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

2022-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

辽宁省高职院校职业体能教学浅谈

摘要:本文通过对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工程学院、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经济管理职业学院、辽宁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等10多所院校调查,了解辽宁省高职院校教学现状,探究其存在的原因,提出构建高职院校职业体能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期望高职体育能够具有高职自身特色,让高职体育能够真正为高职教育服务。

关键词:高职体育;职业体能;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培养一线所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体育要突出高职特色: 以“健康第一”为目标,提高自身的健康能力,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此外,以体育锻炼为手段,以体育教学为载体,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发展学生工作岗位所需的身心素质,发展学生的职业体能,让体育教学为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具有高职特色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

一、 发展职业体能现状

通过对辽宁省10多所高职院校调查发现,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少数学院在进行发展学生的职业体能体育教育改革,大多院校明确职业体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受主观和客观因素影响,并没有落实体育课程实质性的改革,高职体育突出高职院校自身特色不够,仍沿袭着在本科院校的模式,无法满足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需要。

二、 探究存在原因

(一) 场地器材条件的制约

通过调查了解到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多高职院校场地器材紧缺,场地器材是进行体育教学必要物质条件,没有良好的场地器材作为保障,体育教学改革就无法得到顺利实施。虽然职业体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多领导和老师能够认识到,但是考虑学院的客观场地器材条件,就只停留在理论阐述上了。

(二) 受选项教学优势的制约

通过调查了解到除了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采用俱乐部教学模式,大多高职院校采用选项教学模式,选项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看似合理,但是它忽视了高职体育教学具有自身特色的职业属性,造成学生职业体能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影响学生未来工作岗位所需的身心素质培养。

(三) 教材使用较混乱

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依据,由于目前大多数院校使用的都是自编教材,由于编写水平差异较大,教材的内容较为陈旧,大多院校都没有根据本校学生的专业特点设置职业体能教学内容,所以也无法指导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无法凸显高职实用性体育特色。

三、 职业体能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 职业体能

体能又称体适能,是指身体各部位或各系统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包括的范围较广,如速度、反应、耐力、肌力、平衡性、柔软性、协调性和敏捷性等。高职教育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即“高级蓝领”。工作岗位的劳动性质和劳动强度要求从业者要有较强的身体素质,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明确,岗位特点具体,未来职业对学生身体素质不利影响也可以预见,由于大多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因此高职体育是他们体育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故高职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注重发展学生的职业体能,以便满足学生职业劳动所需,让学生尽快地适应“高级蓝领”的新角色,顺利地从一个优秀学生过渡到到一个优秀的职业人员。

(二) 增强职业体能的理论学习

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对职业体能领域了解较少,因此要加强学生的理论学习,更新学生的体育观念。在体育理论教学过程中开设职业体能的意义、职业病的防治、运动保健、运动损伤的处理等内容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发展职业体能的重要性,体育学习与学生的未来工作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 设置特色鲜明的职业体能教学内容

为了完成高职体育提高身体素质和为学生专业服务的双重目标,教学的内容与结构都要改革,增设职业体能教学内容,或预防职业病产生的体育锻炼内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学习能有效地促进自己未来的工作成绩的提高,因此依据各岗位所具有的特点针对性的设置教学内容,安排职业体能课的教学内容。比如,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增设形体礼仪操,对老年服务专业增设太极拳,对渔业增设游泳,对林业增设攀爬或野外拓展等。

(四) 完善体育成绩考核体系

通过调研得知目前高职院校对体育成绩的评价,主要着眼于体育理论、体育技能、身体基本素质的评价,无法促进学生职业体能的提高,因此改变传统的以运动技能评定体育成绩的弊病,将职业体能作为体育成绩评价的一部分,凸显高职体育自身的特色。例如:实行“职业体能20%+运动技能30%+课外阳光体育锻炼20%+体育理论20%+运动项目比赛加分10%”全方位的考核方法,使得体育考核方法更具有激励性。

(五) 职业体能学习让高职体育教学得到延伸

在高职体育学习过程中,注重职业体能学习,职业体能一般包括背肌能承载静态力的能力、重复性操作能力和肌肉群能维持工作姿势的能力等锻炼方法;在高职体育理论学习过程中,即包括职业病、运动创伤、运动处方等相关内容;这些切实有用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毕业后会继续运用高职体育所学习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让高职体育教学得到有效的延伸。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不仅发展学生身心健康而且将职业体能作为教学内容一部分,显示高职院校體育的职业特色,因此高职体育教学时刻体现健康和职业两个属性,并且把它落实到体育教学中,共同完成体育教育赋予高职院校的独特功能,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1999,6.

[2]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D].2006,11.

[3]胡靖平,于可红.《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9.

作者:石征凯

第2篇:辽宁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从职业教育规模、专业结构、布局结构、师资水平等四个方面对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研究,结论表明:辽宁省职业教育规模滞后于经济发展;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相适应;布局结构与经济结构的适应性还有一定差距;师资队伍的规模和结构滞后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应采取相应对策,促进辽宁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辽宁省;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设现代化中国,不仅需要高层次人才,而且需要大批掌握熟练技术的劳动者。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职业教育就是发展现实的先进生产力。

多年来,辽宁省作为老工业基地,一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已逐步形成了以沈阳为中心的中部城市集群、以大连为中心的南部沿海经济带和以辽西经济区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对外开放日益扩大,辽宁经济发展对高新科技人才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成为全面培养高技能劳动者、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要求。辽宁职业教育怎样适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怎样培养更多高技术操作型人才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已成为亟须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重要议题。

一、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可谓千丝万缕、密不可分。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和知识技能的创新等对于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经济发展也可为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它需要先于经济适度超前发展,所以,二者作为社会的两大体系不是同步发展的。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两者应当在各自的系统内协调发展,最为理想的状态是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从经济学角度理解,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就是需求与供给相适应,这种适应体现在职业教育的规模、层次结构、布局结构及师资水平等方面。

二、职业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

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或束缚。对某个地区而言,职业教育与某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并与其他教育模式相互适应、相互补充。因此,一个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规模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制定当地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划,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为了说明辽宁省职业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是否适应,我们选择的职业教育规模发展的指标是“毕业生人数”,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是“三大产业年末就业人数”。为了对比职业教育每年毕业人数和每年三大产业年末就业人数,笔者引入了本科毕业生人数,以相对增加推断的准确性。

由表1可知,首先,近年来,辽宁省职业教育毕业生人数年均增长8 617人,本科毕业生人数平均增长12 060人,而三大产业就业人员的年均增长数为47.15万人。即便是将每年三大产业平均就业人数减去每年本科毕业生人数(等于45.94万人),再将技工学校的毕业生人数加上,数据相差依然很大。其次,由于上述统计数据是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人数,这些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绝大多数集中在种植园艺、养殖捕捞、生产、加工、制造、服务等一线职位,不是管理职位,而每个单位的管理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的比例是不同的。据有关经验可知,一线管理者与一线工作人员的比例为3∶7(实际数值要比该值小),那么每年三大产业平均增加的一线工作人员为32.16万人,与职业教育毕业生年均增长不到1万人相比,依然多出很多。以上分析说明辽宁省职业教育规模滞后于经济发展,远远不能满足三大产业发展的需求,职业教育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

职业教育各类专业的设置应该注意市场经济环境下产业就业结构的调整方向,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主要受产业结构影响。因此,产业结构直接决定职业教育结构调整与改革的方向。

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本来源,辽宁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设置与各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否协调?笔者依据高职院校专业目录分类,对辽宁省高职教育专业进行了统计。

辽宁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情况如表2所示。从专业覆盖情况分析,辽宁省高职教育专业基本上覆盖了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指导目录的所有门类,共设置专业类型七十多个,占全部专业类型的90%以上。从分布点来看,高职专业点分布不到1 700个,专业点比较多的专业主要是财会金融类、教育文化类、电子计算机类等,专业点比较少的主要是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工程、资源开发与测量、材料工程等。

从高职毕业生就业来分析,2009年辽宁省高职毕业生有9.2万人,就业率达到88%。其中,就业较好的专业有公安类、农林类、交通类等,就业不好的有教育文化类、电子计算机类、环境工程类等。如下页图1所示。从图1的对比分析可知,农林类和制造类等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很多,就业率也高,这些是促进辽宁省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专业类型。其中,毕业生与市场供应相适应的专业类型有生物制造类和材料工程类,这些专业的就业率很高,毕业生人数相对适中。另外,公安类等专业虽就业率高但毕业生人数少,存在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现象;而财会金融类一些专业的毕业生则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虽然辽宁省专业结构具有门类齐全、覆盖范围大等特点,但许多高职院校缺乏调研分析,在专业设置上存在不合理现象,导致专业发展不平衡,一些专业出现趋同现象。可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也存在着与产业结构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普通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要结合市场供求变化调整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规格应与社会实际需要相适应。

四、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与经济结构的适应性研究

笔者以辽宁省高职教育为例,进行了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与经济结构的适应性研究。地域经济和人口因素决定着高职教育的布局结构。各个地区的经济、人口、产业特征的不同决定了其对人才层次和类型的要求也不同,如表3所示。

由于辽宁省各地区发展经济的战略目标不同,各地区应该秉承各自优势和产业结构特点,大力依靠本地区高职院校,根据产业的需要进行专业设置,培养各类人才。辽宁省具有类型不同的五大经济区,依托不同的产业优势进行发展,其布局结构体现了人才需求的趋向。各地区的高职院校可以围绕五大经济区,根据产业所需进行专业设置。锦州经济区和营口沿海基地作为五大经济区中的两个,需要大量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这些地区职业教育资源稀缺,高职院校较多的是沈阳和大连地区,这两个城市的职业教育水平较高,职业资源丰富。可见,辽宁高职院校分布布局存在不合理现象。因此,辽宁高职教育的分布结构与经济产业结构不相适应,与适应性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

五、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

教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迫切要求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11年发布的《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职业教育发展任务包括要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化的职业教育教师团队。

由表4和表5可以看出,2006—2011年,辽宁省高职教育的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都在不断增加,而中职教育在校生人数从2007年开始逐年减少,毕业生人数也从2009年开始有下降趋势。这说明随着技术的发展,中职教育已经逐渐不能适应当前和今后产业结构的发展,高职教育必将成为职业教育的主流。在教师人数方面,专任教师人数在不断减少;在教师学历方面,高职教师中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仅占60%左右;在师生比方面,中职和高职教师的专任教师师生比呈下降趋势。这些现象都表明,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发展缓慢,难以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由于区域经济的技术结构决定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层次结构,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会随着区域经济技术结构的调整而产生变化。随着当前产业结构对技术要求的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这也恰恰迎合了高职教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主流的内在要求,但这也对高职教师的素质和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辽宁省正在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标准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重点发展一支既懂理论知识、又掌握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近年来,职业院校为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开办了一些稀缺专业,致使大量相关专业教师紧缺。辽宁省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较教育部高职院校教师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所提出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因此,建设数量与质量并重、中职与高职协调发展的高质量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六、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首先,要适度扩大职业教育规模,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政府应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加大职业教育投入。职业院校应根据市场供求变化的调整,适度扩大招生规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以适应人才与市场供求的变化。随着市场对技术型人才要求的提高,人们更倾向于接受高职教育。当前正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时期,应适度加大对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为辽宁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本。

其次,要努力打造高素质的高职教师队伍,提高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内在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辽宁省教师队伍的数量和水平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差距。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培训,可以将新技术成果带到企业研发当中,还可以将这些技术成果带到教学中,给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例如,辽宁水利职业学院与曙光集团签订了校企合作和基地共建协议。依照协议约定,双方将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愿望,通过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双方实施人员互聘,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帮助学院培养“双师型”教师,由此促进了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工作。

再次,要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设置职业教育专业类型。

地方经济结构与职业教育的产业结构密不可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基础性变为决定性。所以,职业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门类,既不能盲目设置,也不能过度设置,要体现合理性、稳定性和现实性的特征。另外,在寻求职业教育规模、质量、效益高度匹配的基础上,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以满足辽宁省五大经济区对市场的要求。例如,上海市贸易学校立足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重点发展国际商务专业,由名师挂帅,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特色鲜明,该专业已成为上海市品牌专业。

最后,要优化职业教育的布局结构,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的布局结构与辽宁各地区经济和人口因素密切相关,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因素,对各地区高职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要努力促进教育资源与各经济区规模、质量、效益相适应,以免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另外,省内各地区要积极开展合作办学,有效利用办学资源。相比较而言,以沈阳为中心的中部城市、以大连为中心的南部沿海城市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人数明显减少,而辽西经济区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人数还在增加。因此,要大力推进各地区职业教育合作办学,支持跨市、区招生培养,鼓励学生学成后回原地区就业,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辽宁省必须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布局结构、师资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专业结构优化,注重布局结构的合理配置,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寻找到规模与质量、效益之间的最佳吻合点,以此促进辽宁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振华.辽宁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合作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18).

[2]崔晓迪.现代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以天津市为例[J].教育与经济,2013(1).

[3]沈超.就业·收入·和谐——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82.

[4]赵宝柱,曹晔,盛子强.中等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1).

[5]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丛珊珊.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34.

[7]辽宁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1-02-28].http://www.ln.gov.cn/zfxx/tjgb2/ln/201102/t20110228_628378.html.

[8]常雪梅.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J].高教与经济,2010(1).

[9]孟庆国.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2(19).

[10]教育部商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商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30年[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王恒)

作者:赵迪 苏琪 李德显

第3篇:辽宁省职业教育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专业群建设的探索在高职院校悄然兴起,专业群建设的目标是深化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加深校企合作,构建基于专业群建设的崭新的课程体系,开发实训基地以达到共享的效果,进一步加强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以增加LN学院的毕业生与就业岗位要求的匹配程度。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群

一、LN学院的专业特色

适应中小企业会计人才需求,实施“学历教育+职业证书+岗位实习”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项目化课程改革,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针对岗位,瞄准证书,开发以会计工作岗位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型课程及课程标准体系;培养教学水平高、岗位技能强、专业素质高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仿真性、任务型的会计实训基地。学校产学结合,校企深度合作;创新“订单班”、“学徒制”多种校企合作模式;推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办学机制建设。

二、LN学院的专业基础条件

(一)硬件设施

专业群现有校内实训基地1个,建筑面积近700平方米,有企业模拟经营沙盘实训室、VBSE财务综合实训室、会计信息化实训室等7个专业实训室,有高性能电脑300多台,有会计信息化软件、手工和电子沙盘、VBSE财务版软件、纳税申报软件等8套教学用软件,能够满足专业群内所有专业实训教学的需要。每年都有学生利用寒暑假、课余时间进入实训基地,以参观、顶岗实习、专业学习的形式在基地进行不同形式的职业能力提升。

建立实训管理制度。学校制定了实训管理制度宣传板,悬挂在每个实训室,每个学期开学时组织学生学习,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每个实训室放置了实训手册,上课老师登记上课情况。专门的实训管理人员实训室有专门的实训管理人员管理软、硬件,计算升级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购买实训管理软件实训室购置、安装正版机房管理软件,便于对实训室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开出率目前实训开出率达到100%,在实训室和机房都能登录和使用教学软件用于教学。

(二)教学团队建设

专业带头人担任会计专业带头人十余年,负责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等工作。建立健全相关专业教学文件和教材体系,制定专业建设规划,能根据会计行业新发展及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新动向,及时调整专业课程安排。能深入企业收集财务案例,开发课程。

专职教师队伍切实发挥专业带头人的团队核心、业务骨干作用,培养实践能力强、操作水平高、具备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骨干教师;通过进修培训、顶岗锻炼等方式培养一批“双师”素质教师,“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5%,聘请行业一线专家17名作为兼职教师。形成一支在本专业领域有影响、有知名度的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专业教学团队。

三、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定位适应新形势下中小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集多种会计业务岗位的职责与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一是能办理现金收付、票据结算、报销审核业务;能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对银行对账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二是能根据存货收发、款项往来、固定资产增减、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等业务填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表。三是能办理企业税务登记、发票领购、认证,能正确计算相关税费应纳税额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会使用各类发票、会填制涉税文书并会使用电子报税软件系统。四是能熟练使用一种会计信息化软件,金蝶或用友等。

对接产业集群对接辽沈地区会计咨询行业及中小企业会计岗位群,在会计代理记账公司等多家会计咨询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并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实施路径。立足辽沈地区广大中小企业会计服务需求,教师深入中小企业提供财税咨询服务,校企双方合作开发课程,不断更新专业教学内容,拓宽专业口径,收集咨询行业中小企业案例进行现场教学和指导,将实际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中的难点直接引入课堂,让学生面对、体会、讨论和尝试解决,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和管理制度。

毕业生就业广泛分布在金融企业、大型超市、中小型企业、会计咨询机构等单位,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在90%以上,近30%在会计咨询行业就业,有许多毕业生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已经跻身公司骨干团队行列,为后续的校企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专业建设机构及发展规划

(一)专业建设机构

一是会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會在本行业专家、校企合作单位负责人和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的参与下,学校的教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目标定位、专业教学文件审定、专业建设研究、开拓校外实习基地、指导校企合作等职责。校企互动紧密,实现专业共建、教学共管。

二是联系建立多种类型实习基地。为满足学生不同实习的需求,联系建立多种类型校外实习基地。积极发挥教师、校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积极性,至2017年,建立各类校外实习基地20多家。

三是尝试“订单班”、“学徒制”等多种校企联合方式。通过与某软件企业合作建成软件售后岗位“订单班”,为公司软件项目支持工作,销售、技术、市场培训,以及老客户的回访提供人才支持。与会计代理记账公司合作开展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加深校企合作。

(二)发展规划方案

成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多形式的校企联合体,与会计代理记账公司合作建成“校中厂”实训基地,为沈北地区中小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以服务项目带动师生实训,通过企业信息化管理项目的研发、实训基地的建设等任务的完成,完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建立会计咨询行业培训平台,创办“厂中校”,在顶岗实习、就业、职业培训等方面与会计咨询企业及其客户深度合作,实现合作开发课程、合作编写教材等多种校企合作方式。

五、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应中小企业会计人才需求,实施“学历教育+职业证书+岗位实习”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应对税务、财务与业务的全方位能力,既有理论与实践才能又有灵活与规范技巧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基于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特殊性,从中小企业实际出发改进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专业意识,养成会计职业素养构建能力递进式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即会计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核心技能培养、岗位综合模拟和企业顶岗实习四阶段递进式能力培养体系。在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采用“七分实践,三分理论”的教育方法,提升学生会计职业素养。

(二)教学模式改革

一是课程体系构建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会计职业标准对接;根据岗位工作任务确定学习任务,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按照做人、做职业人、做会计职业人的职业养成顺序,采用渗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方法进行会计职业人才培养。

二是课程标准建设按照“学历教育+职业证书+岗位实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与行业、企业合作,教学评价与企业工作成果对接。融入会计职业资格标准,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三是课程教学设计打破以知识为逻辑的课程体系,将所需知识渗透到项目实施的每个环节中。

(三)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一是专业课程体系的重组。根据会计行业典型岗位要求的设置并改革现有课程,依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完善课程的项目内容,依使岗位典型工作流程设置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情景与工作情景对接。

二是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课件、课程视频等形式在校园网中作为共享资料,提供给学生学习;并且大力开发各种证书试题库供学生自己测评;同时,在会计系网站中上传有最新会计热点资讯、法律法规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

三是校本课程和教材开发、应用、更新机制建设成立课程开发委员会,由骨干教师、企业专家组成,负责讨论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课程标准和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教师开发校本课程,需按照校级课题标准立项,经过立项申请、课程开发委员会评审、开题、中期检查、研究总报告、验收等环节,完成新课程的实施标准、教材开发、教师培训。

四是实施项目化教学学习、实践项目化课改理念,核心基础课程基础会计,核心专业课程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综合会计实训等8门核心专业课已经成功立项,完成课程整体设计、项目设计、教材编写、网站资源建设。

(四)课程内容开发与更新

拓宽专业口径,突出市场需求,结合业务谈财务。会计专业构建了会计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核心技能培养、岗位综合模拟和企业顶岗实习四阶段递进式能力培养体系。在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采用“七分实践,三分理论”的教育方法,提升学生会计职业素养。会计基本技能训练包括:会小键盘盲打、会点钞、会数字书写、会用Excel进行财务数据整理分析;专业核心技能包括:能编制和装订会计凭证、能登记账簿、能编制会计报表、能分析会计报表、能进行纳税申报;岗位综合模拟,突出训练的“真实性”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以典型、真实的经济业务分岗、分角色进行模拟,全程体验会计主管、稽核、出纳、会计核算等各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业务传递及内部控制关系;企业顶岗实习,突出工学结合,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六、信息化建设

(一)购置、安装了正版教学管理软件

该软件能全面的实施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策略,在同一机房中对不同班级、同一班级不同小组进行个性化的模型设置、保存及调用;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小组等多样化的师生联机互动;支持教师对学生机远程监控、程序控制、开关机,网页浏览和程序应用的远程控制等。人性化交互设计界面操作人性化:操作界面以图形与文字相结合方式显示,按照“内容展示、教学组织、教学管理、考核”这一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操作界面,界面可任意缩放,便于教师操作。安装与使用便捷:程序一键即可安装。

(二)购置、安装了正版的噢易机房管理软件

该软件提供了严格、完善的学生上机操作管理功能。可授予学生自己私有账户创建属于自己的专属虚拟系统,用于毕业设计,实验操作保存自己的文件和自己的个性化的系统环境,除了管理员和自己其它人无法删除,并且不影响教学系统的正常使用。该软件的使用提高了课堂行为管理功能,让实验课堂秩序井然;课堂行为管理功能,让实验课堂秩序井然;详尽的统计与分析,为教学管理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高职院校财经专业群教学建设研究[J].危英,王威然.才智.2017(20).

[2]基于产业链的药品制造与服务专业群建设设想[J].蔣桃,黄瀚.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08).

[3]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朱强,刘喻,陈玲,吴思健,胡昌送.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7(04).

作者:杜希杰

第4篇:辽宁省举办中等职业学校

学生资助管理人员培训班 (2011/6/20)

为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管理,提高中职资助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2011年5月19日至20日,辽宁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举办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人员培训班。各市教育局和省属学校主管中职学生资助的90余名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班。培训班分三个阶段进行。

——总结资助工作。辽宁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相关负责同志传达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落实情况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通知,总结了辽宁省自2007年以来中职资助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经国家和省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存在超范围发放助学金等现象的学校进行了通报批评。

——交流先进经验。会上,来自沈阳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辽宁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和沈阳志远形象设计中等职业学校的代表做了大会交流发言。代表们就中职学生资助工作进行典型经验介绍:一是机构健全,成立了市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配备专职人员主管中职学生资助工作;二是工作有创新,在全省率先开展中职助学金集中发放,并且做到3个直接:资金筹措方式直接、资金发放直接、工作管理直接;三是强化监管力度,专项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并把这种检查常态化,发现问题,立即提出整改意见。此外,辽宁省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坚持多种资助方式并举,在重大节日,为贫困学生送去补助金、棉衣等,让他们感受学校的温暖。同时设立勤工俭学岗位,每月拿出10000元对参加的学生进行补助。

——布署下一步工作。会议对今后如何做好中职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机制做了具体布署: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学生资助工作实行法人代表负责制,进一步提高对中职资助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做好中职资助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准确把握享受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的资助对象,充分利用中职学校学籍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填报、更新学生学籍信息;三是学习沈阳市中职资助管理经验,积极推行国家助学金集中发放模式,全面推行中职学生资助卡;四是健全完善中职学校助学金申报手续,进一步规范学校发放程序;五是要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各市主管部门和学校特别要对涉农专业和民办学校开展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六是要通过中职学生资助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促进每位受助学生健康成长。

第5篇: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名录

沈阳市(共127所) 教育部门下属(95所)

中国医科大学附设卫生学校、辽宁省体育学校、沈阳市机电工业技术学校、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沈阳乐府艺术学校、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沈阳广播电视中专、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沈阳宝岩美容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辽宁省城市建设学校、辽宁省人民医院附设卫生学、沈阳市旅游学校、沈阳风采魅力美容美发化妆学校、沈阳英冠星艺术学校、沈阳市菁华商业管理学校、沈阳市民族职业学校、沈阳市城市建设学校、沈阳工贸学校、沈阳工业经济学校、沈阳市军乐学校、沈阳市旅游翻译学校、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卫生学校、沈阳市影视演艺学校、辽宁省服务学校、辽宁省新闻出版学校、沈阳铁路机械学校、辽宁省工程技术学校、沈阳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辽宁广播电视学校、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术学校、沈阳市金融学校、沈阳市计算机学校、沈阳市经济服务学校、辽宁歌剧院附属艺术学校、辽宁广告职业学院附属职业中专、辽宁芭蕾舞团附属芭蕾舞蹈学校、沈阳路航工程技术学校、辽宁歌舞团附属艺术学校、辽宁文化艺术学校、沈飞中等专业学校、沈阳行政学院附属艺术设计学校、沈阳市东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沈阳市京剧院附属艺术学校、沈阳音乐艺术学校、沈阳市现代美术设计学校、辽宁酒店管理学校、辽宁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沈阳国际商务学校、沈阳市服装艺术学校、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沈阳交通工程学校、沈阳市化学工业学校、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沈阳市沈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沈阳市科文经济学校、沈阳东方外语传媒学校、沈阳市吉大计算机学校、沈阳市工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沈阳音乐学院附属艺术学校、辽宁省民政学校、辽宁省艺术学校、辽宁省农 1 业技术学校、辽宁省劳动经济学校、鲁美附属中等美术学校、沈阳市艺术幼儿师范学校、沈阳现代科技学校(职教中心)、沈阳国际公关礼仪学校、沈阳市公用事业学校、沈阳市志远形象设计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沈阳少林武术学校、沈阳渤海中等职业学校、辽宁工贸学校、沈阳市电子技术学校(职教中心)、辽宁省残疾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沈阳市艺术学校、辽宁东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沈阳民族艺术学校、辽宁朝鲜族师范学校、辽宁足球俱乐部足球学校、沈阳天娇女子中等职业学校、沈阳新星朗科学技术学校、辽宁东华艺术学校、于洪区职教中心(职教中心)、沈阳客运交通学校、沈阳市军事体育陆上运动学校、沈阳艺术团附属艺术学校、园林学校、沈阳市消防学校、朝鲜族职业高中、辽中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职教中心)、康平县职业高级中学(职教中心)、法库县职业技术高级中学(职教中心)、沈阳市中医药学校、新民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职教中心)

人力资源保障(劳动保障)部门下属(32所)

辽宁煤炭基本建设技工学校、沈河区技工学校、沈阳第一机床厂技工学校、沈阳东机集团有限公司技工学校、沈阳航天新星技工学校、沈阳航苑技工学校、沈阳机电装备职业技术学校、沈阳交通技工学校、沈阳客运集团公司技工学校、沈阳劳模矿山技工学校、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黎明技术学院、沈阳沈飞高级技工学校、沈阳市大东高级技工学校、沈阳市电机工业技工学校、沈阳市电子工业技术学校、沈阳市公用事业技工学校、沈阳市和平区技工学校、沈阳市黄姑区技工学校、沈阳市机电工业技工学校、沈阳市苏家屯区技工学校、沈阳市铁西区技工学校、沈阳市通用机械工业技工学校、沈阳市新民技校、沈阳水泵厂技工学校、沈阳孙进技工学校、沈阳万合汽车电子技术学校、沈阳星光建材学校、沈阳冶金机械有限公司技工学校、沈阳一运实业有 2 限责任公司技工学校、沈阳市中捷友谊厂技工学校、辽宁丰田金杯技师学院、辽宁省农业技工学校

大连市(共110所) 教育部门下属(59所)

大连市计算机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大连市女子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大连市烹饪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大连市信息管理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大连市旅游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大连市金融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大连九龙通关学校、大连市交通口岸职业技术学校、大连船舶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校、大连市电业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大连航空管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大连服装表演艺术职业高中、大连报关学校、大连达肯职业高级中学、大连通才计算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大连市盲聋职业高级中学、普兰店市职业教育中心(职教中心)、大连市房地产学校、大连市工艺美术学校、大连市甘井子区计算机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大连先河计算机职业技术学校、大连金田职业技术学校、大连商业学校、大连铁路卫生学校、大连艺术学校、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卫生学校、大连市轻工业学校、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大连市建设学校、大连海洋学校、大连市足球运动学校、大连电子学校、辽宁省对外贸易学校、大连天巳汽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沈音附属大连音乐舞蹈学校、辽宁省涉外旅游管理学校、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辽宁民族艺术学校、大连海恩船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旅顺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大连市金州区职业教育中心(职教中心)、大连市金州区商务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大连海航船舶职业技术学校、大连市卫生学校、辽宁省大连体育学校、大连模特艺术学校、大连东方外国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大连物流管理职业技术学校、大连现代技术中等职业学校、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长海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瓦房店市机械制造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大连长兴 3 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瓦房店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瓦房店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职教中心)、大连市皮口卫生学校、大连外经贸日韩语学校、庄河市职业教育中心(职教中心)

人力资源保障(劳动保障)部门下属(51所)

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工学校、大连叉车中等职业学校、大连船舶技术学校、大连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技工学校、大连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技工学校、大连电子技工学校、大连东兴机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大连房地产技工学校、大连工人大学职业技术学校、大连海浪模特艺术学校、大连机车车辆厂技工学校、大连机电安装工程公司技工学校、大连佳远职业学校、大连金石技工学校、大连开发区国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大连连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大连旅顺七四一七工厂技工学校、大连美发美容学校、大连普兰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大连企业信息职业技术学校、大连石化公司技工学校、大连实运技工学校、大连世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大连市北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大连市城市建设技工学校、大连市服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大连市甘井子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技工学校、大连市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大连市机械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大连市交通口岸技工学校、大连市金州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技工学校、大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高级技工学校(大连市技师学院)、大连市农业科学职业技术学校、大连市沙河口区劳动局技工学校、大连天巳汽车学校、大连铁通技工学校、大连外事职业技术学校、大连西岗区劳动局技工学校、大连新港通关学校、大连新时代职业技术学校、大连新希望职业技术学校、大连艺才技工学校、大连制冷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大连重工集团技工学校、大连市中山区劳动局技工学校、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技工学校、大连市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工学校、大连金州重型机器厂技工学校、大连市开发区技工学校、东北特钢集团大连职业技术学校、海军职工大学职业技术学校

4 鞍山市(共26所) 教育部门下属(20所)

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第三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第二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鞍山市劳动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鞍山市商业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鞍山市政法职业学校、鞍山市明进礼仪学校、鞍山歌舞剧院艺术学校、鞍山市体育运动学校、鞍山市机电工业学校、鞍山师范学院附属卫生学校、鞍山市艺术学校、鞍山工业学校、千山区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职教中心)、台安县职教中心(职教中心)、岫岩职业教育中心(职教中心)、鞍山市慧林学校、鞍山广播电视学校、海城市卫生中等专业学校、海城市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职教中心)

人力资源保障(劳动保障)部门下属(6所)

鞍钢集团鞍山矿业公司技工学校、鞍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技工学校、鞍钢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技工学校、鞍山技师学院、鞍山市现代管理技术学校、海城市技工学校

抚顺市(共27所) 教育部门下属(21所)

抚顺市建设行业职业高中、抚顺市特殊钢职业高中、抚顺市女子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抚顺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抚顺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抚顺市第五职业高级中学、抚顺石化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抚顺市新抚职高、抚顺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抚顺市机电职业高级中学、抚顺市财贸学校、抚顺矿务局卫生学校、抚顺市建筑工业学校、抚顺市农业特产学校、抚顺市实用技术学校、抚顺市卫生学校、抚顺市体育运动学校、顺城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抚顺县职业高级中学、新宾县职业技术高中(职教中心)、清原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职教中心)

人力资源保障(劳动保障)部门下属(6所)

5 抚顺矿业集团高级技工学校、抚顺市财经贸易职业技术学校、抚顺市机电职业技术学校、抚顺市技师学院、抚顺市汽车技术学校、抚顺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工学校

本溪市(共20所) 教育部门下属(10所)

本溪商贸服务学校、本溪市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本溪交通学校、本钢工学院附属中专学校、本溪市机电工程学校、本溪市化学工业学校、本溪市体育运动学校、本溪市卫生学校、本溪县职业高中(职教中心)、桓仁县职业教育中心(职教中心)

人力资源保障(劳动保障)部门下属(10所)

本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歪头山铁矿技术工人学校、本溪昌达交通技工学校、本溪钢铁(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南芬矿山技校、本溪满族自治县技工学校、本溪市交通局技工学校、辽宁省本溪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辽宁省本溪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辽宁省本溪市房产技工学校、辽宁冶金技师学院(本溪)、辽宁省北台冶金技工学校(本溪)

丹东市(共26所) 教育部门下属(21所)

丹东市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丹东市别府商贸外国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丹东市爱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丹东市现代机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丹东市星光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丹东市财贸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丹东市机电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丹东市远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丹东市育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丹东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丹东市文化艺术学校、丹东市体育运动学校、东北工业学校、丹东市卫生学校、丹东市华普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丹东市圣林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宽甸满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职教中心)、丹东市中 6 医药学校、凤城市职教中心(职教中心)、民办大东港中日友好日语学校、东港市职教中心(职教中心)

人力资源保障(劳动保障)部门下属(5所)

丹东化学纤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工学校、丹东技师学院、丹东旅游技工学校、丹东市交通局技工学校、丹东市鸭绿江造纸厂技工学校

锦州市(共17所) 教育部门下属(15所)

辽宁省农业经济学校、锦州市艺术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锦州市卫生学校、锦州市体育学校、锦州工业学校、锦州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锦州市广播电视传媒职业高中、锦州市科雨职业高中、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太和区中等职业学校(职教中心)、锦州市财经学校、黑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义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职教中心)、凌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职教中心)、北镇市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职教中心)

人力资源保障(劳动保障)部门下属(2所) 锦州电力高级技工学校、锦州汽车技工学校 营口市(共19所) 教育部门下属(17所)

营口市交通职业学校、营口市财经中等职业学校、营口东方电脑职业高中、营口经济技术学校、营口市卫生学校、营口市体育运动学校、营口市戏曲学校、辽宁省特殊教育师范学校、营口市中等专业学校、营口市轻工学校、营口市信息技术学校、营口市老边中等职业学校、营口开发区熊岳职业高级中学、营口市农业工程学校、鲅鱼圈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大石桥市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职教中心)、盖州市职业高中(职教中心)

7 人力资源保障(劳动保障)部门下属(2所) 营口技师学院、营口辽南技师学院 阜新市(共26所) 教育部门下属(22所)

阜新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阜新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阜新市第三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阜新市煤炭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阜新市清河门区职业技术高中、阜新市卫生学校、阜新市体育运动学校、辽宁省蒙古族师范学校、阜新市天艺玛瑙中等职业学校、阜新市永生汽车职业学校、阜新矿务局职工大学附属工程技术学校、阜新市旅游学校、阜新雪绒花模特艺术学校、阜新公路学校、阜新市农业学校、阜新市细河区职业教育中心(职教中心)、阜新市港海美容美发中等职业学校、阜新市残疾人职业高中、阜新市篮球职业技术高级中学、阜蒙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职教中心)、阜蒙县平安地职业技术高级中学、彰武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职教中心)

人力资源保障(劳动保障)部门下属(4所)

阜新煤矿技工学校、阜新市技工学校、阜新市细河区技工学校、阜新辽宁省公路技工学校

辽阳市(14所) 教育部门下属(13所)

辽阳市体育运动学校、辽阳市金华职业高级中学、辽阳市文泽职业高级中学、辽阳市腾泰职业高级中学、辽宁省辽阳中医药学校、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辽阳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辽阳市庆阳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辽化第二高级中学、辽阳市弓长岭区职业高中、辽阳市太子河区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辽阳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职教中心)、灯塔市职业教育中心(职教中心)

人力资源保障(劳动保障)部门下属(1所)

8 辽阳市技工学校 铁岭市(26所) 教育部门下属(21所)

铁岭市财经学校、铁岭市卫生学校、辽宁省农业机械化学校、铁岭市信息工程学校、铁岭市体育学校、铁岭市建筑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铁岭市美术高级中学、铁岭市艺术学校、铁岭市外事学校、铁岭市贝多芬艺术职业高中、铁岭市人才学校、铁岭市育星艺术学校、铁岭理昂工业学校、铁岭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职教中心)、西丰县宝东美术学校、西丰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职教中心)、昌图县职教中心(职教中心)、铁岭工程技术学校、调兵山市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职教中心)、开原市玲敏职业高级中学、开原市职教中心(职教中心)

人力资源保障(劳动保障)部门下属(5所)

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工学校、铁岭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铁岭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铁岭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铁岭市交通局技工学校

朝阳市(共24所) 教育部门下属(16所)

朝阳市涉外职业学校、朝阳中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凌河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朝阳市益民职业学校、朝阳工程技术学校、朝阳市体育运动学校、朝阳市财经学校、朝阳市卫生学校、辽宁省育才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朝阳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职教中心)、建平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职教中心)、喀左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北票市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职教中心)、朝阳市文化艺术学校、凌源市职教中心(职教中心)、凌源市现代职业学校

人力资源保障(劳动保障)部门下属(8所)

9 朝阳技工学校、朝阳市就业局技工学校、朝阳市劳动技工学校、朝阳市新希望技工学校、朝阳市凌河汽车工业公司技工学校、东风朝阳柴油机公司技工学校、凌源钢铁公司技工学校、国营第四七五厂技工学校

盘锦市(共9所) 教育部门下属(6所)

北方工业学校、盘锦市体育运动学校、盘锦经济技术学校、大洼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职教中心)、盘山县职业教育中心(职教中心)、盘锦市鑫安源职业技术中等专业学校

人力资源保障(劳动保障)部门下属(3所)

盘锦市石油化工技工学校、化学工业部盘锦化工安装技工学校、辽宁华锦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工学校

葫芦岛市(共22所) 教育部门下属(14所)

葫芦岛市莲花山职业学校、葫芦岛市中华商务学校、锦西工业学校、葫芦岛化工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葫芦岛市连山区职业教育中心(职教中心)、葫芦岛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葫芦岛锌厂职业高级中学、葫芦岛市商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绥中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职教中心)、建昌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职教中心)、兴城市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职教中心)、葫芦岛市育才计算机学校、葫芦岛中兴商务学校、葫芦岛八维计算机学校

人力资源保障(劳动保障)部门下属(8所)

锦化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工学校、锦西化工机械技工学校、锦西炼油化工总厂技工学校、葫芦岛市技工学校、葫芦岛锌厂技工学校、辽西机械技工学校、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技工学校、兴城市技工学校

第6篇:辽宁省高中等教育学历学位认证中心

一、 联系方式

1、辽宁省高中等教育学历学位认证中心

联系地址: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19号

邮政编码:110032

咨询电话:024-26901808

传 真:024-26901806

联系人:张老师 白老师

咨询邮箱:lnxlrz@163.com

网 址:

2、辽宁省高中等教育学历学位认证中心大连办事处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黄河路850号 辽宁师范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101室(辽师北院操场西侧 )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411-82155566

二、 认证项目:

高等教育学历(毕业证书)中文认证、英文认证

高等教育学位认证

辽宁省内中等职业教育学历认证

三、 认证申请材料

特别注意事项:

1、根据有关部门“关于做好专科起点升本科入学资格学历复查”的通知精神,成人、网络教育及开放式教育等的“专升本”以及自学考试(独立本科段)等证书申请认证,需同时认证“专科”学历。

2、各省市电大颁发的学历证书,申请认证时,须注明所在分校校名,具体办学地址。

3、办理英文认证报告,需先办理中文认证报告。

4、高等教育毕业证书涂改或丢失,需回毕业院校补办《毕业证明书》后方可申请认证。

5、“湖北自考毕业证书”申请学历认证,请与“湖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联系,我中心暂不受理。

6、提供材料时,请检查提供的材料是否存在姓名、出生日期不符等情况,若存在不符,需额外提供造成不符的相关部门据实出具的不符证明(原件)(证明应有证明人手写签字、留办公电话并加盖公章)和申请人本人手写的情况说明,另需提供招生录取名册、毕业生名册及毕业证明;如姓名不符因更名造成且户口簿上有曾用名,需提供户口簿原件和申请人本人手写的情况说明。自学考试及三沟通学历如有姓名、出生日期不符,除不符证明及情况说明外,另需提供院校所在省自考办证明。

7、认证过程中如需提供其他材料请予以配合。

●高等教育学历认证申请材料

1、高等教育学历认证基本材料:

1)毕业证书原件、复印件

2)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2、高等教育学历认证特殊需要提供材料说明:

1)自学考试毕业证书需另提供毕业生登记表复印件,三沟通毕业证书需另提供毕业生登记表复印件或教师资格证。

2)1991年以前及1991-2001年间未在学信网注册证书申请认证,另需提供招生录取名册、毕业生名册及学校证明(证明应有证明人手写签字、留办公电话并加盖公章)。

●军队院校学历证书认证

普通教育学历证书认证

1、毕业证原件、复印件

2、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3、入学批准书

4、入伍批准书

5、转业证或军官证

6、学籍管理登记表

成人教育学历证书认证

1、毕业证原件、复印件

2、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3、入伍批准书

4、转业证或军官证

5、学籍管理登记表

●高等教育学位认证申请材料

1、学位证书原件、复印件

2、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3、同等学历认证报告原件、复印件(单证学位不需提供此项)

●中等职业教育学历认证申请材料

辽宁省境内中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认证

1、毕业证原件、复印件

2、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3、学校证明原件(学校档案部门出具,需经办人手写签字,留办公电话加盖公章)

四、 申请办理流程

第一步、准备认证材料及现场申请、缴费确认

第二步、认证审核

第三步、认证结果出具及领取

注:认证提供网上进程跟踪查询服务,申请人可按照《高等教育认证进程查询和结果领取提示卡》上的提示进行学历认证申请进度查询。当查询结果提示为“您的认证申请已完成”,即可携带发票原件和身份证(申请人身份证原件或复印件)到我中心领取结果。

五、 学历认证时限

1、一般情况,认证工作在申请正式受理后5-20个工作日内(不含节假日、双休日)完成。

2、1991年以前取得的学历证书,认证周期较长。

3、如超出20个工作日未能完成认证,认证中心将按申请人所选择的延期或撤销办理处理。如未选择将视为选择延期处理。

4、如遇特殊情况,无法对申请材料进行认证,认证中心将通知申请人,并退还所缴费用。

5、如因申请人提供材料(信息)不完整、不准确或不真实,导致认证工作不能按时完成,不能退还申请费用。

6、受相关学校寒、暑假影响,假期期间部分学历认证申请复核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认证工作亦难以在正常工作日之内完成。建议申请人提前申请认证,以避免假期造成的影响。

六、 认证进度查询及结果领取方式

(一)认证进度查询

为方便申请人随时了解认证办理进度,认证资料正式受理之日起两个工作日(不含节假日、双休日)后,申请人可登陆“辽宁省高中等教育学历学位认证中心”页面(http:///)点击对应的认证项目进度查询,即可随时跟踪认证进度。

(二)认证结果领取

申请人可凭交款发票和本人身份证到前台领取,委托他人领取需另出具代领人身份证,并登记领取人身份证号码。

七、 申请认证结果复议办法

证书持有人如对认证结果持有疑义,可在领取结果后3个月内提请复议申请。申请复议需交回《学历证书查询结果通知》,并提供学校招生录取底册(复印件加盖学校档案馆公章)、学校档案馆或教务部门证明以及证明人姓名及联系方式、毕业生名册或毕业生登记表。(因相关申请资料逾期销毁,故超过3个月不再受理复议,需重新进行认证)

特别提示:

1、认证结果为“不属于国家承认学历证书”“不属国民教育序列”“证书系伪造/仿造”的,不提供复议。

2、自考毕业学历申请复议,需提供毕业院校所在省自考办证明以及个人档案中的《毕业生登记表》原件及复印件。

3、复议不再收取认证费用。

4、军校学历申请复议,请自行先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新生学籍和学历证书电子注册信息管理中心联系。(电话:010-66717517)。

5、申请认证结果复议,请在认证结果出具后3个月内递交复议材料,超出3个月不再接受复议,对认证结果如有异议需重新申请认证。

第7篇: 中等职业学校论文:中等职业学校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

与探索

摘要: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的培养中,实训教师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实训教师的短缺,实训教师的水平的不足已成为制约职业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技能水平的“瓶颈”。本文通过分析职业学校实训教师队伍的现状,从实训教师的引进、在职培养、校企合作、以赛促练等方面对实训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实践研究。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实训教师 队伍建设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加大专业技能课程的比重,专业技能课程(含顶岗实习)的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近年来,职业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的培养中,实训教师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既能担任技能实训,又能担任专业理论教学的“双师型”实训教师,是职业学校的“宝贝”。实训教师的短缺,实训教师水平的不足,严重影响的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影响着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的培养。

1、职业学校实训教师队伍的现状

1.1 很多职业学校还未摆脱“普高式”的办学模式。学校文化课教师比例偏高,专业课教师比例不足,实训指导教师更少。有部分专业教师由文化课教师转专业而来,往往只能担任

一、两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不能承担实训指导工作。

1.2 职业学校教师来源单一。大部分专业教师来源于大学毕业生,他们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工作经历,担任教师以后又缺乏系统的技能训练,实践经验欠缺,技能上更是先天不足,不能成为高素质的实训教师。而有些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限于学校招聘教师的学历要求,不能被招聘担任实训教师。

1.3 对实训工作认识不足。实训教师工作很辛苦,往往一上课就是半天甚至一整天,而有部分学校对实训工作重视不够,实训教师的课时只有理论教学课时的0.7或0.8倍,使教师认为实训工作不如理论教学重要,实训指导教师是学校的“二等公民”,致使教师不愿意从事实训教学。

1.4 实训教师的整体水平不尽如人意。虽然现在国家很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训,通过国家、省、市的高技能培训,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专业教师和实训教师的技能水平,高技能“双师型”实训教师的人数得到了较快的增长,但短时间的技能培训,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实训教师真正的实际水平。

2、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构建以满足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发展为出发点,以长线专业和重点专业师资培养为核心,以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为重点,以校本培训、企业实践为基本方式的的实训教师队伍的培养思路,加大实训教师培养力度,提高实训教师水平,使每位专业教师都能拿到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已有技能等级的实训教师争取达到“双高型”或“三高型”(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同时,切实提高实训教师的实践能力,尤其重视入职教师的能力培养,通过校本培训、进修学习、企业实践、技能比武等途经,积累实践经验,切实提高技能水平。

2.1 多元引进,解决实训教师缺少瓶颈。职业学校教师很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他们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相应的实践技能,他们即使通过考试获得了某个工种的技能证书,也不代表他们拥有真正的操作技能。改变单一的教师引进渠道,可拓宽实训教师的来源,使部分真正具有实践技能的技能人才进入实训教师队伍。

2.1.1 引进行业人才。《教师资格条例》对中等职业学校实训指导教师的资格规定为“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同时还应具备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

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具备相当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高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的特殊技艺者,通过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对其教育教学能力的考察后,报经省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其学历条件可适当放宽。“但在实际的教师招聘中,很多学校往往把学历规定为大学本科学历,把很多高技能人才拒之门外。通过从行业聘请企业一线技艺精湛的技术专家、技术能手、能工巧匠担任学校的实训教师或担任兼职实训指导教师,一方面可以解决制约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训教师“瓶颈”问题,另一方面,从企业引进的教师可以成为校企合作的桥梁,架起职业学校教学计划与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的桥梁。

2.1.2 从优秀毕业生中选拔实训教师。由于职业学校实训教师的缺乏,很多学校都是采用大班教学,往往是一个教师要指导一个

四、五十人的大班,实训效果很难保证,工科类专业的实训安全也得不到保证。而部分职业学校的优秀毕业生,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不仅了解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本校的实训设备、实训环境也很熟悉,可以注意培养,毕业后留校作为实训指导教师。实践证明,这也是解决实训教师匮乏的一条有效途径。

2.2 在职培养,推进实训教师比例增长。建立“校本+外出”相结合的培训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文化课教师

校本培训,派专业教师赴企业、高等院校培训和锻炼,使更多的优秀教师参与实训指导工作,推进实训教师比例增长,达到合理的教师专业结构比。

2.2.1 对文化课教师开展校本培训。根据青年文化课教师的专长和要求,安排教学能力强、技能水平高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和转专业培训。通过校本培训、与指导教师一起上实训课等传、帮、带的形式,使部分文化课教师逐步能担任实训课的指导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实训教师的数量,还可以完成部分文化课教师的转专业工作,实现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比例更趋合理。

2.2.2 参加国家、省、市专业骨干专业教师培训。学校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对职业学校骨干专业教师培训的机会,争取让更多的教师参加,提高技能水平。同时,要建立激发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奖励机制,对取得高技能证书的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在评职评优中优先考虑。

2.2.3 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实训指导。根据专业教师技能水平,对其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没有技能等级的教师能基本掌握本专业的相关技能,取得中级技能等级证书,并能配合其他实训教师指导学生实训;对于已取得中级及以上技能等级的教师要求能精通本专业相关技能,取得高技能证书,并能独立指导学生实训;对于已取得高技能等级的专业教

师,要求能实现一专多能,并能指导其他实训教师开展实训教学。

2.3 校企合作,搭建实训教师成长平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通过教师下企业锻炼搭建实训教师成长平台,充实企业技术能手担任兼职实训教师,优化教师队伍专、兼职教师构成;积极拓展培养方式,推动教师“双师“素质持续提升,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2.3.1 教师下企业锻炼。教师取得技能等级证书,不代表其具有真正的技能水平。学校要有计划的安排现有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和挂职锻炼,通过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参与企业生产和生产经营活动,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请教,使教师及时地了解本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积累教学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提高了专业实践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还能将行业最新成果和企业的最新需求紧密嵌入教学过程,充实教学中的实践含量和实践内容,有效提高实训质量。

2.3.2 企业员工担任兼职实训教师。学校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引进校企合作单位,使车间建在学校,学生的实训工作由本校实训教师和企业的员工共同担任,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熟悉相应的设备和生产工艺,提高技能水平。充分发挥了企业技术人才在实践技能上的优势,弥补了学校实训

教师实践能力的相对不足。

2.3.3 学生赴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对于有些新兴行业,学校不具备实训条件和指导教师,学校组织学生赴校企合作企业参加实训,由企业安排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如我校在推进学分制过程中,请高尔夫球场为学校开设选修课,学生每周一次赴高尔夫球场培训技能,拓展了学生专业发展空间,顺应职场需求。

2.4 以赛促练,提高实训教师技能水平。各类技能大赛促进技能人才培养,宣传和营造重视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的同时,也为职业学校教师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实训教师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平台。一方面,为提高参赛队伍的水平,实训教师必然要对实训方法和实训教学规律进行研究,不会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和实习教学水平上,而是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加以吸收和应用,对职业学校整体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为提高比赛成绩,教师必须亲自动手参与实践,善于总结归纳,寻找提高职业技能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途径。

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由于各校办学条件不同。在探索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应立足于学校的实

际,立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训教师建设方案,力争使职业学校的实训教师从数量上到质量上都能满足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切实提高学校的实训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黎明,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途径之探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年第2期

[2] 张华东,职业技术学校实训教师培养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19期

[3] 董生健,关于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农村教育研究,2010年第4期

[4] 季琴,浅谈数控“一体化“实训教师培养途径[j],职业与教育,2010 [5] 白爽、沙洲,高职院校实训教师的培养[j],科技教育,2010年第9期

作者简介

第8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我部对2004年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进行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并提出以下要求。

一、新修订的《大纲》在基本保持原《大纲》的框架体例、保留原《大纲》中行之有效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各地在实施《大纲》中形成的经验做法作了必要的修改完善。新修订的《大纲》体现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新精神及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础性文件,各地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各地要组织好新修订《大纲》的实施工作,不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水平。要组织教育部门有关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和学校全体教职工学习新修订《大纲》,做好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与管理,不断健全和完善体现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符合中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发挥好党团组织、妇联、关工委、社区等各方面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要结合实际制订新修订《大纲》实施指导意见或工作计划。教育部将适时对新修订《大纲》实施情况进行督查。

1前言 2德育目标 3德育内容 4德育原则 5德育途径

1前言

编辑

德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联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大纲规定了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德育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各级教育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行科学管理和督导评估的基本标准,也是社会和家庭紧密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依据。

2德育目标

编辑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具体要求如下:

1. 树立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

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

3. 养成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增强公民意识,依法办事,待人友善。

4.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

5. 养成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人格健全,乐观向上。

6. 树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节俭意识、廉洁意识,珍爱生命,尊重自然。

3德育内容

编辑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统领,科学设置教育教学内容。 1. 理想信念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

2. 中国精神教育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共党史与国情教育。

3. 道德品行教育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与训练;生命安全、艾滋病预防、毒品预防、环境保护等专题教育。

4. 法治知识教育 宪法法律基础知识教育;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校纪校规教育。 5. 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精神教育;就业创业准备教育;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教育。 6.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方法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辅导和援助。

除以上各系列教育内容外,学校还要根据国家形势发展需要进行时事政策教育。

4德育原则

编辑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方向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原则。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紧密结合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2.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要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尊重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性,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和引导活动,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

3. 知行统一原则。要重视知识传授、观念树立,重视情感体验和行为养成,引导学生形成知行统

一、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

4. 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同时要加强科学严格的管理,增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

5.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原则。既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又要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

5德育途径

编辑

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德育途径,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1. 课程教学

德育课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德育课教学应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和本质要求,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要紧密联系实际,坚持以价值观教育引领知识教育,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其他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等课程教学要结合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有机渗透德育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和岗位工作要求,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

2. 实训实习

实训实习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学校要结合实训实习的特点和内容,抓住中职学生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岗位实际以及一线劳动者密切接触的时机,进行以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业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增强学生讲安全、守纪律、重质量、求效率的意识。学校和企业要共同组织开展实训实习期间的德育工作,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实训实习期间的教学管理和德育工作。学生要撰写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

3. 学校管理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层单位,班主任是组织班级管理和德育的直接实施者。班主任应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充分利用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及社区等资源,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组织、职业指导、沟通协调工作,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学校要加强党组织、共青团工作,举办业余党校、团校,组织学生特别是入党、入团积极分子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团的基本知识,发展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入党、入团。充分发挥团组织团结青年、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能。要加强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指导建立各类社团和课外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

学校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都要发挥德育功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学校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实训实习、社团活动、校园安全、后勤服务、突发事件应急等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要强化全员育人理念,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自觉性,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

4.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学校要凝练具有职教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建设体现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结合开学及毕业典礼、升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仪式以及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等,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结合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创意创效竞赛、“文明风采”竞赛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要积极推进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通过宣传学习行业劳动模范、学校优秀毕业生事迹等,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精神,增强就业创业信心。培育和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要加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建设与管理,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建设校园网络宣传队伍,加强正面信息的网络传播,杜绝不良信息在校园网上传播,重点加强对校园网公告栏、留言板、贴吧等交互栏目的管理,发挥社交网站、微博、微信等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帮助学生做到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及时发现并主动帮助网络成瘾学生。

5. 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学校要把志愿服务纳入教育计划,要依托各类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场馆等课外活动阵地,发挥学生专业技能特长,组织学生深入城乡社区、厂矿企业等,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要把学雷锋活动和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建立完善志愿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广泛深入开展,把志愿服务活动做到社区、做进家庭。大力组织学生向道德模范、劳动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学习。

6. 职业指导

学校要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全面渗透德育内容,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7. 心理辅导

学校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合理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辅导或援助,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配置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设施。

8. 家庭和社会

家庭和社会在德育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学校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和改进家庭教育,促使家长协助配合学校开展德育工作。要特别关心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教育。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充分依靠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社区以及各种社会团体,并同所在地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等建立固定联系,发动、协调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德育工作,建立完善学校与社会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要主动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治安环境和社会环境。

五、德育评价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评价由学校工作评价和学生品德评定两方面组成。 1. 学校工作评价

各地教育部门应结合本地区教育实际情况,科学制订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深度参与的德育评价机制,定期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评价。德育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情况、规章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德育课开设情况及课程教学情况、党团组织和学生会工作情况、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实训实习期间的德育工作情况等。学校实施本大纲的情况应作为考核校长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

学校要加强对德育课教学质量、其他课程德育渗透、班级德育工作、部门及教职工育人质量的考核评价,把德育工作实绩作为对部门及教职工考核、职务聘任、表彰奖励的重要内容。

评价与创建相结合。通过创建先进学校、文明班级和评选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活动,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学校、班级和个人要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2. 学生品德评定

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行为表现,对每个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品德评定。学校要把学生品德的评定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学生评优评奖等的重要依据,发挥品德评定对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引导作用。学校要结合行业和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要求,在德育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制定具体评定办法。对实训实习学生的品德评定应由学校和实训实习单位共同完成。

六、德育实施 1. 组织管理

各地教育部门应有明确的机构负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结合本地区和不同类型学校的实际,制定本大纲实施细则,定期对本大纲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学校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支持和协助校长做好德育工作。校长要把德育与其他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同部署、同检查、同评估。要有一名校级领导分管德育工作。学校要建立贯彻实施本大纲的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奖励办法,明确各部门的育人责任,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2. 队伍建设 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严格队伍选拔标准,优化队伍结构,制订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的培养培训规划,切实采取措施解决德育工作者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功能互补的德育工作队伍。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选聘好班主任,每班应至少配备一名班主任,可根据需要配备班主任助理,班主任工作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学校绩效工资分配要适当向班主任倾斜,教师高级岗位聘任应向优秀班主任倾斜。要充分发挥学校团组织和团干部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3. 经费保障

德育经费要列入预算。学校德育经费包括德育教学、管理和学生日常德育活动方面的经费。教学、管理经费包括德育课教学、德育课教师和德育工作者培训、社会考察与调研、有关教研室的业务条件建设和图书资料购置、德育科研经费等。日常德育活动经费包括对学生的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社会实践、大型德育活动以及表彰奖励等所需经费。要把德育活动场所、基地建设和德育设施、设备购置维修纳入学校总体建设规划,并从基本建设费和设备费中给予保证。

4. 德育科研

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把德育研究项目列入科研规划,加强课题研究,定期开展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和德育工作调研,交流德育工作经验,不断提高研究和实际工作水平。要发挥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作用,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德育研究成果的鉴定、奖励、推广机制。

第9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 上级文件 | 工作安排 | 实训基地 | 教学教研 | 招生就业 | 德育在线 | 精彩校园 | 后勤管理 | 校园文化 | 工会组织 | 科学发展观 | 改革成果 |

| 德育在线首页 | 德育管理 | 队伍建设 | 德育研究 | 住校生管理 | 奖、助学金 | 德育成果 | 德育活动 |

您现在的位置: 芜湖市职教中心首页 >> 德育在线 >> 德育管理 >> 正文

专 题 栏 目

没有任何专题栏目

最 新 热 门

2009年禁毒教育主题校会

感 恩 的 心5„

感恩的心4 感 恩„

感恩的心3 感恩的心2 感恩的心

国 家 助 学 金 助 我 成„

综合高中081班先进班级申„

微 机 073 班先进班级申„

最 新 推 荐 [组图]市职教中心开展法„ [组图]市职业学校第九届„ [组图]红五月艺术节展板„ [图文]学生参加青年志愿„ [组图]职教中心师生同乐„ [组图]德育工作研讨会 [图文]“珍爱生命、拒绝„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通知

作者:教育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61 更新时间:2008-4-30 上午 08:44:19

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我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

一、《大纲》规定了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德育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实行科学管理和督导评估的基本标准,也是社会和家庭紧密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依据,各地各学校应制定出《大纲》实施细则和具体实施计划,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二、《大纲》是根据《若干意见》的精神,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实际,在总结多年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各地各学校要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学习《大纲》,并按照《大纲》的要求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各项工作;要制定规划,认真做好相关人员特别是德育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工作水平和贯彻执行《大纲》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开创新局面。

三、各地各学校在贯彻执行《大纲》过程中要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以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充实《大纲》的内容,不断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创新。

二○○四年十月二十五日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一、总则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体现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应遵循以下原则:与时俱进,继承和创新的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二、德育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

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独立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视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立志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而奋斗。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努力学习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确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形成符合社会和个人实际的就业观,提高自我就业能力,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5.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学习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相关法律,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维护合法权益;遵守校纪校规和职业岗位规范。

6.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7.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乐观向上,学会合作与竞争,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德育内容

1.民族精神教育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培育和弘扬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的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教育;

创新精神的教育。

2.理想信念教育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育;

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知识教育;

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

3.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

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教育;

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

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交往礼仪以及职业礼仪的教育与训练;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

保护环境的教育。

4.遵纪守法教育

法律基础知识教育;

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

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教育;

心理咨询、辅导和援助。

除以上各系列教育内容外,中等职业学校还要随着经济、政治形势发展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教育。

四、德育途径

1.德育课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

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2.其他课程教学

文化课教学应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专业课教学应结合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创业精神教育。学校应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增强职业意识,提高职业能力。

3.实训、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

实训、实习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实习过程中,教师应与实习单位共同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相关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及其养成训练。

学校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定期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墓,参观城市、农村和名胜古迹,参观现代企业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军训、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职业,认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增长才干,完善自我,全面发展。

4.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学校要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和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咨询、辅导和援助,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各地各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全面渗透德育内容。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5.班主任工作和学校管理、服务工作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班级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职责。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和专业特点,遵循德育规律,组织建设好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培养好的班风学风;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密切联系家长,充分利用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及社区等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

做好德育工作是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责任。教师要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校各项管理工作都应与德育紧密结合,要从关心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着眼教育,严格要求,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实现管理育人。学校各项服务工作都应体现德育功能,全体服务人员应热爱本职工作,以身作则,优质服务,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激励,实现服务育人。

6.党团组织、学生会工作

要通过举办业余党校、团校和组织党章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特别是学生积极分子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发展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入党。

共青团、学生会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共青团、学生会应根据各自任务和工作特点,积极开展适合学生特点、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学校要通过党团组织、学生会、班集体、学生社团,有组织地开展科技、文艺、体育活动。要鼓励、指导学生建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和社团,因地制宜开辟活动场所,建设活动设施,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审美能力,锤炼意志品质。

7.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开展生动有效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要结合民族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和开学、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络等的建设,发挥黑板报、橱窗、图书馆、陈列室及模拟职业场景等的宣传作用和校训、校歌及学校发展历史等的激励作用,注重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及行业劳动模范和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

8.家庭与社会

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实施好本大纲,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

各级政府和社会各部门均应履行关心、促进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义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协助政府并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发利用社会的德育资源,开辟青少年教育的社会教育舆论阵地,加强社会文化市场及娱乐场所的管理,配合做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工作,打击腐蚀毒害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文化环境、治安环境和社区环境。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依靠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和街道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各种社会团体,并同所在地的机关、部队、企业建立固定联系,发动、协调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德育工作,逐步建立学校与社会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共同营造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教育环境。

五、德育评价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评价的内容与标准以本大纲为依据。评价由学校德育工作评价和学生品德评定两方面组成。

1.学校德育工作评价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结合本地区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学校实施本大纲的情况应作为考核校长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在评估工作中应注意听取学生、用人单位的意见。

学校要加强对德育课教学质量、班级德育工作、部门及教师育人质量的考核评比,把德育工作实绩作为对部门及教职工考核的重要内容。

评价与创建相结合。通过创建文明学校、文明班级和评选优秀学生和学生干部等活动,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学校、班级和个人要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2.学生品德评定

对学生品德的评定,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德育目标,并结合行业和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品德要求,对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道德与职业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行为表现提出具体要求,由学校制定具体测评办法,并组织测评工作。对学生的品德测评,应坚持科学性、客观性、教育性、民主性等原则。

六、德育的领导与管理

1.德育工作管理体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明确的机构负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应根据本大纲德育目标要求与教育内容,针对本地区和不同类型学校需要,制定本大纲实施细则以及实施情况的评估制度和办法,定期对本大纲的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评估。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党组织要发挥德育的监督保证作用。全体教职工都要做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要建立贯彻实施本大纲的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奖励办法,明确各部门的育人责任,并落实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面、全程、全员育人的局面。

2.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从事德育工作。优化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工作队伍;制定规划,有计划地培训学校的校长、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不断提高德育专(兼)职工作者的素质和德育工作的能力、水平;培养一批在德育工作方面有专长和造诣的管理者、优秀校长(书记)、班主任、德育特级教师和研究人员;切实解决德育专(兼)职工作者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3.德育工作的经费与物质保障

德育经费要确立科目、列入预算。学校德育经费投入的范围,包括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学、管理和日常德育活动两部分。教学、管理经费投入包括德育课教学、德育专职教师的培训提高、社会考察与调研、有关教研室的业务条件建设和图书资料购置、德育科研。日常德育活动经费投入包括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假期和课余时间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大型德育活动以及用于学生和德育队伍表彰奖励等所需经费。学校应把建设适应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德育设施、设备和活动场所、基地纳入总体建设规划,并从基本建设费和设备费中给予保证。

4.德育科研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德育的研究项目列入科研规划,建立德育研究组织,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为实施本大纲提供理论指导和业务咨询。要注重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调查,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实际,确定研究课题,探索德育规律,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与实际工作水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德育研究成果的鉴定、奖励、推广机制。

中职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规范

——教育部职成教司负责同志就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答记者问

2004-11-02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教育部日前制定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好《大纲》,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同志日前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请谈谈制定颁布《大纲》的重要意义。

答:首先,制定颁布《大纲》是教育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重要措施之一。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若干意见》,明确了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大措施。《若干意见》的制定和颁发,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这项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任务的高度重视,是我们党为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制定颁布《大纲》,是教育部党组在教育系统全面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

第二,制定颁布《大纲》将有力地促进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曾先后于1988年、1994年、2000年专门就学校德育工作制定过一系列重要方针和政策。最近,在继《若干意见》之后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原国家教委于1995年先后下发了《中学德育大纲》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对普通中学和高校的德育工作作出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要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这不仅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也是现代化建设对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要求。如何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制定出这类学校的德育大纲,一直是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普遍的要求,也是教育行政部门长期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制定颁布《大纲》,是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大纲》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德育的基本要求,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有利于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构建,有利于职业教育上新水平、开创新局面。

问:《大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大纲》由总则、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评价、德育的领导与管理等6部分组成,规定了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德育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实行科学管理和督导评估的基本标准,也是社会和家庭紧密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依据。

第一,《大纲》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基本内涵、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第二,《大纲》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大纲》还特别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及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第三,《大纲》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内容和途径作了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主要包括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五项内容。在这些内容里面,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及学生的特点,专门列入了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交往礼仪以及职业礼仪的教育与训练,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等。《大纲》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实训、实习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

第四,《大纲》对德育评价和领导管理提出了要求。《大纲》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评价由学校德育工作评价和学生品德评定两方面组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结合本地区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对学生品德的评定,《大纲》规定工作原则,要求由学校根据《大纲》规定的德育目标,结合社会对从业者的品德要求,制定测评办法,组织测评工作。《大纲》还对德育的领导与管理作出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明确的机构负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实行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德育经费要确立科目、列入预算”等项规定。

《大纲》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紧紧围绕做什么样的人规定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和鲜明的时代感。二是从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出发规定德育的内容和途径,体现了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结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规定德育的重点和方式、方法,体现了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四是从基层德育工作的实际出发规定德育的评价和管理,体现了尊重基层创造性做好德育工作的精神。

问:各地各学校应采取哪些措施,贯彻执行好《大纲》?

答:首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地和本学校的实际,制定出实施细则和具体实施计划,把《大纲》的各项规定具体化,落到实处。要认真按照《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德育内容,积极探索德育途径,做好德育工作的督导与评估,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德育工作的条件保障。

其次,学校要组织全体教职员工结合学习贯彻《若干意见》,认真学习《大纲》,掌握《大纲》的各项规定,并按照《大纲》的要求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各项工作。在贯彻执行《大纲》过程中,还要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以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充实《大纲》的内容,不断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创新。

第三,要制定规划,认真做好相关人员特别是德育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工作水平和贯彻执行《大纲》的自觉性。教育部将以实施《大纲》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为主题组织举办培训班,培训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教研人员、职业学校校长和德育骨干教师,深化德育课教改。各地也要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和德育课教改工作。

文章录入:王志庆 责任编辑:王志庆 上一篇文章: 活 动 申 报 制 度„

下一篇文章: 关于班主任聘用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讨论稿)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注册会员 |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管理登录 | 帮助信息 | 联系我们

芜湖市职教中心、芜湖市旅游学校;芜湖应用技术学校 版权所有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站长:职教信息中心

地址:芜湖市康复路207号 网站联系电话:0553-3832626 备案序号:

上一篇:企业文化病下一篇:庆七一精彩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