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下的生物教学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核心素养”时代。对照培养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及实施要求,当前生物学教学在理念、实施、评价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教学理念滞后,对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为考试而教的问题依旧突出。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教学改革下的生物教学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教学改革下的生物教学论文 篇1: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生物教学改革路径分析

摘 要:“核心素养”是在我国教育改革背景之下的全新提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生物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生物教育的对象是人,而育人就离不开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从生物学科本身的角度来说,核心素养是培育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先导,在核心素养背景之下,生物教学改革必须要革除以往教学当中不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部分,通过生物教学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我们有必要探究生物教学改革,达到提升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任务。

关键词:核心素养;生物;改革路径

在学习过程当中,培育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是教师在生物教学当中的重要任务。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全面认知生物学习的全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培育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正确认识,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因此,本文围绕着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生物教学改革路径展开论述,希望能为生物教学的进步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生物核心素养的含义和意义

1.1核心素养的含义

从广义上来说,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当具备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品质和能力。核心素养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很多方面,比如文化底蕴、社会参与、社会责任、生活质量等等。而生物学的核心素养可以分为生物综合性思维、人地协调的观念、认知力和实践力几大角度[1]。其中,生物综合思维,是学习生物学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生物环境错综复杂,各种生物因素如气候、水文等相互影响,因此,生物综合思维就是理解和解决生物问题的有效工具。生物环境具有综合性,因此学生在学习生物时,必须要有综合性的思维方式,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生物综合思维。人地协调是生物学的核心思想,它贯穿生物教学的始终,培养人地协调的观念,有助于统领生物教学,使学生培养健康的生物价值观。认知力主要是指生物的区域认知,生物学中对区域和空间的把握能力要求较高,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发展道路,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生物认知力,把复杂的生物环境划分成区域来认知,形成因地制宜的生物思想。实践力是指在生物的实践过程中应当具备的执行能力,在实际的生物环境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生物知识点的理解。

1.2培育生物核心素养的意义

在生物教学中注重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学科素养。生物这门学科有其特殊性,设计的知识领域广泛,包括各种概念和常识性的知识,在空间上包括国内和国外的各个地区。在学习知识点时,需要学生区分各类知识,加以记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渗透生物学的核心素养,坚持上述生物学几大核心思想,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协调性和统一性,了解生物学的研究意义,促进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2]。

2.核心素养背景下生物教学改革

2.1培养人地协调观念,注重实践性

人地协调的观念是指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因为生物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或缺的部分,由于人类的发展导致环境的破坏,给地球环境带来诸多灾难,保护地球,人人有责,并且,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促进地球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人地协调的观念是生物核心素养的关键[3]。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表述或者情景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深刻的感受到人地协调观念的价值,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此外,生物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学生必须要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和感受力,实践性的核心就是学以致用,比如当遇到自然灾害时,要冷静分析其生物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自己和他人脱险。或者在课外的教学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身临其境的观察地形地貌水文等生物因素,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2.2把生物核心素养落实到教学中

在生物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要注意对于课程改革思想的贯彻。生物教师应当主动接受培训,体会新教材的编写理念,提升自身的生物素养,把握好新课改的方向。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并且要善于联系社会热点问题,构建生物环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解决问题。要注重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能过于独立的讲解每一章节的知识,而是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串联,培养学生的动力综合思维和知识的宏观性[4]。在日常生活当中,督促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世界观,培养人地协调的观念,自觉保护环境。此外,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开展室外教学,提升实践力,比如带学生到安全的山地地区考察地形地貌,将理论用于实践。

2.3善于利用多媒体开展生物教学

生物教学内容广泛,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是不够的,在生物学习过程的时候要注意对于生物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善,生物会涉及到一些需要记忆和理解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与时俱进,善于使用新的技术和设备去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将生物课本当中的平面化的知识和内容转化成生动有趣的视频、音频和图画,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生物教学改革如虎添翼,能够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现出奇妙的生物现象,比直接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也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对于有难度的生物问题也更容易理解,例如等高线、等温线等概念的学习过程当中,多媒体教学就可以通过线条的动态变化,让学生对于知识点更加容易理解,使学生对于生物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又比如教师在讲解我国水域河流的流向、经过区域时,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我国的长江、黄河是从何处发源,又流经何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乏味枯燥的生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的课堂学习,通过多媒体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效率和学习兴趣,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

2.4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对于生物核心素养的培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的自身素质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因此教师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要一视同仁,为学生的生物学习保驾护航,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5]。生物知识的学习并不难,但是却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作为教师,必须要重视生物的教学地位和教学作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学生沟通,吸收先进的教学理论,改善教學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关注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养成,帮助学生打好生物基础,助力生物教学改革的事业。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生物教学改革应当培养人地协调观念,注重实践性,提升专业技能,培养生物综合性思维,把生物核心素养落实到教学中,善于利用多媒体开展生物教学,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加速生物教学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王盈. 生物实验型微课的设计与应用[D].安庆师范大学,2020.

[2]邢衍格.立足核心素养的生物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1):68-69.

[3]卢文丹. 乡土生物在生物教学中的案例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

[4]杨琛. 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5]何杏. 人教版生物教材“活动”模块对中学生人地协调观培养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

周兴(1979-07),男,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族:汉,职称:讲师,研究方向:生物教学。

作者:周兴

教学改革下的生物教学论文 篇2: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生物学教学改革思考

摘 要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核心素养”时代。对照培养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及实施要求,当前生物学教学在理念、实施、评价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教学理念滞后,对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为考试而教的问题依旧突出。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通过实施“素养本位”的生物学教学,开展项目合作学习,改进教学评价,打造智慧教育生物学课堂等对策,从而达到对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生物学 核心素养

Thinking of Biology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ore Literacy

WU Guilin

(Jiangsu Jiangdu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Jiangdu, Jiangsu 225212)

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科学化、具体化的发展目标,标志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深化阶段。职业教育开展核心素养培养的总体框架的发布,为研究制定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整合生物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课程目标的基础上,生物学将核心素养凝练为生物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并将其作为生物学课程的具体目标,有机融入新的课程标准之中。在核心素养目标统领下,生物学教学如何改革?本文首先回顾21世纪以来生物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取得的进展,然后分析当前生物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岀针对性的对策。

1 21世纪以来生物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取得的进展

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初步建立了体现时代精神、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就生物学而言,课程与教学改革在理念、实施、评价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1)课程目标从专业基础、专业技能转向关注生物学核心素养。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生物学课程目标经历了从專业基础到专业技能再到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变化,实现了从“求知”向“育人”的转变。生物学综合能力培养目标主要是从学科的视角刻画生物学课程与教学,把生物学教育指向生物学本身,从根本上讲仍是一种学科本位的思考方式。而生物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则是从人的视角界定生物学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是对综合能力目标的发展和深化。由此可见,从生物学综合能力到生物学核心素养,生物学课程不仅经历了从学科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变,而且实现了生物学教育在高度和厚度上的提升。

(2)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去教师的“讲、测、析”和学生的“听、背、练”曾是历时长久的传统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21世纪以来,这种教学关系正在发生改变。从理论层面上讲,教师的工作重心不再是传授知识、技能训练,而是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感知、参与、实践、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促进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学案导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如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通常以小视频等教学材料作为媒介,学生在课前自学老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使“课上听讲、课后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翻转”。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转变为教学资源开发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则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研究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掌控学习进度,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3)教学评价由单一性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以往的生物学教学评价无论其形式还是内容都比较单一,大多采用笔试的方式,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生物学教学评价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评价的内容更加全面,如学業水平考试、对口单招考试除了理论考试外还有动手操作技能的考核。评价的形式更加多元,除终结性评价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采用随堂测验、即时口头评价等形成性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状况,积极尝试成长档案袋、网上学习数据分析等评价方式。评价的主体更加多元,重视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评价的功能更加多维,更加关注评价的发展性价值,重视利用评价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2 当前生物学教学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学理念滞后,忽视了学科的育人价值。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现代课程体系已从关注学科知识层面转向关注人的发展,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旧把书本知识的学习作为生物学课程的主导价值,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仍旧处于生物学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究其原因,一是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二是对生物学的本质和育人价值认识不清。这种知识本位的生物学教学往往过分强调学科内容和知识点的传授,忽视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忽视了生物学课程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启发。

(2)对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人的天性对思维能力具有影响力,但后天的教育与训练对思维能力的影响更大、更深。纵观国际上对核心素养的研究,批判质疑、创新思维大都被放在核心素养要素的重要位置。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生物学课程对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往的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只是在认知层面对思维有所提及。但“关于生物学课程究竟能够促进哪些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如何通过生物学学习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界和一线教师都未必能说清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大多停留在低层次的思维层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等高层次的思维的教学活动设计并不多见,发展思维能力的课程目标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3)忽视形成性评价,为考试而教的问题依旧突出。尽管新研究制定的生物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但从总体上看,当前的教学评价强调对教学结果和学生成绩的终极评判,以学生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做法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这类评价对学习过程的关注不够,对学生课堂表现等缺乏考量,形成性评价没有系统地应用于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与终结性评价不同,形成性评价强调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成果的检验以及发展目标的选择,这种评价为教师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教学反馈,同时也为学生指出了明确清晰的学习方法和目标,对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的评价对教学的反拨作用还不够正面和积极,“怎么考就怎么教,考什么就教什么”的现象普遍存在,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依旧存在,制约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的培养。

3 改进生物学核心素养教学的对策

(1)转变教学理念,实施“素养本位”的生物学教学。发展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生物学教学应围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来进行。实施素养本位的生物学教学,需要准确把握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关系。素养本位的教学并不排斥知识技能教学,而是把它看作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实施素养本位的生物学教学,要重建教与学的关系,真正实现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在课程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后,教与学关系的根本性调整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核心。核心素养的形成机制决定了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要从学习活动观的视角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确保整个教学过程服从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开展。

(2)开展项目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项目合作学习,可以给予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也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生物学教学可以结合所学内容用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在课堂、课外开展项目合作学习活动,通过学生主动探索,针对某些问题的不同方面进行探讨、研究,教师引导学生从提出问题、制订方案、解决问题、评价总结等环节写出科学的研究或调查报告。如学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本地区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探讨其防治措施,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学会制订活动方案,学会组队,学会根据各自优势条件进行分工合作,学会沟通、协调、辨析,遇到困难时学会如何去解决,等等。

(3)改进教学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教学评价改革促进核心素养落地,是推进专业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改进当前生物学教学评价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刻领会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意义和功能,进一步发挥评价对教学的正向反拨作用。应充分利用评价结果为教师提供教学诊断信息;为学生提供学习效果反馈,帮助他们调整学习策略。二是准确把握评价设计的依据和标准。生物学教学评价设计应以生物学核心素养发展要求为目标,确定具体的评价内容与标准。三是丰富和拓展教学评价的方式和内容,积极探索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四是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实施教学评价的专业化水平。

(4)依托“互联网+”,打造智慧教育生物学课堂。随着教育信息化3.0 的到来,HI TEACH智慧教室、翻转课堂、在线作业APP……这些科技范的智慧教育应用,正越来越多出现在校园中,使得教育焕发新的生机。我们更要依托它们构建智慧学习环境,积极开展智慧教育生物学课堂,形成智能化学习体系,让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生物学教学过程。教师可根据学生喜欢游戏,有探险精神的特点,把一些相应的知识设计成闯关探险游戏,每一关都有学生需要自己或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这样通过智能平板实现师生、生生的互动探究,既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范小宁.浅谈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及设计.学周刊,2019(8).

[2] 孟庆涛.核心素养视域下英语教学改革的反思与推进.课程教材教法,2019(6).

作者:吴桂林

教学改革下的生物教学论文 篇3:

互联网模式下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王亚娟(1986-),女,汉族,河南开封人,硕士,助教,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从事蛋白表达的研究。

摘 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医学生的一门基础课,但由于其内容复杂,理论性强,不好理解,本文就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学改革,分别从教学队伍建设,教学知识体系建设以及教学手段这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的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医学生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必修课,但大多数学生反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晦涩难懂,理论性强,抽象,不好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结合目前互联网+时代的形式,浅谈互联网模式下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改革。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生物学以及医学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它为医学生后续的基础医学以及临床医学相关课程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但由于这门课程内容繁多,理论复杂,抽象难懂,是历来广大师生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和难题。加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知识,新技术迅猛发展,因此有关这门课程的教学就有必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改革。

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特点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的化学组成、化学反应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从分子角度用化学语言来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

二、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

现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互联网发展迅速,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互联网+不会取代传统教育,而且会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那么在这种新形势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可以结合传统教育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度改革。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高素质教学团队

教学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1),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必不可少。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青年教师进行系统培养,可在老教授的带领下,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授课技巧,比如开展集体备课,开设公开课等,在此基础上构建一支高素质教学团队。

(二)优化更新教学内容,构建全面知识体系

社会在发展,作为科技前沿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尤为迅速,因此,知识在不断更新,这就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时刻关注科技前沿,紧跟科技发展,将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引入到现有的教学内容中,不断完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接触更广更前沿的知识,使课本永不落后!

(三)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尤其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紧跟时代发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运用新的教学方法進行授课,根据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特点,有针对性的使用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听懂,学会,会用!下面就根据教师上课时遇到的问题以及学生们课后的反馈,再结合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总结出几种贴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

(1)制作精品课程。根据学生的课后反馈,学生希望能够在课下提前有目的的预习新内容,复习学过的内容,并希望能够进行自测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鉴于此情况,可以制作精品课程,将课堂上所讲内容制作视频,并上传PPT课件和自测题,并且把最新科技动态以及相关临床案件放在精品课程里面,方面学生进行课下学习和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

(2)开展临床讨论课。根据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特点,这门课程是属于一门基础学科,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无一不用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而且现在很多疾病的发生,诊断和治疗也都用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所以有必要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实际临床联系起来,这样既加深了理论课上知识的理解,又联系了实际临床,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应用,同时,这也要求授课老师平时多注意临床案例的收集,以便能够在临床讨论课上和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3)制作微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们的反馈,将课堂上所涉及到的重点、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根据自身情况来学习课堂上的重点难点知识,把一个大课堂分解为若干个小课堂,方便学生学习,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制作动画图片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抽象难懂,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可以将课堂上难理解的知识制作成动画形式,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方便学生理解,另外也可将抽象的知识制作成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5)开设创新性实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不仅是一门理论课程,还有一些实验内容,传统的实验都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这是不够,我们要培养的是创新性人才,因此,可以通过开设创新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自己设计实验,然后动手操作,遇到问题自己查阅文献解决,开动大脑,进行创新性实验。

(6)增设移动终端。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让学生学会,会用,所以教师要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方式,目前智能手机已经普及,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为了更贴近学生的要求,可以制作一些课程的相关移动终端,比如现在普及的微信,那就可以开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信公共号,让学生关注公共号,然后定时推送一些课堂重点难点知识,也可以推送课程相关的课外知识以及科技前沿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任重而道远,在新形势下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根据学生的特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知识体系,改进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参考文献:

[1]赵素梅等.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7(1);63-66,82

作者:王亚娟 王斌

上一篇:初中阅读课的词汇教学论文下一篇:石油污染下的石油工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