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业联合会工作总结

2023-0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在这时光静走的岁月中,唯有工作留下的成绩,让我们感受到努力拼搏的意义。无论是什么行业的工作,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可能曾面临众多的困难时刻,那就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勉励自己,吸取经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工商业联合会工作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工商业联合会工作总结

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2021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

前 言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各行各业原来的发展轨迹,作为消费前沿的商贸流通业及各类商业服务业所受影响首当其冲。其中既有实体商业的逆境支撑、涅槃重生,也有线上消费的大创新、大发展。而在这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下,全球国际贸易以及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受到巨大影响,国际关系也更加复杂多变;对内整个消费市场的发展走向、市场格局、业态模式、消费认知、消费习惯等都因为疫情发生了重大改变。在这种局面下,对未来的商贸服务业发展如何预判?中国商业联合会延续了十八年的“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评述报告进行了预测。

在香港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的支持和中国商贸杂志社的协助下,我们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对宏观经济和商贸流通行业出现的新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并组成专家评审组进行多次讨论。今年的专家评审组组长继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宋则和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高级经济师傅龙成共同担任。部分专家委员、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及媒体资深记者参加评审组的研讨和评述报告的撰写工作。

参加本年度评审和研讨的还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原常务副会长、研究员丁俊发,中商商业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研究员刘海飞,中商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姚力鸣,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流通产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依绍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贸易经济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晓东,北京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赖阳,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谢莉娟,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流通产业研究室副研究员、博士张昊,中国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沈实,中国商业联合会特邀副会长、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副主任曹立生,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吴颖、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秘书长博士杨青松,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彭建真,全国农贸中心联合会副秘书长张娟,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处长宋松,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张倩,香港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华北地区首席代表博士李涛,香港冯氏集团利程坊(上海)商贸有限公司董事林星晔,IBMG商业智库总裁唐韶娟,中国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曾令同,中国商报社副总编胡斌和记者冉隆楠、蒋永霞、贺阳,中国商业联合会办公室宣传处处长李海东,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郁迪、副秘书长杨金龙。

2020年9月25日,专家评审组召开了第一次研讨会,与会专家针对疫情对行业的影响,现代化流通体系建设,如何拉动内需,外贸转内销路径,各业态的数字化建设,消费的结构性分化,绿色健康消费需求提升,渠道下沉,跨行业互助抱团,餐饮复苏,零供关系、终端和品牌商关系变革,抖音、快手、小程序等直播带货形式,电商新业态,到家服务等等问题,展开了前瞻性的研讨,会议持续讨论近四个小时,并提出20多个商业热点相关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任兴洲和现任所长、研究员王微等专家因事未能到会,以书面建议形式向秘书处提出了对明年商业热点的建议。

专家委秘书处将专家评审组提出的热点问题梳理、归纳为19个选题,征求160多位专家委员的意见和建议。

2020年10月30日,秘书处在收集归纳各位专家以多种形式反馈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了第二次评审会议。与会专家针对反馈意见展开了深入讨论,对热点选题进行提炼、修改和补充,最终确定“2021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并组织十大热点展望评述报告撰写工作。

参加“2021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评述报告执笔的有:郁迪、曹立生、钱慧敏、倪颖、张朝辉、张昊、谢莉娟、吴颖、杨金龙、张娟、冉隆楠、贺阳、蒋永霞。全篇由傅龙成审阅定稿,杨金龙参与修改,郁迪、杨金龙编辑并校对。

2021年1月18日,“2021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在北京向媒体及业界发布。香港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根据专家的评述报告撰写制作“2021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英文报告”,同期向香港及海外媒体和商界人士发布。

热点一

习总书记主持研究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

流通产业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与作用增强

2020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专门研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问题,强调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必须把建设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上升为战略任务来抓。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再次强调“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并重点提到“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健全现代流通体系”等。毋庸置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将是下阶段流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支撑流通产业不断增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回溯过去,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始终是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市场流通体系的形成及其现代化发展,是一个持续的、渐进式变革的过程。专家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前30年,流通领域以商业、粮食、供销、物资、外贸等几大系统组成的体系框架相对固定,流通体系主要配合国家计划执行产品调拨职能,这种“政府分配型”而非“市场交换型”的流通体系,在当时环境下对保障供应和稳定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暴露了计划经济的体制弊端,为后來坚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真正的“市场”流通体系的构建,始于改革开放后对原有封闭式流通体系的破除,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由交换型”的“市场”流通体系渐进成型。21世纪以后,随着流通业全面对外开放和外资商业进入,加快了内外贸一体化的流通体系建设,并在学习效应和竞争效应并存基础上,奠定了提升现代流通体系的总基调。

党的十八大以后,流通产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功能定位更加明确,政府先后出台了40多个文件支持流通业发展,党的十九大以后,国家更是将流通与壮大国内市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问题相联系,统筹指导流通业发展。近年来,以“互联网+”全面提升现代流通体系和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双管齐下,使流通体系在线上和线下充分融合互动,成为我国现代流通体系领先于世界的突出特点。回顾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物流+电商”及各类新兴流通业态对稳价保供、人民居家购物保持生活安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历史经验不难看出,中国特色现代流通体系是伴随着我国流通体制改革进程构建起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摸着石头过河”的重大探索成果之一。专家指出,下阶段,继续抓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并突显中国特色,必然要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的流通特殊问题,使现代流通体系在日益深化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始终与我国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发展理念相一致。具体来说,中国特色流通体系将重在统筹下述几方面关系:(1)开放与可控的关系,既要充分“搞活”流通,继续构建高水平开放格局,也要更好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优化流通体系的宏观管理机制,在积极运用资本力量壮大流通的同时,有效遏制“资本的本性”,防范流通发展陷入单纯的资本逻辑。(2)实体和虚拟的关系,即中国特色流通体系将切实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服务于广大劳动者对丰富使用价值的现实消费需要,预警过度金融化等虚拟经济信号,防范流通体系脱钩实体经济和背离社会主义发展目的。(3)城市和农村的关系,即中国特色流通体系将使社会化大生产的丰裕物质成果广泛惠及城乡居民,通过城乡一体的大市场和大流通,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加快农村地区流通基础设施配置,激发以商业促产业、以创业促就业的流通减贫增收机制,使流通体系助力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目标。

专家还特别提醒,中国特色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既要以历史经验为鉴,更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为指导,及时做出理论性定位。依据流通领域生产性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的科学划分,流通活动的行业类属是清晰有界的,也就决定了流通体系的界定不必大而全。找准现代流通体系的要害,抓好主要矛盾,将特别重视三大核心子体系:(1)物流体系。物流是商品流通领域的生产性子产业,物流体系尤其是交通运输体系愈加成为核心竞争力,是现代流通体系中先进生产力的代表。(2)批发体系。批发是流通体系中组织商品跨区域流转的主要力量,是政府执行流通宏观管理的重要抓手。下阶段,将加快传统批发市场向现代化批发交易平台的升级,并加快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批发商。(3)零售体系。从消费的需要决定生产的理念出发,现代零售体系的定位不止于单向地推动商品销售,更将利用终端信息优势,深度洞察消费需要并反向驱动生产创新。还应特别注意的是,相较于供给体系所承载的价值生产职能,以及生活服务体系中着重以劳务的提供直接满足消费需要的生产性劳动,流通体系的关键性差异在于媒介交换和价值实现,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不可逾越的中心枢纽,与供给体系和服务体系是相辅相成、互补融合的关系。

2021年国家将编制“十四五”流通体系发展规划,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可以预期,在一系列政策利好和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将呈现三个趋势性变化。(1)流通体系的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赋予了现代流通体系更具体的含义。当前,数字化的零售体系已见雏形,中国零售业具有引领全球零售创新的潜力和经验。下一步,批发体系的数字化重构将是重要发力点,批零高效分工协作是数字化流通体系的应有之义。(2)流通体系与生产过程更好地融合。数字经济时代,流通体系与生产过程的融合,将跳出渠道视角,更多发挥由市场倒推生产,由流通反向引领柔性、韧性生产的先导性作用,使二者真正成为互为你我的产销结合体。(3)政府支持下的超前配置的物流基础设施是中国特色流通体系的典型特点,在数字化转型趋势下,将加快交通运输及配送体系的智慧化升级。

总之,随着中国特色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速度加快,流通产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将进一步增强。“十四五”期间及以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以商流为核心、物流为基础、信息流为先导、资金流为支持,流通产业将不断夯实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在激活小店经济、提振乡村市场、激发流通创业和解决劳动者生计等方面大有可为,而基于数字技术的普及应用,流通产业将更有能力引导生产精准发力,突显流通产业对于畅通经济内循环的先导性作用。

(执笔人 谢莉娟)

热点二

2021年消费品市场将快速增长 助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消费和生活造成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经济社会活动一度被迫按下“暂停键”,居民消费大幅下降,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20.5%。

面对新冠疫情的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人民為中心,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及时采取科学、有力、有效的防控措施,迅速动员全国力量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动“六稳”“六保”工作,有力有效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较短时间内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胜利,生产、消费、生活持续向好恢复。

前三季度,我国GDP实现72278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5.5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0.8%,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货物出口同比增长1.8%,其中9月份同比增长8.7%。

针对消费因一季度疫情、二季度汛情受到较大冲击的情况,中央及各地、各有关部门及时、有效地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从优化国内供给、激活新型消费、推动城乡融合、促进消费回流、稳定居民收入、改善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系统地完善促消费体制机制,助力消费品市场实现恢复性增长。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73324亿元,同比下降7.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2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增长0.9%,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95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比8月份加快2.8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实现增长。

受疫情影响,居民购物加速向网上转移,前三季度,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实现66477亿元,增长15.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3%,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4个百分点。3月份以来,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保持同比两位数增长。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向好,实体店客流持续回升,前三季度实体店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5.2%。下降幅度比上半年减少2.5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实体店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1%。餐饮收入降幅快速收窄,前三季度餐饮收入同比下降23.9%,降幅比上半年收窄8.9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同比下降2.9%。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政策效果显著,下半年汽车消费潜力得到充分释放,限额以上单位汽车零售额在7、8、9月份分别增长12.3%、11.8%和11.2%。

前三季度,基本生活类商品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同比增长10.6%,日用生活类增长6.8%。消费升级类增长较快,前三季度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7.2%,化妆品类同比增长4.5%。

市场物价稳定,温和上涨。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3.3%,8、9月份分别同比上涨2.4%和1.7%。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3%,涨幅比上半年回落1.9个百分点,9月份同比上涨7.9%。猪肉价格涨幅自3月份开始逐月回落。

2020年我国GDP会实现正增长,第四季度消费品市场加快增长,但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会是负增长。这既表明商业和消费受疫情影响巨大,同时也预示着未来较大的增长潜力。

2021年,我国疫情防控的重大胜利成效将进一步巩固和发挥,经济社会活动和居民商品消费、服务性消费将全面恢复到正常状态,经济增长、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将比2020年明显加快,将有力推动消费的快速增长。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其中相关战略、政策、措施的实施,将为消费的增长提供有力的新动力和良好的新环境。《建议》中指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善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撑体系,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建议》指出,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降低企业流通成本,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发展服务消费,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完善节假日制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建议》指出,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建议》指出,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

2020年10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近期扩内需促消费的工作方案》指出,推动线下服务消费加速“触网”,充分释放线上经济潜力;积极支持餐饮恢复发展;增加社区生活服务消费;培育信息消费新习惯;实施促进实物消费政策,畅通供需更高水平良性循环;加大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支持;加快推进5G网络基站建设等等。十九条工作方案的进一步落地实施,将直接或间接促进商品和服务性消费。

由于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负增长,预计2021年,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全面促进消费的新发展格局下,在居民国外消费大幅回流国内的新形势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以10%以上的速度加快增长。

(执笔人 曹立生)

热点三

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应对模式挑战

融入国内大市场未来可期

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及供应链受到了严重冲击。随着全球需求减弱,边境互通受阻,许多行业受到严重影响,尤以出口行业为甚。疫情爆发后,海外市场需求锐减,大批出口订单遭延迟或取消,外贸企业获取新订单更是难上加难。与此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及地缘政治问题也给全球市场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上述大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双循环”发展战略,强调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积极扩大内需支撑经济复苏和持续增长。

为有效解决传統外贸企业面临的挑战,帮助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国家部门和地方政府都积极制定政策措施,力求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内销渠道,融入国内大循环。2020年6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针对出口企业转向内销市场面对的主要挑战出台支持措施,确保产业链及供应链畅通运转。

由于国内与国外销售市场业务模式存在差异,外贸企业转型内销面临一定难度。欧美的传统供应链体系由品牌和零售商主导,而中国传统批零企业及新零售平台则更为松散,也更具动态性。相比国外有规划性的传统采购模式,国内订单相对碎片化、多次少量;同时,国内销售交付周期短、回款周期也较长。这些问题都是出口型企业转向国内销售市场时面对的挑战。此外,国内和国外市场采用不同的质量认证标准,如国内的强制性产品认证(3C认证),涉及这一问题的产品如玩具及电器产品等,需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才可以在国内销售。为促进出口产品在国内销售,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允许在2020年底前因受疫情影响而需转内销的产品,如果符合国际生产标准且达到中国标准要求,经外贸企业作出自我符合标准书面承诺声明并加贴中文标签后,可在国内市场销售。同时,政府亦承诺继续深化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改革,简化出口转内销产品的认证程序,缩短办理时间。此外,各级政府部门亦针对内外销税制不统一、知识产权保护、内销融资困难及成本高企等问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其中包括简化办税程序、进一步放宽加工贸易内销申报纳税办理时限和暂免征收内销缓税利息。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政府将为外贸企业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提供便利服务。同时,政府将加大出口转内销的金融保障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对出口产品转内销提供支持,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除上述国内外订单模式和体制上的差异以外,出口企业在进入国内市场还面临流通渠道的选择问题。中国的流通格局变化速度要比国外快,加上传统渠道费用高企,而外贸企业建立自己的渠道以及专门的销售团队需要一定时间,因此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推广,是帮助出口企业接触国内消费者的一种最为快捷有效的方式。电商平台客群广泛,同时拥有流量和营销优势,又能通过直播带货、场景体验、社交互动等创新营销手段,帮助出口企业更快、更直接地面向国内消费者。针对目前出口企业面对的订单被取消或减少、库存积压、线下销售渠道受阻等问题,淘宝、京东、拼多多、苏宁等多家国内电商平台,均推出一系列帮扶措施,希望借助平台自身的知名度、流量和营销优势,帮助外贸企业将出口产品转销国内市场。

目前,各大电商平台推出的主要帮扶措施包括:(1)为外贸企业提供免费平台入驻服务及流量扶持。(2)在数据、营运、贷款、物流配送及广告营销等方面为外贸企业提供支持。(3)在平台上推出专属的“出口企业产品专区”。(4)与地方政府合作,为外贸产品举办网上直播等服务支持。(5)举办各类网上购物节,联合各地政府发放消费券,鼓励消费者购买出口转内销产品。

不熟悉国内市场,以及对国内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缺乏了解,亦是出口企业转内销时面对的重大挑战。过去,外贸企业服务的对象主要以国外品牌商和采购商为主,他们通常主导性较强,工厂只需按订单需求生产即可。相比出口市场,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电子商务时代下,消费趋势变化更快,消费者的期望不断提高。因此,要想长远立足于国内市场,外贸企业需要及时洞察消费者偏好,并发展供应链上下游其他环节的能力,即需要同时具有产品研发和设计、品牌建设、营销推广、零售运营等全方位能力,才能做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此方面,电商平台要积极配合外贸企业,为企业提供免费出口转内销课程及各项服务,帮助企业理解和认识内销市场;同时,电商平台利用其掌握的消费者大数据优势,帮助外贸企业了解市场最新趋势和变化,制定更为精准的研发、设计和生产计划。电商平台也积极和外贸企业在C2M(Customer to Manufacturer)模式方面进行探索和合作。与常见的“以产订销”模式不同,C2M从消费端需求入手,能更精准对接消费需求,反向拉动生产端,从而提高供需匹配效率。除了鼓励外贸企业与电商平台对接合作,政府也积极鼓励外贸企业利用步行街、重点商圈在品牌聚集和人气效应等方面的优势,拓展出口产品的内销渠道;帮助外贸企业进一步对接国内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组织各地大型商业企业与外贸企业开展订单直采或举办各种线上展会,充分利用好线上线下渠道,把产品卖出去。

由于上述诸多挑战,在转型内销之路上,大部分企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短期来看,在渠道上借力电商平台将优质的出口产品销往国内市场是有效去库存和增加企业收入的应对之策。长期来看,国外经济衰退,外部需求下降,而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是企业未来持续发展的目标所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20年公布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25年,中国中产阶级收入群体规模将超过5.6亿人,中国消费市场规模将超过美国。

要做到长远可持续发展,传统以外贸为主业的企业除了服务于国外市场,还要加快融入国内市场,通过加强提升供应链上下游能力,特别是产品设计开发、营销和品牌建设能力,更好地打通国内外市场。与此同时,通过出口转内销推动国内外标准的加快对接,实现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丰富国内市场供给,增加消费者选择并带动消费升级,有效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的快速发展。

(执笔人 钱慧敏 倪颖 张朝辉)

热点四

农产品流通助力乡村振兴优势凸显 批发市场升级转型加速

2020年疫情期间,作为民生事业的农产品流通业充分发挥商贸流通渠道作用,忠于职守,勇担责任,做到农产品不脱销、不断货、不断供、不涨价,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供应,在保供稳价、解决受疫情影响农产品滞销卖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对农产品流通业态和运营模式产生了较大影响。2021年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向现代化、数字化批发交易平台转型,农贸市场将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功能更加包容和趋向多元。农产品市场在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等方面渠道优势也将更加凸显,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将受到更多的重视,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公益功能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稳定价格以及解决卖难的突出作用,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充分的检验和进一步肯定,而在疫情期间集中暴露的基础设施配套滞后、经营业态低端、管理粗放、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政府正在加强扶持和支持,把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作为民生公益事业来抓,发展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及公益功能的发挥将得到进一步支持,市场的社会责任将逐步制度化,行业法律法规建设进程有望加快,更多的支持政策也有望陆续出台。与此同时,粮油、肉类及蔬菜等农产品储备的重要性在疫情中凸显,国家储备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和方式将更加科学合理,批发市场在国家农产品储备战略中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农产品市场加快升级改造,线上线下融合,数字化转型、智慧农批将成为大势所趋。疫情期间,传统接触式线下消费受到很大冲击,生鲜电商平台业务爆发式增长,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始积极对接新型消费模式,整体向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科学、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现代化市场,也就是“智慧农批”发展,包括智慧化(食品溯源和批發商管理)、标准化、品牌化、集约化、冷链化、绿色化。未来“智慧农批”的发展需要系统的数字化管理,涵盖物流系统、进场的信息统计系统、设施设备的管理系统、经销商的管理系统和市场人员的管理系统、资金系统、商品系统、配送系统等方方面面。市场管理手段将更加科技化智慧化,智慧市场、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将融入到市场的数字化改造中。加强数字化信息体系建设和数字化支付,统一收银、统一结算,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打通田间到餐桌的“产供销”信息渠道,建立供应链可追溯体系,全国统一的农产品供应链相关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也将得到加速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农产品批发市场将关注人流管理,加强组织化,实现批零分离,改善环境,提升形象,公益功能和诚信渠道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场集中度正在迅速提高。农产品零售市场,即菜市场,作为城市的核心功能设施地位得到越来越多的共识,政府有关部门更加重视,与城市和谐发展。新冠疫情倒逼传统农产品市场必须在环境卫生和精细化管理上进行改进和提升,绿色环保将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前全球疫情还在蔓延的态势下,农产品批发市场将完善常态化管理防控措施,加强市场环境卫生整治,细化疫情防控责任,形成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加强废弃物处理,推动垃圾分类处理。通过市场的环境建设,以及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实行“进入场会员制”、加强人员流动和食品的溯源管理、批零分离等举措,降低疫情传染风险,为购销双方创造良好的营销购物环境。农产品零售市场即菜市场迎来新的提升改造热潮。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优化百货商场、购物中心、便利店、农贸市场等城乡商业网点布局,引导行业适度集中。农产品市场运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将加快,市场准入标准将提高,小规模、不规范的农产品市场将被逐步取缔或自然淘汰。

物流集约化程度大幅提升,冷链物流发展步伐加快,冷链食品安全将更受关注。面对农产品物流企业弱、小、散的现状,一些市场疫情期间暴露出来的物流制约,以及2020年进口冷链环节频繁曝出的输入风险等问题,冷链物流发展、冷冻食品的溯源管理及食品安全,必将得到政府和行业企业的高度重视。补齐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加快农产品分拨、包装、预冷等集配装备和分拨仓、前置仓等仓储设施建设。农产品“生鲜电子商务+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服务新模式将得到推广。《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冷藏、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等国家标准也将加快推动出台。

“流通扶贫”、“产业扶贫”凸显农产品流通渠道优势,强化农商互联农产品供应链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确保脱贫不返贫。2020年,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组织全国的农批市场积极参与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对口帮扶工作,协助商务部建立了52个未摘帽贫困县与52家农产品流通企业“结对子”定向帮扶机制,推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新疆、青海等深度贫困地区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农批行业共销售各类农产品1亿多吨,销售额超过8千多亿元。疫情期间,农产品批发市场也充分发挥了流通主渠道的重要作用,成为解决受疫情严重影响的湖北、新疆等地滞销卖难农产品的生力军,是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的主阵地。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助力乡村振兴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传统农产品流通企业也将向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通过完善和提升市场功能,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供应链创新应用,发挥流通主渠道优势,通过自建基地、建立冷库、农产品深加工、农优特产品品牌开发等多种产业方式,反向打通上下游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与供应链各环节有机整合、相互融合、协同共生,提升规模效益,将产生大量就业和创业机会。

此外,广大农村及三、四線城市消费潜力大,市场下沉进一步加快。通过商务、农业农村、供销社等部门统筹整合推进完善产业链建设,将带动农业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集约化发展,提升农产品供应水平和质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探索“互联网+流通”,市场与电商结合等精准扶贫模式,真正打通农特产品运输、包装、销售等全产业链条,扶持打造贫困地区代表性农产品品牌,搭建线上线下展示和销售平台,实现优质农产品顺利进入市场、商超、企业、学校、医院、单位食堂等销售渠道,实现多方互利共赢,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消费升级刺激进口农产品消费,农产品流通国际交流合作将更加密切和深入,批发市场国际化能力提高。新冠疫情在全球多地暴发并呈扩散蔓延态势,给世界贸易带来一定冲击。从全球范围看,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多变,全球贸易放缓,但保障市场稳定供应是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共同目标。尽管受疫情影响,进口食品销售受到极大冲击,但消费者对优质进口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仍然强烈。更加密切和深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必将成为全球农产品市场生存和发展的共识,“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也将更加有效地促进农产品市场国际合作,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其进出口经销商的国际化能力也将得到持续提升。

(执笔人 张娟)

热点五

餐饮市场止跌回暖 绿色消费、厉行节约成行业共识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与新冠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餐饮业损失严重相比,中国餐饮业将率先走出低谷,回归拉动市场消费的引擎地位。

一、餐饮市场疫后恢复增长,外卖成餐饮新增量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餐饮业遭受严重冲击,餐饮市场出现断崖式下跌,维持多年的稳步增长势头戛然而止。表现为:一季度,全国餐饮收入同比下跌44.3%,增速同比下跌53.9个百分点。相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19%),2020年一季度全国餐饮市场降幅高于整个消费品市场降幅25.3个百分点。

进入5月份,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好转,国家扶持政策的逐渐落地,以及“五一”假期各地政府发放餐饮消费券,餐饮业持续推进复工复产,提振了消费信心,促进了餐饮市场回暖,餐饮业降幅呈趋缓态势。9月份,全国餐饮市场在消费季带动下,回暖态势开始显现,限额以上单位收入年内首次实现正增长。

尽管疫情对餐饮行业的影响还在持续,但餐饮企业已克服堂食停滞、原材料涨价、资金及房租压力、外卖平台佣金过高等困难,通过加大线上营销力度,积极开展线上外卖,逐步实现疫后重生。此外,餐厅创办餐饮菜站,发展标准化成品、半成品的加工外卖,推出“无接触外卖”、“窗口销售”等多元业务,通过创新业务和营销模式实现了餐饮企业的有序恢复。目前,餐饮业已恢复到去年同期的80%以上。

疫情期间外卖独大,比重一度达到餐饮收入的60%以上,疫后逐步稳定在20%—25%,高于疫情爆发前10%-15%的比例。专家分析,外卖成为疫情常态化时代的餐饮业新增量。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0年10月,全国餐饮收入4372亿元,同比增长0.8%;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912亿元,同比增长6.1%。2020年1-10月,全国餐饮收入29598亿元,同比下降21%;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6389亿元,同比下降17.8%。

新冠疫情对中国餐饮业虽然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但同时也给行业的发展、企业的创新带来了新机遇。餐饮业态的融合与创新、农村餐饮消费市场的培育、扩内需、促消费、“夜间经济”、冬奥会主题餐饮的培育等将成为促进餐饮消费的新动能、新商机。

二、全面推进品质提升,绿色餐饮仍为主题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餐饮业正在向高质量发展稳步前进。实施餐饮业质量安全标准规范,引导餐饮企业进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激发餐饮企业主动提升品质、规范管理、改善环境、优化服务、诚信自律的内在动力,使餐饮业成为彰显和谐文明社会、安定富裕生活的载体,逐步由以政府推动为主转变为市场自我发展、行业自我约束、企业自我提升,打造餐饮业品质不断提升优化、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在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情况下,消费者对有关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的饮食消费观念越来越关注,消费需求从产品、服务、供应方式、饮食文化等多角度不断提升,倒逼餐饮企业积极探索复苏新举措,增强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注重各环节的紧密合作及全产业链的协调发展;餐饮服务对食材的安全性、季节性、属地性、保鲜度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整个行业更加重视菜品的营养健康,更加注重就餐环境的科学、合理、舒适。

疫情常态化形势下,推进高质量发展依然是供给侧深入改革的主攻方向。构建更加成熟的业态细分市场,适应餐饮消费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体验化发展趋势,推进中式正餐、快餐等重点业态的稳定发展,积极培育休闲简餐、咖啡轻食、国际美食等潜力业态,规范团餐运营,补足老年餐饮、社区餐饮、医疗辅助用餐等市场短板,更好地满足城镇化、老龄化需求,以新技术、新体验、智能化、数字化加速升级,仍是餐饮市场的新增长点。

三、拒烹野味、杜绝浪费,节约成为新时尚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杜绝餐饮浪费行为。2020年8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批示,号召全社会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的工作。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是一项长期工作,培养节约习惯须久久为功。随着国家对粮食节约立法工作的推进,餐饮业作为粮、油、肉、菜的消费终端,成为节约粮食、杜绝餐饮浪费的重要环节。

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不断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增强餐饮人勤俭节约和粮食危机意识,培育餐饮消费的节约风尚,在餐饮行业倡导和实施包括“拒烹野味”、“光盘行动”、“减少餐厨垃圾”、“提高食材利用”在内的一系列针对性措施,推进“厉行节约、反對浪费”工作从我做起,杜绝食材、点餐、消费各环节的浪费,将成为全行业普遍认同并践行的新风气、新时尚。

四、餐饮进入智能时代,科技引领行业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餐饮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提供了创新发展的新机遇。疫情催生了线上经营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创造了线上业务的明显增量;居家防疫培育了大批线上消费群体,网络订餐外卖在各餐饮企业的占比越来越高,甚至成为餐饮企业未来经营的常态,成为企业重要的经济来源。

5G时代的到来,通过抖音、快手等进行线上的直播带货,已成为餐饮企业积极开发的新营销方式。利用大数据加强对客户关系的管理,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利用云计算精确分析企业经营数据,有效降低经营成本,优化产品结构,成为后疫情时代企业乐于投资的方向。

疫情后,餐饮业的科技理念会提升。移动互联深入应用,促进餐饮企业扩大中央厨房服务功能,拓展网络营销渠道,提高电子商务交易经营水平,进一步发展移动互联网上营销,实现线上预订、线下体验相结合发展。后疫情时代,采用智能化减少人工成本,依靠标准化降低风险的模式会引领行业的创新发展,智能炒菜机、机器人送餐、全自助无人服务的智能化餐厅进一步发展,信息化、智能化经营方式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餐饮服务中,开辟行业新增长点。未来,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愈加广泛应用,将加大科技进步在餐饮业发展中的作用。

(执笔人 吴颖)

热点六

生活服务业需求强劲、潜力巨大

业态融合、数字化、平台化将成新趋势

生活服务业是服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有效载体。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体门店的生存状况受到了不小的挑战,美容美发、洗染、人像摄影、沐浴、维修等生活服务业态受到了较大冲击。但伴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生活服务业的活力迅速恢复,新业态、新职业层出不穷,展现了蓬勃的生命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三季度以来,服务业稳步复苏,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逐月加快,9月份当月增长5.4%。这样的快速增长,生活服务业的迅速复苏做出了不小的贡献。5月份,服务业生产形势明显改善,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0%,2020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由负转正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批零住餐等行业恢复势头明显。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持续推进,前期受冲击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明显恢复。

专家认为,尽管被突发而至的疫情打乱了前进的脚步,但传统生活服务业依然展现了蓬勃生机,“融合”成为新的发展关键词。无论是多业态融合发展,还是线上线下融合,都成为如今生活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方面,在政府引导下,全国各地诸多生活社区积极建设社区商业、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等便民生活服务业态,打造15分钟便民商圈。如北京昌平区“回天地区”自“回天计划”实施以来,该地区已新建规范提升生活性服务业便民服务网点30余个。合肥包河区则正在推进建设社区“两级中心”,其中刚刚建成的大强路睦邻中心,囊括农贸市场、便利店、药房、社区食堂、社区工坊等便民生活服务业态,覆盖周边居民近三万人。另一方面,企业也主动引进生活服务业态,餐饮、零售和文旅体等居民服务业正在加速融合,业态模式更加多样纷呈。如盒马鲜生作为商超,积极引进生活服务业态如匠心工坊、家政服务等,为周边居民提供更方便的服务。北京超市发则积极推进社区商业e中心建设,除了提供原本的零售服务外,还为周边居民提供快剪、洗衣、裁缝、家政、维修等便民服务,满足低频生活服务需求。

专家注意到,疫情加速了传统生活服务业线上线下融合进度。如生鲜电商平台多点Dmall不只提供买菜配送到家服务,还接入了洗涤护理、家政保洁、家居维修、医疗健康、旅游出行等生活服务入口,既有电子券售卖,也有上门服務。此外,多点Dmall还对物美超市的线下理发店进行数字化改造,不仅提高了理发店运营效率,也让消费者免去了排队的烦恼。疫情影响下,为了保障私家车车主对于车内消毒杀菌、日常保养的需求,京东汽车京车会提供了线上下单提前预约、线下门店进行服务的模式,既减少人员接触,也便于车主合理安排到店时间。此外,京东5月上线的自营房产业务,为消费者打造了线上买房的全新体验,VR全景看房、直播看房等服务,使得消费者在家中便可以感受到实地看房般的真实体验。

除了传统生活服务业加速线上线下融合,在疫情的影响下,由于人们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加上数字化经济加速发展,体验型服务消费迅速崛起,大量生活服务业新业态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外卖、团购等生活服务业新业态蓬勃兴起,网约配送员、数字化运营师等新职业应运而生。智联招聘联手美团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生活服务业新业态和新职业从业者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传统生活服务业从业者正在涌入新职业领域,新职业逐步成为生活服务业从业者探索更广阔发展空间的新起点。

调研表明,随着高性能芯片、基础软件、移动设备、物联网、高速互联网、VR、云计算、大数据平台、5G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与垂直行业的结合进一步改善服务体验,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为生活服务市场带来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体验,包括以直播技术为基础的一系列体验类的直播,如云健身、云蹦迪、云吸猫、云旅行等,以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无人配送、无人驾驶、无人机,也包括外卖、线上生鲜零售、社区团购、闪购、在线购药等线上线下融合的“O2O”新业态。这些新业态一方面提升了生活服务业的服务效率,另一方面也给居民带来了更优质的生活体验。

在生活服务业数字经济新业态催生下,众多新职业应运而生,既有室内萌宠互动(如宠物咖啡馆)、宠物摄影、电影酒店等传统业态融合了新内容后重新焕发活力的新业态,也有极限体验(如蹦床、漂浮、冲浪、跳伞、滑翔伞)、小众爱好体验(如油画、花艺、国学、戏曲培训、开蚌)等在近几年实现快速发展的重度垂直体验类新业态,还包括因疫情而引起关注的家庭、公共场所消毒杀菌、医疗机构核酸检测、线上医疗等医疗健康类新业态。

产业数字化为经济增长注入“数字动力”,不少生活服务企业和商户以“数字抗疫”为契机,积极推进数字化升级,催生了线上零售、线上教育、线上娱乐、视频会议、远程办公等新模式,生活服务市场进入数字化红利时代。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到,我国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在政策红利与政府支持的背景下,未来我国生活服务业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2021年,随着线上线下融合程度的提高,预计生活服务行业数字化趋势有望持续深化,对生活服务行业转型带来更深远的影响。数字化生活服务不仅能保障日常的衣食住行,而且其强大的发展韧性,也是支撑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政策的支持加上消费者的需求,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等仍将成为生活服务业发展的关注重点,而多业态融合发展的趋势也将持续。

值得注意的是,机遇同时伴随着挑战。专家们指出,从整体来看,目前生活服务行业的数字化程度并不高,大多数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视程度并不强,是一时跟风还是持续投入尚有待观察;生活服务行业整体组织化程度不高,品牌化较低,2021年在品牌化发展方面能否有所突破,值得期待;伴随疫情影响而生的新职业、新业态,发展并不稳定,在新的一年里是“昙花一现”还是持续发展仍需市场检验。

(执笔人 冉隆楠)

热点七

RCEP助力全球经济复苏 跨境电商迎来新机遇

2020年11月15日,历时8年,由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国家共同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这标志着涵盖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全面启航。至此,我国对外签署的自贸协定增至19个,自贸伙伴达到26个。

专家指出,RCEP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对外贸易的重要平台,在全球经济因疫情和贸易保护而停滞的背景下,RCEP的签署将提振各方信心,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最新引擎;同时也将有效助力国家双循环战略,在国内消费逐渐回暖的良好势头下提升商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推动国内消费扩容升级,其中跨境电商更是迎来重大机遇。

一、RCEP重构区域产业链新格局,扩大开放助推消费升级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自2013年我国第一个自贸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以来,至2020年10月我国自贸区已有21个,自贸网络已形成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多点开花、连线成面的开放新格局。专家表示,本次签署的RCEP协议,15个成员国纵跨南北半球两大洲,人口占全球30%,2019年GDP规模占据全球总量的29.3%,区域内贸易总量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7.4%;相互间产业结构完整、经济结构高度互补,域内资本要素、技术要素、劳动力要素齐全;随着合作国数量增多、覆盖领域的拓展及政策的延伸,未来会逐渐形成国与国之间产业链的良性互动,这对各国供应链、产业链的完整、多样和可持续发展上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专家认为,RCEP的签订将显著优化区域内整体营商环境,大幅降低企业利用自贸协定的制度性成本,进一步提升协定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促进区域协调均衡发展,使成员国间货物、服务、投资等领域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而协定中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便利化、检验检疫、新技术标准的逐步统一,也将进一步促使区域内经贸规则的优化和整合,促进域内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强化成员间生产分工合作,拉动区域内消费市场扩容升级,推动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进一步发展。

作为超级自贸区网络上体量最大的一环,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进程中,未来区域间技术、商品、服务、资本等要素会加速流动,企业会面临更为广阔的国外市场和更具挑战性的竞争环境,进一步的开放竞争将倒逼企业进行质量革命,不再依赖人口数量红利、土地资源红利,而真正拥抱质量红利,用切实过硬的质量满足市场、赢得市场,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经得起市场检验的国际化品牌。

专家还观察指出,中国在RCEP中具备双重身份:一方面中国因经济仍處于相对高增长阶段且居民消费潜力空间巨大,是RCEP内的最大需求方。刚刚结束的第三届中国进博会,累计达成726.2亿美元的意向成交额,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市场需求的巨大魅力。另一方面,中国产业链的完整性也具备对区域外的全球市场提供供给的作用。因此,双循环战略与双身份复合角色叠加,意味着我国将居民的广义配置更多向商品消费进行引导,用增量的商品需求,作为枢纽助力超级自贸区,并因此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而产业链的升级又进一步带动居民收入增加和内需的扩张,并进一步助推国内消费升级。

二、跨境电商迎重大发展机遇,免税商业成热点

近年来在新技术的推动下,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我国外贸的新增长点和重要力量。2020年5月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同意在雄安新区等46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文件,同意在雄安新区、大同市、满洲里市、营口市等46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上之前已经获批的59个,至此,全国将有10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覆盖30个省、自治区、市。国务院将复制推广前四批综合试验区的成熟经验和做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开展品牌建设,引导跨境电子商务全面发展,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

2020年10月1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统计,前三季度,我国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1873.9亿元,增长52.8%,市场采购出口5098.6亿元,增长35.5%。作为新兴贸易业态,跨境电商凭借其线上交易、非接触式交货、交易链条短等优势逆势上扬,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

RCEP协议生效后,15个成员国内的贸易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将逐步削减,其中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以此保障商品的自由贸易,尤其是中国和日本首次达成双边关税减让安排,这些无疑都为蓬勃发展中的跨境电商带来重大机遇。

RCEP一共有20个章节,涵盖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准入以及自然人临时移动4个方面的市场开放及相应规则,并纳入了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及中小企业等多项现代化议题。其中有诸多关于提升区域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措施,这些举措在减免关税、提高贸易标准化水平以及削弱贸易壁垒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专家认为,随着区域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我国跨境电商相应的交易成本也会随之下降,使得我国跨境电商出口变得更简单,同时商品进口成本大幅下降,这会很大程度上提升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有助于实现跨境电商行业的规模经济发展。

2020年12月1日国务院常委会议部署落实RCEP实施生效有关工作。专家指出,目前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本就走在世界前列,RCEP签订后这种优势更为明显。届时,区域内各成员国的资源、商品流动、技术和服务资本合作,以及人才合作将会更加便利,有利于创造价值和整合资源,这将为我国跨境电商在海外仓的建立与运作、东亚和东南亚市场的建立以及国际人才的招聘方面带来巨大机遇。尤其是在B2C模式上,原来所面临的地域文化差异、物流配送难、支付信任以及宽带成本和网速限制等现实问题将会随着区域经贸一体化逐渐得以解决。

未来跨境电商发展更强调品牌化和海外目的国本土化,这些都需要跨境电商企业大量的海外资本投入。2020年很多头部跨境电商企业布局海外仓,RCEP区域内规则统一以后,对于区域内的投资者来说,进入了一个国家等于进入了区域的全部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效率最优化。同时,区域内跨境电商市场将从野蛮生长逐步转向规范发展,并围绕跨境电商形成一个紧密的生态链和服务链,继续促进跨境电商的转型升级。

另外,区域一体化大市场的形成将释放巨大市场潜力,进一步促进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往来,而随着跨境电商便捷度的提升和零关税带来的商品价格优势的释放,将进一步加速海外高端消费回流。

(执笔人 杨金龙)

热点八

商业创新进入“深水区” 数字化商业生态加速形成

近年来,商业创新如火如荼、亮点纷呈。在2020这不平凡的一年中,我们更见证了新业态、新模式在满足顾客需求、便利居民消费,以及保障商品供给中的巨大作用。此间,充分应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整合渠道资源、拓展应用场景,成为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实现经营升级的核心举措。当前,商业领域的创新与探索逐渐进入了“深水区”,新一轮的融合与变革正在发生,加速形成的“数字生态圈”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行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理念正在持续更新。从购买过程来看,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催生了更为便利、快捷的零售服务,而不断提升的需求层次又提出了将社交、娱乐等元素融入消费活动的要求。就产品特点而言,物质生活的改善离不开更高品质的商品,而消费者在越来越“挑剔”的同时还会不断地追求“实惠”。由此,把握并满足场景化、复合型的需求特征成为商业创新的核心目标。

社交电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需求变化的新特点。它将社交群体作为发现顾客并传递信息的纽带,消费者则可以在购买过程中与亲朋好友形成互动。同属一个“朋友圈”的人们往往在兴趣爱好、审美眼光、收入条件等多个方面具有相似性,“精挑细选”时可以相互提供参考,也就更容易围绕购买活动形成共同话题。凭借这一优势,社交电商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快速兴起、迭代发展。如果说“微商”和专业内容网站的电商模块分别是综合与垂直两类社交电商的早期形式,那么“拼多多”、“京东拼购”、“苏宁拼购”的出现及其基于低价的促销推广策略则代表着社交电商与团购模式的融合式变革。随着大型商业企业的加入,运用社交元素的营销理念和经营模式已在电商领域逐渐得到普及。不断加剧的竞争则给企业提出了通过上下游合作来提升品质、降低价格的新要求,推动社交电商进入以供应链生态为依托的成熟发展期。

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推动了“宅经济”的发展,为社区电商提供了发展契机。从依托社区住户间联系实现用户扩张的角度看,社区电商也具有社交属性。但这种模式通常以销售生鲜食品为主,更加注重为居民提供快速、便捷的消费体验,是融入了电商基因的社区商业。除了每日优鲜等采用“前置仓+到家配送”模式的生鲜电商以外,以美团、饿了么为代表的众包服务平台,超级物种、盒马鲜生、7FRESH、苏鲜生等具有O2O属性的“零售+餐饮”复合业种,以及“盒马mini”、“苏宁小店”等社区化的小店业态,都将满足一定范围内的即时消费需求作为一个经营重点。在电商以到家业务拓展下沉渠道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药店、便利店、家政服务商也接入了本地生活服务网络。加之网购用户群的扩大与习惯的养成,社区电商将在满足居民多元消费需求方面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直播电商在2020年的快速增长引人瞩目,它不仅能够满足疫情期间许多人的购物娱乐需求,还可以为上游厂家和产地农户解决销售问题。在信息传播方式上,“意见领袖”的口碑营销突破了传统图文及长短视频的形式限制,使观众与观众之间、观众与主播之间的共情与互动成为提升销量的重要途径。如果说以商品搜索为起点的传统电商购物更具目的性,那么直播电商带来的消费体验更像是娱乐休闲般的“逛街”,主播的讲解和推介在激发购买欲望、促进销售实现方面具有关键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电商、视频平台以及新创企业加入直播电商行业,由追求短期红利向构建长期竞争能力转型成为必然要求。如今,直播电商已经基本形成了包括货源精选、脚本设计、专业推介、订单实现、后台支持等涵盖整个环节流程的行业体系。从阿里推出电商真人秀节目打造专业主播,到京东投入综合资源打造直播生态,围绕顾客流量与销售转化率的竞争将促使企业回归提升服务品质与经营能力的商业本质。

可以看到,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诉求的过程中,以细分领域间交叉融合为特征的商业创新正不断深入。不仅经营品类、顾客对象、服务范围、店铺形式等特征维度的内部界限被逐渐突破,各维度属性间相互组合留下的空白也很快被填补。其背后,则是商业服务终端之间的互联与整合。从线下的不同业态,到线上的APP、小程序以及各种频道、栏目,都在被相互打通并建立起关联。对商家而言,这是要形成数字化商业生态,在实现彼此导流的同时满足多场景下的消费需求;对顾客而言,则意味着更为方便的场景切换和更加丰富的消费体验。

商业领域的深度创新离不开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支撑的人工智能,能够使销售预测、存货管理、商品促销、物流配送等商业活动过程变得更为精准和高效。同时,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紧密,为提升产品性价比创造了条件,以消费者搜索行为与评价内容为基础的C2M反向定制也成为现实。直播电商能够实现视频播放、观众互动与拼单抢购,也有赖于移动互联网的高速数据传输与基于云计算的多路转码、自动选择、智能甄别等技术。

数字信息技术正成为人类生产与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看到了数字化远程服务在医疗、教育、旅游等多个领域中的深入探索与快速发展,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线上市场的范围与规模仍将保持扩大趋势。显然,依托数字信息技术提供更为丰富、更为多元的商业服务并形成“生态圈效應”,对于满足顾客立体化、场景式消费需求具有积极作用。专家提请注意的是,许多技术创新是先于应用需求出现的,商业创新则带来了新的想象力和可能性;而技术创新的应用是否成功,最终仍取决于消费市场的选择。在先进科技与美好生活之间构建起桥梁,则是技术与需求双轮驱动下商业创新的意义之所在。

(执笔人 张昊)

热点九

科技进步助推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智慧商业未来空间巨大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节奏。对商业企业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疫情推动了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进程,商业企业也不例外,技术推动的数字化转型与变革成为商业企业的重头戏。基于新技术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升级、大数据应用、模式创新在商业领域生根发芽,这给未来商业带来更多可能,也给人们的生活增添更多色彩。

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当属线下实体商业企业,自然,压力也给了它们更多前进的动力。原本就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众多实体商业企业紧急“上线”,无限拓展渠道。企业加速开通公众号、小程序、App等,门店发货的到家服务逐渐成为业务的重要支撑。2020年3月上旬,超市发加码线上业务,加急开发的线上微店业务量同比去年飙升5倍多。生鲜传奇为了给顾客提供安全便捷的购物渠道,于2月5日紧急上线了App、小程序商城,还同步开通了到家服务。早就“上线”的银泰百货也升级配送服务,其推出的“定时达”夜间配送服务时间延长至22点。另外,还有很多商家开始尝试直播带货。这些多元化的业务创新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尤其是针对新业务的供应链的升级,以及大数据的应用。

2020年的智慧门店、智慧街区、新零售商业层出不穷,智慧商业雏形显现。扫码支付、人脸识别这些智能化的购物方式大家已经不陌生,一些商业企业还上线智能导购、智能客服、智慧停车等一系列智能服务。餐饮企业也纷纷上线线上下单系统和平台,排队、点餐、结账完全自助完成。有些商业企业还推出智能自提柜,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便捷的购物方式。这些变化是技术推动下商业基础设施的又一次升级,它不仅提升了企业的运作效率,更为消费者打造了良好的购物体验。线上电商平台更是走在了技术创新的前沿。2020年天猫推出“旗舰店2.0升级计划”,为了能承载未来商业增长模型的升级变化,在其已具备的数据智能化、店铺空间放大等功能之上,还在加速与直播、短视频、小程序等功能的有机结合。另外,天猫还针对电器品牌上线了“样板间”频道,实现了3D实景下的1:1还原,打开了3D购物新通道。

与商业紧密相连的物流也在从数字化朝着数智化方向发展。近年来,在政策环境和技术进步等利好因素的推动下,物流领域的智能落地和应用进展得如火如荼。比如,仓储端的智能仓储系统、智能仓、数字仓,还有末端配送环节的无人车、无人机等各种智能设备开始应用于物流领域。

在技术的推动下,商业领域的便捷性、服务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同时用户的多样性需求也得到满足。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作用于商业领域的技术也不会停止脚步,专家指出,未来技术在推动商业高质量发展上主要有三个趋势。

第一,人工智能技术及设备将会越来越普及。应用于商业领域的无人自助收银台、无人车、无人机、智能客服、智能机器人等越来越多,甚至在直播带货领域还出现了人工智能主播,并且智能技术还将会作用于新制造,智能制造、柔性制造、云制造正在兴起。

第二,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商业企业的多渠道将形成合力。尽管商业企业都在进行全渠道布局,但是这些渠道更多的是停留在互补作用上,其实它们之间还可以擦出更多的火花。比如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进程,使线上的互联网力量和线下的实体店终端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合力,从而完成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在商业维度上的优化升级。

第三,云计算、云服务助力商业效率更上一层楼。目前,商业领域非常重视大数据的应用,并进行数字化转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云计算将在助力商业企业转型上发挥重要作用。底层硬核技术升级将会给商业带来巨大动力和极致效能。未来是云计算的时代,目前已经有企业率先“上云”。去年10月,银泰商业与其最后一台服务器“告别”,从此银泰百货实现了100%云化。银泰实现了物流WMS、ERP、财务、门店POS、物流配送、App、会员、支付、营销等功能,所有与零售相关的业务实现云上统一处理。除了银泰,其他一些商业企业也开始了云端的探索。

先进技术与商业领域的融合是一个长期过程,期间也会发生较大的变革。技术从发展、应用到大规模商业化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以及与行业具体业务的相互磨合,同时在融合发展之中技术会逐渐改变行业的发展特征,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新的商业模式。无论如何,紧抓技术引擎,商业才有前行的机会与更多的可能。

(执笔人 蒋永霞)

热点十

夜经济迈入“2.0”时代 小店经济蕴含大潜能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我国市场活力开始逐渐恢复,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态势。这其中,夜经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在“供给”与“需求”端涌现出了大量新形态、新趋势,我国的夜经济逐渐迈入“2.0”时代。此外,作为国内“最小颗粒度”的商业单位,2020年我国小店经济的发展也开始呈现星火燎原之势,一大批人气旺、烟火气息浓厚的小店正竞相涌现。

一、全国纷纷点亮夜经济

不同于夜经济的“1.0”版本,当前夜经济的消费模式开始延伸到实体零售的各个环节,并成为多个城市竞争的新赛道,以往单一消费业态的夜经济正逐渐进阶成为产业多元、场景融合的“2.0”版本。

从政策层面上来看,中央高度重视夜间经济的发展,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要求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文化和旅游部《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也专门提出要发展夜间文旅经济,丰富夜间文化演出市场,优化文化和旅游场所的夜间餐饮、购物、演艺等服务,打造國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截至2020年10月1日我国共出台夜间经济高度相关政策共计197项,其中以夜间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共计82项。2020年前三季度出台夜间经济高度相关政策数量和出台主体数量达2019年全年的近4倍。

不少城市为促进夜经济发展做出诸多探索。例如,北京故宫600年来首开“夜场”,大型灯光秀令人流连忘返;上海黄浦江的轮船夜游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西安大唐不夜城则融合了“唐”文创产品、乐队驻唱、花车夜游等内容,堪称旅游“网红打卡地”。

虽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部分城市的发展按下了“暂停键”,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我国各地夜经济正强势回归。

据美团平台大数据显示,2020年9月,各地夜间消费较2020年2月疫情最严重时上涨了439.4%,较2019年同期上升37.2%,超九成城市夜间消费总额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此外,中小商家在夜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小店占平台总商户的比重达到89%。11月下旬中国商业联合会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2020中国城市夜间经济发展峰会”,交流各地夜经济发展经验,研讨新形势如何将夜经济作为当前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抓手,提出了许多建议。

专家们指出,回归后的夜经济展现出了新面貌。从供给端来看,以往的夜经济,业态较为单一,主要以餐饮娱乐为主,而当前的夜经济形态则涵括了夜景观光、街区夜游、景区夜游、夜市夜宵、夜间演艺、夜间购物、夜间集市,以及夜间文化场所的休闲活动等多种形式,夜间旅游文化业态正在不断丰富、提升。

从需求端来看,逛夜市吃小吃、24小时不打烊书店、深夜剧场等夜间多场景的消费需求不断衍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注重健康养生和精神文化消费。在夜里,比起单一的口腹之欲,消费者对于精神食粮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夜经济不再只是简单的“吃喝买”,而是包括了饮食、观光旅游、购物、娱乐、体育健身、阅读学习、艺术欣赏等多样形态。

当前,我国夜经济发展进入到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夜经济不仅成为衡量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驱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还发挥着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创造就业、提振信心、展现特色文化的多重功能。

二、小店经济——平凡而伟大的“螺丝钉”

就在各地纷纷点亮夜经济的同时,作为城市发展“毛细血管”的小店经济也开始备受重视。

小店,指小型店铺,通常是面向居民消费的,包括餐饮、住宿、配送等行业在内的小微商店或个体工商户,员工数量在10人左右甚至以下,或是年营业额不超过100万元的微型企业,或是年营业额不超过1500万元的网店。基于小店形成的促进大众就业、服务改善民生、驱动多元消费的经济形态,被称为“小店经济”。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注册小店达8000多万户,带动就业约2亿人,规模数量大,吸纳就业多,行业分布广泛,业态多元。

据《中国线下零售小店数字化转型报告》分析,我国线下零售小店以夫妻店为主要经营方式,规模小、方式灵活,呈现出数量多、增长快、效率低、短板明显、转型意愿强烈的特点。作为社会组织的“毛细血管”,零售小店虽小却功能巨大,在拉动就业、促进消费、保障民生等方面贡献重要力量,尤其在后疫情时代,零售小店在活跃经济、提振市场等方面扮演关键角色,千千万万个零售小店可谓社会经济系统中平凡而伟大的“螺丝钉”。

2020年7月,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小店经济推进行动的通知》,对小店经济作出工作部署,通过组织全国试点、地方广泛参与,促进小店经济健康繁荣发展。《通知》指出,未来将通过开展小店经济推进行动,培育一批试点城市,推动社区、批发市场、商圈、特色街等小店集聚区转型升级,推进电商平台、物流企业、商贸企业、中央厨房等“以大带小”、赋能小店,加快发展“产品优、服务好、环境美、营销广”为标准的特色小店,并要求地方加强联动,全国一盘棋。至2025年,形成人气旺、“烟火气”浓的小店集聚区1000个,达到“百城千区亿店”目标。

多方支持下,小店经济开始呈现“深V”复苏,并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韧性。据美团最新发布的2020年秋季小店大数据显示,第三季度美团平台上新增小店近30万家,在疫情影响的背景下,9、10月全国小店消费复苏率均超100%,首次超越了往年的消费水平。

专家认为,在后疫情时代,小店经济有望在促进就业、扩大消费、提升经济活力、服务改善民生等方面释放巨大能量。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小店经济或将全面步入数字化时代,并助力更多创业者实现梦想。

(执笔人 贺阳)

第2篇:重庆市促进流通业发展的主要做法重庆市商业联合会

一、出台具体措施促进农超对接

重庆市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最大限度的税费优惠,对从事蔬菜批发、零售的纳税人销售的蔬菜免征增值税;按照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抵扣销项税额。

对各种农业生产组织申请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等应缴纳费用,在认证后由区县政府适当补贴;对各类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建设配送中心所购置机械设备及建设信息化系统,按不超过投资额的50%给予补贴;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企业、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建设100吨以上的冷冻冷藏库,每100吨容量补贴10万元,对批发市场、超市新建1000吨以上的冷冻冷藏库,每1000吨容量补贴50万元;对商贸部门验收认定的社区直销连锁菜店,给予办店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店一次性设施设备补助2万元。

市内所有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严禁超市、餐饮企业等向供应鲜活农产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企业等收取进场费;收购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企业等的产品,必须24小时内转账;对农超对接后实行统一采购并配送到门店的鲜活农产品等,已在超市企业总部物流中心由质监、工商等部门进行统一抽检并取得检疫检验证明的,配送到连锁超市销售时,各地相关部门不再重复抽检。

二、加快商圈建设

近年来我市加快了商圈建设,逐渐构建了以城市核心商圈为主体,社区便民商圈、乡镇商圈为基础的全市商圈发展格局。

城市核心商圈方面:一是打造一个核心商圈,通过3年-5年努力,商圈商业设施达到40万平方米-50万平方米,年社零总额达到30亿-50亿元。二是建设一批专业市场。有2个-3个专业市场,形成对周边的辐射带动,每个市场销售额达到20亿-50亿。三是建成一条特色街。强化休闲、娱乐、购物、餐饮等服务功能,突出特色,吸引市民和外来消费者。四是打造一个夜市。依托特色街道和商圈,打造比较成熟、适合夜间消费的场所,形成“不落幕”市场。五是在重点边贸集镇打造好一个商贸服务中心。六是培育一系列品牌展会,依托本地特色,重点培育市级特色展会至少2个-3个。七是建一个标志性的牌坊。八是建设一个冷链系统和配送中心。完善物流配送体系,丰富边贸中心的商品集散地功能。九是打造一批规模性餐饮住宿业门店。加快餐饮住宿业“软硬件”的提档升级,培育星级酒店和钻级酒家,提升餐饮住宿品质。十是抓好商旅联动发展。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建设旅游商品市场,培育旅游特色食品和特色餐饮,吸引人气,拉动旅游消费,形成商旅联动。

社区便民商圈方面:一是出台《重庆市社区便民商圈建设规范》,从规划布局、设施建设、业态配置、服务规范、日常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突出便利性、规范性和持续性。二是结合“十二五”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与城市核心商圈相衔接、与宜居重庆“51015”目标相符合的社区商业布局,确保城市居民15分钟到达社区便民商圈,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一站式”消费需求。三是加强必备型业态配置,重点配置超市、菜市场(社区菜店)、便利店、餐饮(含早餐)、家庭服务、大众理发、洗衣、家电维修等业态,实现必备型业态全覆盖。四是推进96980家政服务平台等与社区服务站对接,让居民不出家门或不出社区便可享受信息、预约、配送、订购和集家庭服务、维修、日常购物、餐饮、休闲等多种便民服务。五是鼓励和支持相关机构进行服务功能整合,推出集金融服务、刷卡消费以及水、电、燃气、电视、电话等公共服务费用缴纳功能为一体的便民惠民卡,方便社区居民消费。六是引导商户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服务标准,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六是组织开展最佳社区便民商圈评选活动。力争通过3年-5年时间,基本实现全市社区便民商圈实现全覆盖。

乡镇商圈方面(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重庆作为全国首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县县有商品配送中心、乡乡有连锁经营超市、村村有便民放心商店”全覆盖目标。从2009年起,重庆市商委通过整合农业银行重庆分行、中国移动集团重庆有限公司资源,研发推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村级“农商通”信息机。目前我市村级农家店已安装“农商通”信息机5725台,覆盖全市61.2%的行政村,计划明年底实现全市9000个行政村全覆盖。2010年农家店通过“农商通”信息机刷卡消费已达800多万元,移动充值达1500余万元,平均每月为农家店店主增加收入200多元,有效的提高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造血能力,帮助我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长效发展。我市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化建设采取商贸流通主管部门、农行、移动“三方共建”模式,突破了信息化工作“单打一”的局限,使商品、资金、信息“三流”合一,成功打通“最后一公里”,进到农家店; 实现了流通、金融、通讯、信息服务“四大功能”;达到了商贸主管部门、金融单位、通讯企业、万村千工程龙头企业、农家店、农民群众“六方共赢”的效果。

三、开展“当优质服务标兵、做诚信经营模范”主题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商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市商委今年在全市商贸行业开展了“当优质服务标兵,做诚信经营模范”主题活动。

1.大讨论活动

以“诚信经营”、“优质服务”为主题,在全市商贸行业组织大学习、大讨论,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华民族优秀商业传统、现代市场经济信用理念,商贸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教育,牢固树立诚信经营理念,切实增强优质服务意识,认真总结商贸行业、企业的好作法、好经验,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改进措施。

2.公开承诺活动

以全行业集中统一方式,向社会作出“诚信经营”、“優质服务”的公开承诺。在参加主题活动企业经营门店的醒目位置,企业公示“诚信经营”、“优质服务”承诺,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结合实际,公示自己的经营规范和服务标准,同时对有违规范、标准和承诺的行为,建立有效的投诉、反馈和处理机制,真正做到取信于民。在员工中组织开展“亮身份、亮标准、亮承诺”活动,以此提高服务质量,改进服务作风,提升服务水平。

3.岗位练兵活动

加大商贸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力度,重点培训经营知识、服务技能、职业道德和文明礼仪。开展多形式的岗位练兵、技能比武、职业竞赛活动,立足岗位,敬业爱业,增强才干,争创一流,形成“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市商委举办全市餐饮住宿业职业技能大赛、家政服务技能大赛、美容美发技能竞赛、人像摄影艺术展等活动。

4.示范创建活动

以主题活动统领商贸行业各类示范创建活动,整合资源,扩大声势,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相关行业和企业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山城百店无假货”、“餐桌文明大行动”、“药品诚信经营”、“放心粮油”、“酒类诚信经营”、“星级加油站”等示范创建活动,促进行业和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加快农村流通业发展

今年,市商委联合市扶贫办、西南大学共同举办了全市贫困村贩運大户培训班,这是贯彻市委、市政府关注民生执政理念的具体举措,是今年全市商贸系统十大民心工程之一,全市将在“十二五”期间,在全市贫困村中,每村至少选择一名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农产品贩运的农民,通过系统知识培训,新增贫困村专业贩运大户2000户以上。一是建立健全档案,编制《全市贫困村贩运大户工作联系手册》,便于日常工作联系;二是加强日常管理,市商委和区县商贸流通主管部门落实专人加强与贩运大户的日常联系,指导建立工作台账,建立起贫困村种养殖业大户信息库,组织贩运大户参加农商对接活动,定期发布农产品价格信息以引导农业生产和有序上市交易;三是年终,根据贩运大户组织贫困村农产品销售的情况等进行排位,对名列前茅的予以通报表彰,树立一批先进典型。2012年全市将培训500名贫困村贩运大户。

五、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2012年市商委出台14条具体措施,引导地区商贸繁荣,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鼓励和引导工业消费品流通领域民营经济发展;鼓励和引导生产资料流通领域民营经济发展;鼓励和引导农产品流通领域民营经济发展;鼓励和引导餐饮住宿行业民营经济发展;鼓励和引导其他生活服务和商务服务领域民营经济发展;鼓励民间资本发展连锁经营和特许经营;鼓励民间资本发展商贸物流;鼓励民间资本发展电子商务;鼓励民间资本发展会展服务业;支持民间资本有序进入成品油市场;引导民间资本规范发展典当业务;支持民间资本发展融资租赁业务;支持民间资本拓展拍卖业务领域;鼓励和支持民营商贸企业做大做强。

第3篇:城市商业银行的联合之道

联合是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这既符合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保持体制优势,又能集中资源提升服务功能,并能促进小银行的深入合作。

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处于剧烈变革时期,其中为数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处境则尤为险恶。前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打压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侧击”,后有轰轰烈烈改革中的农信社做“追兵”,加之外资银行蓄谋已久的虎视眈眈,城市商业银行可谓前景堪忧。各银行间全方位的多重竞争使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地方性的小银行,其先天的劣势与不足明显暴露出来。

“庆父不除,鲁难未已”。究竟该如何从根源上解决提升城市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和防控风险能力的问题?现今之计,惟有选择联手、合作之路,方能以“抱团”的姿态增加自身市场博弈砝码,取得更为有利的竞争地位和生存空间。

城商行当前之劣势

人才匮乏。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城市商业银行的员工绝大部分来自于原城市信用社,少数来自央行和国有商业银行,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成为掣肘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随着业务的发展以及金融市场化、国际化进一步加深,激烈的同业竞争、金融业务创新加速与人员素质相对落后、高级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区域性的小银行,很难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即使聘请到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专门技术人员,也无法保证他们的忠诚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无法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更大舞台,那么即使拥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也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因此,人才匮乏、人才储备的不足,是城市商业银行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IT瓶颈。强有力的IT系统将是构成银行市场竞争力的基础平台,而目前各城市商业银行自成体系,各自拥有一套综合业务系统,这些自成体系的操作系统又难以实现各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业务互通,给更大范围内的业务合作制造了人为的障碍。开发一套先进的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IT基础平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城市商业银行数量有限的网点很难摊薄如此高昂的成本,沉重的财务负担使单个城市商业银行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独立开发和建设完成较为完善的IT基础平台。

计算机系统既是金融创新平台,又是风险控制平台。计算机系统作为风险控制平台,对城市商业银行更重要的制约集中表现在灾备问题上。目前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完成系统升级改造,实现了数据集中,应用范围也正在逐步拓展。但是灾难性数据丢失和系统瘫痪已经成为城市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管理的一大隐患。灾难备份最主要的要求就是远距离异地备份,而城市商业银行经营区域的狭隘决定了只能采取毫无实际作用的本地备份,因此真正意义上的灾难备份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可望而不可及。

创新不足。在管理、服务、产品等方面能否自我创新、持续创新,决定着城市商业银行能否形成核心竞争力,能否持续发展。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经历和人员素质决定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创新大多是“拿来主义”,本应“胡服骑射”,却始终在“邯郸学步”,这既是必然也是无奈。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剧,竞争层次的提高,这种低水平的复制式翻新不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创新能力不足是限制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因素,其原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没有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水平的IT技术,自身研发能力薄弱;二是因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相对较小,较大型的新产品开发基本需要采取外包专业公司的方式,单位开发成本高,一旦新产品的市场未达到预想的规模,就会出现较大的新产品开发风险,造成城市商业银行在产品创新方面的畏首畏尾;三是信息来源渠道受限。运营区域的狭小决定了城市商业银行自身收集信息的不畅和市场调研范围的局限,导致城市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犹如无源之水,常常陷入闭门造车的尴尬境地。

功能不全。对于银、证、保相互融合的金融产品,跨资本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的高端金融交易,连通国内外的汇划网络等业务,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区域性小银行所能提供的功能有限。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区域性的商业银行,其本身就有一定的局限性,业务辐射面小,仅限于城市区域内经营,既给客户带来极大不便,也使银行失去了一大批优质客户。从监管的角度来看,城市商业银行受其自身资本规模限制,很多新产品、新功能的推广很难通过监管部门的批准,其准入受到严格的限制,导致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功能不足,市场竞争力缺乏。

目前,各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业务交流缺乏,无法实现异地通存通兑的“柜面通”,不能满足客户在这方面的实际需求,给客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城市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和国内其他大银行之间缺乏信息沟通、互换机制,不了解国际上的流行产品,同时也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严重地制约了城市商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发展主流接轨的步伐。

城市商业银行在资金运用上还存在几个问题,一是资金自求平衡,存款贷款间存在时空差异。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是存贷款的利率差,城市商业银行在某一段时间是存款增长的高峰期,但是贷款却不能随之而增长,从而导致了贷款压力的增大。二是城市商业银行的资金使用受限,无法完全参与国内资金市场的交流和融通,徘徊于资金市场的边缘。三是资金运用渠道单一,城市商业银行是以传统业务为主导,无法涉及内容较丰富的资本市场以及其他一些可望而不可及的业务领域。

重组与合作模式的分析

面对上述一系列问题,城市商业银行该何去何从?目前徽商银行、江苏银行等实行的方式是城市商业银行的重组;一些南方城市商业银行采取的是横向业务合作方式,旨在提升服务功能。那么这两种形式究竟哪种更适合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更能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呢?

重组。城市商业银行的重组是为满足“资本充足率”这个硬性监管指标的要求下进行的,更多的是一种被动性的行为,这就不可避免要损害经营发展等其他目标,同时城市商业银行的重组也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一种资本联合,最终形成的是区域性的省级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优点是降低了资本约束力;省级行政区内解决了功能受限的问题。

重组后商业银行的思路仍然是做大做强,能否实现真正的资源优化配置尚存疑虑,而且行政手段干预下的重组结果往往是大而不强,因为重组本身就存在缺点,一是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不平衡,按市场原则,重组在技术上和操作上具有一定难度,且不是短时间可以实现的;二是各家商业银行发展水平不一致,导致重组后的质量不会太好;三是资产质量问题、行政干预问题、公司治理问题仍然得不到有效解决,资源依然没有得到优化配置;四是削弱了城市商业银行原有的因小而灵活、因小而高效、因小而精干的体制性优势;五是重组后的城市商业银行与现有的管理体制相冲突,造成各级政府间相互博弈的局面。六是城市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优势和贴紧市场的决策优势被重组没了,扁平化管理难以实现。

合作。合作是各城市商业银行以会员制形式,在保持各行法人地位和体制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业务的合作,使城市商业银行达到较好的服务能力和水准,实现一定区域内柜面业务的互通。这种业务合作方式完善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功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跨区域柜面通成为现实。但这种合作本身又是松散的,无法有效协调各会员单位的行动,对各会员单位不同的经营举止缺乏约束力,在IT技术的统一上也难以操作,更主要的是对资源优化配置和产品创新方面无所作为,没有真正以各自的强势形成组合,面对巨大的外力冲击时,难保不会一触即溃。

通过对城市商业银行重组与合作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两种方式虽然都有着各自的优势,但同时弊端也都是明显且无法消弭的。那么,除此之外是否存在其他途径可以实现城商行的横向携手呢?作为研讨和商榷,我们探索性地提出了另一种全新解决途径——城市商业银行的联合。

新的解决之道——城商行的联合

联合的形式。联合是维持现有城市商业银行的法人地位不变,由各行以发起人和出资人的身份等额出资组建股份制的非营业性金融公司,该公司实行董事长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各成员行在此权力均等,消除了城市商业银行个体优势和不足,都有相同的话语权,克服了不愿被人管,都想说了算等不利于联合的主观臆断。该公司服务于各成员行,其主要职能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服务职能,负责承建IT建设、产品研发等;二是维权职能,作为各成员行的代言人,负责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维护各成员行的合法权益;三是调研职能,负责调研工作,总结经验教训,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四是培训职能,负责培训各成员行的工作人员;五是代理职能,负责牵头代理与更大区域内机构进行产品、商务合作谈判。

城市商业银行的联合既符合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保持体制优势,又能集中资源提升服务功能,并能促进小银行的深入合作。同时,这种模式在技术上也是可行的,且与现行行政及经济管理体制较为吻合,可以充分发挥城市商业银行的地缘优势,且能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非营业性金融公司的功能。作为城市商业银行联合的桥梁,非营业性金融公司所应承担的是如何解决城市商业银行目前已经显现的和未来可以预见的问题,针对这一目的,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建立区域性的IT平台,解决IT瓶颈。由非营业性金融公司研发并建立一套区域性的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基础性的IT平台和灾备系统,解决各成员行存在的IT瓶颈问题,消除了各成员行自建系统造成的浪费、质量低下和更新换代难等问题。其资金由各成员行按自身资产量和网点数量进行加权分担。

新产品的研发。根据各成员行的要求和自身运作的需要开发新产品,新产品的成本按各单位的销售量计算。过去各行分头开发新产品,而且各行采用不同公司开发的不同产品,给以后的互联互通又带来障碍。为此,城市商业银行通过非营业性金融公司做新产品的联合开发就存在非常大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第一,可以降低新产品的程序开发费用。通过金融公司的开发资源、科技人才资源,可以降低开发成本。第二,方便联网互通。由于采取共同开发策略,这就使各城市商业银行采取相对标准统一的业务程序,为新业务的互联互通打下基础。第三,各成员行在不同的城市不存在市场竞争,可以相互间交换信息,共享产品资源。

完善业务功能。通过各城市商业银行的联合,解决因区域限制导致的业务功能受限的问题,使城市商业银行面向客户的一线支行能与大银行分支机构一样,提供等质的产品和服务,甚至于品种更全、效率更高、价格更优。

解决各行的国际业务结算。非营业性金融组织可以成立一个单证中心,集中各行单证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集中操作,如集中审单、集中开证,以提高效率,防控风险,减少成本。在开证方面,可以共享代理行资源,如在某一地区无代理行的商业银行可委托已建立代理行的商业银行开证。同时,先期开办外汇业务的银行可利用其相对优势,协助其他银行办理一些较为复杂的国际结算业务。

资金运营功能。在这个金融公司中成立资金运营部,资金运营部按市场化进行资金调剂,使各成员行的资金能够得到合理化的运用。同时由金融公司根据各成员行的呈报组织银团贷款,解决各成员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

投资理财功能。从发展前景看,我国个人理财的市场潜力巨大。但城市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市场基本属于空白,为弥补这一缺陷,由非营业性金融公司加强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来优化理财的工具,增加了银行理财的品种,并以此进行综合性经营尝试。

维权职能。非营业性金融公司作为各成员行的代言人,要肩负起代表和维护各成员行合法权益的职责,主动联系成员行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积极维护各成员行的合法权益。

人员培训。非营业性金融公司应建立一套科学的人员培训机制,有计划地做好各成员行的人员培训工作。最终要通过不间断培训,来提高各成员行人员的技术和业务水平,让各成员行拥有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同时凭借培训机制提高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因为优秀人才的加盟对城市商业银行更新理念、拓展业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联合是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面对激烈的金融竞争,城市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联合起来,才不会在强大的对手面前显得苍白无力。非经营性金融公司作为城市商业银行联合的产物,其最大的优点是:一是能够吸引人才,降低人才成本,减少浪费;二是IT瓶颈问题;三是城市商业银行自身体制没有改变,与现行的属地管理冲突不大,能够享受地方政府和财政资源的支持;四是强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虽然联合能够解决制约城商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系列问题,但也并非十全十美,最大的弊端在于无法解决各城商行的资本约束和资本引入问题。

(作者系营口市商业银行副行长)

作者:林德安

第4篇:工商业联合会工作总结

工商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五次会议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工商联和省委统战部的指导下,依据核心是创新,关键是改革,本质是服务的基本思路,围绕创建学习型组织和服务型组织目标,抓住民营经济大发展和工商联工作空间不断扩大的大好机遇,振奋精神,加强学习,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坚持学习创新,掀起学习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新高潮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依据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我省的实际,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上取得突破。为此,我们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五次会议精神,提高对非公有制经济在兴晋富民大业中重要地位的认识,营造有利于发展的良好环境,作为贯穿全年各项工作的主线,坚持学习创新,在全省工商联组织和广大会员中掀起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新高潮。

开展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知识竞赛活动。此项工作得到了各市地工商联和会员企业的积极响应,从8月份开始,11个市地和省直共14个代表队分别在****进行了分组赛,太原市贵都百货、运城市通达集团、长治市长信集团、大同市永和食府分别获得分组赛第一名。9月23日在省城举行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知识竞赛“海鑫”杯决赛,海鑫集团、华宇集团、长信集团分别获得决赛

一、

二、三名。太原、大同、阳泉、长治、朔州、晋城、运城、临汾、忻州、晋中10个市获“优秀组织奖”。**分别获得“精神文明代表队”奖牌。**等15名参赛人员被评为“优秀选手”。竞赛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决赛时,**出差在外打来电话预祝大赛圆满成功,**等领导出席观看了决赛并为获胜队颁奖,省、市、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也进行了宣传报道。

在广大会员中深入开展了“三增强、四热爱”教育活动。通过“抗非”斗争的实际成果,激发非公人士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的热情,进一步增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增强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二、坚持工作创新,抓大事办实事,努力当好桥梁助手

经过近年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我省民营经济产业、产品结构逐渐趋于合理,企业规模总量不断扩大,在全省经济发展中越来越显现出强大的推动作用,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30亿元,占全省gdp的46.5%,比上提升1.8个百分点;个体、私营经济纳税32.8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11.2%、工商税收的12.4%。2003年,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133亿元,同比增加21.9%,占gdp比重达到49.2%,纳税达亿元的企业5户。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工作创新,用新的思维、新的方法,研究探索解决新的问题。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加强与职能部门的密切合作,不断开拓新的工作领域是工商联履行桥梁助手职能的重要途径。今年不但进一步强化了与政府部门已建立起的工作联系,而且还有重点地扩大了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面。

联合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在全省民营企业中开展了就业工作、质量工作、诚信纳税先进单位的表彰活动。表彰活动的主旨是肯定民营企业所做出的突出成绩,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推进我省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宣传贯彻《质量法》、《劳动法》、《税法》,进一步规范企业行为,影响和带动更多民营企业争先创优。表彰活动历时半年多,经各级工商联、政府职能部门的综合考评、严格审核、研究比较,选定海鑫、安泰、阳光、华宇、潞宝等300家企业为就业工作、质量工作、诚信纳税先进单位,评选优秀组织单位55个。靳善忠副省长对省工商联牵头联合职能厅局开展民营企业先进单位表彰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热情赞扬,希望全社会合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山西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与团省委共同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第二届“山西杰出(优秀)民营企业家”评选活动。怀仁县亚泰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毛贵成等10名企业家获“十大杰出青年民营企业家”称号,大同市高强标准件厂厂长王志等14名企业家获“优秀青年民营企业家”称号。 配合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完成了全省劳动用工及工资支付情况大检查。劳动用工及工资支付是当前各级政府抓的重点工作,也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根据省政府的有关部署,12月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省建设厅、省经贸委和省工商联五个相关厅局联合对全省劳动用工及工资支付情况的检查和清理进行了督查。由省工商联牵头的检查组分别对吕梁、晋中两市地进行了严格细致的督查,并就两地用工及支付工资综合情况进行了专题报告,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肯定。市县工商联也对应参加了当地的劳动用工及工资支付情况的检查。从督查看,两地民营企业在劳动用工及工资支付方面做的都比较好,基本上能够做到依法用工按期发放工资,而且整体经营情况趋势良好。

开展了“送走一个,脱贫一户,影响一片”贫困地区劳务输出光彩扶贫活动。为协助省委、省政府解决“三农”问题,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尽快达小康,由省工商联牵头联合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省民营经济发展局、团省委、省光促会开展的“送走一个、脱贫一户、影响一片”贫困地区劳务输出光彩扶贫活动从7月份开始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贫困地区群众的欢迎。经过组织发动,已有静乐等18个县区近千名务工人员经过培训后到上海、广州等地就业。其中70%的人员月收入达1000元以上,每人每月可向家中汇寄500~800元。目前,活动的组织单位也由最初的6个厅局扩展到有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等参加的14个主要厅局,收集到空岗12000多个,咨询报名的信息达万余条、人员6700人次,而且经过与各市协商,每年可供1~2万个岗位,劳务输出前景十分广阔。最近又与山东省初步达成输出3000女工的协议,如果3000女工按人均月收入最低500元计算,年给家乡带回来的经济效益约1800余万元。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分管扶贫工作的范堆相副省长亲自了解活动的进展情况和发展计划,各联合厅局也要求各市地成立相应的领导组全力推进这一工作。实践证明,开展以“光彩扶贫”贫困地区劳务输出活动,是对传统扶贫方式的突破,是变输血为造血的工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三、坚持“两手抓”,夺取抗“非典”发展生产双胜利

今年4月份,我省发生了大范围的“非典”疫情。省工商联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成立了抗击“非典”领导组,召开了工商联党政联席会议和机关干部防控“非典”动员会,对工商联防控“非典”进行了研究部署,购买药品2万余元,发放宣传材料2000余册,并起草下发了《关于做好防治“非典”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动员和组织会员企业为防治“非典”作贡献的号召》。同时,以实际行动引导各级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会员的力量,为抗击“非典”献计献策、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帮助会员企业协调联系有关部门、领导、医院,安排捐款捐物有关事宜,及时通报汇总捐赠情况,使我省捐赠活动有热情、有渠道、有效果,并实现了工商联系统“非典”疫情零报告的目标。

广大会员企业坚持一手抓抗击非典,一手抓生产两不误。今年前3季度,全省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8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4%,占全省gdp的48.7%。新一轮民企固定资产投资已突破220亿元,目前全省已建成年产30万吨以上洗煤厂84个,洗精煤、型煤年产量达到4500多万吨;建成及在建年产40万吨以上机焦企业85个,其中河津阳光集团、介休茂胜集团、古交金业集团等企业年产焦均超过了百万吨,全省民企机焦总设计能力达到4550万吨;在建和建成100立方米以上高炉169座,总容积3万多立方米,海鑫集团继1080立方米高炉运营后,今年2月1380立方米高炉又点火投产,成为目前全国民企冶炼行业排头兵。去年全省焦炭产量达到6600万吨,今年可望达到8000万吨,总产量占到全国的42%,外调量占到全国的80%。全省民营钢铁企业设计生产能力由三年前的不足300万吨快速增长到现在的近1000万吨,再加上国有钢铁企业近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全省钢铁生产能力占全国的比重由三年前的不足4%提高到现在的8%。

抗击“非典”斗争实践,使工商联、非公人士在社会各界好评如潮,从政府官员到普通群众形成共识:非公经济不仅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力量,而且是支持政府、帮助民众抗击突发灾难的重要力量。历史再一次证明了工商联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优良传统是经得起任何风浪考验的,再一次证明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广大非公人士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四、注重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调查研究,增强参政议政的实效性

在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工商联界别的政协委员通过电视议政会、提交大会书面材料、撰写提案等方式积极建言献策。姚俊良作了大会发言,王建国等4人参加了电视议政会,还有11人提交了书面发言材料,省工商联提交团体提案10件,立案9件;属民营经济界的政协委员提交提案57件,立案32件,其中工商联界别委员提交提案14件,立案9件。

完成了全国工商联2002年上规模民营企业调查*的调研任务,共收集整理了各市地上报的42家企业情况,将符合上报条件的34户资料上报了全联,我省有13家会员企业上榜。

对2002年全省非公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编制了2002年*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情况统计表,撰写了2002年山西非公经济发展情况综述。

参加了省政协组织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研,承担并起草了宏观组的报告。

配合省委统战部完成了中央统战部关于《做好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的调研,还就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草案)回复了修改意见。

在调研的基础上,对我省组建同业公会的情况,专题向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副秘书长、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作了汇报,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赞誉。

10月14日~15日,组织11个市地、39个县区工商联和34家民营企业在怀仁县召开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交流研讨会。就“民营企业与社会协调发展”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讨论,省、市、县相关领导和部分企业代表,从不同角度都发表了真知灼见,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程路就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功能,民营企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等问题作了深刻阐述。研讨会形成了三方面共识,一是从理论上进一步认识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二是从实践上进一步明确了民企文化建设的方向,三是从发展上进一步提出了民企文化建设的推动力量。研讨会有效地推动了全省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大同市工商联开展了书法大赛等活动,长治市工商联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阳泉市工商联在全市民营企业中掀起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高潮。

五、提高队伍素质,稳步推进组织建设工作 党的十六大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空间,也为工商联工作提供了动力和机遇,各级党委、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工商联组织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促进了工商联会务干部和会员两支队伍的建设。

全省11个市地全部完成换届,119个县工商联有83个县完成了换届,乡镇、街道分会累计总数达到560个。

在全省工商联系统开展的创优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经过综合考评,晋城、长治、运城、临汾、大同、阳泉6个市被评为全省先进组织。今年,受到全国、省以上表彰的工商联会员539个,受到市、地、县表彰的工商联会员2012个。

会员队伍有了新的发展。全省新发展会员3743个,总数达54072个;全省新发展同业公会35个。

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人数稳步增加。有579名代表人士担任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职务,会员中有165名代表人士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

为了完善服务体系,深化服务效果,今年我会联合省政协社会法治委员会、省司法者工作协会成立了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委员会。

六、坚持服务立会,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帮助潞宝集团二期扩建工程协调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潞宝集团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张、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在今年的二期扩建过程中,遇到了用煤、用电、用路等困难,针对存在的问题,省工商联专程邀请靳善忠副省长到潞宝集团现场办公,就二期工程中的问题给予了协调解决。工商联及时掌握反映民营企业的情况,尽心竭力地想办法、出主意,帮助解决困难的工作作风也得到政府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帮助环海集团新上600mm热轧不锈钢带项目立项。该技改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投产达效后年销售收入可达11.5亿元,年净利润7788万元,上交税金6210万元。省联党组和会领导研究决定将该项目确定为2003年重点服务工作,派出由一名副会长带队的四人工作组进驻环海协助工作,与集团成员有关专家共同完成了征地、立项、审批、融资、科研、环保等大量工作。目前,环海集团新上600mm热轧不锈钢带技改项目已经专家评审批准立项。这是省工商联首次派干部进驻企业进行服务,一方面可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提高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水平,增强服务技能,另一方面能更好地使工商联走出机关实现桥梁、纽带、助手作用。

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会主要领导带领12名企业家参加了由全国工商联参与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与甘肃省工商联建立了友好商会,考察了兰州市总商会晋商商会,并和有关民营企业家进行了座谈交流。

组织部分企业家参加了第七届世界华商大会。 贸企业资产推介洽谈会,先后有4家企业签定协议投资金额近2亿元。 完成了2003年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的申报项目。

完成了全国工商联、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表彰再就业先进单位的推荐工作。 一年来,省联党政主要领导还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帮助会员企业进行有效的服务。先后帮助安泰集团反映、协调、解决土地使用问题;帮助连顺集团解决债务纠纷和朔州王坪煤矿职工上访问题;帮助皇威集团反映合同诈骗问题,都取得了预期效果。

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当代山西商会》、《工商联会讯》为各级工商联和会员提供政策,经济、会务工作信息服务。在全国工商联召开的中国民营企业报刊年会上《当代山西商会》和运城市工商联的《民生报》获优秀奖。

各市地工商联也千方百计地为会员搞好服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健康成长。朔州市工商联先后参加了市劳动局、工商局、物价局和市工行的行风评议活动。长治市工商联两次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营造非公经济发展环境进行监督测评,并在报纸上公布。晋城市工商联与市纪检委联合召开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座谈会,对民营企业提出的问题逐一解决和反馈。临汾市工商联在企业中实施了“百家企业进信合”的银企合作工程,直接融资3.5亿元,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开辟了途径。忻州市县工商联参加了32个行业行风的评比和61次巡视活动。大同市工商联推荐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担任市委、市政府软环境监督员和特邀执法监督员并对22个民营企业实施挂牌保护。

广泛开展培训活动。全省各级工商联组织民营企业参加省级培训90次、543人;市级培训137次,6787人;县级培训243次,14772人。临汾市工商联联合市经贸委、市企业家协会,举行了临汾民营经济发展高层论坛,邀请保育钧、钟朋荣作了专题报告,同时还邀请山西财大的mba学者进行交流。晋城市工商联与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深圳麦肯特咨询公司联合举办培训班,培训1000余人次。长治市工商联邀请加拿大加成集团中国副总裁乔治·苗等3人举办了题为“入世给民营企业带来机遇”的专题讲座。太原市工商联举办了房地产行业发展论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论坛、旅游酒店业发展论坛,共同探讨和分析了各行业的发展态势和对策。运城市工商联举办了8期“运城民营企业发展论坛”,2000余人参加了论坛。

七、妥善处理突发事件,保护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八、机关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今年,为使机关的建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会领导发挥表率作用,以身作则抓机关建设,把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效率作为重要工作一抓到底。首先是明确了“关键是改革,核心是创新,本质是服务”的工作思路,确立了创建学习型组织和服务型组织的工作目标,并着力从学习理论、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等方面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省联机关坚持星期二学习制度,在自学的基础上,领导带头,组织机关干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聘请山西大学教授讲解经济学知识,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全省法律考试。吕梁地区工商联办事处工作人员也根据自己情况分别进行了法律、中文、计算机专业的在职学习。省工商联还结合省委组织部树组工干部形象活动,开展了征求基层意见,树立良好形象的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干部队伍建设,干部精神面貌有了一个较大改观。其次是改善了省工商联机关办公条件,办公环境有了好转。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各市地也为基层改善办公条件与当地党政领导沟通协商,做出了很大努力。如太原市工商联换届后,不但新迁了办公地点、配备了电脑等办公设备、建立了局域网,机关建设有了新的变化,而且在服务会员、服务经济方面也有新的突破。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感到主要得益于:

1.领导的关怀。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重视是我们不断创新,开拓工作的不竭动力。在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省委书记田成平与企业家进行了座谈,省长刘振华出席了大会。全联九大之后,田书记亲自接见了我省的四名全联常委,4月份还就《郭台铭》一书专门写信给我会主要领导,鼓励全省民营企业家学习郭台铭创业精神。 2. 正确的理念。正确的理念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年工作自始自终地确立和体现了积极主动服务这一理念,工商联的一切工作坚持从服务企业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把工商联的发展寓企业发展之中,与企业共荣辱。通过服务促进企业发展,通过企业的发展壮大,不断推动工商联建设,提高工商联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

3. 会员的支持。会员的支持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基础所在。我们每做一项工作都离不开会员的支持,特别是兼职副会长的支持。从今年所开展的几项比较有影响的活动看,会员给予的人力、物力支持起了重要作用。如海鑫集团为“知识竞赛”,阳光集团、潞宝集团为“三百表彰”,连顺集团为“民企文化建设研讨”等活动都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支持,使我们的活动顺利完成。

第5篇:工商业联合会工作总结

工商联坚持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中共xx大、xx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五次会议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工商联和省委统战部的指导下,依据核心是创新,关键是改革,本质是服务的基本思路,围绕创建学习型组织和服务型组织目标,抓住民营经济大发展和工商联工作空间不断扩大的大好机遇,振奋精神,加强学习,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坚持学习创新,掀起学习xx大、xx届三中全会精神新高潮 党的xx大明确提出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xx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依据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我省的实际,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上取得突破。为此,我们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xx大、xx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五次会议精神,提高对非公有制经济在兴晋富民大业中重要地位的认识,营造有利于发展的良好环境,作为贯穿全年各项工作的主线,坚持学习创新,在全省工商联组织和广大会员中掀起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新高潮。 组织工商联干部和会员企业员工参加了由全国工商联、中华工商时报承办的开展学习xx大精神知识竞赛问卷答题暨征文活动。共向全联寄送答卷1404份,其中太原市和阳泉市被评为优秀组织奖。截止11月底,省联共收到各市地选送的77篇学习xx大精神文章,其中太原、忻州、晋中、吕梁、临汾5个市地达到了选送10篇的要求。省联机关坚持星期二下午学习日制度,通读学习了xx大报告、xx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及一系列辅导教材;举办了学习xx大精神、庆建党82周年心得专栏和文体比赛;组织处以上干部参加了省委党校和省直分校的轮训。 开展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知识竞赛活动。此项工作得到了各市地工商联和会员企业的积极响应,从8月份开始,11个市地和省直共14个代表队分别在****进行了分组赛,太原市贵都百货、运城市通达集团、长治市长信集团、大同市永和食府分别获得分组赛第一名。9月23日在省城举行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知识竞赛海鑫杯决赛,海鑫集团、华宇集团、长信集团分别获得决赛

一、

二、三名。太原、大同、阳泉、长治、朔州、晋城、运城、临汾、忻州、晋中10个市获优秀组织奖。**分别获得精神文明代表队奖牌。**等15名参赛人员被评为优秀选手。竞赛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决赛时,**出差在外打来电话预祝大赛圆满成功,**等领导出席观看了决赛并为获胜队颁奖,省、市、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也进行了宣传报道。 在广大会员中深入开展了三增强、四热爱教育活动。通过抗非斗争的实际成果,激发非公人士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的热情,进一步增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增强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二、坚持工作创新,抓大事办实事,努力当好桥梁助手 经过近年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我省民营经济产业、产品结构逐渐趋于合理,企业规模总量不断扩大,在全省经济发展中越来越显现出强大的推动作用,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XX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30亿元,占全省gdp的46.5%,比上提升1.8个百分点;个体、私营经济纳税32.8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11.2%、工商税收的12.4%。XX年,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133亿元,同比增加21.9%,占gdp比重达到49.2%,纳税达亿元的企业5户。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工作创新,用新的思维、新的方法,研究探索解决新的问题。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加强与职能部门的密切合作,不断开拓新的工作领域是工商联履行桥梁助手职能的重要途径。今年不但进一步强化了与政府部门已建立起的工作联系,而且还有重点地扩大了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面。 联合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在全省民营企业中开展了就业工作、质量工作、诚信纳税先进单位的表彰活动。表彰活动的主旨是肯定民营企业所做出的突出成绩,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推进我省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宣传贯彻《质量法》、《劳动法》、《税法》,进一步规范企业行为,影响和带动更多民营企业争先创优。表彰活动历时半年多,经各级工商联、政府职能部门的综合考评、严格审核、研究比较,选定海鑫、安泰、阳光、华宇、潞宝等300家企业为就业工作、质量工作、诚信纳税先进单位,评选优秀组织单位55个。靳善忠副省长对省工商联牵头联合职能厅局开展民营企业先进单位表彰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热情赞扬,希望全社会合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山西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与团省委共同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第二届山西杰出(优秀)民营企业家评选活动。怀仁县亚泰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毛贵成等10名企业家获十大杰出青年民营企业家称号,大同市高强标准件厂厂长王志等14名企业家获优秀青年民营企业家称号。 配合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完成了全省劳动用工及工资支付情况大检查。劳动用工及工资支付是当前各级政府抓的重点工作,也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根据省政府的有关部署,12月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省建设厅、省经贸委和省工商联五个相关厅局联合对全省劳动用工及工资支付情况的检查和清理进行了督查。由省工商联牵头的检查组分别对吕梁、晋中两市地进行了严格细致的督查,并就两地用工及支付工资综合情况进行了专题报告,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肯定。市县工商联也对应参加了当地的劳动用工及工资支付情况的检查。从督查看,两地民营企业在劳动用工及工资支付方面做的都比较好,基本上能够做到依法用工按期发放工资,而且整体经营情况趋势良好。 开展了送走一个,脱贫一户,影响一片贫困地区劳务输出光彩扶贫活动。为协助省委、省政府解决三农问题,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尽快达小康,由省工商联牵头联合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省民营经济发展局、团省委、省光促会开展的送走一个、脱贫一户、影响一片贫困地区劳务输出光彩扶贫活动从7月份开始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贫困地区群众的欢迎。经过组织发动,已有静乐等18个县区近千名务工人员经过培训后到上海、广州等地就业。其中70%的人员月收入达1000元以上,每人每月可向家中汇寄500~800元。目前,活动的组织单位也由最初的6个厅局扩展到有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等参加的14个主要厅局,收集到空岗1XX多个,咨询报名的信息达万余条、人员6700人次,而且经过与各市协商,每年可供1~2万个岗位,劳务输出前景十分广阔。最近又与山东省初步达成输出3000女工的协议,如果3000女工按人均月收入最低500元计算,年给家乡带回来的经济效益约1800余万元。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分管扶贫工作的范堆相副省长亲自了解活动的进展情况和发展计划,各联合厅局也要求各市地成立相应的领导组全力推进这一工作。实践证明,开展以光彩扶贫贫困地区劳务输出活动,是对传统扶贫方式的突破,是变输血为造血的工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七、妥善处理突发事件,保护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海鑫钢铁(集团)公司是我省民营企业的龙头,集团董事长李海仓是我省民营企业家的杰出代表。李海仓遇害震动了全国上下,而且在社会上引发了多种多样的议论,直接影响到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和企业家队伍的整体形象。省联党政领导非常重视,直接参与整个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协助地方党委、政府妥善地处置后事,安排生产,确保山西第一大民营企业正常发展。并根据中央和省委有关领导的指示,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李海仓遇害事件引发的社会舆论,积极配合中央媒体、省主要新闻单位,先后2次组织人员在省城、运城市、闻喜县和海鑫公司进行了大范围的深入细致调查采访,澄清事实。在《当代山西商会》刊发了海鑫专号,通过中央和省主要媒体刊发稿件30余篇(条),刊登照片60余幅,宣传海鑫集团的发展和对社会的贡献,并向中央和省有关部门报送了关于海鑫公司发展和李海仓成长情况的调查报告。在大事大非面前,工商联以自身特有的形式,为民营企业家正本清源、奔走呼号,以实际行动保护民营企业的利益,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健康发展。

八、机关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今年,为使机关的建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会领导发挥表率作用,以身作则抓机关建设,把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效率作为重要工作一抓到底。首先是明确了关键是改革,核心是创新,本质是服务的工作思路,确立了创建学习型组织和服务型组织的工作目标,并着力从学习理论、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等方面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省联机关坚持星期二学习制度,在自学的基础上,领导带头,组织机关干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聘请山西大学教授讲解经济学知识,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全省法律考试。吕梁地区工商联办事处工作人员也根据自己情况分别进行了法律、中文、计算机专业的在职学习。省工商联还结合省委组织部树组工干部形象活动,开展了征求基层意见,树立良好形象的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干部队伍建设,干部精神面貌有了一个较大改观。其次是改善了省工商联机关办公条件,办公环境有了好转。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各市地也为基层改善办公条件与当地党政领导沟通协商,做出了很大努力。如太原市工商联换届后,不但新迁了办公地点、配备了电脑等办公设备、建立了局域网,机关建设有了新的变化,而且在服务会员、服务经济方面也有新的突破。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感到主要得益于: 1.领导的关怀。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重视是我们不断创新,开拓工作的不竭动力。在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省委书记田成平与企业家进行了座谈,省长刘振华出席了大会。全联九大之后,田书记亲自接见了我省的四名全联常委,4月份还就《郭台铭》一书专门写信给我会主要领导,鼓励全省民营企业家学习郭台铭创业精神。 2 . 正确的理念。正确的理念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第6篇:工商业联合会工作要点

*年,工商联工作总体要求是贯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开创工商联工作新局面的主线。突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引导非公人士健康成长和加强工商联自身建设的两个重点。依据关键是改革,核心是创新,本质是服务的基本思路。遵循认识到位、

思想解放、任务具体、力量集中、形式多样、效果明显、作风民主的原则,促进服务方式、职能手段、工作作风的转变,逐步实现建设学习型组织和服务型组织的目标。好范文版权所有

一、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要充分认识和自觉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一切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充分认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推进各项工作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针;要充分认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当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开展工商联工作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要充分认识到,随着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逐步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将面临一个大发展的机遇期,工商联的工作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适应形势,乘势而上,就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本领,增强创新精神,把工商联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要认真研读文件,掌握精神实质。尤其要深入领会关于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论述;关于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其他行业和领域的论述;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的论述;关于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保护私有财产权,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的论述;关于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论述;关于建立健全全社会信用体系的论述;关于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维护和建立市场秩序等论述。

学习要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要与工商联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以积极的态度,通过举办座谈会、报告会、培训班和交流会等形式,在工商联干部和非公人士中掀起学习高潮。通过学习,要学出思路、学出精神、学出干劲,学习效果要充分体现“变、改、实、学、勤”。即:“变”,转变观念,建立科学的发展观,新的价值观,思想跟上时代发展,与时俱进。“改”,深化改革,与国家的政治改革相适应,按党的要求,探索职能,位置角色的变化,成为党的一个有效的工具,成为民企最可信赖的家。“实”,扎扎实实地干,实心实意,真心真意,埋头苦干,实事求是,干实事、实干事,转变作风,使我们的工作给民企带来实在的利益,产生实际和发自内心的吸引力。“学”,孜孜不倦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学,开动脑筋地学,学政治、学经济,提高素质,适应新任务、新要求,转变思想,提高理论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勤”,勤奋努力,不怕困难,克服各种消极、怡懈甚至悲观的情绪,坚持勤能补拙,勤是学海之舟、成功之梯、工作之本精神。

总之,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担当起国家进步,民族兴旺的历史责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探索的精神,追求进步的精神,不断前进的精神,不断完善的精神,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的精神,推进各项工作。

二、深入调查研究,提高参政议政水平

加强工商联组织建设的调研,不断探索新形势、新任务、新条件下工商联改善自我建设,完善自我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就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联组织的定位、职能作用、工作对象、工作方式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就工商联的组织结构、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现状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弄清楚我们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工商联?怎样建设好工商联才能适应党和政府对我们的要求,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组织力量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协会、同业商会如何设立和发挥作用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调研,争取使工商联成为同业商会的主管部门。

完成好全联第六次全国私营企业问卷调查和上规模民营企业调查工作。并就非公有制企业投融资,市场准入,参与国企改革,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建立现代市场体系,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深入扎实地开展调研。

加强对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调查研究。结合我省三年结构调整战略,把列入工程的企业作为重点调研对象,充分研究其近年来的经营现状,发展趋势

,企业文化建设,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方面的情况。真正了解和掌握企业家在想什么?在做什么?需要什么?思想、生活、经营的状态是什么?从中总结规律、探索经验,使我们的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具操作性,培养和团结更广大的非公人士拥护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做好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的提案和大会发言工作,要

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进行,做好省、市、县工商联界别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各级两会上的大会发言、提案的汇编评比工作。

积极参与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工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优惠政策的落实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外因素进行调研,拿出真实情况、提出合理建议。

三、加强组织建设,扩大会员队伍

截止目前应换届还没换届的县区工商联有个。要加大力度,督促、指导、推动换届工作。

进一步加大基层工商联和同业商会组织建设力度,推广基层组织和行业组织工作经验,发挥基层组织和行业组织在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年全省同业公会数量要从发展到个,并在适当时候召开全省工商联组织和行业组织会议,争取联合政府人事部门对工商联的工作人员进行评比表彰。

实事求是核清现有会员底数,对长期失业联系或不履行义务的会员,对情况变化不存在的会员等进行清量,扎实我们工作基础,以更加有效开展工作。

调整会员结构,扩大会员队伍,重点要发展企业会员。根据全联会员发展规划和我省民营企业发展情况,要加大发展会员力度,要使全省企业会员数占到民营企业数的以上,年,全省要新发展企业会员个,到年底全省企业会员总数达到个。省工商联在今年月份,要组织一次会员工作检查。今年要把发展会员工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

进一步加强代表人士联系制度,坚持每季度直属会员活动一次,进行动态管理,及时了解、研究代表人士的思想和发展状况,积极开展帮助、引导工作。

完善代表人士数据库,代表人士数据全部建档入库,并督促各市工商联的数据库建设工作。

工商联党组要协助各级党、政、工、团做好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工会、团的组织建设工作。研究探讨工商联党组成为直属会员企业党组织的主管组织的可行性。

四、抓好宣传教育培训

继续办好《当代山西商会》、《工商联会讯》,加强与各大新闻媒体的合作,加强会务商务信息的反馈、交流,达到宣传典范,促进全面,交流经验,共同发展的目的。会刊、会讯要紧紧围绕省联的整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工作,不断加大对工商联工作宣传报道的力度,扩大工商联对外的影响;大力宣传非公有制企业典型事迹、先进人物,逐步树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良好的社会形象,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

配合全国工商联搞好“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光彩事业”奖章和对就业、纳税、质量先进的表彰活动,通过大力开展表彰先进活动,提高民营企业家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与有关部门联合对全省县区以上工商联会长、党组书记、副会长及非公有制代表人士进行集中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工商联的任务,推动非公有制代表人士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提高他们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

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工作,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民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作用。

继续深化“双思”、“三个结合”、“信誉宣言”、光彩理念和“三增强四热爱”等传统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五、当好桥梁、助手,推动服务工作上台阶

年是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高潮年,各级工商联组织要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架起沟通之桥,摆正位置,找准切入点。本着既要当好助手,又要充分发挥工商联商会的组织优势,充分整合各方面的管理资源,帮助政府推进工作,为会员提供服务。

在全省工商联中统一开展几项有影响、有实效,能从根本上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环境,提供帮助的大活动,如同时开展评议行风等。

搞好高层论坛。就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进行探讨,帮助企业家换思维、变方法,促进全省民营经济大发展。

开展银企合作活动。帮助企业架设与银行合作的桥梁,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好范文版权所有

引深“送走一个,脱贫一户,影响一片”光彩扶贫活动。在贫困地区搞劳务输出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尽快脱贫具有深远意义。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抓实抓好抓出更大成效。

巩固和加强与政府部门已建立起来的工作联系,为会员企业做好协调服务工作。

继续做好再就业、诚信纳税、质量监督等项工作,重点要做好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要动员广大民营企业、工商联会员和光彩事业理事单位,以创业促就业、以企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增收空间,为帮助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和贫困农民脱贫做出积极贡献。

在引导非公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争取有新突破。为民营企业参与企业并购提供服务,帮助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培养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和企业联合舰队。

继续推动民营企业提高科技水平,帮助民营企业申报星火、火炬项目,并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服务。在帮助环海集团不锈钢热轧带项目上马工作的基础上,扩大为会员企业服务的领域,提高服务水平。

进一步落实《全国工商联信息网络建设规划》,搭建“水平+垂直”网络模式。以工商联网站为依托,建立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和商务、信息咨询、工程技术、市场营销、联络交流等服务。

充分发挥维权委员会的作用,强化对民营企业的维权工作。积极反映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法律和政策障碍,参与典型案件的调研和劳动仲裁工作,加大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工作的力度。

加强省内会员企业之间的联系和海内外工商社团的联络与交流,增进团结,促进发展,帮助会员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有计划地组织民营企业家参加国际国内商贸洽谈、考察学习,为企业向外发展架桥铺路。积极有步骤地开展与外省市工商联的往来、交流、合作、学习活动。力争到安徽、江苏等兄弟省市商会进行交流。配合我省经济发展,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在外省宣传山西的形象,吸引更多民企到山西来投资办企业。如天津市等。

六、加强工商联机关建设

新时期工商联的机关建设直接关系到整个组织的发展,只有创建成为学习型组织、服务型组织,才能适应民营经济发展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推进办公自动化进程。在省工商联网站的基础上完成省联机关局域网的建设和各市联网的工作,建立完善会员信息服务体系。

按照《党政领导干部使用管理条例》要求,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和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倡导团结、民主的工作作风;树立廉洁高效、公道正派、公开透明的良好风气;营造人人争先干事业、人人能干成事业的工作氛围。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努力实现建设学习型和服务型组织的目标。

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规范机关工作,促进机关作风转变,防止和杜绝一切违章违纪行为的发生。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做好清产核资工作,健全制度、完善手续、规范管理,做到底数清、手续清、使用清。

加强对基层工商联机关建设的指导,努力改善办公条件和办公环境。组织开展思想教育、学习培训工作,提高工商联机关干部综合素质,适应新时期、新任务的要求。

第7篇:镇工商业联合会镇工作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会员、同志们:

我们xx镇首届商会于20xx年9月成立以来,在市工商联的直接领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务社会,自加压力,开拓进取,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参谋助手作用,全面推进我镇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我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进一步明确了商会的地位和作用。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会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它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将有利于促进我们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反映会员呼声,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镇经济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桥梁和纽带。

2、充分履行商会职能,积极发挥会员企业优势。一是做好参政议政工作。重视和参与全镇经济发展等重大问题的讨论,献计献策,促进我镇经济健康发展。每逢镇人代会召开之际。镇商会积极推荐一批思想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非公有制企业人士充实到人大代表(或列席代表)队伍中,发挥非公有制代表的参政议政作用。有关我镇经济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的决策,镇商会也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以开座谈会、走访企业等多种形式听取工商界人士的意见,以各工商界人士的不同视角去反映问题、看待问题,真正履行了工商联参政议政的职能。

(本文“镇工商业联合会镇工作报告”由 好范文、工作报告频道提供参考)

二是充分发挥商会的网络优势,积极发挥商会及其会员的中介作用。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横向联合,沟通信息,开拓市场,充分利用和发挥会员的社会关系,积极开展海内外的经济联合和交流,为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做出努力。在党委政府的倡导下,商会利用自身信息面广、接触面大的优势,合力推动我镇的招商引资工作。三年全镇累计引进外资415万美元,引进市外资金1.63亿元人民币,其中大部分是通过镇商会、会员企业(自身或牵线搭桥)引进的。

3、加强教育引导,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人士健康成长是商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抓规范,推进守法经营:重点在知识产权、安全生产、劳资纠纷等方面加大政策、法规的宣传引导和检查督促力度,努力规范企业行为,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产权方面,我们不断通过各种会议、简报、下企业面对面讲解等多种形式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好上级有关商标、专利方面的政策措施。为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多次召开会议,举办讲座,协调处理纠纷,维护竞争秩序。三年来共注册商标65只,申报专利102项(已授权52项),其中专利申报量名列全市首位。此外,由于企业行为的逐步规范化,使我镇在职工养老保险金扩覆和安全生产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骑塘丝厂在善待职工方面的先进事迹还得到了中央电视台报道。

二是抓创新,推进科技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断推进科技进步是非公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三年来,全镇私营企业累计技改等生产性投入4.79亿元,全镇工业结构得到初步调整,技术含量逐年提高。尤其是加强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指导、服务工作,三年累计申报、实施各类科技项目74项,其中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4项,批准立项率达到73%。同时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上也取得了新突破。先后成立了巨匠科协、祥隆企业技术开发中心、蔬菜行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一批科技服务组织,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我镇非公有经济发展动力和市场竞争力,企业的经营水平、产品档次、生产规模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是抓服务,促发展:在培训服务上,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多次组织了劳动法、税法等一系政策、法规培训,举办了横机班、电脑班等技能素质培训,组织参加mba培训等上级组织举办的培训300多人次。通过努力,成效明显,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理论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同时坚持“无条件跑腿、一条龙服务”的方针,会同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在项目申报立项、手续办理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三年累计帮助办理各类手续500多项。通过指导帮助、工作协调、法律服务等途径为企业排忧解难、保驾护航,努力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5、开展扶贫帮困,不断推动光彩事业纵深发展。在过去的三年里,镇商会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及市工商联的指示,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并把这项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一是响应市工商联“百户扶贫工程”,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我们倡导广大企业、特别是会员企业要做到致富不忘党,既要加快自身发展,又要先富带后富。不少企业在活动中都伸出援手,慷慨解囊,有的爱心助学,有的捐钱捐物。二是配合开展公益捐赠活动。每逢开展“六一”捐款、慈善募捐时,镇工商联都会主动出面,与所属单位取得联系,并要求会员企业带头捐赠,既救助了弱者,又造福了百姓,得到了群众的好评。特别是在我镇今年“组组通公路(浇水泥路)”建设中,会员企业共捐资100多万元,目前还在进行中。此外,还有很多企业在提高产品档次、扩大经营规模上下功夫,努力解决群众就业问题,从另一个角度为党委政府分忧,为贫困户解难,报答社会,展示风采。

6、积极参与市工商联活动,发展好会员企业。我们商会认真组织参加市工商联开展的各项活动和会议。在发展好市工商联会员的同时,也积极发展好镇商会会员,三年来,已新发展7家会员企业,壮大了我们xx商会。

三年来,我们商会积极开展工作,也取得了一点成绩,但离上级工商联和镇党委政府的要求还有距离,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是:由于商会成立时间不长,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方法不多,商会活动较少,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上级工商联的指导帮助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下,积极开展工作,克服存在的不足,更好地发挥我们商会的作用。

二、今后三年工作任务

今后三年,我们xx镇商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开拓创新,勤奋工作,认真履行职能,发挥桥梁纽带和参谋助手作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努力开创商会工作新局面。

1、加强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商会管理。一要进一步抓住我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积极发展会员,计划新发展会员企业20家以上,进一步壮大商会组织,同时搞好调研,开展分会组织(如皮革分会等)的筹备工作。二要进一步加强商会的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商会制度建设,建立和健全相关制度,更有效地把非公有制人士有序地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商会的积极作用。三是要进一步分解任务,落实责任。考虑到理事会成员中多数是企业业主,而企业业主平时业务活动较多,日常的商会活动难免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要根据“职尽其能,人尽其才”的原则,进一步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商会日常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要进一步创新载体,逐步加大商会组织的活动频率,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增强商会工作的向心力,努力把商会建设成非公有制企业业主的“娘家”。

2、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加快发展步伐。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组织广大会员认真学习,准确把握精神实质,统一思想认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会议的精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要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引导非公有制企业积极探索企业发展的新思路,抓住推进结构调整和扩大对外开放的两个重要环节,实现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通过体制创新、信息管理、科技投入、员工素质提高等,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多创名牌,扩大优势,把企业做实做大做强。积极参与市委市府开展的“优秀建设者”评选活动,推进“爱国、敬业、诚信、守法”和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我们要努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实践者,新时期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为xx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不断作出新贡献。

3、拓宽服务领域,努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新跨越。牢固确立“服务立会、服务兴会”的思想,增强服务观念,创新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不断增强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搭建建言献策、融资、科技、经贸、培训等各种服务平台。组织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各会员企业的管理水平、科技水平,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经营能力。今后每年组织一到两次由有相关企业参加的交流合作活动,争取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起广泛横向联系,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项目、人才、技术、信息服务。组织一至两次赴外地商会考察,建立一至两个友好商会。

4、发挥会员企业优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我们要充分发挥商会与海内外工商界的优势,为我镇的招商引资做好牵线搭桥等服务工作,组织好商会和会员企业参会参展和招商引资活动,争取在招商引资工作上有新的突破。一方面要在对外业务活动中,经常不断地介绍我镇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惠的投资政策,鼓励外部资金前来投资。另一方面要以合资合作的形式,引入外来资金,不断壮大企业。真正做到多管齐下,努力开创我镇的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

5、继续开展扶贫帮困,不断推进光彩事业向前发展。充分发挥光彩事业促进会组织的作用,以“百户结对扶贫工程”为载体,组织和发动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参与助学、助困、助残结对等活动,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困难群众家庭解难,努力在全镇营造一个“关心弱势,支持公益”的良好氛围,为社会稳定、发展作贡献。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一批“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积极参与“扶贫帮困、献爱心、送温暖”活动的非公有制企业先进典型,树立我镇非公有制企业家的良好社会形象,推进光彩事业顺利地向前发展。

同志们,商会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我们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开拓创新,今后三年商会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为我镇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8篇:工商联联合会工作总结报告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工商联组织将越来越显示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今天在这里我要讲三方面的内容。

一、工商联组织的概况

1、工商联的起源

工商联起源于行会。法国于1599年成立了第一个商会。我国最早的商会组织是于1874年在辽宁工商界成立的“公议所”。到了1930年,全国各地商会已建立了2046个。全国解放后成立了全国工商联。

2、工商联组织及职务的称谓

工商联组织的全称是工商业联合会,又称民间商会。中国工商业联合会是成立于1953年10月。1993年10月,在全国工商联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明确工商联同时为民间商会,并提出这是改革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自此,工商联开始了“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历史。

全国工商联的职务称谓主席。建国以来,担任全国工商联主席的有陈叔通、胡子昂、荣毅仁、经叔平、黄孟复(第九届,也是现任全联的主席)。(图片)各省、市、区工商联称谓会长。

3、工商联组织性质

中国工商业联合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商界组成的人民团体和民间商会,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

4、工商联会员和组织:据统计,目前全国工商联共有164万名会员,有县级以上的商会3079个,乡镇、街道商会19851个。

二、我国南方商会的特点与启示

我国南方商会的基本特点是:

具有高度的民间性

在我国的南方,商会带有突出的民间色彩。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的工商联,即民间商会的会长就是由著名的民营企业家徐冠巨担任的。而且在浙江省担任县级以上商会会长的民营企业家也很多。由于民营企业家担任商会会长,在客观上就增强了会员的认同感。

具有同行业的分类性

以温州商会为例,目前在温州成立了服装、眼镜等30多个行业商会。行业商会制定的一些行业行规,有力地促进了会员企业的良性发展。

具有分层次的服务性

我们以香港中华总商会所设立的机构为例,在香港中华总商会里共设置了12个专门委员会,通过这些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反映出商会的服务是有层次、分范畴的。

南方商会的这些特点,使我们认识到,商会的工作必须无条件的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会员企业发展的需要。商会应以会员为本。

三、我区工商联工作的基本情况及今后工作初步想法

我区工商联组织是于1988年10月恢复成立的。目前,我区有400余名商会会员。现在有两个街道重新组建了地区商会。

近两年来,工商联在区委、区政府领导关怀、重视下,在区人大、政协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结合我区民营企业发展的实际,确立了我区工商联的工作思路,这就是:工商联工作必须以促进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为中心,以进一步加大会员服务力度为重点,学习与创新相结合,服务与维权相结合,活动与引导相结合。不断探索有效开展工商联工作的新途径。

我们的具体做法概括起来是:围绕中心、加强学习、强化服务、丰富活动。

1、围绕中心

围绕中心就是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中心。

今年,按照区委、区政府把2004年作为创最佳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年的总体要求,我们通过做好调查摸底、走访会员企业、设立服务咨询电话,组织会员企业和政府的有关部门进行面对面的座谈、引导会员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为促进我区软环境建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为了响应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新西岗”的号召,区工商联适时地向全区的民营企业家发出了《抓住机遇求发展,多为“新西岗”建设作贡献》的倡议书,召开了《谈建设“新西岗”专题工作会》。特邀请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王志强就我区的经济形势作了专题报告。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注重引导会员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中心开展“献计献策”活动,两年来,商会的会员撰写了30多篇论文,为促进“新西岗”的建设,推进我区“四区两带”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2、注重学习。

今年,我们始终注重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区委十一届五次、六次会议精神。通过召开执委会、组织会员参加专题报告会、学习座谈会,促进会员对会议精神的深刻理解。区工商联编辑了《工商联会员学习园地》,定期把一些有利于会员企业发展,有利于会员提高政治素养的文章转发给会员。如,《温家宝总理视察浙江时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讲话》、《走出民营企业发展的八个误区》、等等。

3、强化服务。

为会员服务是商会的立会之本。工商联进一步树立了“人

第9篇:XX商业联合会理事会工作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大家好!受蒿芒喜会长的委托,我代表第一届理事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六年来工作回顾

六年来,西安商业联合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市商贸局、市民政局的的指导下,以服务为宗旨,按照章程开展工作,努力完善商会职能,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在促进西安商贸流通业又好又快发展和扶持会员企业做大做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会员的充分肯定。

一、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探索商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西安商业联合会成立之初,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的形势,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结合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实际,在工作中不断探索研究商会的定位和职能,将发展作为商会的首要任务,把“政府之桥、会员之家”作为商会的工作基础,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代表行业利益,靠切实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主动为会员、企业服务,为政府当好参谋。以扎实的工作赢得社会的认可和信任。商联会在成立后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领导重视、政府支持、企业欢迎的良好局面,逐渐成为西安地区流通领域最有影响力、规格最高的综合性行业协会。

二、积极配合政府中心工作,做好参谋助手

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发挥职能作用是我会的重要职责。六年来,我会在积极配合政府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引导会员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按照每年商贸工作会议精神,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增强商贸流通行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激发了广大会员为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贡献的热情。

二是出台了《西安商贸行业价格公约》、《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实施方案》等行规行约,以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并通过多种方式,组织企业沟通情况协调工作,错位经营,作好区位规划,资源整合,避免无序竞争和垄断经营,实现西安商界的共同发展。在市商贸局和市工商局推出《西安市商品购销合同》和《西安市商品代销合同》规范文本后,我会在行业积极推行,引导零供之间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企业市场行为,为西安市商贸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是按照市委要求,结合行业特点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荣获市级先进集体。

四是积极应对市场波动,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xx年非典时期我会组织大中型商贸企业,按照市上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市场供应工作,保证物价平稳,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消费需求,充分发挥了商品流通与供应的主渠道作用。针对去年各地副食品价格快速上涨,我会及时做出反应,联合连锁协会以及大中型商业零售企业发出“保障供应、稳定价格、诚信经营、回报社会”的微利零利润销售活动,并在主要媒体发出倡议书,要求行业保证市场供应,规范价格操守,遵守商业道德,树立诚信商业形象。

五是集中开展我市豆制品市场整顿活动。根据市政府专题会议精神,由我会牵头,联合有关部门进行豆制品专项整治活动,使我市豆制品市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规范。

三、扎实做好服务工作,代表行业利益维护会员权益

西安商业联合会把为会员服务作为立会之本、生存之基,不断深化对服务工作的认识,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各项服务工作。

为争取商贸行业在社会的影响力,积极参政议政,我会向市人大、政协推荐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7名企业家当选西安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8名企业家被确定为西安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

针对银联卡刷卡手续费、商业用电价格过高等热点问题,我会组织人力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积极向政府以及社会各方反映,关于商业用电价格过高的调研得到了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重视,为有关的政策出台提供依据。针对一些零售商拖欠供货商货款、通道费用过高问题,我会积极参与协调,摸清情况,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采取果断措施,督促零售商及时清付拖欠货款,避免了事态的升级。针对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西安办事处要求我市各大商场交付背景音乐应用费一事,我会及时组织会员单位召开专题会议,咨询法律顾问,积极与各方面联系协调,维护会员单位利益。在天津职业打假人林枫到西安打假期间,我会及时联合工商部门以及各商家召开“重质量,守信用”新闻发布会,要求企业重视产品质量,诚信经营,在正确对待打假问题的同时,及时防范怀有不正当目的的行为,捍卫企业自身合法权益。

在注重代表行业利益的同时,我们也深入到企业之中,帮助会员单位作了很多实事,我会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咨询体系,制定了维权咨询服务工作细则,为会员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困难。如为开元商城、中大国际、国美电器、西饮集团、陕西三棵树、陕西多彩集团、人人乐、好又多等企业多次协调市政、物价、质检、工商等方面的问题,给企业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解决了一些合同欺诈、拖欠货款、有关职能部门不规范执法等问题,

我会还本着公平、公正、协商的原则,帮助我们的会员单位解决了一些工程欠款、合同如期履行等类问题。

四、倡导诚信兴商、推进商业信用体系建设

近几年在中国商业联合会的领导下,我会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将信用评定办法推向全国。xx年,我会与北京、青岛三市联合发起了全国部分经济中心城市自律体系建设座谈会,制定了《合作共建城市商业企业信用等级自律分类标准》和《评估管理办法》,最终形成了国家评定中国商业信用企业的行业标准。

二是以“诚信兴商”为主题,开展各种商业活动,这既是对行业信用工作的宣传和促进,也是拉动企业销售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是积极推进商业信用企业的等级测评工作。近年来,共评定20家西安市商业信用企业,经我会初审推荐,中国商业联合会(全国)商业信用中心评定了 家中国商业信用企业。

四是指导企业加强内部信用管理和外部信用形象,培育信用观念、规范信用行为、打造信用形象。通过信用自律,在全行业基本形成了“知诚信、守诚信、用诚信”的良好氛围。

五、开展各种商业活动,促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参与公益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多做贡献。xx年我会组织人员到市儿童福利院看望孤残儿童,xx年印度洋海啸灾害发生后,我会与西安市慈善会联合,组织部分会员单位设立募捐点,动员西安地区商界和广大员工向受灾国家人民援助。在购物美食节活动中,我会组织会员开展购物送福彩活动,筹集的款项用于支援我省遭受洪涝灾害的地区。xx年我会向陕南贫困山区小学捐赠衣物和学习用具。今年大地震后,我会第一时间与连锁协会、市红十字会联合发动会员为灾区捐款捐物30多家企业积极响应,共捐款299万元。

二是组织行业联合促销,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六年来我会把联合开展商业活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以节造市,以市促销”,通过统一主题促销,统一宣传,形成了联动规模效应。“温馨西安、放心消费在盛夏”,“诚实守信,营造消费乐园”,“金秋购物美食节”,“家具建材展”,“汽车博览会”,“服饰文化节”,“迎奥运、优质服务促消费”等一系列的联合促销活动,促进了企业销售、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服务,推进了商贸业的繁荣发展,特别是由我会主办的,已连续举办5届的“西安啤酒节”,逐渐成为我市一个独具文化特色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的商业品牌。

三是举办了各种行业交流活动。在每年消费者权益日期间,举办“西安商业发展高峰论坛”,六年来先后举办“企业管理峰会”,“西安商界信用论坛”,“中国最具生命力运营管理模式探索论坛会”,“商业服务业共同推进用户满意工程活动”和“商业服务业优质服务月活动”等30多项交流。

四是积极参与大型展会活动。xx年市政府承办了秋季全国糖酒会和第二届全国餐饮业餐博会,我们积极参与会务工作,出色完成糖酒会票务工作以及两个会议的接待任务,受到了市政府和市商贸局的表彰。

五是开展名优产品推广活动。向市民推广知名产品和供货商企业,便于消费者放心购买,积极引导消费,促进市场健康繁荣发展。

六、努力做好培训工作,提升行业经营管理水平

在行业培训方面,我会不断拓展培训领域,扩大培训规模,走突出特色,强化质量的路子,做强了职业经理人培训品牌。

商会成立初期,我会积极与中国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管理办公室联系,成立了职业经理人高级专修学院,在全国商业系统率先开展职业经理人资格培训认证工作,并推出培训、认证、推介、任用一条龙服务,为我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中高级管理人才。

六年来共举办13期职业经理人培训班,培训认证了20多名特级职业经理人(经营大师)和近千名中高级职业经理人,还开展了物价经理培训,与市委组织部开展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对部分会员单位进行内部培训等,为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会还组建了西安国际金领沙龙,为商贸高级管理人才提供信息交流、资源共享、联谊、合作、互动的平台。

为了树立职业经理人的良好品牌,扩大职业经理人的影响力,我会开展了西安地区杰出和优秀职业经理人评选工作。在增强西安商贸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建立高级商贸人才培养新机制等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在全国范围内培养职业经理人队伍开好了头。

七、推进品牌建设,树立行业先进典型

六年来,我会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大力开展了行业评选表彰活动,在行业和企业中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先后参加了中国商业名牌,中国商业服务名牌,全国商业服务明星,全国商业服务业技术能手,全国商业服务业先进企业和个人,全国商业服务业“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商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等多个项目评比评选活动。

上一篇:山东省肿瘤医院下一篇:p2p互联网投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