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风险分析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实际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始终无法避免风险的存在。文章利用马克维茨的投资组合模型,以半方差测度为基础,引入个人风险承受能力系数,建立了加权投资决策模型,并以实例进行说明其引入的必要性。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证券投资风险分析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证券投资风险分析论文 篇1:

证券投资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研究

摘 要:对证券投资中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总结了证券投资中的控制措施,核心目的是通过对风险管理办法的确定进行风险的控制,降低证券投资中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证券投资的收益率,实现证券行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证券投资;风险分析;控制措施;问题探究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市场在整个经济环境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在金融市场环境变化的背景下,金融危机的出现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严重的会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环境。在研究中可以发现,我国股市的剧烈变化对投资者造成了较大的经济影响,因此,在行业发展中,如何控制和降低标的证券风险,提高证券投资的项目收益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证券投资需要认清社会发展的基本环境,并对其发展进行深入的行业分析和公司研究,针对其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提高行业的经济价值,有效促进证券行业的发展。

一、证券投资风险的概念分析

(一)证券投资风险的概念

对于证券投资风险而言,主要是指投资者在证券投资的过程中,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或是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率,虽然在证券投资中收益较大,但是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在证券投资中,其风险与收益存在着正比关系,因此,需要对风险因素进行科学预测,认识到证券投资中的动态化、复杂化问题,构建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整合办法。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证券投资风险衡量的过程中,其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指标衡量法,参考证券发行的公司通过特定途径进行财务状况的公布,或是按照证券发行过程中,专业证券中介机构对其进行的证券评级确定,结合相关的宏观、微观以及技术等指标进行风险衡量;另一种是在证券投资风险衡量办法确定中,进行数学分析法的确定,然后建立一种预期的理论项目的整合,实现理论效益的最大化运行[1]。

(二)证券投资的风险种类

在证券投资风险因素分析中,其风险种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政策风险。我国证券市场建立的时间相对较短,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着不健全的问题,而且,在试点和规范新旧业务发展中,一些法律法规会作出系列调整,这种现象的发生会对证券风险控制造成一定的影响。第二,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在证券市场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市场价格波动,投资者在这种背景下,价格波动会对市场未来的发展和投资者风险控制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制约,不当的风险措施会使投资者的经济财产受到损失。第三,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因市场缺乏流动性或者流动性不足,给证券市场参与者带来额外交易成本或潜在损失。由于证券市场成交量不足或缺乏愿意交易的对手,导致未能在理想的时点完成买卖交易,流动性风险是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要警惕的系统性风险之一。第四,决策与操作风险。在证券投资企业运行的过程中,投资者在进行证券买卖时会面临着决策及操作的风险,这种现象的发生是由于对证券市场行情以及市場的热点判断失误,而且,买卖的时机也很难把握,严重的会出现内部控制以及违规操作的问题,从而对证据投资的结果带来影响。

二、证券投资的风险评价

(一)评价方法的选择

对于证券投资风险而言,其评价方法相对较多,其中的层次分析法(AHP)主要是将决策项目分为不同指标,如目标层、标准层、方案层以及对象层等,并按照层次权重的问题确定,进行方案的总结。在AHP中,其评价步骤分为以下三个步骤:第一,建立AHP层次结构,证券投资风险评价中,需要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其中最上层的是目标层,最下层是对象层,中间层是指标层。第二,构建两两比较进行矩阵以及单排序列的判断,保证检验标准的一致性,然后通过对证券投资风险指标的确定,建立项目指标整合管理机制,完成证券的合理投资,促进证券投资行业的稳定发展。第三,计算出组合权向量以及层次总排序的确定,有效计算出对象层以及目标,从而实现对证券投资风险项目内容的稳定组合,然后进行排序确定,全面满足不同证券投资风险的有效排,因此,在评价方法确定中,证券投资需要认清社会发展的基本环境,并对其发展进行深入的行业分析和公司研究,针对其风险因素采取科学化的解决措施,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提高行业的经济价值,有效促进证券行业的发展,满足行业经济发展的核心需求。

(二)评价指标的确定

在证券投资风险分析中,需要将证券投资构成进行确定,在证券投资风险类型确定中,其内容包括了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操作风险等。在证券投资中,不同风险控制措施会影响投资者的行为,影响最后投资者收益率。通常状况下,在评价指标确定的过程中,需要对证券行业中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等进行分析,实现对评价指标的合理确定,证券投资中也需要认清社会发展的基本环境,需要进行深入的行业分析和公司研究,针对其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有效促进证券行业的发展[3]。

(三)评价过程

首先,建立AHP层次结构模型,具体模型如表一所示。其次,按照风险发生的现象,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以及排序的项目检测方法[4]。

|三、证券投资风险中的风险管控措施

(一)构建科学化的定位管理机制

证券投资在发展中需要构建专业化的项目投资整合机制,通过对证券市场的产业分析,需要在投资运行中将项目的可行性作为基础,构建有效化的投资模型以及产业结构,并对拟投资的标的证券进行定位、规模以及投资成本等因素的分析,积极分析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通过对研究内容的科学定位,将信息的管理作为依据,进行科学投资定位,规避项目投资中的风险,针对其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提高行业的经济价值,从而为证券投资的决策提供有效支持[5]。

(二)强化投资风险的管理意识

风险意识作为证券投资中的重要内容,是风险管理的起点因素,证券投资者需要及时认清风险控制的目的,全面保证投资者积极识别风险因素。证券投资行业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构建风险管理机制,并在风险文化建设中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控制意识,实现相关人员对风险因素的有效管理,提高企业员工的风险管理水平以及风险管理意识,促进证券投资企业的稳定发展。同时,在证券投资项目分析中,投资者不仅需要拥有较为雄厚的资金,而且也需要掌握先进的证券信息,并在证券运行中提高投资者的从众形象,避免市场混乱问题的出现。随着国际货币资金供给量不断地提高,证券的价格也会相对应改变。因此,在对证券项目风险控制中,需要对机构投资者进行专业性的培养,提高投资人员的风险规避意识,提高他们的工作素养,从而实现对风险因素的有效分析,满足行业运行的需求,提高证券投资的核心价值,促进行业的稳定发展[6]。

(三)细化证券投资中的风险因素

在对证券投资风险因素分析的过程中,需要相关企业细化风险因素,并运用科学化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实现对企业投资目标的合理优化。而且,在企业运行中,也需要积极构建风险识别办法,细化项目的投资决策,并对企业中的投资风险以及投资环境进行确定。企业也需要通过对证券行业的运行需求,细化证券投资中的风险因素,例如,在证券投资风险中,通过定性与定量方法的结合,提高证券的投资水平,满足证券投资中的风险细化需求。

(四)加强对风险的预测及控制

证券投资风险中对风险预测内容进行了控制及分析,积极帮助风险内容进行控制,在这种背景下可以稳定提高投资者的利润需求,而且,在证券投资的风险预测中,可以运用计算机对软件投资的时间进行预测,在预测方法中可以选择组合预测的模式,全面提升证券投资风险的预测准确性,因此,在风险预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非系统风险的控制,在非系统风险控制因素分析中,需要确定不同的项目投资方法,实现对组合内容的有效投资,并在此基础上满足多样化的项目投资需求,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通常状况下,在非系统风险控制中,其基本的证券选择方式需要通过运筹学方法的分析,进行约束条件的确定,并合理计算出不同证券的比例因素,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预测及合理控制。第二,系统风险的控制,在系统风险控制因素分析中,需要在风险以及保值报酬的角度对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因素的控制,例如,在证券风险分析中,需要积极加强对风险控制内容的研究,并对系统的风险控制机制进行确定,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有效促进证券行业的发展,实现对证券投资风险的优化处理[7]。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证券投资风险因素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对证券投资的风险进行合理界定,及时掌握证券投资风险中的构成因素以及项目衡量方法,同时,在整个过程中也应该加强对成功案例的研究,然后采用分层次分析的方法,对证券的投资风险进行评价,并积极做好证券的选择及项目的决策。而且,证券投资中,也需要对投资者进行证券投资风险的控制,并对风险进行有效预测,避免风险因素对证券投资结果带来的影响,实现整合行业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逸鹤,刘喆. 证券投资前期市场风险评估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2014,(03):102-103.

[2] 沈如卫.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风险控制问题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2010,(05):30+32.

[3] 肖和吉. 新形势下基于會计信息分析的证券投资风险控制探讨[J]. 现代经济信息,2012,(22):210.

[4] 章安强. 企业投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探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3,(16):390.

[5] 边泽豪. 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分析与对策探析[J]. 中国市场,2016,(03):69-70.

[6] 梁宇. 行为金融视角下证券投资风险度量模型分析[J]. 商业时代,2014,(15):95-96.

[7] 王玲. 对当代证券投资风险分析及风险规避分析[J]. 东方企业文化,2014,(21):307.

作者:肖群

证券投资风险分析论文 篇2:

引入风险承受能力系数的半方差模型

摘要:在实际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始终无法避免风险的存在。文章利用马克维茨的投资组合模型,以半方差测度为基础,引入个人风险承受能力系数,建立了加权投资决策模型,并以实例进行说明其引入的必要性。

关键词:半方差;风险承受能力系数;投资组合

一、前言

马克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中有很多假设,基本上可以归结两类:一是对投资者的假设;二是对是关于资本市场的假设。其中对投资者的假设有三条:

第一,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只关注投资收益这个随机变量的两个数字特征:投资者的期望收益和方差。期望收益率反映了投资者对未来收益水平的衡量,而受益的方差则放映了投资者对风险的估计。

第二,投资者是理性的,也是风险厌恶的。即在任意给定的风险程度下,投资者愿意选择期望收益高的有价证券;或者在期望收益一定时,投资者愿意选择风险程度较低的有价证券。

第三,投资者的目标是使其期望效用E(U)=f(E(r),σ2)最大化,其中E(r)和σ2分别为投资的期望收益和方差。对于一个厌恶风险的投资者来说,其期望效用函数E(U)是单调度函数。

在这种假设下马克维茨以风险资产的期望收益的方差作为风险资产的风险度量,对于一个风险投资组合,设有n种证券,用xi表示收益随机变量,向量表示形式为x=(x1,x2,…,xn)′,ω=(ω1,ω2,…,ωn)′表示证券投资组合权重,且ωi=1,则证券组合的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为:

E(ω′x)=ω′E(x),σ2=E(ω′x-E(ω′x))(ω′x-E(ω′x))′=ωiσijωj,其中σij=E(xi-E(xi))(xj-E(xj))。最终建立了最小方差投资组合模型,成为现代投资组合分析的基础。

马克维茨的投资组合模型在证券投资风险分析中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但是在实际风险投资当中马克维茨模型又存在着不足之处。为了解决不足之处,前人引入了绝对离差模型及半方差模型等,并且得出半方差模型优于其他模型的结论。但是证券投资风险来源于期望收益率的减小,只有当实际收益率x小于期望收益率E(x)时才会产生风险,而实际收益率x大于期望收益率E(x)则不会产生风险。

在实际投资过程中,投资者虽然厌恶风险,但也不是绝对不允许风险的存在,所以就存在风险承受能力这概念。本文以半方差测度为基础,引入风险承受能力系数,建立了加权投资决策模型。

二、概念与定义

我们假设4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是不同的。即在给定风险投资的风险程度相同的情况下,相对风险资本投资多的投资者比相对风险资本投资少的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弱。

由假设4,我们在这里引入一个定义:

定义1:设投资者的风险资本投资为s总资本为t,令q=cos称q为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系数。

从定义可以看出表示风险资本占总资本的比例,则有0≤≤1。又由q=cos在0≤≤上单调递减且0≤q≤1,即随着风险资本的增加q是单调递减的。又因cos′=-sin在0≤≤1随着的增加是负方向递增,实质反映了q在0≤≤1上随着的递增q值的递减速度加快。因为在现实中随着风险投资的增加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下降的也是越来越快,所以定义是和现实符合的。现假设甲的风险承受能力系数为q1,乙的为q2且q1≥q2,那么可以得出甲的潜在资本损失比例小于乙的潜在资本损失比例,那么甲的风险承受能力就大于乙。

定义2设x是一随机变量E(x)为x的期望,E-(x)=min(x-E(x),0)令

E+(x)=max(x-E(x),0),称

D-=E(E-(x))2

D+=E(E+(x))2

分别为随机变量的下半方差和上半方差。

投资者在投资风险证券时,通常根据自己的实际风险承受能力,去掉一些超出自己实际风险承受能力的证券。从而选择出一组证券,使得满足风险小,收益大,又没有超出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范围。所以提出了下面的投资组合模型

(1-q)ω′D-ω

st ω′x≥E(x)ω′I=1I=(1,1,…,1)′0≤ωi≤1(i=1,2,…,n)模型一

由此模型建立了下面最优风险目标函数

F(ω)=(1-q)ω′D-ω①

①式也可以写成

f(ω)=(1-q)ωiσ-ijωj②

其中σ-ij=E(E-(xi)E-(xj)),ωi为投资第i种证券的权重(i=1,2,…,n)。

若有两位投资者甲的最优风险目标函数值为F1(ω)风险承受能力系数为q1,乙的最优风险目标函数值为F2(ω)风险承受能力系数为q2且F1(ω)=F2(ω)和q1≥q2,那么由模型可得ω′D-1ω≥ω′D2-ω,ω′D1-ω和ω′D2-ω分别表示甲和乙的下半方差。由于下半方差和上半方差都表示的是随机变量偏离均值的大小。故由ω′D-1ω≥ω′D2-ω可知ω′D+1ω≥ω′D2+ω。这实质说明风险承受能力强的投资者在可能风险较大的情况下,同时也有可能获得较大收益。这也就反映出来人们常说的风险越大收益越大。

建立最优风险投资决策模型为

F(ω)=(1-q)ω′D-ω

st ω′x≥E(x)ω′I=1I=(1,1,…,1)′0≤ωi≤1(i=1,2,…,n)模型二

其中q是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系数,E(x)为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值。

定理1组合投资模型二的最优解是模型二的有效解。

证明:令D1-=(1-q)D-

设:模型二的最优解为不是模型二的有效解则存在ω^使得

ω^′D1-ω^≤′D1-与是最优解矛盾

三、模型二解的matlab实现过程

在不失一般性的前提下,为了编程简单设有两项有价证券资产,得到数据如下:

q=0.8,D-=0.400 0.2,x=0.050.15,E(x)=0.07,I=11

把数据带入模型二,并化成matlab中要求的标准型[0]得到

H=0.16000.8,f=00,A=(-0.05-0.15),Aeq=(11),b=-0.07,beq=1,lb=00,ub=11.

用matlab编程运行,程序代码和运行结果如下:

程序代码:

H=[0.160;00.8];

f=[0;0];

A=[-0.05-0.15];

b=[-0.07];

Aeq=[11];

beq=[1];

lb=[0;0];

ub=[1;1];

[x,fval,exitflag]=quadprog(H,f,A,b,Aeq,beq,lb,ub)

结果:

x=

0.8000

0.2000

fval=0.0672

exitflag=1

即ω1=0.8,ω2=0.2表明第一种证券投资占,第二种证券投资占且风险最小,风险值为0.0672,而且收益期望不小。exitflag=1表明模型的计算过程是收敛的。

四、结论

在实际投资过程中,投资者虽然厌恶风险,但也不是绝对不允许风险的存在。所以就存在风险承受能力这概念。本文以半方差测度为基础,引入风险承受能力系数,建立了加权投资决策模型模型,通过例证可以看出引入风险承受能力系数是必要的且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林清泉.金融工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喜彬,荣喜民,张世英.有关风险测度及组合证券投资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9).

3、李华,李兴斯.证券投资组合中的熵优化模型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1).

4、杨继平.风险型决策的熵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

5、梁四安,李琼.证券组合Shortfall风险度量方法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5(9).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

作者:闫博

证券投资风险分析论文 篇3:

投资组合模型的内点算法研究浅析

摘 要:回顾投资组合模型的发展,其中许多模型可以归结为线性规划或凸二次规划问题,内点算法是求解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内点算法的引入为求解投资组合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投资组合模型 线性规划 凸二次规划 内点算法 核函数

Markowitz于1952年发表的《投资组合选择》论文及其在1959年出版的《投资组合选择:有效的分散化》专著中提出的均值-方差方法,是金融投资定量化研究的开端,是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奠基石。

1 投资组合模型的发展

Markowitz均值-方差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假定投资者都厌恶风险,将资产的收益看作随机变量,用收益的期望度量投资收益,用收益的方差度量投资收益的风险,在期望收益给定的条件下最小化风险,或者在风险给定的条件下最大化收益,建立了一个凸二次规划模型。该模型以方差作为风险度量的方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当资产数目很多时,模型的计算十分困难,对于n种资产的投资组合问题不仅需要计算n个方差和n(n+1)/2个协方差。

Markowitz均值-方差模型中风险的方差度量对正离差和负离差的平等处理有违投资者对风险的真实心理感受,人们开始逐渐引入半方差方法,绝对离差方法等来修改模型。Konno和Yamazaki[1]用期望绝对偏差刻画风险,建立了一个资产组合选择的线性规划模型,被称为均值-绝对偏差模型。

但是不管是方差还是绝对偏差,都是以收益的波动程度来度量风险的,而投资者关心的是具体的损失究竟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风险价值VaR(Value at Risk)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它表示给定概率置信水平和时间期限内的投资组合的最大损失,因简单实用被广泛采纳,但VaR存在不满足凸性和次可加性等不足,Rockafeller和Uryasev提出了条件风险价值-CVaR作为VaR的一种修正。CVaR是指损失超过VaR的条件均值,它代表了超额损失的平均水平,满足一致性风险度量,其优化问题可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魏丹[2]等利用CVaR对风险进行度量,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CVaR风险度量方法的投资组合优化模型,又进一步转化为线性规划模型求解。

另外,很多学者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考虑不同的条件,用不同的优化方法建立投资组合模型。胡达沙等[3]运用目标规划的方法建立一种新的证券组合投资决策模型,在模型中综合考虑了证券组合的收益、风险、交易费用等因素。也有许多学者建立多目标投资组合模型,但这些模型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难于体现出来,模型的求解也比较困难,王梦东等[4]引入偏好参数将多目标问题转化为单个目标的二次规划问题,弥补多目标模型的缺陷,也能寻找到更好的解法来获得有效投资组合。王腊芳[5]等以系数的证券投资风险分析为起点,以考虑交易费用和是否允许卖空为条件,建立起相应的线性规划模型。陈志娟[6]讨论了有交易费用的、包括偏度和峰度在内的高阶矩约束的多目标最优投资组合选择模型,将该模型转化为单目标最优化问题,并进一步利用线性逼近的方法将非光滑规划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岳格丽[7]以中小投资者为对象,建立了中小投资者的二次规划模型。以上新发展起来的投资组合模型基本上归结为线性规划、凸二次规划等规划模型。

2 内点算法的基本思想

内点算法是从问题的可行域内选一个严格内点,在可行域的内部生产一个点列,要求整个迭代过程始终在可行域内部进行,在可行域边界设置一道“障碍”以阻止到可行域边界上去,一旦接近可行域边界,就要受到很大惩罚,迫使迭代始终留在可行域内,逐渐趋近于最优解,在迭代的每一步,目标函数的值都有充分的减少,从而以多项式时间收敛或者实际迭代次数几乎与问题的规模无关。在众多的内点算法中,原始-对偶内点算法的发展尤其引人注目。核函数在原始-对偶内点算法的设计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一般地,给定一个核函数,就可以定义相应的障碍函数,利用障碍函数的最速下降方向便可以设计新的原始-对偶内点算法。

3 投资组合模型的内点算法

由于内点算法对于大规模问题的处理极具优越性,内点算法已成为数学规划的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是最优化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很多新的理论成果不断涌现,并广泛应用于投资组合、工程技术、移动通信等。针对投资组合实际问题的特点,基于核函数设计和分析内点算法,就可以求解线性规划、凸二次规划等类型的投资组合问题。杨国梁[8]等以投资者为了获取最大的投资效用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摩擦市场上最优投资组合问题的二次规划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内点算法。岳玉静[9]等设计出了马科维茨均值-方差模型的原始-对偶内点算法。

4 结语

投资组合理论虽然已经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投资活动本身是一个要考虑风险、收益、消费、税收、交易成本、个人偏好、通货膨胀、市场表现等多种因素,要做出多目标、多阶段决策的复杂过程,贴近实际的模型必然更加复杂,将内点算法引入投资组合问题的研究,只是提供了求解投资组合模型的一种方法,具体实施过程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Konno H,Yamakazi H.Mean-absolute deviation portfolio optimization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Tokyo stock market[J].Management Science.1991,37(4):519~531.

[2] 魏丹,单锋.基于CVaR风险度量方法的投资组合模型研究[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10,27(3):80~82.

[3] 胡達沙,吴炜.目标规划法在证券组合投资中的应用[J].运筹与管理,2004(3):116~119.

[4] 王梦东,童仕宽.基于二次规划的多目标投资组合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8):171~174.

[5] 王腊芳,胡宗义,杨国安等.基于风险计量指标的投资组合决策模型[J].运筹与管理,2005,14(3):117~120.

[6] 陈志娟,叶中行.有交易费用和高阶矩的最优投资组合问题[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42(3):500~504.

[7] 岳格丽,冉美华.中小投资者的投资组合模型分析[J].菏泽学院学报,2009,31(2):36~39.

[8] 杨国梁,黄思明.摩擦市场上最优投资组合的一种数值解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6,9(3):62~67.

[9] 岳玉静,蔡新中,何冰洁等.马科维茨均值-方差模型的原-对偶内点算法[J].运筹学学报,2007(增刊)11:46~50.

作者:岳玉静

上一篇:外籍教师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期中考试总结作文(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