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教案

2022-1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教案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优化整合研究

摘 要:当前的教育改革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要求,怎样最大程度利用现有课程资源来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从业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优化整合课程资源,可以使有限的课程资源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整合课程资源时,除了要让课程资源更加丰富以外,还要注意降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压力。通过科学规划不断豐富课程资源,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资源优化整合;研究

当前的教育背景下,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要更加努力的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求得生存。为提升小学阶段数学的教学水平,就要对当前的课程资源实行整合与优化,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课程材料,丰富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知识。数学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的内容,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奠定基础。文章对课程资源的概念及价值进行了具体阐述,提出了有效整合优化数学课程相关资源的具体方法。

一、 课程资源的内涵

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课程资源作为一个新概念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当中。课程资源在概念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课程资源在广义上指的是对课程目标实现有利的种种因素,狭义上仅仅指的是课程因素直接的来源。通常,课程资源指课程在开发中的相关素材或者来源,例如经验、技能、知识等能被课程学习利用的因素。

总而言之,课程资源指的是学校教育活动中,为了实现教学的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提高教学质量而参与到教学中的可以被开发和利用的各种课程要素之和。课程资源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备因素,如果缺少课程资源的参与,教学活动是无法进行的。课程资源不只是课程进行的必要条件,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积累和发展。

二、 课程资源具有的价值

(一) 课程资源对教师教学实践的价值

首先,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的有效性。通常,教师的教学能力决定着教学效果,但实际的教学活动受诸多因素影响,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总会有一定落差。教学活动是一种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活动,需要教师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展开教学活动,通过课程资源提升课堂效率。其次,可以使教学富有个性特点。个性化的教学是教师追求的一种教学价值。教学个性需要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教师对不同课程资源的取舍和使用,使教学呈现出各异的风格。

(二) 课程资源在学生学习方面的作用

可以促进学生选择适于自己的数学学习方式。课程资源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课程资源的优化与开发,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使知识更加形象具体。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素材,其丰富程度和实用程度影响着学生的取舍和选择,最终,学生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源作为学习资料。可以培养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品质。学生学科视野的开阔性取决于其生活与学习中所接触到的各种学习资源,教师通过课程资源的深度挖掘帮助学生展开数学学习,会拓宽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在更高层次上理解数学学习,进而拓展自己的事业,构建起更加丰富的数学知识结构。

三、 对校内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优化

(一) 注重教师资源的优化和整合

优化和整合校内资源时,必须注重开发教师自身的资源,实现教师情感的优化,让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一资源的优化过程当中,教师要充分使用肢体动作,用肢体语言的资源改善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不断开发自身的资源,将面部表情和神态或手势融入课程的讲解当中,活跃课堂氛围,改善讲课的效果。

(二) 对数学的相关学科资源进行整合

当前的小学数学的教学已经形成了非常具体的知识体系,在实际应用中,数学资源具有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完全发挥。所以要对数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当中人文资源的部分,挖掘与数学家有关的故事以及数学趣闻、古代数学等,用这些内容启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此外,还要开发小学数学当中的一些德育资源,将资源进行整合,深度开发和优化小学数学的知识之源,构建起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具体知识体系。

(三) 对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资源进行整合优化

为充分地发挥各种资源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要从数学与其他学科存在的联系出发,优化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使数学课程的资源更加丰富。以语文教学为例,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可以锻炼语言和概念的理解能力,这种能力应用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在理解相关数学概念性或理论性问题时会更容易,学习的效率能够有效提升。此外,还可以充分挖掘美术学科的资源,使数学课程的资源与美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美育,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这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四、 优化整合校外资源

数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优化和整合生活当中的资源,使数学和生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深度开发和利用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资源,将校外的资源最大程度地实现优化与整合。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更贴近学生的日常,使学生理解和接受更加容易,另外,生活化的数学资源可以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的能力。此外,还要尽量多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积累数学知识,感知数学的魅力。

五、 结语

课程资源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与要素。对于教师而言,课程资源可以提升其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教学更具有个性特点,对学生而言,可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的品质与深度,使其思维更加丰富。优化整合小学的数学课程相关资源,使这些资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学习材料,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最大限度地拓展,丰富学生在数学课程当中的知识结构,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严.数学课程与科学课程的相互渗透[J].华夏教师,2013(10).

[2]李红艳.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24).

作者简介:

魏梦菲,小学二级教师,浙江省诸暨市,诸暨市店口镇第二中心小学。

作者:魏梦菲

第2篇:小学数学课程资源优化整合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了更好的要求,如何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来说,通过强化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能够有效的发挥出教学资源的作用,促进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在进行课程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提升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同时还应该降低教师的工作压力。在进行课程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应该适当的扩大范围,将校内校外的课程资源结合起来,在经过科学的规划之后,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通过加强对小学数学课程资源优化整合的研究,对当前课堂当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实现繁杂课程资源的优化,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数学课程资源,提升数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程资源 优化整合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其在生活与学习当中需要不断的努力,从而适应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必须要对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为丰富的课程资料,保证学生获取更为丰富的数学知识。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教学内容变得更为丰富,通过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能够将这些资源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说,通过强化对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研究,能够形成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课程方案,从而在降低教师教学压力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为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

一、整合优化校内课程资源

(一)强化教师自身资源开发

在对校内资源进行整合优化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加强对教师自身资源的开发,从而对教师的情感进行优化,实现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自身的肢体语言,通过借助自身的语言资源,实现教学成果的改善,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师自身资源的开发,能够借助自身面部表情、情感神态以及手势动作等等,融入到整个的教学工作当中,从而改善课堂效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整合数学学科知识资源

当前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比较明确的知识体系,但是在具体的应用当中,这些知识资源的作用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必须要整合数学学科知识资源,对其中的人文资源进行优化,深度的挖掘其中数学家的故事、古代数学以及数学趣闻等等,从而实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除此之外,还要对小学数学中的德育资源进行开发,通过进行一定的资源整合,实现对小学数学系统知识资源的深度开发与优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优化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资源整合

为了更好的对数学資源进行整合,应该发挥出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从而优化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实现数学课程资源的丰富性。特别是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语文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的概念定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除此之外,在对美术学科资源进行挖掘的情况下,能够将美育与数学课程资源相结合,提升学生对数学活动中的美育的挖掘,从而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提升,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优化整合校外资源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的应用性很强,通过对生活化资源的利用,能够将数学与现实生活更好的结合起来,从而对其中的一些数学课程资源进行深度的利用,实现校外资源的整合优化。特别是在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之后,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数学素养的提升。除此之外,应该对实践活动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当中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比如说让学生参与车流量的调查,但是一定要保证学生的安全。通过对校外资源进行整合优化,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实现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有效的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

结语: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来说,通过强化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能够有效的发挥出教学资源的作用,促进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在进行课程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提升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同时还应该降低教师的工作压力。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对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为丰富的课程资料,保证学生获取更为丰富的数学知识。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教学内容变得更为丰富,通过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能够将这些资源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说,通过强化对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研究,能够形成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课程方案,从而在降低教师教学压力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为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孙桂花.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整合[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38).

作者:刘利军

第3篇: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初探

摘 要: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全方位改变人类社会空间的技术架构,不只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而已成为人们的社会环境,一个生存空间。新的环境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充分利用两学科的整合对于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产生了深刻影响。为此,研究两者整合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信息化”概念,已实实在在地写在了21世纪人类社会的第一页上。它不仅成为人类进入新世纪所必须面对的标志性观念,而且已作为一种实存力量,构成当今人类社会的生存背景,向越来越多的国家、各种各样的人类活动领域,产生冲击式的和渗透弥漫式的广泛影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全方位改变人类社会空间的技术架构,不只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而已成为人们的社会环境,一个生存空间。新的环境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进行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于是“课程整合”孕育而生,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如何发挥它们的最大效益,达到1+1>2的效果呢?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三个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内容整合:把教材變成“一渠活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生活,以用于生活”,“数学教学更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而教材内容相对固定,不可避免地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生活中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受教材编写所限,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的教育要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吸收引进与现实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重组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这里,信息技术正可以展其所长,大显身手。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让数学贴近生活,把“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比如教学“万以上数的认识”时,课前可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交流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我国领土面积,有的是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有的是四川汶川地震伤亡及失踪人数……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数据,使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實。

这样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时代之“活水”,拓教学内容之“清渠”,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这“一眼清泉”把教材变成了“一渠活水”。

二、形式整合:构建开放的课堂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教学中,我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利用信息技术去查阅资料,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封闭到开放,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并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课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查找信息,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组织形式贯穿学习过程始终,小组成员之间不断进行交流,甚至通过网络,整个班级同学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课下,让学生搜集了解分数产生的历史,丰富学生的数学认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真正把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

三、方法整合:破解“自主、合作、探究”难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知识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总结,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才能灵活地、创造性运用于实际,体现数学的价值。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可以改变过去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的现状。

如在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在课堂练习这一教学环节中,计算机及时将计算正确、错误的信息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相当于多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一对一”个别辅导。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教师也仿佛长了“千里眼”能“眼观六路”,起到了交往互动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结语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学生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助手。教师们通过参加培训、自学、与同事及学生沟通交流等方式提升自身信息技术水平;从自己或别人整合的经验中发现什么课堂适合整合,什么课堂不适合整合;对于整合逐渐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整合,如果需要对冗长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或新概念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演示,则多采用信息技术,如果学生的运算能力较弱,就少用信息技术等。我们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改革,让小学数学教学踏上信息技术高速路,让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张铁明.教学信息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2]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作者:苏光彪

第4篇: 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感悟

今年我教的是三年级的数学,数学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合,其实自己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去把他们联系在一起,通过近段时间的了解,我发现,并不是每一个内容都能与其进行整合。其实数学实践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更不是为了场面的热热闹闹,其关键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有所体验,有所感悟。

生活中的数学,学生很感兴趣,也容易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还要应用于生活。记得上次听五年级的数学课,老师让学生调查每天的温度,让学生参加实实在在的调查,并对调查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做出决策。一方面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一些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到了天气变凉要多加衣物,预防感冒等等一些生活常识。因此,我们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学生解决了哪些问题,得到了什么结果,还必须关注学生在数学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发展和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总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给了孩子自主空间,不仅是对孩子的解放,也给了我们更大的自由空间,也是对我们的解放。虽然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不多,但是今后我也会多向其他教师学习,让自己能够真正地了解课程整合,并在数学教学中加以运用。

第5篇: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教案

学 习 内 容 王 集 中 学 课 堂 教 学 导 学 设 计 共 几 课 2 课时 新圆周角

(一) 授 第 几 课 1 型 时 1.经历探索圆周角的有关性质的过程 2.知道圆周角定义,掌握圆周角定理,会用定理进行学 习 目 标 推证和计算。 3.体会分类、转化等数学思想. 学习重点:圆周角的性质及应用. 重 点 难 点 教 学 资 源 预 习 设 计 学习难点:利用圆周角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 师 导 学 设 计 调 正 反 思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第6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 舒 健

【内容提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信息技术将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并给未来社会带来巨大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 课程整合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我国教育部已决定,分三个层面在全国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这个决定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将极大地影响数学教育的现状。因为只有这样,数学教师才能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小数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里是一个“糅合”的含义,这就是“课程整合”的核心。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内容的整合

现行的小数教材中,最大的弊端就是经常出现1993年(甚至更久远的年代)统计的信息,教学内容明显偏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比如在小学数学第五册《两步应用题》的教学中,我首先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从学生最关注的有关奥运赛事出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想创新。又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正是这样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二、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形式的整合

目前我们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即学生在校集中授课,受教学时间的统一限制。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化整合数学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教学第八册《十进制计数法》、《数的产生》时,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

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看来是刻不容缓。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时,我安排了课堂练习。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又如在教学第七册《常用的计量单位》整理和复习一课时,利用网络教室,要求小组合作,内容是:把常用的计量单位分类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的又清楚、又完整、又有特色。从而改变以往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在练习纸上整理数据,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整理数据的全过程,教学的实效性很难把握等结果。而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大信息量传载功能正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使师生及时地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探究性课题的整合

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中,我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课题的研究。

比如我们在校园网或教师的个人主页上,公布研究的课题“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等。全校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许多学生兴致勃勃地参加,围绕选题,或个人或结合成学习小组,通过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在专家老师的指导下,整理自己的成果,写成小论文在网上发布。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与小学数学拓展型课题的整合,使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主动。他们在交流研讨中,不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同时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

五、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整合所要注意的问题 在“课程整合”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 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但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尤其是小学生,往往因相关同步知识不具备而使辅助教学本身遇到障碍。

* 从数学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计算机,而不是为了用计算机而使用 ,要强调教师的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基础,要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发挥计算机的长处,而不是抛开一切只要用计算机就行。关键还是教学设计。 * 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缺乏,使“课程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本身的教学任务。 * 缺乏专家和相关理论指导。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务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会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第7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索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索 ------湖北省丹江口市徐家沟小学 杨靖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数学课程和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补充、提高和整合,本着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的目的,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改进数学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和提高数学探究、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整合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近生活。

例如在教学小学低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和计算”时,我就通过多媒体动画再现买卖货物的情景,如一个学生拿2元钱买单价是1元4角的圆珠笔,售货员怎样找钱?2元等于多少角?1元4角又等于多少角?应找回多少钱?这一系列问题既形象直观又训练学生的思维。在《行程问题》教学时,借助动画演示相对、相向、背相而行;同时、不同时出发的相遇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在感性的动画世界中进一步体会了日常生活中的行程问题,同时也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更好的解决此类问题。在这些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创新。

二、整合教材内容,丰富学生学习素材

整合教材资源,提炼学习内容,是借助多媒体手段营造新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提高。这种整合的教学资源凝聚了教师的思考和智慧,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只能反映事物变化的结果或活动一瞬间。假如静止的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把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展现出来,让学习素材更加丰富多彩,这样既可突破难点,又可化抽象为具体。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教学中如何画角是本节课一个重要内容。以往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黑板上画,学生看,这样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二,画图时,教师的身体会遮挡部分学生的视线等等。如果利用多媒体来完成,情形就大不一样。首先利用电脑演示画角的步骤和方法。演示前,教师提出“注意观察画角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电脑演示步骤。由于是电脑来画,学生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的表象非常深刻。然后教师再在黑板上画角,进一步明确画角的步骤,渗透角的形成,最后让学生独立画角。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了解知识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不仅掌握了画角的方法,而且数学课堂也是动静交融,充满了勃勃生机。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我们就利用“几何画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做“数学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能够动态地表现几何关系、交互性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做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再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的“平移”、“旋转”的一些功能,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种动态的操作过程,给学生进行比较和抽象创造了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观察、发现、讨论、交流研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与已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大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对计算公式进行验证,从而实现对知识意义的构建。

三、整合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并不意味着排斥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相反,整合学习方法的目的正是对传统学习方法的一种传承和创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意味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整合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结合起来,有机统一在一个时空平台上,借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是对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节课时,通过多媒体演示展现了圆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再拼组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过程,变抽象为具体,把数学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转化过程展现的淋漓尽致。在此基础上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圆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由于学生直观的观察了圆转化成长方形之间的过程,比较容易理解圆的面积公式,也领悟了“圆的半径决定圆的面积大小”这一规律。这样有效的整合解决了以往教学中传统教具不能达到的效果。又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内容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太阳、月亮、地球三颗星球运行的规律,即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转一周是一月,地球绕地轴转一周是一日。形象的动画把学生带进了奇妙的宇宙,感知了年、月、日的来历,同时学生对年、月、日其它知识也产生了疑问。可见用多媒体演示诱发了学习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迫切要求掌握新知识的欲望也油然而生。如教学“年、月、日”中,我们利用多媒体信息创设协作和自主性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可以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进行随机观察年历。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观察月份的不同:有的月是31天,有的月是30天,而有的月又只有28或29天。学生还可以打开资料库进行知识查询,自己去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得到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利用计算机进行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从而可以探索出闰年和平年的概念。学生还可以尝试探索闰年的计算公式,还可以根据随机题来验证自己总结的计算公式是否正确。学生可根据需要在“知识扩展中了解到我国农历知识和世界上关于年、月、日划分的一些知识”。这样,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机械训练中解脱出来,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更好地完成自我构建过程。

比如:在讲《商不变规律》一课时,我制作了“小猴分桃”的课件,学生们看到栩栩如生的小猴,立即提起了兴趣.“谁愿意扮演猴妈妈帮他们分一分啊?”“我,我„„”学生们争着到黑板前来,在分的过程中我不时的变换课件,把学生分的方法进行了演示,我惊讶的发现了学生居然会想到那么多的分法,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探究式学习过程中,通过“探究——研讨”,以小主人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的方法,特别是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也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四、整合“网台”资源,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教师充分利用“湖北教育网台”这一教育资讯平台,大量应用和整合“网台”资源,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战略。在教学过程中把“网台”提供的优质课件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把优秀教案和学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整合,然后应用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之中。有时,老师甚至采用拿来主义,把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刻录下来,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感受“空中课堂”带来的名家教学风采。老师最喜欢“网台”提供的优秀课件,经常把优秀课件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后,应用于到数学教学之中,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把更多的经历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上,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师生的负担。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中,我们就利用播放超市的影像文件,让学生在“逛超市”中体会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一瓶牛奶的标价2元,这个2元就表示什么?顾客手中的6瓶可乐,这个6表示什么?在收银台计算的又是什么呢?从中学生可以体会单价、数量、总价在超市中的广泛应用。接着让学生自己在“超市”中购物。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式?这样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在课堂中让学生“逛超市”。让学生身临其境,零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

当然,我们还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当中,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作图。通过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信息实现实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也可以在任何时刻让客观存在或隐去;可以随机作出图像;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干预,象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可以对图形(或图像)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之,“信息技术把教育从单一传授知识功能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教育的功能回归它的真谛: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至此,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促使着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质的变化,同时随着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第8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教学提供了新的生长点和广阔的展示平台。

多媒体的介入,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一次革命。计算机多媒体很容易满足数学教学中的种种需要,它不仅能播放音像、动画,而且更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突破教材重难点,从而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些都说明整合是社会推进的必然结果。

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理论学习,谈几点想法和体会。

一、创设情景,改变教学方式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可以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且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特别是信息技术提供的网络传递方式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情境生动逼真,能够使学生进入角色快,积极性高。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样式。

二、贴近生活,丰富教学内容

课标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因此为了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使他们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我们在选取数学学习材料时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但教材和现有的资料很难满足学生这种对知识的渴求,而信息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的交互式特点,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使数学知识更贴近于生活,传达给学生“学有所用”的信息,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毕竟“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三、化静为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1世纪的教师角色已经发生改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生知识创建的协作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很好的学习伙伴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运用多媒体技术制造出的课件,具有图、文、声、貌交互式强的特点,这些特点弥补了传统数学的不足,使数学学习不再像以前那样抽象化,而这也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长方形的面积》一节的练习环节中涉及到这样一个提高题,一所学校要在颁奖典礼当天,在主席台的楼梯上铺上红地毯,已知楼梯的级数、每一级的宽和高,求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红地毯?这道题如果不借助课件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楼梯画下来,再把楼梯上的地毯利用动态手段展平,这样学生就十分容易理解,而且通过这道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四、激活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把问题建立在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以扩大学生探索数学的视野。为学生提供可探索性的、能从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以激活课堂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如录制生活中一些场景或将平时与教学有关的资料以多媒体形式存入电脑。教学时,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片段,设置为问题情境在课堂上播放,从而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活动、参与问题的发现及问题的分析过程,让学生在有趣的扭转中学习数学。现代教育技术具备大容量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界限,为学生提出大量的丰富的学习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资源探究、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在这种探究的过程中,不公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的意义,提高认识水平,更能发掘其创造潜能。

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仅靠教师的课堂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学校传授的知识极其有限,学生在学校学到的数学知识能在将来工作中直接应用的微乎其微,起作用的只是教师传授的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的数学教学应该教会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一门主要学科,数学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偶尔加一些模型。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的确没有某些其他学科形象、生动、具体。这样就要求我们除了自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也要让学生自己利用现代化手段学习知识技能,学会“自主学习”。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们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五、自主合作,促进数学交流

在实践中起到交流工具的作用在通过合理使用计算机,学生的收获比只由老师讲解所得到的知识要多得多,而且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离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明、推广,甚至感到豁然开朗,这是数学学习的新境界,从而使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提升的过程。

目前,多媒体教学尚处在尝试阶段,教学软件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还不能做到“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此外,我们对这些软件的了解还很不深透,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我们去琢磨,去研究,去尝试。只有这样,才能完善我们的教学,才能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更大的作用。

毋庸置疑他们的整合必将成为21世纪学科教学的主要形式。所以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我们不仅要充分运用在学生时代学习的各种理论知识,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真正发挥新技术的特点,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9篇:论小学数学与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整合

内容摘要:

数学,传统意识中是前人总结出的数学知识在课堂中的传授,“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把综合实践活动与数学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活动应是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融合过程;

二、活动课型方式应灵活多样:

1、寓教于乐的小游戏。

2、手脑眼耳并用的数学课堂。

3、综合性的研究学习。

关键词:灵活多样、综合性、有效整合

正文:

数学,传统意识中大家都认为是前人总结出的数学知识在课堂中的传授,仅为单纯的解题、做题、讲题。而新《课标》的出台和新教材的实验与推广,为小学的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巨大的平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呈现在课堂中更多的是一种综合性较强、实践活动为主的数学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它强调的理念是由学生亲历亲为,自主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知识不能与生活脱轨,为了能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把综合实践活动与数学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或实践活动,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有关的数学规律。

1、活动应是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融合过程

“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教育家氟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原则。基于此原则,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应该以数学知识为支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载体,是一个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有机融合过程。它是数学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活动过程应该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选取我们生活中日常片段或是实际情境,使学生确实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合理性,感受数学不但是枯燥单调的数字亦或公式,而是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感受数学的宝贵价值与无穷奥妙。

如我在教学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去春游》时,结合学生的常经历的春游情境,展开综合实践活动。先通过讨论解决课

本上设定好的向阳小学的春游计划,让学生对出游时应考虑的问题有所认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如何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出合理的计划方案。紧接着,让学生结合自己学校及年级实际,制定本校的春游方案。先让学生充分讨论春游前应做的准备,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地点、人数、包车数量、车费、游玩项目等。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相关准备工作制定春游方案。在此之前,要求学生自主收集可靠的相关信息,如调查并了解全校或年级的人数;通过电话询问汽车出租公司的类型和价格,选择合理的租车方案;通过网上查询,了解游玩的地点有哪些合适的游玩项目、价格等。最后将可行计划向学校提出建议。学生由于切实参与到每一个制定计划的环节,充分运用所学知识热烈讨论,各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并充分了解数学在各行业中的应用价值。

所以教师应选择在学生身边发生的,或学生需要了解的、熟悉的事物作为实践活动的主题,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通过对这些事物中蕴涵的数学问题的研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活动课型方式应灵活多样

“综合实践活动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把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学习方式以及评价迁移到数学学科教学之中。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是以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接受为基本方式。活动的开展不局限于某一种课型,而应根据需要灵活多样,重在突出其实践性、生成性、开放性。

1、寓教于乐的小游戏。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将游戏活动与学习结合是极好的教学手段。教学《游戏的公平性》一课时,让学生课上玩起摸球的小游戏。我的黑袋子里放了6个白球,3个黄球,但孩子们并不知道,规定全班参与摸球,一人记录结果,摸到白球多女生赢,摸到黄球多男生赢,孩子们跃跃欲试。最后结果呈一边倒趋势,男生大呼结果不公平,袋子里肯定有猫腻。我开心的问他们:“你觉得袋子里的球的分配是怎么样的?”大家都斩钉截铁的说肯定白球比黄球多好多,所以女生摸到白球的机会大。等我打开袋子,倒出球,大家大呼猜对了,老师偏心。在开心好玩的游戏中,大家明白了只有游戏双方赢的概率相等的情况下,游戏才公平。包括美妙的“杯琴”、排排站游戏也是,学生在轻松的游戏中

学习到了知识。

2、手脑眼耳并用的数学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接受式学习只会让孩子变成所谓的“书呆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河里的小鱼离不开水,即便听说过再多对牛的特征介绍,在它的脑海里不过是长着奇怪尖角及四条腿的庞然大鱼。听说的再多,比不上亲眼看一次;了解的再深,抵不过亲手摸一下。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数学课堂也是一样,教师绞尽脑汁将现成的结论传授的再多,不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特别像几何图形的教学,让孩子亲手去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自主发现特征,寻找关系,再总结发现,胜过教师干巴巴的说上十遍现成的定律。教学《怎样滚得远》实践活动时,我让孩子们自己准备材料,不同材质的板子,可以滚动的道具,支撑物,皮尺等。大概介绍步骤及注意点后,将孩子们带到室外,给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实验。每个同学都热情的参与其中,大家合作测量,共同发现问题,争论问题,得出结论。最后教师没给任何提示,学生自己将发现的进行总结: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板子与地面的角度越大,小球滚的越远;板子与地面的角度越小,小球滚的越近。角度相同时,板子材质越光滑,球滚的越远等。这些过程让学生在自己的操作、实验中去观察思考,去感受,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会数学的价值。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同时发展数学能力。

3、综合性的研究学习。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课程的设置应该是综合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程各个分立,这是不得已办法,”“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各个分立的课程能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块,构成有机体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其中。” 所以,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不必拘泥于仅仅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还可以把学习研究的触角延伸到课堂以外,调动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累积起来的综合素质。40分钟的课堂是有限的,是远远不够的。对于绝大部分不能在课堂上解决的大家感兴趣的课题,我们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去深入研究。比如教学《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这是个现实的问题,又是个开放的问题,因为问题的结论是不唯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于是我设计了《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整个活动分四步:

第一步: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在学校、家里及其他公共场合活动观察采访,和组员或家人讨论,查阅书籍杂志,上网搜索等活动,收集一些我国近几年人口、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造林面积等的数据或图片。

第二步:汇总小组材料,进行筛选。对于某些重复或是杂乱的数据资料剔除,太过复杂的也基本不予采用。将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制成统计图。然后集中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导致变化趋势的原因及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汇总、汇报、展示。把数据、统计图、图片制成展板,也可以设计课件展示,谈谈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体会,让孩子们在感受生存环境变化的同时,从人口增长及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数据中,感受到环保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增强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第四步:最后让学生设想出提高空气质量的方法,并请各小组以空气质量为题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告诫人们或呼吁大家一起来保护环境。

另外,“图案的欣赏与设计”、“校园绿化策划活动”、“春秋游活动”、“买卖问题”等都是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活动素材,都可以开展有趣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时间不限,可以是一周,一月,甚至可以是一个学期。

在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深切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大大提高了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与探索欲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步,学生对于知识的索求也愈发强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改革教育手段,更新教育理念。我们必须提倡开放式学习方式,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托,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注重让学生在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把课本内容化为自己的知识,实现从学会到会学乃至会用的迁移,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上一篇:展会个人总结下一篇:团支部委员会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