”因此,可以说,此时的肖邦,不仅眼前浮现出了故乡的景色,而且,耳边又回荡起了多半是在这儿第一次听见过的歌。

我们恰好能在肖邦的马祖卡曲和夜曲里找到这平原的歌声——凡是他那些直接留下了这儿时之国画面的作品,我们都能发现一缕乡音。

流亡生活、高度的文化修养、痛苦的心境和肖邦对自己使命的不凡见解,使这画面复杂化了,或者说,像一层雾遮蔽了这些画面。绚丽的大都会风光,频繁的旅行,丰富的经历,给他提供了另一种创作灵感。但是,既然他在自己生命的末日,在那遥远、寒冷的爱丁堡又怀念起“我的家、我的母亲、我的姐妹”,我们就有理由想像,故乡的朦胧景色也回到了他的心中。而今,我们也怀着激动的心情瞻仰这些大树,这些灌木丛和这一片清凌凌的水。倘若此刻我们听到,或者亲自弹奏伟大作曲家临终前的最后一组马祖卡曲,我们必能从中听到昔日国内歌声的淡淡的旋律。由于他半世坎坷,命途多舛,也由于关山阻隔,有国难投,这一组马祖卡曲似乎是被万种离情、一怀愁绪所过滤而净化了,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但它们无疑是出自故里,跟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我们在他降生的那间凹形小室里看到一只插满鲜花或绿枝的大花瓶,我们就会想到那不是花瓶,而是一个源泉,它喷射出金光闪闪的清流——他的音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流。

世界各地的人都向这清流涌来,为取得一瓢饮,为分享这馨香醉人的玉浆。当人们在秋季或者夏季的周末,来到这小屋的周围,静静地倾听室内的钢琴演奏的时候,再也没有比它更动人的景象了。世界上最杰出的钢琴家都把能在这间房子里弹奏一曲肖邦的作品,表示对这圣地的敬意,引为莫大的荣幸。

那时,房前屋后往往挤满了听众。有年轻人,也有老人;有新来的听众,他们是第一次来此领略肖邦的天才所揭示的无限美好的世界;也有常来的老听众,对于他们,每次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每次都能引起甜蜜的回忆:回顾自己一生中的幸福时光,回顾这伟大的音乐激起的每一次无限深刻的内心感受。也有人想起,曾几何时,连肖邦的音乐也成了违禁品!只能偷偷摸摸地在一些小房间、小客厅里秘密演奏,只有寥寥无几的人才能进人那些房间。他们去听肖邦的音乐,不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祖国文化的伟大,同时也为了证明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是无法窒息的。因而这美好的音乐有时也是斗争的武器。舒曼把它称为藏在花丛中的大炮,不是没有根据的。

人们有时会由于事情多,工作忙,任务完成得不尽如人愿,或由于一些打算落空而发愁;有时又会在频繁的工作中碰到某些草率从事或令人不安的现象,因而思想上产生了疑虑,那时,只要到肖邦之家去听一次周末音乐会,便能重新获得对波兰文化的信心,相信它已渗透进了民族的最深层。

到了肖邦之家,你会亲眼见到,而且确信,作为民族的最坚韧的纽带,作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的伟大艺术具有何等不可估量的威力。密茨凯维支的诗,肖邦的音乐,对于波兰人而言,就是这样的支柱。

14. 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从哪个角度对四季的景物进行描写?这些描写给人在审美上有怎样的感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作者描写肖邦故园景色的目的是什么?如何理解“何等的持久、深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在他心目中,这小小的庄子就是整个祖国乡村的象征”的含义?(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请谈谈你认为肖邦、肖邦音乐和肖邦故园对世界有什么影响?(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节选)

庞朴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说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

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及至事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夭。但是,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

凡是存在过的,都曾经是合理的。凡是存在过的,都有其影响;问题在于影响的大小。因此,对后人来说,就有一个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任务,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或拒绝其余风遗响。在我国,所谓的发掘抢救、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等等办法和方针,都是针对传统文化而言的;所有的吃人的礼教、东方的智慧等等贬褒不一的议论,也多是围绕着传统文化而发。

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的全称大概是“文化的传统”,落脚在传统。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备有形的实体,不可捉摸,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之中,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共同语言,从而也就有它们共同的意识和无意识,或者叫共同心理状态。民族的每个成员,正是在这种共同生活中诞生、成长,通过民族共同语言来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形成意识、表达愿望的。生活对于他们就是一片园地,语言对于他们便是一种工具,大凡在这种生活里不存在的现象和愿望,由这种生活导不出的方式和方法,为这种语言未曾表达过的意念,用这种语言无法道出来的思想,自然不会形成为这一民族的共同心理;即使有时这个民族的某个或某些成员有时会酿出某些独特的心理,也往往由于禁忌、孤立等社会力量的威慑,不是迅速销声匿迹,便是陷于孤芳自赏,而很难挤进民族的共同圈子里去,除非有了变化着的共同生活作后盾。唯有那些为这一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才能时刻得到鼓励和提倡,包括社会的推崇和个人的向往,其道大行,成为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这样,日积月累,暑往寒来,文化传统于是乎形成。

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个人的意志自由,在这里没有多少绝对意义,它超越不出文化传统。但也正因如此,文化传统便成了一种无声的指令,凝聚的力量,集团的象征。没有文化传统,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民族如何能存在,一个社会能够如何能稳定,一个国家能够如何巩固。

18. 什么是传统文化?我们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可以做那些工作?(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文化传统” 是怎样形成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如何理解“文化传统”的“惰性”?(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70分)

21. 请从你身边选择一位普通劳动者,叙写他们的生活以及透过他们的生活所洋溢出的人格美,如善良纯朴的天性,恪守道德准则,维护社会公正,追求人生价值,实现尊严和崇高,等等。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70分)

提示:写作之前请认真构思,最好先列个提纲,想好了再动笔,匆忙下笔往往会损失更多的时间。请注意自己的书写,清爽整洁的卷面对自己以及阅卷者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五、(40分)

22.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於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孟子·滕文公上》)

(1)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用斜线(/)断句。(6分)

昼 尔 于 茅 宵 尔 索 绹 亟 其 乘 屋 其 始 播 百 穀 民 之 为 道 也 有 恒 产者 有 恒 心 无 恒 产 者 无 恒 心

(2) 概括这段文字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请简要阐述。(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名著名篇阅读题。(15分)

(1) 下列对名著名篇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当时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助威。收录了《狂人日记》、《药》、《祝福》和《孔乙己》等脍炙人口的名篇。

B.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部悲剧,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莎士比亚说过,他的作品就是“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哈姆雷特》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C. 巴金的《家》中,觉新是性格内涵最为复杂的悲剧性典型。他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悲剧命运,但又对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处处退让、顺从。为了维护封建家庭,他付出了惨重代价。最终,他终于觉醒,毅然投奔了光明。

D. 《欧也妮·葛朗台》创作的时代,贵族阶级日趋衰落,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全都破坏了,代之而起的是飞扬跋扈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和无所不在的金钱势力。小说正是通达对葛朗台及其侄儿查理充满血腥罪恶的发家史的描写,反映了这一时代特征。

E. 在《红楼梦》中,除了主要人物外,作者还塑造了众多具有独特、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如:温顺世故的袭人,出世孤高的妙玉,怯懦的迎春,忍辱吞声的尤二姐,敢于反抗的尤三姐和晴雯,以及泼辣能干的探春等。

(2) 《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是位怎样的人?在你看来,他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郭沫若的《女神》所反映出的时代精神非常鲜明,请举例简述之。(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文本材料要点归纳与分析题。(15分)

“语言生态”拉响红色警报

每年的2月21日是世界母语日。在2007年的这一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最新版本的《濒临消失的世界语言》地图册。这份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300年里,地球上语言消失的速度一直在加快,而目前全世界近7 000种语言中,起码有一半濒临消失或受到严重威胁。

尽管人类有史以来,已有许多语言在诞生后就渐渐消亡,但语言以如此快的速度消亡那是前所未有的。1万年前,世界人口只有100万,说15 000种语言。现在,人口增加了5 000倍,语言却少了一半。

语言灭绝的原因包括自然灾害、各种形式的文化同化和种族灭绝等。1998年7月17日,巴不亚新几内亚东桑道思省海域一场7.1级的地震使锡萨诺、瓦拉普、阿罗普和马洛尔等村庄被摧毁,阿罗普和瓦拉普两村庄约有80%的村民在地震中丧生。这4个村庄讲4种不同的语言,少数幸存者在背井离乡的困境中,他们的语言消亡了。

某个民族也许能够生存下来,但当一种文化被另一种更具优势的文化所影响时,这种文化就开始失掉原有的个性,原有文化的语言也渐渐被优势文化的语言所取代。

在语言灭绝的过程中,部分专家认为,全球化浪潮起了催化剂的作用。从前与世隔绝的小村庄,现在都能与现代文明发生联系。随着交往增加,年轻一代会发现,学习自己的土语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于是他们放弃母语,开始学习主流语言。

(1) 从短文看,“语言生态”具体指什么?“红色警报”又指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目前,语言濒危现象严重,从文中来看,导致语言灭绝的因素有哪些?(9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人:袁健)

参考答案

1. D

2. C(A. 自诩B. 礼尚往来D. 重蹈覆辙)

3. C(“妄自菲薄”后面不能跟“自己”。)

4. A(缺少主语且搭配不当)

5. 示例:我们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莽莽苍苍的黄土高原,有草树蒙密的西双版纳,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有一泻千里的黄河,有浩浩荡荡的扬子江,有兴安岭的原始森林,有海南岛的椰林碧海,有西北诸省广阔无垠的青青牧场,还有说不尽的江湖沼泽,祖国的大地山河哟!哪一个地方不经过劳动者双手的经营,哪一个地方没有流过劳动者的汗,淌过战士们的血!

6. 林黛玉:知书达理,行事十分小心,“不敢多走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

7. A. 善: 与……交好。

8. D

9. B

10. B

11. (1) 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所以”1分,“非常”1分,整句通顺1分)

(2) 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缺乏物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东道主”、“行李”各1分,整句通顺1分)

(3) 想把这块宝玉让给秦国吧,恐怕秦国的那些城池得不到手,白白地被欺骗;想不让给秦国吧,又担心秦国的大军马上打过来。(“徒见欺”被动句1分,“患”1分,整句通顺1分)

12. (1) 这首诗把焦点对准了庭院一角:玻璃瓦,浮光闪闪;芍药花,灿然盛开,蔷薇花,娇卧枝头。(2分)既写出了春日美好的风光,又突出了诗人的春愁。(2分)

(2) 第三、四句用了拟人对偶手法。(2分)芍药、蔷薇经雨后,一个“含春泪”,一个“卧晓枝”,仿佛暗含愁绪,既写出雨后之花的娇弱之态,又包含了诗人的惜花之情。(2分)

13. ① 载舟覆舟

② 恐美人之迟暮

③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④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 虽令不从

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4. 突出的点是“色彩”(2分),给人在审美上的感受是“朴素”“淡雅”(2分)。

15. 为了说明肖邦的音乐和肖邦故园风光的联系(2分)。家乡的风光给肖邦的创作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2分)。

16. 肖邦出生于此,这里朴素淡雅的景物在他的童年和青春时代甚至一生中都打下深深的烙印,这儿的一切对他的音乐创作有着不同一般的渊源关系(2分),他在流亡生活中抒发对祖国对故乡怀念之情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寄托于这故园之上的(2分)。因此说,这小小的庄子对肖邦而言就是整个祖国的象征(2分)。

17. 肖邦被后世称为神童,“音乐诗人”,是第二个莫扎特,是始终心怀祖国的爱国者(2分)。

肖邦音乐是后世音乐家创作的清流源泉,能给人以最大的精神享受;更是“藏在花丛中的大炮”,它已经渗透进了波兰民族的最深层。可以这样说,肖邦的音乐已经成为民族的最坚韧的纽带,成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作为一种斗争武器有不可估量的威力(2分)。

肖邦故园在这里已经不只是波兰的文化遗产,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伟大的艺术作品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它成为一种那些漂泊异地者的精神家园和归宿(2分)。

18. 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3分)。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或拒绝其余风遗响(3分)。

19. 唯有那些为这一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2分),时刻得到鼓励和提倡(包括社会的推崇和个人的向往)成为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2分)。

20. 一方面制约人的思维方式,支配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人的情感,左右人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的终极关怀(2分)。另一方面,因为文化传统的指令作用,它具有了凝聚力量,是集团的象征,对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巩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分)。

21. 作文阅卷请按照当地高考阅卷作文评分细则中的具体要求执行。

22. (1) 昼尔于茅 / 宵尔索绹 / 亟其乘屋 / 其始播百穀 / 民之为道也 / 有恒产者有恒心 / 无恒产者无恒心。

(2) 反映了孟子的民本思想(1分)。孟子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人民(1分),所以对待人民的事情要积极(1分),要施行仁政(1分)。

参考译文:

滕文公问孟子治理国家的事情。

孟子说:“老百姓不能让他们懈怠懒惰。《诗经》上说:‘白天割取茅草,晚上绞成绳索,赶紧修缮房屋,到时播种五谷。’人民有一个基本情况: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等到他们犯了罪,然后加以惩罚,这等于陷害百姓。哪有仁爱的人坐朝,却做出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贤明的君主一定认真办事、节省费用、有礼貌地对待部下、尤其是征收赋税,要有一定的制度。阳虎(即阳货,鲁季氏家臣)曾经说过:‘一心要发财致富,便不能仁爱了,要仁爱,便不能聚敛钱财。’”

23. (1) AC(A项,《祝福》选自《彷徨》。C项,觉新并没有“终于觉醒,毅然投奔了光明”。)(答对一个得2分)

(2) 桑地亚哥是位坚毅刚强的老人(2分)。在世俗的眼光看来,他也许是一个失败者,但在我看来,他却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英雄,是一个无论在怎么艰苦的环境都凭毅力和智慧进行抗争的勇士,是一个捍卫“人的灵魂的尊严”的人,所以我认为他是一个成功者(3分)。

(3) 《女神》充分体现的是“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反帝反封建的精神,一种充沛的爱国主义的激情(2分,答出“爱国”或“反帝反封建”即可得2分;举出具体实例,得3分)。

24. (1) 指不同语言的正常生存和发展(3分);指人类很多语言濒临灭绝或消亡(3分)。

(2) 包括自然灾害(3分)、各种形式的文化同化(3分)和种族灭绝等(3分)。

第二篇:一个学期一个题材写作文

[摘要]五年制高职语文参与式作文教改,一个学期一个题材写作文,在理念、内容设计上具体实践了高职生的培养目标及语文教改目标、实现了语文同职业、市场的结合,也符合五年制高职生的实际需求,因此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型,可以进一步完善并推广了。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教育;作文教改;参与式

[

乍看题目,怎么也不好理解与接受,一个学期怎么只就一个题材写作文呢,这正是五年职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特色,是根据《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大纲》、语文的学科特点和五年制高职生的实际而精心设计的语文教改实验结果之一。经过一学年的探索,反复的检测,学生与老师的评价,笔者的高职语文作文教改是成功的,而且笔者惊奇的发现,所有完成作文的同学,已经在客观上做了一个项目,可谓化腐朽为神奇,是破解当前高职文化课教学的困境的一条路径,可以进一步完善并推广了。下面就教改理念、教改内容作简单阐述,以期同仁批评指正。

1语文教改目标的确定

语文教改目标的确定,是进行教改的基础。在高职这个新阶段,笔者确定的语文教改目标为:①开发思维,开拓视野;②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③培养学生民主参与现实生活的意识与能力;④深刻贯彻参与式教学理念。

这个语文教改目标的确定,来自对高职语文学科、高职生的培养目标、五年制高职生实际、语文教学现状、参与式教学理念五个方面的深入解读。

1)高职语文学科的解读与高职语文目标的确定。《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大纲》[1]将语文学科的性质与任务定位为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将语文对学生的作用列为七条,一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二是开发思维,三是开拓视野,四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科学素质,五是适应今后就职岗位的需要,六是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七是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强调语文课要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本位,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大纲的规定是很概括的,是总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还必须从中分出轻重,不同阶段必须有其独特的切入点。在全面准确地把握大纲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特别强调基础,笔者在新阶段确定的语文教学目标弱化了一些内容,如基础知识、文学修养等。弱化的内容并非不重要,而是这些内容接触较多,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同时又强化了一些要点,如开发思维,开拓视野;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培养学生民主参与现实生活的意识与能力,使主要目标更加明确、更容易把握。

2)参与式教学理念与高职语文目标的确定。教改目标明确提出贯彻参与式教学理念[2],这与大纲的精神完全一致。将一种教学理念的贯彻作为目标,课题研究会更系统、更深刻、更具有操作性。参与式教学理念是一种旨在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以发展其主体性的教学观,是对传统教学弊端批判基础上的思想超越,是当代高等教育的应然追求,是培养理性与非理性完美结合的完整的人,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必要的社会性品质。使学生轻松全面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高职生的培养目标、高职生的现状解读与高职语文教改目标的确定。五年制高职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高级应用型人才[3],它有两个要求,一是要有熟练、高超的技术,二是具备一定的开发、管理能力。这两者缺一而不可,只注重前者,就抹煞了与中专生的区别,只注重后者也是不切实际的。这就要求高职学生既要学好技术,重视技能实训,又要训练创造能力,开阔的思维能力。

五年制高职生的现状是他们大多是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有人强调学生基础差,笔者认为基础差不是其主要弱点,相反有些学生的语文基础很不错,其主要弱点在于他们参与实际生活的意识与能力极弱,基本上是纸上谈兵型的,主要表现在:①缺乏民主参与实际生活的意识。读书基本上是为了考试,学习与实际生活是两张皮,而且不愿意将两者结合,不愿参与外界的事务,也没有能力参与,提出正确的意见,甚至对自己的家乡也漠不关心,认为那是政府的事,与自己无关,基本上是“只扫自家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久而久之,其责任意识也就泯灭了。当然并不是否认学生的品德,但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的确是他们弱点;②缺乏民主参与的意识与能力,反映在学业上,即开发能力极弱,缺乏开拓局面的气魄,只是为了学点技术,以后能有碗饭吃,没有更远大的理想与目标,学习中遇到具有挑战性的、创造性的知识就退缩。表现在性格上,即自卑、脆弱,容易放弃,缺乏执著精神;③过去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市场脱离,带有浓浓的书生气,缺乏市场的使用价值,已不能适应将来职业发展的需求。这种状况如不改变,教育质量谈何提高。

4)语文教学的现状解读与语文教改目标的确定。许多学校自筑围墙,将学生封闭起来。其中就有教学的原因,涉及语文教学,语文老师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只能使语文之路越走越窄。语文教学现状应该承担哪些责任呢?①语文教学没有承担起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责任。语文学科的主要思维特点是发散性思维,又叫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而目前缺乏对这方面的深入挖掘与特意的训练;②语文教学没有特设实训性内容,承担起培养学生民主参与现实生活的意识与能力;③语文教学没有让学生了解与搜集优秀文化遗产,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责任,并将这些文化同专业水乳交融,没有让文化成为学生的软技能;④语文教学没有真正做到参与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没有培养让学生在平凡生活中发现、创造闪光点的能力。

2参与式作文教改内容设计

基于以上分析,同时考虑到五年制高职生的学习时间,笔者在参与式作文教改内容设计注意了以下标准:①严格贯彻新目标,作为教学基本指导理念;②作文设计实用,与市场、职业紧密结合;③作文设计简洁、明确,能够及时完成;④作文设计连贯,讲究逻辑性;⑤作文设计的开放性、乡土化、可接受性;⑥写作能力的可迁移性,即学生可以类推运用。

在这两个学期中,主要进行了两个题材作文的写作,也就是一个学期一个题材作文,下面以第一个学期为例,来具体说明教改情况。

1)样本班级的选择。选择的班级为新生五年制高职班三个班,后来又加了一个二年级班,对比班为其他非教改班。在教改前,实现告诉教改班的同学教改思路,没有告诉非教改班。

2)作文题材:打造家乡的一张名片。选择这个题材有几个原因:①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活动范围基本限于学校与家庭,对家乡相对比较熟悉;②在家乡活动的成本比较低,也非常方便;③可以引导学生对家乡的深切关注,将知识与家乡建设结合起来;④本题的范围比较广,学生可以有较大自由的空间;⑤低年级学生对专业课知识了解不多,无法在专业内开展,但形成能力后,可以类推。

3)作文教学过程设计。题目设计为:①发现家乡的可打造的名片。这里涉及到对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对家乡深入了解,培养了学生能从司空见惯的、平凡的事物中寻找机会的能力。学生在学习应用文《调查报告的写作》后,利用星期天调查,找出适合自己打造的名片,同时也训练了调查报告的写作;②打造一张名片的建议。建议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但在课本中却没有,在此作为一种课外知识补充进来,题材就是将调查的结果写成建议,给学生讲解写建议的方法;③访谈当地领导。让学生以名片为内容当地领导谈话;④访谈投资商。让学生以名片为内容与投资商谈话;⑤名片打造的计划。学会写作计划;⑥名片的广告,广告的写作;⑦名片的打造的可行性报告。这里是练习报告的写法;⑧名片打造的请示、批复和同意打造的决定。学会写作请示、批复与决定的写法;⑨工人求职的求职信写法;⑩名片品牌的打造,加入文化的内涵。

以上安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当然还可以继续设计,但要考虑时间的安排。

参与模式系统见图1、图2。图1表明参与式教学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图2是参与式作文模式系统。

内容训练注意事项:①写作内容的项目化设计。整个写作内容就是在做一个项目,所以应该在学期初对学生有个总体交待,老师特别要注意改变初中毕业生应试思维,引导学生向职业思维、市场化思维转变,让学生慢慢接受内容;②市场化语言的恰当运用。这里并不否认学生过去所学内容,而是要根据市场、职业的需要修正语言,要处处展示名片的良好市场形象。如,在《打造一张名片的建议》中,需要介绍名片位置,是说明文,学生熟悉这种文体,但未必能写得恰到好处,因为位置的介绍也是优势展示,所以参照物的选择要有代表性,要以名片为中心介绍其他参照物,从而反观名片位置的优越性;③职场模拟化设计。职场中的先行者是五年制高职的培养优势,应用文的设计要贯穿这个原则。如《名片的访谈》,设计与当地领导、投资商谈话,内容是不同的,进行职场模拟化训练,让学生切实体会职场中的访谈,对比与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等;④扩大阅读,及时类推。语文课本中给出了大量材料,老师要在选择的基础上指导阅读,以补充题材之不足,扩大学生视野。

4)本课题的优势。应用文与说话教学是高职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高职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几乎占了高职语文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经常是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明明白白,但真正用起来该不会还是不会,教学实效很差,大多数老师也会因为这些原因而不断放弃应用文与说话教学。本课题既较好的完成了语文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得了实际能力,又减轻了老师与学生的负担,笔者称之为化腐朽为神奇,也不为过分。其优势表现如下。

第一,作文的写作有了可遵循的目标、路子,不再随意安排模拟内容,有利于作文教学质量与学生写作质量的提高。改变过去多题材写作,尽量集中题材写作,即选择同一题材,用不同的应用文来写作。这样有利于学生熟悉内容,深入把握,易于对比,使学生应用文写作言之有物,而不再是纯粹空谈,提高了学生写作兴趣与质量。同时也将应用文教学落到了实处,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二,顺利实现了以训练为主线的要求,尤其是说话的实战操练。以训练为主线,是语文大纲的要求,在实践中往往难以实现。因为学生写作内容的选择是随机的,写作内容都不一样,缺乏深度的思考,写作的时间又有限,效果是难以保证的,也不利于老师点评,同时对其他学生也形不成示范的作用,而同一题材写作则尽量避免了这样的弱点,进行实战操练也就非常容易,学生也有兴趣。如访谈,进行实战操练是比较困难的,可能需要提前做很多时间训练,类似于作秀,而进行时不需要提前练习,因为这是系列作文中的一篇,已经以其他形式写过了,现在则是一种更深度地把握。所以设计的教学目标也很容易完成。

第三,推动了对语文课文的学习,因为学生普遍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从而促进学生再学习。同时,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课文教学也有的放矢,教学效果较佳。

第四,注意了类推与寻找新的题材,集中题材的缺点使学生的视野变窄,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感,因此,在熟练的基础上,及时类推,以补充题材集中之不足,方式主要是通过阅读,有了前面的熟练掌握,这种阅读就变得相对轻松了。

第五,有利于学生形成真正市场语言与项目化运作思维能力,将知识同现实结合起来,体现知识的价值,学生锻炼了参与社会的意识与能力。从总体上看,作文就是一个项目运作,认真做完系列作文,就是完成了一个项目,提高了学生职业意识与能力,民主参与意识与能力。

第六,内容的安排体现出严密的逻辑性。在教改内容上,笔者一方面充分发挥语文发散性思维的优势,另一方面又尽量弥补其逻辑性缺乏的弱点。每一个作文题目都环环相扣,突出了逻辑性,而且可以前后照应。

5)高职语文作文教改的后测部分结果在学期末,采取问卷的方式,样本为三个教改班,随机抽取三个对比班,发放问卷247份,收回247份,其中一份无效卷,主要指标满意度的对比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由于推行教改的时间不长,实验班与对比班的区别不是很大,但九项指标里,实验班有七项高于对比班,结合学生收益来看,还是取得较大的成绩。

6)高职语文作文教改需要注意的问题:①此次教改主要限于机电、财贸专业,文史类尚未涉及;②此教改主要在一、二年级展开,两者接受的差别不大,只需要在内容上稍作调整。本学期,选取了一个三年级班,但接受起来较为困难;③本教改的话题限制了一个,有利于学生深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有可能厌烦,所以必须不断寻求别的题目,同时也考虑与所学专业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语文编写组.五年制高职语文1~4册含教学大纲[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

[2]许建领.大学参与性教学-理论探讨与系统构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3]孙俊台.关于五年制高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2008,(1):28.

作者:孙传竹

第三篇:学期项目化学习的校本化探索

摘要:学期项目化学习具有长周期、全员化、大主题、跨学科的特征,其设计实施要遵循全员参与、人人受益,真实情境、兴趣驱动,长线规划、分段实施的原则。学期项目化学习分主题设计、任务分解、实践探索、成果展示和总结评价五个步骤实施。校本化的学期项目化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学期项目化学习;学科融合;高阶思维

当下,项目化学习因能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增长,对学生素养发展颇具益处,广受学校、教师的青睐。关于项目化学习的尝试在各地广泛开展。苏州市劳动路实验小学校根据学校实践及对项目化学习的认识与理解,开展了学期项目化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一、学期项目化学习及其特征

教育领域的项目化学习最早可以追溯到杜威的“做中学”。而后,杜威的学生克伯屈首次提出了项目化学习的概念。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素养研究和实践的深入,项目化学习作为培育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实践。当前国际主流的项目化学习更强调设计思维和核心知识的理解,在做事中理解概念,形成专家思维,引发跨情境的迁移[1]6。其聚焦培养学生基于情境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向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针对当前项目化学习短程化、浅表化等问题,苏州市劳动路实验小学校开展了学期项目化学习研究,围绕驱动性问题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大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由几个子项目任务组合而成的,贯穿于整个学期,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

该校探索实施的学期项目化学习具备以下特征:第一是长周期,项目持续时间为整个学期。第二是全员化,学校全体师生参与其中。第三是大主题,围绕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统整设计研究主题,主题的范围广,能涵盖全员学习,能够持续进行一个学期的研究。第四是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强调学科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汇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概念来解释现象、解决问题、创造作品,让学生达到更深整体理解[1]187,而不是简单的多学科叠加的主题活动。

苏州市劳动路实验小学校根据儿童对于飞行的好奇及人类飞天事业的发展,确立了“创意飞天”项目化学习的大主题。学校基于审美视角来带领所有学生整学期探索飞行的奥秘,让每位学生理解飞行的要领,最终让每个学生设计、制作飞行器,完成一次完美的飞行。学校设计的“创意飞天”项目化学习是多学科融合的大主题跨界制作。该项目化学习通过科学、语文、艺术等多学科教师的合作,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研究和解决问题中开展探索实践。全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整个学期里全程投入到“创意飞天”项目化学习中,形成概念,发挥才能,在了解飞行原理后,制作个性化飞行器,完成该项目。该项目化学习设计充分体现了学期项目化学习长周期、全员化、大主题、跨学科的特征。

二、学期项目化学习设计的主要原则

(一)全员参与,人人受益

学期项目化学习突破课时限制,从长线视角去统整思考整个项目化学习,实现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开发[2]58。“全员”一词体现了面向全体的原则,即全员参与、人人受益。全员参与即学期项目化学习由整个教师团队共同设计实施,全体同学人人参与。随着项目化学习的研究逐步深入,全员卷入,全体学生都徜徉在持续的学习探究的海洋中。

人人受益,主要指课程实施中学生受益。在“创意飞天”学期项目化学习中,学生从探索飞行奥秘的角度,设计系列探究活动。学习研究使学生提高专业领域创造力,每一个学生经历像真正的科学家、工程师、作家一样去思考、探索、实践的历程,最终通过语言、图文、手工飞行器进行展示。其过程打开了学生视野,培养了他们探索世界和提炼方法的能力,教学生运用综合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综合素养。最终,学生从自己创造的成果中看到自己的潜能,在课程创生中体验到快乐,从而获得精神和品格的提升[2]58。

人人受益,也指实施中教师受益。在课程的设计实施中,教师不断提升课程意识,使原本静态设计的课程转化为动态实施的课程。跨学科的教师合作,能让学生把探究的学习内容与国家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将课程意识根植在教师心中,落實到具体的课程中去。

(二)真实情境,兴趣驱动

学期项目化学习的实施离不开学生真实生活的世界。在设计驱动型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边的真实问题,始终将学生的学习世界与生活世界联结在一起,启发学生自觉将学科知识与驱动型问题联系起来,从真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设计项目化学习的主题。

学期项目化学习的实施也离不开真实世界的情境。学生需要直接走进生活,或者扮演社会角色,运用学科基本知识、概念和原理,用多种资源,解决一系列有关联的问题。在学习进程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真实情境的再现与模拟,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真实。比如说模拟法庭,大家都知道这不是真的,但学生在此情境中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与真实情境相似,如此环境下,增长的学习能力也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迁移。

学期项目化学习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学习过程,必定需要兴趣作为内在的动力支持。因此,在选择研究主题时,应符合儿童的学习需求,选择儿童认为好玩的、有趣的,能够点燃他们兴趣火花,激发他们探寻世界和真知的欲望的内容。如“创意飞天”学期项目化学习就从童年飞翔的梦想起步,为学生设计了一个他们感兴趣的创造性话题“飞天”,为学习灌注强有力的源动力。伴随着学期项目化学习的稳步推进,学生在一个个子项任务的进阶中,深入研究思考,饶有兴致地开展起探索实践。

(三)长线规划,分段实施

学期项目化学习时间跨度长,在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中应面向全体,以学校为整体,以全体学生为学习主体,设计驱动性问题。苏州市劳动路实验小学校开展的“创意飞天”学期项目化学习,设计包含科学、语文和艺术等学科内容的跨学科长线学习活动,分成各个时段,用观察、阅读、绘制、表演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并领悟“飞行”的含义和原理,用有创意的、个性化的方式去描绘和展现“飞行”的含义。

三、学期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实施

基于对学期项目化学习的认识与实践,我们以“创意飞天”项目化学习为例,具体阐述学期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实施阶段。

(一)主题设计

项目化学习是基于问题的,因此在主题设计时,首先要寻找到學生期待解决的问题。适合学期开展的项目化学习持续时间长,因此学生投入的兴趣非常重要,要以兴趣为驱动。设计者可以广泛在学生中征集问题,在学生期待解决的众多问题中,选择出与学生应理解和掌握的核心知识有关的问题,达到知识与素养兼得。然后,将这些问题与真实生活情境联系,转化为适合全体学生实践探究的驱动性问题。最后,根据问题提炼出一个学期项目化学习的主题。设计主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需具有比较广的涵盖面,相关问题要具有可研究性,还应广受学生欢迎,贴近学生生活,最终能促进学生形成关键能力。

在“创意飞天”学期项目化学习的主题设计时,学校敏锐捕捉到了儿童对“飞天”的好奇心,设计了“如何让物体升空”这一主要问题,通过学期项目化学习的开展,给学生一个将梦想化为现实的机会。从这一主要驱动问题出发,学校又设计了从多个维度去探索飞行奥秘的主题,通过多学科整合,让学生自行动手设计制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素养。“如何让物体升空”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关于飞行原理的相关知识后,发挥个性和创造力开展飞行设计,“创意飞天”的大主题因此而生。

(二)任务分解

确定主题后,就要对整个学期项目化学习进行任务分解。学期项目化学习的研究时间跨度长,因此可对研究任务进行分解,合理划分阶段,按时序逐步推进。以“创意飞天”项目化学习为例,学校从时间维度纵向划分了学习任务,详见表1。

与此同时,因学期项目化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故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明确符合其水平的学习成果要求。以“创意飞天”项目化学习为例,学校从年段的维度划分了研究成果的要求,详见表2。

(三)实践探究

项目化学习是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学习实践的历程,让学生经历复杂情境中的灵活的心智转换。因此,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探究应是“做”“学”“思”三者合一。在项目化学习的各个阶段都渗透着实践活动,每一个阶段设计的具体活动,都包含着大量的实践活动。

在“创意飞天”项目化学习中,学生化身为讲述者、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进入学习情境,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去理解、解决与本领域有关的“飞行”事件。其实践活动的设计方式详见表3。

在“创意飞天”项目化学习中,学生经历了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他们通过了解中国从古至今的“航天”历程,知晓了中国“飞天”事业的发展,在搜集、分析、理解“飞天”基本原理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在实验中不断形成认知与思考,最终,用设计与实践,来验证对“飞行”的理解,激发有关“飞行”的创新思维。

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探索的进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建学习小组来指导学生开展学习。这样的小组可以是同步互助学习,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学习,甚至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项目化学习中来。教师应根据各年段学生能力情况组建学习小组。针对低年段学生学习能力还不强的情况,教师可按“1个家长+4个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利用家长力量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好地进行项目化学习。面对中年段学生,就可以采用“1个老师+2个学习小组”的形式组建,每个学习小组可以包含4~6人。高年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教师就可根据学生自身特长组建学习小组,在保质保量完成所有项目的前提下,小组成员在组内完成分工合作,充分利用资源,利用时间。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在广泛的项目活动中提高交往和学习能力,成员间的融洽关系与团队智慧直接关联,有助于推进项目化学习,最终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推动实践探索的开展,体现了陪伴与引领的作用。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激发学生参与项目研究的热情与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讲授,还变身为项目的策划者、组织者,更担任了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咨询师、评价者等。在项目化学习活动开展前,教师要了解项目团队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性格差异等,与学生共商学习计划。当学生研究顺利,教师适时隐退,成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当学生研究存疑时,教师应适时出现,给予点拨和指引。教师在学生团队的项目化学习进程中始终发挥着积极、关键的作用,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全情投入到共同的学习研究中去。

(四)成果展示

项目化学习最终是要形成公开的、有质量的成果。成果可以直接评判驱动性问题的解决质量。因此在学期项目化学习规划设计时,就要将成果的表现形式作为重点进行设计。关于成果展示设计,需要根据目标和驱动性问题来进行设计,成果可以包括作品、产品、报告等。

在成果展示时,始终要围绕驱动性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来精心设计,不仅要体现学生能做出什么来,而且要能通过成果展示让人了解“为什么这么做”,做的整体过程是如何的,在整个过程中都经历了怎样的思考和调整。因此,成果展示往往包含了制作出来的作品,还应该包含说明这个作品的过程性文稿、PPT甚至是报告。

在“创意飞天”这个学期项目化学习中,学校开展了符合年段特点的成果展示活动。低年级要能讲述“和飞行有关的故事”,绘制一幅飞天的科学幻想画;中年级组设计有创意的飞行器,还要绘制草图呈现飞行器,并用语言表达是怎样一步一步设计出来的;高年级学生的展示要求更高,要撰写研究报告,对自制飞机进行跟踪数据统计。

这些成果最终的展示不仅是对学习效果的总结,还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了动力,让学习变得更有意思。学期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示可以策划成学校的一个节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在成果展示的同时,学生度过快乐的校园节日。这样的全校规模的成果展示往往充满了仪式感,让学期项目化学习的过程在学生心中留下永恒的记忆。

在“创意飞天”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示中,学校组织全体学生来到操场,开展了一次“创意飞天”自制飞行器放飞大赛,对各种类别的飞行器进行展示与评选。教师和家长代表全程观赛,进行了记录和评价。

(五)总结评价

项目化学习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推进过程中,要关注指向核心知识的学习實践过程中的成果以及最终形成的项目成果。在评价方法上要多元结合,不排斥传统的纸笔测试,也要给予过程性评价,最终进行公开的展览与汇报。评价贯穿于项目化学习的全程,评价者包含教师、学生、专家及公众。与常规教学往往以分数或登记内容作为评价结论不同的是,项目化学习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多阶段表现的多次评价,往往以评语等进行本质性反馈。

在对最终成果评价中,教师考虑不同年段学生的能力与特点,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低年段重点围绕“飞行器美观、有创意,飞行器能升空”,中年段围绕“飞行器飞得高、飞得远”,高年段围绕“飞行器在空中按设想飞行”进行评价。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制作表现,进行描述性的评价。

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对学习研究的过程给予评价,比如,小组中人员分工是否明确,计划安排是否合理,成员间配合是否融洽等。此外,还应对学生个体素养进行评价,可以通过图式的分解具体评价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个体素养习得的情况。

持续的、长线的学期项目化学习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还激发了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与兴趣,指向的是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具有单科目学习无法相比的优势。学生经历了获取、筛选、评价有用信息的过程,学会用语言、绘画、图表等多种方式来展现学习成果。学习探索过程中的团队合作,真正推进了自主、互助、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落地,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养成与社会能力的形成。这种校本化的项目化学习实践将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生长的自我学习者。

参考文献:

[1]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徐建文.长线课程: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J].江苏教育,2017(41).

责任编辑:石萍

本文系苏州市2020年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学习体验视角下‘儿童才能教育’课程群的设计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21-07-05

作者简介:陆静,苏州市劳动路实验小学校(江苏苏州,215004)校长,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管理、小学语文教育。

作者:陆静

第四篇:文科类小学期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摘要】 近年来,高校学期制改革已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也是高校教育体制的一种创新。本文以云南云南农业大学文科类小学期教改实践为例,对文科小学期教改中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教改课程设置僵化、部分师生观念未转化、教改不充分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提出完善课程改革、整合校企资源、建立评价机制等建议和意见,以期对学期制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学期 教学实践 教学改革

一、引言

目前我国高校大多以传统的两学期制为主,即春秋两个学期。两学期制是根据我国地理、气候条件和实际办学需要制定出来的,经实践检验并沿袭多年,其教学设计和配套的管理制度都比较完善。但在当前社会需求下,急需更多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两学制弊端也日益明显。主要体现在:其一,教师多采用讲授式教学,学生被动式接受;其二,象牙塔式教育,实践教学少;其三,部分课本理论知识更新慢,而当前科技极快,一些新的科研成果、理论信息未能及时反馈到教学里。这使得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轨。许多教育管理者认为三学期制比二学期制更有优势,认为通过三学期制,改革课程体系,培养能够无师自通的人,能够独立地到一个未知领域里工作的人。通过学期制改革,促进学生实践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和趋势,因此,我校也开展了小学期教学改革。但效果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不足?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小学期改革的现状,本项目组以文科学院为例,发放调查问卷,对其进行了研究。

二、小学期研究现状

小学期是舶来品,是向西方高校教学制度学习的产物。从世界范围来看,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源于哈佛大学在1871年开设的暑期学校。小学期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又一次尝试,具体指在不影响春秋两季学期正常教学的基础上,在暑假开展教学活动,课程时间不限,教学内容不固定,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增加实践教学,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等目标。高等教育管理者认为小学期可以为师生提供互动与实践和科研训练两个重要的平台,能够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宗旨是改善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实现学校的国际化。小学期应该开设灵活多样的课程,并且在内容上要突出短、平、快的特点。

在我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就试办过暑期学校,但因为当时办学目标不明确、机制没有理顺等原因而没有坚持下来。2004年,北大参照美国一些大学的学期制度,空出12周时间进行暑期学校模式试点。北大自开办暑期学校以来,除了本校名教授开设课程外,还邀请了一批知名学者到校授课,让学生更快地了解各学科前沿的知识。开放性、国际化、服务性,是北大暑期学校的三大特点。

复旦大学的学期安排,是两个为时20周左右的长学期,3周左右的寒假与8周左右的暑假。在8周的暑假中,有6周用于暑期教学活动安排。复旦大学暑期学校的主要特点,一是具有鲜明的制度变革性质,其安排暑期教学活动、开办暑期学校的直接原因之一,是进一步推行以文理教育为特色的全面学分制。二是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多样化课程,包括在正常学期中与教学时间有冲突的课程安排、第二专业课程等安排在暑期。三是引进国际一流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合作办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社会化服务。

厦门大学于2004年再度推行三学期制。厦门大学更注重学期制改背后的东两,认为学期制改只是一种制度形式的转变,其核心应该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变。厦门大学对三学期制的定位是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平台;实施三学期制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都是大学新三大职能在培养对象方面的体现。

中国科技大学在开办暑期学校过程中,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科大的人才培养定位是“科技英才”,这就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科学前沿、开展科研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空间。

而非研究型大学,如江西理工大学也有其自己的特点,在其推行的三学期制改革中,春秋两个长学期与现行两学期制差别不大,大多数为理论课的教学,同时也包括部分随课程的实验课程。短学期安排集中性的实习、实验、实训、社会调查等,包括军训、金工、单独设课的实验和一些能在短学期内完成的理论课(主要是综合素质任选课程)。少量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可以安排在长学期里进行。具体而言,短学期主要解决大面积的集中实习问题,同时,合理安排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四部分实践教学内容。

三、云南农业大学文科类小学期教学现状分析

1、研究对象

对于云南农业大学的三个小学期,分别划归大一、大二和大三。大一小学期主要是军训,因此,研究对象主要是大二、大三的学生。

2、研究方法和过程

小学期教学改革是一个涉及因素多、实施难度大、跨度时间长的工程,为了更好地了解现状,本次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收集、鉴别、整理学期制改革的相关文献和资料,来全面的了解小学期的历史,国内外高校的发展情况等;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此次调查共向大二、大三的本科生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45份,回收率达86.25%。

3、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对当前云南农业大学的小学教改活动有一定的认识,发现其当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1)小学期的课程设置创新不够。课程设置是是学期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学生们也很关注自己在小学期能够学到什么。对于我校文科专业的课程设置,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本校学生小学期后普遍认为课程设置创新不够,多是些枯燥无味的讲座和理论教学活动。学校文科小学期的课程设置实践课程较少,完全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多样性等。此外,在实际运作中,部分小学期的课程和两个长学期的内容关联甚少,小学期内容与春秋两学期的内容没有相呼应形成完整的教学计划。小学期实践教学不是孤立的教学环节,而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质量的提升过程,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的综合应用的过程。

(2)部分教师思想观念没有转变。部分教师上了一学期的课后,还没有从疲劳中缓过来,加上小学期的开设对教师的科研时间造成了冲击等等方面,导致部分教师对第三学期持消极态度。有的小学期授课教师沿用陈旧的教学方式,致使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甚至引起了学生的抵触情绪。学生的不配合,又反过来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上课情绪,降低了上课质量。学校应加强引导,建立健全小学期的评价机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小学期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小学期教改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探寻符合当前需要、又力所能及的教学课程。

(3)学生积极性不高。由于小学期被安排在暑假,部分学生忙着打工、培训等各种策划和行动,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旷课、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来上课的人积极性也不高,有时是老师一个人在课堂上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要么玩手机,要么睡觉,和老师几乎没有互动。此外,因学期调整而出现的理论课程教学“缩水”,而实践类教学又因安排组织不当流于形式。增加短学期后,本来教学内容应更丰富,教学方式更为灵活,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不高,出勤率很低。

(4)资源整合不充分。小学期改革,在资源使用率上,并没有注入多少新的活力因素,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县合作等很多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小学期的一些课程资源、专题讲座及学术报告,类别不够丰富且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各学校之间的交流不够频繁,范围不够广。对于成功的改革方法以及改革误区等经验交流不够,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弯路,阻碍了改革的速度。

四、小学期教学改革对策和建议

结合上述的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改进第三学期运行效果上,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优化小学期课程体系

学校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县合作,完善小学期课程体系。引入优胜劣汰的课程机制,推广学生们爱选、爱听的课程,淘汰一些学生反映较差的课程。同时,在课程设置上积极以拓展知识面、提高实践能力为导向,充分重视课程的实用性、实践性,提高学生对第三学期课程学习的兴趣。

2、注重学生实践,加强动手能力培养

对于学生对所开设的课程,问卷调查的结果如图2所示。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最认可实践类课程和实用型课程。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和保障。在实践中将书本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时通过实践活动检验理论知识,可以发现理论教学中的不足,及时弥补和修正。在整个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学习方法,破除之前被动式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以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批判性思维方式。这样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面对新知识和信息,灵活地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信息分析、归纳,从而适应变化多样的社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实际上,在访谈中发现,很多学生希望多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提高就业能力。但是由于自身资源和信息有限,部分学生都无法参与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实践中去。而小学期的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现实需要,使学生深入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使学生走出去,企业引进来,学生在实践教学计划中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专业实习都是对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也为尽快融入社会做前期准备,另外降低了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成本,为企业找到合适的工作人员提供人才资源。

3、完善对学生成绩的评定考核

在成绩考核方面,调查结果如下图3所示。

通过问卷调查也可以发现,同学更倾向于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而非理论知识。通过实际操作或者实践的方式考察,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这也符合小学期教改的最初目的。

4、合理规划师资力量

高校推行三学期,应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统筹规划校内外师资资源。一方面学校管理部门要充分了解学校的师资力量,挖掘出教师的最大潜力。不但要鼓励教师开设出灵活、多元的教学课程,提高学生积极性,还要综合考虑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以便教师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从事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同时也能有更多机会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小学期,邀请一些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开设一些短期课程,使学生可以了解学科最为前沿的动态,丰富课程内容。

5、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学期制的改革,使得传统的二学期制考核评价制度不再适应于小学期。因此,学校必须根据其自身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出一套适合小学期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对于学校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时刻起着有效的调节和激励作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小学期的优势。若缺乏对小学期评价可能导致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教学混乱、小学期实施遇阻、师生积极性不高等各种问题。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成功实施小学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秦学智、刘晓华:小学期应有“大作为”[J].教育与职业,2009(34).

[2] 杨晓纯:“暑期学校”催热高校学期制度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9-08-30.

[3] 姜澎:海外名校接踵来沪找伙伴——上海各高校不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对外合作办学规模扩大、层次提高、模式多样化[N].文汇报,2003-11-17.

[4] 安艳霞:我国高等学校三学期制研究——以山西大学为例[D].山西大学,2012.

[5] 宋亮:三学期可做些什么?[J].教育旬刊,2011(26).

[6] 钟义红、王洁、林元璋:国内外高校学期制的简述及启示[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2).

作者:刘苗苗 张仙 田东林

第五篇:高职“多学期”教学组织模式改革与实践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受到了传统两学期制的约束,而“多学期”教学组织模式在时间安排上更有利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开展。文章论述了实施“多学期”教学组织模式的意义及改革原则,并对“多学期”教学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职;多学期;教学组织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办学规模已达到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为了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组织管理方法,实施更为灵活的教学组织管理形式。本文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提出“多学期”教学组织模式,就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一、高职实施“多学期”教学组织模式的意义

我国高职院校目前还是执行传统的两学期教学组织模式,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受到两学期教学组织模式的制约,影响了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开展。而实施“多学期”教学组织模式,可较好地解决这些不足,更有效地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1.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多学期”教学组织模式,从表面看,是教学时间和教学周期的调整,实际上已影响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资源的调配、教师队伍的安排、教材内容的更新、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多方面内容,因此,将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转变,促进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2.有利于工学结合的开展。校企合作、工學结合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与优势,也是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重要途径。由于高职院校实训条件有限,比较难满足工学结合的需要,往往把“工”这一部分放到企业进行,而企业的生产受季节或订单的影响,很难满足学校教学计划固定的时间安排,而“多学期”教学组织模式相对比较灵活,可根据企业工作的安排,适当调整每个学期的时间段,方便工学结合的开展。

3.有利于开展项目实训。项目实训是高职院校突出“职业”特点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受到高职院校的广泛重视,而综合性的项目实训,如金工实训、电子产品制作、机械设备的安装、汽车发动机的维修等大型项目实训,则需要安排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实行“多学期”教学组织模式,可以将这些大型的综合性实训安排在一个“短学期”,这样有利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到项目实训中,从而提高项目实训的效果。

4.有利于进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职业岗位培养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由于很多职业岗位具有准入制,即要进入这些职业岗位必须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很多职业资格证书必须通过专门培训,才能达到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才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多学期”教学组织模式,为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提供了便利条件。

5.有利于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竞赛为学生展现技能水平提供了一个平台,也是促进学生强化实践操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从教育部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企业都组织相关的职业技能竞赛,高职院校则开展相应的选拔赛,以往这些竞赛的训练与比赛都是课余时间进行,学生的时间及精力投入不足,影响了整个比赛的水平,如果实执“多学期”教学组织模式,用一个短的学期专门组织技能竞赛,不仅提高比赛的水平,最主要是通过强化训练,真正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二、高职“多学期”教学组织模式改革的原则与依据

高职“多学期”教学组织模式的改革,要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有利于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同时,要有利于教学的管理,因此,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循序渐进,逐步推行。高职“多学期”教学组织模式改革直接影响到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进行学期制改革,都是循序渐进,逐步推行,让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心理适应的过程,同时,也让学校逐步完善适应“多学期”教学组织的教学管理制度。因此,高职院校“多学期”教学组织模式改革也应循序渐进,逐步推行,先实行“两长一短”三学期制,长学期教学周数只是在原来两学期制的基础上缩短3周左右,对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冲击不大。

2.灵活设置,促进工学结合的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径。然而,不同专业工学结合的方法、方式不同,而且受企业生产的因素约束比较大,因此,高职院校在设置“多学期”的时段,不一定一成不变的分成三个学期,可以因专业而异,关键要把握怎么分才有利于教学的安排,有利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开展。

3.科学设置,方便教学管理。目前高职院校规模越来越大,专业设置越来越多,而且不同专业的实践教学、工学结合都不统一,给教学管理带来很大挑战,而实行“多学期”教学组织模式,灵活的学期设置无形中加大了教学管理的难度。因此,要充分调研,科学设置,同时要把管理重心下移,实行院系二级管理,让“多学期”教学组织模式能够有效实施。

三、推行“多学期”教学组织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转变观念,锐意改革。高职“多学期”教学组织模式改革,不是简单的学期重新划分,而是高职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变革,是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深层次改革。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转变观念,锐意改革,通过实施“多学期”教学组织模式,让师生逐步摆脱一成不变的两学期制的思维定势。

2.发挥短学期的优势,强化实践教学。实行“两长一短”三学期制,最大的问题是短学期的利用率问题,从目前本科院校实施“两长一短”三学期制的情况来看,短学期能否充分利用,是三学期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高职院校进行“多学期”教学组织模式改革,必须重视短学期的合理安排,将学生参加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大型实训项目、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竞赛等安排在短学期进行,使短学期成为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实现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重要阶段。

3.落实与之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高职“多学期”教学组织模式改革,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冲击非常大,如果没有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势必影响“多学期”的有效实施,也会大量增加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因此,要尽可能将教学管理的重心下移,充分发挥系部作为教学管理第一线的作用,让“多学期”教学组织模式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剂,使高职教育的特色充分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邝小梅.高校推行三学期制改革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9,(34).

[2]张玉福,左秀丽.高职教育实行“三学期”教学管理改革实践与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6,10(5).

[3]李湘祁.学分制条件下推行学期改革的思考[J].世纪桥,2010,(3).

作者:黄锦祝

上一篇:大学生身体素质论文下一篇:大学生职业选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