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物流中心

2023-0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重点物流中心

择优培养、重点发展中心镇和特色镇

摘要:加快推进城镇化,统筹城市与农村发展的主要节点是小城镇。当前黔西南州小城镇规模普遍较小,规模效应有限,难以成为带动区域新农村建设的增长极。因此,必须重点培育那些区位优势明显、规模基础较好、经济实力较强、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和集聚能力的中心镇和特色镇。

关键词:城镇化;中心镇;特色镇

小城镇属于城市体系的最低层次,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节点,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就近转移农村人口的重要平台,是破解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黔西南州加快推进城镇化,应当重点培养部分小城镇,重点发展中心镇、特色镇。

一、重点发展中心镇和特色镇的重要性

(一)中心镇与特色镇

我国的小城镇通常是指国家批准设立的建制镇(包括县级政府驻地镇)和非建制的小集镇。本文探讨的中心镇是指城镇体系中介于城市与一般小城镇之间、区位较优、实力较强、潜力较大,既能有效承接周围大中城市辐射,又能带动周边乡镇和农村发展的城镇,其组成包括县级政府驻地镇和部分发展程度较高的建制镇。中心镇仍然属于镇,但它在人口的聚集、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市镇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方面明显要高于一般的建制镇,其作为小区域中心的地位突出。

特色镇是指传承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有标志性建筑,有城镇自有的特点,与其他城镇形成差异化,经过策划提炼形成,更具有吸引力的建制镇。

(二)发展中心镇和特色镇的重要性

1.中心镇和特色镇的发展有利于城镇化进程的有序推进。中心镇在一定区域内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较强,对周边农村和乡镇具有较大吸引辐射能力,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一个重要连接点。中心镇可以改变区域中心分布不合理的现象,可以提升区域产业层次,改良区位优越,对周边农村具有较强的集聚力和辐射力。通过这些中心地区的发展效应,增强其对广大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变“重点发展小城镇”为“发展重点小城镇”,是黔西南州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须经过的一个环节。

2.中心镇和特色镇的发展有利于发挥集聚功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目前,黔西南州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产业集聚的客观要求,中心镇将凭借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等方面的优势,成为许多工业企业和其他服务企业首选的集聚地。特色镇将凭借其差异化特征吸引企业入住,企业能够创造较高生产力,实现较快发展,另一方面也吸收大量的劳动力,让农民可以就地转移。大量农民进入中心镇后,生活方式的城镇化以及人口集聚将会产生新的社会需求,从而给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许多新的机会。中心镇、特色镇的发展为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3.加快中心镇和特色镇的培育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中心镇和特色镇是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加快建设和发展中心镇和特色镇,可以把城乡两个市场较好、较快地连接起来,有效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缓解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促进农业规模效益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二、如何择优选择中心镇和特色镇

(一)黔西南州城镇化发展现状

黔西南州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之一,地处贵州西南,由于城镇化基础较差、起点较低和地理、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全州城镇化推进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城镇化水平低。目前,全州共有134个乡(镇、街道办),其中,建制镇75个、乡47个、街道办12个,建制镇占56%,2010年全州城镇化率为29.1%,与全国、全省相比,全州城镇化率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全省4个百分。二是城镇规模小。全州唯一的1个建制市兴义市拥有城市人口33万,属于中等城市规模。从经济集聚和辐射能力的要求看,城镇镇区的人口规模要在5万人以上,从城镇公共基础设施配套经济性的要求看,则要达到10万人以上。目前,全州县城城区人口超过5万人的只有兴仁、安龙、贞丰3个县,绝大多数建制镇镇区人口还达不到最低集聚规模要求。三是城镇品位低。全州的大多数城镇建设规模不大,几乎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建筑扩张,大部分缺乏个性和特色,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较多,城镇综合开发率低,没有形成自己的区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四是城镇化区域发展不平衡。全州8县(市)中,城镇化率在20%以下的3个,20%的1个,20%-30%的2个,30%以上的2个,各县(市)区域内也存在城镇化发展不平衡现象。

(二)择优选择中心镇和特色镇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规模择优选择原则。根据专家研究,城镇规模在10万人口左右的小城市最具内生持续增长能力。中心镇镇区人口规模的扩大至少会受以下因素影响:城镇化水平;本镇总人口;对周边乡镇人口的吸引;对外县、外省等外来人口的吸引。在镇区人口在5万人以上的建制镇中选择特别优秀的镇,培育成为镇区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小城市;镇区人口在2万-5万人的建制镇,培育成镇区人口在5万人以上的特色镇。

2.坚持区位优势原则。在统一规划、全面部署的基础上,优先发展区位有优势、产业有亮点、发展有潜力的建制镇和重点镇,以点带面,突出特色,增强小城镇的竞争力和集聚力。在中心镇选择上要选择基础设施与市政公用设施较好,道路交通网络畅通、通信信息网络和供水供电网络齐全的建制镇。

3.坚持产业支撑原则。从建制镇产业发展看,选择那些已经有一定工业基础,能吸引镇区域范围内和周边乡镇的企业向工业功能区集聚,积极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的建制镇为中心镇。把产业发展放在推进城镇化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工业、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科学合理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轻工业,增加城镇就业岗位,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为城镇化提供发展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

4.坚持体现特色的原则。根据城镇自身条件,科学确定城镇发展定位,把城镇建筑的民族文化、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起来,塑造各具特色的城镇建设风格。

三、发展中心镇和特色镇存在的难点

第一,资金不足,难以满足城镇化建设的需要。黔西南州属于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地方财政收入规模较小,绝大部分乡镇要依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才能保证正常运转,大部分建制镇财力薄弱,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极为繁重,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往往力不从心。

第二,土地制约,难以跟上城镇扩张的步伐。一方面,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稀缺,现存尚未开发的土地基本上是农保田;另一方面,征地难问题突出。由于征地补偿标准不科学,补偿标准偏低,部分地区集体土地资产管理的无序和不民主使农民产生抵触情绪,征地难、拆迁难成为制约中心镇和特色镇发展的“瓶颈”。

第三,城镇规划、管理难以适应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城镇管理体制不顺,公共服务能力比较弱。

四、重点发展中心镇和特色镇的对策措施

第一,择优选择中心镇和特色镇。依据选择中心镇和特色镇的四原则,把黔西南州所有县级政府驻地镇和交通便利、有区位优势、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郑屯镇、威舍镇、龙广镇、青山镇、巴铃镇等列为中心镇。把万屯镇、清水河镇、则戎镇、泥凼镇、巴结镇、鲁布革镇、者相镇、龙场镇、楼下镇、万峰湖镇、新桥镇、沙子镇、复兴镇、巧马镇、屯脚镇等列为特色镇。

第二,作“扩权强镇”试点。要结合州情实际,大力推进黔西南州城镇化建设,必须要选择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较强、产业特色鲜明、发展潜力较大的中心镇进行扩权强镇试点,通过直接放权和委托、授权等形式,赋予其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强化其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能,待形成一批财政收入超亿元、各项发展指标明显高于全州发展平均水平的经济强镇,再以点带面推进城镇化。对县级内各权限的进行调整,提升中心镇和特色镇发展过程中的自主发展能力与行政效率。主要包括:赋予中心镇和特色镇县(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通过设立分局(如财政分局和地税分局、综合执法局等);设立规划部门和城镇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对中心镇的管理和服务;将县(市)行政许可、行政审批权和部分行政处罚权和行政管理权限下放。

第三,创新财政、金融体制机制。明确中心镇和特色镇享有相当县一级财政权限。在一定时期内新增的财政收入可主要将大部分分配给中心镇和特色镇;中心镇和特色镇土地出让金的净收益全部留镇使用,主要用于城镇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州县(市)两级政府财政资金安排的项目,适当增加在中心镇内的布局,对中心镇和特色镇符合各种专项资金使用范围的项目,应优先考虑。同时支持和鼓励中心镇和特色镇盘活镇域范围内各种原因形成的各类闲置国有资产、集体资产。

第四,创新土地使用制度。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完善土地修编。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土地置换改革,进一步盘活集体建设用地资源。坚持村为单位、中心镇和特色镇运作、县(市)平衡、调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新增耕地纳入基本农田储备库管理,建设用地复垦获得的建设用地指标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归中心镇所有,优先保障农民安置房、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等建设项目,结余指标可用于城镇建设项目开发或在县(市)范围内调剂使用。

第五,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一是加快工业的发展,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规划不同的功能区或通过建立工业园区,让各类企业安家落户,扩大就业。二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把作为城镇产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最大限度地增加城镇就业容量。三是加快以产业化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依靠科技、推广运用现代农业技术,用现代化设施装备农业、改造农业。

第六,以追求特色为目标。以工业园区型、生态旅游型、绿色产业型、工矿资源型、商业贸易型和民族文化型等六大城镇类型为基础,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坚持突出特色多元化。就全州的总体情况来看,最主要是突出最佳人居环境的生态特色和以布依族、苗族为主体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色,然后再根据具体实际,着力打造其他形象品牌,以彰显各自的独立个性。在特色上做到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居则居、宜游则游。按照城镇功能定位,把培育城镇个性、塑造城镇形象作为城镇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既要着眼于现代城镇发展,又要传承黔西南州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建设具有标志性建筑、特色街区、文艺精品、彰显个性、舒适宜居、和谐幸福的魅力城镇。

第七,树立城市经营理念。城市经营是运用市场机制,把城市经营的对象——城市资产,包括城市土地、城市建筑、基础设施、城市环境、文物古迹和旅游资源等有形资产,以及城市历史、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生态、城市知名度、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还有依附于各种有形资产之上的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各种特许权等无形资产,通过市场运作获取收益,并投入到城市发展的新领域。这是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城市自我增值、自我发展的市场化道路。树立城市经营理念,就是要把经营城市的思路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树立城市形象,营造城市特色,打出城市品牌,提高城市档次,从而使城市土地资产不断增值。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以人为本,绿化、美化、亮化城市,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把城市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不断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以此造商机、造人气,带动城镇化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黔西南州委党校)

作者:王玉玲

第2篇:“十三五”重点中心镇产业发展研究

摘 要:重点中心镇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是众多小城镇中的一个动态的特殊类型,在人口、区位、经济潜力、服务功能、规划管理、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点中心镇的产业发展决定其末来发展走向。要使其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一个中心、特色镇,进而成长为小城市。在“十三五”新的发展时期,其产业发展要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公共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关键词:重点中心镇; 资源优势;产业升级;融合发展

Key words:central town ; resources advantage ; industrial upgrading ; collaboration for development

小城镇的发展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热议,因为小城镇的发展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和支撑点。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要求“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1]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个《建议》的说明中强调:“要加快落实中央确定的使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它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既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是全面小康社会惠及更多人口的内在要求。”[2]2016年1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开展赋予镇区人口10万人以上的特大镇部分县级管理权限试点,以特色城镇发展带动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除少数超大城市外,全面放开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留学归国人员等落户限制。”[3]目前,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在发展中出现交通拥堵,人口过于密切,环境污染等“城市病”,人口趋向饱和。人们自然将新型城镇化的目光转向中小城市和全国星罗密布的小城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小城镇在新型城镇化中地位日显,人口也必然要向小城镇集聚。人口怎样向小城镇集聚?这么众多的人口来到小城镇如何就业?唯一的选项就是产业兴镇,产业兴,人口才能旺。人口就业的关键就是小城镇的产业发展。

截止2014年末,全国共有建制镇204041个,其中建制镇建成区人口1.56亿人,占村镇总人口16.40%,镇区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特大镇有235个,5万人口以上的镇有876个。[4]2014年住建部、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下发最新一批全国重点镇3675个。[5]笔者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小城镇发展面临重大且可观的产能需求。重点中心镇产业发展是我国“十三五”时期推进深度城镇化,有效承载就地城镇化人口的一个重要方面。

1 重点中心镇是城镇化中一个动态的特殊类型

重点中心镇是小城镇中的一个类型。小城镇是个约定俗成的概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种重要的聚落形式。关于“小城镇”的概念,学术界一直存在不同意见。有的认为可以包括小城市、县城、建制镇和未建制的集镇;有的认为是建制镇,不包括县城;还有的认为,小城镇是一种区别于城市和村庄的早已存在的聚落,无需再作为人为划分。现在的统计习惯是将县城镇和县城以外的其他建制镇列为小城镇。30多年前的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费孝通先生发表《小城镇再探索》《小城镇——苏北初探》《小城镇新开拓》等文章,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费孝通将“小城镇”定义为“新型的正从乡村的社区变成多种产业并存的向着现代化城市社区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它基本上已脱离了乡村社区的性质,但还没有完成城市化的过程。”[6]我国小城镇根据不同标准,有不同的划分:第一,根据非农业人口数量分为:0.2万以下、0.2-1万、1-5万、5-10万、10-20万等不同规模的城镇;第二,根据建制情况可分为:小城市、建制镇和非建制镇;第三,根据行政级别分为:地级市、县级市、乡级镇、村级镇;第四,根据隶属关系可分为:省辖市镇、地辖市镇、县(市)辖镇、乡辖镇;第五,根据社会功能可分为:卫星镇、矿山镇、工业镇、交通镇、商业镇、文化镇、旅游镇、军事镇、边境镇。综合镇等;第六,根据城建工作性质可分为:新建型城镇、引导型城镇、改造型城镇;第七,根据地理环境可分为:平原镇、山地镇、滨湖镇等。通过比较和分析,对照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笔者同意“小城镇”如下定义:广义的小城镇包括了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国家批准的建制镇、尚未设镇建制的乡政府所在地集镇(乡集镇)和纯属集市贸易的集镇。它区别于大中城市和乡村,具有一定规模的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人口聚集的居民点。狭义的小城镇包括县城以下的建制镇和集镇。

重点中心镇是小城镇中的一个类别,是由小城镇中衍生出来的。人们往往在实际的城镇规划与一些政策文件中,经常使用“中心镇”“重点镇”“重点中心镇”等概念,因此有必要厘清其共同点及其区别。

“中心镇”它是县(市)域内一片地区中周围若干个乡镇的中心,地理位置相对居中,一般是自然形成的,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周围一片地区中相比较而言经济实力较强,具体说有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较强的经济实力,较好的基础设施,较大的发展潜力,对周边地位具有一定辐射力,中心镇发展目标就是小城市,从功能上看就是能承载县城和县级市的副中心职能,是县域经济的强力支撑。

“重点镇”则是根据一定标准、为实现一定目的而确定的。一般而言,重点镇的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发展潜力等方面比其它一般普通镇具有优势。它在一定时期内是小城镇扶持发展的重点。重点镇的确定有明显的人为因素和较强的政策导向。确定重点镇更多是用于城镇的建设与管理上,确定重点镇往往是为了给其以政策倾斜,促使其更快发展。因地域条件的差异,符合一定标准的重点镇在地区分布上往往是不均衡的。

“重点中心镇”显然不是“中心镇”和“重点镇”简单的叠加和重叠。在“中心镇”前面加上重点二字,当然涵盖“中心镇”和“重点镇”的全部,“重点中心镇”中所有的镇不是“中心镇”就是“重点镇”,但是,区别在于不是所有的“中心镇”“重点镇”都能够入选“重点中心镇”。只有在“中心镇”“重点镇”中经济实力更强,区位优势更优、发展潜力更大、基础设施更好,发展前景更广阔、发展特色更明显、带动辐射能力更强的“中心镇”“重点镇”,才能入选“重点中心镇”,给予政策倾斜,加以重点发展,在县域经济中形成一个较强的支撑点,形成县城镇的副中心作用,发展目标定位就是小城市。

2 产业是重点中心镇的发展动力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与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已经形成了普遍共识。但实际上,无论是学术界在理论上还是社会实践中,对于是优先重点扩张特大城市和大中城市,还是要重视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一直存在争议。事实上,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土地城市化成为GDP和财政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特大城市和大中城市的地域规模扩张迅速,而且出现城市越大聚集经济效益越明显的趋势。相比之下,小城镇发展则黯然失色,面临一些新问题。

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城镇数目的增多、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而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宣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城市的发展和小城镇的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是非此即彼或非彼即此或畸轻畸重,我国600多个大中小城市和2万多个小城镇是一个完整的梯队。无论是城镇化率的提升还是城镇化质量升级,都是需要以产业发展作为基本的动力。

李克强总理强调,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真正逐步融入城镇。要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提供市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从城镇化的国际经验和一般规律来看,产业的发展是城镇化最强劲动力和最重要的支持。18世纪中叶,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并迅速发展。伴随工业革命,城镇化也迅猛发展。1801年,英国城镇化率为33.8%,1851年达到54%,1901年城镇化达到78%。[7]工业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劳动力产生巨大需求,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同时,城镇化为工业化提供了市场。在工业产业的强力驱动下,城镇化与产业化形成良性互动。二战之后,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城镇化与产业化同步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高质量的城镇化。1950年,日本城镇化率为53.4%,1960年增长到63.3%,1970年达到了71.9%。[8]后发国家由于吸取西方国家城镇化中的经验教训,政府注重引导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引导传统制造业不断升级转型,转变为高新产业和服务业,逐步演变为国际先进的高端产业链条,由此提高了城镇化的质量,为城镇化持续高质量推进提供了动力和保证。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期是城镇化发展最迅速的阶段,1960年城镇化率为28.3%,1985年为74%,2000年达到82%。韩国的城镇化与产业发展是同步的。在产业发展上,韩国在1953-1961年以恢复经济和发展消费品进口替代工业为中心,1962-1971年以轻纺工业出口导向战略为中心,70年代推行以重化工业战略为中心,80年代以来以实现技术立国和经济稳定增长战略为中心。城镇化成为韩国产业发展战略的载体。[9]

二战之后拉美一些国家的城镇化教训应该得到了高度重视。二战后,墨西哥、巴西大规模推进城镇化进程,1950-1980年,巴西城镇化率从36.2%提高到65.5%,但是,产业发展和产业的升级并没有时限上,大量农业人口无序涌入城市,由于缺乏产业发展吸纳大量人口就业,城镇人口处于不充分就业状态,城市贫民窟现象严重,城镇化质量低下,较差的城市环境又对产业发展和升级及服务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10]

从国际的城镇化发展情况,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产业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依靠产业的不断发展才可以带动人口和企业在城镇的集中,人口在企业的充分就业,提高了就业人口的收入水平,人们收入水平提高,为城镇化提供了内在需求。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促使非农占比不断上升,服务业在非农产业的占比不断上升,劳动力就业结构改变带动城镇化发展。

现在,按照常住人口计算,我国城镇化率已经接近55%,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5亿。问题是这7.5亿人口中包括2.5亿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口。按国家规划目标,每年还需转户1600多万人。在城镇中消化如此之多的人口,这就必然要求城镇化发展需要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同时推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建融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一体的城镇化产业体系,有效利用区域空间。只有在城镇化中产业的有效发展和及时升级,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城镇“空心化”“有城业无业”“鬼城”等现象,有效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提高城镇化的发展质量。

3 重点中心镇产业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发展呈现新的格局,数量迅速增长,质量也得到快速提升,形成以农业服务、商贸旅游、工矿开发等多种产业为依托的、各具特色的新型小城镇,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一批重点中心镇。从一般意义上来讲,重点中心镇的产业发展要优于一般的小城镇。也正是由于二、三产业的发展,企业的增多,不断吸纳人口到城镇就业,推动了小城镇向前发展。

最初,乡镇企业带动了乡村的小城镇的发展。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乡镇企业在苏南一些乡镇悄然兴起。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乡镇企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90年代末期,乡镇企业在发展中解放理想,实施了产权制度改革,形成产权关系明晰的多元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此后,在乡镇企业中,私营个体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外商投资企业成为了乡镇企业的新的增长因素,股份制经济也迅速壮大。在乡镇企业中,投资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在改革创新中,乡镇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增长方式有所转变,综合素质和整体实力也不断增强。乡镇企业在推动农村工业化的同时,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乡镇企业是小城镇的主要支撑和依托,一些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农业转向工业,并且出现了为工业生产和职工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大量的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并不断聚居,形成了小城镇,或者使小城镇的规模不断扩大。乡镇企业通过产业集聚,形成了众多的专业市场和块状经济。随着专业市场商品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又带动了农村人口的集中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农村小城镇建设。

在小城镇的发展中,重点中心镇具有更多的优势。这种优势不仅仅体现在这些重点中心镇有悠久的历史,优越的区位优势,地处交通的要道,更重要的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的已逐步形成较大规模的企业)、二三产业的有力支撑,经济的实力和产业的基础,人口集聚的程度及其城镇基础设施,使这些重点中心镇,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更具有迈向小城市的优势。

从这些重点中心镇的产业来看,各具一些特色。有的有相当的基础因而形成不同类型。资源依托型工矿业城镇,固有丰富的天然资源,依靠天然资源发展采掘加工产业,随着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对资源依赖需求量的加大,这些城镇的采掘及加工业便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占城镇经济总量一半以上,采掘及其加工成了城镇发展的主导和支撑。这些中心镇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如河北、山西、陕西、内蒙、甘肃等一些省份。

现代工业的发展催生了一批重点中心镇。在这些城镇中,社会经济发展建立在现代工业的基础之上。其工业的发展最初源于大中城市现代工业沿交通干线、周边地区的辐射,而工业的发展拉动区域农业、商业、服务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使人口向城镇聚集,而这种重点中心镇往往以呈现群落的形式出现。这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尤为典型。比如广东省东莞,在2014年住建部、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最新一批全国重点镇名单中,东莞共有12个镇入选:虎门镇、长安镇、塘厦镇、常平镇、桥头、樟木头、大朗、清溪、凤岗、厚街、沙田、麻涌。东莞的虎门镇是珠三角的工商贸重镇,服装服饰产业规模全国第一,这个镇形成服装服饰、电子信息、商贸流通、文化旅游四大产业。长安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出口总额、国税收入、用电量4个指标居于东莞32个镇街道首位。扬州市的小纪镇,处于苏中地区,工业经济占全镇经济总量80%以上,拥有各类工业企业800多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5家,形成了木业、机电、环保、文体、轻纺、汽配、粉末涂装等产业。同是该区的邵伯镇,截止2014年,全镇拥有建筑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家,亿元企业23家。

依靠农业的产业化、商品化推动了一批重点镇的产生。随着农产品商品化的提高,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加工业的发展,进而形成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体的农村工业化,并进一步带动商贸业的发展,形成农业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发展模式,农产品商品化和农村工业化相互作用,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成为一些重点镇发展的亮点。随着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集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搞活城乡流动,增加农民收入。

还有一些城镇具有一定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把旅游业作为支撑产业,同时与旅游业相关的一些产业如商贸、旅游纪念品、旅店宾馆、餐饮等一系列行业发展起来。

还有一些城镇属于市场带动而发展起来的,城镇化的过程实质是市场发育的过程。而现代意义上的市场带动重点中心镇的发展,主要是指城镇发展是与农产品市场和商品批发市场联系在一起的,这类市场有工业品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综合批发市场等等。

就江苏目前的一些重点中心镇产业发展状况看,形成一产加强、二产主导、三产加快的发展格局,产业发展水平、规模和特色明显增强。吴江震泽镇是中国丝绸纺织产业重镇;泰兴黄桥镇是中国提琴之都、中国牛仔布名镇;吴中甪直镇重点打造装备制造、现代商贸、楼宇经济、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五大主导产业;丹阳皇塘镇培育壮大精品纺织、精工机械、精致包装和材料“三精一新”主导产业;宝应范水镇形成电工电器、特种车辆、有机食品等三大支柱工业;涟水高沟镇打造酿酒、食品等支柱产业,拥有今世缘、国缘、苏缘三个中国驰名商标。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大多数重点中心镇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和块状经济,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增长及作用日益凸现。特别是,一些重点中心镇产业园区逐步壮大,产业集聚度日趋提高,集成工业园区、产业孵化园、现代农业园等吸引一大批企业落户,带动服务业快速发展,大大拓宽就业渠道,成为农民进镇落户、创业致富的有效载体。

当然,重点中心镇产业发展和一些小城镇的产业发展一样,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是重点中心镇的产业层次不高,初级产品多,产业关联度不够。

从目前普遍的情况来看,重点中心镇的产业结构还是主要倾向于资源型产业,产品大部分是初级产品或是粗加工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但是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却不低。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不够,有的几乎没有什么关联,这样就难以形成产业链,产业集聚就缺乏内生动力。在市场的竞争中,竞争能力就显得无力。从地处农村的重点中心镇来说,周边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资源还是丰厚的,产业的发展应该与丰厚的农业资源有紧密的联系。但是,实际上一些重点中心镇的产业发展恰恰与农业联系松散,有的几乎没有多少联系。这一方面使丰富的农业资源在眼前白白浪费,另一方面又使农产品得不到深度加工,农产品的附加值无法提高,农民收入无法由于农产品深加工而得到提高,而附近的农民由于农产品深加工得不到发展造成就业岗位的匮乏,源源不断的可持续发展也无法彰显,这实在令人叹惜。城镇经济的发展趋势一般是从单一产业的专业化向多产业专业化协作方向发展,在具有紧密的产业联系的条件下,城镇经济才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和良好发展前景。产业的关联度高,才容易形成企业群体。只有形成产业群体,产业集群才更为可能。只有这样,企业的技术进步成本就会降低,技术的扩散速度也会变得迅速,产业升级、产品升级变得更为容易。

其次是产业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趋同。

国际经验表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总是有“一、二、三”的格局向“二、一、三”演变,并最终形成“三、二、一”的格局,劳动力就业结构也是如此。目前一些重点中心镇的第一产业所占比例较之以前已经有所下降,第二产业对于大部分的重点镇来说,已经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有所发展,比重在不断增大,二、三产业的发展从总体上来看在不断发展。拿江苏南通市为例,从2013年19个市级中心镇的三次产业构成来看,一、二、三产产业结构为11.4:52.8:35.6.从发展趋势来看,二、三产业发展的速度缓慢,难度加大,每增加一个分点都难上加难,南通市级中心镇2013年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35.6%,比2012年仅提高0.44百分点。由于历史原因,该市重点中心镇的一些企业与城市工业结构大致相同,大部分都是机械工业、冶金工业、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化工、建材等。镇与镇存在重复建设、低水平竞争、资源浪费、规模效益差的情况。二、三产业发展在这些重点中心镇中需要劳动者具备一定的素质,而恰恰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劳动者的知识结构、技术水平,还远不能适应这种需要。

第三,主导产业支撑不力。

一些重点中心镇由于受地理位置、技术、人才、资金的制约,没有形成主导产业。当然有些重点中心镇已经形成一定的主导产业,但从总体上看,许多中心镇远未形成主导产业,这种状况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经济格局,重点中心镇长足健康发展的基础不坚实,内动力会严重不足。

第四,公共事业配置不足。

重点中心镇近几年公共事业有所发展,但由于欠账太多,总体上滞后于城镇化的发展需要。比如,交通、道路的建设标准较低,环保、环卫设施、污水处理不完善,路网密度较低,特别是停车场缺乏。基础性、社会性、市民性的公共产业,还远不能满足各种产业发展的需要。可以说,一些重点中心镇在这个方面是一个短腿或属于“短板”。这个“短板”,失去了吸引一些企业落户的魅力,制约了一些产业发展。[11]

4 重点中心镇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重点中心镇发展的目标指向就是小城市,在未来五年或更长的时间内,产业的发展支撑着其整个发展的走向。在“十三五”时期的新的历史发展条件下,重点中心镇的产业发展必须要有新的思路和举措。

4.1 产业发展要以“十三五”《建议》为指导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大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对于构建产业体系进行了原则上的总的部署。

重点中心镇产业发展,必须要认清和立足于大的时代背景,要把五大理念贯穿于产业发展的全过程。整个产业的发展要适应和符合“十三五”时期发展趋势和转变化。从工业化阶段看,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从重化工、房地产等主导产业推动向现代服务业和高加工度制造业、高科技产业推动转变,从初级要素逐步向知识资本转变。推动经济主导产业将从重化工、房地产等向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知识服务、信息服务、电子商务、金融等服务业和机械设备、高科技制造业转变,现代服务业和高加工制造业、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主导力量。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精致化程度提高,制造业、服务加快融合发展,重化工比重将下降。传统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企业集团化和中小企业专业化程度加快。从产业技术看,产业增长将赖于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上。从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看,产业发展模式将由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向绿色低碳产业转变。能源利用将向高效、绿色、安全的模式转型,传统能源开采和使用效率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不断提升。节能环保产业将实现高速增长。循环经济积极推进,产业集群绿色升级进程加快。绿色、智慧技术加速扩散和应用,绿色导向的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形成,绿色工业和绿色服务业兴起。从产业政策看,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素逐步实现自由流动,要素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形成。竞争和退出秩序公平公正,企业主体作用的活力有效激发。政府不直接干预产业的具体活动,着力于保持宏观政策稳定,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弥补市场失灵。[12]

4.2 立足实际,发挥优势

重点中心镇各自有自己的实际情况,有各自不同的优势,也有各自的弱项。就优势来讲,在区位交通、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人文条件、传统产业、原有产业基础,在各个重点中心镇是不一样的。重点中心镇产业的发展,必须首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优势条件进行科学分析,挖掘和充分利用发挥自身优势。大部分重点中心镇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特别是工业基础。在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原有的第二产业转型升级是个大课题。必须适应和跟随时代步伐,突出创新驱动,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业升级、产品升级。例如浙江省建设特色小镇,总体定位是依托最有基础,最有特色、最具潜力的主导产业,聚集支撑长远发展的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产业以及茶叶、丝绸、黄酒、中药、木雕、根雕、石刻、文房、青瓷、宝剑等历史经典产业,力图通过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推动浙江制造供给能力的提升,通过发展载体的升级推动历史经典产业换发青春再创优势。[13]要有目标地吸引那些具备产业带动优势与产业关联效应的企业进入产业集聚内发展,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优势,促进产业集群创新。

充分利用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自然环境和富有特色建筑和街巷,发展旅游休闲产品。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闲暇时间额增多,旅游休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旅游休闲需求旺盛,旅游休闲差异化、个性化丰富,这给重点中心镇发挥优势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带来巨大市场空间。有不少重点中心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弯曲延缓的河流,茂密的树木森林,青山环绕,绿水环绕,古老的街巷,特色的民居建筑,码头,历史遗址、红色要素等等,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吃、住、行、游、购等各种旅游休闲要素进行整合,将旅游者的感官享受与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审美相结合,满足旅游者的精神满足和文化审美。推动旅游休闲产业向高层次发展,将普遍性要求和个性化特征有机结合,形成可持续发展。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事例,如江苏周庄、同里、浙江乌镇等就是很好的示范。

4.3 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培育农村新型业态,形成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面临难得机遇。广大人民群众消费需求日益提高,为此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社会资本迅速增加,为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凝聚了强大的内生动力。特别是以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正在深刻影响着现代农业发展。

重点中心镇抓住“十三五”时期的机遇,大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重点中心镇周边是广阔的农村和农业,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具有一定的基础。重点中心镇本身发展的使命就是“四化”同步发展,重点中心镇即“四化”同步发展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特别是重点中心镇的农产品加工在一二三产业融合中,不仅具备一定的资本条件,还有者其它行业所不具备的天然优势。一方面,农产品加工本身一头连着加工原料生产,一头连着加工产品市场销售,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不仅处在前延后展的便利位置,而且具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自建原料基地和市场网络,已经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体,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从业已有一定时间,对农业有深厚感情,在技术人才等方面也有一定积累。2014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达45.5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7.6万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48万亿元,利润总额达到1.22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值达到2.1:1。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规模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万亿元,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18%。国际上统计一个国家进入现代农业的标准之一是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值要在1:5以上,发达国家甚至达到1:8、1:9。[14]重点中心镇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关键和重要的业态十分必要。要加强加工、商贸物流,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创新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模式,推进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的有机衔接,拓展产地直销渠道。

4.4 加快推进公共事业发展,努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重点中心镇存在公共产业滞后,发展不足,这是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这影响和制约了其它产业的发展,也影响和制约了城镇的长远的发展。首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公共产业的发展,将公共产业规划纳入总体发展规划之中。在规划中要体现适度超前意识,起点要高,“先地下、后地上”,发挥先导性、基础性作用,给排水、道路交通、电力通讯、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绿化亮化等建设,不仅要满足眼下经济社会的需求,还要着眼于未来,对于现在无法预测的因素必须留有余地,对于目前尚无资金建设的,要进行规划控制和预留。公共产业发展规划,必须要严格程序,充分发挥各方面的智慧。要确保规划的权威性。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完善镇教育、医疗、文体、商贸、物流、景观等公共基础,建设镇多功能综合体,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镇人口、产业的承载力。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量中起决定性作用,公共产业固然是政府的一个重要责任,但同时要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民间资本和其他资本进入公共产业领域。

4.5 加强生态保护,走绿色发展之路

对于重点中心镇来说,在产业发展和选择上,绿色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一些城镇在初始发展阶段,因为资金、技术、人才的缺乏,只要能带来经济发展,不管什么产业,不管什么项目,哪怕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和项目,统统上马,因此承接和转移来了一些高耗能、高污染、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和项目。

重点中心镇要坚持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将技术创新贯穿于第一产业发展中,促进传统第一产业向现代第一产业转变,提高第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优化第二产业发展路径,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发展模式,运用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可再生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大力支持工业绿色化生产。稳步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市场份额,积极开发低碳环保,节能降耗的绿色产业,加大新能源、新材料的投资力度,不断改良三次产业发展模式,大幅提高绿色经济在区域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要强化对企业组织的绿色监控,在鼓励企业发展相关绿色活动的同时,提高企业不可再生能源的引进、使用、处理、排放等标准,加大节能减排、防污治耗力度、采取奖惩结合办法,奖励优秀绿色化企业,并运用法律、行政手段惩戒高污染、高排放的黑色企业,鼓励社会大众对政府、企业组织进行监督,不断改善企业绿色生产的动力机制。政府应对绿色技术人才的开发、引进、培养给予积极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重视绿色人才的培养培训,以及企业员工提升绿色技术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镇的公共产业和基础设施要绿色化。镇的供水交通、能源、防洪、污水、垃圾处理等系统,要按照绿色、低碳、循环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建设。

要加快污染治理力度,改善生态环境。针对过去粗放式发展带来的资源的浪费和对生态坏境的破坏,要全面推进绿色转型,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和对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提高绿化覆盖率,建设城镇园林、大型公共绿地、小区绿化带、街头绿化带、沿河绿化带、防护绿化带,提高人均绿化面积。提高公民环境保护意识,提倡绿色消费模式,有利于带动绿色产业发展,促进城镇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进而推动城镇化绿色转型。

参考文献:

[1][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2,73.

[3]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6-01/24/c_1119676157.htm.新华网2016-1-24.

[4]2014年全国城乡建设统计公报[EB/OL]. ohurd.gov.cn/wjfb/201507/t20150703_222769.html.住建部网站,2015-07-03.

[5]住建部等七部委公布全国重点镇名单(附完整名单) [EB/OL]. http://www.gcjc.com/news/show-3886.html.工程检测网2014-08-11.

[6]覃琳,倪明,仇伟佳.重庆市小城镇风貌特色规划的探讨[J].重庆建筑,2013(5).

[7]-[10]童中贤,佘纪国,熊柏隆.城镇化的阶段性特征与战略创新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9).

[11]王崇举,黄正洪.小城镇产业优化决策分析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9-22.

[12]王忠宏.“十三五”产业发展的五大变化[N].经济日报,2014-11-03(13).

[13]王慧敏, 方敏. 浙江特色小镇能量大[N].人民时报,2016-3-01(6).

[14]张志龙.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将突破20万亿元 [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2015-12/03/c_1117336566.htm.新华网,2015-12-03.

责任编辑:王凌宇

作者:刘凤祥

第3篇:“一个中心”、“三项重点任务”规划首都中小学德育的新发展

2007年11月,北京市第二次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作了题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首都中小学德育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这个中心,以“奥运精神教育”、“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教育机制”为重点任务,并提出八项具体举措。首都中小学德育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8号文件精神要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一个中心”、“三项重点任务”体现党的十七大精神、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学生成长的需求

“一个中心”、“三项重点任务”是在深入研读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关青少年教育的内容、深入研究比较国内外青少年教育的发展趋势、深入研究首都中小学生德育的发展机遇和现实基础,特别是深入研究学生的道德成长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全过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突出了教育的主题,要求学校教育把基本道德培养、理想信念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因此,德育工作报告明确要求中小学德育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即“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中心,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教育他们在自觉的道德判断、价值选择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等各学科教育的指导作用,形成教育内容指导序列,着力培养青少年学生爱国、责任、诚信、奉献、尊重、合作等优秀品质”等等,这些都是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

当今世界,道德教育关注的领域更为丰富,更加重视研究教育问题的系统性与综合性。在学校教育中,人们开始注重不同文化、不同群体之间的尊重和理解,把社会普适伦理道德品质的培养作为学校教育最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在人的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更注重人本化和生活化,注重实践、体验和感悟,强调知行统一等等。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推进学校和家庭、社区协作教育机制建设,形成合力,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等,这些思想都体现了国内外青少年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发展趋势。

对18个区县58所学校19327名中小学生成长需求的调查显示,渴望多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成为当前中小学生的迫切需求之一。报告以此为重要参考,按照“以学生为本”理念部署了今后的德育工作,提出:“整合、利用首都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大力建设服务中小学课内外、校内外实践活动的资源平台。”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是德育工作的着力点,更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二、“一个中心”、“三项重点任务”蕴含着加强与改进首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深刻思想内涵

在整个工作报告中,“一个中心”是核心、是目标,“三项重点任务”是支撑和努力点,“八项举措”是保证,它们蕴涵着深刻的思想。

一是“大处着眼,基础抓起”的教育思想。报告提出:继续坚持“大处着眼,基础抓起”的德育工作理念,从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开展工作,评价实效;坚持以鲜活生动的教育活动为载体,主体参与、榜样示范、实践体验,以多样化的方式使德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二是充分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近年来,全市中小学高度重视使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开展课程德育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工作经验,如颁布了27个学科《学科德育工作指导意见》、《北京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意见》等。在总结学校德育工作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报告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都中小学德育工作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要在继续抓实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的同时,着力于抓住‘一个中心、三项重点任务’。”这段论述表明,学校德育既要继续抓好课堂教学、教书育人,又要着眼于抓住教育时机,争取社会支持,力推实践育人。

三是凸显学校德育社会化、系统性的思想。“三项重点任务”的提出进一步突出了德育的社会性特点,它涉及到学校教育资源、家庭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的协同整合。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努力做到引导学校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结合,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三项重点任务”的实施既需要学校主导作用的发挥,更需要家庭、社会的支持,需要三者协同合力。“一个中心”、“三项重点任务”是树立现代学校办学理念、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要求,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效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更是营造全社会共同育人氛围的必然要求。

三、“一个中心”、“三项重点任务”观点明确、指导措施具体,具有统筹协调的引导性和可操作性

如何深化公民素养教育,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如何定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三个关系等等,报告提出的要求都体现了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一个中心”、“三项重点任务”是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每一项工作的表述都注重了思想的引导性和实际的可操作性。

在阐述“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深化学生公民素养教育”时,报告首先强调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是教育,奥林匹克教育和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增强青少年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与合作意识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契机,要引导、教育青少年学生在“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活动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报告特别指出:“要大力开展社会礼仪、观赛礼仪和交往礼仪教育,引导他们把道德知识通过日常生活实践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广泛深入地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志愿服务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教育学生学会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这一表述明确了在引导中小学生迎接奥运、参与奥运过程中的着眼点。

在谈到“推动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一任务时,报告第一句话明确表述了一个重要观点,并阐述其价值意义: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是认识与实践交互促进的过程,在德育工作中注重让学生实践体验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这样做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自我培养和发展,把道德知识内化为道德行为;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德育脱离实际的现象,使德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人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在解决思想认识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对社会实践重要性的认识;在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上下功夫,积极探索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实践活动;在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学生实践活动的条件上下功夫,善于利用课内外、校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提供更多的学生实践活动场所;要在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和规范管理上下功夫,列入计划,排入课表,形成不同学段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系列。报告要求明确,切实可行,为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

在谈到“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协作教育的有效机制”时,报告突出强调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教育系统只有积极争取家庭、社区的协作,才能巩固学校教育的成果,进而明确了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任务: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要进一步完善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访、网上家长会等家校联系的组织形式和内容,传递教育思想,倾听家长的需求,形成相互协作制度;要大力提倡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创造条件,选派教师走进社区担任辅导员,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

北京市第二次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提出的“一个中心”、“三项重点任务”、“八项举措”规划了学校德育发展的新蓝图,时代发展、教育改革、学生需求、社会氛围等已经为实现这个蓝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以培养学生爱国、责任、诚信、奉献、尊重、合作等优秀品质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将不断引导和促进全市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夯实做人的基础。目前,奥运为我们提供了良好机遇和丰富资源,以社会实践为手段和载体,以家校协同为环境和条件,“八项举措”将引导区县和学校进一步推动德育工作的新发展,有效地落实“一个中心”、“三项重点任务”,将促进首都中小学德育工作继续迈上新台阶。

(注:“一个中心、三项重点任务、八项举措”的具体内容请参看本刊2008年第1期第14页。)

(作者系北京市教委德育处处长)

编辑 王雪莉

作者:关国珍

第4篇:物流中心授课重点

复习要点

题型:

选择题 15分(5题);计算题20分(2题);

设计题45分(3题);论述题20分(1题)。

授课重点:

1、设施规划概论

设施规划的范围,影响设施规划的主要因素

2、配送的基础理论

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的关系。

主要的配送方式和适用范围(定时配送、定量配送等)

3、配送中心的主要作业环节

进货作业:影响进货作业的主要因素

拣选作业:各拣选作业的模式的优缺点和适应对象

搬运作业:搬运模式的选择

储存作业:一般的储存方法(定位储存、随机储存等)、储位指派的原则

4、物流中心选址

影响物流中心选址的主要因素(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和政策环境因素等)

5、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EIQ分析方法

6、作业区规划

配送中心内的主要功能分区有那些,各功能区域的位置确定

规划仓容量的计算方法

托盘的选择,托盘上货物的码放形式

存储区面积的计算

进货月台大小的计算

梁下高度的计算

叉车直角通道的计算

7、周边设施规划

仓库内柱子间距的确定

出入库码头的形式,装卸平台的要求

配送中心内道路宽度的要求

8、规划的思路

第5篇:食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规划建设之重点——冷库建设

关键字:连锁餐饮、食品中央工厂、冷链物流、制冷负荷、使用寿命„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大众化餐饮发展迅速,连锁餐饮中央厨房模式成为餐企降低物料经营成本、提高规模效益的途径。

中央厨房能使物料成本降低,但相比运营成本,物料成本的降低显而有限。中央厨房保持产品品质稳定、能够产生规模化效益却显而易见!主要的是餐企应选择好以最适合生产规模的店面数量作为建立中央工厂的门坎。

而中央厨房和QS食品中央工厂前期建设需要大量投资,配备完善的物流及冷热链系统、实验室等。其中冷库建设的投资占据很大比例,而冷库设计、建设直接关系到工程整体建设的成败!影响到日后工厂运营管理及预期使用寿命。

一般来说,食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设计,应依据加工工艺设计各区域温层及设施配置。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中央厨房和食品中央工厂的功能及产品属性。之后,在进行细化设计前还要了解需要执行哪些国家有关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冷库设计的标准规范。

然后,就是按照“冷库设计规范”进行冷库总体容量,制冷负荷及系统、机电配备控制,作业流程等细化设计了。

根据对食品加工及冷链存储标准的要求,餐饮食品生产单位存储库房主要分为常温库、冷藏库、冷冻库三种不同温度存储要求。

中央厨房和食品工厂根据食品生产加工需求需设置“速冻冷库”、温度在-18℃以下,一般控制在-25℃至-35℃;-40℃以下急冻的高档海鲜类存储;-25℃肉类、冰淇淋类等长期冻品储存;-18℃的一般肉类、水产冻品储存;0-4℃冷藏存储,以及果蔬类存储的气调库。

冷库建设方面需要注意:

1、预估存储容量要适应发展需要,建筑结构形式、地基处理要根据荷载要求,考虑防潮、防冻融„

2、内部作业形式考虑自动化仓库、自动分拣系统等设计需要。

3、制冷系统一般是氨系统或氟系统,制冷负荷计算、设备选型是关键„

4、根据不同温控要求选则适合的冷库板,施工时做好断热处理„

冷库实际经济使用寿命是很难计算的,冷库建造的不经济有可能会给后期带来较高的营运成本,表现为:后期制冷投入增加、温度降不到设计要求、耗电量加大、维护成本加大等。

但如果出现负荷设计误差、气密不足、断热不够、冷桥未处理、材料不达标„带来的直接后果将是:温度降不下来、耗电量加大、库存藏品品质受损,物流作业因冷凝水、冰霜影响受阻,甚至产生安全生产等危险„

中裕设计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973546950

第6篇:湖北重点项目-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大纲)

湖北重点项目-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0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 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

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第一章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总论 1.1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概况 1.1.1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名称 1.1.2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单位 1.1.3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拟建设地点 1.1.4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1.5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性质

1.1.6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1.7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建设期

1.2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编辑依据 1.2.2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编制原则 1.3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二章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2.1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背景 2.1.1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产品背景 2.1.2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提出理由 2.2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必要性

2.2.1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是国家战略意义的需要

2.2.2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2.2.3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增加就业的需要

第三章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3.1 产品市场现状 3.2 市场形势分析预测 3.3 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第四章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4.1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建设规模 4.2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产品方案

4.3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设计产能及产值预测

第五章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5.1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选址 5.1.1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地点

5.1.2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用地性质及权属 5.1.3土地现状

5.1.4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选址意见 5.2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5.2.1交通、能源供应条件 5.2.2政策及用工条件 5.2.3施工条件 5.2.4公用设施条件 5.3 原材料及燃动力供应 5.3.1原材料 5.3.2燃动力供应

第六章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与工程方案

6.1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6.1.1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工艺设计原则 6.1.2生产工艺 6.2 设备方案

6.2.1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 6.2.2主要生产设备 6.2.3设备配置方案 6.2.4设备采购方式 6.3 工程方案

6.3.1工程设计原则

6.3.2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主要建、构筑物工程方案

6.3.3建筑功能布局 6.3.4建筑结构

第七章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7.1 总图布置 7.1.1总平面布置原则 7.1.2总平面布置 7.1.3竖向布置

7.1.4规划用地规模与建设指标 7.2 给排水系统 7.2.1给水情况 7.2.2排水情况 7.3 供电系统 7.4 空调采暖 7.5 通风采光系统 7.6 总图运输

第八章 资源利用与节能措施 8.1 资源利用分析

8.1.1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8.1.2水资源利用分析 8.1.3电能源利用分析 8.2 能耗指标及分析 8.3 节能措施分析 8.3.1土地资源节约措施 8.3.2水资源节约措施 8.3.3电能源节约措施

第九章 生态与环境影响分析

9.1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自然环境 9.1.1基本概况 9.1.2气候特点 9.1.3矿产资源 9.2 社会环境现状 9.2.1行政划区及人口构成 9.2.2经济建设

9.3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分析 9.3.1施工期 9.3.2使用期

9.4 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标准

9.4.1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9.4.2地方环保法律法规 9.4.3技术规范 9.5 环境保护措施 9.5.1施工期污染减缓措施 9.5.2使用期污染减缓措施 9.5.3其它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措施 第六节 环境影响结论

第十章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10.1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0.1.1安全防护 10.1.2劳动保护 10.1.3安全卫生 10.2 消防

10.2.1建筑防火设计依据 10.2.2总面积布置与建筑消防设计 10.2.3消防给水及灭火设备 10.2.4消防电气 10.3 地震安全

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1.1 组织机构

11.1.1组织机构设置因素分析

11.1.2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组织管理模式 11.1.3组织机构图 11.2 人员配置

11.2.1人力资源配置因素分析 11.2.2生产班制 11.2.3劳动定员

11.2.4职工工资及福利成本分析 11.3 人员来源与培训

第十二章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招投标方式及内容

第十三章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实施进度方案 13.1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工程总进度 13.2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1 投资估算依据

14.2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

14.3 建设投资估算 14.4 基础建设投资估算 14.5 设备投资估算 14.6 流动资金估算 14.7 资金筹措 14.8 资产形成

第十五章 财务分析 15.1 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15.2 营业收入、经营税金及附加估算 15.3 总成本费用估算

15.4 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预测 15.5 现金流量预测 15.6 赢利能力分析 15.6.1动态盈利能力分析 16.6.2静态盈利能力分析 15.7 盈亏平衡分析 15.8 财务评价

第十六章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风险分析 16.1 风险影响因素 16.1.1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16.1.2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16.2 风险影响程度及规避措施 16.2.1风险影响程度评价 16.2.2风险规避措施

第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

17.1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结论 17.2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建议

附表

表11-1劳动定员一览表 表11-2工资及福利估算表

表14-1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表14-2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表14-3基建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表14-4设备总投资估算单位:万元 表14-5计算期内流动资金估算表单位:万元 表15-1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单位:万元 表15-2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

表15-3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估算表单位:万元 表15-4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表15-5财务指标汇总表

关联报告: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PPP模式-物有所值及财政承受能力评价报告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建议书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市场研究报告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行业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第7篇:物流重点

物流:物品从供给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 物流、商流、信息流的关系

商流是物流的前提,物流是商流的保证,先发生商流后发生物流。商流和物流又要靠信息流支撑和同步运转。(若题目有资金流摘取以下:“四流”互为存在,密不可分,相互作用,既是独立存在的单一系列,又是一个组台体。将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做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和对待,会产生更大的能量,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商流是物流、配送: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即时、应急配送:是指即完全按用户突然提出的配送要求随即进行配送的方式

共同配送

优势:降低配送成本;减少上路车辆,改善交通及环境;取得就近的优势,减少车辆行驶里程;减少配送网点及设施,节约社会财富 形式:1 由一个配送企业综合若干家用户的要求,对各个用户统筹安排,在配异种货物组成或外形都一致的组合体,

以加快装卸、搬运、储存、运输等物流活动,称为集装单元化或组化 MRP:物料需求计划

基本MRP的原理:由主生产进度计划(MPS)和主产品的层次结构逐层逐个地求出产品所有零部件的出产时间、出产数量。如果是自己加工,就形成了加工任务单。如果是向外采购,就形成了采购任务单

基本MRP的依据:主生产计划(MPS)、物料清单(BOM)、库存信息。

MRP的基本任务:1 从最终产品的生产计划导出相关物料的需求量和需求时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起点。没有商流一般不可能发生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反过来,没有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匹配和支撑,商流也不可能达到目的。资金流是随商流和物流的流转而流转,商流是标的物。物流是手段。信息流是知识和行情的传递载体。资金流是一个过程的终结点,就是义务完成或承诺) 计算定量订货法和定期订货法 物流系统:是由多个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单元结合起来,以物资为工作对象,以完成物资物质实体流动为目的的有机结合体。 P67

货位的选择和调整,考虑5因素

1 服从仓库整体布置规划和存放系列化原则 2 现有货位的闲空情况 3 该种物品的周转速率 4 先进先出(或后进后出)原则 5 方便作业原则 储存合理化:建立合适的储存条件,对合适的储存品种进行合适的库存管理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储存合理化具体包括储存条件合理化、储存品种结构合理化、储存数量合理化和储存时间合理化) 实行先进先出常采用的办法有

1 储之外,将周转快的物资随机存放在便于存以加快周转,减少劳动消耗 2 采用贯通式货架系统 3 “双仓法”储存

库存的分类 库存按性质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储备库存,一类是周转库存 ABC分类

可以将那些品种很少,而销售金额很大的物资归为一类,实行重点管理;而把那些品种数多但销售金额很少的物资分为一类,实行一般管理;其余再分成一类

(这样实行重点管理,一方面,品种少,管起来可以管好;另一方面,其销售额高,管好后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是合算的)

P112库存控制管理的定量订货法和定期订货法的计算

运输:是指利用运输工具和运输设施,实现物资长距离空间位置转移的活动。 运输的功能

运输最基本的功能是通过运输手段将货物从供应地转移到需求地,实现物质的空间位置移动,从而满足需求地用户对物资的需求,创造物质的“空间效用”,保障需求地用户的生产或生活正常进行。

运输还有一辅助功能,就是对运输物质实现短的时间位置转移、创造物资的“时间效用”的功能 物流运输的基本原理

1 规模经济:就是对同一单运输而言,运输量越大越经济越有效益 2 距离经济:就是对一个有给定起迄点的运输任务而言,如果起迄点之间有多条路径,则选择的运输路径越短越经济。

运输成本管理(成本构成) 1 内,变动成本:由于运输工具投入使用所发生的费变动成本是指在一段时间用

2 随运输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内不 3 联合成本:联合成本是指决定提供某种特定的运输服务而产生的不可避免的费用,如运输返回的空车费用等 送时间、数量、次数、路线等诸方面作出系统的、最优的安排 2 由若干家用户联合组织配送系统对这些用户进行配送 3 多家配送企业联合,共同划分配送区域,共同利用配送设施,进行一定程度的配送加工,形成一种共同协作的配送方式。 P167节约 流通加工: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包装: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所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达到上述目的在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装卸搬运:在同一地域范围内(如车站范围、工厂范围、仓库内部等)以改变“物”的存放、支承状态的活动称为装卸搬运装卸,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的活动称为搬运,两者全称装卸搬运。 装卸搬运的特点

1 装卸搬运是附属性、伴生性的活动 2 装卸搬运是衔接性的活动 3 装卸搬运是增加物流成本的活动 组合化装卸搬运方法:是指在装卸搬运的作业过程中,根据不同物质的种类、性质、形状、重量来确定不同的装卸作业方式并进行组合化的装卸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1 装卸搬运量大、作业效率高,可以大量节约装卸搬运的作业时间;2能提高物资装卸搬运的灵活性与有效程度;3操作单位大小一致,有利于企业搬运作业的标准化;4 基本实现装卸搬运的机械化、省力化,可保护物质) 集装箱:指专供周转使用并可用于机械操作和机械运输的大型货物容器。 集装箱应满足下列要求 1 2 具有足够的强度,适用于一种或多种运输方式运送,可以长期反复使用途 中转运时,箱内货物不需换装 3 具有快速装卸和搬运的装置,特别便于从一种运输方式转移到另一种运输方式 4 便利于货物装满与卸空 5 具有1立方米以上的容积 包装的功能 1 保护功能:即保护物品不受损伤的功能,它体现了包装的主要目的

2 便利功能:物品包装具有便利流通、方便消费的功能 3 促销功能:合理的包装有利于促进商品的销售 集合包装:指将若干包装或商品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适合运输的单元,以便于装卸、储存和运输。 包装标准化:是对产品的包装类型、规格、容量、使用的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和结构造型、印刷标志及产品的盛入、衬垫、封装方式、名词术语、检验要求等加以统一规定,并贯彻实施的政策和技术措施

包装标准化的意义

1 便于提高包装生产率 2 便于识别、使用和计量 3 节约包装材料,降低包装成本 4 保证包装质量,保护产品安全 5 有利于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6 有利于包装的回收复用 集装单元化:用集装器具或采用捆扎方法,把物品组成标准规格的单元货件,或将两个以上重量轻、体积小的同种或

间 2 根据物料需求时间和生产周期确定其开始生产的时间

JIT:准时生产。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将合适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以合适的数量,送往合适的地点

JIT的原理:JIT的出发点是不断消除浪费,进行永无止境的改进。JIT的实质就是通过不断消除生产系统中的一切浪费,使生产系统能够准时满足要求 JIT作用:消减库存,直至实现零库存,同时又能使生产过顺利进行 如何实现JIT

1 降低在制品库存 2 生产过程的同步化 3 建立JIT制造单元 4 从根源上保证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5 尊重员工,推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6 与供应商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MRP和JIT结合:即在主要部件的计划上,采用MRP系统制作,而且用MRP系统只制作主产品和主要部件的计划,以节省计算工作量和增加灵活机动性。而各个车间各个工序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则主要用JIT计划,即由主要部件的生产线末端开始,用看板方式向前端各个工序发出指令,从而下达了各个班组、各个工序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JIT计划有简便、实用、节省工作量的特点,MRP则有精细、严密、工作量大的特点,二者结合起来,相辅相成,优势组合,构成一个有效的计划系统 JIT的优点: 1、库存量低。这意味着减少了仓储空间,从而节约了租赁和保险费用

2、由于在需要时才取得存货,因此降低了花费中存货上的运营成本。

3、降低了存货变质、陈旧或过时的可能性

4、避免因需求突然变动而导致的大量产成品无法售出的情况出现

5、由于JIT着重于第一次就执行正确的工作这一理念,因而降低了检查和返工他人所生产产品的时间。 JIT的缺点:

1、由于仅为不合格产品的返工预留了最少量的库存,因而一旦生产环节出错则弥补空间较小

2、生产对供应商的依赖性较强,并且如果供应商没有按时配货,则整个生产计划都会被延误

3、由于企业按照实际订单生产所有产品,因此并无备用的产成品来满足预期之外的订单。

然而JIT仍是一种对生产能做出及时响应的方法。 MRP的优点

定价更有竞争性;销售价格降低;库存减少;更好的顾客服务;对市场需求的反应更快;改变主计划的能力增强;生产准备和设备拆卸的费用降低;空闲时间减少。

第8篇:现代物流学重点

物流的内涵:美国销售协会: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CLM: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物流术语》: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反应快速化;目标系统化;功能集成化;手段现代化;服务系列化;组织网络化;作业规范化;经营市场化。

物流系统分类 按物流活动业务性质: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按相对范围:社会物流;企业物流;综合物流;国际物流。 物流系统功能模式:输入、输出、处理(转化)、限制(制约)、反馈等功能. 设计装卸搬运子系统应注意的问题:①装卸搬运机械的选择;②装卸搬运机械化程度的确定;③装卸搬运辅助器具的准备;④装卸搬运的省力化;⑤制定装卸搬运作业程序;⑥配合其他子系统协同作业;⑦节约费用;⑧操作安全。

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它联结社会生产各个部分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物流是社会再生产不断进行,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前提条件;物流是保证商流顺畅进行,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质基础;物流技术的发展是决定商品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物流的优化是提高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

国外物流的发展特点:现代化的物流管理;大规模的专业物流和共同配送;标准化的物流系统;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全球化的物流运作。 现代物流的标志:各级政府开始重视物流工作;国家经委会等六个部委联合发出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份指导物流发展的文件《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投资商开始关注这个领域,提出“抢滩中国物流”的口号。

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主要特征:物流业运行趋势总体放缓,物流细分市场各具特色;行业物流全面发展;区域物流整合发展;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物流信息化发展迅猛。

我国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物流成本依然较高,运行效率提升缓慢;物流市场主体庞杂,市场秩序亟待规范;企业专业服务能力不强,高端需求难以满足;信息化创新不足,标准化亟待深化。

我国物流发展的对策:促进物流专业的发展;促进统一市场的形成;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加快物流规划、研究和创新活动的力度;加快技术开发与应用;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实行货物分流,合理确定道路功能,提高物流速度;整顿仓储设施,建立物流中心,开展物流配送业务;必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即专业物流产业;统一管理货运车辆,建立联合配送体系,推进物流合理化、效率化;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实现物流合理化的物流基础;打造现代物流航母。 现代物流运作模式: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物流供应链一体化。

第三方物流: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的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通常包括外部采办和合同物流等服务方式。 第三方物流的分类:资产型;管理型;优化型。

第三方物流特点:关系合同化;服务个性化;功能专业化;管理系统化;信息网络化。 第四方物流:是专门为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提供物流规划、咨询、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等活动,并不实际承担具体的物流运作活动。

第四方物流运作模式:协同运作模式;方案集成商模式;行业创新模式。 第三方与第四方物流的联系:4PL的思想必须依靠3PL的实际运作来实现并得到验证;3PL又迫切希望得到4PL在优化供应链流程与方案方面的指导;要发展4PL就必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为4PL的发展作铺垫,提高物流产业水平。因此,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全面的提供完善的物流运作和服务。③3PL与4PL联合成为一体以后,将3PL与4PL的外部协调转化为内部协调,使得两个相对独立的业务环节能够更和谐、更一致的运作,物流运作效率会得到明显地改善,进而增大物流成本降低的幅度,扩大物流服务供应商的获利空间。

第三方与第四方物流的区别:4PL偏重于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的优化和集成来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3PL则是偏重于通过对物流运作和物流资产的外部化来降低企业的投资和成本;4PL能给客户提供最接近要求的完美的服务;能提供一个综合性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能利用第四方的信息资源、管理资源和资本规模为企业打造一个低成本的信息应用平台,3PL主要是为企业提供实质性的具体的物流运作服务;4PL专长是物流供应链技术,它具有丰富的物流管理经验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信息技术等;3PL技术水平不高,能为客户提供的技术增值服务比较少。

物流一体化:就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三个层次:物流自身一体化、宏观物流一体化和微观物流一体化。 共同配送: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其核心在于充实和强化配送的功能。 合理运输:是指按照商品流通规律、交通运输条件、货物合理流向、市场供需情况,用最少的劳动消耗,运输更多的货物,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管道。

各运输方式特点: 铁路:巨大的运送能力;廉价的大宗运输;全天候运输,保证运行的经常性和持续性;计划性强,安全,准时;运输总成本中固定费用所占的比重大,收益随运输业务量的增加而增长。始建投资大,建设时间长;始发与终到作业时间长,不利于运距较短的运输业务;受轨道限制,灵活性较差;路基、站场等建筑工程投资大。公路:空间、时间、批量、运行条件、服务灵活;运输成本较高、单次运输批量较小、对环境影响较大、资源消耗较多。航空:速度快;机动性大;基本建设周期短,投资小;机舱容积和载重量小;运载成本和运价高;准时性低。水路:运输能力大,占地少,干线运输成本和能耗低,因此运价便宜。管道:投资省,建设周期短,运输能力大,占地少,受自然条件影响小,速度快、流量大、环节少、运费低。 组织合理运输的意义:加快货物调运时间;有利于扩大商品流通;减少货物在途资金的占压,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货物运输质量,节约运输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挥运输工具的效率,节约运输力和社会劳力。

合理运输组成要素:运输距离,是决定合理与否诸要素中最基本的因素;运输时间,对于及时满足顾客的需要来说,时间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运输费用,是衡量运输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组织合理运输的主要目的之一;运输方式,选择有利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合理使用运力;运输环节,尽可能组织直达、直拨运输,越过一切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由产地直运销地或用户,减少二次运输。

不合理运输:对流运输,即相向运输,指同一种或两种可代用的物资在一条运输路线或平行线上运输,与相对方向的路线全部或部分发生对流;迂回运输,运输货物不走直线,浪费运输吨公里;重复运输;倒流运输,主要由于采购或调拨不当造成;过远运输;运力选择不当。

直达运输:在组织货物运输过程中,越过商业、物资仓库环节或铁路、交通中转环节,把货物从产地货起运地直接运到销地或用户,以减少中间环节。

四就直拨运输:指各商业、物资批发企业在组织货物调运过程中,对当地生产或由外地到达的货物,不运进批发站仓库,采取直拨的方法,把货物直接分拨给市内基层批发、零售商店或用户,减少一道中间环节。具体做法:就厂直拨、就车站直拨、就库直拨、就车过载。 合装整车运输:即零担拼整车中转分运。物流企业在组织铁路货运当中,由同一发货人将不同品种发往同一到站、同一收货人的零担托运货物,由物流企业自己组配在一个车辆内,以整车运输的方式,托运到目的地;或把同一方向不同到站的零担货物,集中组配在一个车辆内,运到一个适当的车站,然后再中转分运。

集装化工具(技术)的类型:集装箱、集装盘、集装袋、集装笼、集装架、集装网等。 集装化运输应注意的问题:选择好集装器具;加强对集装单元的防护;集装单元应有适宜的尺寸;加快集装器具的回送。

集装箱运输的优越性:保证货物运输安全,减少货物损失;节省包装材料,降低包装费用;简化运输手续,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装卸效率,加速车船周转;可以露天存放,减少仓库占用;便于利用计算机进行现代化管理。

储存:指物品离开生产过程但尚未进入消费过程的间隔时间内在仓库中储存、保养、维护管理活动。与运输相对应,是以改变“物”的时间状态为目的的活动,从而克服产需之间的时间差异获得更好的效用。

储存的作用:蓄水池作用; 时间效用,消除物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异;保存商品的使用价值。

保管:是对物品进行保存及对其数量、质量进行管理控制的活动。它具有以调整供需为目的的调整时间和调整价格的双重功能。

保管的任务:规划与配备仓储设施;制定商品储存规划;提供良好的保管条件;进行科学的保养与维护;掌握库存商品信息;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

自动化立体仓库:主体由货架、巷道式堆剁起重机、入(出)库工作台和自动运进(出)及操作控制系统组成。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优点:货物存放集中化立体化减少占地面积;仓库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劳力,缩短作业时间;物品出入库迅速、准确、减少了车辆待装待卸时间,提高了仓库的存储周转能力;采用电子计算机控制与管理,有利于压缩库存和加速物品的周转,降低了储存费用,从而降低了产品成品;可以适应特殊环境下的作业;提高仓库的安全可靠性,便于进行合理储存和科学的养护,提高保管质量,确保仓库安全;采用计算机管理,加快处理各种业务活动的速度,缩短交货时间。

仓库作业流程:大体上可分为收货→保管→发货三个阶段。按其作业顺序可具体分为:物资提运(或接运)、卸车、搬运、检验、入库、保管保养、备货包装、出库集中、装车、发运等作业环节。

储存合理化的主要标志:质量;数量;时间;结构;分布;费用。

ABC分析法步骤:收集数据;处理数据;ABC分析表;根据ABC分析表确定分类;绘制直方图;确定重点管理要求。

重点管理要求:A类,为了压缩库存,投入较大力量精心管理,将库存压到最低;计算每种物品的订货量,采用定期订货方式。B类,按经营方针调节库存水平,例如要降低水平时,就减少订货量和库存;定量订货。C类,集中大量订货,不费太多力量,增加库存储备;双仓法储存,订货点法进行订货。

提前期:上游供货商在接到订单后需要进行订单处理、生产和运输等活动消耗的时间。即下达订单到收到货物之间的时间。 安全库存:指当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更高的预期需求或周期更长时的缓冲存货,用于满足提前期需求及防止缺货。

包装: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包装的功能:保护,保护商品在流通过程、储运过程中的完整性和不受损伤,也防止危害性内装物对接触的人、生物和环境造成伤害或污染;便利,便于装卸、储存和销售、消费者使用;促销,诱导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包装容器:是包装材料和造型结合的产物。有包装袋、包装盒、包装箱、包装瓶、包装罐五大类。

特殊包装技法:缓冲包装;防潮包装;防锈包装;防霉腐包装。 装卸:物品在指定地点进行的垂直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 搬运:在同一场所内将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 装卸搬运:在某一物流节点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料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

装卸搬运的作用:装卸搬运是物流各阶段之间相互转换的桥梁;装卸搬运(换装)连接各种不同的运输方式,使多式联运得以实现;在许多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中,装卸搬运已经成为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障系统。

装卸搬运的意义:加速车船周转,提高港、站、库的利用效率;加速货物送达,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减少货物破损,减少各种事故的发生。

装卸搬运的原则:有效作业原则,只做有效功,不做无效功;集中作业原则,搬运场地、作业对象集中;简化流程原则,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提高货物放置的活载程度;安全作业原则;系统优化原则,合理化、系统的整体优化。

装卸搬运合理化:防止无效装卸,减少装卸次数、消除多余包装、去除无效物质;充分利用重力进行少消耗的装卸;充分利用机械,实现规模装卸;提高物的装卸搬运活性系数;缩短搬运距离

活性系数:物料搬运的难易程度称为活性。用活性系数来衡量,所费的人工越多,活性就越低。反之,所需的人工越少,活性越高,但相应的设备投资费用也越高。 集装箱装卸前的注意事项:必须遵守有关规则的规定;集装箱及有关装卸机械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固定好集装箱的活动部件和附件;严格执行安全指示。

集装箱着地时的注意事项:不能使集装箱在着地时受到猛烈冲击,以免损坏箱内货物;在下降过程中不能突然停止;应平衡地着地,如不得不倾斜着地时,一端着地后,要特别注意另一端着地时不受冲击;在装卸全集装箱时,由于舱内有箱格导柱,特别是在肉眼难以看清的情况下,集装箱必须慢慢地放下,以免与箱内格导柱产生剧烈撞击。

集装箱移动位置时的注意事项:不准在地面上或其他集装箱上拖曳集装箱;不能用滚轮或圆棍棒移动集装箱;不能在摇摆状态下着地,或者拖曳、吊起集装箱;不能利用摇动将集装箱防止在离吊索下方以外的地方;在普通货船等运输工具上装卸时,不能用钢丝绳挂在底角件上拖拉集装箱。

配送: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配送的特点:配送是从物流据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从事送货的是专职流通企业(配送中心),用户(企业或个人)需要什么配送什么,而不是生产企业(自营物流)生产什么送什么;不是单纯的运输或输送,而是运输与其他活动共同构成的组合体;是以供给者送货到户式的服务性供应,从服务方式来讲,是一种“门到门”的服务;是在全面配货基础上,完全按用户要求,包括种类、品种搭配、数量、时间等方面的要求所进行的运送。

运输与配送的区别:运输:长距离干线运输;少品种、大批量;大中型货车;追求目标是效率(成本)优先;附属功能装卸搬运、运输包装。配送:短距离支线运输、末端运输;多品种、少批量;小型厢式货车;效益(服务)优先;装卸搬运、保管、包装、分拣、流通加工、订单处理等。

配送方式分类:按配送组织者:商店配送;配送中心配送。按商品种类数量:单(少)品种大批量配送;多品种小批量配送;配套成套配送。按时间:定时配送;定量配送;定时定量配送;定时定路线配送;即时配送。

共同配送:为促进物流合理化,在几个有定期运货需求的货主的合作下,由一个卡车运输业者,使用一个运输系统进行的配送。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

加工配送:在配送中心按用户的配送要求进行必要的加工,这种将流通加工和配送一体化,使加工更有针对性,配送服务更趋完善的形式。

配送中心:是从事各类配送业务(集货、分货、配货、配装、送货)的主要物流场所之一。主要为特定的客户服务;配送功能健全;完善的信息网络;辐射范围相对(干线运输)较小;多品种、小批量;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

配送中心的基本功能:储存;分拣;集散;流通加工;信息处理。

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订货、到货接受、验货与拒收、分拣、订单汇总、存储、加工、拣选、包装、装托盘、组配、装车、送货。

拣选策略:分区策略:货品特性分区;按拣货单位分区;按拣货方式分区;按工作分区。订单分割策略;订单分批:总合计量分批;定时分批;固定订单量分批。分类:分拣时分类;拣取后集中分类。 流通加工:指在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过程中,为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和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的加工作业的总称。

流通加工的作用:提高加工材料利用率;方便用户,进行初级加工;提高加工效率及设备利用率;充分发挥各种输送方式的优势;改变功能,提高效益。

流通加工与生产型加工的差别:加工的对象不同,流通加工的对象是进入流通过程的商品,生产加工的对象不是最终产品,而是零配件、半成品,并使物品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加工过程不同,流通加工过程大多是简单加工,而不是复杂加工,如果必须进行复杂加工才能形成人们所需的产品,那就需要有生产加工来完成;价值观点不同,生产加工的目的在于创造价值及使用价值,而流通加工则在于完善其使用价值,并在不做大改变情况下提高价值;组织者、加工单位不同,流通加工的组织者是从事流通工作的人员,能密切结合流通的需要进行加工活动,从加工单位来看,流通加工由商业或物资流通企业完成,而生产加工由生产企业完成。

流通加工合理化:是实现流通加工的最优配置,在满足社会需求这一前提的同时,合理组织流通加工生产,并综合考虑运输与加工、加工与配送、加工与商流的有机结合,以达到最佳的加工效益。

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的途径:加工和合理运输结合;加工和配送结合;加工和配套结合;加工和商流相结合;加工和节约相结合。 不合理流通加工:地点设置的不合理;作用不大,形成多余环节;方式选择不当;成本过高,效益不好。

物流信息技术: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GIS技术;GPS技术。 物联网: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及系统、条码与二维码、全球定位系统,按约定的通信协议,将物与物、人与物联接起来,通过各种接入网、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信息网络。

物联网关键技术:感知技术,即信息采集技术,实现物联的基础;网络通信技术;数据融合与智能技术;云计算。

物流网络:由节点和线路共同构成;既包括物流节点和物流通道,还包括物流信息、服务、组织主体等;是物流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组织、设施与信息的集合。 物流节点和物流通道:是物流网络运行的基础物质条件,是物流网络运转的主要载体,决定了物流网络的形态、结构与类型。

物流信息网络:由各类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共同构成,是物流网络运作一体化和无缝化的技术保障;由通过各种组织技术与方法形成的各类服务主体共同构成,是物流网络运作能力与水平发挥的组织保障。

物流网络的特征:基础性;开放性;服务性;经济型;复杂性。

交通枢纽:铁路枢纽是在铁路网节点或网端,由客运站、编组站和其他车站,以及各种为运输服务的设施和连接线等所组成的整体。公路运输枢纽是在公路运输网络的节点上形成的货物流、旅客流及客货信息流的转换中心。综合交通枢纽是在综合交通网络节点上形成的客货流转换中心。

物流枢纽:是在一定范围内多种具有业务联系的设施构成的设施群。是物流网络的核心,设置在主要物流通道和关键物流节点的交汇处;是各项物流信息的汇集地和处理中心;是物流组织管理活动的中枢。

物流枢纽的层次:物流枢纽;物流园区(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 物流枢纽的分类:综合性;铁路;公路;航空;水运。

物流节点:是城市各类物流设施的集中地区的统称,反映的是场所概念,广义指所有进行物资中转、集散和储运的节点;狭义指由政府规划,为各类企业开展物流服务提供作业场所和公共服务的各类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 物流园区: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各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

物流园区的功能:物流服务功能;信息服务功能;社会服务功能。

物流中心:从事物流活动且具有完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要求:主要面向社会提供公共物流服务;物流功能健全;集聚辐射范围大;存储、吞吐能力强;对下游配送中心客户提供物流服务。

物流中心的特征:由原来的人力化、机械化的设施发展到自动化、智能化设施;物流中心的作业内容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作业方式由人力化、机械化仓储作业发展为具有强大信息功能的自动化、智能化物流中心作业; 工商关系由临时、随机的关系发展到长期、稳定的关系。

物流中心的作用:商品周转的作用;商品分拣的作用;商品保管的作用;商品在库管理的作用;流通加工的作用。

物流通道:是依托运输通道,为满足多个具有紧密联系的城市(地区)之间之间常态化、大规模的物资空间位移的要求,由多条运输线路组成的物理通道和运行在线路上的常态化的航班、车次、班列、班轮组成的服务通道的集合。

物流通道特征:物理通道必须是具备技术等级高、运输能力大的要求;服务通道必须是常态化、定期运行的;空间形态为带状。

物流通道作用: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物流通道通过实现沿线地区的物资、服务、信息的快速、高效、低成本流动,而形成通道经济,加速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缩短物流时空距离。物流通道通过减少中间停靠站点、采用新型车辆、优化运输组织形式等缩短物流时空距离。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物流通道通过货物、服务、管理、技术的集约化,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物流通道的分类:按空间服务范围:国际;区际;区内;城市间。 按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多式联运。 物流组织网络:是物流企业为应对全球供应链一体化和物流业务网络化的发展要求,通过开展联盟合作、资源整合、业务协同,创新物流运作模式而形成的。物流企业是物流组织网络的关键和核心,物流企业之间的业务合作和相比联系促进了物流组织的网络化。

物流组织网络的特征:是动态开放的;将传统的物流企业从注重企业自身的利益,拓展到关心物流组织网络内相关群体的利益,从只关心物流资源拥有者利益到关心所有相关者的利益,从只注重追求效率和利益,拓展到整合资源、挖掘潜力、协作创新;具有协同和持续创新的特征;不同于物流联盟、也不同于虚拟物流企业,它强调的是以顾客为核心形成的物流组织间的动态合作、快速反应的网状价值创造体系;将供应链管理的以企业为中心,拓展为在物流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以客户群所形成的客户网络为服务对象,充分发挥服务与被服务两个层次的整合效应,从而在上述两个层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整合效应。 物流组织网络的运行模式:由若干个子网络共同完成组织功能;由核心企业进行组织协调;由协作协议约束组织行为;由动态革新增强组织活力。

第9篇:物流管理重点

《物流管理》期末考试重点

选择题:15×1’填空题:25×1’问答题:6×5’计算题:3×10’

1、P4 物流的起源(3个阶段)①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②分销物流学③现代物流学阶段

2、P5市场营销能产生的三种效能,即:所有权效能、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

3、物流活动的构成: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系统。

4、现代物流包括哪几种形式

5、现代物流学分为哪几个方面?(企业物流学、第三方物流学、供应链物流学、电子商务物流学等)

6、物流的几种观点,物流的价值与利润理念,物流成本的计算,

7、物流成本可以用“冰山一角”来解释的原因;现在的物流费用有如冰山大部分潜在海底,可见费用只是露在海面的小部分。

8、物流的“第三利润源泉”(P6):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内部管理的加强,生产和销售领域内降低成本的空间越来越小,而在生产和销售领域以外的物流环节上却大有潜力。

9、物流:所谓物流是物资有形或无形地从供应者向需求者进行的物资物质实体的流动。

10、商流:是物资有供应者向需求者转移时物资社会实体流动,主要表现为物资与其等价物的交换运动和物资所有权的转移运动。

11、信息流:它和商流物流一起共同构成了流通的三流。流通信息:伴随流通活动而产生并且为流通活动服务的信息。

商流信息流:在商流活动中产生的、并为商流活动服务的商流信息的产生,制作加工储存和传递。

物流信息流:在物流活动中产生的,并为物流活动服务的物流信息的产生、制作、加工、储存和传递。

12、 物流活动的分类

总的来说可以分为物流作业活动与物流管理活动两大类。物流作业活动又可以分为运输(包括配送)、储存(包括保管)、加工(包括生产加工和流通加工)、包装、装卸(包括搬运)信息活动。物流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13、 物流管理活动 :对物流作业的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14、物流的分类及图3-10

① 物流按范围分:企业内部物流(生产物流,不伴随商流发生),社会物流:购进物流、

销售物流、返品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宏观物流,伴随商流发生)

② 物流按企业范围分:单个企业物流包括生产企业物流、流通企业物流、事业单位物流。

多个企业物流:供应链物流,第三方物流

③ 物流按业主类型分:自办物流、外包物流、第三方物流。

15、P37 物资实体的二重性

一是其物质实体本身,二是它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也就是社会实体。

16、P43 流通活动的组成:由商流活动(购、销)信息流活动(信息)物流活动(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PS:物流活动是流通活动的一部分。

17、物流的性质、

18、物流活动的双重性:物流是增值性经济活动;物流又是增加成本、增加环境负担的经济活动。

19、物流的作用:使有形商品的交易最终完成,包括一般交易与电子商务商品流通的组成部分之一。物流与供应链

20、吞吐量:包括吞量和吐量,是总入库量和总出库量的和。反应了仓储工作强度,并影响和决定了其他指标。

21、库存量:库存物资的数量。

22、库存的概念:就是库存物资,凡是处在储存状态的物资,都可以称做库存物资,简称库存。

23、物流六要素: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

24、物流活动的分类:物流作业活动和物流管理活动

25、库存过程:订货、进货、保管、配送

26、储备形式:剩余物资、保险储备、周转储备

27、仓储管理的基本步骤:入库、在库保养保管、出库

28、包装的功能:保护功能、方便功能、促销功能

29、MRP的基本任务:编制零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

30、供应链的管理包括:供应链的构建、供应链的运行和控制

31、商流活动包括:买卖交易活动及商情信息活动。

32、经营方式及进货方式(考填空、选择)

经营方式:不允许缺货,可以缺货,实行补货。

进货方式:瞬时到货方式,持时到货方式。

33、库存成本的构成:订货费、保管费、缺货费、补货费、进货与购买费、总费用

34、订货点(QK):发出订货时仓库里该品种还包邮的实际库存量叫做订货点。

35、订货周期(区分T/T*):订货间隔期。其不能太长,太长会使库存水平过高,也不能太短,太短了订货批次太多,就会增加订货费用。

36、经济订货批量(EOQ):根据总费用最省的原则来确定一次订货所订的物资数量。

37、订货提前期(TK):指从发出订货到所订货物运回并入库所需要的时间长度

38、订货提前期需求量(DL)的概念:按照已有的销售速率在订货提前期内将有一定的销售量,这个销售量就是订货提前期需求量。

39、解决与订货有关的三个问题:订货点、订货批量,订货法。

40、安全库存(考多选题)

41、物流运输的基本原理: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考选择题

42、P129 运输方式(考选择或填空):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

43、P144运输成本管理(考选择题)包括对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联合成本的管理。

44、不合理运输中的对流运输:又叫相向运输,包括明显的对流运输和隐蔽的对流运输。

45、对远运输:调运物资舍近求远。

46、选择题:与运动有关的不合理运输有哪几种

运输规划(

问答:

1、P46 物流和商流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①它们都属于流通领域,是商品流通的两种形式,在功能上互相补充。通常是先发生商流后发生物流,在商流完成以后在进行物流。②它们都是从供应者到需求着的流动,具有相同的出发点和归宿。区别:①流动的实体不同:物流是物资的物质实体流动,商流是物资的社会实体流动。②功能不同物流创造物资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形质效用,而商流创造物资的所有权效用。③物流和商流又是相互独立的,发生的先后和路径都可能互不相同。在特殊情况下,没有物流的商流和没有商流的物流都是可能存在的。

2、 什么说物流管理也是一种物流活动等

物流是指一切旨在创造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的物资物质实体的流动。具体的物流活动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伴随的信息活动及其集成化了的作业活动,也包括对这些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所构成的物流管理活动。这个概念不仅说明了物流管理活动是物流活动的一种而且还说明了物流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功能。

3、 不合理运输有哪几种形式?怎样消除不合理运输?

①单程或双程空驶②与运输方向有关的不合理运输:对流运输,倒向运输③运输距离有关的不合理运输:迂回运输,过远运输④与运量有关的不合理运输:重复运输,无效运输⑤与运力有关的不合理运输:弃水走陆运输;铁路、大型船舶的过近运输;运输工具承载能力选择不当⑥托运方式选择不当的不合理运输

运输合理化的方式:①提高载运工具的实载率,②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铁路运输满载超轴法,水路运输拖排拖带和顶推法,汽车挂车法③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④根据经济运输里程,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⑤提倡直达运输,⑥发展特殊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⑦改进流通加工方式。

4、物流的功能:

①克服供需之间的空间距离,通过运输、配送等方式,将供应者手中的物资转移到需求者的手中,创造物资的空间效用,②克服供需之间物资的时间距离,通过储存、保管等方式,将供应者手中的物资转移到需求者手中,创造物资的时间效用。③克服供需之间物资形状性质的距离,通过加工(包括生产加工和流通加工)的方式,将供应者手中所具有的形状性质的物资改造成具有需求者所需要的形状性质的物资,创造物资的形质效用。

5、P63 商物分离原则

把物流和商流分别独立进行,在保持商流活跃的情况下,尽量使货物少动。商流可以多次转手交易,但是货物应该尽量减少环节,缩短路径。这样有利于保证商流的灵活性和物流的费用节省,提高流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按照物流活动的集成化、一体化、共同化、规模化、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高技术化的原则,来策划、组织各种物流活动,从而实现物流活动的低成本、高效益的运作,实现物流的优化。

6、一是库存与仓储的区别?

①库存不只是存在仓库中,虽然说仓库是保管库存的主要场所,但是库存却不只是存在于仓库中②仓库管理不同于库存管理,仓库管理是对仓库及仓库内所储存的物资管理,而库存管理则是对于储存状态的物资数量的管理。

7、库存的二重性?

一方面库存是生产和生活的前提条件,没有库存,人们就不可能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另一方面,库存又是生产和生活的负担:库存是一种资金的占用,要花费资金成本,还要负担库存物资的保管费用,还要承担库存损失和库存风险。因此,库存不能没有,但是也不能够多,而且是越少越好。

8、P98ABC分类法的基本思想和步骤

思想:可以将那些品种很少,而销售金额很大的物资归为一类,实行重点管理;把品种数多但销售金额很少的物资归为一类,实行一般管理,其余再分成一类。

步骤:

一、首先要进行统计分析,选定一个合适的统计期①比较靠近当前,②销售比较正常

二、分别统计出所有各种物资在该统计期中的销售量、单价和销售额,并对每种物资制作一张ABC分析卡,填上品名,编号、单价,销售数量、销售金额。

三、将ABC分析卡按销售额由大到小的顺序排队,并按此顺序号对各种物资进行物料编号。

四、制作ABC分析表,ABC分类图。

9、P116订货批量如何确定:①定量订货法中订货批量取决于单次订货费用和单位物资单位时间的保管费用,还取决于单位时间内的需求量。②定期订货法没有固定不变的订货批量,

每个周期的订货批量的大小都是由当时实际库存量的大小决定的,等于当时的实际库存量与最高库存量的差值。

10、物流创造的几种效益

①克服供需之间物资的空间距离,通过运输、配送等方式,将供应者手中的物资转移到需求者手中,创造物资的空间效用。②克服供需之间物资的时间距离,通过储存、保管等方式,将供应者手中的物资转移到需求者手中,创造物资的时间效用。③克服供需之间物资形状性质的距离,通过加工(包括生产加工和流通加工)的方式,将供应者手中所具有的形状性质的物资改造成具有需求者所需要的形状性质的物资,创造物资的形质效用。

11、生产和流通的关系

首先生产决定疏通,没有生产厂也就没有流通,因为没有生产就没有产品,当然也就不需要流通。但是流通反过来又对生产有很大的反作用:①流通为生产提供原材料、设备和工具,为生产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没有流通,就不可能有原材料的供应,没有机器设备和工具的提供,生产就不能够进行。②流通又为生产推销产品,收回资金和利润,为生产和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资金条件。

12、商流和物流关系的几种形式

物流不是先于商流而存在的,而是有了买买行为之后,才有物流。物流虽然只是在商流确定之后实现买卖的具体行为,但如没有物流,买卖行为也无法实现。从这一点来看,商流和物流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因此,在流通领域中,物流与商流应该同属主要功能

①商流在前,物流在后,物流是在商流之后完成的商品的预购就是 。②物流在前,商流在后。如商品的赊销③商流迂回,物流直达。例如在商流中商品的所有权多次易手,但产品实体可能从最初的售卖者直接送达最终的购买者。④只有商流没有物流。如建筑物、房产的买卖,商品的投机活动。

13、仓库的功能

①储存保管物资的功能②集散货物的功能③衔接供需的功能④客户服务的功能⑤防范风险的功能⑥物流中心的功能

14、仓库的决策

仓库数量决策:即确定仓库的数量,②仓库规模决策(需求量越大,仓库规模越大,需求速率越大说明出库速率越大,因而商品周转的速率也越快,从而仓库规模可以小一些),③仓库类型决策即确定各个仓库分别选择什么类型,④仓库布局模式决策,即确定布局的方式。

15、最佳配送路线?

①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②不使任何一辆车超载,③每一辆车每天的运行时间或行驶里程不超过规定的上线,④能够满足用户到货时间的要求。

16、P8 分销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区别

分销物流的特点:(1)、把物流看成是在分销领域中的物流,研究物流主要专注于分销领域;

(2)、研究物流都是从初步的专业化走向初步的集约化;(3)、分销领域物流的研究,逐渐是的物流理论和应用从分销领域波及全范围、全领域,逐渐形成跨范围、跨领域的统一物流产业和物流概念

现代物流的特点: (1)、物流进一步专业化,表现在物流和生产的斐贝专业化和各个专业物流活动、各个物流环节的进一步专业化等方面;(2)、物流的集成化;(3)、物流共同化;

(4)、物流的一体化;(5)、物流信息化;(6)、物流网络化

17、包括最小元素法的解题步骤?

在初始运输表格中,依次优先最小的运价系数的格开始,分配由源量到汇量允许的最大调运量,直到所有的源量分配完毕、所有的汇量都得到满足为止。基本格:填上解的这些格叫做基本格,他们的个数应当有m+n-

1M表行数,n表列数;非基本格、行位势、列位势等基本概念)

18、运输的功能(物资移动及短时储存,详见PPT)

①运输最基本的功能就是通过运输手段将货物从供应地转移到需求地,实现物资的空间位置转移,从而满足需求地用户对物资的需求,创造物资的空间效用保障需求地用户的生产或生活的正常进行。②产品短时储存:产品在运输期间进行零时、免费的、自然储存,运输工具(车船飞机管道)做临时储存设施

计算:

1、P104持时到货的经济订货批量(可能考计算题,认真看PPT)

2、P110-P122 定量订货法 、定期订货法选其一考一道计算题(注意看懂例题,会做课后习题、会用公式并结合PPT)

3、看PPT表上作业法、图上作业法、节约里程法、重心法,四选一考一道计算题(前两种考的几率较大,书上没有的看PPT)

P155 图上作业法(考相关的路线图,要求自己会画流量图,即:交通图变流量图。图中矩形表示“汇点”,圆形表示“源点”,考有环形的)

上一篇:南方花园施工组织设计下一篇:学校养成教育工作简报