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风险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投资风险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中国的风险投资业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仍有比较大的差距。本文剖析了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借鉴美国风险投资的先进经验,对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策略作了粗浅的探讨。

第一篇:投资风险论文

风险投资机制与风险投资保险基金研究

[摘 要]本文以风险投资机制和风险投资保险基金的构建为研究对象,就政府出资的风险投资资金转变为风险投资保险基金对扩大风险投资资金的规模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论述,提出它可有效提升风险投资公司的风险承受力和扩大风险投资资金的规模,促进风险投资公司、高新技术和创新企业的发展,提升经济竞争力,另外,阐述了风险投资资金的退出机制对风险投资资金规模的影响,强调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对风险投资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转变政府风险投资资金为风险投资保险基金,是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

[关键词]风险投资;保险基金;风险投资机制

[

[作者简介]刘文国,上海金融学院会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会计与资本市场。(上海201209)

风险投资机制是由风险投资基金公司、被投资企业、风险资本市场政策法规等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体系。其基本运作过程为:以风险基金投资公司为中枢,广泛吸收资金,形成风险投资基金,选择具有在收益率和成长潜力方面具有投资价值的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并以股权形式进行投资,同时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使企业借助专业化的管理及充足的资金迅速发展,在企业发展成熟后,风险投资基金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转让企业的股权并获取高额利润,从而撤出在企业的投资。风险投资机制的各个环节是由风险投资资本的来源、风险投资资本的治理结构、风险投资的运行、风险投资的激励和风险投资的退出等机制所构成。风险投资机制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风险投资的成效。如何完善风险投资的机制,是当前风险投资研究的重要方面。

一、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风险投资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目前,各类风险创业投资机构的数量已达到380家左右,注册资本为1200多亿元,这类风险资本主要以政府、创业企业、投资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为主,相应的创业投资机制也已初步建立并运行。并且,在所有风险投资中境外风险投资机构是最为活跃的,外资机构资金在全部风险投资中所占比率很高(在2007年的31亿美元中占到80%),政府资金次之,我国金融机构资金和私人资金所占的比率较低。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于企业初创等相对早期发展阶段的资金比率也在逐年增高。上述数字说明,风险投资正逐步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不可或缺的投资来源。由于我国风险投资机构规模不大,平均每个机构管理的资金约3.15亿元人民币,风险投资机构的平均投资强度在3000万元人民币左右(具体数据见下表),对每个风险投资企业的投资力度相对有限,且风险投资的资金与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不匹配,很多风险投资资金投入到传统类企业或成熟阶段企业,这种投资不符合风险投资的特性,没有起到建立风险投资机构的作用。

2007年全球风险投资规模已达400亿美元,我国风险投资规模也达到31.80亿美元,投资项目和规模比2006年有较大规模的增长。尽管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总体规模与经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国的发展速度较快,风险投资也是很多创新企业和中小企业热衷的对象。由于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仍处在初级阶段,在风险投资机制方面还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资金来源方面,资金主要来自国外风险资金和政府风险投资资金。而社会的私人资金、金融机构资金、保险机构资金和养老金没有进入,风险投资资金规模受到限制。

2 风险投资的法律方面,所需政策法规有待完善,风险投资税收政策的完善是促进风险投资资金规模的有限措施。

3 风险投资的认识方面,对风险投资的特点要有认识,风险投资的对象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风险投资资本不是中小企业融资的资金源。

4 风险管理方面,要加强风险投资项目的投资管理,在缺乏合格的专业风险投资管理专家情况下难以取得满意的投资收益。

5 风险投资业绩方面,由于风险投资的高风险性和投资回报周期长及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不健全,反映风险投资良好业绩的案例较为缺乏。

6 风险投资专家方面,缺乏风险投资管理专家,风险投资机构难以控制和管理被投资企业的风险,风险投资管理水平落后。

7 退出渠道狭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缺乏。

8 民间资本很少参与,政府成为投资主体。只靠政府出资,民间资本不能积极参与,风险都由政府承担,风险投资不可能得到大发展。

我国目前风险资本的来源比较单一,除了来自外资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国内风险资金主要是由政府提供。因而导致了我国现有风险资本的规模较小,影响了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拓宽我国风险资本的来源渠道,改变单一的风险资本结构,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各级政府出资建立的风险投资公司是我国风险资本运作体制的缺陷之一。风险投资是一种风险极大的特殊投资活动,如果没有一批具有风险投资管理专业知识和经营技能的职业风险投资家来进行运行,风险投资活动是不可能成功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不能适应风险投资的特点和动作规律,无论是我国还是外国,采用这种模式较难取得成功。这是因为在国有独资公司的模式下,无论设计怎样周密的监督代理人方案,还是难以解决所有者虚置的问题,当然更无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风险投资资金规模的限制对于风险投资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制约,没有足够的资金规模和抗拒风险的能力,使得风险投资没有输的底气,因为一旦投资失误,可能就很难翻身。而对于风险投资来讲,高风险就意味着高失败率,因此,风险投资机构总是要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挑选,从上表就可以发现,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与风险项目投资资金有较大差距。如何提高风险投资资金规模和风险投资管理水平,就是摆在风险投资机构面前的首要任务。

如何扩大风险投资资金规模,就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政府在风险投资方面的资金与社会资金相比总是有限的,且政府出资建立的风险投资机构也缺乏足够的专业风险投资管理专家。因此,建立以政府出资的风险投资保险基金,对风险投资保险引入其他资金和投资机构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是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与非政府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政府只是对风险投资项目提供保险资金而不参与被投资对象的管理,政府认为某个高新技术企业或项目对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利,风险投资保险基金就可为这个企业或项目提供保险,风险投资机构出资和参与管理,这样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风险有风险投资保险,投资损失的承受力得到提高,在有效降低风险率后,对其他各类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也起到了示范和引导作用,特别是为养老金、私人资金、银行和保险机构资金的进入提供了条件。

风险投资保险基金的运转对扩大风险投资资金的规模也有促进作用。如果风险投资资金大部分来自政府资金,其他投资机构资金不参与风险投资,则政府风险投资资金的投

资规模受到很大限制。在有风险投资保险后,投资风险得到控制,可吸引其他投资机构资金参与风险投资项目,在其他风险投资资金的参与下,风险投资保险基金就具有杠杆作用,一个风险投资项目的保险资金需求是不等于风险投资资金规模。如一个风险投资项目的规模是1000万元人民币,假设风险投资保险资金是投资规模的20%,则政府出资建立的风险投资保险基金就具有5倍的放大系数,也就相当于政府的风险投资资金扩大了5倍,原来政府的1000万元人民币只能投资一个项目,现在可以为5个投资规模为1000万元人民币的项目保险。另外,风险投资保险基金可吸引更多的非政府投资机构参与技术创新项目投资,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有积极意义。

在非政府风险投资机构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后,政府资金将只作为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保险资金,不谋求商业利益,这种模式符合我国现阶段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而非政府风险投资机构是以商业模式运营的,他们在政府的风险保险资金支持下开展风险投资项目,商业利益有所保证,风险和收益的均衡关系向收益方向倾斜,有利于更多的其他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形成风险投资资本的竞争,有利于发挥专业风险投资家的技能,提高被投资企业和项目的成功率。

三、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完善

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在企业发展成熟后,风险投资基金机构通过资本市场转让企业的股权并获取高额投资利润,从而撤出在企业的投资。由于我国对企业上市的要求较高,一般中小企业难以达到上市要求,风险资本如不能退出被投资企业或项目,风险资本的高收益也无法实现,而且限制了风险投资机构的再投资,降低了风险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利风险投资的发展。建立有效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是促进风险投资的重要方面。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现有资本市场难以满足创业企业上市的需求,限制了资本市场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对创业企业在创业板市场上市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创业企业在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开辟了渠道,建设创业板市场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是促进创业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创业板市场的人市标准应建立在能满足大多数创业企业符合上市要求之上,降低创业企业人市的门槛是其首要条件,使大部分一般的创业企业都能达到在其市场上市的标准。建立创业板市场的目的是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创业板市场的准人条件应较主板市场更为宽松,才能达到建立创业板市场的目的。具体的准人条件具有健全的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具有较高的业务增长潜力、有高度集中的业务范围、周全的业务发展计划和业务发展战略,并遵守《公司法》和《证券法》。在企业达到上述标准后就应允许其在创业板市场挂牌上市。另外,我国创业板市场依附于一个证券交易所的模式,也限制了创业板市场的规模,这是由于受交易技术和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约束,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数量必然会受到限制。因此,建立独立于证券交易所的创业板市场,是创业板市场发展和改革的方向。可以考虑在我国的创业板市场上市条件设计时采用多样化的上市条件。对有一定规模且有盈利的企业,上市条件低一些,有一定规模但暂时无盈利的企业,上市条件高一些和监管严格一些。这样既能兼顾不同公司的特点和需求,又能减少市场风险及投资人的风险。在《管理办法》中将市场定位于“高成长型,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公司”,这类公司的净资产中往往拥有较多高新技术专利,因此,应对创业板公司的无形资产(技术和发明专利)占净资产比例进行规定,且相对于主板市场应该更高。另外,从《管理办法》来看,目前创业板并不支持具有高成长性但目前尚未盈利或盈利能力较弱的创业公司,这实际上排除了一些风险投资额很大,成长性很强,却尚未赢利的企业和项目。在制定这类企业的上市条件时,应考虑公司虽然尚未盈利,但净资产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在采取这些措施后,风险资本的退出得到保证,风险投资的发展速度将更加稳健,对扩大风险投资规模和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四、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的具体措施

科学技术创新既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也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实现经济安全的根本保障,要使高新技术有效地实现产业化,需要建立和完善能有效地动员和集中创业资本、促进知识向高新技术转化、加速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进程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对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对于高新技术的开发及其成果的产业化,具有重要作用。根据上面的分析,采取以下措施对促进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将会有积极意义:

1 建立政府主导的风险投资保险基金。风险投资保险基金的建立,对降低风险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当前风险投资机构承受风险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可有效提升非政府风险投资机构投资风险项目的积极性,为扩大风险投资资金规模提供支持。

2 加强与国內外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非政府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投资专家的技能,对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管理是降低风险和提高管理效率的保证。

3 法律和政策的支持。风险投资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2006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创新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从法律保障、税收和融资渠道等方面为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更多渠道。

4 拓宽风险资金的来源渠道。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努力提高私有资本在风险投资中比例。充分利用大中型企业资源,使企业将风险资本的投资作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注重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积极引入保险公司资金和养老金的介入,加强与发展与外资风险投资基金的合作。

5 引入个人资本特别是养老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在建立风险投资保险机制后,积极引入养老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养老金本身就有一个保值增值的要求。由于养老金具有规模大的特点,投入部分养老金到风险投资领域,这一举措可有效提高养老金的增值要求和扩大风险投资的规模,有利于风险投资的发展。

6 完善风险投资资本退出机制。风险投资主要是以股份形式投资的,它要求产权清晰,确保利益。完善资本市场结构是风险投资运行的基础,它既是资金市场,也是产权市场。为确保公平交易,维护市场秩序,政府要制定法规予以保证。另外,风险投资作为一种中长期投资,其价值实现的最佳途径是公司上市。因此,建立场外交易市场,以利于风险资本的退出。

7 加强投资风险管理。风险投资的风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风险投资管理目标需要实施一系列的评估,科学的评估事前、事中和事后发生的事项,促进风险投资的动态管理。

[责任编辑:陈 瑾]

作者:刘文国

第二篇:浅析风险投资及风险投资公司

随着美国硅谷新经济向全球逐步扩散,各国竞相发展新兴产业,风险投资作为孵化高新技术产业的一种最活跃的资本力量,日益活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理解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洞悉风险资本的流向、引导风险资本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和供给、利用杠杆效应博取利差以积累新创公司扩张的资本基础,对把握创新创业具有战略意义。同时,风险投资公司的治理结构、业务范式、人力激励、风险控制、战略进攻和收缩、组织活性等等,对一切准备开展资本运作的企业、高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一、“风险投资”的概念

“风险投资”又叫创业投资,或创新投资,它是介于金融投资和产业投资之间、依托并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价值链再造的一种投资品种,其基本特征表现为一种“接力棒”套现的投资循环,即给创新者以创业的权益资本及其增值服务,期望具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经商业化(产业化)运作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在时间和空间上避开同现有大企业正面对抗),从而使创业企业股权增值,为新一轮的投资者(“下家”)看好,股权以高溢价卖给“下家”变现,变现的资本又进入新的一轮投资……在风险投资项目企业的生产函数中,风险资本起着聚集、整合、重组各种创业资源以及激励人力资本的作用。风险投资家的第一要务就是创造新的生产函数,如何平衡“科学和激情”是其最大的挑战。“科学”是指对技术和市场演进的客观洞察以及理性把脉商机的决策,“激情”是指冒险意识、企业家精神,主动追求风险收益。风险投资就是在“科学和激情”理念下同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密集型产业共同发展起来的。

风险投资运作的完整过程包括筹集风险资本、管理风险基金、对新创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提供资本增值服务以及退出变现并向基金持有者分配。在这一过程中,风险投资公司作为不同于一般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基金管理人,发起成立一种或若干种风险投资基金并把基金用于“项目组合”的投资,期望通过一定程度地介入项目企业治理和模型化的投资组合管理使基金保值增值。据统计,在为创新项目进行甄别和组合时,风险投资公司一般每审阅1000份商业计划书,最终可能有7个项目被选中,这7个项目中只要成功2个(回报翻番),就足以在补偿其余项目的失败(包括业绩平平)之后获得较高的收益。

按照著名经济学家杨晓凯在其《经济学原理》中的观点,投资实质上是发展生产关系的一种工具。风险投资蕴含的交易本性、资本运作增值服务以及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各类利益相关者经济利益关系的平衡等均体现了这一论断。在风险投资的实践中,风险投资公司在做投资的同时,并行不悖的做着投资银行业务———产业链早期的投资银行,如创新项目、创业企业的财务顾问,通过为创业企业提供融资、购并、改制、上市、战略管理等资本增值服务,促进新创企业跳跃式发展。风险投资公司做投行的过程就是搞好投资商、政府等两类关系的过程:一曰“站在巨人肩膀上”———让新兴的小企业成为大资本大公司的关联企业,获得大财团的资助和惠顾等关照,以开发相对稳定的资本、订单及技术来源,包括但不限于:1)为其引进战略资本和行业资本,营造同大公司的资本纽带关系;2)与大公司结盟,作为大公司产业链的一个环节,为大公司的主业配套,为小企业构筑产业联盟。二曰“注重获取政策支持和政府资源”———让新兴的小企业获得政府重视和合法的“租金”,包括但不限于:1)利用充当政府经济顾问的特殊角色,为高科技企业的利益代言,进行“院外游说”,从专家的角度对政府决策提供支撑,为企业项目寻找各种政策支持和政府资源扶持;2)为企业寻求政府研究力量的技术支持、政府创业服务机构的孵化服务、政府部门订单的市场支持以及政法力量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等。

二、风险投资公司的运作

从风险投资的全过程(筹集风险资本、管理风险基金、对新创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提供资本增值服务以及投资退出变现并向基金持有者分配)来看,风险投资公司的市场定位于资本市场,主要是风险资本市场。风险投资公司的主要客户为项目企业、投融资中介、资金提供者。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风险投资公司一般都是政府、国企、上市公司提供资本金发起设立,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重点工作是开发项目企业源,项目企业是主要客户。但随着公司向投资控股集团的演进或者国家风险投资体制的进一步市场化,资金提供者也将是风险投资公司的客户对象。

风险投资公司的运作理念是以风险资本博取创新商业化产出的利差。具体而言,就是满足现有市场需求,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创新生产函数的要素组合,提高社会经济的分工和专业化水平,同时发展先进的生产关系,最终提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准。

一般来说,风险投资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以下四类业务:1.对企业进行股权投资2.证券 (股票、国债、基金)的短期与长期投资3.融资咨询、融资担保等中介服务4.发起或成立其它风险投资公司、高科技企业孵化器、投资管理公司或投资基金等。

风险投资公司的盈利源自风险投资、证券投资、投行、自身股权运作、基金管理等业务的收益。具体分述如下:风险投资业务的收益———将所投企业项目股权出售变现(转让、IPO、回购),获长期投资收益(资本增值收益)为主;退资前享受股东分红的经营收益为辅。

证券投资业务的收益———股票一、二级市场、国债市场操作,获年度投资收益(资本利得)为主,红利股息、利息为辅。投行业务的收益———投行服务,为项目企业撰写商业计划书并引入风险资本,为企业写贷款或贷款担保文件并引入贷款,为企业股改、股票期权计划、增资扩股或IPO做财务顾问,协助项目企业准备资料文件、代理公关并引入各类政府资金;收益以获取成交金额某一比例的提成为主,一定的劳务费为辅。自身股权运作业务的收益———自身资本运作,与国内外投资者合作发起成立新的投资公司、参股或控股其它投资公司、投行或股份制商业银行,形成投资控股集团(母子公司或战略联盟构架),获资本控制影响力和产权投资收益。基金管理的收益———筹资成立并管理创业投资基金,获取基金管理费。

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发展策略重点围绕风险投资这个核心业务的发展目标、投资切入点(同时具备某些属性的项目)方面。发展目标主要有四个:1.所管理的基金达到某一规模。2.年投资利润率一般50%以上。3.发展关联业务关系网,在分工协作中控制风险,提高专业化水平及声望。4.造就稳固互补的专才队伍。

风险投资公司的投向偏好主要考虑地点、行业、阶段、投资规模、企业类型、风险类型及数量。所切入的风险投资项目一般同时具备如下属性:1.项目企业所在地理位置:以本地为主,外地为辅;外地主要由公司在当地的分公司、子公司或关联公司来运作。2.项目企业所在行业:朝阳行业或某些专业领域;公司比较熟悉行情的行业领域;目前属于冷门、一般市场主体尚未注意、入股代价较低,但3到5年内将赢得市场广泛关注并愿意“追涨”的产业;行业关联度高、应用领域广泛、产业链容易拉长、产品衍生成系列的可能性大、有利于工业整体的提升(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有利于促进就业、容易获得政府支持的行业。3.项目企业发展阶段,以中后期(市场推广、产业化阶段)为主,初期(研发、中试阶段)为辅。4.项目所需投资规模,在公司规定的某一范围内(有下限、上限),投资额适中者居多。5.承担项目企业的类型,以高成长、高技术、中小型、创新创业、未上市的现代公司制企业为主,已上市的高科技高成长企业为辅。6.选择项目企业的风险类型及风险程度:在技术、工艺、市场、管理四种风险里,顶多是一种风险,一般是市场或管理风险,冒风险而不铤而走险。

三、剖析风险投资公司运营的关键

一个成功的风险投资公司的运营包括融资、投资、投资退出变现、风险控制四个相对独立、不可分割的环节,关键在:

1、融资

公司运营(包括日常经营活动和开展投资业务)资金的来源,以注册资本及原股东的后续注资或新股东的增资为主,每年非分配盈利、少量借款、受托管理的政府各类基金及贴息贷款等作为补充。

2、投资

一般情况,公司往往把资金以一定比例投放到银行存款、国债、基金、高成长股票(一、二级市场)等方面,保证资本短期流动性和闲置资金升值,此比例随风险投资业务的开展逐年下降,比重和绝对量由小到大,在若干年内达到某一标准。

风险投资公司在实际进行投资操作时要遵守收益性原则、专业化原则、流动性原则等三大原则。收益性原则即股东权益最大化。专业化原则即风险投资公司拥有很深的行业技术背景,有一个可为投资提供技术经济咨询意见的专家顾问团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聘请专家对项目进行筛选、评估、监管、变现等程序。流动性原则是指除风险投资按期投放外,余钱投入流动资产,在财务的现金流上确保风险投资公司能正常运营。

风险投资在投资周期上一般也有要求,每一笔钱从投出到最后收益的周期一般3~6年,种子期投资周期长,成长期投资周期短。

风险资本投入方式一般采用普通股、可转换优先股、转债等形式。在美国等风险投资发达国家,更倾向于采用可转换优先股的证券形式来对项目企业入股。我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则主要是使用普通股股权形式。另外,我国有一些政府性的风险投资公司,常采用科技担保贷款的形式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债权性投资,也属于广义的风险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特指采用股权或股权与债权混合型的投资工具)。

风险投资公司做风险投资一般运用组合、联合、渐进、主次缓急等投资策略。组合投资———同时对10个以上项目进行投资,形成一个投资组合,这些项目要求分散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区、不同规模的公司、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中,以规避风险。联合投资———类似辛迪加银团贷款,联合战略投资者、行业资本、其它风险投资公司、天使投资人一起投资,可作为主投资人,也可作为参与投资人。渐进投资———分阶段(分轮)注入,最初少量试探性投资,项目企业达到预定的效果后再追加投资,否则立即减少或停止投资。主次缓急———对项目的第一轮投资为主,追加投资、借贷收购、挽救投资为辅。公司运作初期(当务之急)是介入少量短、平、快项目,以保证股东对每年股票收益的要求或基金购买人对基金年分红的要求。以后逐渐加大种子投资、起步投资、市场推广投资、批量生产投资的份量,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上升为主要业务。

3、投资退出变现

风险投资公司向新创企业投的风险资本经过一个预期的投资周期后将从企业里以现金形式退出。变现退资包括投资成功型退出、投资业绩平平型退出和投资失败型退出等三种情况。

成功退出———待项目企业成长到目标规模和效益时,根据公募、私募资本市场的形势和风险投资公司的自身目标要求,适时通过证券市场、产权市场和技术市场向合适的“下家”转让股权或产权,获取现金。具体方式有:1.股权回购或管理层收购(MBO),将所持股权转让给企业创始人、其它股东或高管人员。2.股权协议转让,将所持股权出售给对企业感兴趣的大企业、上市公司及其它投资公司。3.通过关联交易来套现,利用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或买(借)壳上市。4. IPO(二板、主板),这是风险投资增值最大、最成功的退出方式。5.上柜(场外交易)出售所持股份。6.海外上市,通过境外投资机构以收购或合资形式海外IPO,或海外买壳上市。7.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和技术市场出售部分或全部产权、资产和投资项目。8.海内外招标拍卖。

平平退出———方式同成功退出大同小异。

失败退出———即企业破产清算解体。

4、风险控制

风险投资,顾名思义是指有风险的投资行为,风险投资的风险要大大高于一般产业投资或证券投资行为。风险投资公司要想正常运营,就必须以特殊的手段控制住这种高水平的风险。

风险投资过程中承受的风险主要包括宏观环境风险、行业市场风险、项目企业信息方面的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可归结为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两类。宏观环境风险、行业市场风险、项目企业信息不完全造成的风险都是客观风险。项目企业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则为主观风险。宏观环境风险即政治法律、经济、社会环境变动引致的公司营收的波动。行业市场风险即行业市场的规模、潜力、竞争与热点转移等引起的公司收益波动。项目企业信息方面的风险包括信息不完全造成的客观风险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主观风险两种。信息不完全造成的客观风险是指对项目技术的研发是否能成功,研究出的技术是否将被更先进的技术替代等没有把握。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主观风险是指,公司与项目企业相比,居于信息劣势地位,对项目企业的了解没有企业本身了解得真实、全面、客观、具体、深入。由于双方利益并不完全一致,一方面,代理行为中的道德风险大;另一方面,存在逆向选择,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导致项目被过分包装来圈钱的风险大。

对上述风险,风险投资公司一般采用下列特殊的规避或控制风险的措施:

1.建设自律的企业文化,即不违反法规政策,遵守公司制定的投资管理制度,金融创新要适时适度,擦政策边球要慎重。

2.注重宏观分析、行业研究。

3.遵循组合投资、联合投资、多元化投资、渐近投资的投资策略,分散、降低风险。

具体形式:(1)一次投资额一般不超过风险基金总额的20%。(2)一般不追求控股权,一次投资额不能超过项目企业49%的股权,对项目企业的股权结构安排中尽量让技术、管理、劳动等因素参与分配,以使实际掌握企业剩余控制权的项目企业方拥有对称的剩余索取权,让风险主要落在项目企业方,籍产权内生的激励约束功能把代理成本及风险降低。(3)在既定的单个项目投资规模范围内,所投项目里呈现两头少、中间多的项目规模结构,一般投资额为上限和下限的项目的数量均不超过项目总数的10%,规模适中的项目居80%左右。(4)按发展阶段对被投项目企业进行组合,所投种子期企业和马上就要上市的企业一般均不超过项目总数的10%。(5)对被投企业的类型进行组合,所投企业不一定全是高科技企业,也包括少量现金流入大、盈利好、应用高科技从事传统产品生产的企业,以及拟上市公司上市前进行最后一轮融资的项目。

4.建立科学的项目选择机制,一是制定出一套好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指标、评价程序、评价方法等;二是投资经理的尽职调查。

5.“立法执法”:“立法”即起草一份好的投资协议,比如可设计出一种股权结构(含控制权结构)随业绩而自动调整浮动的协议条款,这种协议具有极大的“大棒+胡罗卜”效应,最大限度地降低代理风险。“执法”有两个层面:一是依照投资协议为项目企业排忧解难,提供孵化和资本增值服务,并适度约束监管企业,如派出董事或财务总监,定期听取企业经营状况与风险评估结果的汇报;指定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进行年审等。二是利用投资协议设计的保护条款如反稀释、优先权等保护自身根本利益免于受侵的危险。利用可转换、止损条款等将损失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遏制已发生的损失进一步扩大。

6.利用智囊:风险投资项目必须经专家咨询委员会评估把关。必要时借用“外脑”,委托外部的管理咨询公司、市场调查公司、信用评级公司对所投企业进行评估与监管等等。

作者:谭永东 李 强

第三篇:美国风险投资经验及其对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启示

[摘要] 中国的风险投资业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仍有比较大的差距。本文剖析了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借鉴美国风险投资的先进经验,对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策略作了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发展策略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融资将近267亿港元,再次刷新目前中国互联网企业境外IPO融资的纪录。同时,控制阿里巴巴股份已经超过70%的雅虎和软银两家风险投资企业获利颇丰,再次让世人折服于风险投资的魅力之下。自1946年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美国研究发展公司诞生至今,风险投资已经经历了60年的发展历程。其间,风险投资以势不可挡之势,席卷美国高科技产业,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如微软、苹果、英特尔等一批享誉全球的著名企业。风险投资对高科技产业的巨大推动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都在积极通过发展风险投资,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腾飞,增强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中国的风险投资业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仍有比较大的差距。本文剖析了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借鉴美国风险投资的先进经验,对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策略作了粗浅的探讨。

一、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基金作为风险投资的主要来源以及过度的政府干预

政府在中国风险投资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占投资规模的80%,非政府部分则是少得可怜。现在政府既是选手又是裁判,因此很有可能会破坏风险投资公平、开放、标准化的运作规则。在我国的风险投资活动中,由于我国政府的绝对主导地位,政府过多参与,忽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风险投资中最活跃的力量——市场力量的发展十分缓慢。此外,政府的行政干预也使得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行为发生扭曲。风险投资公司根据自身的评估及按市场规律选中的项目往往不能获得批准,缺乏市场效益和前景的项目却能够在行政力量的“关照”下得到支持。违背市场规律的操作使风险投资公司经营风险增加,效率下降,逐步陷入困境。

2.风险投资缺乏法律法规保障

我国风险投资的实践和研究尽管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目前还不具备风险投资所需要的良好法律环境,尚没有规范风险投资行为的《风险投资法》等法律法规,有些法律法规的内容甚至不利于风险投资的发展,存在着法律“缺位”、“错位”情况,使得我国风险投资的操作缺乏规范性的法律支持。对风险投资公司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使得风险投资者信心不足,投资谨小慎微,无法筹集足够的资金和发挥风险投资对企业发展的真正支持,已有的风险投资往往也投资于成熟技术,风险投资的特点不明显。

3.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缺陷,投资很难变现

国际上风险投资有首次公开发行(IPO)、公司或创业家本人回购、第三方收购、清算退出四种退出渠道。IPO被认为是风险投资最佳退出途径,是风险投资家追求的目标。据《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风险资本退出方式主要是并购和股权回购,但国际经验表示,风险投资项目退出绝大多数以并购方式进行,在美国这一比例达70%,在欧洲接近90%。而我国以并购方式退出的比例与国外相比明显偏低。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内资本市场尚不成熟,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功能不完善;二是企业在主板市场发展有限,客观上加大了企业间并购的难度。风险资本IPO退出门槛较高,使得真正实现IPO退出的风险企业为数不多,其原因主要是我国证券市场还处于较低发展水平,在政策法规等方面根本无法完全与IPO退出机制实现对接。根据主板市场的规定,上市公司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2)持有股票面值人民币1000元以上的个人股东人数不少于1000人,(个人持有的股票面值总额不少于人民币1000万元);(3)向社会公司发行的股份达公司股份总额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其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比例为15%以上;(4)三年连续盈利记录。这对于那些刚刚步入扩张阶段或稳定成熟阶段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来说,主板市场门槛相对太高,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而且在主板市场严格的指标管理下,即使有机会进入主板市场,也无法在数量上满足众多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要求。而作为创业板计划搁置后深交所推出了权宜之策——中小企业板,除了上市股本总额要求较低外,大部分还是沿袭了主板的游戏规则。

4.传统观念与风险投资发展存在着冲突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风险投资发展要求形成了一定的矛盾,甚至发生了较大的冲突。具体表现为:风险投资发展要求的“以人为本”和网络化、扁平化的知识管理与以行政权力为轴心、“官本位”、“等级制”的价值观念形成矛盾;风险投资发展所要求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与“宁为鸡首,不做凤尾”、“一山不能容二虎”的传统文化观念形成冲突;风险投资发展所要求的规范化、法制化的制度管理与中国中小企业常用的“家族式管理”、“裙带关系”形成的文化冲突;风险投资发展所要求的尊重知识、保护知识产权,与目前“诚信缺失”、侵权盗版盛行等社会现象形成冲突;风险投资发展需要不畏风险、敢于创新与传统文化中“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守旧、中庸、惧怕冒险的文化观念形成的冲突。

5.缺乏风险投资人才

美国著名技术创新理论家考茨麦斯基说,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风险投资家。他认为,风险投资家应是具有较强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同时又懂企业管理理论,具有金融投资实践和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实践的“通才”。在中国,风险投资仍处于初级阶段,从我国目前风险投资的现状来看,真正懂得风险投资的人不多,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更少。有的只懂专业知识,而缺乏投资意识;有的只有一般企业管理的背景,却缺乏风险投资的实践经验等。这导致不能有效地进行风险项目的决策与管理,不能对创业企业在经营策略、形象设计、组织结构等重大问题上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案及决策,风险投资管理手段传统而且落后。风险投资人才或创业企业家的缺乏,是我国风险投资发展中非常突出的问题。人才的缺乏已成为我国发展风险投资的主体障碍。

二、美国风险投资可供借鉴的经验

风险投资最先在美国崛起,其发展规律与特点必然会受美国的技术水平、政策环境、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包括风险投资的运作方式与游戏规则必然会打上深深的美国烙印。其中有大量先进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吸收,这对我国风险投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政府鼓励扶持但不过多干涉

在风险投资领域,政府的作用不可低估。政府可以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扶持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为风险投资业创造一个稳定、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投资的风险。美国政府很早就认识到了风险投资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且充当了这种“保护伞”。但是美国政府很少直接参与风险投资的运作与管理,而是一方面充分利用其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通过调节潜在投资者的风险收益比来诱导投资;另一方面致力于改善企业内部经营能力和外部生存环境,降低其所面临的诸多风险因素。

2.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美国对风险投资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建设非常重视,通过立法来加强对高科技小企业的风险投资管理和监督,从而为高科技小企业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法律环境。1958年制订的《小企业投资法》为发展风险投资提供了最主要的法律依据。

3.给予税收优惠政策

美国政府在税收等方面也采取了优惠政策,在20世纪50年代,为鼓励小企业投资公司的发展,规定发起人每投入1美元便可以从政府得到4美元的低息贷款,并可享受特定的税收优惠。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又对税制进行了重大改革,降低风险投资税率,规定风险投资额的60%免于征税,其余40%减半征收所得税,从而使税率从原来的40%下降到20%,扶持和促进了风险投资的发展。

4.NASDAQ市场为风险投资的退出提供了强大支持

要想发展高科技产业及风险投资业,有效的退出渠道是必不可少的。二板股票市场是风险投资最理想的退出机制。如美国苹果公司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成为一家现代化企业,1980年12月12日通过IPO方式公开发行460万股,使得早期投资于苹果公司的风险投资家增值1637倍,这是风险投资的理想结果。从苹果公司成功的经验看出,风险投资的退出途径是获取高额回报的关键。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和风险投资业的发达与NASDAQ市场的活跃分不开,微软等许多国际知名公司都是从NASDAQ市场走出来的。美国的风险投资业能够发展到今天的程度,NASDAQ市场功不可没。NASDAQ市场80%-90%是高科技类企业,正是因为美国几乎所有有名的计算机企业、生物制药企业、电子通讯企业等高科技领域的企业都是NASDAQ市场的上市公司,因此它已被看作是世界公认的高科技企业成长的摇篮,已成长仅次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全球第二大证券交易所。正由于此,使得NASDAQ市场成为价格表现最佳、市值增长最快、交易最活跃和筹资能力最强的美国证券市场,为美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5.文化教育方面

(1)具有良好的传统和社会风气

美国是最早发生淘金、探险、移民潮的国度,说明了美国在传统文化上都有冒险、追求刺激的渊源,美国除了具有重视发挥个人作用、富于开拓进取精神、注重实效、鼓励创新的传统外,还有鼓励冒险、容忍失败的良好社会风气。正如多加布林集团总经理拉里•基利说“容忍失败,这是人们可以学习并加以应用的极为积极的东西。”美国风险投资家倡导鼓励冒险,容忍失败,形成了以硅谷为代表的创新文化,给大量创业者提供了创业的机会和平台,也鼓励和带动了一批又一批观望者加入创新的队伍

(2)注重风险投资家的培养

美国非常注重风险投资家的培养,特别是培养精通技术的同时通晓金融知识的风险投资管理人才。因此,他们对某一项发明或科技成果是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判断,节省了从研究到成品推放市场的时间,有利于比别人更早地取得专利和占领市场。此外,美国的风险投资家具有创新精神,他们不人云亦云,也不一哄而上。在美国甚至有的风险投资家拿着支票到不知名的小镇或大家去和那些有突出发明和特长的人和学生谈判,给他们提供资金,帮助他们创业。他们不以貌取人,也不论资排辈。他们的社会背景也不同,有的是企业家,有的是富翁,有的是政府部门主管,有的是基金经理人,有的是发明家等。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事物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极具战略眼光,反映在风险投资上就是抢占知识经济制高点,努力培养国家支柱产业,从而走在时代前列,领导世界潮流。

三、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策略

1.转变政府投资角色,拓宽风险资本来源渠道

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在发展风险投资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将是至关重要的,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成为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了使风险投资实现良性发展,政府应当引导而不是领导风险投资的发展。虽然在短期内,国家的直接投资是必要的,但从长远来看,政府不能成为主要的投资主体,它只能是私人投资的补充,其目的是用较少的政府资金带动较多的私人风险投资。政府对风险投资的参与,应当是从宏观层面上解决我国当前风险资本不足的问题;应当满足风险投资对融资渠道多样化和融资成本尽量低的要求,并通过有效的政府措施,对风险投资行为实施强化激励,满足风险投资对高收益率的追求;应当拓宽各类资金进入风险投资市场的政策条件,广开风险资金渠道,最终实现政府风险投资角色的转换。

2.完善风险投资的法律环境

风险投资对法律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是风险投资机制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制定、完善有关风险投资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管理条例,使风险投资在具体操作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盲目性,降低风险度,增强可信度与透明度,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我国政府应尽快出台《风险投资法》,规范风险投资公司,使其运作有法可依,保障风险投资公司在资金筹集、项目选择、知识产权维护和所有者权益转让方面的利益。

3.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

完善的退出机制是发展风险投资业的前提。风险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从所投资的高科技项目中获得超额利润,这就需要及时将其转让出去,再用收回的资金投入到新的项目上,实现利润的滚动增长。因此,退出是风险投资最为关键的一环。

虽然创业板市场不是风险资本的唯一退出渠道,但它却是最有吸引力的退出渠道。创业板的推出对风险投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对主板市场而言,创业板较低的上市门槛将有助于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机会,也能为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等创造一个良好的退出机制。创业板对具有高成长性以及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变得越来越不可忽视。2009年3月3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创业板市场的推出拉开了帷幕。10月23日设立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创业板正式开板,创造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崭新历史。我国适时推出创业板市场与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步伐是相吻合的,创业板的推出将给国内具有行业发展空间以及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4.培育风险投资人才

一个高素质的风险投资家是风险投资事业的灵魂,他们不仅要为企业筹措资金,还要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管理咨询,甚至寻找销售渠道。优秀的人才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吸引更多的资金,资金越多,分散风险的能力就越强。没有专业风险投资家管理的风险投资是危险的。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培养具备金融、保险、企业管理、科技、经济等各方面知识以及具备预测、处理、承受风险能力的人才,以适应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需要。如高校可以打破专业界限,培养跨学科、跨行业的人才。

(2)建立职业人才市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实现人才的有效配置。同时,应建立起有竞争性和吸引力的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大批高层次的科技、经济人才投身到风险投资事业中来。

(3)积极开展与国外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引进和学习先进的风险投资管理技术。此外,可以高薪聘请国外有经验的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帮助开辟我国风险投资的新领域。

5.积极发挥外资在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中的作用

我们应积极创造优惠条件,吸引国外风险投资基金来华投资,允许外商独自设立风险投资公司或者和中方共同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允许国外风险投资公司将其资本利得或到期本金向境外转移;简化政府对外资立项审批的环节,增强执法的透明度,树立政府的服务意识,从软环境上切实鼓励和吸引国外风险投资。还可以考虑采取与外资风险投资公司联手投资的形式进行运作,充分发挥外资风险投资公司在机制和运作能力方面的优势,让外资风险投资公司充当“领投”的角色,国有风险投资公司充当“跟投”角色,学习国外公司的先进管理制度和管理经验。

参考文献:

[1]胡晓峰:《风险投资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2006.9

[2]刘曼红、[美]兹维•博迪主编:《风险投资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7月

[3]Robert D.Stillman:《美国风险投资发展对中国的启示》[A],2004中国风险投资论坛

[4]成思危:《风险投资,中国与世界互动》[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8

[5]王松奇、王国刚: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M].中国财经出版社,2006

[6]李璐:论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J],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12期

[7]张武:浅析我国风险投资所面临的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22期

作者:韦云珊

第四篇:非对称信息条件下风险投资者与多个风险投资家的委托

摘要:风险投资者与多个风险投资家建立合同关系,多个风险投资家共同为该投资者经营一个风险投资项目,易导致搭便车行为。在连续支付模式下,引入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提高各风险投资家努力的积极性,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率和成功率。通过对风险投资者与多个风险投资家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进一步分析可知,在连续基金周期中,各风险投资家只有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努力水平,才能达到一个马尔科夫完美均衡(MPE)。

关键词:风险投资者;风险投资家;委托代理;马尔科夫完美均衡

文献标识码:A

作者:赵 坤 王 栋 孙 锐

第五篇:风险投资项目投资后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摘 要:风险投资机构一旦选择投资项目,主要通过对风险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和对其进行监管两种方式控制项目风险。文章分别从增值服务和监管两个角度对项目投资后的风险管理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风险投资项目;投资后;风险管理

早在1912年,著名政治经济学家熊彼特就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经济正在深深地验证着这一点。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新常态。从2012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告别过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经济增长,2012年-201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7.65%,7.67%,7.40%,2015上半年的经济增速为7.00%,经济呈现出中高速增长。同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而且伴随中国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粗放地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模式需要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处于新常态的中国经济,要实现不一样的增长需要创新。创新是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走创新发展之路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2015年6月11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通过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引导机制、拓宽风险投资资金供给渠道、发展国有资本风险投资、推动风险投资“引进来”与“走出去”等举措来扩大风险投资,支持创业起步成长。

由于风险投资主要投资于创新企业,而创新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将面对不同的风险。作为一种创新的投融资机制,风险投资最终追求的仍然是资本的增值。只有合理防范和控制风险,才得获得与高风险相匹配的高收益。因此,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非常重要。

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是指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者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管理方法、手段、技术对项目活动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以最小的成本保证安全、可靠地实现项目的总目标。

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贯穿于项目运行的各个阶段,因此对其的风险管理应该贯穿其整个运行过程。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Tyebjee和Bruno总结前人的研究结果,提出风险投资项目的运行过程包括:交易发起(Deal Origination)、项目筛选(Screening)、项目评估(Evaluation)、投资协议设计(Structuring)、投资后管理(Post Investment Activities)。学者们通常讨论风险投资项目运行各个阶段中存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对风险投资项目投资后的风险管理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由于风险投资机构一旦选择投资项目,就成为风险企业共同的拥有者。投资机构主要通过对风险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和对风险企业进行监管两种方式控制企业的风险,下面分别从增值服务和投资后监管两个角度综述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情况。

一、增值服务

风险投资降低风险的机制在于利用风险投资家的人力资本,为风险企业提供增值服务。风险投资机构通过为风险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可以促进风险企业良性发展,更大可能实现投资收益,进而减少投资风险。

针对风险投资机构进行项目投资后对于风险企业的增值服务,学者们主要讨论提供增值服务的形式、方式及增值服务对于项目运行的影响。

对于一个拥有坚定信念和强烈成功欲望的风险企业家而言,他需要为自己的项目找到优秀的风险投资家,他需要风险投资家的资本、经验及各种社会关系网络。风险企业家希望获得风险投资家的支持并与其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学者们经过研究,普遍认为风险投资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风险企业提供帮助:

在企业的长远发展方面:参与制定风险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与经营计划;为风险企业的后续发展筹集资本;积极促进风险企业的并购、回购或公开上市等。

在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建立有活力的董事会;聘请外部专家;招聘重要员工;促进和完善风险企业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充当CEO智囊团,提供技术、知识、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咨询;为风险企业家提供精神上和信念上的支持,激励风险企业家引领风险企业走向成功等。

在企业外部,帮助企业铸造关系网络、开拓企业产品市场等。

具体地,王干梅(2004),徐锦荣(2010)分别分享了高新投和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的投资经验。在经营中,投资机构通过提供融资担保帮助高科技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或政府资金,协助风险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企业修订发展战略,设计融资、资本运作和上市方案,进行资产重组等;在内部管理上,帮助风险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规范管理、进行制度建设,调整完善治理结构,引进管理和技术人才,制定和实施激励约束机制;在企业外部,疏通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争取政府政策支持等。

张识宇,徐济超和蔡建峰(2013)指出风险投资机构的网络资源包括行业资源网络、人力资源网络、专家网络及信息资源网络等。Stam和Elfring(2008)和Lu等(2013)认为,通过风险投资机构构建的资源网络,风险企业可以从外界获得信息、技术、知识、资金、信任等企业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并且风险投资机构利用其在资本市场上的关系和技能,帮助风险企业筹集发展所需后续资金或开展并购、上市准备等活动。

袁蓉丽、文雯和汪利(2014)通过对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风险投资机构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呈现正向变动,说明风险投资机构通过进入公司董事会参与上市公司治理。而且高质量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的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规模更大。

风险投资机构积极为风险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取得了有益的成果。从微观角度,增值服务可以提高风险企业的竞争力,减少项目风险并提高风险企业的收益。

首先,风险投资机构提供的增值服务可以提高风险企业的管理能力、治理结构、为企业设计长远的发展蓝图。

Kulow和Khoylian(1988)研究发现,风险投资机构通过更换风险企业高管可以帮助风险企业提高管理能力。Hochberg(2011)研究证明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的风险企业收支水平较低,更积极地采纳股东权利协议,有更独立的董事会结构。Baker和Gompers(2002),Suchard(2009)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以上观点,他们发现风险资本的进入使风险企业董事会中有更多的具有行业经验的独立董事,使董事会更加具有独立性。张识宇,徐济超和蔡建峰(2013)认为风险投资机构通过参与风险企业的重大决策、协助企业进行战略规划,帮助风险企业发现创新机会和先动商机,提升项目的评估准确性。并且通过帮助企业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和组织结构以及向企业家提供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增强企业的创新实力和动力,提升风险企业的创业导向,即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和超前行动性。钱野(2014)对浙江省3480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调查,发现有风险投资背景的高新技术企业,更容易将上市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并更容易上市。

另外,Hellmann和Puri(2000)提出风险投资的参与可以缩短风险企业将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Matusik和Fitza(2012)认为风险投资机构能够帮助风险企业克服所在领域特有的技术难题,并有助于识别企业潜在的风险并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Hsu(2006),Gu和Lu(2014)提出有风险投资支持的风险企业更容易建立战略联盟和技术授权等合作性的商业关系。

其次,风险投资机构提供的增值服务可以有助于控制项目风险。

Hellmann和Puri(2002),Kaplan和Strmberg(2003)发现通过协助招聘风险企业的管理者、聘任或解聘经理人等方式,风险投资机构影响风险企业决策并约束管理者的私利行为,使风险减少。

Gompers(1995),杨艳萍(2003)指出,向风险企业派出具有专业知识、管理能力、熟悉风险企业业务、能为风险企业发展提供增值服务的投资经理出任企业董事,可以克服或减少风险投资机构与风险企业之间的协议、契约和各种规定的不完整性及信息不对称性,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性所带来的投资风险。

赵玮,温军(2015)利用2005年-2013年间1481家风险投资机构和1334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有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的上市公司,其高管薪酬较低,而高管持股比例较高,说明风险投资机构通过增加高管的持股比例来抑制高管的短视行为,有助于降低代理风险。

第三,风险投资机构提供的增值服务可以给风险企业及机构自身带来高收益。

国内外学者通过对有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的风险企业与没有风投支持的风险企业的比较研究,发现它们在上市时及上市后的市场表现有所不同。国外相关研究显示,有风险投资支持的风险企业上市时成立的时间更短,资产账面价值更大,权益比率更高(Megginson,Weiss,1991);上市时表现出更低的折价率(Brophy,1988;Barry,1990;Megginson,Weiss,1991;Wang,2003;);上市后,其市盈率、投资回报率更高(Jain,Kini,1995);而且具有更高的长期绩效(Brav,Gompers,,1997)。究其原因,学者们认为风险投资家积极地参与风险企业的管理,对信息的掌握比较充分(Brav,Gompers,1997);通过对风险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并进行相应的监管,向市场传递了企业资质优良的信号(Barry,1990);并且市场投资者承认风险投资家在被投资企业中的正面作用(Jain,Kini,1995),提高了风险企业的附加值。同时,由于风险投资家对于风险企业上市时对高管和董事会的调整,风险企业上市后企业的盈利可能性增加(BharatA.Jain,Narayanan,OmeshKini,2007)。

在国内,学者们也进行了相关研究。王干梅(2004)直接利用数据说话。高新投通过为风险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促进了风险企业的快速发展。而且高新投在三年内(2001-2003)因此获得了64.2%的高回报率。

钱野(2014)调查发现125家有风险投资背景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值(包括总产值和人均产值)、销售收入、研发经费投入及其增长率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且其获得银行贷款的平均额及增长率也明显增加,风险投资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外部融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沈维涛,胡刘芬(2014)认为,有专业化投资经验的风险投资机构能够在投资后对风险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价值增值服务,从而提升其投资绩效。杨晓艳(2014)也认为,相较于PE,风险投资机构更倾向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并通过积极参与企业管理能力的提高过程,使风险企业实现了增长。

葛翔宇,李玉华,叶提芳(2014)通过对创业板市场335家企业新股发行和二级市场股价变动等数据的分析,认为风险投资的参与降低了企业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而且其积极为企业提供各种增值服务,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使风险企业在上市时具有显著较低的抑价率和更优异的股票异常回报率。郑秀田、许永斌(2015)利用2009年-2011年间281家创业板企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也发现,由高声誉风险投资机构参股的风险企业在IPO时具有更高的超募率。李曜,王秀军(2015)为此做出解释,他们认为风险资本在新股发行过程中能够发挥信息传递与认证的,使发行定价更接近企业的内在价值,减少企业的发行损失。同时,风险资本具有市场力量,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二级市场交易,首日收盘价更高。

沈维涛,胡刘芬(2014)认为,有专业化投资经验的风险投资机构能够在投资后对风险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价值增值服务,从而提升其投资绩效。赵玮,温军(2015)通过对2005年至2013年间中国战略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证实以上观点,他们认为,具有高持股比例和高声誉的风险投资机构能够显著地改善风险企业绩效;杨晓艳(2014)也认为,相较于PE,风险投资机构更倾向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并通过积极参与企业管理能力的提高过程,使风险企业实现了增长。

二、监管

风险投资机构对风险企业进行投资,则在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为了防范项目运行中的各种风险,风险投资家要对风险企业进行监管。学者们讨论了影响监管的因素及监管的内容和方式。

进行项目投资后,对于风险企业的管理,学者们认为既要避免事事插手的保姆式监管,也要避免放任自流,不管不问的监管方式。要既能发挥风险企业自身的积极性和创新力,又要使风险投资家在风险企业的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风险投资机构要把握对于风险企业管理的介入程度。

影响对风险企业监管程度的因素来自于风险企业及项目自身情况、风险投资机构的特点及两者间的联系等。如风险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风险企业家的经验与能力、风险投资家的经验水平、风险投资对项目运行的满意程度、风险投资机构投资金额的大小、风险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的距离、风险企业家与风险投资家的目标一致性、二者的声誉等。

项喜章(2002)认为在风险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风险企业家缺少管理经验,市场网络没有建立起来,风险投资家的会加强对企业的监管。而风险企业发展壮大以后,风险投资家会更多提供战略管理方面的帮助。同时如果对于所投行业不确定性越高,而且当风险企业面临困境时,风险投资家的监管会越多。李延喜(2002)提出如果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合作的时间越长、风险投资家的经验越少、风险投资家对投资收益越满意,对风险企业的监管会越弱。Higashide和Birley(2002)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们认为当风险投资家对风险企业的经营绩效不满意或投资家认为能够为风险企业提供帮助时,会增加对企业的监管。

Gompers和Lerner(2002)指出风险投资家对风险企业的监控具有很大的成本,如果风险投资家距离风险企业比较近,则干预成本较低,会增加对企业的监管。李志萍、罗国锋和龙丹(2014)的研究证实中国风险投资存在地理亲近,即随着风险投资机构与风险企业空间距离的增加,其交易达成的可能性减小。Barry(1990),项喜章(2002),董静,翟海燕,汪江平(2014),赵玮、温军(2015)等认为风险投资机构的持股比例越高,对于风险企业的监管也会越多。风险投资机构会更积极地参与风险企业的改革。另外,董静,翟海燕,汪江平(2014)认为影响风险投资机构对风险企业的介入程度的因素还包括:风险投资机构及风险投资家个人的行业经验和专长、双方的谈判能力、风险投资基金的制度设计、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企业家的职业声誉等相关。

学者们也强调了对风险企业监管的重点内容及监管方式。

杨艳萍(2003)强调风险投资机构在投资后要加强对风险企业关键人物的流失风险和道德风险的监管和防范。

程静(2004),付玉秀(2006),王立新、李勇(2007),彭飞(2011)认为风险投资机构要对风险企业运营总体状况以及风险企业的环境变化进行动态监控。企业运营监控的方法包括:通过董事会对风险企业的重大决策(经营或营销计划制定、重大人事变动、资金运用等)施加影响;监控风险企业的财务状况、营销状况、股权变动、报酬水平、追加贷款沃土产;调整风险企业的管理层;在风险企业面临重大经营危机时接管企业,帮助企业度过难关。风险监控的方法包括:参加风险企业的董事会;审查企业财务报告;进行实地考察;与风险企业家会晤;审查企业财务报告;定期招开会议讨论风险;对已察觉的风险进行记录、跟踪、监视和控制;使风险水平与管理层次匹配,即由中层管理人员处理较低风险,由高级管理层处理可能威胁整个项目的风险;任命风险经理负责项目的风险信息处理、风险责任分配等工作。

王石、谢丛梅和郑巍(2006)认为风险投资机构应该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额度及对风险的偏好,对风险企业的风险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据此决定风险管理的程度和力度。并进一步指出,对于处于发展期和扩张期的中小风险企业,需要构建动态的风险监管体系。体系中包括监管主体系和辅助体系。其中风险监管主体系是核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技术风险、产品\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经营管理风险。辅助体系包括财务指标体系和企业成长性评估体系及法律风险和人力资源风险体系。通过建立风险监管体系,以期对中小风险企业进行及时、有效地监督和管理。

徐锦荣(2010)提出投资机构对于项目的管理实行小组跟踪管理机制,项目小组成员要定期了解项目的运行情况,并且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动态监控。在机构内部建立项目等级评估制度,按照风险水平由大到小对项目实施ABC三级分级管理,以便科学有效地管控投资风险。通过对于项目风险的有效监管,即使经历了2008以来的金融危机,高科技投资集团在2010年的前8个月的经营业绩仍比同期有不同幅度的增长,表现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董静,翟海燕,汪江平(2014)提出风险投资机构应该根据自身的专长及项目不确定性选择对风险企业的监管模式。对于“高专长+高不确定性”的项目适用“高增值服务+高激励约束”的管理模式;对于“高专长+低不确定性”的项目适用“高增值服务+低激励约束”的管理模式;对于“低专长+高不确定性”的项目适用“低增值服务+高激励约束”的管理模式;对于“低专长+低不确定性”的项目适用“低增值服务+低激励约束“的管理模式。而且虽然监管模式有一定的稳定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和特殊事件的发生,监管模式也会随之变化。

三、小结

风险投资项目的运作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割裂的过程,在其运行的每个阶段都存在着风险。从风险资本对项目的审核、评估、进入到最终的退出,都需要进行风险的识别与评价,以便及时进行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在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中,明显偏重于投资前投资决策阶段的风险管理,而忽视投资后项目的风险管理;偏重于风险发生后的风险控制,而忽视风险发生前的风险预警。风险投资作为一种促进高风险、高成长企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直面高风险的同时,更应该完善自身的风险管理机制,更好的对风险进行主动管理,建立有效地风险预警机制,在风险发生之前遏制其发生,或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风险损失,提高投资收益。风险资本更加有效地运行,才能进一步放大其宏观经济效应,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科技竞争力,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

参考文献:

[1]陈静,李锦飞,翁肖力.高新技术投资风险与风险管理[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2001,(1):71-73.

[2]尹久,刘曼红.风险投资成功退出的风险识别与微观控制路径设计[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5):92-96.

[3]王干梅,谢明权,陈玮等.发展风险投资 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化[N].中国证券报,2004-04-05,第14版.

[4]徐锦荣.创业投资风险管理的探索和实践[C].2009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

[5]张识宇,徐济超,蔡建峰.风险投资后管理对被投企业创业导向的影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22-27.

[6]Stam W and Elfring T.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intra-and-extra industry social capital[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8,51(1):97-111.

[7]Lu H,et al. Why do venture capital firms exist and institution-based rent-seeking perspective and Chinese evidence[J].Asia Pacific Management,2013(30):921-936.

[8]袁蓉丽,文雯,汪利.风险投资和IPO公司董事会治理--基于倾向评分匹配法的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5,(5):118-128.

[9]Hochberg Yael V. Venture Capita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he Newly Public Firm[J]. Review of Finance,2011,16(2):429-480.

[10]钱野.风险投资对浙江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21):87-90.

[11]Matusik S F,Fitza M A. Diversification in the Venture Capital Industry:Leveraging Knowledge under Uncertaint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2,33(4):407-426.

[12]Hsu D H. Venture capitalists and cooperative start-up commercialization strategy[J]. Management Science,2006,(52):204-219.

[13]Kaplan S., Stromberg, P. Financial contracting theory meets the real world: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venture capital contracts[R].Working Paper, NBER, 2000.

[14]Gompers P. Optimal investment, monitoring, and the staging of venture capital[J].Journal of Finance,1995,50(5):1462 -1486.

[15]杨艳萍.风险投资的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分析[J].经济师,2003(7):34-35.

[16]赵玮,温军.风险投资、高管薪酬及董事会特征--公司治理视角[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5,(4):34-45.

[17]Megginson,W L. and Weiss,K. A Venture capitalist certification i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Journal of Finance,1991(46):879-903.

[18]沈维涛,胡刘芬.分阶段投资策略对风险投资绩效的影响及机理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4,(3):64-74.

[19]杨晓艳.风险投资的选择方向:”好苹果“抑或”坏苹果”--基于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方金融,2014(06):54-59转26.

[20]项喜章.论风险投资后管理[J].探索,2002,(4):97-100.

[21]李延喜.风险投资的后续管理对创业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4):43-46.

[22]李志萍,罗国锋,龙丹,等.风险投资的地理亲近:对中国风险投资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14,(3):124-132.

[23]董静,翟海燕,汪江平.风险投资机构对创业企业的管理模式--行业专长与不确定性的视角[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9):3-11.

[24]程静.基于项目寿命周期的风险投资项目管理及其一般性原则[J].科学管理研究,2004,(10):108-111.

[25]张洪石,付玉秀.我国创业投资公司对风险管理的认知调查[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5):50-57.

[26]王立新,李勇.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2):84-87.

[27]彭飞.风险投资后管理概念辨析及分类模式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6):47-49.

[28]王石,谢丛梅,郑巍.中小创业公司风险投资后风险的识别与评估[J].工业技术经济,2006(5):137-139转143页.

作者:李春宇

上一篇:土木专业本科论文下一篇:土木工程预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