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工作总结工作计划

2023-0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总结是当代年轻人的重要成长方式。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编写详细的工作总结报告,可使我们在不断的反思、吸取教训、目标优化的过程中,对自身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改进自身的工作不足之处,从而得出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宝贵经验。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年度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年度工作总结工作计划

2012年度外汇管理工作回顾及下年工作部署

2012年全省外汇管理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回顾并总结2012年云南省外汇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我省实际分析当前外汇形势,对部署2013年工作任务尤为重要。

一、2012年云南外汇管理工作回顾

2012年是我省各项外汇管理工作再上台阶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我们切实按照总行、总局的工作部署,在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促发展、防风险、保平安、上水平”的总体思路,以加快转变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为主线,扎实推进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有效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全面提升外汇管理水平,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坚持服务实体经济,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

我们始终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当前推进外汇管理“五个转变”的本质要求,顺应市场化改革方向,有效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一是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方式全面转型,进一步促进我省涉外经济健康发展。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按照能否“服务好”、“说得清”、“管得住”的衡量标准,做实做细货物贸易核销改革各项工作。举办了20余期2300多人参加的银企专题培训班,扎实推进货物贸易改革。全省近99%的进出口企业享受到了便利化改革的成果,企业、银行经营成本大幅降低。二是简政放权,有效促进我省直接投资便利化。取消直接投资项下行政审批项目35项,合并14项,优化投资业务办理流程,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向总局争取增加外债额度,进一步优化短期外债余额指标分配结构,支持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丰富了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受到各方好评,云南省外汇管理局获得“云南省招商引资工作贡献奖”。三是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市场不断发展,我省金融外汇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结合云南“两强一堡”建设,推出全省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市场五年发展规划,引导特许业务扩大至丽江、红河等旅游和边境地区,指导省内特许机构加挂印度、印尼、尼泊尔等周边国家非自由兑换货币牌价,特别是中缅边境地区特许机构开通了人民币与缅币现钞的直兑业务,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全省特许机构交易货币多达25种,全年交易量达2371万美元,位居全国前列。四是转变管理方式,服务实体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组织全省开展外汇年检工作,得到总局的充分肯定,在全国年检工作考核中排名第14位。配合国家外贸政策调整,指导省内重点农产品企业扩大大宗产品进口,支持相关部门共同促成一批黄金加工贸易龙头企业落户云南,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我省外贸结构;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外经企业开展境外承包工程,为中缅石油管道和大型水电站建设相关企业开通了大额购汇和大额现钞出境绿色通道;针对欧债危机的影响,适当放宽花卉、高新技术出口企业远期备案条件,为其办理中长期延期收款业务,有效解决企业退税难的问题。

(二)严守风险底线,有效防范跨境资金流动冲击

在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我们始终将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提高监测分析和监管水平。一是继续保持对违法违规资金的高压打击态势。依托综合执法检查和日常监管,对省内银行、证券、保险等43家分支机构开展了专项检查并立案处罚4家银行分支机构;依托外汇非现场检查系统,提高检查工作效率。全年通过非现场检查锁定异常银行、企业21家,查实并立案8件,案件线索查实率居全国第五位。全年全省共收缴罚没款24.2万元人民币。二是非现场监管水平明显提升。按照货物贸易改革要求,对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和目录备案,结合我省实际构建了货物贸易外汇收支固化指标体系,掌握了资金流和货物流偏离情况;以大额、频繁外汇收支企业为重点,加大对经常项下外汇账户的监管力度;密切监测个人外汇收支,实施“关注名单”重点监管;充分运用资本项目数据综合利用平台,以主体监管为指引,全方位跟踪监测银行、企业资本项目外汇收支变动情况。三是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分析。在全省推广国际收支企业网上申报业务,加快大额资金核查频率,建立国际收支专项核查制度;依托边境地区货币流通监测网,及时反映人民币对周边国家货币汇率波动情况,客观评估复杂环境下我省跨境资金流向及变动原因,有效防范异常资金流动风险;加快推进企业调查问卷指数化体系建设,提高监测分析的敏感性和前瞻性。

(三)坚持夯实基础工作,外汇管理履职水平全面提升

一是加强内控建设,完善规章制度,有效推进依法行政。组织对分局成立近20年来发布的3700余份文件进行清理,规范保留、废止或失效法规目录;完成对分局100余枚各类印章的清理,完善管理规定;结合业务发展和政策调整,优化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公文处理等十余项内控制度及操作规程。二是系统监督指导进一步强化。继续坚持“内控监督轮查制度”,对曲靖、昭通等5家中心支局开展内控监督检查,进一步督促中心支局规范外汇管理工作。三是政策宣传成效显著。积极创新宣传手段,利用全省24家银行1000余台对外电子显示屏,宣传外汇管理政策;与商务、工商等12个部门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组织近万人参加全国外汇网络知识竞赛,开展街头宣传14次,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解答群众咨询3250余人(次),发送宣传短信30余万条。四是政务信息参谋作用明显增强。以跨境收支为切入点,围绕汇率、利率和外贸等关联政策加强重大事件跟踪,建成周边国家经济金融形势监测机制和涉边信息编译机制,为各方提供更为专业的信息服务。年内共编发《云南外汇管理信息与调研》55期、采制各类信息近200篇,被各级有关部门采用信息达131篇(次),获领导批示5篇(次)。五是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配合总局对非现场检查、个人结售汇等10个系统进行了推广和整合;组织对玉溪等3个中心支局开展外汇信息化管理安全检查,深入文山、红河等4个中心支局指导开展重要网络及系统应急演练,有效提升了突发事件系统应急能力;严格落实信息系统巡检制度,确保了“十八大”期间信息系统零故障运行。

在各项业务工作全面推进的同时,我们始终坚持“两手抓”。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强化廉洁从政理念,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提高干部队伍勤政廉政的自觉性,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在履行外汇监管及各项审批职责中严守纪律、清正廉洁,进一步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对照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五个转变”的要求,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距离:一是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需要进一步转变,服务实体经济的措施和手段还不多;二是内控制度及操作规程仍不够完善,制度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事后监测分析和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四是部分职工的主动性不够,创新意识不强,存在满足现状、重形式轻实效、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工作作风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上述存在的问题,务必引起全省外汇管理干部职工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当前外汇形势及下一阶段趋势预测

201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趋进的良好态势,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经常项目收支保持基本平衡,跨境资本流动呈净流出态势,外汇储备增长大幅放缓。美国第三、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初现,去年9月中旬起,人民币对美元汇价重新走强,境内外人民币汇率价差扩大,企业等市场主体购汇动机下降,以外汇贷款、人民币和远期信用证等形式延迟或替代购汇增多,推动近期跨境资金净流入有所回升。预计2013年我国国际收支仍有望保持基本平衡但有一定反弹压力。一方面,国内经济触底企稳的基础进一步稳固,有助于缓解资本流动压力;主要经济体宽货币、低利率政策继续推高全球流动性,提升市场风险偏好,将刺激国际套利资本流向我国;当前国际市场继续维持相对平稳,国内经济集中显现更多积极信号,加之受节假日因素影响,年初跨境资金净流入有可能冲高。另一方面,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扩大内需,经济对外平衡的基础依然存在;进口与出口并重、支持和便利企业对外投资的政策导向,将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平衡;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主权债务危机继续演变以及国内经济复苏进程反复等国内外不确定因素仍较多,可能导致我国跨境资本流动波动性依然较大。

从云南情况看,2012年,全省加快推进桥头堡建设,国民经济继续呈现企稳较快发展势头,外汇收支保持平稳运行,跨境收支总规模、银行结售汇总额双双创历史新高,分别达226.47亿美元和127.41亿美元,同比增幅各为18.54%和0.21%。外汇收支由2011年的净流入转为2012年的持续净流出,累计逆差达22.53亿美元,且由保持多年的“双顺差”转为“双逆差”格局,其主要原因是售汇同比快速增长29.14%,而结汇同比大幅下降24.10%。一是与全国形势相反,我省经常项目出现了自2001年来的首次逆差,为15.36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逆差各占五成。二是对外直接投资、偿还国内外汇贷款大幅增长推动资本项目逆差创历史新高。此外,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高速发展,去年以来,我省跨境资金结算币种构成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币成为继美元之后的第二大国际结算货币,在全省涉外收付中的占比超过1/4,人民币作为区域性交易货币的作用日益显著。预计2013年,随着云南“两强一堡”建设的深入推进,我省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深化,外汇收支平稳运行的外部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全省跨境收支总规模、银行结售汇总额将有望突破250亿美元和150亿美元大关,外汇收支将保持基本平衡。然而,今后一段时间内,受国内外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影响,我省跨境资金双向流动风险将可能加大,波动周期将逐步缩短。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深入分析形势变化,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采取有效举措加以解决,切实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三、2013年云南外汇管理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机遇和新挑战,全省各级外汇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总行、总局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加快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转变为主线,改革创新、突出重点,扎实开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坚守风险底线,切实防范跨境资金双向流动冲击,提升外汇管理服务实体经济、保障经济金融稳定的能力。

(一)加快推进改革创新,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当前,外汇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已步入改革的“快车道”,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一是做实做细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工作。改革后,日常工作重心应转变为熟练系统操作、运用新方法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各中心支局要继续做好宣传培训,按照“动态监测、现场核查、分类管理”的操作流程,进一步总结非现场核查、现场核查过程中发现的典型案例;针对具有地方特色的业务模式,采取对贸易主体设置特殊标识的方式,实施差异化管理,积极开展货物贸易综合分析工作;继续坚持“把握形势、抓大放小进行核查”的思路开展工作,加大对B、C类企业的评定力度,通过分类管理使违规主体经营活动受到限制,增加违规成本,促进企业合法、合规办理外汇业务。

二是稳步有序提升资本项目的便利化程度。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改革是今年资本项目工作重点,各级外汇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此项改革重要意义,确保各项措施贯彻落实到位。要切实按照总局简政放权要求抓好贯彻执行,简化直接投资外汇业务办理手续和业务操作流程,健全事后监测分析机制,加强资本项目统计监测与分析,探索建立资本项目非现场核查方法和制度,强化主体监管,加大对银行的核查监管力度,及时反馈政策执行效果。

三是继续推进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健康发展。各级外汇管理部门要按照我省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五年发展规划,以市场推动为原则,坚持监管与便利并重的思路,促进全省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平稳健康发展;稳步推进试点机构数量增加,丰富挂牌交易品种,提升特许机构的货币兑换服务能力;构建人民币与周边国家货币挂牌兑换数据库,全面采集银行、特许机构对周边国家货币挂牌汇价和兑换业务量;开展外币兑换机构业务调查,掌握外币代兑机构市场准入和兑换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困难和问题,引导外币代兑机构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有效提升外币兑换服务水平,进一步推动云南省旅游业和外币兑换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区域分析,提升外汇监测分析能力和水平

积极适应形势变化,不断改进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方法,切实防范风险。

一是加强区域外汇收支形势分析。《区域外汇收支运行报告》是总局为提高外汇管理系统监测分析水平而推出的新举措。该报告旨在从地区维度开展涵盖收支、经常、资本、检查等情况的综合分析,把握形势变化的结构性和区域性特征,进一步强化外汇监测分析能力。分局将按照总局的统一安排,制定编写方案,成立编写小组,打破处室界限,整合全局力量,共同攻坚克难,完成编写任务。各中心支局要积极协助配合分局,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支持,保障编写工作顺利进行。

二是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分析预警。各级外汇管理部门要继续建立并完善支柱行业、重点企业及周边国家经济金融数据库,加大国际收支统计数据核查力度,在继续做好金融机构现场核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重点行业代表性企业进行现场核查;以总局推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与分析平台为契机,提高外汇收支形势分析、非现场监测及主体全方位监测等工作效率。

三是提高非现场监测数据质量。各级外汇管理部门加强对外汇业务系统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及真实性审查,提高外汇业务数据非现场利用效率;要建立不同系统间关联数据核对机制,对关键要素开展交叉比对,及时纠错,降低错误率;要加强日常监督力度,对外汇业务数据报送不规范问题较多的银行进行监管约谈,加大指导、检查和处罚力度,督促银行认真履行职责,保证数据信息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是强化信息调研。积极创新信息渠道,改进调研方式,注重调研实效。各中心支局要结合各地外汇收支运行特点,加强辖区金融外汇形势的动态跟踪和预判,建设“速度型”政策措施反馈机制,密切跟踪新政策实施效果,及时反映经济发展建设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开展海外代购第三方支付调查研究,摸清现状、方式、路径等,评估潜在风险并提出政策建议;有条件的中心支局要继续做好编译信息的采制并将之与辖区外汇收支运行相结合;边境地区中心支局要继续高度关注周边国家政治、经济、金融形势和政策变化及其对我方的影响,按不同行业、类别选取并逐步培养一批相对稳定、可靠、专业的银行和企业作为重点信息源。

(三)推进主体监管,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管体系

当前,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趋向平衡,但短期波动可能性仍较大,各级外汇管理部门要以主体监管为抓手,突出重点,提高监管效率。

一是积极转变监管方式。各级外汇管理部门要按照主体监管思路,适当提高监管容忍度,推动监管方式从抓全部主体向抓重点主体转变,探索研究打破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管理边界,以辖内业务量排名靠前的企业和重要金融机构以及少数异常企业为重点,构建涉汇交易主体非现场监管框架;加强系统整合研究,建立非现场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对非现场监测发现的异常交易,要深入挖掘,综合分析,摸清交易主体违规风险,适时开展现场核查和延伸检查;结合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建立辖区重点企业、金融机构联系制度,提高对重点主体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二是严厉打击外汇违法违规行为。充分发挥跨部门监管合力,重点加大对网络炒汇、地下钱庄等外汇领域违法违规活动的打击力度;按照总局统一部署和昆中支综合执法检查要求,结合重点领域改革,对外商投资企业、货物贸易企业开展专项检查;按照“抓大放小”原则,进一步改进外汇非现场检查方法,加强外汇非现场检查系统应用,提高异常违规线索的发现率和查实率。各中心支局要按照统一安排开展检查工作,严格依法行政,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分局将加大对中心支局案件处罚情况的督办和考核力度。

三是探索完善具有云南特色的银行执行外汇管理政策考核模式。各级外汇管理部门要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的思路,继续完善对外汇指定银行执行外汇管理政策的考核和评估工作,加强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在现有考核工作基础上,探索细化考核程序、评定等级、结果通报等内部操作流程,强化正向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富有区域特色的银行评估框架,充分发挥考核评估对银行的影响力。

(四)完善内部管理,提升履职能力

一是加强内控建设。结合政策调整和业务发展,继续做好本辖区内控制度建设与维护工作,重点要完成中心支局印章清理工作,修订完善岗位职责、应急管理等内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坚持依法行政,严把行政许可业务审核关和监督关,全面清理、更新行政许可对外公示。

二是强化系统业务监督。坚持“内控监督轮查”制度,结合日常监管,对5~6家中心支局开展内控监督检查,尝试对1家中心支局开展货物贸易外汇管理绩效审计,进一步规范中心支局业务操作、提高外汇管理水平。

三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各中心支局要积极配合分局数据分中心骨干网络改造工程,做好业务切换、连动测试、信息反馈等工作;抓好外汇账户二期系统、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与分析平台等多个重点业务系统的升级推广,实施现有历史业务系统的整合,认真总结和整改信息化内控管理、网络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信息安全水平。

四是推进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注重传统与新型宣传形式相结合,多措并举,增强宣传成效。注重传统宣传形式运用,加强对银行电子显示屏宣传的监督和指导,定期更新宣传内容,不断提高外汇管理政策透明度;向涉汇主体发放宣传册、宣传画等,普及外汇管理知识;配合总局统一部署,研究推进分局子网站建设,开辟云南外汇对外政策宣传新渠道;同时要积极创新宣传手段,重点围绕当前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以及热点、重点、难点问题,灵活运用多种工具和渠道,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五)促进人员转型,提高外汇管理分支局干部队伍素质

随着外汇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促进人员转型,是加快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转变的组织保障。今年,各级外汇管理部门要按照总局的统一安排结合云南实际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切实转变观念。要深刻认识改革的重大意义、改革的政策背景、改革的目标任务、改革的内容特点、改革的监管要求,以此来调整工作思路、工作重心,转换工作思维、工作模式。要求抛弃“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主动作为、推陈出新,以强化素质为抓手,保证改革各项任务深入有效的全面推进。

二是提升综合素质。要采取“培训、实战、考核”等措施提升人员素质,全体外汇管理干部要尽快掌握新法规、新系统功能操作及业务办理流程;要加强人员统计分析能力,提高外汇形势分析及数据处理技能,提升非现场监测分析能力;要掌握现场核查技巧,提高现场核查能力。

三是优化岗位设置。要按照“审核与监测分离,前台与后台并行”原则,根据监测分析、分类管理、核查检查等不同工作任务和要求优化岗位设置,合理调配人员。

四是积极探索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外汇管理人员除结合本职工作加强学习和积极参加培训外,还必须积极推进干部轮岗交流,探索实践跨科室兼岗,构建多维度干部培养体系,将培训工作与人才培养、干部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有机结合。

(六)几点工作要求

一是全省各级外汇管理部门要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内部管理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强化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干部队伍廉政勤政的自觉性,切实做到廉洁高效行政。

二是继续坚持改革创新。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全面提升开放性经济水平的新任务,坚持理念、制度、方法创新,必须结合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快转变我省外汇管理方式,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三是更加注重风险防范。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加大了跨境资金流动的不确定性,且随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加快,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点也明显增多。全省各级外汇管理部门要密切跟踪形势变化,切实把防范跨境资金双向流动冲击作为当前外汇管理工作的重点,着力提升事后监测分析和非现场监管的能力,进一步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管机制,切实做好防范和应对风险的各项工作。

四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各级外汇管理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重点,集中力量监管重点渠道和主体,探索建立针对重点主体的服务和管理模式,抓大放小,监测防控主要领域风险隐患。

五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各级外汇管理部门要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切实转变“机关作风”、“衙门作风”,结合工作实际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使管理与服务真正“接地气”,实实在在为发展建设大局做贡献。各级领导要重视抓好工作部署和落实,亲自指导、亲自督促、亲自调研,带头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靠前指挥、靠前决策;各级外汇管理干部要切实提高自身执行力,推动各项工作狠抓落实。

作者:刘莹

第2篇:2014年度生态项目工作报告

一、项目理念落地与转化

德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现有幼儿园、早教中心、校外活动部、特色培训部等部门,是兼具教育培训、儿童娱乐、大众健身、生态休闲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活动场所。中心始终坚持“服务于妇女儿童、服务于社会”的工作宗旨,以“一片生态的绿地、一个寓教的空间、一份时尚的健康”为设立理念,突出“关爱”主题,本着对儿童的爱,遵循严谨的治学态度,以保育为基本,以保教为重心,更加注重陪养孩子正确的思维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自承办生态道德项目以来,中心就以活动部为阵地,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我市校外素质教育活动阵地的优势。通过开展多种丰富的校外活动,对少年儿童进行爱祖国爱家乡教育、生态道德教育,使少年儿童在学习与活动中提高思想道德、生态道德水平,培养兴趣爱好、艺术情操、专业特长、开发创造思维、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2014年中心开展的“生态自然、缤纷四季”生态道德项目,结合工作重点,紧密围绕中心“服务广大少年儿童”的职能,以“培养、拓展儿童生态道德情感”为项目理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四季变化为线索,根据不同的季节特点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使幼儿在探寻、体验、探究的活动过程中感受生态自然、缤纷四季。本项目整合了植物园、德州晚报、幼儿园、减河湿地风景区等单位资源,主要利用中心园区、植物园、黄河涯、减河湿地、人民公园等处各具特色的绿色自然教育资源,使之成为中心生态教育的活动基地和载体,运用基地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土坡、亭榭、各种树木、花鸟虫鱼、水等自然要素为教材,综合绘画、游戏、体验、劳动、表演等活动形式,设计一系列不同主题的生态活动。

历年来基于项目理念形成的系列活动或品牌活动有:“大手牵小手——树木认植认养”活动、“城乡手拉手”活动、服装环保创意大赛、科技生态夏令营、征文比赛、低碳环保图片展等。

二、项目组织管理

整合社会资源,凝聚有利力量,形成整体合力,强化项目建设。

历年来的生态项目均由德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主办,由中心成立项目小组,本着“统筹资源、提高效能”的原则,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与项目内容涉及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如教育局、环保局、气象局、园林处、皇明集团、德州晚报等进行积极沟通和协调,就活动目的和活动实施等相关事宜进行沟通探讨,形成活动共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认真听取合作单位对项目实施提出的意见及建议,采纳高质量的建议和措施,借助其资源优势,广泛开展调查和研究,指导项目操作,进行项目监督、评估;充分利用中心现有资源,为项目活动提供宣传的平台,大力营造通力合作的良好氛围,促进项目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主要心得和体会有:

一是加强领导,组织落实: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活动的统筹和人员安排,实行分工责任制,切实提高项目人员对项目的认识,调动参与积极性,加上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保证活动的有序进行;

二是整合资源,层层发动:与上级部门和有关单位进行沟通,争取对活动的支持,与相关单位形成活动共识,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借助其资源优势,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是精心组织、具体落实: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发挥儿童的自主性,增强其主体意识,进行活动后续跟进,确保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是积极宣传,兼顾长远:联系新闻媒体,扩大活动宣传力度,营造活动氛围,推进落实,确保活动开展的持续性。

三、儿童生态教育活动的特色与思考

中心近几年承办的生态道德活动主要围绕德州地方特色,选择德州生态文化中有代表性的内容,力求以一种平实的、细水长流的工作贯穿少儿发展的始终。从少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出发,把少儿的生活实践和生态环境结合,将内容自然融于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努力提供各种让少儿探索、体验实践的机会,让少儿热情参与,在活动中主动花脑筋去思考,有比较复杂的观察、操作、探索、思考和理解的过程,使其心智、情感和意志行为得到发展,让少儿从小去感受、去熏陶、去积淀,并能适度地应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

少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我们开展活动要借助多种手段:如才艺展示、故事表演、多媒体、角色扮演、亲子活动、参观体验等手段。首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培植少儿对德州生态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爱家乡的情感,真实地感受自己与生态文化、生活的密切关联,对生态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其次,通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性,切实关注儿童发展需要,在实际的实施中,注重少儿的参与和自主性,积极创设少儿探索、学习生态知识的条件,帮助少儿通过观察、感受、实践操作等,来正视生态文化、情感的价值,进而由接触到了解、激发爱家乡的生态道德情感及责任感。

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是少儿获取信息、累积经验的最好的方法,在历年开展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在活动中努力创造机会让少儿走进生态生活,了解更多的德州生态特色。如参观气象局科普馆,了解气象与生态的关联;参观中国太阳谷,体验低碳科技等。通过带领少儿体验家乡的生态文化,将生态文化作为少儿了解生态生活的一部分,增长生态知识,使少儿的生态道德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的项目人员要进行充足的准备,考虑诸如参观路线、外出安全、参观重点、问题引导等。同时要对主题活动做全面了解,并作出深入浅出的分析,指导也要具有启发性和可操作性,扩大加深少儿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少儿思维发展,提高生态道德修养。同时整合社会力量,结合社区、家庭的资源,适时深入社区、学校等场所开展活动成果展示和汇报工作,及时进行效果反馈。活动贯穿主线是:首先,统筹考虑。通过环保讲座、资料收集,让少年儿童对生态环保有进一步的认识,激发儿童对生活环境担忧的情感,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其次,结合活动主题,突出活动重点,发挥少年儿童的自主性,由少年儿童分组进行调查、参观、体验、实践,加深对生态环保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次,宣传推广。在较大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生态环保宣传,一方面与前期开展的活动有所呼应,作为对少年儿童参与生态道德活动的检验,另一方面普及生态环保知识,将生态环保理念和知识渗透到活动中,带动社区的少年儿童及家长共同参与,寓教于乐,通过孩子影响家庭,呼吁市民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进而杜绝空气污染的人为因素,使生态环保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推进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工作是我们的项目宗旨,我们在活动设计上针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注重参与性、娱乐性,让孩子走到大自然当中来,倡导儿童在和谐的自然环境中快乐成长。但应该看到的是,我们当前的生态道德教育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少年儿童生态道德养成规律仍要持续探索,使其对大自然的天然情感能有效转化为自觉的生态道德意识及实际行动。我们期望能有更多的行业、领域通力合作,加强生态活动的品牌建设,通过更广阔的视野对少年儿童的生态道德知识、情感和行为进行教育和指导,为少年儿童生态素质的培养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社会大环境。

四、教师与项目团队的成长

项目工作开展中,项目团队组成员:项目主管、项目负责人、教师。其中项目主管全面负责项目的统筹规划;项目负责人负责引领团队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生态道德教育能力的提高,促进其知识的创新和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师是中、青相结合的结构特点,其中中年教师起到了承上启下中坚力量及传、帮、带的作用,青年教师为队伍中的新生血液,为团队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了后备力量保障。

项目的开展过程是儿童的生态道德意识从懵懂、培养到提高的过程,对我们的团队和教师的能力也是一个提升的过程,不同形式的活动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中心还聘请专家多次组织项目人员学习相关的生态政策、生态材料,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水平,对生态道德有了新的理解和见解。

而和其他单位的合作、交流也让我们的教师从另一个视角,对项目有新的认识和提高,积极开发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活动,将收集到的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都汇集到一起,通过对资料的整理、重组和制作,建成可以学习的交流共享的平台,不仅提高了项目实施的活动层次,指导形式和活动形式也变得灵活多样,提高了儿童参与的兴趣,更好地带动儿童主动反思人类的生活和积极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把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生态意识转化成生活中的实际行动。

五、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

中心充分发挥现有机制,与德州市妇联、环保局、气象局、德城区教育局、县市区妇联、皇明集团、园林处、德州晚报小记者、德州学院等有关单位和相关部门进行有效合作,涉及了教育、环境、文化、气象等领域,进行了多部门合作、跨领域实施的综合性活动,发挥各自的行业优势,推动中心生态道德项目活动的专业水平再上新台阶,推动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支持材料有:气象局——德州气象灾害预警与防御手册;德州供电公司——用电宣传册;环保局——环保宣传画;科技局——科普宣传册等。

中心在与相关单位的合作中,努力发展、充分拓展公共服务功能和公益职能,形成公共服务创新的新思路,自我管理、公共服务的能力也在活动的创新中不断得到提升。

六、社会影响力

中心已经连续开展生态道德项目有五年了,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的项目内容选择不同的少年儿童群体,主要覆盖的对象为5~14岁的少年儿童群体,选取的儿童来自德州市中心幼儿园、德州市各中小学,涉及了德州市的各大社区及临邑县的留守儿童学校。通过生态道德教育活动“生态”理念的培育到实践行动中,把少年儿童的道德关怀引入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拓展教育活动空间,使少儿学习到了未知领域的知识,树立少儿对自然的道德义务感,养成良好的“生态德性”,促进他们从一个号令自然的主人,转变为一个善待自然的伙伴。同时通过少年儿童的积极参与,使家长们更多地了解生态环保知识,了解生态环保对现今社会的重要性,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使家庭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成为低碳理念的传播者,成为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者,倡导更多的社区居民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通过改变自己改变他人,一起努力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以此反哺自然,共同携手建设和谐社区,达到教育好一个儿童,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将德育扩展到家庭、社会,进一步推动了社区教育、家庭教育与校外教育一体化建设。

七、促进儿童发展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可以说城市孩子占大多数的,他们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很少,孩子们更多的是将时间消耗在各种学习、特长班中,很难体会到身边的大自然是养育多种多样生命的场所,更体会不到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能源是珍贵的、需要珍惜的。因此,在活动中我们根据不同儿童的特点,进行分组搭配,使少年儿童能够相互交流,同时积极听取儿童的看法,并给予指导。在我们开展的项目活动中,有许多的内容是儿童日常生活中遇到和经历过的,活动资源非常丰富,利于活动的推进。我们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将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为幼儿打开了解自然、关注生态的窗口。孩子们通过参加活动,逐步树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增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并主动引导自己的父母、伙伴们去保护大自然、爱护环境。

此外,活动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地情况,将生态环保、教育娱乐贯穿活动始终,全面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环保进社区、城乡帮扶促共进等实践活动。整个活动以发挥少年儿童自主性为抓手,通过实地参观、城乡帮扶活动、深入社区,让生态活动实践效果更加深入,使儿童不仅体验到学以致用的喜悦,更是自觉地以小公民的身份参与到生态环保活动中。

经过几年活动的开展,我们欣慰地看到了少年儿童在生态道德意识的形成和行为的进步,我们的活动旨在让少年儿童多方位、立体地获取生态环保知识,有效地提高其生态环保意识,在培养少年儿童生态价值观的同时,也带给他们更健康、快乐的童年。

作者:德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第3篇:2011中国社会工作年度榜样

2012年3月27日,第三届中国社工年会在北京举行。年会上,发布了《中国社会工作年度报告》,并揭晓了2011年度社会工作十大事件和年度中国社工人物。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民政部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陈传书、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会长徐瑞新出席年会。年会规模盛大,影响甚广,这无疑昭示着我国的社会工作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而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已成为当前社会工作发展的迫切需求。

2011年度社会工作特殊贡献奖

李君如 推动社会工作发展平台架构

长期以来,他在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建设,推动社会工作与党的群众工作、党建工作相结合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通过做调研、做课题、提出意见建议等方式,推动全国民办社工服务机构政府注册、财政购买、税收优惠等政策的出台,优化政策环境,为推动社会工作发展平台架构做出重要贡献。

2011年度十大社工人物

邓红兵 从企业家到一线社工的华丽转身

他曾是一家企业的当家人,一个偶然使他与社工结下不解之缘。他坚信,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在推动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丘仲辉 推动基金会参与社会管理

作为爱德基金会的当家人,多年来他注重社会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的探索,通过创办爱德慈佑院、爱德面包坊、爱德儿童发展中心、爱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服务实体,全力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史柏年 专业理论硕果累累,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学科带头人

他是资深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工作者,自1993年起至今近20年间,一直从事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践,他十分注重社工理论与实务研究,这些理论专著对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励娜 倡导“无国界社工”力推内地社工开展

她是香港非政府社会福利机构和界内有较强影响力的资深社工。她把香港社工理念结合内地的实践发展,创办了社工无国界活动。将香港的人才、资金和先进的社工理念引入内地,为内地社工实务发展和社会服务本土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吴世民 发挥政府领导优势 把社会工作做大做实

作为政府官员,他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社工岗位设置以及社工服务机构的培育,推动北京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建设。

李光明 当好政府助手和参谋 推进社工民间组织发展

他2005年起担任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副会长,2010年5月起担任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秘书长,长期从事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是社会知名慈善公益专家,是深圳市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推手。

徐永祥 为社会工作呼吁的理论与实践者

他是著名的社会工作理论家、教育家,先后主持多项社会工作研究课题,探索社会工作中国化模式,他先后在深圳、珠海、广州、等各地奔波,研究社会工作发展模式,呼吁政府提供支持,提升社工实务能力。

秦成勇 把社工理念引进医务领域 开辟医务社工领军人物

作为分管医务社会工作办公室的业务副院长,他具有先进的思想和管理理念,较早把社会工作理念引入医疗卫生机构,他充分利用社工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和改善医患之间的矛盾,2011年全年患者零投诉,摸索出了和谐医患关系的成功之路。

莫涓 着眼民族地区社会管理 创新民族地区社会工作

她围绕党和国家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要求,高度关注新疆特色社工理论和实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试点工作,推动新疆社会工作的创新发展。

袁光亮 言传身教成绩斐然 理论与实务结合突破创新

作为教育者,他以社会工作专业教师身份获得多项省部级荣誉,扩大了社会工作专业在教育界的影响。2011年,他三次组织社工师赶赴天安门仪仗队举行军队战士心理减压活动,提供心理服务1500余人次,开辟社工新领域,荣获得北京市社工专业带头人称号。

2011年度优秀社工人物

刘建伟 情系“青春驿站” 用爱心开启失足青年心锁

他曾担任过宝鸡市最年轻的大学生社区主任,他开创的“热线打进来、社工走出去”12355宝鸡青少年社会工作特色平台,被中央文明委领导赞扬是“一张传播文明的名片”。

陈建萍 立足基层身手不凡 社区社工屡建奇功

“勤快、友善、执着、专业”,是居民对她一致的评价。运用专业社工方法为广大居民解决就业、维权、心理咨询等各类服务已经成为她生活中的一部分。2011年11月她被评为 “福建省首届感动社区十佳巾帼志愿者”。

廖鸿冰 立足基层社工岗位 不懈探索社会工作本土化

他曾主持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与心理援助项目,培育了一批本土社会工作力量,探索出了一条灾害社会工作和民族社会工作运作模式。他带领社工教师在湖南创办了首个社工专业机构,为促进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做出了积极探索与贡献。

作者:章爽

第4篇:××年度工作总结及××年度工作计划

×××××××公司

××年度工作总结及××年度工作计划

一年来,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相关业务部门和局各科室的支持下,公司领导班子精诚团结,职责明确,始终坚持“内抓管理、外拓市场”的经营管理理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滕州水务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就该年度工作总结及明年的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年度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公司先后承接了××××××工程项目;实现产值××××余万元。

全年公司创造总产值×××万元,实现毛利润×××万元。工程质量全部合格,优良率达95%以上。全年度未发生人身安全和设备等事故,设备完好率在85%以上。

二、继续推进企业内部管理新水平,不断强化经济、安全管理责任

企业管理重在机制上下功夫。一年来,围绕如何打造企业新的管理架构,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管控制度,如何使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达到规范、合理、高效等问题,公司领导班子认真思考、不断探索,更加全面、细化了公司管理制度和施工项目改制等工作,大大强化了“以制度管人、让成绩说话”的有效机制。

一是对老旧制度全面做了修改,摒弃不适时的条规,汲取科学

实际的经验,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对各项内容进行了细化明确,并下发到各部位组织学习。

二是推进企业内部管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抓好班子自身能力建设,形成了分工负责制,高效统一。做到了“凡事有人管,每人有事抓”,由“点”转到“面”,始终以公司的壮大发展为主线,加强管理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努力创造环境,凝心聚力。

三是继续推进工程项目管理的改革机制,实行成本控制、管理标准化,由开工到竣工验收全程管理机制,保证了工期、质量、安全。针对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施工流程、工程预算等相关知识,组织各部位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使自身业务素质得到了一定提高,强调了财务人员责任制度。同时认真开展工程项目的跟踪审计工作,确保各项工程项目最终效益的最大化。

四是在党、群建设上,注重“两心合一心”,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全年发展党员2名,转正1名,并积极参加上级机关开展的入党积极份子培训活动5人3次。在对待聘用技术人员和临时工问题上,公司领导班子通过找渠道、想办法,多次与劳动保障部门交涉,

五是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做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始终把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工作机制来抓。组织30余人次分期、分批在××参加省厅组织的安全员培训,全年公司投入60余万元更新配套了安全设施和机械设备,确保做好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全年未

出现人身安全和设备等事故。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全体职工齐心协力、合力共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上级领导的要求、与大的水利企业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强化内部管理制度的力度不够。虽然完善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各项规程,但真正执行起来却未能完全按制度办事,个别同志由于受自身素质的影响,存在着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主动性差。

2、企业整体综合能力水平低。企业整体综合能力还是相对较低,技术水平不高,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相对匮乏,工程施工经验和技术力量不够强,员工的经营理念有待提高。

3、公司机械设备老龄化。

4、离退休人员较多,每天都有退休人员来公司要住房补贴、媒补等。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和打算

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树立高度责任心,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取得良好的经营成果,确保公司持续有效发展,同时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做大、做强、做活产业,将公司发展成为水利经济重要的支柱之一,实现企业发展的重大突破。我们的计划是:

1、推进项目管理,扎实做好施工生产工作。干好在手工程,强化工程项目管理。首先要根据工程范围、工程特点、工艺的特殊性、提高工程方案的可操作性。各项目部必须认真分析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协调工作,为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奠定

良好的基础。其次要强化过程控制、统筹部署、精心组织,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工序,强化动态管理,全面完成全年的施工生产任务。各项目部要加强过程资料、计量的积累整理上报工作,积极组织对已完工程进行全面总结,对于施工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分析,真正地发挥施工总结的借鉴、指导作用。

2、加强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一是继续推进企业管理的改革,重在机制上下功夫,打造企业新的管理架构,逐步实现正规化的经营模式,实行多个企业并举,共同竞争、共同发展,形成水务工程重要的支撑,为将来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继续推进工程项目管理的承包化,工程施工一律承包,加强联营合作,扩大我们企业在社会的影响力,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三是要增强项目核算意识,公司将放大管理,赋予项目更多的权力,挖掘管理潜力,为推进公司从施工型企业逐步发展成为管理型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通过规范化管理,打造水务管理品牌。

4、加强基础管理,构建跨越发展平台。一是运营管理方面,要继续完善现场安全、质量、物资、设备监督检查制度,继续制定和完善公司增收节支计划。在人员、财务、结算、质安、工程投标,后勤上形成统一管理的机制,在施工、经营、建设、效益责任、市场承揽等方面,分口负责,统一核算。在此基础上,我们力求做到:一要稳步发展,就要在稳定中改革,稳妥处理事情,就要有精简干练的管理组织和高效的机制。二是配套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激励与制约的平衡机制,并根据自身的实际,形成鲜明特色的程序和

制度。二是要解决市场准入瓶颈,完善资质证件的统一性。首先要切实解决好公司目前的证件资质注册资本金还不完全相符的问题,今年公司要上下齐配合,做好资质证件的统一,完善公司相关资质证件。三是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健全人力资源信息网,吸收社会资源进行资源储备,选择有实力的施工队伍纳入公司资源名录。加强培训工作,做好法律法规、技术技能的学习教育工作,提高全员素质,继续推进骨干队伍的培训,鼓励挑头施工和经营者。加大设备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实现内在实力和能力的同步增长。根据今年的目标和效益状况,实现企业软、硬实力的增长。四是继续做好弱势群体的走访慰问活动,构建和谐企业。五是发挥好党群团的重要作用,在发展中稳固壮大,形成先进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

2011年面临企业转型和发展的关键一年,关系到下一步企业发展前景和未来。我们要正确认识公司在市场中的定位,紧紧围绕即定任务目标,保持稳定、协调,精心谋划、合理统筹、注重落实,始终坚持以“外树形象拓市场,内抓管理强素质,改革机制注活力,降本增效求发展”为指导方针,为实现企业的重大发展作出积极性的贡献。

第5篇:乡镇年度工作总结及年度工作计划

2015年,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各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年初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扎实苦干,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镇经济稳定发展,事业持续进步,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党的建设得到加强。 2015年工作总结

一、经济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优化农业结构,做优经济发展龙头。我镇超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完成粮播面积52189亩,粮食总产21850吨。推行双季稻办点示范,完成双季稻1000亩;完成烟稻轮作700亩。加强农机推广工作,受理农机购置补贴129台,中央补贴资金15.04万。完成辣椒种植1025亩。种植红薯6800亩。完成油茶造林面积682亩。完成烤烟种植面积2830亩,但由于受自然灾害影响,最终交售烟叶仅3800担。

2.筑牢工业基础,壮大经济发展支柱。截止11月份,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78亿元。投资600万的田心加油站已经基本完工,预计年底前可以投入使用。投资800万元的涧山石场已顺利投产。投资2000万的湖南万瑞公司正式落户xx。投资1000万元的春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将带动我镇园林培植产业。

3.提升服务水平,打造经济发展亮点。投资3000万开发的原八〇三基地四号沟友谊驾校分校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可容纳考生5000余人;今年新增加小宾馆、小饭店30余家,带动周边就业人口达300余人。 4.推进项目建设,夯实经济发展载体。投资220万余元的5座小二型五小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正在施工。柳山集中供水工程已进入工程审计阶段;罗子团集中供水工程的水厂主体工程已完成,复兴、树足单村饮水工程已经全面完工。西洋江xx段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90%。投资100万新修中心校办公楼,投资243万元新修柳山和罗子团教师周转房。投资400万元xx中心卫生院公租房建设正在施工。完成了投资400万元的803小区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和污水处理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了投资670万元城区市政工程改造的前期工作。 截止12月15日,我镇税收已完成1250万元,占全年任务的94.34%,其中国税:57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95%,地税:1193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94.31%,预计年底可圆满完成今年的财税任务。

二、民生持续改善,全面建设和谐社会

1.社保体系不断完善。今年我镇共缴纳农村合作医疗530.3万元,参保人数44578人,完XX县分配任务的102.9%。共缴纳农村养老保险197.2万元,参保人数19360人,完XX县分配任务100.8%。共缴纳城镇医疗保险3.42万元,参保人数275人,参保率85%。

2.社会救助扎实开展。共发放各类资金682万元,其中农村低保近200万元,城镇低保175万余元,五保72万元,优抚178万余元,孤儿补助7万余元,春风慰问26万余元,临时救助18万余元,老年补助资金6万余元。完成殡葬管理任务13例。新修牛古田幸福院一座。 3.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镇共出生婴儿735人,其中一孩413人,二孩282人,多孩40人。完成社会抚养费征收260万元,新增农村奖励扶助对象36人。

4.扶贫工作精准推进。完成了“四个一批,五个突出”的摸底工作和“十三五”规划精准扶贫的申报工作。共清理出不符合要求的“四类人员”61户,调整330户。申报义务教育“雨露计划”34人。

三、社会持续稳定,全面建设平安社会

1.真抓实干,社会管理突破创新。今年来全镇干部走访群众3.5万余人,召开村组座谈会482场次,收集群众诉求和意见建议336条,包案处理26件,解决民生难题52件。全镇共受理矛盾纠纷151件,调解结案145件,调解结案率为96%。我镇进京非访量为1人次。2015年我镇民调排名全县第九名,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2个名次。创新“平安创建”活动,产生镇级平安示范家庭80户。反邪教受到市政法委高度肯定,7月份市反邪教工作现场会在我镇召开,我镇的反邪教的许多经验做法都在全县推广。

2.务实求效,治安整治成效显著。2015年我镇派出所共接处警453起,其中受理刑事案件80起,受理行政案件86起,调处民事纠纷153起,其它处警130起。受理的80起刑事案件中,立案73起,不予以立案的3起,破案36起,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28人,批准逮捕19人,移送起诉26人。

3.预防为主,安全生产环境日优。在安全生产上确立了领导带队检查制度,对镇内的5家砖厂和3家采石场,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拆除陡车砖厂和关停田心砖厂;对烟花爆竹销售点进行摸底;加大危险化学品的监管,车田江加油站和xx加油站的监管。 4.推陈出新,立体防控三位一体。我镇今年重资打造了全天候高清数字监控系统,在全镇四个主要交通路口新安装摄像头58个,至此全镇共有100多个电子摄像头全天候监控。分片成立五个联村联防大队。大力推广十户联防,累计发展用户2700户。

四、党建继续创优,全面抓实基层基础

1.阵地建设高标准。我镇严格按照高标准打造了一批高水准的示范活动中心,所有室内外设施实行标准化,每村定制了2块不锈钢立式宣传栏。今年我镇投资10余万元更新远教设备,实现了远教设备40个站点的全覆盖。

2.村级管理严要求。完善了去年出台的《xx镇村级绩效考核办法》,同时制定了更加严厉的奖惩标准,对月考核连续三个月排名倒数第一或年终总排名倒数第一且总分低于75分的村(居),支部书记就地免职,村主任暂停职务。今年来镇纪委加大了对村干部的违纪处分力度,共立案查处违纪村干部4人,其中1人留党察看一年,3人严重警告。 3.干部管理严作风。根据干部的职责分工进行分类考核。每人每月拿出500元作为考核经费,每月评选“创先争优”干部及“后进赶超”干部,并处以相应奖罚。今年来根据干部月度考核管理办法共表彰月度“创先争优”干部99人次,处分“后进赶超”干部33人次。 2016年工作计划

一、优招商抓项目促发展,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结构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二是加强重大项目建设。三是加快农业规模经营发展。

二、稳基础强推进促提升,全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一是力保城乡规划有新成效。完成xx镇城区基础设施改造。二是力求交通建设有新突破。联合南岳庙、西洋江、大水田,向上级争取启动南麻公路大修。三是力争人居环境有新风貌。继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三、强管理定维稳促和谐,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二是加强综治维稳工作。三是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四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五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四、转作风提效能促服务,打造风清气正廉洁政府

一是严格规范干部管理。二是稳定提升村级管理。逐步、稳定推进村居合并工作。三是持续改善服务质量。四是全力推进廉政建设。

第6篇:仓库主管年度工作总结年度工作计划

仓库主管是组织指导材料、成品入库、仓储、出库等环节的工作,编制相应台账,并报送财务部和生产部。以下内容是品才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仓库主管年度工作总结及来年的工作计划,欢迎参考!

仓库主管年度工作总结年度工作计划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00X年即将结束,迎来的是00X年新的开始,在这期间回顾00X年—0月份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仓库保管员的工作

1、负责仓库大库(原辅料区。阴凉库)、危库、剧毒品库、冷库、中药材库及阴凉库的日常卫生和安全工作及各项记录;

2、责所有有关原辅材料、中药材、危险品、化试、冷藏物品等的入库、出库工作,按标准操作程序和标准管理制度做好各项工作及记录。

二、配合车间生产

1、生产计划,负责制造部固体车间、液体车间、注射剂车间、原料药车间、中药提取车间、合成车间等的分料工作,及时填写相关的记录;

2、配合以上各车间的领料工作,及时填写货位卡,分类帐,核准现场物料等,做到帐目清晰,可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改正。

三、配合GMP的认证

1、配合做好了各车间GMP认证所需大量的调帐工作;

2、完成了仓库GMP认证期间的大量帐目清查、整理工作,做到了帐目一目了然,现场整洁,达到了帐、卡、物一致;

3、配合化验中心做好现场核准工作。

四、负责仓库洁净区的管理和清洁工作

1、做好洁净区空调机组的维护工作;

2、每个星期一做好洁净区的清洁工作及填写相关记录;

3、化验中心、质保部取样后,做好清洁工作;

4、分料后,做好清洁工作及清场记录。

五、配合其他的工作

1、负责中药材外加工所需材料的入库,领料工作及相关记录;

2、负责生命能在我厂合成时所需原辅材料的入库、分料、领料工作及相关记录;

3、负责技研部做小试或新产品开发所需物料的入库、分料、领料工作及相关记录;

4、配合化验中心的取样工作;

5、每月协助财务做好盘点工作;

6、配合成品保管员做好出库、退货、搬运工作,辅助包材保管员做好日常工作。

以上为本人工作总结,请领导批评指正

仓库主管年度工作总结年度工作计划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201x不知不觉在指尖悄然逝去,201x年迎面而来。回想过去,面对眼前,展望未来!有进步的喜悦,亦有工作中失误的愧疚。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我们全体仓库人员接受挑战勇敢迈进的一年。用心思量总结工作当中的利弊、得失。从教训中汲取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201x年仓库主管总结报告如下:

一、工作总结

1、坚持执行公司的早会制度,提高员工精神面貌;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坚持开早会,对前一天的工作做总结,找出不足加以改善,并做好当天工作计划。通过早会,提高内部人员士气,加快了各类信息的流动,能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问题。

2、及时收发物料,并定期进行自盘;

督促仓管员对所管辖的物料及时的进行收发整理,并定期自盘,合格物料及时清点进仓,仓管员及时做好帐务处理。确保帐、物、卡的一致,使仓库账务做到日清月结。

3、坚持执行6S工作,做好物料的标识和防护;

改善工作环境,做到让人一目了然,规划仓库物料的区域标识。

4、调整物料摆放,实行仓库定位工作;

了解各仓管员的所管区域物料摆放后,针对于仓储规划的不明确,做了一个相应的仓储区域规划整改方案图。对物料现场的大面积区域划分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再次细分与标识,以更有利于现场物料管理。避免仓管员在备料过程中存在找不到料,及找料时间太长,为了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要求他们对库位表及时更新,对于部分仓管没有做库位表的,要求他们对这一缺陷进行了整改。现所有货架基本都已贴上了库位表,做到了,方便不本职仓管员走到物料区短时间内也能及时的找到所需物料。

5、退供应商不良品的及时处理;

每周统计不良品给相关部门并及时跟进,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不良品得到了及时的处理。

6、加大了物料的追踪工作;

对即将断货的物料进行合理追踪,并和采购、生产等个个部门积极沟通,确保到料及时。降低生产滞留。

第7篇:年度通风工作总结及年度通风工作计划

鄂托克旗xxxx 2016年12月29日

2016年通风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计划

一、2016年工作总结

今年从2016年12月中旬开始对井下各大系统恢复和完善施工以来,我部门“一通三防”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领导及部门安全指示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管理理念,突出“夯实基层技术工作”,紧紧围绕恢复通风系统安全目标和安全工作总体安排,深入开展“治理隐患,防范事故”、“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强化基础管理,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全员素质,以员工素质保安全;以瓦斯管理、防治水等为安全重点,狠抓现场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以责任落实保安全;认真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和本质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强化以制度管人,人人遵守制度,继续加强“一通三防”作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为矿井培养后备力量 。在通风方面2016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通风方面

2016年度(实则是从12月中旬开始),通风部不断完善矿井通风系统,合理分配矿井风量,合理选择通风设施的位置,保证通风设施的质量,提高矿井的有效风量。确保矿井所有地点风量足够,完善了通风系统。本年度共构筑维修风门4道、设立测风站10处,维护回风巷等工作。合理高效的完成了对井下通风系统以及通风设施的恢复和完善。

(二)监测监控方面

(一)共计安设人员定位分站11个,恢复系统正常使用,系统完全覆盖井下各个区域,能有效、准确、快速追踪员工所在区域。

(二)按规定完成安设了监控分站、各类传感器和工业视屏等。监测监控完成了井下与地面双环网,能有效、及时的监测到井下各个区域的瓦斯、CO浓度、风速、开停等情况。为地面指挥系统提供了可靠准确的数据。

(三)通讯系统维护到位,确保了井下各个通讯联络的畅通。员工能及时将井下所有紧急情况快速报告矿调度。 (四) 综合防尘方面

通风部制定了《矿井综合防尘措施》,并不断完善矿井防尘洒水系统,确保矿井各主要进风巷、回风巷以及矿井各个作业地点风流中的粉尘浓度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要求。各采掘工作面防尘管路到位,水量充足,各转载的点防尘喷头和净化水幕的安装到位并正常使用。共计安设隔爆水棚14组、全断面喷雾装置4组、洒水管路5200多米、各地点喷雾装置等。定期清扫、冲洗矿井各主要进回风巷。有效治理了矿井煤尘,为职工营造了良好的生产环境。 (五)防灭火方面

我矿所开采的煤层属于不易自燃煤层,从恢复系统以来,维修井下消防材料库并配备了包括各地点防灭火器材。

二、2017年通风工作计划如下:

(一)各项工作的指标

1、2017年我通风继续加强“一通三防”管理工作,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以局部通风和瓦斯防治工作为重点,以综合防尘为难点,完善通风系统改造及其相关工程,开展好“一通三防”各项工作,加强防尘系统管理和防灭火工作,作好各项准备工作。抓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通风专业标准化力争达到二级,坚决杜绝“一通三防”事故,杜绝发生矿井火灾、瓦斯煤尘、气体超限、“一通三防”伤亡事故。

2、加强矿井局部通风管理工作,严禁无计划停风。做到有计划停风,必须制定专项措施。进一步简化通风系统,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同时做好运输顺槽里段和外段贯通后通风系统的调整工作,

3、要强化瓦斯监测手段,瓦斯监测探头必须按照要求进行安设、使用和维护,确保监控有效,不留死角。配足管理、检验维修人员,并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监测系统必须保证正常运转,做到监测准确有效,严防因误测误报。

4、建立严格的各项瓦斯管理制度,瓦斯超限必须进行追查处理。继续强化瓦斯治理工作,在瓦斯治理工作面前不可忽视。全面、全方位管理。

5、加强防尘管理,做好各采掘掘进工作面防尘设施的安装和日常管理工作,对矿井主要进回风巷道的粉尘定期冲洗工作,做好矿井的日常测尘工作。

6、加强矿井防灭火管理,完善矿井防灭火系统,认真开展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将火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7、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一通三防”管理制度建设要常抓不懈,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一通三防”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严格按照《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各项要求,将每项工作做到精细化、深入化,并落到实处。

第8篇:经信委年度工作总结和年度工作计划

经信委年度工作总结和年度工作计划

2013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经信委的悉心指导下,市经信委深入贯彻落实“工业强省”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工业立市”中心不动摇,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衢州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一、2013年工作总结

去年我市工业经济呈现“前高后低”态势,到年底略有回升。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477.3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列全省第2;全部工业总产值近两千亿元,达1964.35亿元;装备制造业增加值83.9亿元,同比增长15.3%,列全省第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65.47亿元,同比增长9.8%,列全省第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8.76亿元,同比增长11.8%,列全省第5;万元gdp能耗下降4.3%,顺利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一年以来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强综合运行调研,提升服务企业能力

开展工业经济运行分析。过去一年来,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委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工作,开展工业经济运行月度、季度、年度分析,结合“三走进”、“企业服务月”等活动,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及时了解经济运行的第一手情况。建立委领导牵头的处室联系主导产业制度,牵头组织涉工部门企业服务月活动,每季度组织全委干部走访调研市区规上企业和“小升规”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问题,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提供参考。今年以来,全市已累计走访和调研企业10367家次,梳理企业发展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6103项,实际已协调解决问题5187个,累计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5492次。前期整理的两批企业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已由市政府进行交办,目前已解决问题146个。

加强行业、企业专题调研。在全委牢固树立“调查研究是经济工作之魂”的理念,重点开展氟硅新材料、光伏、装备制造、特种纸四大主导产业产业链的研究工作,并且以市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确产业发展导向。全面开展重点困难企业调研和“低小散”企业摸排工作,为市委市政府服务企业、制订淘汰落后产能规划提供参考。专题开展全市龙头企业调研和科技型企业“单打冠军”调研,全面了解龙头企业基本情况、发展目标、困难问题和所需政策,掌握我市范围内拥有“单打冠军产品”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技术、市场情况。 推进企业减负“阳光行动”。一年来,全市治理涉企收费,落实减负政策措施等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清理取消、暂停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数19个,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数2个;降低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数76个。增值税转型减轻企业负担金额6.74亿元;出口退税11.61亿元;高新企业税收优惠金额1.27亿元;职工保险费减免金额1.84亿元;减免企业所得税、营业税6.21亿元;减免地方水利建设基金0.17亿元;行政事业性、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减免金额0.081亿元;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减免金额0.085亿元;财政扶持企业专项资金投入6.82亿元。 完成“十二五”工业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按照《衢州市“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的安排,我委聘请浙江省现代产业研究院为第三方中介机构对规划开展中期评估,通过赴集聚区和各县(市、区)进行调查、与部门和企业界代表开展座谈,以及走访主要产业龙头企业等形式,全面了解掌握各地“十二五”工业发展情况。

(二)全力对接中关村合作,促进合作园顺利开园

推动产业园前期工作开展。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浙江中关村科技产业园的战略部署,成立市经信委对接中关村工作办公室,由委一把手领导亲自挂帅抓好这项工作,选派优秀干部赴中关村挂职,做好项目对接服务。牵头制订中关村产业园产业发展措施等政策,及时发布工作简报通报工作进展,为市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推动产业项目落户衢州。加强与北京建龙集团、东方信联、嘉博文等公司的对接。成功引进中国建材研究总院下辖的北京金格兰石英有限公司全部搬迁衢州建立高性能石英玻璃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并设立中国建材研究总院衢州高性能石英玻璃研究院。10月钱迁建工作、土建已经结顶,研究院的设立工作正在抓紧办理手续。

推动京衢两地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在前期筹备过程中,我委采取走访与问卷调查方式,在全市工业企业中开展与中关村企业合作需求意向调查,摸排掌握53家企业存在技术引进和项目合作需求。10月下旬,我委组织巨化集团、元立公司、华友钴新材料等19家企业赴中关村对接,双方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软件信息等方面达成多项合作协议。

(三)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推进工业新产品研究、开发和应用。先后向市场推广使用浙江开山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有机朗肯循环螺杆膨胀发电站和巴菲尔化学(衢州)有限公司开发的bf无氰碱铜电镀液等产品,组织相关企业召开产品推介会和现场交流会,扩大本市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在更广领域得到应用。去年组织鉴定验收省级工业新产品10项,申报并列入省级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2项,申报成功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1项,省高新技术产品项目8项,省级优秀新产品3项。

出台专项产业配套政策。在对产业现状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氟硅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业企业单位要素综合经济效益排序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实施办法》、《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已经出台,工业投资政策也即将出台。这些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光伏产业、氟硅新材料、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全民创业促进小微企业规范升级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原有的“小微企业18条”做了修订完善,加大扶持力度。

(四)大力开展“机器换人”,推进工业有效投资

出台工业有效投资政策。我委起草,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扩大工业投资和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政策以促进“机器换人”技术改造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推进“机器换人”。组织企业和市、县两级相关部门负责人赴嘉善、海宁学习考察“机器换人”项目建设,并召开全市“机器换人”现场推进会,鼓励更多企业实施“机器换人”。以化工、皮革、造纸、纺织等四大产业为重点,大力开展以“四减两提高”为主的现代化技术改造,推进“机器换人”。建立衢州市工业科技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科技部门的互联互通,共同推进企业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提升。

建立工业投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去年11月份,为加大推进我市工业有效投资力度,加快工业投资项目建设步伐,市政府下发《衢州市推进工业投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的通知》,设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市工业有效投资推进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项目协同谋划工作机制。由我委牵头,市绿色产业集聚区、市统计局、海关、人行、国税、住建局、规划等部门建立日常联络制度。各部门按照部门职责分别将相关工业企业信息报送我委,由我委负责核实项目信息,并会同其他部门协助企业谋划项目。

建立部门服务项目工作机制。市本级的市重点工业项目,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服务单位、一个服务领导、一个项目建设方案、一揽子抓到底”原则,由市直主要涉企部门一对一进行服务。服务单位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力以赴做好服务工作,监察部门及时进行跟踪督办。 经信委年度工作总结和年度工作计划

2013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经信委的悉心指导下,市经信委深入贯彻落实“工业强省”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工业立市”中心不动摇,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衢州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一、2013年工作总结

去年我市工业经济呈现“前高后低”态势,到年底略有回升。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477.3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列全省第2;全部工业总产值近两千亿元,达1964.35亿元;装备制造业增加值83.9亿元,同比增长15.3%,列全省第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65.47亿元,同比增长9.8%,列全省第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8.76亿元,同比增长11.8%,列全省第5;万元gdp能耗下降4.3%,顺利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一年以来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强综合运行调研,提升服务企业能力

开展工业经济运行分析。过去一年来,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委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工作,开展工业经济运行月度、季度、年度分析,结合“三走进”、“企业服务月”等活动,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及时了解经济运行的第一手情况。建立委领导牵头的处室联系主导产业制度,牵头组织涉工部门企业服务月活动,每季度组织全委干部走访调研市区规上企业和“小升规”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问题,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提供参考。今年以来,全市已累计走访和调研企业10367家次,梳理企业发展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6103项,实际已协调解决问题5187个,累计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5492次。前期整理的两批企业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已由市政府进行交办,目前已解决问题146个。

加强行业、企业专题调研。在全委牢固树立“调查研究是经济工作之魂”的理念,重点开展氟硅新材料、光伏、装备制造、特种纸四大主导产业产业链的研究工作,并且以市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确产业发展导向。全面开展重点困难企业调研和“低小散”企业摸排工作,为市委市政府服务企业、制订淘汰落后产能规划提供参考。专题开展全市龙头企业调研和科技型企业“单打冠军”调研,全面了解龙头企业基本情况、发展目标、困难问题和所需政策,掌握我市范围内拥有“单打冠军产品”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技术、市场情况。 推进企业减负“阳光行动”。一年来,全市治理涉企收费,落实减负政策措施等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清理取消、暂停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数19个,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数2个;降低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数76个。增值税转型减轻企业负担金额6.74亿元;出口退税11.61亿元;高新企业税收优惠金额1.27亿元;职工保险费减免金额1.84亿元;减免企业所得税、营业税6.21亿元;减免地方水利建设基金0.17亿元;行政事业性、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减免金额0.081亿元;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减免金额0.085亿元;财政扶持企业专项资金投入6.82亿元。 完成“十二五”工业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按照《衢州市“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的安排,我委聘请浙江省现代产业研究院为第三方中介机构对规划开展中期评估,通过赴集聚区和各县(市、区)进行调查、与部门和企业界代表开展座谈,以及走访主要产业龙头企业等形式,全面了解掌握各地“十二五”工业发展情况。

(二)全力对接中关村合作,促进合作园顺利开园

推动产业园前期工作开展。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浙江中关村科技产业园的战略部署,成立市经信委对接中关村工作办公室,由委一把手领导亲自挂帅抓好这项工作,选派优秀干部赴中关村挂职,做好项目对接服务。牵头制订中关村产业园产业发展措施等政策,及时发布工作简报通报工作进展,为市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推动产业项目落户衢州。加强与北京建龙集团、东方信联、嘉博文等公司的对接。成功引进中国建材研究总院下辖的北京金格兰石英有限公司全部搬迁衢州建立高性能石英玻璃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并设立中国建材研究总院衢州高性能石英玻璃研究院。10月钱迁建工作、土建已经结顶,研究院的设立工作正在抓紧办理手续。

推动京衢两地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在前期筹备过程中,我委采取走访与问卷调查方式,在全市工业企业中开展与中关村企业合作需求意向调查,摸排掌握53家企业存在技术引进和项目合作需求。10月下旬,我委组织巨化集团、元立公司、华友钴新材料等19家企业赴中关村对接,双方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软件信息等方面达成多项合作协议。

(三)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推进工业新产品研究、开发和应用。先后向市场推广使用浙江开山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有机朗肯循环螺杆膨胀发电站和巴菲尔化学(衢州)有限公司开发的bf无氰碱铜电镀液等产品,组织相关企业召开产品推介会和现场交流会,扩大本市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在更广领域得到应用。去年组织鉴定验收省级工业新产品10项,申报并列入省级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2项,申报成功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1项,省高新技术产品项目8项,省级优秀新产品3项。

出台专项产业配套政策。在对产业现状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氟硅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业企业单位要素综合经济效益排序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实施办法》、《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已经出台,工业投资政策也即将出台。这些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光伏产业、氟硅新材料、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全民创业促进小微企业规范升级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原有的“小微企业18条”做了修订完善,加大扶持力度。

(四)大力开展“机器换人”,推进工业有效投资

出台工业有效投资政策。我委起草,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扩大工业投资和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政策以促进“机器换人”技术改造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推进“机器换人”。组织企业和市、县两级相关部门负责人赴嘉善、海宁学习考察“机器换人”项目建设,并召开全市“机器换人”现场推进会,鼓励更多企业实施“机器换人”。以化工、皮革、造纸、纺织等四大产业为重点,大力开展以“四减两提高”为主的现代化技术改造,推进“机器换人”。建立衢州市工业科技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科技部门的互联互通,共同推进企业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提升。

建立工业投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去年11月份,为加大推进我市工业有效投资力度,加快工业投资项目建设步伐,市政府下发《衢州市推进工业投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的通知》,设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市工业有效投资推进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项目协同谋划工作机制。由我委牵头,市绿色产业集聚区、市统计局、海关、人行、国税、住建局、规划等部门建立日常联络制度。各部门按照部门职责分别将相关工业企业信息报送我委,由我委负责核实项目信息,并会同其他部门协助企业谋划项目。

建立部门服务项目工作机制。市本级的市重点工业项目,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服务单位、一个服务领导、一个项目建设方案、一揽子抓到底”原则,由市直主要涉企部门一对一进行服务。服务单位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力以赴做好服务工作,监察部门及时进行跟踪督办。

(五)严格落实能源“双控”,推进“腾笼换鸟” 加大能源“双控”力度。采取多项措施切实完成能源“双控”目标。一是编制发布全市“十二五”节能规划和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方向和节能减排工作目标。二是加强对重点用能行业和企业的监管,对部分区域能耗增长情况实行红、黄牌警告,并控制项目审批。三是约谈元立等重点用能企业,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全年能耗总量不超标。四是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节能改造和节能管理,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应用,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支持企业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加强政策引导作用。由我委起草制定,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腾笼换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明确“十二五”期间和今后五年的“腾笼换鸟”工作目标,以开展企业综合效益调查摸底、深化“亩产论英雄”机制、鼓励能耗排污交易、实施区域限批和红黄牌警告等举措,同时将“腾笼换鸟”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政府综合考核体系,保障工作有序推进。在该政策的推动下,全市“腾笼换鸟”工作成效显著,共腾出用能空间11.12万吨标煤,盘活存量土地3943亩,均超额完成省目标。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2013年我市列入国家、省淘汰任务的企业22家,后又自我加压,全部任务达56家,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面临着任务重、种类多、涉及行业面更广、区域任务不均衡的新特点。我市严密部署,及时分解落实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综合运用有序用电、差别电价等法律法规、经济及必要的行政手段狠抓落实,同时优化行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工艺装备、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水平,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促进行业健康、规范和可持续发展。全年全市56家涉及关停落后产能的企业中,已通过市复验的有40家,全面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工作任务。

(六)抓好示范试点建设,促进“两化融合”

加强“两化”融合政策支持。在原有信息化推进处的基础上新设置信息化产业发展处,完善充实信息化项目专家库。全年共受理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34个,其中通过专家评审23个,项目总投资7700万元。指导成立了衢州市信息化促进会,搭建起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沟通和合作的一个平台。制定《衢州市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对《衢州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进行中期评估。

抓好试点示范和三个“智慧”项目。认真抓好氟硅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试点工作。继续做好衢州市信息化示范(两化融合)企业的评选工作,安排一定的资金引导中小企业开展两化融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制定出台《衢州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协助做好“智慧环保”、“智慧安监”、“智慧医疗”等项目的推进。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三网融合”长效机制,基本满足智慧城市建设要求。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250g,国际互联网用户数达到46万户。城区“百兆入楼、十兆入户”,农村“村村通宽带”逐步实现。完成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城市实现有线数字电视双向传输和整体转换升级。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已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农村综合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为做好党政机关和涉密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安全技术防范,我委参与了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工作,40多个机关单位和各县(市、区)均开展自查,还抽查10家单位和3家供水、供气、供热重点单位。

(七)多举措服务中小企业,完成小上规任务

完善出台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对“小微18条”进行完善,进一步体现了建立融资服务平台、公共服务体系和创业培育的促进机制等小微企业规范升级内容,并建立小微企业上台阶、上规模(限额)奖励制度。制订《关于促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的实施意见》。全年我市新上规企业达124家,顺利完成市政府下达110家任务(省政府任务为100家)。

完善工业企业融资平台。衢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和工业企业还贷周转专项资金管理中心组建1年以来,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缓解企业“融资难”取得一定的成效。2013年全年累计为22家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共计9135万元;为27家企业提供转贷资金共计52266万元。担保公司已与衢州市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杭州银行、上银村镇银行及柯城信用联社等9家金融机构建立了担保业务合作关系。

开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坚持“边建设、边服务”的理念,促进政府部门、服务机构和中小企业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积极主动地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推动转型升级。创建打响了“96871”的品牌,真正做到“就来帮企业”,营造良好服务氛围。 建立工业企业培育与监测平台。以年用电量30万千瓦时以上的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0-2000万之间的企业、列入拟规范升级培育库的企业、科技型创新型成长型小微企业四大类为主体,计划将全市范围内约1600家企业(约占全市工业企业数量的18%)列入培育监测范围。

(八)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保障生产平稳有序

做好有序用电工作。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电力需求侧管理和有序用电工作的意见》,分六级共22万千瓦对有序用电作了安排,按“四定原则”落实错避峰措施,优先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和医院、学校等重要用户用电。做好迎峰度夏,依法规范电力运行。市有序用电办及时启动、调整有序用电方案,期间对部分拒不执行调度令的用户下达停止供电通知书。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做好归口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与6家归口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与善后组签订改制企业结余公有住房安全管理人员挂钩责任书。加强民爆企业安全管理。认真落实民爆行业属地监管责任,逐级签定责任书,并将加强民爆行业管理工作列入《2013年衢州市经信系统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对各县(市)经信局进行考核。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和企业诚信机制建设,制定工作方案,确定示范单位。行业全年未发生死亡事故、重伤事故和轻伤事故,圆满完成省经信委下达的安全生产责任书确定的目标任务。 加强行业管理工作。贯彻落实省、市制定的重点行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做好水泥、钢铁、氟化氢、乳制品、机械等行业准入公告和符合产业政策确认工作。完成国际禁化武组织对巨化股份有限公司氟聚厂化学品的核查接待工作,并协调专家组现场考核车辆公告企业生产一致性现场监督检查工作。积极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圆满完成省经信委下达的目标任务。组织工艺美术企业参加第三届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和杭州工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做好工艺美术职称评审和衢州市民间工艺大师评选工作。

(九)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水平

积极开展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个严禁”和市委“八条禁令”等规定和要求,发放《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读本》,印发警示教育手册,发送一条廉政格言警句,多形式宣传教育浓厚廉政建设氛围。加强作风建设的监督检查,设置举报箱,对落实“八项规定”等情况接受群众监督。规范公务接待制度。重新明确了公务接待标准、报批程序和统一结算等规定,较好地防范和治理了公务接待中的不良风气。全年未发生违法违纪案件。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年来,根据岗位空缺和工作需要,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规定标准,建议选拔任用正科级领导干部2名、副科级领导干部1名、主任科员2名、副主任科员1名。注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干部上挂、下派和外派等实践锻炼工作力度。接收安排市委统一组织的台州、新疆乌什挂职干部2名,衢州学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衢州电信、衢州联通挂职干部4名,安排到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挂职干部3名。积极做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二、2014年工作计划

2014年市经信委总体思路为: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有关要求,坚持一个中心,推动“两化融合”,培育“三名工程”,加快“四转四换”,实施“五个一百”项目(100个招商引资项目、100个重点工业项目、100个两化融合项目、100个机器换人项目、100个循环经济项目),促进六大推动(创新发展大推动、传统产业大提升、工业项目大投入、两化发展大融合、服务环境大优化、队伍素质大提高)为目标,全力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开展以下6方面工作:

(一)以深化改革为重点,促进服务环境大优化

一是建立能源要素配置机制。建立用能预算化管理、用能交易制度,推进能源“双控”的市场化运作,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创新项目工作机制。坚持并深化工业项目咨询服务制度,完善项目生成机制,完成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和装备制造的产业链和项目库,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三是加强中小企业培育。完善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软硬件建设,将国有担保公司业务范围由市本级工业企业扩大到市区所有企业,扩大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优化“小上规”推动工作机制,加大对“小上规”数据库企业的跟踪培育,帮助企业做好上规模申报工作,完善企业“小上规”的扶持政策,从政策、税收、公共服务、融资等方面加大扶持,调动企业上规积极性。四是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深化落实氟硅、光伏、装备制造产业政策,加快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屋顶光伏发电集中连片开发试点,力争到今年底,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mw。加强主导产业项目前期谋划,选择产业契合度高、带动性强的项目补充到项目库。选择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的高端装备产品以及关键基础性技术作为主攻领域,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实现重点突破。加快龙头企业“一企一策”的制定,扶持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积极筹备2014年中国义务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提高衢州制造影响力。充分利用衢州水资源优势,加强食品饮料行业发展研究,制定规划出台扶持政策。结合浙江中关村产业园招商,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二)以提高质量效益为重点,促进创新发展大推动

一是加大对创新型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力度。试点开展市本级科技金融合作贷款工作,建立资金风险池,通过政府补贴、担保风险补偿、担保费补助等政策,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贷款银行、保险公司积极参与科技金融合作贷款。建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二是组建工业投资有限公司。对原有工业资产整合成立国有控股的工业投资公司,对成长前景好、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优质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加快壮大发展。三是完善技术创新推进机制。着力抓好科研成果专利、专有技术的产业化推进,把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重点从研发环节转移到产业化环节。加强对新产品推广、新技术应用、新工艺改造的支持。继续抓好8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鼓励企业加快技术中心建设,积极引导企业申报省级、国家级技术中心,实施一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四是深化“三名”工程。继续大力培育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制订企业品牌发展规划,指导企业确定品牌发展定位、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促进企业建立完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研究制定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扶持政策。大力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鼓励在衢企业家创新管理理念、提升经营模式,打造“衢商”金名片。

(三)以综合经济效益排序为重点,促进传统产业大提升

一是以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综合排序和行业排序为依据,加快推进“四换工程”、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腾笼换鸟”和生态家园建设。对排序结果实施分档管理,制定差别电价、水价办法。对第一档次的企业予以重点支持,对最后第四档次的企业实施差别电价、水价、信贷等“倒逼”机制,并提出明确的淘汰时间要求,以市场经济手段推动“腾笼换鸟”,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腾出环境容量和土地空间。 二是以工业污水治理为重点,多举措推动“五水共治”。以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设为重点,推进一批规上企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淘汰“低小散”企业为重点,关停一批污水排放重、治理能力差的企业;以生态家园建设为重点,推进钱江源流域沿线污水示范整治。

(四)以推进项目建设为重点,促进工业项目大投入

一是围绕“大干项目、干大项目”,抓好中关村产业园项目。把中关村产业合作园作为衢州近几年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战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与中关村的合作对接招商。尤其加强企业、项目的合作对接,力争引进一批高科技项目,吸引一批高层次人才,在创新体系、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及科技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二是实施五个一百项目。即谋划100个工业前期项目,实施100个重点工业项目,实施100个机器换人项目,实施100个两化融合项目,实施100个循环经济项目,紧紧抓住项目的牛鼻子,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提高工业有效投资。

(五)以智能化制造为重点,促进两化发展大融合

落实“万种、千台、百套”专项行动,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加强企业生产过程、生产装备、生产产品和生产服务的智能化、信息化发展,重点推进智能化新产品、智能单机装备研发工作。建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力争在“十二五”期间衢州市出现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替代进口产品。建立企业新产品推广机制,制定《衢州市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以政府采购的形式加强企业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扶持创新企业的成长。实施“宽带衢州”工程,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光纤到户和行政村宽带普及服务。完善信息基础网络共建共享机制,推进三网融合,培育壮大三网融合相关产业和市场。全力推进省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项目“衢州市智慧环保”的建设,做好智慧医疗、智慧安监等项目跟踪服务。严把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的管理工作。

(六)以教育实践活动为重点,实现队伍素质大提高 一是走进群众,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调查了解企业发展实情,摸清制约工业和企业发展问题,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作风建设,着力在“四风”突出问题上取得成效。不断提高干部队伍对微观经济、产业发展的感知判断能力,与企业对接对话能力,网络信息时代的业务处理能力。以“三学三强”为载体,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会等形式,开展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等重要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专题理论学习活动、“三思、三观”学习讨论活动。 二是加强干部廉政建设。坚持反腐倡廉,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组织领导;加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深入贯彻实施《廉政准则》;继续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三是做好信访维稳工作。落实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处理信访反映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做好结案息访工作,维护好社会稳定和办公秩序。

第9篇:综合部年度工作总结和年度工作计划

综合部2010年度工作总结和

2011年工作计划

回顾2010年工作,综合部认真贯彻公司意图,狠抓工作的具体落实,认真履行部门职能,加强与各部室的协调配合,较好地完成了公司布置的工作任务,现就全年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1、全力做好了证照方面的年检换证手续,先后办理了组织机构代码证、商标注册证的续展、变更,工商营业执照年检和法人代表的变更手续,及员工持股联合会证书的年检和变更法人代表手续,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了公司生产许可证的换证基础工作。

2、做好五险一金基数测算及调整工作,及时办理了劳动年检手续及特殊工种备案申请手续,做好了月工资测算及上级各主管部门的统计报表的上报工作,完成了住房公积金的统计测算及员工档案统计工作,落实了进入公司人员的招聘及用工手续。

3、落实了年度培训计划,特别针对GMP培训方面,全年组织五次培训考试,并对考试成绩及时分类归档。落实了生产调度会制度,及时组织安排相应的工作。

4、做好了厂区的环境管理工作,对公司草坪组织修剪五次,对冬季用水管道及卫生间修复管道、空调及时进行了更换

及维修,设置了有关道路通行标志物等。

5、加强了每月各部门工作总结、工作任务计划的汇总,落实了销售任务指标分解图表的制作上墙,并及时进行填报。

6、按时组织参加市里组织的各项活动,如公路边的植树、卫生区清理,鲁台经贸会的召开等。

7、加强了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制作了办公楼宣传大字和办公楼内的宣传标牌,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使企业管理规范化,如:《档案管理规定》、《计算机管理规定》、《加班管理规定》、《外派业务人员管理办法》等。

8、加强了安全生产工作,调整了安委会组成人员,修订了安全应急预案,进行了两次安全实战演练。组织了两次安全生产全员培训和考试,更换、补充了消防器材,争取市安监局取消了我单位危险化学品单位名单。接待潍坊、青州、总公司的安全检查十七次,对安全生产隐患进行了十次检查,整改了相关问题。安全管理人员参加了市里的培训,取得了相关证书。

9、党建方面:建立了职代会组成人员,组织中层进行了学习《工作就意味着责任》、并撰写了心得体会;组织开展了“争做花都先锋”活动和全市上下“少说多干、创先争优”活动,组织落实“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的讲话精神,基本完成市里的党建工作,并取得《文明单位》荣誉证书。

10、配合相关部门先后做好了省药监局、潍坊局等单位药品生产检查、新药现场检查、药品抽检、空气监测等事项的接

待和检查任务,共计十一次,同时还配合财务部完成了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省物价局的物价检查等工作。

11、做好了与上级有关外部门的沟通,妥善解决相关问题。如水利局河道治理费,应交1万余元,实交三千元处理完毕。

12、做好了后勤供应和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2011年即将来临,我们综合部在公司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努力吸取经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业务能力,做好上级部门布置的各项安全生产任务;提前做好元旦、春节的相关工作,加强安全保卫,搞好公司的财产安全;做好每年的公司证照年检工作;认真细致地做好劳动工资方面的工作;加强计划生育的管理服务工作,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综合部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十日

上一篇:公司团队活动管理办法下一篇:如何进行工程造价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